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

时间:2022-11-12 13:03:02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1

我参与的课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下面我从研究的过程、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惑等方面做简要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7年4月~2017年8月),准备阶段。

首先,我们在4月2日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等有关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强化教师责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4月11日,我们选取了6名有志于做课题研究的老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并着手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登记,建立了各班级共63名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并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

5月16日,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各人汇报所了解的各班级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现状,确立实验内容,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5月23日,我们根据研究方案,进一步制定了学习制度、帮扶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相应的保障制度。

第二阶段(2017年9月—2017年8月),研究阶段。

收到立项通知书后,我们立刻与9月19日进行了传达,并集体学习了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理论。

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现状及影响的主要因素,课题组参考了有关资料于10月19日编制了问卷。问卷分为四个大部分,分别是,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教育状况。每项都设计了很多问题。问卷设计好后又请学校其他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10月24日,课题组成员对各班级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期中考试后,学校开家长会的时机与留守儿童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进行座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1月7日,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深入了解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包括思想状态、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目的等)、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健康、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安全保障等)、心理健康(包括性格情感、自我认识、社会适应性等),经过认真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初步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转变的方法。

接着又拟定测试卷,对留守儿童进行品学综合测试,各班抽取2~3名得分较低的学生(智力正常)作为问题学生个案,并建立个案档案,收集他们的评价材料(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监护人、同学的评价)、实物材料、档案材料。找出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各种因素:主观因素(学生自己的智力、行为、习惯因素等)、客观因素(家长因素、监护人因素、社会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影响等)。然后我们讨论商量对策:

主要有1.建好留守儿童之家,(一方面在学校中,我们还联系有条件的村委会,例如西平村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亲情QQ,使留守儿童在课余有一个文化娱乐、交流感情的休闲场所。

2.开展主题班会、走进留守儿童之家等活动,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现状,不断发现新的情况,贴近学生,走近学生。边实验边研究,让留守儿童学得安心,生活开心,家长放心。

3.根据留守儿童现状,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活动中受启发,在交流中受教育,在相处中求愉悦,从个性中找共同点,从共性中找差异。探索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方法,新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开展,我们总结出要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重点做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了对留守儿童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当好五员”的教师管理办法。

二是,搭建起了对留守儿童“三多”“三沟通”班级管理平台。

三是,建成了对留守儿童学生“五个一”活动的学校管理机制。

四是,筑起对留守儿童学生“十个一项目”的系统管理工程。

第三阶段(2018年9月—2018年4月),总结阶段。

1.收集汇编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出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案。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课题结题鉴定。

下面说说课题研究成效:

1.学校办学层次得到提升。促进了教师走向专业化,构建了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有1人次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5人次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1人次获得市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3人次获得县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1人次获得市级优秀教师,2人次获得县级优秀教师,2人次在市级以上刊物,12人次学生作品在市级以上交流或获奖。

2.学生成长得到了保障。挽救一些心灵受到伤害、扭曲的留守儿童,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性格孤僻的变得开朗了;成绩平平的变得优秀了;脾气浮躁的变得稳重了。

3.家庭和谐得到维护。拯救了几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 

4.社会稳定得到加强。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社会安定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下面说说困惑或者希望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2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1、强化了组织领导

全县及所查学校都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所有项目学校的领导小组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探讨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制定有关工作措施。全县83所项目学校都建立了考核制度,将留守儿童之家考核结果纳入校长年度考核内容。秋季开学检查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全面掌握了基本情况,找准了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目标。促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规范化。

2、健全了规章制度

各项目学校都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生活制度、学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等。绝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底子清,信息准,情况明。多数学校相关制度上了墙,能按照各项制度要求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3、加强了硬件建设

除个别学校因实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正在维修加固外,绝大多数学校硬件建设基本达到省定标准。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用房面积都超出20平方米,配备了电视,安装了亲情电话,配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和文体器材,能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杨庙中学小学为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便于学生学习,观看影视节目,亲情电话使用率高,电话记录详细,有的一天多达30余人次。杨庙邱园小学将亲情电话通话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科学安排,每天中午12:10-12:50对一个班级开放。

4、开展了结对帮扶

各项目学校都建立了教师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悉心辅导,生活上热心照顾,适时进行谈心交流。实验中学建立了“爱心妈妈”、“家长”、帮扶“2对1”(1名学生和1名教师帮扶1名留守儿童)、青年文明号集体和精英青年志愿者结对100名农村特困留守儿童等关爱队伍,让留守儿童真切地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情。刘集中学号召非留守儿童中的优秀学生做留守儿童的爱心伙伴,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随时随地帮助结对伙伴解决一些小困难、小问题。仲兴中心小学开展小手拉小手活动,发动优秀学生志愿者帮助留守学生。仲兴中学坚持实行“家长”制度,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

5、丰富了活动内容

一是注重道德品格培育。实验中学开展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杨庙中学各班举行了《心存感恩立志博学》主题班会----我爱爸爸妈妈,留守儿童纷纷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九湾中学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影片和专题片,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各项目学校积极组织留守儿童举行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拔河、象棋、围棋等体育比赛,举办留守学生书画作品展,文艺汇演等项活动,着力培养留守学生的体艺特长和兴趣爱好。新马桥高湖小学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科普活动、带领留守儿童赴镇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参与文体活动。

三是进行心理健康疏导。部分项目学校配备了兼职心理教育教师,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动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对留守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指导与心理疏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少数学校因实施校安工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没有落实,无法正常开展活动。

2、活动室设施配备不到位。多数学校活动室图书、报刊数量不足,文体器材单一,满足不了留守儿童活动需求。个别学校亲情电话没有开通。

3、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大。有的学校规章制度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制订。有的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有的未及时更新数据。部分学校没有亲情电话记录,未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4、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摸底、统计做得不够细致。未能按要求及时更新数据,留守儿童的有关信息不够全面。

5、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不够规范。部分学校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内只有一张留守儿童登记表,缺少反映留守儿童成长与进步的相关材料。有的学校成长记录袋内装的仅仅是学生的作业本、考试卷。

6、软件资料不齐全。部分学校不注重软件资料的积累与整理。有的学校甚至提供不了关于留守儿童活动开展的材料。

7、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性不够。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比较薄弱。

8、部分学校不注重对留守儿童之家的环境布置与氛围的营造。同时,信息报送及有关留守儿童活动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比较薄弱。

三、下一阶段工作要求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成立留守儿童协调小组,近期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不断创新工作内容与方式。

2、健全规章制度。要建立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等项制度。要做到领导小组、管理制度、活动计划、组织网络图“四上墙”。

3、硬件建设要达标。凡是活动室尚未落实的,10月底前一定要落实到位。室内要配备200册图书,或每两个月流动图书不少于100册,10种报刊、20件文体器材,其中围棋、象棋不少于4件。亲情电话必须安装在活动室,要有完整的电话记录。

4、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以“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鼓励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开展小手拉小手活动。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五老”人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5、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留守儿童人数较少的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及时将各类反映留守儿童成长进步的相关材料放入成长记录袋内。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学校,可以使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用表格和文字实录的形式记载留守儿童成长轨迹。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让每一位留守儿童参加一至两项文体活动,每月读一本好书,促进留守儿童全面进步和发展。

6、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留守学生喜闻乐见的道德体验、社会实践、文化体育等项活动。要努力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通过开设心语信箱、倾诉信箱、视频聊天室、爱心小屋等,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情感交流。让留守学生的心理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加强对留守儿童辅导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的理论培训。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3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留守儿童增多。由于亲情缺失和监护缺位。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等现象。连云港市**区妇联把关爱贫困留守流动儿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他们身心健康,自由成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一、领导重视,推动政策落实。

我区《"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经20xx年县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xx年12月正式颁布实施。新规划更加关注妇女儿童民生问题,新增了儿童与福利领域。增加"逐步完善救助制度,为贫困和大病儿童提供医疗救助"、"发展面向留守流动儿童的公益服务设施,满足孤儿、单亲困难家庭儿童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系列目标,区妇联作为职能部门,积极作为,推进实施力度。"六一"期间,区四套班子领导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到乡镇学校看望他们,送去了慰问金、玩具等节日礼物,并与他们一起庆祝"六一"儿童节。

二、分门别类,建立信息库。

建立贫困留守流动儿童信息库,对各镇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分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登记造册,全面掌握了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学生的资料。目前,共有留守流动儿童5000余人入库(留守流动儿童、孤儿(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服刑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吸毒家庭子女、受暴力侵害儿童(尚有三个乡镇没有报齐材料)。全面建立贫困留守流动儿童档案,及时做好留守流动儿童的发展情况记录,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改进工作方法。

三、积极争取,实行帮扶制。

四、整合资源,结对聚爱心。

五、利用阵地,活动促和谐。

通过区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村级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阵地,设置亲情教育课程,开设亲情热线,发挥家庭教育、亲情互动、成长训练等功能,为留守青少年儿童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经济扶助等家庭式助长服务。面向广大家长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巾帼志愿者和社会力量为留守流动儿童安全提供"一对一"的帮助。抓好"六一"、暑假等节点,开展"六一"书画评比、市"百佳小公民"评选活动,为留守流动儿童营造积极阳光的氛围;在**镇举办留守流动儿童"快乐暑假、翼起成长"暑期公益夏令营活动,先后组织300名留守儿童免费观看舞台剧《蓝精灵》、告别粗心半日营、科学的魔力、消防安全知识大讲堂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夏令营生活中充分体验小伙伴关心互助、共同成长的乐趣,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在城头镇举办4期儿童安全培训"护蕾行动"活动,以儿童和家长、基层妇联干部和社区志愿者为培训对象,重点围绕交通安全、食品卫生、防走失、防火、防溺水以及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等进行儿童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身防卫能力,教给家长、基层妇联干部和社区志愿者安全知识,确保儿童安全成长。组建30人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通过巡回讲座、上门服务、网络电话沟通等形式,确保留守流动家庭和谐平稳。

区妇联将在以后工作中,继续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重点抓好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工作,使"留守儿童之家"设施更齐全、管理更完备、活动更丰富;二是继续推进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解决其实际困难;三是抓好志愿帮扶结对工作。壮大关爱队伍,切实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情感上的帮助;进一步完善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4

②去的次数多了,就熟悉了村头靠近路口的一户人家,石头砌成的三间房子,屋后是一排白杨树。家里住着一老一小,老奶奶有70多岁了,小孙女上小学一年级。儿子、儿媳妇在南方打工,每年春节才回来。

③夏日的一天,拍完风景,已时过中午,有些口渴难耐的我,从山上下来,直奔那三问石头房子。院门半开,老槐树底下有一张小木床,老奶奶睡着了,小孙女看见有人到了门口,要叫醒老奶奶,我急忙摆摆手,随后向她做了个喝水的手势。

④小女孩扑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警惕地望着裂的嘴唇..我摘下墨镜,把头上的帽子拿下来,冲她微微一笑。她认出我来,转身就向石头房子跑去.然后端来一瓢清水,.

⑤农家的水清凉甘甜。小女孩长得很白净,好奇地看着我脖子下挂着的照相机,怯怯地问:“阿姨,你能给我照个相吗?”我顺手把水瓢放在车架子上,高兴地说:“好嘞,来,你到那边有花开的地方,阿姨给你拍一张,下次来送给你、”

⑥“阿姨,我想让你拍妈妈的鞋印.”小女孩乌溜溜的眼睛里充满了渴望

我有些不解,端着照相机,一脸茫然、

⑦小女孩低着头小声说:“村里好多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我妈妈和爸爸走的那天,很冷,天上下着雨,爸爸和妈妈背着两个大包硕着雨出门去了一妈妈走在爸爸的后面,妈妈穿着一双黑色的布鞋。妈妈走了之后,大门外有妈妈留下的鞋印,等我想妈妈的时候,我就一个人蹲下来看妈妈的鞋印……”

⑧“我害怕妈妈的鞋印被人踩没了,就找一个塑料袋盖在上面,用破锅盖罩着.破锅盖的上面是枣树枝。”小女孩边说边拉着我走到大门右边,蹲下来.轻轻地拿开干枯的枣树枝,揭开破锅盖,掀起一个塑料袋,露出一个轮廓较为清晰的女鞋印,右脚的。

⑨我的眼睛霎时潮湿了。

⑩小女孩用手掌不停地拂去鞋印边上洒落的泥土.用手指抠出鞋印里的小泥块.撮起小嘴轻轻地、一点一点把鞋印吹得干干净净后,一双小手在鞋印上轻轻地摩挲……

⑩端起相机,镜头里的鞋印和那双细嫩的小手,让我看到一颗幼小的心.在悠长悠长的四季,默默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煎熬和漫长无边的等待,静静地守候那份鞋印里的母爱。

(张秋峡/文,选自《意林》2012年第5期,有改动)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 “我有些不解,端着照相机,一脸茫然”一句中加点的词如何理解?

3 第⑨段写“我的眼睛霎时潮湿了”,请你接着这句话补写一下“我”的心理活动。

4 赏析选文中面线的句子。

5 阅读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妇联的一项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最期待五类关爱。这五类关爱分别是:情感交流、道德引领、学习辅导、生活照顾和安全保护。

材料二 全国妇联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留守儿童人数约为5800万。因亲情缺失、教育不足,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成长等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三 2012年1月20日,大型公益活动“春暖”在时隔5年之后,再一次隆重起航。整场晚会以关注5800万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困境为主题,以家长会的形式,邀请社会各界出主意、想办法,邀请企业界奉献爱心。晚会在凝重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不断唤起人们的真情与爱心。整场晚会为留守儿童募集资金近1.4亿元人民币。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5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关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笔者所在学区已组织班主任教师和部分科任教师,通过入户走访、填表、班会座谈等形式,对服务范围内“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以及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等进行了摸底调查,进行了初步了解,掌握了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成长需求。

就笔者所在学区服务范围内现状而言,2011年我学区在校学生为904人,“留守儿童”有206人,占全校学生的22.8%。其中父亲在外的留守学生为155人,占全校学生的17.1%,母亲在外的为24人,占2.6%;父母均在外的留守学生为27人,占2.9%。单亲(父亲或母亲)监护的163人,占79.1%,隔代托管的留守学生为29人,占留守学生总数的14.1%,亲友托管的为14人,占6.8%。2012年我校在校学生为987人,“留守儿童”则上升到310人,占到全校学生总数的31.4%。总体来说,我校农村留守学生人数较多,呈逐年增加趋势,存在的问题,一是父母的外出导致家庭教育削弱,甚至断裂,使“留守儿童”的正常教育受到影响。特别是孩子长期缺乏亲情关怀,造成性格孤僻,内向,人际交流能力差;或者变得任性,放任自流。二是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管理孩子重视教育和成才,爷爷奶奶则更关心孩子的生活。前者严,后者松,往往导致“严厉”与“溺爱”的冲突。三是部分“留守儿童”过早的承担了一些家庭责任,生活上有困难,患病不能及时治疗,易受到意外伤害;四是部分留守学生家庭贫困,生活条件差,孩子营养不良,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留守儿童”的要求

一是“留守儿童”最大的心愿就是盼望尽快和自己的父母团圆。

二是大多数“留守学生”对父母寄予了理解,知道父母在外的难处,表示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减轻父母的负担。但也有个别学生对父母感情日渐淡薄,甚至产生怨恨,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好”,在不在家无所谓。

三是生活上渴望得到帮助是“留守儿童”的另一心愿。特别是一些隔代托管和亲友托管的学生,生活上存在着诸多的困难。除上学外,洗衣、做饭、照料家禽家畜等所有家务活几乎都落在了他们的身上,有的甚至还要照顾自己年老的爷爷、奶奶、年幼的弟妹。身心极其疲惫,学习成绩下滑,健康问题较多,属于很“苦”的一种孩子。

三、学校的应对策略

学校首先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登记建档,并与家长和监护人建立起沟通联系的长效机制。要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座谈会,了解孩子的困难和需求;鼓励“留守儿童”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班主任和代课教师经常家访,与监护人沟通,共同教育和管理好孩子。笔者所在学校已尝试按学生居住地域划片成立“校外学习生活互助小组”,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助活动,以做到经常性、最大限度地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6

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自己留守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6周岁及以下的未入小学的儿童。[1]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在5861万17周岁及以下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中,0~5周岁留守幼儿的规模达到1585.2万,占27.05%。[2] 另外,全国妇联2008年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0~5周岁农村留守幼儿的数量已经达到全国农村同龄幼儿数量的30.46% [3],这意味着每10个农村幼儿中就有3个是留守幼儿。留守幼儿群体规模呈逐年增长之势。虽然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幼儿的规模庞大且与日俱增,但迄今为止,农村留守幼儿问题却还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应有的关注。由于学龄前期(0~6岁)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感知、思维、语言等都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幼儿所受到的教育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在家庭教育缺失的背景下,幼儿园作为留守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家园互动中促进留守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在农村留守幼儿教育问题上承担责任的必要性

1.关注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是保证教育公平的起点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保证每个儿童享有均等的教育权利和机会,是教育公平的最根本要求,而教育公平的起点是学前教育的公平,只有起点公平,才能保证整个教育体系的公平,否则,教育公平无从谈起。[4] 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问题。2010年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 》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这些都表明国家已充分认识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农村留守幼儿作为留守儿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较低的身心发展水平,比农村非留守幼儿更需要幼儿园教育的补偿,更需要有公平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关注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不仅是保证学前教育公平,也是保证整个教育公平的起点。

2.关注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是保障儿童权利的重要体现

学前期不仅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而且是个体认知发展最为迅速和重要的时期,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5] 农村留守幼儿主要以祖父母隔代监护为主,由于隔代抚养存在缺陷,家庭教育中父母缺失,这些现实因素使得留守幼儿的处境比留守儿童更为艰难,他们得不到良好的成长环境和适宜的早期教育,“留守”给他们的发展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他们是更容易受到伤害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急需得到关注。《 儿童权利公约 》认为儿童享有一个人的全部权利,但其最基本的权利可以概括为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四种权利,其中发展权指儿童有权接受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儿童有权享有促进其身体、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条件。[6] 可见,关注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其发展权的实现,而且也是保障儿童权利的重要体现。

3.关注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是补偿家庭教育缺失的有利措施

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有些父母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长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重视不够,认为只要挣钱让孩子吃饱、吃好就行了,在家庭教育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方面,亲子之间的交往由于时间上的长期间断性、空间上的远距离性、交往的非面对面性以及互动频率低等因素受到阻碍,父母实际上成为孩子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另一方面,留守幼儿基本上以祖父母隔代监护为主,有的祖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对家庭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方法,对幼儿倾向于溺爱和放纵。同时,由于祖父母精力和体力有限,家庭教育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幼儿园是留守幼儿的第二个家,当留守幼儿得不到一个完整的家时,他们渴望在幼儿园得到老师和同伴的爱护。因此,关注留守幼儿的教育,是补偿其家庭教育缺失的有力措施,可以弥补留守幼儿缺失的爱。

二、农村留守幼儿教育问题中幼儿园承担责任的现状分析

1.教育设施匮乏,教学管理滞后

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基本的物质条件,需要拥有能保障幼儿生命安全的房舍、设备,能满足幼儿需要的基本物质材料。但调查显示,我国中西部22个省份有一半乡镇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多数农村幼儿处于“无园可进”的境地。[7] 无奈大量的留守幼儿只能上民办幼儿园,这些民办幼儿园班额小,设备简陋,缺乏足够的卫生和健康设施,玩具配备严重不足,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只能做到保证幼儿的安全,很少能够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由于留守幼儿的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又缺乏认识,导致农村基础教育对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缺乏重视,几乎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教学管理滞后。

2.师资队伍较弱,小学化倾向严重

我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幼教机构条件一般都比较差,按照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城市幼儿园的师幼比为1∶15,而农村和县、镇幼儿园的师幼比则为1∶36,相差1.4倍。[8] 同时,由于民办园和乡镇园是独立办园的教育机构,经费自理,缺乏国家财政拨款,合格的师资补充机制缺失,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同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大量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在从事学前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及专业技能方面都与幼教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违反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的“小学化”倾向严重,没有起到保教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更缺乏对留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的理念。同时,由于待遇偏低使幼儿园教师缺乏上进心、责任心以及再进修、再学习的动力,职业意识淡薄,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频繁,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留守现象堪忧,幼儿发展不足

有研究者对城市在园幼儿和农村留守幼儿的“前学习能力”进行了比较,发现留守幼儿在安全、自我保护、卫生等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在语言领域,普遍缺失倾听能力且表达能力不足;在社会领域,交往能力、合作及分享意识比较薄弱,多数留守幼儿不懂礼节且缺乏爱心和同情心;在科学领域,留守幼儿和城市幼儿在探究兴趣、感知觉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在艺术领域,留守幼儿对艺术活动缺乏兴趣。[9] 也有研究者分别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进行了一些具体研究。在言语能力方面,留守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弱,普通话听说能力较差。[10] 在数学方面,存在显著问题,图形认知存在困难。[11] 在同伴交往方面,缺乏安全感,交往范围狭窄,容易对富裕家庭的非留守幼儿产生排斥心理,有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12] 另外,与城镇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相比,留守幼儿的认知发展与社会化均表现得最差。[13] 在安全认知方面,对防拐骗、防走失、防范电、防范水、交通安全的认知水平都较低。[14] 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就更需要幼儿园提供给留守幼儿优质的学前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

三、农村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解决路径

在家庭教育缺失的背景下,农村幼儿园作为留守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发挥农村幼儿园的主导作用,对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做出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并探寻解决路径。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

农村幼儿园是留守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各级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投入,完备幼儿园的各项设施,使幼儿园有条件为留守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幼儿园要加强对留守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成立留守幼儿管理和教育工作小组,制订工作计划。首先,要加强对幼儿园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管理,对在职教师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其次,要加大对留守幼儿的重视程度,根据留守幼儿的需要选择教学和游戏材料,为留守幼儿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定期举行教学讨论会,就各班留守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交流,共同解决留守幼儿教育中令人困惑的问题,并制定适宜的方案,力求通过这些措施,为留守幼儿提供一个优质的早期教育环境。

2.举办各类培训活动,提升监护人的教育观念

农村留守幼儿的监护人多为祖父母,他们对幼儿教育的了解甚少。为此,一方面,幼儿园应开展各类培训、交流活动,定期组织监护人观看有关教育视频,鼓励他们交流教育经验,提高其幼教认知水平和教育行为能力。另一方面,祖父母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就是一笔财富,幼儿园应积极调动和激发老人的教育热情,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困惑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聘请专业人士举办幼教知识讲座,特别是针对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可行的方法和建议,通过这些措施提升留守幼儿监护人的教育观念,改善其教育行为。

3.开展家园互动活动,满足幼儿亲子依恋

留守幼儿虽然远离父母,但父母的教育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幼儿园应帮助搭建留守幼儿与父母间的沟通桥梁,加强留守幼儿与父母的亲子互动、亲子交流频率和亲子关系强度。一方面,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父母回家的时间进行家访,帮助父母了解幼儿的近况,鼓励父母尽可能地留在家中照顾幼儿,以补偿幼儿缺失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活动开展。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开设亲情电话,让幼儿和远方的爸爸妈妈说悄悄话,把自己在园和在家的表现,如学会了自己穿衣服、获得了老师的表扬等报告给爸爸妈妈,抚慰幼儿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拉近幼儿和父母的距离,满足其亲子依恋之情。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400715)

参考文献:

[1]蔡迎旗,王清华,杨慧玲.黄冈革命老区“留守幼儿”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7(6).

[2]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

[3]http://.cn/zhibo/2008-02/27/content_10180165.htm.

[4]王春英.发展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重要举措[J].学前教育研究,2010(5).

[5]刘璐,蔡迎旗.农村“留守幼儿”问题解决中政府应承担的责任[J].学前教育研究,2007(6).

[6]http:///ziliao/2005-09/21/content_3522096_1.htm.

[7][8]冯晓霞,张凤.农村幼儿保育教育问题亟待解决[J].人民教育,2011(12).

[9]史爱华.留守幼儿缺失了什么——对516名6岁城乡幼儿“前学习能力”的测试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12(4).

[10]刘璐.农村留守幼儿言语能力发展问题研究——以湖北黄冈地区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9.

[11]邢莉莉,蔡迎旗.留守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现状及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9(7).

[12]王红蕾,姚丽霞.留守幼儿同伴交往问题调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4).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7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封闭式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环境不稳定,使得他们没有归宿感和安全感,从而孤立自己,喜好独来独往。他们缺少父爱、母爱,缺少心灵的港湾、情感的依靠,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心灵变得脆弱、不堪一击,对生活感到无助、失落,不爱与同学交流往来,期待真情真爱,渴望亲情。

自卑心理。與其他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更不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及游戏,尤其是亲子活动。亲子活动的开展对留守儿童来说,是一种心灵的伤害,看着别的孩子与父母手拉手,看着别的父母正在鼓励和安慰他们自己的孩子时,留守儿童的心里是很难过的,因此会形成不愿参加任何活动的心理。留守儿童在伤心难过或做错事的时候,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便没有心灵的“顶梁柱”,没有坚实的后盾,没有自信,产了自卑。

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知识的缺乏可以通过继续学习来弥补,然而,学习的兴趣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得到弥补的。不健康的心理是摧残留守儿童的“定时炸弹”。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的摇篮,学校应尽可能创造和利用相关方面的教育资源。例如,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心理健康咨询室,精心挑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再如,学校可以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灵需求,为他们做备案,建立一人一档的档案材料,跟踪调查。联系他们的监护人或者直接联系他们的父母,告知他们孩子的情况,采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相关教育与引导,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阴影,让“留守儿童”享受被关爱的阳光,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

合理、及时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的慰问与引导。学校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应首先开设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应定期举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还可以开通“悄悄话”邮箱,通过“悄悄话”邮箱传授相关的知识,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可倾诉、无处可倾诉的痛处,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结。其次,教师一旦发现留守儿童心理有问题和行为有偏差时,应及时处理,防止学生的心灵重创加深,要防微杜渐。教师在与留守儿童交流时,应多运用鼓励性、赞美性、商量式的语言。只有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交流,学生的情绪才可能稳定,学生才能积极配合工作,学生才可能敞开心扉,最终才可能顺利解决相应的问题。

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家园。农村居民一般文化素质不高,留守儿童在这样的环境生活、成长,定会受到影响。因此,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家园,提高农村人民素质势在必行。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在农村可以设立一些有趣味性的、技能性的、休闲性的、乐器性的兴趣小组,让留守儿童生活在、玩耍在一个高文化、高素质的环境中,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园,学校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和关爱,从而才能弥补家庭关怀的不足,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监护者整天忙于劳作,文化程度不高,无暇顾及他们。父母不在身边,而正在青春期的他们思想还不成熟,做事情欠考虑,自我保护意识低,容易上当受骗,容易被不良风气所感染、左右,心灵比较脆弱,从而形成叛逆、我行我素、抽烟酗酒、泡吧游戏,容易被社会不良人士带坏。因此,学校应加大校风校纪的宣传力度,杜绝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对未成人的影响,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呼吁大家共同携手为留守儿童铸造一个爱心“暖巢”。

“孩子在,父母游”,留守儿童已成为各大网络新闻媒体的焦点,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个个期待、渴望的眼神反复出现。这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父母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和养家糊口进入城市务工,教育工作者不得不积极面对这一现实情况。学校自古以来就承载教书育人的重大任务,因此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进行特殊教育,以健康的心态勇敢面对现实,让留守儿童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情感,让他们健康、阳光地成长。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 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9

(2018-2019学年)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最大意义与主旨是“团圆”。团圆与和谐紧密相连,团圆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内心的和谐与相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青年都外出打工,剩下老人和孩子在家里,。我们为了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民族情感,关爱留守儿童,现将活动作如下安排。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2、让留守儿童不孤单,同时教育他们要懂得体会父母的童辛劳和不易,学会感恩。

二、活动主题:月儿圆圆话中秋

三、活动时间:2018年9月21日

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袁洪英(校长)  

副组长:罗  敏

成  员:邹  康   韩  强   王明进  黄  琴   邱  华  

骆  成   包顺芹   卢光敏  付绪松   杨双燕

四、活动过程

1、学校领导袁洪英校长讲话。

2、中秋知识我知道(10分钟)

让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等知识、图片等,通过十分钟交流、展示,走近中秋文化。

3、中秋诗词我知道:全体留守儿童一起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中秋的诗词,情满中秋诗词吟诵比赛。通过诗词吟诵,让学生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懂得感恩的思想,营造诗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4、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快乐的记忆留在心里》。

(1)观看农民工打工的图片。

(2)指名到过父母工作的地方的孩子说一说,你所看到的父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3)交流: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父母安心。

    5、优秀留守儿童代表(3名)分享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树立榜样作用,让全体留守儿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6、亲情电话——我向父母报喜忧:让留守儿童向父母说说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分享在生活、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并向父母郑重承诺,以后应如何做,使远在他乡的父母安心工作,也可以现场进行亲情电话的交流。

7、感恩教育:成长路上,有你不孤单

说一说父母不在你身边,你得到过哪些人的关爱,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请你说一说给你关怀和帮助最大的人,向你说出对他们的感谢,做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

8、小小歌谣传情意。合唱歌曲《感恩的心》,引导学生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命中的亲人和朋友,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9、同享中秋明月,共建绿色家园。

月饼盒的过度包装浪费了宝贵的木材、纸张和金属材料,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善用资源,倡议大家巧用月饼盒,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并可用来布置教室。

五、经费预算:500元。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10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结合我们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使我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的家长有一方返乡。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11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学校教育 长效优势

关注留守儿童、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牵动着每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心。我校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充分挖掘学校教育的内在潜力,发挥学校教育的长效优势,创新教育管理的既有理念,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全员教师监护人制度,本着“就近、就熟、就亲”的原则,关照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既可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使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

一、摸清现状是关爱教育的前提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我们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在逐渐增多。据调查,目前,全校外出打工的家长有203人,其中父亲外出打工有68人,母亲外出打工有66人。在留守儿童中,由父亲在家照顾的有41人,母亲在家照顾的有21人,由爷爷奶奶照顾的有34人,由其他亲人照顾的有16人。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格的培养,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调查中发现,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的父母,他们无一技之长,打工收入往往不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

2、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好,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是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3、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一定的人格障碍

4 、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抢劫、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孩子由于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也是非常危险的。

二、建立长效机制是关爱教育的保证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二是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退休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工会,发动全体退休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

”(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儿童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况等;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儿童”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三、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同时,为加强代管家长的管理,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举办一次代管家长论坛活动,交流经验,探索新路,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

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12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149-0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当前,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他们外出务工、经商,把子女留在原住地并委托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这些留守的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

1、自卑心理比较普遍。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他们感到非常孤独,在内心产生了极端自卑的不健康的心理。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成长和身心健康都是很不利的。

2、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他们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表现为脾气急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甚至是老师和长辈,理由是“太无聊了”。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违法犯罪的现象。

3、逆反心理严重。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很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甚至感觉自己遭到社会和他人的遗弃,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仇视态度。他们对家人和老师的管教都置若罔闻,甚至在公开场合与老师和家长顶撞,以显示他们的反抗和玩世不恭。不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人品较低、经常违纪、目中无人、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有的还养成了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往往许多留守儿童表面上来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更坚强,然而他们的心灵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他们心态极不平衡,情绪波动很大,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很容易受伤,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是希望,留守儿童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当前,留守儿童的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

二、解决农村留守幼儿心理疏导的措施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鼓励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学习,保证完善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最有力的保障,让所有“留守儿童”都不用再“留守”。

2、加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父母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负责抚养监护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应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

3、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和谐大家庭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每个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以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其次,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第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四,注重对留守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端正教育观念,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家校结合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4、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我认为留守儿童本身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学会正确应对挫折和逆境,培养坚强意志,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从而使自己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