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辅导员家访总结

辅导员家访总结

时间:2022-09-19 05:21:26

辅导员家访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辅导员家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它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了发展的思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具针对性和灵活性,辅导员的家访工作也逐渐成为高校与学生家庭、辅导员与家长紧密联系以及互动的重要方式,所以将大学生家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需要辅导员正确地认识到家访工作的现实意义。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也就给辅导员家访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现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不仅保障了学生在校的学习秩序以及生活状态,而且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职能,也直接影响着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学校与家庭是对学生教育影响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所以,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对大学生成长的培养十分重要。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是更好的帮助学校及家长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有效方式,也给传统的辅导员工作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让更多的青年人接受到了高等教育,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但同时也使如今大学生生源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虽然大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和辅导员的配比相对比较悬殊,大多都是“一人对百人”的情况,很难将工作做得面面俱到,很难将学生们的状况弄清楚。目前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作为家庭的中心,受到父母和长辈无微不至的呵护,他们特别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却欠缺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所以,我们需要让学生的家长也能熟悉和了解大学的管理模式,协助学校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关注,切实配合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一切有关于孩子成长的合理化建议,切实做好培养大学生的教育工作。

2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步骤与实施

2.1家访的前期准备

首先,在家访工作实施前,辅导员应该细读有关文件及要求,准确制定出详细计划。对所访学生的家庭背景、在校情况、学生特点等材料进行充分掌握及准备,这样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有的放矢,提高家访成效。其次要明确家访的目标,进行家访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贫困学生或者心理问题学生,针对所选代表性的学生,提前和家长沟通,使问题学生放下心里负担,从而达到一定家访目的,从根本上和家长实现帮助学生成长的目标。

2.2灵活的家访形式

辅导员的家访工作会受到地理位置及方言沟通的影响,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家访的方式可以由实地走访拓展到多元化的电话访问和网络访问等各种形式的家访。通过提前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寒暑假展开电话访问及平时的网络访问也有助于帮助辅导员更好的做学生的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家访过程中,辅导员通过和家长沟通,预约时间,表明家访目的,考虑到家长的顾虑,提前做好安排和准备,切实做好家访工作。

辅导员在家访工作中应该本着“师生平等、沟通第一”的方式,将自己平时工作中的光环去掉,无论是那种形式的访问,其目的都是通过辅导员的沟通与交流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学校的要求直观的传递给家长,并及时获取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及对学生的态度等信息,这样才会和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以便得到受访家长对学生情况的更多反映,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的开展。

2.3家访工作的总结

家访工作结束后,辅导员要及时地整理记录,认真总结家访情况,把家访的过程以及家访中收集到的有利材料整理成报告。根据学生在校时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表现,并结合家访的具体情况,第一时间对受访学生进行重新评估并重新调整方案,有针对性地去让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培养教育。

通过家访工作,作为辅导员还应该将从这项工作中获得的感受与体会进行斟酌和分析,这种协调组织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更加的使辅导员增加工作的效力,从而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3家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工作,很难实现创新性的改变。大学生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和做事方法,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确实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好的。学生地域性差异给辅导员家访工作也带来了重重阻力,如若单一的走访又会使家访工作僵化,也会有些家长忽视了家访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这仅仅是“走形式”,并不能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家访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辅导员的家访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探索,作为辅导员将学校、家长、学生这三方都参与到共同的任务中还需要实践的考验和积累。让受访学生家长更多参与到学生事务的日常管理与决策当中,在合作过程中共同探讨并寻求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办法是我们将一直探索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是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二为一的一项工作,辅导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家访更有助于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其根本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通过辅导员家访工作可以让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他们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种触动,这也是近了彼此心理距离的积极因素。通过家访,学校可以及时掌握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社会各层面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并通过辅导员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及时发现并弥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推动教师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最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切实做到了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曲建武.识读大学――一个老辅导员的心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白雪峰.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家访模式研究[J].理论界,2012(5).

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辅导员;胜任力;模型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为扩大高等院校的录取率,国家鼓励公办院校借助社会力量整合资源举办独立学院。截至2015年,全国32个省市共有320所独立学院,其中北京市7所,上海5所,广州18所,浙江省23所,湖北省有28所,贵州省8所……教育部颁布和实施的26号令即《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独立学院的办学资质,批准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独立学院,标志着中国独立学院的发展更加规范和严谨。

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David・McClelland)在其论文“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中首次提出“胜任力”的概念。1994年McClelland和Spenser提出的胜任力的定义得到大家的认同,他们认为:“胜任力可以是动机、特质、技能、自我认识、态度或价值观、具体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也就是可以被准确测量和计算的某些个体特征,这些特征能够明确地区别出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本文认为胜任力(Competency),是指绩优者在工作岗位、组织环境中所具备的可预测、可测量并指向绩效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它包括知识、技能、动机、特质、自我认识、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胜任力可以将优秀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是个人的深层次特征。

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指针对特定职位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特征的总和。Spencer等人提出的胜任力冰山模型,将这些特征分为外显(基准性)胜任力和内隐(鉴别性)胜任力。其中,“冰山以上部分”是容易观察、了解和测量的部分,其包括技能和知识,可以通过培训来加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是难以评估和测量的部分,但却影响着人员的行为与表现,其包括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此外常见的胜任力模型还有洋葱模型、梯形模型和胜任力辞典。目前经典的胜任力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冰山模型、洋葱模型、梯形模型、胜任力词典等。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

(一)访谈对象。本研究根据不同阶段,选取多名被试对象。在编辑胜任力词典阶段选取5名高绩效辅导员做研究,以完善根据文献得到的胜任力词典。在行为事件访谈阶段,接受行为事件访谈的有 31 名,其中业绩优秀者 17人,业绩一般者14 人。

(二) 工具与材料。本研究使用数字录音笔和QSR NVivo 7软件作为研究的辅助工具。本研究的文本工具和材料主要是自编的辅导员胜任力词典。该词典主要借鉴了合益(Hay)公司的基本胜任力词典,征集独立学院辅导员胜任力特征因素时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预约面谈等等形式来对胜任力词典进行补充。

(三)访谈方法。本研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被访谈的辅导员采取分类随机抽样,即先区分绩效高低,再分开抽样,同时采取双盲编码,即编码者不参与辅导员访谈,编码者在编码中不知道被编码辅导员的姓名和绩效情况。

(四)过程。第一步:编制《辅导员胜任力编码词典》。根据访谈对象叙述的事件过程和其真实想法,从当事人的行为中归纳其隐含的胜任力特征因素,建立绩优组和绩平组并进行对比分析,建立QS(独立)学院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第二步:进行访谈。本研究选择QS(独立)学院在职的专兼职辅导员进行访谈。第三步:编码工作。统计访谈时间和材料字数,对胜任力特征出现的频次、平均分数、总分以及最高分数进行统计和计算。第四步: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访谈的长度(字数分析)、访谈长度与胜任力特征的频次、平均数以及最高等级分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信度、差异分析。第五步:构建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找出辅导员胜任力特征因素,对特征因素进行分类和降维,形成独立学院辅导员胜任力模型。

(五)结果分析。本研究的一致性系数为0.641,编码信度系数为0.781,总频次、平均分数和最高等级分数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通过对以上各系数的分析说明两位编码者的编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根据分析,由责任心、自信心、学习能力、协调沟通、坚持原则、高效率、政治敏锐、团结合作、渴望成功、正直诚实和亲和力这11个胜任力特征因素组成了QS(独立)学院优秀辅导员的基准性胜任力特征。这些胜任力特征可以用来作为QS(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工作绩效是否合格的衡量标准。而由敬业精神、专业知识、管理自我、执行力、理解领会、科研能力、组织管理、灵活应变、主动积极和乐于创新这10个胜任力特征因素构成了QS(独立)学院优秀辅导员的鉴别性胜任力特征。

二、结论和展望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对独立学院辅导员胜任力及其结构进行了研究,最终构建了五个维度,21项胜任力特征因素。从数据上分析,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人格魅力比专业知识技能更能影响其工作表现。QS(独立)学院在辅导员队伍的绩效考核管理方面应该加强对其人格魅力和工作态度的培养与引导,进一步改善辅导员的胜任力特征因素结构。考核模型中的胜任力要素更加符合独立学院辅导员岗位的要求,方便辅导员根据考核结果查找自身差距,有利于学生管理部门与辅导员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便于辅导员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也便于学生管理部门进一步优化其管理机制。

由于各独立学院在辅导员人员配置、工作安排、管理方式上存在差异,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和对其考核的侧重点各有不用,因此对辅导员的绩效考核管理既有共通性又有特殊性。本文构建独立学院辅导员胜任力评价方法及胜任力模型,实证分析所选取的样本主要来QS(独立)学院,针对辅导员胜任力的评价结果是否能够使用于不同地区的独立学院、不同学科门类的独立学院或者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也是今后着力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传,李娟,宛燕,段丽娜.项目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综述[J].人力资源管理,2011-12-0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004-08-2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独立学院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 2003-07-07.

[4]周笑妮.独立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05-04.

[5]王立志.胜任力角度下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6]王征.S大学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7]纪晓艳.GC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09-09.

[8]陈岩松. 独立学院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一项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04).

[9]邵凤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8-04-01.

[10]杨继平,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04(6)吴喜涛.高校政治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探究[D].暨南大学,2009.

第3篇

关键词:家访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一、高校家访工作的意义

家访是架于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辅导员准确了解学生实际,借助家庭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及心理教育的渠道,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高校思政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看来,家访是一种由学校、家庭、学生构成的三位一体互动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上,需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优势,特别是要整合好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结构、亲子关系、家庭学历层次、教养方式,以及学生的以往受教育情况与学校评价等信息资源,这样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个性成长状况等,方便辅导员在具体的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其次,家长可以通过辅导员老师了解到学院目前的政策方针与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能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放在学院教育的大背景下思考,也有利于辅导员老师与家长在学生个性层面上进行有效沟通与相互理解,方便双方就学生在校可能存在的特殊问题得到协商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忽视家访这个前沿阵地。第三,家访能够取得一系列的社会连锁效应,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学院办学层次与学生的培养素质能够通过家访带动起来,同时家访工作有利于将学院的影响力直接推进到所到的家访地区,这样独立学院的品牌效应得到了一种很好的自我宣传。

二、家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1、家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拓了新的工作空间

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地点可以不限于在办公室和校园内,因为在这个相对狭窄的空间范围内观察到的往往只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表象,不是问题形成的根源和本质。只有把工作空间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家庭,结合学生生活的背景和环境,才能摸清学生成长的脉络,了解学生思想发展的方向,攻克现代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种种难题。家访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开辟了新的工作阵地,借助这块阵地,思政工作中的难题不仅可以在学生身上查找原因,更可以深入到学生成长的环境中寻找答案。特别是e时代的背景下,家访的形式也更加多样,除了传统的家访模式外,电话、短信、email、qq、msn等形式的家访也逐渐形成并开展,因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领域更加广泛,形式更加丰富。

2、家访加深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当今的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自幼在父母的珍惜呵护下成长,自立、自律、自理能力差,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而往往一位辅导员老师要面对上百个学生,很难全面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家访这种形式,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家中面对面互通信息,辅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家庭式融和的相互交谈,极易赢得家长和学生的理解和信赖,可避免和纠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不正确方式和行为,达到家校教育行为上的步调一致。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家访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3、家访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特殊问题学生的距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家访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高度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高校中存在着几类特殊问题的学生,贫困生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类。他们大多出身农村,性格通常偏内向,且部分存在自卑封闭的心理。对于这部分学生,家访中对待家长的态度更要和蔼,理解并尊重家长。要向家长充分了解贫困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心理特点,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努力,充满自信,消除自卑心理。家访不仅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了解到这类特殊问题学生实际家庭状况,在送去温暖与关爱的同时,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使这类学生及其家长真正感受到来自学院和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三、高校家访工作的经验分析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自2008年寒假以来,在全省高校中积极倡导并深入开展以“千名辅导员访千家”为主题的家访活动。全省高校积极响应号召,动员和组织全院辅导员广泛开展家访工作。选取不同特点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家访活动,增进与家长的联系,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同时向学生家庭传递学院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对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年来,按照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部分高校结合自身特点,重点选择学生当中思想困惑、内心迷茫、家庭贫困、学习、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家访足迹遍及 全省各地。有的家访地点非常偏远,需要乘坐火车、汽车,再步行才能到达,但是广大辅导员努力克服众多困难,仔细斟酌选择家访对象,努力提高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领导和辅导员们深知,家访工作是建立学校、家庭和学生三位一体育人环境建设重要契合点的有效载体,家访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学生成长、教育效果的好坏。学院十分重视,并力求让每一次家访工作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通过家访建立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长效机制。

每次家访前,高校领导组织全体辅导员召开动员会,对家访工作进行精心的安排和部署。一是指导辅导员做好家访准备工作,选定好实地家访的学生对象,收集整理好相关材料为家访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由于时间空间等原因对于不能进行实地家访的学生,采取电话、信函等形式进行家访,确保家访工作贯彻执行到每一名学生。二是结合家访学生的特点,明确在家访工作中要了解的重点问题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每名辅导员都要结合家访日程和家访目标制定详细的家访计划,并上交学工部备案,家访计划制定后及时与学生和家长取得联系,使双方沟通顺畅,达成统一认识。三是从多个维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家访的实际效果。首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其次客观地介绍当前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最后是向家长介绍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重要举措,与家长达成在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向上的共识。四是认真撰写家访心得和家访报告。结合实际,总结家访工作的个人体会和感悟,总结不同类型特殊问题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和推广,提升工作水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直以来,家访工作在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大家对上级教育部门和学院的这一重要举措赞叹不已,呼声很高。与此同时,家访工作也帮助辅导员们针对很多“问题学生”找到了理想的教育方法,对转变学生观念,启发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鹏.浅谈家访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及启示.时代教育,2009,9.

第4篇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新时期,高校家访被更多的教育者认可并接受,开展高校家访工作,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能促进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无论是从全面培养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构建和谐家校合作关系的角度来看,高校家访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校家访工作的原则和目的

    学校教育要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高校家访正是体现这一原则的最佳载体,在家访工作中辅导员要注重将计划性原则、重复性原则、批评表扬兼顾原则、民主原则相结合,力求充分发挥家访工作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响。辅导员采取上门走访、电访或函访等形式的家访工作,有利于实地详细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与学生家长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如实客观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征求学生家长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双方在学生的培养上形成合力;有利于拉近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距离,增进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了解,使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加深入细致,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针对性更强,定位更准确,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学习目的更明确;有利于倾听家长对学生的情况反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更有计划性的做好学生培养工作,同时根据家访掌握的情况,深入分析、总结学生成长过程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可以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家长反映的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家访在增进和加强家校间的沟通和联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家访过程中辅导员要做到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互助互补、彼此促进。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又各有自己的特性,只有通过家访才能切实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维方式,才能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步调,统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家访也是开展师德教育的有效载体,能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和效果;家访也是重塑教育形象的有效载体,能进一步密切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家访也是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载体,能进一步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只有参与家访工作的辅导员把工作做扎实,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把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高校家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家访就是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家庭是为了贴近学生生活教育因家访而更加精彩,通过家访活动,作为辅导员深切的体会到,只要心中有爱与责任,“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老师只有给予每个学生百分之百的关爱,才能赢得家长百分之百的理解和支持。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爱的眼神比言辞犀利的教育、训斥更能让学生信服。家访,从心开始,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就等同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零距离接触。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教养学生,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生活作风、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处世之道和文化氛围等影响着家庭的所有成员,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家长与学生的血缘亲子关系等决定了家长在教育学生中的特殊作用,怎样走进各个学生家庭,家访就有着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家访可以将学校和家庭紧密的结合起来,可以增进师生情感,解决许多在学校无法解决的难题,让家长找到一种对老师、对学校的安全感。

    2、家访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更加广阔的平台通过家访工作的开展,辅导员要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桥梁,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让家访不再是家长被动的接待来访的辅导员,而是主动的与来访的辅导员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学校联合共同教育学生;学生进入大学后,家庭的教育方式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成才、成人观念,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因此要教育、培养学生,要先“教育”家长,通过家访工作,辅导员要借助家庭的力量,加强家校沟通,给家长一些理性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随着家访工作的深入开展,家访工作的外延和内涵应进一步发展延伸,让家访与更多的主题教育相结合。首先,必须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工作中要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去体会到感恩的真谛,逐步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自然、感恩朋友、感恩社会;其次,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辅导员可以从学生宿舍的人际关系做起,沟通的欠缺会使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减少,从而造成个人思考问题的狭隘,在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在培养中注意赏识教育,多发现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随后,加强大学生的择业能力教育,大学生就业是当下的热点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同时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择业能力以及和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培养,在工作中辅导员应该通过和企业联合进行创业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加强大学生的学涯规划,针对很多学生刚进入大学时都是踌躇满志,可是大学入学阶段的不适应导致学业的下降,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课程无法继续的问题,大学生学业规划要从入学开始,从定心、定向、定位三个角度进行设计。定心,即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要既来之则安之不能心神不定、朝三暮四;定向,即根据自身爱好,确定专业发展方向,这是做好和实现学业规划的关键;定位,即根据自我评估和对外界环境评估的情况,确定自己要达到的发展水平,定位要准确适度,既不可悲观也不能高估,这是最终要实现的学业规划目标。此外,作为开展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校还要继续深入细致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以及建立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帮扶机制,贫困生的定性上存在很大的难度,而家访是界定贫困生家庭情况的最好途径,切实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给予贫困毕业生尤其是特困毕业生更多就业方面的关注和帮助,实施就业重点推荐和帮扶机制,力争使贫困毕业生毕业当年基本实现就业。

    3、家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赋予了新的含义家访是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家长沟通、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良好渠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共同支撑着一个教育的平面。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坐在一起,促膝而谈,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换意见,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通过家访,及时掌握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了社会各层面对学校职业教育的意见,并将之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或个人,发现并弥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推动教师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三、开展高校学生家访工作任重而道远

    家访工作只是构建家校育人合力的开幕,在学生培养与教育工作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家访的基础上,辅导员必要时需要进行回访和跟踪家访。家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身”入更要“心”入,家访是辅导员走进社会、了解学生的难得机会,是一次净化心灵、提升师德素养的过程。家访有助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家访有助于辅导员和学生、家长交知心朋友,培养师生感情,促进班级管理;家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有助于培养辅导员热爱学生,是提高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家访工作开展前,辅导员首先要明确此次家访的目的和内容,要做到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开展家访工作;收集学生在校的情况,为家访工作更好的开展奠定基础;还要事先和家长确定家访的时间、方式。在家访工作开展中,辅导员要聆听家长介绍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学生在家中的表现,随后辅导员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与家长一起发现、分析并讨论解决问题,同时要做好教育政策的宣传,对家庭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家访工作结束后,辅导员要整理好家访的工作资料,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归纳与反思,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事实依据。夏丏尊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将爱化作温暖的阳光,照耀每个学生,只要学生努力成才、健康成长,我们的教育才有美好的未来。奉献是什么?奉献如同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奉献如同太阳直至西下还把最后一抹光辉撒向大地。教育就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教育者就如同铺路的泥土和路石,去为学生铺平一条成才之路;如同蜡烛,把有限的光和热献给学生,而家访就是对全面育人工作的一种探索。

第5篇

2015年8月16日至8月27日,在学生处的组织下,我系三名辅导员来到了心理咨询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这次培训真是令人获益匪浅。培训期间,老师们在讲解教材的同时,还结合了自身的经验,让人对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有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心得了形象的理解。

培训老师从基础心理学开始介绍,然后慢慢过渡到心理技能。经过此次培训,我才分清,心理的正常与不正常。一般所说的心理问题是指正常心理中的不健康心理,而不正常心理则是指有心理疾病,这就需要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咨询的面对人群是心理正常的人群中不健康的。

作为一名辅导员,所面对的是高校学生,对于自己带的学生要有一个总体把握。例如对于大一的新生,因为是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对于周边的人和事都不太了解。离开了家庭,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纵然是在高中时期表现十分优秀的学生,可是来到大学后,突然间这种优越感消失了,那一种失落与落差会造成新生自卑感的产生。因为军训期间的高强度训练,也会使新生感到身心的疲惫,从而让部分新生有躯体疼痛感的现象产生,还会有如莫名的紧张感,恐慌,甚至会抑郁等。这就需要辅导员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通过与这些学生的交流,通过其他同学的侧面观察,来使他们尽快的适应校园的环境,如果在进入校园后两个月还是无法转变那种孤独、无助的心境时,那么对于此类学生就要请学校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辅导了。

当然,作为一名辅导员,首先自己的心理就要是健康阳光的,不然如何去进行心理辅导。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去带动学生。

记得培训的时候有个老师在讲心理诊断的时候,就说了,心理咨询师对于来访者,即使对方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你再怎么不喜欢都好,都不能抱有厌恶的态度,也不能说来访者有言语刺激到咨询师某根神经了,就与来访者进行争执。咨询师面对来访者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如果是实在是无法接受来访者的咨询,那么就只能是转介了,不然这样只会加重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既然如此,我们面对自己的学生也是一样的。对于学生,我是辅导员,是老师,可是在年龄上,我只是他们的大姐姐,应该要向对待弟弟妹妹似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当然,如果学生能够像对待大姐姐一样的看待我,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对辅导员的思想心理辅导工作也是极有便利的。

做了一年的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了,也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与我谈心,对于班级上的情况,除了心理委员会关注班上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他们周边的同学们都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在我带的学生当中,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大都是贫困生,他们有的自卑,有的偏激,有的过于自信。不过是自卑心理的占大多数,因为家里的贫困,所以他们交不起学费,穿不起漂亮的衣服,害怕班上同学嘲笑,为了能拿奖学金而拼命读书。即使是成绩再优秀也好,也打消不了他们中一些人的自卑感,于是与班上同学的关系就不好,总是独来独往,就像是个独行侠。培训时,老师们也有说过,他们并不想成为独行侠的,给人感觉好像很独立,很潇洒,其实他们内心的孤独感是那些家庭优越的学生们无法体会的。

并不是说家庭贫困的学生才有心理问题,家庭富裕的学生也会有。有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家长并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只是将钱给孩子花,自己忙自己的事业,这样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记得有个老师就讲过这种情况,说是一个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个孩子的妈妈很会做生意,也做得很好,可是她总是不在家。到后来孩子上了大学了,再一次心理普查中,查出这个孩子有心理问题,于是心理辅导老师就找了那个孩子谈话,结果却发现,那个孩子很痛恨自己的母亲,甚至是想杀了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母亲除了赚钱,根本就不关心自己,使得自己像是被抛弃了一般。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

当然,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我们辅导员要重点关心,可是对于一些表现一般的学生我们也要关注。那些学生成绩一般,表现一般,甚至有时候会被人忽略了。他们中大都是对于周边环境有着比较好的适应感及满足感,可是总会有一小部分因为家庭的一些变故或是身体的疾病而突发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的细心关注了。

通过这一次心理咨询培训,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为我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强了信心。

第6篇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家访;解决措施

为深入贯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增强学生与家长、辅导员与学校的沟通联系,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相互配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家庭状况,实时了解学生存在问题,寻求应对之策,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帮助,高校辅导员家访则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切实根据对高校贫困生家访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教育中提供一些帮助,更有利于开展以后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高校家访工作准备与形式

在实际走访过程中,61%的学生有些许自卑,而自卑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家庭所在地区周围的家庭又相对比较富裕,只有他们个别几家家庭条件较差,容易自卑,而在相对都比较贫困的地区,自卑感就没有那么明显,反而励志的学生更多。

3.家长和辅导员等教师对学生的学校实际表现不一致。在家访中,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基本上都不会过多的干预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事情,反而可能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我空间,反而学生的发展完全看学生的自制力。大学期间,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精力在做什么?实地走访中,通过与家长和学生聊天得出三方——家长、学生、辅导员对学生大学期间的主要精力看法不一致,如图:

家长普遍认为学生在学校的最主要的精力是在学习专业知识,而辅导员看到的是学生更多的精力花费在了勤工助学上,学生却自我认为基本是在勤工助学和校园活动上。学生家长的想法和学生本人的差距很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学费的压力,所以就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反而家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供孩子好好上学,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将来能有所作为。通过辅导员的了解,不管是否是贫困生,学生在校学习的精力都比较低,矛盾在于学生想更多接触社会,却又不具备成熟的思想心态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由于部分学生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只看眼下,不能长久地、发展地看待问题,造成了对学习没有很强的信心,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况。

三、实证问题的解决方法

1.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自我发展的才能

从高中的家长、老师的催促管理到大学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学生要有一个过程,学校与家庭及时保证沟通确保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能有依据。辅导员老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来了解这些学生,不仅要与学生本人通过短信、QQ等方式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日常的学习生活,更应该通过他们寝室同学和班级干部了解他们的平时表现,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尤其是特困生加以帮助和指导。

目前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我们不但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更要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在学校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明确他们现阶段自我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努力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为以后找工作增添砝码。

2.重视心理指导,关注贫困生情感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聊天了解学生的最新心理动态,通晓学生心理变化。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对他们加以引导和激励,鼓励他们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注重培养自信心、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具有内在价值感的真正意义上的自尊心,引导帮助他们去营造和谐、健康、友好、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尤其是配合着就业指导,合理的安排就业。

情感教育是大学生中很重要的教育方式,也是传递中华文化、传递教育理念的一个窗口,培养杰出人才的根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受到了很多的帮助,因此感恩教育是对特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让学生在工作中直接参与体会感恩的真谛,逐步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师长、感恩社会。

3.依据就业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早做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指导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家庭困难,过多的参与勤工助学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从而影响了学业,甚至改变了人生价值观。而且勤工助学岗位很多不是学校提供的,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社会,从而歪曲现实。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勤工助学岗位,在校内校外的单位和学院正规渠道的帮助下,为他们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打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同时加强勤工助学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督促指导学生制定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尤其是很多贫困学生在自己就业问题上有很大的困惑和恐慌,帮助学生确定大学阶段学习及职业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文化知识和从事社会实践的关系。在规划中,使学生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和对外界环境评估,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辅助心理指导,帮助贫困生进行在校四年的学习以及职业规划,从而使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信赖感。

4.坚持家访,建立多种形式长期机制,完善学生工作

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家访工作是辅导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家访是界定学生家庭贫困状况的最好途径。但是对每一位困难学生的家庭都进行亲自的走访,也存在着实际的困难,因此我们更应该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拓宽家访途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电话家访、网络视频家访等多种形式的家访,才能使家访工作进行到底。保持家访的连续性,让家访深入学生的日常中,建立长期家访机制,多种家访模式育人相结合。

通过家访,不管是电话家访、信函家访、网络家访,还是实地走访,对家访贫困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深入改善班级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自身责任感使命感。让大学贫困生感受学校温暖的同时合理激励学生各项才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尹作发.对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66-67.

[2]李国强,王旭红.家校合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教师,2009(2).

[3]宋虎珍.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 (1).

第7篇

对于家访,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首先家访不是辅导员的独角戏,而是与家长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重要桥梁;其次,家访并不是去告状。尽管学生在学校里会犯错误,会有缺点,但辅导员家访时,应该在如实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的基础上,多谈学生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而不是一味的渲染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最后,家访的目的不是走过场。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希望,家长迫切的希望通过辅导员的家访,了解学生在校各个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 家访 关怀 感悟

每年寒假,省里都组织“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2013年寒假,作为辅导员中的一名,我积极参与其中。每次家访后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触,每走访一个家庭,我对学生的了解就更全面、更深入一些。经过一年的学习,有的学生带着新的成长回到父母身边,汇报收获并分享喜悦,但也有的学生带回的是些许遗憾。通过与家长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和谈话,在给受访的家庭带去学校的殷切关怀和温暖鼓励的同时,也让我对日后如何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如何与学生相处都有了新的想法和计划。现将我此次的家访活动汇报如下。

一、精心准备、方向明确,踏上家访之旅

家访前,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和学生们平时的在校表现,我从不同的视角,选取了家在葫芦岛地区的学生中较有代表性的五个进行走访:建筑121班的张晓博痴迷于网络游戏,在本学期期末考试的5科中仅2科及格,专业排名91/129;道桥121班的齐欣和李雷的家庭条件都一般,二人共同存在的问题是没能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虽然在平时的学习中班长和学委经常督促,但效果不佳。本次期末考试一共5科,其中齐欣仅1科及格,专业排名86/94,李雷仅2科及格,专业排名79/94;建环121班孟令哲,平时沉默寡言,担任本班文体委一职,但入学以来学习成绩却逐渐下降,本次期末考试一共6科,仅3科及格,专业排名45/61;建环122班的王惊,是本次家访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专业排名23/61,虽然生活在单亲家庭但十分努力上进,通过本次家访进行鼓励,并核实其是否能在下次的贫困生评选中参评。

总结以往的家访经验,期望通过本次深度走访,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有的放矢的为学生制定成长计划和努力方向。

二、辗转行程、走进家庭,带去真情问候

因张晓博的母亲当天要值夜班,所以我们在其工作的医院进行了本次谈话。该生是本次家访对象中家庭条件较好的,父母对孩子有些许溺爱。他母亲称,每次开学都将孩子送回学校,并将床单等日常用品取回家换洗,包办孩子的一切,不需要他自理生活。可越是这样为孩子创造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学习,反而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平时较贪玩,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网络游戏和谈恋爱上,不能以端正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我建议家长不要包揽孩子的一切生活琐事,要让他学会承担责任,不仅要积极主动的完成自己的学业,更得学会为家庭承担和付出。

道桥121班的齐欣和李雷,家庭条件都一般,两人能够考上大学,自然成为了家里的希望,但不理想的学习成绩确让家长十分担忧。齐欣的父母身体都不太好,均没有稳定工作。一家三口住在不足三十平米的平房中,昏黄的灯光下,面对父母的愁容,齐欣很是惭愧。我向他的父母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学分和绩点考核方式,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我还将学校的助学金制度进行介绍,鼓励齐欣努力自强,通过学习的方式为家庭减轻负担。李雷的母亲早年已经过世,他跟父亲生活在一起,一个姐姐也已经出嫁。由于父亲没多少文化,我将该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告诉了他的姐姐。通过沟通我和李雷的姐姐一致认为导致该生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沉迷网络游戏,希望家长和老师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其戒掉网游。

建环121班孟令哲,平时沉默寡言,担任本班文体委一职,但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父母工作较繁忙,与孩子的沟通不多。该生母亲反应孩子在家里与家长的交流也较少,因此比较头疼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建议该生母亲在繁忙工作之余尽量多与孩子对话,开学后可以多给孩子打打电话,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树立理想和人生目标,有了努力的方向才会有努力的动力。

建环122班王惊,是本次家访中成绩最好的学生。虽然成长在单亲家庭,和母亲及姐姐生活在一起,但该生自强自立,不仅自身学习成绩优秀,并在学院的学生会中担任主要学生干部,并参与了本次锦州世园会的志愿者工作。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老师完成工作,并在期末考试时帮助其他同学复习。我鼓励其继续努力,不辜负母亲和老师的期望,争取取得更多更优秀的成绩。

三、感悟真情、点滴记录,肩负责任继续前行

每次家访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体会和感悟也逐渐增多。

首先家访不是辅导员的独角戏,而是与家长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重要桥梁。在我讲解学校关于学分、绩点的相关考核政策的基础上,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存在的各样问题。一定要避免辅导员说个不停,而家长却一言不发,没有沟通和交流,就不会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也就失去了家访的真正意义。所以家访时,辅导员既要实事求是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里的情况,又要认真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引导孩子的方式方法。

其次,家访并不是去告状。尽管学生在学校里会犯错误,会有缺点,但辅导员家访时,应该在如实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的基础上,多谈学生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而不是一味的渲染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希望,如果仅仅是批评学生,那么打击了学生和家长的信心,只会因为你的到访导致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不但没有解决相应的教育问题,反而给家庭和学生带去了更大的压力。因此比较委婉地提出学生还存在的一些问题,用商量的口气与家长讨论,才是较为合理的共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家访的目的不是走过场。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希望,家长迫切的希望通过辅导员的家访,了解学生在校各个方面的情况。如果辅导员三言两语地做个简单介绍或总结,就匆匆忙忙地一走了之,不但起不到家访的作用,作为辅导员本身也会失去家长的信任。所以辅导员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家访,家访前要订出计划,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第8篇

关键词:重点关注学生 心理档案 建立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学生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恶性事件不绝于耳,这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及学校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心理档案一方面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全院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从而为学院的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及时进行纠正或转介到各级心理保健医疗机构就治,有利于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患于未然。

基于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从2005年开始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探索,并于2010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为主的工作思路,很好地起到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重点关注学生的界定

重点关注学生群体一般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心理困惑问题突出。在此,特指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大学生。具体包括:性格孤僻或过于内向者;对学习、生活等长期不能适应而出现情绪困扰,长期与宿舍同学关系不和而影响学习及正常人际交往者;因患严重生理疾病、有生理缺陷、家境贫困、缺乏社会支持而深感自卑者;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超常规标准;遭遇意外重大事件刺激与打击,使心理或行为出现异常者;受周围环境或人群突发事件影响,产生过分恐慌、担心和焦虑不安者;存在明显的攻击或暴力倾向,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谈论过自杀及自杀方法,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念头,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者;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

二、建立科学心理档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关于心理档案的内容没有达成一致共识,结合以往的研究,我认为胡映君关于心理档案的定义比较科学。他认为:学生心理档案是指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心理状况的材料总和,是学生心理成长轨迹的反映。一份完整、准确、系统的心理档案至少应当包括静态信息、动态信息和预警信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静态信息: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及主要社会关系信息、个人心理特点、心理测验信息。二是动态信息:学生的阶段性自评、同学或老师的阶段性评价、心理咨询记录(次数、主诉及症状、病因分析、疏导措施及效果)、心理健康阶段性测评等。三是预警信息:由上述信息形成的分析报告、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报告以及心理偏常态的个体预警。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于2005年购买了“心理测查系统”,通过网络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基本信息;二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两个测查工具的普查结果。如果按照胡映君所定义的心理档案的结构与内容,以及其遵循的原则去建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心理档案内容单一,不够全面。虽然,我们在新生入学后都要进行心理普查,以期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但内容只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采用心理测验取得心理状况数据,无法收集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如: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个性心理特征,自我评价,同学评价等,不能起到心理档案应有的作用。

第二,缺乏专业的心理档案工作人员。心理测验是心理档案建立的重要手段之一,心理档案中涉及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需要专业的心理测查量表进行。而心理测验的实施、解释需要具有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并经过专业心理测验训练的工作人员来完成。目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一万多名学生中只配有两名专职心理老师,专业人员的不足,也是造成心理档案内容不完善、不能进行动态更新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计算机网络普及率低,不利用经常性地开展大规模的心理普查,心理档案无法进行动态更新。目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保证正常教学条件下,可供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每学期都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普查,造成心理档案无法保持动态更新。

第四,心理档案的管理不完善,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目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大学生的心理档案由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管理,各系心理辅导站有查阅本系学生心理档案的权限,而其他教师无法通过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而因材施教。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从2010年起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充分发挥院系两级(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心理辅导站)的作用,在新生心理普查的基础上,调动广大辅导员及各班心理委员的积极性,开始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取得了不错成效。

三、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步骤、内容和管理

1.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流程

第一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新生入学后组织开展心理普查。心理普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心理测验量表。测查量表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两个测查工具,它们是目前高校用于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最主要工具。测查结果保存在“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作为普通学生心理档案,同时也将此作为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一部分。

第二步:新生心理普查结果反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按照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筛查标准,将筛查出的心理异常学生汇总制作成《学生心理普查访谈登记表》,并反馈给系级心理辅导站和辅导员。

第三步:开展访谈工作,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并上报备案。辅导员通过观察、访谈、学生自评并结合“重点关注学生分类及行为特征”将确系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心理普查虽未检测出而辅导员或同学反映确有与重点关注学生特征一致的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学生,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并对这些同学开展追踪访谈工作。之后,系级心理辅导站要将此汇总,并把系级领导,在系书记签署意见后报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四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汇总、诊断、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各系心理辅导站报上来的重点关注学生进行汇总,逐一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再次约谈学生,进行心理诊断,开展心理咨询。必要时与辅导员、家长共同商谈治疗方案,或转介其它机构。之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处理结果反馈给系辅级心理辅导站负责人和辅导员。循环往复,为重点关注学生建立一套严密的防护体系,保证重点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

第五步: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追踪与更新。辅导员在每学期末都要对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内容进行更新,并报系心理辅导站、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案。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一旦建立,学院一直跟踪关注直到其毕业离校。在这期间,辅导员要重点关注此类学生,经常约谈,或通过班级心理委员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在每学期末要将该生心理状况及采取过的措施填入心理档案,并上报。之后,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再按第四步聚来处理。对于新近发现有心理异常的学生,单独建立特殊心理档案,并按以上步骤进行处理。

通过这样动态更新,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级心理辅导站和辅导员就随时掌握了全院学生心理状况,特别是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2.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

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为纸质档案,包括封皮、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态表和重点关注学生追踪访谈记录表三部分。

封皮要求注明学生学号、姓名、班级、联系方式、建档人(辅导员)和建档时间。

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态表包括心理普查结果、心理行为表现、辅导员已采取的措施、是否与家长联系、院系意见、心理健康健康中心意见。

重点关注学生追踪访谈记录表包括该生目前心理行为状态,本次追踪访谈内容、措施和效果,访谈时间、地点,辅导员签名。针对重点关注学生要求辅导员每学期至少访谈两次并做记录。

3.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

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由辅导员填写,一式三份(辅导员留一份、系心理辅导站一份、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份),并报系级心理辅导站。系级心理辅导站收集好本系全部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后,报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对于毕业后的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要求系级心理辅导站从辅导员手中收回、装订、封存,原则上至少保留30年。

参考文献

[1]贾魁.浅析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教育与管理[J].兰州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胡映君.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J].兰台世界,2009(5)

[3]王卫红.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争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8(8)

[4]王耕.应加强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J].浙江档案,2008(10)

[5]孔燕,江立成,兰文敏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18-25

[6]李海霞.浅析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9(9)

第9篇

〔关键词〕专业能力;发展路径;心理辅导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9-0007-03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兴起了研究的热潮。2001年,叶澜等学者提出“从总体上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已走向成熟”的观点。[1]但在教育实践中,对于特殊学科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实际上还有很大空间。本文就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内涵与发展路径进行论述,希望将教师专业化研究引向纵深。

一、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构成

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与顺利完成学校心理辅导活动相关,直接影响到心理辅导的效果。目前,对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不同的心理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界定。王科成认为,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四种:教育教学能力,心理辅导和简单的心理治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2]贾晓波认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与不同类型学生沟通、建立关系的能力,对学生发展中心理问题进行科学诊断的能力,团体辅导,个别辅导,沟通协调能力五种。[3]雷五明将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分为四种:建立咨访关系的能力、会谈能力、影响与干预能力、结束能力。[4]笔者在2006年四川文理学院学报上也曾经进行过相关探索,认为心理咨询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包括五种:建立咨访关系的能力、资料收集、心理测验操作、诊断能力、咨询能力。[5]综合以上各种观点,考虑到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既有一般学科教学的特点,又从根本上与一般学科教学有很大区别,笔者认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应由四种基本能力构成:建立咨访关系的能力、诊断能力、个别和团体辅导能力、心理辅导科研能力。

二、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内涵

1.建立咨访关系的能力。辅导教师和来访学生建立真诚、信任、接纳和坦率的合作关系是心理辅导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心理辅导过程中需要时刻维护的内容。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关键在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必须对学生表现出无条件的积极尊重、精确的共情和真诚。特别强调与不同类型的学生,如有问题行为、学习成绩较差、和教师关系不太融洽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建立彼此信任和谐的关系。

对来访学生无条件的积极尊重表现在心理辅导教师能无私地关爱学生,完全接纳学生;精确的共情表现在心理辅导教师能站在来访学生的立场去感受、理解学生表达和尚未表达,感知和尚未感知的内容,同时还能用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反馈给学生;真诚使心理辅导教师能开诚布公地与来访学生交谈,直截了当地表达想法,表里如一,真实可靠。

2.诊断能力。诊断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代表了人们基于不同理论对疾病不同水平的认识。心理辅导中的诊断远比医学诊断复杂,除了考虑来访者病态的心理特征之外,还要考虑来访者自身的发展潜能,促进其人格成熟,一般应从生理、认知、情感、行为四个层面入手。如今,以分类和描述为基础的各类诊断标准(如ICD、DSM、CCMD等)为诊断提供了必要的框架,是从事学校心理辅导需要掌握的手段之一。由于不同的心理辅导理论差异巨大,对诊断的理解和侧重也各不相同,这也是心理辅导教师应当准确把握的内容:行为诊断要确定异常行为即“靶行为”,认知心理学诊断要找出来访者错误的认知结构,家庭治疗则需要将来访者个人问题延伸至家庭系统中去寻找根源,精神分析关心的是来访者的潜意识、内心冲突、防御机制及早年经历中的“创伤”。作为当代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更强调以“整合”和“系统”的观念进行诊断,将心理诊断看作一个不断发现、探索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3.个别和团体辅导能力。学校心理辅导的部分工作是以会谈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会谈过程既是诊断过程,也是辅导过程。要求心理辅导教师选择适宜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方式获得最佳的辅导效果。会谈的基本技能包括:增强谈话动机的技能(说明谈话的意义、及时强化鼓励等);减轻来访者焦虑的技能(对谈话内容保密、告知会谈方式、尊重和接纳来访者等);提问技巧(逐步缩小会谈范围、带领式提问、嵌入式提问等);确保会谈流畅的技巧(重复来访者某段话或几个字、深入了解学生的感受或想法、感情移入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在小学以游戏活动为主,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6]这里的“活动”主要就是指各种团体心理辅导,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指导和心理知识讲座等。心理辅导教师的团体辅导能力包括:制定团体辅导计划、确立辅导目标、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对心理辅导进行评价等。

4.心理辅导科研能力。学校心理辅导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许多方面还需深入研究,比如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模式、方法都未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这势必影响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和有序性。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文化背景差异极大,学生又有不同的心理基础,只有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文化背景,适合学生个别差异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才能把心理辅导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特色。根据一般教育科研的属性,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应当包括心理辅导研究的抽样、观察、调查、测量、实验、预测、文献研究,以及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

三、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1.专家指导。当前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比较缺乏,多由学校团干部、思想教育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专业能力参差不齐。[7]寻求心理辅导专家指导是迅速促进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专家的指导应坚持理论适度够用,强调技能培养的原则。以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技术为主,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辅。在指导过程中,强调“整合”和“系统”的观念在辅导中的重要性,突出建立咨访关系、诊断、会谈的基本技能。还要对教师研习状况进行全程关注、及时指导,对教师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和研究能力进行前后评估,确实了解教师的学习需要和收获。专家指导的形式以现场培训、召开专业会议及定期访学、专家督导为主。

2.临床实践。临床实践是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无论心理辅导教师的知识多么丰富,如果不经过临床操作,根本不可能形成较强的心理辅导能力。临床实践的内容应当包括对来访者的资料收集、诊断分析、制定辅导措施、个别会谈、团体辅导、参加科研活动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深入理解理论,发展能力。

3.合作。心理辅导教师的合作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的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持性的人际关系。既包括与专家的合作、与同事的合作,也包括与学生、家长的合作。全面的合作有助于教师发展意愿的激发与增强,有助于教师能力的提高。合作方式以寻求专家督导,与同事交流、讨论,备课,相互听团体辅导课,参加课题研究等方式为主。在这种合作关系下,教师对心理辅导中的失败不再采取防卫性的态度,而是相互援助,以集体的智慧共同面对问题,相互讨论,追求在心理辅导价值上的广泛一致性,但对于辅导理论、辅导技术等的不一致则保持宽容。

4.反思。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把心理活动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对反思作出了比较系统研究的是杜威,他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更具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8]心理辅导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反思对于自身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心理辅导教师的反思应包括两方面:第一,反思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心理辅导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关于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他们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思、研究。如果这一过程逐步变为“理性的自觉”,将有助于心理辅导教师逐步摆脱固有理论、技术的禁锢,获得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超越的能力。对案例的反思包括通过集体讲座,个别、团体辅导,撰写案例等方式有目的地对辅导案例加以评析、再认,重新思考自己作为辅导教师的理论基础与辅导技能,追问自己在案例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应当吸取的经验与教训。在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初步阶段,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第二,反思心理辅导过程。心理辅导教师的反思不仅针对某一辅导案例,还应在辅导结束后对整个辅导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评判。他们每天从事繁杂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很容易疏于思考,容易将生动鲜活的辅导过程变得机械化、程式化。对看似平常的辅导过程进行反思,对习惯了的程式加以怀疑、批判、审视,以积极的心态分析过程与结果的意义与价值,反观自己的辅导理念与行为。比如:在辅导过程中是否流于习惯,过多地进行指导、说明、解释,而非真正的“助人自助”?是否囿于某种理论、技术,而非以“整合”“系统”的观念对待辅导?是否沿袭西方理论而忽视西方理论的本土化?来访者产生阻抗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如何真正做到感情移入性理解……这样对辅导过程的反思,能逐步克服惯性的、直觉的、例行的心理辅导行为,渐渐成为理性的、自觉的、反思的学校心理辅导实践者。

5.校本教研。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朱慕菊指出: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具体为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成长。[9]今天,校本教研已上升为国家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政策性要求。心理辅导教师的校本教研主要针对学校辅导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心理辅导理论、技术的本土化问题,不同类型学生的辅导策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创设,心理辅导技术的整合与优化,甚至对学校心理辅导中的任何疑惑都可以开展研究,对任何经验教训都可以进行总结。(稿件编号:090611005)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叶 澜.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2001[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9.

[2]王科成,肖建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9):4~6.

[3]贾晓波.当前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8(5):4~7.

[4]雷五明.论心理咨询员的素质结构与个人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4~7.

[5]王燮辞.高职高专心理咨询学生操作性实践能力培养刍议[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2):50.

[6]《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文件,基教1999[13]号.

[7]王慧婷.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2):52.

[8]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8.

第10篇

远程教育因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其自身的便捷灵活性已经成为人们进行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主要方式,而辅导教师作为远程教育中的核心人物,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对辅导教师的培训也就成了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了辅导教 师的工作内容、职责和能力要求以及目前国内外远程辅导教师培训的现状后,通过对网络教育学院教学主任和辅导教师的实际访谈,试图更加深入明确地了解目前国内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对辅导教师的培训现状,从而发现实际情况与理论设想之间的差距和原因,以期为以后国内远程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 网络教育学院;辅导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8—0060—05

一、研究背景

远程教育中的教师分为三类角色,主持教师、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1]。由于远程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特性,课程主讲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往往不能够像传统教育中那样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教与学重新整合的过程中,除了媒体的作用,辅导教师就承担着直接与学生沟通交流并给予反馈的角色。中国远程学习者由于文化传统的原因往往比较依赖教师的指导与反馈,因此远程教育中辅导教师的地位就更加重要和突出了。可以这样说,远程教育中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学习情况和课程成绩的真实公正的评定都依赖于课程辅导教师的工作。因此,辅导教师的工作是确保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2]同样的,对辅导教师的培训作为提高辅导教师能力和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也间接地对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基于远程教育中辅导教师培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我们在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了解了远程辅导教师的职责和能力素质要求之后,想要通过实践的调研和访谈来了解我国远程教育实践中辅导教师培训的开展情况,并对照远程辅导教师的职责和能力要求,判断这些培训在塑造合格的远程教育辅导教师方面的效果和作用,从而对我国的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培训提出一定的建议。于是,我们对北京地区几所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教育学院的辅导教师培训情况进行了访谈和调研,访谈的对象主要是网络教育学院负责教师教学工作的教学主任和一线的辅导教师。

本研究的研究目标就是基于前期的文献调研,对北京地区四所网院的辅导教师培训现状进行访谈调查,了解他们对辅导教师所进行的培训以及培训的形式和效果,并通过对四所网院培训现状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综合各个网院优势的培训建议,以期对我国远程教育辅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和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培训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访谈了解辅导教师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效果以及访谈对象对培训的建议和期望。访谈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采用通过前期的文献调研和专家指导编制的教学主任访谈提纲、辅导教师访谈提纲和远程教育学生访谈提纲,访谈的过程中尽量按照提纲内容来进行,同时也根据访谈的情境和各个网院的具体情况加入新的访谈内容以获得更加全面系统的信息。

(一)访谈提纲的编写

通过我们之前的文献调研和总结,对远程教育辅导教师培训的研究主要是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和培训制度几个方面进行的。因此本研究的访谈也围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在访谈提纲开发的过程中结合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更加突出对四所网院具体信息的调查。

根据以上对比维度和对各个维度现有研究成果的调研和总结,我们编写了相应的访谈提纲,同时为了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了解这几所网院的培训现状,访谈对象除了辅导教师,还包括了教学主任和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因此我们共编制了三套访谈提纲,分别针对辅导教师、教学主任和学生。

(二)访谈实施人员

实施本研究访谈任务的是3名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均具有扎实的远程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时具有一定的利用访谈法进行研究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可以保证研究过程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访谈对象

为了获取更加全面客观的访谈结果,我们的访谈对象不仅包括网络教育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教学主任,还包括一线的辅导教师以及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表2是具体的访谈对象信息表。

三、访谈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依据访谈之前对比框架中的对比维度,对访谈结果的整理和分析也是从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和培训制度四个维度展开的。通过对四所网院的访谈,我们整理出了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制度等维度之间的对比信息,以期通过综合分析了解目前网络教育学院对辅导教师的培训现状并对其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下表3为网院的辅导教师培训现状信息表。

下面是对访谈具体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一)辅导教师的基本信息和主要职责

第11篇

关键词: Human Library;Human books;大学生思政教育;辅助教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173-020引言

Human Library(原名Living Library)是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新型阅读服务模式,由特定的专业机构组织,在此模式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Human books。它以真人为书,通过组织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信仰的人群间对话,达到互相沟通、增强理解和消除偏见的目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大多是由辅导员独自直接参与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个人的阅历和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导致对大学生教育的不全面、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加之辅导员的数量有限,对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借鉴图书馆采用的Human Library模式,尝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引入各种辅助教员,让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教育方式,从而走出一条全新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路子。

1Human Library简介

Human Library是指把“真人”当作图书文献一样来供读者借阅,Human Books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所起的作用一样,即传播信息、知识和思想,但通过这种面对面的直接阅读方式,读者可以更加开放地获取到书本上所没有的隐性知识,这种读书方式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1.1 Human Library的起源和发展[1-3]Human Library起源于2000年丹麦的哥本哈根罗斯基勒音乐节。2000年,“停止暴力”组织在罗斯基勒音乐节上受到该音乐节导演的大力支持,采用面对面对话的形式与来宾进行交流,出借了75本Human Books,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正面评价。Human Library由此产生。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此活动由欧洲到大洋洲,再到北美洲和亚洲,在国外的发展还是比较活跃的。2008年4月,美籍华裔图书馆学专家曾蕾女士将此活动介绍到国内,同年底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办的“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就首次尝试运用这种方式,15名专家作为Human Books被与会者“借阅”。此活动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内容都局限于参考工具书似的咨询或一些知识的分享。

1.2 Human Library的特点和优势Human Library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4]:①以人为书,心灵交互。每个人都是一本有阅读价值的“书”,具有特殊个人社会阅历和知识结构的“书”更受读者的青睐;②互动交流,信息共享。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方式,信息可以即时沟通,没有了文字文献的滞后性;③主题多样,贴近现实。此活动贴近社会热门话题,内容更具时代性,即使是同一主题的“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不尽相同。

当代青年大学生们面临着很多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有的来自社会、有的来自自身;有的是由学习引起的、有的则是因为感情出现问题,仅凭几个辅导员的直接教育显然是不能满足大学生们各个方面的“被教育”需求。此模式具有的这些特点和优势,正好可以应用于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辅导员可以充当图书馆馆员的角色,“采集”社会、学校和师生中的优秀辅助教员给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大学生们“借阅”,大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助教员,在特定的环境中面对面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说服教育目的。

2Human Library模式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运作方式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应突破传统的基本上由学生辅导员独自负责的教育模式,借鉴和引入Human Library模式,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教育内容可选、更广泛的兴趣爱好可学、更成熟的思维模式可参考,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更加全面、主动、可靠。图1所示为大学生的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和基于Human Library的思政教育模式比较。

从图1可以看出,辅导员、辅助教员和学生之间都有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辅导员通过各种渠道“采访”到各种辅助教员,它们跟学生之间进行自由的互相交流,辅导员在管理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向辅导员反馈和辅助教员的交流情况,以便辅导员及时掌握信息,调整辅助教员的总体构成。

2.1 辅助教员的采访预约Human Library是一种基于对话的教育方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对话的双方分别是大学生和充当辅助教员角色的师长、学长以及社会上的各类优秀人才。专职辅导员针对所属大学生的知识层次和亟待解决问题的调查掌握情况,通过各种方法“采访”、“预约”辅助教员,尽量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辅助教员的采访和预约要以本校在校老师和高年级学生为主,他们了解本校学生基本状况和生源情况,通过专题宣讲和个别谈话的方式,争取授课教师和品学兼优、阅历丰富的高年级学生参与其中;也可以采访和预约兄弟单位的老师和同学们,请他们传授经验、讲述经历;还可以招募“社会名流”、“企业明星”和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请他们和大学生面对面、心交心的交流。

Human Library活动在国内还处在起步阶段,辅助教员的采访预约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这种免费的交流服务工作,大多数人还不能够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专职辅导员在采访预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做好宣传,让辅助教员得到一些精神上鼓励,如给予学校或者更高级别机构颁发的证书等,让大家明白自己在“被阅读”的同时也在“读者”身上有所收获,明白充当辅助教员是件多赢的事情,传播文化、宣传自我、体现价值。

2.2 辅助教员的归类编目[5]为方便大学生们选择和“借阅”,专职辅导员要对预约到的辅助教员进行一定的列表登记和归类编目。这个过程要注意把握所属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焦点和存在问题等全面情况,要保证辅助教员在组成结构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便学生选择,方便自己管理,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有序的开展。

首先,对预约到的辅助教员进行简单明了的登记,内容应包括序号、名称、特长、来源和联系方式等,其中考虑到隐私等方面情况,名称不一定是真名,但其他内容要求必须是真实的。表1所示为模拟部分辅助教员登记情况。

其次,对登记在册的辅助教员进行归类编目,这样有助于学生们的选择和辅导员对辅助教员的组织管理,当某一类辅助教员较多或者较少时,及时进行“添加”或“删减”。表2所示为模拟部分辅助教员归类编号情况。

第12篇

【关键词】毕业年级 辅导员 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043-02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和大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老师,其在大学生毕业阶段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探索有效开展毕业年级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做好毕业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意义深远。

一 有效开展毕业年级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毕业年级学生随着专业知识、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面临着考研、就业、情感等方面的人生选择和考验,在学习、心理等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生重要转折阶段,如果缺乏必要有效的引导,当他们面对这一系列成长压力的时候,就可能会无所适从,很难顺利实现自己的毕业规划和人生目标。相反,若准确把握毕业年级学生的特点,高度重视毕业生的教育管理,有效开展毕业年级工作,引导他们走好大学阶段的关键一步,对于毕业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实现人生理想有着重要意义。

二 有效开展毕业年级辅导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根据毕业生的特点,在毕业年级的辅导工作中,我们着力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1.与毕业生进行一次深入的谈心交流,指引学生明确人生方向

“亲其师,信其道。”思想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首要工作。只有走近学生,融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和学生交流谈心,把学生当作朋友,学生才能信任你,才能敞开心扉。在毕业学年,学生因为课程相对较少,学习任务相对减轻,与老师交流的机会也随之减少。这一时期,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交心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毕业班辅导员坚持经常性地深入教室、学生寝室和自习室,给学生送去关爱和指导,全面了解学生对于就业的基本想法和思想动态。通过面对面谈心、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求职、考学的目标,对学生毕业后的规划提出合理建议,指导其明确人生方向;同时在交流中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

2.微观入手,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助推学生人生发展

我们创新机制,从微观入手,从学生利益出发,根据学生的毕业规划,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指导工作,努力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笔者所在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就业政策的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有很强的政策性,为此,我们坚持积极向毕业班的学生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和措施,做好有关学生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办法、措施等信息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使毕业年级的学生充分了解就业的相关政策,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社会价值,磨砺人生。通过年级大会、专题报告、专题讲座、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崇高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第二,求职技巧的指导。主要有三方面的具体措施:(1)开展个性化就业咨询与辅导: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兴趣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就业指导也应因人而异。在大四上学期,对每一名重心在就业的学生进行半小时以上的职业咨询与辅导,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量体裁衣,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指导其明确就业方向。(2)注重就业特殊群体的帮扶指导:针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要重点关注,主动约谈交流,帮其搜集适合的就业信息,引导其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找准目标和方向。(3)着力开展求职技巧、择业能力的指导。对学生进行求职准备的教育,指导学生进行就业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写好求职信、自荐材料等,针对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应有所侧重,突出特色、

展示自我。举办职业生涯规划、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场礼仪等专题讲座,进一步提升毕业生求职择业能力。(4)开办就业沙龙,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以座谈交流的形式和学生分享求职经验、工作心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

第三,精细化的就业信息服务。在就业资料来源方面,从大三开始,我们就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准确掌握学生的求职意向,建立了毕业生基本情况数据库。到大四针对就业意向调查反映出的本届毕业生求职意向的特点,购置最新的相关辅导资料,供学生查看、借阅。如针对重心在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学生,我们精心挑选,购置与公考相关的考试辅导书目。在就业信息服务方面,在做好学校就业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多种现代化工具和手段广泛搜集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就业信息,保证信息准确,精选其中适合的,及时,告知每一名学生;每班增设就业信息委员,负责搜集同学希望了解的就业信息,并据此搜集有价值的就业经验和技巧;建立就业信息“五位一体”的通知模式:班级QQ群;手机短信通知到每名学生;各班就业信息委员口头再行通知强调;发纸质通知传阅确认;重要通知直接打电话给每一个学生,以此确保每一项就业信息都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到学生手中。

第四,做好毕业实习实践管理指导工作。加强与实习学生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用心关注每一名学生。针对在外地实习的学生,每周主动电话联系关心其近况,询问其工作中的体会,解答其遇到的疑惑或困难;针对社会实践经验相对欠缺的学生,在沟通中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求职心态和择业意识,引导其积极适应环境,迎难而上;同时通过实习交流QQ群开展系列讨论活动,主动引导学生,每周固定专门时间段,在群上开展讨论活动,带领大家一起回顾、总结一周以来实习中的情况,并就实习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同时精选相关职场案例,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研究。

3.切实加强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为毕业生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撑

毕业年级的学生面临考研、就业等一系列重要转折,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和考研竞争中,他们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毕业年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勉励他们树立敢于竞争的勇气和信心。

第一,做好日常心理教育疏导。首先,开辟专门时段,主动约谈或电话关心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舒缓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用心为学生解决考学、求职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其次,鉴于有学生不习惯当面交流的特点,积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通过电子邮件、QQ、博客、飞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及时、便利的心理咨询服务。再次,在毕业学年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如在每次重要考试前夕,研究生入学考试、公招考试等,通过电话、短信为每一名参考的学生打气,提醒他们考试注意事项、乘车路线等细节,勉励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心。

第二,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针对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开展如求职心理调适等专门的讲座,鼓励学生参加自信心训练、人际沟通交往技巧等多种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增强他们的心理卫生保健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常用的心理调节技巧,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改善毕业生的心理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毕业生的影响,在毕业学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人生理想主题征文、模拟求职比赛、感念师恩主题班会、宿舍心理之家评比等活动,营造积极、上进、健康的氛围,陶冶毕业生的高尚情操,使他们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进一步树立信心。

4.注重和毕业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家校合力,构筑情感互动教育模式

第一,细致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日常联系。在大四学年,我们通过电话主动与学生家长开展交流,一方面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同时也从家长那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在毕业学年的学习与成长。同时,做好特殊情况下的家校沟通。在学生实习阶段,联系学生家长,请家长反馈意见,多鼓励学生,了解学生初涉职场的想法;在学生面临人生抉择时,及时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解决求职就业中的困难和挫折。

第二,尝试开展假期新型家访。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的假期开展主题式家访,通过电话长谈、寄送个性化评语、电子邮件等新型家访形式,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着重就学生的求职意向、毕业规划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鼓励家长在假期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

5.悉心做好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指导与回访工作

在整个毕业学年的工作中,坚持倾心关注每一名毕业生,不抛弃任何一名学生,尽全力地投入爱心和感情,切实帮他们解决就业中的实际困难,让每一名学生即使离校后也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在学生毕业离校后,也一如既往地指导和关心学生就业,悉心做好毕业生回访等工作。

第一,做好毕业后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尽管每一名学生对我们而言,只是几百个工作对象中的一个,但他的前程,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则是全部的寄托和希望。为此我们要清楚每一个未就业孩子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的求职意向。从七月份毕业离校开始,坚持每半个月和未就业的毕业生联系一次,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关心指导;有招聘信息在第一时间提供给他们。

第二,悉心做好毕业生回访工作。从毕业生离校起,辅导员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陆续与已就业学生开展深入回访交流,关心毕业生的工作和学习,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遇到的具体困难,解答他们遇到的疑惑,帮助他们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把握人生的方向。同时做好详细记录,为以后的毕业生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三 结束语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阶段的人生导师,在大学生毕业学年的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负着引领大学生顺利走好人生转折点的重要使命。因此毕业年级辅导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助推学生人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全国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