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

时间:2022-03-04 11:24:13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范文1

这次全国人事计划工作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届六中全会精神,分析人事宏观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解决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问题,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事规划计划统计工作的思路和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规划计划统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年来,各级人事计划管理部门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人事人才中心工作,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量管理为重点,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不断改进计划管理的方式,完善管理手段,取得明显成效。

(一)人事计划备案制和报告制进一步完善。*年人事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人事计划工作的意见》出台以来,各地人事部门积极探索,不断规范人事计划备案制和报告制形式,丰富这项工作的内容。特别是去年南京会议以后,各地按照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这项工作更加扎实推进。内蒙古、新疆等地将备案制和报告制推行到地市和省直部门,并对备案制和报告制的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辽宁、安徽、福建、新疆兵团等地结合这项工作的开展,认真总结人员和工资总量变化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根据各地报送的人事计划执行情况,部里对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情况进行了分析,起草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量情况分析》,提出了下一步加强人事计划管理的思路和目标。分析报告以内部资料印发各地人事部门,加强了人事计划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通过不断完善人事计划备案制和报告制,进一步健全了分级调控的人事计划管理体系,加强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总量的管理和监督。

(二)防范虚报冒领工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针对部分地区少数机关事业单位存在的“吃空饷”问题,人事部出台了《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管理防范虚报冒领工资问题的通知》。各地人事部门高度重视,及时转发文件,明确相关处室抓好落实。湖北省通过媒体加强宣传,并派出调研组赴地方进行督办。四川省组建了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人事、财政、纪检等部门参加的清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清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37302人,每年可减少财政支出6404万元。湖南省共清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8314人,每年可节约财政资金8632万元。***等地通过强化工资基金管理、增人计划卡管理、工资统发审核和事业单位招聘人员计划审核备案等手段,严把人员“进口”关。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这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吃空饷”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人事计划管理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人事计划管理制度、管理手段进一步完善。

(三)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近年来,一些省市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深入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和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方法。南京市根据事业单位的行业性质、经费来源和工作职能进行工资总量分类管理,形成了“以绩效为基础,以考核为依据”的工资总量动态管理机制。天津市出台了《关于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量宏观调控工作的通知》,全面实行了按单位经费来源进行分类管理的办法。河北省以省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管理暂行规定》,通过加强工资基金审批管理,促进工资总额计划的分解落实。部里也结合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方案,针对目前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多次到地方和中央事业单位进行调研,组织召开了有关部委、科研院所和地方人事部门专家座谈会,专门研究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问题,初步形成了《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规定》稿,这次也提交会议讨论,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

(四)“*”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制定“*”人才规划是这两年人事人才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中组部、人事部制定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地对“*”人才规划编制工作非常重视,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基本上都完成了规划编制任务,受到了当地党和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各地在制定人才规划时,按照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的要求,充分考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人才工作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吉林、、甘肃、宁夏等地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出台了“*”人才规划。广西、北京、重庆、陕西、青海等地注重搞好规划衔接,将人才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体现了人事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要求。贵州省在人才规划中列出了人才开发项目,配备了专项经费,明确了工作进度,大大增强了规划的可操作性。

(五)人事统计工作稳步推进。各级人事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统计,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等各项常规统计工作。江苏、山西等地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改进统计手段,完善统计工作制度,提高了统计工作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在做好统计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各级人事统计部门积极开展统计分析和研究,上海了本地区人才资源状况分析报告,***地加强统计分析,形成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统计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以人事计划管理为重点的人事宏观管理工作总体上还比较薄弱,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有些同志对新形势下人事计划管理工作的性质和定位存在一些片面的模糊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人事计划管理方式和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些地方人事计划职能不够健全,人员和工资总量管理工作弱化。我们要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事计划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入,人事计划管理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在控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长、优化人员结构、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将人事计划管理工作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来认识,摆到人事人才工作的全局当中来定位,认真总结近年来人事计划管理改革发展所积累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增强做好人事计划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人事计划管理是人事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要人事计划,人事计划职能是逐步弱化还是要不断改进和加强,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人事计划管理工作的一个理论和现实问题。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强宏观调控。该放开的要放开,该管住的管住。机关事业单位是公共部门,也是要管住的领域,这在世界各国都是如此,即使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也要采用包括计划在内的各种方法进行非常严格的管理。另外,从资产国有的角度来看,对国有事业单位,包括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进行人员总量和工资总量管理也是必要的。特别是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更需要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切实履行人事计划管理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量管理各方面工作。

(二)人事计划管理内容和方式要改革完善。实践证明,人事计划管理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计划管理的内容和方式,要适应体制环境的变化不断改革和完善。目前,人事计划管理还有许多是沿袭传统做法,由于外部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就很难产生好的管理效果。计划制定不科学,与实际情况脱节,影响了计划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革计划管理的内容,完善计划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人员计划以前主要针对编制内的人员管理,现在一些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情况很普遍,甚至占很大的比例,计划管理工作如何适应这种新情况就值得研究,既不能放任自流,又要落实单位用人自。工资计划的内容也需要调整,以前主要是制度内的工资总额管理,现在一些事业单位津补贴占很大比重,如果只是着眼于制度内工资,总量管理就名不副实,难以发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作用。下达人员工资总额计划的方式,也需要改进,有些地方的总额计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执行乏力,流于形式。我们一定要在人事计划管理中,坚持改革创新,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形成新思路,推出新举措。

(三)人事计划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公务员法实施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岗位管理制度正在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各项人事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机关事业单位还存在人员数量和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收入分配差距明显等情况,特别是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出现了虚报冒领工资等“吃空饷”问题,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些都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人事计划管理工作,完善各项制度,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要适应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要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的人员计划管理工作。要搞好规划与计划的衔接,充分利用计划手段,将“*”人才规划落实到实处。要充分开发利用人事统计信息资源,提高计划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总之,加强人事计划管理是人事人才工作大局的要求,也是我们肩负的职责的要求,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推动人事计划工作的开展。

三、突出重点,研究解决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问题

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规划计划统计各方面工作任务都很重,但从人事制度改革的全局考虑,我们要突出重点,把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问题,摆到明年工作的突出位置。

(一)加强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是人事计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今年6月,人事部、财政部印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分配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现有人员3000多万,工资总额5700多亿,是机关工资总额的3倍,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7%,公共财政用于人头费的支出主要在事业单位。搞好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对全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和财政资金高效利用都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缺乏有效调控,还存在收入分配秩序比较混乱;一些行业和单位利用行政性职能收费和国有资产创收,取得过高收入;不同地区、行业和单位收入差距扩大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难以形成合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关系,也会给理顺整个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带来消极影响。我们要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大局出发,增强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推进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同时,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总量管理制度。

(二)改进和加强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原则。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改革,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的要求,健全统一指导、分级调控、分类管理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和完善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总量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健全管理手段,加强监督检查,逐步形成宏观调控有力、微观搞活有效的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新机制,不断促进公共事业发展。

改进和加强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要在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下进行,具本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要坚持分类管理。事业单位情况千差万别,不同事业单位承担的功能、收入来源各不相同,不可能采用单一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要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总量管理方式。二是要坚持绩效导向。按照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绩效工资在工资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对事业单位进行工资总量管理,科学合理地核定绩效工资是一项重要任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基本依据是单位的综合绩效水平,绩效考核指标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突出公益性和公共服务,引导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三要坚持统筹协调。加强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科学核定单位工资水平,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考虑不同行业和地区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的差距,统筹考虑单位领导人员与职工的收入分配关系,特别是加强对利用政策垄断地位取得高收入的行业和单位进行总量控制,努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保持事业单位工资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四要坚持促进发展。要将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与事业单位其他改革结合起来,处理好加强工资总量管理与搞活内部分配的关系,既规范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又不断激发事业单位的创造活力,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三)当前要着重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一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体制。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明确各级人事部门对搞好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和宏观调控的责任。人事部负责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计划编制的宏观指导,重点监测全国人事宏观运行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针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中央财政补贴情况,采取不同政策措施。省级人事计划部门对省直属事业单位和省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量进行计划管理,对市区县加强总量调控,并加强对基层人事计划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收入分配的有关政策,在政府人事部门指导下,加强对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的核定,严格监督检查总量计划的执行情况,认真负起主管部门的责任。

二要研究建立总量管理绩效考核机制。要适应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的要求,认真研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核定和管理办法,加强绩效工资的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要从工资总量管理的要求出发,建立符合不同事业单位特点的绩效考核机制,坚持以考核为基础,以绩效为导向,把绩效考核作为工资计划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依据。要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作用,将绩效考核与领导责任目标管理结合起来。要认真分析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不断增强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工资总量计划的导向和调控功能。

三要不断完善工资总量计划管理手段。多年来,在各级人事计划部门的努力下,探索形成了一套人事计划管理方法和手段,如工资基金审核、工效挂钩、工资总额包干等。实践证明仍然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我们要继续坚持,并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以改进。有些管理手段,总体上有效,但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不适应发展了的新情况,我们就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善有关政策规定。同时,我们要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其他方面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改革创新,在实践中创造新经验,推出新举措。

四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强监督检查,是落实人事计划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加大计划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与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要注重发挥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作用,搞好指导协调。政府人事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检查工资总量计划贯彻落实情况,及时纠正各种违规行为,增强工资总量计划的约束力和严肃性,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规范有序。

四、统筹兼顾,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按照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在重点抓好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工作的同时,继续做好其他各方面工作,推动规划计划统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人事计划备案制和报告制。人事计划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围绕人事人才工作的中心任务,切实加强统一指导,搞好宏观调控。坚持实行人事计划备案制和报告制,各地要按照要求及时向人事部报送本地区人事计划编制和执行情况,今年绝大多数地区按照要求都报送了有关材料,希望各地继续重视做好这项工作。要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的政策指导和信息指导,做好统计分析,定期公共部门人员队伍发展状况分析报告,及时发现并解决人员总量和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认真搞好机关事业单位年度人员计划管理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本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数量、结构和素质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年度人员计划管理,严格有关审批制度,保持人员增长的协调平衡,优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要针对一些单位存在的“吃空饷”问题,按照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清理检查,完善人事计划管理的各个环节,从制度上堵塞漏洞。要对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的编外用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原则上编外用人也应纳入人员总量管理,但在管理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

第三,研究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备案制度。实行事业单位招聘计划备案制度,是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人员计划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6号令)的要求,事业单位年度招聘计划须报政府人事部门备案。今年部里在下达中央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计划时,要求各中央事业单位将年度招聘计划报规划司备案,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审核、备案制度,希望各地人事计划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不断规范公开招聘计划备案的程序和方法。

第四,做好工资统发工作。进一步发挥工资统发对机关进人的调控作用,按照工资统发的程序和要求,严格审核行政机关新增人员的有关手续。根据公务员登记工作总体安排,完善工资统发数据库。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工资统发,对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要纳入工资统发范围。加快推进工资统发信息联网进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员工资计划管理与财政预算拨款相结合的制约机制。

第五,搞好“*”人才规划的实施。今年大多数省市区都印发了“*”人才规划纲要,下一步要重点抓好贯彻实施工作。一是建立人才规划实施的责任制。做好任务分解落实工作,制定年度目标,并加强检查督促,搞好人才规划与人事计划的结合,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二是总结经验,加强交流。要加强调研,总结典型经验,召开人才规划实施交流会,及时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规划实施的有效途径。三是研究建立人才规划的监测评估体系。要重视人才规划评估工作,组织各方面力量,认真研究人才规划监测评估的方式和方法,及时总结人才规划实施情况和效果。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部里正着手开展人才强国战略指标体系研究,希望各地积极参与配合。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激励导向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激励导向的中小企业年金集合计划运作模式研究》(编号:2013-GH-0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5日

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本养老保险及商业养老保险共同构成了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从国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雇主(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向员工精心设计富有吸引力的企业年金保障项目,对吸引人才、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积极性、套牢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等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一、年金集合计划: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由于可委托的企业年金基金数量较少,对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而言,没有很强的吸引力,难以获得比较优惠的管理费率;中小企业的人员有限,具备企业年金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非常稀缺,通常不具备单独成立企业年金理事会的条件,等等。这些现实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中小企业建立年金计划的积极性。如何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呢?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中小企业较为密集的地区,将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举办年金集合计划,这样做有以下优势:

(一)年金集合计划能有效降低单个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成本,使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变为现实。区域性的多个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不仅体现在受托人的联合上,更体现在企业年金计划的合并上,它是一种成形的标准化产品,将原本由多个企业分散承担的受托人义务由一个专设机构(企业年金联合理事会)全权负责,减少了许多重复运作的环节,中小企业在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备案后,只需填写必要的申请表,就可以开始企业年金计划的运作,而且还不需要专门抽调人员负责从企业年金计划设立到管理运营的各个环节,解决了中小企业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为中小企业带来极大的方便。

(二)年金集合计划通过将同一地区多个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资金集合起来,形成大规模资金。这样以来,不仅提升了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市场谈判地位,使得企业年金联合理事会能以较低的管理费率聘请到相关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为其服务,而且还拓宽了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范围,有助于投资管理人分散投资,降低企业年金基金的风险。随着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的增大,投资管理人在对投资工具的选择上将更加灵活,有条件投资那些资金门槛要求高但收益率也较高的金融工具,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三)在单个企业年金计划运作模式下,企业一旦破产,计划随即终止。但是在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运作模式下,一个企业的破产只意味着该企业的缴费终止,并不会影响整个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正常运营,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受托机构继续保管破产企业员工的企业年金账户,直到这些员工找到新的工作单位,从而避免了因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而给企业年金计划造成的致命打击。

(四)参与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中小企业是通过地域联系起来。受相同地理环境的共同影响,对企业年金计划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相同的地理环境有助于各个企业在建立年金集合计划以后,保持密切的联系,并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和员工需求,制定适合当地特色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

二、中小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激励作用分析

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作为中小企业薪酬福利结构的一部分,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条长期有效的激励途径。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发现,建立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增加了中小企业员工对将来的安全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它不但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而且对员工也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激励手段,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增强中小企业的员工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

(一)建立中小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最终是人的竞争。但是,伴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流动机制已逐步形成,企业有选择人才的权利,个人也有择业的自由,人才的合理流动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因此,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员工福利保障制度,充分解决员工的医疗、养老、工伤及死亡抚恤等问题,有利于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市场竞争力,从而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同时,又切实保障了员工利益,稳定了现有员工队伍,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中小企业根据员工的贡献,设计具有差异性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有利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根据期望理论,当员工认为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时,他就会受到激励进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设计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时,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年金保险的灵活性特点,打破传统薪酬福利的“平均主义”原则,对于不同服务年限、不同职级、不同岗位、不同贡献的员工提供不同的保障计划,服务年限长、职级高、岗位技术含量高、贡献大的员工的保障额度更高,保障计划更全面;而服务年限短、职级低、岗位技术含量低、贡献小的员工的保障额度较低,保障计划较单一。建立差异化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可在中小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激励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自身的最大潜力,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三)通过年金集合计划中“权益归属”的设定,利用福利沉淀实现有效激励,留住中小企业中的人才。很多企业在用高薪酬福利制度实现激励的同时,用期权的形式作一些规定以起到留住人才、长期规划的目的。在中小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中,设定权益归属方案,规定服务满一定的年限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年金权益,与即时兑现的奖金福利相比,企业年金即使员工得到了鼓励,又达到了类似期权的良好效果,而且操作上又比期权要简单、方便得多。

三、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障碍

企业集合年金计划在中小企业吸引人才和稳定高素质员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集合年金计划上还存在许多障碍。

(一)中小企业建立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小,缺乏对基金管理机构的吸引力。例如,一家200人左右的小型企业,每年的年金基金规模在100万元左右,如果受托人按受托管理费最高限额0.2%收取管理费,每年的管理费用只有2,000多元,而基金管理机构的成本太高,要花费4~5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从企业年金方案备案、管理人选择、合同备案、计划设立、开户和投资准备,直到企业年金基金投入运作,这使得基金管理机构缺乏积极性。

(二)缺少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中小企业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对基金管理机构的吸引力,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很难获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比较优惠的管理费率。中小企业的人员有限,具备企业年金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更少,通常不具备单独成立企业年金理事会的条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积极性。

(三)中小企业委托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小,年金基金投资受限。首先,投资渠道有限,在基金投资方式上大多选择存银行、买国债等,或者是直接向保险公司购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这样所得收益有限。如果投资股票市场,则需要建立单独的委托投资计划,但建立单独委托投资计划的流程相对繁锁、管理费率相对较高;其次,由于单个中小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较小,也难以通过投资组合来有效分散风险。

四、基于激励导向的中小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发展策略

发展适合中小企业参与的年金集合计划对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年金计划的整体覆盖面,促进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实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金手铐”作用,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挥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发展中的作用。利用金融机构对于企业年金市场利益的追求来推动中小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与发展,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制度发展的关键。为解决受托人“空壳化”问题,可建立受托人“捆绑模式”,即在选择集成信托作为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选择模式中,将受托人和年金市场的其他角色捆绑在一起。这种集成信托计划将有效解决受托人实际地位偏弱的情况,让外部受托人有更多的动力来设计多样化的集合年金产品,从而使集成信托计划对中小企业更具吸引力。另外,通过托管银行的密布营业网点对中小企业进行集合年金计划的宣传,也是促进中小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发展的策略。

(二)健全中小企业集合年金的相关法规。要尽快出台针对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法律法规,制定有关集合年金的监管规范,明确各监管主体的地位及监管职责。同时,完善与集合年金计划密切相关的其他法规。例如,放开受托管理费率的限制,使受托人的收益与所承担的责任相符合;制定有关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的市场行为规则、机构准入规则和企业年金从业人员管理的执业规范。此外,提高企业年金法规的立法层次以避免各部门的立法冲突也是必要的。

(三)制定针对中小企业集合年金的统一税收优惠政策。首先,规范和统一各试点地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税收优惠率,将避免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水平相差过大的局面;其次,提高税收优惠水平可参照西方国家普遍采取EET的征税模式,即对企业、员工缴费和年金资产投资收益免税,在员工待遇领取环节实行差别税率,降低部分中低收入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率。

(四)完善中小企业集合年金监管体系。一是成立专门的、独立的政府监管部门,建立起协同监管机制,明确划分各监管机构的权限和责任,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二是严格设置集合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准入门槛,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促进基金规范化运作;三是加强委托人对集合年金管理机构的监管,成立由中小企业代表和员工代表组成的委托人联合会,在联合会中引入专业人士,共同实行对受托人等集合年金管理机构的有效监督。当然,企业年金的私部门性质决定了其政府监管不能干扰企业年金市场的正常发展,因此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外,监管体系的完善还依赖于企业年金市场运营主体“声誉激励”机制的建立和独立中介机构外部监督作用的进一步强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倩.我国企业年金集合计划运作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2.12.

[2]宋清,丁少群.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年金计划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2.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 高职 建筑设计技术 人才培养 岗位 职业能力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63

近年来,我院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工程”,不仅针对已开设的23个高职专业展开教学改革,而且根据新疆建筑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积极拓宽专业面,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努力探索工学结合的办学之路,使专业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8年9月至2009 年7月期间,学院土木工程系组织了申报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工作。申报工作先对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新疆喀什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喀什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新疆伊犁州勘察设计院、伊宁市建设局、新疆广汇房屋地产开发公司、喀什吐满房屋地产开发公司等南北疆近十家企业进行了走访,主要针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做了广泛地调查研究,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了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申报工作历时一年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2009年8月该专业被自治区教育厅批准通过,作为我院新专业将于2010年正式招生。本文将对调研成果作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从而确定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供同行参考。

1建筑行业及建筑设计企业现状

1.1行业背景

中国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一直作为拉动GDP的源头之一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国传统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在顺序上进行了重新调整,国家财政政策由“稳建”转向“积极”;货币政策由“紧缩”转向“适度放宽”,实施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2008年以来实行了政府主导性投资计划4万亿,用以扩大内需和推动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而4万亿投资计划中直接与建设行业相关的项目占总投资的70%以上。由此可见,投资计划的实施不仅带动我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将改善住房条件作为重点的民生工程,这使得建筑业快速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也相继出台了与国家投资计划相配套的有关政策和措施,重点围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的目标,拉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09年自治区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结合新疆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实施计划如下:

1.1.1改善民生全面落实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改善民生,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出台了与房地产行业有关的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新农村村庄整治项目、廉租房及经济适用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牧民安居工程、抗震安居危房改造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集资建房政策,喀什老城区抗震安居房改造投入6.6亿等大批建设项目将启动,全区中小学校舍全面改造工作等,都将对建设行业人员的就业提供极大机会。2009年自治区将以集中解决农村最困难群众的住房为重点,加大抗震安居工程实施力度。目前,全区35万户建房任务已落实到户。

1.1.2 机场建设方面。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明年将建成,同时新疆将加快阿克苏机场改扩建工程,新开工吐鲁番机场、库车机场迁建、伊宁机场改扩建和博乐机场建设。

1.1.3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核心区规划建设工作,新疆投资四亿元支持阿勒泰地区北屯建市工作。北屯西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路网基础设施的全面动工建设,供水工程的建设等项目等。

1.1.3 2009.3月开始,内地19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各地州、市、县工作的开展,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内地19个省市每年,拿出财经输入的0.3~0.6,大约100亿)

1.2 自治区建筑企业及建筑设计企业现状

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工程施工一线可以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产生高就业率的行业。但是,建筑工程在前期则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建筑设计人才,来支撑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面对当前国内外建筑设计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新型职业岗位的产生,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空间和机遇。自治区建筑企业及建筑设计企业现状分析如下:1.2.1 2001~2007年新疆建筑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变化情况见表1、图1、图2。

2001~2007年新疆建筑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变化情况统计表 表1

数据来源:2009统计年鉴

由2009年新疆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自2001年至2007年新疆建筑企业数量由594家增加到967家,增量为62.79%;从业人员数量由25.27万增加至37.02万,增量为46.5%;2009从业人员约为42.57万;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约为40万劳务大军。

967家建筑企业中房屋工程建筑企业345家,从业人员23.20万、土木工程建筑企业209家,从业人员8.79万人、建筑装饰业149家,从业人员4.444万人、其他建筑业90家从业人员0.6094万人。1.2.2 2006~2008年新疆有资质的建筑、规划、勘察及相关设计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变化情况见表2。

新疆建筑、规划、勘察设计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变化情况表 表2

数据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厅勘察设计处

1.2.3 建筑企业竣工房屋建筑面积

近三年建筑企业竣工房屋建筑面积统计表(单位:万平方米) 表3

2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自治区在册的建筑、规划、勘测及相关的设计院、所243家,其中还包含着500多个设计工作室实体,由于近年来建筑设计从业人员需求量及设计完成额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按每年每个实体需0.5至1名建筑、规划、环境景观设计人才计算,这就意味着每年有近250~500个就业岗位。同时自治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数个、房地产开发公司849个、房地产中介公司176家以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等企业,也需要0.2至0.5名建筑设计技术人员,据初步估算每年需求量不少于150~400人左右。据不完全统计自治区建筑设计技术类人才需求量每年在400~900个就业岗位。而目前自治区建筑设计类的高等教育每年仅能提供150至200人主要是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和部分外省高校毕业生,现有毕业生远远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单一的高校本科和研究生,使得设计人才层次结构显得不尽合理,这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空间。

3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定位

根据人才市场调查统计资料初步分析,建筑设计从业人员职业岗位结构类型包括以下四种:

(1)政府建筑设计管理职能部门占从业人员总数5%;(2)大型设计院中承担大型公共建筑物设计工作的占从业人员15%;(3)中小型设计院中承担居住建筑及配套公共建筑物设计工作的占从业人员60%;(4)由于信息技术更新使得建筑设计技术手段远程化,设计成果电子化,设计周期快节奏化,各设计院(所)越来越需要配备以掌握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手段的、具体操作应用技能方面的专门人才,即建筑师设计助手,将占从业人员20%。建筑设计技术职业岗位群工作流程具体分析见图1。

图1 建筑设计职业岗位群工作流程分析图

通过对图1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设计技术人才市场需求以承担居住建筑及配套公共建筑物设计工作以及建筑师设计助手的从业人员为主,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4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分析

4.1 建筑设计技术培养目标定位及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建筑设计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分析图,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对应于建筑师设计助手岗位,其执业范围和岗位能力见图2。

图2 建筑师设计助手执业范围及岗位能力示意图

通过以上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执业范围和岗位能力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是能从事建筑设计一线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主要从事建筑施工图设计、建筑模型制作、居住区规划、建筑技术资料管理等工作,通过实际工作锻炼后,应具备建筑方案设计的能力,并经过适度拓展逐步达到二级建筑师的执业资格能力要求,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具体见图3。

4.2 建筑设计技术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分析

根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4.2.l 知识结构。(1)基础知识:具有必备的政治、法律、心理、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掌握专业必备的数学、外语等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应用、操作、维护知识;掌握大学生必备的体育运动知识。(2)专业知识:具有典型职业岗位建筑设计助手、模型制作、规划、资料等实际工作岗位的基本知识;适度拓展并涵盖二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相关实践应用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新的应用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

4.2.2能力结构。(1)基础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具有信息搜集、判断与处理的能力;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2)专业能力:具有建筑施工图设计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方案设计技术基本能力;建筑施工图绘制能力;审核建筑施工图能力;建筑设计效果图绘制能力;具有建筑设计资料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二级注册建筑师可持续发展执业通用能力 (居住小区总图规划及相关中小型民用建筑的工程设计能力、房产项目策划与经济可行性分析能力、建筑设计技术管理能力)等8大职业能力。

4.2.3 综合素质。(1)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具有优良的品格、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2)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准确、生动地运用口头和书面形式对所学专业在设计方案、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表达;(3)团队合作与管理能力:辨别与假定各种角色而使个人才能得到高度发展,学会适应在不同环境下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具备一定的综合管理素质;(4)设计创作与技术服务能力:能运用设计原理、规范,综合各方面知识进行专业性方案和技术设计以及后期的技术;(5)熟练运用各种技巧绘图能力:能够使用恰当表现手段(包括计算机)绘制各式、各阶段与专业相关的设计图纸;(6)研究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用市场调查和资料收集把握行业形势,通过分析、研究,正确指导项目策划、设计理念及运作管理的全过程;(7)评价与政策把握能力:学会对建筑、城镇规划、城市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并能够根据有关的政策标准控制行业有机的运作;

结束语:申报高职高专新专业时,首先要深入研究行业背景、企业现状,调查分析人才需求量;然后通过校企合作方式确定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才能准确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并对人才规格进行全面分析,最后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自治区高等学校新增高职高专专业申请有关文件2009.3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8统计年鉴》2009年3月:248-254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范文4

>> 机械类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计算机“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分析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实战项目教学模式研究 校企产学研合作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作用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 “校企互通,理工结合”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浅谈职教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质量的研究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模式及机制研究 基于“知识+能力+素养”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建筑类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基于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土木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比较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1-1-8][2014-02-28]..

[3]中国教育新闻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2010-06-23][2014-02-28].http:///high/tbch/2010/zygcs/.

[4]李英梅,王建华,于延.卓越软件工程师教育培养研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2,(12):15-18.

[5]施晓秋,金可仲.卓越计划“3+1”模式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40-44.

[6]王菁华,周军,岳爱臣,杨泽慧,张新光.“‘卓越计划’123模式”的创建与实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47-52.

[7]徐锦芬.论外语教学中的批判性合作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12,(3):51-55.

[8]汪木兰,周明虎,李建启.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制定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J].中国现代教育,2010,(12):15-19.

[9]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高校 青年 高层次人才 引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The Introdu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High-level

Young Talents in Colleges

――Analysis on selected candidates of the first national " Thousand Youth Talents Program"

YU Meijuan, HAUNG Yan, ZHANG Kai

(School of Microelectronics,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ousand Young Talents Program" of college is another opportunity of reserving innovative talents, building a 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eaching staf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rst batch of "thousands of young people plan" selected the age structure, geography and types of working units, PhD for regional, high-level personnel to understand the youth and college continue to introduce an overview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Press to be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at evaluation system; to broaden horizons, build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pattern of lead only; attention to culture, to establish a sound mechanism.

Key words colleges; thousand young talents program; high-level talents; introduction countermeasure

0 引言

人才是高校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海外优秀人才引进,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随着2008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的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进入了高潮。的实施使国内很多高校汇聚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领军人才和科学家,为进一步形成海外人才的合理结构,做好人才队伍的储备工作,①2009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通过了《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青年”项目正式启动。青年主要面向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引进一批年龄在40周岁以下,有3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和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的拔尖人才。

2011年8月,中央办公室公示了“青年”首批入选者名单,②本研究以公示名单中的152人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样本研究,了解青年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概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校青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入选“青年”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年龄结构分析

1.1 入选者年龄结构分析

首批“青年”入选者平均年龄为34.82岁,最小者27岁,入选者的具体年龄状况见图1。

从图1可知,年龄在35岁岁的人员是主要入选人群,根据人才发展的一般规律,35岁左右的青年人才是最具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的群体,他们一般在海外所待时间超过10年,博士毕业后在海外工作年限超过5年,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科研潜力已经显现。

图1 首批“青年”入选者年龄状况

年龄 30岁以下的入选人数不多,主要原因在于这类人群科研成果积累不够,而公示名单中的仅有几位也体现了“青年”在人才评价模式上的变革。此次“青年”对已取得突出成果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开放了申报渠道,在首批入选者中,工作年限不满3年(2008年1月以后博士毕业)的有24人,占总入选人数的15.8%,应届博士毕业生有1名。在以往的人才引进工作中,这部分人才会常因为工作年限的限制,被一些人才计划拒之门外,甚至连高校副教授的申报资格都无法达到。此次青年破除人才引进的惯性思维,更加注重人才自身潜力,为背景优秀,有巨大科研潜力的年轻人提供了平台。

1.2 入选者现任职单位分析

从入选者现任职单位地缘分析,在首批“青年”入选者中,来自美国高校、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的有110名,占总入选者人数的72.4%,其他人员来源分布在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具体数据见图2。这一数据跟目前世界一流大学中美国高校占比最高的事实吻合。根据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世界一流高校排行榜,③排名前100名的世界高校中,美国高校有53个。在引进“青年”人选的几个学科领域中,排名前30位的高校也主要分布在美国,如数学与自然科学,美国高校占22个;工程/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美国高校占24个;生命科学与农学,美国高校占23个;临床医学与药学,美国高校占24个。

图2 首批“青年”入选者任职单位地缘状况

从入选者现任职单位类型分析,来自境外高校的入选者达134名,来自境外知名企业的入选者18名。一般来说,工业界人士比科学界人士更难引进, 原因有二:从人才本身,工业界人士回国内高校,需面临身份的转型及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不适应,他们会用自己在国外工作和生活的经验衡量比较,考虑回国后所得到的机遇是否值得让他们放弃现有的一切;④从评价机制来看,国内仍比较看重顶尖论文等体现个人学术成果的指标,而工业界人士往往更注重项目经验,在发表文章、学术机构任职等方面有不足。

1.3 入选者博士学位获得地区分析

首批“青年”入选者获得博士学位的学校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英国等地。在152名入选者中,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入选者有79名,占52%,从中国大陆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后赴国外工作的入选者有32名,占21%。根据2007年全国博士质量调查时对大量样本的统计分析,海归博士和本土博士在职业生涯上有很大差别,但是在、获得专利、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等职业学术成就来看,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别。⑤这一研究结论体现我国近些年培养的本土博士质量值得肯定,也提醒引才单位应该多关注从本校毕业在海外从事博士后研究或者在国外企业任职的人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 进一步引进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几点思考

在国家“”执行三年来,各单位在引人和用人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然而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如评审机制、选人标准以及政策支撑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⑥“青年”执行之初,各高校应该借鉴“”实施经验,在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中做到如下几点:

2.1 按需引进,完善发现评价体系

首批“青年”入选名单公示后,不管是引进单位还是关注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各界人士都会对各单位引进人员数字作比较。事实上,每个引才单位都了解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不应单纯追求数字上的增长,而更应关注与学科发展是否匹配,考察引进人才的技能和研究领域是否适合该单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仍占了主导因素。因此,高校应首先从观念思路上做好调整,在引进名额方面不做强行摊派,不搞形式化。高校应结合学科和科研平台规划,将学科发展与人才引进相匹配。在人才评价方面,进一步破除唯成果论和唯知名论的人才观,摈弃对国内高校毕业本土博士的传统偏见,更重视能力和潜力。

2.2 拓宽视野,建立全面系统引才格局

虽然高校不应以追求人才引进数量作为目标,但是一流高校的建设必须有一批学术水平高、能引领学科快速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高校应秉承 “广纳贤才”的开放态度,建立全面系统的引才格局,并将此作为一项长期工程。

在引才渠道方面,第一,高校应充分利用本校优质学生资源,充分搜集整理从本校出国的留学人员信息,建立优秀人才库,跟踪尖子人才情况,定期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通过海外校友会等平台,人才招聘信息,吸引校友回校工作;第二,高校可根据招聘学科特点,筛选学科排名靠前的国外高校信息,主动出击,通过海外招聘、校领导出访交流等渠道,做好人才招聘宣讲,吸引人才加盟。第三,高校可通过各种类型的“海外学者访问资助计划”,吸引海外人才来院短期交流,让更多的海外人才接触并了解国内高校信息,切实了解国内学术环境,增强其回国工作的意愿。⑦第四,应重视工业界的人才资源,“青年”实施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人才引进加快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国外知名企业的工程师往往从事最新技术的研发,并且产业化经验丰富,与此目标吻合,因此国家应注重对此类人才的引进,但应调整评价体系,注重专利、产品化经验而非考量其论文著作。

2.3 重视培养,建立完善的用才机制

“青年”入选者回国初期面临专业或社会网络支撑的缺乏,他们所掌握的资源和现有积累仍有不足,同时国内侧重量化的评价机制也使年轻学者在以后开展工作时会有困难,因此高校引进人才,不仅仅需要引进者本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同时还需要在观念、政策、环境等各方面给予支持。第一,优秀人才一旦引进,就应大胆使用和培养。对于有些高校在引进人才后, 校内某些学科带头人怕外来人才超过自己而产生的学术抵制现象要从根本上去除。第二,给引进人才提供必要的资源。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后需组建研究队伍、招收学生、申请研究经费、形成关系网络,同时要适应国内的研究环境,因此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其回国初期工作提供资源和支持。第三,处理好“引进”和“原有”之间的关系。随着近些年各类人才计划的实施,新引进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往往好于单位的“老人”,因此,高校在加快引进新海归人员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关注近些年回国的青年留学人员,只要他们达到标准,也可以竞争同等水平的薪酬和资金支持。同时,对于新引进的人,需思考的是当 “引进”成为“原有”的时候,要如何更加合理的提供支持,提供更加坚实的培养机制。

注释

① 孙建敏,郭强.中央缘何启动“青年”?[N].光明日报,2011-01-06.

②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关于公示第一批“青年”人选的公告[EB/OL]. (2011-08-18)..

④ 杨兆雄.两类酬劳:让海外人才来华“安身立命”[J].国际人才交流,2011(1):46-47.

⑤ 赵卫华.海归博士与本土博士职业成就比较――基于全国博士质量调查的统计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47-50.

⑥ 张杰,任向实,孙君泓等.的经验与建议[J].科技导报,2011.29(27):11.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范文6

一是积极向上申报项目

先后推荐申报部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35项,目前已获批省科技支撑农业类和社会发展类项目各1项,有富民强县和中小企业创新资金6个项目已获公示。

二是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

今年以来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上半年有3家企业已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示,下半年有3家企业已经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初审;申报省高新技术产品13件、市高新技术产品27件,获批省高新技术产品4个。

三是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申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研究生工作站1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目前已获批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1家省研究生工作站已公示。

四是深入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

联系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大学、常州大学、省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院所,与我县企业对接开展产学研活动,共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45项,共同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5项。

五是大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组织7家企业申报省“博士集聚计划”。今年我县获批的1名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由科技局牵头对接,有3人获批省“博士集聚计划”。

六是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深入到企业中开展宣传培训活动,为企业申请专利提供“保姆式”服务,上半年共申报专利394项,获专利授权208项,企业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及质量较往年均有大幅增长。

七是认真开展防震减灾工作

认真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加强重岗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建设,地震强震台建设项目已获国家地震局批准,台网监测设备将由国家地震局统一组织配备安装,我县的地震监测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八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我局现有开工项目1个、在谈项目3个。在建项目明宏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元,主要生产空压机等,目前一个厂房正在建设。在谈项目3个,一是农机项目,一个是LED项目,一个是小家电项目。

主要措施有:

1、强化外引内培,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发展质态较好、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的科技型企业,斯迪克新型材料、首义薄膜、格立特电子、宝时达动力、艾格森机床、聚德纺织等企业的成功引进,使我县初步形成了以薄膜新材料、电子、机械、纺织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迅速壮大了我县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另一方面,内部挖潜,鼓励创新,在传统行业和已落户企业中重点培养一批创新实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学研合作实现了产业的优化调整。通过外引内培,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强化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园区载体建设。把省级经济开发区、常泗工业园、机械零部件产业园等园区作为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二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机械产品检测中心、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机械制造业、水产业提供了便捷的检测服务。今年我县将重点探索产业研究院的建设,正在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协商共建电子产业研究院事宜。三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首义薄膜的研发机构获批创建“省高性能抗菌防腐薄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永达电源、六鑫洁净材料2家企业的研发机构通过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丰收种业获批省研究生工作站,有17家企业研发机构获批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2家企业获得市企业技术中心。

3、强化人才作用,不断提升创新发展核心能力

一是首次引进科技镇长团。经过积极争取,今年我县首次引进科技镇长团,由省农委一名副处长任团长、副县长,7个省内外高校的博士为成员。二是大力实施人才计划。深入推进“大湖英才”集聚计划,先后在省内外高校组织10场次人才招聘会,引进本科以上人才526人,把2013年作为“产业人才突破年”,制定出台了《县高层次产业人才引进三年计划》,围绕重点主导产业征集人才需求,编制人才计划,动员和带领重点企业外出招才引智,先后引进国家“”专家2人,获批省“双创计划”2人、省“博士集聚计划”3人、市领军人才集聚计划8人。三是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科技镇长团和合作专家的牵线搭桥,我县先后与东华大学、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正在与南京农业大学、省林科院洽谈建立校地合作关系,有50余家企业与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4、强化政策引导,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一是完善县内政策。出台了《工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十八条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的奖补措施,对企业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充分利用市级政策。以创新券兑现工作为抓手,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先后获批兑现101.4万元。三是积极争取省级以上政策。在科技计划项目方面,今年共获批国家星火计划3项、省富民强县项目4项、省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2项、科技支撑农业类项目1项、社会发展类项目1项,获批资金251万元;在技改项目方面,实施了16个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在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方面共完成5项,淘汰高耗能设备206台套,计划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家,计划实施能源审计企业1家。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范文7

1、中央这次出台《意见》的考虑和意义。

答:以留学人才为主体的海外人才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建国之初,以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吴文俊等杰出科学家为代表的海外留学人才回到祖国,为发展新中国的工业、科研、教育和国防建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目前,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的72%是“海归”,81%的中科院院士,54%的工程院院士也是“海归”。在全国创办的60多个留学人员创业园中,留学人员创办企业5000多家,年产值逾100亿元。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的67%、国家技术发明奖第一完成人中的40%、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的30%是留学回国人员。

采取积极措施吸引海外人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壮大本国人才队伍的通行做法,也是在较短时间内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科研水平的一条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多。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在主要发达国家约有20多万人学成后留在海外工作,其中45岁以下、具有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的约6.7万人;就职于国际知名企业、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约1.5万人。这些留学人员虽然长期在海外工作、生活,但其中许多人始终心系祖国,有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的愿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各方面优秀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广阔舞台,吸引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时机已经到来。因此,中央提出要统筹资源、完善政策、健全机制,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2、您能否介绍一下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的情况?

答:近年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关心下,我们从海外引进了一批国际一流人才。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引进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世界著名应用数学家林家翘教授,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教授,著名数学家田刚教授,以及生命科学领域著名学者施一公教授等。

各地各部门也十分重视引进海外人才工作。江苏省实施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引进5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和若干人才团队,省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以上资金,对每位引进人才或团队一次性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支持;2008年,将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增加到2个亿,提出每年引进15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无锡市实施了“530计划”,提出用5年时间引进30名海外领军型创业人才。截至2007年底,引进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68个,去年又有203个项目正式落户。北京市制定了《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进一步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京创业工作的意见》等,并于2008年12月正式成立了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全方位为吸引海外人才提供专业化、国际化的服务。上海市制定了《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先后实施了“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浦江人才计划”等专项引才工程。广西等西部省区还实施了创新创业人才小高地计划,努力创造条件吸引海外人才归国或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

教育部实施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0年来,共有115所高等学校聘任了长江学者1308人,其聘教授905人,讲座教授403人。特聘教授中,9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讲座教授全部从海外招聘。中国科学院自1994年实施“百人计划”以来,入选者共计1569人,其中有20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93人走上了局级以上领导岗位;40余人成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50余人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等。

总的来看,近年来,海外人才归国数量快速增加,归国人才层次不断提高,为国服务活动日趋活跃,在我国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相比,我国的人才引进工作力量不够集中、力度不够大、政策不够完善,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特别是要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这都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提出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3、《意见》提出要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能否介绍一下这个计划的情况?

答:《意见》提出,要凝聚共识,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采取有效得力措施,建立高效工作机制,在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分层次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部分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创业机制,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国家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做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引进项目。同时,要制定实施专项计划,重点引进推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各省(区、市)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业。

国家支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

4、许多人认为,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关键是要有事业平台。《意见》在如何用好人才方面有哪些新的政策措施?

答: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引进人才要重在使用。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回国的目的和动力,主要是国内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引进来是第一步,使用好才是关键。因此,《意见》明确提出:

第一,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商业金融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将海外高层次人才吸纳到能够充分发挥其专

业和特长的岗位,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符合条件的高层次引进人才,可以担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商业金融机构的领导职务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领衔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和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科研计划和国家标准制订、重点工程建设,参加国内各种学术组织等。

第二,要大力推动科研工作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科研和管理机制,给予引进人才相应的科研自、人事管理权和经费支配权。根据引进人才的工作领域和工作性质,实行弹性考核制度,避免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对引进人才可以实行协议薪酬制,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还可实行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

5、海外高层次人才大都在外多年,回来后可能会遇到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意见》有什么具体举措?

答:为大力引进海外人才,特别是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意见》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妥善解决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保险、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并建立专门服务窗口,解除他们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对中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专门政策,采取特殊措施,为他们提供相应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意见》强调,要不断完善配套政策,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努力做到待遇招人、事业留人、情谊感人、服务到人,使他们能够全力以赴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作出成绩。

6、请您介绍一下海外留学人才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和途径,才能参与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来?

答:为了加强对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体制机制。为了便于广大海外留学人员了解相关信息,与国内用人单位联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外专局、全国青联、中国科协、欧美同学会设立了专门窗口,开展咨询和联络工作。海外留学人员可以登陆上述单位的网站。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范文8

1环境审计的内涵及发展状况

环境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是对环境管理组织和仪器能否发挥环境保护效果的评价。近此年来,由于我国提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审计相关部门响应国家号召,逐步加大了对审计管理是指审计部门通过对审计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等活动进行审计操作,从而能够使环境审计工作的质量得到提高,以达到审计目标实现的目的,实现国家建立生态文明社会的蓝图,我国审计机关必须不断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管理力度。

2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2.1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法律是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由于我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因此我国关于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法律尚不健全,导致我国节能减排的审计工作还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主要表现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权利与职责不对等,因此审计证据资料难以取得,最终造成了产生了调查项目在形式上与审计项目的不统一,审计功能工作无法发挥本身应有的效果。

2.2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程序不严密。节能减排审计的程序,关系到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是审计工作的工作准绳,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环境审计程序方法主要是从准备实施和报告三个阶段来进行开展的。由于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起步较,在方法和执行上距离发达的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的现实状况所决定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主要是依靠于政府部门,民间的审计力量发展较慢,且人员和专业性上都不够完善,对于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工作很难起到辅助政府进行的作用。对于专业的环境问题的审计,民间审计力量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审计。而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听民间审计机构技术力量雄厚,能够在环境问题的审计上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3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内容单调,相关制度不够完善。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因此尚未形成完整制度,对竹能减排的潜在环境政策监督不到位,审计的潜在因素没有做到科学的预期,现如今我国主要采用合规性审计,以检查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主。近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认识到竹能减排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甚至部分上市公司主动的将自身才能减排工作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全面的对外公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但也有部分企业没有看到竹能减排的重要性,受到国家、政府及舆论压力,被迫公布相关信息且很多内容不全面,不真实,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

3加强竹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的对策

3.1提高竹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管理。加强审计机关竹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管理自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计划的编制。科学发展观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因此审计机关在编写竹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审计能够促进竹能减排,起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同时竹能减排的环境审计计划的编制还要具有全面性和实用性,不能流于形式。其次,充分利用审计资源,避免或者减少资源的浪费现象的发生。最后,审计作为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管理过程,需要审计人员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审计计划实施过程中,审计机关应按照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审计环境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和完善。

3.2加强竹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管理。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全,审计人员应当重视对竹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只有逐步加强竹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才能规范审计程序、明确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最终提高审计整体质。

3.3加强竹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一项工作的完成质量的,因此企业要不断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因此要逐步加大才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自先是要调整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技能入手。才能减排环境审计内容复杂,涵盖范围广,审计环境的变性快,因此要求审计人员要充分掌握各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审计工作人员,才能胜任不断变化的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其次,要健全人员任用机制,建立系统全面,参考度高的审计人员考评机制。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审计人员的任用机制,使之符合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建立公开选拔的平台上审计人员竞聘上岗、择优录用、双向选择。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审计机关要对审计人员的审计业务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提升其专业能力,使之更加胜任审计工作的要求。建立考核与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符合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审计人员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审计工作人员的要求。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范文9

一、2012年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2011年11月,为摸清2012年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现状,依据配额抽样原则,我们对无锡市9个市(县)区内的1300家企业展开了问卷调查工作。为获取更为详尽、准确的信息,同时采用深度访谈的形式与行业代表性较强的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211份,最终确定有效问卷1050份,行业范围涵盖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17个行业类别。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企业的行业分布。本次调查成功样本共1050个。其中,制造业企业包括物联网与云计算、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与新型显示、汽车零部件、纺织与服装、机械装备9个行业,占总样本的74%;现代服务业企业包括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现代商贸、金融、物流、旅游、房地产8个行业,占总样本的26%。

2.企业的性质。本次调查成功样本中,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及国有企业占总样本的比例分别为74%、21%、5%。

3.企业的人员规模。本次调查的企业中,员工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总样本的5%;员工人数在500-1000人的企业占6%;员工人数在200-500人的企业占20%;员工人数在100-200人的企业占17%;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企业占52%。

(二)调查的主要结果

1.企业2012年人才需求计划。

在此次调查中,大部分受访企业表示在2012年将增加招聘人数。根据调查分析结果,72%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人数,28%的企业计划不增加招聘人数。 其中,在计划增加招聘人数的企业中,6%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100人以上;6%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51-100人;44%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10-50人;44%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10人以下。 按行业分析,除旅游业和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业以外,其他各大行业中20%以上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员工50人以上。其中,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中53%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员工50人以上;物联网与云计算行业中50%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员工50人以上。

2.特殊人才群的需求计划。

(1)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34%的企业计划招聘留学归国人才,66%的企业计划不招聘留学归国人才。按行业分析,物联网与云计算、金融、新能源、软件与服务外包及生物医药5个行业对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其次是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及电子信息3个行业。物联网与云计算等5个行业中都有50%以上的企业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行业中71%的企业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金融、新能源、软件与服务外包及生物医药行业中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企业在该行业中分别占64%、57%、57%、52%。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及电子信息3个行业中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企业在该行业中分别占40%、37%、36%。

(2)外籍人才。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18%的企业计划招聘外籍人才,82%的企业计划不招聘外籍人才。按行业分析,机械装备、物联网与云计算2个行业对外籍人才的需求较大,其次为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以及软件与服务外包5个行业。机械装备、物联网与云计算2个行业中40%以上的企业都计划招聘外籍人才。其中,机械装备行业中计划招聘外籍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达到47%。新能源等5个行业中20%及以上的企业计划招聘外籍人才。

(3)应届大学毕业生。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仍是各大企业的人才需求重点,大部分企业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其中,80%的企业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20%的企业计划不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按行业分析,各行业中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比例都达到70%以上。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旅游行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相对较大,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91%与90%;其次为新能源、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电子信息4个行业,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所占比例超过85%。

3.雇佣前景的调查结果。开展雇佣前景调查是为了解未来某一段时间内雇主在增加还是减少员工方面的意向。在进行雇佣前景调查中,通过分析所有被访问对象回答“预计在下一个年度,在您所负责招募的权限范围内,员工总数会有何变化?”这一问题的统计结果得出“净雇佣前景指数”。“净雇佣前景指数”是指所有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期望在下一年度增加员工人数的雇主比例减去期望减少员工人数的雇主比例之差。该指数正数表示大多数雇主预期增聘人手,而负数则表示大多数雇主有意减少雇佣活动。

根据“净雇佣前景指数”的分析结果,2012年,无锡地区招聘预期继续呈现出兴旺的状态,净雇佣前景指数为积极的+66%。在受访的雇主中,72%的雇主表示将在2012年增加员工人数,23%的雇主表示维持现有员工人数,5%的雇主预计将减少员工人数。 按行业分析,所有行业的净雇佣前景指数均在+50%以上,招募前景十分乐观。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电子信息、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招募前景繁盛,净雇佣前景指数分别为+89%、+88%、[+80%]、+80%。

不过,与2011年相比,无锡地区的净雇佣前景指数在各个行业中显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物联网与云计算、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电子信息、房地产、生物医药、物流、新材料与新型显示、旅游以及纺织与服装9个行业净雇佣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物流、纺织与服装、电子信息、旅游和房地产行业的涨幅显著,增长态势强劲;软件与服务外包、节能环保、金融、新能源、机械装备以及现代商贸6个行业的净雇佣指数则有不同程度降幅,其中,新能源行业降幅最大,直线下降了23个百分点;汽车零部件行业则与去年基本持平。

二、紧缺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分析

当前,无锡市正处于以加快转型求突破、以加速调整促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区域内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市政府“人才引领发展”的策略引领下,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繁荣态势,同时,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特征。

1.紧缺专业人才与区域经济建设融合度尚待提高,以尖端技术人才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类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需求更加旺盛但供给明显不足。

随着以物联网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工作的积极开展,物联网与云计算、软件与服务外包2个行业内超过80%的企业表示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其中,管理咨询类人才、研发设计类人才以及前沿技术类人才最为紧缺。同时,以新材料与新型显示、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4个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业严重紧缺适岗高技能人才。此外,以房地产、物流2个行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紧缺高级管理人才与专业技能人才。

2.紧缺专业人才的供给与行业发展不同步。

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与优化不断催生出新的行业,并产生新的岗位及新的人才需求。但是,人力资源市场未充分发挥人才指导与配置的作用,人才供给与需求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不完善,导致人才的供给未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第一,企业与高校之间信息沟通不完全,造成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严重脱节。受访雇主纷纷表示,高校专业设置没有与其行业发展需求同步。高校未能及时地增设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导致如晶体冷加工、第四方物流等紧缺专业人才在本地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零供给现象。第二,区域内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有限,加剧了技能培训课程的滞后性。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人才需求相脱节,相关职业培训课程的更新速度跟不上企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变化,导致如程序设计员、软件测试人员、计算机调试维修员、金融工程师、物流师等高技能岗位一直短缺专业技能人才。

3.有效解决紧缺专业人才供需矛盾,需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

参与调查的企业表示,为了有效缓解人才紧缺问题,企业在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力争在机制和制度的建立健全上有所突破。部分雇主表示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来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部环境,以此来吸引外部求职者并长期留住内部员工;有些雇主表示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定向人才的方式来扩充企业专业人才的储备量;有些雇主则通过不断完善的内部培训机制及薪资奖励机制来减少现有员工的离职率。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范文10

一、以县直机构改革和乡镇区划调整为契机,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⒈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组织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在深入开展改革方案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县情拟定了我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经县编委会、县委常委扩大会研究通过后,报市批准实施。此次机构改革中,我县按照“三个不突破”的改革要求,撤消合并合署政府机构个,腾出个机构限额,改革后保留(更名)工作部门个,直属事业单位个,个工作部门改为直属事业单位,新组建改组合并工作部门个,直属事业单位个,改革后政府工作部门为个,直属事业单位个。在具体实施工作中,县编办加强对机构改革的督促指导,及时了解和研究解决机构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新组建和职能调整部门的“三定”规定及时审核,提出完善建议,经编委会研究通过后迅速下发。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牵头、把关、协调作用,研究制定“县直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操作办法”,积极稳妥地做好撤并单位人员分流和离退休、遗属归并及提前离岗人员审批工作。目前我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原创:将按计划于月底前全面完成。

⒉服务大局,积极落实乡镇区划调整后机构、编制、人员调整工作。上半年,我局积极探索适合我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新思路,配合做好乡镇区划调整后机构、编制、人员调整工作,首先对乡镇机关符合提前退休、离岗条件人员情况进行了统计摸底,经编委会研究制定了“乡镇区划调整人员分流操作办法”和“乡镇区划调整后聘用制干部有关问题的通知”,并认真组织实施。改革后,乡镇机关行政编制将压缩名,人员减少人,预计分流人员人。配合乡镇区划调整,促进我县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推动旅游富民工程,因地制宜地成立了泾县王稼祥故居管理委员会等个事业单位,并出台分流鼓励政策,妥善安置乡镇区划调整后的富余人员。

二、以市事业单位改革意见出台为机遇,抓好事业单位改革。

⒈抓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准备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拟定方案,为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作准备。一是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撤并重组、改制转企单位人员安置及改制后单位配套政策落实工作,规范事业单位的服务行为和服务质量。二是结合我县实际,积极探索农林场圃改革办法。三是经过认真细致的摸底工作,掌握了乡镇卫生院人员现状,为下一步乡镇卫生体制改革和乡镇卫生院核编管理奠定了基础。

⒉抓好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一是按照《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和《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暂行办法》精神,召开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征集如何推进我县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继续坚持事业单位进人“凡进必考”。上半年,经县编委批准,采取公开考试的方式,为县国土资源局所属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选调名和考试招聘名工作人员;整个过程“公开、平等、竟争、择优”,进一步完善了我县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考试择优的聘用程序,严把了人员进口关。

⒊抓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在去年度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登记管理质量,规范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内容上,对来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的单位重点审核其验资报告或资产负债表、业务宗旨范围、法人登记名称与单位所用公章,对开办资金增减额度较大、业务宗旨范围超出范围、法人登记名称与单位所用公章不符,依据《条例》责令其立即变更或更换所用公章,对年度报告书中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严格按照宣编办号年检内容十八条逐一详实评述,定为合格、基本合格等次,改变了过去年检均为合格的局面,年检质量显著提高。此外,创新法人登记工作,搞好服务,积极为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开办的南华高级职业学校等单位组织办理了法人登记手续。全县符合登记年检的个单位全部进行了登记年检,注销登记个,年检率达。

三、以完善管理机制为目标,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

⒈抓好公务员招考录用工作,严把“进口关”。一是对去年选拔到基层锻炼的名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定岗;完成了某年到农村基层锻炼的名高校毕业生录用后的定岗工作。二是对某年考录的县直机关名公务员进行了转正定职考核,按期办理了转正定职审批工作。三是组织今年县直机关公务员招录工作。全县共有名招录职位,其中司法局名,检察院名,报名人数人(其中司法助理员报名人,检察院报名人),及时建立了考生信息库,目前已组织完成笔试工作。

⒉抓好公务员的年度考核工作,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程序,加强监督指导,严控优秀指标,组织实施并完成了去年度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年度考核工作。在优秀比例的核定中,做到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要求紧密挂钩,奖励先进,惩戒后进,对全县行风政风社会评议结果每类前三名单位分别提高了、、年度考核评优比例,对每类最后一名的单位工作人员取消评优资格,并取消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资格;同时,并对未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取消评优资格。

⒊抓好公务员培训工作,提升综合能力。在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务员培训信息库,制定并下达了公务员年度培训计划,上半年完成了市下达的名初任公务员的调学任务。

⒋畅通“出口”,严格工资政策。上半年,办理名工作人员退休手续,其中病退名,严格执行工资政策,发挥工资激励作用,完成考核五年晋升级别工资人,完成职务(职称)变动增资人,调动确定工资待遇人。

此外,我们还强化了行政表彰奖励工作,上半年共审核上报省、市先进个人人,先进集体个,组织开展了优秀干部的推荐上报工作。完成了干部、工资统计年报和分析工作,为领导决策、科学调配干部、调整结构提供了依据。按照政策及时兑现落实企业干部的待遇,严格对照政策,按程序确定了名企业干部的身份并及时兑现待遇;协助劳动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名年底前参加工作的企业干部调整生活困难补助工作,同时对月养老金不足元的名企业退休干部待遇进行了调整,及时补齐兑现。

四、以搞好服务为前提,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⒈抓好职称评审工作。今年上半年以来共组织县各系列评委会评审通过农业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中、小学初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人,林业系列林业工程专业初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刑事技术侦察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委托上级评审组织评审通过农业系列高级职务名,原创:农业技术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人,教育系列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人,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人,交通专业高级工程师人,党校高级讲师人。

⒉积极为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提供服务。为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年初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组织安排的对特贴专家、各级学科带头人及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专家的走访慰问、联谊活动。向县政府申请成立了县学科技术带头人、科研学术活动专项经费及专家管理等项活动家活动经费,制定了泾县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学术科研活动经费资助管理办法,建立了县学术带头人个人档案和信息数据库。根据宣政办号、宣人职号文件要求开展了第二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调整选拔推荐工作。进一步增强专业技术人员成才的良好氛围,开展了全县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公开宣传申报推荐工作。

⒊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考试服务。为适应人才竞争国际接轨的职称制度,拓宽职称工作的领域和服务对象,使职称工作在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年共组织人参加职称外语报名考试,人参加经济类报名考试,人参加各类执业资格考试,人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外语免试人,计算机免试人,办理各类合格证近人,无一发生错漏现象。

⒋抓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一是加强基地建设,按照市局下达的标准对计算机培训基地和计算机考点进行了重新申报和审核;二是根据宣人培号文件《关于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精神,组织了名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培训报名工作;三是根据县今年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下达了今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确保全年培训工作任务的落实。

五、以强化基础性工作为手段,抓好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

⒈创新管理方式,从严控制机构编制人员增长。认真落实宣城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编制管理工作的决定》,加强宏观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防止机构编制人员膨胀,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人员管理台帐,及时掌握资料,更新调整信息平台人次,完成区划调整后乡镇机构及人员调整人次。

⒉出台措施,强化机构编制人员管理。为贯彻落实市《关于清理清退、规范机关与事业单位借(聘)用工作人员的通知》精神,拟定并提请编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机构编制和财政供给人员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下发了《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借用人员清理工作的通知》,前期摸底统计工作已经结束,目前清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此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了机构编制管理控编进人制度,为在全县范围内健全完善机构编制和财政预算相互配套的约束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⒊加强机构编制统计,为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完成全县机构编制统计年报、全县信息平台软件升级及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并对去年全县的机构编制数据进行总结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开展并完成某年和去年乡镇党政机关和财供事业单位的机构数、编制数、实有人数统计和对比分析工作,党政机关去年比某年机构数减少个,编制数减少名,实有人数减少名;财供事业单位去年比某年机构数减少个,编制数减少名,实有人数减少名。通过统计和分析对比,说明我县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得到了较好的巩固,也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六、以优化人才结构的为重点,抓好人才资源开发。

⒈做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为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服务。按照新的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开展了全县事业单位、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的统计调查,编制上报了《去年全县人才资源统计分析报告》,为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提供了依据。按时统计上报了一、二季度人才引进与流失季报。

⒉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发挥人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主渠道作用。一是改进服务方式,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做好服务。上半年,新增人事人,办理各类人才求职登记人,办理聘用合同鉴证人,在县人才市场组织用人单位与求职人员双向选择见面洽谈活动次;同时,积极探索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在泾县人事编制网供需信息。二是积极组织各类用人单位参加省、市人才交流会。组织了三家企业单位共个用人岗位参加了全省春季人才交流会,现场达成聘用意向人;组织了五家企业单位共个用人岗位参加全市人才交流会,现场达成聘用意向人;协同县教育局组织了县直四所完中、县职业高中和县广播电视台参加了省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现场达成聘用意向余人,并协同县教育局组织了拟聘用毕业生人员的面试(听课)考核工作。协同人寿保险支公司举办了专场人才洽谈会暨“国寿有缘人”创业联谊会,达成聘用意向人,聘用人。

⒊抓好引智工作的落实。积极主动到县城知名企业进行宣传,对去年申报的部级工业引智项目进行搭桥、帮助联系。对部级农业项目茶叶标准化生产项目正在积极与外专局联系,努力通过引智引才来推动我县经济建设的发展。

七、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抓手,抓好机关自身建设

上半年,我局党组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以支部牵头,在全局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局党组坚持教育活动与业务工作和自身建设紧密结合,始终把立足点和着眼点放在促进人事编制工作发展上,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推动上,促进各项常规工作的落实上,促进机关工作人员的作风进一步转变上,做到学以致用,“工学”两促进、两不误。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明显感觉到全局党员干部党性素质显著提高,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作风明显改善,有力的促进了各项工作开展。

⒈机关党建工作和行政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找准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制定了工作措施,研究印发了今年党支部工作意见和各项工作计划。以党建工作促行政工作的发展,进一步理清了全年人事编制工作思路,明确了全年工作重点,并以县政府的名义印发了《今年全县人事编制工作要点》,并逐项分解到局各个职能部门抓好落实,建立了工作督办制度。

⒉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变了,工作的热情更高了,奉献精神更强了,为群众服务做得更周到了,形成了“工作就是服务、服务就要创优”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实行“换位思考”,想办事者之所想、急办事者之所急,推行优质服务,在局机关设立了党员先锋岗,为巩固学习成果,在教育活动第三阶段,我局经过认真讨论研究,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结合人事编制实际,重点对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规范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队伍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工作人员岗位目标考核机制。将年度工作目标和责任细化到每一个部门,奖惩考核措施落实到每一个人,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营造了全局上下“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二是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管理机制。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学习教育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决定》,研究出台《机关效能建设意见》,修订完善了各项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工作督查制、一次性告知制、顶岗替代制、否定报备制等十项制度,严格执行省纪委、监察局颁布的“工作日中午禁酒令”和县委规定的“八不准”、“四项禁令”等纪律,原不同程度存在的机关衙门作风、服务态度生硬等实际问题得到较大的改进,干部职工主动热情服务,高效快捷办理各项行政事务。三是建立了来访接待日制度,研究制定了《人事局工作管理规定》,据统计,上半年办理群众来信件,办结率。

⒊人事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进一步增强。加强了《人事信息》简报、人事人才服务两条热线、政务工作服务指南、日常工作公开栏等宣传载体的建设。将群众普遍关心的人事考试等热点工作及时公开,方便查询。开通了人事编制人才网站,出台了网站管理规定,将人事人才编制网站的建设作为人事宣传的主阵地,切实发挥好其快捷、便利的优势,努力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搭建平台,为基层和群众了解人事编制工作动态和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人事编制调研,研究制定了《今年人事编制宣传信息工作意见》,围绕改革重点,确定了个调研课题,上半年报送信息条。

二五年下半年人事编制工作打算

一、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一是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新组建机构建设完善。二是结合我县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县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对乡镇土地、建设规划管理合理调整配置;积极参与司法体制、林业局综合执法试点、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三是以乡镇区划调整为契机,进一步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认真抓好乡镇区划调整中撤并乡镇的机构、编制调整工作。草拟出区划调整后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方案。四是加强调查研究,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从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事业单位布局结构调整、搞活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规范服务等四个方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重点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充分调查研究,创造条件,成熟一个改革一个,选择适当的转企改制形式,探索出我县农林场圃改革的途径,积极探索我县农业技术推广管干分开,经营脱钩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五是严格管理,加强督查,切实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

二、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一是根据县“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完成县“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二是认真做好人才供需信息工作,努力实现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化;三是继续开展成人委托培养招生工作;四是落实《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暂行办法》,选择—个部门开展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五是积极开展人事争议案件的受理、调解和审理工作。

三、工资福利管理工作。一是做好乡镇享受正科待遇人员晋升工资和三年考核优秀人员晋升工资工作;办理岗位变动、新入编人员确定工资待遇;二是做好干部到龄退休及病退以及提高退休比例工作,落实离退休人员待遇;三是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晋升技术等级考核工作;四是做好事业单位活工资分配方案重新审核工作。

四、考核培训工作。一是对年度考核工作进行一次调研,出一期专刊,指导年度考核工作中的一些基本政策和实际问题;在今年度考核工作开展前,分解各单位优秀指标最高数;制定教育系统年度考核办法。二是组织公务员参加英语应用能力培训人,计算机应用能力人,并完成考核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与考核,组织中、高级计算机培训人,初级计算机培训人,完成继续教育人,电子政务培训人;组织人员参加市各类培训调学。

五、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原创:一是认真做好春节期间慰问专家活动,建立专家联系制度,做好专家的选拔工作以及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和管理工作;二是加大对引智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重视和参与引智工作的氛围,针对我县的经济发展的特点,重点加大对农业引智项目的申报及实施工作;三是继续完善做好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严格申报条件和程序,进一步规范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工作;加大聘任管理力度,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规范聘任管理;四是加快推行执业资格步伐,做好执业资格报名考试跟踪管理,逐步推行执业资格聘任管理制度;五是建立副高以上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和联系渠道;六是认真做好第二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调整选拔工作。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范文11

一、美国国家审计的基本情况

美国国家审计体制由立法型审计机关和行政型审计机关两部分构成。立法型审计机关包括美国国会所属的审计总署和各州议会、地方议会所属的审计长办公室。行政型审计机关包括联邦政府各部门设立的监察长办公室和各州政府及地方政府下设的审计局或州政府部门的监察长办公室。

为了适应美国审计管理体制的需要,美国经过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建立起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三大体系的审计机构。仅就国家审计而言,其机构包括:美国审计总署、美国监察长办公室和州、地方政府审计局。

(一)美国审计总署。美国审计总署是联邦国会之下的国家最高审计机构,担负着审查、监督美国联邦政府的所有收入、支出及项目效率、效果的重要职能,向国会直接负责并报告工作。目前,审计总署包括所属各分部在内,共有职员5200多人,其中审计总署本部2700多人,各分部合计2500多人。审计总署设审计长、副审计长各1人,审计长助理4人。审计长由国会特别委员会提3名人选,总统从中确定1人,经参议院表决通过后,总统任命。审计长任期15年,除犯有罪行由国会革职外,不得罢免,副审计长和审计长助理由审计长提名,总统任命。

审计总署除设置人事和行政机构外,在审计长的领导下,还设立两大业务工作系统:一是计划和审计报告系统,由3个局级单位组成;二是审计作业系统,由7个局级业务机构组成(这7个局各设局长1人,局长助理若干人,由审计长任命)。另外,审计总署在国内外设有19个派出机构:其中,国内设16个地区分部(分署),国外设3个分部(分署),在总署审计长统一组织和领导下进行工作。各分部的人事、经费和审计业务都由审计总署直接管理。分部的正、副主任由总署审计长任命,一般职员同政府文职官员一样,由联邦政府人事部审查合格后,批准各部门聘用,报审计总署备案。只要无违法行为,可终身任职。审计总署和分部的经费,由国会预算委员会直接拨给审计总署,统一分配使用。1985年,审计总署的经费预算为3.3亿美元,全年人均经费为6.6万美元。审计业务计划由审计总署统一制定,各分部贯彻实施。审计报告报审计总署审核,经审计长签发,上报国会并公开披露。

(二)监察长办公室。监察长办公室隶属于政府部门,是审查、监督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和经济效果,以及本部门官员行为合法性的机构。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各部门一般均设有监察长办公室,有些州和地方政府所属的部门也设有监察长办公室。联邦政府各部门的监察长,由总统提名经国会讨论任命,负责主持各部门业务工作的监察,职位相当于副部长。审计结果,通过部长向总统和国会报告。但是,各部的部长一般不得改变监察长签发的审计报告,若有不同意见,可向总统或国会加以说明。由于联邦政府一些部门的业务范围遍及全国各地,有的还涉及到驻国外机构。因此,一些部门监察长办公室在各地设立派出机构。

监察长办公室除设监察长1人外,通常还设有副监察长和监察员若干人。他们按照监察长的指示,协同开展审计活动。监察长办公室所有人员的聘用与解聘均须经监察长批准,监察长职务基本上是终身制,除非由国会或州议会投票表决同意,任何人无权罢免其职务。

(三)州和地方政府审计局。州和地方政府审计局是直接向各州和地方的议会负责,有权对该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任何官方事务或与政府有关的事务进行审查、监察的审计机构。

各州政府的审计局局长由州长任命,负责对州政府各部门的业务进行审计;州下属的地方政府的审计局局长由地方政府行政长官(如市长)任命,负责该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业务审计。各级政府审计局所从事的部门审计,有时可能会与州议会或地方议会所属的审计长办公室产生重复审计的现象,因此需要搞好协调工作。有些州政府不设审计局,政府部门的审计工作由驻州议会所属的审计长办公室负责进行。

美国国家审计由美国审计总署来执行,其主要职能是:(1)、颁布、修订联邦政府审计准则;(2)、制定并组织实施审计计划;(3)、协助国会监督联邦政府的规划与项目预算的执行;(4)审计联邦政府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拨款事项及其有关的各种业务;(5)、审查联邦政府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6)、审查联邦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其所属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和经济效果;(7)、国会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审计总署除了完成上述传统的审计任务之外,更多地开展管理评价、政策评估以及为国会面临的各种行政系统施政方面的复杂问题提供研究报告,更多地担当咨询建议者的角色。

二、美国国家审计的几个特点

(一)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审计总署隶属于立法部门,向国会报告工作。对总统及其下属的行政部门独立行使监督权。其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任命规格高。如,先由国会提出3名审计长候选人,总统确定其中一位再交参议院选举,根据参议院最终选举结果,由总统正式任命审计长。二是审计长任期时间长。审计长不因政府更迭和国会换届而易人,任期为15年。三是不得随意罢免审计长。只有具备参、众两院联合提议和总统签署命令这两个条件,才能罢免审计长。四是审计长工薪待遇高。为排除外来压力影响,保障审计长享受高于一般部长的待遇,审计长退休后仍拿全薪。五是经费单列预算。审计总署的经费,由国会单列预算予以保证。六是由审计长自行决定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影响。由于美国政府对审计总署和审计长赋予了较高的权力和独立于行政部门之外的较高的待遇,所以审计部门可以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这对保证审计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州的国家审计部门与联邦审计总署在独立性方面基本一致。

(二)审计的计划性强。美国审计总署十分重视审计的计划性。他们的战略性审计计划是一管几年的计划,审计重点一般把“揭露浪费、欺诈、滥用权力和管理不善”当作重点,有时还把促进政府部门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以及减少联邦赤字,促进政府加强会计责任和关注工作成果等当作重点。根据战略性计划,提出年度审计计划方案。美国审计总署工作量的80%是国会和国会委员会根据审计战略计划要求审计署安排的,其他20%是审计长根据总体计划和工作需要决定安排的。

(三)审计工作效率高。美国国家审计在1970年前,还完全是人工审计;到1980年前后,各级审计部门逐步配备了计算机,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经过10多年的努力,现在美国国家审计人员已经完全掌握了计算机审计技能,从而使审计工作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审计处理由几个机构配合进行。美国国家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经济问题的处理是由几个部门配合进行的。第一,对于触犯刑法的,审计总署要把所有文件资料移交给监察长,请监察机构提起公诉。如果监察长认为有进一步调查的必要,则由联邦调查局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监察长再决定是否。第二,对被审计单位或个人非刑事问题的处理,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有严重损失浪费现象或管理不善等问题,审计总署需做出包括审计结论和建议的审计报告,并在必要时由国会参、众两院召开听证会,在会上公开审计报告。

三、改善我国机关审计的几点启示

通过对美国国家审计情况的考察,对照分析我国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强化我国审计机关独立性。我国对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即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下级审计机关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负责。现行的这种审计管理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名义上是上级审计机关和地方政府双重管理,实际上完全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问题非常严重,审计机关已丧失了独立审计的条件。这对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影响较大,审计查出的一些问题,很难及时、完全披露,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机关的权威。因此,建议将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适当进行改革。即在国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审计管理体制暂时不变的情况下,将省以下审计体制改为垂直管理。这样改动后,省以下审计机关统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厅(局)直接领导,从而增强省以下审计机关的独立性。这样,有利于省以下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权力,更好地发挥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作用。

(二)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化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已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开展工作。如果审计机关还停留在人工审计的水平上,就远远跟不上现代化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化审计手段,力争在短期内使部分审计人员学会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逐步使绝大部分审计人员都能学会和熟练掌握现代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几年来,我们厅在推广应用计算机方面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熟练程度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大多数人仍停留在最简单的打字、列表水平,真正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尚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三)加大审计结果公开披露的力度。我国的审计法规虽然规定了审计结果中以对外公布,但实际操作时一般只向政府或人大报告以及发送被审计单位,而向社会公布的极少。今后似应考虑选择合适的新闻媒体,在不违反有关保密规定的情况下,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重大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这样既可以用社会舆论督促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又可以因审计结果需要公开披露而促使审计机关对开展的审计工作更加认真,更加谨慎,更加重视审计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审计权威,加大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近年来,在披露大、要案方面,国家审计署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也应积极努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疑虑,该曝光的曝光,该移交的移交,不能一味顾及情面。否则,我们的审计权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打折扣。

机关人才工作计划范文12

关键词: 卓越计划 辅导员 思政模式

1.“卓越计划”的实施背景和主要内容

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全国194所高校参与其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辅导员工作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能否取得成果,不仅依赖于教学培养方案的制订,更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密切相关。在“卓越计划”下,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其培养标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提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只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引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卓越计划”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不仅应“有所为”,更应“大有作为”。

3.“卓越计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实施“卓越计划”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数是“试点班”的形式。学校对同一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遴选,将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选成立试点班,试点班的学生在人才培养标准上、培养方式上都不同于同专业的其他班级,这就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特区化”的模式。“卓越计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也为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卓越计划”从2010年6月开始实施,时至今日已5年有余。已经有两批全面实施“卓越计划”的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计划,它的实施效果如何,已经到了可以回顾经验、总结成败的时刻。作为高校辅导员,我结合五年来的实际工作,力图从中摸索出这一新兴思政阵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

4.“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智力水平相对较高。虽然成绩并不能全面代表智力水平,但智力和学习成绩确实成正比关系,一般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尽管存在少数智力水平一般,但依靠勤能补拙使成绩提升的人。这些人依靠踏实的学习精神获得好的成绩,这样的学生更符合“卓越计划”的选拔标准,具有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以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1级为例,共有学生113人,其中87人报名参与了卓越工程师班(简称卓班)的面试。面试前,依据高考总成绩、高考外语成绩和大一上学期的高数、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三科成绩,对所有报名学生进行综合排名。面试阶段,老师依据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动手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几项进行现场打分。最后择优选拔出40名学生组成卓无机2011班。卓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各科任课教师也是择优选拔。该校无机专业2011级学生共有三个班(含卓班),四年后统计全体学生各科综合排名,年级前10名学生中有6人是卓班学生。相对于全年级学生,卓班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强,成绩上无落后掉队现象。

第二,自信心和独立性强。“卓越计划”班级同学个性上独立自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强。面对问题和复杂事物,依靠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决定,不盲从。自信心强,相信个人的判断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挫折,抗击打能力强,敢于迎接新的挑战。

第三,有幽默感和参与性。幽默是衡量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尺。良好的幽默感不仅可以感染一个团体的整体氛围,活跃个人兴奋细胞,还可以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在班级QQ群里同一条通知信息,非卓班群里大多是静默,或简单回复“收到”。卓班QQ群里可能会有询问,也会有调侃。这种不伤人的询问和调侃表现了他们愿意参与学校管理事务,愿意表达个人的见解,具有幽默感。

第四,实践创新能力强。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学校举办耐火浇注料设计大赛。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配方。比赛面对无机专业2011级全体学生开展,非卓越班学生此前已经上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实验》课程,而卓2011班学生因课程设置不同于其他班,在没有任何实验基础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比赛实践,比赛结果是卓越班在没有任何实验基础的前提下,与非卓越班学生平分秋色,证明“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证明卓越班学生面对未知谜题,有独立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5.“卓越计划”下辅导员工作模式分析

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卓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各科任课教师也是择优选拔。为了突出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卓越计划”教学培养方案有很大的区别,从教学角度出发彼此间可借鉴性不强,但对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却不是这样。尽管受专业和学校的限制,但思政工作的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是不变的,是具有规律性的。从规律性着手,可以找到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共性,形成一定的模式,指导实践工作,提升思政工作的规律性、实效性和系统性。

“卓越计划”已经提出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所以从思政工作的操作实践入手,重在从工作程序运行方面,提出可借鉴的模式,也就是探究“卓越计划”班思政工作的规律性。辅导员工作内容大体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导和事务管理三个方面,此外“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校企合作。结合“卓越计划”的实施情况,可以总结为思想政治教育周期性、发展指导平台性、事务管理制度性、就业教育职业性。

5.1思想政治教育周期性。辅导员工作首先具有周期性。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四年为一周期,每一个学年都有每一个学年的学习任务。卓班与非卓班相比,因为培养方案的不同,周期性也有不同。以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班为例,教学上采取“3+0.5+0.5”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自入学起就有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前三年完成课程学习。大四学年进入企业,大四上半年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下半年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企业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联合负责学生实习培养工作。

卓班学生实际在校时间是三年,相对于其他班级,卓班的职业规划教育、企业伦理教育、就业心理工作就要提前,给学生以充分的思想预热和心理调试时间。大一年级重在道德修养和行为引导;大二年级侧重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辅导;大三年级主要是就业创业教育。

在思想教育环节中重点是三观教育。“卓越计划”培养的工程实践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能创新,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奠定人才健康成长的基石。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给青年学生指明方向。

5.2发展指导平台性。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四年的课程,卓班学生课业学习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相对于单一、不成体系的活动,活动应更多地以平台式呈现。活动围绕一个主题,使这个活动平台成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避免使学生陷入繁杂无序的课余活动之中。发展平台的建设应尽量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将工程知识的学习和思政教育尽可能相融合;将专业教师和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尽可能协调一致,最终目的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科技活动就是典型的发展平台。卓越班普遍实行导师制,学生全面参与老师的科研实验工作中。第十一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无机专业卓班学生40人中有10人在竞赛中获奖,可见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浓厚。“行业专家进课堂”、“创业分享会”、“师生讲堂”都是在卓越计划开展过程中,针对“卓越计划”育人方向开展的素质平台建设活动。

5.3事务管理制度性。强化学生在班级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辅导员由指挥变指导和服务。在班团组织建设、寝室住宿管理、评奖评优工作中,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和学生骨干力量,调动他们的参与性,既提升公平意识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从对“3+0.5+0.5”的介绍,可以看到卓班学生的学习生活被明显分成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生活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打个比喻,前三年是贴身护卫,大四上半年是间接沟通,大四下半年就只能是遥控指挥了。如果学生守纪意识不强,自律精神不够,就难以适应“卓越计划”的需要。辅导员在前三年要重点培养学生依照制度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树立规章意识。学生在外实习一年的时间,这一年当中他们既要完成实习指导教师的学业安排,又要完成毕业季的各项工作。也有某些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就已经签订工作,一方面是社会人,一方面是在校生,如果没有顺畅的工作制度作为保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要大打折扣。

5.4就业教育职业性。“卓越计划”学生的最终出口是要走向市场,“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标准是行业标准,所以实施“卓越计划”离不开校企合作,辅导员的工作更不能与此脱钩。带领学生走访就业企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指导老师共同到企业考查学生实习进展,邀请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这些都是辅导员的分内职责。利用这些机会,可以使思政辅导员了解行业境况,在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介绍,就业创业教育时不是泛泛而谈,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缩短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的磨合期,有利于企业利用实习深入的了解学生,寻找适合企业的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Z].2011-01-08.

[3]王珑玲.青年工程师与伟大的中国梦――写在本期“特别企划”之前[J].中国青年研究,2013(7):5.

[4]龚克.转变观念大胆试验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