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顶管技术论文

顶管技术论文

时间:2022-03-14 07:43:15

顶管技术论文

顶管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 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14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Internship Standards Research Program

LUO Dayong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2260)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t practice of existing problems, improve the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professional post effect, the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imminen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ost. In this paper, for the study and formulation of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t practice standard provides program guidance, has certain theory and practi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ternship;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 方案制定的意义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符合顶岗实习岗位要求的岗位数量较少;(2)老师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不足;(3)老师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到位;(4)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自我约束不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因此,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必须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本文为制定高等职业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提供了方案指导,本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切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系。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了解国内外在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现状,发现顶岗实习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理论,拓宽研究视野,提供研究思路。归纳总结当前国内外在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上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访谈交流法。针对理论研究分析出的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和企业现场指导教师进行访谈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的办法。(3)问卷调查法。通过理论研究和交流访谈,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设计问卷调查表,在教师中、学生中和企业现场指导教师中开展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提供依据。

3 研究内容

3.1 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学校现状调查研究

(1)根据研究目标选择调查样本学校,设计问卷与调查方式及内容。(2)深入分析研究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效果欠佳的原因。主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有效性,高职院校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安排到位情况,学生本人对顶岗实习生的认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3.2 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现状调查研究

主要就实习的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态度,顶岗实习企业希望的目标、顶岗实习企业管理的难点企业对顶岗实习的保障措施、校企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的障碍等问题调查。

3.3 校企合作机制建立问题研讨

通过召集教育专家、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对校企合作机制的内涵、建立的方法、保障体系等问题研讨。

3.4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分析研究

(1)分析研究顶岗实习前续工作环节。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素质教育、文化浸润等方面分析。(2)分析研究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工作环节。主要从职业认知适应期,技能熟练波动期,心理稳定成熟期,情绪倦怠浮躁期等方面分析研究。(3)分析研究顶岗实习后续管理工作环节。主要从及时总结、奖惩分明,树立榜样、传承优秀,以赛促学、巩固成果等方面分析。(4)分析研究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流程关键节点。从学生实习分配环节关键点,实习过程管理环节关键点,后续管理过程关键点等方面分析。

3.5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分析

主要从管理主体,顶岗实习学生身份,实习地点,管理时间,管理内容等方面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

3.6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研究

(1)顶岗实习的实习质量分析。通过对调查样本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顶岗实习的质量。(2)顶岗实习校方管理现状分析。从实习阶段教学全过程系统性,培训教育及时全面性,校企合作机制有效性,实习基地选择的科学性,师资选派和管理情况,兼职教师管理学生的体制,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等方面分析研究。(3)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质量评价分析。

3.7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校内标准体系的构建

(1)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内涵研究:从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2)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研究: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和校内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对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进行研究。

3.8 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

(1)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指标的内涵研究: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学生,另一种是准职业人。因此,在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时应将两者结合起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研究。(2)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的实施方法研究:采用学生和校内外指导教师统一在一张评价表中进行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对学生实习实训标准进行评价,构建高职院校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考评表。

3.9 研究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

该标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该标准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该标准应有利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该标准应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条件,该标准应适应我国安全生产企业实际条件,该标准应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4 实施步骤

4.1 项目申报阶段

组织相关人员编写项目申报书,进行项目申报。

4.2 项目研究的准备阶段

充分利用图书、报刊、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尽量多有用的理论文献资料理论学习,集中课题组成员重点学习相关的教学论著,及时掌握最新教研动态和相关资料,为本项目找到理论依据,以及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具体做法。

4.3 项目调查、探索阶段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全国范围内部分涉及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相关高职院校,分析、研究目前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制定解决方案。

4.4 项目实践阶段

(1)以本校学生为实验的载体,对初步形成的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进行实践。(2)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各班学生顶岗实习,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3)形成实践结论,形成阶段报告。

4.5 项目完善阶段

(1)将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本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推广,进一步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2)完成最终成果报告,并提交报告。

4.6 项目结题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所有的项目研究资料,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5 预期成果

(1)研究分析找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效果欠佳的原因。(2)研究分析清楚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从顶岗实习前续工作、顶岗实习过程、顶岗实习后续工作等方面研究得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3)分析研究得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措施。(4)研究分析得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5)构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校内标准体系。研究得出校内实习实训标准体系的内涵,校内实习实训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6)构建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体系。研究得出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指标的内涵,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的实施方法。(7)研究制定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该标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吸取了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条件,适应我国安全生产企业实际条件,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6 结论

本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切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系提供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绍中,王晓敏.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难点透析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2] 刘晶晶,郎静,刘琳琳,李同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J].高等职业教育,2011.7.

[3] 戴海燕.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再认识[J].职教论坛,2009.9.

顶管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顶管技术;应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ipe jacking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 industry widely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get more extensive application. Due to the pipe jacking technology does not need digging up the ground, on underground pipes and highway, railway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and to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the city, improv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nd is widely building developers and construction units of all age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sis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jacking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Pipe jack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正文:

一、顶管施工的特点

顶管法又称为非开挖管道敷设技术,它具有不需要开挖面层,就能穿越地面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及公路、铁路、河道的特点,相比开挖敷设技术,投资和工期将大大节省。同时,顶管施工技术可以降低噪音,减少粉尘,减轻对城区的交通条件和环境状况的干扰和破坏,属于真正的无污染、高效率的施工技术。

顶管施工技术对大中型的管径非开挖型的管道埋设特别适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效益,并且施工效率较高,还能在施工的同时保护环境,可谓功能多多。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应用顶管技术,不仅能够节约一定数目征地拆迁费,而且可以减少道路堵塞现象,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顶管技术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应倡导大力使用。

顶管技术的具体优点有:第一,不用对城市地面乱挖乱绝,尤其是交通繁忙的道路;第二,避免了拆迁征地以及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减少了因施工而引起的施工单位、政府等与居民的矛盾冲突;第三,使城市正常的交通秩序没有受到影响;第四,保护了地表植被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第五,施工对气候和环境要求较低;第六,不会对管道段差变形造成不利的影响;第七,顶管技术施工高效、便捷、安全,省时省事,无污染、无垃圾,施工成本较低。

二、市政给排水管线工程设计要点

市政工程的排水管道由于位于地下,后期维护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前期

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设计时,要根据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特点,选定合适的管材,并从正规厂家进货,以充分保证管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一般来说,位于车行道下面的排水管道应当选用Ⅱ级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其他类型排水管道材料的选择则要以其覆土厚度为依据,覆土厚度大于4米时,应当选用I级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此外,为了防止管道接口漏水,要根据具体用途选择合适的接口材料,并按具体的规范施工。例如,沥青油膏材质接口用于污水管道,而水泥砂浆材质接口用于雨水管道。道路排水系统主要分为排雨和排污两部分。道路两侧的机动车道内要分别设计排水管道,各排水管道的中心线应当与道路的中心线保持适当的距离。

三、顶管技术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1、通过向给排水管道的外壁注入一定量减阻泥浆,可以在管道的形成一个泥浆套,从而降低管节外壁与土层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减小顶管顶进时产生的顶力。因此,管道形成的泥浆套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减阻效果。另外,泥浆套具有支承功能,可以降低粉质粘土出现坍塌,从而对地面沉降予以控制。顶管机头尾端与管道顶进二者的压浆要同步进行,对中继间以及中部管节处的泥浆要及时跟踪补充。泥浆实际用量一般为理论用量的四、五倍,所以要备足泥浆。只有严格按照上述方法操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将顶管顶进,在该过程中,可以配合使用位于削土刀盘上的可伸缩超提刀和千斤顶编组,对顶进路线予以纠偏。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时测量顶进轴线,确保其与设计要求的轴线吻合。一般来说,测量频率为每顶进1 节混凝土管节测量1 次,在顶管出洞、线路纠偏以及到达终点以前,应当适当提高测量频率。除此之外,还要对测量控制点经常进行复测,以确保测量具有一定的精准度。

3、顶管施工过程中,为了使顶管能够顺利地从工作井内出洞,工作井预留的洞口一般要比管节外径稍微大一些。在顶进工程中,要对工作井与顶管之间的间隙采取有效的封闭措施。通常情况下,是在制作沉井时,提前在洞口预埋一个10mm 厚钢法兰,然后在其上面焊接螺栓,再安装厚度为16mm 的橡胶法兰,最后适用10mm的 厚钢压板把其压紧压实。在完成的顶管中,只有没有地下水、泥砂等流入工作井内,才可以将橡胶法兰与压板回收。

4、进出洞是施工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掘进机穿墙方向的精准度将会直接影响未来的管道方向控制以及井内的管节拼装工作。穿墙过程中,首先要严防大量泥水流入井内,避免发生塌方、流沙。若给排水管道位于较松散的粉质粘土层,则一定要对管子顶进方向距离工作井边一定范围的土体予以加固、改良,通过降水措施,来增加土体强度,避免施工中发生塌方。另外,顶进方向一定要准确,确保管道与轴线不偏离。

5、在路面以及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地点设置监测点,随时观测地表形态变化、土移,防患未然,有效避免类似房屋开裂与路面沉降事故发生。

6、顶进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如何处理,是顶进施工作业的难题,需要专家现场研究,及时给出解决方案。这一现象的处理,对深覆土、大管径的管道工程和城市繁忙交通道路上的改造尤为重要。

7、顶管进程中遭遇障碍物的处理方法

在实际作业中,对顶进过程中突遇障碍物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即对长距离中风化或微风化地质的处理和采用破岩井处理孤石。前者是在顶管设计过程中对地质钻探所得的资料进行仔细分析,然后对中风化和微风化地质结构予以特殊处理;后者是在遇到孤石时,根据孤石的大小设计合适的破岩井,然后在地面设置竖井进行取石,最后继续顶进。

结语

顶管技术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应用,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因此,为广大施工单位所青睐。顶管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以往城市建设中的乱挖乱掘现象,美化了城市面貌。

参考文献

[1] 周森军.浅析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顶管技术的应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2] 刘金龙,郭鹏. 谈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顶管技术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4)

[3] 李泽辉.谈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顶管技术的应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4)

顶管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顶管;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由于顶管施工技术不需开挖地面,所以其能够穿越公路、铁路、河流,甚至在建筑物底下穿过,很适合运用到市政工程之中,是一种能够安全有效地保护环境的施工方法。

1.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1.1适用范围

(1)在城市的中心地区,或者商业繁华街道,以及在城市建设中遇到无法迁移或者不能进行大型开挖的文物古迹遗址的特殊地段,对不能进行开槽埋管、空中架线来实施作业施工时,一般采用管道直径在Φ80~Φ600mm之间的地下埋管工程可以使用顶管法施工。

(2)当敷设的城市污水管径大于Φ600mm时,若施工现场无法采用明沟开挖进行埋管施工而在管道沿线又没有其他的建筑物基础时,可以使用顶管法施工作业。

1.2顶管技术在市政管网建设中的应用

目前,在城市的管网施工中,许多城市都存在着道路反复开挖的现象,容易造成市区交通堵塞,困扰了市民生活,并缩短了路面的寿命。与道路配套的电讯、自来水、煤气、路灯、排水、城市坐标、候车亭、广告箱、电话亭、治安岗亭、路牌等都要进行反复拆建,无疑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以及对城市设施的破坏,城市在这些方面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管网建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1)旧城改造过程中,由于以往铺设的各种管网相互交错,有很多管线的地下位置不明,原始资料不全或者丢失等因素,市政管网的铺设无法对地面进行有效开挖。

(2)城市架空线路遇到交通干线、繁华街道、铁路、江河或文物古迹的阻截时,需转入地下过渡。

(3)当污水管径较大(大于Φ600mm),而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受到限制,无法采用明沟开挖法来埋设施工管道。

2.顶管施工技术的效益特征

顶管敷设管道施工技术对于大中型管径的非开挖埋设特别适用,具有经济、安全、环保和高效的综合功能。采用该施工技术,既能够节约一定的征地拆迁费用,又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及对道路的阻塞,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种施工技术具有的优势包括:

(1)不需开挖地面,尤其是城市道路。

(2)不用拆迁征地,不会破坏地面建筑物。

(3)不影响正常的城市交通秩序。

(4)不破坏地表植被以及周边环境。

(5)施工过程不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6)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

(7)省时、安全、高效,无建筑垃圾污染,综合造价低。

3.顶管技术施工要点分析

3.1现场踏勘及调查

定位测量后进行的现场踏勘及调查工作包括:

(1)观察现场人流和车流的情况以确定人流及车流的交通组织和路线,在路口设立交通导向牌以及高峰期安排人员指挥交通。

(2)摸查清楚附近的排水系统,并设计出最佳的排泥水线路,必要时应施工临时排水管道,以免污水横流。(3)对于施工现场的煤气、电力、通讯、供水、煤气等管道进行定位并标示出来,查看是否需要临时关停或搬迁。

(4)调查原有污水管道以及雨水渠箱等埋设较深的市政地下建筑物。

(5)对于附近的一些桥梁等构筑物应调查其桥台基础、间距及桩基深度,附近建筑物的基坑采取何种结构形式,以及是否采用喷锚结构施工,长度是否在顶管顶进轴线内。

3.2施工前技术准备可以要求业主及设计单位提供顶管顶进路线的详细地质资料,并尽量了解土层的物理性质(颗粒组成、含水量大小、塑性指数及透水系数)、分布状况(分布范围和埋深厚度)、力学参数(内摩擦角、内粘聚力及标准贯入值)等。了解地下水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如地下水水面标高、来源、及是否受潮汐的影响而变化等。若存在砂层则应搞清含砂量的多少及其砂的级配关系和细度情况;岩层则要搞清是否有裂隙发育;若是风化岩层则需搞清是否强风化、中风化或者弱风化,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是多少,属于砂岩还是粉沙质泥岩,是否为整体结构还是条片状结构等等。一般说来,现行业主及设计方提供的地质资料不够详细,甚或截然不同,作为施工单位,必须要求业主补钻。在业主应承条件下我们也可以自己在顶进线路上补鉴别孔,或局部问题点补技术孔。3.3顶管线路确定及井位设计

顶进距离由设备条件及周边环境来综合确定。考虑到工作井造价比较昂贵,应尽量少一些工作井,最好安排往两个方向的顶进。由于现行的设计院设计管道大多都按明挖方式进行设计,经过现场调查后应尽量优化线路设计,避开不利于顶管的土层、并尽量让顶管线路避开建筑物及树木。最好在每个工作井或接收井设计检查井位。线路与周边结构物的距离设计应考虑到以后作检查井的方便及空间,尽量避免冲突。检查井的间距可按现行规范和设计单位研究进行适当的加长。若顶进深度范围内的土层较为复杂,应与设计部门进行协商考虑抬高或降低标高。3.4顶力及管材设计

顶力计算现行有很多方法和模型,但这些方法只能为定性分析和综合取值考虑。传统上顶力大小主要与土质和是否注浆有关,但实际上顶力的大小和很多因素有关,如采用设备的形式、采用管材形式、土层的变化情况、后靠背的刚度、是否有纠偏、工作井的形式、顶进速度、注浆的压力等。实践证明,现行主要采用整体三维模型和多参数系统来模拟顶管在顶进过程中各部分结构的受力情况。

关于管材设计,现行对管材的配筋量、砼的强度、端部的细部处理及钢筋布置都区别于承受纵向线荷载的排水管道,其一般可按照轴心受压柱的考虑来进行设计,但是注意到顶管需要进行纠偏处理的情况,必须考虑管道的偏心受压和局部应力集中的情况,并预留一定的安全系数。3.5现场施工管理

在现场施工中,管线中经常带有污物或施工残留物,应及时进行清扫,否则会给阀门、仪表和设备带来严重的损害。管道在铺设前后都要进行清扫,焊一段清扫一段,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系统完成后的清扫工作量。清扫过后可对系统进行分段或这整体的打压,并检验系统的强度以及气密性。这里应尤其注意季节对于打压工作的影响,如在严寒地区,冬季一般只要打气压,而打水压容易造成管道内结冰,若打水压则一定要采取防冻措施。打气压必须对系统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出打压方案,还要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4.结语顶管敷设管道施工技术在饱和或不稳定土层中以其最小的破坏及最大的保护环境等特点,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网施工中的难题,并在应对最恶劣的地下土壤条件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便于针对任何复杂地形和交通布局的城市都能提出最经济、快速、准确且可靠的解决方案。因而,顶管技术的出现为加速旧城区的改造和创建都市的安宁环境造就了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李健.顶管施工法的技术特点分析[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6(7).

顶管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数控技术专业

作者简介:苏宏志(1973-),男,陕西扶风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工程学院,副教授。(陕西?咸阳?7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批准号:SGH103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115-02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前五学期以文化课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及校内实训为主,第六学期在企业操作岗位上真刀真枪地磨练,使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融会贯通,实践技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得以提升,进而形成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完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事实上,不少学校的顶岗实习被异化成简单劳动或初级打工,对顶岗实习过程疏于管理和指导,甚至出现学校与接纳实习的企业两不管的“放羊”状态。实践证明,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对它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学校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对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顶岗实习是一个走过场的环节,学生一旦“进厂实习”,学校就“卸了担子”,不用再去操心,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即可万事大吉,放松了管理。事实上,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员工,因而学校应与接纳实习的企业及时沟通,加强管理,学校绝对不能懈怠,不负责任。

对顶岗实习单位选择缺乏专业性。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学生到实习现场参与一定的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获取独立工作的能力,在专业技术方面得到全面锻炼。所以在联系顶岗实习企业时必须对实习单位条件、实习环境、内容能否到达实践教学的要求严格把关。那种认为能联系上一个顶岗实习企业已经很不错了、饥不择食的做法不但达不到学校设计的教学目的,还会使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

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监管缺失。顶岗实习单位的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学校统一安排,二是学生自己找单位。学校统一联系顶岗实习企业好于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这是因为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条件差,地点分散,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点或者是远程指导,并不能很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通过自主落实实习单位的学生根本没有到实习单位报到,最后通过各种不正当关系获得了实习证明资料,使顶岗实习徒有其名,质量无从谈起。

2.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指导不力

大部分企业以“准员工”的身份招收实习生后,常常只是安排两周时间岗前培训,然后将学生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开始从事生产劳动。企业只关注他们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产值,而对于他们业务学习、技能提升、思想生活等方面问题却无人问津。企业为了保障自身运转及利益,不可能让大批学生进行轮岗,把他们长期安排到流水线上做操作工,这样一来学生觉得顶岗实习是白白浪费时间,学不到什么。而学校迫于难找实习单位,只能被动接受企业的安排,明知学生成年累月做“流水”根本学不到技能却无可奈何,最终伤害了学生。

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严重缺失

学生对顶岗实习期望值过高,不愿从事简单的生产。对企业待遇斤斤计较,尤其是同工种津贴待遇与工人差距较大时,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对工作失去兴趣,表现在实习中工作不积极、不配合等。其次是顶岗实习期间游山玩水,追求安逸的生活,怕吃苦,眼高手低,面对艰苦的实习条件和环境不是迎难而上,而是知难而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企业方面的实际状况,稍不随意就要求企业调岗,达不到自己目的就离岗返校等。

二、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

1.有条件地选择顶岗实习单位,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我院牵头组织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和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数控及自动化分会为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选择提供了良好的企业资源。我们选择了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技术力量较强、生产任务较饱满的名牌大中型企业和有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数控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单位。在第五学期一开始就邀请这些企业到学校召开校企见面会,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或顶岗实习协议,对优秀学生企业优先签订就业协议,对一般学生先签订顶岗协议,然后通过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决定是否签订就业协议。对签订协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安排校内上岗前培训,这样使学生在校实习期间就能得到与未来的工作岗位一致的实践培训机会,使学生尽快适应顶岗实习。而对多次面试被淘汰的学生,学校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重新推荐合适的顶岗实习单位。

2.优化顶岗实习内容,制订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顶岗实习之所以处于放任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少顶岗实习教学实施方案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具体的岗位职业要求,缺少明确的技能、知识、素质教学目标,顶岗实习中工学相脱离,学生把自己当成普通员工,只知道工作,不知道学习。工余时间学生无所事事,放任自流。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数控技术专业首先明确了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是数控设备操作岗位或其他相关岗位。学院指导教师与企业一起研究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和实习期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并对顶岗实习岗位特点及每个岗位技能、知识、素养(安全、操作规程等)提出具体的要求。有了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从而改变了学生顶岗实习中只做不学的现状,实现了工与学的有机结合。

3.顶岗实习应由校企联合指导,强调学院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中的管理责任

顶岗实习应由校企联合指导。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主要以技能指导为主。学院指导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应该担负起更多监督和管理职责,他们要和企业协商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或毕业设计项目进入实习岗位,避免学生到流水线上当操作工;监督学生严格按照实习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顶岗实习学习任务;定期到学生工作岗位了解情况,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不断掌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相结合

顶岗实习严重地冲击着传统校内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方式。那种封闭式、脱离实际、空对空的毕业设计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为此,我院从2010年开始就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结合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通常由企业指导教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提出,也可由实习学生在参加一定时间的顶岗实习后,根据专业兴趣和职业发展及顶岗实习内容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内容应以企业行业面对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学院专业教师为辅双方共同指导。这样一来吸纳了校企双方的优势,利用了校企双方在人力、课题选择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1+1﹥2”的效应。

5.加强“校中厂”和实训基地建设,破解实习岗位不足的难题

所谓“校中厂”顶岗实习模式,就是利用校办工厂和实训基地设备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顶岗实习岗位,完成企业一部分生产任务。我院校办工厂在国内同类院校规模最大,能同时容纳400名学生实习,生产的数控磨床系列产品销往国内外各地。最近几年学院又重点加大了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投入建设,先后购置了电火花加工、线切割、数控车削中心、数控多轴加工等设备,能同时提供四个班学生实习。充分利用校办工厂和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设备资源优势,与华星无线电器材厂合作,为该厂完成了固定导轨零件的加工生产任务。利用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高档4轴、5轴数控加工设备以及师资力量为企业及时完成生产任务提供了帮助,取得了企业的充分信任。今年初该企业又明确提出派出技术人员并提供刀具和专用夹具与学院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合作加工特殊零件和异形零件。通过“校中厂”和实训基地解决了企业人力资源和高精度设备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又破解了学生在校期间顶岗实习的难题,达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目的。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和企业有各自的目标。高职院校以育人为主,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必须走出校门,到企业去顶岗实习参加生产,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技能,形成职业能力。高职教育在不断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同时能为企业产生最大利润。不同的目标会使二者在结合中出现偏差。如何解决高职教育顶岗实习中企业以利润为中心和学校以育人为宗旨这对矛盾,达到双赢,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建设人才,值得加倍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袁仲,李哲斌.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思考[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1),152-154.

顶管技术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数控技术专业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前五学期以文化课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及校内实训为主,第六学期在企业操作岗位上真刀真枪地磨练,使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融会贯通,实践技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得以提升,进而形成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完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事实上,不少学校的顶岗实习被异化成简单劳动或初级打工,对顶岗实习过程疏于管理和指导,甚至出现学校与接纳实习的企业两不管的“放羊”状态。实践证明,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对它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学校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对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顶岗实习是一个走过场的环节,学生一旦“进厂实习”,学校就“卸了担子”,不用再去操心,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即可万事大吉,放松了管理。事实上,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员工,因而学校应与接纳实习的企业及时沟通,加强管理,学校绝对不能懈怠,不负责任。

对顶岗实习单位选择缺乏专业性。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学生到实习现场参与一定的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获取独立工作的能力,在专业技术方面得到全面锻炼。所以在联系顶岗实习企业时必须对实习单位条件、实习环境、内容能否到达实践教学的要求严格把关。那种认为能联系上一个顶岗实习企业已经很不错了、饥不择食的做法不但达不到学校设计的教学目的,还会使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

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监管缺失。顶岗实习单位的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学校统一安排,二是学生自己找单位。学校统一联系顶岗实习企业好于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这是因为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条件差,地点分散,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点或者是远程指导,并不能很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通过自主落实实习单位的学生根本没有到实习单位报到,最后通过各种不正当关系获得了实习证明资料,使顶岗实习徒有其名,质量无从谈起。

2.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指导不力

大部分企业以“准员工”的身份招收实习生后,常常只是安排两周时间岗前培训,然后将学生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开始从事生产劳动。企业只关注他们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产值,而对于他们业务学习、技能提升、思想生活等方面问题却无人问津。企业为了保障自身运转及利益,不可能让大批学生进行轮岗,把他们长期安排到流水线上做操作工,这样一来学生觉得顶岗实习是白白浪费时间,学不到什么。而学校迫于难找实习单位,只能被动接受企业的安排,明知学生成年累月做“流水”根本学不到技能却无可奈何,最终伤害了学生。

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严重缺失

学生对顶岗实习期望值过高,不愿从事简单的生产。对企业待遇斤斤计较,尤其是同工种津贴待遇与工人差距较大时,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对工作失去兴趣,表现在实习中工作不积极、不配合等。其次是顶岗实习期间游山玩水,追求安逸的生活,怕吃苦,眼高手低,面对艰苦的实习条件和环境不是迎难而上,而是知难而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企业方面的实际状况,稍不随意就要求企业调岗,达不到自己目的就离岗返校等。

二、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

1.有条件地选择顶岗实习单位,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我院牵头组织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和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数控及自动化分会为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选择提供了良好的企业资源。我们选择了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技术力量较强、生产任务较饱满的名牌大中型企业和有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数控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单位。在第五学期一开始就邀请这些企业到学校召开校企见面会,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或顶岗实习协议,对优秀学生企业优先签订就业协议,对一般学生先签订顶岗协议,然后通过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决定是否签订就业协议。对签订协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安排校内上岗前培训,这样使学生在校实习期间就能得到与未来的工作岗位一致的实践培训机会,使学生尽快适应顶岗实习。而对多次面试被淘汰的学生,学校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重新推荐合适的顶岗实习单位。 转贴于

2.优化顶岗实习内容,制订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顶岗实习之所以处于放任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少顶岗实习教学实施方案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具体的岗位职业要求,缺少明确的技能、知识、素质教学目标,顶岗实习中工学相脱离,学生把自己当成普通员工,只知道工作,不知道学习。工余时间学生无所事事,放任自流。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数控技术专业首先明确了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是数控设备操作岗位或其他相关岗位。学院指导教师与企业一起研究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和实习期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并对顶岗实习岗位特点及每个岗位技能、知识、素养(安全、操作规程等)提出具体的要求。有了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从而改变了学生顶岗实习中只做不学的现状,实现了工与学的有机结合。

3.顶岗实习应由校企联合指导,强调学院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中的管理责任

顶岗实习应由校企联合指导。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主要以技能指导为主。学院指导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应该担负起更多监督和管理职责,他们要和企业协商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或毕业设计项目进入实习岗位,避免学生到流水线上当操作工;监督学生严格按照实习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顶岗实习学习任务;定期到学生工作岗位了解情况,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不断掌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相结合

顶岗实习严重地冲击着传统校内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方式。那种封闭式、脱离实际、空对空的毕业设计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为此,我院从2010年开始就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结合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通常由企业指导教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提出,也可由实习学生在参加一定时间的顶岗实习后,根据专业兴趣和职业发展及顶岗实习内容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内容应以企业行业面对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学院专业教师为辅双方共同指导。这样一来吸纳了校企双方的优势,利用了校企双方在人力、课题选择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1+1﹥2”的效应。

5.加强“校中厂”和实训基地建设,破解实习岗位不足的难题

所谓“校中厂”顶岗实习模式,就是利用校办工厂和实训基地设备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顶岗实习岗位,完成企业一部分生产任务。我院校办工厂在国内同类院校规模最大,能同时容纳400名学生实习,生产的数控磨床系列产品销往国内外各地。最近几年学院又重点加大了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投入建设,先后购置了电火花加工、线切割、数控车削中心、数控多轴加工等设备,能同时提供四个班学生实习。充分利用校办工厂和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设备资源优势,与华星无线电器材厂合作,为该厂完成了固定导轨零件的加工生产任务。利用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高档4轴、5轴数控加工设备以及师资力量为企业及时完成生产任务提供了帮助,取得了企业的充分信任。今年初该企业又明确提出派出技术人员并提供刀具和专用夹具与学院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合作加工特殊零件和异形零件。通过“校中厂”和实训基地解决了企业人力资源和高精度设备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又破解了学生在校期间顶岗实习的难题,达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目的。

顶管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工作原理;特点;顶管施工;应用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管线扩建、改造工程量不断增加;采用非开挖铺设管道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其不需要开挖地面,交通不断行,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能减少到最小,在繁华都市的工程建设中,顶管技术独具优势。因此,在许多领域,非开挖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地采用。本论文主要讨论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值得施工技术人员重视,并以此和同行共享。

1 顶管施工发展及工作原理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

2 顶管施工的特点

2.1顶管施工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适应性问题。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施工条件和设计要求,选用与之适应的顶管施工方式,如何正确地选择顶管机和配套辅助设备,对于顶管施工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2.2顶管法又称为非开挖管道敷设技术,与传统的"挖槽埋管法"相比,开挖敷设技术,投资和工期将大大节省。同时,顶管施工技术可以降低噪音,减少粉尘,减轻对城区的交通条件和环境状况的干扰和破坏,属于真正的无污染、高效率的施工技术。

2.3顶管施工技术优点是不开挖地面;不拆迁,不破坏地面建筑物;不影响交通;不破坏环境;施工不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省时、高效、安全,综合造价低;其主要缺点是施工技术难度较高,需要详细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探资料。

3 顶管施工技术应用

3.1顶进管的选择顶进管一般选用钢筋混凝土管,如没有腐蚀要求可选用钢管。钢筋混凝土管的规格设计、配筋和应力验算应遵守有关钢筋混凝土的标准和技术规程。

3.1.1 顶进管直径的选择顶进管的直径选择是首先根据工程性质、工程需要确定内径,根据顶进管所受荷载确定混凝土管的配筋及壁厚,进而确定外径。因为顶管工程工作面上需要配备挖土工人,所以一般管内径不小于500mm。

3.1.2 顶进管长度的选择顶进管的长度对顶管过程的可控性和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在直线推顶的情况下使用长管可以减少装管的次数,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随着管长度的增长,如果偏离原定的路线,使之恢复正确路线要比使用短管更加困难。建造顶压坑时顶压坑的长度也要增大,挖坑、支护、回填、修复的费用将相应地增加。反之,在直线上推顶很短的管也较困难,因为短管比较容易向周围土层中挤入,致使整个管列呈蛇形弯曲,这便降低了管路顶进的可控性。一般情况下,管长度须相对于管径来衡量,当L/D外≤1.10时,为短管;当L/D外=1.15时,为标准管;当L/D外≥2.10时为长管。

3.2顶管施工的前期准备

3.2.1 现场平面布置平面总体布置包括起重设备、自动控制室、料具间、管片堆场、拌浆棚及拌浆材料堆场、注水系统、弃土坑的布置等。始发工作井内安装发射架、顶管机、前顶铁、主推千斤顶、反力架等顶进设备,工作井边侧设置下井扶梯供施工人员上下。

3.2.2 顶管机进、出洞处以及后靠土体加固为确保顶管机出洞的绝对安全,需对后靠土体及进、出洞区域土体进行高压旋喷桩加固。为防止顶管机进、出预留洞导致泥水流失,并确保在顶进过程中压注的触变泥浆不流失,必须在工作井安装洞口止水装置。

3.3顶管施工的工艺顶管施工又称为顶进法施工,是指利用顶进设备将预制的箱形或圆形构造物逐渐顶入路基,以构成立体交叉通道或涵洞的施工方法。顶管施工需先在确定的管段之间设置工作井和接收井,然后在工作井内安装推力设备将导轨上的顶管机头推入土体,由机头导向,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管向前顶进,前端土体通过工作井运出,最后完成管道铺设。

3.3.1 顶管井的设计顶管井分工作井与接收井两种,顶管井的建造结构有很多种类,一般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作井的结构形式通常有单孔井和单排孔井。前者形状有圆形、正方形、矩形等,后者则大多为矩形,它们的结构受力性能由高至低依次为圆形一正方形一矩形。结构布置时,可在井内设置内支撑,改善结构受力。在建造过程中,工作井按双向顶进设计,与接收井间隔布置,间距与设计检查井间距一致,施工完毕,在工作井和接收井的位置上按设计要求做检查井。

3.3.2 顶管施工工序⑴ 穿墙:打开穿墙闷板将工具管顶出井外,并安装穿墙止水装置,主要技术施工措施如下:①穿墙管内填夯压密实的纸筋粘土或低强度水泥粘土拌和土,以起到临时性阻水挡土作用;②为确保穿墙孔外侧一定范围内土体基本稳定并有足够强度,工作井工具管穿墙前,对穿墙管外侧采取注浆固结措施;③穿墙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处理措施;④闷板开启后迅速推进工具管,同时做好穿墙止水。⑵ 顶管出洞:顶管出洞是顶管作业中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顶管出洞,即顶管机和第一节管子从工作井中破出洞口封门进入土中。开始正常顶管前的过程,是顶管技术中的关键工序,也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工序。为防止管线出现偏斜,应采取工具管调零,在工具管下的井壁上加设支撑,若发现下跌立即用主顶油缸进行纠偏,工具管出洞前预先设定一个初始角弥补下跌等措施。⑶ 注浆减阻:在顶管施工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措施就是通过压注触变泥浆填充管道周围的空隙,形成一道泥浆保护套,起到支撑地层,减少地面沉降,减少顶进阻力的作用。在施工中,首先对顶管机头尾部压浆,并要与顶进工作同步,然后在中续间和混凝土管道的适当位置进行跟踪补浆,以补充在顶进中的泥浆损失。注浆工序一般多应用于长距离顶管施工中。⑷ 顶管纠偏:纠偏是指机头偏离设计轴线后,利用设置在后部的纠偏千斤顶组,改变机头端面的方向,减少偏差,使管道沿设计轴线顶进。顶进纠偏是采用调整4台纠偏千斤顶组的方法,进行纠偏操作,若管道偏左则千斤顶采用左伸右缩,反之亦然。如果同时有高程和方向偏差,则应先纠正偏差大的一边。纠偏应做到在顶进中采用小角度分级逐步进行,勤调微纠。当顶管机头发生旋转时,可采取在管内的相反方向增加压重块或在中间站提供旋转纠正力矩等方法纠正。

顶管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顶管给排水系统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顶管施工技术方案选择

1.1确定是密封泥水平衡式顶管的施工工艺

这种工艺的实际确定综合考量了施工的地段环境和施工的需求目标,同时也适当的结合了实际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最终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分析,确定了该施工工艺。

1.2 该工艺的选择有其独特的运用优势

地下水平衡能力加强,流沙和淤泥质地层的应对能力提高。同时该工艺还可以实现可连续顶进作业,提高了施工的进度,提高工作效率;施工的工作人员可以路面作业,降低了施工的危险系数,保证了工人的人身安全;经济的投资比较小,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极低,是一种高效的环保技术。

1.3 顶管施工主要设备

同样结合工程的实际施工需求,选取了 GTNS 中1500泥水平衡顶管机,50T吊机1台、25T吊机1 台,后座泵站 2套、激光水准仪1台、经纬仪1台等基础的施工设备。

1.4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需要按照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系统的作业,首先是施工前期工作的准备,准备工作必须妥当,才能不影响后期的施工进度;然后是测量放样、复核工作井施工搅拌桩施工工作井上下设备安装准备工具头吊装下井、全套设备调试工具头穿墙顶进后续吊放管道一管道顶进、测量控制及纠偏管道排泥和废泥浆外运下管节吊放就位下段顶管顶进一管道贯通、回收工具头闭水试验竣工验收、清场 。全部施工流程的既定顺序不可以进行人为地更改或者调换,同时在上一个施工环节完工之后必须进行必要的质量验收,确认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实际作业。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

1.5 施工顺序

顶管法施工采取先施工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后顶进管道,然后施工检查井的施工顺序。可以根据工期和施工的客观条件的要求,采取范围内的交叉作业。

2 顶管工程力学参数确定

2.1 顶力计算

本工程采用顶管总顶力计算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初始顶力:F1=1.5*150*2.2382*л/4=885kN

管壁摩擦力:F2=2*7.03*400=5624kN

总推力:F=885+5624=6509 kN=651T

说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误差和实际的数值变化,可能存在管壁摩阻力数值变小的情况,这是理论与实际的数据差。

工具头正面泥水压力:F1=Pл×D2/4

管壁摩擦阻力:F2=S×L×f

考虑一次顶进距离为60~70m,顶管总阻力为以上阻力之和:F=F1+F2≈617t

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根据数据的测量我们发现,钢管因为所受的顶力较大,必须增加中继环。为了降低施工的难度,提高施工的作业效率,顶管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减阻措施的使用,现在顶管技术施工过程中,经常利用的减少管壁摩擦阻力的有效手法是:管壁与泥土间压触变泥浆减阻,注浆需要管节间的密封良好,否则浆体会在管节间泄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这种技术可以达到必要的减阻预期值。

3 各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3.1 项进前准备所有机械设备交班检查

顶进前,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交接班的工作,工作中的员工要把设备的实际情况和注意的事项,详细的向替班的技术人员进行口头的交代,同时应该及时的整理出必要的数据记录本,替班的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集中施工者对于实际运行情况的阐述,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高度警惕,同时检查上次的数据记录情况,并要求在自己上岗之后,也能够对数据进行准确的技术记录,以便后来的替班人员的实际作业。交接过程中需要对于设备进行系统的检查,同时整理必要的施工工具。

3.2 工具头刀盘转动、开进出渣浆泵

解决好运行之前的施工准备工作之后,接通电源,将工具头的刀盘转动,当设备的参数稳定后,开进出渣浆泵,开始泥浆循环。

3.3 调整进出渣浆泵流量达到平衡

工具头的操作全部采用在管道外控制台控制,单一的作业人员就可以实现对工具头刀具的转动、纠偏控制、压力显示、时时监控。顶进千斤顶,观察工作仓的土压力表,调节渣浆泵的流量达到工作仓的泥水平衡。

3.4 泥水处理系统处理好砂土、装车、外运。

3.5 测量工具头的偏位、作好记录、纠偏。

3.6 1 个行程顶完后,整体式顶进构架调节顶块。

3.7 触变泥浆系统

顶进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压触变泥浆工作,以减少顶进的阻力,触变泥浆系统由拌浆、注浆和管道三部分组成。拌浆的基本材料就是水,具体的搅拌比例需要按照数值进行,同时应该注意拌浆材料不能立刻使用;注浆要使用必要的注浆设备和测量仪器,基本上是注浆泵、压力表和流量表。管道分总管和支管,总管安装在管道内一侧,支管则把总管内压送过来的浆液输送到每个注浆孔上去。注浆孔的实际步骤和距离也应该遵循必要的数据规定值,禁止人为的不规范作业。

3.8 顶完一节管后,拆开各管路、钢管吊装、各管路安装。

顶管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顶管技术 ; 给排水管道; 施工工艺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rains in the city bear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for a traditional lack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methods, the pipe jacking method, based on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pe jacking, the pipe jacking in to the sewer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referenc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of drainage channels.Key words: pipe jacking technology; to the sewer; construction process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下给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自来水系统、雨水系统等等都属于地下给排水管网之内,要对上述市政设施进行改建、新建、扩建,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熟悉管道安装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传统的挖槽埋管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由于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大,使本来就拥挤繁忙的城市交通如同雪上加霜,同时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特别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交通拥挤的地区以及不允许开挖的地段,这些矛盾就更加突出,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开挖技术将完全能解决这些难题,提供安全及经济的施工方法。非开挖技术是指利用少开挖或不开挖技术来进行地下管线的铺设或更换的工艺。顶管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开挖技术,其在国外已广泛使用,在国内也已逐渐普及。随着顶管技术在市政工程的广泛运用,本论文主要讨论在顶管作业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值得施工技术人员重视,并以此和同行共享。

1 顶管施工的特点

顶管法又称为非开挖管道敷设技术,它具有不需要开挖面层,就能穿越地面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及公路、铁路、河道的特点,相比开挖敷设技术,投资和工期将大大节省。同时,顶管施工技术可以降低噪音,减少粉尘,减轻对城区的交通条件和环境状况的干扰和破坏,属于真正的无污染、高效率的施工技术。顶管施工法由于其上述多方面的优点,在市政工程中尤其是在市政给排水管线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概括起来,顶管施工技术具有几大方面的优点:施工面由线缩成点,占地面积小;地面活动不受施工影响,对交通干扰小;噪音和震动低,城市中施工对居民生活环境干扰小,不影响现有管线及构筑物的使用;可以在很深的地下或水下敷设管道,可以安全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减少沿线的拆迁工作量,降低工程造价,其主要缺点是施工技术难度较高,需要详细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探资料。

2 顶管技术施工应用分析

2.1 顶进管的选择。顶进管一般选用钢筋砼管,如没有腐蚀要求可选用钢管。钢筋砼管的规格设计、配筋和应力验算应遵守有关钢筋砼的标准和技术规程,特别是有关钢筋砼管的标准和技术规程。

2.1.1 顶进管直径的选择。顶进管的直径选择是首先根据工程性质、工程需要确定内径,根据顶进管所受荷载确定砼管的配筋及壁厚,进而确定外径。因为顶管工程工作面上需要配备挖土工人,所以一般管内径不小于500mm。

2.1.2 顶进管长度的选择。顶进管的长度对顶管过程的可控性和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在直线推顶的情况下使用长管可以减少装管的次数,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随着管长度的增长,如果偏离原定的路线,使之恢复正确路线要比使用短管更加困难。建造顶压坑时顶压坑的长度也要增大,挖坑、支护、回填、修复的费用将相应地增加。反之,在直线上推顶很短的管也较困难,因为短管比较容易向周围土层中挤入,致使整个管列呈蛇形弯曲,这便降低了管路顶进的可控性。

一般情况下,管长度须相对于管径来衡量,当L/D外≤1.10时,为短管;当L/D外=1.15时,为标准管;当L/D外≥2.10时为长管。

2.2 顶管施工的前期准备

2.2.1 现场平面布置。平面总体布置包括起重设备、自动控制室、料具间、管片堆场、拌浆棚及拌浆材料堆场、注水系统、弃土坑的布置等。始发工作井内安装发射架、顶管机、前顶铁、主推千斤顶、反力架等顶进设备,工作井边侧设置下井扶梯供施工人员上下。

2.2.2 顶管机进、出洞处以及后靠土体加固。为确保顶管机出洞的绝对安全,需对后靠土体及进、出洞区域土体进行高压旋喷桩加固。为防止顶管机进、出预留洞导致泥水流失,并确保在顶进过程中压注的触变泥浆不流失,必须在工作井安装洞口止水装置。

2.3 顶管施工的工艺。顶管施工又称为顶进法施工,是指利用顶进设备将预制的箱形或圆形构造物逐渐顶入路基,以构成立体交叉通道或涵洞的施工方法。顶管施工需先在确定的管段之间设置工作井和接收井,然后在工作井内安装推力设备将导轨上的顶管机头推入土体,由机头导向,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管向前顶进,前端土体通过工作井运出,最后完成管道铺设。

2.3.1 顶管井的设计。顶管井分工作井与接收井两种,顶管井的建造结构有很多种类,一般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作井的结构形式通常有单孔井和单排孔井。前者形状有圆形、正方形、矩形等,后者则大多为矩形,它们的结构受力性能由高至低依次为圆形一正方形一矩形。结构布置时,可在井内设置内支撑,改善结构受力。在建造过程中,工作井按双向顶进设计,与接收井间隔布置,间距与设计检查井间距一致,施工完毕,在工作井和接收井的位置上按设计要求做检查井。

2.3.2 顶管施工工序。 ①穿墙:打开穿墙闷板将工具管顶出井外,并安装穿墙止水装置,主要技术施工措施如下:a穿墙管内填夯压密实的纸筋粘土或低强度水泥粘土拌和土,以起到临时性阻水挡土作用;b为确保穿墙孔外侧一定范围内土体基本稳定并有足够强度,工作井工具管穿墙前,对穿墙管外侧采取注浆固结措施;c穿墙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处理措施;d闷板开启后迅速推进工具管,同时做好穿墙止水,在一工程中我们采用止水法兰加压板,中间安入20mm厚的天然优质橡胶止水板环,要求具有较高的拉伸率和耐磨性,借助管道顶进带动安装好的橡胶板形成逆向止水装置,应防止因穿墙管外侧的土体暴露时间过长而产生扰动流变。②顶管出洞:顶管出洞是顶管作业中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顶管出洞,即顶管机和第一节管子从工作井中破出洞口封门进入土中。开始正常顶管前的过程,是顶管技术中的关键工序,也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工序。为防止管线出现偏斜,应采取工具管调零,在工具管下的井壁上加设支撑,若发现下跌立即用主顶油缸进行纠偏,工具管出洞前预先设定一个初始角弥补下跌等措施。③注浆减阻:在顶管施工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措施就是通过压注触变泥浆填充管道周围的空隙,形成一道泥浆保护套,起到支撑地层,减少地面沉降,减少顶进阻力的作用。在施工中,首先对顶管机头尾部压浆,并要与顶进工作同步,然后在中续间和混凝土管道的适当位置进行跟踪补浆,以补充在顶进中的泥浆损失。注浆工序一般多应用于长距离顶管施工中。④顶管纠偏:纠偏是指机头偏离设计轴线后,利用设置在后部的纠偏千斤顶组,改变机头端面的方向,减少偏差,使管道沿设计轴线顶进。顶进纠偏是采用调整4台纠偏千斤顶组的方法,进行纠偏操作,若管道偏左则千斤顶采用左伸右缩,反之亦然。如果同时有高程和方向偏差,则应先纠正偏差大的一边。纠偏应做到在顶进中采用小角度分级逐步进行,勤调微纠。当顶管机头发生旋转时,可采取在管内的相反方向增加压重块或在中间站提供旋转纠正力矩等方法纠正。

顶管技术论文范文9

顶管法又称为非开挖管道敷设技术,它具有不需要开挖面层,就能穿越地面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及公路、铁路、河道的特点,相比开挖敷设技术,投资和工期将大大节省。同时,顶管施工技术可以降低噪音,减少粉尘,减轻对城区的交通条件和环境状况的干扰和破坏,属于真正的无污染、高效率的施工技术。顶管施工法由于其上述多方面的优点,在市政工程中尤其是在市政给排水管线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概括起来,顶管施工技术具有几大方面的优点:施工面由线缩成点,占地面积小;地面活动不受施工影响,对交通干扰小;噪音和震动低,城市中施工对居民生活环境干扰小,不影响现有管线及构筑物的使用;可以在很深的地下或水下敷设管道,可以安全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减少沿线的拆迁工作量,降低工程造价,其主要缺点是施工技术难度较高,需要详细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探资料。

2顶管技术施工应用分析

2.1顶进管的选择顶进管一般选用钢筋砼管,如没有腐蚀要求可选用钢管。钢筋砼管的规格设计、配筋和应力验算应遵守有关钢筋砼的标准和技术规程,特别是有关钢筋砼管的标准和技术规程。

2.1.1顶进管直径的选择顶进管的直径选择是首先根据工程性质、工程需要确定内径,根据顶进管所受荷载确定砼管的配筋及壁厚,进而确定外径。因为顶管工程工作面上需要配备挖土工人,所以一般管内径不小于500mm。

2.1.2顶进管长度的选择顶进管的长度对顶管过程的可控性和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在直线推顶的情况下使用长管可以减少装管的次数,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随着管长度的增长,如果偏离原定的路线,使之恢复正确路线要比使用短管更加困难。建造顶压坑时顶压坑的长度也要增大,挖坑、支护、回填、修复的费用将相应地增加。反之,在直线上推顶很短的管也较困难,因为短管比较容易向周围土层中挤入,致使整个管列呈蛇形弯曲,这便降低了管路顶进的可控性。

一般情况下,管长度须相对于管径来衡量,当L/D外≤1.10时,为短管;当L/D外=1.15时,为标准管;当L/D外≥2.10时为长管。

2.2顶管施工的前期准备

2.2.1现场平面布置平面总体布置包括起重设备、自动控制室、料具间、管片堆场、拌浆棚及拌浆材料堆场、注水系统、弃土坑的布置等。始发工作井内安装发射架、顶管机、前顶铁、主推千斤顶、反力架等顶进设备,工作井边侧设置下井扶梯供施工人员上下。

2.2.2顶管机进、出洞处以及后靠土体加固为确保顶管机出洞的绝对安全,需对后靠土体及进、出洞区域土体进行高压旋喷桩加固。为防止顶管机进、出预留洞导致泥水流失,并确保在顶进过程中压注的触变泥浆不流失,必须在工作井安装洞口止水装置。

2.3顶管施工的工艺顶管施工又称为顶进法施工,是指利用顶进设备将预制的箱形或圆形构造物逐渐顶入路基,以构成立体交叉通道或涵洞的施工方法。顶管施工需先在确定的管段之间设置工作井和接收井,然后在工作井内安装推力设备将导轨上的顶管机头推入土体,由机头导向,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管向前顶进,前端土体通过工作井运出,最后完成管道铺设。

2.3.1顶管井的设计顶管井分工作井与接收井两种,顶管井的建造结构有很多种类,一般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作井的结构形式通常有单孔井和单排孔井。前者形状有圆形、正方形、矩形等,后者则大多为矩形,它们的结构受力性能由高至低依次为圆形一正方形一矩形。结构布置时,可在井内设置内支撑,改善结构受力。在建造过程中,工作井按双向顶进设计,与接收井间隔布置,间距与设计检查井间距一致,施工完毕,在工作井和接收井的位置上按设计要求做检查井。

2.3.2顶管施工工序①穿墙:打开穿墙闷板将工具管顶出井外,并安装穿墙止水装置,主要技术施工措施如下:a穿墙管内填夯压密实的纸筋粘土或低强度水泥粘土拌和土,以起到临时性阻水挡土作用;b为确保穿墙孔外侧一定范围内土体基本稳定并有足够强度,工作井工具管穿墙前,对穿墙管外侧采取注浆固结措施;c穿墙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处理措施;d闷板开启后迅速推进工具管,同时做好穿墙止水,本工程采用止水法兰加压板,中间安入20mm厚的天然优质橡胶止水板环,要求具有较高的拉伸率和耐磨性,借助管道顶进带动安装好的橡胶板形成逆向止水装置,应防止因穿墙管外侧的土体暴露时间过长而产生扰动流变。②顶管出洞:顶管出洞是顶管作业中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顶管出洞,即顶管机和第一节管子从工作井中破出洞口封门进入土中。开始正常顶管前的过程,是顶管技术中的关键工序,也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工序。为防止管线出现偏斜,应采取工具管调零,在工具管下的井壁上加设支撑,若发现下跌立即用主顶油缸进行纠偏,工具管出洞前预先设定一个初始角弥补下跌等措施。③注浆减阻:在顶管施工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措施就是通过压注触变泥浆填充管道周围的空隙,形成一道泥浆保护套,起到支撑地层,减少地面沉降,减少顶进阻力的作用。在施工中,首先对顶管机头尾部压浆,并要与顶进工作同步,然后在中续间和混凝土管道的适当位置进行跟踪补浆,以补充在顶进中的泥浆损失。注浆工序一般多应用于长距离顶管施工中。④顶管纠偏:纠偏是指机头偏离设计轴线后,利用设置在后部的纠偏千斤顶组,改变机头端面的方向,减少偏差,使管道沿设计轴线顶进。顶进纠偏是采用调整4台纠偏千斤顶组的方法,进行纠偏操作,若管道偏左则千斤顶采用左伸右缩,反之亦然。如果同时有高程和方向偏差,则应先纠正偏差大的一边。纠偏应做到在顶进中采用小角度分级逐步进行,勤调微纠。当顶管机头发生旋转时,可采取在管内的相反方向增加压重块或在中间站提供旋转纠正力矩等方法纠正。

3结语

顶管工艺的施工从技术上讲是完全可行的,相对于开槽埋管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来讲更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管网乱挖现象;另外一方面从切实做到保护环境入手,加大推广顶管施工技术力度势在必行,可以预见未来的管线铺设技术将以顶管工艺为支撑。

参考文献:

[1][德]马·谢尔勒著,漆平生,杨顺喜,李周译.顶管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2]王峰.顶管技术在泵站出水管道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2):22-23.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7.

顶管技术论文范文10

顶管施工是为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它具有不需要开挖面层,就能穿越地面构筑物和地下及公路、铁路、河道的特点,相比开挖敷设技术,投资和工期将大大节约。顶管施工技术具有几大方面的优点:施工面由线缩成点,占地面积小;地面活动不受施工影响,对交通干扰小;噪音和震动低,城市中施工对居民生活环境干扰小,不影响现有管线及构筑物的使用;可以在很深的地下或水下敷设管道,可以安全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减少沿线的拆迁工作量,降低工程造价。

随着顶管技术在排水管道工程的广泛运用,本论文通过太原道泵站改造顶管工程主要讨论在顶管作业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是太原道泵站改造工程排水工程的部分工程,且穿越大沽北路,管道较深度(顶管管道深度为11.7米)。顶管穿越土层土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较差,周边建筑物较多,并且太原道为主要交通干道。

2、施工技术方案

(1)经调查分析研究,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采用土压平衡式顶管工艺进行施工。其主要原因是:a、它的适应范围都比气压平衡、泥水平衡两种方式宽。b、土压平衡掘进机在施工过程中所排出的渣土要比泥水平衡掘进机所排出的泥浆容易处理。C、土压平衡掘进机的设备要比泥水平衡和气压平衡简单得多。

(2)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前期准备测量放样、复核工作井施工搅拌桩施工工作井上下设备安装准备工具头吊车下井、全套设备调试工具头穿墙顶进后续吊放管道管道顶进、测量控制及纠偏管道排泥和废泥浆外运下一节管吊放就位下段顶管顶进管道贯通、回收工具头竣工验收、清场

(3)施工顺序:

顶管法施工采用先施工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后顶进管道,然后施工检查井的施工顺序,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管节制作、顶进施工、检查井施工尽可能平行交叉进行、以缩短工期。

3、关键施工技术措施

1)测量和轴线控制技术

确保顶管施工的关键在于控制好顶进轴线。在进入前30m,顶进测量的频率提高到1 次/m,并每顶进15m 就进行一次顶进轴线复核,确保顶管机头在进入穿越段之前处于准确的姿态,轴线偏差控制在10mm 以内。进入穿越段后,每顶进50cm 测量一次顶管姿态,做到勤推、勤测、勤纠。避免因为轴线出现过大偏差而进行强制纠偏,从而将对管体外土体的扰动减少到最小。

2)触变泥浆压浆控制技术

在顶管管节外壁与土层之间形成良好性能的触变泥浆套,不仅可使顶进阻力成倍的下降,而且对控制地表沉降、减少土体的扰动有很好效果。因此,在实施穿越时,为了确保完整泥浆套的形成,严格控制泥浆质量并选用优质膨润土,并根据顶进情况,不断优化泥浆配比。在控制好泥浆配比的同时,控制泥浆拌制质量;拌制好的泥浆静置24h 后,要求漏斗粘度时间大于26s,并使用前再次搅拌。其次,在压浆时还着重控制以下4 个方面:

①出洞口的止水装置要确保不渗漏,管节接口和中继间的密封性能良好,是形成泥浆套的先决条件;

②从出洞口开始压浆,出洞口的压浆可以避免管子进入土体后被握裹,进而引起“背土”的恶果;管道在“背土”条件下的运动将对土体产生很大的扰动;

③机尾的同步压浆,使泥浆套随机头不断延伸,若不及时压浆,机壳外面也很容易产生背土现象,尤其是在穿越地铁隧道阶段,确保机尾处泥浆套形成对减少土体扰动非常重要;

④对管道沿线定时补浆,不断弥补浆液向土层的渗透量,在穿越过地铁隧道后的后续顶进中,不断地补浆有助于减少管道前移时对地铁隧道上方土体的摩擦扰动。

3) 控制泥浆置换质量

及时利用触变泥浆压注孔对管道外的触变泥浆进行纯水泥浆置换,从而减少了管道的后期沉降。

4、其他技术措施

1)安装导轨

导轨采用重型导轨,安放在砼基础面上,导轨定位时必须稳固、准确,在顶进过程中承受各种荷载时不移位、不变形、不沉降,两根轨道必须相互平行、等高,导轨面上的中心标高按顶管管内底标高设置。在顶进中经常观测调整,以确保顶进轴线的精度,导轨安放前先校核管道中心位置。

2)顶管后背处理

顶管后背采用整体钢板焊接的后背,后背铁和支护桩之间用C20混凝土浇筑,这样使千斤的集中应力传导至后背铁上,最后逐步扩散到后背土体,由土的被动土压力承担。后背铁的摆放垂直度满足规范的要求。后背铁的摆放要对称于管道中线,同时千斤架的摆放满足对称要求,反方向施工顶进以已经顶进的管道为后背,在原有管道的接口处放置大于10mm厚的橡胶板,再放环形顶铁一块,保护好原有管口。

3)做出洞止水封门

在顶进方向出洞口处增加止水封门。止水封门做法,将洞口处的土挖掉并清理干净,形状为内圆外方,内圆直径为管外皮直径加100mm,外方横向尺寸为以内圆直径加600mm,高度为管材半径;露出水泥搅拌桩支模,厚度为300mm,浇筑混凝土。在与水泥桩的接触缝隙处一定要灌满砼,并用振捣棒细致振捣,在距内圆5―100mm的位置上予埋ф16螺栓,长350mm,埋入混凝土200mm,外露150mm。螺栓间距150mm,分内外两排,梅花桩交错布置,待混凝土强度达到50%后,先对封门迎面进行找平,凸起处用錾子剔掉,凹处补高标号水泥砂浆整体找平后,安装环形橡胶板,厚20mm,内环直径要比管外皮直径小200mm,外环直径同封门外边尺寸,在环形橡胶板上和螺栓对应的位置挖孔,将环形橡胶板紧紧贴住封门的迎面,并使螺栓从与其对应的孔中露出,再在橡胶板外面压上同厚度同形状的环形钢板(但钢板内环直径为管外皮加60mm,这一点与环形橡胶板不同,其余都同),最后用双螺母拧紧螺栓,将环形钢板和环形橡胶板与封门紧紧顶严,保证破洞后坑外的泥水不会顺着封门与管外皮的缝隙处流进坑内,

5、结论

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的特点,制定了合理的泥浆套、后期注浆加固周边土体等控制技术措施以及选取合理的施工技术参数,为顺利施工提供了技术保证。

顶管技术论文范文11

关键词:顶管施工顶进方式技术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顶管施工概要分析

(一)工作坑的设置及管道顶进方式的选择

在顶管施工中不需开挖地面但需开挖工作坑及接收坑。按结构工作坑可分为钢筋混凝土坑、钢板桩坑、地下连续墙坑等。在设计工作坑时优先考虑的是钢筋混凝土坑,它施工方法简单、造价低、作业强度较小。而钢板桩坑施工成本低、构筑也比较容易,并且施工速度也快,施工时采用此方法也较为普遍。但当施工时所顶管子管径很大,且埋深也大时,更多采用的是地下连续墙坑。

(二)顶管出洞技术

顶管出洞技术是指施工从安放好在工作井里的第一节管从井中破门入土的过程阶段。这一过程的关键是管线放线、导轨铺设、洞口止水和穿墙等工作措施。顶管管线放线准确是保证工具管按设计要求顺利进洞的重要环节,达到符合施工质量的要求,如果顶管管线放线不准确就会造成顶管轴线偏差,使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受到影响,且损坏设备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铺设土坑导轨是为安装在工作井内的管子出洞提供基准的设备。导轨具有坚固、挺直,管子压上去不变形等特征。在顶管工程中进出洞口应充分考虑其安全、可靠性。当工作坑中的出洞进行顶管时,当出洞安全又顺利,顶管施工就已成功一半。因此应对洞口土体进行加固采取措施确保使进出洞工作顺利开展。

二、顶管施工技术

在选择工作坑时要选择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与电源和水源较近,在单向顶进时宜在下游一侧利于坑壁土体作后背。当开挖工作坑时要按设计施工规定进行支护,支撑要符合运土、提吊管件以及机具设备等的要求。若后背为千斤顶的支撑结构时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持压缩变形的均匀。工作坑底要根据土质、管子重量和地下水的情况做好基础设施,防止工作坑的下沉,致使管子顶进位置产生偏差。要保证两导轨的顺直、平行、等高等条件,它的纵坡与管道设计坡度要保持完全一致。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值的范围:轴线位置为3mm;顶面高程为0~+3mm;两轨内距为±2mm。安装后的导轨要牢固不可在使用中产生位移且随时检查校核。千斤顶要固定在支架上且与管道中心保持垂线对称,它的合力点要保持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当一开始顶进时要缓慢进行,等到各部位接触点密合后再使用正常顶进速度进行顶进,手工掘进顶管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当首管节接触或切入土层之后要自上而下分层开挖;首管节迎面的超挖量应根据土质条件确定;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下部135。范围内不得超挖;管顶以上超挖量不得大于1.5cm;管。

三、顶管施工关键技术控制

(一)测量方法与方向控制

工线形控制包括测量的方法、测量设备、测量与方向控制要点、曲线顶管的测量和曲线顶管管缝控制等技术。采用坐标法设计给出的工作井、接收井中心的坐标,根据坐标采用导线法将直线顶管部分控制在工作井上。当顶管顶进时在机头的中心部分设定一个光靶,根据光靶数据传输即可知道目前机头的方位。当使用全站仪测出曲线顶管部分的工作井、圆心坐标、接收井坐标及曲线半径的机头光耙的坐标时,便可得知机头偏差情况。顶进的测量与方向的控制主要是采用全站仪及激光经纬仪和水准仪测量。如果顶进距离长观察有困难时,可采用自动跟踪仪测量。再通过油缸进行纠编。测量与方向控制及其要点有:做好原始记录,制定放样复核制度。在施工顶进前,要严格遵守放样复测制度,确保测量数据万无一失。放置在工作井后方的仪座在顶进时为防止其移位和变形,要定时复测且及时调整。在顶进纠偏时,要做到勤测量、多微调且设置偏差警戒线,纠偏角度保持在10′~20′,不得大于1°。在初始推进阶段,方向由主顶油缸控制。即要减慢主顶推进速度,又要不断地调整油缸编组和机头纠偏。在开始顶进前,要制定坡度,对每米、每节管的位置、标高要认真确定,达到符合设计坡度要求和质量的标准。

(二)曲线顶管测量与管缝控制

曲线顶管的测量工作是整个顶管工程质量的保障,它直接影响到管线线形的平顺及顶管实施的贯通,因此要确保无误。顶管施工测量包括高程测量、左右偏差测量。高程测量是在地面上永久性水准引测至井边,然后通过垂直吊钢尺测量引至井下,再设置临时水准点,且在管道内设水准仪用以测量机关内的标靶,得到机头高程偏差的数据信息。左右偏差测量是在直线顶管中设置一个激光经纬仪在后座上,通过视屏直接看机头内的标靶得知左右偏差,而曲线顶管则因为管线的弧形线形因素,后座内激光经纬仪不能标靶。若想得知左右偏差需在管道内布置移动测站。曲线顶管管缝控制趋于关键的地位,因为,假设管缝张不开就形不成曲线;管缝张开过大,又造成顶管偏差或超标,尤其是软土中的顶管,当管缝形成时,一但纠偏控制不好,造成缝越来越大,虽然可通过千斤顶纠偏,但假设偏差纠不回来时顶管线形成蛇形且最大偏差点超过规范允许范围,遇见地下水丰富的地方会造成危险。要把管外最大开口间隙控制在20 mm以内,防止管接口的张缝过大造成渗漏。在顶管时要由专人负责测量机头和第一节混凝土管左右两边的管缝,并且坚持控制原则,严格做好记录,每次纠偏前后要认真地进行实测,一但发现超出规定现象时要停止顶管,讨论、研究后做出相应的对策再进行顶进工作。

四、顶进纠偏措施

对利用顶管机倾斜仪对机头折角、倾斜仪基数和走动趋势以及前后尺读数的比较、机尾处地面沉降量等进行测量所提供的数据再进行分析。对大于0.5°以上的纠偏要做到尽量防止和避免且慎重讨论,必要时要重新在非重要地段进行测量并进一步加强控制与观测。进行纠偏动作后如果未发生折角变动时应该立即停止顶进工作并且会同电工、机修工一道对电路和液压管路进行排查,及时排除故障,防止轴线超出偏差范围现象发生。在顶进过程中的纠偏可采用调整纠偏千斤顶的方法,在进行纠偏的操作后,可采用管道左则千斤顶左伸右缩的方法,假如有高程和方向偏差同时出现现象发生,要先纠正偏差大的一面。假如有较大偏差的现象发生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并采取分层次地逐步地进行纠偏工作,要做到勤调微纠原则,假如偏差超过规范标准,要及时停止顶进工作,并讨论研究对策进行实时有效措施,再进行顶进工作。

参考文献

[1]霍国友,谢力.顶管技术在市政截污管道施工中的实践经验[J].中国给水排

水,2009,25(6).

顶管技术论文范文12

关键词:污水管道工程;顶管;施工工艺

一、顶管井开挖

顶管井的开挖是在污水管道中进行中顶管施工的一个开始,每一个顶管井只需要采用一台抓斗挖土机进行开挖即可,一般情况下,在进行顶管井开挖之前要预留一定体系的土方以及设置好开挖的位置和尺寸,采用人工进行开挖,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开挖的深度和程度,避免损害基层的结构。在开挖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开挖,开挖不得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基础,做好边坡的防护工作,并及时做好周围土层的夯实工作,实时检查,一旦发现和施工设计图不相符合的地方,应立即上报,及时整修和处理。另外要时刻关注气候天气变化,在阴雨天气,做好工程的防护工作的同时还要改做好排水工作,设置必要的排水沟,及时的将开挖沟渠中的水排出,防止长时间的侵蚀导致开挖沟渠的沉陷和侵蚀。

二、顶管井施工

顶管井的施工其实就是顶管井的制作过程,一般的顶管井制作包括三个过程,它们依次为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浇筑工程,以下将对这三个过程做出简单的论述。

1.钢筋工程

钢筋混凝土工艺技术的广泛应用,钢筋的使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因此对于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也是顶管井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点。在进行钢筋工程之前首先要做好施工准备,比如设计好施工图纸、选择好施工材料、确定好钢筋的数量等等,钢筋工程施工之前要保证施工单位已经充分了解施工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才可以尽量避免出现更多的失误,同时要对相关的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审核,对于一些质量控制点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对于钢筋的数量配比和规模要合理控制,加强管理。钢筋安装时,要对钢筋的安放位置进行核实和确认,保持好一定的间距,在质量检验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模板工程

所谓模板其实就是钢筋混凝土得以成型的基础,因此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顶管井的整体结构和框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模板工程之前,首先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同时要对这个设计方案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论证,一定要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另外对于模板的支架工艺、结构框架、拆装顺序等都要规划在内,但一定要和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想适应。模板接缝平整严密,浇筑混凝土不漏浆,混凝土达到规定要求方可进行模板拆除,模板的拆除顺序为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非承重的先拆,承重部位后拆。

3.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顶管井的井壁的浇筑时,应该从井壁的两端向中间进行浇筑,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有效模板出现倒吸膨胀,影响到整体的浇筑框架。在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我们分层、分段进行浇筑,控制好浇筑的实际厚度,同时要保持一定的浇筑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控制好浇筑的间隔时间,如果时间过长会影响到浇筑的效果。在振捣上层时,为了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要控制好插入下层深度,操作振捣器时,应快插慢拔,上下略有移动,插入点排列均匀,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漏振、不重振。

三、顶管施工工艺要点分析

1.管材及顶力

管材的选取是进行顶管施工前所以考虑的首要问题,管材的选取应该按照顶管井开挖的尺寸、位置进行选定,对于一些强度要求比较高的顶管管道可以选择钢管。而在顶管施工过程中所要考虑的是管与管直接的接缝是否处理好,管材的强度是否符合施工的要求,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是以上我们所介绍的钢筋混凝土管,它不仅使用年限长而且施工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便于施工。另外顶力的大小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和制约,比如顶管的管径、地质地层情况以及灌浆的速度等等,尽管如此,在顶管顶力的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外力的影响,注意顶管的方向,考虑到管道的偏心受压及局部应力集中情况。

2.顶进施工管理措施

在进行顶管的顶进施工时要做好穿墙、顶管出洞以及注浆减阻三个方面的工作。在进行穿墙作业之前,首先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才能进行施工,比如要做好墙洞的止水、加固的准备,同时做好应急准备,在穿墙时严格按照穿墙的一般施工工艺,防止洞口水外流,选取合适的穿墙位置以及控制好穿墙的速度,避免影响到其他结构的稳定性。洞管出洞是实现顶管实际功能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主要作用和目的就是使得顶管的第一节顶出土体,进入接收井。在顶管出洞的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路线偏斜和工作管向下变形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做好施工的监测工作,及时控制,及时处理。另外进行注浆减阻的主要目的是较少管壁与土层间的阻力以及降低顶进设备工作压力,这一道工艺的作用很重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3.纠偏措施

在顶管顶进的过程中,由于顶管受到外力的作用,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影响到管道的正常顶进路线,当偏差超过一定程度时应该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在纠偏时,要按照一定的纠偏顺序,一般是先纠偏误差大的,后纠偏误差小的,纠正措施一般采对顶进端施加力矩的方法实现,借助顶进端的反向力矩使管子逐渐恢复原方向与高程。

结语:顶管施工技术作为一种非开挖管道敷设技术,具有出土量小、施工污染小、对市民干扰小、埋地深、对既有管线构筑物影响小、穿越河床不影响通航等优点,近年来在城市的污水管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应用这种技术还需要我们对其施工工艺进行很好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这种施工技术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刘会. 手掘式顶管在市政排水工程中的应用[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8(10)

[2] 潘海涛.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在城市污水管网改造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08(19)

[3] 李秋云. 顶管技术在城市给排水管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