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

时间:2022-10-04 13:08:44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1

资料与方法

近2年,实习带教南京卫校2007届大、中专实习学生122名,2008届大、中专实习学生193名,共315名。

实习目标:要求学生通过2周的社区实习,了解社区环境,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和社会大卫生观念,具有社区卫生服务意识,明确护士在现在和将来社区保健中所承担的职业角色。初步学会与社区人群、社区保健机构及有关部门沟通的技巧,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老师指导下能参与社区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妇女围产期保健及各种疾病的随访工作。学习开展健康教育与自我保健指导,能进行社区护理各项技术操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求实的科学态度参加社区卫生保健工作。

实施实习计划:①集中上课。②参观科室。③实习科室安排。主要实习的科室有门诊输液室、妇科门诊室、妇女保健科、计划免疫科、儿童保健科、社区医疗科、慢病科、老年护理院。每位学生都被有计划地轮流安排到以上各科进行实习。

门诊输液室:输液室人流量大,常年平均维持在每日100~150人次,工作量大而繁重,对护士体力和劳力的消耗都较大,这就要求护士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忙而不乱,技术过硬,有较高的沟通水平和统筹能力等。

妇科门诊室:主要工作内容为常见妇女病的防治和妇女怀孕前期的健康档案建立。

妇幼保健科:跟随妇保人员上门访视,了解上门访视的内容、方法、沟通技巧、母乳喂养的指导等。在妇保人员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和实施一些有能力完成的项目,如给产妇测量体温、血压、检查宫高、查看会阴及恶露,并观察新生儿的脐部等。

计划免疫科:主要负责计划免疫和其他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具体包括预约、登记、接种、健康教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理等。

“儿保”门诊:工作内容主要是对体弱儿的筛检。新生儿访视结束后转入本中心“儿保”门诊,对2个月~3周岁的婴幼儿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和随访指导,重点是对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重度营养不良、早产儿、低体重儿、满月增磅不足600g新生儿这5项体弱儿进行筛检和加强治疗及管理。

社区医疗科:首先初步了解社区医疗科的工作内容,然后跟随家庭病床医生进行上门访视。学习与家床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及护理资料的收集,对家床病人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接受需要上门医疗服务的病人和家属的咨询,积极参与预约登记等工作。

慢病科: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正确采集资料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学习如何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地健康指导。参与资料的进一步整理和分类管理,初步熟悉慢病管理的内容和程序,进一步理解和体会慢病管理的重要性。

老年护理院:跟随带教老师全面参与老人生活护理和疾病护理,在老师的指导下重点学习为老人进行床上擦浴,脚部护理,褥疮护理,临终关怀等内容。亲身体验老年护理的特点,理解老年护理的目的和意义。

讨 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社区护理成为新世纪健康服务的发展趋势[1]。护士需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扮演多种角色,需要具备多种技能[2],因此社区护理实习被越来越多地充实到护理实习中。

经过2周的社区护理实习,护生了解目前国内外社区护理发展动态,初步熟悉本中心社区护理的基本内容;并深入社区亲身体验社区人群对卫生保健和社区护理的需求以及他们存在的健康问题;提高了对社区护理实习的认识;亲自实践了社区护理的部分操作;通过走访家庭病床病人、产妇及新生儿,学习与人交流、倾听、观察、咨询、合作等新的技能。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实习结束所有学生在实习小结时都对社区实习给予肯定,都感到实习内容丰富,收获很大。

参考文献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社区;门诊;输液;应用效果

责任制护理(primary nursing)是一种临床护理制度,其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即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由专人负责全面计划和实施护理。护士不是医嘱的机械执行者,护理也不仅是对患者机体的护理,而是强调心身整体护理,要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全面了解,以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使之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转变,输液是医疗工作中最平凡而重要的治疗手段,实施责任制护理是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实施责任制护理措施的效果,并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在本社区门诊输液的患者460例,其中男性198例,女性262例,年龄18~62岁,入选病例要求无精神病、成年,并且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均正常,按门诊输液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30例和是责任制护理组2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情、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按照常规输液方法进行输液,观察输液反应等,在护理过程中无特殊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亦不做特殊培训。责任制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行以下措施。

1.2.1加强穿刺技术 我们每年都会制订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对于新人科的护士,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加强穿刺技术的培训,如小儿头皮静脉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或带教,力求一针见血。手背静脉穿刺时宜选择皮肤神经分布相对较少的第2、3掌背静脉,该处神经痛阈高且血管粗大、同定,易于穿刺和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每位患者穿刺前均用消毒液喷手,按要求做好各项消毒措施。

1.2.2计划护理,首诊负责。先由护理人员对患者需要实施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实施计划。患者进行输液时护理人员第一个接诊人员负责到底,无论是穿刺还是换药,输液反应处理等均责任到个人,全程负责。

1.2.3心理护理 护士要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因病痛的折磨、对疾病的担忧及因疾病致辞生活规律改变等导致的忧虑、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担当起心理疏导的责任,为患者及其家属宣讲医学常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保持乐观的的心态,以促进健康恢复;输液过程中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病例痛的折磨。责任制护士要充分利用患者对家庭生活、社会关系、身体状况的了解,及与忠者沟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对患者及家属实施更好、更有效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早日康复。

1.2.4加强巡视制度 主管护士应随时巡视输液室,要求每间隔10~15min巡视1次,主动询问有无不适,观察输液局部有无疼痛、肿胀、液体不滴、针头移位或脱落,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胃肠道反应等,如果发现患者有输液反应,要迅速处理并向主管医生汇报。对于患儿要善于观察面部表情、精神状态,从哭声中判断其有无不适。巡视中,随时与患者沟通,协助生活护理。

1.2.5健康宣教 主管护士向每位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发放宣传手册,告知药物的作用、效果、注意事项,了解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管理,做到现配现用,掌握输液速度,告知患者不能擅自增加或减慢输液速度。主管护士需要告诉患者按压针头的方法、时间及输液后的注意事项,输液结束后应休息15min再离开。

1.3观察指标 由社区护理部设计患者输液满意度调查问卷,满意度调查包括:输液室环境、护士的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和巡视输液的安全程度及等候时间等10个方面,每个项目分别有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选项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患者独立完成,并将两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责任制护理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12例,占48.7%,较满意68例,占29.6%,一般33例,占14.3%,不满意17例,占(7.4%)责任制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责任制护理作为一种临床护理制度,其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由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1]。在责任制护理的方式下护理人员不在单纯是一个医嘱机械的执行者,护理也开始强调进行生理、心理及社会、家庭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护理。护理要求先按照患者的需要制定出护理计划,掌握患者护理重点内容,然后实施护理计划内容,并且对患者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如输液患者多存在紧张、担心疾病无法好转等负性心理,因此要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全程负责是责任护理的又一特点,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负责精神,因此在门诊输液患者中进行责任制护理,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护理意识[2,3],有效预防输液事件发生。

本研究对社区门诊输液患者改善输液环境和服务态度、提高穿刺技术、随时巡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加强安全输液等措施后,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且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有显著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凤丽.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14-15.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3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 通过加强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感受到广大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我院计划免疫门诊在做好基础疫苗接种的同时不断改进服务流程提供特色服务,为辖区儿童健康美好的未来打下基础。

1 进行预防接种相关事宜

每周一下午准妈妈们进行预防接种相关事宜的培训。在培训班上我院的计免工作人员采用相关国家免疫政策、接种知识讲解,互动问答等授课形式,向各位准妈妈们宣传免疫预防知识。通过培训,让准妈妈们了解了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的重要性,疫苗的种类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的区别等以及预防接种流程及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掌握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接种反应如何护理,使家长对儿童接种后的接种部位红肿热痛及发热、皮疹不再惊慌失措,避免滥用药物减低疫苗效果,,并发放《预防接种前告儿童家长书》听完讲课后,准妈妈都纷纷表示,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要按时带孩子来打预防针。

2 保持预防室安全接种

预防接种门诊的候诊室、宣教室、接种室干净明亮、地面保持干燥无水,保洁人员定时巡视,出现尿渍、水渍随时清理以防小儿和家长滑倒。部分接种儿童为小年龄组儿童护理人员主动为他们提供温开水、纸杯、体温计等物品;接种后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会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发生,计免门诊采取口头告知、张贴温馨提示。定时巡视等方式密切关注接种儿童接种后反应。保障安全接种。

3 预防接种门诊护理人员态度和蔼

进行业务操作时按规范要求进行,根据儿童不同年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儿童疼痛刺激表现为哭闹,挣扎。护理人员就采取微笑,利用面部表情和温馨的话去逗乐并转移其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注射,接种后指导家长拥抱抚摸孩子面部、四肢。减少哭闹。

4 实施计算机管理

由于接种对象或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普遍缺乏了解,特别是对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不熟悉,担心孩子漏种、重种、早种、迟种等等,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对前来接种的0~7岁儿童纳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计算机管理,使儿童及监护人获得一系列优质服务,省时方便、接种记录详细、准确,及时提醒家长接种时间。

5 电话跟踪随访

开通预防接种门诊咨询电话对接种儿童进行电话跟踪随访,对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家长进行具体指导和对症处理,对逾期未种儿童提醒督促尽快完成。把人性化护理贯穿于整个预防接种过程中。在走廊过道设置宣传栏,结合疾病流行季节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强化家长的保健意识并做好新疫苗的宣传活动。

6 计划免疫护理人员实行责任制

使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管理儿童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计免门诊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学校等为大家宣传免疫规划及扩大免疫的相关知识,设立免费咨询台,并对过往人员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有关问题,将国家免疫规划宣传给大家。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参与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良好氛围。开设常年接种门诊,坚持预约定期接种和随时补种相结合,与教育部门合作主动联系幼儿园、学校,积极做好查验预防证工作。对未免疫的儿童进行补种,并办理接种证。

7 加强与公安、街道等部门的联系

定期了解流动人口数量、特点、分布等情况,掌握本地区流动人口分布; 加强计划免疫中流动儿童管理进行主动搜索、查漏补种等,每月主动到辖区搜索适龄儿童,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为适龄儿童及时建卡建证。

8 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4

一、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的二级质量监控,加强专项质控和安全管理,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分70分)≥100%

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3、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95%

4、优质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9、健康教育有效率≥90%

10、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100%

11、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消毒执行率100%

12、注射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率(合格分90分)100%

13、手卫生依从性≧90%

14、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16、护理差错发生率<0.5%

17、导医导诊出勤率100%

三、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平安医院建设》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标准,提高门诊服务水平。

1、加强导医导诊、分诊护士服务能力的培训,体现我院良好精神风貌。上岗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合理配置门诊大厅人员,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候诊区、诊室、卫生间等环境管理,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达到公共场所无吸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路标、楼层、科室、安全标识指引醒目易于辩认。

4、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

5、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门诊全覆盖:导医、分诊、注射室等部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门诊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6、分诊护士做好分诊工作。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保护患者隐私。

7、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配合医院完善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8、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规范门诊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由门诊主任、护士长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9、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皮肤科治疗室、门诊外科检查室、门诊注射室几个重点部门院感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预防院感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10、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教常见病多发病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

1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加大应急处置能力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以提高门诊病人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告知报警及投诉电话。门诊的应急处置主要是突发火灾、地震、停水、停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首先做好应急的培训,做到一旦发生应急事件能正确处理,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好全年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门诊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

12、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急救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危急重症的抢救配合能力。

13、认真落实两级质控职能职责。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质量自查,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并对重点问题跟踪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4、严格按医疗文书书写要求,完善各种文书及表格登记。

15、加强质控人员和护士长能力培养,会应用:五常法、QCC、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社区护士;出诊;不安全事件;防范对策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模式的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周到的上门服务,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常规工作。然而,在为居民提供方便医疗服务的同时,护士上门出诊却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安全,是工作生活的基础,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对于医疗行业更是重要。在此,笔者认真分析了本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以来,护士出诊发生的若干不安全事件,探讨了解决办法,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了有效控制,提高了护理质量的优质和安全。

1 资 料

1.1 护士资料 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4人,女性,年龄26-34岁。主管护士2人,护师2人。

1.2 患者资料 患者均为本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社区居民,120例患者,出诊492次。年龄16-94岁,男69人,女51人。脑梗52例,先兆流产9例,骨折6例,老慢支13例,糖尿病22例,晚期肿瘤18例。服务内容为:肌注、输液、抽血、换药、插胃管、更换尿管等。

1.3 不安全事件资料 发生不安全事件66次。出诊延迟7次,操作用物携带不全6次,操作失误18次,输液渗肿21次,输液反应2次,护士意外伤害8次,其他4次。

2 不安全事件分析

2.1 护士自身安全问题 社区护士上门服务时可能遇到各种意外发生,如交通意外、不慎摔倒、扭伤、被宠物狗追咬、遭遇男家属赤膊开门、出诊交通工具(自行车、电瓶车)遭窃。面对的患者有可能是吸毒者、精神病患者等等。

2.2 护士工作不细心,责任心不强 一些社区护士工作马虎,出诊前不问清患者家庭地址,未留患者电话。出诊后找不到患者住址,耽误时间,延误治疗。还有一些护士丢三落四,出诊时治疗用物携带不全,操作无法进行。操作时不按操作规程,导致操作失误。治疗完毕后不交代清楚注意事项,意外发生。以上问题均引发了护患纠纷。

2.3 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一些护士业务知识缺乏,操作水平不高,技术不娴熟,导致操作失败。尤其是一些长期卧床的慢性病人,静脉条件差,护士不能做到一针见血,增加病人痛苦,引起病人不满。

2.4 医疗垃圾处理问题 社区护士上门做完治疗后,时常会把使用过的棉签、注射器、空安瓿等医疗垃圾遗留在患者家中。患者及家属则将这些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理混合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使用过的污染注射器还可能刺伤他人,引起疾病传播。更有可能被吸毒人员捡去再利用。医疗废弃物随意丢放,看似事小,危害甚大,造成了交叉感染和二次污染。

2.5 医疗安全措施不到位 社区护士出诊都是单独上门,无医生陪同且未带急救箱。操作过程中无第二人核对,出了差错无法补救。注射完毕后,观察数分钟无不适反应即离开。特别是输液操作完毕后,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和拔针都由家属完成。此举严重缺乏安全监控,如遇输液反应和药物过敏,是极其危险的。

3 防范对策

3.1 提高警惕性 社区护士上门服务,出行时多加小心,以防交通意外。时刻提高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出诊前,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评估,对潜在不安全因素要有预见性。如有不安全因素存在,及时做好相应的必要防范措施。出诊时,提倡医护同行,降低医疗和人身安全方面的危险度。

3.2 提高个人修养,增强工作责任心 护士是“白衣天使”,“真、善、美”的化身,每个护士都应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奉献精神。对待病人要充满爱心和耐心,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坚决“三查七对”,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护士的修养和责任心与工作中的护患纠纷联系很大。

3.3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 社区护士要求有丰富的各类临床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护理部应每月有计划的安排理论和技能考核,熟练最基本的技术操作和抢救技能。鼓励护士多参加自学考试和相关专业学习,选派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采用各种方法使护士们不断丰富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技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3.4 加强医疗垃圾的管理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不容忽视。社区护士在上门治疗完毕后,将医疗废弃物装入黄色垃圾袋内,带回医院统一分类处理。不能偷懒疏忽将医疗垃圾遗留患者家中,严防医疗垃圾乱排乱放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

3.5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措施 对于要求出诊的病人,从医疗安全角度上讲,首先我们应建议病人尽量在门诊进行治疗,如非特殊情况尽量不要上门服务。出诊前,一定先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好,告知患者和家属在非医疗环境下进行治疗操作会出现的风险和意外。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签订上门服务协议书,交代注意事项,提供上门服务。出诊时,社区护士在医生的陪同下携带急救箱上门服务。治疗完毕后,观察30分钟,患者无不适反应方可离开。加强医疗安全的管理是患者健康的保证。

4 小 结

护理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全院的工作安全。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是患者择医的标准之一。所以,保障护理工作每个环节的安全质量,预见安全隐患,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把社区护士出诊的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为社区居民营造出一个安全、放心、满意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爱连.开展社区护理的方法[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70-471.

[2] 王华分,沈晓知.护士法律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1,19(1):70.

[3] 王立娟,李海霞.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的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4,10(3):258.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 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糖尿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生治疗,要想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既需要医生的正确诊断和全面治疗,更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

目前,大部分患者在社区通过门诊长期治疗,只有出现并发症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住院治疗外,社区的护理显得非常重要。对社区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护理已逐渐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我中心于2006年9月为我县某小区内298人中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时,检出有52人血糖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其中46人被进一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经中心同意开始对46名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服务,收到效果满意,现就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阐述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我县某小区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的46名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30名,女16名,均为Ⅱ型老年患者。

1.2 方法 由我中心护理部抽出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以该小区为单位,定期进行社区护理。2 护理具体措施

2.1 前期规划 与该小区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对患者进行逐一的家庭随访,建立健康档案,针对其不同特点,制定社区护理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追踪和监测,有条不紊地展开社区家庭护理。

2.2 落实的护理内容 建立健全家庭护理记录单,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列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护士定期上门服务,主要实施:卫生宣教及健康教育、基础护理、饮食调节及运动疗法、心理护理等方面内容。

2.2.1 健康教育及宣教 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参加人员包括患者及家属和养老院的相关工作人员等。全面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措施。使患者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认识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对疾病的认识态度,这次均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有很大影响。

采取双向交流的咨询方式,针对患者病情的轻重不同,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鼓励患者参加体育锻炼,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地解答。鼓励患者提问,针对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耳聋、眼花、思维迟钝等,应反复多次简明洪亮地回答问题,尽量不用眼神和手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2.2.2 了解糖尿病基础知识 讲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血糖正常值及波动范围,饮食、运动、心理与病情控制的关系。

2.2.3 基础护理方法 家庭的支持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非常重要,家庭护理是社区护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社区护士除要认真耐心地教会患者做简易尿糖、血糖测定及胰岛素注射技术。

2.2.4 护理技术指导 指导患者把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教会患者低血糖的防止:糖尿病患者应归纳出定量按时进餐、按时用药和定时监测的规律性,不要过于饥饿,也不要过饱,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面包、饼干、糖块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2.5 饮食及运动疗法与护理 应向病人讲解饮食控制的目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最基础治疗措施。鼓励适合运动的病人选择一种或几种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游泳、跳舞或球类活动等。

2.2.6 实施心理指导 糖尿病是内分泌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迁延,患者会出现心理问题,产生焦虑、恐惧的现象,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和精神刺激都可加重糖尿病病情。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治疗效果一般较慢或不明显,尤其是患病初期,易紧张、焦虑甚至绝望,这种种矛盾心理可促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也易促进并发症的发生。恰当的心理指导,可使患者心态平和,正确的面对疾病,增强自我管理意识,积极配合治疗。

2.3 收集反馈意见,提高护理技术 定期收集反馈意见。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走进社区已成为趋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要,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治疗时,对疾病的治疗和监测均有较大的随意性,社区护士对其进行连续的疾病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促使患者能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法,获取有效的治疗效果。我们对社区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社区护理正处于起步阶段,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社区护理有利于患者的长期规范治疗和心理健康。社区护理就是社会医学所赋予护士的而且应该由护士完成的为健康服务的工作。社区护士不但要有全面的医学知识,而且要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观察、咨询等各种技能,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慎独的工作态度,要善于利用家庭现有条件正确判断和预防处理突发的健康问题。

社区护士在访视时给患者以安慰并给予传授有关疾病治疗的各种知识,护士的解释或鼓励,使患者从精神上增强对疾病的治疗信心,和对生活的希望,通过对社区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护理有助于密切护患关系,是否遵医嘱治疗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社区护士坚持定期的家访,加强患者参与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保证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对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内容与方法的指导,病人能够掌握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的方法,能够安排一日三餐及必要的点心,能够有规则地进行运动并陈述运动时的注意事项;能够及时正确服药,能够自行监测尿糖,酮症酸中毒的表现及处理,为控制病情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中,应在社区护士的正确指导下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确定治疗的有效性,及时进行相关治疗方案的调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家庭劳务和经济负担,有利于老年人的心身健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人类健康及提高人类生命质量提供了保证,得到了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欢迎及其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

[2] 钟华荪,邝星驰,王良珊.广州城区老年人社区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46.

[3] 范丽风,朱筠菌,张小群.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调查.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2.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 门诊输液 药品 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78

门诊是医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输液是医院接待患者的大窗口,门诊输液区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医院服务规范和整体质量。2009年10月以来,为了方便患者,将护理工作落实到位,从多天输液患者的药品管理入手,想患者所想,改进门诊输液流程,提高医疗水平,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经过近1年多的临床实践与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流程介绍如下。

改进前

以往多天患者输液流程:患者取药门诊输液区护士取出当日药量配药输液第2天药品患者带回,次日输液再带来交与护士治疗。

输液存在的弊端:①患者对输液流程不熟悉,第2天输液药品带走,次日带来不理解,另由于疾病的影响,携带液体回家不方便。②患者缺乏药品的保管知识,对一些非常温保存的药物,如胰岛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因为保管不良造成药效下降或失效;有些药品暴晒,易引起药性下降;由于保管不当,造成药品破碎等导致治疗不能及时有效进行。③患者第2天输液时护士需要再次核对医嘱,填写输液治疗卡,抄写输液瓶签,患者等待时间过长,延长治疗时间,引起对护理服务的不满意。④患者对用药医嘱不熟悉,导致第2天前来输液时药物少带,漏带某些药物的现象,影响治疗正常进行。

改进后

患者输液流程:患者取药门诊输液区主班护士接待患者核对医嘱治疗单摆液体取出当天液体为患者输液次日液体量放入输液专用柜内编号编号写在病历本、注射单、输液卡上病历本注射单交由患者次日带来。次日患者携带病历本输液时,护士根据病历上的编码,从输液专用柜内取出已经准备好的液体组和输液卡,病历本核对后为患者输液治疗。注:我院输液储存专用柜共分上下6层:第1层编号11、12、13……,第2层编号21、22、23……针对某些药品需要特殊保存的,医院配备有专用冰箱、遮光设备,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加强输液编号和姓名的双核对制度,做好输液患者的用药安全。例:患者液体经主班护士摆药放入22号,次日输液即根据病历本上编号取出,再次核对后为患者输液。

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门诊输液药物品种繁多,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还要掌握药物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这就要求在排班时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文字书写清晰,有较强的语言沟通及教学能力,接受新技术,新业务的能力强的护士来接诊患者。患者来输液时,护士主动上前问候,三查七对核对药品的种类、数量、配伍禁忌,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等,安排患者就坐,为患者准备液体。

加强护士素质及理论知识培养

培训计划:门诊部根据护理部计划组织输液区护士学习输液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学习内容包括输液流程,输液反应的应急措施,输液药物间的配伍禁忌,静脉输液感染控制,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等。学习时间有记录,学习完毕有考试。

我院通过改进门诊输液环节,妥善药品管理以来,受到患者的好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门诊输液投诉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 裘雪友,孙定人,喻维新,主编.药师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8

茂名市人民医院骨科,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应用“五常法”提高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方法 运用“五常法”对目前护士存在或潜在的问题进行评估,结合相关的调查表格进行定期的自评和互评,有效的指导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结果 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护士个人达标率由相较于活动前有了显著的提升;团结互助由实施前的57%升高到88%,劳动纪律由实施前的65%升高到88%。结论 应用“五常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对护士长的思考方式进行改善,锻炼护士的胆识,提高护士长的示范能力,实现团队精神和竞争力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 “五常法”;门诊护士;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161-02

[作者简介] 柯杏(1981.5-),女,广东苏名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目前医疗保险门诊治疗项目逐步增加,在门诊接受诊治的病人越来越多[1]。因此,门诊治疗和护理的增多,就给门诊护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目前,该院大力进行硬件建设,硬件水平已经满足相关按要求,那么就需要致力于护理品质的提高[3]。为探讨如何应用“五常法”提高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该院骨科室在2013年7月—2013年12月应用了“五常法”原理来探索人员品质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骨科室应用了五常法来提高门诊护士的素质;护士总数为26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为19~24岁,平均年龄为22.4岁。学历方面,有3名为研究生学历,7名为本科学历,15名为大专学历,1名为中专学历,该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实施了五常法,研究对象为全体护士。

1.2 实施方法

1.2.1 成立自评、互评“五常法”核心小组 发动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对上级领导进行报告,且获得必要支持。依据医院确定下来的发展规划,将科室的具体情况纳入考虑范围,设立自评互评表格,涵盖计划、目标和调查内容等,护士对自己表现进行评价,其他人员则开展互评工作,同时,注意收集相关信息,提高评价质量。为了体现公正,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且不需要护士长参与到下属评分之中,一一确认各个栏目的档次,对分数合理统计,将护士各个单项成绩和总分的百分比列出来,排列位置[5]。护士长查看整体结果,本人掌握自己的详尽结果,在科室备案所有资料和统计结果,可以留作以后对照。

1.2.2 应用“五常法”理念来管理评估和预测当中出现的问题 常组织:首先着手的方面是医德医风和职业心理素质方面,团结写作,完善沟通技巧,落实岗位职责,遵守各项劳动纪律,操作依据流程进行,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进行自评互评工作,一般将等级分为四个档次。护士长对所有信息实时搜集,结合平时的观察结果,配合核心小组成员对每一位护士的动态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用人的计划和方法进行探讨。常整顿:其次,要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开展品质圈活动,在自评互评当中,护士长需要反复和单项表现欠缺以及特差高于50%的护士谈心,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他们的些许变化进行赞扬。提高对病人服务的态度,掌握沟通技巧,巧妙的应用医疗法规,并有机结合人性化服务。常清洁:结合具体情况,巡导护士预发卫生用品,经常整理本班工作范围,病人流动场所保持整洁,直线直角管理桌椅。同时,管理护士仪表仪容以及文明用语的使用情况。常规范:对每天各个环节执行者的职责进行完善,完成治疗之后,治疗卡需要有1年的保存期。实施护士、运输工人以及检验室3个方面来共同对抽血标本的数量和质量的流程进行验收,对血液标本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落实各个护士岗位的要求和职责,对每一班护士的工作流程和职责进行细化和优化,维护科室工作的秩序,合理分工,实现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的目的。常自律:通过评定的过程,让每一个员工对个人的优缺点进行明确,可以针对性的强化自身修养。落后的护士和个人对自己制定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改善,她们的些许进步都需要大家用鼓励的眼光去看待。优秀的护士需要再接再厉,为科室工作树立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1.3 评价标准

采用自制的评分表格,一共有60项分值计算项目,权重总计100,累计应得满分为200分。按照标准、分值、权重来进行评分,每项所得分乘以权重在累加为考核得分。得分率=得分/ 200×11%。统计互评、自评结果,团结互助高于70%为达标,低于70%为未达标;劳动纪律效率高于70%为达标,低于70%为未达标。

1.4 统计方法

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五常法实施前,团结互助高于70%的为15人;实施后,有23人高于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劳动纪律方面,实施前有17人高于70%,实施后有23人高于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出现差异为2例次,实施后,没有出现差错例次。五常法实施前,有16人占到总分的80%以上;实施后,有23人占到总分的8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五常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构中,作为一种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安全性能提高以及品质环境提高的目的[4]。在医院护理工作中推行五常法,将显著提高医疗护理水平,改善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另外,“五常法”运用于护理工作,还能够有效避免过期药品运用在临床上,确保了医疗安全。

在该组研究中,将五常法应用到门诊护士工作中,护士个人达标率由相较于活动前有了显著的提升;团结互助由实施前的57%升高到88%,劳动纪律由实施前的65%升高到88%;实施后,个人差错发生例次也得到了减少。李倩华和伍玉琴的研究当中实施后团结互助率达到了90%,劳动纪律达到了87%,与该次研究相差不大[2]。

综上所述,应用“五常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对护士长的思考方式进行改善,锻炼护士的胆识,提高护士长的示范能力,实现团队精神和竞争力提高的目的,值得在在医院大力推广。虽然在该次研究中,可能存在部分医护人员态度不够端正,评价不够诚恳等因素,但研究结果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早玲.运用“五常法”加强妇科门诊诊室物品管理[J].中国保健应用,2012,2(11):123-125.

[2]李倩华,伍玉琴.应用“五常法”对门诊护士综合素质管理的探索[J].护理研究,2005,2(27):87-89.

[3]陈美琼.运用“五常法”规范泌尿外科的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2(19):32-33.

[4]陈乃平.“八心服务”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0,2(24):124-125.

[5]周怡.谈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J].健康必读,2012,2(3):125-127.

[6]曾宪涛,李红文,陈艳艳.五常法在门诊口腔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15):87-88.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9

1.1门诊科普课程设计的基本范围

根据门诊患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大课堂课程设计。门诊患者就医通常有陪伴。70%的患者在诊区候诊2小时左右。我院就诊患者中外地患者占60%以上,且农村患者的健康知识缺乏较城市患者严重,二次就诊的患者健康需求较少,因此,门诊科普课程设计应把握基本方向,提高就诊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①结合就诊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授课内容,内容多为季节性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科普知识、自我保健、疾病预防、专题讲座和健康指导。如乳腺的自我保健、高血压的健康指导、流感的防控、骨质增生与酸性体质、小儿发热的处理以及家庭急救常识等。教育内容侧重普遍性,简明扼要、通俗易懂。②授课的时间:根据门诊患者和家属流动性大的现状,选择在午间患者等候时间进行集中教育,教育形式包括医务人员讲解、急救演示、伤口处理、PICC自我维护操作,并邀请患者及家属进行现场演练。每次时间在30分钟左右。③在世界艾滋病日、糖尿病日、无烟日等与医疗相关的日期配合医院整体安排进行相关主题科普宣传。

1.2门诊健康大课堂管理方法

医院首先由护理部、门诊部及科护士长组成活动的领导小组,具体由各门诊护士长负责,明确小组及各成员的职责。要求根据医院门诊分布特点每周开展一次健康科普大课堂活动,根据门诊科普教育课程的基本方向制定年授课计划和月计划,于月末将下个月的计划张贴在门诊各宣传栏内并在医院的大屏幕上滚动播出。同时护理部建立健康大课堂活动登记、统计制度,并制定和发放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

1.3授课护士培训

以往门诊的健康教育方式是以护士被动地接待咨询为主,表现的形式是分散的个别指导,患者问则答,每名护士每天要回答患者上百个问题,且多数问题是重复的,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就让患者去问其他护士或找医生,门诊部每月接到患者投诉1~2例。针对上述情况护理部要求每名护士参加大讲堂授课,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分散指导为有针对性地集中指导,并对授课护士进行健康授课的基本功训练,包括理论和技能培训。理论培训包括:疾病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理论、授课技巧、患者就诊流程等;技能培训包括伤口处理、管路固定、急救技能等。课前进行试讲并集体备课,收集制作的PPT课件和要发放的健康大课堂相关宣传资料并存档。此外门诊护士除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护士培训和考核外,护理部为门诊护士举办一期基础生命支持课程(BasicLifeSupport,BLS),18名护士参加。

1.4保障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可持续性

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和患者需求不断改进活动质量。活动结束后由活动小组成员发放测试问卷评价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按分工职责参加每次的健康大课堂工作,并于课后对护士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总结和交流各门诊健康大课堂工作开展情况。

2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效果

2.1护士熟练掌握了护理知识和技能,提升了科普授课能力

医院门诊护士72人,平均年龄38岁。门诊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1%,比全院平均水平低13%;主管护师及以上占89%,比全院平均水平高55%。门诊护士工作经验丰富,但多数护士身体状况欠佳,且缺乏进取心。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后门诊护士工作职责和管理内容有了改变。咨询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众多患者共性咨询的问题得到归纳,科普的知识宣传或宣教得到较为广泛的落实,同时护士主动学习的热情提升,能熟练掌握护理技能,多次成功抢救候诊患者,得到医生和患者的好评;护士在授课的同时得到锻炼,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门诊护士中营造出比知识、比技能、比服务、比奉献的氛围。2014年门诊护士对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

2.2增强了患者和家属的疾病防治意识及患者满意率,门诊就诊秩序得到了改善

患者及家属的候诊时间得到合理的利用,有效改善了门诊候诊秩序,同时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防治意识。2008-2012年和2014年共发放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2199份,每年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2009年和2010年门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与2008年相比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2012年和2014年门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与2008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患者对门诊护士的投诉仅1例。说明随着门诊健康大课堂的不断深入开展,门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3体会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坚持在门诊开展健康科普大课堂难度大,对护理管理要求高。医院门诊诊区涉及多个科室,护士平均年龄38岁,高年资护士比例大,大专学历偏多;但门诊护士大多数是从事病房工作多年,工作经验较丰富,由于上夜班困难或身体状况欠佳等诸多因素被调入门诊。门诊的护士工作内容简单,分诊、维持秩序是主体工作,久而久之失去了进取心。因此,门诊健康科普活动是机遇更是挑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决方法极其重要。整合资源,科室病房与门诊是个整体,本科生护士发挥知识创新优势,年资高的有多年临床经验的护士发挥他们善于沟通的长处,制作课件,集体备课。让护士体会到健康科普要通俗易懂、让患者感兴趣、授课时间短、需要学习者参与,它不仅包括了知识和技能,还要授课者结合患者的感受讲解或穿插小故事情节。因此,采取集体备课,诱导式授课方法,将主要的健康行为尽可能流程化,将知识点变为容易上口的短句,采用反示教方式,如心肺复苏的操作课,护士指导家属或患者进行模拟人的操作,又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形象化,使用挂图和食物模型橱窗展进行授课,门诊科普健康大讲堂生动,让门诊候诊患者愉快且有收获地度过等候就医的时间,是护理管理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1)近年来医院不断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门诊护士更加珍惜目前的工作岗位,自愿利用午休时间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活动,积极配合医院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部充分调动这部分护士工作积极性,创造一系列方便条件,积极发挥护士在疾病健康指导方面的作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在门诊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拓展。在医院门诊开展健康大课堂活动推动门诊的优质护理服务,2014年患者对门诊大课堂的授课内容、方式等的满意率为96.4%。这项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门诊候诊秩序的管理,患者或家属个别咨询量减少。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增加,发挥了护士在普及健康科普知识中的促进和先导作用,也是密切医患关系、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保健知识和技能,使患者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对防止疾病发生或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10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转换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与可及性。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强化市、区县两级政府责任,发挥区县政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作用,实行属地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法监督,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三)工作目标。

到20*年底,*区、*区、*区和*区基本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80%;到20*年底,四个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到2009年底,全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到2010年,在全市基本建立起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人员结构优化、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筹资机制稳定、政策措施配套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统一规划,完善体系

(四)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各区政府要依据全市社区卫生发展规划制订本区社区卫生发展实施办法,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社区公共事业建设计划和区域卫生规划。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今后,除新区以外的其它区人民政府原则上不再举办医院,着力于发展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

(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依据“铜川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门诊部、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各区政府原则上按照一个街道办事处或3—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距离中心较远的社区,按照1—2万居民设立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区域应划分明确,避免重叠和遗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业务指导和管理。

(六)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之中,予以通盘考虑。国土、建设规划部门要根据“铜川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解决建设用地。城市市政建设需拆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的;当地政府要按不少于原有面积予以新建或采取购房置换等方式予以补偿。新建、改建居民小区,建设规划部门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纳入居民小区建设计划,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房屋管理部门对用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公房应免费提供使用。城市建成区没有社区卫生服务房屋设施或达不到标准的,区人民政府应负责购置或在现有公房的基础上改扩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未得到解决以前,按照机构建筑面积标准和当地平均房租水平,由市、区财政按照1:1比例分担给予房租补助。

(七)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实施标准化建设,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条件。按照国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100O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应有专门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用房。从20*年起,对于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加非经营性基本建设投资,安排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需要,安排基本的设备投入计划。

(八)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开展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系统保健和管理;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指导和管理;开展伤残人和慢性疾病的康复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开展以家庭巡诊、出诊、家庭护理等多种形式的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

(九)按照优化整合、填平补齐的原则,调整和综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举办的公立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应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转型改造条件的,可以指定就近的公立二、三级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空白的区域,原则上由政府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合理配置现有卫生资源解决。对确需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所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提供房屋,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市、区政府负责设备购置经费,予以建立、补充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综合医院合理的业务分工协作关系。从20*年起,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将适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调整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至20*年底要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基本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市、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管理、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协助做好社区卫生诊断、社区卫生干预和重点人群保健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之间“合理分工、双向转诊”的制度和标准,逐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要积极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服务格局。

三、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十一)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按每万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l名公共卫生医师,全科护士按与全科医师1:1的比例配备。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功能和工作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应配备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康复与老年保健、慢病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应增设中医、药剂、影像、检验等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和必需的行政管理人员。

(十二)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定编定岗,实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办法,推行全员聘用制度,实行人事制度。在收入分配制度上,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医疗服务收入直接挂钩。

(十三)推行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政府按照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相关成本核定财政补助。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运行机制,规范收支管理。区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进行全额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

(十四)积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作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所需硬件设施及入网费、网络服务费等由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协调解决。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要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家庭病床建床标准及管理规范,制定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管理办法,明确家庭病床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范围。参保人员发生的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符合出入院标准的由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给予支付。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适当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的起付标准和个人负担比例要低于大中型医院,引导参保人员在社区就医。各级民政部门要探索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机制,逐步实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救助方式。

(十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法人,独立核算。享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费优惠政策,免征区政府性基金,严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征收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税费。

(十六)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卫生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适宜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公立中医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开展的中医药服务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到201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服务设施要齐备,人员配备要合理,服务功能要完善,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基本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四、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十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把社区卫生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工程和长远战略抓紧抓好。建立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和培训网络,加强社区医师、护士的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引导社区医生通过培训与考核转为全科医师。铜川职业技术学院要大力发展全科医学、社区护理等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培养全科医师、护士。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要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全科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综合素质、服务能力和岗位技能。到2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80%。

(十八)创造吸引人才进社区的良好环境。市、区财政部门要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给予补助。市人事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医护人员到社区服务,对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一级。对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十九)建立公立医院定点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度。积极开展三级医院、部分二级医院对口扶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活动,建立二级以上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向合作关系,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和技术指导等。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城市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机构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鼓励退休医护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人才培养。

五、规范管理,严格监督

(二十)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项目的准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审核;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履行申报、审批、注册、审核登记手续。未经批准注册、擅自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依法予以取缔。各区要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及“铜川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对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过渡期,逐步调整其结构、功能和规模,限20*年6月底前改造达到标准要求;对不履行功能职责、社区居民不满意的,要督促整改;逾期不达标、不改正的,要依法注销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资格。

(二十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实行监督管理。在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增设社区卫生工作办公室,为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主要职责是:制定本区域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计划,对新申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检查、验收、审批、注册、备案、审验,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日常监管,进行公共卫生项目年度考核。具体机构编制由编制部门研究确定。

(二十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品牌识别系统,统一规范设置机构名称、标识、科室设置、设备和人员的配备。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和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评价标准,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考核、评价,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使居民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期评审制度,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动态管理,每两年复核一次,对不承担公共卫生任务或连续两年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取消其执业资格。

(二十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与医疗器械监管,确保医药安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药品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招标配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投标企业的资质审查工作。通过招标,选择药品生产企业或一级药品批发商,按本地市场最低供货价格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送药品,切实保证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医药费负担。对政府全额预算拨款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开展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

(二十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20*年底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推行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卫生诊疗信息系统、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社区卫生工作评价系统的网络化管理,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公示制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

六、落实政策,保证投入

(二十五)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从20*年起将社区卫生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改建、基本设备配置、信息系统建设等。今后城市新增卫生固定资产的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工资,按照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给予经费保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全科护士、预防保健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市、区级财政每年应给予一定补助。

(二十六)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定额与定量相结合的补助方式,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城市常住人口每年每人不低于14元标准进行补助,用于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国家财政承担4元、省级财政承担5元、市级财政承担3元、区级财政承担2元,并随经济发展和服务项目扩展逐步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和灾害防疫等工作所需补助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

七、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二十七)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责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组织督促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共同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保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十八)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已成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统筹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本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工作。同时,可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行业协会组织,强化自我监督。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共同推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完善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试和继续教育。

——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物价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价格管理办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价格和药品价格监督管理。

——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完善财务收支管理办法。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制订落实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建立起能够保障“双向转诊”制度有效运行的医疗保险报销办法,开展社区首诊制度试点。

——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机制;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和谐社区”创建标准,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

——人事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晋升办法,落实国家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制订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做好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技术职称的聘任与管理工作。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研究制订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

——建设(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在审批新建或改建居民小区时,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设施建设纳入建设规划,与其他公益性事业统一建设,并依法加强监督。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计划生育、“三查”、妇女病普查、宣传教育、药具发放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用药目录。

——残联负责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具体办法,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11

【关键词】社区门诊; 输液病人;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76-02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的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现将社区门诊输液病人开展的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1 社区门诊输液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

通过护士对病人输液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知识,从而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使病人对病情早知、早防、早治学会并掌握疾病的检测及自我护理知识,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的全过程增强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改变了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因缺乏预防保健而使疾病经常复发,加重身心负担的情况,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2 社区门诊护士应具有的专业素质

护士要有端庄的仪表,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要有丰富的学识、工作经验与娴熟的技能;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护理评估能力;具有良好的品质及服务态度;有同情心、有良好的沟通咨询及教育能力。

2.1 尊重病人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条件:护士要仪表整洁、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注意病人的隐私,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无论病人的社会背景如何都要做到一视同仁,态度和蔼,耐心细致,使病人心情愉快,减少恐惧配合治疗。

2.2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参加全科护士培训,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地学习掌握各种不同疾病的基本知识,以便能担当健康教育者的角色。

2.3 重视语言交流:语言是与病人交流感情,沟通思想的重要工具。病人对护士的语言非常敏感,因此语言修养,语言艺术至关重要。护士要注意及训练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能力。

3 社区门诊输液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

3.1 病人来源复杂性特点:由于我社区门诊流动人多来自全国各地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不同,因此应注意健康教育的适应性。即健康教育的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中不用或尽量少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的解释。

3.2 随机性的特点: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注意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3.3 短暂性特点:社区门诊输液病人观察期短一般在1―3小时,随治随走。这就需要护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病人的治疗,又不延误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3 4综合性特点:输液病人中以老年病人居多。而大多数老年病人同时患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根据老年人所患疾病,讲解一般知识、治疗、检查、转归、注意事项等。护士会向病人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让老年人对自己的疾病有客观的认识,客观的看待,相信科学,来消除病人因病重而产生的厌烦心理和自弃情绪。

3.5 强化性特点:针对社区门诊输液病人中年龄相对老年化及文化程度底、理解能力差的,我们采取了反复强化宣教方式,护理人员在解释内容时,要做到耐心、细心、百讲不厌,不能有厌烦情绪或有责备的语气和行为。

4 社区门诊输液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4.1一般就诊知识:主动介绍门诊输液室的环境、医保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就医环境是需要护患双方共同维护的,遵守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护制度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如禁止吸烟等并告之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4.2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种常见病的有关防病与康复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化验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如高血压病人的体重控制,使之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戒烟,加强体育锻炼,服用降压药血压平稳后逐渐减量,防止发生“降压药中断综合征[3]”。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家庭熏醋法,开窗通风,正确洗手法,疾病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等。

4.3语言教育:借助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治疗操作机会,对病人进行口头的健康教育。包括输液前如何做好血管的准备,排空膀胱,避免空腹。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拔针后如何按压针眼,以及药物知识,治疗方法和效果。边做边讲随机解答病人的咨询,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自己所患疾病用药目的和治疗效果及副作用都有所了解。

4.4电教化教育:在输液室放置电视机,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节目,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烦躁不安地情绪,还可适当播放健康教育节目,介绍本院各种检查设备,专家资料,防保健知识,自我护理方法。

5.社区门诊输液病人的健康教育评价方法

5.1由责任护士,护士长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5.2定期向病人发放意见征询表,通过收集信息,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修正制定措施,促进管理。

5.3护士评价可用健康教育登记表,护士在每项宣教内容讲解后请病人签名。6.小结:通过上述的健康教育的实施,使社区门诊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系统化保健服务转变,通过与病人不断交流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健康教育投入少、产出高、效率大是建立健康行为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各种治疗有增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社区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0.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2-33.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12

门诊是医院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医院与社会和患者相联系的最初、最直接的阵地,是医院呈献给社会大众最直接的形象。由于其处于十分重要且特殊的地位,因而也是医患关系最显著、医患矛盾和纠纷最易发生的地区。要努力做好门诊工作,医务人员除了应具有精湛的医术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我们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基本素质,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主动的为广大病人服务。

1 行为端庄 言语得体

病人来医院就诊,首先接触到的是门诊护士,也是就诊的第一印象。同时,门诊接触面广,人员复杂,所以门诊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非常重要。我们护士应服装整洁,工作有序,情绪稳定,态度和蔼,使病人对我们的工作有信赖感,增强治病的信心。

初诊病人不熟悉医院的工作程序和环境,往往情绪紧张,迫切希望能快速而准确的明确诊断,所以在就诊过程中对护士的语言态度和细微的动作都很敏感。因此,护士应该有文雅而亲切的语言,通过热情的言谈举止,给病人以启发、开导、劝说、鼓励,使病人正确的对待疾病,从而建立起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所持的观念也不一样,门诊也是容易发生冲突的地方。门诊病人常急躁、焦虑,就医心切,常出现拥挤和争吵,或对护理人员指责批评。因此,门诊医护人员更应注意礼貌,要善于心平气和的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从而清除其焦虑、烦躁的心理,使病人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避免矛盾。

2 优质服务,技术精湛

门诊病人的心理是希望医护人员尽快用最好、最正确的方法全力以赴地治疗,并得到最优质的服务。门诊护士要主动为病人提供医疗咨询,帮助病人熟悉环境,合理安排检查的先后顺序,直到病人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以获得检查成功。对危重病人优先诊治,认真解答病人就诊时的疑惑,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

护士除了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外,还必须有敏锐地观察病人的能力,不断积累经验,为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帮助,同时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

在临床护理中,同样的护理操作,在不同病人身上的反应强弱与表现形式是不相同的,即使同一病人,在不同护士行为影响下,其反应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于心理状况不同,对相同的刺激所得反应就不同。我们做任何一次护理操作之前,首先向病人解释说明操作的目的、意义、方法、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从而减轻病人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良好的配合便自然形成。碰到有的病人接受注射抽血喊痛时,我们可采用暗示移情与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病人的害怕心理,同时表示出安稳与体贴,关怀与爱心。对小儿患者,更要亲切和蔼。小孩最怕注射、抽血,常常又哭又闹,不愿接受,有时甚至出现意外。我们首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用家长的情绪稳定和鼓励患儿情绪,再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个性特点进行说服引导。同时我们操作要手轻、部位准确、动作敏捷,尽可能减轻患儿痛苦。

3 健康教育,更新知识

现代医学认为,好的环境能造就好的心情,整洁、舒适、优雅的就医环境能使医患双方保持轻松愉快的气氛。我院为病人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就诊环境,候诊大厅、安置自动电视屏幕、公布医药价格表、悬挂门诊医生一览表,供病人选医、就诊、咨询、监督之用。

随着社会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兴起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要求维护健康寻求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日趋迫切。门诊护理工作不单纯是完成分诊和治疗等常规性工作,而是要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和文化需要,为患者解决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公民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的能力。并根据我国卫生发展规划确定的全民健康教育内容,如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包括各种检查与化验、合理用药、心理卫生、饮食营养、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知识等,使患者和家属得到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医院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神圣职责。

门诊每位护士都要从思想上重视病人的健康教育,并善于主动和病人交流、沟通,用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去指导和帮助病人。我们设立了医疗咨询台,发放防治疾病的宣传资料和科普小册子,病人可随时取用。

门诊护士自身素质是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所以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护理观念,拓展知识面,使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护士应经常外出进修、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巧为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参 考 文 献

[1]刘启钝.如何做好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3(12):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