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

时间:2022-09-28 14:08:55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1

[论文关键词]全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 高职经贸类专业

全过程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指要向用户提供好的产品或服务,就要从市场研究开始,直至将产品提供用户使用为止的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过程方法则是iso9000∶2000族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恰当地识别和划分过程是过程管理的基础,而过程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任何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可看做是一个过程。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是高职毕业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前的必经阶段。顶岗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具有产学结合性、社会现场性、基地分散性等特征,这又决定了其过程管理对效果取得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思想,采用过程方法,细化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对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深化高职经贸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开展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过程:准备过程、实施过程与评价过程。

一、准备过程

准备过程是顶岗实习活动的起点,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顶岗实习的效果。这一过程环节多、时间长、牵涉面广、决策要求高,主要包括制定专业技能标准、编写《顶岗实习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编写《顶岗实习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建设顶岗实习基地等。

1.制定专业技能标准。专业技能标准是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反映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追求,也预示着高职顶岗实习的行为方向及其结果。因此,科学、准确地制定专业技能标准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目前,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存在两类专业技能标准:一类是由政府机构设定的,适用于全国或某一区域同类院校或同类专业;另一类是由各学校或者校内某系、某专业自行制定的,只适用于本校、本系或本专业。

对我国高职经贸类专业而言,可供采用的政府机构设定的专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标准)还较为缺失。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自己的专业技能标准时又过于随便,调查研究不深入,使制定出来的专业技能标准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存在困难。在这一环节上,各高职院校的经贸类专业应在学院教务处的统一协调下,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弄清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以及测评的标准。然后与企业一线人员一起制定内涵界定准确、易于衡量的专业技能标准。教务处应对专业技能标准制定的整个过程进行督查,并组织企业相关现场专家对专业技能标准进行认真审核,以确保专业技能标准的质量。

2.编写《大纲》。《大纲》是编制《计划》、组织学生实习和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和进行顶岗实习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制定科学、规范、完整的《大纲》是规范顶岗实习的基础。由于顶岗实习环节的规范性较差,《大纲》编写的难度较大,再加之受传统的重理论教学、轻顶岗实习思想的影响,高职经贸类专业《大纲》的编写工作很不规范,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制定独立的《大纲》。

为规范管理,高职院校应由教务处统一规定《大纲》编写的原则、内容与格式,并由教务处对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统一收审论证、统一管理和印发。一般来说,《大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性质、目的、任务与要求,实习内容、形式与时间安排,实习考核、成绩评定办法与成绩评定标准,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等。

3.制定《计划》。《计划》是按照《大纲》的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条件而制定的实习教学的具体执行程序。

制定《计划》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核心所在。但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体现,部分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是纯粹的“放羊式”模式:由学生自己于第五学期结束后寻找顶岗实习企业,学校不对学生进行任何管理,从而使得顶岗实习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各高职院校教务处要对各专业的《计划》制定过程加以规范管理,要求经贸类专业制定《计划》,并通过对过程资料的检查来加强对这一过程的监管。《计划》一般应包括:实习内容、实习单位、实习时间、方式与地点、实习日程安排等。

4.编写《手册》。《手册》是规范毕业生顶岗实习行为的指导性文件,是学生实习期间的必备资料,能帮助实习学生了解学校的相关实习规章制度,记录学生的实习状况。

为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各专业应编写《手册》,明确学校的《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安置程序》《学生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协议书》《学生校外实习安全责任书》《推荐实习(就业)登记表》、顶岗实习期间月度工作总结、《学生实习鉴定表》“职场宝典”等内容,并发放到实习学生手中,便于学生实习。实习期满,学生须将《手册》交辅导员,教务处则应加强对《手册》的检查,以推动顶岗实习工作走向正规化。

5.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相对完善、稳定的校内外顶岗实习基地,是做好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必备条件。在基地的选择上,应考虑经贸类专业定岗实习分散性的特点,同一班级学生的实习要相对集中,原则上选择在同一城市进行,以3~5个实习点为宜。

对于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目前各高职院校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成立实训部,对学院顶岗实习基地进行统一管理;二是由各系部自己负责管理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我们认为,毕业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以学院实训部或就业办为主,由实训部或就业办根据各专业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对全院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进行统筹开发、统一管理,提高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效益。

二、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是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顶岗实习训练过程,并对学生实习训练过程加以指导,以达成顶岗实习预期效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应该强调的是实习指导教师的自我管理及其对学生顶岗实习训练的指导、管理与控制,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监督只能起辅助作用,不宜过度强调和过频实施。

1.选择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水平的高低以及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是决定顶岗实习过程效果的主导因素。

目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没有实习指导教师的认定标准,其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往往是由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担任,其中,许多教师和辅导员是“从校门到校门”,本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操作技能不强。这极大地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为切实保障顶岗实习的质量,学院应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的相关办法,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认定、职责、聘任、管理与考核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由系(部)负责根据管理办法尽快建立起一支符合任职资格的以企业一线专家为主的专、兼结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并由教务处和督导处负责督查,不具备任职资格的指导人员坚决不允许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2.对顶岗实习的组织、引导、督促与指导。这一环节是整个顶岗实习活动的主体,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顶岗实习质量的高低。这一环节具体又包括如下几个阶段:(1)组织教学。任何类型的实践训练,都必须做好组织教学工作。组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物质上都做好实践训练的准备。具体做法是: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填写考勤表,向学生分配实习任务,并检查实习所需的各种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等。(2)入门指导。这一阶段,实习指导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讲清楚顶岗实习的目的;其次是要讲清楚顶岗实习中技能操作的相关知识、操作要领、操作步骤及安全事项,引导学生认识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次是要有预见性,讲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处理,让学生心中有数,出现情况时能灵活处理,不会手忙脚乱。考虑到经贸类专业定岗实习具有社会现场性的特点,因此要特别强调安全管理,包括生活上、操作上和与顾客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3)巡回指导。在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的各种技能操作作全面、细致的督查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这是顶岗实习的中心环节,所用时间较长,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是检查、指导学生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规范性,督促学生严格按具体操作程序开展工作,即使最简单的步骤,也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一丝不苟地操作,而不只是简单地追求结果。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的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性问题作个别指导。(4)实践训练总结。学生每一阶段的实习岗位工作结束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都要对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和实习效果作出点评,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在实习中掌握的操作技能,分析操作效果,找出消除缺点的办法。

3.提交实习作品和顶岗实习报告。在这一环节中,应该要求每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要在实习结束后,向实习指导教师提交其实习作品(或其通过实习所取得成果的证据)和一份顶岗实习报告(主要包括个人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所取得的主要收获、对今后搞好顶岗实习的意见与建议等方面内容),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和效果评价的依据之一。

4.指导教师总结。这是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在完成顶岗实习过程后,从教学的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措施等方面对顶岗实习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实习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而且对顶岗实习过程各个环节的改进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是顶岗实习过程的最后一环,是由相关部门对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顶岗实习的效果作出评定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评价和对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过程的评价。

对顶岗实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不仅可以对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均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而且可以了解顶岗实习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有利于今后的提高。评价工作应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最好不要超过一周。

1.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的过程。学生的实习成绩是对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的最终反映,也是衡量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实习成绩评定是整个顶岗实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应按照科学、准确、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进行。

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在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活动中,学生的实习成绩往往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凭印象直接给出的,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由实习指导教师直接给出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作为顶岗实习效果衡量标准的作用。

为提高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并能将之作为衡量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学生实习成绩最好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实习态度。顶岗实习要用企业的要求来要求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除了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因此,这部分成绩可占实践总成绩的30%左右,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出勤情况、实践训练的表现评分,并由教务处和督导处根据实习指导教师记录的出勤表、教学日志以及学生填写的《手册》进行抽检。(2)操作技能。操作技能的掌握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因此,这部分成绩应占实成绩的60%以上。这部分成绩评定应实施指导与评定分离,由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材料和实习作品(或成果)作出评定。必要时,直接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的技能操作过程进行评定。(3)实结。这部分成绩占实成绩的10%左右。由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所交实结的质量进行评定。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顶岗实习 质量监控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09

Advances in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of Post Practi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Ying

(MaoMing Polytechnic, Maoming, Guangdong 525000)

Abstract Post practice is the key link of practice to realize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the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evaluation of post practi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the perfection of quality control and evaluation are proposed also.

Key words post practice; quality control; evaluation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强调“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见,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其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成为了高职院校共同的关注点之一。

1 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有些管理部门和指导老师对实习的意义认识不清,把顶岗实习当作一个走过场的环节,甚至对指导顶岗实习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2)监管难度大。顶岗实习具有实习地点分散、岗位稳定性差、持续时间长、参与面广、参与人员多等特点,情况相对复杂,监管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3)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对顶岗实习的评价形式比较单一,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难以实施量化考核。评价范围比较狭窄,主要是对学生做出评价,而对企业、企业带教师傅、学校及指导教师的评价则比较少见。

(4)缺少企业的有效参与。顶岗实习的整个过程基本上都是在实习单位完成,学生的实习单位及岗位很分散,学校指导教师很难对顶岗实习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与评价,因此需要企业的充分参与。但目前很多企业一般不指派指导师傅,或虽然指派了指导师傅,其对实习学生的指导也往往只是流于形式。

2 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管理体系的研究

构建高效、科学的管理体系是保证顶岗实习顺利、有序进行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实现对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的前提。

顶岗实习涉及到的地点、人员广泛,持续时间长,因此目前的研究一致认为顶岗实习的管理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如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等,其中研究最多、最容易实现的是建立校企共管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在此体系中一般会涉及到学校和企业的若干部门及人员,主要包括学校方面的教务处、督导办、系部、系部教研室、学生处,分管教学副校长、督导、系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等。企业方面会涉及到人力资源部门、生产管理部门、技术主管、企业实习指导老师等。学校一般会成立校级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系(院)级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和专业级的顶岗实习指导小组三级管理机构,从而构建分级管理、分层负责、层层落实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顶岗实习最典型的管理方式为校企“双线”管理,企业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安全教育、实习工作设计、考勤、考评等工作;学校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素质培养、岗前动员、实习方案的设计与督查、总结表彰等工作。①

2.2 全过程监管措施的研究

在顶岗实习过程监管措施的研究中,一般先设计顶岗实习的作业流程,按照流程将顶岗实习划分为若干环节,针对各个环节制定可操作性强、科学的监管方法,从而对顶岗实习进行全过程监管。目前大部分研究将顶岗实习划分为三个阶段,如将顶岗实习分为实习筹划、实习实施与实结阶段;或划分为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阶段。

总的来说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监管可以从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三个阶段入手。实习前主要涉及到编制顶岗实习方案、进度和质量管理计划,制订顶岗实习制度,进行顶岗实习动员,明确指导老师的指导任务与职责,明确学生的实习纪律、要求与任务等。实习中的监管措施主要包括:(1)到实习单位进行巡访,与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开座谈会;(2)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定期进行沟通、协调;(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如QQ群、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飞信群等,加强与实习学生的联系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心理等情况。顶岗实习后期主要涉及到评价考核、总结、表彰优秀实习生、信息反馈等,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持续改进。

2.3 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

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立体化、交互式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如一些研究提出了建立“四线三级”、②“三级督导、三线监控”、③“四级四线”、④“二线三级”⑤等质量监控体系。不同研究里“级”的含义比较接近,一般指监控的不同级别,如由学院教学督导处、系部、教研室、学生信息员组成的四级监控体系;由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督导机构实施质量监控;由校领导(教务处)、教学督导人员 、指导教师(或辅导员)组成的三级监控体系;企业及其职能部门、部门主管、实习班组构成企业的三级监控体系等。不同级别的监控部门及人员对顶岗实习的不同过程、不同层面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和评估,以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得到保证。不同研究里“线”的具体含义略有区别,有的指通过学院、系部、企业、学生或指导教师、辅导员 、教学督导与学生家长四条线进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有的指从运行管理、质量管理、学生管理三条工作线进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而有的“线”是指顶岗实习质量通过顶岗实习企业和高职院校两条线进行监控。

2.4 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

2.4.1 评价主体

目前顶岗实习的评价主体总体呈现出多元化与全员参与的特点,形成了企业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自评的三方评价体系,即在进行顶岗实习评价时先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分别评价,然后将三方的评价结果按照比例或权重进行换算、汇总,综合之后得到学生最终的顶岗实习成绩。

2.4.2 评价指标

对顶岗实习进行评价之前首先要确定评价指标。目前的评价指标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比较粗略的指标,定量化程度比较低。如有些研究⑥认为应从学生的实习态度、纪律、岗位技能、安全意识、团队与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心理素质、顶岗实习周记、出勤情况、顶岗实结、诚信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二类是比较详细的指标,定量化程度比较高。首先把评价指标划分为不同级别,如一、二、三级,一级指标明确评价内容,二级指标为具体考核内容,三级指标为主要评价点,各个评价点有相应的权重或分值,先对各个评价点进行打分,汇总后得到顶岗实习的最终成绩。

2.4.3 评价方法

采用正确的考核评价方法才能对顶岗实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目前对顶岗实习的评价普遍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实习过程中根据设定的评价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习周记、报告、鉴定等做出终结性评价,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汇总即得到顶岗实习的最终成绩。在评价过程中企业和学校指导老师一般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主观印象而做出评价,也有研究通过笔试、技能竞赛、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等对学生做出考核评价,总体来讲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观性较强。为了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定量化程度,一些研究提出了在评价过程中引入数学分析法,如运用CIPP模型进行评价;将TOPSIS法与聚类分析法有机结合构建一种新的组合评价方法,以实现对评判对象的定量分析与定性评判。

3 展望

构建和完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众多研究的关注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有一些方面是需要完善和改进的。

3.1 评价对象单一的现状亟需改善

目前,对顶岗实习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对实习学生的评价,学校、企业和学生的评价都是围绕着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而进行的。也有研究提到组织顶岗实习学生召开座谈会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评价打分,以了解教师的实习教学质量情况。有研究则提到通过学生、校内指导老师和专业教研室对合作单位进行评价。有研究则认为应制订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对校内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的质量进行评价。总的来说目前的评价对象比较单一,笔者认为除了要对实习学生进行评价,还应该对学校、专业、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和企业指导师傅等进行评价。

3.2 顶岗实习管理监控平台有待普及

顶岗实习具有管理主体与执行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内容多样化、质量评价结构多重化等特点,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监控和评价存在很大难度。传统的监管手段(如电话、邮件、QQ、飞信)不能有效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对庞大的原始数据也难以及时处理和反馈,无法从总体上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因此,有研究⑦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发了顶岗实习管理监控平台。该平台能在学校、企业、学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并及时进行有效的管理、监控和评价,使顶岗实习的所有工作在平台的组建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该平台的构建技术目前还没得到普及,平台的覆盖面小,使用范围有限。

3.3 校企深度合作有待加强

顶岗实习的大部分时间及地点都是在企业进行的,因此企业在顶岗实习的管理、监控和评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关注点与学校明显不同,对实习学生的监管等积极性更是不高,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找到校企合作的共赢点,才能使企业在顶岗实(下转第81页)(上接第18页)习的监管中发挥作用。如建立教师企业工作站、校企合作办班、校企共建创新工作室、校企共建校内实习基地等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监管模式。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401273

注释

① 李绍中,欧阳葵.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38-141.

② 王迈刚,胡先富,袁亮.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10):58-59.

③ 韩丽君,齐守泉.“三三三”式高职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6):98-100.

④ 高文安,李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5):36-38.

⑤ 徐新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1(2):33-35.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3

关键词:师范教育 “定向生”顶岗实习 问题与对策

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适应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是不少省份出台师范教育定向生政策的初衷,也是承担定向生培养院校的培养目标。定向生的顶岗实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定向生顶岗实习,就是改变常规教育实习的做法,让高年级定向生到教师缺编或贫困农村小学进行为期一年或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同时置换出实习学校的教师离岗接受高师院校的培训。有的亦称“顶岗教育实习”“顶岗实习支教”“顶岗支教实习”“顶岗置换实习”。实施这种顶岗实习制深化和拓展了地方师范院校的服务功能,使之同时担负起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与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双重任务。当前,定向生顶岗实习尚存在亟待解决的一些现实问题,积极探索与创新,提出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定向生顶岗实习的实践模式,是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师范“定向生”顶岗实习工作存在问题及因素分析

定向生顶岗实习模式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没有固定的培养模式可以套用,也没有固定的经验可以照搬。通过调研和座谈,我们也发现,定向生顶岗实习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共同改进和提高。

1.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还没有相应的政策、经费和制度用于保障和指导定向生顶岗实习活动, 制度的缺失制约了定向生顶岗实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如同一个市,由于缺乏定向生实习待遇统一标准,各个县区政府给予定向实习生的生活补贴不一,有的县区甚至不给,实习生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导致待遇低或没有待遇的实习生心理失衡,情绪容易波动,对实习工作开展有一定消极影响。同时在定向生培养院校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定向生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学校的关系方面缺乏得力的沟通和协调,未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这都对定向生顶岗实习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定向生实习学校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定向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利于定向生顶岗实习开展的问题。一方面是不少实习学校教师和领导观念与认识是制约顶岗实习活动的“瓶颈”。他们担心定向生实习会影响学校成绩和教学秩序,不信任学生的执教能力,不敢放手让定向生参与实际教学活动,因而定向生得不到实际锻炼,教育教学的技能难以提高。在这项工作中,也有不少实习学校由于对待定向生顶岗实习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导致部分家长对定向实习生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不愿意自己子女班上有定向实习教师存在,甚至还发生部分家长无缘无故辱骂定向实习生的现象。这对定向实习生健康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一方面是有部分县区由于教师比较紧缺,顶岗实习的定向生,被安排一人一校或几人包校,使得定向实习生缺乏优秀教师指导,缺乏优秀教师作为效仿对象。这种对定向实习生全部放手,让定向实习生完全独当一面的现象,实际上是对定向实习生揠苗助长,不利于定向实习生健康成长。

3. 定向生培养院校存在的问题。一是定向生培养院校还存在着重专业理论知识轻教育实践的问题,定向生实习前的教育实践准备还远远不够。虽然定向生培养院校利用了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了岗前培训,但受时间紧的制约,以及缺乏小学课堂实战的锻炼(毕竟仿真课堂不是实际课堂),部分定向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较慢,甚至有部分定向生在面对人生的第一堂课时有胆怯心理。此外,班级管理也是定向生顶岗实习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由于定向生在培养院校期间缺乏这方面的实践锻炼,导致部分定向实习生班级管理能力欠缺,包括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或维持良好纪律的技能以及单独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有不少定向实习生为了短期内获得某些学生的喜爱或认可,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或者纵容或者放任不管。有不少定向实习生因为管理能力欠缺,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气得直掉眼泪。二是师范院校在顶岗实习方面受管理体制的影响,缺少与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沟通与联系的主动性。在问卷调查中,还发现培养院校中有部分指导教师,只挂名,不开展任何指导工作,定向生实习期间连指导教师身影都没有见过,甚至连电话、邮件之类的联系也缺乏,这样一来,导致部分定向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变成了“放羊式”实习,对定向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同时也有部分指导教师虽然开展了实习指导工作,但却缺乏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实习学校沟通与联系,导致相关实习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三是培养院校对于定向实习生返校后工作经验的总结、共性问题的解决和提高等问题,大多数是以简单的实结形式草草了结。四是经费不足仍是制约顶岗实习活动,乃至于成为培养院校实践教学瓶颈环节最为重要的因素。

4.定向实习生个人存在的问题。小部分定向实习生受市场经济影响,其职业理想很大程度上受利益取向的制约,对职业的报酬、福利、社会声望、经济待遇和实际利益的考虑往往居于首位。对自己将来要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前景比较悲观,他们觉得教师职业不能很好地促进自我发展,或者经受有关挫折时,思想上就会产生激烈的矛盾斗争,经常处于相互矛盾的自我困扰之中,进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展某些新的职业意向,导致定向实习生在进行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敬业精神,屡屡出现因个人原因而违反实习学校教学纪律的情况。

二、强化师范教育“定向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对策

1.加强定向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在顶岗实习前,根据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顶岗实习生进行培训,以帮助他们快速适应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培养院校至少要提前一个月对顶岗实习生进行强化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中小学名师示范、历届实习汇报课视频材料展示、微格教室训练、教学法教师指导等,走“模仿学习―亲身实践―诊断指导”的路子,逐步提高学生备课、授课、班级管理的能力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适应能力。同时,实习学校应当在定向实习生到校后,开展1至2周的岗前集中培训,安排优秀教师进行“1+1”式指导,通过指导备课、听课、评课、上示范课等多种方式,帮助实习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同时指定一名优秀教师后期对其进行跟踪指导,避免完全放手让实习生独当一面的情况出现。

2.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确保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性,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关制度,从管理、经费的资助及评价等方面对顶岗实习工作给予保障和规范,并把接收定向生在学校顶岗实习作为对中小学学校评价的重要内容;二是中小学制度建设,中小学是接收定向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因此中小学应加强对顶岗实习工作的制度建设,完善对顶岗实习的定向生的培养、教育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三是定向生培养院校制度建设,作为培养院校在顶岗实习活动方面,要不断完善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制度,实习期间定向生的教育、安全及学业管理制度,减少定向生顾虑,增加定向生顶岗实习的信心。

3.加强定向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在顶岗实习活动中,一是地方政府应加强对顶岗实习活动的宏观管理和指导,确保顶岗实习活动有序进行。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强经费使用的管理、顶岗实习实施的管理,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二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顶岗实习学校的管理,确保顶岗实习学校对定向实习生的培养与教育。如条件许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出台实习生生活补助或津贴标准,以激励实习生努力工作,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定向实习生可以在各类评奖、评优和毕业后工作安排予以优先考虑。三是实习学校要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培养与教育,精心安排好实习生所教课程,做到主要课程和次要课程合理搭配,避免主要课程上不到,次要课程全归你的现象出现,要给予实习生一定的课余空间,让其有时间进行学习、反思和总结。要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定向实习生的安全,防止一些不良分子对定向实习生的骚扰,以保证定向实习生安心、顺心、开心从事顶岗实习工作。支持顶岗实习生拒绝参加不合理应酬活动的诉求,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实习学校要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对定向生顶岗实习工作多理解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慢慢成长。四是师范院校也应加强管理,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培养、组织实施、检查、监督与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沟通、联系、反馈等各项管理工作。科学安排好实习生返校时间,尽量减少定向实习生返校次数,避免影响实习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总之,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打通了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养成的通道,强化了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特色。同时为疲于应付繁重教学任务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为构建职前和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搭建了一座桥梁。解决好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院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也有利于实习生地快速成长,更有利于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拉近城乡师资不均衡的距离,确是一个培养院校、实习学生、地方教育三赢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梁海波.广西高师院校开展顶岗支教实习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2]刘茗,王鑫.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成长的必由之路[J].辽宁教育研究,2008(10).

[3]易连云,卜越威.探索与实施“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更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4]郭建耀,闫祯.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现实意义与存在的问题[J].当代教师教育,2009(04).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语言类专业 顶岗实习 现状 对策

一、高职外语类专业顶岗实习现状

1.顶岗实习环节所占人才培养过程比重增加。在我院高职外语类专业初建时期,顶岗实践仅设为4周(120学时左右)。随着顶岗实习重要性的不断凸显,该环节随之增加为1学期(600学时左右)。在我院语言类专业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中,该环节已增加至1学年(1200学时左右),约占总课时数的30%。

2.顶岗实习由“无序”变成“统管”。在高职外语类专业设置之初,课程设置还仅仅是本科课程体系的“压缩饼干”。顶岗实习环节大多流于形式,由学生自主进行“放羊式”的实习。管理缺失,考核缺乏,实习完全处于“无序”状态;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不断深入,高职语言类专业完全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学生满意的顶岗实习岗位。学校派出指导教师赴实习单位为学生开展实习指导。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体系逐步完善,顶岗实习由“无序”变成“统管”。

3.顶岗实习效果大大提高。过去的顶岗实习,由于缺乏精心的设计和规范的管理,实习岗位专业对口与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可以达到评估标准。学生也认识不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只当是完成学校的硬性规定,因此顶岗实习的实效性很低。而在我院2010级外语类人才培养方案中,顶岗实习环节已经课程化,课堂搬进了实习单位,“厂中校”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达到“边学边做”的顶岗实习目的,顶岗实习的实效性大大加强。

二、高职语言类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离职换岗现象严重。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对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变认识不足,难以接受从学校到企业的管理模式,出现众多不适应的现象,例如:初来乍到,缺乏工作经验,技能不熟练,畏惧眼前的工作,产生工作方面的不适应;校园人际沟通法则与企业人际沟通法则相脱节,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产生人际沟通方面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造成学生离职换岗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到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2.顶岗实习管理难规范。由于高职外语类专业学生实习单位较分散,每个企业都有学校的指导教师在实习现场对学生进行全程监督与指导的可能性较小,师生间缺乏沟通。同时,企业指导教师往往很少花费时问和精力去督促、指导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便放松了自我要求、自我管理,自由散漫,实习实效不高。加之,我国的顶岗实习教学起步较晚,考核办法的不完整,存在较多评价标准的空白,影响和制约了顶岗实习的教学实效性。

3.企业培养力度不够。部分企业借“校企合作”之名,把顶岗实习当作“项岗生产”,把顶岗实习作为缓解劳动力紧张、降低劳动用工成本的手段,顶岗实习学生经过简单的技术适应训练,就直接安排到生产岗位,对他们的生产劳动要求与正式工人一视同仁,不同的是报酬、福利;企业的“师傅”生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也不愿把自身掌握的技术和本领传授给“弟子”;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组织管理、指导严重缺失,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三、对策

1.明确高职外语类专业培养目标,突出顶岗实习的优势和地位。高职外语类专业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人才。顶岗实习是提质量、树品牌的重要手段。只有重视实践,突出实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需要。

保障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同时也要抓好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由于高职学生长期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与企业接触较少,加之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以及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在顶岗实习中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应”,甚至不少人无法坚持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给自己、给学校和企业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岗位前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相关企业的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教育学生要改变心态,转换角色,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让学生熟悉各种实习管理制度,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做好思想准备,杜绝各种安全事故和治安案件的发生。

2.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体系。规范管理,严格考核是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建立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体系势在必行。

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工作,并在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规章制度的健全以及人力物力的保障工作上要做好文章。建立多向管理模式。实行顶岗实习单位的管理、学校的指导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多向管理形式,齐抓共管,层层把关,保证对顶岗实习实施全过程控制。

3.多渠道开发顶岗实习岗位。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并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特别是要选择那些实力强、信誉好、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典范。可以通过选派技术骨干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以通过为企业培训员工,为企业提高员工素质,也可以派师生与企业共同开展文体活动,进行联欢,丰富企业的文化生活,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学校这一切主动服务于企业的活动,必将受到企业欢迎,这样做必将巩固校企合作的基础。有了“共赢”的基础,顶岗实习将不再是难题。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考虑针对外语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社会创办以学生顶岗实习为主的实习基地,如外语培训学校、国际旅行社、翻译公司等,开办这些实习基地不需要购买更多教学设备,也不需要引进更多师资,利用学校现有的校舍、办公场所、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基本可以满足需要,可操作性高。学生在这些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并且可以亲自动手完成某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实效性强,所以,实际动手能力将会得到较大的锻炼与提高。

顶岗实习是高职英语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其实效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希望能通过高职外语类专业广大教师的共同关注和探讨,促进高职外语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成司.职教改革与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9-10-09.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顶岗实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方略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16)01-0104-05 DOI:10.13763/j.cnki.jhebnu.ese.2016.01.019

教师职业道德(师德)是指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必备品德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1]。师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心态和行为,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然而,单靠说教难以提升,必须依托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来内化和发展,顶岗实习就是重要途径之一。探析顶岗实习教师(以下简称顶岗生)职业道德现状,构建教育方略,有助于提升其师德水准,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一、顶岗生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探析

顶岗实习是顶岗生顶替原有教师岗位在基础教育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全职锻炼,因此,顶岗生应严格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全以一名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但在实践中,顶岗生往往由于师德知识相对匮乏、教师职业情愫不足而导致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一)师德知识相对匮乏

师德知识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相关法律、社会公德方面的知识,是一位合格教师不可或缺的知识。顶岗生作为准教师在实习中掌握并运用师德知识,以身作则,是促进实习学校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亦是提高自我修养的有效渠道,更是促进自身今后职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顶岗生师德知识相对匮乏,情况不容乐观,思想上重视不够。究其原因,一方面,师范院校提高师德教育效果的方法不够,实际师德教育效果欠佳。另一方面,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欠完善。在顶岗实习学生评优量化标准中,“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一栏,没有具体评价指标且往往只由驻县管理教师一人判定分数,易使其产生“跟他人关系好就是师德好”的错误认知。可见,缺乏科学规范的师德评价体系是导致影响顶岗生师德学习效果的又一主要因素。

(二)教师职业情愫不足

教师职业情愫是指个体在教师职业情境中流露出的真实情感,是出于对此职业的喜欢而达到的职业境界。它是助推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渴望取得成功、获得成就的动力,更是达到既定目标,实现教师职业理想的必经征途。教师唯有对教育事业有情才会甘愿为之奋斗,乐此不疲去努力做好点滴工作并实现自我价值。顶岗实习教师职业情愫是顶岗生从学生的角色顺利转换到教师角色的保障,是实习教师快速成长的内部力量,他们的职业情愫的程度将影响到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以及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实践中,初任教师的顶岗生更易出现职业情愫不足状况。原因在于,顶岗生在实习之前普遍认为教师职业相对轻松,可以从容应对。但当其真正走上教师岗位后才发现,教师除了上好课之外,还有备课、判作业以及教研等工作,冗繁的顶岗生活使得一些意志薄弱的顶岗生出现倦怠倾向,消极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另外,在一段时间后,有些顶岗生会觉得自己不适合教师行业,不愿为此付出,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混日子”,有时甚至不能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这不仅使其错失了锻炼机会,降低实习效果,而且还会给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顶岗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方略

顶岗生的师德教育是一种“前职业道德”教育,即接受师范专业学习和训练的顶岗生在其特定的专业学习或实习实践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或叫隐形职业道德)[2]。探索顶岗生师德教育方略目的是建构其合理师德体系、规范其教育行为,在“知”与“行”的统一中提升其师德水平,进而真正达到师德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之目的。现依据顶岗生师德现状及自身实习、驻县管理切身体验,设置如下针对性培养方略。

(一)明德:强化师德岗前培训

1.建立多元校本师德课程体系开发独立师德课程,建立多元校本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案例型课程、共享型课程(见图1)。弥补高师院校课程缺陷,为顶岗生师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师德基础型课程包括一般公民道德、师德规范与原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在内的以夯实教师师德发展基础为目标的全体学生必修课程。在本课程中,首先应对顶岗生进行一般社会道德和师德知识的渗透,为其教师生涯乃至整个人生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讲解师德规范与原则,使“准教师”们明晰其将来职业的特殊要求,提升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性认知,从而从根源上预防师德失范现象的发生。最后,须将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纳入课程内容中,使顶岗生知法、懂法,预防其师德失范甚至触犯法律。一方面,法律与道德历来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而教育法律法规就是强制执行的教育伦理规范。另一方面,预防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违反《教师法》等相关法律的道德失范行为,如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偷看学生信件等。师德案例型课程主要是听优秀教师讲述师德相关案例、看情境再现视频。听:聘请优秀教师从爱心、责任、奉献等多个角度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使顶岗生在岗前对教师生活初具认识,并能在案例中感受教师伟大、师德之重要,并能在其中汲取经验,为日后教育教学工作中传扬师德做好铺垫。须注意的是,为保证讲座的连续性、完整性与实用性,每个类别的讲座应穿行。看:组织顶岗生观看情境再现视频。搜集并组织顶岗生观看能够彰显高尚师德或突出败坏师德的情境再现视频,使其在强烈的对比中感受高尚师德的重要性,以此陶冶其师德情操。师德共享型课程是指已经参加完顶岗实习的学生分享自己师德感受及印象深刻经历的课程。实习后,顶岗生对教师生活感受颇多,朋辈之间相互教育不仅能够使“新手”更易接受,还可以增进朋辈联系,在顶岗实习实践中互相帮助。首先,应打破专业限制,以实习县市为单位,组织该县市区域内的上一期顶岗生为下一期顶岗生进行独具地方特色的师德共享。其次,秉承优中择优原则,在顶岗实习中搜集顶岗生的师德故事,并由顶岗支教指导中心汇编完成《朋辈师德共享,携创美好顶岗》书籍,为后续顶岗实习师德教育工作做好铺垫工作。2.举办具有地方特色师德岗前培训顶岗生抵达实习县市后,需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师德岗前培训,一方面有利于顶岗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进一步加强其对师德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加快顶岗生转变角色步伐,使其快速融入师生集体。当地教育局师德培训是承接高师院校培训及铺垫实习学校培训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之作用。此培训重点在于渗透当地文化内涵,提升师德情愫。首先应对顶岗生渗透当地文化内涵,使之明晰当地师德建设情况,了解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于教师的潜在要求和师德高尚的认知,以避免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无意行为造成的师德“被失范”现象的发生。其次,邀请当地师德高尚优秀教师为顶岗生讲述自己的教育案例,在提升其师德情愫的同时,再次对当地文化内涵进行渗透。当地实习学校培训是整个培训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顶岗生的培养终端。经过高师院校及教育局的系统培训后,顶岗生已对师德初具认识,但由于没有从教体验,无法快速转变角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师德失范情况并非顶岗生主观故意,而是因为其易以学生的角度来处理问题。因此,此培训重点应在于转变顶岗生角色,在使顶岗生融入教师集体的基础上再次提升师德水准。首先,实习学校应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训,让顶岗生融入其中,一方面对顶岗生师德知识与情愫再强化,另一方面可以让顶岗生尽可能多的接触本校教师,快速融入教师集体。其次,实习学校应将家访作为顶岗生师德培训的重要部分,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让其以教师身份接触家长、了解学生,以利于其快速转变教师角色。通过师德课程与岗前培训,使顶岗生明晰师德基本知识与教师神圣职责,以达到“明德”的状态。

(二)享德:搭建师德网络平台

道德教育最佳途径是“萦绕”,即道德教育时刻环绕于学习者身边,而顶岗实习恰恰为其创设了最适合的场景。为顶岗生搭建师德网络平台(见图2),令其随时分享和享受师德的成果,不仅有利于优化教师情愫、预防师德失范、激发教师共鸣,还可使高师院校及时了解顶岗生师德动向以便对其及时、有效地干预。1.QQ群建立师德专用QQ群,以区域为单位,将河北师范大学指导教师、实习县市特聘名师以及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纳入其中,一方面便于顶岗生在遇到“麻烦事”时随时交流提问,从本源上遏止师德失范现象。另一方面可以提醒和感化教师职业情愫不足的顶岗生,引领其思想。另外,利用QQ群进行定期讨论交流。负责人将近期QQ群上关注度较高、争议最大或者出现频率较多的师德问题归纳整理,确定特色主题进行讨论,如“当私事与教学冲突时”、“该不该体罚学生”、“该不该放弃学困生”等。邀请一线优秀教师一起交流,使大家充分交换意见,一线优秀教师再根据大家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使顶岗生在交流讨论中真正获益。2.博客建立师德博客,并安排专人负责,一方面,负责人收集顶岗生的师德感悟和事例并在归类、整理后发给优秀教师进行评析。而后将感悟和事例的评析一并发表到师德博客上,并依据博文的点击率和评论情况遴选优秀博文予以奖励。另一方面,广泛搜集并发表最新的能够反映师德品质的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的“好师好事”,使顶岗生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伟大与魅力,以此提升其职业认同感,激发思想共鸣。3.微信建立“师德精悍心得公众账号”,定期推送精悍短文。由专人负责将QQ群中谈论的问题及博客中发表的“好师好事”分门别类,再由优秀教师及河北师范大学指导教师对其进行升华,定期可以优化顶岗生教师职业情愫的精悍短文。从而使顶岗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预防师德师范现象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其教育教学质量。4.APP在当前“顶岗实习支教指导软件”平台基础上,开发师德评价功能,使实习学校学生、指导教师以及一切能与顶岗生接触到的相关人员都可随时对顶岗生的师德进行匿名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具体评价内容只有驻县管理教师以及顶岗支教指导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有权限查看),实现顶岗生师德评价的动态反馈。不仅有利于顶岗生随时查看评价结果及建议,以便其及时修正行为,更有利于顶岗支教指导中心收集相关数据,不断优化顶岗生师德教育方略并使其更具科学性、将数据纳入评价体系以突显公平性。建立如此之多的网络平台看似冗赘,但其可使顶岗生快速分享自己的师德问题及感想,并快速找到自己所需,及时对号入座,以达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之目的,还可使院校随时了解顶岗生师德状态,构建更加适时适度的师德培养方略和师德评价体系。

(三)浸德:创新师德陶染手段

实习中,部分顶岗生往往忙于教学工作而忽视师德知识的积累和职业情愫的培养,开展多元实践活动并进行适时适度的干预,有助于师德的陶冶与浸染。1.多元师德活动打破专业局限,以区县或支队为单位开展可以陶染顶岗生师德的丰富多彩的实习活动。首先,定期举办以当下时事热点如“带病上课好不好”、“家长送礼之我见”等为主题的师德征文活动,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奖惩制度,最后择优在顶岗实习简报上刊登。一方面能够使顶岗生能在评论当下热点事件时反观自己的师德行为现状,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其师德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铭记师德规范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其次,举办以“树教师形象,扬师德风采”、“立师德,铸师魂”等为主题,以情景模拟、小品话剧等为主要形式的现场竞演活动,顶岗生或组团,或以个人形式参加活动,邀请优秀教师担当评委并依据教育实情进行精彩点评。一方面可以使顶岗生的师德在活动中得到浸染,使其更加重视师德自我培养,另一方面则可使顶岗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联络感情。2.多维师德引领在实习中还需对顶岗生进行多维师德引领,预防师德失范。首先,与顶岗生接触最多的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应积极关注其动态,若发现师德失范隐患或行为,应及时进行良性引领。其次,驻县管理教师应随时查看“顶岗实习支教指导软件”的反馈结果,关注其他网络平台中出现的各种师德问题,积极向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了解实习生动态,并进行适时适度师德干预。再次,邀请当地特聘名师在为顶岗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培养师教师情愫。最后,河北师范大学巡回指导教师在抵达实习地前,向驻县教师了解顶岗生实际情况,并对个别表现欠佳者进行重点师德教育。通过岗中师德陶染,强化顶岗生的师德意识,提升其教师职业情愫,真正使师德浸入顶岗生的内心。

(四)评德:健全评价体系

现行顶岗实习评价中,对顶岗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评价较为细致,但对师德评价较为粗放,专业性不强且人为干扰因素较多,致使师德评价无法充分发挥其督促和发展作用。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顶岗生师德评价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有助于引导顶岗生的师德行为,优化实习效果。1.评价方式多样化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以彰显师德评价的公平性。现行顶岗生师德评价,基本只有驻县管理教师一级进行,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工作中,部分驻县教师往往由于无法对顶岗生进行细致、深入以及全面的了解,在评价时就会有失客观、公正,因此,需要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弱化个人主观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顶岗生是顶岗实习中师德修养的主体,因此,在师德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其自我评价的主观能动性,使顶岗生自评与他评有机结合以有效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且与顶岗生接触较多,他们参与顶岗生师德评价可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再次,岗友①和实习学校教师是除学生以外与其接触最多的人群,发挥同行互评功能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最后,驻县管理教师也对顶岗生师德进行公平公正评价并承担组织、协调和总结各种评价的职责。通过对以上评价结果赋予不同权重来实现顶岗生师德评价的客观、公正和系统性,有助于顶岗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并将师德评价意义最大化。2.评价标准科学化基于系统性、独立性、可度量性、可比较性及可操作性原则,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并在研读大量师德评价体系构建权威文献和参照现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顶岗生师德评价分为4个一级指标:政治思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而后组建专家团队②,利用专家咨询法(Delphi)[3](P74-75)建立二级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4]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得到《顶岗生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最后,再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主体的权重为顶岗生自身:0.272;岗友:0.105;实习学校教师:0.157;实习学校学生:0.204;驻县教师:0.262。建立科学、系统的师德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顶岗生师德意识,但是,评价工作是一项具有综合效应的活动,评价对象的心态和行为方式会因被测量而发生变化,所以,评价时应注重全面考察,在注重结果的基础上观察其动机和结果,才能真正实现评价的客观、公正与全面。三、结语依据顶岗实习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构建以明德、享德、浸德、评德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方略,旨在提升顶岗生师德水平,优化顶岗实习效果。诚然,顶岗生师德教育方略的构建是一个由诸多因素互相叠加,彼此影响的复杂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完善。我们期寄,经过若干年的实践与改良,能够探索出更加契合顶岗实习实情且能够最大限度提升顶岗生师德水平的教育方略。

注释:

①岗友:同组的顶岗生。

②专家团队组成人员包括:特聘名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驻县管理教师。

参考文献:

[1]申继亮,赵景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实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8-55.

[2]王贤国.浅谈师范生的前职业道德教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4):33-34.

[3]徐维祥.信息系统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 五年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82-02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但由于学生身份的双重性、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育模式在五年高职校中成功的范例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实习管理制度不规范、职责不明晰;学生怕吃苦、思想波动大;实习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师生有抵触情绪;实习过程中突发问题多,极易产生各种矛盾;学生在企业实习达不到其教学目标;学生被企业退回无法安排等问题。

我系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工作,使之成为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8年起先后安排2007、2008、2009级学生分别到华宝通讯(南京)有限公司、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海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京光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与总结,在做好五年制高职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1 建立严格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健全实习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为加强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提高实习质量,我系组织实习指导教师、企业人事管理部门等共同制定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学生校外生产实习协议》、《顶岗实习综合考核办法》《实习标兵评选办法》等文件。从制度上明确了系部、企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和学生的职责,确定了实习考核方式,规范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期间,明文规定学生每两周一份的工作情况报告,每份上都必须有企业师傅的签字。同时通过企业实践考核表、生产实习情况调查表等了解企业和学生对实习的满意程度,做到有的放矢。

2 做好顶岗实习前的技能培训和思想引导工作

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等同于就业,不能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目标定位要准确,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会遇到很多书本上没有讲的具体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必须根据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模拟训练,还应将企业的一些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快速达到企业所需技能水平,我们在前期将相关岗位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选取了《电子产品工艺》、《电子电气装配工艺》等课程作为顶岗实习前的知识准备,制定我系《工学交替与顶岗实纲》,逐步的把“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所需的内容和专业基础课程相融合。

在当前学生大都是普遍独生子女和家庭条件都较好的情况下,要求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尤为重视,要强化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顶岗实习的初期,学生可能会对实习任务、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等不适应,此时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度过初期的适应阶段。

3 推行校企联动管理机制

在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过程中,因涉及企业、学生、学校三个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企业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有时会赶进度要求学生加班、有时为了提高效率会逐步增加学生劳动强度,管理方式简单强硬;学生常常会因为与管理人员的沟通不当、不能适应企业规章制度等琐碎事情产生矛盾;而学校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学生的承受能力、工作内容能否达到教学目标,这使得选择实习项目很困难。因此只有校企双方充分了解对方的做事风格、企业生产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互相信任,才能妥善处理好各类突发问题。

推行校企合作联动管理机制,除了要了解企业高层人员的管理理念和风格,更重要的是了解基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遇到各类问题,多与企业沟通协商,告知学生事情缘由,让对方都了解其底线,互相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例如在生产过程中,曾遇到个别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我们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同时,坚决要求企业树立企业现象,督促基层管理人员改进管理方式,维护学生权益。有些好的制度也是在和企业协商过程中制定出来的。比如“错时放假”制度,就是在商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时,遇到放寒暑假问题,如不放假,学生不乐意,教师的补贴费用等问题也不好解决,后来在和企业协商过程中,确定采用“错时放假”,即学生实习占用的假期时间用下学期的教学周来补足,后报经学校批准后,“错时放假”成为我校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制度。

4 实习内容决策公开透明

目前五年高职学生的自立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在逐步增强,学生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此前媒体曝光的部分职业院校把学生安排到无任何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岗位进行“廉价打工”的现象,使得师生对于低技术含量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学校推行起来也困难重重。

我系在实习项目安排上,首先就是要考察各类企业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摒弃无任何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岗位,所有安排决策都让师生参与其中,采取学生代表一票否决制度,实习内容决策公开透明,实习成效明显,矛盾较少。例如在安排电子08092班49人到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时,先由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班主任、专业教师一同到企业实地考察,发现该公司这批任务主要是做动车配套大功率辅助电源,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主要是进行产品组装、检测、调试等,符合我校的教学计划和实习要求,同时了解到劳动强度学生应该能够接受后,安排学生代表实地参观企业生产流程、住宿条件等,回答和解决学生代表关心的问题。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都满意的情况下,再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强力推进,学生因对实习过程有一定了解,对实习安排满意,工作积极性很高。结果本次顶岗实习该班学生在两个月内为企业创造了2000万左右的利润,并有卞丽雯等9名同学评为优秀实习生,企业给他们额外颁发了奖金,该班学生整体技能水平大幅提升,很多学生都被该企业提前两年预定,三方合作非常愉快。

5 教师企业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我们把教师企业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要求所有“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班级班主任和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同吃同住同实习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很好的解决了教师企业实践的要求,同时班主任进驻企业,可以尽快消除学生实习的不适应感,协助企业管理好学生参与生产实习,切实负责学生的相关思想、技能和心理的教育和辅导,可以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而专业教师一方面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并积极主动参与实习,提高了自己实践技能水平,进而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实习安心、教师支持、企业欢迎,整个实习形成了良性循环。四年来,电子工程系参与实习的学生都能圆满完成实习安排,实习学生流失率为零。

6 发挥校内企业的实习保障作用

在实习过程中,每个班级都会遇到个别不能够适应企业规章制度,被企业退回的学生,这批学生普遍纪律观念较差、吃苦精神不够、不能很好的与他人协作,而且也很难被再次推荐到其他单位实习,如何安排这批学生就成为学校的“头疼事”。

电子工程系在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之初,从社会上引进南京爱苏电子有限公司在校内建厂,由学校免费提供厂地,主要从事SMT、电子产品组装、检验等工作。一旦有学生企业被退回学校后,则安排这些学生到校内企业进行实习,并要求企业委派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指导,逐步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该企业因享受学校相关优惠政策,也能尽力将安排到适合的岗位。学生被企业退回后,大都能认识到自己不足,有羞愧感,回到校内企业实习时大都能认真工作,进步较快。同时系部安排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的定期协助管理下,较好的实现了全员实习的目的。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过程来,整体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7 结语

(1)真心为学生职业技能发展考虑。在当前生源逐步紧张的情况下,只有提升内涵发展,提升学生就业层次,才能促进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所以实习项目的选取一定要慎重,不能选择“流水线”等简单枯燥的工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件性,而要选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有切实促进作用的工作。

(2)实习期间薪酬待遇要公开透明。在实习中有些职业院校把学生当成赚钱工具,收取企业的“中介费”等,一旦遇到企业违反规定等问题,畏手畏脚、不敢管理,失去学生信任,给实习管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只有把学生的工资直接发放到学生的银行卡上,不经校、系、中介转手,不把“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当成赚钱活动。这样学校管理起来才能底气足,才能使学生信服学校、企业敬重学校。

总之,“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工作必须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去考虑,用心实施、不走过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职业稳定率、晋升率和企业的满意率,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佩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教育实施“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要点[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2-55.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7

(一)实习小学存在的问题1.实习所在小学对实习生的态度。实习学校对待实习教师的态度各有不同,情况不一,但调查和访谈结果都表明,实习学校对待实习生的态度将对实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分两种情况说明,从横向看,不同学校对待实习生的态度有所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从纵向看,同一学校的不同指导老师对于学生的态度是不同的。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若实习小学对待实习教师的态度良好,实习效果则要好得多,反之亦然。2.实习所在小学对实习生的指导有待完善和提高。如表3所示,有55.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指导老师(实习地指导教师)水平不高,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有4.8%的受访者没有指导老师,只有40%的顶岗实习生对自己的指导老师满意。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有53.3%的受调查者认为实习小学的指导老师对其工作能力的提高最明显,其次才是自我的反思和与实习队友的交流,所占比例分别是33.3%和24.8%。通过对比表3和表4我们可以知道,在实习小学,一个好的指导老师将会给实习带来非常大的正面促进作用。但是通过表3我们也可以看出,就目前而言“优秀指导人员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实习所在小学的人文环境不佳。有些实习学校的部分教职员工不重视教学和班级管理,得过且过,也不把实习老师当作正规教师一样看待,例如:同一件事情用两套不同的规则处理,最终导致不良影响,尤其是在偏远一些的小学,类似情况较多。像这样懒散、悠闲地环境导致了实习老师对顶岗实习的不重视,也影响了整个学校的教育状况,但是在县城周围的学校此类情况就要少得多。

(二)师范院校在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方面存在问题1.目前高校开设的课程、学生学到的理论和技能不足以完全应对顶岗实习的需要。如表5所示,在所调查的顶岗实习生中有35.2%的受调查人员认为目前在高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小学的教学内容不相符,或者说是符合程度不高,有将近47.6%的人认为现在高校所开专业知识基本符合小学教学内容。有21.0%的人认为现在高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不能适应顶岗实习的岗位需要,通过访谈调查可更确切地表述为:现在实习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不足以满足顶岗实习的工作需要。见表6的统计结果。2.高校对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图表6显示,仅有0.9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学校对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合理,而其余将近99.0%的人则认为不合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较多,实践不足”和“不重视教育技能培养两个方面”。为确保这一数据的可靠性,本人在访谈调查环节别增加了这一问,以探究竟,结果是接受访谈的六个人都认为,在顶岗实习时,小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大都缺乏或不具备“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教学技能,虽然在校期间有大量类似课程,但是理论太多,实践技能不足,比如,大部分师范生到目前为止不会唱一支乐曲、不会弹一首乐谱或画一幅美术作品等等。所以结论是,师范院校理论课程开设较多,而技能课程开设不足。高校在培养“本科高层次”教育人才时,追求人才的综合化、全面化,导致理论课程太多,学生的师范素养被边缘化。

二、针对小学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策略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引发小学教育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顶岗实习生,二是实习基地(小学),三是师范院校。其中,顶岗实习生和师范院校存在的问是上述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二者需要统筹兼顾,不可分开处理,实习基地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针对以上分析,特提出如下策略。

(一)建立调研机构高校组织建立动态调研小组,对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和实习现状进行研究,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工作需要和学习诉求,了解社会和地方学校对本专业学生的真正需求,考察研究国内外相对成功的模式和案例,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明确的培养定位,在保留原有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建立有自身办学特色又切合实际的教育模式。

(二)研究课程设置高校调研、论证并研究目前的课程设置,以调整上述调查中所反映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重视本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在合理的基础上减少理论课程,将理论课程做实、做真、简繁、就精,宁波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就是很好地一个例子。以求对师范生的教育回归“师范化”,使学生首先达到“师范”要求的基础上,再最求综合能力和更高素质的发展。

(三)强化技能训练建议高校设置方法和提供渠道调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大力开发和开展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学生团体活动,使学生能够自我创设情景,模拟教学现场进行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增强从教兴趣,也能为未来顶岗实习提供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组织、管理、策划、交际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情商水平。

(四)加强实习指导高校专门针对顶岗实习,培养或引进专业化程度高、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表4的调查结果,目前仅有5.7%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指导教师对其顶岗实习影响最大,很明显,这一数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说明高校在这方面可以做的工作还很多。

(五)完善制度建设高校牵头地方教育部门,在实习基地建立“校长负责制”的顶岗实习制度,将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和反馈信息作为评价校长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要求实习生所在小学,在现有顶岗实习模式的基础上,尽量筹建由优秀教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定期与实习生进行交流并进行指导,以提高顶岗实习的“实效性”。

三、结论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8

关键词:顶岗实习;教师素质模型;高校师范生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09-03

一、顶岗实习教师素质的理念及其模型架构

顶岗实习即师范类本、专科高年级学生修完学校规定的主干课程,经过教师教育公修课程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与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培训等一系列系统的岗前训练后,选派优秀干部或教师带队,经当地政府部门认可,到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的中小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活动。

顶岗实习是一项改革教师教育的举措,顶岗学生、师范院校、实习学校、地方政府均从这一政策中受益。顶岗实习既是高校师范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师范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使基础教育薄弱地区得到持续的、较高水准的师资补充。

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同时实习学生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初步掌握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际技能,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感情,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事业心。

作为开展顶岗实习支教事业先驱的河北师范大学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实习点遍布全省各个县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笔者通过与在青龙的顶岗实习实践的学生的面谈、实地考察以及调查问卷等方式,认为顶岗实习对师范生教师素质模型构建主要有如下方面:

1、吃苦耐劳精神

河北师范大学实行的顶岗实习是以河北各地教育的具体情况为依据,选取若干个符合要求的农村中学作为基地来进行师范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培训。选取的顶岗实习基地大多在乡中,条件较为一般,所以要求实习学生有服务社会,贡献乡村的精神,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放弃自己大学生所谓“天之骄子”的架子,能够真正深入到教学一线,不怕苦,不怕累,切实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实习中大部分实习生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踏实扎根乡村,服务当地,奉献自己,磨练自己,增强社会责任感。

2、过硬的政治素质

顶岗实习教师的政治素质包含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师德、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素质是教师的精神支柱,主要是指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决定着教师的政治信念和宗旨,制约教师的道德规范,影响着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及自身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该把教书育人看作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度的政治热情,积极负责地从事着平凡而光荣的教育工作。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教育观念和理念。就当前教育改革特别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民主观念、人本观念、终身观念、未来观念以及教学中的新的教材观、教师间的合作观、新的评价观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职业道德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在青龙顶岗实习中实习生在当地学校接受政治业务培训并在临时党支部的指导下,形成了较高的政治觉悟,“为中国而教”是各位顶岗实习生的共识;在一学期的顶岗教学实践中,各位顶岗实习生热爱教师岗位,关爱学生,形成了较好的师德修养,教师素质塑造成绩显著。

3、渊博的知识

教师的知识素质主要包含专业技能知识、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的知识。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实现其社会自身价值的直接能力。教育是超前的事业。现代教师不但要适应教育的今天,还要面对发展的未来。现代教师要加强学习,形成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完整的能力结构。而现在,教育内容社会化是现代教育的心趋势,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人口、计算机、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教育,并渗透环境、交通、能源、国防等教育。在多学科对同一学生的施教过程中,要求各学科教师要有相互配合的意识,应善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4、较成熟的教学观念

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具备较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与教的心理、知识生成的原理、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具备维护自我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分享研究成果,善于汲取他人的成果,丰富更新自己的观点,使自己总是站在科学前沿。要从应试教育的巢臼中走出来,转变教育观念,抛弃传统陈旧的教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业务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为你的才能所吸引,心悦诚服地跟你学。

5、自我发展的能力素质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TOPSIS法;聚类分析;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7-0050-05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不是单纯的“预就业”,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顶岗实习是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实习单位众多、地点分散、实习内容多样等特点,加之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管理方式传统、制度不完善、考核体系不健全、评价方法不科学、校企共管机制不成熟等原因,导致顶岗实习管理粗放,企业偏重“顶岗”劳动,学校缺失甚至放弃指导,使顶岗实习的育人目标难以实现。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充分体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特点,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视角出发,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锻炼其职业技能为中心,依据能力本位和工作导向理论,参照相关顶岗实习评价文献[1][2],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科学、可比性及可操作性要求,邀请教学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实习学生、专兼职指导教师等共同参与,构建由岗位任务、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实习成果等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组成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二、分析方法及原理[3][4][5]

为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出将TOPSIS法与聚类分析法有机结合构建一种新的组合评价方法,实现对评判对象的定量分析与定性评判。即先应用TOPSIS法求得相对接近度,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进行优劣排序。再取若干主成分对评价对象进行聚类分析,结合TOPSIS法的量化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进行分类排名,确定学生的顶岗实习质量等级。

TOPSIS法,即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是一种广为应用的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常用于效益评价、决策、管理等领域。其基本思想是:基于归一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分别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获得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判评价对象优劣的依据。

聚类分析是研究“物以类聚”的多指标统计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对事物类别的面貌尚不清楚、甚至连几类都不能确定的情形下分类问题的研究。系统聚类法是聚类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凡是具有数值特征的变量和样品都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距离和系统聚类方法而获得满意的数值分类效果。把个体逐个地合并成一些子集,直至整个总体都在一个集合之内为止。

评价方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初始决策矩阵构建。设某一多目标决策问题有n个评价对象,p个评价指标,得到各评价对象的指标值xij,初始决策矩阵为X=|xij|nxp,即:

第二,指标值的规范化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之间通常存在不可分度性和矛盾性,需对原始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对“高优”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越好,则:

(i=1,2,…,n;j=1,2,…,p)

对“低优”指标,即指标值越小越好,则:

(i=1,2,…,n;j=1,2,…,p)

规范化决策矩阵Z=|zij|nxp,由各指标值经过规范化处理后得到。

第三,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构建。根据各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处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对Z中各指标按照下式加权:

uij=wj×zij,式中0≤wj≤1, ,便得到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U:

第四,指标的最优值和最劣值确定。TOPSIS综合评价没有以往的“既定标准”可供参考,所以只有在自身向量内来确定最优和最劣的标准,作为分析比较时的参考。根据正向指标取大,负向指标取小的原则,确定最优向量U+;根据正向指标取小,负向指标取大的原则,确定最劣向量U-。

其中,=max{u1j,u2j,…,unj},=min{u1j,u2j,…,unj},(j=1,2,…,p)。

第五,计算各指标值与最优和最劣向量的距离,即:

(j=1,2,…,p)

第六,计算相对接近度,确定评价对象的优劣排序。,即指标值与最优值的相对接近度,然后依据数值来评定评价对象的优劣,进行量化排序。评价对象的值在0与1之间,该值越接近于1,表示评价对象越接近最优目标。的计算公式:

(i=1,2,…,n)

第七,评价对象的聚类分析。为了提高聚类效果,先对初始决策矩阵x=|xij|nxp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并且尽可能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量。然后,选定若干个综合变量构成新的决策矩阵,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实现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定性评判。

三、应用实例

(一)数据来源与评价标准

为了实现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全面、客观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邀请专兼职专业指导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教学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全面考察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将构建的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借鉴李克特量表的格式设计问卷,指标利用语义学标度分为5个测量等级:好、良好、一般、较差、差。为了便于计算,将主观评价的语义学标度进行量化,并依次赋值为5、4、3、2、1。所采取的评价定量分级标准,见表2。

目前,大多数学生参加分散性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差异大,学生掌握的技能也不尽相同。为了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在实习结束后采用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评小组成员根据学生实习单位的评价和答辩表现,结合观察点和评价标准,独立完成问卷,给出每个评价指标的等级,然后当场收回,经统计汇总后,计算出各分项指标的平均得分。同时,为确保评价信度、效度,减少主观随意性,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有效性审查,剔除打分比较随意的评议表。某校机电类专业的12位参加顶岗实习学生的各项指标平均得分,汇总后如表3所示。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权重赋值的科学性、准确性,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成对判断矩阵时,传统层次分析法常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用来对一个层次中的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各准则进行两两比较。传统标度法虽简单、直观,但存在许多缺陷,使得AHP法的应用受到了较大限制。为了弥补传统标度方法的不足,参考相关文献[6][7],建立了一种基于转化函数和调和系数的新标度方法,如表4所示。

针对构建的顶岗实习语言体系,咨询相关专家,采用新标度表示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由此得到各层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如表5~表9。

经计算,各判断矩阵的CR

式中:wij为第i个指标在第j层的权重值;k为指标层数。

(三)指标值的加权规范化处理

由于评价指标之间通常存在不可分度性和矛盾性,加之各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对原始指标值进行加权规范化处理。

顶岗实习的评价指标值应越大越好,利用Excel软件,先对表3中的测评数据采用“高优”指标的规范化处理方法,再对各指标数值进行加权计算,指标权重采用表1中的组合权重。各指标值的加权规范化处理结果见表10。

(四)相对接近度计算

根据TOPSIS法的原理与方法,先利用Excel软件,在加权规范化处理结果中找出各指标的最优值和最劣值,见表10。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各指标值与最优向量、最劣向量的距离(D+、D-)。计算各指标与最优评价对象之间的相对接近度,结果见表11。

由于评价对象的值越接近于1,表明评价对象越接近最优水平,由此得到各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优劣排序。由表11可知,学生JD07的顶岗实习表现最优秀,学生JD01次之,而学生JD03的顶岗实习表现最差。

(五)系统聚类分析

由于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涉及到较多指标,对原始数据直接采用聚类分析效果较差[8]。为了提高评价效能,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求得第一、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已达到91.90%,保留了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

研究采用第一、第二主成分的得分构成新的决策矩阵,借助DPS数据处理软件,选择最广泛使用的欧式距离,采用离差平方和聚类法,结果如图1所示。

根据聚类谱系图,结合表11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优劣排序,将参加顶岗实习的12位学生分成5个等级,即学生JD01、JD07的实习表现“优秀”,JD02、JD05、JD08、JD10、JD11的实习表现“良好”,JD04、JD12的实习表现“一般”,JD06实习表现“差”,而JD03、JD09的实习表现则“较差”。

综上,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因素众多,通过将TOPSIS法与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可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增强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顶岗实习管理是各高职院校的一项共性工作,各校可根据各自的顶岗实习特点与工作要求,适当调整评价体系和指标权重,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

参考文献:

[1]龚江南.高职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2(3):49-51.

[2]刁洪斌.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生顶岗实习评价模式[J].职教论坛,2010(11):21-23.

[3]黄会明,陈宁,严小明,等.应用AHP与TOPSIS法评价高职学生综合素质[J].职业技术教育,2009(13):46-49.

[4]秦寿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4-16.

[5]卢纹岱.SAS/PC统计分析软件实用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179~283.

[6]黄会明,鲍海君.运用层次分析与系统聚类评价汽车维修服务质量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10(3):72-75.

[7]张淑娟,何勇,葛晓锋,等.改进层次分析法用于农用运输车综合性能的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2(6):91-94.

[8]黄会明,鲍海君,赵匀.高职院校实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2):42-46.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Students’ Internship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ANG Hui-ming

(College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Hangzhou Zhejiang 310053,China)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10

顶岗实习是落实党和国家高职教育政策、是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我院人才培养水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学生顶岗实习计划,供大家参考。

学生顶岗实习计划1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按照教学进程的具体安排,我系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组织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年11月23日——--年6月30日。为了确保这次实习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计划。

一、顶岗实习领导小组

实习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系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共同组成。

二、顶岗实习目的

顶岗实习是落实党和国家高职教育政策、是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我院人才培养水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顶岗实习的实操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公共技能和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强化岗位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达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择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三、顶岗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要与实习岗位相结合,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为主,对会计专业的基本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操作实习。主要包括:

1、了解企业(或单位)的经营性质和特点,了解企业(或单位)生产技术的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了解财务会计岗位的设置。

2、熟练掌握各种会计方法及程序操作的基本技术。

其中包括建账方法、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的方法与程序、登记现金的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分类账的方法与程序。掌握结账、对账、编制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基本技术。

3、熟练掌握各种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操作的基本技术,其中包括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再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产品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等。

4、了解企业(单位)纳税的种类,纳税的计算及与纳税部门的联系情况等,务处理程序,掌握常见税种的业务处理程序、计算、核算与交纳的方法。

5、熟悉财务软件,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业务。

6、初步了解企业筹资、投资等资金管理业务,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审计工作的实施业务。

具体采取按岗位轮岗实习的方法。会计岗位一般分为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账务成本核算、资金核算、总账报表等,具体分为出纳的职责、明细会计岗位职责、主管会计岗位职责等。

四、顶岗实习组织方法

顶岗实习单位的落实采取学生自己落实与系部帮助落实相结合。顶岗实习指导实行院内指导教师和生产单位指导教师联合指导的办法

五、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

1、实习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实习单位的考勤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先请假;要严格执行实习单位的保密纪律,严守商业秘密;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有重要的事情应及时与辅导员、班主任联系;

2、要虚心向实习单位的师傅学习,做到嘴勤、手勤、腿勤,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在短时间内上岗打下基础;

3、实习开始后三个月内,实习学生必须将接收单位开出的《聘用函》寄给辅导员。

4、指导教师负责与实习学生的定期联系与理论指导;

实习过程中,原则上实习学生不得随意变动实习岗位,因特殊情况要求调整实习单位或岗位的学生,须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同时提供在上一个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表以及下一个单位接收函,方可变更实习单位。

5、实习过程中应注意积累资料,及时填写实习周记、实习结束后写好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

6、学生实习完成后必须提交:①实习周记;

②实习单位鉴定表;③实习报告。

六、顶岗成绩评定

依据实习周记、实习鉴定、实习态度及实习报告等,由实习指导老师结合实习单位的评定,综合评定成绩。

实习成绩评定:满分100分,其中纪律考核成绩20%,劳动态度考核成绩20%,技能考核成绩30%,实习单位评定成绩30%。

学生顶岗实习计划2一、实习目的

1、通过在学校所学习知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教学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2、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3、提高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技能,汲取更多的教学经验。

4、根据自己所在的实习岗位,指定相应的实习计划和目标。

二、实习方式

顶岗实习。

三、实习任务及工作措施

实习任务:教学

1、智力障碍儿童的日常教学。

2、配合班主任及学校认真组织和参与各项活动,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

3、参加部门、教研组的所有会议。

4、积极主动向各位老师学习,做好听课笔记。

5、每天看一点专业书籍,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让自己能更好的去教育学生。

工作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2、上完每堂课以后,反省这堂课的优缺点,及时做好笔记,再根据学生的接受效果及上课表现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4、在每天下午的教研会上积极提出自己的困惑,向有经验的各位老师学习;

四、实习要求

1、牢记“安全第一”,必须严格遵守实习单位安全管理规定,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认真做好岗位本职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在顶岗实习的实践中努力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

3、听从领导的分配,不做有损实习单位以及学院声誉的事情。

4、保持与学校的联系(指导老师),每周按时上交顶岗实习周记,汇报情况。

5、随时关注学院教务处在网上公布的与毕业有关的信息,保持电话通畅。

学生顶岗实习计划3一、实习的目的

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学完所有专业课程,掌握会计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经过一定实践教学训练后,开展面向社会的专业实践,是一次就业前的“岗前练兵”。

通过顶岗实习,更好地理解会计的性质、特点,明确会计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了解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正确处理会计的能力和技巧;通过顶岗实习,还可以使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工作的适应性。

二、顶岗实习的基本内容

根据会计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毕业实习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实习单位经营概况,含行业特点、规模、效益等。

(2)了解实习单位会计概况,企业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活动的数据处理程序、方法;企业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经验;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

(3)了解并尽可能参与实习单位专业技术工作。

三、顶岗实习的方式、方法

1.顶岗实习的方式

由于会计专业是一项具有高度责任性的工作,顶岗实习只能以听介绍、看历史资料,取得信任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尽可能参加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

2.顶岗实习的方法

在实习单位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要想获得实习单位的支持和指导,取得好的实习效果,只能“以尊重换关心”、“以劳动换劳动”的方法进行。

四、顶岗实习的要求

1.按实习大纲要求的实习内容完成实习任务

2.遵守实习纪律,按实习单位劳动纪律出勤,不无故缺勤,有事向单位请假;

爱护实习单位公物;遵守单位保密要求,未经实习单位允许,不许将有关资料公开引用或外传;尊重企业的干部和职工,虚心学习,服从企业工作安排。

3.根据每日实习内容和心得写实习日记。

4.实习结束前根据实习实际情况写出实习报告,加盖实习单位公章后带回学校,由学校指导老师评定成绩并收齐后交教研室备案。

5.由实习生请求实习单位填写“毕业生实习鉴定表”,对实习期间表现出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劳动纪律、业务能力等情况作出鉴定,加盖实习单位公章后带回学校,由指导教师收齐后交教研室备案。

五、顶岗实习的指导

1.以校内专业教师为主,同时聘请实习单位会计实际工作者担任实习指导老师。

2.指导老师负责学生毕业实习方式、方法的指导和专业技术问题的解答。

3.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学生的检查(动态检查和实地抽查),对违纪和不按规定实习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者请示学校作必要处理。

4.指导教师应关心学生生活和健康,防止事故的发生。

六、顶岗实习成绩评定

1.实习成绩评定标准(满分100,其中“顶岗实习鉴定表”40%,“实习报告”40%,实习日记20%)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不及格

(1)违反实习纪律,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者

(2)不按实习单位规定制度办事,违法乱纪,造成不良影响者

(3)不按实习计划实习,未完成实习任务者

学生顶岗实习计划4一、以“阳光成长”平台为载体,促使学生德育教育出成效

1.根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专项评估要求,制定中职学生三年德育工作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完善和创新符合学校实际的德育内容体系、德育工作体系和开放的德育工作评价机制,确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竞争力,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坚持德育为先,着力塑造校企文化的育人环境,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2.强化学生德育教育,调整学生素质评价方式,通过实施全员德育教育、学生德育评价方式改革、开发管理软件系统,及时分析反馈学生的成长动态,使学生、家长、老师和企业都能见证学生成长过程,做到“让学生在阳光下成长,在成长中实现自我品质的社会价值”。

要完善网上学生素质考核管理平台的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在学生中的宣传引导,明确学生部门、专业系和班主任使用管理平台的责任和要求,并列入考核内容,使之成为学生“阳光成长”的工作平台。

3.坚持并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管理,通过教育、评比和抽查,使学生来去学校不带书包、留长发和染发、随意离开教学场地、课题秩序差等现象的递减率达到80%及以上。

坚持开展校园“三无”活动(无杂物、无烟蒂、无损坏),通过教育、评比和抽查,使问题发生的递减率达到80%及以上。坚持加强校园周边巡查,定期问卷征询社区意见,并针对问题积极落实措施予以改进。注重树立学生典型,规范并加强对优秀学生、进步学生的宣传表彰工作,做到频率较密集、形式多样化、学习氛围浓、宣传效果好。

4.制订加强学生团员和骨干队伍自身建设的工作方案,定期开展教育、培训。

制订在学生中开展具有文化影响力的各类活动的方案,加强对活动目的、环节、组织和后续效应的设计策划,并有效组织实施;坚持每周一次全校性的德育讲评。针对学生集体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融教学、训练、考核和评比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并注重教育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开展班会课评比活动,推广并总结优秀课件。

5.定期召开学校社团活动指导委员会会议,协调和落实社团活动的指导教师、场地、时间、学分、经费,支持和引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确保社团活动有效开展。

以社团的活动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三有”活动(有一种兴趣、有一样爱好、有一门特长),每学期组织一次展示,多为学生提供实现自我效能的渠道。坚持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相结合,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展示学校良好形象。

6.加强班主任工作,执行市教委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学校教师实行“双岗制”,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责任。研究制订星级班主任或首席班主任的培养、选拔和激励制度,不断提升班主任队伍的德育能力。加强对全员德育教育好人好事的宣传表扬力度;实行责任区“三无”包干考核,并制订和实施全员德育实绩奖挂钩考核办法;明确教职工行为文明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针对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完善全员德育考核责任制,并组织实施。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力度,建好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注重特殊学生的心理疏导。

7、高职要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例会的组织形式,发挥高职团委、学生会在学生工作中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工作、学生主题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学期、阶段工作的计划、检查和总结。

通过团委、学生会各部和十五个学生社团具体实施结合时政热点和学生特点的体现“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激发学生阳光争先的热情,培育学生爱国爱家、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品德。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成招生、推荐就业和培训指标

1.认真总结招生情况,分类梳理招生信息,注重研究招生规律,提前做好新招预案。

研究招生宣传常态化、持续性的工作策略。按时间节点做好新一轮招生计划编制上报工作。认真落实用人企业委托订单协议的内容,加大对新生就业保障协议的宣教力度,认真做好协议的鉴订和后续教育工作。

2.会同中职部、专业系开展深化校企合作课题研究,认真分析已有的用人单位与三种“培养模式”的契合度,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管理机制,梳理存在问题和主要原因,提出推进措施,明确相关部门、专业系的工作流程和职责、落实过程考核,同时应落实成果鉴定,并有资料积累。

会同中职部、专业系制订毕业生跟踪调查实施办法,并组织问卷调查,分析获取信息,积极落实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措施,年内实现企业对学生满意率达到90%以上的要求。建立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基础台账、及时动态地反映高职学生的实习、就业情况。

3.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潜能,在稳定现有培训、非全日制教育和产品加工项目的同时,加快开拓新项目的力度,积极采取措施,扩大社会生源的比例和加工产品接单数量。

加强鉴定站(所)和特种技术考试的管理工作,提高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机构的满意度,保证鉴定工作良性运行。积极联合行业协会等开展各类市级技能竞赛,吸引更多的企业参加竞赛活动,增加培训和鉴定的数量,扩大我校培训机构的影响,把技能竞赛做成学校的品牌项目。加强师资(培训师)的队伍建设,认真做好鉴定项目师资的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教学质量,确保考证通过率、考试合格率和高考上线率。在不影响学校工作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开展对外合作业务和有关的社会考试工作,增加学校积累。

4.根据集团总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党校教育要加大主动服务的工作力度。

要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发挥党校培训、轮训干部的主阵地作用。要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管理、提升师资力量,力争优质高效地完成集团总公司交办的各项培训任务。

学生顶岗实习计划5一、总结内容、形式和要求

总结分顶岗实习生个人总结、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工作小结、实习学校工作总结、项目县(市)工作总结四个层面。

1、实习生个人总结:每位实习生至少上一堂公开课、举办一次主题班会或班级活动,并撰写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个人小结。

公开课和主题班会由实习学校组织,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队成员参加,且要组织评课和评议,并拍摄相关电子照片3—5张。实习生个人小结主要内容包括实习基本过程、典型事例和故事、感动与心动、主要收获和体会等,以a4或相当于a4大小的纸张书写或打印,并由实习生本人签名。连同公开课讲义和主题班会实施方案一并上交实习学校。

2、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小结:每位实习指导教师(含班主任工作实习指导教师)均需撰写实习指导工作小结,字数不少于3000字,以a4或相当于a4大小的纸张书写或打印,并由实习指导教师本人签名。

主要内容包括实习指导基本过程、实习生素质与表现、典型与感人事例、指导工作经验和体会、工作建议等。

3、实习学校工作总结:实习学校要召开一次由校领导、指导教师和全部实习生参加的总结暨欢送座谈会,拍摄相关电子照片5-10张,并撰写一份不少于4000字工作总结。

总结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开展顶岗实习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工作亮点、成功经验、典型与感人事例、实习生素质与表现、实习生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与意义、完善该项目工作的建议等。各实习学校要举办实习生离校仪式,拍摄实习生离校时相关的感人场面照片10张左右。

4、项目县(市)教育局总结:在实习学校工作总结的基础上,每项目县(市)教育局撰写一份全县(市)顶岗实习工作总结,以a4或相当于a4大小的纸张书写或打印,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工作亮点、成功经验、实习学生素质及表现、典型个案、实习生对本县(市)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完善该项工作建议等。

各项目县在实习生离开本县时,要举办由教育局领导、实习学校领导和部分指导教师代表以及本县所有实习生参加的总结暨欢送座谈会,收集、整理会上所有发言材料,并拍摄10张以上照片,连同其它总结材料一并按要求上交。

二、总结材料报送时间和要求

1、实习学校需报送的总结材料包括:(1)每位实习生公开课和主题班会的讲稿和实施方案,相关电子照片每生3—5张;

(2)实习学校总结暨欢送座谈会等相关工作电子照片5—10张,实习生离校时照片10张;(3)实习学校工作总结1份;(4)实习生个人小结每人1份;(5)实习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工作小结每位指导教师1份。请各实习学校以学校为单位,按学校工作总结、指导教师工作小结、实习生个人小结、实习生讲稿和主题班会实施方案的顺序请将总结材料汇总,装订成册。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11

一、小学教育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顶岗实习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顶岗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待加强。如表1所示,仅有46.7%的被调查者了解新课改的理念,说明还有至少还有一半的被调查者不是很了解新课改的理念。有大约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进行教学时很难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对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应当引起重视。有 73.4%的实习生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协调、激励、评价等措施组织和管理课堂,在这一方面,随着他们经验的丰富上述比例应该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问题不是很明显。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目前的知识与技能还不足以应对顶岗实习中的工作要求。根据访谈的结果,问题主要集中在音乐、美术、体育等实践教学技能和动手操作技能方面,大多数接受访谈者认为,除了与自己所学专业吻合的课程以外,上其它课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音、体、美等课程,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无从下手,如上音乐课,很多实习生感觉还不如原任教师放录音的教学效果好。另外,有66.0%的实习生认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强,语言和肢体表达能力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2.顶岗实习生专业思想、专业意识不强,态度不端正,从教意愿不强。如图2所示,实习前后一直想从教的被调查者有19.0%,由不想从教到想从教的有19.0%,而不想从教和不确定是否从教的人有61.9%,这就说明有一大部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没有明确的从教意愿。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统计结果,很多同学在毕业后工作意向上,更倾向于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薪资待遇相对优厚或发展空间更大的岗位。这就导致一部分实习生时态度不端正,专业思想不稳定,甚至个别实习生做事不踏实,喜欢走过场,教育教学效果受心情影响严重。而且通过访谈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很多实习生对于教育方面的问题关注度不够、不敏感,平时生活很少关注和阅读相关的文献和信息。

 

3.顶岗实习生个人的组织、管理素养不完善,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能力有待加强。教师情商的培养,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当今一个社会问题。实习生在面对除教学以外的一些困难时,也应该踏实面对,虚心求教。

 

(二)实习小学存在的问题

 

1.实习所在小学对实习生的态度。实习学校对待实习教师的态度各有不同,情况不一,但调查和访谈结果都表明,实习学校对待实习生的态度将对实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分两种情况说明,从横向看,不同学校对待实习生的态度有所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从纵向看,同一学校的不同指导老师对于学生的态度是不同的。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若实习小学对待实习教师的态度良好,实习效果则要好得多,反之亦然。

 

2.实习所在小学对实习生的指导有待完善和提高。如表3所示,有55.2%的受访者

 

表示自己的指导老师(实习地指导教师)水平不高,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有4.8%的受访者没有指导老师,只有40%的顶岗实习生对自己的指导老师满意。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有53.3%的受调查者认为实习小学的指导老师对其工作能力的提高最明显,其次才是自我的反思和与实习队友的交流,所占比例分别是33.3%和24.8%。

 

通过对比表3和表4我们可以知道,在实习小学,一个好的指导老师将会给实习带来非常大的正面促进作用。但是通过表3我们也可以看出,就目前而言“优秀指导人员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实习所在小学的人文环境不佳。有些实习学校的部分教职员工不重视教学和班级管理,得过且过,也不把实习老师当作正规教师一样看待,例如:同一件事情用两套不同的规则处理,最终导致不良影响,尤其是在偏远一些的小学,类似情况较多。像这样懒散、悠闲地环境导致了实习老师对顶岗实习的不重视,也影响了整个学校的教育状况,但是在县城周围的学校此类情况就要少得多。

 

(三)师范院校在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方面存在问题

 

1.目前高校开设的课程、学生学到的理论和技能不足以完全应对顶岗实习的需要。如表5所示,在所调查的顶岗实习生中有35.2%的受调查人员认为目前在高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小学的教学内容不相符,或者说是符合程度不高,有将近47.6%的人认为现在高校所开专业知识基本符合小学教学内容。有 21.0%的人认为现在高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不能适应顶岗实习的岗位需要,通过访谈调查可更确切地表述为:现在实习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不足以满足顶岗实习的工作需要。见表6的统计结果。

 

2.高校对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图表6显示,仅有0.9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学校对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合理,而其余将近99.0%的人则认为不合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较多,实践不足”和“不重视教育技能培养两个方面”。为确保这一数据的可靠性,本人在访谈调查环节中特别增加了这一问,以探究竟,结果是接受访谈的六个人都认为,在顶岗实习时,小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大都缺乏或不具备“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教学技能,虽然在校期间有大量类似课程,但是理论太多,实践技能不足,比如,大部分师范生到目前为止不会唱一支乐曲、不会弹一首乐谱或画一幅美术作品等等。所以结论是,师范院校理论课程开设较多,而技能课程开设不足。高校在培养“本科高层次”教育人才时,追求人才的综合化、全面化,导致理论课程太多,学生的师范素养被边缘化。

 

二、针对小学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策略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引发小学教育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顶岗实习生,二是实习基地(小学),三是师范院校。其中,顶岗实习生和师范院校存在的问是上述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二者需要统筹兼顾,不可分开处理,实习基地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针对以上分析,特提出如下策略。

 

(一)建立调研机构

 

高校组织建立动态调研小组,对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和实习现状进行研究,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工作需要和学习诉求,了解社会和地方学校对本专业学生的真正需求,考察研究国内外相对成功的模式和案例,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明确的培养定位,在保留原有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建立有自身办学特色又切合实际的教育模式。

 

(二)研究课程设置

 

高校调研、论证并研究目前的课程设置,以调整上述调查中所反映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重视本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在合理的基础上减少理论课程,将理论课程做实、做真、简繁、就精,宁波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就是很好地一个例子。以求对师范生的教育回归“师范化”,使学生首先达到“师范”要求的基础上,再最求综合能力和更高素质的发展。

 

(三)强化技能训练

 

建议高校设置方法和提供渠道调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大力开发和开展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学生团体活动,使学生能够自我创设情景,模拟教学现场进行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增强从教兴趣,也能为未来顶岗实习提供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组织、管理、策划、交际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情商水平。

 

(四)加强实习指导

 

高校专门针对顶岗实习,培养或引进专业化程度高、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表4的调查结果,目前仅有5.7%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指导教师对其顶岗实习影响最大,很明显,这一数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说明高校在这方面可以做的工作还很多。

 

(五)完善制度建设

 

高校牵头地方教育部门,在实习基地建立“校长负责制”的顶岗实习制度,将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和反馈信息作为评价校长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要求实习生所在小学,在现有顶岗实习模式的基础上,尽量筹建由优秀教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定期与实习生进行交流并进行指导,以提高顶岗实习的“实效性”。

 

三、结论

 

本次研究从实习者的视角出发,主要针对小学教育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以及相应策略的探究。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顶岗实习生的问题,一个是实习基地的问题,另一个是师范院校方面的问题。其解决之道还应从高校入手,切合实际、统筹调研,逐步完善顶岗实习的各个环节,建立一个动态的实习完善体制。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12

关键词 顶岗实习 过程管理 方法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1.088

顶岗实习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培养学生实际岗位中的动手能力、提高职业岗位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教学,教育部2012年出台了《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文件,对顶岗实习的组织与计划、过程管理、考核与奖惩办法、安全与保障提出了具体要求。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五年制高职为主的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成员历时近一年半的时间,对本校及本地区的五年制高职学校已就业学生和正在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了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尽管学校、顶岗实习企业和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学生顶岗实习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没有完全达到顶岗实习预期目标。顶岗实习涉及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1 顶岗实习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缺失,管理方法单一。高职院校是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管理主体,其对学生的过程管理既包括顶岗实习前,也包括项岗实习过程和后期的评价反馈。具体是顶岗实习岗位的落实、实习期间的安全、实习任务跟踪指导,又包括实习过程的考核评价。许多五年制高职校顶岗实习搞了许多年但仍然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而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系统的管理方法又是保证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重要举措。例如很多职业学校要求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全程跟踪和指导学生,但任务交待下去,真正完成和落实的却非常少,部分指导教师责任感不强,专业能力不足,用来指导的时间有限,导致学生顶岗实习任务完成不到位,学校又缺少实习过程监管手段,以致顶岗实习教学大纲无法落实到位。

(2)实习基地数量少,学生实习岗位数不足。稳定充足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保证的基础。由于学校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工作中处于邀请方,企业知道管理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大,心存畏惧心理,加之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等投入的人力资本因素,企业不愿意接收大批量学生去实习。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岗位数量少、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实习企业规模过小、效益差、岗位技术含量不高等现象,很多学生因此放弃学校已安排好的岗位,选择了自主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学校对指导教师的保障机制不到位。顶岗实习中一个重要的管理主体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到位率、责任心对顶岗实习的效果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顶岗实习教师绝大部分是专业教师,他们一方面承担学校的授课任务,有的还承担班主任工作,而顶岗实习指导任务既辛苦,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也高,在学校教学工作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双重压力下,教师感到非常辛苦。而现实中很多学校对顶岗实习教师的工作量计算不够科学,有的学校甚至只算三分之一的工作量,使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顶岗效果。

1.2 实习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参与意识不强,实习效果参差不齐。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主体缺一不可,尤其是企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国家对于企业承担学生顶岗实习任务,还没有建立较完善的制度性保障体系和法律体系,而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化的属性决定了它接收实习生的意愿不强。同时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问题、生产秩序组织、产品质量问题、大量实习学生带来的人员结构不稳定、生产组织管理的复杂等等因素,使很多企业不能严格按与校方签定的协议书执行,企业能提供学生培训和锻炼的机会较少,有技术含量的岗位不能提供给学生实习。甚至不少企业对学生实习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或者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企业所需要的产学研性质的合作,很多学校并不能提供技术支持,校企双方缺乏深层次的合作。

1.3 顶岗实习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生学生因期望值太高,在实际岗位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心理落差大,导致跳槽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学生专业技能不强,无法完全胜任岗位需求。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对学生技能要求高,有的学生刚到企业时信心十足,工作一段后感觉自己专业技能不足,加之企业管理严格,如果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便会在顶岗实习中显得力不从心。所以顶岗实习的半年中出现不少学生串岗或离职现象,企业要花费很大精力来处理这类问题,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职业学校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内涵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是指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参与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企业、学校,学生本人,还包括地方政府。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要把好“四关”:一是严把思想关,为提高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认识上的教育,将企业员工的责任感根植于学生思想中。二是学校严把单位选择关,认真挑选实训基地企业,为学生选好岗位。三是抓好监控检查关,要求各管理主体严格按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执行。四是抓好后期管理,严把考核关。每个环节的管理质量都会影响整体质量,因此对每个环节细化管理并严格把关,实现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过程管理,可以提高顶岗实习管理的整体质量。

3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3.1 编制详实的顶岗实计划和实施方案

顶岗总实习计划应依据已确定的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在考虑学校校外实训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来编制。顶岗实计划应着眼于可行性和实效性,要确保在现有条件下能顺利实施,并能达到顶岗实纲的要求。

其次,应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设计合理的人员组织结构,对组织结构中的每个工作岗位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并根据分工要求选定合适人选。对工作岗位本身及相互之间的权限、关系应进行明确界定,使顶岗实习管理教师及其他人员能相互配合。对于选定的人员,应予以一定的授权,以便使整个组织结构能协调运转起来。

3.2 做好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管理

(1)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入职教育,帮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标和重要性。开设职前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企业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的相关信息。并尽可能向学生详细说明其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这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实习企业文化及实习岗位。

(2)做好顶岗实习过程记录。顶岗实习的过程资料包括: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顶岗实习的工作记录、顶岗实习的工作成果资料、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调查报告等。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根据顶岗实习计划,为学生制订具体的阶段性实习任务,并将实习任务单分发给学生。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严格考核和记录有助于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行业规范的提高。

3.3 优化顶岗实习过程的考核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学校考核评价体系内容单一,考核内容比较笼统,如以实习小结或实习报告等内容考核学生。其实在对学生考核的内容上,既要考核考勤、遵章守纪、任务完成情况,又要考核实践技能、沟通技巧等各方面。在考核形式上,可以按阶段进行考核,如周考核、月度考核和总体考核相合,总体考核以每月月度考核为基础,考核主体主要是以企业指导师傅为主,学校指导教师为辅,并加大对考核结果的反馈,通过反馈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促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改正。

3.4 建立顶岗实习的持续改进机制

总的来讲,现阶段不少五年制高职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资源有限,能够提供给实习学生的上岗机会还不充裕。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学校应根据企业深层次合作的要求,积极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以便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际上岗锻炼的机会。

4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与建议

(1)开展实习过程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实习前的动员工作,是做好顶岗实习工作的重要基础。学校要花足够的时间召开顶岗实习动员会,介绍企业文化、企业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同时召开家长会,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防止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频繁跳槽、违纪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在校园里开展“模拟面试”、“顶岗实习,我准备好了吗?”等教育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提早进入角色。

(2)深化“校企合作”, 实现校企共建双赢机制。“校企合作”是寻求高质量岗位的有效途径之一。五年制高职院校因为起步晚、起点低,更必须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理解,要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学校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加强校企之间的多维度合作,努力形成合作办学、共享合作成果的良好机制。可以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与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开发,在资金和政策上给参与校企合作的教师提供保障。其次是利用学校文化优势,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并把企业文化引入学校教学中,逐渐建立起校企合作双赢的良性发展机制。

(3)五年制高职院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为保证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二线三级”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三方评价体系:即校外指导教师评价、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校外指导教师以企业岗位职业标准和校企合作协议内容进行考核,主要考核所指导的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实习任务完成的质量等。

(4)积极发挥政府的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在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政府虽不是管理的主体,但却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功能来引导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可以说,当前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企业的配合管理力度不够。当然,企业有自身运行机制,在没有外来资金或政策的支持下,无法达到像学校一样的力度来管理学生,而这样的问题只能由政府来协调解决。地方政府要制订推进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的实施方案,对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给予资金、政策和税收上的优惠,进一步细化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安全事故管理办法,通过政策激励来推动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工作,为地方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目前对于顶岗实习管理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比较明确的只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顶岗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等少数几部文件,相关文件和法律法规的缺失使企业和学校在实施顶岗实习管理遇到问题时陷入无法可依的窘境。

总之,顶岗实习是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才培养中至关要的一个环节,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做好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顶岗实习教学大纲落在实处,并在过程管理中不断形成改进机制,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预期目标,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课题项目:本文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有效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B/2012/07/031)

参考文献

[1] 李海霞,魏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2] 许建军.中职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研究[D].硕士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09.

[3] 李春霞,党云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