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2-02-19 00:11:10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中国电信在重建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光进铜退”策略,对线路需要重建的地区,采用光缆替代原有的主干电缆,同时引入PON技术和语音、数据一体化设备,并将光缆铺进行政村。

“这几天,我们正围绕信息产业部的第二阶段重建工作要求,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本阶段的通信恢复重建工作。”2月20日,中国电信集团综合处相关人士对记者如是说。

在抗击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中国电信近日正快速调集人力、物力,按照预先制定的重建方案全面启动雨雪冰冻灾害后的重建工作,力争下月31日前完成100%受阻用户恢复通信工作和包括受损光电缆及杆路的重建。

依照部里工作要求,中国电信在灾区的电力、交通等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地区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民生和重点通信的畅通。在通信恢复重建工作中,与兄弟运营企业继续保持合力、相互支援、统筹规划、资源共享。自雪灾发生以来,中国电信王晓初总经理在总部连续召开三次电视电话会议部署集团全面抗灾救灾工作后,随即于2月2日起,与集团副总经理张继平、孙康敏等连续深入灾区一线,实地调查研究,部署各受灾地方公司的灾后保障及恢复重建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4日,中国电信15个省(区、市)通信线路累计倒杆11380根,断杆216221根,小灵通基站损坏948个,光缆断损2904.416皮长公里,电缆断损28676.486皮长公里,蓄电池损坏36000组,油机损坏794台。

通过逐步较快灾后恢复重建方案的实施速度,中国电信目前已完成了所有模块局和80%的接入点、村通基站、小灵通基站的恢复重建工作,恢复了85%以上受阻用户的通信。集团公司确定灾后重建的重点任务是:扶正加固倒杆,更换所有断杆;采取光纤接入新技术,用光缆替换受灾阻断的长距离、大对数铜缆,优化网络结构布局、提高抗灾能力;更换所有受损的蓄电池、油机和小灵通基站。

本次南方多省市发生的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虽然不是特别大,但由于雪灾直接影响了运营商在春节期间的市场营销活动,因此将影响运营商第一季度的业绩表现。

中国移动灾后重建三步走

中国移动的重建工作包含两方面:对内,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全面恢复自身受损网络;对外,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发挥移动信息优势。并按“抢通恢复、调整稳定、优化提升”顺序分为三个步骤。

早在二月初,中国移动就已经开始筹划灾后重建事宜。如今,灾后重建工作更是全面展开。中国移动网络部应急通信处经理孙研告诉记者:“由于移动通信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特性,移动通信系统的恢复重建,不但对自身具有重大意义,也可以帮助整个社会的重建工作。”

因此,中国移动的灾后重建工作从一开始就是双向的:对内,全力抢修,力争在最短时间全面恢复自身受损通信网络;对外,积极配合相关政府部门,通过发送抗灾恢复生产指导短信等方式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总体上,则按照“抢通恢复、调整稳定、优化提升”的顺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在总裁王建宙、副总裁李跃等公司领导的指挥下,中国移动总部积极协调完成了跨省的灾后恢复重建支援队伍,随时可以补充到受灾省恢复重建的一线工作中。在抢通恢复阶段,重建工作将按照“抢一片通一片、通一片保一片”的原则并行工作,快速恢复通信,提前防范灾情反复。在调整稳定阶段,对已恢复生产的设备和系统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在优化提升阶段开展系统优化工作,逐步将网络覆盖及系统性能恢复到受灾前的水平。

针对灾害中可能受损的通信铁塔、天线等设施,中国移动正在调集力量进行全面检修。此外,为确保受损设施恢复后的通信质量,中国移动严格明确了优化措施和质量,并特别配备了相关的测试仪器仪表。

在对外方面,中国移动积极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为政府部门灾后指导信息的传达提供支持。孙研告诉记者,这包括生产指导短信、气象预警信息,路况、车次信息等。

截至上周,中国移动江苏、四川、重庆、河南、安徽等省公司已经基本完成抢通恢复的工作,进入调整稳定、优化提升阶段,所有受停电影响的机房已恢复供电,停电期间双路供电的机房油机已检修完毕,为机房供电的故障油机已全部恢复正常。

中国网通北方经验支援南方

网通的北方各公司有着极为丰富的处理冰雪灾害损坏设备的经验,因此随时能够为南方公司提供技术支援。目前,北京、山东、天津、吉林和河南网通已经组织好了技术支援队伍,前往受灾地区帮助抗灾和重建。

“网通的抗灾救灾工作难度,也许是几大运营商中最大的。”中国网通网络部副总经理张清贵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这是因为,网通的主要人员、设备、技术根据地在北方,而受灾的主要地区在南方,当地网通规模较小,却要同样保持整个地区的通信畅通,这也为网通的灾后重建增加了难度。

但是网通并没有因此而放慢灾后重建的步伐,早在2月5日,集团公司在部署抗灾保通信的视频会议上,就全面安排了灾后重建工作。集团公司要求各受灾省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争在4月底前完成灾后重建,尽快使灾区的所有客户恢复正常通信。为了保证南方的重建,中国网通安排了南北方1+1对口支援。截至2月18日,网通已经投入救灾资金3426.58万元,用于灾区通信保障和灾后重建工作,“这并不是最终数字,比如运营商之间相互帮助的成本尚未计算在内,这个数字最终肯定还会大幅增加。”张清贵表示。

张清贵告诉记者,网通的北方各公司有着极为丰富的处理冰雪灾害损坏设备的经验,因此随时能够为南方公司提供技术支援。目前,北京网通已经向南方各省公布了7×24小时技术支援电话010-68018118,成立了专家保障队伍。山东网通、天津网通、吉林网通和河南网通已经组织好了技术支援队伍,前往受灾地区帮助抗灾和重建。

张清贵告诉记者,“目前看来,通信系统已经基本修复,比较令人担忧的隐患是在灾害中,许多机房电源电池反复充电、放电,也许会出现过度放电情况,影响电池性能。”张清贵表示。

据记者了解,中国网通成立的专门机构已精心安排了灾后重建工作,要求对重建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统一调配应急设备和抢修物资,促进重建工作尽快完成。集团公司还提出要求,尽快恢复基础网络通信能力,恢复通信网络供电及基站、铁塔等通信设施,重建倒塌的机房,更新与维修应急通信车辆。更重要的是,网通集团已经要求,在重建中要注重规划,搞好配套设施,在全面恢复原有的通信设施规模和通信能力的基础上,对通信设施进行优化,以提高抗灾通信能力。

中国联通放大责任信号

联通正着力筹建燃油基站,与原有的电力基站互为补充。与此同时,联通还明确提出各地重建要充分考虑气象条件和当地地形特点,合理规划,有效避灾。

在抗击冰冻灾害取得阶段胜利之际,中国联通以放大责任信号为中心的灾后重建攻坚战已经全面打响。根据中央的工作要求,中国联通充分发挥一级法人优势迅速从全国各公司调集各方资源,抽调优秀技术骨干,周密部署全面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根据集团的统一部署,受灾各省联通公司正全力修复退服基站,确保通信畅通,努力减少灾害带来的困难和损失。

冰冻灾害发生伊始,中国联通在保通信的同时,便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灾后重建工作。此次联通受灾主要原因是霜冻天气致导基站断电被迫退服,由于电力基站不太适合南方能源缺乏地区,联通正着力筹建燃油基站,与原有的电力基站互为补充。与此同时,中国联通还明确提出各地重建要充分考虑气象条件的特殊性和当地地形的特点,合理规划,有效避灾。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明确指示,在抗灾救灾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退服基站的正常工作,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做好资源调配和维护人员互相支持的工作;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一手抓抗冰雪保通信工作,一手抓灾后重建的工作,在指挥抗灾工作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重建方案,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截至上周,联通各省累计参与通信保障42564人次、累计发电时长242289小时、应急通信车出动122车次,通信抢修车18325车次。各地联通发挥现代网络和信息化优势,与地方政府、气象、交通、电力等部门携手,充分发挥手机短信优势,向受灾地区、受困用户免费提供天气预报、交通状况、电力抢修、救灾信息等应急短信6600万条。

在中国联通看来:灾害面前,电信央企的社会责任绝不只是简单地捐钱出资扶弱济困,更重要的是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先进信息手段,以信息服务推进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与各部门通力配合帮助受灾群众提早渡过难关。

中国铁通高标准勤俭重建

赵吉斌要求铁通干部员工继续发扬抗灾精神,认真总结此次救援抢险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应急抢险预案,以勤俭办事为原则,在修旧利废的基础上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抓好安全生产和市场营销工作。

2008年2月18日,中国铁通董事长赵吉斌、总经理张永平分别带队奔赴湖南、贵州指导部署灾后重建工作,集团公司财务部、计划部以及网络运维部的相关领导随行。据记者了解,此行主要是了解受灾情况,以及部署灾后网络的修复和重建工作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赵吉斌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冰雪灾害,铁通员工的表现总的说来,有三个特点:一是牢记了以雪为令的宗旨,确保了受灾地区铁路通信畅通;二是树立了顾全大局的观念,舍小家为大家,确保了抢险救灾和正常经营有条不紊;三是发扬了拼搏奉献的精神,领导带头,党团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确保了抢险救灾的最后胜利。奋战在抢险救援一线的广大员工凝练的“顾大局、负责任,坚忍不拔、敢于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抗灾精神,是公司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赵吉斌要求各级干部员工继续发扬抗灾精神,认真总结此次救援抢险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应急抢险预案,以勤俭办事为原则,在修旧利废的基础上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抓好安全生产和市场营销工作。要以人为本,关心帮助困难员工,特别是受灾严重的员工。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火灾事故调查 现状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 X92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旨在确定火灾的发生原因及其发生规律,为预防火灾的发生和更有效的扑救提供重要依据,通过火灾原因分析,确定火灾责任、评定灾后损失等。调查工作直接的反应了公安消防机构的业务素质和相关执法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型的材料、技术工艺推陈出新,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火灾的事故调查工作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调查难度日趋加大。由于近年来火灾事故的发生所引起的纠纷案件逐渐增多,为调查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责任评估以及损失赔偿等提出科学有效的依据,因此对于火灾事故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现状

1、基本调查设备缺少且陈旧落后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需要基本的设备进行信息采集、现场分析、监测、交通防护、通讯仪器等等相关工具。在发达国家中,火灾事故调查不仅应用了先进的物证采集分析技术和装备,还能通过电脑三维成像模拟事故发生现场,从而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火灾成因。然而在我国的很多基层消防单位,火灾现场勘查工作缺乏基本的装备仪器,先进的设备不会使用,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锄头抛、铲子趴的状态。调查人员主观经验主义严重,依靠直觉经验办事,造成很多痕迹物证无法在现场进行勘探分析,延误了最佳的调查时间,造成火灾事故调查分析缺乏科学依据,准确性不足。

2、缺乏专业人员、配备不足

火灾调查工作对于人员专业性、技术要求都很高。然而目前我国火灾事故调查科研机构设置较少,鉴于对火灾事故调查的特殊性,需要进行现场的勘查和询问取证,勘查分析与询问证据相互印证,需要现场调查人员具备很像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完全熟练的驾驭,丰富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然而,我国的绝大多数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知识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摸索,因此要培养一名合格的火灾事故调查人员需要较长的时间。然而地方公安消防机构的警力不足,导致没有专门的火灾事故调查员,且其身兼数职需要进行消防案件工作又要进行建筑工程验收审查,有些人还要兼职内勤,由于我国现役体制问题,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很多骨干成员流失,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的整体状况是人少质忧,因此很难进行准确、科学的火灾事故现场调查工作。

3、调查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和素养

火灾事故原因的调查准确性与调查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状态有直接的关系。在市级、县级的公安消防机构中,调查人员大多都是半路出家,接受过系统的火灾事故调查专业培训的人员很少。一些刚刚接触岗位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由于缺乏实际现场火灾勘探的经验积累,很长一段时期是无法进行独立的工作的。然而很多经验主义的老同志,由于调查方式落后,导致火灾事故调查没有准确、充分的科学依据。在面对重大、特大、复杂的火灾时,一些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由于主观的情绪抵触畏惧,造成错过最佳的火灾事故调查时机,为火灾事故原因评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缺乏技术鉴定、火灾定性依据不足

火灾事故调查中对于火灾起火点、起火物、燃烧过程、火势如何蔓延等问题进行准确的鉴定,通过现场的勘查和询问相互印证才能够对火灾事故下结论。但是由于在一些事故调查报告中,过多的进行现场描述,缺少专业的数据说明和分析。在我国火灾事故中,电气火灾发生较多,这类火灾判定主要通过六种方式,金相分析法、外观形貌鉴别法、成分分析法、剩磁法、导线熔断宏观鉴别法、模拟实验法等。一般普通的电气火灾应用上述方法皆可进行判定,但是在火灾原因调查中缺乏技术鉴定。如判定是由于导线短路引起的火灾,但是没有对短路容痕进行收集、鉴定,因此无法判断短路是发生在火灾前或者之后。

5、忽视现场勘查和证据搜集

火灾事故现场调查主要是通过现场勘查和现场询问两种方式,通过二者互相印证鉴定火灾事故成因。然而在一些火灾事故现场调查时,工作人员主要偏重于现场询问,而对现场的勘查工作不足,或者偏重于勘查而轻询问。例如在一些火灾事故现场调查工作时,对于人员的安排侧重于现场调查询问,勘查人员不足,有些人员缺乏实践经验,敷衍行事。在事故综合评定中,以询问资料为主要依据,现场勘查资料甚少,询问调查的内容没有现场勘查证据验证,缺乏依据,影响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

6、事故责任追究不严

在火灾事故调查判定责任之后,需要依法对相关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这是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我国消防法规定,凡违反消防法造成火灾事故的责任人都有明确的规定。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往往重视造成火灾发生的直接责任人指认,忽视了间接责任人。这样就导致事故处理指针对直接责任人,而放任了其他间接相关人员,致使一些上级领导部门和人员不被追究,造成隐患。另一方面,火灾事故的调查工作存在人情判断,对责任人的处罚没有依法追究,除一些重大、特大火灾之外,很大一部分的火灾责任人处理工作没有按照法律执行,罚款成为了主要的处理方式。

7、档案建立不规范

根据《消防监督程序》相关规定,公安消防部门要对重、特大火灾事故建档,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归档。对于火灾事故的记录叫做火灾档案,是由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人员记载的,通过现实、客观的、反应火灾的发生原因、相关损失和伤亡情况,并总结经验。火灾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火灾事故报告、火灾损失清单、现场勘查记录、询问笔录、火灾鉴定书、火灾事故责任书、火灾现场照片等等。建立火灾档案是消防机构的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但目前我国消防机构普遍存在对于火灾档案建档不及时、内容不规范完整等等情况。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问题存在原因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一些地方公安消防机构中,领导对于火灾事故调查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由于业务经验不足,只抓火灾扑救工作,没有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在一些重、特大火灾事故中,调查人员的主观畏惧情绪较重,希望由上级主管部门指派火灾事故调查人员,依赖思想过重。长此以往,火灾事故的原因调查和责任判定、损失核定等等内容都是通过消防机构的内部工作运作进行最终裁决。基层消防机构没有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作为重点,仅视为火灾的善后处理,不能够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提升改进火灾防范治理工作。

人员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对于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需要高素质、高专业技能还需要有丰富的火灾现场调查工作经验。然而我国的公安消防机构由于存在干部吸纳、任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造成了火灾事故调查专业人员的短缺,后备力量严重不足。这样就造成了具备并掌握相关消防专业知识和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无法进入消防部门工作,或者进入消防部门没有得到善用,人员闲置情况严重。在一些单位中将火灾事故调查的专业人员岗位安排错误,造成人才浪费。对于现有的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只重使用,缺乏培养,重视火灾扑救,不重视事故调查。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审核、责任追究等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对于我国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是否合乎法定程序、询问取证、技术鉴定等是否合作、最终火灾判定结果是否科学准确都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完善的复核标准、监督机制、责任制约,上级监管部门对于下级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无法有理有据的纠正指导,调查工作难以改善。

完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切实认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

根据我国消防法规定,在火灾扑灭之后,公安消防机构要根据火灾现场进行勘察、情况调查,并进行相关的事故检验、鉴定、提出意见,并及时的制定火灾事故认定书,提供火灾事故处理的有力依据。公安消防机构的法律职责就是要查明火灾的发生原因,根据事故调查进行责任划分,并有理有法的对责任者进行处罚判定,这样才能够维护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更有利于防火救火经验总结,改善消防工作。因此公安消防机构要明确认识到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作为重点。相关领导要充分的给予财力、人力的支持、重视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完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责任制、监督机制、复核机制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必须要实行总责任人制度,针对各个环节:如现场勘查、现场拍照录音取证、现场绘图、询问、技术鉴定、模拟实验、综合分析等等工作明确相关责任人,并建立并完善各项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要求、考核标准等等,实行奖惩制度。对于火灾事故的调查工作上级机构必须进行严密的监督和复核机制,防范可能造成的民事纠纷、消防隐患等问题,要建立并形成相关的管理机制。

加强人员培养,建设高素质水平队伍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是具有严格的政策性、纪律性的,这项工作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必须要做到客观、公正、准确、科学判定,因此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对人员的政治觉悟、责任感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强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政治素养。定期组织专业技术的培训,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组织人员进行案例的分析和经验交流,提高专业技能。在队伍中培养并选拔优秀人员进行深造,培养高素质、高技术能力的后备力量。

建立并完善火灾档案制定、管理制度

火灾档案是对于火灾事故现场最原始、直接的资料,直接客观的记载了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火灾判定依据、人员财产损失、扑救和调查经验等内容。为消防机构的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提供珍贵的资料,有利于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依法、科学、准确处理。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应当对所调查案件都建立档案,并规范内容标准,形成系统的火灾档案库,以便于对这些事故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火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找出火灾防范的弱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高火灾防范和治理的能力。

火灾档案的保存年限问题,对于一般的火灾要保存至少两年,重、特大火灾档案要长期保存,并及时上报上级消防机构。消防机构对于火灾档案的管理要明确责任,并完善奖罚制度,做好火灾档案的管理和建立工作,为更加的推动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提供基础。

建立联合火灾事故调查组织

地方机构要根据地区和专业人员分布情况,将区域划分,组建联合火灾事故调查组织。当辖区内发生火灾,尤其是重、特大火灾的情况下,辖区内的支队和大队要联合组织火灾调查人员与上级消防机构的监督复核人员进行现场火灾事故调查工作,通过人才设备的资源共享,联合调查更有助于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及时、准确、有效完成,也是一次很好的现场交流,经验培训机会,可全面提高区域内的消防机构整体工作水平,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四、结论

公安消防机构要重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实践总结分析经验,认识目前工作的不足,从客观条件上,如设备、人员、经费及管理机制等方面改善。加强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的专业技能、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应用相关措施加以改进,努力实现并推进火灾事故调查工作走向科学化、正规化、法律化。

参考文献:

[1] 张金宝.谈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6)

[2] 王建忠.浅谈如何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J]. 价值工程. 2010(18)

[3] 林照优,王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干扰因素、对策及消防联动系统的设计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5)

[4] 张红红,连卫民,王硕.企业安全文化的对策研究[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5] 郑亮.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现状及对策[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21)

[6] 赵彩虹.浅谈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风. 2009(09)

[7] 罗晓明.浅论民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09(19)

[8] 张勇.浅析我国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与对策[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09)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为了这份抉择和愿望,灾后的巴蜀大地,从家园的重建到生产的恢复,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到援建项目的进行,一切都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高水平、高质量,高速度地进行着。

大地震周年前夕,对话省发改委主任刘捷,带给我们信心,带给我们力量。

规划先行,重建美好新家园

主题词:重建规划 年度计划

记者:汶川地震发生快一年了,回顾一年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艰辛战斗,刘奇葆书记为我们总结出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就是为民。”在这个核心理念下,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一年来我省恢复重建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捷: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民生优先”。重建为民,为民重建,这始终是我们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抗震救灾的阶段,我们一方面抓紧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一方面先期启动了一大批城乡居民住房、道路、学校、医院、供水等事关灾区群众安置的生活设施和关键性基础设施项目。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各部委、各省(区、市)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广泛参与下,全省各级各部门日夜奋战,特别是灾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启动、有序推进、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全面完成,恢复重建年度计划的全部下达,恢复重建项目的全面推进,对口支援和港澳援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记者:在千头万绪的抗震救灾阶段之后,我省如何保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

刘捷:科学规划是搞好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所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作,奇葆书记、巨峰省长在抗震救灾初期就作出了要及早研究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着力编制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重要指示,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本着对党中央和国务院负责、对灾区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迅速启动了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就在大地震发生后第7天,2008年5月19日,省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协调小组及办公室迅即成立,建立起中央部委、省、市(州)、县(区、市)、乡镇的五级联动机制,保证了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灾后重建规划涉及面广、内容繁多、体系完整,充分反映出我们的恢复重建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规划指导下的科学重建,是要努力实现灾区的恢复振兴。

记者:《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确定了到2009年年底完成灾后重建估算总投资的72%,请您具体解读一下。

刘捷:为了让灾区人民尽快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要求和灾区人民的强烈愿望,作出了“加快重建步伐,提前完成任务”的工作部署。省发改委在省“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和灾区政府,按照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10个专项规划明确的重建任务,全面梳理灾后重建项目,建立起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库,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将国家规划确定的重建任务具体细化分解落实到39个重灾县和省直有关部门。全省纳入国家规划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数32728个,估算总投资8858亿元。计划到今年底,完成估算投资6377.9亿元,占灾后恢复重建估算总投资的72%累计完工项目26593个,占重建任务的81.2%;到2010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通过提前完成重建任务,切实发挥灾后重建对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

项目支撑,灾后重建加快推进

主题词:项目推进 资金保障

记者:您在前面提到,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面推进,目前进展到什么状况,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刘捷: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3月下旬,我委组成10个调查组,分赴灾区对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及项目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了督查和调研。调研结果表明,6个重灾市(州)及39个极重和重灾县(市、区)按照国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年度计划和省重建委安排部署,措施扎实,强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总体进展良好。截至3月底,城乡住房、城镇体系、农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产业恢复、防灾减灾、生态修复、市场服务体系、土地整理复垦等十个大类的恢复重建项目已累计开工12728个,累计完成投资2967.8亿元。在灾后重建、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全省重大项目的强劲带动下,全省一季度投资增速高达78.2%,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实现“开门红”。

记者: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产业重建等方面任务目前完成情况如何?

刘捷:四大重建任务进展都较好。城乡住房重建上,农房维修加固任务已全面完成,开工建设永久性农房122.26万户,占重建任务的96.8%;城镇住房预计明年5月可完成重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正在抓紧建设,特别是学校、医院等重建项目开工率较高。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旋项目进度较好,已开工基础设施项目1159个,占重建任务的74%。另外,多数地区的产业恢复重建项目进展较为明显,97%的受灾工业企业恢复生产。

记者:在各地的恢复重建中,资金保障很重要,这方面情况如何?

刘捷: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筹措的确非常重要。全省注重协调好“四类资金”,有效缓解资金缺乏的压力,确保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快速推进。一是协调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各县(市、区)的首批中央恢复重建基金已拨付到位。二是协调落实对口援建、港澳援助、社会捐建、国外紧急援助贷款、信贷等资金,到位情况较好。三是大部分县(市、区)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创新机制,不等不靠,多渠道筹措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四是创新融资方式,通过搭建融资平台放大资金,发挥好财政投入的引导和乘数效应,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资金参与重建。

记者:在汶川地震这样的大灾之后进行恢复重建,对我们来说,是从未遇到过的大难题。一年来,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有什么创新经验值得推广介绍?

刘捷:的确,大灾之后的重建对我省来说是全新的课题。各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有不少经验。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上,都江堰等地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模式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在促进土地流转上,成都市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试点,加快土地流转。在融资方式创新上,成都市通过搭建政府性融资平台,争取银行

信贷资金支持,并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在就业安置上,江油市在重建项目实施中充分考虑群众就业问题。在强化监督管理上,广元市组建了三个层面的督查督导监管机构。在突出建筑特色上,北川在农房重建中突出民族特色,青川县则因地制宜推行钢木结构住房等。在结合发展提高上,各地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高度重视灾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依托援建省(市)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合作园区、飞地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园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了发展后劲。这些经验都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如火如荼,对口援建进行时

主题词:全面推进 特色鲜明

记者:总结一年的重建工作,作为四川人,最让我们铭记在心的就是对口援建。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刘捷:是啊,各支援省(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从大局出发,把灾后恢复重建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把对口支援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选派优秀干部进驻受援县(市)具体组织实施援建工作,与灾区融为一体,真情投入、全民动员、全力以赴,积极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各种形式的支援。我省各相关部门、各受援县(市)统筹协调,密切配合,确保了援建工作有力有序全面推进。截至4月10日,各支援省(市)已确定对口援建项目2375个,确定援建项目总投资517.4亿元,目前到位援建资金186.1亿元,已开工援建项目1175个,已建成援建项目198个。港澳援助项目已确定191个,援助项目总投资78.6亿元,已到位援助资金11.4亿元。

记者:我们知道,一年来,各援建省(市)都竭尽全力推进援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如果要简单总结的话,对口援建工作有什么特点?

刘捷:一年来,对口援建的各兄弟省(市)真情付出,让我们非常感动,也让全国人民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如果要总结的话,我认为有五大特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重点项目全面启动。二是对口支援资金及时到位。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的困难情况下,各支援省(市)仍全力以赴完成既定援建任务。三是“软件”支持工作全面展开,先后有3万多人次到灾区服务,转移安置学生异地就学1.6万人,为受援地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近33万个。四是多方努力,确保灾区群众安全、温暖地度过灾后第一个冬季。五是积极开展产业重建支持,援建省(市)的企业通过投资、合作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到灾区参与恢复重建。

全力以赴,打好灾后重建攻坚战

主题词:民生项目 城镇重建 基础设施

记者:按照中央提出的“力争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刘捷: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是灾区人民的强烈愿望,尽快让灾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实现中央提出的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要求,今年是关键年、攻坚年,省重建委多次组织专题研究,专门召开全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动员大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加快重建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目标责任。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确保按时完成灾后重建目标任务,让灾区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下一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突出三大重点:一是优先抓民生项目重建:二是加紧抓城镇重建;三是突出抓配套设施重建。力争到2010年9月,基本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当然,要提前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面临的困难很多、挑战也很大。但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两年内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灾后恢复重建是百年大计,越是加快进度,越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和安全,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重建工程必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坚决反对搞形象工程。在加快进度和注重质量的同时,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防止超标准、超实际重建。

记者:听得出来,这是一个完全围绕民生定出的目标。

刘捷:的确。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住房、学校、医疗卫生设施等民生项目作为加快重建的重中之重。农房重建及城镇住房维修加固今年全部完成,城镇住房重建任务2010年5月前全部完成。学校恢复重建任务今年底前基本完成,确保今年底95%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明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全部告别板房校舍。灾区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两年内完工99%。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一、组织领导

各街镇乡、各部门要把灾民倒房重建工作作为今冬明春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层层建立灾民倒房重建工作领导组织,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促建房进度,保建房质量。

(一)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县政府决定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灾民倒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对全县灾民倒房重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及重大问题的解决。实行政府主责、属地管理、民政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民政局:负责全县灾民倒房重建工作的安排部署,统筹协调,倒房重建户数的确认,争取和筹集建房资金,督促检查建房进度,收集、整理、上报建房资料。

建委:负责设计、提供多套灾民建房设计方案,组织相关部门、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及灾民代表对方案进行评审,协助国土部门对规划设计的灾民倒房重建点进行地质勘测,负责集中重建点的质量监管,相关税费的减免。

救灾办: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共同做好恢复重建工作。

农办:负责把灾民建房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特别是集中建房点),整合资源,对灾民倒房重建项目实施倾斜。

财政局:负责灾民建房补助资金的及时调度、下拨、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国土房管局:负责灾民建房的土地调整审批,简化各种手续,相关税费减免,并把灾民倒房重建与减灾安居工程相结合,负责对灾民倒房重建点进行地质勘测,避开灾害易发区、灾害隐患点,确保新建房屋安全,达到设防标准。

交通局:负责灾民建房材料运输的交通安全维护,指导灾民集中建房点公路的修缮。

水务局:负责灾民建房点的水源勘测,确保水源符合饮用水标准,负责集中建房点的自来水安装,费用按成本价收取。

农业局:负责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集中重建点的沼气建设。

文广新局:负责恢复重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影像录制。

卫生局:负责把灾民集中建房与农村实施改水改厕项目相结合,确保灾民集中建房点符合卫生条件。

审计局:负责灾民建房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环保局:负责对灾民集中建房点的环保影响评估,确保集中建房不影响周边环境。

地税局:负责落实灾民建房相关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

电信公司:负责灾民建房有线电话、电信宽带网等设施建设,费用按成本价收取。

供电公司:负责灾民建房的电力安装,确保灾民及时用电,费用按成本价收取。

网络公司:负责灾民集中重建点的闭路安装,费用按成本价收取。

(二)乡镇成立工作班子。各街镇乡要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倒房重建责任人的工作班子,负责灾民倒房重建工作的组织实施,相关税费减免落实和相关手续办理,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选点、规划、评审及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建房招投标的组织、建房进度的督促监管、竣工质量验收和散居自建房屋的质量监管等相关工作。

(三)村组成立议事组织。涉及灾民倒房重建工作的村要成立以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主导、灾民或灾民推选代表参加的议事决策班子,负责参与灾民新村建设规划的评审、房屋样式的选择、建设方式的选择、工程的招投标选定、房屋的分配、资金的筹集和支出监管等工作。

二、核实建房对象

(一)对象的确认。各街镇乡在核实确认因灾倒房对象时应把握三点,即:房屋全倒塌;房屋主体已倒或严重损毁,不能居住的;处于滑坡、危岩等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已确定必须全部搬迁的。

(二)确认程序。各街镇乡要组织专门人员,深入村组、深入农户,认真核实房屋倒损情况,全面、准确核实倒房户基本情况,对受灾户的房屋倒塌数量、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因灾倒房户台帐》。台帐登记在册的灾民提出恢复重建申请,街镇乡、村组干部要入户实地察看,经村组民主评议、街镇乡审核,并张榜公布后,报县民政局审定予以确认,县民政局根据确认的倒房户进行登记造册,统计上报。

三、规划设计

(一)选址定点。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减灾防灾方针,选址要避开灾害易发区、灾害隐患点,确保达到设防标准,坚决避免受灾房屋倒了建、遇灾再倒的恶性循环。二是要对选址进行地质勘测评估,国土房管、建设部门对灾民倒房重建点进行地质勘测,并邀请专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地质评估,确保新建房屋的安全。三是集中建房的选址要坚持“五个结合”,即集中建房点不论规模大小,选址都应与减灾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小城镇建设、五保家园建设相结合,整体提高民房的抗灾减灾能力;建设要坚持“七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选址定点、统一调整用地、统一平整场地、统一立面造型、统一建筑监管、统一公共设施建设。四是分户建房的选址,要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充分考虑灾民生产生活便利需求。五是凡异地选址重建的灾民户,必须按规定退回原宅基地。

(二)规划设计。一是要精心设计建房方案。结合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文化习惯,充分考虑建设规模和风格样式,建委要抽调优秀的规划设计人员对灾民重建房进行精心设计,提供可供灾民选择的多套规划设计方案。二是规划设计要满足防灾要求。灾民倒房重建的规划设计,尤其是集中建房规划设计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既充分考虑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和环境及排水系统设施的配套,方便灾民生产生活,又要提高灾害抗御能力。三是要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县倒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对设计单位提出的多套设计方案,组织相关部门、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及灾民代表进行评审后,方可提供给灾民自主或民主选择。

四、实施步骤

各街镇乡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明确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法步骤、时间要求、人员安排、资金组织等,使重建工作忙而不乱、有序进行。成片倒房需要集中建房的,由街镇乡指导所辖村,以村为单位编制灾民集中建房方案,报经县民政局备案后,报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审批。鼓励有条件的灾民直接进城入镇购买住房。建房工作的工作步骤是:

(一)动员准备阶段(**年8月1日—31日)。对灾民住房倒塌损毁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确定救助对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选好建房地点,确定集中建房规划,完成施工设计和各种审批手续,动员灾民作好建房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9月1日—2008年1月10日)。组织灾民分户自建或集中统一建房,2008年1月10日前完成建房施工,保证灾民在2008年春节前全部搬进新居。

(三)验收总结阶段(2008年1月11日—2008年1月20日)。县政府组织民政、财政、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进行全面验收总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迎接市级验收。

五、优惠政策

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渝府发〔**〕100号)及目前仍继续有效的灾民倒房恢复重建优惠政策,主要落实兑现以下优惠政策:

(一)税费减免:1、单位和个人承建因洪灾毁损的房屋、道路、农田水利、城镇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广播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程(扩建、改建及变更原用途的除外),取得的收入免征建筑营业税及附加税费;2、对因洪灾遭受重大损失,纳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对当年应缴纳的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征25%;3、城市灾民住房重建中涉及向灾民直接收取的规费全部免除,农村灾民住房重建规费全部免除;4、符合危旧房改造条件的可享受危旧房改造的优惠政策支持,危旧房片区改造项目的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人防费等费用采取“收支两条线,即征即返”的方式用于该片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5、对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组织城乡居民集中异地迁建需占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按当地收费标准下限收取,受灾户原有宅基地按规定收回;6、灾民住房重建占用林地的,免收森林植被恢复费和林地补偿费;7、受灾群众的水、电恢复安装费用按当地收费标准下限收取。(上述1、2项规定执行期限为**年)

(二)金融信贷扶持:1、金融部门对恢复重建贷款执行优惠利息;2、有保险赔付的,保险部门要尽快理赔。

(三)建房补助:各街镇乡要根据审核确定的灾民损失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程度合理确定救助对象。对自主分散建房的,救助金必须发放到户,不得截留;对集中建房的,可以对交通、供水、供电及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补助,还可通过社会捐赠给予一定的援助,其余建设资金由受灾户自行承担。

建房实行“六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即政府补助一点、灾民自筹一点、税费减免一点、银行借贷一点、社会捐助一点、邻里帮工投劳帮助一点。县政府将按以下情况进行分类补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房屋全倒塌户,在集中安置点建房每户救助8000元;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重点倒房户,在集中安置点建房每户救助6000元;处于滑坡、危岩等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已确定必须搬迁的灾民,在集中安置点建房并确定为国土部门补助对象的每户救助5000元,国土部门未确定给予补助的每户救助8000元;困难灾民分散自建房屋每户救助3000元。

灾民倒房重建应享受的优惠政策,由受灾户申请,街镇乡按照代办承诺服务的工作要求,代倒房重建户办理落实。办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报县灾民倒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六、质量监管

严格工程监管,抓好验收总结。一是加强房屋建设质量监督。对集中建房点要实行工程监理制或工程巡查制,要确定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对整个建设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对灾民自主分散建房的,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质量安全。二是严格项目验收,尤其是灾民新村建设点,要按照工程建设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分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完工入住前,组织灾民对住房修建满意度进行评估。三是做好工作总结。灾民倒房重建工作完成后,各街镇乡要认真总结,将情况向县政府报告。

七、工作要求

(一)抓好统计工作。县民政局要将灾民住房重建户及灾民新村建设点进行登记造册,按照县民政局《关于切实做好灾区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的紧急通知》(足民发〔**〕42号)规定逐级上报,并实行建成一户、销号一户的“登记销号制”。各街镇乡从9月份起到明年春节前止,每月3日前要向县民政局上报建房工作进度,县民政局要严格检查,确保灾民住房建设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二)抓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各街镇乡民政办公室要注意收集灾民倒房重建的相关资料,对建房工作的文件、资料,对受灾户的补助资金、税费减免、投工投劳等情况进行收集整理,要建立灾民住房重建登记卡,并附新、旧住房对比照片,实行一户一卡,按时上报县民政局。恢复重建过程中,要注意摄制相关工作影像资料,全面地反映住房重建情况。

(三)抓好捐赠款物使用通报。县用于灾民住房重建的捐赠资金和物资,应逐一向捐赠单位和个人进行信函通报,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灾民住房建成后,要设立明显标志,注明资金来源、建房的有关情况,以示纪念。

(四)严格资金管理。灾民住房重建资金的筹措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政府救助为辅、社会予以扶持”的方针。一是救助款物分配坚持“一个口子”下达。市级安排的灾民倒房重建专项资金、市级慈善组织转赠的捐助资金以及县安排的救助资金应统筹分配,“一个口子”下达。二是严格执行救助程序。救助资金使用必须经过“灾民个人申请、村组民主评议、街镇乡政府审核、县民政审批”的程序,坚持救助“程序、对象、标准、金额”四公开,接受纪检、审计、社会等各方面的监督,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和贪污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资金支付管理。在灾民倒房重建补助资金的支付过程中,按照工程进度,实行分段、分期预拨,完工结算,确保工程进度和资金支付安全。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5.12地震使我县各行各业都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全县15个乡镇,213个行政村,10个居民委员会,941个村民小组普遍受灾,特别是城乡居民住房损毁非常严重。截止5月26日下午,全县共有37766户151184人受灾,特重灾户达到3023户11577人,重灾户7876户31683人,轻灾户29867户107924人,共倒塌房屋3010间5.56万平方米,138886间271.93万平方米房屋受损。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搞好城乡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真正使受灾群众安居乐业,现根据省市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县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20__年实施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概况

根据省市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县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20__年全县共计划实施居民住房灾后重建项目8项,估算总投资70004.27万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70004.27万元。其中农村灾民建房6项,估算投资47213.27万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47213.27万元。(1)整村搬迁嘉陵镇老神沟村57户235人3240平方米,完成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估算投资345.12万元;(2)整村搬迁嘉陵镇姚坪村34户153人,砖混结构2040平方米,估算投资235.02万元,完成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3)原地整村重建虞关乡穆坪村78户310人,砖混结构4680平方米,完成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估算投资476.13万元。(4)就地重建15个乡镇特重灾户2857户171420平方米,估算投资14285万元。(5)加固维修全县7876户重灾户27801间56.31万平方米,估算投资15752万元;(6)加固维修全县26867户轻灾户103448间200.08万平方米,估算投资16120万元。城镇居民建房2项,估算投资22791万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2791万元。(1)维修加固交通局家属楼(滨河路)等30栋住宅楼84140平方米,估算投资9685万元;(2)维修加固宝徽公司(东街)等68栋企事业单位住宅楼20796平方米,估算投资13106万元。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中央抗震救灾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省、市关于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分清缓急、突出重点、自救为主、政府支持”的原则和“六个一”的工作思路,坚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把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积极动员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灾后恢复重建中去,全力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确保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正常和社会稳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受灾群众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作。不能包办代替、自作主张,违背群众意愿。

2、坚持政府主导、乡镇组织、农户自建、社会帮扶的原则。各级党政组织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团结互助、全力帮建,努力把帮建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全面完成各项重建任务。

3、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公示的原则。对于上级补助资金,要根据各受灾户的受灾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自救能力等,采取民主评议、张榜公布的形式,尽量做到困难多的多补、困难少的少补、无困难的不补,切忌平均分配。

4、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方的原则。要区别各村、各受灾户的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决不搞一刀切。

5、坚持群众自筹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灾后恢复重建要以群众自筹为主,动员千家万户邻帮邻、户帮户,开展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国家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修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6、坚持近期应急、远期提高的原则。当前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重点,发动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尽快维修加固好受损较轻的房屋,首先解决重灾户和轻灾户的居住问题。同时搭建临时房屋,让特重灾户搬迁到安全的地方。其次,做好拆除重建的规划设计及选址工作,为开工建设打好基础。灾后重建的房屋,原则上必须采用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砖木结构为辅,严禁再采用土木结构,新建民房的设防等级要达到能抗八级以上地震。

四、工作重点

20__年居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个重点:

1、对全县2857户原地分散建设的特重灾户,在解决他们临时居住问题的基础上,以乡镇为主,相关帮建单位密切配合,由政府重点给予补助,拆除损毁房屋,并开工建设新住宅,力争年底前全面建成。

2、及时开展2个易地搬迁村和1个原地重建村的规划设计和选址工作,并于6月底前开工建设,确保易地搬迁村和原地重建村在年底前全部建成。

3、对7876户重灾户,由所在乡镇及村社督促、协助受灾户,及时对受损房屋进行维修加固,适当给予补助。同时对城区98栋受损住宅楼全面进行加固维修,保证城镇居民的居住安全。

4、对26867户轻灾户,由所在乡镇及村社动员受灾群众,及时自行维修加固,彻底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居住。

5、认真做好特困户、五保户、三孤户、二女户、独生子女户等特殊群体受损房屋的维修加固工作,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

6、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一步做好地震灾情的调查核实、受损房屋的鉴定及其余12个特重灾自然村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准确无误、万无一失。

五、目标任务

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确保今年年底前,全县2857户原地分散建设的特重灾户和嘉陵镇老神沟、姚坪两个村易地搬迁、虞关乡穆坪村原地拆除重建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和选址,6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前全面建成并入住。7876户重灾户和26867户轻灾户受损房屋及城区居民98栋受损住宅楼全部得到维修加固,让他们能够安全过冬。

六、工作步骤

20

__年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用从5月中旬开始,年底前完成,共分五个阶段穿行。第一阶段,废墟清理及基础整理阶段:从5月18日开始至5月30日,做好拆除重建户废墟清理和基础整理工作,完成轻灾户受损房屋的加固维修;第二阶段,规划设计阶段:从5月31日开始至6月30日,积极开展原地重建村和易地搬迁村的规划设计和选址工作,完成“三通一平”,同时全面完成重灾户受损房屋及城区居民住宅楼的加固维修工作,为所有特重灾户搭建起临时房屋;第三阶段,施工建设阶段:从6月1开始至11月30日,各类拆除重建住房全面开工建设,并力争在入冬前建成;第四阶段:验收审计阶段:从11月30日开始至12月15日,对建成的房屋全面进行竣工验收,并对各类建设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第五阶段,入住阶段:从11月30日开始至12月31日,经验收合格的房屋,采取边验收边入住的方式,力争新年之前全部重建户能入住新房。七、投资概算和筹资方案

1、项目概算:项目估算总投资70004.27万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70004.27万元。其中农村灾民建房项目共投资47213.27万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47213.27万元;城镇居民住宅楼项目投资22791万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2791万元。

2、筹资方案:国家投资29510.4万元,个人筹资22600.07万元,银行贷款17766.6万元。

八、工作机构和部门职责分工

为保证居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的扎实有序推进,县上成立由县委常委马智任组长,人大副主任黄平、政府副县长陈军、政协副主席谢建生任副组长,民政局、建设局、农牧局、林业局、水保局、扶贫办、国土资源局、种子公司、水利局、农发办等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由民政局牵头负责居民住房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并尽可能地将危房改造项目安排给特重灾户,同时做好国家补助资金及各种救灾物资的发放,安排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特别要照顾好受灾五保户、孤老、孤儿、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按照全县灾后重建规划和实施方案,督促指导各乡镇积极开展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职责是:建设局负责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与重建工程的技术服务与指导,做好机关单位及城镇居民受灾房屋的安全检测与评估;农牧局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及时抢收抢种,搞好农业生产;林业局负责协调解决灾民建房中的木材调配问题;扶贫办负责上报争取,将拆除重建村列入整村推进项目;水保局负责治理因地震灾害造成部分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种子公司负责受灾群众的种子调运问题;农发办负责向上汇报争取重灾区的农业开发项目;水利局负责做好受损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饮水设施的加固维修,解决拆除重建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国土部门负责拆除重建村的地质灾害评估和建设用地的报批以及部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并做好相关项目的争取工作。

九、保障措施

1、认真落实“六个一”帮建机制,加大帮建力度。整村重建村要认真落实“六个一”帮建机制,即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帮建工程队或建筑公司、一个帮建企业、一个县直单位包10户、每户一名帮建干部、每户一个重建方案。县级领导负责督促检查,协调解决重建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统筹安排所包村的各项重建工作;帮建工程队或建筑公司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借用施工机械和辅助设备;帮建企业在量力、自愿的前提下,给予资金或物资帮助;包村县直单位负责制定本村重建方案,协调贷款;包户干部负责本户重建方案的制定,帮助解决受灾户的有关困难。同时,要求分散建设的村要每村落实落实一名县级包抓领导、一个县直帮建单位,每一户落实一名包抓干部。分散建设的特重灾户、重灾户和轻灾户由包乡县级领导负责,乡镇党委、政府主抓,联乡部门帮建,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下派到各村的包村单位、包户干部,受灾重建户不入住新房,包村单位不撤离,包户干部不脱钩。全县所有干部都要分期分批地下派到灾后重建第一线接受考验,经受锻炼,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2、发挥部门职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补助经费筹集上,在以农户自筹为主的基础上,采取“政府帮一点、银行贷一点、项目带一点、亲朋借一点”的方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一是要尽快建立灾后重建整体规划,下大力气研究论证一批灾后重建项目,建立起覆盖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机关办公、工农业生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宽领域的灾后重建项目库。二是加强资金整合,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小康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农业

综合开发、人饮安全、土地整理、地质灾害防治、农村危房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各个方面的资金有机整合起来,集中财力搞好灾后重建。三是发挥部门职能,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各职能部门要立足自身的工作职能和业务渠道,加紧向国家、省、市汇报衔接,争取项目支持,特别是发改委要积极筛选、汇总、上报一批支持灾后重建的大项目。对因灾受损较重的学校、乡村医疗机构、水、电、路等公共设施,按照“立足发展、优化整合”的原则,由相关部门向级主管部门上争取资金,县上统筹安排,部门和乡镇具体负责,抓好重建或维修。卫生部门负责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和受伤人员的治疗,做好灾区受损卫生院(所)的规划重建;教育部门负责受损校舍的规划重建,并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交通部门负责修复受损的公路、桥梁、涵洞,保障道路畅通,确保各类灾后重建物资及时运送;电力部门负责损毁电力设施的加固维修和重建农户的正常供电;农办负责易地搬迁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衔接;广电局负责解决整村重建村的收看电视问题;扶贫办、爱卫办、能源办等单位负责为灾民建房户配套实施“一池三改”项目;各乡镇负责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工作,并搞好原地重建户的规划、灾民建房过程中劳力发动等工作。3、依靠群众力量,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在灾后重建中,人民群众始终是主体。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和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必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受灾户自身力量上来,把着眼点放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上来,依靠而不依赖。要大力弘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众志成城、艰苦奋斗、不等不靠、以干克难的精神,用受灾户自己的勤奋和智慧重建家园;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做到抗震救灾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要组织群众抢收抢种,保证成熟的夏粮颗粒归仓,复种补种的作物按时下种,不误农时,以农业的好收成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自救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成果为灾后重建奠定坚实的基础。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将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最大的政治、最紧迫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党和政府支持灾后重建的各项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宣传灾后重建的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总结推广灾后重建先进经验和做法,在全县上下形成团结向上、凝心聚力的和谐社会氛围。

4、加强技术指导,确保重建工程质量。要把质量监管贯穿于重建的全过程,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合同受理制、工程监理制、质量责任监督制、廉政合同管理制。要实施“阳光工程”和“廉政工程”,严把工程队(建筑公司)的资质关、工程设计关、施工程序关、材料质量关、工程检测关和竣工验收关。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施工单位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要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建设、国土等部门要认真做好选址规划,地质勘测鉴定等工作,确保选址科学合理、安全可靠。质检部门要重视重建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工商、物价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确保建筑材料的正常足额供应。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志愿者代表、媒体人士、爱心企业和NPO组织代表共160余人参加论坛积极献言,围绕“志愿服务组织的合理架构(常态与应急状态)”、“志愿服务立法研究”、“灾后重建中志愿服务项目规划”、“爱心企业参与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的有效模式”和“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经验分享”等5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全球之声”时事评论员毕研韬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陈锦棠教授、可可西里管理局才嘎局长、《国家历史》杂志刘红燕副主编、西南财经大学韦克难教授、瑞莱克思教育培训中心王洁琼咨询师等专家学者分别发表精彩演讲。他们观点独特、见解深刻的演说激起了在场嘉宾的强烈共鸣,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来自宝马、安利和卫通等爱心企业代表除了介绍企业在参与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外,还就爱心企业如何更有效地参与灾后重建志愿服务进行了探讨。同时,来自法律界的专家以“完善立法,为建立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提供保障”为题,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志愿服务立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分论坛上,NPO组织代表、圣爱基金会负责人发表倡议,号召全体志愿服务组织继续关爱四川,情牵四川,践行志愿精神,为四川灾后重建作出积极贡献。

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基本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团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四川各级团组织把抗震救灾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经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授权,负责组织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在省、市、县三级迅速建立了志愿服务指挥中心,及时志愿者招募公告,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志愿服务体系,按照灾区需求,及时派遣志愿者队伍参与抗震救灾。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动员优势,有力有序有效组织志愿者深入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在抢险救援、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抚慰、物资转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那段与生命争分夺秒的日子,志愿者们乘火车、赶飞机、白驾车、搭顺路车,从四面八方赶来;

在团省委机关、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等地的志愿者招募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排起长龙;

在通往灾区的高速路上,绿色的军车,白色的120救护车,贴有心手标志、挂有爱心横幅的各式志愿者车辆川流不息,一场全国人民齐心参与的抗震救灾的大决战场面令人振奋…

据不完全统计,共累计接受志愿者报名118万余人,有组织派遣志愿者18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达到178万余人次。派出的志愿者队伍中包括9.34万余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其中有4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将灾区群众帮扶和心理调适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了群众思想工作。在那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爱心换取希望,用生命换取生命的大救援中,志愿者成为抗震救灾的一支重要力量,涌现出众多先进团队和个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绵竹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全国抗震救灾模范陈岩、蒙祖海、尹春龙。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各级党政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广大青年的广泛认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当抗震救灾志愿从抢险救援阶段转入恢复重建阶段后,抗震救灾志愿服务也迅速调整状态,从应急转入常态。我们及时从志愿者队伍、组织、资金、阵地等方面入手,夯实志愿服务基础,强化服务保障,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接力机制,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志愿服务。

一是积极构建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体系。联合省应急办等14家职能部门制发了《关于加强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并纳入省政府应急处理运行体系。在紧急状态下为政府处置公共应急事件提供后备和补充力量。10月上旬,我们迅速组建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并赴茂县等重灾县执行应急志愿服务任务。市、县两级应急志愿服务队的组建工作相继启动。

二是努力构建志愿服务综合保障体系。加强与社会各界合作,加大与民间社团、公益组织交流力度,透过基金支持、社会捐助、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志愿服务提供经费保障。成立了“卓卓志愿者公益基金”,首批争取社会资金150万元。

三是派遣骨干志愿者队伍继续深入灾区一线支援抗震救灾。紧急抽调非灾地区西部计划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基层工作队驰援重灾县(市、区)团委:紧急增招并向全省灾区增派了1000名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志愿者,有效充实了抗震救灾志愿者队伍的力量。

四是着力建设巩固志愿服务阵地。我们已在全省重灾县(市、区)建设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站300余个,未来三年将在全省建成1000个“志愿者服务站”,有效拓展志愿服务站工作领域和项目。

五是有效推动志愿服务立法进程。在省人大的重视和支持下,将《四川省志愿服务条例》纳入2009年立法调研计划,争取依法合理界定志愿服务内容、范围,明确志愿者及组织内涵、权利、义务和相应法律责任。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的几点启示

在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的六个月里,我们面临了少有的遭遇和处境,经历了少有的困难和考验,承担了少有的压力和责任,受到了少有的关注和关切,赢得了少有的掌声和赞许,收获了少有的坚强和振奋。总结回顾起来,有几点启示值得我们思考和珍视。

(一)党政重视支持是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的巨大动力。在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中,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看望慰问志愿者,总理亲自向团省委下达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群众工作和心理调适工作的重要任务。省委书记刘奇葆对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提出了明确指示。省长蒋巨峰就抗震救灾志愿服务作具体要求。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授权团省委统筹志愿服务工作,中央和省委单独下达志愿者表彰名额,充分反映了党政对团组织和志愿者的信任和关心。

(二)应急快速动员是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方式。从第一时间应急快速反应到形成合力,从志愿者有力有效组织到抗震救灾志愿服务队有序派遣并成为抗震救灾的重要力量,从志愿者队伍在关键时刻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到广大志愿者以超常的坚定坚强坚韧,与灾区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尽己所能,无私奉献。志愿者充分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展示了高尚的情怀。我们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得到了锻炼、经受了考验。

(三)有效整合资源是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方法。面对灾区群众特别是灾区青少年的迫切需求,我们以项目化运作方式,以志愿服务形式吸纳、凝聚了一大批社会团体、青年组织、企业协会、QQ群、车友会等民间组织,联系了宋庆龄基金会、国际美慈组织、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日本长腿叔叔育英会等国际国内知名组织 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有效拓展了志愿服务的工作领域。

(四)完善组织体系是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的根本保证。依托全省团组织、志愿者协会等组织网络,我们迅速成立了省、市、县三级抗震救灾志愿者指挥中心,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了志愿服务工作站、志愿服务联合办公室等,形成了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建立了志愿者数据库,针对性开发了志愿服务项目,准确对接服务与需求,积极统筹协调,有效组织引导志愿者,形成了志愿服务的合力。

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全省的抗震救灾工作已全面转入灾后重建阶段。灾后恢复重建阶段的任务更加艰巨,影响更加深远,责任更加重大。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尊重自然、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创新机制、协作共建,安全第一、保证质量,厉行节约、保护耕地,传承文化、保护生态和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重建基本原则,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客观分析了当前全省面临的形势,科学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和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家园的总体要求,明确了用好“两个机遇”(即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机遇),围绕“两个加快”(即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和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强化“三个全面推动”(即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全面推动“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这给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入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面对新形势,如何推动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的深入持久有效开展,有几个问题是我们当前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一是如何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深入持久参与灾后重建志愿服务。从当前实际来看,灾后重建志愿服务还存在参与组织规模较小,参与人数有限、参与主体较单一、志愿服务管理不够规范等具体问题,有待我们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深入持久参与灾后重建。二是如何全过程参与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灾后重建中,志愿服务不能仅仅在几个月里集中爆发,应该是一场考验意志的“志愿长跑”。灾难考验了我们的应急机制,灾后重建工作要求我们从应急状态下的志愿服务行动向常态下的志愿服务行为转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到心理抚慰、农房重建、医疗卫生、困难帮扶、就业创业等生产生活多个领域。三是如何构建灾后重建志愿服务体系。灾后重建中,如果缺乏统筹协调的工作体系,志愿服务有限的资源将难以发挥最大效用。有必要尽快建立统一完备的组织管理体系,协调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应对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需求,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提供高效到位的志愿服务。四是如何实现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志愿服务发展实际,立足灾区重建实际需求,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管理、服务、保障、激励等长效机制,将对深化志愿服务行动,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强大的动力。

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的几点构想

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重点做好灾后重建志愿服务总体规划,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体系。一是在现有志愿服务组织的基础上,加强各级志愿者协会特别是县(市)级协会的建设,形成自上而下、层次完备、相互协调的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协会体系,不断增强协会的自主发展能力。二是做好志愿服务站建设,加强组织体系网络建设;建立志愿服务站社会化运行模式,按照志愿服务站建设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大力推进城市社区、街道和农村特别是灾区安置点志愿服务站的建设,不断延伸服务范围,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扩大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加强与民间社团、NG0组织等公益组织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引导、支持他们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建立开放合作的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二)进一步拓展志愿服务项目。“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是多年探索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灾后重建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受灾群众最直接、最紧迫、最现实的需求和灾后重建各个方面,广泛实施心理抚慰、规划建设、医疗卫生、助孤助残、结对帮扶、义务支教等志愿服务项目。专门成立的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项目运营办公室,将就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项目的规划、开发与实施,逐步拓展服务领域,建成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结合、全省项目与地方项目互动、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共同发展的志愿服务架构。

(三)进一步培育志愿服务骨干队伍。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和专长,我们将大力培育志愿服务骨干队伍,重点在组织专业化志愿服务方面下功夫,大力引进专业志愿者,着力培育本地志愿者,努力实现“专业志愿者本土化,本土志愿者专业化”。一是进一步加大西部计划志愿者培训、管理力度,以西部计划志愿者为主体,以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为补充,培育人员相对稳定、专业化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志愿者骨干队伍。二是继续做好全省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强化志愿服务理念和服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服务专业的应急志愿者,实现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有序性。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7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对策

1引言

云南省境内地质灾害频发,中央财政从2013年起连续8年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通过近几年中央财政补助和省、州(市)自筹建设资金,云南省境内特大型、大型、中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项目数量较多,目前大部分工程已建成并顺利验收,消除了地灾隐患,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部分地灾防治工程建成后因施工质量缺陷、竣工资料收集等原因导致工程验收滞后。本文就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和工程验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纠正地灾防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质量,规范资料收集整理,利于工程验收和审计。

2地灾防治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大部份地灾项目施工区地质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防治工程投资小、工期长,设计、监理单位服务费低,投入到项目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为工程建设管理和后期验收埋下隐患,详细分析如下。

2.1地灾防治工程造价现状中存在的缺陷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造价编制和审查使用最多的是水利行业的定额和相关规范。水利定额是根据水利工程自身行业特点编制的,主要使用于中央项目和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地灾造价编制主要参考的是引水工程及河道工程,主要为渠道、提防、水闸、隧洞、渡槽等工程。地灾防治项目施工不具备三通一平条件,项目涉及锚杆、锚索、抗滑桩、浆砌石、钢筋砼等多种施工工艺、工程量小、单价种类多。套用水利定额不能真实的反应与其匹配复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费用,导致地灾防治工程单价费用总体偏低。临时道路、施工用水、用电、临时防护工程等相关基础配套是必须建设的,但是达不到其他行业的规模程度,因此费用没有其他行业高,但是在整个工程费用中的比重要高于别的行业,随之产生的相关措施及管理费用也高于其他行业。另外,地灾防治工程预算编制的主材价格采用项目所在地的政府造价信息部门颁布的材料信息价计算,该信息价是针对工民建和市政工程编制的,工程相对集中在市区,运输方便。地灾项目建筑材料的搬运大部分采用小型机械运输、甚至人工背运、骡马运输,材料二次搬运量大、损耗大;工程二次搬运费用无固定标准,目前根据工程投资进行估算,费用偏低。地灾防治工程采用固定综合单价承包、据实结算,项目不设置价差预备费。部分项目因施工图设计或施工招投标延误导致项目错过黄金施工时段;部分项目从立项至项目施工持续2~4年。在项目施工招投标阶段,钢筋、水泥、砂石料等主材价格仍采用项目立项时的材料价,施工阶段遭遇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不补偿材料价差,增加施工单位项目成本。

2.2地灾防治工程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为节约成本、野外地质工作粗糙,人为减少勘察工程钻孔数量、深度,部分工程缺少必要的井探工程,导致野外勘察地层分类、描述欠准确,不能真实的反映现场地质情况,从而影响项目可研阶段组建单价和投资预算。勘察设计单位因成本问题无设代常驻工地参与验槽、验桩,解决施工地质和设计变更问题。施工单位施工后揭露的抗滑桩桩孔土体类别、谷坊坝基础持力层较设计出入大。若采用设计变更、优化和调整设计方案可能导致投资增加,超工程预算需逐级上报审批,可能导致治理资金无法落实、工程验收工作滞后;若不进行优化设计,按图施工将为工程安全建设、运行埋下安全隐患,部分工程试运行期间变形量超设计或出现质量事故而无法验收。

2.3地灾防治工程施工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地灾防治工程预算编制缺乏三通一平等辅助工程建设资金,施工队伍进场后缺乏施工用电(超50kw用电不准并网、需采用自发电)、无施工道路(材料二次搬运费用低),无相对固定的验收标准、规范。地灾防治施工市场监管缺乏、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部分地灾工程施工线路长、施工地点分散、工期长,项目利润薄等。施工单位中标后为节约投资,投入现场管理人员不足,部分项目采用以包带管、委托管理等方式进行。投标文件计划投入本工程的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专职安全员、质检员、技术员五大员不能全部到位,项目仅投入3~5名管理人员、且缺乏现场管理经验,导致项目施工不能按质、按期完工。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复杂,施工过程中动态变化大,项目经理和现场技术负责既要懂地灾施工工艺、施工管理;又要懂工程地质、地灾防治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才能根据现场揭露的地质情况,发现和弥补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及时向监理、设计汇报,优化和调整设计,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4地灾防治工程监理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场监理费用占工程投资的2%~3%,部分工程开工至工程终验持续时间2~3年、甚至更久。监理单位投标时计划投入总监和现场监理人员,实际施工时仅有1名现场监理人员、总监基本不驻守工地,部分项目现场监理人员无相关工程监理经验,现场监管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另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线路长、施工地点分散,监理单位投入人员少,不能在重要基础工程、隐蔽工程、单元工程施工时进行旁站监督和跟踪检查,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2.5地灾防治工程建设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地灾项目三通一平工作基本由施工单位负责,大部分地灾项目施工队伍进场后才进行征地,部分项目因无法征地而导致施工单位机械、设备进场后无法施工而退场,部分项目被迫重新调整设计等重大变更。地灾防治工程由国土局地质环境股组织项目管理,地环股在编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工程管理经验,且不能长期驻守工地。部分地灾防治工程委托乡镇国土所、乡镇府领导进行监督管理。乡镇领导、国土所人员无工程管理相关经验,现场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监理方、施工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等缺乏有效的监管,为工程建设和验收埋下隐患。

2.6解决办法

鉴于当前使用的水利定额编制地灾防治工程造价存在较多的问题,建议尽快根据地灾防治工程的特点制定地灾防治工程的概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量清单计价等的编制规则,明确地灾防治工程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和费用构成,确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地灾防治工程估算、概算和预算的编制办法进行统一。业主方参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公开招标工作,通过高质量的公开招标,引入技术力量强、服务质量高、资金实力雄厚、信誉好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落实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措施,严格要求设计单位强化源头把控,高标准做好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过程中及时参与验槽、验桩,解决施工地质问题,根据地质情况优化工程设计。监理单位应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投入投标文件承诺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按图纸施工,认真落实好“三检制”,确保原材料、中间产品在施工过程中100%合格,确保只有质量合格的工序才能向下一道工序流转。业主单位应严格要求监理单位履职尽责,认真落实好平行检测、跟踪监测、见证取样、例行检查等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业主单位抓紧引进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加强对实体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决不允许偷工减料等行为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实施精细有力的监督检查和追究惩戒。由国土局相关股室、邀请相关技术服务单位专家团队组建质量安全稽查队伍,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无死角”的飞检。州市国土局建立健全现场管理考核机制,督促县国土局履行好现场监督管理职责,对参建单位实行量化评分管理。对工作不扎实、履责不到位、量化评分较低的参建单位,依法采取约谈、追究违约损失、提请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等分级处罚措施;对发生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事件、量化评分极低的,依法采取解除合同关系并追究相应损失、禁止参加地州类似工程招投标、提请建设主管部门行政处罚、追究相关负责人法律责任。

3竣工验收资料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3.1参建单位资料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等规程的通知云国土资[2015]58号文附件3、附件4,对工程参建各方在工程建设阶段需要收集整理和提供的资料做了纲领性的规定,近年完成的竣工资料,总体质量有所提高。笔者参与地灾施工验收项目较多,发现竣工资料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分析如下:监理单位竣工资料中存在的问题:①、重要隐蔽工程、基础工程监理旁站、平行检测、跟踪监测记录资料不全;②、原材料、中间产品抽检资料缺乏;无中间产品、原材料用量统计、抽检比例和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③监理日志、监理月报、监理实施方案粗糙,不能反映现场监理情况,野外照片册记录资料混乱无序、无备注说明。施工单位竣工资料中存在的问题:①、施工质量验收、检测表格使用混乱,有工民建版本、水利版本等多种记录表格。表格实用性差,不能反映现场施工工艺、工序,三检制人员签字手续不全;②、原材料、中间产品使用总数量和检测数量不符合强制标准、无代表性;检测资料无统计分析和评价;③、竣工图沿用原设计图纸、包括设计说明,不能反映现场施工效果。竣工图凡涉及结构形式、工艺、平面布置等重大改变,需重新绘制竣工图,并在说明栏内注明变更依据。施工单位责任人签字、监理单位盖竣工图审核方章。④、竣工结算书中缺乏工程量计量依据。隐蔽工程无工程量四方签证单、影像证明资料;设计变更部位无现场计量四方签证单。导致审计结果与工程结算价款出入较大,施工难以接受审计结果。

3.2对地灾防治工程资料收集整理方面的建议

地灾防治工程施工验收表格、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重庆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定(试行)》(2006年1月)、云国土资[2015]58号文附件3、附件4进行收集和整理。建议项目开工初期,施工单位结合项目设计图纸、施工工艺和工程投资对工程项目结构进行划分,并将项目划分方案及其相关说明;各施工工序(工艺)验收表格,单元工程检验与评定表格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核、审定。监理审定后报建设单位批准,施工单位根据批准的单元工程划分情况编制竣工资料收集整理大纲。现场施工过程中实施严格细致的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从施工工序开始,依次做好检验批次、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工作。另外,施工现场应做好隐蔽工程量计量四方签证,设计变更工程现场工程量签证,地表工程现场量取计量签证。竣工结算书上工程量计量有据可查,审计时可进行抽检复测。

4结束语

地灾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者主要抓好施工投资、进度、质量的控制;安全、信息、合同的管理,全方位组织和协调工作。施工过程中采用动态控制的管理方法,对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进行动态跟踪检查和控制,发现实际值偏离目标值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处理好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的问题,让工程质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经得起第三方检测。现场技术负责、资料员应根据资料收集大纲及时收集整理施工资料,向监理方、业主方交流资料收集和整理中的问题,让工程资料充分反映现场的施工情况、符合相关规范和验收要求,让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经得起验收委员会、专家组的检查验收,符合工程竣工资料归档要求。

参考文献: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8

1.1编制目的

1.2适应范围

1.3基本原则

1.4启动条件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2.1组织领导

2.2职责任务

3.预防、预报和报告

3.1预防

3.2预报

3.3报告

4.火灾判断

5.火灾扑救

5.1扑火指挥

5.2扑火原则

5.3扑火安全

6.后期处置

6.1火案查处

6.2火场验收

6.3火灾评估

6.4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

6.5工作总结

7.综合保障

7.1 后备力量保障

7.2 资金保障

7.3 技术保障

7.4 培训演练

8.附则

8.1奖励与责任追究

8.2预案解释部门

8.3本预案实施时间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处理重大森林火灾的工作,正确处理因森林火灾引发的紧急事件,确保县政府在处理重大森林火灾时准备充分、决策科学、措施有力,把森林防火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2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法库县境内发生的森林火灾应急工作。

1.3基本原则。

1.3.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落实各项责任制的原则。

1.3.2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尽职尽责,确保快速反应的原则。

1.3.3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原则。

1.3.4坚持“打早、打小、打了”的工作原则。

1.4启动条件。

森林火灾发生后火场5小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对林区居民、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及重要设施构成极大威胁;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并有继续发展趋势;各乡(镇)、经济开发区请求救助或县政府提出要求时,按有关程序启动本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2.1组织领导。

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实行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行政领导负责制。我县设立三级森林防火组织,分别为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设在县林业局,各乡(镇)、经济开发区及各村(社区)也要设立相应的森林防火指挥部。各村(社区)的森林防火指挥部要在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的直接领导下,切实担负起扑救森林火灾的重要职责。对发生的重大森林火灾应设立扑火前线指挥部(以下简称“前指”),并成立相应的组织指挥体系。

2.1.1“前指”总指挥:由副县长徐凤贵担任。全面负责火场的组织扑救工作,组织、研究、制定扑救实施方案,调度指挥各方面扑火力量,处置紧急情况。

2.1.2“前指”副总指挥:由县林业局局长孙继祥担任。负责协助总指挥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承办总指挥分配的其他任务。

2.1.3总调度长:由总指挥临时任命。负责“前指”的各项协调工作,监督、落实各项工作方案和扑救措施,汇总各工作组的综合情况,组织起草综合调度情况报告。

2.1.4扑救指挥组:负责火场情况调度,协调组织扑火力量,落实具体的扑救措施。火灾扑灭后,负责火场的检查验收。

2.1.5力量调配组:负责火场扑救人力、物资的调配,协调落实公路运输车辆等事宜。

2.1.6通讯信息组:负责组建火场通讯网及报务工作,确保火场内外的信息畅通和报务工作的充分落实。

2.1.7后勤保障组:负责火场前线所需食品、被装、油料等物资的储备和调配。

2.1.8综合材料组:起草阶段性火场报告和综合情况报告,同时负责“前指”文秘工作。

2.1.9火案调查组:负责火灾调查、火灾查处及“前指”安全保卫工作。

2.1.10宣传报导组:负责火场宣传和接待记者及新闻报道工作。

2.1.11救护安置组:负责协调救护伤病员和安置灾民工作。

2.1.12扑火督察组:负责督察各参加扑火工作单位和人员执行任务情况,督办各项任务的落实。

2.2 职责任务。

2.2.1县人武部:在扑救重大森林火灾时,根据有关部门请求,依据《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有关规定,组织所属力量、协调当地驻军及时参加扑救。

2.2.2县法院、检察院:对火灾肇事者和造成重大森林火灾责任事故的行政领导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2.3县发展计划局:负责安排应对森林火灾的基建项目,协调建设资金。

2.2.4县财政局:当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时,要在资金上予以保障。

2.2.5县公安局:当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时,及时组织县消防部门参与火灾扑救工作,组织公安干警协助做好火灾区域内治安管理、指导火灾案件侦破等工作。

2.2.6县民政局:当发生重大森林火灾造成大量灾民需要紧急转移时,民政部门做好灾民临时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

2.2.7县交通局:负责运送扑火队伍和扑火器材、物资的运输工作。

2.2.8县卫生局:负责灾区紧急药品支援、卫生防疫、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

2.2.9县教育局:负责对全县中、小学生开展森林防火教育工作。

2.2.10县广播电视站:负责火灾现场的正面报导和宣传,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

2.2.11县气象局:及时提供火场天气预报和天气实况服务,适时实施人工降雨作业。同时,做好火险预报和高火险警报的工作。

2.2.12县武警中队:负责组织武警官兵参加森林扑火救灾工作,配合火灾发生地公安机关维护火灾现场治安秩序。

2.2.13县移动通信公司:负责火灾现场应急通讯网络畅通,提供各种特殊通讯服务。

2.2.14县农电局:根据灾情需要,及时切断电源,火灾扑灭后及时恢复灾区供电。

3.预防、预报和报告

3.1 预防。

全县各级森林防火部门应当开展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严格控制和管理野外火源,规范生产、生活用火行为;加强对高火险时段和危险区域的检查监督力度,消除各种火灾隐患,并开设防火阻隔带;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预防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

3.2 预报。

根据县气象部门对气候的中长期预报,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分析各重点防火期的森林火险形势,向全县重点地区高火险警报预报;县气象部门依据天气预报信息,制作全县24小时森林火险天气预报,在法库电视台天气预报等栏目中向全县;森林火灾发生后,气象部门要全面监测火场天气实况,提供火场天气预报。

3.3报告。

县、乡、村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在森林防火期,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尽职尽责,严禁擅离职守。对发生的各种森林火灾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逐级上报,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对森林防火工作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县防火办接到火情报告,要立即向“前指”总指挥及县政府报告,并在1小时内向市防火办报告。县防火办值班电话:12119。

4.火灾判断

全县森林防火重点划分以下6个区域:

1号区域包括:法库镇、孟家、十间房、东大岭;

2号区域包括:登仕堡、丁家房、五龙山;

3号区域包括:包家屯、卧牛石、叶茂台;

4号区域包括:南、北八虎山;

5号区域包括:大孤家子、冯贝堡、三面船、依牛堡;

6号区域包括:柏家沟、和平。

5.火灾扑救

5.1扑火指挥。

扑救森林火灾由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参加扑火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前指”的统一指挥。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到位,随着火情的发展变化,前线指挥部的级别随之提高,人员组成相应调整,但要坚持由上到下逐级指挥。下级前线指挥部必须执行上级前线指挥部的命令,上级前线指挥部通常不应越级下达命令,避免指挥混乱。根据火场情况划分战区的,要按照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各项工作分指挥部可以全权负责本战区的指挥工作。部队在执行灭火任务时,内部设立相应的扑火指挥机构,在当地政府“前指”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部队的组织指挥工作。

5.2扑火原则。

5.2.1 坚持“以人为本”,重点保护人民群众(包括扑火人员)生命财产和居民地、基础设施等重点部位安全。

5.2.2 坚持科学扑救,“阻、打、清”相结合,努力做到快速出击,科学扑救,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5.2.3 坚持整体围控、阻隔为主、正面扑救为辅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扑救,减少森林资源损失。

5.2.4 实行“专群结合、以专为主”,坚持以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武警部队等专业力量为主,其他经过训练或有组织的非专业力量为辅。

5.2.5 实行分片包干、划区包片的办法,建立健全扑火、清理和看守火场的责任制。

5.3 扑火安全。

现场指挥员必须认真分析气象、自然地理环境和火场态势,在扑火队行进、驻地选择和扑火作战时,要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和火势变化,确保扑火人员的安全。

6.后期处置

6.1火案查处。

县森林公安局负责火灾案件的查处工作。

6.2火场验收。

明火扑灭,火场基本控制后,扑火队伍和看守火场队伍要办理交接手续。要组织足够人力分段包干清理和看守火场,看守时间不少于24小时。由县“前指”对火场进行全面验收,达到“无烟、无火、无气”的标准,确保不会复燃后,才能下令撤离火场。

6.3火灾评估。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要在火灾扑灭后2日内,及时将火灾造成的过火面积、森林受害面积,森林资源损失等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县政府和市防火办。

6.4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

火灾发生后,县政府根据有关规定妥善处理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并重点保证基础设施和安居工程的恢复重建。

6.6工作总结。

扑火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全面扑救工作总结,重点总结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防火改进措施。

7.综合保障

7.1 后备力量保障。

加强各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在坚持重点武装专业扑火力量的同时。要重视后备力量的准备,保证有足够的扑火梯队。各种扑火力量要在当地森林防火指挥部的统一组织指挥下,相互支援、积极配合、协同作战。

7.2 资金保障。

县财政局要保障处置突发森林火灾时所需的资金。

7.3 技术保障。

县气象局为扑火工作提供火场气象服务,包括火场天气情况、天气预报、高火险警报、人工降雨等技术保障。

7.4 培训演练。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要有计划地分别对扑火指挥员、森林消防队及林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开展扑火技能、战术和安全避险知识的培训,加强实战训练和扑火演习,提高扑火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扑火作战能力,对人民群众普及避火安全常识教育。同时,对林区民兵应急分队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工具,进行必要的扑火知识讲座,以提高扑火后备力量的业务素质。

8.附则

8.1 奖励与责任追究。

依据《森林防火条例》的相关规定,对在扑火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火灾肇事者依法进行责任追究;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对发生火灾事故的行政领导进行责任追究。

8.2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9

关键词:工程;重建;消防;管理;监督

0 前言

4•14 玉树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印发了《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了“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主要任务”的目标。2011年是玉树灾后重建关键之年,对完成三年重建任务具有决定性意义,年内将完成全部农村住房和大部分城镇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当前,大量灾后重建项目即将投入使用,灾后重建工程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随即会浮上水面。

1 灾后重建工程交付使用后建筑消防设施运行面临的问题

1.1 使用单位不懂得对援建方移交后的消防设施设备如何使用、管理。

按照“跨越二十年的”的重建标准,灾后重建工程较之灾前建设标准都比较高,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设备比较完备,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必须设置的消防设施一应俱全。因竣工移交时安装单位可能无法将相关的操作、维护、保养的知识向使用单位交底,使用单位人员得不到相应的培训,最终造成移交后的工程使用单位对消防设施设备不能正确使用。使用单位接收这些工程后,由于对消防设施设备缺乏管理经验,必然会造成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不会管理的现象,甚至可能出现人为停用消防设施和消防设施损坏、丢失的现象。

1.2 移交后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

灾后重建工程援建单位多来自外省,按国家建筑法规应履行的工程维保责任可能无法得到及时落实。同时,玉树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没有经过培训的消防设施操作人员,更没有取得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鉴定的建(构)筑物消防员。最终可能导致消防设施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或者纯粹瘫痪。

1.3 部分重建工程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的问题无法回避。

所有重建工程中,学校、医院这两类工程属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因此这些工程一旦竣工,工程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的问题可能会无法避免地出现。尤其是学校,新学年开学时间是确定的,工程是否通过消防验收极易被忽视,只要教学功能能够实现就行。

2 如何解决灾后重建工程交付使用后建筑消防设施运行面临的问题

2.1 重建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应全面落实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消防安全责任。

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工程消防设施施工质量的责任主体为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方。因此,灾后重建指挥机关和住建部门应督促工程建设方及时申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尽力杜绝“未审先建”和“未验先用”的现象。同时通过他们督促各项重建工程落实工程四方主体的消防安全责任,除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确保施工期间消防安全外,应着力保证工程消防设施的设置、施工、安装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

2.2 重建工程竣工移交时应向使用管理单位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

重建工程竣工并通过整体验收和各项专项验收后,工程建设单位应组织援建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使用管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向使用管理单位全面移交工程审批资料和建筑消防设施技术资料、培训使用单位的建筑消防设施操作人员。其中,参加技术交底的施工单位包括工程总承包和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施工技术人员。涉及到同一工程有多个使用单位时,各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固定资产管理人均应参加技术交底。

2.3 明确重建工程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主体,落实消防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

2.3.1明确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主体。

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应由建筑产权单位负责,当建筑使用权全部或局部转让时,应由建筑产权单位向该建筑使用单位明确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管理责任。保证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避免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

2.3.2 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制度。

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使用单位应依据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落实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及维修保养制度,与具备相应资质的建设工程建筑消防设施施工或维护保养企业签定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定期维修保养合同,对消防设施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消除检测机构检测发现的故障,以保证消防设施长期处于可靠、准确、灵敏的运行状态。

2.3.2.1 落实建筑消防设施定期检测制度。

重建工程的使用管理者应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建设工程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检测中介机构,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2.3.2.2 及时消除隐患、故障。

对自检、技术检测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监督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该建筑物的拥有者或使用单位必须予以解决和整改,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行政负责人及消防安全管理人对此负法律责任。

2.4 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保证持证上岗。

维护管理人员特别是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不懂消防设施方面的专业技术,是导致维护保养效果差的一个主要原因。首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据《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109号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和《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加大对重建工程使用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培训教育。其次,对建筑消防设施操作、维护人员应根据《建(构)筑物消防员国家职业标准》加强培训教育,全面开展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现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操作管理持证上岗。

3 结语

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必须从规范维护中介行为、健全维护管理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三方面对消防设施维护现状进行改善。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本身的技术水平也必将越来越高,只要在维护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的过程中,做到“硬件过硬”、“软件不软”,并辅之以切实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培育正规健康的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维护市场,解决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维护难的问题,保证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良好的运行状态和可靠性能,灾后重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必将发挥其最大功效,担负起建筑防灾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17号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0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持续推进全市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通过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建立消防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社会单位明确并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全市消防安全环境不断改善,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积极构筑全市消防安全“防火墙”。

二、整治时间和方法步骤

本次火灾隐患排查行动从9月10日起到11月底。

火灾隐患排“查行动要与执法行动、宣传教育行动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总结。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建筑工程未审未验未备案专项整治、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控制室“双达标”活动、政府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整治、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防火墙”工程等,统筹兼顾,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9月10日一一9月15日)

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到此次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深刻汲取近期火灾事故的教训,分析辖区消防安全形势,结合实际,召开动员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排查整治阶段(9月16日一11月15日)

各县(市、区)要集中力量重点整治建设工程未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消防设计备案抽查不合格擅自施工、未经消防验收合格或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抽查不合格投入使用;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擅自投入使用、营业;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及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文物建筑单位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用火、用电等各类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要严格依法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凡消防设计审核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同意施工;凡消防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得投入使用;凡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抽查不合格的,一律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对既有建筑和易燃易爆单位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督促整改。凡发现公众聚集场所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一律予以查封;凡发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或严重堵塞,已不具备安全疏散条件的,一律予以查封;凡建筑消防设施严重损坏,不再具备防火灭火功能的,一律予以查封;凡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障碍物的,要坚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一律将障碍物予以拆除。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提请政府挂牌督办,限期消除隐患。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1月16日一11月30日)

各县(市、区)要对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建立长效机制。市政府将把此次排查整治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各县(市、区)的工作总结报告要于12月5日前上报市政府及市公安消防支队。

三、排查整治范围和内容

(一)排查整治范围

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居民自建出租房、简易住房、各类小场所及“三合一”场所;在建工程消防安全设施配备;未审未验未备案建筑工程。

(二)排查整治内容

1、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2、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及落实情况;

3、单位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4、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

5、建筑之间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建筑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火分区设置情况;

6、消火栓状况,消防安全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和防排烟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运行及其他灭火器材配置等情况;

7、电气线路铺设以及电气设备运行情况;

8、建筑室内装修装饰材料防火性能情况;

9、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场所设置位置情况;

10、“三合一”场所人员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部分实行防火分隔,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设置、消火栓、自动消防设施运行,电气线路铺设及电气设备运行等情况;

11、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情况;

12、销售和使用领域的消防产品的质量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县(市、区)政府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火灾形势的严峻性,切实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带队,加强领导,迅速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确保将此次行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齐抓共管,严格整治。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排查整治范围内的场所进行彻查。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要全面治理,解决存在的问题,彻底消除火灾隐患。对暂时不能整改的隐患和问题,要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指定专人盯守,限期整改、跟踪落实。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整治各类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切实形成严格执法的高压态势。

(三)强化督导,履行职责。各县(市、区)政府要将专项行动作为今年后四个月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重点工作,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要严格追究领导责任;对发生较大以上亡人火灾的,要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1

【关键词】 灾后重建 金融支持 制定法律法规 完善机制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地震的补偿,就是给国家、民族赋予前行的新的精神和力量。灾难启迪人生,有教于生者,有益于民族未来。只是,我们所有人都是幸存者。善待生者,直面未来。如此,也算不幸之大幸。

本文在总结日本震后重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旨在为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参考。

1. 日本阪神大地震的灾后重建的计划和措施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地区发生了里氏7.2级的大地震,造成几千人死亡,三万多人受伤,房屋毁坏超过十万栋,基础设施破坏严重,造成经济损失达到千亿美元,这是日本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遭遇最大的一场自然灾害。日本在灾后不到一个月,日本政府就制定了相应的 “阪神、淡路地震灾后振兴计划书”。其中包括灾后灾民自救重建支援计划、城镇重建支援计划、重建家园的政府计划,还有是对灾民以及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发展的指导计划等等。具体措施有:

1.1立即采取临时性的紧急救援措施。

1.2按人群分类采取救助措施。

1.3采取加快灾区重建的长期措施。

1.4充分发挥民间团体的重要作用。

2. 日本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和教训

2.1经验

2.1.1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保障日本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是以《灾害对策基本法》为龙头、包含52部法律的相当庞大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非常详细规定了灾前应采取的各种防范措施以及灾后的各种应对方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给防灾减灾运行机制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依据,使得阪神大地震在灾后重建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2.1.2细致详细的重建规划体系

日本在60年代就制定了《防灾基本规划》,并把它作为灾害来临时应对的基本规划。按照《防灾基本规划》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地区防灾规划、业务规划。并要求受灾地区必须以《防灾基本规划》为纲,统筹协调,推进防震业务规划和灾后重建的科学规划。这样详尽的重建规划不仅有利于灾区灾后重建,也会对灾区产业空间布局产生很强的指导作用。

2.1.3完善的灾后救助体系

自救、政府援助和社会救助是日本的灾后救助体系的三大块。灾民只要参加了地震保险,就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金,这就是自救;灾民在重建家园过程中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地震保险再保险和直接向灾民提供资金援助两种方式,即政府救助;社会救助就是除社会各界捐款救助外,金融机构也会出台一些救济措施,如通过减少贷款利息、缓缴按揭贷款等来减轻灾民负担。日本的这一完善的灾后救助体系,大大减轻了灾民在重建过程中的经济负担。

2.2教训

2.2.1综合性灾难和多种灾害并发的复杂局面下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日本政府的政策按照法律规定,决定的过程必须要经过各个部门的协调之后,才能自上而下地形成。因此,如果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和官厅之间纵向分摊,会导致相互协调的能力非常低,工作也会缺少延续性,在大型的综合性灾害或者是多种灾害并发的复杂局面下,很难形成统一指挥调度来应对灾害事件,从而导致应对灾难的效率低下。

2.2.2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修复

灾后重建不仅仅是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恢复,最重要其实还有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日本在灾后重建时虽然是强调了生态先行,但却严重的忽略了土壤的污染治理。其实土壤污染主要有加油站、化工厂、化学药品的侵蚀,很多有害物质在地震泄漏时依然残留在土壤中,而且部分有害物质直接污染了地下水。由于日本灾后重建时的疏忽,使阪神大地震遗留下的地质污染问题,至今没能解决。

3. 日本震后财政重建对我国的启示

根据日本灾后重建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今后的灾后重建工作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启示一: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灾后重建体系,并着重于沟通协调。

由于地震破坏巨大,为了使灾后重建工作能够及时、全面、有序的进行,中央政府应该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建立灾后重建机构。由最高指挥部统一规划并且协调灾后重建工作。建立和完善工作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灾后重建有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专人监督。

启示二、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和应急机制,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制定和颁布指导灾后重建的法律法规。规范的法律位阶,增强法律效力。同时加强对防范灾害的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长效应急机制,防患于未然。

启示三、重视心理重建,增强人文关怀。

当地震过后进入漫长的重建过程时,灾民们的心理恐惧感、孤独感和被抛弃感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委派专业心理救援人员指导灾民进行心理重建,除了心理门诊、小组交流、热线电话等传统心理治疗方式外,也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工具,尤其是电视直播、互联网、短信息等新型传媒技术。

启示四、制定有效的财政金融政策。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必将是一项时间跨度长、资金投入大的艰巨工程。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制定有效的财政金融政策以保障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央政府应加大统筹和引导地方财政、社会捐赠、对口支援、银行贷款等各类资金,减轻受灾地区人们的负担。其次,加大灾区的信贷支持力度,调整受灾地区的贷款限额,优先发放为灾区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的贷款,优先支持关系到灾区民生的项目。

启示五、组织建立多元化的巨灾保险制度。

截止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地震保险等等市场化的巨灾保险制度。可以说对于各种灾害缺乏风险分担和转嫁渠道。可以借此地震灾害,探索和建立巨灾保险和再保险制度,还要扩充灾害保险制度的容纳范围,并且完善灾害防范体系,增强我国面对灾害时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启示六、设立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

尽快设立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政府可以从中央和地方财政中,每年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巨灾的风险准备金,并且逐步建立应对巨灾风险的长效机制。当巨灾发生时,除有保险公司的理赔外,还可利用巨灾风险准备金来补贴灾民,分担灾民和国家的损失。

启示七、建立资产证券化风险转移机制。

政府还可以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多元化手段,使资本市场的期货、期权、债券、风险组合互换,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将巨灾风险从保险公司转嫁到资本市场中去。为了实现此措施,必须尽快的加强我国保险、证券行业的市场公开、信息披露等制度的建设, 为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担机制的孕育和建立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艾萌;日本阪神大地震灾后重建经验与启示[J]. 中国科技,2008,(6): 54-57.

[2] 朱岚;日本的地震危机管理及灾后重建[J].求是,2008, (15): 61-62.

[3] 沈黎;刘斌志;台湾灾后重建的经验与启示[J].社会福利,2008, (8) :26-28.

[4] 彭怀真;对地震灾后重建的几点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2008, (7) : 22-23.

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2

锻炼四川承担、四川责任

面对历史上少有的遭遇和考验,少有的压力和责任,少有的关注和坚强,四川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两个加快”的重大部署: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这是四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铮铮宣言,是四川感恩奋进主动出击的冲锋号角,是四川精神的集中体现。

灾后重建,不但是一项浩繁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组特别的数字,证实着重建史的一个个奇迹――

震后18天,四川召开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

震后1个月,汶川地震灾害损失初步统计评估报告出炉,汶川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工作全面展开。

震后2个月,全面推进涉及83个县(市、区)、6985个安置点、47万多户、193万多人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先后5次启动实施2296处重大地质灾害点应急勘查、设计和治理工作。

震后3个月,1个总体规划、10个专项规划、43个行业规划、51个重灾县(市、区)实施规划以及88个一般受灾县(市、区)项目规划全面完成,四川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初步确立。

四川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最先确立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重建规划编制原则。之后,一路重拳出击:召开国际研讨会专题研究震中映秀镇的重建规划;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通过国际招标确定都江堰市的重建总体规划;集中行业内顶级大师和著名专家规划北川新县城……

据专家介绍,在高起点规划的引导下,灾区许多地方的发展将比灾前向前推进20年以上。

一批批项目快速开工,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举措开花结果。

四川省发改委数据显示:灾后重建全省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项目29700个,规划总投资8613亿元。截至2010年11月30日,已累计开工29674个,占重建任务的99.91%,完工26197个,占重建任务的88.21%;完成投资7610.19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88.21%。15个对口支援省(市)已举行项目移交仪式,大批对口支援项目投入使用发挥实效。

化解大危难需要大智慧

专家观点:重建不是简单地恢复,而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恢复重建,不仅是原地起立,更是发展起跳。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不同,四川灾后重建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2008年下半年,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刚刚展开,就赶上国际金融危机日渐蔓延和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又恰逢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重建中的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协调问题突出,不稳定因素增多。

汶川特大地震猝不及防,令人痛彻心扉,同时也验证了我们国家的优越性:

震后19天,总书记在防震棚黑板上写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6个大字。

震后37天,国务院制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统一部署对口支援任务,创新提出“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铸就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汶川样本”。

随后,四川启动省内13个市(州)“无灾区帮助有灾区、轻灾区帮助重灾区、一个市(州)帮一个重灾乡(镇)”对口支援行动。

上海援建都江堰,注重突出“民生、公益、基础、功能”的思路;广东援建汶川,体现民生优先、城乡统筹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浙江援建青川,强化产业引进资金;山东援建北川,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北京援建什邡,用“奥运效率”提速援建项目;湖北援建汉源,坚持留下信得过的“湖北品牌”……

两年多后,曾经满目疮痍的100多个重灾乡镇,转眼间大多变成了美丽的田园小镇,一步跨越10年、20年。震前污染严重的水磨镇,如今变成了一个羌族风情浓郁、美丽如画的“小丽江”;漫步在苏州园林风格的绵竹市孝德镇,宛如置身江南水乡;走进异地重建的北川县城,一座中国羌城如神话般地矗立在安昌河畔……

两年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目标任务

大灾之后,交通的严重损毁,成为横亘在“救人、安置、防疫、转移、恢复生产、灾后重建”等工作前的最大难题。逢山开路,遇河搭桥,全力打通通往灾区的道路成为最紧迫的任务。

两年多来,一批关系长远的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灾区出行更便捷、打电话更方便、用电更无忧、人畜饮水和灌溉更加有保障,为四川打造枢纽、建设高地、支撑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灾区6条高速公路全部开工建设。震后开工的成都至都江堰高速铁路用16个月时间于2010年五一节建成营运,贯穿和辐射灾区的成绵乐城际铁路、成兰铁路等重大铁路项目开工建设。水利恢复重建项目完成投资160.34亿元,占规划投资的82%。38个重建城镇中的30个城镇已形成主体功能,其余8个城镇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北川、汶川县城重建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已形成城镇主体功能;青川县城重建正按新的规划加快推进,城镇框架基本形成。

350多万户震损住房修复加固和150多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25万户城镇居民住房基本完成。基本建成3002所学校,灾区学生全部告别了板房校舍。一批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集贸市场相继落成,灾区综合保障能力比震前有了飞跃提升。

据查,地震多发的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经验表明:用两三年时间就完成灾后重建,这几乎没有可能。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重建工作历时达1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