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

时间:2022-11-07 03:52:46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范文1

测量实训报告(一)一、目的与要求

本次实训目的与要求就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熟悉全站仪的使用,掌握导线控制网的布设、碎部测量和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分发仪器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先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在校内划定测区小组自行布设平面控制网,然后进行碎部测量和水准测量。水准点选在道路路边(不得将点选在道路中间,以免发生交通事故),点位确定后做好标记并编号。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并且观测的测站数为偶数。

二、水准仪的使用

1:安置仪器 2:粗略整平 3:瞄准水准尺 4:精确整平5:读数

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我已经对DS3水准仪的使用有过实际操作,这次所使用的水准仪是自动安平水准仪,又比之前所试用的较之先进,每次读数都省去了精平的操作,使我们的每次观测都能顺利的快速完成,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测量速度。这次实训我们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在这第一次的实训中我们就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在学校我们部分点位为了能够通视设置到了人流量比较多的过主干道上,过往的行人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现在正值严冬,寒冷的天气,不但影响着仪器的读数还考验着我们同学门的耐力。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用坚强的意志接受寒风的考验。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结果超限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外业测量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直到合格为止。

三、经纬仪的使用

在导线测量中的水平角角度测量对于我们来说要求非常高,我们用了J2和J6型和电子经纬仪。由于我们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接触过经纬仪较少,周新力老师又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由于经纬仪的精确度很高,这就要求我们一直都秉着做事严谨的作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在每一站上都要进行盘左盘右读数、一测回的数据是否超限进行检验,如果超限立即重测,直到符合限差再进入下一站。 在实训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回变换进行配置。在角度测量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仪器下沉和路边行人带来的影响。由于做导线的时候选点都较远,且都在马路旁边,过往的车辆行人都是很大干扰,想瞄准点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能抓住任何机会的能力。为了避免行人和车辆的干扰,所以我门每天都很早出门,必须在人少的时候抓紧时间干。角度测量过程中,让我们都看到了同学们在实训过程严谨的作风:在寒风中我们的立尺员能做到有毅力不动摇,光线不好且风大的天气条件下我们的观测员能能过耐着寒风用铅锤做到严格对中,记录员核算员能做到数据部出错。

四、全站仪的使用

在现代工程测量中,全站仪的使用越来越多。因此作为高校的土木工程类学生是很有必要学会使用全站仪的。全站仪相对来说操作更简单功能更加强大,距离、角度,而且可以直接算出坐标。我们此次实训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全站的基本测量(距离,角度,坐标)、放样和野外采集点的功能。全站仪的使用和电子经纬仪类似,它的主要是通过键盘来进行人机对话的,全站仪和棱镜配套使用。全站仪采集的数据能直接导入电脑,我们有个小组就采用这个方法进行了小面积范围内的成图。

五、实训认识

通过这次测量实训,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训中,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任务,来不得半点推委和逃避,野外作业也没有给你回去翻书的时间,一切都必须在现场解决。因此,这让我深深明白理论知识的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安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做到胸中有沟壑,一目了然。为以后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次实训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训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训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训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提高了我组成员的默契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每个组都像一个大家庭,遇到问题都会集所有人的智慧一起解决,虽然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些实训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面红耳赤,但大家都想着把要完成的这次实训完成的更加完美。在以后的学习、实训、工作中我都要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学会宽容。地形测量实训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收获不小。同时,让我们体会到了测会工作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也让我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让我们了解到了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再者,测量中还要注意仪器的保护工作。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实训的机会,让我们体会现实,体会生活。这次测量实训定会对我们的未来走向社会有很大帮助,并且为今后我们完成后续相关课程和面向社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经验教训

当然在成功的背后有很多的辛酸和困难,我总结了一下实训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比如仪器是否精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是闭合的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限差一定要重新测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小组成员的合作非常重要,有一个良好的实训氛围,工作环境,是实训顺利完工的重要保证。

今后的路还很长,本次实训仅仅是个开头。在以后,无论是实训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要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逐渐树立行业精神。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更加完善,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测量实训报告(二)实训时间:20XX年12月16日至20XX年12月19日

实训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训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训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训改为识图实训,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训。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训,18日进行识图实训。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训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训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训应达到如下要求:

1. 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 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训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训,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 的20 cm*20 cm的地形图。

3.内容:

(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训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训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

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训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变成了泥土的颜色,衣服也弄脏了,头发上都是灰尘的痕迹。有的同学坐下一会就睡着了。这一天是疲惫而幸福的。

三、实训总结及体会: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范文2

一、加强队伍素质训练,提高业务水平。

在站长的领导下,首先以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为重点,狠抓业务培训,每月都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每年组织两次基础理论和质量控制等知识考试,并将结果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先后派人参加省、市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和技术比武。其中在市站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得团体第二名,我站的梁敏同志在省站开展的技术比武中获得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学习和培训,使我站监测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得到提高。目前我站监测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每个监测项目都是两个人以上持证。

二、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强化优质服务。

今年站内成立了一个质量控制室,由质量负责人兼任主任,主要负责站内日常质量保证的监督检查,从监测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按监测规范层层把关。在各业务室都设置了质控员,由室主任或技术负责人担任,主要检查本室日常监测质量控制的落实情况,检查分析人员的操作过程、原始记录等。从而使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上得到保证。

为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报出的监测数据坚持三级审核。目前,基本形成了站长决策、业务负责人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员具体实施的三级质量管理体制。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监测数据从产生开始就处于严密的质量控制之下,从而保证了报出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圆满完成局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

到目前为止,我站已完成:

(一)全年各季度的北湖区出境地表水监测报告,并按时上报市站,整个常规监测工作做到了定点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

(二)污染源总量监测工作。目前共完成污染源总量监测任务32家(次),其中24小时连续监测企业3家(次)。

(三)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基础监测11家(次),完成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12家。

(四)在我市高考期间,积极参加高考控噪工作

(五)为环境执法和排污收费服务,共计提供了8次技术服务。

(六)做好了区域内环境噪声监测工作,完成了基础数据136个。

(七)完成局领导下达的其它监测任务。在今年的北湖区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中对全区19家涉砷、涉镉、涉铅、涉六价铬的企业进行了采样分样,共获得有效数据162个、为我区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而快速的支持。

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里,我站工作安排如下:

1、继续加强监测人员的业务培养,除本站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外??人参加省、市组织的技术培训。

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文件及程序,做到每一台仪器都建立一个档案,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维修登记、仪器检定周期和在用仪器标志管理等工作,使在用仪器设备的合格率和完好率达到100%。提高监测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为环境管理提供快速高质量的数据。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问题建议

目前,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我省正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仅能获得大量、连续、完整的基础数据来进行水质评价,而且对上游水质变化及污染过境情况、判断突发性污染事故、有效监控饮用水源水质、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基本上都是由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建设,包括征地、“三通一平”、站房建设等基础工作,地方环保部门还要参与和监督整个系统的集成工作。现结合我县水质自动站系统建设过程,就水质自动站系统建设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建设前期要注意的问题

1.1 点位选择

点位选择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真实地反映所监测水体的质量状况。因此点位的选择要根据该点位反映的断面性质(背景、入境、控制等)来确定,布设时除要符合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外,还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1.1.1取水点应确定在水体均匀、流速相对稳定、无湍流、无沉积的平直河段,距上游支流汇合处或排污口有一定的距离,在不影响船道运行的前提下取水口尽量远离河岸。

1.1.2拟建站房和取水口位置要符合航道及水利部门有关航道和防洪的规定。

1.1.3拟建站房的位置应具备通路和通水、通电、通电话(包括宽带)的条件,同时调查周边建筑物及其它设施等环境状况,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1.1.4调查清楚点位的水流状况、常年水位和气温等,供取水设计用。

1.1.5对取水口水质和断面水质进行比对,当二者水质指标存在较大差异时,应考虑变更点位。

1.2 监测因子的选择

目前,全国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可进行监测的项目主要有:水质五参数(水温、pH、DO、电导率、浊度)、CODMn、TOC、CODcr、NH3-N、TP、TN、酚类、石油类、氰化物、氟化物、氯化物、磷酸盐、大肠菌群及叶绿素a等。为了达到有效的监测目的和长期稳定的运行效果,监测因子的选择应根据资金投入、断面性质、当地水质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1.2.1一般的监测断面(背景或入境断面),监测因子可选择:水质五参数、CODMn、NH3-N及上游特殊因子的项目。

1.2.2湖泊或水库的监测断面需要增加总磷、总氮和叶绿素a。

1.2.3以保护饮用水源地为目的的监测断面应增设大肠菌群,还可根据水体的实际情况增加其它特征因子。

监测因子确定后,应确定各个监测因子的大致浓度范围,以便在监测仪器订货时确定符合现场要求的仪器量程。

2基础建设时期要注意的问题

2.1 站房建设

2.1.1站房建设时应充分考虑防雷工作,要通过专业机构检测站房的避雷设施能否有效防御雷击。

2.1.2站房应有防盗、防误触电等设施和警示标志。

2.1.3主系统间必须安装合适功率的空调,条件许可的可安装除湿通风设备。

2.1.4电路设计能力应在总用电量的1.5倍以上,房顶最好要加装水箱。

2.2 采水方式

仪器供应商在设计采水单元时会根据现场提供的基础信息选用合适的取水泵、浮筒及取水管路。地方环保部门要按设计要求建好采水工程的土建。

2.2.1取水点距离岸边小于20m,常年水位落差小于3m时,可用栈桥方式,栈桥采用混凝土钢架结构,浮筒与栈桥采用钢索通过轱辘连接。

2.2.2采水点位较远(大于20m),且水体流速不是很快时,可采用浮船采水。

无论是站房还是栈桥的建设,设计前一定要进行测绘和钻探,建设时一定要有建设部门的工程质量监督。

3系统建设时要注意的问题

3.1 配合安装调试

积极配合供货商现场安装调试,协调好与当地的关系,便于安装调试快速、圆满地完成。

3.2 现场培训

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要求仪器供应商进行现场培训,主要是监测仪器的基本操作、现场系统控制、阀门的开关、管路的清洗、运行和维护方面的知识等。

4试运行及验收要注意的问题

4.1 仪器的检测方法必须是我国国家标准方法、行业标准方法或国际等效分析方法,仪器检测限和测量范围应能满足监测水质要求,仪器量程在一般情况下应符合所测水样的浓度范围为满量程的20%―80%,不符则及时调整。

4.2 仪器的各项自动控制及系统中心站软件运行是否正常,采集和报送数据是否完整、准确、可靠,不能正常则及时解决。

4.3 按照招标文件及技术规范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最低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标样、实验室比对等。

4.4 验收报告要清楚地说明本系统在试运行期间的系统功能实现情况、仪器性能、故障情况,并提出存在的不足,经三级审核后提交验收组。

5结论

水质自动监测在我国是一项较新的工作。近年来我省水质自动站建设迅速增加,由于运行时间不长、经验不足造成建设及运营管理中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把建站过程中遇到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一列出,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范文4

工程开工前,踏勘施工现场,根据施工合同、各种工程施工图纸、规范等,认真审查图纸,编制施工测量方案,进行施工区域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将有关控制点及资料向作业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进行基础开挖前的原始地面高程测量,以便在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建筑物定位测量、轴线和高程放样及传递、基础施工测量、墙体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同时在各测量工序间及时进行班组验收及监理报验,并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及时进行工程测量资料归档,确保安全、文明、环保施工。为此,课程考核应该紧紧围绕完成上述典型工作任务所须的测量技能,以技能培养为目标,将技能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以考促学,以考促练,充分发挥考试在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导向作用。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严格考试管理,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充分调动测量教研室十余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学生刻苦认真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本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职业岗位平台课程,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采用我院自编教材,96学时,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内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其中理论讲授一般安排56学时左右,按顺序讲授初识测量工作、场区控制测量、施工场区测量、定位测量、施工测量、变形测量、竣工测量等7个单元。课内实践紧随理论教学,主要安排了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闭合路线水准测量、场地原始地表标高测量及土方量计算、微倾式水准仪检验与校正、DJ6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DJ6经纬仪闭合路线角度测量、DJ2测回法观测竖直角、DJ6经纬仪检验与校正、直线定线及钢尺量距、光电测距仪量距、全站仪闭合路线导线测量、使用经纬仪、钢尺进行点位放样、使用全站仪进行点位放样、建筑物定位与轴线放样、点位高程放样等项目,课时在40学时左右。测绘技能的培养,应贯穿于上述课程教学活动中。理论讲授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编教材、工作单和教学资源库实施教学,课内实践项目应充分利用学校内的测量实训室、风雨实训室、测绘工学结合电教室和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室、工程实际现场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真实的任务及作业现场进行测量施工方案编制以及工序质量验收检查,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课程考核改革也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结合近两年来在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理论+技能”,日常仪器技能与期末结业技能考核相结合,理论统一命题、集体流水评卷的教考分离模式。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分为以下两部分。

2.1理论考核

理论统考试卷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统一命题。理论试卷的命题前三题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注重对测量基本概念的考查,后面三题简答、计算、实践操作题则注重对测量原理及方法的理解,测量数据的内业处理、测量仪器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测量仪器的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理论考核安排在学期末统一进行,统考分数占总成绩40%。试卷由教研室老师集体流水评卷,共六大题,每位教师只负责一个大题的批卷。

2.2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实行日常考核和课程结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2.1日常技能考核

日常考核的项目结合平时课内实践项目进行,考核项目及分值见表1。日常技能考核占总成绩15%,主要以平时学生工作单完成的质量和对自己成果的答辩结果作为考核依据,结合学生日常出勤、学习态度和主动性给出日常考核成绩。日常考核的真正目的是以考促学,以考促练。实行日常考核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业余时间结合课程进度随时向测量实训室借取仪器进行练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日常考核还结合学校、学院每年的测量技能大赛,“鲁班杯”技能比武等活动展开,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有大赛的生动局面,在竞赛中不断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

2.2.2期末结业技能考核

期末结业技能考核是对学生一学期以来课内实践及平时练习的检验,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两周内进行。期末技能考核共分三项:DS3微倾式水准仪闭合路线水准测量;DJ6光学经纬仪闭合路线角度测量;拓普康全站仪平面点位放样。技能统考分数占总成绩45%。

(1)技能考核组织及考场、时间轮次安排。

水准仪场地、经纬仪场地、全站仪场地各由测量教研室3名教师负责组织考试,共9人,编号为T1、T2、T3等。同时对建工学院13级应参加考试的700多名学生按班级抽签顺序重新分组编号,以字母A、B、C等分为考试大组,每个场地由一组36名学生同时考试,又分为3个小组(例如A组学生又按小图1考场布置组编号为A1、A2、A3等),对应三位监考老师。每位老师每一轮负责本场地本组内12名学生的监考,其中学生按3人一组。每项比赛时间均按30分钟计,到时应立即停止考试,换下一个人进行操作。每位老师所监考的12名学生本项目的考试应控制在2小时能完成,之后再进行转场进行下一项目的考试。每位考生按小组号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找自己的监考老师进行三个项目的考试,三个科目均考完之后方可离场。

(2)技能考试题目。

由教研室专门编写“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能考试大纲”,电子稿提前一个月发给各个班级,并督促学生提前向测量实训室借仪器,严格按照考试标准练习仪器操作。学生平时练习时按照考试科目内容每三人一组领取所需仪器及记录表格。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按小组可分别领取:水准仪(及1架腿、2水准尺)一套;经纬仪(及1架腿、2测钎)一套;全站仪(及1架腿、1带尖棱镜头、4木桩、1手锤、另带1单棱镜组及架腿)一套。平时练习为不影响正常教学鼓励学生周末借,下周一提前向实训室还仪器。

(3)技能考试阅卷及评分标准。

技能考试作业内容及限差的规定由“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能考试大纲”给出。监考老师依据标准答案及限差要求现场阅卷给出分数,具体量化打分按下述标准执行:①水准仪科目。双仪高法共3段线路,每测段观测方法正确,测段高差符合限差规定得3分,求得线路闭合差符合限差规定,各测段闭合差平差分配改正正确得1分,求出各待定点平差后高程得1分。即3测段每段按5分计,总分15分。②经纬仪科目。一测回闭合路线角度观测,共三个测站,每测站所测角度观测方法正确,测站角度值符合限差规定得4分,角度闭合差符合限差规定,平差计算结果正确得3分,共计15分。③全站仪科目。极坐标法平面点位放样,放样方法正确,点位精度符合限差规定,在规定时间内放出4个点得15分、3个点得12分、2个点得9分,1个点及以下得0分。最终成绩按班级统计成《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成绩统计表。成绩表中分项给出日常技能成绩、期末三项技能成绩、理论成绩五部分。除日常技能成绩外,其余四个分项哪项成绩不超过及格分,均必须进行补考,补考可以进行多次,直至每项均及格为止。最终给出每位同学的综合成绩评定。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课程考核改革效果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范文5

1.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全面、系统的训练以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实践态度。

4.培养吃苦耐劳、爱护仪器、相互协作的职业道德。

5.熟悉及掌握用全站仪和水准仪。

二、实习任务

1.用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并验证和计算

2.用全站仪放样

3.用水准仪测量闭合水准路线并验证和计算

三、实习内容和实习步骤

1.闭合导线的测量

(1)选取路线,标好各个点

(2)用全站仪测量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和每两条边之间的观测角记录于表一中

(3)根据已知的两个点算出坐标方位角,再根据观测角算出下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对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表一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表

2.放样

(1)根据所给的点,用全站仪定点,输入该点的坐标值

(2)取另一个点定向,输入该点的坐标值

(3)选取其他的点,输入点的坐标值

(4)转动和调节全站仪,通过棱镜的移动得到放样点,进行对比

(5)重复(3)(4),对其他点进行放样对比

3.闭合水准测量

(1)用1中的路线作为闭合水准路线

(2)在每两个点的中间位置放置水准仪,调平后,通过水准尺的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之差,得到高差,记录于表二中

(3)对表二进行计算

表二闭合水准路线计算表

四、实习总结和心得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作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实训,才整整了解到,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么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另外这次测量实习也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将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联系的更紧密了。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错误的一方也不那么的固执,对的一方也不那么的显摆,忘记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当然也相信学校让我们实训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怎样熟练的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对全站仪测量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回来后还要对内业进行准确计算,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所以我们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想前迈进!

从这次实习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来避免较大的误差,例如:

(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前一定将视野的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

(2)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3)选点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4)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误差的大小,有的说测量中点不能架设的太远,水准仪施测过程得使用以及架仪器过程中气泡的精确对中和整平,还有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爱护仪器的心,对所用的仪器要精心呵护,在学校如此,走上工作岗位后更要如此,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得麻烦等等吧。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范文6

笔者所在学校与上海轻工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合作建设了“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由学校建设在监测总站内部,学校提供场地,仪器设备和师资,监测总站提供部分设备、实验资质和技术人员。该实训中心不仅承担企业生产任务,也在运行初期用于对学生的生产型实训教学。经过初期的运行反馈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原有的课程体系无法适应生产型实训教学,教学计划中理论知识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需要重新规划,使之符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体系。二是学生教学活动与企业实际生产有距离,调整课程的内容使之体现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三是联合实训中心教学特点不明显,依托联合实训中心,改进教学过程使之与生产过程接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四是评价体系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出生产型实训教学的效果,需改进评价体系使之能正确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二、“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上述的教学困惑,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校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经过探索提出“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定岗”是指确定岗位能力,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跟单”是指过程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识岗实习到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项实习到专业综合课程教学、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三轮学训,实现“岗位能力递进”。

三、“定岗跟单”专业实施方案

1.职业能力匹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

根据技术型人才的层次划分,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技能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以岗位设专业,职业岗位定向,主要培养具有技术实践知识的技术工人。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主要面向建筑与工程材料行业,培养能从事材料生产、检测和材料应用等第一线检测技术工作人员。随着这几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第三方检测类企业(华测,申美,天祥)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这类企业一般接受客户委托检测建筑材料后,由业务部门评审能否执行,再安排建材检测采样部门执行采样和取样,采好的样品由样品管理部门下发给建材检测分析室,由分析室检测得到原始数据,汇总编制建材检测报告,最后三级审核出报告给客户。结合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办学历史、师资力量,行业优势等具体情况,确定专业培养的职业范围是材料检测企业采样员和分析员。确定专业面向的岗位后,学校邀请职教专家团队、企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头脑风暴分析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整理专业岗位群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分解岗位需要完成的职业活动,归纳采样员和分析员的五个工作领域,17个工作任务,40项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操作技能规范,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1)分析工作内容,重视操作技能。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是与职业标准密切相关的,职业标准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平台,分析采样员和分析员的岗位职业能力,归纳出材料试验与检测、成品质量检测与评价、文件资料管理、环境检测、客户服务五个典型工作领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岗位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打破原有专业实施方案中专业理论课程的学科体系,确定建筑与工程材料“定岗跟单”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如表1所示。和原有的专业实施方案相比,“定岗跟单”更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实践课程比例达到36%。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要求来源于企业,理实结合,系统培养。

(2)调整课程体系,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三年学制安排分别为:一年级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和识岗实习。识岗实习为了指引以后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前,对岗位职责、工作技能要求、岗位价值、地位和待遇认识知之甚少,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价值的认识;二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专项技能和考证实训。专业教师挖掘联合实训中心的生产功能,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设计,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与企业差距大,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企业专项岗位认知更为全面。三年级顶岗实习。学生通过承接监测总站的检测项目,教学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专业技能的机会;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和喜好灵活机动对学生岗位进行合理调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适应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岗位实践,提高职业综合能力,避免以往顶岗实习岗位选择完全依赖于教师或家长的推荐,学生自己没有判断。

(3)引入标准规范,开发教学项目。将职业标准中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内容凝练成课程内容,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内在要求。借助“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教学项目来源于真实工作项目,专业教师将建筑材料检测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化学分析工)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融入教学项目设计。课程内容涉及企业服务流程的文件资料(岗位任务单,采样原始记录、样品流转单、分析检测原始记录和汇总表),这些岗位表格包含国际标准、岗位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按照岗位任务单上的要求,步骤、实施方法和标准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规范,比如,环境检测教学项目中,学生掌握查询采样原始记录表中涉及的国家标准GB/T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和GB/T18204.16-2000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在工作环境中正确判断室内通风情况和选择建筑装饰材料,按照企业所用的国家标准的要求绘画采样测点示意图,并养成及时填写实验设备仪器(空盒气压表、温湿度计、秒表、风向风速仪等)的型号、编号、类型的职业习惯。学生在处理和完成真实岗位任务单的过程中,掌握岗位所必要的实践操作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出版类似配套项目化教材4本:《建筑工程材料》《材料化学分析》《混凝土生产与监控》《建筑材料性能检测》。

3.场所师资保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发挥不同场所作用,合理规划实践教学。“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总面积约为800m。为了配合学生能够在和实际生产过程接近的条件下进行工作过程训练,联合实训中心按照明确的工作生产任务分为仪器分析室、气相色谱室、BOD分析室、节能环保室、采样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实训室和教室八个不同场所。这八个不同场所在教学中也分别承担不同实践实习和技能培训的任务,识岗实习在企业和环境总站进行,技能和考证实训在实训室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在仪器分析室、气相色谱室、BOD分析室、节能环保室、采样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展开。

(2)课程模块化,创设不同教学环境。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和企业实际生产同步,监测总站的业务有周期性,一段时间业务特别繁忙,缺少专业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资源,过一段时间又会比较空闲,因此设计教学项目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资源调配的复杂性。将教学项目按照老师讲解、操作演示、模仿、独立操作、简单操作、简单连续操作、复杂连续操作、熟练复杂操作进行划分,分解成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模块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进度任意组合和灵活调整,方便学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反复实践活动,从而逐渐掌握生产或工作过程需要的技术或技能。此外,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同步,教学过程又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冲突,联合实训中心的实训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训室设在监测总站内,为进行具有完整工作过程体验的教学项目提供有利资源。实训室的教学可以结合监测总站的岗位任务、工作过程和企业资源(企业实地、工作人员、企业文件资料、企业仪器设备和企业制度文化)。教师可以方便地创设不同教学环境,将企业实地、现场生产演示、设备仪器、企业人员、企业标准,岗位工作单等转化成课程讲义、课程设备仪器、课程工具和耗材。以《材料化学分析》课程为例,根据企业测定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生产任务,将教学项目分为课程模块1:掌握GB18581-2001中的专业术语;模块二:内标物、固定剂溶液的配制;模块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参数调正;模块四: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测定,见表2。教师创造真实现场的学习环境,按产品采样到检验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并融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开展教学,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3)对接行业技术专家,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定岗跟单”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具备突出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专业业务能力和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了让校内专业教师和监测总站的专业人员在教学和管理上实现对接,具体措施如下。①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构建“双师型”专职指导教师团队。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企业工作组织灵活,能承担整体化和综合性工作任务。②利用联合实训中心,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引进企业系统的实践培训,分批组织专业教师采取脱产、假期下企业和带学生实习等方式去监测总站挂职锻炼,同时要求和企业人员考一样的职业资格证书。③学校和企业共建联合教研室。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改进课程项目设计,商讨授课计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定期组织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工作,培养教师胜任生产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比如:微课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能力。

4.考核标准统一,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学生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有机会和企业员工一样参加上海市劳动局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化学分析工、废水分析工、能效检测工等。这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形式主要有必要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在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中,一部分以工作过程表现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综合的过程式评价;另一部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教师、企业专家对学生课程考核结果进行严格的评价,效率考核、质量考核的工作成果评价,实现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统一。

四、小结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创新;开放式

《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和土木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性非常强。《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有着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而言,众多的测量知识特别是测量仪器是全新的、陌生的,只有通过测量实训,才能验证和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熟悉测量仪器、工具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它不仅向学生传输知识和技能,而且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从而为其今后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已毕业的2011级和2012级以及未毕业但学过《工程测量》课程的2013级和2014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且深入建筑施工企业、各大院校进行调研,剖析非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从存在的问题的角度出发,对非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有效性探索。

一、《工程测量》课程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工程测量》课程传统实践教学内容中验证性、演示性实训偏多,且偏向测量类、而角度、距离坐标放样等测设类实训少,与实际工程有偏差,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形式不够多样化

非测绘工程专业的《工程测量》课程传统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两大块,且实训项目内容陈旧,课内实训项目在安排上未突出层次感,未能达到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集中实训还是经纬仪测大比例尺地形图项目,未开展数字化测图。

3、实践环节考核形式不够公平、科学

课内实训考核主要是以课内实训报告的成绩为依据,集中实训考核主要是以集中实训报告和实训数据成果为依据,然而在抄袭现象非常严重的情形下,这样的考核方式显然不够公正、科学。此外实训项目一般都是团队合作完成,以上的考核方式未考虑到团队精神的考核,也不能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

4、实践环节的测量仪器设备的量和质以及维护力度有待提高

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又是非测绘工程专业,于是在测量仪器设备的投入上就比较有限。有的学校为了追求量,而一味地降低质,以至于在学生实训过程中,经常出现仪器无法操作的情形。而有的学校却只有光学水准仪、经纬仪,连现在工程上已经普遍使用的全站仪都没有。在维护方面,没有适宜的测量仪器设备所需的存在条件,维护人员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就上岗。

5、未突出“个性化培养”

由于是非测绘过工程专业学生,实践项目基本上都是教师提前设定好的,每个小组的任务都一样,没有给学生课余时间提供自主验证的项目。没有给对测量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提高平台。

6、教师的数量和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近几年,国家基础建设项目发展较快,测绘人才紧缺,其次为了满足评估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使得许多年轻高学历教师是踏出校门又跨进校门,由于没有经过大型企业和社会的强化训练,大型项目实践经验严重缺乏。

二、《工程测量》课程开放式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建立

根据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在调查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工程测量》课程开放式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由测量实训环节、课外创新活动、评价体系三部分组成。

1、完善测量实训环节

(1)实训项目内容和课时的改革。传统的实训项目的设置大部分都是基础性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演示基础上进行模仿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且经纬仪的使用类项目占课时较多,但经过问卷调查,目前实际工程中使用经纬仪较少,水准仪、全站仪、GPS接收机较多,而能够熟练操作全站仪的学生人数却不多。针对调查结果,本次教改κ导教学环节进行合理配置,以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这个项目为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意境的分解,包含基础、综合、设计和创新型四种类型的实训。其中基础、设计、综合类型的实训项目将涵盖在《工程测量》课程的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中,面向所有学生,创新型实训项目的设置是针对工程测量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业余时间合理借助开放的测量实验室自主研发或在测量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突出个性化培养。

课内实训项目内容的设置将偏向水准仪、全站仪、GPS,即加大水准仪、全站仪、GPS使用项目的课时,相对缩减经纬仪使用项目的课时,且增加测设类项目。由于是非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测绘新技术(GPS测量技术)项目课时数不宜安排过多,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基础上,了解测量先进技术以及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传统集中实训项目为经纬仪测大比例尺地形图,然而随着全站仪、GPS的广泛使用,微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地形测绘越来越自动化,数字化测图则因运而生,其比传统的经纬仪测大比例尺地形图劳动强度小,错误率小,绘得的地形图更加精确、美观、规范,于是应将集中实训项目调整为数字化测图。

(2)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演示指导,跟踪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此学习方式太过被动,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据调查结果,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几乎都有WIFI可以使用,且最常用的互动平台是微信平台,于是可将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的仪器操作和使用过程、成图软件使用过程等制作成教学录像,上传到微信平台上供学生随时随地、不限次数的学习,反复熟练仪器的操作过程,加深记忆。如此实施以后一方面可使在校生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测量技能仍然很强,另一方面给已毕业的学生再次想学习测量技能提供一个平台。这个微信平台上除了上传教学录像外,还可上传高端论坛上的院士报告,让对测量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及时了解测量界新动态,新发展。其次对于全站仪的使用,除了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测量实验室借用仪器练习后,还可建议学生利用全站仪模拟器来熟悉操作,这样双管齐下,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多种不同品牌及型号的全站仪的操作方法,也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站仪的购买和维护费用。

(3)实训场地的建设。①校内实训场地建设及管理。a、大地基桩引出点的设置。西安翻译学院地处翠华山脚下,整个校园高差颇大,地物类型繁多,是一个很不错的测量实训场所,非常适合进行工程测量实训。于是我们在校园内建立了一个大地基桩引出点,学生可以根据这个点位的正确坐标确定其他点位坐标,不再使用虚拟假设点位坐标。b、测量风雨实训场的建设。工程测量课程的课程安排一般是理论和课内实训交替进行,便于理论知识的吸收与实际操作的升华。测量课内实训都安排在室外进行,几年的测量教学下来发现测量实训教学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遇到连绵的阴雨天气,往往不能及时安排实训教学,对整体的教学效果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建设全天候的实训场地,类似于为体育课建设的室内风雨操场,可以建设测量风雨实训场。c、测量实验室的管理。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推进实验室开放力度,鼓励实验室全面向学生开放,开放实验室指的不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更为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开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实训教学层次。第一,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自己没有掌握或者不够熟练的仪器;第二,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教学计划内未完成的实训项目;第三,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自我设计的测量实训,验证自己的设想;第四,实验室可自行设立自选实训项目,学生通过自选项目参加到指导教师的项目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结合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有助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仪器的检验校正工作中,可将对测量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吸收进来,和实验室教师一块对测量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和检验校正,一方面减轻了实验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对学生测量技能的提高也是非常有益处的。

为了及时了解每台仪器的最新情况,可以建立设备档案,即将每台仪器的基本信息(设备名称、设备分类号、院编号、采购日期、制造号、规格型号、来源、厂家、价格、现状、经费科目、发票号等)均输入EXCEL数据库作为基本资料,另外,每台设备完好状况也要单独标注。如果实训过程中发生故障或损坏,应及时在数据库中更改完好状况,作为仪器维修保养的依据。其次对于每台仪器发生的故障、维修时间也要做好记录,作为设备将来报废的依据。

②校外实训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有助于巩固学生课本知识,强化其创新创业等实践意识,在相关基础技能的训练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校企合作是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这种校企合作,可以达到“双赢”,一方面在企业有用工需求时,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学生,供企业选拔和录用,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来西安翻译学院做专题讲座或参与到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中。除了在企业设立学生实训基地,后续校企双方在遵循“互惠互利、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高”的原则下,还可以尝试多种产、学、研结合模式,比如共建实验室,搭建与企业、教师科研项目沟通和互动平台,合作办学等。

2、课外创新活动

(1)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职业能力、实现“转型”教育,培养、滋生和催化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鼓励指导学生开展一些与工程测量相关的大创项目,如楼群沉降观测项目。

(2)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挑选对测量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成立科研小组,和教师一起完成纵、横科研项目以及探索创新型实训项目。

(3)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和测绘仪器厂商进行专题报告,使同学了解生产单位的需求和测量技术的前沿技术,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的方式,将测量实习与测量生产任务相结合,开展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产学研基地,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很好的平台,特别是测绘仪器厂商,在签订仪器购买协议前,和厂商洽谈,可把做专题报告作为购买仪器的前提条件,让其每年免费为学生做一两次报告,通过聆听报告,使学生及时了解仪器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4)假期在岗实习。学校在组织学生定岗实习时,会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而我们学校没有测绘工程专业,所以由学校来统一安排进行专门的测量实习可能性不大,学生可在工程测量课程完成后,利用假期通过各种途径去测量现场参与测量过程,综合运用测量知识和技能,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

(5)测量竞赛。通过参加校内竞赛、省级竞赛和部级竞赛三个层次的竞赛,最终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评价体系

(1)完善考核体系。为了杜绝实训成果的抄袭,在给定已知数据时,采用学号或组号关联数据法。课内实训成绩评价指标由技能测试、实训报告和成果以及平时成绩组成。集中实训项目都是一个大项目,需采用团队工作模式,除了要让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针对共同任务,分工协作,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因此可适当地加大过程考核力度,从学生实训期间的学习态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团结协作能力、学习效果以及最终的实训报告和数据成果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健全指导体系。构建高效、优质的实训指导体系对于学生的实训尤为重要。指导体系的构建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可通过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制度和平台建设三个方面建立。

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可由理论教师和有生产经验的工程人员组成,形成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人员可从实习基地的依托单位选派,也可聘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参与教学,他们能够将实际工作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保证学生将来能够快速地适应工作环境。然而近几年,国家基础建设项目发展较快,测绘人才紧缺,聘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有一定难度。若把年青教师派到生产单位去培养,又需要占用较长时间,所以,可先通过实训基地对年青教师进行技能培养,然后送到生产单位再进行生产实践训练,将会大大缩短实训时间,提高实训效果,节约教师培训成本。实训基地要根据学校特点,因地制宜,注重挖掘自身潜力,用较少的代价解决测绘教学中大部分实训问题。此外对于年青教师还可采用导师制,给每位年轻教师配备一名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或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年青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创新活动,使年青教师早日成为双师型教师。②指导制度。为了使学生实训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对于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在实训现场,监督学生的实训过程;对于学生自主开发的创新性实训,实验室实行值班式。③平台建设。为了方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探讨实训问题,我们通过现在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方式进行交流。

(3)建立反馈机制。为了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先进性,反馈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反馈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的反馈,学生通过网上评教平台对实践教学内容、教师指导方式、态度、水平等、实验室的相应制度的评价,另一部分是教师的反馈,教师可对实践教学内容、学生的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反馈意见汇总到教学管理部分,然后进行改正完善。

三、小结

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非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重新构建了开放式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其由测量实训环节、课外创新活动、评价体系三个环节组成,通过在学生中试验,《工程测量》的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陈春红,封金财,杨兆.应用型本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7.56-58.

[2] 王安怡,陈昌平,沈璐.“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2.

[3] 柳小燕.《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城市地理,2013.

[4] 潘国兵,陈琨,李灵爱,冯晓.测绘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测绘通报,2016.3.

[5] 张兴福,魏德宏,余旭,王宇会,赵滔滔.工程测量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6.

[6] 黄桂平,孟俊贞,马开锋.浅析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1.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 血站;输血;血液;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76-01

采供血是血站的核心任务,我们围绕采供血全过程(即血管到血管),明确和识别血站各业务流程,从血站总体出发,设计每个质量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并考虑每个过程的要素,即:目的、范围、职责、人员、设备、材料要求以及所采用的控制措施与方法等。将各个过程的分解目标与血站总体目标相一致,使每项质量活动都服务于血站质量方针与目标,每项活动都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担负起相应的责任。通过全过程的整体设计和各阶段工作活动的系统规划,基本搭建起一套具有适用性和有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近年来,因输血安全造成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输血安全越来越受到临床和受血者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部法规文件并对血站推出了很多的培训项目,以提高从业人员血液知识和技术水平,规范采供血执业质量行为和技术行为,血站必须建立一个覆盖生产和服务所有过程并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1 加强血站职工的管理和培训

人是整个质量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做好的人的培训,就把握住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关键。建立临床采血、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使人员培训、质量管理全过程程序化、规范化。出台政策鼓励员工参加各种输血医学学历教育、轮转培训、自学、参加国内外各种进修学习班、学术会等,通过这些措施培训输血医学全面人才。不断加大人员培训的投资力度,到外省进修学习,请专家教授到站内讲课,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对参与培训人员进行考核以评估培训效果,并作为年度绩效评价标准之一。

2 加强检验科内部的质量管理

2.1相关仪器设备的管理。主要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采血站专门成立仪器购置和计量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仪器的购置。对仪器设备的采购进行全程质量评价,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添置紧扣的高档设备,同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制定采血站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

2.2原材料的质量管理。首先保证是经自治区卫生厅统一招标中标产品,要求进货渠道正规。其次质控科还将严格把关,正对新购的原材料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3血液检验质量管理。室内质量控制(IQC)和室间质量评价(EQA),EQA是建立IQC之上,又以服务IQC为目的的,是独立的经授权实验室监控本地区各实验室IQC实效性的一种手段,是来自于外部的非常规性的工作。其目的是回顾地了解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评价实验室的检验能力。IQC是每个实验室自身不可缺少的常规的工作内容,是质量保证(QA)起码要求之一。IQC说明一次实验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依据,尤其是弱阳性质控品最为重要,它可以间接反应检测试剂的质量和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因此,做好IQC和EQA是输血安全的要求。严格执行《供血者健康标准》,严把体检关,坚持七项初检、六项复检,初复检同一项目采用不同厂家试剂,不同检验人员。为保证检测质量,重点抓好室内质控,积极参加室间质评。

3 质量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3.1为了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血站专门成立质量考评小组,考评小组在每月底依据具体量化的各科业务考核标准,对相关业务工作考核,与相关人员的工资奖金挂钩。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现的差错都得到了比较及时的改正。

3.2制订工作交接单,体检、检测、采血、血液入库各个环节凭此单交接、流动,个人完成的业务项目均由本人签字,科主任对当日科室工作在交接单上签字,质控科对采供血全过程各环节审查签字。

3.3质评小组每月组织全站职工开1次会议。总结本月的工作情况;公布有关国内外及本单位血液质量信息;各科室汇报科内本月自查自评情况。然后由质控科汇总,集中分析解决本月存在的问题。

4 无偿献血管理工作

积极主动协助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无偿献血工作;以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的名义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制定全市无偿献血采血计划;街头采血或上单位采血。献血者征询、体检、采血、检验、发放的原始记录作为日后用血返还和输血纠纷的历史记载,献血有关档案资料要至少保存10年。在质量管理上,无偿献血咨询ALT不合格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的首要原因。ALT活性增高的原因与血液标本存放的温度、时间有密切关系。因此,ALT这一非特异性指标在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中的意义值得探讨。

5 结果

通过管理体系建立后的实施与执行力度的加强,提高了全站不同岗位人员的素质,增强了质量管理意识,优化了采、供血工作流程,建立良好的公平合理的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采、供血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6 讨论

采供血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全过程涉及到医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血液学、细菌病毒学及医用高分子学多种学科。为了保证采供血的质量和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对血液制品从采集、处理、储存、运输等环节实施全程监控,只有使采供血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才能为临床输血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成分制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S].2005-11-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04-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S].2006-05-9.

[4]刘海田.血液制品采集检测技术标准及质量控制实践全书[M].第3卷.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3:12431280.

[5]陈羽中,粟美娜,等.采供血一体医院输血科质量控制难点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2004,4:4849.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 测量;数字化;实践;测图;仪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一、融合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创新基础测量技术教学内容

《基础测量技术》是我校工程测量、地图制图、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测量学的课程特点,在兼顾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的同时,为了适应测量理论、技术、方法和仪器的最新发展,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基础测量技术课程标准》。调整后的教学内容,科学地融合了测量学基础知识与测绘新技术,较好地测量学教学内容继承与发站之间的关系。由于这是新生入学的第一门专业课,而测量学又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需要学生转变学习思路,由过去的学习纯理论转变为理论实践相结合,重点提高让学生动手操作仪器的技能。对于入学时的基础较好,接收新知识的能力较强的学生,任课教师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除了讲授要求掌握的内容,可以适当拓宽课本上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需讲授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使他们为以后的专业打下结实基础即可,这要求任课教师要极度耐心与细心,且照顾到全部,才能达到整体掌握此门课,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出基础测量技术实践特色,建立数字化测绘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测量技术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实践教学是学习和巩固基础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掌握数字测图方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基础测量技术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和特殊意义。为了与基础测量技术教学内容和测绘新仪器的发展相适应,更新了实践教学内容,重点进行全站仪、GPS、计算机和数字测图软件为主体的数字化测绘实践教学,制定了相应的《基础测量技术实践教学标准》,规范了基础测量学实践教学实施的内容、方法和过程,自主研发了野外数字测图教学实习软件。在数字测图综合实习中主要采用了全站仪+PDA(或笔记本电脑)、全站仪+草图、动态GPS+草图等三种模式。实验实习彻底改变了“图解”测图实习模式,完全实施数字测图实习模式。

三、创新基础测量技术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数字测图模拟训练系统

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不断丰富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习题课、演示课、实习等进行教学,各种教学方法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每种教学方法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对于课程讲授,实施“参与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实践表明,在课堂上大量讲授仪器的操作,学生普遍感到厌倦,等到实习课时,已忘了许多,教学效果不理想。为避免这一弊端,凡是涉及到仪器使用方面,如构造、原理等,在课堂上尽量少讲,着重放在课间实习中介绍,教师现场给予指导。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是《基础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的另一个主要特色。充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网络课件、网络媒体题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的情况下,保证学习内容和动手操作机会不但不缩减,而且更加丰富和生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我们还围绕课程开发了全套的多媒体课件,实际授课中以多媒体教学形式为主,并结合板书、实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我们引入了一个专用的数字地形测量模拟训练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室内的测量训练环境。在地形模型上设置有观测目标及观测标志,学生可应用固定在模型四周仪器钢架上的全站仪进行观测练习,测量计算的点位信息将通过计算机控制,可以直接投影在大屏幕上,具有很好的模拟训练效果以及可视性。数字地形测量模拟训练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提高了学生实习实验的教学效果,解决了测量学实习实验必须全部到野外的局面,减少了天时、天气条件对现代测量学实习实施的影响。

四、改革传统考核机制,创新现代测量学考核评价体系

结合基础测量技术的课程特点,考虑到传统考核方法只注重卷面成绩的片面性,课程组积极探索科学、公正、客观和全面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将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础测量技术考核评价体系。理论部分采取闭卷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其中卷面分数占总成绩的90%,平时作业与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综合实习部分采用实习测验成绩、教师评分、技能考核成绩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

五、结束语

经过近几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基础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实习指导等教学文件齐全,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但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还只是初步的,实践环节的教学时间还是太少,今后我们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需要,不断丰富教育理念,按照产学结合的模式,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得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徐景田,陈刚.对《地形测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北京测绘,2004,(3).

[2]赵宝峰.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矿山测量.2005(3).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范文10

关键词:空气;自动监测;问题;建议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数据要保持可靠和准确,就要定期对空气自动监测站进行质控的考核。这其中就会发现不少的问题和毛病,所以必须不断的完善质控的考核措施,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才能让空气自动监测的工作更好的发展下去。

一、空气自动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标准气体问题

标准气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目前国内市场的标气生产厂家较多,虽然也有生产许可证,但标气质量差异明显,即使同一生产厂家也由于生产批次的不同而导致质量有所波动。另外,一些监测站由于自身经费问题,经常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标气,也给质量控制工作带来困难。 某些厂家生产的低浓度标准气体由于上下分层、浓度低不易混匀等原因导致校准时很难得到稳定的结果,造成在校准时标气上下波动范围达到30%,致使相对偏差超过10%,实测值达不到预期效果或忽高忽低。

(2)减压阀选择不当

减压阀的好坏也会影响到校准结果的准确性,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目前许多监测站所用的减压阀对校准气体(特别是SO2)都有一定程度的吸附,这会使校准结果产生偏差,也会影响分析仪在测定时的响应时间。我站在2009年考核中发现,由于减压阀的吸附导致响应时间十分缓慢,当显示值达到一定程度后,每过5min才上升1ppb,第一次分析过程需要近俩个小时。由于减压阀吸附达到饱和,第二、三次分析时间就会相应缩短,约半小时就可以完成一次测定过程。在考核中还发现SO2监测时铜阀对监测结果会有影响,最好选用不锈钢阀。通过对真值为55.6 ppb的标气在同一台仪器上分别用不同材质的减压阀进行分析,发现使用铜阀的结果偏低。

(3)流量偏低。

这是经常出现的问题,流量不能调节到16.7lpm。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灰尘阻塞了管道和限流孔;另一个原因是内置泵的泵膜受到灰尘的污染或者破损;其次是流量控制器受潮了或者有泄漏。

(4)数据无法正常传输

自动监测系统的软件支持是在IBM兼容计算机上和MicrosoftWindows NT环境下操作。连续稳定的监测数据能够远程观测空气质量的实际情况。只有数据的正常传输,才能保证监测的有效性。

①线路不通畅。工作中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中心室和我站的调制解调器都坏了,但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直以为是数据采集器的问题,后通过RS-232端口与手提电脑直联排除了数据采集器的原因,最终确定是调制解调器的问题,更换后正常。

②数据的不完整性。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波特率的设定,在过去的工作中出现过环境监测中心访问子站的数据时,往往因波特率不同而造成采集数据不完整的问题。

(5)纸带边缘被撕破或纸带断裂。

纸带更换完成后,可先对仪器测试,输送带辊、夹紧滚都正常,自检也很顺利,但进入TAPE工作纸带测试后,纸带却处于松弛状态,或者运行几小时后纸带断裂,究其原因是拉紧轴逆时针没有转动,怀疑是电机问题,测试了电机,结果正常。后来发现,原来控制电机转动是靠两只继电器,一只控制逆时针转动,一只控制顺时针转动,而控制逆时针转动的继电器坏了,更换后就一切正常。这表明仪器在自检时没能对所有部件进行测试,还需人工定期对仪器作必要的检查。

(6)操作人员维护问题

我市空气自动监测操作人员总体水平较好,按由于各子站工作繁忙,人员严重不足,操作维护人员都是兼职的,不能全心全意进行自动监测仪器的校准与维护,导致仪器运行不正常。确保各监测站都使用合格的标气。

二、解决方法及建议

(1)保证标气质量

从范围来讲,建议监测站大气室定期对各站现有的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标气进行比对,既起到质控考核的效果又可以帮助各站了解所购标气的准确性。对于各级监测站,建议在新购标气没有使用前,用现有标气标定好的仪器进行测量,如果测量结果与新购标气标准值有明显差异,应立即查明原因后再决定是否使用。或者与其他未过期的标气进行比对。有条件的监测站可以购买先进国家的有证标气宇国产标气进行比对。

(2)正确使用减压阀

购买钢瓶时,要正确选择减压阀的生产厂家型号,确保减压阀的适用性。对于CO钢瓶气可选择铜质或不锈钢材质的减压阀,并且要求内腔经过硅化处理。

(3)确保设置的流量达到16.7 lpm

只要定期清洗管道和烧结过滤片,就能预防灰尘阻塞管道和限流孔;其次需对泵膜进行清洗或更换,这样能够保证泵膜无污损;再次由于Medo泵损坏流量容积慢慢减少,最后当连接到BAM时,流量容量降低,联系售后,就能得以解决。

(4)保证数据有效传输

一般通过简单的开关仪器就可得到解决;其次解调器这类产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平时中心室的调制解调器最好关闭;必要时可采取将RS-232通讯口与电脑直联方法进行诊断,就能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总站在所有仪器中都要设置相同的波特率采用相同的传输速率,样后重新设置了波特率,数据完整性问题迎刃而解。

(5)纸带的选择及检查

选择表面光滑、韧性良好的纸带;检查继电器是否烧断,如果烧坏需更换继电器。

(6)人员的配备

选择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增强培训,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和稳定运行。

三、结语

总的来说,以上列举的一些问题,若将对策运用得当,基本上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的。但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却是关于人才的培养。从两年来质控考核情况来看,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保证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的重要保障。没有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就没有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不能很好的维护监测仪器,就不能获取连续有效的监测数据。要加强自动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必须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步伐。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强对现有操作人员的培训,实现人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第三,要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技术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个创造性。第四,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有关规定,逐步开展自动监测合格证考核工作,要求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所遇到的问题远非这些,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齐文起等,环境检测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范文11

关键词:空气;自动监测;问题;对策

空气自动监测的数据要保持可靠和准确,就要定期对于全国的一些主要的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站进行质控的考核。这其中就会发现不少的问题和毛病,所以必须不断的完善质控的考核措施,才能让空气自动监测的工作更好的发展下去。

一、空气自动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标准气体问题

标准气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目前国内市场的标气生产厂家较多,虽然也有生产许可证,但标气质量差异明显,即使同一生产厂家也由于生产批次的不同而导致质量有所波动。另外,一些监测站由于自身经费问题,经常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标气,也给质量控制工作带来困难。

①低浓度标气不稳定

某些厂家生产的低浓度标准气体由于上下分层,浓度低不易混匀等原因导致校准时很难得到稳定的结果,特别是低浓度的SO2标气更不稳定,难以达到很好的校准效果。如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校准中发现有些厂家的低浓度SO,标气在校准过程中上下波动范围达到30%,有时需要一个多小时的多次校准才能得到满意结果。

②标气浓度不准确

2004年全国113重点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考核中抽测了49个重点城市,有10.2 %的监测站考核结果相对误差超过了10 %,有一家监测站的考核结果相对误差甚至达到了24.9%。后经更换标气,重新校准后,考核结果的相对误差都小于10% 。我省 2005年对包括 113个重点城市在内的11个地级市空气自动监测站进行了抽样考核。发现湖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SO2 标气与国家标准样品研究所的标气相对偏差达到11%,衢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标准气体相对偏差也超过l0%。

(2)减压阀选择不当

减压阀的好坏也会影响到校准结果的准确性,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目前我省许多监测站所用的减压阀对校准气体(特别是SO2) 都有一定程度的吸附,这会使校准结果产生偏差,也会影响分析仪在测定时的响应时间。2006年空气自动监测站考核中发现,有些站由于减压阀的吸附导致响应时间十分缓慢,当显示值达到一定程度后,每过5 min才上升1ppb,第一次分析过程需要近两个小时。由于减压阀吸附达到饱和,第二三次分析时间就会相应缩短,约半小时就可以完成一次测定过程。在考核过程中还发现,SO2监测时铜阀对监测结果会有影响,最好选用不锈钢阀。通过对真值为 55.6ppm的标气在同一台仪器上分别用不同材质的减压阀进行分析,发现使用铜阀的结果较低。

(3)校准系统未能包含采样系统

我国目前的自动监测质控考核都是针对校准系统的,特别是点式仪器只要换下标准气钢瓶就可以进行考核了,不用经过采样系统。长光程差分光谱仪器主要有同轴反射式、发射 单元在光程的另一端式和接收/光谱分析单元合为一体式的三种类型。我省大多长光程仪器都采用发射单元在光程的另一端式,考核及校准时只要在室内使用校准池进行考核就行了,不受外部环境及采样系统的影响。也就不能把采样系统的误差考虑在内了。

(4)操作人员维护问题

我省空气自动监测操作人员总体水平较好但由于各级监测站工作繁忙,人员严重不足,空气自动监测操作人员往往是兼职的,不能全心全意进行自动监测仪器的校准与维护,导致仪器运行不正常,这也是质量保证方面的一大问题。

二、对策及建议。

(1)保证标气质量

从全国范围来讲,建议总站大气室组织有条件的监测站对市场上提供的标气进行比对调查对各地监测站的标气使用进行指导。这种检查最好一年一次,保证标气的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气供应商要进行内部通报,确保各级 监测站都使用合格的标气。对于各省来说,可以组织省内各站定期对各站现有的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标准气体进行比对,既起到质控考核的效果又可以帮助各站 了解所购标气的准确性。对于各级监测站,建议在新购标气没有使用前,用现有标气标定好的仪器进行测量,如果测量结果与新购标气标准值有明显差异,应立即查明原因后再决定是否使用。或者与其他未过期的标气进行比对。有条件的监测站可以购买先进国家的有证标气与国产标气进行比对 。

(2)正确选择减压阀

购买钢瓶时,要正确选择减压阀的生产厂家及型号,确保减压阀的适用性。对于CO钢瓶气可选购铜质或不锈钢材质的减压阀;SO2钢瓶气最好选用不锈钢为材质的减压阀,并且要求内腔经过硅化处理 。

(3)改变校准系统通路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下发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要求,要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显然,采样系统通路与校准系统通路分开不符合全程序质量控 制的要求。为此,建议在自动监测仪器校准时应对整个管路进行校准。

三、结语。

总的来说,以上列举的一些问题,若将对策运用得当,基本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的。但是更为重要的一点确实关于人才的培养。从两年来的质控考核情况来看,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保证 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的重要保障。没有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就没有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不能很好地维护监测仪器,就不能获取连续有效的监测数据。要加强自动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必须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步伐。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强对现有操作人员的培训,实现人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第三,要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 营造有利于技术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四,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有关规定,逐步开展自动监测合格证考核工作,要求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参考文献:

[1]齐文启等.环境监测新技术[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全站仪测量实训总结范文12

国家纤维计量站成立于1991年,归属中国纤维检验局领导,同国家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纤维质检中心”)合署办公。国家纤维计量站负责承担全国范围内纤维检验专业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管理及监督,量值传递及溯源,计量技术法规如计量校正规范、计量检测规程的制修订等工作。

国家纤维计量站站长、纤维质检中心副主任韩世平是位“老纤检”,从事纤维计量工作也有很多年了,他首先向记者介绍了纤维计量站的背景,纤维计量属于专业计量范畴,专业计量具有跨部门、跨行业的专业特殊性,有些地方计量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涉及不到的行业,就要靠专业计量站来解决,比如海洋计量站、南极考察时所用的低温计量器具等都属于专业计量的范围,全国现有多个专业计量站,国家纤维计量站也属于这个行列。为保障纤维检验设备的量值溯源,1991年国家纤维计量站成立。目前,全国拥有19个地方纤维专业计量站,主要负责纤维及纤纺仪器的检定、测试,以及纤维计量技术法规的制修订工作。

说它是“小”机构,并不是说它职能小,而是人数少。记者来到国家纤维计量站的办公室发现只有几个座位,国家纤维计量站副站长、纤维质检中心副主任张保国告诉记者,国家纤维计量站现有6名人员。就这么个“小”机构却领导着全国19个地方纤维专业计量站的工作,并承担了制定纤维行业内通用的计量技术法规的工作。近年来,国家纤维计量站已经制定了10余项部门计量法规,并组织制定了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计量校正规范。目前的主要业务范围是纤维尤其是棉花专业的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在国储棉的检验和工商交接过程中的贸易结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说起棉花计量器具的检定,就不能不提到棉花水分测试仪的强检工作。各地方纤维计量站在实施强检棉花计量器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几年来,棉花水分测试仪强检的工作量在每年1万多台,覆盖率达97%。据韩世平介绍,全国纤维计量工作会在每年5月召开,会后各计量站就着手当年的棉花计量器具的强检工作,一般要持续几个月才能全部完成。尤其是新疆,棉花产量和加工量大,地域面积广,可能某个地区只有一两台仪器,由于路途遥远,计量人员往返的时间就需要两天,但是也必须要去,因为这是强制检定,一台仪器都不能漏。许多纤维方面的专业计量器具如含水、含杂等都要检定,尤其是作为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更是必须要检。

说到棉花水分测试仪强检的意义,张保国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假设有600万吨的棉花,按照1.5万元/吨的交易价格计算,那么这些棉花价值900亿元;若由于棉花含水造成每吨棉花重量差1%,就是9亿元的出入。事实上,有些年度的棉花价格和交易量都要大于我们的假设,那样涉及的数目远不止9亿。因此,加强纤维专业计量器具的检定对保障棉农、加工厂和棉纺厂等各方合法权益有重要的意义。现在推行的棉花仪器化检验,更是要求仪器化计量的准确,计量器具的量值统一、准确才能更好地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计量管理工作是国家纤维计量站的基础工作,其内容包括“量传体系”的完善和计量执法两部分。近几年来,国家纤维计量站修订了国家棉花水分测定仪的国家检定规程,制定了在线测水的部门计量检测规程,为地方培训了大量的计量检定人员,研发了计量标准器和纤维检验的高阻标准器,研制了计重法的杂质仪,并对HVI软件与我国信息系统的匹配性进行改造。计量执法方面,国家纤维计量站作为技术机构,本身不具备执法的权力,但是为了保证企业的计量器具有效,并能正常使用,国家纤维计量站鼓励地方的纤维计量站获得地方技术监督局的授权,进行计量执法,必要时给予技术的支持和指导。

HVI维修保障体系:开在中国的HVI“4S”店

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实施,标志着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拉开大幕。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棉花仪器化公检逐步展开,我国进口的HVI设备逐年增多,目前,全国的HVI达到了400多台。尤其到了棉花检验季节,全国400多台设备的维修保障就成了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当时,这个难题让国家纤维计量站感到不小的压力,为此,他们没少动脑筋,在学习了美国农业部USDA的经验后,决定成立HVI维修保障中心。韩世平回忆道,“为了筹备这个保障中心,陆阳局长和我先后两次去美国,主要是跟乌斯特公司谈这个事情并学习借鉴美国方面的经验。后来,我们把全世界12个国家的乌斯特公司的CEO请到苏州,召开了专门的会议,我代表中方维修保障中心负责人参会,借此会议我们学习了全世界其他12国的经验。后来,我们经过反复讨论研究,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决定将保障体系建成以国家纤维计量站为中心的三级区域管理模式,相当于中国的HVI‘4S’店”。

三级区域管理模式也就是将HVI维修保障体系分为国家纤维计量站、区域保障中心和各具体的HVI实验室三个层次,也可以说是三级。国家纤维计量站作为这个体系的核心,主要负责建立规章制度和全国HVI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区域保障中心是根据HVI实验室的分布建立的,负责该区域内维修保障任务的协调和调度;各实验室的HVI维修保障中心是该体系最基层的部门。各实验室都配有专门的维修保障人员,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可以向上一级的保障中心上报,三级区域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仪器维修保障的效率和效果。

“软件”建设――HVI维修保障人才队伍初见规模

三级区域管理的设想有了,HVI维修保障人员哪里来?当时对于许多纤检人来说HVI是个新事物,仪器的维修和保养工作是一个空白,每每设备出现问题都求助于乌斯特(中国)公司的技术人员,这显然不能满足几百台设备的维修保养要求,培养自己的HVI维修保障队伍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于是,国家纤维计量站定期组织HVI维修培训,请乌斯特公司的培训老师授课,学员来自全国的HVI实验室,培训班分为针对新人的初级班和针对已从事HVI维修工作的老学员的提高班,内容从HVI的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到设备简单问题的排除和解决。很多学员是带着问题来参加培训的,他们会把平时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同培训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还有些实验室平时检验任务少,检验仪器使用的频率不高,维修人员碰到的问题也少,每年一次的培训正是他们进一步熟悉HVI的机会。就这样,HVI培训工作从零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到今年已成功举办了6次培训班,培训了规模达220余人的维修保障队伍。正是有了这些年不间断的培训工作,才建成了今天这支队伍。

不仅如此,去年的HVI维修培训班上,学员们发现了几位面孔熟悉的助教,这些助教是从纤检系统的维修人员中选的,而前几年的培训助教都是乌斯特派来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再用两到三年的时间,HVI初级培训班的讲师也能由纤检系统的人员来担任。除了内部的培训,国家纤维计量站每年在全国范围选拔5~7个骨干维修人员去美国的HVI生产企业参加培训。

这些年来,这支HVI维修队伍基本上保障了仪器化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几年来没有发生仪器大面积瘫痪、影响检验工作进行的现象。事实最有说服力:2008年全国棉花检验量增长快,而机台的数量、检验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尤其是新疆的各棉花实验室都是三班转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都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了棉花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硬件”水平――棉花标准样品库和HVI零配件库逐步完善

国家纤维计量站办公室隔壁的房间门上贴着“HVI维修保障中心”的牌子,这就是HVI零配件的储备库,进门可见整齐摆放的几个柜子,柜子的每个隔断和抽屉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HVI零配件。张保国向记者介绍,这些大大小小的零件数量将近1000个,价值总额有100多万元。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HVI的零件都是有损耗的,需要定期更换,而零配件都是美国生产的,如果每次机器遇到问题都去美国采购,无疑会耽误很多时间,也会影响检验的进程,而且零散采购价格高。现在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批量购买HVI零配件,采购的零配件放到HVI零配件库里统一保管,当某个实验室的设备维修需要更换零配件时,就可以从零配件库中找到需要零配件发到实验室。这样既降低了成本,也节约了维修的时间。

目前,零配件库仍在不断完善,对一些易消耗的配件就多储备一些,至于该储备哪些配件之前我们是没有经验的,最初就是参考乌斯特公司的建议,现在更多的是靠自己的经验和不断地摸索,比如测纤维强度的上下夹头,是钢材质的,原来我们以为那个不会太容易损坏,所以没有配备太多,使用一个季度后发现夹头已变得不平,严重影响了测量的精准度,之后零配件库里就准备了很多这种夹头。随着配件库的建立并逐步完善,由于缺乏配件影响仪器运转的事情明显减少,由每年几起减少为2009年1起。在恒温恒湿的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一排排的金属架上摆满了棉花标准样品。HVI运行期间,要经常使用标准棉样进行校准,因此标准棉样的消耗量很大,去年采购了价值100万元的棉花标准样品。目前来看,HVI保障体系从2007年正式运转至今,保障了80%以上的故障及时解决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只有当仪器出现大的故障或大型的保养是由厂家来做,我们目前也在逐步接手来做这些工作。

细节保棉花质量检验数据“公正”

“在我们纤检行业,棉花无小事,在棉花检验的问题上,我们要抓住每个细节,同样的错误避免重复出现。在每年的计量会上我都反复强调一些细节,也就是要保证每个环节的误差最小,这样最终的综合误差小,才能获得高准确度的检验结果。”韩世平的话语中刻意强调了“细节”两字。

为了保证棉花检验结果的“公正”, HVI仪器需要进行细心呵护。操作规程严格规定了对HVI仪器的保养周期,有每日的和每周的保养,还有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的大保养。和汽车的保养相似,HVI仪器的检验量超过15000吨就要进行大保养。对2009年的全国HVI仪器大保养以及对新疆地区实验室的服务张保国记忆犹新,“2008年度的棉花质量检验结果显示新疆各实验室的检验相符率普遍比内地低很多,为了找到原因并帮助提高检验相符率,2009年10月份,我们国家纤维计量站派出服务队到新疆,帮助实验室做保养并参与日常的维护,还帮助实验室建立了仪器的维修保障制度,制度明确规定了仪器的保养周期,在检验季节前把仪器都检查了一遍。在服务队的帮助下,2009棉花年度新疆的棉花检验相符率提高了11%,各个指标都有明显提高。2009年全国的HVI大保养工作,有一半以上是乌斯特公司做的,我们自己做了一小半。在这次保养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一些技术上以及零配件的储备方面的困难,通过努力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并总结了经验,2010年做了一个HVI维修保养的技术规范,这个规范经过多次修改,现在已经基本定稿,将于近期颁布实施。”

2005年第一批购买的HVI 1000安装调试之后,很快有多个实验室反映了同一个问题,就是长强测试模块的导杆,每次测试都会报错,提示阻力太大,运转不畅。由于第一次使用这个型号的仪器,当时我们心里没底,接到这个反馈之后,我们就反复跟乌斯特美国公司来沟通,根据我们描述的问题对方也给出了一个个解决措施,比如加点油,或调整导杆的位置,这些办法可以暂时解决问题,但是仪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又会“旧病复发”。后来,经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怀疑问题出在仪器从美国运输来的过程中,长途运输使得导杆变形,变形严重的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比较明显,变形轻微的就没显现出问题。找到根源之后,我们就跟乌斯特公司方提出,能否借鉴汽车召回的办法,对这一批机器召回处理,由于设备的运输费用昂贵加上其他的一些成本,对方感到很为难,没有采用这个建议。但是他们也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就是邮寄过来一些配件,以备一些变形比较严重、出现问题的导杆更换;对于目前没发现问题的,也就是轻微变形的导杆,我们也跟乌斯特公司达成一致,将来这一批的设备凡是由这个原因引起的问题,他们都免费更换配件、维修。就这样,我们通过一次次的谈判,将这个问题解决,为集体争取了利益保障。

任重道远:进一步完善HVI维修保障体系

1996年张保国硕士毕业到中国纤维检验局做计量工作,他说,“那时局里仅有一台1986年进口的HVI。经过10多年的发展,HVI的也更新换代了几次,现在局里有10台HVI 1000,全国的HVI数量达到400台。从HVI仪器的购置、安装、调试到正常运行再到使用期间的维护,HVI维修保障体系任务重;此外,作为这个体系的中心,仅有6人的国家纤维计量站还要负责中纤局价值4000万元的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所以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很重。”

谈及纤维计量站的未来发展,张保国充满信心,他说,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就是如何使设备运转得更好,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测试的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从仪器保障的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目前,国家纤维计量站正在计划做一个HVI远程的监测及辅助诊断系统,这个系统设定全国各台HVI仪器定期或按照需要将其运行参数上报给中央服务器,也就是国家纤维计量站,中央服务器根据系统预设的程序和功能对上报的参数数据进行判断,看这些参数是否在合理的区间,如果某项参数不合理,系统会对机台进行提示,警告某项指标不合理。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系统将作为人工判断的辅助工具,对所有的参数进行检查,然后为维修人员提出诊断建议,提示机器的故障可能出在哪里。这个系统开发出来以后,HVI维修保障体系从标准样品、零配件的管理,到仪器的报修、保养都可以通过远程系统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