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外科医学论文

外科医学论文

时间:2022-04-28 21:33:05

外科医学论文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1

1.1ESP课程安排与设置

语言学习有着循序渐进的自身特点,在医学院校也不例外。语言首先为通用语言(EGP),日常基本交流的语言,然后才是某一领域的专门用语。我们培养的是专业人员,但必须具有基本的社会交流能力,其次才是专门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在学生入校之初,我们要引入大学公共英语的内容。由于医学院校的特点,大多数医学院校都是精英教育,以培养高端人才为主,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是经过选拔的,在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英语水平之上,通过一年的公共英语提高,可以过渡到ESP的层面上来。在第三学期的英语课程设置中,首先引入医学英语常识性质的内容作为辅助。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和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对医学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学生在学习过程总能不断摸索,循序渐进地向ESP专业英语的方向发展。

1.2ESP教师教育ESP教学设计

对教师有专业与语言的双重要求,需要ESP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大量的文本、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搜索、筛选、编辑和加工。许多医学高校的专业教师,由于他们基本都是英语专业毕业,在校期间并未涉及医学专业知识,对医学英语知之甚少,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讲解单词和课文分析,很少涉及语言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遵循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同样,由语言教师担任ESP课程教学,由于不懂相应的专业知识和ESP教学之于EGP的特殊性,也难以胜任。如何为ESP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是ESP教学设计今后有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很多医学院校为英语老师开设医学课程的培训,并积极鼓励英语老师跨专业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并加大扩充国外访问学者的力度和名额,创造条件为医学院校英语老师争取出国深造的机会,各种医学英语研讨会也逐渐走入各个医学高校的外语部。

1.3结语ESP

作为一种高级的专业语言教学,要将语言技能教育和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使ESP成为高级专业人才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掌握医学英语教育动态,借鉴有益经验,将先进的医学英语教育内容纳入ESP课程体系之中。在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以ESP教学理论为指导,培养社会需要的精英型医务工作者为目的,改革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合理调整ESP教师培养体系,完善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医务人才。理,汇报人的综合表现能力(包括专业态度、自信度、着装、肢体语言)。3 神经外科CBL教学体会和存在的问题

二、CBL教学更具趣味性

2.1CBL教学不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学习过程轻松而且有趣,学生自评结果显示:①CBL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使其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中,并愿意去探索学习中的问题;②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并在准备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③锻炼讨论和演讲的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2培养医学生的军队实战思维能力不同于传统方式的教学模式,也不同于平时临床的教学内容,由开放性颅脑战创伤清创改编来的讨论病例更贴近战时自然在贴近临床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讨论现场仅提供详尽创伤史、X片以及基本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辅助资料,不提供头颅CT、MRI、DS等,充分模拟战时医疗条件,训练学生的迅速诊断、鉴别诊断、提供诊疗策略能力,并且结合战时环境考虑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多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得到了延伸和扩展,将以往的课本知识转变为战时的实用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病情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临床思维,使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3有助于医学生对神经外科学的学习与其它临床学科相比,神经外科专业性强、概念抽象,且常涉及其他学科知识,如神经解剖、生理、病理、急救、耳科、眼科等学科,知识点散且临床病例复杂多变。传统教学中理论授课多而实践机会少,医学生学习方法多为死记硬背,待到真正临床实习时知识点常常已经忘记,而且临床病例千差万别,与课本上描述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完全相符,面对真正的病人,学生容易束手无策。以开放性颅脑战创伤清创改编来的病例既能够锻炼学生战时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更可以通过其对案例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习神经外科,覆盖面更为广阔,解决更为实际的问题,助于军队医学生将书本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2.4培养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鉴于战时特殊的环境,军队医学生必须迅速从海量的医学知识中掌握军队医学的精髓,以适应未来之需要,所以学生的学习模式变被动为主动,训练和加强临床技能的培养是首要的问题。CBL教学模式改变过去灌输式教学方法,以病例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的学生往往具备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自我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对其以后的医疗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战时环境严峻,任务艰巨,要求军医高效而迅捷地将伤者分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包括手术),而个体难以独立这整个过程。在CBL教学过程中,以组为单位,各成员负责查阅和分析各部分的资料,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最后汇总各方面资料,完成分析讨论。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互补互进,既巩固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2.5CBL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CBL所选病例不是课本内容的重复。CBL是对新知识的自主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CBL案例最好根据实际战创伤病例改编,并有相应的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让病例看起来更真实,否则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并缩小学习范围。军队医学生应当训练自己提炼重点、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将所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并且可以目光长远地看到疾病的并发症和预后。在讨论时,将查到的信息未经加工即展示的做法不仅占用宝贵的讨论时间,而且容易使讨论方向偏斜。应该将所查内容化为己用,用自己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三、总结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2

(1)外科学总论部分有很多疾病都是依据中医学知识来治疗的,例如:麻醉方面,历史上曾有华佗使用中药汤剂麻沸散进行麻醉;外科感染方面,一些局部感染可以使用消肿散、鱼石脂软膏、芙蓉膏、黄金散和玉露散等药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消退肿胀;烧伤病人的护理方面,Ⅰ°烧伤使用京万红软膏治疗,II°烧伤使用湿润烧伤膏和麻油纱布包扎治疗;毒蛇咬伤使用季德胜蛇药治疗;肿瘤治疗五大手段其中就有中医的扶正祛邪、通经活络、化瘀散结、清热解毒和以毒攻毒方法。

(2)外科学分论中与中医学有关的内容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口服逍遥散和小金丹等中药治疗;肠梗阻病人可以使用大、小承气汤,针刺双侧足三里等方法通便;痔疮治疗使用马应龙痔疮膏,苦参汤坐浴;胆石症治疗使用消炎利胆片、消石片、消石散等药物;胆道蛔虫病使用乌梅汤驱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使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尿石症使用金钱草颗粒利尿驱石;骨科病人护理涉及中医骨伤学知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理疗等方法。

(3)皮肤病和性病病人护理也涉及许多中医学知识: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提出治疗湿疹采用“浸淫疮,黄连粉主之”的治疗之法;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雷公藤;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用雷公藤、青高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治疗,还可口服火把花根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使用中药丹桃冲剂配合黄芪口服液治疗;银屑病可以使用一些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的止痒方剂(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治疗。

2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势

2.1培养护生人文素养

中医作为国粹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一脉相承。中医的诸多理念就是从我国古代哲学中衍生而来的,譬如阴阳五行理论、相生相克学说、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等。故《素问》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也。”指出学习中医者须通晓天文、地理和医道等。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进而温习中医历史,讲叙如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中医名家的故事,无疑对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弥补医学院校人文气息薄弱的缺陷。

2.2促进护生身心健康,为护生人生导航

我校护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在教学中讲授一些中医学知识,可以教会护生预防和治疗感冒、腹痛、痛经等常见病,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抵抗力。在讲授西医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古代中医名家的经历和治病救人的事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3培养护生严谨的医学态度,树立整体护理理念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这与现代外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在外科护理学课堂上讲授古代中医名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培养护生认真的医学态度具有积极作用。现代护理注重整体护理,以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健康为目标,为病人提供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的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优质护理。中西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整体护理要求,对于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历来讲究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也符合整体护理观念。

3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中医学知识的渗透方法

3.1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一系列活动。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外科护理学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让其从中医角度阐述外科疾病治疗方法,而外科护理学教师也提出建议,希望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注入外科疾病中医治疗方法的讲解。这样的备课别出心裁,使教师受益匪浅。

3.2鼓励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学院的中医职业技能培训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开展了诸如中医按摩、中医针灸和中医推拿等项目的职业培训,并且可以授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和级别认定证书。应动员和支持护生参加这些培训,使护生医学技能多样化,成为拥有一本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多本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而这些技能也可以在外科护理中得到应用,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等。

3.3改革外科护理学教材,适当增加中医治疗和护理内容

目前,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外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2版),该教材实用性强,内容翔实,但缺点是对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介绍较少。可在“骨科病人的护理”章节适当增加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让护生了解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对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方法只用一句话带过,没有详细讲解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和药物,护生普遍希望能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因此,可在适当的时候编写校本教材,增加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内容,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护理人才需求。

4结语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3

    一、注重学生自身特点调整教学方法

    特点一:我校招收的临床医学留学生大多受到良好的英语教育,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这些学生的英语发音普遍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成为师生交流的一大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沟通,逐渐使得留学生和授课教师能够彼此熟悉和接受对方的语音语调及表达方式。特点二: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课堂提问,自备许多原版英文教材,善于使用计算机并能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补充学习,因此知识面相对较广,这也给我们授课老师带来了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注重带教老师的培养及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例如认真备课,制作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对于那些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动态的、要求直观形象反映的对象,可以选择或制作适当的动画、视频,让留学生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在讲述胸外伤所导致的反常呼吸时,我们引入了一小段动画,使本来生硬难懂的反常呼吸过程,变得简单易懂;在讲授胸外科基本临床操作时,通过小片段的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英文版录像,为学生直观地展示了临床操作的方法和注意要点,从而加深了学生的记忆。特点三:留学生普遍自律性比较差、缺乏对职业行为规范和责任感的认识,鉴此,除了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教育,我们也非常注意留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自豪感的培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由医院医教科的管理老师负责对学生的见习、实习进行严格的考勤,凡严重迟到、早退超过三次的学生将被禁止后续的见习、实习课程,为了避免给患者留下不好的印象或拒绝问诊和试教,我们要求学生在医院学习期间必须穿着白大褂,凡着便装或穿拖鞋的学生禁止进入病房进行见习或实习。通过多年的严格管理,学生也逐渐意识到职业行为规范和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态度也由原先的抵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配合。

    二、参与《医学汉语》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让留学生更好的适应后期临床见习、实习,学院为留学生设置医学汉语课程的学习,并安排部分临床科室医生参与该课程的授课。《医学汉语———实习篇》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医院住院部各科室常用的汉语,也涉及门诊常用汉语,具体来说,包括医院各个科室的中文名称、常用药物名称、人体各个结构的中文名称、常见病的中文名称、各种常见病的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报告及病历书写、住院部医生与病人的日常用语、实习医生与指导医生的日常用语。例如《医学汉语———实习篇Ⅱ》第十四课是由我们心胸外科负责给留学生讲授的,课文介绍了一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诊疗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先天性心脏病典型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涉及的中文,例如,涉及患儿症状的中文“身材比同龄的孩子小、容易出汗、咳嗽,有时伴有心慌、胸闷等”,有关体征的中文“收缩期杂音”,我们还会给学生展示典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X光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右心室肥大、肺动脉段明显突出”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参与该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一方面逐步适应了学生的浓重语音,另一方面为学生后期进入心胸外科见习、实习过程对于心胸外科疾病的判断力及疾病发生发展的理解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标准化病人在胸外科教学中的运用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最早是由Barrows和Abrahamson提出的,现已广泛应用于卫生职业教育的各个领域。其定义为“经过培训的、能够准确模拟某种特定疾病特征的正常人”。2004年美国首次在USMLE的考试中采用SP的方法。标准化病人自20世纪90年代初才引入我国,90年初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等几所国内知名医学院校联合尝试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标准化病人。10多年间,已有部分医学院校将OSCE用于医学生临床技能评估,并已证实其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本院2010年1月起公开招聘“标准化病人”40人,经过培训后,留用15人。目前继在卓越医师班学生投入使用SP病人后,我院为进一步提高留学生临床教学效果,根据各个科室自身情况,已在部分科室投入使用英文版标准化病人,这些标准化病人来自于有较好英语能力的国内医学生,并通过标准化病人英文版课程培训,包括:(1)医学英语尤其是心胸外科专业英语的培训。(2)表演和沟通能力的培训,主要包括病史表达、体格检查、疾病尤其心胸外科常见疾病模仿以及与实习生的言语交流。

    总之,留学生医学教学是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如何更行之有效地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留学生回国后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树立我国医学教育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还需广大同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作出进一步的尝试和探讨。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4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办,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七届(2008)上海国际整形美容学术研讨会”定于2008年4月17~2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王炜担任大会名誉主席,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整复外科主任曹谊林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祁佐良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大会主题:交流医学美容及整形美容外科技术,整形美容外科主诊医师培训。大会内容: ①整形美容外科学术研讨会; ②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③论文征集及优秀论文大会交流; ④全国整形美容外科主诊医师考试培训;⑤整形美容外科手术演示;⑥第七届整形美容器材展览会具体安排如下:

一、整形美容外科学术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和内容: ①美容整形外科的新进展; ②颧骨颧弓截骨术及面部轮廓重塑技术的临床应用;③下颌角截骨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④面部年轻化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⑤隆乳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预防、处理; ⑥整形美容外科新器械、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临床研究;⑦脂肪抽吸及体型重塑的技巧及临床应用;⑧颅面畸形的整复治疗;⑨皮肤抗衰老研究;⑩微创面部除皱与嫩肤术;色素性皮肤研究。

二、大会将围绕上述研讨内容进行论文征集,欢迎积极投稿。征文要求:论文应具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且未在其他刊物正式发表。全文应在3000字以内(专题报道除外),附800字以内的摘要一份,无摘要者,论文汇编中只收录论文题目。投稿可采用寄送打印稿同时寄word文本磁盘(请在信封上注明“会议投稿”,须附软盘)或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送投论文请保留底稿,一律不退还。凡论文录用者,颁发论文录用证书,论文摘要将刊入大会论文汇编,优秀论文将安排大会交流并向核心期刊《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推荐发表。截稿日期:2008年2月28日(以发稿地邮戳为准)。

收稿地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颜俊洁,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邮编:200011,联系电话:021-63138341-5125 传真:021-63089563,电子邮箱:

三、学术研讨会会议注册费为人民币1000元/人,住宿自理。参加会议者均可取得部级继续教育I类学分10分。会议最后一天(4月20日)将在九院进行手术演示,手术演示费用另计,室内观摩2000元/人(限30名), 室外观摩500元/人。

四、学术研讨会的会务工作由上海新力会展公司承担。

会务咨询:上海新力会展李萌先生 联系电话:021-62801061,13916575244传真:021-6294772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医药 英语着作

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中医药。这为中医药的发展、增强其国际文化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从2001 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着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着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 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着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着作

1.丛书系列

1990 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 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 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 个分册。2001~2006 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 年和2007 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 材

1998~2000 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着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 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 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 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 年谢竹藩编着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 年Chen Chiu Hseuh 编着《Acupuncture: A ComprehensiveText》。1999 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 年金义成、彭坚所着《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 年李鼎原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 年陈慰中着,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 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 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 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着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着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着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着作以及普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着作:中医药英文着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着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着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2.解决之道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6

1 上海自然科学领域科技发展的学科结构与绩效评价 1)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占据上海自然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主导地位。 上海自然科学领域中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分别名列前三位,占据上海自然科学领域学科发展的主导地位。排在后面的依次为信息与系统科学、地学、数学、天文学和力学。除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三个学科科技发展的主成分得分为正外,其他五个学科科技发展的主成分得分均小于零,表明上海自然科学领域的多数学科的科技发展低于整体水平(见表1)。 表1 上海自然科学领域学科发展的综合评价 投入 产出 综合 排序生物学 1.7461 0.98206 1.79619 1化学 0.87113 1.18576 0.83031 2物理学 0.81642 1.32005 0.76775 3信息与系统科学 -0.41952 -0.77932 -0.37558 4地学 -0.54201 -0.6447 -0.52783 5数学 -0.71232 -0.20092 -0.7645 6天文学 -0.88765 -1.14172 -0.84543 7力学 -0.87214 -0.7212 -0.8809 8 2)上海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但与北京差距明显。 在自然科学八大学科中,上海除地学外,其他学科国际科技论文数均进入前三名,其中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六个学科在大陆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信息与系统科学国际科技论文数排在北京、湖南之后,名列第三(见表2)。虽然上海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国际科技论文数均位居前列,但与北京相比,差距明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天文学外,上海其他学科国际科技论文数均不足北京的1/2。在国内科技论文方面,上海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力学、物理学、化学、信息与系统科学、天文学和生物学有明显优势,数学与地学国内科技论文未能进入前三名(见表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数学外,上海其他学科国内科技论文均不足北京的1/2。 表2 2001年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国际国内前三名地区 国际论文 国内论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数学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 nbsp; 江苏 湖北力学 北京 上海 陕西 北京 上海 陕西信息与系统科学 北京 湖南 上海 北京 湖北 上海物理学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上海 安徽化学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上海 江苏天文学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江苏 上海地学 北京 湖北 江苏 北京 江苏 湖北生物学 北京 上海 湖北 北京 广东 上海 资料来源:200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2,23-24。 3)知识流动不足、系统失灵是制约上海自然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瓶颈。 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效率,就其实质而言,是新的知识在一个系统中创造、流动和利用的效率。它取决于诸创新要素的创新动力、能力和互相之间相互作用的效率。而决定创新要素的创新动力、能力和互相作用则取决于经济科技制度的安排,政策体系的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和创新文化的氛围。建设知识创新体系,提升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能力的关键是通过制度、政策和环境的作用,提高创新各要素的创新动力、能力和达到创新目标的要素间的互动。从本质上看,创新体系是由存在于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关于科技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与交流所构成的。在这个系统中,相互之间的互动作用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成效和整个经济体系。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知识的循环流转。表3所示上海自然科学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2/3左右的项目为独立完成,表明知识流动不足、系统失灵成为制约上海自然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速知识流转、战胜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中的系统失灵是上海自然科学领域知识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长期任务。 表3 上海自然科学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 项目数 项目参加人员全时当量 科学家和工程师 项目经费支出与境外机构合作 114 343 275 5122与国内高校合作 127 305 221 7258与国内独立研究院所合作 107 243 17 7 2526与境内注册外商独资企业合作 38 127 118 2360与境内注册其他企业合作 915 2103 1895 25427独立完成 2545 4408 2707 32311其他 26 124 102 1384 资料来源:上海市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小组。上海市R&D清查数据汇编,2001,72。 2 上海工程与技术领域科技发展的学科结构与绩效评价 1)学科在国内的比较优势。 在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20个学科的国际科技论文排名中,北京包揽了20个学科的第一名,上海只有材料科学、冶金与金属学、机械与仪表、动力与电气、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化工、土木建筑、交通运输9个学科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上海能源科学技术和环境工程两个学科国际论文排名第三(见表4)。 表4 2001年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各学科国际国内前三名地区 国际论文 国内论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工程与技术基础学科 北京 河北 山西 北京 陕西 江苏测绘科学技术 北京 四川 陕西 北京 湖北 江苏材料科学 北京 上海 辽宁 北京 上海 陕西矿山工程技术 北京 江苏 湖南 北京 湖南 江苏冶金、金属学 北京 上海 辽宁 北京 辽宁 上海机械、仪表 北京 上海 陕西 北京 江苏 陕西动力与电气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湖北 陕西能源科学技术 北京 湖北 上海 北京 山东 黑龙江核科学技术 北京 安徽 &nb sp; 四川 北京 四川 甘肃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 北京 上海 陕西 北京 陕西 上海计算技术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江苏 上海化工 北京 上海 湖北 北京 江苏 上海轻工、纺织 上海 北京 四川 北京 广东 上海食品 北京 江苏 广东 广东 浙江 江苏土木建筑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上海 江苏水利 北京 湖北 江苏 湖北 北京 江苏交通运输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上海 湖南航空航天 北京 陕西 黑龙江 北京 陕西 江苏环境 北京 江苏 上海 北京 江苏 上海安全科学技术 北京 湖南 安徽 北京 湖南 江苏 资料来源:200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2,23-24。 在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20个学科国内科技论文排名中,北京有18个学科排名第一,只有食品和水利分别由广东和湖北名列第一,而上海只有9个学科进入前3名,其中材料科学、土木建筑、交通运输3个学科名列第二,冶金与金属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化工、轻工与纺织、环境工程名列第三(见表3)。 2)上海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占主导地位的学科。 上海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中占据科技发展主导地位的8个学科依次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机械与仪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化工、计算技术、动力与电气、交通运输。上海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科技发展最为薄弱的5个学科是测绘科学与技术、水利、矿山工程技术、安全科学技术和食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3的学科科技发展的主 成分得分小于零,表明上海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60%的学科科技发展低于平均水平(见表5)。 表5 上海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学科发展的综合评价 投入 产出 综合 排序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 2.93105 2.48946 2.96681 1机械、仪表 1.38674 0.06872 1.29458 2航空航天 1.16586 -0.81414 0.98384 3材料科学 0.57576 1.29195 0.67626 4化工 0.61197 0.94682 0.66216 5计算技术 0.35117 1.86971 0.51358 6动力与电气 0.49477 0.42028 0.50252 7交通运输 0.45473 -0.19787 0.40005 8土木建筑 -0.32659 0.6906 -0.23377 9工程与技术基础学科 -0.26822 -0.66067 -0.31811 10冶金、金属学 -0.46472 0.25968 -0.40773 11轻工、纺织 -0.46716 -0.475 -0.47954 12环境 -0.69617 -0.31043 -0.67619 13核科学技术 -0.72349 -0.79265 -0.75082 14能源科学技术 -0.79072 -0.50098 -0.78198 15食品 -0.76882 -0.90066 -0.80184 16安全科学技术 -0.81005 -0.84276 -0.8 3462 17矿山工程技术 -0.8642 -0.85314 -0.88633 18水利 -0.89218 -0.8347 -0.91028 19测绘科学技术 -0.89975 -0.85423 -0.91858 20 3)上海工程技术领域科技论文产出与北京差距悬殊。 在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国际科技论文方面,上海排在前3名的11个学科中,除材料科学与土木建筑两个学科外,冶金与金属学、机械与仪表、动力与电气、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化工、交通运输、能源科学技术和环境工程9个学科的国际科技论文数均不足北京的1/2。 在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国内科技论文方面,上海进入前3名的9个学科,除材料科学、轻工与纺织两个学科外,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冶金与金属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化工、环境工程等7个学科国内科技论文均不足北京的1/2。 4)加强产学研合作、战胜系统失灵是上海工程技术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面临的基本任务。 表6所示上海工程技术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70%左右的项目为独立完成,表明知识流动不足、系统失灵成为制约上海工程技术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产学研合作、战胜系统失灵是上海工程技术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面临的基本任务。 表6 上海市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 项目参加人 项目数 员全时当量 科学家和工程师 项目经费支出与境外机构合作 201 3341 2169 74523与国内高校合作 437 1762 1415 21865与国内独立研究院所合作 644 3021 1745 24587与境内注册外商独资企业合作 94 854 608 19073与境内注册其他企业合作 1431 4551 3454 52744独立完成 6934 22836 15879 219665其他 293 1592 1198 10703 资料来源:上海市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小组。上海市R&D清查数据汇编,2001,75。 3 上海农业科学领域科技发展的学科结构与绩效评价 1)农学和水产学占据上海农业科学领域中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主导地位。 上海农业科学领域中占据科技发展主导地位的学科是农学和水产学,林学、畜牧与兽医科学相对薄弱(见表7)。 &nbs p; 表7 上海农业科学领域学科发展的综合评价 投入 产出 综合 排名农学 1.21943 1.45978 1.26327 1水产学 0.28854 -0.26992 0.2164 2畜牧、兽医科学 -0.3714 -0.38479 -0.37749 3林学 -1.13657 -0.80507 -1.10218 4 2)上海农业科学领域各学科与国内先进地区有相当差距。 在农业科学领域4个学科国际科技论文排名中,北京的农学和林学、甘肃的畜牧兽医、湖北的水产学国际科技论文排名第一,上海在农业科学领域各学科国际科技论文无一进入前3名(见表8)。在农业科学领域4个学科国内科技论文排名中,北京的农学、浙江的林学,江苏的畜牧兽医、山东的水产学国内科技论文排名第一,上海在农业科学领域各学科国内科技论文无一进入前3名(见表8)。无论是国际科技论文、还是国内科技论文,上海农业科学领域各学科与国内先进地区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表8 2001年农业科学领域各学科国际国内科技前三名地区 国际论文 国内论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农学 北京 浙江 江苏 北京 江苏 浙江林学 北京 黑龙江 安徽、福建、 浙江 北京 福建 广东、陕西畜牧、兽医科学 甘肃 云南 北京 江苏 北京 甘肃水产学 湖北 山东 广东 山东 广东 福建 资料来源:200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2,23-24。 4)知识流动不足是上海农业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 表9所示上海农业科学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64%的项目为独立完成,表明知识流动不足是上海农业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产学研合作、战胜系统失灵是加强上海农业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表9 上海农业科学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 项目数 项目参加人员全时当量 科学家和工程师 项目经费支出与境外机构合作 24 46 &nbs p; 38 229与国内高校合作 25 72 45 613与国内独立研究院所合作 48 86 68 442与境内注册外商独资企业合作 2 5 4 18与境内注册其他企业合作 69 124 99 506独立完成 312 420 269 3716其他 9 8 3 25 资料来源:上海市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小组。上海市R&D清查数据汇编,2001,73。 4 上海医药科学领域科技发展的学科结构与绩效评价 1)上海医药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但与北京仍有相当差距。 在医药科学领域6个学科国际科技论文排名中,北京的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四个学科排名第一,上海的药物学和特种医学两个学科排名第一。此外,上海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排名第二,中医学排名第三(见表10)。在医药科学领域国际科技论文方面,上海除药物学和特种医学外其他4个学科与北京均有一定的差距。 表10 2001年医药科学领域各学科国际国内前三名地区 国际论文 国内论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预防医学 北京 浙江、广东 北京 广东 上海基础医学 北京 上海 广东 北京 广东 上海药物学 上海 北京 江苏 北京 广东 上海临床医学 北京 上海 广东 北京 广东 上海中医学 北京 云南 上海、江苏 北京 广东 江苏特种医学 上海 北京 广东 北京 陕西 上海 资料来源:200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2,23-24。 国内科技论文排名中,北京包揽了6个学科国内科技论文的第一,上海除中医学国内科技论文未进入前三名外,预防医学、基础医学、药物学、临床医学和特种医学国内科技论文均排名全国第三(见表11)。在医药科学领域国内科技论文方面,上海6个 学科与北京均有一定的差距,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学和特种医学国内科技论文不足北京的1/2。 表11 上海医药科学领域学科发展的综合评价 投入 产出 综合 排名临床医学 1.495 1.583 1.56579 1药学 0.89727 -0.15227 0.79183 2基础医学 -0.33507 0.84777 -0.246 3中医学与中药学 -0.21555 -0.8431 -0.27284 4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0.69136 -0.64275 -0.70052 5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1.1503 -0.79264 -1.13826 6 2)上海医药科学领域中占据科技发展主导地位的学科是临床医学和药学。 上海医药科学领域中占据科技发展主导地位的学科是临床医学和药学,中医学与中药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科技发展相对薄弱。 3)知识流动不足是影响上海医药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制约因素。 表12所示上海医药科学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85%的项目为独立完成,表明知识流动不足是上海医药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产学研合作、战胜系统失灵是加强上海医药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表12 上海医药科学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 项目参加人 项目数 员全时当量 科学家和工程师 项目经费支出与境外机构合作 37 124 114 7510与国内高校合作 142 258 170 1607与国内独立研究院所合作 113 234 171 1921与境内注册外商独资企业合作 6 10 7 119与境内注册其他企业合作 97 195 166 2343独立完成 3074 4857 3192 20038其他 139 125 100 724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 中医 文献 岭南医学 特点 民国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素问·异法方宜论》就认识到“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所聚也”。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群,由于生活习惯、人群体质的差异,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临床证候和防治方法有其特殊性,形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医家风格和医疗特色。岭南医学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建成于1924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的基础,该校所收藏的民国时期岭南中医文献比较齐全,这部分藏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国时期岭南中医的学术思想和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笔者近年来在整理这部分藏书的同时,总结了这一时期岭南医学文献的特点。

承前启后,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民国时期,中医著述沿自清代以来的特点,重视对古典医籍整理研究,并在理论上有所提高。对于《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籍,不是原本照搬,而是经过系统整理及收集后世各家之说而予以补充,具有一定的革新精神。如陈伯坛的《读过伤寒论》林清珊序云:“仲景书必跳出旁门可读,……先生收回唐宋以后之原书还诸仲景,而仲景不亡。其编曰《读过伤寒论》,不读则拾人牙慧,……是书乃伤寒论之文谰,先生即张仲景之书记,两本书若作一本读,则此解如蔓藤,觉有伤寒论为之前,是书宜今亦宜古。” [1]在近代教育体系确立之后,以一部经典、一家注疏作为教材的传统方法已不能适应,必须适应发展需求,将中医典籍的研究与新式教育体系相结合。对中医理论不仅作系统的整理,而且联系实际,去粗取精,进行发挥和提高。如卢朋著的《药物学讲义》务在“博取众说,去其重复,撷其英华,发挥药性之本能,提挈药用之纲要,……又益以各种医书,补其未备,旁及西说,作借镜焉”[2],尽量采用各家之长,以启迪思路。

注重实践,结合临床总结经验

岭南医家一直非常重视医疗实践的有效性,不尚空谈。重临床、务实际这是一种优良的医学学风,但这也使岭南医家不擅总结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故在全国范围影响较小。民国时期广东中医学校的兴起,促使老中医总结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将其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如岭南骨伤科素有优良传统,其以精确的理伤手法、独特的固定方法以及行之有效的伤科用药著称于世。但近代广东骨伤科名医大多尚武,对医学理论探讨较少,伤科学著作甚少,其丰富的各种理伤手法,或散记载于其他医籍中,或在民间流传,一直未能归纳总结、整理提高。近代岭南著名骨伤科医家管季耀认为:“我中国驳骨一科,其术之妙,其药之效,其技之能,有不驾乎外国者哉?果能于各科之中,合中西医学,舍其短而取其长,细心研究,使我国四千余年至精至微之医药学,发明而广大之。”[3]“因将三世所历试不爽妙要灵方,编成课本,综其大纲,详其节目,俾学者有所循序焉。”[4]于1929年编撰的《伤科学讲义》,把骨伤经验上升为理论,填补了岭南,乃至全国在这一方面的空白。

文献编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民国时期的岭南中医文献,其编撰形式呈多样化格局,既有专著,如黎庇留的《伤寒论崇正编》、黄公伟的《伤寒切解》、陈伯坛的《读过伤寒论》、萧步丹的《岭南采药录》等;又有教材讲义,如梁翰芬的《诊断学讲义》、管泽球的《外科学讲义》、卢朋著的《药物学讲义》、吕楚白的《儿科学讲义》等等;更有学术期刊,如李仲守主编的《医林一谔》、张阶平主编的《杏林医学》等。可以说,在编撰形式上,突破了原来经学式研究的独尊地位,开始从多种角度、多种思路对古典医籍进行注解和阐述,并借鉴了近代其他学科讲义的一些形式,编写通俗教材或给原文加注释,帮助学生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作为入门阅读之用。如谢泽霖与李近圣合编的《妇科学讲义》,其中第一、二篇在所选录的名家论述之后加上按语。如该书第二章第一节,《素问》曰:“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5]之后紧跟按语:“按,经水固有应乎天气之因,而亦能因天气以为病,凡属六淫所伤者,是外因也。”[5]又如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西药概要讲义》,该书以贺氏治疗学为底本择要节录,详细论述了各种西药的成分、用法、疗效等等,还配有各类术语、药物的英文名。

学科门类,基础临床分类清晰

民国时期的岭南中医文献在学科分类上大致可分为基础、临床、中药、中西汇通等学科门类。基础类又分为中医基础类及西医基础类,如卢朋著的《医学史讲义》、陈汝来的《生理学讲义》、《病理学讲义》、马毅民的《卫生学讲义》等。临床类分内、外、妇、儿、五官、针灸等科,如内科有高轩、陈任枚、刘赤选、钟少桃等人分别编写的《温病学讲义》、杨志仁的《内科学讲义》、陈汝来的《杂病学讲义》、李光策、胡镜文分别编写的《金匮讲义》等,外科有管泽球、巫达云分别编写的《外科学讲义》、管季耀的《伤科学讲义》,妇科类有谢泽霖、李近圣、吕楚白、林国铭等分别编写的《妇科学讲义》,儿科有陈汝来的《儿科证治纂要》、吕楚白的《幼科要旨讲义》、《儿科学讲义》、古绍尧的《儿科学讲义》,五官有古绍尧的《喉科学讲义》、梁翰芬的《眼科讲义》,针灸有周仲房、梁慕周分别编写的《针灸学讲义》。中药方剂类有卢朋著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编写的《药物学》、《方剂学讲义》,邓鹤芝为广州光汉中医学校编写的《方剂学讲义》、以及黄悌君的《药物学》、罗绍祥的《药物学讲义》。中西汇通类有《中西医学比观》、《中西医学全书》等等。

随着对疾病认识日渐深化,临证经验的更加丰富,各科都有一些专门论述某些病种的著作问世,也使得教材分科更细。例如,儿科对麻疹、痘疹的诊治有进一步的研究,如陈伯坛的《麻疹蠡言》、《痘疹学讲义》、古绍尧的《痘疹证治》,外科对性病也有专论,如管泽球的《花柳学讲义》,且各有自己的见解。

教材内容,引进自然科学成果

民国时期的岭南医学文献主张吸收西方医学教育,用西医学知识丰富自己的教材,不满足于整理古籍文献与临证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倡中医教材融会贯通中西学说。在教材的编写上进行中西医结合的尝试,试图沟通中西医理。如张公让的《中西医学比观》。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学对人体结构的认识比较粗疏,所以专门编撰了《全体学讲义》,该书绪论中有说:“欲研究身体之构造,须讲全体学(又曰人体解剖学);欲研究各部分之功用,须讲生理学。此二科者,乃医学之基础也。”[6]其他诸如《西法诊断学讲义》、《化学讲义》、《生理学讲义》等等,体现了民国时期岭南中医谋生存、图发展的特点,并开始吸收和利用近代科学的成果和技术来补充及研究中医。

【参考文献】

1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林清珊序[M].广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印刷部印.

2 卢朋著.药物学讲义·序[M].广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印刷部印.

3 管季耀.伤科学讲义·序[M].广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印刷部印.

4 管季耀.伤科学讲义·自序[M].广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印刷部印.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8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研工作的最后阶段,通过文字形式记录医学研究的最新结果。因此,撰写医学论文要把握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方法及一般体裁,从而达到主题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1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创新性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1]: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可行性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实用性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能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科学性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前瞻性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选题的基本方法[1]

2.1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在科研过程中选题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在临床实践中选题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从文献资料中选题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2,3]

3.1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临床分析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疗效观察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病例报告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病例(理)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3.7文献综述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查阅、收集大量国内外近期的原始医学文献,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整理而写出综述,以反映出该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情况,并做出初步的评论和建议。

3.8专题讲座围绕某专题或某学科进行系统讲授,介绍医学发展新动向,传播医学科研和临床上实用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更新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改善知识结构,推动医学科技进步。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普及讲座和高级讲座。

参考文献

1,强亦忠,范裕华,主编.医学写作.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36-37,50-52.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外科;教学;运用效果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surgery teaching

【Abstracts】 Objective Explor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surgery teaching, for reference. Methods Choose 158 medical students from Jul.2010 to Jun. 2013 in our university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grouping.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The difference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e found the test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medica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surgery teaching help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memory, inspired diagnosis think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to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bstract theory thoroughly,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surgery; teaching; application effect

【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66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外科教学中外科基本理论、见习和实习均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已越来越受到青睐[1]。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教学工作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外科医学生15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本研究中所有带教老师均有10年以上的外科教学和临床工作经验,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对照组7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8.54±3.65)岁;教育程度包括大专32例、本科47例。

实验组7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9.35±3.43)岁;教育程度包括大专34例、本科45例。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带教老师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法教学,由带教老师向医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示范操作技能[2]。

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针对外科常见的疾病种类编制典型案例,并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医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成小组进行案例讨论。由组长作代表发言,其他医学生补充发言[3]。带教老师在小组讨论前提问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医学生发言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引导分析案例,讲解相关的重点内容、分析诊断思路、评述治疗难点,针对医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其模糊认识或错误观点,并介绍本疾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4]。案例分析结束时进行师生交流,由带教老师进行小结,以巩固所学的知识[5]。

1.3评价方法

学习结束时通过考试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性。考试内容包括外科常见疾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题型包括单选题20分、多选题20分、简答题30分、病例分析题30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教学效果越好[6]。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医学生考试成绩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3讨论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参与式教学理念,在学生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由带教老师进行策划和指导,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典型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培养独立思考、团体协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外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均较强的学科,对理论结合实践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带教老师占有主导地位,学生探索和思考的余地不足,仅对医学生进行刻板的理论知识传授,而缺乏对其创新性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医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束缚了思维能力的开发[8]。

在外科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大大提高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案例分析阐明基本理论知识,由医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和案例讨论,促使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教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医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平等的。在教学工作中应选择合适的案例,一方面应具有经典性和代表性,可涵盖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应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包容性,让医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9]。

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通过案例先导作用,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解记忆。学习兴趣提高后医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不需死记硬背即可较好的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大大减轻了学习负担。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医学生的诊断思维得到,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更加透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更加完善[10]。

本研究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医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94.63±3.72)分,采用传统授课方法教学的医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82.35±4.84)分。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者考试成绩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授课方法教学者,这一结果提示在外科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医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好。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科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理解记忆、启发诊断思维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抽象的理论,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斌,董振宇,黄异飞.案例教学法在脊柱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5):552~554.

[2]肖峻,诸禹平.案例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169~171.

[3]杨丹,刘宁.案例教学法在外科学实习教学中应用的初步探索[J].当代医学,2010,16(2):162~163.

[4]董平,陶怡菁,张生来.案例教学法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0):95,103.

[5]王鑫.案例教学法在胸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1(1):101~102.

[6]郭贵龙,李卓英,胡孝渠.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外科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19~1221.

[7]唐博,李扬,王振冉.案例式教学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275~276.

[8]段玉印,张桂敏,何建超.心血管外科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6):111~112.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10

[关键词]中医古籍;信息特征

目前,中医古籍依据《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简称《联目》)体系进行分类,从总体来看,《联目》较客观地体现了中医古籍文献的特征。但是,中医古籍所承载信息是一书含有多科内容,因而《联目》的分类目录不能将古代文献内容完全呈现出来,即分类目录不能反映中医古代文献多个信息单元。本文将以《联目》中的类目为例,分析论述中医古代文献内容的信息特征。

1.《联目》的分类目录

《联目》将中医古籍分为12个大类,医经、基础理论、伤寒金匮、诊法、针灸按摩、本草、方书、临证各科、养生、医案医话医论、医史、综合性著作。其中共设一级类目12个,二级类目61个,三级类目86个。《联目》是图书馆馆藏中医古籍普遍采用的分类方法,其具体分类体系如下[1]:

1.1医经

包含的二、三级类目:内经(本文,注释,类编与摘编,发挥);素问(本文,注释,发挥);灵枢(本文,注释,发挥);难经(本文,注释,发挥);内经、难经合类。

1.2基础理论

包含的二、三级类目:理论综合;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象骨度;中医生理;病源病机;中医病理类目。

1.3伤寒金匮

包含的二、三级类目:伤寒金匮合编(合刻,注释发挥,方论,歌括,杂著);伤寒论(本文,别本,注释,发挥,方论,歌括,杂著);金匮要略(本文与注释,发挥,方论,歌括)类目。

1.4诊法

包含的二、三级类目:诊法通论;脉诊(脉经,脉诀,诸家脉学);望诊;舌诊;其他诊法类目。

1.5针灸推拿

包含的二、三级类目:针灸通论;经络孔穴;针灸方法(针法,灸法,太乙神针,子午流注);针灸临床(针灸治疗,针灸医案);推拿按摩;外治法类目。

1.6本草

包含的二、三级类目:本草经(本经辑本,本经注释);综合本草(唐五代以前本草,宋元本草,明本草,清本草,现代本草,国外本草);歌括便读;食疗本草(食疗,救荒本草,饮膳杂著);单味药专类药研究;炮制;本草谱录;杂著类目。

1.7方书

包含的二、三级类目:晋唐方书;宋元方书;明代方书;清代及近代方书(一般方书,方剂汇编、讲义,歌括、便读,单方与验方,本草附方,成方药目);国外方书类目。

1.8临证各科

包含的二、三级类目:临证综合;温病(四时温病,温疫,疟痢,痧胀霍乱,鼠疫);内科(内科通论,风痨臌膈,其他);妇产科(妇产科通论,产科,广嗣);儿科(儿科通论,痘疹,惊疳);外科(外科通论,外科专论,皮肤病,痔瘘);伤科;眼科;咽喉口齿(咽喉通论,白喉,喉痧,口齿)类目。

1.9养生

包含的二级类目:养生通论;导引、气功;练丹类目,在总目中没有呈现三级类目。

1.10医案医话医论

包含的二级类目:医案;医话医论;笔记杂录类目,在总目中没有呈现三级类目。

1.11医史

包含的二、三级类目:通史;专史;传记(汇传,先秦医家传,秦汉三国医家传,唐宋元医家传,明清及近代医家传);史料;杂著类目。

1.12综合性著作

包含的二、三级类目:医学通论;丛书、合刻文史丛书中的医学若作;工具书(辞典,书目索引,表谱)类目。

2.中医古籍内容的信息特征分析[2]

2.1中医古籍记载的基础学科著作

中医基础理论著作,虽然是类分到基础学科,但其中不但含有临床疾病的内容,还涉及到药书、方书等内容。

2.1.1医经类

明代李中梓《内经知要》二卷,全书共分为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八类,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进行论述。金代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卷,上卷讨论了养生、诊法、本草以及风暑燥湿寒等病邪的病机等,中、下卷论述临床常见病的证治。

2.1.2伤寒金匮类

宋代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六卷,卷一论述六经分证,卷二论汗、吐、下、温、灸等治法,卷三论结胸、痞气、阴阳毒、狐惑、百合、痞、湿、、杂病等,卷四论暑病、时行、寒疫、斑痘等,卷五论天行温病、黄病、小儿伤寒,卷六载伤寒杂方、妊娠伤寒方、伤寒暑病通刺法等。清代张志聪《伤寒论纲目》九卷,一至七卷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止,卷八为痉、湿、、汗、吐、下,卷九为辨脉、平脉及六经通气论略。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三卷,25篇,608节条文。书中论述内、外、妇等科杂病,而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论中毒急救等。元代朱震亨《金匮钩玄》三卷,全书内容列中风等内科杂病87种,喉科、外科病证12种,妇科病证22种,儿科病证21种。每证前有论,叙述病因、治则、兼证及预后,然后列方药。

2.2临床学科著作

虽标明为临床类,但亦含有基础理论的内容,其内容广泛涉及理、法、方、药各方面的问题。从中医古籍记载的内容来看,综合性临床著作极为丰富,这些古籍内容广泛而繁多,一书中兼有多科内容。

明代袁班《证治心传》一卷,内容有证治总纲、阴阳虚实、四时用药说、四诊记、用药宜精审、胃为生化源、保身可以却疾、侍疾应知、疟咳嗽、中风肿胀、虚劳、幼科治验、胸肋腹胀肝胃气逆辨、温热温疫辨等14篇论述,多为临证经验。

明代王纶《明医杂著》六卷,一至三卷为医论,分题讨论发热、劳瘵、泄泻、痢、疟、咳、痰饮、喘胀、饮食过伤、头痛、小便不禁、阳痿、梦遗、暑病等内科杂病和眼、耳病以及妇女经病、半产等的证治,并且还讨论了补阴丸、枳术丸、化痰丸及气虚血虚和东垣、丹溪治病方论等,末附滑寿《诊家枢要》。卷四论风证,卷五论小儿各病,卷六为附方。

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十卷。卷一为医说、五脏六腑病虚实、血气论、五运六气、本草、药论等基础理论,卷二为中风、伤寒、瘟疫等10余症,卷三为痰饮、咳嗽等20症,卷四为补益法、斑疹、诸血证及老年病证治等,卷五为眩晕、麻木等30余症,卷六为头痛、耳病、口舌等10余症,卷七为妇人总论、调经、闭经、带下等10余症,卷八为小儿科病75症,卷九为外科20余症,卷十为单品杂治、杂方、灸法、金疮等。全书先论述,后列方,并附医案。

2.3方书类著作

方书类著作中既有基础学科的内容,又有临床方药。特别是综合性方书中,其含有临证各科内容。

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八卷,全书共73篇,所列疾病有急性传染病及内、外、妇、儿、眼科和毒虫伤等,详论病证,略述病源,因证取方。唐朝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全书共232门,载方5300首。内容包括妇人、少儿、七窍、风毒脚气、肾脏、膀胱、疔肿、痈疽、痔漏、解毒、杂治、食治、养性、平脉、针灸等。

宋代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一百卷,全书1670门,载方16834首。全书体例为首先详述诊脉辨阴阳虚实之法,次叙处方用药之法则,然后分述各科病因、病理、证候与方剂药物的关系。

2.4药书类著作

药书类著作,并非为论药专书,其中即有大量方书的内容,又有论及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的内容。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全书分为十六纲,62目,共载药物1892种,并附有药方11000余首。一至二卷论述历代本草性味归经等内容,三至四卷阐述110多种病的病证及主治药,五至五十二卷分为16个纲目记述了药物的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及附方等。

清代郭佩兰《本草汇》十八卷,全书共载药470余种。本书前八卷为杂论、用药式、病机及主治,并在卷二之中简述四诊、运气、经络内容;后十卷论药性,并附有验方、秘方。

清代何镇《本草纲目类纂必读》三十八卷,全书共收药600余种。本书着重介绍每种药功能主治,并附有何氏所撰的《济生邃论》和《家传集验方》。

2.5医案、医话医论类著作

医案、医话、医论类著作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繁杂,既有基础学科内容,又有临证治疗经验,其著作多为本人或后人将其临证经验汇集而成。其论述中涉及理、法、方、药等诸多方面内容。

2.5.1医案

明代汪机《石山医案》三卷,本书是由汪氏弟子汇集汪氏临床验案编辑而成,内容包括四诊、证治以及临床疾病个案治疗等多方面的内容。清代吴塘《吴鞠通医案》四卷,全书按疾病分类,卷一为温病、伤寒,列病7种;卷二、卷三为杂病,列病32种;卷四为妇、儿科,列病16种。每病下载有医案若干。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十卷,一至八卷列内科杂病、外科、五官科病75种疾病,卷九为妇科病5种,卷十为儿科病6种,每病列医案若干,后附治法准则及方药。

2.5.2医话

清代黄凯钧《友渔斋医话》八卷,内容包括卷一为养生导引之法,二、三卷为辨证辨治辨药及病后调养,卷四为五脏解剖及调摄治疗,五、六卷为黄氏随录验案,卷七为黄氏四十年临证经验,卷八为黄氏常用药320种性味、效用、主治。清代陆以■《冷庐医话》五卷,一、二卷记述了医范、医鉴、慎疾、诊法、用药及对古今医家、医书评论,三至五卷按病证、针药等搜集历代名医治案。清代计楠《客尘医话》三卷,全书分杂证述略、妇科述略、产科述略,主要阐述计氏临床经验。

2.5.3医论

明代王肯堂《肯堂医论》三卷,卷一论述痘疹、惊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卷二论望色、芤脉,论人参、犀角和杂记,卷三为三疟治验、神水治验、制神水秘法、妇科验方。明代刘浴德《医谭一得》二集,共91题,内容主要有内伤、外感、六淫为病以及具体内科杂病,兼论五官科、外科疾病。每题一论,阐述病因、病机、脉象、治则等。清代汪文绮《杂症会心录》,共53篇,书中论述了内科、妇科、杂症症治,并列医方、医案。为作者研究古典医籍心得及临床经验总结汇辑。

3.结语

《联目》分类体系,借鉴了现代图书分类法的优点使中医古籍分类有所改进,但中医古籍的内容信息特征表现为,一书含有多主题的内容,而图书分类法是一种线性结构,一个类目只能揭示一个主题内容,不能将中医古籍所记载的内容全部揭示出来,因而导致分类体系“以类求书”的功能较弱,使中医古籍中隐含的大量信息得不到充分有效的揭示。

参考文献: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11

    1 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 选题的基本方法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 在科研过程中选题 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 在临床实践中选题 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 从文献资料中选题 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外科医学论文范文12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邮编:200433

电话:021-55620605转22

主编:曹雪涛

本刊创刊于1994年,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免疫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联合主办的部级医学科技期刊,

现为季刊。主要刊登与肿瘤生物治疗有关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研究论文、新实验技术及其研究成果等,面向肿瘤生物治疗基础研究者及临床医师。

本刊研究论文字数一般为5000~6000字(包括正文、图表、中文和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和关键词)。题目简明确切,字数不超过20个字。来稿需缴纳稿件审理费30元,如不符合本刊投稿简则要求,编辑部即退请作者修改后再送审。来稿经专家审阅后,编辑部一般均将审阅意见转给作者自行修改,修改后请将修改稿及软盘各1份寄给编辑部,修改期一般不得超过1个月(以邮戳为准),超期作新稿处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北新仓18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社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58131

主编:叶祖光

本刊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中医药科技信息工作委员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所主办的部级信息学术刊物。

本刊为信息刊物,来稿务求实用、简洁、指导性强。文字精练。一般信息在400字以内,需作现状分析等类文章以3000字左右为宜,确有必要者不超过4000字。凡文稿在3000字以上者,请附300字以内之提要,并标出3~5个关键词。来稿是否采用3个月内给予回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地址:广州市工业大道中253号

南方医科大学

邮编:510282

电话:020-61643272

主编:徐如详

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医学专业期刊。

主要登载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基础神经科学方面的理论、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以及病例报导、综述等。读者对象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基础神经医学领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

来稿要求具科学性、先进性,资料可靠、论点鲜明、层次清楚、文字精炼。篇幅(包括图表及参考文献)要求:文题简明扼要,25字以内。论著、综述4000字以内,研究快报1000字以内(须附全文),短篇报道1500字以内,个案报告1000字以内。本刊不收取稿件处理费和审稿费,是否采用2个月内给予回复。

《中华糖尿病杂志》

地址: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邮编:100034

电话:010-66515929

主编:钱荣立

本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承办的,我国惟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糖尿病专业学术期刊,以中高级糖尿病专业人员及各科临床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糖尿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基础理论研究,临床预防的诊治经验。主要栏目有:论著,述评,专论,综述、讲座,短篇报道,论著摘要,学术动态及研究进展,病例报道。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社

邮编:300050

电话:022-23306917

主编:王今达

本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权威期刊,全年发表文章200余篇,在各个检索刊物的收录率和其他中西医结合杂志中的引文率较高,天津市一级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优秀期刊。

凡投我刊的所有文稿均一式两份。论著另附中、英文摘要各2份,其中1份按中文在前、英文在后顺序排在正文前。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顺序书写,并写出全部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名和第一作者单位全称。是否采用将在半年内给予回复。

《现代临床医学工程学杂志》

地址:广州市沿江路151号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邮编:510102

电话:020-8333750转1028

主编:钟南山

本刊为全国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临床医学生物工程的基础与临床,各科各专业及其边缘性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进展和新技术,进行学术交流,遵循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与发展,面向临床各科各专业和各级医务人员,基础医学生物工程技术及科研人员,并为有关医学科技术单位和图书资料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本刊设有论著、述评、专论、医学基础与临床实践、医学信息专题、经验交流、诊断学基础与临床病案分析、综述、译文双语篇等栏目,注意先进性、实用性和信息性。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地址: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邮编:100710

电话:65229209

主编:高润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创刊于1973年2月,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中的一种。目前为月刊。主要发行对象和范围为国内具有高、中级学术水平的心血病专业医生及科研工作者,主要栏目有述评、对策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流行病学与人群防治、综述、继续教育国地等,发表过许多有影响的文章。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人民路139号

湘雅二医院内

邮编:410011

电话:0731-5538250

主编:龚耀先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的中央级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涉及临床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心理和教育评估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心理测量和治疗技术研究、不同人群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研究以及本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动态的报告等。主要面向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他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等)工作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