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

时间:2022-02-08 13:49:48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

【关键词】项目管理 制冷 空调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20-02

一 项目管理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是一件事情、一项独一无二的任务,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预算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并且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2.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面临的问题

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是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培养专业技术知识与综合工程实施能力的实践课程。虽然制冷与空调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综合能力”,但在培养过程中却主要注重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而对制冷行业的工程施工程序、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几乎空白。

3.项目管理模式引入制冷与空调实训课程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制定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计划和实训操作教学环节中,学校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定的技术需求,忽略了实现目标需求的计划与组织。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各门分阶段的课程中是可取的,但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中是不适合的。因为在未来工作中学生面对的并不是单纯的技术要求,更需要工程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过程

1.准备阶段

各项目小组的课程计划由指导教师负责制订,课程计划的制订要兼顾课程目标的完成和小组成员的特长发挥。每个项目小组由7人组成。实训项目的选取,应按照学员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不同特点,由学员自由组合,形成项目小组。各小组在对项目进行分析和讨论后自行确定项目所需工具。

2.实施阶段

第一,学员在领取项目计划书后应认真阅读,充分理解项目的计划和目标。

第二,各小组应按照项目书的要求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市场调研,参考相似项目的项目计划,并且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提出对本项目的功能要求。再经过不断的优化,最终得出本项目的需求说明书、项目计划书、使用说明书。同时担任项目经理的学生要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按照较低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原则,制订本项目的时间计划、质量管理目标和人员组织机构。

第三,在项目计划制订完毕后,项目顾问要对项目方案进行评价,并且与项目组共同讨论,最终得出最优方案。

第四,项目小组按照优化后的方案和计划进行项目实施,形成施工文档和施工日志。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应尽量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发挥本小组成员的团队作用自行解决。

第五,在项目完成后,项目验收应由项目顾问组成员组成验收组进行项目验收,给出合格与否的评价。对于不合格的项目组应要求其重新实施项目。

3.总结评价阶段

第一,经过项目验收并被确定为合格的项目,项目组成员应按照自己在项目组的分工写出个人在项目中的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各项目组的总结报告应由项目顾问负责汇总。并在全部项目组完成项目后召开项目管理实施汇报会。由各组派代表进行发言,汇报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思路,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从而找出解决方案。

第三,指导教师应根据各个项目组的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成绩。

三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关键因素

1.科学合理地选取项目

项目的选取是项目管理在实训课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实训教学项目要综合考虑知识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以及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偏好。项目的选取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考虑到所考查的理论知识能否集中体现在项目中。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要求,最终实现制冷与空调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为指导教师创造条件

在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技术顾问”角色,因此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还要求指导教师了解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变化潮流,以及制冷与空调技术项目的市场情况,所以,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指导教师多到有关企业进行调研,积累相关的开发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在各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要求担任项目经理的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因此在各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经理后,指导教师应对项目经理的资格进行审查。

3.为各项目小组提供必要的实训环境

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而且对学生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课题小组要为每个项目组配置良好的实训环境,在实训开始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设计选取适合本项目组的工具,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符合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四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优点

第一,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实训课程是模拟真实施工的过程,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项目管理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制冷空调工程项目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第二,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渐树立在工程中应用项目管理方法的意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这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在理论、技能、管理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应用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2

1、概述

热电制冷是具有热电能量转换特性的材料,在通过直流电时具有制冷功能,由于半导体材料具有最佳的热电能量转换性能特性,所以人们把热电制冷称为半导体制冷。由于其结构紧凑、体积小、可靠性强、制冷迅速、操作简单、容易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半导体制冷的应用范围渗透到各个行业,尤其在制冷量不大,又要求装置小型化的场合,更有其优越性,甚至在某些方面,有着压缩式无法替代的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半导体制冷的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以及分析,总结该技术领域专利技术的特点、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通过获取国内外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简要分析半导体制冷技术的研究进展。

2、半导体制冷原理

半导体制冷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组成P-N结,通过两端施加直流电进行制冷, 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的技术。

载流子从一种材料迁移到另一种材料形成电流,而每种材料载流子的势能不同。因此,为了满足能量守恒的要求,载流子通过结点时,必然与其周围环境进行能量的交换。能级的改变是现象的本质,这使构成制冷系统成为可能。

如图1把一只P型半导体元件和一只N型半导体元件联结成热电偶,接上直流电源后,在接头处就会产生温差和热量转移。在上面的接头处,电流方向是N P,温度下降并吸热,这就是冷端。而在下面的接头处,电流方向是PN,温度上升并放热, 因此是热端。

3、专利技术现状分析

半导体制冷由于应用范围很广泛,除主要用于制冷、通风及温度控制的系统外,其他领域的涉及也很多。因此主要在VEN数据库、CNABS数据库里通过半导体制冷、热电制冷、温差电制冷的关键词进行专利文献的分析,以上述所有的专利文献为研究对象,其中VEN中的文献11666篇,CNABS中的文献5214篇。

3.1 全球申请量的年度发展趋势

由图5中可以看出,从1970年起半导体制冷的专利申请逐年相对稳定增长,我国应用半导体制冷的第一件专利申请出现在1987年。世界范围内在1970年~1988年这段时间申请量较少,1988年以后,申请量开始逐年稳定增长。近两年的时间里,随着半导体制冷材料的不断改进,半导体制冷技术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并且由于半导体制冷技术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还有很大发展的空间,从图中也可以很明显看出,半导体制冷领域的专利申请大部分都在中国,可见我国对于该领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

3.2 国家和地区分布

图6示出世界范围内半导体制冷领域专利申请量按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情况。从图6可以看出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远远大于其他各个国家,占据了全部专利申请量的42%,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其次是美国、日本和欧洲其他发达国家。

3.3 中国申请专利分析

3.3.1 各领域分布情况

半导体制冷的应用分类号的前五名为:F25B21+、F24F5+、F25D11+、G05D23+、H01S3+,其中前三个分类号为制冷、冷却、空气调节、通风相关领域,G05D23/00为温度的控制,H01S3/00为激光器,可见除制冷、温度控制等专业领域外,半导体制冷在激光器的冷却应用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另外,由于半导体制冷可应用于各个行业,针对行业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如下图所示:

3.3.2 主要申请人

表1示出了在华申请量前20名的申请人,大部分为高校和研究所申请,还包括部分公司申请及个人申请。

可见,我国的半导体制冷领域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尚未发展成熟。可以预见对半导体制冷领域的研究将越来越深入,也会逐步的将其应用于产品中。

3.4 国外专利申请分析

3.4.1各领域分布情况

如图8所示,在世界范围内,半导体制冷领域多应用于电学类,其次为机械、照明、加热,由于半导体制冷在制冷量不大,又要求装置小型化的场合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在电学领域应用最广也是可以预见的,从此也可以看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可以将其广泛的应用于最适合的领域。

3.4.2 主要申请人

表2示出了世界范围内申请量前20名的申请人,大部分为外国企业申请,且日本申请占据大多数。可见,在世界范围内半导体制冷领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实际应用中,而虽然我国的申请量占据大多数,但整体实用价值不明显。但是,现在正是我国半导体制冷技术发展的高峰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将其大量的应用于实践也是必然的趋势。

4、小结

中国是一个能耗大国,如何能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开发具有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就成为一种必须。半导体制冷作为一种新兴发展起来的制冷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制冷方式。由于半导体制冷具有清洁、无噪音污染和有害物质排放、寿命长、坚固、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点,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的半导体制冷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应继续加强对该领域的研究,我国企业也应加大创新力度,完善优化系统结构,以实现半导体制冷的普遍应用。

参考文献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3

英文名称:Cold Storage Technology

主管单位:国家内贸部

主办单位:国内贸易部设计研究院;全国商业冷藏科技情报站;烟台冷冻机总厂;天津天马制冷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11-2090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4

关键词:红外成像;专利;区域分布;申请主体

引言

红外成像器[1]按照其工作原理分为基于光电效应的光子探测器和基于热效应的热探测器,其中光子探测器包括HgCdTe、量子阱、超晶格等光导型以及InSb、肖特基结等光伏型器件,而热探测器主要包括热敏电阻、热释电、热电堆、二极管型,其中,光子探测器由于通常在77k的低温下工作,因而需要昂贵的制冷设备,该要求限制了其大规模的民用,而热探测器则由于其相对低廉的成本,且其中最主要的热敏电阻型探测器能与Si基半导体工艺兼容,因此近年来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家居市场的重要技术。

1 红外成像技术专利申请态势

全球范围内的红外成像技术的专利申请以时间为轴线,结合其发展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起步期(1970年之前)。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这段时期,红外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从英国天文学家赫谢耳(Herschel)发现了红外辐射的存在到利用红外辐射进行热探测成像,其间经历了漫长的研究时间,在这一阶段红外成像技术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只有几件。

(2)缓慢增长期(1971-1986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叶起,红外技术开始得到了发展,专利申请集中在以HgCdTe为代表的光子探测器,这一阶段的红外技术主要服务于国防军事。

(3)平稳增长期(1987-2005年)。这一时期的红外成像技术开始实现由制冷型向非制冷型的过渡和转变,对非制冷红外成像器的研制给红外技术带来了新的增长点。80年代初,由美国TI公司率先研制出了非制冷型热成像系统;1989年,美国的HONEYWELL公司在政府的资助下成功研制出了室温下的热探测器-采用硅微桥的氧化钒微辐射计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相继的,法国的CEA/LETI公司、日本的三菱和NEC公司也均在这一时期从事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研究。全球专利申请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更快地发展和增长;尤其在1994-1997年期间,美国及日本多家公司从HONEYWELL公司得到技术转让,生产出一系列以氧化钒微测辐射热计为基础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制冷探测器由此得到一段时间的快速与广泛发展。

(4)快速扩张期(2006年至今)。这一时期的红外技术发展趋近成熟,红外技术也开始大量涌入民用领域,包括驾驶导航、目标识别、报警监测、智能家居、数字安防等等,这一时期红外成像技术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处于快速上升期,特别是包括广州飒特、武汉高德等中国公司的申请数量开始快速增长。

2 红外成像技术专利区域分布

红外成像技术领域,全球专利申请的主要目的地是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欧洲专利局(EPO)、德国专利商标局(DMPA)、日本特许厅(JPO)、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等。

基于统计结果的约1600项专利,根据专利申请的公开号进行统计,向上述六局提交的专利申请数目分别为:美国专利商标局(US)1985件,占申请总量的26%;欧洲专利局(EP)1070件,占申请总量的1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933件,占申请总量的13%;日本特许厅(JP)869件,占申请总量的12%;德国专利局(DE)506件,占申请总量的7%;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304件,占申请总量的4%;韩国知识产权局(KR)151件,占申请总量的2%;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占申请总量的21%。

3 红外成像各技术主题专利申请趋势

从红外成像技术专利申请的技术侧重点,将其主要分为热探测器、光子探测器、成像系统、图像处理与分析、读出电路、系统应用、通用焦平面阵列和系统集成8个分支,从图1可看出,光子探测器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成为研究热点,但在进入21世纪之后申请数量急剧下降,证实了其脱离民用,基本服务于军事、国防等保密领域,另外,热探测器经历了2003年前后的爆发式增长之后,近年来趋于平稳,而读出电路、探测系统、图像处理与分析和系统应用成为红外成像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进入2000年以后申请量保持较高水平。

4 红外成像技术申请主体分析

就全球主要申请主体来看,排在前十位的申请人集中在美日欧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的公司占得六席,欧洲、日本各占有两席,可见美国在红外成像技术领域的专利份额举足轻重。排在前三位的均为美国公司,分别为雷神公司(RAYTHEON)、前视红外公司(FLIR)以及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其中雷神公司是美国的大型国防合约商,以315项的全球专利申请量位于第一位。

比较排名前几位的申请人的年度申请状况可以看到,RAYTHEON、HONEYWELL、HUGHES及NEC公司的专利申请起步均较早,其中又以HUGHES和HONEYWELL的专利申请起步最早,HUGHES公司早在1964年开始了专利申请,HONEYWELL公司在1970年开始有专利申请,其后RAYTHEON、HONEYWELL及NEC每年均保持一定的申请量,而HUGHES公司在1997年后不再有专利申请,这是因为HUGHES公司在1997年被RAYTHEON公司所兼并,这也是为什么RAYTHEON公司在1997年的专利申请量有突破性增长的原因,此后RAYTHEON公司的申请量回落到比1997年前略高的申请量水平;而FLIR公司的专利申请起步较晚,在1998年后才开始较多的专利申请,从2004年开始FLIR的专利申请增长较快,并在2011年的申请量达到了36项,超过了其他主要申请人位于第一位。这是由于FLIR公司在2004年兼并了Indigo系统公司,自此具备了制造探测器的能力,成为唯一一家高度纵向集成的红外热像仪生产商,此后,FLIR公司又通过不断的兼并和收购的商业行为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

对全球前十位主要申请主体的专利布局进行分析,美国的RAYTHEON、HUGHES、HONEYWELL公司除了在本国申请大量专利外,还在EPO、JPO、WIPO、KIPO提交了较多的申请;另两家美国公司FLIR、BAE同样除了本国申请大量专利外,在EPO、WIPO也提交了较多申请,可见美国的申请主体非常重视全球市场,在主要国家/地区都进行了专利布局,其中在中国专利布局较多的也是美国的HONEYWELL、FLUKE和FLIR公司,而德国的TESTO公司和法国的SOFRADIR的专利申请均以本国为主,在全球范围内的专利布局相对美国公司较弱;日本的主要申请主体NIPPON公司和NEC公司在本国以外的USPTO、EPO、WIPO及KIPO仅有极少量的申请,专利布局也相对较弱。

5 结束语

通过文章从申请总态势、地区分布、技术主题和申请主体多角度的分析,从宏观角度整理了红外成像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现状,从结果看,红外成像技术作为安防领域的重要分支,未来仍将成为市场热点,而专利作为市场利益的价值体现,必然会成为各企业的战略平台。文章同时也希望对国内的红外技术企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5

关键词:校企合作;对接;实践教学平台

作者简介:马骞(1978-),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学院,讲师;崔建宁(1963-),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0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55-02

高职制冷空调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毅、勤、朴”优良品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掌握制冷空调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大中型制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中小型空调系统的设计,空调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冷空调装置的维修,制冷空调设备的制造、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最能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涵的实践教学却普遍存在“四个脱节”现象:学生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脱节;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脱节;专业教学内容与现代职业技术脱节;专业教学过程与职业生产实践过程脱节。

一、校企共建制冷空调专业与职业对接的实践教学平台

要解决这“四个脱节”,需要校企合作,共建专业与职业对接的实践教学平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与7家制冷空调企业构建了校企对接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结合制冷空调系统和设备的生产过程,提炼出制冷空调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并据此开展了顶岗、轮岗实践教学,实现了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企业准员工岗位培训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现代技术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对接。通过实施以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的“订单式”合作办学,达到了校企合作育人的目标,满足了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根据专业特色,实施“以师带徒”的教学手段

订单班学生与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学生以准员工形式分阶段、有序进入企业轮岗实践,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系统学习冷热水机组、空调末端设备、多联机系统和设备生产与维护的相关技术。为实现实践教学的“全员覆盖”,连续3年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制冷空调专业的学生与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三菱重工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省内旗下直营“K”店)、南京枫叶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南京金溧源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宁懋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富龙制冷设备工程公司、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签订准员工的实习、就业协议,分别于二年级暑期(6~8月)与三年级毕业实习期(12~6月),分两阶段、共10个月在企业不同岗位轮转,竞聘上岗,开展了“以师带徒”的岗位技能教学,师徒进行一定时间的共同务实操作,使学生能够充分领会师傅所拥有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同时学会师傅无法言表的认知与操作技能技巧,具备岗位的独立操作能力。

2.校企共育,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通过以企业岗位为目标的“订单式”培养,把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及时吸收企业的先进技术,并及时应用于教学,动态更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就可以有效解决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例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共育过程中,组织教研室教师跟随学生分批下企业挂职锻炼,除了做好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外,更主要的目的是提炼企业热交换器制造、地源热泵机组装配、空调箱组装、商用机制造、冷热水机组测试、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多联机维修、中央空调机组维修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其中的知识点应用于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制冷原理、制冷与空调设备、空气调节技术、制冷与空调自动控制等课程教学内容中,并在校内予以强化,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在此基础上,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还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了校企合作特色教材,应用于企业内部培训和校内制冷空调专业的教学。

3.校企共建满足制冷空调企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平台

目前许多高职工科类专业由于实训、实习的软硬件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导致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而通过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以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由平台内各企业提供满足订单班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分阶段、有序组织顶岗、轮岗实践教学,既解决了校内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又解决了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周期、培养成本的诸多问题,提高了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目标。例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国际知名企业三菱重工合作,引企入校,在省内率先由三菱重工全资成立了“三菱重工·江苏经贸中央空调培训中心”,构建了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自建成以来,平均每年为三菱重工中国区连锁经营店开展技术培训达200多人次。日本专家也多次免费来校为学校专任教师传授最新的多联机相关技术。

二、反思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固然会有校企双赢的效果,但也必须认识到其应用的条件和困难。通过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5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一些值得反思的方面。

第一,要使每年的企业实践教学都能做到“全员覆盖”,专业人数不能太多。因为各企业每年提供的岗位数量不同,接纳的学生人数也不同。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制冷空调专业为例,平均每年学生人数约为70~80人,7家合作企业总共需要的岗位数量刚好满足要求。由于学生人数少,实习时间较长,完全可以实现“以师带徒”,且能保证在企业内轮岗。但对于大专业或人数较多的专业,就不能保证“全员覆盖”的效果了。

第二,要保证每年的企业实践教学时间,必须打破传统的学期制和寒暑假。例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企业顶岗时间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即“新人磨练期”安排在二年级的6~8月,第二阶段即“轮岗实习期”安排在三年级的12月至来年的6月,这样一来学生的寒暑假就没有了,只有正常的双休和节假日。因此,校内的理论教学内容必须做出相应调整,特别是第4学期,校内教学周数必须减少,课时相应压缩。除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预先做出修订外,如遇特殊情况(如有些企业需要提早上岗或迟后返校等)还需要教务部门加以配合协调,灵活执行管理政策。

第三,必须配备专业教师随班下企业,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在寒暑假期间,每个企业均安排1~2名专业教师随班下企业挂职,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全权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如考勤、实习记录、实习报告等。另外,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常会出现消极情绪,如怕苦嫌累、不愿加班、要求更换工种、返校甚至提出回家等,教师必须及早发现,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和企业积极协调、沟通,保证企业实践教学能取得最大成效。

第四,必须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预防工伤事故。企业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是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工科专业更是如此。因此在实习前,必须大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除了在校内做好思想动员和安全教育外,一般企业也会在上岗前做好充分的安全培训。企业顶岗期间,随班教师更应该每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生产。此外,每名学生都应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其中必须有工资待遇、工伤事故等相应条款,并购买保险。安全工作做得越充分,事故发生率就越低。

三、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实践教学的改革。打破原有的基于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有行业特色、对接企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已成为共识。本文探讨的校企共育、专业与职业对接的实践教学之路,经过3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成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中积累的以上经验,供同行们分享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魏龙,张国东.高职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0,31(3):88-90.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朱立,周丽.《制冷与空调》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J].消费导刊,2009,(4):256.

[4]魏龙,张国东.高职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J].制冷与空调,2011,25(2):191-195.

[5]戴路玲.高职制冷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制冷与空调,2011,25(3):297-303.

[6]何钦波,廖翠玲.关于高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几点思考——以2008级制冷专业学生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70-71.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6

【关键词】低温冷藏药品;流通环节;冷链断链;冷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119-02

1.低温冷藏药品的定义及概述

低温冷藏药品是指对储存、运输有温度要求的药品。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等过程,一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全程保证温度控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绝大多数要求是指2~8℃条件下低温、冷藏)。主要是指生物制品,或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药品。

冷链管理是指低温冷藏药品在药品流通的整个链条(生产药厂-铁路或航空运输-商业公司-汽车运输-医院药库-药房-临床-患者)中的管理,必须在各个环节都保证冷藏或冷冻效果[4]薄弱现状。

2.我国低温冷藏药品在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

2.1全社会医药冷链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全社会对医药冷链管理的意识淡薄。这体现在政府层面,也体现在流通环节各环节、消费者层面。

2.2缺乏冷链管理的行业标准及执行力的监管机制

截止到目前,仅有2008年11月浙江省颁布的《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和2010年5月江苏省的《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实践》,以及2013年国家卫生部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5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取代)(简称新版GSP),两个地方标准和一个国家标准专门对医药冷链管理进行了规范。

2.3医药冷链管理的设备严重不足

根据新版GSP对低温冷藏药品的管理要求,一个冷藏药品批发企业,至少应配备存储设备、运输设备、温湿度检测设备,包括冷库、保温箱、冷藏箱、冷藏车、温湿度自动监测、记录、报警设备、红外测温枪等,还应配备不间断电源等。这些,是保证低温冷藏药品温度的基础设备。但就是这样的基础配置,我国也严重不足。很多生产企业长途运输低温冷藏药品,采用泡沫箱加冰块或冰排的被动降温方式,箱内温度受路途远近、环境温度高低、在途时间等因素影响,以致很难使低温冷藏药品质量得到保证。

2.4物流技术和信息化程度低

全程冷链管理和实时温控,是摆在低温冷藏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冷链物流企业、使用单位及监管部门面前急需破解的难题。

2.5缺乏医药冷链运营管理和物流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医药冷链管理发展所急需的,要促进行业发展,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医药冷链管理人才和物流技术人才。目前我国也没有一所高校开设这样的专业 。

3.低温冷藏药品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3.1提高全社会对医药冷链管理的关注

药品冷链的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发展健康的医药冷链管理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我国应尽快确立发展健康医药冷链管理的全新概念。

首先,政府应重视完善医药冷链管理。制定医药冷链管理的宏观发展战略和政策;

其次,全社会重视医药冷链管理。

再次,监督部门重视冷链法规和知识宣贯。

此外,强化社会监督力。可以由各行各业的人们建立大众监督团,对身边的冷链管理进行监督,一方面弥补政府监督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也通过全员参与监督,提高人们对冷链管理的认识。

3.2制定冷链管理的行业标准,加强政府调控力度

政府应当制定冷藏药品冷链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和引导;行业协会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理推动中国冷藏药品的冷链管理的健康发展。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管理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冷藏药品冷链管理标准,实现从生产要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

3.3改善医药冷链管理的设备

建立冷链流通环节,所有企业的准入门槛。企业应配备相应的冷藏、冷冻储运设备、温湿度自动监测、记录、报警系统,并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包括使用前、中、后的验证等。基础设备的配备,作为冷链企业的准入条件之一。

同时,要做好备用制冷剂、备用设备的准备工作,当出现应急情况时,可以即时调拨使用。

3.4推进冷链物流技术的创新和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我国应大力推动医药冷链信息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力普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等在医药冷链物流体系的应用,以实现对低温冷藏药品质量的实时监控和透明化管理,从而根本上提升我国医药冷链管理水平。

3.5鼓励扶持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1)财政支持。由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前期投入大,回收成本周期长。政府应对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以及资金补助政策。

(2)技术指导。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医药冷链物流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政府可以指派专家对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进行业务指导以及人员培训。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技术咨询和服务。

(3)政策引导。政府鼓励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并购规模小、业绩小的冷链物流企业,实现优胜劣汰。

(4)法律保障。政府需要制定细化、规范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以保障合法、规范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法律地位、经营环境。

3.6加强专业冷链人才的培养

可通过医药流通企业在职人员的培训,在社会领域加大医药冷链行业职业资格认证。提升我国医药冷链整体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冷链管理的作业活动能力,以满足目前医药冷链正在运行的急需第一线人才。

我国高校应积极开设医药冷链管理专业的课程,实施职业技术培训、专科、本科甚至硕士等多层次教育,为我国培养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科研人才。

总结

而有效的医药冷链管理模式,单靠任何一方都无法有效推动,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及民众合力。有完善的管理模式,有效的监督管理,才能彻底解决冷链“断链”问题。

参考文献: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7

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GMCC副总经理喻继江介绍了GMCC的创业历程。

1988年,企业筹建;

1995年9月,企业始创,经营艰难;

1998年12月,企业资产重组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1999年至2006年,连续8年以50% 的年均增长率飞速发展;

从2006年起,GMCC空调用旋转式压缩机产销规模持续雄居全球第一;

…………

2014年至今,GMCC空调压缩机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0%。

无论是GMCC开创者的披荆斩棘,还是后继者的摸爬滚打,无疑向大众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GMCC的启航、筑梦到圆梦,都见证了其专“芯”精神。正因此,GMCC才发展为全球压缩机领导品牌,短短20年成长为一家专业化研发、生产、销售旋转式及往复式等冷冻冷藏和环境空气调节用压缩机的精密制造企业,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空调、冰箱、冷柜、热泵热水器、抽湿机、干衣机、冷藏汽车、饮水机设备等领域。

提升核心技术

“做全球最优秀的压缩机供应商”是GMCC的愿景。在新常态下,GMCC如何根据行业动态定位市场?关键是提升GMCC的核心技术。

技术研发与人才密不可分。GMCC在吸纳人才方面独具特色:首先从技术型人才着手,大量招聘硕士和博士生,其占比约为30%;其次是聘请行业顶尖的外籍专家作为技术支撑。如今,研发团队已从2006年的几十人迅速扩增到300人。除了吸引人才,GMCC还建立起大型研发测试中心,并重金购置科研设备,成为行业最先进的国家认可和UL CTDP认证实验室。据统计,GMCC的研发投入比为3%左右。近年来,GMCC的专利总数在行业中一直居于首位,也主要得益于此。

GMCC一方面通过不断自主研发和软硬件投入,另一方面凭借洞悉市场行情不断调整战略布局,才成就了今时今日的行业地位―全球最大的空调压缩机和最具成长性的冰箱压缩机制造企业。同时,随着GMCC的开疆扩土,逐渐建立了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和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等4大制造基地。

近年来,GMCC的技术研发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每一次新产品的切换和技术的进步,尤其在实现高效节能和有效利用资源方面,GMCC的技术研发方法确有许多借鉴和学习之处。“GMCC如何打破压缩机技术创新壁垒,于2014年提出每年提升3%能效目标?其经验是:与制冷及电机技术等相关行业的国内外高校和顶尖专家开展合作解决内部课题,逐渐实现技术改进。GMCC又如何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突破技术难题进行小型化研究?其做法是:进行大量技术变革+坚持攻坚克难恒心。”喻总传授经验道。

“GMCC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在行业内脱颖而出,让中国在世界该行业上有高技术的形象。”喻总表达了对GMCC的期望。

在这个技术制胜的行业,只有技术先行,才能站稳脚跟寻求发展。在压缩机冷媒替代过程中,2000年,GMCC就率先推出了R407C新冷媒,成为最早推行冷媒替代的压缩机企业之一;2003年,推出了R410A铁氧IPM直流变频压缩机,并在国内率先量产全系列R410A定速产品;2007年,开展了CO2、R290旋转式压缩机开发研究;2011年,R290生产线签约成为联合国蒙特利尔多边基金官方认可的第一个R290压缩机示范项目;至2013年,GMCC实现R290专用压缩机的量产。

如今,GMCC在建立自主研发体系和产品体系、拥有适应全球各地区制冷器具基本需求的定速和变频产品的同时,其在压缩机前沿技术领域如环保冷媒应用技术、节能变频技术、高舒适性应用技术及绿色制造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

打造品牌之路

从技术受限没有话语权到如今成长为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导者,GMCC的品牌之路异常艰难,也最具有发言权。GMCC最初是由美的和东芝分别以出资60%和40%建立的,其技术和品牌都是使用日本东芝的。为了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GMCC进行了漫长而艰辛的品牌建设过程:1999开始进行技术研发;2006年建立自己的品牌;2010年开始切换自主品牌GMCC。其过程与技术紧密相连,通过技术独立,才打造了自主品牌。

“建立GMCC品牌最大感受是品牌树立的自立过程,从过去没有技术和品牌、没有经营决策话语权到如今拥有这一切,感觉绝对不一样。”喻总感慨道,“2011年,GMCC的自主品牌销售占到95%以上,东芝品牌销售占比不到5%。如今,只有东芝使用其自身品牌,其他客户群体都已更换GMCC品牌。”

为了建立GMCC品牌,美芝人做出了三大战略调整:一是不断调整适应世界技术发展要求的战略;二是做到符合环保要求;三是必须紧随市场变化。

2010年,当GMCC切换品牌时,首先从环保课题着手。其一,从保护大气层和臭氧层方面进行对外宣传和技术研发活动;其二,组织员工开展绿色环保的公益活动;其三,加强与社区及客户的绿色交流活动。经过近4年的品牌辐射,同时结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和工业4.0时代提出的提升生产效率与节约能源的要求,GMCC的品牌形象渐渐浮出水面,并于2014年中国家电技术大会上正式推出绿电概念:树立绿色家电形象,建立绿色家电品牌。这一概念的提出得到了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品牌价值最终需要体现在行动上,通过行动让社会大众和企业去接受、认同和实现这种理念。GMCC品牌之所以在行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多数客户接受GMCC品牌这种定位和理念。美芝人希望这条路能够扎实地走下去,把GMCC品牌树立成真正节能环保、绿色品牌,再融入技术,使其成为行业的领导品牌。”喻总信心满满地说道。

未来,GMCC如何让中国制造在国际化的锤炼之下铸碑立言,为中国产品赢得更多尊重;又如何能成为世界品牌,为中国“智造”代言,GMCC身兼重任。

融入创新理念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模式,鼓励企业搭乘互联网时代的顺风车。然而受行业限制,制造业本身并不具备互联网基因,更缺少互联网创新思维,制造业如何借力“东风”进行转型之路,多数企业仍持观望态度。而GMCC果断出击,利用互联网开拓渠道、寻找出路,为自己通往“下一站”赢得了入场券。

作为全国首家企业直接运营的压缩机网上商城,借力“互联网+”模式,GMCC压缩机网上商城不仅为制冷配件提供了创新采购渠道,更为客户提供了新的品牌服务,即通过网上商城,直接面对客户,为其解决问题提供快捷方案。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8

【关键词】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我省有多所中职学校开设该专业,但近年来,特别是公办职业学校所开设的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招生人数却逐年萎缩,甚至有部分学校已停止了本专业的招生。其原因有中职招生整体下滑的因素,有学生和家长对专业不了解的因素,但主要原因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培养的学生尚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认可。因此,改革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培养真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本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 编制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结构体系和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的基本框架。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建设, 不仅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而且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1根据能力培养需求设置教学模块

职业学校应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设置符合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教学模块,创新学生的培养模式。

根据本专业多年来对学生的跟踪回访,以及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了解,总结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有如下几点:①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等意识,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②能运用机械、电工、电子知识识读制冷与空调设备相关的图纸和技术资料;③掌握热工与传热、制冷原理与工艺、制冷压缩机、制冷与空调自动化等知识在制冷与空调设备中的应用;④掌握制冷和空调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⑤掌握制冷和空调设备常用测试仪器和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⑥能安装、调试、操作、管理、维修冷库等制冷设备;⑦能安装、调试、操作、管理、维修中央空调系统。

同时,在设置教学模块时,应适应社会岗位的准入制度,培养“双证型”人才。目前,本专业适应中职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制冷工、中央空调系统操作员、空调器装配工等,其它适合的工种有电工、电子设备维修工等。综合考虑职业能力因素和职业资格因素,本专业教学模块设置如表1所示。

1.2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

在中职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和教学材料,以及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而准确的选择和设计利于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

本专业在开展模块教学时,不但穿插了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并打破了传统的学时分配方法,对专业课程按照不同的工作情境安排学时,保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如在小型制冷空调设备模块中,对冰箱空调器的教学按照不同的教学情境分配课时,如表2所示。

1.3创新实习实训教学模式

本专业以“学以致用、工学结合”为实习教学指导思想,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为,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对实习实训内容进行指导。并将实习实训分为3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按照基础能力模块对本专业基础能力的要求,在校内开展机加工车间开展实习实训,要求学生掌握钳工、电焊、气焊、电工、电子等基本技能。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按照项目教学的方法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如制作锤子、充电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并根据产品质量对学生进行考核。

第二阶段,根据小型制冷空调设备模块的要求,在校内制冷维修实训室开展实训,要求学生掌握家用空调器、冰箱的充氟、保养、更换压缩机等故障排除方法和家用空调器的安装、移机等专业技能,并在实训结束后开展技能竞赛,巩固学习效果。

第三阶段,因岗位需求原因,根据冷库模块和中央空调模块的要求,将两部分的实习实训同步进行,采取校外实习的方法,主要是联系学校附近的写字楼、宾馆、大型超市和有冷库的企业等,采取“跟班实习、轮岗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分组安排到各个实习岗位,跟随企业员工进行实习,每个岗位实习时间基本为2~3天,而后调整各组岗位,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中央空调和冷库车间进行实习,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2 结论

本专业创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能够为同类专业所借鉴,但在具体操作时,仍应注意不同的生源结构和不同的实习实训场地和基地。

参考文献:

[1]陈冬华.高职教学模式探讨[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29-31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9

2017年6月22日,以“加速数据中心现代化 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在北京举行,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英维克)出席。

在上午的高峰论坛上,英维克北区产品总监李新起分享了以《绿色数据中心高效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为主题的演讲。英维克获得了“2017年中国数据中心领军企业”、“2017年数据中心首选产品(XSpace 系列模块化数据中心)”称号。

作为一家专注于机房与设备环境控制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英维克掌握了领先的制冷系统核心技术、控制技术、结构设计技术,拥有多项专利。英维克方案和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互联网、智能电网、轨道交通、金融、医疗等行业,遍布海内外市场。

李新起介绍:“作为数据中心高效散热专家,英维克的高效冷却系统重视高效自然冷却的设计方式。因地制宜,数据中心可充分利用自然冷源,采用英维克先进的高效制冷技术促进数据中心节能。2015年,英维克推出XFlex模块化蒸发冷却系统,将蒸发冷却技术应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企业。

目前,英维克的直接蒸发冷却系统和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已成功运用于誉成云创―奇虎360数据中心。高效自然冷却、蒸发冷却和机械制冷补充技术,三大特色相辅相成。

此外,英维克还是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主要供货商之一。在金融、电力等多个行业,英维克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在通信运营商领域,英维克入围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集中采购。

英维克高效可靠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不仅赢得了客粲牒献骰锇榈娜峡桑也赢得了行业的嘉奖。

2013年起,英维克连续4年获得《中国计算机报》颁发的“中国数据中心高效制冷领域首选品牌”;2015年、2016年连续2年被中国数据中心工作组授予“数据中心优秀民族品牌”;此次荣获“2017年中国数据中心领军企业”。

今年获得“2017年数据中心首选产品”的XSpace 系列模块化数据中心则是英维克今年最受好评的明星产品之一。

作为完整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XSpace 微模块解决方案可集成配电、制冷、监控、消防、照明、通道密封组件于一体,既可快速实现部署,又方便机房后期扩容,同时确保产品与系统的交付质量。目前该方案已应用于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发改委、2015 年亚洲男篮锦标赛主会场、中国与新加坡合资天津生态服务中心,以及多个国内高等教育院校。

今年3月起,英维克举办了多场上市答谢暨区域合作伙伴大会,每一场,XSpace 系列模块化数据中心均是现场展示的亮点。高效的微模块仅用六个小时便可完成整体搭建。此次参展的设备经历了三个月辗转南北长途运输的颠簸和连续五次搭建――拆卸,仍然运行良好,这说明了该产品结构坚固、各器件精准,展示了英维克值得信赖的高品质。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0

【关键词】 食品冷链 冷链物流 食品冷链体系

引言

随着现代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渐加大,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因此,在人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需要储存适量的熟食(或速冻)物品用来节省用餐时间,以适应节奏的变化。这也使得社会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食品加工、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使速冻食品业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因此,食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已经逐步得到认识。

1.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我国的食品冷链起步于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1982年,我国颁布了《食品卫生法》,诞生了我国食品冷链的雏形。30多年来,我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但从整体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易腐类食品年产量差距都相当明显。资料显示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每年的冷链物流所造成的损失至少750亿人民币。

2.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同时,由于欠缺专业冷链知识及配套措施而盲目跟进,造成许多无谓的损失。

2.2与食品冷链相关的国家标准目前仍是空白

目前我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主要依靠的法规标准是1988年颁布的《速冻食品技术规程》和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地方标准《食品冷藏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在冷藏标准制定上的滞后是整个冷链行业落后的重要因素,在监管上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如果按照国际标准,我国有相当多的一批食品物流企业无法经营。

2.3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介入少

我国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2.4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及技术陈旧落后

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相差巨大。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特别是我国的铁路冷藏运输设施非常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

3. 发展食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3.1加强食品冷链的整体规划研究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我国食品冷链变革需要三位一体化,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协会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3.2制定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提高质量

针对食品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制定以GAP、GVP、GMP、HACCP、ISO为基本原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规程,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3.3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愿意选择能提供完整冷链的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这种市场需求必将催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3.4提高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技术水平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冷链物流技术含量高,要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如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

结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速冻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已迫在眉睫,论文探讨了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对能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Masahiro Saito,Masayuki Sato,Katsuhiro

Sawada.Variation of flame shape and soot emission by applyin g electric field[J]. 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2010, (4): 10~15.

[2] 顾茜姣,苗艳芳.食品冷链的发展方向[J].制冷技术.2010,(3):23~24.

[3] 黄成洲,谢如鹤.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5):37~39.

[4] 全新顺.基于过程控制的食品冷链管理探索[J].商品储运与养护.2010,(3):6~8.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1

关键词:科技进步 生产线技改 技术创新 经验 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64-01

科学技术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科技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驱动力的作用更加突出起来。知识经济归根到底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科技经济一体化,即科技与经济互相融合,互相交织,融为一体,是当代经济与科技发展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所以,加速科技进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措施,谁能抓住科技进步这个根本,谁就能抓住历史机遇,谁就能后来居上或雄居行业领先地位。基于此,浙江强盟股份有限公司几年来致力于科技进步,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和产品技术创新,有效推动企业发展。

一、抓生产线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上规模、增效益、上水平

1.提升产能12000吨聚酯薄膜的技改项目。2007年,公司提出“实施技术改造,实现产能提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生产线产能提升技术改造项目”,投资408万元年新增12000吨功能性聚酯薄膜,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实现节能。同时,公司充分发挥本公司拥有的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优势,努力拓展市场,以差异化产品创高效益产值,降低万元产值能耗指标。经过多年的成功改造,于2010年底,完成了产能提升的技术改造,从原来的聚酯薄膜产能1.6吨已提升至目前的产能2.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400万元,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951万元,销售利润3102万元。

2.年产25000吨环保聚酯扭结薄膜生产线技改项目。于2008年9月开始准备,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工作,完成引进设备单机调试;主要工艺设备及配套设施联动负荷试车合格,能够生产出符合设计规定的产品;至2011年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09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469万元,设备费用15431万元。

项目实施后新增年产2.5万吨环保聚酯扭结薄膜优质产品,公司的产品结构得以优化,迅速成长为国内包装业的高科技企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产品有望取代进口同类产品,节约用汇。

项目试产至2011年12月底,完成聚酯扭结薄膜产量24758吨,达到项目设计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36889万元,产品销售量24469吨,产品销售收入35714万元。

二、抓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实现企业节能技术创新

1.浙江省节能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地源热泵节能技术改造。2010年初,公司投资500余万元引进新技术,配套“年产25000吨环保聚酯扭结薄膜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地源热泵节能技术改造”,投建地源热泵系统一套,夏季利用地能作为循环冷却水的冷源,把循环冷却水的热能取出来释放到低于环境温度的地能中,实现循环冷却水预冷却,再由冷冻机深度制冷,减少冷却系统制冷能耗。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能量回收利用,是节能降耗的重要突破环节。利用地源热泵节能系统比原冷冻机系统每年可节能200万度(折标准煤246吨),节水1.8万吨,于2011年3月投入运行。经实际监测,运行效果达到设计要求。年节电200万度,按平均电价0.7元计算,年节约生产(能源动力)成本140万元,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投资回收期约4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BMF(生物质燃料)锅炉节能减排技改。2010年8月,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引入新技术“BMF(生物质燃料)锅炉节能减排供热项目”,取代原项目配套的2台燃柴油导热油锅炉,节约柴油2600吨/年,减少S02排放量11吨/年,减少No2排放量9吨/年。该项目于2011年3月份投入运行。多年来,强盟公司“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成效显著。2007年10月通过了浙江省经贸委、浙江省环保局联合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2008年至2011年连续被评为苍南县节能降耗先进企业,2010年—2011年度获苍南县人民政府颁发的“节能减排工作”先进企业一等奖荣誉证书,2010年荣获“首批温州市能源计量示范单位”和“浙江省十一五节能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抓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开发,实现产品技术创新

近三年来,先后自主研发成功抗紫外线聚酯薄膜等新产品20多项。其中“环保聚酯热封薄膜”、“高透荧光隐形防伪聚酯薄膜”、“环保聚酯扭结薄膜”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其中“高透荧光隐形防伪聚酯薄膜”被苍南县人民政府评为“苍南县科技进步三等奖”,“环保聚酯热封薄膜”被苍南县人民政府评为“苍南县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又成功研制出高透膜、亚光膜等新产品,并较快获得市场和客户的认可。如完成浙江省科技计划纳米技术攻关及示范应用专项“纳米高透荧光隐形防伪聚酯薄膜开发”,该项目完成以来,至2010年末,累计完成纳米高透荧光隐形防伪聚酯薄膜产品生产9900余吨,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3849万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3574万元,累计利润总额974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12年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光学级高透聚酯薄膜的生产技术,该项目与浙江大学合作,逐步实现产学研结合工作。该项目重点研究光学级高透聚酯薄膜树脂的配方及聚合条件,项目总预算1050万元,拟于2014年1月初开始批量投产,预计年增产值7400万元,年增利润473万元,年增税金290万元。2010年12月,申报并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发明专利2项,其中名称分别为“纳米高透荧光隐形防伪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10105912220.8”、“一种可扭结聚酯薄膜及制备方法,专利号:201010593544.5”。

经过多年努力,公司自2007年以来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2011年,公司的聚酯薄膜材料研发中心被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建设计划,同时被批准成立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BOPET包装薄膜研发中心;2011年,公司商标“强盟”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笔者于2009年10月被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聘为“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

参考文献:

1.冯德连.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2)

2.彭相如.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2004.4

制冷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2

关键词:食品物流 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学计划

2010年初上海市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经广泛地征求学会、协会、企业界知名专家的建议,对上海市新一轮制冷空调产业职业培训项目的开发提升提出:在过去执行的《制冷设备维修工》、《中央空调工》2个工种考核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制冷空调业朝着应用多元、技术复合方向发展的现状,从培训的需求分析,提出今后的行业培训中将执行《制冷工》和《中央空调系统操作员》两个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的工种。

一、上海市制冷和空调运行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迈入21世纪,我国制冷空调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制冷空调设备的生产制造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2008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整个行业仍保持增长态势,总产值超过3100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冷空调设备生产国和第二大消费国。

我国制冷空调市场快速成长,得到国际同行的长期、高度的关注。到目前为止,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际上主要的制冷空调制造、销售商都已在我国办厂或设立分公司。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的进入,推动了我国制冷空调的发展。中国和美国、日本已成为世界空调的3大主要市场,占全球市场总容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上海制冷与空调业的发展与全国整个行业发展保持了同步。此外,上海制冷空调行业的发展还呈现出:(1)集聚单位多,(2)产品应用广,(3)技术含量高,(4)市场空间大等特点。

制冷行业从业人员除制造和营销以外,大量人员是在工程安装和设备维修岗位,上海有2000多家安装维修机构,但总体而言目前从业人员工作水平并不高,而制冷空调行业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职业培训十分迫切。只有拥有一支质量过硬的维护安装队伍,才能真正完成制冷空调作为城市用电大户的节能减排的重任。

二、制冷空调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虽然制冷与空调专业的辐射面很广,且从业人员的技术、管理层级比较明晰。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主要有以下四大类:一是制冷与空调产品生产制造流水线上的组装、调试、维修岗位和企业产品销售岗位;二是制冷空调、冷冻冷藏工程施工的安装、检测岗位;三是以产品的最终使用为主要用户,在商用写字楼、宾馆、商场、餐厅、娱乐场所、医院等办公场所与公共场所,从事制冷空调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检修、保养工作的岗位;四是在航空运输、海上内河运输、陆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销售终端等低温物流系统,从事低温物流设备设施管理、温度品质管理、商品储位摆放管理和不同温度产品的复合运输管理工作的岗位。

三、行业中新技术的应用对职业培训提出的要求

现代制冷工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平等和激烈,从整体而言,这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制冷与空调业包含了:制冷与空调设备、家用电器的制造;制冷与空调设备、家用电器的维修;大型冷库、冷冻站的操作运行、管理和维修保养;宾馆、楼宇等公共场所的中央空调及其设备管理;制冷空调设备安装调试;低温物流业设备运行管理,以及中央空调系统的清洗等。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上述领域涌现了许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这也是今后在职业培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考虑和增加。

1.低温物流技术的日益广泛的应用

上海地区低温物流发展迅速。低温物流即低温食品供应链和超低温水产品供应链,它将冷冻、物流和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把低温物流配送、仓储理配货、分装与加工和车辆调度各功能环节,按照第三方物流或第四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客户物流系统和物流网络发展规划的需求,实现客户集成低温物流服务的物流市场需求资源信息量的最大化。

低温物流是特殊的物流产业,市场需求空间广阔。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上海生鲜副食品平均每年上市6700万吨,居全国前例。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全市近6000个连锁超市、大卖场等的冷链商品销售正在持续增长。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药、轻工、化工、电子等行业的发展,对低温物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低温物流技术的发展在职业培训和鉴定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代化的仓储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二是现代化的仓储管理软件的使用;三是冷藏运输设备的操作、使用、管理和维护。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制冷工》的培训和技能鉴定是必需的内容。

2.吸收式制冷的应用

随着我国越来越严峻的用电态势,在夏季由于居民使用空调的增多,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不得已的限电措施。此外,压缩式制冷使用的卤代烃类制冷剂还可能会破坏大气层的臭氧层,加剧温室效应,从而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节能和保护环境是时代的主题。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利用吸收式制冷的中央空调系统也会不断增长。吸收式制冷机是指以热能为动力,利用溶液的特性来完成工作循环以制取冷量的制冷装置,即利用吸收剂吸取制冷剂而使其在一定压力下不断吸热蒸发制冷。吸收式制冷的优点就是可以利用废汽和废热等低品位的余热资源,节省一次能源的消耗;可以大量节约用电,在空调季节削减电网的峰值负荷。通常使用的吸收式制冷为溴化锂吸收式,使用的溴化锂溶液具有无嗅无毒,破坏臭氧层潜能ODP和地球升温潜能GWP为零,是对环境和大气臭氧层无害的工质。

面对在中央空调中日益增长的吸收式制冷系统,相应的操作、管理、维护和维修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制冷维修工、中央空调工只掌握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高级工、技师等层次的人员而言必须具备维修保养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能力。

3.交通工具空调

经过5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汽车工业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也拉动了汽车需求的增长。其中轿车产量以每年20%的增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轿车的第一大制造国,而且我国消费的轿车几乎都是使用空调的,我国的汽车空调企业今年也将跻身世界前三强;此外,涉及到车辆还有飞速发展的上海的轨道交通。随着我国汽车消费的增长,汽车空调或范围更大的交通工具空调系统的维护和维修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制冷工、中央空调工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户式中央空调

户式中央空调是介于传统中央空调和家用房间空调器两者之间的一个较新领域。家用中央空调的制冷量范围一般在7~80kW或更大些,相应的可供单元住房面积80~600m ,或更大面积的别墅公寓、复式公寓、小型办公楼等使用。多个家用中央空调系统的组合可供更大空调面积使用。

由于家用中央空调的应用较广,型式多样,而在我国处于刚起步阶段,名称叫法尚未完全统一。它又可称为户式中央空调、户用中央空调、微型中央空调、小型风冷冷热水机组、多联体空调、变频一拖多、柔性集中式空调等,其核心是一种小型的“中央空调”。

随着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提高,户式中央空调的使用也是与日俱增,这要求我们的制冷维修工、中央空调工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5.变频变制冷剂流量控制空调系统

变频变制冷剂流量控制空调系统是通过变频控制经过制冷机的制冷剂流量,进而调节供冷量或供热量的空调系统。这种空调系统主要适用于商业办公楼,也可用于饭店、医院、学校、高级别墅等建筑。变频变制冷剂流量控制空调系统,由于系统结构简单,控制灵活,高效节能,占地少,安装方便,维修简便以及能满足各类建筑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已被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得到了国际空调制冷界的肯定。目前,我国广州、北京、上海已有多个单位采用了这种空调系统。

变频变制冷剂流量控制空调系统的发展对我们相关职业的培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应用

半导体制冷又称热电制冷、电子制冷或温差电制冷。具有热电能量转换特性的材料,在通过直流电时有制冷功能,因此而得名热电制冷。但由于半导体制冷的冷量小,以前给与的关注不多。现在由于大量的高级仪器、仪表的引入,它们的工作要求一定的温度。属于小空间的空调和制冷系统(如仪表内部的冷却、调零,车载式冰箱等)。

由上半导体制冷的知识和系统维修的技能也应该加入相关职业的培训和考核的范围。

7.蓄能节能技术的应用

能源和节能问题自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世界性石油危机以来,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制冷空调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制冷空调装置消耗的能源也在迅速增加。空调是建筑物耗能的大户,空调的节能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空调的节能途径可归纳为三条总的原则要求:①尽量减少构成或导致空调能源需求的各种各样的负荷,例如,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改善、热反射和低辐射窗玻璃的应用、高效照明的设计等;②建筑物内所采用的一切机械设备应尽可能选用高效率产品;③尽可能利用废热、自然能、太阳能等低位、可再生能源。此外,蓄冷与蓄热技术的应用,不仅可减小冷源和热源设备的安装容量,充分利用夜间的廉价电力,降低空调运行费用,更重要的是,还可有利于供电电网的移峰填谷,从而为提供巨大的节能潜力。

随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蓄能、节能技术的日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该相关技术也应纳入制冷空调职业培训的范畴。

8.环保制冷剂的应用

为了区别各类卤代烃对臭氧的不同作用,可分为CFC、HCFC和HFC。联合国环保组织于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召开会议,36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共同签署了《关于消耗大气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上正式规定了逐步削减CFCs生产与消费的日程表。我国政府已于1992年正式宣布加入修订后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于1993年批准了《中国消耗大气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

CFCs问题的出现及其替代技术的发展,对制冷工业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冲击,它打乱了制冷工业已有的发展现状,但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制冷剂又进入一个以HFC为主体和向天然制冷剂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为提高制冷与空调一线操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强化其回收或处理CFC类制冷剂的能力,该内容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刘晓红.中国制冷空调行业二十年发展情况分析[J].制冷与空调,2010,10(1):4-9.

[2]刘晓红,吴利平,高珊.国内外制冷空调行业市场分析[J].制冷与空调,2009,9(3):1-7.

[3]康艳兵,尹志芳,张扬等.中国空调节能发展现状、趋势展望和政策建议[J].节能与环保,节能与环保: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