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

时间:2022-06-06 02:36:36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范文1

武力解决韩德勤与统一华中军事指挥,是刘少奇抵达苏北后并重思考与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1940年10月的苏北平原,轻风拂面,秋高气爽。

正是在深秋的季节,从华北南下的黄克诚率八路军五纵队抵达苏北盐城,与率领的新四军东进北上部队会师。这次会师标志着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开辟苏北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为此,黄克诚给时在皖东的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发电报,请他率中原局机关移驻苏北,以便统筹华中全局。

几乎在接到黄克诚电报的同时,刘少奇也接到中共中央电令“去苏北与陈会合,布置一切”。刘少奇随即率中原局机关等一行千人,风尘仆仆赶往苏北。10月31日,在阜宁东沟八路军五纵队司令部驻地,刘少奇与黄克诚的手紧紧地握到了一起。

踏上苏北大地的刘少奇,心情颇为兴奋。他来到一处田埂上,眺望四周,河汊纵横,田地阡陌,秋色喜人。这就是他数月来梦萦情牵的苏北,是他坚定不移坚持发展方向的苏北,也是他寄予无限希望的苏北。刘少奇充分肯定了黄克诚坚决地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以及中原局的具体战役部署,从而有了今天苏北的大好局面。

两天后,黄克诚与刘少奇一道乘汽船,从阜宁经盐城前往海安,会见时在海安的和粟裕。

刘少奇是中共中原局书记,和粟裕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黄克诚是八路军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他们这次会见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见。

他们交谈了很多、很久,可谓肝胆相照,呼吸相通。谈话内容涉及到抗日、反顽、建政、剿匪……

当时,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始终让刘少奇难以释怀,即统一华中军事指挥。早在6月份,刘少奇即致电中央提出:“目前华中部队已不少,均分散各处,且已取得地区,唯将来在战略以至战役上均须配合行动。华中环境各方面均较华北更复杂,困难更多,而我部队内部在建制上、指挥上亦不完全一致,问题亦多,在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有威信、有工作能力的华中总司令部(公开名称另定),在指挥上以至建制上统一我华中各部队。”在人选上,刘少奇请中央在、、王稼祥及、、、中择定一人。

黄桥决战胜利后,刘少奇得到中央电报:“同意统一苏北军事指挥,同意胡服(刘少奇)去苏北与陈会合,布置一切。”但苏北不等于华中,为此,刘少奇与邓子恢、赖传珠于10月9日向中央提出:“目前,华中的斗争急需建立统一的司令部,而中原局与苏北指挥部会合仅能解决苏北的指挥问题。解决华中统一指挥最圆满的办法是军部速即移来,统一华中指挥并可兼指挥江南。”然而,由于新四军军部在皖南迟迟不能北移,这一计划事实上亦成空谈。

刘少奇认为统一华中的军事指挥,关键在于统一八路军和新四军两个指挥系统。这次在海安与、黄克诚相会,刘少奇便不失时机地与他们磋商,并形成共识。

11月10日,刘少奇致电中央提出:“我已到处,为统一华中军事指挥起见,提议由中央任命同志为八路军新四军华中各部之总指挥,并加入中原局为委员。如叶希夷同志到华中,即由叶任总指挥,副之。”

这里的叶希夷即时在皖南的新四军军长叶挺。

刘少奇的思路很快得到中央的认同。

两天后,中共中央书记处复电:“同意在叶挺过江之后,以叶挺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为副总指挥。在叶挺未过江前,由总指挥。并决定,以胡服为政委,叶、陈、胡统一指挥所有陇海路以南之新四军与八路军……”

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城召开成立大会,其所辖部队有兼指挥的苏北指挥部、张云逸任指挥的江北指挥部、李先念任司令员兼政委的豫鄂挺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的八路军第四纵队以及黄克诚任司令兼政委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等。

从这时起,黄克诚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正式归指挥。这是自红军时期起,黄克诚第二次直接在的领导下工作。

刘少奇对于华中统一军事指挥问题的顺利解决极为满意。作为中原局书记、新成立的华中总指挥部政委,他意识到自己对发展华中所承担的责任,因而不得不更多地、超前地去考虑一些问题。在刘少奇的战略设计中,苏北将是整个华中抗战的指挥部所在地以及战略大后方。为此,巩固与扩大苏北根据地则是当务之急。苏北固,则华中兴。而要解决苏北问题,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绕不过去的坎,那就是韩德勤。

韩德勤时任苏鲁战区副总指挥兼江苏省政府主席。黄桥战役后,他率部退守兴化、曹甸一线,深沟高垒,坚固工事,以图再起。

可以说,武力解决韩德勤与统一华中军事指挥,是刘少奇抵达苏北后并重思考与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而两军会师与华中总指挥部的成立,又为武力解决韩德勤创造了条件。由此,在新四军军史上颇受争议的曹甸战役的帷幕渐渐拉开……

曹甸战役由华中总指挥部直接指挥,黄克诚在战略战术上均提出不同意见

组织曹甸战役以彻底解决苏北问题的战略思路,由刘少奇率先提出,但决策过程却异常复杂。

此前的华中已有一股逆流潜滋暗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向、、叶挺发出皓电,诬陷八路军、新四军“不守战区范围自由行动”,并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限于电到一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继之,又密令顾祝同部队从浙赣前线抽调兵力,部署围歼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密令汤恩伯、李品仙部30万大军压向华中。韩德勤则企图“恢复黄桥决战前的状态”。

面对波诡云谲的政治形势,尚在皖东的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在黄克诚与两部会师后的第二天,即致电中央建议:“乘胜继续向兴化前进,占领兴化,彻底消灭韩德勤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继之,刘少奇又致电、粟裕、张云逸并报中央提出:“如能驱走韩便可组织华中敌后民主政府与总司令部,使我公开正式站在领导地位。”

对刘少奇的这一建议非常谨慎,认为暂不宜攻打韩德勤。他在给刘少奇等华中负责同志的电文中指出:“估计到韩与蒋、顾(祝同)之关系,他又是战区总司令及省主席,暂时尚不宜取彻底消灭政策”,“必须保留兴化及韩德勤方有文章可做”。

八路军、新四军在苏北会师并对韩德勤形成的逼压态势,令时任三战区司令长官的顾祝同非常担忧。他遂与在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交涉,提出和缓救韩。为此,电告中央,并提出:“我方重心应求得逼韩让步……留韩德勤在,不仅可使顾祝同对我江南新四军让步,对蒋亦有缓冲讲价余地,对李(宗仁)、白(崇禧)亦有教训作用。如彻底驱韩,则蒋一不做、二不休,只有拼到底。”中央随即将意见转告刘少奇,并重申“不彻底驱韩”方针。数日后,中央又急电刘少奇:“我方已答应停止军事进攻,如我占领兴化,蒋恼羞成怒,有扣留恩来、剑英二同志可能,我应距兴化50里一带停止,进行和平谈判。”

刚到苏北的黄克诚从根据地开辟后的实际情况出发,也认为暂时不宜主动攻韩。后来黄克诚专门说到这一点:“从苏北斗争形势看,我们刚刚到达淮海、盐阜地区,顽军残部、伪军、土匪、特务、反动地主武装等到处骚扰暴乱,根据地内很不稳定。当务之急,应是剿灭匪顽,发动群众,巩固根据地,先把脚跟立稳,再相机解决韩军。”

黄克诚还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我党我军反磨擦作战的指导原则出发,强调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衅自彼开,不由我启。他称“韩德勤新败,退守老窠,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斗争的原则考虑,我应站在自卫立场,不宜主动进攻;从军事上看,在水网地带攻坚作战,对我十分不利”。

然而,这时的华中战云密布。汤恩伯、李品仙所部13个师正压向淮北、皖东根据地,磨擦恐难避免。为遏制这种局面的发展,中央电示刘少奇、、黄克诚、彭雪枫、张云逸:“准备于真正向我淮北、皖东进攻时,首先解决韩德勤。”但强调最后的决定权在中央。不久,东北军一一二师霍守义部以“武装调停苏北磨擦”为由从山东进抵苏北,桂军一三八师主力亦过淮南铁路。面对各路军步步逼进,构筑封锁线,刘少奇觉得情势危急。特别是如果东北军与韩德勤的部队会合,则对开辟不久的苏北根据地形成极大威胁。他于11月10日急电中央:“如不迅速解决韩德勤,巩固苏北阵地,不集中华中主力给军主力以痛击,消灭一、二个主力军,则华中形势愈趋危险,急难应付。”继之,又报告了作战部署和进攻理由。刘少奇在电文最后特别强调:“你们有无意见,望三天内答复,否则即开始动作。”

由此可见,刘少奇攻打韩德勤的决心已定。但和中央的决策者们并没有认可。次日,、、王稼祥联名电复刘少奇、、黄克诚、彭雪枫,态度同样坚决:“一、目前即动手打韩德勤、霍守义、何柱国,在政治上极端不利,尚须忍耐。第一仗攻击令须由延安下,你们不得命令,不得动手。你们现在应积极准备一切。一面我们仍在重庆谈判。二、对霍守义、何柱国应取争取政策。”中央意图很显然,一方面仍争取谈判解决苏北危机,一方面争取东北军以孤立韩德勤,不打韩德勤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

11月18日,刘少奇与等分析了苏北形势后,再次向中央报告:“现在各方面均来电要求先打韩,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以便将来集中力量对付西面汤、李之进攻。”刘少奇随后提出立即先机解决韩德勤等4个方案请中央定夺。次日,中央即电复刘少奇、、黄克诚,提出以黄克诚部主力隔断东北军一一二师霍守义部、韩德勤部联系。“为达此目的,你们应立即准备一个局部战斗,以八路军第五纵队主力,突然攻占凤谷村、车桥两点,再行攻占平桥、安丰等地区,以打通皖东、苏北之联系。限电到5日内准备完毕,待命攻击。”

接中央命令后,华中总指挥部立即令八路军五纵队及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作攻占射阳、安丰、曹甸、平桥之战斗部署。

11月24日,刘少奇、率华中总指挥部机关从海安移驻盐城孔庙。孔庙又称文庙,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历经兵燹战乱,几近荒废。华中总指挥部迁驻后,萧条的古庙顿时充满活力,成为华中敌后令人瞩目的军政要地。

此时,中央仍通过在重庆的向交涉停止汤恩伯、李品仙调动和霍守义、莫德宏的进攻,并于26日电示刘少奇、:“攻击淮安、宝应间地域望继续作充分准备,待命实行。”刘少奇、当日即于盐城复电中央:“我对韩攻击已全部准备好,决于明日(27日)晚向沙沟、射阳攻击,解决该地之韩部(保留兴化不打)。如何,望即复。”面对如此情况,中央于27日复电“同意你们意见,唯不得攻击兴化”。

兴化是当时韩德勤所率江苏省政府所在地。中央认为,在淮安、宝应间打开一个缺口,打通苏皖即可。不打兴化,苏北动作不碍大局。

此次战役由华中总指挥部直接指挥,参战各单位分别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一纵队、二纵队、八路军五纵队一支队。专门作了战前动员,指出:“此项行动胜利完成,即会取得大会战的主动地位,与我之全部获胜有重大意义。同时,此次行动为我八路军、新四军战役、战术配合之第一次行动,宜以此次战斗意义振奋各兵团。”

战役于11月29日拂晓发起,八路军、新四军参战部队轮番进攻,猛打猛冲,开始即重创韩八十九军所部。韩顽守军猝不及防,溃败不支,不得不将兵力收缩在曹甸、平桥、安丰一线,以图顽抗。我参战部队一鼓作气,乘胜进击,断顽军平桥与曹甸及安丰之联系,并完成对该诸据点的包围。

曹甸是宝应县东北的一个集镇,西临宝应湖,周围是水网地带。曹甸工事坚固,内有碉堡、暗堡四处相通,易守难攻,驻有韩德勤保二旅一部、八十九军三十三师两个团及直属工兵营、特务营、炮营等共约5000多兵力。而韩德勤在兴化及其附近之保六旅、独六旅等亦约5000多兵力,随时可以策应曹甸。为此,曹甸已成为消灭韩德勤的最大障碍。

12月4日,华中总指挥部要求各参战部队攻击前进,在曹甸一线会合,以求得在曹甸彻底消灭韩之主力。

苏北的战况深深牵动着延安的心。当得知战役进展情况后,立刻电示华中总指挥部:“只待曹甸、安丰等地占领,此次战役即可结束,仍留兴化、高邮及它处不打,保存韩德勤与讲价钱。”

5日晚,八路军五纵队一支队两个团率先向曹甸发起攻击,但由于曹甸易守难攻的特殊地势,加之顽军拼死抵抗,故苦战一夜未能奏效。曹甸战场遂形成对峙。

闻讯后的专抵距曹甸百米之遥的小马庄,与几个参谋人员乘坐小渔船,穿芦苇,隐草丛,察看地形。回到指挥室后,决定仍以突击的办法,用猛烈的火力扫清,然后向纵深发展。八路军、新四军参战部队同时攻击。

黄克诚闻知曹甸情况后,根据以往作战经验,致电华中总指挥部并报中央军委,对曹甸战役的具体打法提出建议:“我军无攻坚武器,历史上用速战速决、猛打猛冲战法攻击巩固据点,极少成功。曹甸、车桥等处工事较前坚固,兵力更多,如猛打猛攻,不但胜利把握不大,且有招致重大消耗伤亡可能。我的意见是用持久作战的方法攻击。”黄克诚随后又提出6点具体战法:“(1)首先在4个据点(曹甸、安丰、车桥、泾口)间构筑据点,截断其联系与增援;(2)肃清4据点周围之敌据点及附近村落中敌人,将其完全逼入4个据点内;(3)逐步筑垒掘沟推进;(4)用小部队不断接近,消耗其弹药,增加其疲劳;(5)派小组潜入,放火烧其房屋;(6)探悉哪有弱点可乘时,即以主力猛击而消灭之。我如决强攻,请集中新四军、五纵队全部迫击炮、小炮轰击之。”

黄克诚的建议非常具体,也很有效,但不可取的是时间太长。当时无论是延安还是华中总指挥部都希望能尽快结束此役。尤其是中央专门电示强调:“甚关心苏北冲突,你们应坚持原定方针,不打兴化,保留韩德勤。并望10天内结束曹甸战役。”

黄克诚的意见未被采纳。华中总指挥部下达了13日总攻曹甸的命令。关于曹甸战役详情,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一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12月13日16时,攻击部队开始运动,19时半总攻开始。因地势平坦,河沟阻隔,韩军炮火攻击,至21时许,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团攻入曹甸西北角炮楼,但此时新四军在东北、东南两线的攻势尚未展开,使韩军得以集中兵力在西线组织反击;22时许,新四军第一纵队经过近迫作业,越过濠沟,不久突破东小圩,占领了部分阵地。可是,此刻八路军在西线的进攻都处于间歇期,致使韩军得以在东线进行反击。进攻先头部队未能巩固住前沿阵地,后续部队受韩军炮火压制,无法向前运动。直到14日拂晓,曹甸东、南、西三面均各自为战,未能形成统一的进攻步调。虽突破韩军前沿阵地,但未能突破曹甸韩军的基本阵地。”

曹甸久攻不下,而且伤亡较大。为此,及时地命令部队撤出战斗。面对这样的局面,刘少奇于12月15日致电、、王稼祥称:“我攻曹甸未下。此次战役,我伤亡共约2000人,消耗甚大,平桥虽被我占,但韩部及东北军尚有8000多人在车桥、泾口、安丰、曹甸一带……此次战役大概只能如此结束。苏北问题已成僵局,急切不能彻底解决。”

中央亦默认了这样的结果。复电刘少奇说:“华中斗争是长期慢性斗争,我们要有决心和耐心。”

曹甸战役未能达成战役目的,最终以消灭韩顽8000多人,八路军、新四军亦付出较大代价而结束。

对于曹甸战役的失败,刘少奇、后来作了认真深刻的自我批评

曹甸战役结束了。苏北战场也随之出现了短暂的宁静。面对这样的结果,刘少奇显然是不满意的。

在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中原局与华中总指挥部随即开始检讨曹甸战役。应该说这一检讨很有必要,需总结的内容也很多。比如战役的指导思想、战术的确定原则以及两军部队的协同指挥与作战风格的统一、缺乏攻坚武器和水网地带作战经验等。但刘少奇认为,曹甸战役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黄克诚的作战消极,有右倾表现。

这样的判断,黄克诚觉得很突然,也很吃惊。他心有不服,但已不能改变中原局领导所形成的结论。刘少奇认为黄克诚长期担任政治委员职务,做思想工作是他的强项,但不适合带兵打仗。于是,他以中原局的名义电报中央,建议撤销黄克诚五纵队司令员职务,保留政治委员,由兼任五纵队司令员。这就是以后黄克诚在回忆录中所说的:“曹甸战役没有打好,华中局(中原局)领导认为我右倾,作战不力,撤了我第五纵队司令员职务。”但“作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需要照管全局,并没有到第五纵队视事。因此,我这个政治委员还得兼管司令员的工作”。

这一结果,黄克诚虽然有些委屈和无奈,但也只能接受。然而,出乎预料的是,这一切还没有结束。

1941年7月,日军对华中敌后的指挥中心盐城实施大“扫荡”。当时,中原局已改称华中局。围绕是否保卫盐城问题,黄克诚又与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领导刘少奇、发生争论。这年秋天,华中局在阜宁停翅港召开干部会议。会议对黄克诚提出了措词激烈的批评,指责黄克诚“不服从指挥”、“机械地保存主力”等。

当时气氛比较紧张。因为黄克诚对这样的指责并不服气,而且据理争辩。他说:“作战前我提的意见,我至今认为是对的。作战未达到预期目的也不是我不服从指挥,而是上级指挥失当。本来有的仗不应该打,要打也不是这种打法。”黄克诚随后联系曹甸战役和盐城反“扫荡”作战的情况进行分析,结论依然是“上级处置失误”。

黄克诚争辩的观点并未被刘少奇和接受,他们坚持黄克诚是错误的,应对此负责,并要求他在干部会议上作检讨。以后,黄克诚在回忆录中说:“我为了顾全大局,服从组织,虽对于所争论的问题并没有改变看法,仍按组织决定在旅以上干部会议上作了检讨。我当时考虑,可能是由于我从八路军刚刚划归华中局指挥,相互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才会产生我‘不服从指挥’的误会。”为了消除误会,事后黄克诚专门找到说:“你是我的老上级,我有什么不服从指挥的?”

一年后,对曹甸战役还是有过理性地反思和总结的,他说:“曹甸战斗是我去攻人家,缺少理由的。”“我很轻敌,仓促作战,准备不够,变成浪战。”“我们的战斗手段是攻坚,这就要有很好的准备和按攻坚战的原则作战才行。当时我们这方面就差了。光是猛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我们采取坑道作业,就有可能成功。”黄克诚听到这番讲话后,深为认同,称这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

抗战胜利后,黄克诚率三师进军东北,途经山东临沂与相见。在送行时,当着政委的面再次诚恳地对黄克诚说:“过去我也有批评错的地方,请你多加原谅。例如曹甸战役,我和少奇没有认真听取你的意见,坚持要打,结果没有打下,我军伤亡很大,最后批评你三师配合不力。撤了你的职,其实责任在我。”还说:当时“不看你的功劳,指责你态度不好,指责你把问题直捅延安……是我有错,向你道个歉”。

没想到分手在即,竟然说出道歉的话,而且还是为了多年前的曹甸战役。这让黄克诚十分惊讶和感动。

对曹甸战役,刘少奇后来也有过客观的反思和自我批评。

1944年6月,随着整风反省在各个根据地展开,黄克诚又面临着对曹甸战役失利原因的责询。他为此专门致电时在延安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并继续负责指导华中工作的刘少奇。

时隔数年,刘少奇已经能够较为冷静而且从更高层面来审视这一问题。7月10日,他复电黄克诚说:“我们在华中工作,都是执行了中央正确路线,因此,我们能够合作,并能够完成中央所给予的任务。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对各种具体问题的处理,则仍有不少错误。例如,曹甸战役,本来是可以不举行的,因为当时过分估计了汤恩伯东进的威胁,二师(指江北指挥部,新四军重建军部后改编为第二师)在桂军进攻下呼救甚急,使我没有细心考虑,急促下决心向顽军进攻,这是我应负责任的。后来强攻曹甸,也是不应该的。当时你反对强攻是对的。”继之,刘少奇还特别强调:“曹甸战役未能完成任务,当然不能由你负主要责任。当时有此种说法是不妥当的。”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范文2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分别在3次会议上讲话。对滇西脱贫攻坚他提出各部门要“搭把手、加把劲”,教育部要“铺好路、架好桥”,云南省要“推好车、走好路”的工作思路。他要求教育部各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要继续深入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努力克服短板弱项;各挂职干部要牢牢把握坚守好“建设者、创造者、学习者、宣传者、修炼者、贡献者”这6种角色,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会后,陈宝生还就教育精准扶贫主题到大理进行了专题调研。

确保滇西脱贫攻坚再战再捷

3月28日上午,在昆明召_的2017年滇西脱贫攻坚部际联系会是2012年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以来召开的第4次部际联系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扎扎实实推进滇西脱贫各项工作,确保滇西脱贫攻坚再战再捷。

陈宝生在会上强调,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我们要进一步从这五个方面深刻把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上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确保滇西脱贫攻坚再战再捷。

部际联系会议成员单位、教育部和云南省要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各自责任,加强沟通衔接,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滇西脱贫各项工作。

一是各部门要“搭把手、加把劲”,齐心协力推进滇西脱贫攻坚。希望各成员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协作,进一步加大政策和项目向滇西倾斜力度,着力增强滇西片区发展能力。保持现有政策稳定,结合当地实际抓好落实。充分调动本系统内资源,继续加强与云南省有关方面的沟通衔接,切实提高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可持续性。

二是教育部要“铺好路、架好桥”,扎实做好定点联系滇西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联系会议牵头单位的统筹协调职能,搭建好云南省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对接平台。开展滇西建档立卡学龄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切实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特殊作用。继续组织全教育系统力量参与滇西脱贫攻坚,深化滇西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建设。

三是云南省要“推好车、走好路”,承担好滇西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希望云南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工程不放松,坚持精准扶贫,把握好扶贫攻坚正确方向,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力量,做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激发他们摆脱贫困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阮成发在会上指出,滇西片区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云南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以精准、严肃、扎实、决战的态度和作风,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努力把滇西边境山区打造成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将进一步凝聚共识,更加注重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合力扶贫,更加注重扶贫质量和管理创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指出,2016年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开创了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新局面。2017年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一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国务院扶贫办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履行好统筹协调责任,全力推进滇西边境片区脱贫攻坚,为全面完成党中央确定的2017年全国减贫任务目标做出新贡献。

发挥教育优势精准扶贫

如何发挥教育优势精准扶贫?3月28日下午,201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直属单位扶贫工作推进会在昆明市召开,陈宝生提出了 “五大攻略”。

陈宝生指出,2011年开始,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教育部组织了44所直属高校承担国家定点扶贫任务,22所直属高校、9家直属单位承担滇西专项扶贫任务。6年来,各高校各单位把扶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优势,与贫困地区密切配合,通过教育扶贫、咨政扶贫、产业扶贫、服务扶贫,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家动了真感情、用了硬措施、探了新路子,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帮扶领域不断拓宽,帮扶机制不断完善,帮扶效果不断显现,已成为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陈宝生强调,各直属高校、直属单位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定点扶贫作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重要阵地,作为贴近基层、了解民情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锻炼干部、转变作风的重要方式,在推进脱贫攻坚上做出表率、做出引领、做出示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新贡献。

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做好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思想准备,把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扶贫工作中。

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订扶贫工作方案。要整体谋划、统筹兼顾,深入了解当地县情、社情、民情、教情,实事求是地确定目标、任务和举措,与当地脱贫攻坚计划搞好衔接,提高方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三是要聚焦重点难点,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做到帮扶重心下移,锁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真正让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受益,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四是要发挥系统优势,找准贫困县需求与本校本单位优势的结合点,采取的帮扶措施既要展示教育特色又要符合当地实际,努力探索一条体现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多元高效扶贫路径。

五是强化责任落实,建立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年度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各直属高校也要建立校内扶贫考核评价机制,层层分解责任、层层传导压力。

为当地早日脱贫发挥更大作用

“好长时间了,大家忙于各自的工作都没能见上面,这次真是个好机缘,听说教育部陈部长特地来看望我们,大家心里面都特温暖!”3月29日上午,来自滇西10州市的56位挂职干部在苍山下洱海滨再聚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等候开会时,“挂友”们手拉手,相互嘘寒问暖,互道挂职体验。

阔别亲人,远赴他乡,学讲方言,学当地风俗人情文化,克服千难万险,为的是融入当地,与群众建立亲人般的情谊,为的是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这就是挂职干部们的赤子情怀和担当。

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背后是一份难以安放、别离的亲情,眼前是一种义不容辞的人生使命。这就是这一特殊群体平凡而伟大的内心世界。他们有一个响亮亲切的名字叫“挂职干部”,他们在会上的交流发言情真意切。

听取第四批挂职干部工作总体情况汇报及部分挂职干部代表发言。陈宝生部长充分肯定了挂职干部积极探索教育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开发扶贫新模式,高度评价了他们为滇西脱贫攻坚事业做出的无私奉献,勉励每一位挂职干部当好脱贫攻坚的建设者、创造者、学习者、宣传者、修炼者、贡献者,为当地早日摆脱贫困发挥更大作用,向当地干部群众交一份满意答卷。

在滇期间,陈宝生在教育部副部长李晓红、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高峰及省政府副秘书长赵瑞君,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荣等的陪同下,考察了上海交通大学黑蒜产业扶贫项目、洱源县右所镇松曲小学、洱源县职业高级中学、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总部,调研了洱源县牛街乡福和村委会西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看望慰问了家庭经济困难教师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贫困户。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范文3

《决战脱贫在今朝》分为《最后的硬骨头》《共同的事业》《一个也不能少》三集,记录了全国40多个贫困村、尤其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最后一年脱贫攻坚的现状,意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油鼓劲。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决战脱贫在今朝》观后感,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三集专题片《决战脱贫在今朝》观后感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受到疫情影响。在近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深切感受到,近年来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每一份战绩,离不开广大扶贫干部强烈的政治担当、过硬的业务水准和严实的工作作风。收官之年最考验干部作风,党员干部必须绷紧思想弦,执行军令状,严明纪律、尽锐出战,以作风硬确保脱贫赢。

吹好从严治党的党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离不开从严治党,离不开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忠诚干净担当,离不开政治、纪律、作风建设,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自我提升。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干部作风关系着人民的心气,关系着党和人民的距离,关系着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也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关键时期、紧要关头,管党治党只能“逆水行舟用力撑”。

吹好廉洁修身的清风。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标杆,用先进典型引导大家正心修身、律己持家、清廉为官,自觉抵御歪风邪气的侵蚀,强化党的纪律和管理制度,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党员干部在面临复杂情况时的本领恐慌,遇到问题无从下手,对待群众工作不知如何开展,听取群众诉求置若罔闻,这些,正是我们部分党员干部“修身”存在短板的缘故。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党员干部更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的幸福奋斗,为自己的幸福奋斗,切实做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绣花功夫”描出脱贫攻坚“工笔画”。

吹好催人奋进的暖风。脱贫攻坚既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也是一场输不得的硬战争,需要的是每名党员干部为了最终胜利而奋斗。要奋斗,必然有所牺牲。据媒体统计,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征程上,已经有700多名扶贫干部用生命兑现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在中国的脱贫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保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坚强信心,强化使命担当,与贫困群众一起找“穷因”、拔“穷根”、治“穷病”,引领贫困群众摘贫帽、换新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曙光在前,重任在肩,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党员干部更需树立必胜信心,一鼓作气、顽强作战,高质量地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应有的精气神。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眼下遭遇疫情挑战,更需要咬定目标加把劲,吹好“三股风”锻炼出党员干部们的过硬作风,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带领群众朝着幸福的小康生活大踏步迈进。

三集专题片《决战脱贫在今朝》观后感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会上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巩固已有脱贫成果,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要重温初心使命。党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的何退路和弹性。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打任何折扣。言必信、行必果,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身艰巨,但疫情防控又增加了难度,最重要的是时间已剩不多,现在满打满算不到300天时间,因此,各级各部要再次深刻认识这是一场硬仗,必须砥砺初心、坚定信心、顽强奋斗,把当前扶贫工作抓紧再抓紧,部署再部署,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要强化党的领导。“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强化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够取得决定性成就,最根本原因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党全国全社会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推动脱贫攻坚战役不断攻城略地。现在,从取得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在疫情肆虐时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艰巨。要在年底实现全面脱贫,到达胜利的彼岸,必须强化中央统筹、省市级督导、县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落实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一把手个人责任制,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推动各乡镇(街道)脱贫办对存量贫困户依据贫困程度梳理再梳理,致贫原因分析再分析,积极做好出谋划策工作,派遣扶贫干部进行分类精准帮扶,推动各级扶贫措施落地出成效。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要强化作风建设。脱贫攻坚任务能否保质保量限时完成,关键还是在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当前,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而且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时有发生,个别地区“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地解决。因此,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脱贫攻坚工作堪称一部鸿篇巨著,上面写满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把血汗洒在全国大地上的真实写照,只要大家绷紧弦、加把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这巨著上添砖加瓦、画龙点睛。

三集专题片《决战脱贫在今朝》观后感三

2020年,我们迎来了脱贫攻坚最关键的一年。还剩下200多天,中华民族将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要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了决胜的关键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画卷即将绘制完成。在这“黎明前的黑暗”时刻,扶贫干部要能真正沉得下、坐得住,更要注重从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和第一需求,认真学习关于扶贫重要讲话精神,以每月至少开展1次的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活动、收看远程教育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将学习落到实处深处,进一步巩固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高度和政治站位。同时注重树立党员先进典型,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先锋榜样,引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克服功利主义和交差应付的思想,把目光放长远,把思想升高度,把工作落实处。

进一步强化能力水平,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一是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强化业务培训指导,根据基层实际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以扶贫政策解读、党建促脱贫、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内容为抓手,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师傅带徒弟等形式,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党员干部进行业务能力教育。二是适时选派优秀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开阔视野,提升素质,增强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担当作为意识。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至上。在工作上以群众脱贫致富为出发点,努力克服“年底脱贫歇口气”的思想,强化乘胜追击、超前谋划的意识,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每月进行工作小结,抓好每月工作重点,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落实。成立3-4人扶贫互助小组,通过帮扶责任人相互帮助的方式,压实帮扶责任,增强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担当作为意识,有效提升扶贫质量。

三集专题片《决战脱贫在今朝》观后感四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3月6日,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这场硬仗,广大党员干部要抢时间、响重锤、加速度,持续拧紧脱贫攻坚“发条”。拧紧脱贫攻坚“发条”要抢时间,“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到最后最紧要关头,越到最后越要绷紧思想的弦。剩余贫困致贫因素复杂、贫困脆弱性与返贫并存;疫情带来的企业复工复产问题、疫情对产业结构性影响带来的务工结构性调整等问题,这些都加大了巩固脱贫成果难度。

因此,党员干部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停止脱贫攻坚的脚步。要摆脱应付式思想、抵触式心态,采取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做好结对帮扶、助学帮扶、家庭圆梦等帮扶工作;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落实强化稳就业、加快推动扶贫企业复工复产。分级实施防控策略,整合资源提高扶贫效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拧紧脱贫攻坚“发条”要响重锤。有些干部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头,出现了松懈麻痹的思想,抓不住重点,甚至就是表面化、形式化扶贫,只见“水花”,未闻“水声”;对于贫困户不关心、不尽心、不用心,未深入研讨本地资源,就“乱开方、瞎吃药”,不但不能为扶贫增添助力,甚至会适得其反,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

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克服思想上的错误,敲响思想上的重锤,强化意识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将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合、聚力,确保脱贫攻坚标准不变、焦点不散、靶心不变,把脱贫攻坚当做政治大考验来抓。拧紧脱贫攻坚“发条”要加速度。古语云,“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脱贫攻坚要着重引导贫困户产生脱贫的强烈愿望,给与贫困户对应的贫困措施,把贫困户的愿望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帮扶和激发内生动力有机结合,确保贫困户能够真正脱贫、不返贫,给脱贫攻坚发条“加速度”。党员干部要做脱贫攻坚的“领头羊”,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引导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深刻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的认可。

电视专题片《决战脱贫在今朝》观后感五

2020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3月6日,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会上,发出号令: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近日,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指出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项艰巨而又伟大的一号工程即将迎来收官,每一名基层扶贫干部的付出都关系到这场战斗的胜利与否。因此,在收官之年更要加大扶贫力度,攻克难关,确保大获全胜。

摘帽不摘责任。自2015年以来已经召开了7次关于脱贫攻坚的专题会议,每一次会议都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切实把扶贫工作作为全党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每一名扶贫干部都要把责任扛在肩上,牢记使命,不负重托。

摘帽不摘政策。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对于摘帽的贫困地区不能一放了之,要继续政策帮扶,把各项政策普及到人到户,持续推动政策优势向增收致富转化,防止贫困户返贫,切忌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摘帽不摘帮扶。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可喜可贺,但攻坚之路未达终点,帮扶脚步就不能停歇。对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要持续帮扶措施,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其持续增收致富;对还未脱贫的要攻克艰中之艰,克服难中之难,重点关注“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努力创造条件,激发内生动力,走出贫困阴影,享受脱贫阳光。

摘帽不摘监管。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屡禁不止,部分地区扶贫工作开始放松懈怠,应付了事,监督措施要一以贯之,咬定青山不放松。对于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要结合群众监督和党内监督,把扶贫腐败案件当作重中之重,加大惩处力度,绝不姑息。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范文4

陈奇涵在47位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上将中,论年龄是最大的一位,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则排在第三位,他早年参加过两次东征战争和第一次北伐战争,可谓资历深厚。

入党之前,陈奇涵的军事阅历就很丰富。191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韶州分校。1920年转入滇军护国军第二军讲武堂学习;同年8月离校加入赣军,参加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沈鸿英的作战,由于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从排长被提升为副营长、营长。1922年5月他又参加了孙中山统领的早期北伐军,从赣南打到赣北。1923年初作为孙中山麾下的讨逆军营长,率部从漳州打回广州,参与了击溃陈炯明叛军的战斗。1924年2月,陈奇涵脱离赣军,担任广东警卫军讲武堂区队长;同年10月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不久,被转聘为桂军军官学校区队长。入党前后,陈奇涵担任过黄埔军校学员队主官。1925年初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总队第一大队第三队上尉队长,一个月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开国上将中,以基层军官身份直接进入黄埔军校带学员的,只有陈奇涵一人。

1927年1月,奉中共中央的指示,利用自己以前在滇军护国军时的声望和关系,到南昌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参议、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陈奇涵作为在滇军时期的老部下,受命担任军官教育团参谋长和中共党总支书记。他积极协助在南昌开展革命活动,为党培养军事骨干,并用密码直接与武汉的中共中央军委保持联系,直至八一起义前,中共中央的指示都是经过他的密码译出的。2月,教育团从滇军行伍出身的排级以上军官、军佐和各地选送来的工农知识青年中接收学员1100余人,编为3个营。陈奇涵除协助对学员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外,还有计划地在学员中发展党员。后来,为了保护革命力量,陈奇涵协助对教育团的干部、学员进行了有计划的疏散,一部分留在南昌,由亲自掌握,另一部分则由陈奇涵带领返回抚州,在赣东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南昌起义爆发时,陈奇涵正在南丰,没能赶上参加。

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后,反动势力卷土重来。陈奇涵难以坚持活动,只得暂时潜回兴国。10月4日重阳节,他参加了在桐溪乡羊山召集的中共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会后,在相继成立的中共兴国县委和中共赣南特委中,陈奇涵均任军事部部长。12月18日,陈奇涵部署和领导了兴国县城的武装暴动,暴动队伍先在东村、莲塘集结。于次日隐蔽开至兴国城郊。20日深夜,暴动队伍里应外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两路神速杀进县城,一路由东门直围县署,另一路由北郊直捣商团。一时间枪声大作,杀声震天,吓得守军抱头鼠窜。暴动队缴获一批枪支弹药,逮捕了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打开官仓分发积谷,散发和张贴了革命标语、传单,扩大了政治影响。

1929年1月,陈奇涵奉命筹备粮食、棉衣、款项,迎接、率领的红四军,并准备安置伤员。2月22日,朱、毛红军在东固会师后即东进闽西,没有来兴国。3月初,率领红五军从井冈山突围,辗转来到桥头、东村、莲塘、茶岭地区,一面寻找朱、毛红军,一面进行休整。当红五军进入兴国县境时,陈奇涵即指派慰劳队,肩挑慰劳品,前往茶岭慰劳红军官兵,并供给了一批粮、款、弹药,使红五军得到了及时补充。

4月,红四军从闽西回师赣南,分兵发动群众。红四军第三纵队在司令员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率领下来到兴国的古龙岗,则带一个警卫排进入兴国县城,陈奇涵负责接待工作。为了表达全县人民对敬爱之情,他特意在背街黄隆顺客栈,用兴国当地最隆重的待客礼节——蒸一笼米粉鱼,配4盘菜,外加两壶糯米水酒,为洗尘。席间,谈笑风生,询问了兴国一些情况,陈奇涵都一一作答。随后,又兴致盎然地问:“奇涵同志,这桌菜叫什么名字呀?”陈奇涵笑着说:“这米粉鱼是我们农村普普通通的一道菜,毛委员你看叫什么名字好呢?”用筷子对着竹制蒸笼比划着,饶有风趣地说:这是一个大的团圆月嘛!又指着四个盘子说:这是四颗星星啰!四个小盘子转着个大蒸笼,就像星星转着月亮,我看就叫“四星望月”吧!大家高兴地鼓起掌来。后来,陈奇涵曾对人说:在九届二中全会时还说起我在家乡请客吃饭的事,就是指这一次。

1930年10月,红一军团攻克吉安后,陈奇涵调入正规红军工作。以后历任红三军教导团团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三军参谋长、红一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等职,分别辅佐过、、黄公略、聂荣臻、等军事主官。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时,作为红四军参谋长,陈奇涵参与指挥由红四军和红三军团组成的右路军。右路军沿龙冈西北侧迅速插到张家车与上固地区占领阵地,完全切断敌军从西北方向增援和龙冈敌军向西南方向突围的道路,从背后猛烈攻击龙冈之敌,并配合正面攻击的红军,将敌军四面包围。战役尾声时,红四军作为总预备队,协同红十二军在宁都东韶追歼军谭道源师,一下吃掉该师过半。此战中陈奇涵参与指挥了正面进攻战斗。

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时,陈奇涵参与指挥红四军和红三军为中路军负责正面主攻,协同左右两翼部队实行迂回包抄。经激战,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旅,取得白云山首战大捷。紧接着,陈奇涵又协助指挥红四军夺得白沙战斗和中村战斗的胜利,攻克广昌县,打下建宁城。

第三次反“围剿”作战时,陈奇涵已从红四军调任红三军参谋长。8月7日第一仗,红三军负责右翼包抄,从官田登上圆墩子,阻击进犯半迳和樟木坑之军。陈奇涵指挥的红三军和兄弟部队勇猛作战,乘胜追击。两个多小时后,把敌人逼到离莲塘15公里的良村,结果歼军第五十四师两个多团。9月7日第二仗,陈奇涵协助黄公略军长指挥红三军从茶园岗经罗坑进入老营盘,分别占领老营盘西南方向的高明山、麻坑岽等制高点,卡住军通往泰和的咽喉,并在黄土坳一带切断军通往高兴圩的退路,封锁所有的山隘道口,把军紧紧包围在七丰、库头、白洋到黄土坳的沿河一线。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红军于当天下午1时,全歼军第九师第九独立旅和第二十六旅一部。老盘营、高兴圩战斗后,陈奇涵又指挥红三军协同各部队,追击经方石岭向东固、吉安逃窜之军。后在方石岭全歼军第五十二师和第九师一部,俘军5000余人。

1932年6月下旬,陈奇涵参与指挥了著名的水口战役。7月中上旬,经过三天两夜的激烈苦战,将粤军第二十团全部击溃,取得被称之为“著名的恶仗”的水口战役的胜利。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后至抗日战争前夕,陈奇涵先后担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第二科副科长、红十五军团副参谋长兼七十八师参谋长、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参与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山城堡战役,为红军发展和巩固陕甘宁边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5月,日军以一个旅团的兵力,沿汾离公路西犯,企图占领军渡,突破河防阵地,抢占河西的宋家川渡口。时任八路军留守兵团绥德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的陈奇涵指挥警备第八团主力东渡黄河,于汾离公路沿线迎击日军。10日夜,在王老婆山袭击日军一个大队,经数小时激战,歼其200余人,挫败了日军的渡河企图。至1939年底,日军以3个师团及2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兵力,先后对黄河防线发动过大小23次进攻,每次投入兵力少者2000人,多达万余人,陈奇涵领导警备区军民坚决抗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使数百里黄河防线一直掌握在八路军手里,保卫了陕甘宁边区的安全。赞扬陈奇涵“保卫了延安的东北大门”。

新中国成立国后,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开始,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军事法院,统一管理全军军事审判工作。基于陈奇涵资历深、威望高、廉明公正、懂得军法,1954年2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任命陈奇涵为中国人民军事法庭首任庭长,后任军事法院院长。

陈奇涵上任以后,一切白手起家,从头做起。他从法院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入手,着重考虑法院的工作方针、任务、内容、方式等重大问题,并向中央军委写出书面报告。他为开创军法工作新局面殚精竭虑,为中国军法工作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是中国有史以来军法战线上唯一的上将。

刘震:聪明俊逸,善于攻坚

人民三十九军首任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俊逸儒雅、洒落干练,人称“潇洒将军”,又因为他喜欢穿西装,着夹克,并自制吊带裤,更显笔挺英岸,风度翩翩,挥洒自信,因而还被人们称为“洋司令”。

刘震是从红二十五军和红十五军团成长起来的干部。此前,他一直是政工干部。1935年9月,红十五军团成立时,刘震由营政治委员直接晋升为团政治委员。东征战役中,刘震率红二二三团从无定河出发,在山西石楼县贺家凹西北登岸,占领了滩头阵地,次日拂晓,全团渡过黄河。尔后,刘震率部转战晋西北。1936年4月,红二二三团扩编为红七十三师,刘震任该师政治委员。1936年12月,刘震又转任红七十五师政治委员。

在红军后期的半年时间里,刘震完成了由营政治委员到师政治委员4个级别的跨越,可谓表现优异、战功卓著。

抗日战争期间,刘震一直战斗在由红七十五师改编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以及后来的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并由政工干部变为军事干部,先后担任团政治委员、团长、旅长、副师长,率部相继参加了高沟、杨口、阜宁、淮阴、淮安等战役,给苏北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经过8年抗战,刘震取得了从长期游击战转向城市攻坚战的重要经验,这为他后来多次指挥漂亮的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期间,刘震一直担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第二纵队成为东北野战军中歼敌最多,表现最出色的纵队,以打大仗、硬仗著称,具有出色的战斗能力。

四平保卫战最残酷的第三阶段,刘震指挥第二纵队成立前的三个旅在右翼方向顽强抗击军第七十一军的攻击。最后撤退时,第十旅出色地完成掩护任务,受到东野总部特电嘉奖。

一下江南时,刘震指挥第二纵队沿中长铁路两侧出击长春以北之敌,克据点多处,第四师在新立窑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三下江南时,第二纵队最出彩,第五师在靠山屯随机应变,先歼军一个整团,又反过身来拖住前来增援的敌一个师,受到东野总部特电嘉奖。

1947年夏季攻势中,刘震指挥第二纵队围攻长春以西的怀德县,经21小时激战,全歼守军第四师因战绩突出,受到东野总部通令嘉奖。尔后,第二纵队挥兵大黑林子,协助第一纵队围歼敌第七十一军,前往督战的陈明仁险些被击毙。最后,二纵奔袭并攻克昌图。第五师因战绩突出,两次受到东野总部通令嘉奖。

1947年冬季攻势,刘震指挥第二纵队在兄弟部队配合下,首先主攻彰武,第五师从城东南角突入,经6昼夜激战,歼军第四十九军第七十九师7500余人。此战是东北我军第一次使用大口径火炮,并在白天进行的城市攻坚战,效果颇佳。为此,受到中共中央特电嘉勉。公主屯战斗时,第五师出奇制胜,用水浇路,结冰后形成滑冰道。总攻时,部队借力向前滑,直冲敌人的指挥部,为俘虏军新编第五军军长陈林达立下头功。公主屯之战,是东北我军第一次有4个步兵纵队和炮兵纵队联合参加的大规模围歼战,堪称攻坚战的典范。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在锦州攻坚战中,刘震指挥的第二纵队再次作为攻击尖刀,先攻克义县,再从城西北方向迅速突破城垣,为后续大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在沈阳攻坚战中,刘震统一指挥第二纵队和第一纵队,主攻铁西防区,为解放这座东北第一大城市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月14日,在平津战役的天津攻坚战中,时任第四野战军第三十九军军长的刘震率部担负主攻任务,第一一五师首先突入天津西面坚固的城防,从和平门方向进入市区。随后,第一一六师与兄弟部队一起,也相继突破成功,继而向鼓楼和东马路发展进攻,并强渡子牙河,歼灭了北运河以西地区敌人。刘震率第三十九 军为天津攻坚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外,天津攻坚战之前,东野部队原计划先打塘沽,后攻天津,以堵敌从海上逃跑。刘震在实地勘察中,发现塘沽的地形开阔,水渠纵横交错,加之正值隆冬,难筑工事,不易攻击。为此,他连续三次向上级提出先攻天津的建议,得到了东野总部认可。

1949年9月中旬,衡宝战役打响,时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三十九军军长的刘震,指挥所部作为西路军之一,参与湘西追歼战,经近一个月战斗,先夺取怀化与淑浦间的江口要点,再攻占湘桂边境重镇武冈,一举消灭白崇禧在衡宝防线的左翼重要支撑点,有力地保证了我中路军主力的安全。

1949年11月上旬,广西战役打响,刘震指挥第三十九军势如破竹向柳州挺进,歼灭黄杰兵团第九十七军一个半师,攻占柳州。尔后,继续沿公路南下,插入广西心脏地区,一举解放南宁,有效地策应了钦州地区作战。战役尾声,第三十九军一部夺取隆安,一部攻占上思,再钳形攻击龙州和镇南关,最终,把红旗插上了广西边陲镇南关城头。标志着桂系势力的覆灭。

1950年11月,刘震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1951年2月28日,刘震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3月15日,刘震兼任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简称空联司)司令员。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范文5

一、教研室支部党员思想状况的总体研判

社学历高、职称高,责任感强、大局意识强是本支部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支部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大优势。在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支部教师始终团结协作,自觉加强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建,立足本职工作,坚持支部建设与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将支部工作与教研室工作紧密结合,建规范化、制度化党支部,创风清气正教研室,做清正廉洁社体人,为学校、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本次调研工作4名教师全部主动参与,就调研内容积极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总体看来,支部党员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求真务实的作风、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一支业务精通、忠于职守的教师队伍。

二、党员思想动态调查的具体情况

(一)对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的认识和看法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作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各项防控措施快速、有力、有序实施。实践证明,这些部署是及时的、果断的,举措是有力的、有效的,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茹秀英教授认为,不管世界风云怎么变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点要始终坚持,这是方向问题。李捷认为,当前我国已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董杰老师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一定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对2020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认识和看法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十分艰巨繁重。我们既要看到胜利在望、光明在前,也要看到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三)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和看法

中美关系称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是相互融合的利益共同体。由于美国一些政客频频挑衅,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最严峻的局面。美国一些政客自恃强大而兴风作浪,不惜以“自损”方式挥霍国力,蛮横推行对抗性对华政策。无论是大肆攻击抹黑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还是不断升级对中国企业的政治打压,甚至企图破坏中国同他国的正常交往合作,都是失去理智、道德和信用的表现。大家认为,中美关系不可能任由美国一小撮政客带偏,中美两国着眼长远,坚持和平共存、互利共赢的相处之道,才是符合双方根本利益的正确选择。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范文6

尊敬的董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思想引领 一线锤炼 努力构建党员教育培训新格局》。

党校是党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抓好党校工作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北辛街道党委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党校工作站大熔炉、主阵地作用,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培训形式、突出实践主题、凝聚北辛精神,有力推进了党员干部“在学中深化思想,在做中强化党性”的教育培训新常态。

将“团结、高效、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北辛精神,提出“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干在当下,成在实处”的精神号召,不断改进党员教育形式和内容。一是推进教育形式多样化。全面推行“一号、一群、一平台”的创新手段,建设了“北辛民情”微信公众号、“我们是共产党员”微信群、“社区党建”平台,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学习与交流的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二是推进党课辅导经常化。开设了“理论课堂”、“红色课堂”、“实践课堂”, 通过党校专家、党委书记、“党建讲师团”讲师授课,优秀支部书记现场讲座等形式,对300余名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和党建指导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先后组织1000余名党员到北沙河惨案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参观感悟,开展了“重温入党志愿、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手抄100天”等活动,做到了在言传身教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激发自觉。三是推进专题研讨实践化。围绕学强党性、学党规强作风、学讲话促发展、学典型促整改四个专题,找差距、明方向, 先后组织了“我是党员,向我看齐”主题演讲、“做一个自动自发的人”感悟评选等活动,实现了在交流研讨中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二、以阵地建设提升教育培训新水平

党校工作站是镇街党委实施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成立北辛党校工作站,体现了市委党校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为充分用好这一平台,提升教育培训水平,我们在阵地建设和运行管理上进行了深入探索。一是强化党委主体责任。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总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党委会定期听取党校工作汇报,并指导党校工作,提要求、交任务,使党校工作站在服务党的建设、服务党委中心工作上发挥了显著作用。二是强化阵地建设保障。明确党委副书记兼任党校工作站站长、组织科长担任常务副站长;定期邀请各地党校专家举办讲座,定期组织街道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上党课,定期遴选优秀党员组建“党建讲师团”;将工作站运转经费纳入街道财政预算,每年用于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支出不低于80万元,使党校工作站建设做到了有班子、有师资、有经费。三是强化部门协同支持。统筹安排、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党校工作,共同做好党员培训和党校工作站建设,合力解决资源整合、师资培养、人才选聘、阵地建设、教学科研、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工作站顺利运转创造了有利氛围和条件。

深入倡导“一线工作法”,引导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创城创卫等中心工作中锤炼党性、树立形象,营造了立说立行、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的干事创业氛围。一是坚持“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加深”。推动领导干部沉入一线,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帮着大家办,有效解决了伦达星尚城等项目实际困难,高效完成了S343省道北辛段拆迁等市级重点项目地面附着物清理任务,上下级之间、党群干群之间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增进了感情,凝聚了合力。二是坚持“工作在一线落实、克难在一线创新”。把党员干部推到一线,在创城创卫等攻坚战中磨练意志,提升本领,创造了“大兵团”作战、“小分队”攻坚、“销号制”管理等新办法、新举措,党员干部统一着装迷彩服、签订保证书,在创城创卫攻坚克难中建了功、提了劲。三是坚持“矛盾在一线化解、经验在一线总结”。引领党员干部深入群众、直面矛盾,有效解决了伦达商贸城群众、大同中路北段钉子户等问题,使党员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破解工作难题的本领明显提升;建立健全评价机制,推出了“十佳机关干部”评选活动,充实完善了居级千分制考核机制,促进了经验总结,使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得到了实践层面上的充分完善。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党校工作站建设,进一步探索党员教育培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建设幸福新北辛、建设幸福新滕州作出更加积极的努力。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范文7

XXXX党支部现有党员X人,其中青年党员X人,青年员工的比例也达到65%,青年代表着希望、昭示着未来、预示着方向,作为基层的支部组织,如何成为“凝聚人心好支部”?支部通过“三融”工作法开展实践,凝聚青年力量、激发青春热情、发挥青年才能。

一.理想信念融于心

一是让青年党员成为党课主讲人。主题党日活动改变原有一人讲大家听的枯燥模式,鼓励青年党员独立策划党日活动主题,悉心备课、主讲党课,让每一位青年党员都有走上讲台的机会,从听课者到讲课人,既丰富了党日活动的形式、又提升了党员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更佳的学习体验和效果,让党性教育润物无声。二是让特色文化提升青年的认同感。打造支部党建阵地和企业文化阵地,提炼专业室信条,形成靓丽的专业名片。在专业室信条提炼的基础上形成XXX公司的理念和信条,突出展示XXXX历年来的设计精品和荣誉,提炼“匠心.传承”的专业精神,用员工身边的人、熟悉的成果引得共鸣,激发青年员工的认同感,让企业文化内化于心。三是让微公益升华青年的心灵。在支部内部倡议全体党员缴纳特殊党费,助学XXX中学两位生活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同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助人为乐的表率作用。组织公司青年党员、青年员工走向志愿服务岗位,在省运会保电、省公司红色实景党课中担任志愿者,让温暖与爱常驻心间。

二.成长成才融于学

一是启动青年成长计划。支部启动了青年员工成长计划,启动仪式上6对师徒代表签订了师徒合同,举行了隆重的拜师礼,围绕 公司专业特点创建“四个一”(一张入门指导卡,一套设计指导书,一册纠错提优集,一本成长笔记本)青工培养体系,通过公司总体策划、专业室定向指导、员工自我提升三位一体加快青年人才培养。为20名30岁以下员工定制了勤学、勤记、勤思成长笔记本,定期举行笔记交流展示活动,让每位青年员工在学思中践悟,在践悟中成长。二是请进来指导答疑解惑。根据省市公司党委关于“双连”工作的要求,支部与公司人资开展连动,邀请人资部就青年员工发展、绩效管理等进行解答和辅导。支部还与科能咨询公司支部开展结对共建,现场开展专业交流并建立微信群,为青年员工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组织青年员工开展XXXX专场BIM师培训,邀请三维软件厂家来公司开展专题讲座,帮助青年员工熟练掌握三维设计技能,为三型两网建设贡献青春和智慧。三是走出去让员工增长见识。组织全体党员走出去开展实景党课教育,先后举办了新四军纪念馆实景党课、家风馆实景党课,用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引导党员学习,坚定信念、坚守信仰。组织青年骨干员工去XXX等前沿单位学习,增强青年员工对XXX等前沿技术的理解。

三.争先创优融于行

一是成立“优设”党员攻关队。支部以青年党员和青年骨干为主要成员成立“优设USDC”党员联合攻关团队,以汇智聚力、攻坚克难、创新引领、勇创佳绩为团队宗旨,以USDC(团结(Unite)、细心(Scrupulous)、勤奋(Diligent)、创新(Creative))为团队公约,践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攻坚克难走在前。面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大考验,建立跨专业党员协同工作机制,以具体设计任务为依托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心向前,在首个三维试点工程110kVXX变设计、重大用户工程XX等项目中展现专业能力和团队形象。三是“三型两网”干在先。作为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部门,支部鼓励青年员工积极承担新时代战略项目的牵头人,开展XXX等多个项目的攻关,积极参与青创赛项目申报和准备工作,在三型两网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范文8

脱贫攻坚不仅是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的个人问题,而且是整个民族勠力同心的国家行动。那么你们知道关于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内容要怎么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五篇,欢迎参阅。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一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7月1日上午9:00在贵阳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将宣读有关表彰决定,并共同为获表彰个人和集体颁奖。我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在高中教育城四中学术报告厅收看电视直播,认真观看的同时积极进行谈论学习,并深入思考。

为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强化四“严”保障机制,通过工作力量的进一步充实,形成“上下衔接、协调联动、聚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开展党员干部帮扶结对行动,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责任单位和帮扶人。要以切实提高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户数量为主要扶贫工作考核指标,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贫困群众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委政府单打独斗不行,各行各业各自为战也不行。必须要加强统筹、转变思路、形成合力。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做到长短结合、点面结合、主次结合,使扶贫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更好体现扶贫的社会性、底线性、公平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强大社会合力。要创新精准扶贫帮扶模式,号召全社会合力共建,积极动员私营企业主、社会团体、在外地的本籍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捐资,共同参与扶贫开发。为贫困群众各尽所能、伸出援手,结对子、想点子、捐善款、当义教,献一片爱心,点一盏希望,举全社会之力,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奔向小康!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当前我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继续“灌水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必须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因此需要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二“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其根本在于“精神扶贫”。它不是简单的对扶助对象“授之以鱼”,更多的则是“授之以渔”,引导受助者寻找造成贫困的根源,鼓励他们树立改变落后面貌的思想,提高教育文化素养,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辅助”作用大于了脱贫的“扶助”效果。

但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对“教育扶贫”的理解失之偏颇,将“教育扶贫”形式化、表面化。为了追求短期政绩,给自己脸上贴金,往往采取“过节送礼、寒冬送衣、捐书捐物”的方式,让受赠者感恩,表面上能解燃眉之急,“立竿见影”,实则忽略了扶贫的根本在于激发贫困群众的内在动力。

为贯彻落实对小学生的“教育扶贫”,开学初,也农村贫困户按国家政策实行了免费,享受免书本和学费政策,“教育扶贫工程”的另一表现是对农村村建远程教育设备的投入和村建图书室的捐赠。远程教育设备的有效使用。但是,如果对投入的设备和捐赠的图书不能有效利用,而只在上级检查时拿出来做做样子,这样的投入不只造成物质上的浪费,还给学生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还有一些地方,对贫困地区学校投入大量实验器材、图书资料,但由于学校教学人员的不足或学校硬件设施的缺乏,只能造成器材和资料的闲置。有的村小教学点专业教师缺乏,便由中心校指派教师“走教”;一些学校对不能正常入学的“三残儿童”实行“送教上门”,但对“走教”和“送教”的老师没有建立激励机制,教学人员只图完成任务,“走教”“送教”流于形式,校长在上级检查的时候“面子”有了,还可能被上级表扬“有创新”,但这样的“扶贫”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边远地区教育的贫困,这样的“扶”不能很好的将“辅”贯穿于扶贫过程,所起作用是很小的。

“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要让专业人员对他们悉心辅导,让贫困者树立脱贫致富的意识,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它更不是面子工程,而要求我们真抓实干,只有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才能使贫“脱贫攻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三中国梦,是近14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是2020年完成的目标任务。然而在大山深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街头还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济,这样的梦就缺了一个口子,这样的任务不算完成。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

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四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心得五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贯彻落实同志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继续深化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精准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等精准扶贫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贫困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为精准推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大力实施七项专项行动,把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实施教育扶贫行动,确保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健康扶贫行动,确保医疗救助缓解一批,提高贫困人口身体素质,减轻其医疗负担,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金融扶贫行动,拓宽扶贫投入渠道,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施劳务协作对接行动,推动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探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统筹扶贫脱贫的新模式;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交通条件,为其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实施中央企业与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各地要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把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改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对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转移就业成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帮助贫困地区打开产品销路;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工程。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范文9

再来看攻势如潮的北越军,他们在控制禄宁后便马不停蹄地向安洛攻击前进。利用不良天气和夜色的掩护,善于丛林作战的北越士兵迅速穿过灌木丛和橡胶林,对安洛形成包围态势。随着安洛形势日益严峻,阮文明把第三军区战略预备队

第3特种兵大队的两个营派去安洛,不久他又从阮文绍总统那里争取来第l空降旅,该旅长期驻扎西贡,下辖第5、6、8空降营和第81特种大队,是阮文绍赖于护身的王牌,如今为了安洛也豁出去了。阮文明将第1空降旅部署安洛附近的来溪(Lai Khe),随时准备策应安洛守军。

4月7日深夜,也就是禄宁刚刚易手后不久,北越精锐的第9步兵师率先打响安洛战役的第一枪――进攻该城东北3千米处的君利(Quan Loi)机场,它是美军和南越军共用的陆航直升机基地,也是重要的制高点。北越军采取波浪式进攻方式,不给南越守军一点喘息机会,据说北越军还把缴获自美军的催泪瓦斯拼命喷洒到敌人阵地下,驻守基地的南越第7步兵团的两个连逐渐不支,最终在炸毁机场设施后撤入城内。君利失守不仅令增援安洛的美军直升机失去一个重要的油料补给站,而且使安洛在三个方向上直接暴露在北越军炮火下。为此,霍林斯沃思建议阮文明调动驻来溪的第1空降旅向13号公路以东机动,一方面保护安洛左翼,另一方面将沟通西贡与安洛的唯一一条补给线牢牢抓在手里。但南越第1空降旅的行动遭到北越军的顽强阻击,很显然武元甲已决定完全切断安洛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完成对安洛的铁桶包围,而这一包围未来将持续两个月之久!

北越炮兵居高临下,从君利机场向安洛城内实施猛烈炮击,可是猛烈的炮击只持续三天就突然暂停了。据河内方面的记载,主要是经历了禄宁和其他方向的血战后,北越军无论人员还是装备都消耗过大,再加上天气好转,美国和南越空军出勤频率增强,导致北越军补给线频遭打击,无法保持先前的攻击节奏了。武元甲考虑再三,认为,此时强攻安洛势必造成部队进一步减员,一旦不能顺利拿下安洛,反而会被南越军夺回好不容易到手的禄宁,与其盲目进攻,不如固守既得阵地,对安洛围而不打,坚壁清野,将南越守军困死在城里。

武元甲的计划一度比较奏效,安洛城内的南越军完全成了孤军,只能靠直升机运输给养和运出伤兵,或者是由美军的C-123运输机进行低空伞降空投。为了彻底封锁安洛,北越军在已有的中国造23、37毫米高射炮的基础上,又从后方调来当时较先进的苏制“箭”1单兵肩扛式地空导弹,这种导弹类似美国的“红眼睛”导弹,靠追踪飞行器的红外热源来实施打击。就在4月12日,一架南越陆军的CH-47直升机在企图向城内运送物资时被北越士兵发射的“箭”1导弹击落,自此一张严密的对空火网也罩在被围得像铁桶一般的安洛城头顶。

美国和南越也在竭尽全力增援安洛。就在君利机场失守的同一天,阮文明派遣的南越第8步兵团的第1、2营在北越军完成合围前的一瞬间开进安洛,他们也成为安洛被围前最后一支进驻的援军。到4月12日中午,驻守安洛的南越守军已达4个团(总计9个营)3000余人。而在西贡指挥部里,霍林斯沃思及其助手约翰・R・麦克格雷夫特准将(John R.Mcgiffert)也在与美国空军方面积极联系,希望空军在紧急时刻派出B-52轰炸机参战。尽管如此,头顶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安洛城仍然人心惶惶,从北部逃进城的难民(不乏化装的北越特工)不断渲染“望不到边的北越坦克、大炮和重型武器正向安洛进发”。一名南越军官战后回忆说,自己听到城里人谈论武元甲给部队下的命令是,“我不问死多少人,我只问什么时候拿下安洛”。

各式火炮竞相亮相的“演武场”

4月13日晨,北越军恢复对安洛的炮击强度,可以说他们将手里所有型号的火炮都投入炮战,其中既有中国造57、75毫米无后座力炮,也有中国和苏联提供的107、122毫米火箭炮、130毫米加农炮及各型迫击炮,甚至连之前南越第52特遣队丢弃在野外的美制榴弹炮也加入射击,整个安洛城俨然成为各式火炮竞相亮相的“演武场”!据美方统计,仅13日一天,北越军就向安洛城内倾泻近7000发炮弹,炮击时间达到15个小时,平均每8秒就落弹一发,“几乎将整座城市炸成碎石”。

在猛烈炮击结束后,13日黄昏时分,大批北越坦克及步兵从西面、西北面和北面三个方向朝安洛突进,其中从北面杀来的北越军是主力,他们选择的突破口是安洛市内贯穿南北的主干道――吴权大街(Ngo Quven Street),大街中央大楼就是南越第5师师部所在地。战斗中,苏制T-54、PT-76坦克发出阵阵轰鸣,夹杂着北越士兵的呼号声,显得气势压人,因为在之前的战斗中,南越士兵很少见过如此大规模的坦克集群作战,因此一下子被北越军的气势镇住了。没用多久,把守安洛城北的南越第8旅的士兵就开始溃退,北越首战告捷。

但战斗中总会有“意外”发生,正当北越步坦协同部队沿吴权大街前进过程中,南越第8旅的敢死队呆在沿街的暗堡内“暗藏杀机”,当北越坦克行驶至距暗堡仅有20米处时,他们纷纷拿起美制M72单兵火箭筒突然向坦克防护薄弱的车体侧面和尾部射击。一名叫“平段光”(Binh Doan Quang)的南越士兵在市中心附近率先用M72火箭筒打中一辆T-54坦克,坦克动力室被引爆,重达40吨的“巨兽”顿时动弹不得,随后南越士兵又乘胜击毁多辆T-54和PT-76坦克,余下的北越军见势不妙,便纷纷后撤。这一战果对提升南越军士气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因为它向世人证明步兵并非不能对付坦克。还有一个因素也帮了南越士兵的忙,那就是北越坦克兵虽然经过苏联军事教官的调教,但全都是从所谓“速成班”出来的,仅懂得如何驾驶坦克,对合理的坦克战术运用知之甚少,这突出反映在北越军攻入安洛城区后的步坦协同作战屡屡“荒腔走板”,坦克经常杀得兴起,不顾步兵的推进速度横冲直撞,将步兵远远甩在身后,而失去步兵掩护的坦克在巷战中很容易成为南越步兵火箭筒乃至“莫洛托夫鸡尾酒”(燃烧瓶)的靶子,南越反坦克兵往往能从容地瞄准射击而无需担心会被北越步兵干扰。需要强调的是,北越坦克兵在国内一向以精英自居,对南越步兵根本不放在眼里,因而犯下轻敌的大忌。有一件事足可以证明:在北越军第一波进攻已到强弩之末的时候,居然有一辆T-54坦克孤军深入到南越第5师师部门口,坦克乘员误以为现在大半个安洛已为自己人控制,由于时值炎热天气,这辆坦克的乘员在战场上打开舱盖钻出来,结果他们发现眼前的士兵竟然不是北越人民军,于是这辆坦克被南越士兵投掷的手雷轻松干掉!

就在北越坦克纵队遭到南越军拼死抵抗之际,美国空军的F-4E战斗机,A-6、A-7攻击机,AC-47、AC-130炮艇机以及南越-空军的A-l、A-37攻击机也不间断地在安洛上空盘旋,寻找北越地面部队的踪迹,向其投下一颗颗炸弹。有一架AC-130在安洛附近发现正在运动的5辆北越坦克,美机立刻扑过去,由于北越军缺乏防空掩护,这些坦克“被炮艇机抛洒的‘炮弹雨’砸成钢铁碎片,陷入一片火海”。美国陆军航空兵也向前线投入了AH-1G“眼镜蛇”武装直升机,这些“旋翼杀手”令北越坦克苦不堪言,像美军第79直升机营F连的一架“眼镜蛇”表现尤为突出,当时它在一条狭长的小路上发现一支北越坦克纵队,驾驶员比尔・库西(Bm Causey)上尉及武器管制员斯蒂夫・谢尔德(Steve Shields)中尉敏锐地捕捉到战机――这又是一支没有步兵配合的坦克部队,为防止北越坦克撤退,谢尔德首先向队首和队尾的2辆坦克各发射多枚火箭弹并成功将其击毁,这样被阻断退路的其他坦克完全成了活靶子。仅此一战,这架“眼镜蛇”就一举击毁了6辆T-54坦克。

与此同时,霍林斯沃思申请来的美国空军B-52轰炸机也逼近安洛,轰炸机编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包括3架B-52,每架飞机携带大量重达500磅的MK82自由落体炸弹,主要攻击安洛城外的北越二线增援部队。有一个B-52编组在安洛城外发现一支北越陆军营,由于该营处于急行军状态,人员辎重十分密集,为此领队长机下令向队伍中央投弹,结果造成北越步兵营近200名士兵伤亡,大批装备被毁。据美军统计,在B-52的首轮空袭中,北越军就损失了至少400名士兵及13辆坦克。霍林斯沃思在其回忆录中这样评价B-52在安洛战役中的作用:“我毫不怀疑,没有美国空军的支援,安洛在第一天就沦陷了。特别是B-52,这个大家伙简直就是死神的化身,我从未见到过如此高效的杀人机器。”

当然,美军空中力量的突出表现也离不开城内美国顾问们的紧密配合。在这些顾问的引导下,美军战机可以轻松地找到打击目标,而在巷战中,这些打击位置有的甚至距美军顾问不到20米!米勒上校的副手艾德伍德・B・本内迪特(Edward B.Benedit)中校事后回忆道:“我们(与北越军)的巷战已经白热化,战斗几乎在每间屋子里进行,很难分清敌我……空中支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撒手锏,即使会造成误伤,但我个人认为在那样极端危急的时刻,我宁愿与敌人同归于尽,也想尽早结束如此噩梦般的拉锯战,这样至少也来得痛快些。”

整个4月13日,安洛都被战火所笼罩,虽然北越军攻势凶猛,但在美国空军的支援下,南越守军还是成功守住安洛南半部。不过,城里的居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时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不知什么时候会被流弹击中。南越电台声称,曾有一辆北越军的T-54坦克在攻入市中心后停在一所天主教堂前,那里聚集着大批躲避战火的市民,这辆坦克竞向教堂发射了3发炮弹,并用机枪进行扫射,造成100余人丧生,但北越方面斥责南越当局撒谎,并强调是南越军利用教堂作为工事,造成人员伤亡。

对北越坦克的绞杀战

虽然被敌人的空中火力打得七零八落,但“不惜一切代价”要拿下安洛的北越军仍发起海浪般的进攻,一度甚至逼近至距南越第5师师部仅500米的地方,但强弩之末的攻势最终在南越守军的顽强抵抗下被逐退。战至4月14日,北越军仍无法扩大胜果,这使得南越军的士气得以恢复。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慌失措后,南越官兵开始意识到虽然面临数倍于己的优势对手,但在美军空中支援下还是能继续坚守,而美国顾问的存在更是鼓舞了他们的信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作战。

此时,美军顾问也显得异常忙碌。米勒上校及其同事几乎每天要忙碌近20个小时,仅能在战事稍微缓和时趴在沙盘上休息片刻。而南越第5师的官兵们似乎也习惯了对美军顾问的依赖,不仅作战计划的制定全靠顾问们操刀,甚至连部队调动、情报整理、空中支援计划制定甚至后勤补给分配方案都交由顾问负责。而那些派到南越团级单位的美国顾问也忙得不可开交,除担负军事主官的参谋外,他们还成为基层官兵的“牧师”,负责鼓舞士气。随着战况持续升温,这些“南越军的钢筋水泥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为美国战机指引目标!这些顾问定时将战场态势情况发给作为美军空中指挥中心(FAC)的第21战术支援中队,该中队主要使用O-2B小型固定翼侦察机,该机堪称越战的“幕后英雄”,它飞得不快,且飞行高度很低,在发现敌军目标后并不攻击,而是投掷一种冒浓烟的标记弹,引导对地攻击机群实施攻击。但由于当时美军相当一部分轰炸机没有直接的战术电台,因而O-2B在投掷标记弹后会直接向FAC汇报,然后由FAC的参谋军官汇总地面上的美国顾问发来的战场态势情报,划定轰炸目标的优先次序。在整个越战后期,FAC与地面美军顾问及O-2B侦察机紧密配合,为美国空军高效的作战效率立下汗马功劳,这一“铁三角组合”也赢得“战场之眼”的美誉。

随着美国空军的完美表现,南越军队的进攻主动性也日渐高涨。4月14日,阮文明下令作为预备队的第1空降旅乘坐直升机空降13号公路,再次争取打通安洛与西贡之间的联系,但他们在距安洛东南3千米处遭到北越军的殊死抵抗而寸步难行,后来在美国空军支援下勉强稳住战线。4月15日,该旅的第5、8营和第81特种兵大队向安洛以东的169高地发起攻击,希望从那里打开与城内守军的联系,虽然他们拥有105毫米榴弹炮(由CH-47运输直升吊运过来),并夺取了169高地大约一半面积的控制权,而高地下面的13号公路仍继续被北越军炮火所封闭,作战目的没有达到,不过南越第1空降旅的进攻行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北越军的攻城力量。

为了一鼓作气拿下安洛,4月15日,北越军再次向安洛守军发起凶猛攻势,其中有两次穿插几乎将南越第5师师部消灭,特别是最后一次穿插中,一辆坦克甚至冲到距黎文雄指挥部仅200米的距离,并且开炮击毙3名师部参谋人员。但幸运的是,空中力量又成为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美国陆军的一个“眼镜蛇”直升机编队恰巧在此时抵达,立刻投入对北越坦克的绞杀战中,北越军至少有9辆坦克被击毁。

也就在同一天,南越总统阮文绍下令原驻湄公河三角洲的第21步兵师火速增援安洛,并将部队指挥权交给阮文明。阮文明命令该师北上来溪,与第1空降旅合力打通13号公路,可是打到4月16日,第21师还是在邬桥(Tau O)附近被北越阻击部队打得动弹不得。到了这个时候,攻防双方均已疲惫不堪,北越军损失了至少40辆坦克,而南越军也同样损失惨重,尤其是安洛城内守军的给养严重不足。霍林斯沃思向其MACV,总司令艾布拉姆斯汇报说:“安洛的战斗异常惨烈,在我看来或许是整个越战期间最为残酷的战役。北越军对我们的攻击片刻没有停歇,我甚至怀疑他们哪来那么多的士兵,但我们都坚信我们还能继续战斗,并且战斗到底。”南越游骑兵搜出北越秘密报告

在美国B-52轰炸机的巨大威力面前,主攻安洛的北越第9步兵师及其配属的第3、5坦克营损失惨重。按照河内原先的计划,北越军应在1972年4月20日之前拿下安洛,但武元甲低估了城内守军的实力和守城决心,尤其对美国空中支援的决定性作用估计不足,另外南越第1空降旅对169高地的突袭更出乎北越高层的意料。为集中全力拿下安洛,武元甲决定首先拔掉169高地这颗“钉子”,保护主攻部队的侧翼安全。

但历史有时候就是巧合,4月18日,南越一支游骑兵在安洛城外巡逻时遭遇一支北越小分队,并将其全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支小分队竟是北越通信兵,在一名死者身上,南越游骑兵搜出北越第9师政委写给上级的一封秘密报告,报告总结了首次攻城失利的原因――一是对美国空袭强度估计不足,二是北越坦克与步兵配合熟练程度极为低劣,不仅没有起到协同作战应有的效果,反而相互脱节,北越军坦克为避免被南越士兵用火箭筒瞄准,常常加大油门拼命往前冲,结果将担任掩护的步兵落在后面,北越军坦克常常顺利冲进城后发现自己成了“孤军”,周围到处是南越军队布下的陷阱。为此,第9师政委建议改变进攻策略,尝试摒弃大规模步坦协同作战,转而以小分队形式向安洛城内蚕食,这样既可以减少美军空袭带来的伤亡,也使得习惯游击作战的北越士兵更为灵活。这名政委指出,下一步的进攻重点应是歼灭盘踞在169高地的南越第1空降旅。同时这份情报也显示,北越再次向安洛增援大批部队,并决心无论如何在4月20日之前拿下安洛,因为河内已通过广播向民众宣布将在5月10日成立安洛人民委员会的决定。

这份情报使得安洛的南越守军意识到,北越下一波大规模攻势已近在咫尺。4月17日,当地的美国最高顾问米勒上校致电人在西贡的美国援越军事司令部(MACV)驻南越第三军区总顾问霍林斯沃思,要求尽快向安洛提供支援及物资补给,“城内守军已筋疲力尽,物资短缺情况非常严重,特别是药品已经告罄,早在4月13日,北越军就炸毁了城内唯一一家医院,300多名南越伤兵及大部分医务工作者被炸死,从此城内伤员再也得不到像样的救治,许多人因感染而死,无论是士兵还是平民的士气每况愈下……”的确,安洛已到了崩溃边缘,美国和南越空军虽然每天仍向城内空投物资,但随着北越军不断加强安洛周边的防空力度,很多空投物资无法投送至城内,特别是南越空军每次空投都有运输机被击落(仅4月26日就有2架美国空军C-130运输机及3架南越空军C-123运输机被击落),直升机更是无法降落,即使降落飞行员也拒绝满载飞行,城内大部分伤员都无法被撤运至后方医院。

169高地争夺战

4月19日,在首先实施覆盖式炮击后,北越第9师的3个团(第95、271、272团)再次对安洛发起攻势,事实上这回却是北越军的佯攻,其主要目的还是肃清169高地上的南越空降兵。为此,北越军出动了第275、141步兵团向169高地进攻,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呆在高地上的南越第1空降旅第6营虽击退对方多次进攻,但最终仍被击溃,全营几乎全军覆灭,只有约80名士兵逃入安洛城内。169高地的失守再度使安洛变成一座孤城,自此北越又一次得到全力攻城的机会。

安洛城内的南越军不甘心坐以待毙,在打退北越军的佯攻后,南越军第5师师部决定派出第8l特遣队对占据在城内部分街区的北越军进行小规模奇袭,这也是开战以来南越军首次发起反击。在美军AC-130炮艇机的支援下,第81特遣队的反击取得了成功,虽然作用有限,但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城内守军的信心,其中美国步兵顾问杰西・雅尔塔(Jesse Yerta)上士在战斗中表现突出,他不顾北越军的密集火力,手举电筒为AC-130的攻击进行目标引导,战后他被授予杰出服务十字勋章。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范文10

关键词:深化改革;党校;克拉玛依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65-1285/c.2017.01.08

一、不断深化改革,找准主攻方向

目前,新疆发展的总目标、克拉玛依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战略转型、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都对克拉玛依市委党校的发展与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如何通过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实现党校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关键是找准党校发展的主攻方向。2016年初,党校领导班子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坚持“从严治校”方针,以学校作风建设为抓手,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狠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在推进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党的建设。以深化形势教育为己任,围绕克拉玛依市“十三五规划”以及打造“世界石油城”发展战略,抓好教职员工和学员两个主体、教与学两个环节,武装头脑、指导教学、推进工作。当前,克拉玛依市委党校的深化改革工作正处于攻坚的关键期、事业发展的上升期,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坚定信心,勇于创新,才能助推党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全面从严治校。抓好作风建设

在调研指导河南省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推动各项工作,都要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促作风良性循环。年以来,克拉玛依市委党校狠抓学校作风建设,为党校新时期的深化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抓作风改进,促观念转变

克拉玛依市委党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目前学校教职员工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从领导干部抓起,以校委会为抓手,在领导班子中树立“一盘棋”思想,强调在任领导班子要把办好、管好、建好党校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党校深化改革出现的种种困难时,要坚定信念、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第二,从转变教职员工观念抓起。对教师坐班制度进行了调整,由原来不坐班调整为每周一、三、五坐班;在各办公楼设考勤机,狠抓劳动纪律,对每天考勤情况登记汇总,纳入绩效考核;严格工作及节假日请销假制度;规范培训教学督导管理;利用信息中心行为管理系统,对各部门电脑使用情况进行常态化管理;规范学校办公室使用,对超标使用的办公室进行了自检自查和全面清理,坚决杜绝“”现象的发生。第三,以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为契机,培养全校教职工纪律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通过争创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活动,教职员工的文明素质明显提升,校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办公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做文明有礼的党校人”成为共识。最终创建检查验收取得优秀的成绩,充分说明作风的转变必将带来各项工作可喜、可期的变化。第四,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加强教职员工的思想教育。专门举办党校教职员工工作作风建设和能力素质系列培训班,邀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肉孜麦麦提・巴克到校宣讲,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组织召开了“访惠聚”工作返校汇报会,通过工作组成员现身说法,教育引导每一名教职员工敬业、爱岗、奉献;通过召开市委党校庆祝建党95周年暨表彰大会,用先进典型鼓舞人、激励人,增强全体教职员工“在校爱校、在校言校、在校忧校”的爱岗敬业精神。

2.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认真落实“两个责任”

克拉玛依市委党校校机关党委按照“两个责任”的要求,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校机关党委制定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工作的一项具体内容常抓不懈;把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与科室、系部职责进行责任分解,要求科室与系部责任上肩,各负其责;要求党员、干部严格按制度办事,率先垂范,当好表率。二是落实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工程、财务等重点领域的管理监督,加强财务监管;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程序决策,保证决策过程的科学民主和结果的公正合理。

三、夯实组织建设。形成“双促”合力

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下,克拉玛依市委党校机关党委下大力气对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问题梳理,通过逐一调研,发现有些基层支部重业务、轻党务,有些党务工作者党务知识不熟、业务技能不精、管理能力不足,不注重对党员干部能力培养等问题。党校机关党委加大组织建设的力度,以党建、教学的共同提升为目标,形成以党建促教学、以教学促党建的双合力。

1.注重教学一线党组织的基础建设

克拉玛依市委党校在职党员146人中60%以上在教学一线,为管好、带好这支队伍,校机关党委紧紧抓住基层党支部这一“中枢神经”,把党的建设工作做好做实。一是基层党建工作逐渐规范。在校机关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校属基层党支部通过合并、改组成立10个新的基层党组织,经过改、补选工作,健全了党支部委员会,支部的规范和健全为新一届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0个党支部与联点帮扶社区联点共建、“两学一做”教育和纪念建党95周年等系列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基础教研部党支部特色化活动效果显著,民族团结深入人心;总务科党支部工作流程规范,责任意识突出;科研学员党支部的“每月一当家”支部活动独具特色;机关党支部积极发挥参谋作用,机关作风进一步优化,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校中心组学习及基层支部周三政治学习常态化。二是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注重把教学一线的年轻干部、骨干力量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有力地推动了全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2.提升教学、教辅党员队伍素质

党校党员队伍素质高低是决定党校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校机关党委以“两学一做”主题教育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的系列讲话精神,通过四次“两学一做”专题讨论会,每一名党员查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活动的开展使教学、教辅工作人员思想得到净化与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党校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也有利于各科室、系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管理、教学、服务等业务培训,提高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谋事业的业务能力。通过强化支部建设,加强业务学习,党员干部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身素质与工作水平有明显提高,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强化,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员工的科研教学能力和履职能力不断提升。

四、坚持多措并举,推进党校发展

1.推行人力资源改革

为盘活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克拉玛依市委党校认真落实《市委党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方案》,开展了全校教职员工全员公开竞聘工作,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摸排全校及市区相关岗位,“一对一”进行教育引导、沟通交流,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基本实现了改革工作的平稳有序推进。党校现有人员已从年初的267人减为242人,通过竞聘留到校内岗位150人,自愿流动到校外其他市属单位岗位43人,通过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43人已全部顺利到接收单位报到,党校领导班子已多次亲自前去这些人员现所在单位看望和慰问,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鼓励他们及时调整不习惯或不适应的状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这些同志已完全胜任了新的岗位。

2.实施绩效管理考核

克拉玛依市委党校深化改革的措施之一就是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绩效管理考核。经过前期在各部门的调研,制定了《市委党校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并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对绩效考核办法不断进行修订与完善,对绩效考核办法的结构流程进行优化,在实施过程中制订了健全的考核体系、顺畅的内部运行和规范的管理流程。通过对全校18个系部科室进行的首次绩效考核兑现后,彻底打破了过去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弊端,全校教职员工思想认识有了深刻的变化,教职员工责任心、紧迫感明显增强。

3.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党校在深化改革中把进一步突出党校办学特点、努力形成具有党校教育培训特色的学科布局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是积极争取相关政策,邀请疆内外核心学科专家、教授来校讲学、交流,努力形成专家引领、全面提升、充满活力的学科建设局面,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二是主动适应克拉玛依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培训需要,充分发挥自治区党校对口帮扶作用,加强学科建设,努力形成核心学科。三是在现有基础上,推出高水平的品牌成果,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咨询成果的品质,打造精品课程、示范班级,尽快形成一批高水平培训课程、品牌项目以及理论创新成果和咨政报告,切实提升党校学科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4.深化教学培训改革

党校教学培训工作是党校工作的生命线,是实现党校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的关键。剖析党校教学的特点,深化教学培训改革。首先,把“教一研一咨”的作用构置成联动机制,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被动听课方式,把党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科研方向、咨政作用构置成一条联动的“产出”链,再通过抓好主体班次教学工作,推行互动式、研究式、体验式教学,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结构化研讨等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其次,结合克拉玛依本地发展特点,挖掘学校、企业、政府的人才,尽快储备多方面的师资库,最大化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形成合力,使其走上讲台,参与课题研究,传授经验;再次,成立了校培训专题课推进委员会,制订了《市委党校培训专题课开发与管理办法》,将培训专题课管理制度化、规范化。2016年上半年,经培训专题课推进委员会评审通过的14个专题已经进入课堂,教育培训质量呈良性发展态势。

5.创新教学培训管理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培训管理质量,把项目化管理与培训环节监督管理结合起来,深入推进教学培训管理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前期、中期、后期相互衔接的培训管理“循环链”;同时,认真组织各系部开发特色课程,增强培训教学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指导性。在部分培训班次中实施项目化管理,全面负责培训项目的设计和运行。加大教学培训的督导工作,在兼顾数量的同时,更加强调教学培训的质量。通过这些配套措施,全员参与培训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确保了培训工作理念有创新、教学有提升、质量有保证。

6.发挥科研平台作用

克拉玛依市委党校的科研力量较强,主要体现在拥有一支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科研队伍和一个有着正规刊号的社科综合类学术期刊《克拉玛依学刊》。积极发挥科研平台作用,使这些优势资源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使科研成果在理论上有深度、广度,在实践上有新发现,从而对党校的教学与作用的发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科研部门在发挥科研平台作用方面做了积极尝试。学校科研办积极组织各种学术研讨会,鼓励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参加各种媒体宣传活动,为党校科研人才队伍成长提供良好的理论平台和浓厚的学术氛围。科研办为了提高广大教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还定期举办科研培训;成立了市委党校科研人才培训班,安排科研水平较高的老教师传授经验,陆续开设了“如何认识党校科研”“如何撰写科研论文”“如何提高科研素质和能力”“如何进行资料检索”“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等讲座。学校以重点课题研究为支撑,立足克拉玛依实际,加大了对市、油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力度。《克拉玛依学刊》是克拉玛依唯一一个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科综合类学术期刊,是被国家新闻出版总局认定的新疆88种A类学术期刊之一。2016年,编辑部组织、策划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问题研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研究”“长征精神”“‘两学一做’专题研究”四个栏目,引起业内学者的高度关注。学术期刊是一座城市和一所学校的“名片”,具有很强的传播作用,用好这一学术展示平台,会更好地贯彻“党校姓党”基本原则,服务于党校教学培训工作,推动党校的教科研综合发展。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范文11

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后,根据中央军委统一整编命令,东北野战军整编为第四野战军,下辖4个兵团(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兵团),原七纵队司令邓华升任十五兵团司令,七纵改编为十五兵团四十四军,方强担任四十四军军长。随后,在南下进军时陆续进行了军、师领导班子调整,原七纵二十一师(后一三二师)师长李化民升为四十四军副军长,原七纵参谋长高体乾调往十五兵团四十八军任参谋长,原七纵主力师十九师(后一三零师)师长徐绍华接替李化民任一三二师师长。

调整方案震动了四十四军内外。

在四野的老同志看来,四十四军这次领导干部变动,反映了邓华的用兵风格,这实际是邓华在调兵遣将。因为邓华看重李化民,看重四十四军的主力一三二师。

老同志都知道,参谋长高体乾从1947年3月辽吉纵队建立,到打辽沈、战平津,一直都是邓华司令的左膀右臂,两人风雨同舟,共同经历了七纵最困难的初建时期,历尽艰辛将七纵打造成东北野战军的主力之一。他工作作风细致缜密,参谋长工作尽职尽责,从无纰漏,邓华与他配合得心应手。另外,高体乾有文化,是北平东北学院的大学生,当副军长,能力不成问题,很有希望。可邓华却选择了李化民任副军长,高体乾调任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的参谋长,可见邓华更看重、更认可李化民的作战指挥能力。

东野七纵十九师(后一三零师)也是主力师,其前身是由当时进驻沈阳的我军部队组成的东北保安部队保一旅(李化民曾任第一任副旅长)。师长徐绍华是位老红军,也是一员战将,在原师长马仁兴牺牲后,他由东满独立师副师长调任十九师师长,曾参加辽沈、平津两大战役,打锦州、攻天津,十九师也是军主攻师。现在由他这个主力师师长来接替李化民任一三二师师长,也可见邓华对一三二师的重视。邓华是要让一三二师钢刀永亮。

四野老同志都惊佩邓华司令为了一三二师这把钢刀,为了李化民这员战将做出的大手笔调整。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三二师是在李化民带领下打出来的英雄部队。

李化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值得邓华司令这么重视。

自述赴东北前的经历

李化民将军2002年病故前,曾在病床上对儿女们这样讲述自己:

现在很多人写回忆录,讲过去打仗的事。要讲能打仗,我也算是一个。你爸爸打仗也是有名的,现在晚上做梦,净是打仗。

我14岁当冯玉祥的兵,刚当兵就打仗。我爬到高处看热闹,觉得比在家过年放炮还好玩,比在家做游戏打仗还过瘾。可马上被老兵张玉林大哥拉下来,骂了一顿才知道,真打仗要死人。当时我是马夫,没有枪,如果有枪,也会冲锋。

1931年我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暴动,参加了红军,编为红五军团。在红五军团,我在手枪队给赵博生当警卫员,眼睁睁地看见他在冲锋中牺牲,心里难受极了。

后来我到了少共国际师宣传队,又到红一军团宣传大队,参加了长征;然后到红十五军团,还担任过回民师代政委。

抗战初期,我在115师344旅。

我原在旅部当协理员,大家都知道我想下部队打仗。为此我与旅政委黄老(黄克诚)吵了3次。后来黄老生气,把我罚到688团当见习参谋。3天后,黄老气消,把我升为正式通信参谋。

九路反围攻后,黄老要调我到旅部当政治处副主任兼协理员,我不干,不愿呆机关。

后来让我组建豫北二支队,旅级单位,我当政委。当时只带了一名民运干事、一名通讯员、一名司号员,用4个月的时间,收编了一支民间抗日武装,将支队发展成3个大队800余人。二支队后来发展到一千多人,参加了香城固战斗。

长治整训3个月后,二支队被688团整编,让我当团政治处副主任。我不干,要下部队带兵打仗。又让我当教导员兼营长,我还不干。我要当营长兼教导员。于是任命我为一营营长兼教导员,后邵震调来当教导员,我俩成了搭档。

我当营长带着部队在敌后转。当时日本人占领着城市、铁路和主要公路沿线 ,我们在农村。我带着一个营,大仗打不了,小仗经常打,消灭敌一个班,一个排,一座炮楼。有一次,我们的三连截住了武器,却没有截住敌人,放跑了。我气得要撤连长的职,被团长说情给制止了。

129师后来成立新一旅,我们688 团与唐天际支队合并组成新一旅,我到二团当了半年参谋长,后来当副团长。

二团打仗时,副团长在前方打仗,团长看家。马子滩一仗,我带部队打了5天5夜,掩护总部转移。太行山夏季反扫荡,我带部队掩护师长顺利突围。

后来调我当团长,先让我到新一旅三团,那是个5个连的小团,我嫌小团不去。后来说冀中16团刚从冀中平原来到太行山,没有团长,缺乏山地战经验,这样就调我到16团。后来整编为晋绥32团。

我们这个32团编制属于冀中军区八路军三纵队,来太行后,归129师领导,先后被许多单位代管,东调西调,实际是个独立团,带着一部电台,直接与总部联系。最后从太行山到吕梁山,从晋东南到晋西北,从129师调到120师,在晋东南还打了一些仗。当时就我和邓东哲政委两个光杆,也没有副职,兵员没有补充,最后缩编成五个连。

到晋西北后,我们是晋绥军区直属部队,贺老总()一看说:你们一个小团还要什么机炮连,抽走了机炮连。后来又抽走一个连担任晋绥军区警卫连,我们剩下3个连。可是打仗,他们一个团打不下来,我们3个连就解决问题了。

到晋西北主要任务是保卫延安,我们在佳县担任黄河的河防任务,基本没仗打了。大生产时我们种地、纺线,刚开始还打击贩鸦片的,后来放宽政策了。当年少奇同志回延安,在佳县就住在我们团部,还问我们平时干什么。我们说:种地、纺线,没提鸦片问题。少奇同志挺好,平易近人。

后来大反攻,我们过黄河打了好几仗。

抗战胜利后,中央调我们去东北时,贺老总不放,我把中央电报给他看,他气得说:走就走,我们照样打胜仗。

1945年秋,我们随晋绥军区司令吕正操去东北,路上与傅作义的部队打过几仗后,就来到东北。

在东北,我先任保一旅副旅长,又任辽吉纵队独三师(后一三二师)首任师长(吴富善曾任独立师政委兼代师长一个月)。我们一三二师参加了夏季、秋季、冬季攻势,强攻锦州、天津,我们都是军主攻师,后来解放广州、警备广州,以后再没仗打了。

活跃在东北解放战场

3年解放战争是李化民战争生涯中最成熟的一段,他经历了解放东北、解放华北、解放中南的伟大转折。

李化民在东北战场一直在辽吉纵队(邓华纵队、七纵、四十四军),先后在保一旅(一三零师前身)和独三师(一三二师前身)任职,参加过许多战斗、战役。他在回忆录里对其在一三二师的几次经典战斗做了记录,在一些信件和谈话里也有生动的战场描述。

在一三二师的战史及回忆录里都能看到李化民的军人作风与指挥风格,其中在东北战场的日日夜夜记录了他和他的战友们的丰功伟绩。

上过战场的老同志都知道,打仗当主攻的部队战斗力都强,一般是主力,能当上主力是部队全体官兵的最大荣耀。主力部队的作风、意志是战场上锤炼出来的,是刺刀见红杀出来的,也是胜利与失败激励出来的。其中,指挥员的刚毅、坚强、不服输是主力部队的核心与灵魂。

一三二师(原辽吉纵队独三师)从地方部队迅速成为七纵主力师,与李化民的意志与作风分不开。

夏季攻势三打四平后,辽吉纵队因独一师师长马仁兴牺牲,邓华司令想调李化民去担任独一师师长。因为当时独一师是辽吉纵队主力,邓华重视主力部队、重视独一师,当然也重视他李化民。可李化民坚决不去,不肯“高就”。他向邓华表态:我一定要把独三师带出来,打出来。

因为在三打四平中,他对独三师有了感情,对独三师的官兵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信任,深感这是一个底子不错的好部队。

独三师原是红十五军团的老底子,是老首长黄克诚当年领导的八路军344旅,是李化民抗战时期的老部队,后到南方改编并发展壮大为新四军三师。独三师的3个团,是原新四军三师的特务一团、特务二团与后来的嫩江军区警卫团。团营领导主要是红军干部,连排干部都经过抗战锻炼,战士骨干也是久经战火考验。如六十一团二营营长孙惠民,是红军突破乌江解放遵义的渡江英雄,当年第一个跳上木船渡江激战,身负重伤不下火线,直至解放遵义。

通过四平之战,李化民感到自己得到了部队与同志们的信任,特别是几个老团长的信任,这是非常宝贵的。要知道,这些团长资格老,功劳大,个性强,见识广,桀骜不驯,能力不在李化民之下,不容轻视。当初,这几个团长也曾对李化民这个“外来户”当师长不服气。耿直的老红军副团长毛和发发脾气说:我们独立师没人了,要从外面调师长?可李化民认为:这种有棱角、有个性的老同志才是打仗的料,有好钢才能打成青龙偃月刀。

此后经过几次战斗,独三师的战斗力提高了,风格也形成了,被上级领导赞誉为:“攻击精神旺盛,能猛打猛冲”;“死打硬拼,敢啃硬骨头”。独三师成了一把攻坚的钢刀,成了纵队的主力,毛和发后来成了主力团团长。李化民实践了自己对邓华司令的诺言,老红军团长们也服气了。

锤炼部队,必须在战场上,必须做主攻,必须要提士气。

在1948年初的冬季攻势第三阶段四打四平时,独三师已经编为七纵二十一师。当时李化民刚好犯病,美尼尔氏综合症发作,整个头昏的一塌糊涂,都走不动路,在二线休息治病。也巧,此时纵队司令邓华也因病正在哈尔滨治疗,战场指挥的纵队首长是政委吴富善与副司令贺晋年。

开始,纵队首长布置兵力时,把二十一师作为二梯队,跟在主攻部队十九师(原独一师)后面进攻。李化民一听,不干了,“闹”了起来:四打四平岂能让他的二十一师做二梯队?他头晕走不动,便让警卫员抬着担架到纵队司令部与吴富善政委、贺晋年副司令“吵架”讲理。最后纵队首长改变作战计划,让二十一师与十九师并肩战斗当主攻。

李化民为什么固执地请战要当一梯队去打四平?

因为他要为部队一血前辱,要提升部队的复仇士气。

在残酷的夏季攻势三打四平攻坚战中,当时的独三师刚组成两个月,武器装备差,战术训练配合不够,战斗力还不强,没有攻坚打大仗的经验,因此战斗中许多官兵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下。

其时,辽吉纵队在三打四平时仅牺牲的团以上干部就有:辽吉纵队独一师马仁兴师长,独一师二团政委杨保生、参谋长周风齐,三团总支书记李恒,独三师七团团长老红军黄励华等。

特别是独一师一团一营副营长韩光荣在三打四平中牺牲,令李化民非常伤心。

韩光荣是随李化民到东北的晋绥32团的老英雄。李化民一直保存着韩光荣在东北送给他的一幅照片。照片上,韩光荣一身戎装,头戴军帽,腿打绑腿,肩上斜挎着枪套,站在一个布景山石后,右脚蹬跨在栏杆上,提着驳壳枪的右手搭在腿上,左手抚着布景山石。日本鬼子刺刀在他嘴角留下的伤疤隐在暗影里,两眼炯炯有神地看着前方,非常干练的军人姿态。在照片背面,李化民写道:韩光荣打四平牺牲。

韩光荣是战斗英雄,是一员虎将。

1941年9月,在冀中16团(32团前身)掩护一批高级干部过平汉铁路鬼子封锁线时,时任特务排排长的韩光荣脸被鬼子中队长的刺刀从嘴角挑到耳根,仍坚持搏斗,咬掉敌人鼻子,又敲碎敌人脑袋。在1945年9月与傅作义部队争夺凉城的战斗中,担任排长的韩光荣右腿被打断,坐着端起机枪向敌人猛扫,右臂又被打穿,则就地指挥全排战斗,直到战斗胜利。

这么一个出生入死的老部下竟牺牲在三打四平的战场,怎么不让李化民心痛、难过。何况最终还没有全部攻克四平,便在敌人援兵逼近时奉命撤出了战斗,撤出了四平。

攻城不克是军人的耻辱,烈士鲜血岂能白流。李化民心中怒火万丈,誓言:此仇一定要报!四打四平战斗开始后,部队很快就攻入城内,副师长王萱春随部队进城指挥,结果一进城,便受伤下撤,李化民只得在担架上指挥全师战斗,直至胜利。

最后,东北野战军一纵、三纵、七纵于3月13日攻克四平。四平攻坚战,全歼守军71军第88师和3个保安团、1个骑兵团,共计1.9万余人。李化民终于为牺牲的战友报了一箭之仇,心中的歉疚感稍稍平和。

军人就是这样,不怕失败,但必须有耻辱感,有复仇感,有被打倒再跃起直至胜利的不服输精神。这样的部队才是虎狼之师,才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军钢刀。

执行命令为军人的天职,执行命令坚决果断是部队战斗力的体现。在大兵团作战的战场,下级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上级,讲理不是第一位的。在这个问题上李化民毫不含糊,下面的4 次战斗即可见一斑。

其一:1947年6月夏季攻势三打四平时,李化民和政委朱民亲下午3点当面接受邓华司令的命令,攻取四平飞机场。5时左右,他带领有关人员粗略地看了一下地形,但对敌人的防御体系一无所知,也没有搞清楚敌人的,只知道敌人有千余人,其它情况也不清楚。

但当时纵队下了死命令:为给夺取四平的总攻创造条件,所属3个师必须在当夜夺取西北之道林、西南之海丰中和正面的飞机场等阵地。

当夜,二十一师用了两个团的兵力,经过一夜的激战夺取了飞机场,歼灭守敌71军运输营与保安团1个营600余人。

而负责西南、西北方向的纵队其它两个师,由于准备工作来不及而未能行动。

攻占四平飞机场受到东总林、罗首长通令嘉奖。

其二:1947年秋季攻势时,二十一师接到命令,要从郑家屯赶到新立屯一带,执行破路和阻止新6军任务。

当二十一师由舍力窝堡等地出发,行军八九十里,于9月30日下午3点,到达康平附近东乡窝堡、拉拉街、兰州街一带后刚宿营,邓华又紧急命令二十一师于10月1日赶到法库,先歼灭法库守敌暂编177师,扫掉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

李化民和政委朱民亲毫不犹豫,令各部队当晚8点赶到康平地区,经过动员、部署,夜里10点部队出发,夜行军80多里,于10月1日鸡叫赶到法库。

当天下午3点开始攻击,历时7个小时,至晚上9点多,全歼守敌暂编177师师部(亦称保安第七支队)及其下辖的19、20、21二团,计约3000余人,缴获机关炮等50余门,重机枪10余挺,轻机枪30余挺。我仅伤亡255人,创造了以一当十的光荣战例。

此战没有经东总批准,是纵队司令邓华在行军中突然决定的一个艰苦、有难度的任务,但二十一师不讲价钱,不找理由,坚决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此战得到东总林、罗首长的通报表彰,解放后成为我军一个出色的长途奔袭战战例列入教材。

下为东北人民司令部文件“阵中日记”399页,东野总部对奔袭法库的总结:

[总部总结]奔击包围的经验:

(一)不怕疲劳地强行军,先将敌人包围,迅速进行侦察,然后实行有组织、有准备地同时猛攻。二十一师采取这种作战行动,对法库之敌全歼,应成为我军奔袭作战的模范。

据李德、舒云所著《日记》记载,此为东总司令总结。

其三:李化民在某封信中这样回忆:

1947年冬季攻势中,第二、第七纵队奉命攻克彰武。在离总攻只有几个小时的时候,突然纵队首长命令,让担任二梯队的二十一师改为主攻师,由西北方向攻击彰武城。

为什么纵队要改二十一师打主攻呢?因为原计划十九师是由北向南进攻,但刚好二纵是由南向北发展,因此怕火力交叉引起自我误伤,故改为二十一师打主攻,由西北方向发起进攻。

当时二十一师的主力都不在主攻线上,整个部队都要从后往前调动,配给二十一师的纵队炮兵也要从十九师方向调往二十一师,另外敌情的掌握也不全面,总之战斗前的准备工作十分仓促,不充分。

但二十一师坚决地执行了命令,经过紧急动员、布置、调动,部队按原计划、按时投入了战斗,经过激烈战斗,12月28日,二、七纵攻克彰武,全歼守军第49军第79师。

可是在战斗过程中,二十一师在开展攻击后,由于太仓促,外壕的暗堡火力点没有弄清,因此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伤亡,损失较大,李化民感到十分心痛,几十年后的回忆录里,还念念不忘,引以为戒:

特别是团领导干部伤亡较大,在彰武的战斗中,六十三团团长李峰同志光荣牺牲;在攻城战斗中六十一团参谋长赵先锋同志光荣牺牲。

下为四野“阵中日记”中关于彰武之战的相关记录,可以看出当时计划变更的情况:

2月24日

二纵攻彰(武)部署:(1)原拟二十五日十二时开始总攻,但七纵来不及,现决定改为分别肃清。六师黄昏攻占沙坨子,拟明黄昏五师夺取东南角之黄家花园。六师夺取苗圃和南关。十九师二十六日夺取车站以西之丰源烧锅和沙坨子,窑上城东北之郑家坨子,因攻坚地形不利,决暂不攻,而先攻城后向北攻。(2)决定二十八日十五时总攻,攻击部署以十九师配两个炮兵营由城西北角、以二十一师从城西南角并肩突击,以五师从城东南角、六师从南关并肩突击,配炮兵两个营和纵炮兵团,另以直属炮兵一个营专任压制郑家坨子。城小部队多,对使用二梯队要看发展而决定,各师确保雄厚纵深和后劲。

12月25日

(东总)十二时电:对彰武攻击,改为二十八日,三十师停止待命,三、四、六、十纵、热前(指)、骑兵师及各师应于现到达地点待命。

25日

七纵十二时报:二十师今移彰武西北之二台子、大六家子,任纵队二梯队。二十一师昨移孔家窑,拟由西南攻击。纵直驻彰武西北马帐房。

27日

七纵二十二时报:明七时总攻彰武,以二十一师配属二十二师五十八团及直属炮兵一团两个营、纵队炮兵营向西北攻击,十九师为二梯队,明夺北关。二十师为预备队。

28日

攻击彰武已于十三时全歼七十九师,六纵围攻万金台之敌。

其四:锦州战役10月15日结束后,二十一师10月20日奉命参加辽西会战,21日晚从锦州出发,25日赶到打虎山西南青堆子待命。25日16时至24时,由于敌情变化复杂,8个钟头内,二十一师先后接到纵队转发东总电令7个,3次让前进到某处,随后又3次让原地停止待命,直到24时第七封电报才确定任务方向。

26日凌晨1时,命二十一师作为纵队前卫部队出发至尖岗子,准备截断打虎山、黑山之敌退路。后又因情况变化,敌人在东退回沈阳和南进营口之间犹豫,为防止敌人经新民返回沈阳,12时东总又命七纵赶赴新民。

27日5时,二十一师赶到后尖岗子、高家窝棚,又奉命构筑工事,防止敌人突围去营口。9时又奉命把阵地交付十九师,然后要赶赴新民,防止敌人返回沈阳。10时二十一师刚离开高家窝棚到万家屯,敌新6军、49军就向营口突围溃退。在高家窝棚地区敌主力与我十九师相遇,十九师俘敌7000多。二十一师作为先头部队跑路甚多,仅遇小部分敌人,辽西会战歼敌仅1000多人。

看着原本是自己的肥肉变成了别人的,二十一师好不懊悔。可他们俘获了49军中将军长郑庭笈、新6军22师少将师长罗英,算是有点补赏与安慰吧。

战场上,斗智斗勇是指挥员的基本素质,身先士卒是带兵者有无威仪的第一标准。李化民就是这样,历次战斗,他都要亲自上前沿查看地形,亲自掌握敌情;关键时刻亲自上火线掌握部队,指挥部队。因为这关系到战斗的胜利,关系到胜利的代价,关系到将士的伤亡。

1947年5月,独三师刚成立一个月,就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夏季攻势,第一仗是喇嘛甸战斗。独三师八团到喇嘛甸本来是去清除收编的土匪部队,结果情况有变,87师260团占领了喇嘛甸。八团无所畏惧,开展夜袭,边打边报告李化民,请求支援。当时七团、九团在八面城一带宿营,一时联系不上。情况紧急,无战斗部队可调。无奈之下,李化民亲自带领身边火力与战斗力不强的师直属警卫营和山炮营连夜赶去支援。

天亮后,在半路突遇到从喇嘛甸溃退的敌人,近到几乎面对面,部队的炮口都来不及调转。李化民急中生智,命令开一炮,随去的干部战士一齐喊:“交枪!交枪不杀!”那些逃敌,许多是多次被俘虏放回的老兵游子,本来就被八团打了一夜,魂飞胆散,又被这一炮吓懵了,前面的数百人只得乖乖举手交枪投降了,后面的少部分敌人见事不好溜往四平了。

此外还有,在夏季攻势“三战四平”打飞机场前,他带领3个团长冒着危险去前沿侦察,选择攻占敌飞机场的突破口;三打四平攻入四平城内后,他带3个团长在敌人炮火下,去参观学习一二八师攻打敌71军特务团的攻坚经验;在秋季攻势发起新立屯攻坚战前夕,他陪同纵队邓华司令等领导到前沿勘察地形,研究突破歼敌方案;在锦州夺取罕王殿战斗中,为打退敌人的疯狂反扑,他亲自带师炮兵营转移山上,在第一线直接观察战场态势,指挥炮兵,配合六十二团粉碎敌人的反扑;在强攻锦州前,他带领3个团长,陪同邓华司令,在敌人重机枪和六零炮的射程内,前往女儿河一带勘察地形;在打天津战夺取东局子、浙江公墓、姜家窑前,他带领3个团长在敌人炮火下匍匐前进,在阵地前沿实地勘察地形,选择突破口;在天津战役攻占东局子的第二天,他陪同邓华司令员等首长来到阵地前沿,爬上浙江公墓的一个水塔顶,一同勘察地势,研究突破民族门的路线和作战方案,下来后几分钟,水塔就被敌人炮火摧毁……

战争也是幸运者的舞台,幸运者的机会就是智慧、勇气和运气。唯有大智大勇的军人才能有烈火中永生的机会和运气,才能带领出英雄的部队。

攻无不克的攻坚钢刀

部队讲作风。一三二师的作风是:攻得上,守得住,调得动,撤得下。这也是东北战场对部队的要求。

1946年,几十万机械化主力部队进占东北后,我军执行了“让开大陆,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军队占领了主要城镇、铁路及公路交通线。为了维持给养,保护交通线,他们必须到处分兵、屯兵,拉长、摊大了军事布防,由主动战略进攻,逐步被动地转入战略防守,陷入难以作为的困境。

东北野战军则反其道而行之,平时屯兵于乡村、小镇,作战时突然机动集中,大部队作战,或攻城拔寨,或围点打援,集中兵力围歼敌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一三二师就是这样一支活跃在东北辽吉平原西部的部队:能走、能打,能合,能分,机动性强,突击性强,以攻坚能力强著称。

在一三二师的战史里,从组建到下江南前,在有记录的全部16次具有一定规模的战斗中,有13次攻坚战(其余3次:一次阻击战,一次破路战,一次辽西会战),成功11次(其余2次奉命撤出战斗,一次沈南作战攻坚,一次三打四平)。

在秋季攻势中,一三二师一个月内4战皆捷:10月1日,奔袭180里,攻坚全歼法库守敌177师;10月10日攻坚歼灭新立屯守敌57师师部和170团两个营及171团全部;10月17日攻坚全歼新邱敌51师师部及2团全部;10月30日完成打虎山到绕阳河段的破击铁路任务,还歼灭唐家火车站之敌并俘获敌一装甲列车,在历家火车站歼敌184师551团3营。

在辽沈战役强克锦州中,七纵在南面担任辅攻,一三二师先扫罕王殿山,后又担任纵队主攻突击锦州。在强攻锦州时,六十一团的交通壕挖到敌前沿。总攻开始后,在我炮火将要延伸射击前即发起突击,六十一团尖刀七连仅7分钟就打开突破口,把红旗插上了锦州城墙,是攻城5个纵队中第一个打开突破口的攻城部队。

3年解放战争,一三二师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西满独立师成立时(1947年3月)的5000余人,期间历经独三师(1947年7月)、二十一师(1947年8月)、一三二师(辽沈战役后1948年11月鞍山休整时)的变迁,至天津战役后已发展到12368人(1949年初咸水沽休整统计)。

从东北打到广东,一三二师共歼敌55154人,缴获各类枪支13359支、各类火炮405门;曾7次受到东总林、罗、刘首长的表扬及通令嘉奖;全师共涌现出80名战斗英雄。

在3年解放战争里,一三二师的战史里记录着1498名烈士的英名,其中团级干部4人、营级干部22人。主力394团二营5任营长都先后在战斗中牺牲,全团11位营级干部牺牲。

一三二师万名将士就是这样在战场上拼杀的,他们是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是用烈士鲜血浇灌出的英雄集体。

李化民深深怀念着这些牺牲的战友,在担任领导下部队时,多次专门到各地烈士陵园缅怀烈士。他深知,自己是幸存者,烈士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军魂。在编写一三二师战史时,他建议:

1、凡是在战斗中牺牲的团以上干部都应在战史中反映出来。

2、对每次战斗牺牲的同志,我们都要写几句话,对于有记载的或记得清楚的名字也要尽可能地把他列出来,以表达我们对这些先烈的怀念之情。

3、在师的范围内应把团以上的干部名单列出来;在团的范围内应把营以上干部的名单列出来。

解放广州后,一三二师先后承担过警备广州、广东剿匪等任务。

教师攻坚克难工作总结范文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中小学校长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只有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改进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当前,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改理论建设,保证教育教学发展;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不改革就没有生机,不创新就没有活力。

坚持“立德树人”,行为准则是基础,精神境界是关键,理想信念是灵魂。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是根本,教学是中心,教师是关键,管理是核心,质量是生命,科研是先导,装备是条件,后勤是保障。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既要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把握,又必须依靠扎实的实践做支撑;既要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又要有科学大胆的试验为依托。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在深化,关键在综合,核心在改革。在深入学习领会《决定》精神的基础上,要紧密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要搞好顶层设计,要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及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抓住重点,单项突破,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全面推进;要抓住重点,分析热点,找准关节点,选好切入点,攻克难点;要理论引路,试验探路,典型带路,政策指路,改革开路,发展上路;要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要加强领导,加强指导,加强引导,加强督导。

我们全国中小学战线的同志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必须要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坚定信心和勇气,攻坚克难,全面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巡视专员、国家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