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利与弊论文

网络利与弊论文

时间:2022-10-19 19:00:40

网络利与弊论文

第1篇

一.SEO

知道SEO这个词的可能不知道,网络营销包括SEO,网络营销是一个综合的大类,而SEO是网络营销的分支。

优势:SEO优势在于依靠网站为媒介,发布信息,进行关键词的优化,以获得搜索引擎排名。给网站带来流量,带来浏览量。

弊端:可能有些比较热的关键词不能通过SEO获得排名,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

二.竞价排名

通过购买百度、新浪、网易、天涯论坛等大型门户网站的广告位来获得网站的流量。

优势:短期内就能获得很好的排名,对于一些大型企业,前期做网络推广是必须的!

弊端:价格贵,中小型企业很难承受高额的广告费

三.论坛发帖

天涯论坛、经济杂谈、新浪经济论坛等各种大中小型论坛进行发帖推广企业产品。

优势:范围广,有很好的网络宣传效果,如果可以通过与新浪、网易、搜狐等各大论坛版主合作,让他们把网站文章置顶加精,更加有利于网站知名度的提高,增强了信任感!、

弊端:企业大规模的广撒网,对网站进行发帖质量肯定不高,而且删帖率极高,最终导致网站发了很多的帖子,看不到效果。而且帖子存活率很低!

四.软文推广

软文推广是网络编辑人员针对网站产品的样式、类别、优势等写出的适合论坛发布的文章,这些文章包括论坛帖子、博客文章、贴吧文章等,这三类文章又要以不同的要求写出适合网站推广的文章,要求比较高!

优势:文章类型涉及范围广,可读性强,对关键词的优化排名有好处!是网站推广的主要力量!

弊端:文章类别多,文章写作难度大,要求编辑水平高,又需要大量的原创,因此出现文章质量跟不上的弊端,导致可读性不强!解决办法请专业的编辑人员写高质量的文章!

五.博客推广

博客推广包括新浪博客、网易博客、搜狐博客、天涯博客等大型的博客媒介

优势:博客账号多用,一个账号可以实现大类别中的通用,不仅可以发布博客文章,而且可以发帖,传照片、传视频、写微博、与网友互动,是网络营销中的大后台!而且权重高!可以给主站放友情链接,提高网站权重!

弊端:不能充分的利用博客的优势,有些时候是为了避免博客权重过于高,导致与主站关键词进行争权重。

六.邮件营销

邮件营销这种方式通过网络机器,进行大规模的发布企业网站产品邮件信息,进行推广。

优势:提高网站流量有奇效

弊端:转化率,跳出率很高,转化率低

七.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是一种依靠粉丝进行网络推广的一种方式

优势:传播范围广,如果有转发,引起共鸣,可以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

弊端:产品很难对味,网友们喜欢新鲜的搞笑的事情或者搞笑视频,一般的产品很难有生动性。不容易被转发传播!

八.视频推广

视频推广需要很大的投入与策划,需要专业的人员制作视频。

优势:生动性高,传播快速

弊端:素材比较难找

九.图片推广

制作添加网站网址的图片,吸引用户视野

优势:图像更容易被人记住,观赏性教文章更强,与文章结合效果会更好

弊端:在很多的地方不能加入锚链接,无法通过图片进行点击

十.口碑营销

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言论,制造有利于企业产品的优势言论

第2篇

当然是利大于弊;原因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从医学说: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出现,激光手术等,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从天文方面: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的发明,比如气象卫星,能精确的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从人类生活方面:各种电器使人们生活舒适,比如空调,冬暖夏凉,,;当然,科学的进步不可避免的伴随着负面影响,但有利的一面毕竟占着绝大部分。

从有了网络,就有了上网的人;有了上网的人,便有人说上网的利弊。今天,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是如何看待大学生上网的呢?我觉得应当一分为二的看。

网络最初是运用于企业的,用来查阅公司所需的资料,也用来洽谈生意。这时的网络尚未普及,可是,它的作用是积极的。此时的网络除了尚不完善外,我想还没有什么利弊之分。

随着技术的提高,网络日趋完善,也渐渐普及了。为了更适应大众的需要,有了网络游戏,有了QQ,有了各种各样的版块。于是,上网的人更多了,当然有大学生。大学生上网,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为了寻找一位网友以打发时间;有的为了网络游戏而不分昼夜;有的为了网上电影以此来“充实”生活。当然,也有为了学习的。我就亲耳听说一个建筑系的学生为了画图而包了两次夜。暂不说他包夜的行为是否不当,是否于身体不益,单说他对网络的利用,他在利用网络。我不得不插一句,何为“利用”呢?我觉得,在这,利用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运用。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借助于电脑,利用于网络,可以做成许多过去不能做或不易做的事。这是利?是弊?

作为一个旅游系的学生,我也是常上网的。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有关旅游的信息。有景点的介绍,有旅游信息的发布,有国家对旅游业政策的公布。这些,可以说是最新、最快的。对于旅游业这样一个敏感的行业来说,早一步得到信息便意味着早一步抓住机遇。这是利?是弊?当然,网上也不全是可靠的信息,也有谣言,有谬论,如果不加辨别,一概采纳接受,并且因此而酿成巨大的失误。这又是利?还是弊呢?

网络是四通八达的,上了网,可以认识很多人。本地的、外地的、中国的、外国的,当然也会有好人、坏人。上了网,有了网友,互通有无,彼此相互联络,提供彼此意见、建议,建立一种良好的网上友谊。这是利?还是弊?整天沉迷于网上聊天,不上课,什么事也不干,只为了网上冲浪,与网络那端的人虚无缥缈地扯上半天,最后还有可能误入歧途。这是利?是弊?

人人都说网络奇妙,它能在瞬息之间把你想知道的东西呈现出来;可以搜索到一本你一直想找但苦觅不着的老版杂志;可以搜索到一些书本、报刊上还未出现的前沿知识。你可以用它来丰富自己,真正达到一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的境界,达到一种一台机便知前沿科学的境界。这是利?还是弊?也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有着卓越的网络知识,利用网络来发财,一种不义之财。当然,这里的利用就不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利用了,这也是一种运用,不过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运用。如此说是利?是弊?

其实,网络本无利弊,利弊在于上网之人。学了马哲,知道人应当发挥自身能动性,上网也是如此。有时,利与弊只一线相隔,单看上网之人是如何把握的,是如何发挥自身能动性的。

如今,大学生上网已是一种趋势了,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局面。利弊仍有人说,可如何把握利弊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吗?

第3篇

关键词:突发事件 网络舆论 利弊 治理

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突发事件高发,各种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不断。网络舆论在突发事件的演进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深入剖析网络舆论与突发事件的关联,辩证看待网络舆论的利与弊,从而实现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和治理,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且又亟待解决的课题。

网络舆论在突发事件中的利弊分析

网络舆论在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只有辩证地看待网络舆论的利与弊,才能在突发事件处理中做到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

网络舆论之利

网络舆论在突发事件中有其他任何舆论所不具有的优势作用:

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约束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私用。近几年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舆论监督阵营中的重要力量,约束着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私用。2008年,网络舆论监督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2008年的网络事件中,如“零税收”、“广西师范大学六位校级领导接见一位美女秘书”、“孙春龙博客上书”事件和“天价香烟”等事件,网络无一例外地充分发挥了其舆论监督作用。

开启并构建公共领域,有助突发事件的圆满解决。网络为公众广泛参与公共领域提供了一个平台,网络舆论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这为发挥传媒的社会舆论功能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2007年的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最早是在猫扑、天涯等网站上被曝光,引发网民热议,诸如对城市拆迁条例的反思、对《物权法》的讨论、对公共利益如何界定的探讨,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共同讨论的主题。

促进司法民主化进程,有助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在司法领域,具有公民意识的公众对司法活动的参与,是司法在实际上取得民主性、公正性的重要保障。网络空间不仅激发了人们的公民意识,并且使公民意识的表达得以较容易地实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舆情是司法重要的智识性资源。①网络舆情具有巨大的规模效应,经过网络舆情的引导,社会舆论快速形成主流,并由此形成了整个社会对案件的基本看法。这就大大增强了网络舆情的能量和对法官的压力。如轰动全国的许霆案和邓玉娇案就是很好的例证。

网络舆论之弊

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互联网无疑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弥补了传统传播媒介的不足。然而,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却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必须对网络舆论的弊端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

易形成网络暴力和网络暴民。网络舆论是个“自由超市”,网络的匿名性,使大家都处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状态,容易使人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一些网民在发表言论时采取偏激的态度,进行个人情感宣泄。同时,在网络环境下,网民以群内同质化、群际异质化的特点聚集,志同道合的网民群体出现严重的“群体极化”倾向。这种“群体极化”倾向易形成网络暴力和网络暴民现象。

易产生网络奇观的负面效应。在追求媒体轰动效应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已经屈从于奇观逻辑因而被“小报化”。②许多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网民浏览的兴趣,增加网站的点击率,处处以能否吸引人们眼球为标准来进行新闻的选择、报道和评论,如喜欢绯闻,夸大不同阶层和职业之间的分歧,故意构建二元对立式的报道和评价,甚至故意突出局部,断章取义,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议。

易形成舆论的“无政府状态”。互联网是一个没有中心的结构。在网络中,任何一个支点都可以变为中心,没有一个终极的管理者。甚至有人断言,互联网是历史上存在的最接近真正无政府主义状态的东西。但是在网络瓦解了统一舆论从而导致信息权威的缺失之后,网络空间有可能被真伪难辨的信息垃圾所充斥。

易引发并推动其恶性发展。受某些普遍关注的社会政治事件的刺激,网民利用网络大规模、传播某一方面信息,发泄不满,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互相沟通、串联,进行策划、组织和联络,极易演变为带有特定诉求的。往往暴露了社会的丑陋面和诸多的负面信息,而网络媒体不加过滤,有意或无意地放大渲染,过度宣传社会阴暗面,这些歪曲的事实,情绪化的、偏激的评论,往往会误导民众,对事件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网络舆论的治理

政府应及时公开信息、及时阻止各种网络谣言传播。在信息时代,那种想通过信息屏蔽和沉默不报的方式来控制舆论和负面影响的处理模式已经失去了有效性。政府必须及时公布权威和可信的信息来争取舆论的主动权,在危机处理中处于主动地位。政府在信息公开中要做到“两个主动”:一是主动公布正面信息,把事情的真相告知于众,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二是主动辟谣,对于已经或将要传播的谣言,要敢于面对,不回避地进行辟谣,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制止。要避免“有了结果再公布”的做法,更不能消极地期待“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③政府通过媒体对民众的信息传递是信息及时公开的主要手段。政府新闻发言人成为媒体获得官方信息的重要中介。在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应快速反应,第一时间主动配合新闻媒体,维护传播者的公信力,避免出现信息的断档和真空。此外,政府应在网络上第一时间权威正面信息,占领主动权和主导权。

及时收集并分析网络舆情,建立网络舆情控制和引导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对突发事件中网络信息传播和舆论导向采用全天实时搜集的方式来加以关注。在舆论形成的初始阶段,社会公众是通过关注事件信息、传播事件信息来发表就事论事的情绪和意见,共同的意见倾向性还未形成,此时政府反应迅速,冷静、客观地向公众尽快提供全面确切的信息,比较容易消除公众的片面性和不确定性认识,以及由此带来的紧张情绪和过激态度。政府要及时对网络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信息的真伪和舆情向背。此外,还应建立网络评论队伍,引导网络舆情。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议程设置”,可以促进网络舆情的理性化,形成网上健康的、强势的主流舆论。针对网民易受权威左右的特点,可加强引导者的权威性,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网民的讨论,直接提供专家对事件的理解,或在线回答网民提出的问题。④

培养网络意见领袖,正确引导公共舆论。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是人群中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对于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政府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网络意见领袖的价值,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说理能力强的网友充当意见领袖。对网络舆情较集中的场所如各高校的BBS,要通过诸如聘用学生作为兼职的“网络协管员”等方式,密切关注学校BBS和校外主要网站动态。一旦突发事件在网上形成热评,由这些非官方的网络意见领袖积极参与讨论,与网民互动交流,实现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引导。

完善网络立法及相关宏观调控机制。法律是公民行为规范的基准。网络虽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媒体、一个虚拟的全新世界,但网络本身却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的,必然要受到社会法律的规范。因此,网络立法是控制网络情绪型舆论的有效保障。应该说,这些年政府的参与和有效的网络立法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那些存在于网民心中的无风险心理将会逐渐消失,网络行为将会在法律的规范下逐步理智。

总之,当今网络舆论既为民意的释放和表达提供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意的反映,但同时也要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舆论,克服其存在的弊端和缺点,发扬其优点,使其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推动民主文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在突发事件中,对待网络舆论的解决之道不是简单粗暴的行政干预,而应遵循网络传播的规律,通过信息公开、收集分析舆情、培养意见领袖以及完善法律行规等多种途径实现综合治理。

注释:

①陈婴虹:《论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2)。

②德波(法):《景观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③王春业:《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政法论丛》,2009(2)。

④彭知辉:《论与网络舆情》,《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第4篇

我看电脑网络的利与弊

随着经济的腾飞,家家户户的经济条件也变好了,电脑,也随之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拥有电脑的家庭大多数都上了网,所以,网络所带来的利与弊不得不让人重视。

我们先来说一说利处吧:如果遇到有不理解的地方时,我们就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它就像一本万能的字典,无论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想与在远方的亲戚朋友沟通,可信件太慢,长途电话又很贵,怎么办呢?不用怕,我们只要把电脑打开,一切方法就摆在眼前了,可以上QQ聊天,可以发E——mail等等;要是你不开心,想让心情舒畅,你就可以上网看看漫画,听听舒缓的音乐;如果你很喜欢某个作家的作品,但是你跑遍各大书店都没买到,不用着急,有电脑在,你可以上网看这位作家的作品,既不用花钱,又可以长时间的保存,真是两全齐美啊!总归,电脑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的作用是别的东西无法代替的······

说完利,接下来我们应该说一说电脑网络的弊处了。

弊处有1.对青少年的“三观”形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从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混乱、矛盾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等不良思潮。2.上网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各种疾病,比如眼疾,轻者高度近视,重者双目失明;比如腰椎劳损,关节痛,直不起腰来;还会出现语言功能变弱,人变得少言寡语。

所以我们要控制好上网时间,不完成年人玩的游戏,让电脑网络为我们服务。

第5篇

网络教学能否在日常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除了依赖于教育教学部门的投入以及教师本身的内在网络素养外,还有赖于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为了能够真实地了解目前小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组建一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该实践队调查的主题是小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本文将对本次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期对小学生网络素养的基本状况有一个较为真实的认识。

1 调研情况分析

调研时间 2011年6月。

数据的收集 设计调查问卷,一方面将调查问卷在“问卷星”网站上,收集来自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在“问卷星”近500份的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31份。另一方面利用暑期走访了4所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学生,并在街头进行小学生的随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近500份。

调查对象的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2.206岁。其中,四年级的学生占47%,五年级的学生占38%,六年级的学生占15%;男生占51%,女生占49%。

调查问卷的设计 此次调查问卷包括14个问题,涵盖学校、家长、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的若干个方面问题,具体设计如下:

1)你所在的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吗?( )

A.有 B.没有 C.近期内会开设

2)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吗?( )

A.有 B.有,可是没怎么用 C.没有

3)你通过什么方式上网?( )

A.手机 B.电脑 C.没有上过网

4)你一般是在哪里上网?( )

A.家里或学校 B.网吧 C.其他

5)你上网的目的是( )

A.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B.学习需要,收集资料

C.交友,聊天,玩游戏

6)你每次上网的时间大概多长?( )

A.4小时以上 B.3~4小时

C.1~2小时 D.其他

7)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获取的信息有多少是来源于网络的?( )

A.大部分是 B.只有少数是 C.基本上没有

8)你的家人对你上网的态度是( )

A.极力反对 B.学习需要可以适量上网

C.课余或假期可以适量上网

9)你认为上网和你的学习有冲突吗?( )

A.没有 B.有,但我会合理安排

C.有,但不给予理会

10)假如你的家长反对你上网,那么他们反对的理由是( )

A.浪费时间,影响学习

B.容易上当受骗,错交不良网友

C.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

11)你认为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 )

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C.利弊相当 D.其他

12)请问上网需要遵守与网络相关的法律吗?( )

A.需要 B.不需要 C.不知道

13)你有没有浏览过一些学习网站?( )

注:如果有,请列出你浏览过的学习站点。

A.有 B.没有 浏览过的站点:

14)你有没有浏览过论坛?( )

注:如果有,请列出你浏览过的论坛?

A.有 B.没有 浏览过的论坛:

2 调研结果分析

对收集到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并使用Excel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从学校方面来看,在学校是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上,90%的学生回答学校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2%的学生相信学校近期内会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只有6%左右的学生回答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多达7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而11%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多媒体教室,但他们没有使用过,只有13%的学生回答学校有多媒体教室。从上网的方式上看,有9%的小学生通过手机上过网,利用电脑上网的小学生人数占29%,从未上过网的小学生多达59%。在上网地点上,31%的学生在网吧上网,而在家或学校上网的小学生只有7%左右,选择在其他地方上网的小学生人数多达49%。

从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态度调查上看,学生认为家长持极力反对态度的占较高比例为49%,学习需要可以适量上网的占29%,假期适量上网的有14%,其余占8%。而学生认为家长反对他们上网的理由中,认为上网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的占64%;认为在网络环境中容易受骗,错交不良网友的占14%;认为影响身心健康的占18%。

从小学生自身的角度看,在上网目的上,有26%的小学生认为上网是为了交友、聊天、玩游戏,47%的小学生认为是学习需要和收集资料,用于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有13%,其余占14%。从每次上网时间的长度上看,30%的小学生每次上网的时间保持在1~2个小时,2%左右的小学生每次上网时间超过4个小时,7%左右的小学生每次上网时间维持在3~4个小时,48%的小学生上网时间长度不确定。在学习、生活信息的来源方面,58%的小学生基本上没有从网络上获取任何信息,26%的小学生从网络上获取少量信息,回答从网络获取大部分资源的有9%。认为上网对学习不造成影响的小学生比例占32%,认为上网对学习造成影响的小学生中有38%左右的学生认为虽然会造成影响,但他们会合理安排。在上网是否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高达57%的小学生不知道上网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28%的学生认为上网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11%左右的学生甚至认为上网不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14%的学生认为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是利大于弊,12%的学生认为是弊大于利,16%的学生认为利弊相当,高达53%的学生回答其他选项。在浏览学习网站和论坛方面,93%左右的学生从未浏览过学习网站,91%的学生从未浏览过任何论坛。

3 结论

本次调查是为了配合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小学(学前)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项目课题“小学生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项目号:2010JJG04)所作的一项调查。从调查结果分析上看,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区域性的小学生对电脑表现依然很陌生;

2)小学生缺乏对网络的认识,并不能正确地利用和使用网络;

3)学校在网络教育上的投入不够;

4)家长对小学生上网的态度不够明朗,对网络的认识不到位。

在这种情况下,在小学开展网络教学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薛耀锋,祝智庭,陈汉军,等.上海市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现状抽样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1):88-93.

第6篇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合作风险

(一)商业利益导致网络小说质量下降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合作的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商业性。当今中国网络小说并非纯文学性,而处于文学性与商业性并存混合状态,且商业性大于文艺性。近年来,网络文学在线付费阅读或下载模式的成型,刺激了网络写手们的创作动机。由于许多网络文学网站通常是按字数篇幅或者点击率量和下载量衡量报酬,故而写手会有意加长篇幅甚至无完结的继续创作,由此产生的作品可想而知必然语言啰嗦、结构混乱、缺乏文学艺术性。这样的作品即便点击率再高,受众基数再大,改编成影视作品后也必然缺乏生命力。(二)为影视而改,网络小说丧失其文学独立性网络小说即李寻欢所说的“网人在网上写网络供网友阅读”式的写作模式。网络为小说提供新的传播途径和平台,借助这个新兴平台,无论是作家创作还是读者接受,小说的发展应是与时俱进的发展,应是以小说独立性为基础。为了影视而改的网络文学作品,首先在内容上就比较容易流失。早先以文学经典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如《乱世佳人》《战争与和平》《围城》《红楼梦》《西游记》等,它们的改编不仅最大限度的忠于原着,而且建立在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基础之上,以影视手段大大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传播。但消费时代的今天,影视被赋予了商业色彩,商业性影片占据了市场的最大份额。其次,消费时代下的“快餐”式文化,娱乐性、便利性、消遣性成为主导,艺术性和审美性退而次之。这样一来,“文学走向边缘化,快餐文化抢占文学市场,视听霸权对文字媒介的接收性挤压”③使得网络小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商业的附属品。(三)文学影视化,想象空间的破碎文学作品影视化在使文本更具声色律动的同时,依旧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首先,文学作品本身固有的有待接受主体自己去填充的语义空白,一旦被具体化后,就难以避免的产生了想象与现实对接的问题。网络小说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完美的理想型形象,与现实演员对接时必然会存在差异,甚至引起争议,不仅影响了影视作品质量而且破坏了文本张力。例如,改编自明晓溪同名网络小说《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的电视剧,米爱的扮演者李思思和伊堂曜扮演者李承铉,无一幸免都被观众恶批,“李思思纯洁得做作”“李承铉毫无伊堂曜的霸气”,小说中的红色法拉利跑车变成剧中的山地车,别墅则变成了寒酸的小楼一部经典的网络小说影视化后在网友、观众的恶骂声中以失败而告终。《杜拉拉升职记》电影版中杜拉拉的扮演者徐静蕾被批长相不够甜美,电视剧版中的王珞丹则被认为气场太弱。备受欢迎和肯定的网络小说在影视化却不尽如人意。由此看来,网络小说原有的美感在被具体化后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读者的想象空间难免破碎。

批评与沟通并重,缓解网络小说和影视艺术矛盾的对策

(一)从文学批评入手,优化网络小说及其产业结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历来都被认为是文学不可或缺的两翼。当前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生机勃勃,批评却悄无声息。读者对于作品的评论和反馈虽能及时的起到一定作用,但从专业角度而言,网友对于作品的批评大多限于感性层面的体验,“平民批评”还不足以对抗网络文学的弊病。其次,目前网络作家构成多为业余写手,他们一方面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学入门的门槛较低且能获取报酬,而进入网络文学领域。再者,“从创作心态上说,网络写作常见的是‘玩文学’的心态”④,这也影响了文学写什么的问题。显而易见,目前网络小说从创作层面到接受层面的综合水平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视野小,题单一;趣味低,格调不高;境界小,缺乏深度。改变这一现状,应当引入专业的文学批评机制,通过专业批评刺激创作的改善。专业批评家“对于文本的解读不会是一般意义的接受,而是对作品意义的系统发现与论述,由于他们的存在,阐释才可能上升为批评,从而带上更多的科学色彩”⑤,进而能更有效的提升网络小说的质量。(二)与大众沟通,共同优化“网改”影视作品网络小说和影视作品的“联姻”至今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和趋势,二者间矛盾的解决除了在网络小说上寻求方案外,还应从影视作品入手。首先,针对演员选择问题,可通过网络票选、调查问卷、观众推荐等互动形式让大众选出他们心中的理想代表。其次,设专门的BBS论坛、专用网页等讨论平台,接受大众与影视制作单位双方及时就作品问题进行沟通和商讨。再者,通过沟通,制片单位在了解大众心声的基础上可以有意识的对大众追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避免影片流于形式和低俗。(三)人文关怀为网络文学与影视艺术必须呈现的文化景观“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其价值在于用语言来描绘有意义的人生图景以实现对人的生存及命运的关注和把握,人学意义是文学与生俱来的规定”⑥。新媒体时代下产生的网络文学,其本质依旧在于人学,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精神依旧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同样,新媒体时代下承接文化传播责任的影视艺术,在内容丰富化、形式新颖化、手段科技化的同时,也必须以人文关怀为基点和重点,承担起不仅仅是丰富大众休闲娱乐生活,而且是为大众提供精神享受和心灵净化平台的责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存与互补,才会保证社会及其人来的稳定发展和全面进步。中国的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大联姻”,若想“蜜月期”更长久,就必须在各个方面达成有效和有益的协作,监管部门进一步严格网络文学的改编机制和出版门槛,网络文学和影视艺术双方自觉完善自身建设,为彼此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接受主体的消费大众,在娱乐和休闲的同时应该意识到作品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如能在快节奏的消费时代,坚定坚守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的责任,相信未来网络文学与影视艺术的结合不仅会更紧密,而且它们的发展也会在彼此合作促进中越来越辉煌。

第7篇

【关键词】网络;反腐;制度

一、引言

腐败问题在中国是众所周知的一个顽疾。总书记在党的十所作报告中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可以说,反腐败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然而新时期腐败也呈现新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我国也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等使得信息传播渠道更加顺畅、透明、公开,不断激发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单纯的依靠制度反腐以及制度约束等传统反腐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反腐需要。

二、网络反腐之利

传统的反腐手段主要有批评、检举、揭发、控告、示威、聚众上书等。这些手段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且审理机制完善,因此依然是现今反腐的中坚力量,但其效果百姓并不认可。但传统手段涉及群众少,政府监察机关、纪检机关信息披露不够及时透明致使民众知情权无法得以保障,造成案件积压,官官护庇打击报复检举者,致使民众有冤无处伸,有苦不能言。网络的出现,则恰好弥补了以上的不足。网络反腐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方便快捷,受众率高。近几年,中国上网人数快速增长。中国网民数在2008年年底达到2.98亿,其中2.7亿使用宽带,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络能够全天候地播报即时信息,民众坐在电脑前便可方便快捷地了解这些消息并自由地加以评论。

(二)隐蔽性。传统的反腐手段往往需要检举人与被检举人面对面对质,面对面地提意见或质疑有时会碍于情面、尴尬难堪而有所保留。若是上下级的关系,有可能会影响检举人今后工作的发展。更有些上级官员发现对自己不利的消息后,便调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利封杀信息,甚至对检举人进行打击报复。种种担忧都会挫伤民众检举腐败行为的积极性。网络以其匿名性解决了民众的心理负担。坐在家中,打开电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便可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检举不法腐败行为。

(三)传播迅速。传统的反腐手段涉及群众少,个别民众的只言片语可能会遭到相关部门的冷落不予处理。事件一旦放在网上,民众通过粘贴、转载相关信息就扩大了事件的波及范围。民众自由地发表评论,及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巨大的舆论势头。如此可提高相关部门处理案件的积极性与认真度,提高案件的进展速度及透明度。

三、网络反腐之弊

(一)侵犯他人隐私。网络反腐有着传统反腐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它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其匿名性可保护检举人的权益不受损害,可这个特点也极有可能被某些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加以利用而对他人进行恶意造谣、诽谤。一旦证据与事实不符,不仅浪费相关部门人员的精力及财力,也会打扰到被检举人的生活,损害他们的名誉,但检举人却可逍遥于法律的惩戒之外。

(二)认识时有偏差。此外,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力量,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及应用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这期间难免会出现偏差,现今已有此类现象出现。现在网络反腐被炒得沸沸扬扬,一旦出现成果便会得到各种媒体的报道,更何况网络本身更是传播消息的媒体,运用网络进行反腐具有即刻的新闻效应。有些地方官员便盲目追求这种轰动效应而过度推崇网络忽略其他途径收集上来的信息。近期株洲市出台了第一个关于网络反腐的法律条文,相关官员承诺不放过任何一条网络反腐信息,网民对此欢迎之至,可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想,假如政府部门能如此对待其他途径得来的反腐信息,积极立案调查,不官官相护,把民众放在最高位置,也许网络这种反腐手段就不必出现,也不会出现了。

(三)非主流。最后,关于网络反腐的新闻虽炒得沸沸扬扬,但与传统反腐相比,网络反腐案却是凤毛麟角。网络在一些大中城市普及率相当高,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但网络反腐的确是一个新兴事物,有其发展势头却并非主流手段,所以大多数人所认同及运用的仍是传统的检举、批评、上访等手段。并且西部一些地区及贫困山区通讯手段落后,根本无法安装网络,何谈网络反腐。这些地区民众网络意识淡薄,甚至有些人不知网络为何物,这些地区所存在的问题也往往更多,想想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是一项长期工程,单纯运用网络无法解决。

四、完善、引导网络反腐的对策建议

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是总体而言,网络反腐的利大于弊。只要政府对其进行合理必要的管理和引导,网络反腐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反腐倡廉的有力工具。一项以人为基础高效运作的系统,一定要具有两个要素:一是组织;二是纪律。网络反腐的发展与规范也不例外。因此,网络反腐制度的完善,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组织建设。鉴于网络这个特殊的平台,其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因此,这也提醒我们,对于发展如此快的新生事物,要及时地进行规制,积极引导其发展方向,以促使其发挥正面的作用。对于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最明显的是缺少与传统制度反腐之间的链接。这需要政府与网民一起努力,形成政府、社会、网民之间的统一体,使腐败行为无处可藏,同时打击利用网络的不法分子。

1、政府设立专门的反腐网站。政府应该考虑到公民的要求,成立专门的反腐网站,在地方上,有针对性的设立分网,以专门的法律机构为依托,设置专门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并及时回复,将网民的意见集中起来,在一个平台上共同打击腐败行为。同时,工作人员要实行实名制,更加公开、透明地进行反腐工作,以便于接受公众的监督。这一点,杨平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杨平,湖南株洲市纪委书记,于2008年5月14日实名注册登陆红网株洲论坛,由此成为借助网络力量推动反腐工作的第一人。

2、网民自发成立反腐组织。网络反腐的规范化要靠政府与公众一起努力完成。

(二)法律建设。针对网络反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诸如《网络反腐法》等法律的出台是一个必然。虽然我国对于名誉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较完备,但对于网络反腐与网络监督中主体与客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没有任何规范,以至于对以保护名誉权为由实则抵制舆论监督的不端行为无法制裁,对于网民以披露腐败行为为由侵犯他人及其家人的隐私权行为无法界定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网络反腐的质量与效力,也违背了网络反腐的初衷。

网络具有无穷的力量,网络反腐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条路上,为民间反腐提供制度性出口,使其与现有的反腐机制良性互动,完成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链接,还需要政府与公众的共同努力,从而将网络反腐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黄木.论网络反腐及其发力路径[J].经济师,2008(11).

第8篇

关键词 网络文化 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网络文化越来越广泛深刻地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网络是把双刃剑”,用好了会成为青年大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用不好则会把他们引向歧途。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应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网络文化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因素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个人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得到快速普及,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此基础上,网络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动漫、音乐、影视等产业迅速崛起,大大增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不仅可以给大学生们带来所需的资源,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网络现象得以蔓延和成倍放大的重要平台。比如网络文化中的跟风现象。最能体现跟风现象的就是“人肉搜索”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利与弊。大家愤怒时,可以发起“网络通缉令”,于是被“通缉”的人无论好坏,在互联网上我们很快就能看到有关他的相关资料。人们在惊叹网络力量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参与进来,这种跟风行为,可以被我们看作是一种由网络文化引申的现象。互联网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在成长期间,总是伴随着种种缺陷。暴力网站、黑客事件、垃圾邮件、虚拟财产失盗、木马病毒等问题给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规范以沉重打击。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网络社会又出现了“网络推手”“网络打手”的新职业。“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网络红人的迅速窜红都是“网络推手”的“杰作”。而热炒一时的很多网络负面事件则靠“网络打手”的推动。“网络推手”、“网络打手”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网络名词,但是其操纵了网络舆论,瓜分网络民意。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曾将其评价为“网络黑社会”,严重影响了网络秩序。

二、对网络文化影响青年思想行为的深层机制分析

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网络文化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形态,对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与构建影响巨大,其机制也十分复杂,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文化方面的原因; 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但其关键还是“人”和“信息”的原因,其实质则是信息权利所导致的伦理道德异化问题。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虚拟世界,其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舆论场如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由于自我意愿表达的不断强化,使得质疑、批评、呼吁、诉求通过网络广泛传播,而大学生向来对新鲜事物敏感又易于接受,一旦“触网”,便迅速与之融为一体,为我国网络文化所受影响最深的群体之一。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的新特点:一是隐匿性与自主性:网络环境超越了现实物理世界的限制,人的身份真假难辨,网络交往少了某些强制和他律因素,但对人的自主性和道德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开放性与动态性:网络空间中的交往超越了现实时空局限,范围扩大,层次增多,内容更丰富,彼此之间没有严格约束。三是多元性与复杂性:交往关系、道德观念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由于网络文化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拥有数十万、数百万、数千万“粉丝”的网上意见领袖,完全有能力在舆论场上兴风作浪。在虚拟空间里,大学生摆脱了现实伦理道德束缚,自我宣泄和自我表现心理要求更为强烈,畅所欲言,甚至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形成负面、消极的网络舆论。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辨别事件真相,容易被他人言论所迷惑,盲目跟风。使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异化,妨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可见,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样态,它为我们提供理解事物、创造感觉现实的新视角和新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对传统的社会规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造成强烈的冲击,从而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道德课题。网络文化条件下新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必然对人的社会行为提出新的道德规范和新的伦理准则。

三、取利去弊,形成合力,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信息化为社会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政府部门构建面向信息社会的安全网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政府和业界必须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取利而去弊,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形成新的道德观念体系。

当前网络文化已成为培育健康国民心态的强大力量,而加强引导和管理是规范网络社会文化的关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最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作为教育者,家庭、学校和网站要关爱、信任他们,必须主动占领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改变网络文化环境,在网络文化与当代青年发展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要在互联网行业中,倡议文明办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主动承担起网站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光荣责任,使网络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第二生存空间。

第9篇

关键词 河北大学生 网络行为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近年来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以其传递信息迅速、承载信息形式多样、存储信息资源容量大、查找信息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普及应用。尤其近年来,网络的触角几乎延伸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我国的网民也是逐年攀升,而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者中的一个主要部分,他们的网络行为不仅影响着网络经营者,也对其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交往等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调查,以期通过调查其网络行为来分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并争取从其行为中看出利弊,针对网络行为的弊端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但是,我国的大学生多且分布广,因此,笔者只能选取河北这一地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他们来窥见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现状。

1网络行为现状

(1)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能合理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一般每天上网时间能控制在2小时之内;很多大学生也能做到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有一定自制力。

(2)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利用网络来聊天、视频,有一部分同学也会利用网络进行下载、网游、看电视、电影,而且因为“网购”相对实体购物来说有较多优点,很多同学会利用网络来浏览购物网页;而利用网络来学习、看新闻、查资料的学生则相对较少。

(3)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由于素质一般相对较高,大学生通过网络来浏览不良网站的情况也较少,整体来讲,大学生在文明、健康上网方面做得较好。而且,一般大学生对自己的一些隐私也保护得较好,近7成学生表明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较明显,对网络与现实分得较清楚。

(4)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能意识到网络行为存在的利弊,对网络这一事物也有较明确的理性认识;对是否应该频繁发生网络行为也没有一致看法,对网络行为是否是浪费时间与精力也不能得出统一看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部分大学生在网络行为的认识上还没有一个标准的价值认识。

2网络行为存在的弊端

(1)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从上述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合理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制能力差,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例如很多大学生因大学生活、学习较为轻松而沉浸于网络游戏,每天的上网时间也得不到控制,由此给其生活学习、健康等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我们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行为可以看到,大多数根本没有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对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无疑是对网络学习资源的一种浪费。

(2)从许多大学生对网络行为是否应频繁发生的态度调查上看,他们对此没有一致认识,普遍认为应因人而异。而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学校在对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引导得还远远不够,大学生虽然已有较成熟的人格系统,但毕竟还没有树立完全全面的价值观念。尤其他们处于青春的一个躁动期,网络作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观极其必要。从而使其正确用网、合理用网。

3针对网络行为弊端提出的应对措施

(1)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用网观念,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来多做一些有关学习方面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利用网络交友、购物、娱乐等等。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如果我们的大学生能合理的、科学的看待网络,并通过网络来进行学习交流、查资料,那么,网络的价值就得到了真正意义的提高。

(2)加大对大学生网络观念的正确引导力度,让其对网络行为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从而通过改变其对网络的认知来影响其网络行为,真正让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大学生是将来国家发展的人才来源之一,他们更需要的是多走入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关注自己生活的社会。并将自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知识文化之中,毕竟网络能给大学生提供的知识是有限的,只要亲身经历才是最实在的。

4结束语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有弊,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群体中的一部分,合理地利用网络尤其重要。上文通过河北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研究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而这一探讨还很肤浅,对这一课题的完善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课题编号 GH132023,河北省教育厅教育规划课题

参考文献

[1] 白雪燕,魏寒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优势 学生 思想教育

近年来,互联网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进学生生活,并以其快捷的信息、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强烈的时代性,把广大中学生吸引到电脑前,吸引到纷繁芜杂的网络世界面前,对青年学生的交往手段、生活习惯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重大影响,网络已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由于我校是全县唯一的一所一类初级中学,先进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率先在多媒体教室、会议室里安装了电子白板和三个微机室,并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应用。在网络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网络阵地,正确引导中学生文明上网,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培养网络时代“四有”新人,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的课题。我们学校的作法是:

一、举行辩论会,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中学生都喜欢上网,宜疏不宜堵,而上网干什么,上网有什么利与弊,不少学生是糊涂的。为了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我们举办“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和“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的辩论会,通过激烈的辩论,让广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如何上网有利,如何上网则有弊,使学生真正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

二、办好校园网,用正确的舆论、健康的文化占领网络空间

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和信息技术课时间,为学生成长服务,如开展网上团课、网上党课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结合;发动并组织学生建立新闻时事、校园生活、班级风采、文化艺术等为代表的特色网站,将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并通过开展网页设计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网上讲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网上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激发上进心和创造性。从而把学生从商业网吧吸引到学校的网络阵地上来。

三、利用校园公告牌(BBS)、QQ、E-mail等网络手段加强师生交流,指导学生健康上网

BBS是反映学生和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深受广大中学生的欢迎。老师充分利用这一窗口,及时了解学生所关心的对于国家、社会、学校乃至班级中一些热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学生中许多突发事件的前兆。加强对网络运行环境的监控和管理,对BBS上的信息进行及时跟踪、分析综合、及时引导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政工处、团委和思想政治教师及班主任充分利用QQ,E-mail等网络工具开放心理咨询信箱,进行网上思想交流与沟通。学生以真实姓名或匿名形式给老师发邮件,教师通过网络回答学生问题,突破了时空限制,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而且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学生不必俯首帖耳,彼此能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既为学生解除了思想困惑,又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同时,通过老师课内外有目的、有计划指导,让学生明白: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是一个万花筒,有香花,也有毒草;有人间真情,也有世态炎凉;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关键是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从中建构有用的信息,为己所用。

四、利用网络素材,充实德育内容

网络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是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近几年来,我们从大量有关信息资源中精选出贴近时代的、有针对性的网络素材,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如将“感动中国”杰出人物、“永远的丰碑”中革命先烈的事迹材料等下载制成优美的教育文本,实施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扩大了中学生视野,拓展了思想教育内容,又提高了德育课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利用网络资源还可以更多地渗透一些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道德素质,如诚信、敬业、自信、创新、团队协作、公平竞争等,让学生在生动的事实前把握时代脉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逐步使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在解决“知与不知”的同时,解决“做与不做”的问题,提高当代中学生道德素养。

五、利用校园远程监控,引导良好学生行为发展

我校的校园远程监控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同时,结合当前的德育工作,也为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利用这一技术,开拓了德育工作的新“视野”, 发挥了“窗口”“眼睛”的作用。在监控中,我校成功的防范了学生的不良行为倾向,老师及时介入谈话,转变了学生思想。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信息网络建设;行政管理

我国高校和有关部门对行政管理方面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各单位共同努力,紧密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基础和运用能力薄弱,因此我们在了解高校中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的意义和现状的同时,进行网络建设的优化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传统形式及弊端

高校的行政管理主要是高校有关管理部门对学校各种事务的安排和处理,不仅为学校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服务,同时也是为高校的文化活动和科研服务的。但在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着种种弊端需要解决,主要体现在投资大而效率低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以及学校的重视不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欠缺规范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我国高校管理面临着管理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漏洞频繁出现,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形成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同时管理者管理理念不能随着教学的开展而不断变革,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学校行政管理直接关系到其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的质量,所以进化信息化网络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2.高校行政广利人员设置不合理,出现怠慢工作行为。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人员设置存在很大问题,缺乏科学性,机构和人员臃肿并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虽然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工作越分越细,职位也相应增加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但是机构重复导致作业重复而且存在各部门互相协作能力不够的现象,协作程度不高可能导致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同时还要面对的问题是相对缺乏激励措施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人浮于事,怠慢工作,耽误工作的开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校的重视不够。高校对行政管理不重视体现在行政管理人员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措施上,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能享受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行政管理老师录用把关不严出现了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这些都是高校对行政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的体现。

所以,无论从管理理念、人员设置和学校态度任何方面看,加快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步伐都对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弊端都决定了进行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刻不容缓。

二、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利于数据的共享。运用学校网站将学校的决策与计划公布给广大师生,不仅使信息得到宣传同时体现了教学管理的透明公开性,而且教师与学生对教学计划和学校决策的建议和意见可以直观的反馈给领导,为领导下达教育决策和改进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

2.实现了管理的准确性。信息化行政管理保证了保存学校各类资料的准确性,在一些机密且不能出现漏洞的资源该管理上体现出巨大优势,计算机计算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3.减轻机构臃肿的现状。高校行政管理实现计算机信息网络化,能够使信息管理更加方便,同时行政管理易于操作,很大减少管理教师厌工的现象,并可以实现很大程度上减轻高校行政管理机构臃肿的现状。

三、对于高校行政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的几点优化建议

1.学校加大师资投入,积极进行行政管理教师信息网络培训。对于高校行政管理教师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培训是高校开展管理信息化一项重要投入,只有加大这项投入以及对此投入的重视力度,才能让教师在管理理念和技术上双丰收,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建设中的资源的充分利用,保证信息化管理能够顺利的开展并得到预期中良好的效果。

2.抓紧基础设施建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进行行政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鉴于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信息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应排在校务前列的,有关单位应该予以重视。

3.完善激励措施,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在信息化管理中,要明确每一个单位和个人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合理引用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管理教师积极性,使计算机信息网络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论文摘要:网络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课题,将网络自主学习运用到翻译课程教学中,使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学习理论探索新的学习方式,符合当前翻译教学发展趋势,但应注意传统翻译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利弊,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关注、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它的普及推动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可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作为教育的第四大革命,基于计算机的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

一、网络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概念是由HenriHolec(1981)正式提出的。9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自主学习源于人本主义,并随着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兴起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新教学理念,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也是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学者Little(1991)、Benson&Voller(1997)、Cotterall&Crabe(1999)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我国对此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终身学习能力,不仅使他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步入信息时代,网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网络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形式多样,为学习活动创建了一个超级信息平台。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与决策权,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对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积极的影响。提倡网络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主动接受和探究学习;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在网络自主学习与合作过程当中的互动: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把握,注重个人的整体发展,构建个体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网络自主学习与翻译教学

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带来的革新是全面的,它的应用对实践创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源泉:用网络教育促进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标。

将网络自主学习运用到翻译课程教学中来,使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学习理论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完全符合当前翻译教学发展趋势:网络自主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扩大课程资源范围与资源共享,同时带来学生方式的革命:网络自主学习有利于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挥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习者运用各种资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评价过程,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和方法。

早在本世纪初,学者们就呼吁翻译教学要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实现翻译教育的信息化,以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人们对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辅助技术、语料库等在翻译教学的应用做了有益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翻译课程中广泛采用成为翻译课程的发展趋势之一。翻译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电脑与网络已成为现代译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手段。网络信息资源为翻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资源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翻译困难,从而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网络已成为译者不可或缺的帮手。

然而我国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通过学与教方式变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还不够,尤其是翻译教学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少见。要改变目前翻译教学的落后现状,就应在这一方面进行大力研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优化教学资源、优化发展学生综合翻译能力、有效指导翻译自主学习,即通过网络及网络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充分利用与有效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三、传统翻译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利弊

(一)传统翻译课堂教学利弊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之所以仍有许多学生愿意花钱去上新东方学校而不是在家里自主学习,之所以还有学生去参加英语培训班学习,就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情感因素的影响,Kmshen认为各种情感因素,如缺乏动机,自尊心不强、焦虑等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心理障碍,从而阻碍学习,教师可以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并使其进步,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注意交易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并将授课与育人相结合等等,这些面对面的师生互动以及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和人性化因素是机器所不具备的。

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翻译理论与技巧知识,给学生构建翻译体系的宏观构架,让学生了解翻译体系的脉络与相关实践知识,师生之间可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中能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一定问题,但课堂课程的教授难以因材施教,学生实践、运用机会少,纯理论的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利弊

翻译课堂教学由于课时少,实践机会少等诸多不利翻译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将成为提高翻译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的研究成为翻译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主要是为了顺应翻译学科发展的实际,顺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顺应学生对提高翻译能力和翻译素养的现实需求,在翻译教学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一种能支撑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网络辅助翻译课程集成了大量的翻译教学资源和设计了较丰富的翻译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自主开展翻译学习,实现因材施教。网络为学生提供海量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记忆功能,避免重复的翻译工作,并通过网络的平行文本进行比照,弥补了中国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不足的缺陷,降低了汉译英的难度,消除了学生惯有的为难情绪,增加译文的地道性;还可利用网络信息,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在传统的翻译练习模式下,很多学生是为老师作翻译,不认真阅读原文、译文粗制滥造,马虎了事:在网络学习下的翻译练习,练习译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网络上,扩大了读者群,学生潜意识中有把练习做得更好的冲动,因此,质量意识逐步地得到了提高。

但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处在虚拟的世界中,学生易出现焦躁、迷茫与失落等情绪,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不能持之以恒地参加网上学习交流活动,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帮助和指导,缺乏人际交流,学习者难以进行错误分析,也不利于教书育人。

网络自主学习的培养在中国传统说教式教学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主流环境中,是一个挑战。对学生而言,网络学习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途径,但同时又没了依靠。少了竞争,这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是一个考验,同时也对翻译教师提出了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