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教师培训后总结

幼儿教师培训后总结

时间:2022-10-20 17:48:01

幼儿教师培训后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21-03

一、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总体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旨在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的培训发展迅速,许多教师的现有学历都是通过职后培训获得的。据统计,1998年全国幼儿园专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不含园长)只有5.36万人,占当时专任教师总数的6.13%,到2002年增加到35.68%。短短五年间,共增加了15.02万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而在同期,我国培养的本专科幼教专业毕业生只有1.38万人。这一数据表明。截至2002年,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20.38万幼儿园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在职培训获得学历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是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取得的一大成就。

第二,与幼儿园教师职后学历培训迅猛态势相伴随,形式多样的非学历培训也风起云涌。该类培训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学历培训对培养能适应新时展需要的新一代教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通过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非学历培训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事实上,大部分教师或多或少都接受过一定形式的非学历培训,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随着幼儿园教师纳入国家教师培训计划之中,很多地区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如果这些骨干教师在专业上的引领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那么他们将对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总的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新教师的职前教育通常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系统的入职培训,从而使许多新教师入职后在短时间内很难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我国绝大多数的职前教育机构在培养未来的幼儿园教师时,都将重点放在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上,往往忽视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此外,由于缺乏系统的人职培训,很多新教师甚至在没有接受任何入职培训的情况下就匆匆上岗,这使得他们在入职之初常常感觉力不从心,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甚至觉得自己学无所用,很多新教师也因此对自己的工作失去兴趣与信心。再加上从事幼教工作必将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又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尽管许多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2 培训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培训形式单一、重复低效

尽管如今许多幼儿园和教师对培训的热情颇高。无论幼儿园还是教师本人都愿意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但很多时候他们的培训都是一种盲从,是跟着潮流走。而很少考虑自身的需要,很少制定系统和有效的培训计划,也很少考虑参加培训是为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他们只是为培训而培训。很多培训对于他们来说是重复、低效的,而一些缺乏系统性、形式单一的低水平培训,使得许多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面,很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大量重复低效的培训往往令教师疲惫不堪,使得他们很少有精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3 重外部培训,轻园本化的内部培训,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一直以来。绝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培训都是遵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示安排的外部培训。这些培训五花八门,例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普通话培训、职业道德培训、法规培训、管理培训等等,而真正满足实际需要,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培训却很少。理论上讲,教师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教师所遇到的问题往往也不同,而这些问题是大多数外部培训无法解决的。很多幼儿园不惜代价盲目参加各种各样缺乏针对性的外部培训,却忽视了如何根据本园特点开展培训。此外,大多数幼儿园都只有少数相对优秀的教师才享有外出培训的机会。即便是这样的培训,其内容也往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师德。

4 政府对教师职后培训的支持力度不够,培训缺乏制度保障

虽然我国有一些法规(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对教师的培训有明确的要求,如规定“新任教师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教师岗位培训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对骨干教师应进行更高标准的培训”,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是为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制定的。即使在现有的许多与幼儿园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也缺乏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制度化规定,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另外,在许多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由于缺乏培训经费,幼儿园教师往往享受不到应有的接受培训的权利。

三、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建议

1 把对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对于那些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来说,要想迅速适应教学岗位,仅有之前在职前教育机构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入职前短暂的实习是远远不够的。职前教育机构应多给予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比如,可以规定每学期下幼儿园实习的次数,有条件的可以每星期一次,条件有限的至少也要每月一次。同时要保证下园实习的系统性、目的性和针对性,以促使他们从最初的入园观察逐渐深入到参与教学活动,从中汲取经验。每次入园实习结束后,职前培训机构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与那些空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经验的新教师相比,拥有这类实习经历的新教师在入职时会少一些迷惘和彷徨,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如有可能,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将学历教育与教师资质认定结合起来,探索动态的教师资质认定过程和支持性培养模式。

2 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减少培训的盲目性

为了减少培训的盲目性和重复低效,需制定

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在培训之前,首先要让教师了解自己的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在培训之后,要让教师反思自己的培训结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有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英国,教师在职进修通常分六个步骤展开。第一步:需要。教师要确定自己的需要。并将这种培训需要向地方教育部门或大学反映。第二步:判断。由地方教育部门专职人员作中介,学校和大学双方洽谈培训计划。第三步:协议。洽谈结束后拟定一份详细的培训协议,经教师讨论认可后确定。第四步:前期培训。培训前两天在大学里进行,通过导引课程介绍新知识、新方法,开阔教师视野。第五步:主题培训。两天导引课程后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实质性培训,由大学教师进行实地指导。第六步:小结。协议规定的项目基本完成之后。教师在职培训告一段落。英国的这个培训程序是一个系统的培训过程,它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值得我们借鉴。

3 在进行外部培训的同时,注重园本培训,使培训具有针对性

所谓园本培训。就是以“幼儿园为本”、以“幼儿园为基础”的培训,它是关注幼儿园和教师需要的培训,也是切实解决教师和幼儿园问题的培训。同时,它以幼儿园为基础,充分利用本园资源。在幼儿园内部进行。现阶段,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很难得到外来的帮助,更不可能长期依赖外来的帮助,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培养幼儿园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园长作为园本培训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为教师创造园本培训的条件。幼儿园同时要选择一批业务能力强、威信较高的骨干教师作为核心人物,经过培训和组织研修,使其成长为本园教师的专业引领者和促进者。在园本培训模式下,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他们将研究的重心放在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实际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因此,园本培训是真正针对教师实际需要的、真正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

4 注重师德培养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从事高质量教育的根本。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在很多时候,教师的人格魅力远比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来得重要,因此,幼儿园教师培训必须注重师德培养。师德培养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例如开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礼仪方面的专题讲座。经常开展关于师德建设的讨论活动,树立优秀教师典型,号召其他教师向她(他)学习,等等。师德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培养宜以园本培训为主。

5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努力实现教师培训的法制化

政府要加大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制度支持和管理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为教师的培训提供支持。为了更好地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利,制定专门的学前教育法势在必行。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入职教育 课程建设

一、我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

我国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也被认为是“任职培养”,具有“入职教育”的含义。但是,幼儿教师“试用期”的着眼点,基本上是从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角度来讲的,而不是着眼于新任教师的专业提高。幼儿园的新教师一般是一上岗就被看做是正式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有些幼儿园对新教师实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帮教,这种“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一是受到老教师个人经验水平的影响,二是难以满足大量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新教师的成长往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摸索过程:没有人指引他们形成独立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意识;没有人告诉他们学生与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没有专门的辅导,只凭感觉做事,做错了,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等。幼儿园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适应远比其他行业困难得多。据统计,新教师的流失率为老教师的五倍多。

综合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师教育尚未形成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局面。我们急需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结合起来,改革职前教育的培养方式,加强联系实际;规范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建立促进幼儿师范院校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机制;借鉴人才市场管理原理,总结过去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动员师范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基地幼儿园三方力量,形成供需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驱动、同谋发展的伙伴关系,联合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平台。

二、师范学院与幼儿园联合打造幼儿教师入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我们的研究,还仅是试图站在幼儿师范学院的立场上,打破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分离状态,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摸索出一套规范的、适合我国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尝试架起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桥梁。

1.基本思路。本研究在技术上沿着两条思路同时进行:一条是研究入职期教师掌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工作技能的实践历程;另一条是研究幼儿教师适应新环境的心路历程。

2.目标定位。从幼儿教师终身教育的角度着眼,以入职一年的新教师为研究对象,建立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幼儿园形成有效的岗位培训机制,形成不断进取的教师团队;保证幼儿园高品质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帮助新教师顺利进入教师职业的岗位技能适应期和心理适应期。

3.课程形成的步骤。第一阶段,采用访谈、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入职一年以内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需要及情绪反应;了解有经验的教师在“传、帮、带”上的可贵经验;了解幼儿园管理层在这个方面的想法和认识,从而为课程的编写提供现实的依据。第二阶段,进一步查阅资料,补充和完善写作提纲。第三阶段,在实验幼儿园组织相关活动,对课程的相关章节做实践的检验。第四阶段,通过循环,进一步完善课程。

4.组织机构。由幼儿园和师范学院联合成立入职教育领导机构,共同编制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建立幼儿园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具体指导并实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工作。

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的塔尖是幼儿园园长、师范院校的专家;中间部分是总教练;下面是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

管理网络的运行方式:园长聘任业务骨干充当总教练、教练担当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与他们签约;总教练对教练的阶段性培训进行检查和验收;入职教育结束,园长组织对新手进行考核,并据此对总教练和教练的工作进行评定。

5.课程内容。入职教育的培训课程大致包括如下方面:(1)教师素质训练:包括职业定向强化、教师行为管理、成功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礼仪、适应新团队训练等。(2)班级工作技能训练:包括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与配班教师、幼儿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训练等。(3)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制订课程计划,教学时间最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技术,环境布置、评价和等级评定技能训练等。(4)保育工作技能训练:环境卫生,意外事故,疾病等的训练。

6.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入职教育课程分为“入职集体培训”和“实习期同步培训”两部分内容。

“入职集体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也包括需要强调的重要工作内容讲座。“入职集体培训”应起到唤起工作热情、激发斗志、奋勇向前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职业道德、精神文明、园所文化。“入职集体培训”课程可以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形式是总教练邀请幼儿园相关人员或园外专家对新教师进行集体讲座,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渗透相关内容,如“入职宣誓活动”等。

“入职集体培训”一般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具体内容涉及:(1)园所文化宣讲;(2)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3)幼儿园职业道德教育及岗位职责;(4)幼儿教育理念的确立;(5)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规章制度;(6)安全教育;(7)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卫生护理;(8)高效工作法介绍与幼儿园物品定位管理;(9)教师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介绍;(10)保育员工作技能以及评价标准讲座;(11)教育基本技能及评价标准。

“实习期同步培训”课程以时间为顺序,将新手在一年中应掌握的保育、教育技能分解在每一个工作日中,形式为“个别训练”与“小组训练”。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个别训练”是由新教师所在班级全体教师充当教练,负责按照教程每天对新教师重点进行技能培训,主要是以结对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教练每周要与新教师谈话,主要内容是鼓励新教师的进步,分析新教师在本周即将学习的内容方面的不足,讲解技能要点,提出改进的建议,交代评价的方法等。示范讲解后,每天细心指导新教师的工作;新教师则要将教练所教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揣摩,对自己的工作体会要及时记录并加以反思。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小组训练”,由总教练负责组织,每两周进行一次对新手的心理辅导或技能强化。目的是为新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针对当前新教师的心理状况,组织一些心理游戏,舒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等。

7.考核评价。教练对新教师进行分期考核,最后综合评价。具体方法采取专项业务考核、综合量化考核、技能评比、个人述职和协商评定等。总教练对教练的评定主要参考新教师的进步及新教师对教练的评价。按考核成绩状况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8.总结反馈。师范学院的专家、总教练每两周要与教练一起分析总结阶段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定解决的办法。每期入职教育课程结束后,幼儿园与师范学院要作一个大的总结,修订下期培训方案。对于涉及职前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师范院校,加快职前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改革。

三、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策略

1.规划。幼儿园必须在新教师进入岗位前就对新教师的成长有所规划。这种规划首先取决于对新教师能力与特质的分析,在与新教师坦承交流的前提下,指导新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规划,并制定出时间表。

2.辅导。幼儿园的工作头绪多,并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涉及,新教师应付这样的日常工作很困难。教练对新教师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观察、分析,提出适当的建议。教练要特别注意抓住每周的重点学习内容,采用指导、研讨和考核的方式,强化培养。教练还要注意培养新手的整合教育能力,引导新教师关注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儿童的关系,关注是何种方法促进了教育效果的产生和优化。

3.示范。教练应当有准备地将每周学习重点呈现给新教师。示范是准备的重要内容。通过示范,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工作技能的每一个细节及其原因;知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教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获得对教学策略应用情景或条件的理解,获得对职业文化的理解。

4.谈话。教练与新手积极的、鼓励性的谈话,有助于帮助缓解新教师的心理紧张。教练的谈话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的人、事、物,幼儿园的政策、资源、活动程序等;介绍幼儿生活管理、教学策略、压力处理等新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某项比较专门的技术或策略上为新教师提供帮助等。

5.同伴互动。两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就是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经验交流的平台。新教师被分配到独立的教学班级,所处的同事是自己的教练,在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自己远不如人的自卑。新教师彼此的交流会使他们产生归属感,通过听取别人的学习体会和总教练点睛的话语,还会使他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关于构建入职教育课程的再思考

1.入职教育的处所是幼儿园,幼儿园的园所文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新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更是专业态度形成的过程。幼儿园应当成为“个人成长的学校,心灵寄托的家园”,幼儿园应当有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协作的团队精神、正确的工作理念、合理的工作目标和铁的工作纪律等,这些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2.教练团队建设是影响入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师徒制”的培训方式是目前培养新教师的基本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效果不佳的原因是选拔“师傅”的标准仅限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忽视了“带教的经验”,加之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所以,在实施有效的入职教育前,一定要培养一支能够领会教练课程,善于施教的教练团队。

第3篇

(一)国家政策层面的引领

我国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师资问题,把提高教师的质量和积极性上升到了战略高度优先考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章中明确指出,“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1]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强调,“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2]2011年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园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和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3]这些国家层面的纲领性文件,无一例外地强调了幼儿教师培训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得到了政策和标准的细化,成为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职前培养及职后培训的重要依据。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诉求

放眼当今世界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命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论及“教育的四大支柱”时提出,“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4]因此,它建议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开始,广大教育机构就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各种方式来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我国的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文化适宜性、对幼儿的观察和评价、教育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均体现出多元文化的发展态势,其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幼儿最终形成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亦即多元文化社会所必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文化传播者和知识引领者,其多元文化的素养直接影响到幼儿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因此,对学前教育阶段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三)提升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教师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现代教师教育包含了对教师职前、入职导入、职后三个阶段的教育,讲求教师的一体化发展。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职后教育无疑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幼儿教师通过参加各种专业化的培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自我反思,在专业上得到持续的进步与成长。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社会性/情感、身体动作、认知、语言等的全面发展,以及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民族地区历史和现实的诸种因素,形成了其学前教育较之发达地区的严重滞后局面,因此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肩负着更大的历史责任和现实挑战。紧紧抓住幼儿教师这一关键环节,加强当地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以及师资队伍的优化,必将推进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从而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差距。

二、我国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的基本现状

(一)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并未被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仍然十分有限。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经济发展的落后,其本身的财政收入不够雄厚,在教育上的投入相对较少,分摊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幼儿教师培训由于牵涉到诸多的人力物力因素,会产生诸如参与培训教师的往返交通费、食宿费、资料费、讲课费、场地费、活动材料费、基地幼儿园研修费等一系列开支,如果没有一定的财力支持是无法保质保量开展的。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由于培训经费有限,民族地区的S院校在承担“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和省级幼儿教师培训时,并未把民族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园的教师区分编班,而是采取大班额的形式和一套培训方案笼统进行培训,导致培训内容的泛化,民族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普遍感觉吃力并收获较小。

(二)培训总体质量不高

广大幼儿教师培训院校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和培训后的效果评估不够,导致培训质量普遍不高。尽管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一再强调培训之前应对参与培训教师进行需求调研,做到“按需设课、各取所需”,但由于人员、经费、时限等方面的原因,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培训院校很少下大力气深入一线幼儿园去做需求调研,也没能在每次培训之后深入评估总结有待改进的方方面面,更多的只是凭着固有经验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在举办各级各类培训。此外,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构成更为复杂,除了普通的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转岗教师、保育员之外,还有双语教师这个特殊的教师群体。而且每次参与培训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入职经验也不尽相同。如果一味地凭借培训院校的主观经验进行培训,势必导致每期的培训都大同小异,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培训质量自然会大打折扣。

(三)幼儿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本是广大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题中之意,然而在调研中发现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一方面,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其职业认同不高,缺乏自主追求更高层次发展的信念。这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相契合的。其次,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偏大,然而社会中个别幼儿园恶劣行为的媒体曝光,导致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及公众形象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她们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再者,民族地区教育文化资本的匮乏,导致培训内容和模式的创新性不够,低水平的重复性培训对幼儿教师的吸引力不强。

(四)缺乏对幼儿教师多元文化意识的培训

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悠久,文化传统和资源十分丰富,学前儿童在接受国民教育之初,理应受到更多的民族文化浸染和熏陶。但由于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缺口较大,导致教师的入职门槛较低,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对当地的民族文化也缺乏较为清晰的认知和熟练的把握,更缺少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技能,诸如多元文化课程设计能力、保教策略、评价能力、多元文化班级管理能力、以及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能力等。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培训院校对这个问题也缺乏必要的重视,普遍不能较多地、更好地将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资源引入到培训课程之中。这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多元文化意识和素养的提升,更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与知识的接受、传播及更新的进程。

三、加快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的对策

(一)政策保障的立法化

强有力的立法保障是民族学前教育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美国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法案,譬如《儿童保育法案》、《提前开始法》、《儿童早期教育法》、《早期学习机会法》、《不让一个儿童落后》等,它们均包含了有关学前教育师资方面的重要内容。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2006年和2015年对其做了两次大型的修订,从根本上保障了新时期我国儿童、学校及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合法权益。同理,专门的《学前教育法》也应提上议事日程并争取早日出台,它必将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崭新的里程碑。并且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它应该给予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和学前儿童更多的国家关怀,从而保证教育起点上的公平和民族团结进步。各级地方政府应在国家相关学前教育政策的引领下,根据当地学前教育和当地幼儿的发展实际,确立相应的地方学前教育法规并落到实处。少数民族地区应积极推进当地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二)国家与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起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承担着培育民族地区未来栋梁的重任,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希望之所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国家和地方财政理应向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倾斜,保证有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培训中来。基于学前教育普惠性和公益性的特质,民族地区应将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经费单独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将教师培训与薄弱幼儿园改造、优质幼儿园创建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为教师培训的常态化提供物质保障。值得关注的是,自2011年9月开始,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在全国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所需培训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并鼓励省级教育部门予以配套资金作为补充。2012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特别明确“实行幼儿园教师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制度,培训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幼儿园按照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5]民族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应抓住发展契机,争取到更多的培训经费和培训机会,让更多的幼儿教师能够受益。

(三)培训内容的丰富性

少数民族的优秀历史和文化是民族地区特有的精神财富,应该经由教育以及其他有效途径,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建构适应各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幼儿教育课程,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时,要有针对性地改革培训内容,大量引入当地的有用文化资源,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征,使培训内容更加立体和生动。为了保障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的质量,教育部出台了相应的《“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课程标准》,包含了课程目标、建议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与实施建议等模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6]要达到这些目标和标准,民族地区在进行幼儿教师培训时,不需要一味向发达地区看齐,应让本土化、生活化和经验化的民族历史、风俗、游戏、文学艺术作品、节日、礼仪等文化内容更多地进入培训之中,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例,普遍提升教师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多元文化技能。之后再经由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传递给民族幼儿,必将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并最终加速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四)培训模式的多元化

当前我国的幼儿教师培训,主要采用参与式培训、专题培训、案例培训、影子教师、远程培训、园本研修等模式,在时间和形式上有四个月的置换脱产研修、十天或十五天的短期集中培训、两天的送教下乡等类型。由于民族地区大都地势偏远、交通不便,在开展顶岗置换、集中研修和送教下乡等培训过程中均存在各种各样的现实困难。因此,广大培训院校不必局限于单一的培训模式,而需要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多元化的培训模式。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全区地域辽阔、东西部跨度大,且有些地方气候条件恶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分配幼儿教师培训任务时就应按地域特点做一个明确区分,在东部区和西部区各形成几个培训重心。培训院校在组织培训时,也应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培训对象再确定培训模式。例如有些地方教育基础较好位置便利,可安排顶岗师范生去做长期的顶岗置换;有些地方幼儿园集中但又交通不便,可组织专家团队直接上门送教;骨干教师培训更适合参与式培训和专题式培训;全员培训更适合远程网络研修。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培训,千万不能搞“一刀切”,多元化的培训模式齐头并进,才能开创教师培训的新局面。

(五)完善监督与评估机制

目前的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培训,在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院校进行评估、培训院校对培训学员进行评价以及培训院校自评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结果评估和轻过程监督、培训评价细则过于泛化、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等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院校在实际关注中,往往只关注培训的两头,即培训开始前的招标及筹备、培训结束时的总结评价,而疏于对培训过程的监督、跟踪与指导。此外,培训对象、类型、层次不同,评估的标准也要相应地有所变化。例如,对待“国培”、省级培训、地级培训和园本培训,评价标准就要相应地按难度区分开来;对待双语教师、新入职教师、“转岗教师”、骨干教师和保育员,评价标准亦要有所不同。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院校要不断完善监督评估机制,制定严格而具体的评价细则和标准,并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这些评价细则和标准不仅要兼顾过程与结果,还必须相互衔接,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幼儿教师培训的质量。

(六)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覆盖与灵活运用

民族地区大都地处偏远,经济文化较为落后,与我国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还远未能达到普及的程度。当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使当地教育尽早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教育部自2014年开始推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广大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培训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学习新技术,促进新发展。首先,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发达,能为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和参考资源,助力教师的知识更新与专业成长。其次,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经由幼儿教师培训的传播,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幼儿园课堂,并必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再次,培训院校可建立远程培训平台,定期更新培训资源,并通过组织学前教育专家进行网上答疑活动等互动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指导,使他们在现实工作岗位上的各种困惑和难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也使有限的培训得到更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综上所述,我国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培训质量关乎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周娟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2.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www.gov.cn/zwgk/2010-11/24/content_1752377.htm.

[3]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8.html.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3.

第4篇

保育员工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保育工作,是幼儿园保教工作中的重点;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育员队伍建设关系到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高。随着科教事业的发展,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越来越提到主要的位置上来。展望XX,回首XX,我园坚持以中心的培训指标为工作宗旨,本着提升保育员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的原则,在园长的领导下尽心尽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本学期制定的“保育员培训计划”为基础和工作目标,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严格对保育员进行每月一次的保教方面的培训,不时提高保育质量。积极参与园里举行的各种保育学习活动,努力提高保教素质和保教质量。

  二、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升保教质量

  本学期,我园有6名保育员,2名炊事人员。全体后勤组人员都能积极参加每月一次的培训,在培训中,大家通过学习与交流,使每个后勤人员看到自己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工作。从而推动了我们工作效率的逐步提高。

  九月份,我园进行了本学期首次保育员培训,学习的内容为《保育员工作职责》、《保育工作内容》、《清洁消毒工作》、《餐前餐后管理》。通过此次培训,保育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为孩子、教师服务,使园所的保健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

  十月份,我园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保育员常规操作演练活动。练兵项目包括:餐桌消毒和床铺整理。此次活动,不仅让保育员们提高了认识,锻炼了基本功,还为我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十一月份,我园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了《食堂饮食卫生工作》、《食物的加工与烹调》的知识培训。此次培训,让食堂工作人员提高了食堂安全、卫生方面的意识,他们一致认为要把安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搞好服务,让全体师生满意。

  三、主要措施和具体工作

  我园保育员坚持每天的消毒工作,教室、寝室、用具、玩具用84消毒液消毒,床上用品勤洗换,保证被褥都晒足够阳光。使孩子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幼儿营造通风、干净、温馨的学习环境是我园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避免各种传染病的发生,除每天用84消毒液消毒外,还定时对教室和寝室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同时做好有关各种传染病的多方面的预防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四、树立正确意识,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幼儿园后勤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千家万户,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保育工作,奠定扎实的保教基础,才能让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让家长们放心。

  保育员工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20xx年7月5日——7月19日,我与全省幼教界的700多名园长相聚在美丽的避暑之都贵阳,共同参加贵州省幼儿师范学院组织的贵州省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在这短短的15天时间内,我们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参观了著名幼儿园,观摩了优质教育活动,听取了知名园长的管理经验介绍,课余时间我还与来自全省各地的部分园长同行就办园经验、管理方略、幼儿园特色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这次培训活动不仅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洗礼,给我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聆听讲座,更新理念

  此次园长岗位培训班受到省教育厅、省师资处领导的高度重视,省教厅副厅长李厅长、幼教处处长谢晶亲临现场并作重要讲话。最近发生了两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大事情:首先,国务院出台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里面,有一章节是专门写学前教育的;其次,国务院专门召开常务会研究学前教育并且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1号),从中央到乡镇都召开了学前教育会议,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它让我看到了“学前教育事业规模空前发展、多元化办园格局已形成、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制度基本建立、公办优质幼儿园辐射作用强化、建立了较完整的教师培养培训方式;贵州省《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了更让我领略到了省的政府逐年在学前教育加大财政投入的欣喜。随着乡镇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园长培训等紧锣密鼓地展开对学前教育的前景充满期望,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前教育的盛夏已经来临了。

  丹麦幼教总监蔡伟忠对“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研究”提出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现实的或潜在的领导力这种观念让我对加入幼儿园园长队伍充满了信心,听了他关于领导者的专业解释更是对领导者有了重新的认识,懂得了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知道了领导者应该是行政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等多重角色的综合体,也知道了园长与校长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根据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总编苏令教授提出的“五向度模型”对照自己,认识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贵州大学法律系教授陈玉斌的“幼儿教育政策法规”让我回顾了幼儿园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了解了幼儿园事故产生的僚本特征;懂得了幼儿园安全事故处理可遵循的原则,如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原则等;学习了幼儿园安全管理与事故处理的政策法规。

  贵州省幼儿师范学院副校长翟里红教授的“标准”视野中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探讨向我们解读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了解幼儿教师发展的历史,才知道是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第一次提出了幼儿园教师,也就是把有幼儿教师归入专业队伍中了,名称变了,地位也提升了,相应的收入也提升了。而幼儿园教师的地位不高跟专业性直接相关,现在整个教师队伍正朝这个方向走。也学习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必须具备的的六大特征。

  听了杨先予博士的讲座后,我对如何开展幼儿园园本教研有了更深的认识。目前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教研内容指向不明;其次是园本教研组织建构缺少活动;最后是园本教研策略缺乏系统设计。造成了活动形式单一,大部分是研教材或是同课异构,我们的教师大都是在模仿,而不是原创,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杨教授在分析了这些问题后并指明了园本教研的出路:园本教研的内容指向应该是帮助教师建构学科知识也就是PCK,所谓PCK,就是指领域学科知识加教学法知识再加教育情境知识。并指出教研改革应基于教师的PCK以领域分类选择首席教师,建构首席教师负责制的新型教研制度。

  二、跟岗实践,参与管理

  参观了贵州省第五幼儿园,现代第九幼,E智幼儿园,真是让我眼界大开,不论是总园还是分园,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每一处、甚至每一个角落都布置得独具匠心。绿草、大树、花园生机勃勃,点缀着美丽的幼儿园。各种专业设施和教玩具齐全,墙面的装饰与布置展现出积极、博爱、专业的文化氛围。我禁不住感叹:这才是孩子幼年的幸福摇篮啊。

  第五幼儿园是一所省示范幼儿园,在建园以来,迎来了累累硕果。在生活中学,在规则中养,在探索中寻,在行动中知是他们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通过“师徒结对“充分发挥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基本功比赛“使新教师尽快提供业务能力;通过“教学沙龙“提高教师教科研的能力,幼儿园就这样通过通过多途径的教科研、园本培训使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学者型的优秀教师。如何通过园本教研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正是我们这些乡镇中心园园长最困惑的一大课题吗?此次在机关幼儿园的跟岗实践,无疑让我们茅塞顿开呀!的确,通过园本培训、园本教研,帮助青年教师在业务上成长起来,已成为我园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任务。

  另外,我们还跟岗观摩了“贵州省语言文字教学活动研讨会”,通过听专家讲座、名师上课、专家评课等形式,让我们今后对如何开展幼儿早期阅读、如何选择适宜的幼儿早期阅读图画书有了更深、更准确的认识,收获很大,对今后的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很有帮助。

  通过实践引领,我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总结自己的管理得失,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三、交流互动,分享经验

  在这次园长培训开班仪式上,谢晶处长就向我们所有成员提出几点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要我们在培训中积极互动,及时反思。我们不仅在专家讲座时积极互动,在跟岗实践时,我们与跟岗幼儿园的领导、教师甚至保育员也不时地交流、沟通。另外,在餐桌上、寝室里也会不时的听到我们交流办园心得、互传管理经验。当然,这种交流还延续到了培训后,我们培训班专门建立了一个QQ群,我们跟岗实践小组也另外建了一个QQ群,以供以后继续交流、学习。

  最后,真诚地感谢贵州幼儿师范学院的各位领导以及班主任王新华老师的付出,给了我们这次开阔视野、激活思维、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习各领域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一定能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好好总结,好好反思,争取早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当中去,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保育员工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如流水一般,在不知不觉之中,为期一个月的国培计划“影子教师”的培训任务就要结束了。一个月前,我们国培班的20名学员一同分到了焦作市实验幼儿园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我被分到了大三班,大三班的李老师和孔老师,是两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对待孩子亲切,耐心,对待我们非常的热情,这份热情打破了我们之间的隔阂,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这是刚到幼儿园班里的老师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李老师是一位在教学上非常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她和孩子们说话,总是会说“请”“我相信你”“你可以的”等等,言语上的鼓励和肯定的眼神,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可以大胆去做,不怕失败,非常的欣赏李老师;孔老师在引导孩子方面也做得非常好,不会绕很多的弯然后才回到问题上,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转眼一个月就要结束了,我和孔老师,李老师一起,学到了很多很多,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1、生活活动包括:一日餐点、午睡、盥洗、喝水

  在这些活动中要关注幼儿做人做事的行为习惯与情感,培养幼儿个人生活能力和共同生活能力。在生活活动中着重提出了关注幼儿的喝水问题,这个一直是我工作中经常要忽视的环节,也许是一直教大班的缘故吧,因为大班的孩子喝水都会自己主动地喝,活动过后总是会喝水,平时提醒的不多,所以对于小班的孩子估计往往过于高了,以为他们也会主动提出喝水,结果总是忽略喝水的环节。经过学习才知道喝水对于幼儿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作用,多喝水有利于感冒等各种流行性疾病的恢复。不过喝水也需要老师特别的关注,因为关于喝水也存在的安全隐患,喝水的水温需要保育员根据季节准备好,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安全的饮水。

  2、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也就是我们幼儿园的课程,有综合课程,包括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安排,如何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程,如何实施每一个领域的课程,下一次的培训课一定会着重学习,到时候再仔细分析和反思。

  3、游戏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每个幼儿园把游戏时间调整为每天3小时。幼儿游戏种类很多,包括:自主游戏、建构游戏、语言游戏、智力游戏、娱乐游戏等等。

  4、户外体育活动

  每天幼儿在户外参加体育活动时间需要不少于1小时,包括:晨间体育锻炼、体育游戏。户外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由教师组织和指导的,有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活动内容:基本动作、器械活动及各种体育游戏。特点是:在动作发展与思维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动作。

  5、自由活动

  既然是自由活动,那就是在内容、地点、对象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可以充分展示自我,轻松地交流、交往。一般自由活动安排在上课后、餐后,这时候教师的任务是观察材料的适宜性,孩子的愉悦性,以保证自由活动的科学合理。

  6、入园、离园活动

  离园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安全隐患最多的环节之一,需要教师高度的警惕,安抚好幼儿的情绪,杜绝安全隐患。但是离园活动也是建立良好家园关系的宝贵契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环节和家长做好沟通与交流,达到家园教育一致。入园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首要环节,教师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晨间接待,

  因为这样可以使幼儿身心愉悦,开心的来园,同时让家长也能够放心的把幼儿送来幼儿园,实现家园的无缝联系。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规范

  为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规范化、合理化、多元化,必须要有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和一日常规保教细则。一日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以教学内容分,有自然常识类和社会认识类:以教学组织形式分,有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及个别活动:以活动的空间场合分,有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以获取教育结果的方法分,有教师演示式、传授式教育和幼儿动手操作式、游戏式直接得到经验等。

第5篇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了解南京市早期教育师资的现状。结果发现南京市早教师资学历总体合格、教师队伍年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幼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最后,提出了改善当前早教师资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师资 现状 亲子园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国内各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率先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的相关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与操作方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家将“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这进一步推动了早教事业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早教师资的匮乏和不合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2011年底我国新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这是政策对实践问题的及时回应,进一步表明幼儿园在托幼一体化实践中需要合理解决亲子园的师资问题,各类早教机构也需要有合格的师资来保障其办学质量。因此,研究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市区10所早教机构的早教教师为研究对象,所调查的10所早教机构中其中4所为附设在公立幼儿园内的亲子班,3所为全国连锁加盟早教机构,3所为私人自办早教中心。发放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4%。调查中还对10名教师和5名早教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观察早教活动10次,并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见,早教教师以女性为主,74.39%的教师年龄分布在25岁以下,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学历总体合格,85.36%以上的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但教师专业背景多样,63.41%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教育无关,只有36.59%的教师是教育专业(含学前教育)背景,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公立幼儿园附设的亲子班;私立早教机构中的大部分教师是美术、舞蹈、音乐、英语等专业,甚至还有化学、财会等其他专业。从教师从教时间来看,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只占12.20%,大部分教师从教时间短。

(二)教师的专业资格

根据2008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0-3岁婴幼儿教师资格的规定,基本要求“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教师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或育婴师资格证” 。但在被调查的早教老师中,只有31.25%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40.24%的教师持有育婴师资格证,公立亲子园的大部分教师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私立早教机构的教师大部分只具有机构内部培训的亲子教师结业证,或是参加个别课程培训后获得的蒙台梭利教师证或奥尔夫音乐教师证。

(三)教师的培训情况

1. 职前培训情况。

不同性质的早教机构,教师的职前培训情况也有所不同。表3显示:公立幼儿园中的亲子教师在上岗前大部分经过了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证书;部分教师在寒暑假时间被派到一些培训机构参加亲子教师培训或蒙氏、感统训练、奥尔夫音乐等相关课程的培训。

连锁加盟类早教机构的教师在上岗前都要被送到总部进行为期1-3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方案由总部自定,自由度较大。培训内容集中为加盟园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如蒙台梭利感官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福禄贝尔课程、感觉统合运动课程、思维训练、珠心算等等。培训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观摩实践为辅。结业评价相对简单,只要不缺席,参培教师人人都能获得结业证书。培训过程中除了重点了解加盟机构的课程实施方法和相关理念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课程推销的策略培训,使每一个早教老师都要具备向家长推销早教机构课程的能力。

私人自办早教中心的教师由本中心从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从1周到1个月不等,培训方法主要是跟班实习,辅助教学。通常实习结束后让新教师试上课来评估其教学能力,同时考察其育儿知识的学习情况,如果合格就可以正式上课了。

2. 职后培训情况。

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虽然公立亲子园的教师有时会到其他亲子园观摩学习,或者由相关部门组织起来进行早教研讨活动,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有时一年都不举办一次。加盟早教机构每年会选派1-2名优秀教师去总部继续培训,但有时总部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早教行业教师流动率高,职后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职前培训到位。

(四)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图1 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52%的教师感觉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缺乏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无法从容解答家长提出的婴幼儿身体养护、心理发展方面的困惑;28%的教师期望自己有较好的亲和力,能让婴儿尽快和自己亲近起来。在实地观察中,笔者发现约16%的教师在组织早教活动中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及时地对婴儿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做出反应,并给与个别化的指导。

通过调查、访谈和对早教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目前南京市早教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

四、对策与建议

(一)师范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托幼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面对0-3岁婴幼儿教师紧缺的现象和双师型教师在亲子园中的独特优势,师范院校要尽快培养了解0-6岁婴幼儿教养特点并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组织教养活动的托幼双师型人才,解决当前0-3岁早期教育师资匮乏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从而满足家长与社会对优质早期教育服务的实践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师范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办学条件,采用3+2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有效利用现有师资培养资源的基础上,增设早期教育或亲子教育方向。让幼师生在系统学习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早期教育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0-3岁早期教育基础理论、早期教养与护理、早期教育课程与教法、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等模块的课程。并鼓励早期教育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育婴师资格证书,争取持有“双证”上岗。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早教师资入职标准和培训标准

虽然很多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关于0-3岁婴幼儿教养意见中已经提出0-3岁婴幼儿教师应持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上岗,但早教机构的实际情况是同时拥有“双证”的教师寥寥无几,大部分教师无证上岗,或持有五花八门的所谓早教课程培训结业证,难以对0-3岁婴幼儿开展科学的教养活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借鉴其他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如,我国香港地区就规定“所有欲从事婴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必须要在教育学院和公开大学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接受培训,并取得政府许可的资格证明,才能任教”。教育局要对婴幼儿教师入职的职业资格提出要求并予以监管。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早教市场培训标准杂乱,培训内容不系统、不科学等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统筹调度,不仅制定明确的培训细则,而且要联合各部门力量,出资成立0-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点,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培训。聘请婴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等组成培训讲师团,从婴儿心理、生理、家庭教育与指导等多方面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鼓励和吸纳有0-3岁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社会人士从事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走进社区,服务家庭”,一定程度上缓减早教师资短缺问题。

(三)办学主体资源共享,加强早教师资职后培训

不管是公立的亲子园还是私立的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早教师资培训或组织早教研讨活动,鼓励各种形式的办学主体资源共享,互相观摩研讨。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早教教师的职后培训。

(四)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早教师资队伍

有研究发现比较稳定的照看者,在照料中会经常与婴幼儿互动,更适合婴幼儿发展。当前早教师资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早教机构的办学质量。而地位、工资和工作条件是教养机构招聘和留住教师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早教机构管理者应尽一切可能稳定教师队伍,包括以丰厚的薪金、保险福利吸引教师,组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让教师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等。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成立专门的早教管理中心,对质量较好的早教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出台早期教育教师进修培训、评先晋升等相关文件,稳定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C-c/2011/01/65)“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

第6篇

为科学而全面地总结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并有效实施,规范培训,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我们对“国培计划(2012)”云南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探索符合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一、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国培计划(2012)”云南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云南丽江培训点)的72名学员进行调查。在初步编制、统计分析、修订问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问卷,最后实施测试。问卷以直接发放的形式,发放问卷72份,回收72份,问卷回收率100%。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二、数据结果及分析

1.幼儿园转岗教师基本情况

参与“国培计划(2012)”云南丽江培训点的幼儿园转岗教师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参与“国培计划(2012)”云南丽江培训点的幼儿园转岗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全为女性学员。共涉及8个民族,汉族、普米族、纳西族、彝族居前四位,占培训总人数的86.2%,符合云南省滇西北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民族多样性的特点。参训学员中,21~40岁的教师占90.3%。可以看出在农村幼儿园,中青年教师是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主要力量。教龄在6~15年的教师占所调查人数的63.9%,这个时期的教师正处于专业发展稳定成熟的时期,具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36.1%的教师教龄在1~5年,正处于新手入职期,是教育理念、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培训的最佳时期。大多数教师的职称都在小教一级和小教二级,这两个级别的教师占了66.6%,反映出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普遍较低。90.3%以上的教师学历都在专科及其以上,其中本科占23.6%,但还有一部分幼儿转岗教师的学历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2.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选择充分结合《 “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和农村幼儿园工作实际,主要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建构相应的培训内容模块。培训内容以培训课程为载体,培训课程以培训模块为形式,培训模块最后通过培训专题来实现。例如,专业理念与师德课程模块的专题主要由《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专业素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的儿童观与教师观和《 幼儿园教育真义的多元观照:生命·生活·活动·经验 》五个专题构成。培训一共设计了十二个模块。学员倾向前三位的是幼儿保健和急救护理、幼儿园管理及班级管理、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总共占了35.2%(见表2)。

3.培训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实现“四个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学员比较热衷于示范公开课观摩,其次为跟岗实践,学前教育前沿话题专题讨论、与专家互动等相结合的培训形式(见表3)。

4.培训专家

培训专家团队由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幼儿园一线优秀骨干教师组成,为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及课程资源。根据培训学员对专家培训团队的满意度问卷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员满意度非常高(见表4)。当然,在培训的个性化服务和培训反馈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三、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1.培训理念

通过有效的培训使受训者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培训,是培训的基本理念。因此,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理念,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方法的培训,还要关注其自身的学习理念、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训,构建以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为核心、学员为本、自我教育为目标的培训理念。

2.培训目标设置

培训目标设置应遵循培训学员的“最近发展区”和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及面向农村未来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具体如下:

(1)了解学前教育的价值和专业性,激发热爱幼儿教育的动机,养成高度的责任感。

(2)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共性与差异,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3)熟悉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逐步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4)具有较强的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实施、评价能力。

(5)掌握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

(6)能创设幼儿园环境,会制作、使用幼儿玩教具,能够设计与组织游戏。

3.培训需求判断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获得其需求。培训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培训需求的层次,既有幼儿园集体层面的,也有幼儿教师个体层面的;二是培训需求的内容,主要是幼儿方面的理念、知识、技能方面;三是培训需求的阶段,即培训要解决农村转岗教师的幼儿教育基本理念缺陷、知识匮乏、技能短板等现有问题,还要解决他们面向未来幼儿教育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困境。

4.培训团队组建

培训团队成员主要以幼儿园骨干教师、高等学校学科专家为主,专、兼职结合。在实践中,幼儿园骨干教师以程序性知识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技能等为主,高等学校学科专家以陈述性、理论性知识等为主。培训专家库的建设要考虑学历、职称、知识能力结构等因素,构建一个合理的专家库,是培训团队建设的重要工作,高效的专家团队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

5.培训内容筛选

培训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既要充分考虑纲领性文件要求,又要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及其培训对象的需求、特点,还要结合培训专家的学科专长。农村幼儿转岗教师培训的内容,必须考虑“农村”和“转岗”两个关键因素,突出从中小学教育向幼儿园教育的转换,符合农村幼儿园教育实际,“去难取易”,清楚明了,才能“训”之能用。

6.培训形式

理念、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主要采用大班集中讲授、互动讨论等形式,这需要打破培训者高唱“独角戏”,从而走向“互动”的培训形式,分享培训的话语平台,最终实现以受训者为本的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与优秀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合作,采用以跟岗实践为主的形式,让受训者在观察中学习、体验中感悟、践行中掌握和反思中升华,从而实现“做中训”“训中做”,“做”“训”完美结合,最终获得相应技能。

7.培训考核

第7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教师;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4-0028-04

一、问题提出

随着时展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尝试引进本科生从事一线教师工作,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园甚至提出了“非本科生莫进”的要求。

那么,本科生进入幼儿园之后的适应状况如何?他们对幼儿园工作满意吗?阻碍其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幼儿园在促进本科学历新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还需做哪些改进?研究这些问题,旨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2003~2009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92.5%)。研究工具为自编问卷《学前教育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工作适应情况、专业发展状况、工作满意状况等。所有数据通过Excel2003和SPSS16.0进行统计处理。调查对象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工作适应状况

工作适应状况反映的是教师对幼儿园工作的适应度与胜任度。我们主要从总体适应、专业适应以及人际关系适应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

1.总体状况

在问及对目前工作的总体适应状况时,44位教师选择“完全适应”,123位教师选择“比较适应”,两者之和达到总数的90.8%,没有教师选择“完全不适应”,仅有1位教师选择“不太适应”。由此可见,绝大部分教师适应幼儿园工作。

2.专业适应状况

我们主要从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角度分析专业适应状况,包括教学技能、班级管理以及环境创设三方面情况。

在教学技能方面,3%的教师选择“非常好”,54%的教师选择“比较好”,仅有2%的教师认为自己目前教学技能运用得不太好。

在班级管理方面,6%的教师选择“非常好”,64%的教师选择“比较好”,两者之和占到总数的70%,只有1%的教师选择“不太好”。

在环境创设方面,7%的教师选择“非常好”,48%的教师选择“比较好”,3%的教师选择“不太好”。

3.人际关系适应状况

幼儿园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与搭班教师的关系、与幼儿园领导的关系、与幼儿家长的关系以及与幼儿的关系。

调查发现,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与搭班教师关系十分融洽。其中59.5%的教师认为“搭班教师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仅有2.1%的教师认为搭班教师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或者根本没有帮助。

与幼儿园领导的关系方面,36.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园领导关系“非常融洽,很受关注”,60.5%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园领导“关系一般,距离不远不近”,仅有3.2%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不受领导关注”状态,没有人选择“与领导关系很僵”。

与家长的关系方面,91.9%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家长关系“非常融洽”或“比较融洽”,没有教师选择与家长关系“不太融洽”或“非常不融洽”。

与幼儿的关系方面,选择“很受欢迎”和“比较受欢迎”的教师占到总数的97.3%,没有教师选择“不太受欢迎”或“非常不受欢迎”。

(二)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从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的原因以及不满意的原因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1.对幼教工作的满意程度

当问及“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时,41.4%的教师选择“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49.2%的教师感觉一般,另有9.4%的教师“不太满意”(占总数8.3%)或“很不满意”(占总数1.1%)。

当问及“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您是否还会选择幼儿教育工作”时,大部分教师犹豫了,选择“不一定”的占到61%,不再选择幼儿教育工作的占到21%,仅有18%的教师选择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2.对工作感到满意的原因

在有关“对目前所从事工作感到满意的原因”的多项选择调查中,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能够胜任幼教工作”,累计频次86次。累计频次在50~80次之间的依次是“热爱幼教事业”“工作适合自己的性格”“方便教育自己的孩子”。

3.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原因

在有关“对目前所从事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原因”的多项选择调查中,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带班、案头工作之外琐事多”,累计频次达到134次;选择“案头工作多”“精神压力大”的分别处于第二、第三位,累计频次均超过100次;选择次数最少的是“不热爱幼教事业”,累计频次仅有4次;选择次数较少的还有“缺少工作热情”,累计频次只有19次。

由此可以看出,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通常人们经常谈到的幼教工作者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差等原因,而是琐事过多、案头工作过重等原因。另外,选择“精神压力大”的教师人数很多,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心理处于一种较为焦虑的状态。

(三)专业发展状况

专业发展状况反映的是教师入职以来整体成长状况。我们主要从专业成长被关注程度、入职以来专业发展进步最大的方面、接受培训状况以及阻碍专业发展的因素等几方面进行调查。

1.专业成长被关注程度

专业发展被关注程度主要通过被调查者是否被列为所在幼儿园重点培养对象来考察。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所在园的重点培养对象(占总数的58%)。

2.入职以来专业发展进步最大的方面

研究发现,教师入职以来专业发展进步最大的方面是“班级管理”(占总数的35.3%),其次是“教学技能”(占总数的27.6%)和“师幼互动”(占总数的22.9%)。比较而言,进步较小的方面是“家园沟通”(占总数的11.8%)。

3.接受培训状况

(1)培训类型

调查发现,教师参与最多的是“园本培训”,累计频次达到179次;其次是“区级、县级培训”与“外出培训”,累计频次分别是152次与76次;参与最少的是“市级培训”,累计频次为48次。

(2)培训频率

调查发现,近半数的教师“偶尔”参与培训(占总数的48.6%),近半数的教师“经常”或“时常”参与培训(占总数的47.5%),另有3.9%的教师“极少”参与培训。总体而言,被调查者参与培训的现状不容乐观。

(3)期望的培训形式与培训时间

调查发现,教师最期望参与的培训形式是“外出观摩”,累计频次达166次;其次是“专家、名师具体指导”“听课评课”,累计频次均在100次之上;另外“师徒带教”“专家讲座”的培训形式也很受教师欢迎。

对于培训时间,绝大部分教师期望安排在“工作时间”(占总数的78%),很少有教师喜欢将培训安排在“晚间”或“周末”。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教师非常期望能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不愿意让专业培训占用自己的业余时间。

4.阻碍专业发展的因素

当问及“目前阻碍自己发展的主要因素”时,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业务水平不够高”,累计频次达103次;其次是“缺乏进修机会”,累计频次47次;再次是“其他”,主要包括“工作疲惫”“职业倦怠”“自己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等;选择最少的是“没有家庭背景”“不会和领导搞关系”,累计频次分别为9次与15次。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其自身的能力,同时所在幼儿园提供的进修、培训机会也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四、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2003~2009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幼儿园教师目前对所从事的工作总体上已经比较适应。不过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如果面临二次择业,只有不到1/5的教师会坚定地选择继续从事幼教工作,绝大部分教师不会或者不确定是否仍会选择幼教工作。而在对目前工作感到满意的原因中,“热爱幼教事业”排在第二。在不满意的原因中,“不热爱幼教事业”排在最后。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教师是热爱幼教工作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呢?调查发现,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缺乏充足的进修机会

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师能否胜任工作,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所在幼儿园的重点培养对象,但其入职后参与培训的机会并不多,而大部分教师也认为阻碍自身专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业务水平不够高”和“缺乏进修机会”。因此,如何提供充足的进修机会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已成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园务琐事与案头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部分时间

调查发现,在导致对幼教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中,选择频率最高的是“带班、案头工作之外的琐事多”。这里的琐事主要指环境布置以及迎接各类检查、评比等,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这些“琐事”占用了自己大部分时间。同时,“案头工作多”也是教师对幼教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案头工作主要包括各种教学计划、教学反思、案例观察、幼儿成长记录等。这些文案素材的积淀原本对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非常有利,但是,如果文案工作太多以致成为教师的负担,那么文案素材也就失去了其价值。

(三)心理压力未能得到及时纾解

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精神压力普遍较大。无论是刚入职的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均存在这一问题。而且,大部分教师将“精神压力大”作为对目前幼教工作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幼儿园教师的精神压力来自社会、幼儿园、自身等各个方面。如果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纾解,将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致出现教师流失等现象,从而影响到整个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五、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部分幼儿园存在着对新教师“使用”过多而“培养”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必须加以改变。幼儿园应制定明确的培训制度,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在培训形式上,多增加一些教师喜欢的外出观摩、专家或名师具体指导、听课评课、师徒带教等活动。在培训内容及培训时间的选择上,要多听听教师的建议,以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提高培训质量。

(二)适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幼教工作者应始终把幼儿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然而,各种琐事及大量文案工作占用了教师本该去关注幼儿的时间。这种无效的工作状态,让教师叫苦不迭、疲惫不堪,甚至产生了职业倦怠。为避免这种现象的继续加剧,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冷静思考诸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价值等问题,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把教师从繁重的琐事中解放出来。

第8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幼儿教师;培训需求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43-02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以参加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承办的2013年“国培计划”培训班的150名学员为调查对象,这些学员均来自云南省的基层幼儿园。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为97.3%。从参与调查的幼教的总体情况来看,当前云南省幼教队伍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性别比例方面:女教师为142名,占教师总数的97.2%;男教师为4名,占教师总数的2.7%。二是学历背景方面:幼儿教师的学历中,获中专/中师/高中或以下学历的教师占13.7%,获大专学历的教师占53.4%,获本科或者同等学历的教师占32.9%。三是教育背景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占58.9%,师范教育出身的占32.9%,非师范专业出身的占8.2%。四是教龄方面:5年以下的占40%,6~9年的占19.2%,10年以上的占43.8%。五是教师身份方面:正式工占60.3%,合同工占28.8%,办园投资人占6.8%,其他占4%。

2.调查问卷。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云南省幼教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问卷由27个封闭式选择题和2个开放型问题组成。题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学历背景、专业背景、教龄和教师身份。二是具体问题,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教师自身现状调查、所在教学环境调查、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调查和培训目的调查。

3.施测程序。正式问卷严格按照测验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标准化的答卷纸,在培训班上同时发放,统一回收,测试工作在2013年9月20日完成。研究数据全部采用EXCEL2003和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

1.教师自身的现状调查。通过调查,当前幼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困难主要存在于教学方面和家长工作方面。61.6%的幼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54.8%的幼师缺乏教学科研意识和方法,52.1%的幼师缺乏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此外,通过对组织“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中最欠缺的技能进行调查,也发现教学科研能力以43.8%的百分比高居榜首。在开展家长工作方面,67.1%的幼师认为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2.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调查。中西部地区的幼儿教师往往将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常见困难作为培训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在培训内容方面,幼儿教师渴望的前三种内容分别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占78.1%,幼儿教育新理念占74%,幼儿教育技能占72.6%。第二,培训课程方面,幼儿教师认为培训中最有用的课程依次为:教学技能类占65.6%,儿童心理学类占56.2%,教育理论类占50.7%,幼儿园、班级管理类占49.3%。

3.教师对培训方式的需求调查。由于幼儿教学的管理经验可以相互借鉴,因此案例分析、跟班观摩有效课堂是最受幼儿教师欢迎的两种培训形式,分别占76.7%和69.9%。幼儿教师希望针对培训内容配以对应的培训形式。另外,由于参观考察具有很高的参与度,使得这种培训活动组织形式成为最受幼儿教师欢迎。

三、研究结论

1.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新意。当前针对幼教短期集中培训的课程内容设置往往是以主题为单位进行讲述。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往往花费大量时间用来陈述相关知识,无形中就挤占了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讲述。另一方面,绝大多数讲述者在培训一个主题时,都是从基础知识讲起的,而忽视了学员是否已经具备了该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及经验,大多数讲述者在课前准备时都是在系统地梳理自己对该主题的把握,忽视了对学员进行深入了解,而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把主题抓大抓全学员就会有所收获。

2.培训过程和结果缺乏指导与管理。由于多数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幼教培训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使得培训沦为应付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培训效果的好坏都不会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工作。因此,学院大多培训态度不端正,消极参加培训。此外,培训结束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长期联系机制,教师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往往停留在参训时的程度上,缺少消化、理解并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

四、对“国培计划”幼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建议

1.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幼师培训服务体系。在制定幼教培训方案之前,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以教师培训机构需求为主转向以受训教师培训需求为主,充分调动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分析者等多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增加教师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最终使教师培训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人绩效和学校整体绩效的提升。

2.开发系统性的培训课程。课程培训的内容应该在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教龄、不同经验的老师,确立新手、熟手、能手、专家型等不同专业发展层次的教师培训目标,量身定做各具特点的培训方案,形成包括通识课程、实践课程、研修课程等内容的培训菜单,实施分层、分类、分岗培训。可以考虑某些必须的、基本的培训内容统一制定目标、组织实施,而某些落实到具体的幼教实践中的内容,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分散实施,即提供菜单式选修课程供参训者选择。这样集中与放权的灵活处理,既节省了人力、财力也保证了培训的效果[1]。

3.打造专业发展的高质量化师资培训队伍。要想建设一支素质好、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要以完善的教师培训作为支撑。而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支专业的培训者队伍。因此,在组建“国培计划”专家库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建立云南省幼教专家资源库,聘请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为特聘教授,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同时聘请一些具有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的幼教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优质教师资源的互联共享,来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队伍,切实提高其教师培训的能力[2]。

4.开发形式丰富的培训方式。由于培训学员之间起点差异明显、培训需求差异较大,因此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可以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作用。通过互动式、参与式的培训方式,不断地提高学员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同时,班级中的优秀学员本身也可以成为培训的资源,通过给予其展示的空间和平台,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建立“学前教师”培训基地。培训基地的建立,不仅给参训学员提供了接触实践观摩学习的机会,也为培训教师提供了接触一线的机会,扩大了培训和发展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培训基地的课堂和师资,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芳萍.幼儿园教师有效培训研究及探索[J].幼儿教育,2009,(15).

[2]冯燕华.教师培训者的角色与素养论略[J].安徽教育,2012,(6).

第9篇

关键词:师幼互动 新手教师 职后培训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师依据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区角,投放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活动区域,从而促进幼儿认知、思维等品质的发展。并且,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在区域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使他们快速的融入环境,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新手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即时性问题的处理、幼儿情绪的变化、师幼互动语言的等方面敏感度不够,捕捉能力不强,因此容易忽略幼儿的反应,从而造成师幼互动质量不高。

国内关于师幼互动的研究,大多围绕某一活动而展开,比如语言学习等;或比较新手教师与成手教师在师幼互动行为方面的差别。少有针对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开展研究。国家为提升我国整体幼教质量下大力推进幼儿教师及转岗教师的职后培训,为避免培训流于形式,学员能够真正有所获并且回去可以应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开展师幼互动质量的研究尤为有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选取秦皇岛市三所公立幼儿园的三名新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对几所幼儿园的新手教师的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些观察事件进行归纳整理,再此基础上发现共性问题并提炼出来,尝试找出这些问题的成因并讨论先关解决策略。

三、区域活动中新手教师开展师幼互动行为的总体状况

(一)开启师幼互动的次数较少

在区域活动中,主要由教师开启师幼互动行为,次数大约是幼儿开启师幼互动行为的两倍。新手教师开启师幼互动行为的次数较成手教师而言明显减少。

(二)存在偏区现象

新手教师开启师幼互动的各个区域不太均衡,存在偏区现象。主要开展活动的区域是娃娃家,而最少开展的区域是图书角,且两个区域开启频次相差比例较大。

(三)开启师幼互动的时机没有覆盖整个活动环节

教师开启师幼互动的时机分为活动始前的谈活环节、活动过程中、活动结束后的讲评环节。新手教师并未在每个环节都开启师幼互动行为。尤其是在活动开始前的谈话环节是最为被忽略的部分。新手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开启师幼互动行为绝大多数都是在活动过程中。在活动结束后的讲评环节开展的也比较少。

(四)开展师幼互动的主题

通过对于典型师幼互动行为事件进行分析与归纳,共归纳出种四种主题活动,分别是约束纪律、指导活动、照顾生活、共同游戏。新手教师开启师幼互动主题中最多次数的是“约束纪律”这一项,而后依次为“指导活动”、“共同游戏”,但基本没有“照顾生活”这一项。

(五)不注重生活常规和坚持目标的指导

师幼互动事件中指导幼儿活动内容的主题事件一般有五项内容,分别是知识技能、创新活动玩法、社会交往、生活常规、坚持目标;新手教师就前三项内容进行了指导性开启,但指导生活常规、坚持目标这两类活动则被忽略掉了,基本没有体现。

(六)出现较高比例的消极情绪

在幼儿教师的情感特征方面,成手教师会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45.6%),即明显对而又和蔼、亲切、友善并且有耐心。而新手教师则会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41.7%),即明显的对幼儿不满、厌恶甚至讨厌和不耐烦的情感特征。幼儿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负向情感中,则会导致对教师的畏惧甚至是对幼儿园的讨厌。

新手教师向幼儿表达积极情感的动作频次也比较低,大约只占总量的32.1%,没有向幼儿表达积极情感的动作频次则达67.9%,远高于积极情感的表达次数。

四、区域活动中幼互动的结果表现

(一)由新手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总体情况尚可,存在相当比例的被拒绝状况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由新手教师开启的127件师幼互动行为事件中,被幼儿接受的有99件,占总量的78.2%,而遭到幼儿拒绝的有28件,占总量的21.8%;而一般成手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为幼儿接受的事件的比例一般可达95%以上。

(二)由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事件被新手教师接受的情况较好

在由幼儿对新手教师开启的件师幼互动行为事件中,被新手教师接受的事件占总量的52%,被新职教师拒绝的事件占总量的48%。这个比例要高于成手教师(36%)。

综上,可以简单概括为,新手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开展的师幼互动行为较少;且内容较为单一;在区域活动前、活动接收后没有或较少开展师幼互动。

五、造成新手教师师幼互动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师幼互动相关理论知识

从新手教师职前培养来说,由于大多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在专科及以下,没有经过更为专业的学前教育培养,因此她们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方面的知识了解得非常少;由于目前幼儿园缺编比较严重,有大批转岗教师进入到幼儿园,甚至对于基本的保教知识都不了解。这就造成很多新职教师刚开始工作时只知道幼儿园有活动区,但是对活动区的功能一无所知,对在活动区如何与幼儿互动感到非常迷茫,这造成她们在活动区中与幼儿的互动较少,甚至不知道该怎样与幼儿良性互动。

(二)幼儿园安排区域活动的时间不够合理

有些幼儿园考虑办园成本,没有τ谛率纸淌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基本都是到岗即上岗,没有实习和深入学习的机会。许多幼儿园将区域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早饭后的半小时左右,这个时间晚班老师还没有上班,这就造成新手教师很难有机会观察成手教师如何开展良性的师幼互动。

(三)新手教师自身缺乏主动意识

许多教师只将区域活动视为一日活动的一部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对幼儿进入活动区后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健康引导缺乏主动的认识,从而忽略了活动前谈话的环节。必须要让幼儿对于区域活动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并且掌握的相应的规则,并且发现不同幼儿的兴趣点,才能有效的激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动性,并且避免幼儿出现纠纷和大闹现象,而这些都需要新手教师有意识的去引导和规范。

六、在职后培训中针对新手教师的几点建议

(一)在培训过程中注重相关理论的设置环节

针对现在幼儿教师的基础学历构成现状,应该在培训的理论环节部分设置相应的课程,讲解区域活动中的环境创设、投放材料的规律,如何有效与幼儿进行互动等。并在实训环节就某些相关问题进行专门化的实习,比如作为影子教师详细观察区域活动是成手教师是运用了何种技巧与幼儿进行互动的。

(二)加大训环节的力度

要保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让新手教师轮流去幼儿园的各个班级去观察成手教师的活动。注重在不同区域中,对待不同性格的幼儿该如何进行互动。做好观察记录并适时进行心得分享。

(三)聘请一线教师和教研机构的相关学者前来授课

即要了解国家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教学指导纲要,也要有必要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研讨环节,还要将一线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有效的分享,这样多管齐下才能让学员有更多的收获

(四)新手教师要端正态度

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无论年龄多大,只要走向幼教工作岗位时间不长,都应注重师幼互动相关知识的学习,将所学知识融入工作中去,与实际的教养活动结合起来,注意掌握有效的技巧,学会并耐心的进行观察,摒弃传统的错误观念,做一个师幼互动活动中的有心人。

(五)注重幼儿情绪的变化

师幼互动归根结底还是要更好的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活动能力和积极的情绪。幼儿的自尊心较强,非常在意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在师幼互动环节要让幼儿更多的有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更强的自信心,他们也会更配合日后的互动活动,从而形成正性的强化作用。反之,如果忽视幼儿情绪的变化,挫伤了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让他们产生自卑情绪,则会大大削弱其参与互动活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还会对于幼儿的性格带来不良的影响。

(六)帮助新手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通过培训和学员之间的交流,让新手教师认识到其职业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观念,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树立明确的职业规划。同时注重师德的培养,尽量降低职业倦怠对于工作热情的伤害,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对于职业的一惯热爱和应有的激情。

第10篇

关键词 中国 英国 师资认证 师资培训

一、中英教师资格认证比较

(一)任职要求及标准。

1.中国幼儿教师任职要求及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对于不满足这个条件的,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的,1995年12月实施的《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六条规定:“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可以要求申请人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2.英国幼儿教师任职要求及标准。

英国教育法规定,英国的幼儿教师任教资格,必须是读完教育学的学学士学位获得者,同时要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且要求在读其间要有半年以上从事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的经验,保育教师要求大专学历以上,参加的教育实践活动时间要占总学时的40%;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二)中英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比较。

1.中国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1993年十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以教师资格制度作为我国教师职业许可制度。1995年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实践起步于1996年。我国的教师资格有七种,其中包括幼儿教师资格,幼儿教师从师范院校毕业便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或是入岗后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2.英国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英国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称为研究生教育证书,即通过职前教师教育,它是为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公民而开设的一种以培养教师为目标的课程,他们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两年的教育过程中,学生要进行16--18周的教学实践,教学与实践交替进行。在取得幼儿教师资格以后,还需要经过一年的试用,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合格教师证书。

(三)中英幼儿教师资格认证比较。

1.两国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不一样。

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学历起点低且要求笼统,只要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没有具体规定的标准,保、教人员的要求也较为笼统,常常来自相同的教育机构;而英国幼儿教师资格学历起点要求为大学本科毕业且取得学士学位,保育人员要求具有专科学历。

2.两国对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的流程不一样。

我国幼儿教师只要取得资格证书即可,而英国要求幼儿教师在获得资格证书以后,还需要进行一年的试用,合格以后,给予合格教师资格证书,才能去幼儿园任教。

3.两国在教师的专业要求上相似。

我国幼儿教师要求要有职业道德(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等)、专业知识结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广泛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结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教育评价的能力等等效。而英国幼儿教师要求要有专业品质、专业知识和理解、专业技能等。

4.两国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路线。

图1 英国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图2 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从图1和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国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英国教育部就不同阶段的教师,制订出了一份可长期实施的标准。该标准以 “合格教师―入职教师有经验教师―优秀教师―高级技能教师”的路线作为教师的发展计划,帮助教师把专业化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而我国通过职称来衡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虽然也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很多教师在30岁之前就达到了最高级职称,在后续的教学生涯中,职称已经不能衡量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不能起到促进作用。

二、中英幼儿教师的培训情况比较

(一)师资培养的流程。

英国幼儿教师资格培训,主要有教师的培训和保育员的培训两部分,他们在不同的机构中受训练,具有不同的任教资格,培训的流程都是职前培训(学位教育―试用―合格教师)和在职培训(在职进修)。我国在对幼儿保、教人员的培训上要求上比较笼统,接受同等程度的培训,培训的流程也是职前培训(学位教育―实习―合格教师)和在职培训。

(二)培训机构。

英国幼儿教师资格培训机构有大学、教师中心、高等教育学院。大学,负责职前教育和在职学历提高;各地区的教师中心,负责本地区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它的活动灵活多样, 主要有:举办短期业余进修班,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令、 规章制度,针对教师的实际需要,组织各学科的短期课程,组织教师研究课程设计,研讨教材或编写补充教材,为进修教师提供信息资料和教学设备如视听装置等;高等教育学院大都结合中小学实际,为在职教师开设提高学历的学位课程、证书课程,修完这些课程经过考核及格,可由“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发给证书,高等教育学院还为在职教师开设短训班,解决各学科教学上的问题。

我国幼儿教师培训机构有中等师范院校、高等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各种培训机构等。师范院校、大学既负责职前学位教育,又负责在职学历提高和培训;各种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在职培训。

(三)培训方式。

英国幼儿教师资格培训的培训方式主要是: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参加各种学前教育会议、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学前教育专家给教师上课或进行现场指导;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等等。

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培训的培训方式主要是: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园本培训(诸如观摩、讲课比赛、一对一帮扶等),园外培训(听专业讲座、教师外出学习,参加科研活动等)。

三、英国幼儿师资认证及培训对我国的启示

(一)保教分层认证。

保育人员和幼儿教师分层认证。保育人员可以通过医学院校和师范院校共同培养,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后,进入幼儿园工作,由此来确保保育人员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专业的引导;幼儿教师则由师范院校培养,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同时保育人员和幼儿教师可以进行分层学历要求,由此对我国的保育人员和幼儿教师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要求的同时,也能使其各尽其能。

(二)建立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进修一体化的培训方式。

在培训方式上,我国应该建立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进修一体化的培训方式,并且在每个阶段都应该通过考核来进行保教资格认证。保育人员和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上相互扶持相互补充。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

农村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农村幼儿教师在农村乡镇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被忽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导致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低下。这与全面建设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极不适应的。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必须大力改革和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毕竟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因此,采用有效的培训模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和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采用有效的培训模式,让农村幼教工作者懂得“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要让幼儿教师对自身工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长期培训实践中,我们发现短期培训应该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公办幼儿教师认为合适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按程度列为脱产学习、假期培训、送教下乡联谊‘结对子’、函授、双休班、自学,并有高层次的研讨班要求。送教下乡、手拉手的形式,与城市优秀幼儿园联谊结对子,在公办幼儿教师眼中也占有比较明显的位置,是他们拓宽视野,展开国际交流愿望的表达。民办幼儿教师更实际倾向于首选双休班和假期培训班,然后是研讨班(也表达出强烈的提高专业素质的意愿)和其他形式。代课幼儿教师的选择意愿重在业余时间培训。公办幼儿教师选择脱产培训学习的积极性突出。显示了强化提高专业素质的热情,比例高于民办幼儿教师3倍、代课教师5倍。脱产学习和研讨班形式在公办与民办之间的位置值反差虽大,却都是结合自身实际、专注于专业素质提高的实效选择。”这是教育相对发达的武汉市农村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渴望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这种情况中,我们不难发现: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对短期培训的渴望。

在不发达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现状更令人担心。曹小瑾在2007年对广西横县等地的421名乡村幼儿教师做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着明显的‘四缺’:其一,学习进修缺时间,约有26%的教师专业不对口或学历不达标,而乡村幼儿园一般都是规模小、教师少、假期短或无假期。教师即使是参加函授进修,每年也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脱产学习时间,因此他们根本无法参加学习。其二,在职培训缺经费。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加上乡村幼儿教师收入低,培训经费少之又少。其三,参与培训缺动力。由于农村家长缺乏幼教知识,观念陈旧,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还停留在‘管好’‘吃饱’的低水平,教育部门对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迫于种种原因无法到位,乡村幼儿教师也只有安于现状。其四,培训制度缺保障。”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占我国幼儿教师总数80%的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在没有明确的教师身份,工资、医疗与保险等社会保障和培训的情况下,要他们抽出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经费去参加长期的脱产培训,无异于“釜底抽薪”,严重一点可以称作“缘木求鱼”。此,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时必须要抓住他们自身的特点,采用短期培训的形式,有利于保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质量提高。

二、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教师教育边缘化和缺乏监管的情况,200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通知,要求各省研究制定教师教育发展规划,组织专项评估,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统筹监管,确保教师培养质量。这些有力的措施中摆在前列的就是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师的短期培训,其必要性如下:

(一)短期培训适应大规模培训农村幼儿教师的迫切需要,有空间有对象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是从学前教育重要性来谈的,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基础,对人的终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需要大规模教育培养农村幼儿教师,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第一要义。但是从我国当前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看,有以下几种情况:参加市一级和以上级别培训的教育机构进行脱产学习的学员名额十分有限,如武汉市2008年对农村幼儿首届免费培训只有200人,这只占农村幼儿教师的极少数;一部分县市有自己单独的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构,但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都和应达到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更何况直接和农村幼儿教师联系十分密切的乡镇没有自己的培训机构;新《纲要》颁布之后,农村幼儿教师希望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迫切需求,为开展短期培训工作提供广阔的前景。

(二)短期培训符合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

据估算,全国农村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幼儿教师需要专业培训。同时,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还要补充大量的新的合格师资。采取正规学校的传统培养方式,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因此,寻找不同于在院校培训模式,结合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应参加培训人员学习需要、接受程度和时间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认真设计、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探索具有“短平快”特点的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显得十分重要。而短期培训具有时间短、形式活、针对性强的特点。所谓短期培训的时间短可以数天,而且时间上还可以进一步分拆,这完全符合农村的作息时间,错开农忙与农闲,可以让农村幼儿教师将零碎的业余时间或者整块的时间灵活使用,便于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所谓形式活指短期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脱产培训,也可以是业余培训,既可以在校内举办,也可以在校外举办等,这完全可以让农村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培训地点,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所谓针对性强指短期培训不求内容完整、全面,而是农村教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注重实效。

(三)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具有自身的优点

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具有自身的优点:其一是时间短,效率高,教学内容精简、实用,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术和专业技能为主,教学过程紧凑,更能适应农村幼儿教育的需求,实用强;其二是重理论,专业性强。行政的管理理念、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儿园的发展,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

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幼儿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突破,可以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主要模式

所谓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是指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村幼儿教师按照岗位需要开展的以提高师德修养、教学能力和“幼教理念”为目的的时间为6个月之内的培训。根据培训目标、项目的不同,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增强教师参训的主体意识,更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应该说,在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依据不同的教育理论,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但都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为前提。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立体开放式的幼教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幼教研究室和河北省教育委员会共同承担“河北农村学前教育项目”的研究成果。这种模式把培训一支热爱幼教事业,有一定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必要技能技巧的土生土长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具有“短平快”、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特点。该模式强调培训时间“全天候”、培训地点“全方位”、培训类型“多层次”、培训内容“多样化”和培训方法“多重化”。

(二)自我教学模式

“自我教学”模式是为了把“发展学员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提高学员的教育理论水平”的短期培训的目标同时落到实处,用新的教育理念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教学方法。“自我教学”模式指以问题为主线,以教师为指导,由学员自己来讲授培训教材的短期培训形式。这种模式强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具体步骤包括:“自学培训教材,提出问题”“集体备课,思考问题”“自我授课,解答问题”和“分析归纳,总结问题”四个阶段,希望达到:“促进学员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促进学员教学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之目的。

(三)多向性案例分析培训模式

短期培训不是专门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而是根据学员的需要解决学员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教学、科研的水平。案例教学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将采集到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成功的或失败的),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员们分析、思考、讨论并作出各自判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启发学员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种模式派生出许多新的模式,如:仿真性情景模拟,等等。

(四)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相结合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先抽暑假或寒假等相对长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在事先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的基础上,系统传授或讲解关于幼儿教育教学最前沿的知识,解决农村幼儿教师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让农村幼儿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改变、教学方法上有提升、教学能力上有发展。跟踪培训是在参加培训的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消化吸收集中培训时所获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跟踪考察,听取参训老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相结合培训模式真正形成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的良性循环,真正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培训的效果非常显著。

(五)园本培训

随着新《纲要》在农村幼儿教育进一步普及,新《纲要》所洋溢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时代精神逐渐受到重视,有些农村幼儿园在贯彻实施新《纲要》精神的过程中开始思索如何改变教师被动等待、被动接受的状态,使教师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专业成长的主人,开始挖掘内部潜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这就是园本培训的最初萌芽的动机,如园领导引领、骨干教师带头、全员参与,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幼教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幼教改革新理念、新观点,从而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四、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原则

在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中,教学目的上“实用”、课程设置上“巧用”、教学形式上“活用”、教学内容上“实在”、培训阵地上的“前移”成为选择什么样的培训模式必须遵循的原则。

教学目的要突出一个“用”字。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首先必须强调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求,并通过培训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很快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充分利用,既能满足教学急需,又能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如对教具的制作是农村幼儿教师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因为玩具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物质承担者,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的时候,必须从农村已有的条件出发(如利用农村的自然材料),强调教具制作的可动手性和操作性,如用丝瓜瓤做梅花鹿,用狗尾草穗编织动物的造型等。

课程设置要突出一个“巧”字。由于农村幼儿教师一般是“双肩挑”:一头“挑”着家庭和农田,一头“挑”着幼儿园,因此身份首先是姓“农”,然后才是姓“师”,没有整块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培训时,课程设置尽可能“巧”,将新《纲要》的理论巧妙地融入培训的内容中,开设一些与众不同的课程,如农村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选取、农村幼教活动指导、农村幼儿游戏等,在最短的时间里交给学员最多的东西。

教学内容要突出一个“实”字。教学内容设置上的“实”字就是根据农村幼儿教师岗位特点和自身水平而设立,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如音乐、舞蹈、美工)的训练,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第12篇

1.拓展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

为保证培训的实效性,结合幼儿教师整体发展情况,培训机构选择最佳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培训方式有送教下乡、大园本培训、自主培训、绑带式培训等。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特有的技能魅力送训到各个乡镇,激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为培训学习提供便利,有效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大园本培训是针对农村幼儿园具体师资和办园情况提出的一项特殊的“园本培训”,基于部分幼儿园师资配置弱、办园规模小,无能力和无条件独立开展园本培训而组织形成的大园本培训。存在形式多样,可以是几个相似幼儿园集合开展大园本培训,也可以是幼儿园部分园本培训活动挂靠镇级中心幼儿园完成园本研修,也可以完全依托中心一级幼儿园开展园本研修等,五项基本功就是依托大园本培训,积极鼓励区域内培训学习,依靠区域内辐射性培训和连动性培训推进基本功培训效果,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培训机构结合园本研修活动,组织开展各个层面的基本功比武、基本功考核、才艺展示等活动,组织非幼师专业毕业的在编教师进行才艺汇演,组织幼儿教师基本功考核竞赛活动,组织园本研修优秀园评比活动等,通过以赛促训,以训保赛,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2.建设培训队伍,保障师资力量。

面对农村幼儿教师数量之多、幼儿教师培训师资缺乏等现状,作为培训机构着力创建幼儿教师专项培训师资资源库,保障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培训的实效性和长效性。五项基本功专项培训师资资源库包括策划智囊团、研训合作团、专项辅导团等,根据不同梯队的师资成员,发挥不同的指导、引领、示范等作用。在五项基本功培训中,注重打造和扩大培训基地,成为五项基本功实践培训的有力支持和样板学习源。五项基本功培训基地呈梯队分布:包括一级培训基地为市教师进修学校;二级培训基地为乡镇教办;三级培训基地为幼儿园培训共同体;四级培训基地为各个基层幼儿园。创建培训基地有效拓展培训空间和时间,确保五项基本功培训的高效有序,也为以后类似培训搭建了基地模型。重视建立、完善、细化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制度,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梳理五项基本功培训管理网络,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五项基本功培训所运用的模式为其他基本功培训项目提供一系列制度保障,为有效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发挥长效机制。

二、培训基地发挥多项职能

建立城乡联动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培训基地,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即把城乡师资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充分利用城镇幼儿园的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多项职能,形成城乡教育的联动模式,提升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城镇和农村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搭建五项基本功帮扶职能。

构建五项基本功立体式培训基地帮扶网络,实行结对帮扶、以城带乡、以强扶弱、多层次支援、捆绑式的全方位帮扶模式。培训基地必须根据五项基本功实际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通过讲座、示范课、回课、指导等各种途径,帮助辅导员提高辅导五项基本功的能力,积极支持园级辅导员的指导培训工作,以此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细化五项基本功辅导职能。

师资资源库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有力辅导力量,选取其中基本功实力强的幼儿教师成为不同基地的基本功辅导员,积极发挥示范辅导作用,分别聘请为市级辅导员、镇级辅导员、园级辅导员,通过师徒结对、送教下乡、专题讲座、上示范辅导课等多种方式,提高各级辅导员辅导五项基本功的培训能力。细化五项基本功辅导职能,还指向针对农村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素养情况,辅导员编写或调整培训课程,如市级辅导员编制五项基本功培训教材集,五项基本功考核方案集,五项基本功达标内容、达标标准和五项基本功考核细则等,镇级辅导员依据全市的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案,结合本镇幼儿教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形成更贴切、更符合区域内幼儿教师发展的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案。

3.扩延五项基本功管理职能。

作为五项基本功培训基地,其功能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组织管理职能。根据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规划制定方案和制度,加以规划化管理。二是协调合作功能。联合或整合区域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三是指导引领功能。各基地建立与基层幼儿园的广泛联系,加强园本研修中五项基本功培训的指导,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对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发展提供指导。四是考核评价职能。根据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大练兵情况,开展不同层面的考核和比武,以此促进五项基本功培训的有效开展。

三、幼儿园激励自觉培训

五项基本功具有专业性、基础性和习得性,幼儿教师基本功的修炼最终离不开教师主体的自觉。

1.调查本园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需求。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需求,激发农村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的合理学习动机。幼儿园中有一部分教师自我感觉良好;也有的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又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情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年轻的教师刚工作时热情很高,激情四射,总想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但一次两次的挫折和失败便把她们打垮了;还有的教师总觉得自己底子薄,自卑心理极强,什么机会都不争取。总之,农村幼儿教师对提高自身五项基本功的要求也是非常薄弱的。因此,幼儿园要了解本园每位幼儿教师的心理状况,倡导每位教师应正视这种不良心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本园教师继续学习,努力提高五项基本功素养。

2.促进本园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学习。

幼儿园多渠道促进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学习,培养幼儿教师的真功夫。首先,引导幼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基本功培训活动,在培训中学习,更要在实践中练习。其次要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师基本功素养:互助互学,特技相长。在幼儿园内积极开展“我会什么”“我学什么”“亮绝活”等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开展竞赛,扬长补短,广泛开展五项基本功竞赛活动,组织教师每阶段主修一项基本功,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以优带“差”,相互促进,在教师中开展“结对子”活动,并且实行五项基本功项目及目标管理,让特长教师成为同伴的某一项基本功辅导员,使得五项基本功培训落实到人、到点。幼儿园制定具体措施,要求幼儿教师坚持自培自练,通过“传、帮、带”活动,实现结对教师在五项基本功素养上都向高一层次发展。

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切实感受到农村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素养和整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热情和学习精神也得到了激发,自主发展能力逐步增强,营造了农村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大练兵的学习氛围。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想到以下两个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是教育师资资源的均衡化问题。在农村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中,发现由于地域的限制,培训的师资差异性还是很大,如何配置市区优秀教师深入农村,在优化教育师资结构的框架下实施传、帮、带的提升机制,如何淡化城乡差异,创设教育师资资源生态均衡环境等。这一些还需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均衡教育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有效保证均衡发展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