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

时间:2022-05-25 14:00:26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1

基于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从2005年开始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探索,并于2010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为主的工作思路,很好地起到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重点关注学生的界定

重点关注学生群体一般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心理困惑问题突出。在此,特指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大学生。具体包括:性格孤僻或过于内向者;对学习、生活等长期不能适应而出现情绪困扰,长期与宿舍同学关系不和而影响学习及正常人际交往者;因患严重生理疾病、有生理缺陷、家境贫困、缺乏社会支持而深感自卑者;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超常规标准;遭遇意外重大事件刺激与打击,使心理或行为出现异常者;受周围环境或人群突发事件影响,产生过分恐慌、担心和焦虑不安者;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谈论过自杀及自杀方法,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念头,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者;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

二、建立科学心理档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关于心理档案的内容没有达成一致共识,结合以往的研究,我认为胡映君关于心理档案的定义比较科学。他认为:学生心理档案是指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心理状况的材料总和,是学生心理成长轨迹的反映。一份完整、准确、系统的心理档案至少应当包括静态信息、动态信息和预警信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静态信息: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及主要社会关系信息、个人心理特点、心理测验信息。二是动态信息:学生的阶段性自评、同学或老师的阶段性评价、心理咨询记录(次数、主诉及症状、病因分析、疏导措施及效果)、心理健康阶段性测评等。三是预警信息:由上述信息形成的分析报告、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报告以及心理偏常态的个体预警。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于2005年购买了“心理测查系统”,通过网络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基本信息;二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两个测查工具的普查结果。如果按照胡映君所定义的心理档案的结构与内容,以及其遵循的原则去建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心理档案内容单一,不够全面。虽然,我们在新生入学后都要进行心理普查,以期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但内容只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采用心理测验取得心理状况数据,无法收集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如: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个性心理特征,自我评价,同学评价等,不能起到心理档案应有的作用。

第二,缺乏专业的心理档案工作人员。心理测验是心理档案建立的重要手段之一,心理档案中涉及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需要专业的心理测查量表进行。而心理测验的实施、解释需要具有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并经过专业心理测验训练的工作人员来完成。目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一万多名学生中只配有两名专职心理老师,专业人员的不足,也是造成心理档案内容不完善、不能进行动态更新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计算机网络普及率低,不利用经常性地开展大规模的心理普查,心理档案无法进行动态更新。目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保证正常教学条件下,可供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每学期都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普查,造成心理档案无法保持动态更新。

第四,心理档案的管理不完善,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目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大学生的心理档案由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管理,各系心理辅导站有查阅本系学生心理档案的权限,而其他教师无法通过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而因材施教。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从2010年起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充分发挥院系两级(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心理辅导站)的作用,在新生心理普查的基础上,调动广大辅导员及各班心理委员的积极性,开始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取得了不错成效。

三、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步骤、内容和管理

1.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流程

第一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新生入学后组织开展心理普查。心理普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心理测验量表。测查量表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两个测查工具,它们是目前高校用于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最主要工具。测查结果保存在“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作为普通学生心理档案,同时也将此作为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一部分。

第二步:新生心理普查结果反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按照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筛查标准,将筛查出的心理异常学生汇总制作成《学生心理普查访谈登记表》,并反馈给系级心理辅导站和辅导员。

第三步:开展访谈工作,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并上报备案。辅导员通过观察、访谈、学生自评并结合“重点关注学生分类及行为特征”将确系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心理普查虽未检测出而辅导员或同学反映确有与重点关注学生特征一致的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学生,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并对这些同学开展追踪访谈工作。之后,系级心理辅导站要将此汇总,并把系级领导,在系书记签署意见后报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四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汇总、诊断、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各系心理辅导站报上来的重点关注学生进行汇总,逐一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再次约谈学生,进行心理诊断,开展心理咨询。必要时与辅导员、家长共同商谈治疗方案,或转介其它机构。之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处理结果反馈给系辅级心理辅导站负责人和辅导员。循环往复,为重点关注学生建立一套严密的防护体系,保证重点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

第五步: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追踪与更新。辅导员在每学期末都要对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内容进行更新,并报系心理辅导站、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案。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一旦建立,学院一直跟踪关注直到其毕业离校。在这期间,辅导员要重点关注此类学生,经常约谈,或通过班级心理委员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在每学期末要将该生心理状况及采取过的措施填入心理档案,并上报。之后,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再按第四步聚来处理。对于新近发现有心理异常的学生,单独建立特殊心理档案,并按以上步骤进行处理。

通过这样动态更新,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级心理辅导站和辅导员就随时掌握了全院学生心理状况,特别是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2.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

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为纸质档案,包括封皮、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态表和重点关注学生追踪访谈记录表三部分。

封皮要求注明学生学号、姓名、班级、联系方式、建档人(辅导员)和建档时间。

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态表包括心理普查结果、心理行为表现、辅导员已采取的措施、是否与家长联系、院系意见、心理健康健康中心意见。

重点关注学生追踪访谈记录表包括该生目前心理行为状态,本次追踪访谈内容、措施和效果,访谈时间、地点,辅导员签名。针对重点关注学生要求辅导员每学期至少访谈两次并做记录。

3.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2

认真贯彻中山市、镇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高中教育的特点和高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

⒈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⒉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协助做好家长辅导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4、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的具体制度及心理委员制度。

三、主要工作

㈠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⒈组织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⒉继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3、完善心理委员制度,对心理委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把心理工作的主动权多交给学生,让学生更深的认识到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与改变。加强班级晴雨表的工作,使工作能落实到实处。

(二)做好心理辅导的日常工作

1、心理健康辅导集体广播、每周的周二下午,利用学校广播台对全校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并不间断向广播室提供《心理访谈》。

2、开放心理沟通室,做好个别辅导,心理辅导室的开放做到定时定人。继续实行心理委员值班制,开放心理咨询室,给学生提供心理书籍以及心理放松。

(周一至周五下午6:00—7:00)。

认真做好个别辅导的个案记录,对特殊的学生要进行随访。并完善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3、利用板报、升旗仪式等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本学期决定板报每两个星期更新一次,向全校宣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4、充分利用信箱与邮箱,打破时空限制,提高效率。

5、为全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跟踪特殊学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活动,协助班主任与德育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6、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于各年级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7、继续编辑和印发心理报纸《心语飞花》。

8、于晚修时间为各班开设心理健康课。

(三)具体计划:

八月:入学教育以及新生适应。

九月:以九月教师节为契机,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日。(活动日具体方案另附)

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召开心理委员会议,建立新的海豚社干事。并做好心理咨询室宣传工作。

做好新的心理委员的培训。

开始新的一班心理培训班或者培训小组。

十月:为高一高二年级做好中考的调节,总结一个月来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讲座。

十一月:通过总结前两个月的工作,结合心理委员的观察报告,以及班主任反映的情况,开设讲座。并为由需要的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十二月:学生考前辅导。

一月:全面检查心理咨询室资料,总结学校心理工作开展的可取之处与不足的地方。

放假前为学生做好青春期教育。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成瘾;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65-03

一、前言

1.手机成瘾。手机成瘾源于成瘾和行为成瘾的概念。所谓成瘾,是指个体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从事某种活动或滥用某种药物,虽然这样做会给自己或已经给自己带来各种不利后果,但仍然无法控制[1]。而当下的研究者对于手机成瘾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所以不同学者对其做出了不同的定义。韩登亮等人将手机成瘾定义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2]。屠斌斌等提出手机成瘾的概念,由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3]。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0.89%的大学生在参加活动或上课时使用过手机,有46.58%的大学生在参加活动或上课时很难集中注意力,经常不由自主地使用手机[4]。可见,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且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时间。

2.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以团体情境为平台给学生提供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心理帮助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团体人际相互作用下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接纳、发展自我,并学习新的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从而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发展良好的人际适应,最终达到更完善的发展与成长。团体心理辅导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专门开发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3.研究目的。通过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于手机成瘾倾向较为严重的大学生进行干预,从审视自我到自信心、人际交往训练,再到职业规划,以及后期追踪调查,对实施干预的大学生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得出干预效果,并根据干预效果总结出对大学生手机成瘾者的原因探究和团体辅导干预的手段,希望通过干预,能对手机成瘾者有一定的帮助,希望他们认识到手机的正确使用方法,从而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当下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以及生活,也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与交流,从而保证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社交活动正常。与此同时,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利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具有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30名。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团体心理辅导。

3.研究工具。(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该量表具有16到测试题目,共分戒断症状(包含题目4、6、1、10、8、12)、突显行为(包含题目15、13、5、9)、社交抚慰(包含题目16、2、7)、心境改变(包含题目14、3、11)四个维度。《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各因素之间以及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分别是0.24~0.61、0.55~0.89,而P值均小于0.01,且具有内部一致性。(2)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共进行六期团体心理辅导,分别为:①初次相识;②人生规划;③时间管理;④我与手机;⑤自我管理;⑥临别留念。

4.研究过程。①筛选被试:在某高校,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发放测试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共300份,根据量表测试得分情况进行初选。对初选者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细节进行说明,得到最终被试30名。②团体辅导的实施:依据团辅方案的主题和内容,安排每次的团辅时间。领导者与成员签订团体契约,认识彼此后逐步建立团辅关系,保证成员能够完成团辅任务。每次团辅在围绕团辅方案主题和内容进行的同时,也随时依据成员反应变化做细微调整。领导者带领团辅成员进行团辅时,观察员在旁协助领导者观察记录成员的状态变化,包括表情、语调语气和肢体语言等。每次团辅结束后,领导者与观察员交流分析团辅内容与成员表现,对当次团辅进行总结汇报。结合成员手机成瘾倾向的心理机制与在团辅中的实际表现,对下次团辅内容做出调整,并找出团辅中存在的不足,向指导老师请教意见,及时做出调整。③对被试的后测:团体心理辅导全部结束过一个星期后,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被试进行后测。

三、结果与分析

1.数据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30名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被试在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四个维度上的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并且总体上的前后测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即数据结果表明,被试在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之后,手机成瘾倾向有所改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干预是有效的。

2.分析。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的生活是悠闲的,因为并没有之前学生时代那样的紧张节奏,每周没有那么多的课程,可以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自由选择;但同样的,大学的人际关系也不想之前学生生涯的那样联系紧密,没有固定的班级教室,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同学们之间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而此时的手机则变为了一种替代品,一种人际关系缺失的补偿,手机的加入使得自己更加懒于加强自己的人际交往。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手机成瘾的倾向。通过“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团体干预”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手机成瘾倾向者进行干预,正是从其审视自我到自信心、人际交往训练,再到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帮助,经过六期的团体干预,使其在以上方面有所改善,近而降低其成瘾倾向。另外,参与本实验的所有乐山师范学院的具有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均为本人自愿,从心理上对自己提供了动力支持,增强了其想要改变的决心。戒断症状是指被试在没有使用手机情况下的一些负面情绪体验,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当中,成员之间彼此进行自己“成瘾症状”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成员之间的了解,促成了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没有手机在身边的情况下,要求成员认真仔细地体会自己的情绪情感的反应和变化,使其能够正确地面对和适应这样的变化。突显行为是指被试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在其思维以及行为当中所占据的比重。就突显行为的各因素来看,手机成瘾倾向的学生会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手机状态,当手机出现变化的时候,就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去完成当下正在进行的事情。更有甚者会出现手机在震动的幻觉,让身边的同学朋友都会认为其太过依赖手机。通过对自己短期的阶段目标以及长远人生目标的探索,让手机成瘾倾向的同学重新找到自己的动力所在,并且能够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以减少手机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将关注的重心慢慢转移到自己设定的目标上来,有效地对抗手机对自己的干扰程度。社交抚慰是指手机在被试的人际交往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会觉得用手机与人交流可使自己更加自信、更加舒适,近而宁愿选择手机聊天而不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所有的成员都要遵守团体的规范,将自己的手机调成静音状态,并交到特定的位置由工作人员统一进行管理。这迫使团体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来完成团体任务。成员之间多种角度、多种方式的沟通,及时有效的反馈能够很大程度上地改善手机成瘾倾向的同学对于人际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学习到一些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技巧,让他们会愿意在团体活动之外的生活中去尝试和运用,近而增加自己现实的人际交往,不再像之前一样依赖于虚拟的手机聊天。心境改变是指被试因为对手机的使用而造成的情绪上的变化。团体活动的优势在于给成员提供了一个现实的环境,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可以得到及时的现实检验。当成员因为使用手机遇到功能受阻的情况时,会在其他成员那里发现问题的普遍性,在心理上减轻其因此而产生的负面的情绪反应。成员之间对问题解决办法的沟通和交流,同样可以缓解类似的负面的情绪体验,同时加强了对于人际交往技巧的练习。

四、讨论

根据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作为网络成瘾干预的方法之一,团体咨询十分有效。从以往的干预研究的对象来看,无论是招募还是第三方推荐,皆为个体自愿,因而具有较高的内在改变动机和主动性,大大地增加了干预的成功率。本研究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被试进行测试,可以清楚看到被试在戒断症状(包含题目4、6、1、10、8、12)、突显行为(包含题目15、13、5、9)、社交抚慰(包含题目16、2、7)、心境改变(包含题目14、3、11)四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则是根据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制定。有人认为,成瘾障碍的本质为个体的动机问题,而改变的动机则是个体能否成功改变的关键因素。具有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多是在时间管理、人际关系以及消极情绪体验方面存在些许问题,所以第一至第四期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主要围绕这三个主题进行,对被试在这几方面的能力与技巧进行训练。第五期、第六期的团体辅导方案则是以被试与手机使用之间的关系为主题,针对被试对手机的使用情况进行干预。在建立团体初期,团体成员之间较为陌生,又因为成员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在进行团体的时间安排上比较难以协调,但好在后面已经解决。所以,团体初期进行的并不十分顺利。团体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使用强制性的干预手段,在团体心理辅导规则允许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接受成员自己的意愿,避免了成员脱落的现象的发生。由于成员想要改变手机成瘾倾向的动机比较强烈,积极配合团体领导者的引导,所以团体参与度很高。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本研究对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显著,但由于对被试结束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后测在期末考试结束后一周进行,不可计算或排除被试为期末复习考试而减少手机使用时间而产生干扰的因素。另外,本研究中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虽然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仍旧没有十分完善,而领导者为大三心理学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并不十分熟练,同样为研究带来了一定的误差。团体中的成员均表示曾经尝试过改变自己的手机成瘾倾向,但是缺少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很难对改变的行为进行坚持,最后因达不到目标而放弃改变。因此,本研究将自我管理以及改变方法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重心。通过对改变目标的确定、制定改变计划、自我行为监控、其他行为的替代以及应对态度改变的训练来帮助成员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现实情况,并且能够做到积极的自我管理。苏文亮等人曾针对网络成瘾提出观点,即当网络成瘾者从前意向期向行动期发展时,应更多采用行为策略,此观点同样可以适用于具有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当成员在团体之中习得方法之后,要求彼此之间进行监督,大大提高了监控的强度以及客观性,同时使得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仅利于团体的进行,更是增加了对成员的社会支持,降低了对孤独感的情绪体验。在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干预研究中,团体心理辅导相对于其他干预方式的优势在于,团体成员可以在团体内部进行自我暴露,将自己关于使用手机与现实生活中体验的区别分享给其他的团体成员,并且能够把在团体内习得的方法和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不仅如此,团体心理辅导为成员提供了人际交往之间的环境与刺激,拓宽了成员的社会交往程度,同时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促进了成员的成长。同样的,在实施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为了整合所有团体成员的时间安排,将进行团体的时间由最初的一星期一次改为四天一次,为最后的测试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其次,尽管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但团体方案的制定仍不十分契合主题,影响整体的干预效果;最后,由于团体领导者的实践技能不熟练,对团体方案的贯彻并不十分完整,同样为测试结果带来误差。本研究并没有对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具有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并且由于研究的样本数量有限,所以对于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干预情况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索。在未来的研究中,除要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以及样本数量上进行改进外,还可在其他成瘾倾向的研究中对大学生实施不同性质的干预研究。

五、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对具有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的干预在效果显著,也就是说,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在一定水平上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进行干预,从而达到降低其成瘾性倾向。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在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四个维度上的干预均效果显著,即可以采用①初次相识;②人生规划;③时间管理;④我与手机;⑤自我管理;⑥临别留念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有手机成瘾倾向的大学生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Burger,J. M.人格心理学[M].陈会吕,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34-37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4

关键词 自我接纳团体辅导 高职生 心理健康 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8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lf acceptance group counseling on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 of self acceptance group counseling program. Methods: will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ental health screening in SCL-90 total score is equal to or more than 160 or any factor points is more than or equal to 2 and self-efficacy low, self acceptance low score students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30, study group received self acceptance group counseling, once a week, 2-3 hours / times, for a period of 8 week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 self acceptance group counseling. The effect of SCL-90, GSES, SAQ, and the evaluation of self acceptance group counseling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evaluated respectively in two month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self acceptance of group counseling. Conclusion: self acceptance group counsel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self acceptance group counseling;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elf efficacy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长沙市某职业院校大一新生

(1)将某高职院校2013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符合SCL -90总分≥160或任一因子分≥2,且自我效能低分,自我接纳低分条件的学生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0名。研究组接受自我接纳团体辅导,1次/周,2~3小时/次,为期8周。对照组不接受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在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完成一月后复查SCL-90、SAQ、GSES,评估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对照组有1名同学转学,1名拒绝再次复查,进入分析的对照组为28名。(2)自我接纳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采用文献复习方法及某高职院校特点设计的自我接纳团体辅导方案,包含团体组建、团体过渡、团体深化、团体结束四个阶段八次团体辅导课程,用以提高成员的自我接纳度,自我效能感,具体设计方案见附件。

1.2 评估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由90个条目组成,包括10个因子。量表条目采用1~5级评分,分别表示症状严重程度为无、轻度、中度、严重、非常严重,由被试自行评定近1周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以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作为被试心理健康状况指标。(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①由Schwarzer等人于1983年编制,已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该量表共10 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其中,“完全不正确”计1 分,“基本正确”计2 分,“多数正确”计3 分,“完全正确”计4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3)自我接纳问卷(SAQ)。②SAQ共16 个条目,条目采用1-4级评分:A非常相同;B 基本相同;C基本相反;D非常相反,包括自我评价(SE)和自我接纳(SA)两个因子。量表总分在16~24分之间。总量表分越高表明被试的自我接纳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1.3 统计分析

(1)数据录入:全部数据采用EpiData3.0 数据录入软件校验录入。(2)数据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处理,t检验及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自我接纳团体心理辅导前后SCL-90、自我接纳、自我效能感变化分析如表1所示。

团体辅导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自我效能,自我接纳,SCL-90各项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接受自我接纳团体心理辅导后SCL-90总分,以及除恐怖因子、偏执因子及其他因子无显著变化外,均显著下降,提示研究组心理健康较团体辅导前水平提高。同时自我效能、自我接纳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显著提高。而对照组SCL-90总分及各分量表分、自我效能、自我接纳总分及自我接纳分量表分均无明显变化。同时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后,研究组自我效能,自我接纳总分较对照组高,而SCL-90总分及除偏执因子外各因子均较对照组低,提示经过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后研究组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组高。

3 讨论

谢留枝,李运丽,③赵琰玲④等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他们在校学习、生活质量,关系到国家产业结构转型时期劳动者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效地评估和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得非常重要。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及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⑤本研究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利用团体辅导资源的多样性,⑥帮助高职生提升自我接纳度,提高自我效能感并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表明经过系统化的八次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后,研究组的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接纳度明显提高,同时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降低,表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而对照组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接纳度无明显变化,同时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明显变化,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改善。这提示通过自我接纳团体辅导来高效地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可行的。

注释

① Schwarzer R.The assessment of optimistic self beliefs: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IndonesianJapanese, andKorean versions of the 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J].Psychologia ,1997.40:1-13.

② 张作记.自我接纳问卷.行为医学量表手册,2005:188.

③ 谢留枝,李运丽.中国职业教育现状.经济研究导刊,2015.3:245-246.

④ 赵琰玲.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策略.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2):148-149.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5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初中生;羞怯;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羞怯是指在人际情境下对自己的过度关注和对他人评价的担忧引发的不自在的情感和行为倾向[1]。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个体在婴儿后期(2~4岁)就应形成自主性,战胜羞怯。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还因为羞怯不能与人正常交往,则会形成社交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体验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羞怯的个体由于不敢表达自己,易被同伴排斥,在班集体里难以找到归属感,因而易长期处于烦恼、压抑、孤独的心境,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可见,羞怯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2]。积极心理学认为,完整的心理学知识体系不仅包括传统心理学对人性消极一面的关注,通过对心理疾病的修复来使人达到心理健康,更应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挖掘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达到自身潜力的充分开发,从而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

国内已有对羞怯的干预研究表明,以心理成长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方案是改善大学生羞怯的有效方式[3]。遗憾的是,已有研究缺乏对初中生团体辅导效果的验证,而且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的发展性辅导研究甚少[4]。本研究将尝试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团体心理辅导中,探讨其对初中生羞怯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 研究对象

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某中学羞怯水平较高的学生30人,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6人;对照组15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7人。

2. 研究工具

羞怯量表:该量表由Cheek和Buss修订,共13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羞怯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α的值为0.90,条目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39,45天重测信度为0.88。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王极盛编制,包括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性10个维度,共60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

团体辅导活动效果调查表:该调查表由黄月霞编制,由6个单选题目和3个开放式问题组成,Cronbach’α的值为0.75。

3. 研究方法

实验组成员参与每周1次,每次1.5小时,共7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作处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分为创始、过渡、工作、结束4个阶段[5],采取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设计,以“去问题化”的视角看待每一个成员,从积极认知、积极品质、积极情绪、积极行为四个方面对成员进行干预,以达到他们潜能的最大发挥。具体活动设置见表1。

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三、研究结果

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的差异比较

表2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羞怯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各个维度及总均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试具有同质性。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的差异比较

表3显示,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羞怯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的总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五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3. 团体心理辅导效果成员自评

表4显示,所有成员对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都是比较满意的,没有人对团体辅导做出否定评价,都喜欢参加本次团体辅导,认为参加此次团辅增加了对自己和别人的了解,使自己更能融入到班集体中去,并能够将所学到的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愿意介绍别人参加这个团体。

调查表还包括三个开放式问题,分别对“我最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我最不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从辅导活动中我学到了什么”这三个问题加以回答。在“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上,成员谈到喜欢的是团体辅导的氛围,这么多人可以在一起讨论,有辅导老师的指导,团体游戏活动非常有趣,并且认识了新朋友。在“最不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上,成员谈到活动太短,希望能多开展几次,每次时间再长点。成员在回答“从辅导活动中的收获”时,谈到了敢于主动开口讲话,不像以前那么担心了,学会了更乐观地看待问题,知道了怎样和别人交往等。

四、讨论

本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干预下,被试降低了羞怯水平,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验证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性。对实验组在干预前后取得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支持方面,团体辅导方案坚持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以心理资本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以“去问题化”的视角看待每一位成员,促进他们的积极成长,重视从他们身上挖掘优势。每一次辅导所设计的各种积极心理小练习,比如“优点轰炸”“快乐回忆”等,都有助于成员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设计方面,团辅方案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设计。活动注重趣味生动性,各个活动又遵循着由浅入深的自然发展。被试都是有着同样羞怯现象的学生,他们之间有许多共同语言,产生一种“原来他人和我一样”的感觉,有利于共同探讨所面临的问题,开展交流,这样团体凝聚力也就提高了。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氛围营造方面,始终坚持开放性、包容性、支持性。羞怯个体内心渴望与别人交流,但羞于情感表露,压抑了自己的自然情感。而在团体中,历经7次的团体辅导过程,成员之间相互熟悉,能够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自我表露更加自然。且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方案对氛围的营造尤佳,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为小组成员提供了一个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宣泄情感、互相支持的互动平台,从而能帮助成员在团队支持中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6]。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切切实实地帮助羞怯的学生敢于表达自我,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也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很好的启发,是一种能有效改善学生心理状况的方法。

[1]王晓乐.初中生自尊、羞怯与生活适应关系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6.

[2]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3):216-217.

[3]焦小燕,盖笑松.成长小组活动改善大学生羞怯症状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53-657.

[4]何瑾,樊富珉.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3):397-402.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6

浙江省湖州十二中在2003年建立的“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中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案例研讨法”校本师资培训为“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奠定基础

加强教师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意识,懂心理学方法,这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的重要前提。我校就是通过“案例研讨法”校本师资培训,为全面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2003年,我校李世超、沈洪海、魏佳斌等老师率先获得了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同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在研究学校德育工作时确定: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开辟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同时确定将“案例研讨法”作为校本心理教育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几年来,我们基本完成了第一轮校本培训计划,共培训了五批教师,涉及各个学科、各个年级,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0%以上。

运用“案例研讨法”的培训模式,在讨论案例过程中,边学习相关理论,边实践探索,边搜集案例,边总结提高,脚踏实地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心理辅导教师。每期老师经培训后又编写了自己的校本培训教材,如《心理辅导活动教案选》、《心理辅导个案集》和《学生心理案例新选》。教师入了门就有了进一步研究的兴趣,目前全校已有33位教师获得省级心理辅导上岗证,两位教师取得了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计划到2009年所有一线教师都必须取得省级上岗证书。这样我校由一线教师组成的、由普遍与专业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为学校“心理健康帮辅制”的建立、心理活动室运作、心理活动课的开设等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的构成体系

湖州十二中“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的机构体系是“三级责任,帮辅到人”,即指导中心、年级组、班级三级责任,各司其职,完成对全体学生的帮辅工作。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

由校长、分管校长、政教处、科研处等组成,由指导中心办公室具体落实。学校指导中心按照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学校发展规划》中的方针政策,制订学校每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管理全校学生心理档案,指导各年级、班级的学生辅导工作,负责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教育经验总结,优秀个案收集,安排心理活动室、阳光聊天室的值日辅导教师,指导各年级家长学校的活动等。对于各年级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案例,指导中心将直接协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帮辅,或指导教师怎样开展帮辅工作。

(二)年级组

各年级组长按照学校指导中心的工作计划,负责本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级组长组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贯彻学校各项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班级管理、学习教育等)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统筹全年级每学期的心理活动课、协调各班心理辅导教师配备等工作等。年级组每周组织碰头会,确定班主任在午间集体心理教育中主讲的内容与方式,确定本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内容与上课者。各班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由年级中已培训过的教师分工备课,由年级确定专人轮流上课,必须保证每学期上八节以上。

(三)班级

各班级除了班主任老师必定承担着班级学生心理辅导以外,还配备1~2位取得省级上岗证书的其他教师做辅导员,另外各班还设立学生“心理联络员”(也叫心理科代表)。

各班心理辅导员在平时的活动中,如果发现学生有心理困惑与心理问题,可利用课余时间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并作好心理辅导档案登记工作,疑难案例要及时研究对策,及时上报或做好转介工作。当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不方便或者力量不够时,其他辅导员可交叉进行帮辅。学生也可以主动找某位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到心理活动室、“阳光聊天室”与老师进行交流。平常,班级的学生“心理联络员”可以向老师提供同学中存在的问题,使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帮辅工作。

学校中心指导组、年级组、班级三个层面的学生心理帮辅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指导又有反馈,使得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几个人的事情。这不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氛围,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帮辅工作落到实处。

三、“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的职能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具体来说,湖州十二中的“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职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生健康心理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1.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2.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3.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社会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4.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悦纳自己;5.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往的知识与技巧;6.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训练活动等。

(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如多动、说谎、打架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4.身心疾患的治疗与矫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

(三)学生心智潜能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智潜能,中小学期是学生心智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因此,心智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思维能力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等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四、“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的实施成效

湖州十二中坚持十多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运用“案例研讨法”开展校本教师培训,并逐步建立了心理健康帮辅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7

〔关键词〕 案例教学;心理辅导活动课;应用

案例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具有完整情境的个别案例进行剖析、讨论,归纳出一般性教育规律的教学。它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将从案例的分类、编制、教学基本环节几方面来讨论案例教学在心理辅导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学案例的分类

在撰写案例、使用案例之前,我们对案例的分类要有一定的认识。教学案例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

(一)描述性案例,一般是将事物整体或部分面貌或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像讲故事一样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描述性案例要求讲述人能讲出事件的生动性,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如果讲述人是学生,那么这个事件则要求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娓娓道来,让听课的学生感受到案例的真实性、生动性。

例如:在《我爱我家》这一课,讨论到爱需要用心体验时,笔者引入了汶川地震中感人的一幕:“宝宝,妈妈会一直佑护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队长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后高声地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她身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作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这个案例是描述性案例,发生在今年的汶川地震之后。此时,学生们都在积极主动地关注地震的情况,有的学生还自发组织捐款,来自地震一线的这个例子既鲜活又容易让学生理解。虽然如此,应用这个例子时仍然需要教师认真准备,除了作好讲述的准备,同时还应配上必要的照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事例的真实性,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母爱的伟大。笔者在讲述这个事例时,教室里静悄悄的,讲到故事将结束时,课堂上传来学生小声的哭泣。这样的例子,虽然没有需要学生马上要讨论的问题,但学生能从中得到体验、得到爱的召唤,因而是个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时代需要的好例子。

(二)分析性案例,一般是除具有描述性案例的特点以外,还包含着可分析讨论的问题。分析性案例是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用的,因此教师对案例所要表现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进而有效地把握讨论的进程。

例如:讲到男女交往的问题时,笔者引入了这样的例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男生A遇见童年时的玩伴女生B,他文雅、礼貌地与她打招呼,但她却不由自主地低头走开了。

1.女生B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低头走开?

2.假如你是B,会怎么做?

3.假如你是男生A,会怎么想?

4.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这个例子就属于分析性案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即时表演后进行讨论,学生所提供的方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将大家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并简单分类,再进行引导。

二、教学案例的编制

案例是案例教学模式的核心,案例撰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案例来源有三种:一种是教师自己撰写,一种是现成的案例,还有一种是课堂上生成的案例。

教师自己撰写的案例,是指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如自己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自己学生时代的事情等写成案例。

现成的案例可来自教材,平时生活积累的文章、录像等。

课堂上生成的案例来源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特别是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有时学生的发言很精彩并且具有可讨论的价值,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发言来进行案例分析。

无论是教师自己撰写案例、现成的案例或课堂生成的案例,我们都要注意到以下两点。

(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每个案例都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以学生的眼光来看案例是否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如果案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相符合,学生就难以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要有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有时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能是外露的,有的可能是内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对其中的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和论证,从而让学生得到启示,达到规范自己行为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

案例教学虽没有严格的环节,但基本上有三种方式,而这三种方式各有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注意要求

出示案例

组织讨论

教师总结与反思

教师对案例提出尖锐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

(二)出示案例

学生模拟表演

组织讨论

教师总结与反思

出示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讨论与评析。

(三)出示案例

正反方辩论

教师总结与反思

对于含义模棱两可、主张不鲜明、解决方法多样的案例,可以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或者三方进行辩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以上三种案例教学方式中,第一、二种都有组织讨论这个环节,因此如何组织好讨论也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

由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特殊性,笔者所在学校的心理辅导活动教室的座位是一种随时可以移动的椅子,座位排列可以使大家在讨论时彼此都能看到,使交流、讨论更顺利。笔者在每个学期开学初都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能说明小组个性特征的名字,提出一句本小组的努力口号,促进小组凝聚力的形成。笔者要求小组的成员在讨论中相互支持与协助。每个成员依照分配的角色互相依赖,分工合作,最后一起分享学习的成果,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1)目标互依:大家努力追求共同目标,完成讨论任务;(2)资源互依:大家分享学习材料、资源或信息;(3)角色互依:分配成员担任不同角色,例如,记录员、组长、数据员、发言人等。一般情况下,由于学生的座位相对固定,小组成员相对固定,所以学生在小组中应轮流承担不同角色,这样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地参与课堂学习。

在学生的讨论中,笔者积极观察、评价、回馈并适时地提供协助,以增进学生的学习成就,使每一个人在小组中都感受到自己和其他组员认真学习的重要性,以尽到学习的责任。同时,笔者还以小组为单位奖励小组的表现,促进小组凝聚力的形成与持续,增进合作关系,提高讨论实效。学生经过准备、参与讨论、提出建议等一系列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所学的知识及理论的内化。

第三种活动主要以辩论的形式出现。这种方式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出现的机会并不多,它主要有提前组织的辩论,还有临时课堂产生的辩论。例如,中学生恋爱利与弊就是前面的方式,需要师生都提前准备。教师要就立论、材料、辞令、风度以及应变技巧对学生进行培训,并强调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隐私和人品。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决不仅仅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言行的评论者或劝告者,还是学生心灵表白的倾听者、学生自我探讨的促进者。教师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心灵体验、心理成长。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充分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得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小结,促进内化。总结的方法也有多样,可以对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或小组给予肯定,可以对学生的独特见解给予表扬或合理的评价,可以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进行评价,也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总之,通过总结要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开阔视野、调整视角,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案例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要搞好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案例教学,教师必须要做到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要有一定组织小组讨论的教学技巧,还要有与学生平等的态度。只有这样,案例教学才能发挥出应有效能,而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即是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8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考试焦虑;团体辅导模式

一、研究模式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项针对性、操作性、综合性很强的活动,涉及到很多具体工作,特别是治疗性的团体辅导更需要指导者精心设计、周密安排,方可奏效。为此,本研究根据前测结果、学生的心理需要及团体辅导的专业要求设计了“三四五”式辅导模式。

所谓“三”,即“三个步骤”,从宏观而言,整个团体辅导分准备、实施与评估三步走;“四”即“四个阶段”,从中观而言,整个辅导过程包括放松身心、调整认知、自信训练、训练行为四个阶段(四个单元);“五”即“五个环节”,从微观而言,每个辅导单元均包含循序渐进的五个环节,即讲解、演练、分享、点评和作业。

二、研究过程

1.准备

辅导之前的准备工作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工作有两项:一是选择研究对象;二是设计方案。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首先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t)[1]、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2]、艾森克人格问卷(epq)[3]对一所农业学院正在面临专升本考试的专科一年级学生、面临英语四级考试的本科二年级学生共222人进行了集体问卷调查。根据测试结果,结合自愿报名的原则,笔者从检出的中度以上考试焦虑者(tat得分≥50)中抽取20名为被试,其中,10名为实验组成员,男生5人,女生5人,其中一年级5人,二年级5人。其余10名为对照组成员,男生5人,女生5人,其中一年级4人,二年级6人。两组成员的tat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对实验组成员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初期自动退出1人,9人坚持始终。

(2)方案设计

整个辅导方案包括四个单元(“三四五”式辅导模式中的“四个阶段”),即放松身心、调整认知、训练自信、训练行为。

第一阶段:放松身心

1)介绍辅导目的、共同制订协议。2)热身活动:大树与松鼠。3)相识游戏:通过“相逢是缘”(自我介绍)、“成双成对”(他人介绍)、“缘缘不断”(连环介绍)系列游戏使成员彼此认识、接近。4)考前支招之一。5)命题画——身陷考试焦虑中的我。本活动旨在使学生在绘画、分享中将考试焦虑“一吐为快”,放松身心。6)作业:找出自己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第二阶段:调整认知

1)热身活动:小风吹、大风吹、台风吹。2)考前支招之二。3)小组讨论。焦虑寻根:探讨引发考试焦虑的原因,为消除考试焦虑打下基础。4)通过讲授和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使成员学会与不合理观念辩论,用合理的观念取代不合理的观念。5)通过讲授和运用森田疗法,使成员承认焦虑的客观性,接受症状,学会顺其自然。6)作业:找出导致自己考试焦虑的不合理观念,并与之进行辩论。

第三阶段:自信训练

1)热身活动:跑不了。2)考前支招之三。3)积极暗示法:讲授积极暗示的作用、使用方法,然后,组织成员两人一组,互相帮助对方将消极的自我暗示转变为积极的暗示,在互助、自助中树立自信。4)成功再现法:组织成员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最成功的一次经历,在良性回忆中重塑自信。5)表象训练法:指导成员在暗示的诱导下,通过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次考试成功的情景,从而提高情绪控制能力,掌握建立自信的方法。6)作业:夸夸我自己——给自己找优点。

第四阶段:训练行为

1)热身活动:口香糖。2)考前支招之四。3)放松训练:耳壳放松法、双手钩拉法、深呼吸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4)言语模拟训练:两人一组,一人生动逼真地描述考试情景,另一人随指令想象自己进入考场考试,当感到高度焦虑时,马上停止想象,进行放松活动直到全身放松。然后,前者再继续描述考试情景。这样直到后者在想象的考试情景中不再感到焦虑为止。然后,两人互换角色。5)总结评估:指导成员交流收获、感想,填写后测调查问卷。

2.实施

上述设计方案自考试前一周的周六开始实施,为期1周,隔天1次,共4次,每次2.5小时。每次辅导包含五个环节(“三四五”式辅导模式中的“五个环节”):讲解——讲解相关的知识、操作方法;演练——组织成员按规则练习相关技巧;分享——组织成员在团体内交流感受与收获;点评——对活动的宗旨、成员的表现给予适当总结;作业——要求成员思考、练习重要的知识、技能,学以致用。

3.评估

在团体辅导结束之前,组织成员集体填写考试焦虑测量表及问卷(团体辅导模式实验效果调查问卷),对干预后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另外,干预后对实验组成员及班主任进行随访。

三、研究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考试焦虑的自身对比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考试焦虑的自身对比

 

表1中,自身对比结果显示,干预前后,实验组考试焦虑得分明显下降,差异非常显著;而对照组考试焦虑得分却没有明显变化,证明干预有效。

2.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考试焦虑的交互对比

 

表2交互对比结果显示,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考试焦虑得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实验组考试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进一步证明干预有效。

3.自编主观问卷统计结果

从表3(下表)可见,成员对“三四五”式团体辅导模式中诸设计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训练行为、放松身心、自信训练、调整认知。表3最后两项显示,成员对本次实验的总体评价很高,大部分成员反映干预后原有的焦虑症状明显减轻,并且感到自信心有较大提高;他们对本次学习收获的自我评价也较高,他们认为,自己不但学会了很多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还学会了不少应对考试的技巧。

班主任反映,这些参加团体咨询的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整个精神面貌有较大的改变,开朗多了,面临考试时表现也从容了很多。   

四、讨论

团体心理辅导的诞生、发展与青年教育培训,与集体心理治疗的探索、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而心理咨询教师却十分匮乏,杯水车薪,难解燃眉之急,团体心理辅导可提高咨询的效率。从发展趋势看,团体心理辅导将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模式。目前,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在大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三四五”式心理辅导模式对于改善大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的作用。

笔者认为,本研究取得如此明显效果主要有四个原因,即把握前提、放松身心;把握关键、兼顾知行;把握重点、重塑自信;把握主线、贯穿策略。

虽然本研究取得良好效果,但研究结束时发现实验组有一名成员的变化不大。经研究发现,该成员的个性属于内向不稳定型,这提示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善特质性焦虑,不但要从个性差异入手,还要适当增加干预的次数和时间。此外,进一步的研究还应考虑样本量的适当扩大。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等.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g].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331.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9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前言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的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指在高校范围内突然发生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如学生自杀、群架斗殴、食物中毒、宿舍重大失窃等事件。高校应如何预防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都是当前高校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处于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更应讲究策略和方法。

一、辅导员的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处理高校突发事件的必然性

一方面,从国家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性来看,根据《教育部24号令》的相关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第五条第三项规定了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是“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近年来,大学生的文化观念、价值认同更趋开放和多元化,加之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困难学生比例进一步增大,学生的心理抗挫能力、适应能力、辨别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都有弱化的趋势,学生群体中各种不安定、不稳定诱发因素增多,在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中,辅导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辅导员面临的困境

(一)受制于大学生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的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大学生突发事件的专门法规制度还够完善,缺乏专门针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具体法规条例。只能依靠《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来粗糙界定。显然,当前对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解决仅靠惯有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已无法满足辅导员处置事件的现实需要,更起不到对突发事件的前期预警预防的作用,造成了实践中的许多无奈,给高校辅导员在处置大学生突发事件中带来了极大挑战。

(二)受困于不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的束缚

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处置应对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尽可能预防突发事件的产生,控制紧急情况的发展并尽可能将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有了应急预案,并不等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即使一个非常完善的应急预案,倘若制定之后就束之高阁,没有进行有效的落实和贯彻,也仅仅是个“文本文件"而已。

(三)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复杂化趋势明显

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猛增,这也无形中使突发事件呈不断增长,伴随而来的便是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复杂化趋势明显,辅导员的应对困境更加凸显。首先,大学生心理疾病造成的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其次,学校安全事故类事件发生频繁,偷盗诈骗、故意伤害、意外死亡、群体性斗殴等案件增多。最后,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建筑物安全事故、食物中毒,就业压力大而发泄等突发事件也日趋频繁。这些问题的处置情况往往容易复杂化,导致辅导员在大学生学生突事件处置中经常措手不及。

(四)信息沟通渠道的非正常性短路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管理是政府突发事件管理体制的一部分,也是其功能和内容上的延续。因此,在大学生突发事件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突发事件的有效预警和应对离不开包括辅导员与学校各部门、学生家长、学生及上级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由于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难以预料和不确定性,在突发事件爆发前后,如果辅导员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缺乏与学校、家长、媒体、上级部门等利益相关方的信息联动机制,往往会导致信息沟通渠道的非正常性短路,使自身陷入被动状态。

三、危机管理下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置中辅导员的应对策略

在危机管理视域下,辅导员处置突发事件时,要做好事前预警预防、事中应急处置、事后善后恢复工作,须耐心说服引导,稳定学生情绪,防止事态扩大,积极为和谐校园建设和广大学生利益的维护做出应有贡献。

(一)强化管理,积极预防

强化管理,是指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利用周全的制度进行有效管理,充当突发事件的发现者角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宿舍管理、贫困生等工作,在党、团支部、宿舍等方面培养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的助手;通过学生的自律自管,依靠学生骨干,及时掌握学生信息,落实信息全面覆盖、快速反应的信息反馈机制,以使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可以及时处置,应对自如。

(二)立足服务,强化能力

立足服务,努力培养和强化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当好大学生精神按摩师和生活矛盾的协调者。因此,作为大学生的精神导师,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对心理特殊群体的观察和研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成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树立正确的交友、学习和择业观。在强化辅导员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方面,辅导员必须具有忧患与危机意识,注意特别时段学生心理异常期的辅导,如毕业前后,考试前后,节假日前后,各类评先评优前后等。另外,在平时的工作中,辅导员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10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着许多的挑战,改变高中政治教学理念,改善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提高政治教学水平是每个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进行的事情,这也是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导学案”辅导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越来越为教育专家和学者们所关注。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较多,学生要学习有关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的各个方面,压力很大。在学生的政治学习过程中,繁杂的知识容易混淆,不利于系?y的学习。“导学案”正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导学案”的内容丰富而有层次,系统性比较强,有助于学生的政治学习,减轻学习的压力。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高中生学习水平的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研究思考,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有所启发。

一、“导学案”辅助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特征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指:“引导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具体指的是全体的教学人员进行集体的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特色,编写辅助政治教师教学和学生政治学习的材料,即“导学案”。“导学案”具有系统性、引导性和辅助性等几个特征。由于高中政治的学习难度加大,有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高中生无法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导学案”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导学案”内容丰富,涵盖了所有教师的智慧,将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以简洁、层次分明、系统地展现在“导学案”上,学生在课上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课后就可以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再次的查漏补缺。当然,“导学案”的种类是多样的,有的是起着预习的作用,在教师上课之前发放给学生;有的是在教师上课过程中使用,辅助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的是起着总结回顾和深化学习的作用,在课后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的提高。

根据“导学案”辅助教学的模式特征,可以知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还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对于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对“导学案”进行精心的编写和审定,进行有效利用

要想使得“导学案”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需要设计好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全体政治教师要发挥自己所长,对“导学案”的内容、排版等进行精心的编写。另外,如果“导学案”的质量较好,并经过不断地加工和深化细节,教师也可以向所在学校申请,将优秀的“导学案”进行装订,留待下一届的教师和学生使用。这样,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也是对教师智慧的保存和鼓励。

“导学案”一般包括课前复习、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课后巩固、课后评价等部分,具体内容和教科书一致。但是一份优秀的“导学案”绝不仅仅只有这些基本的部分。要想做出一份出彩的“导学案”,要在细节上进行加工。对于政治这门学科来说,在政治的“导学案”的页码或是开头可以添加一些名人名言或是小故事等。例如,可以是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和道德标语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也可以是励志故事,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坚持希望,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一方面,由于高中政治的考试内容往往以名言警句和小故事的形式来考查,在“导学案”上添加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的接触,提高运用能力。如,在教“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这一章节时。插入“拔苗助长”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律具有客观性,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另一方面,这些古诗和名句也有助于学生在枯燥的高中学习中找到乐趣,提高政治学习的热情。最后,政治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在“导学案”上呈现具有积极意义和正能量的标语,有助于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导学案”在我国的各科教学中都有非常广泛而又深入的运用,特别适合高中政治的教学。“导学案”辅助高中政治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还有利于辅助教师的教学,辅助学生的学习。高中政治教师为了有效地落实“导学案”辅助教学的模式,就要对于“导学案”精心编写,深入理解高中政治的教材,将“导学案”与教学有效的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以上的内容是笔者根据自己日常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对有关“导学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所提出的对策和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广大的高中政治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11

【关键词】匿名信 心理失衡 调查

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社会发展的希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把大学生中优秀分子吸纳到中国共产党组织队伍中来,是壮大党员队伍,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是在党员发展发展对象的确定过程中,却发现学生矛盾较多,较为突出的一种现象就是不断有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映发展对象确定不公平或者真正优秀的学生没有别列入发展对象。在工作实践中,解决这类学生的心理不平衡的工作要有一定的技巧。下面就以一典型案例予以说明。

1 事件经过

2008年10月,学院党总支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中主要反映两个问题:一个是其班一名列入本次发展对象的同学的资格有问题,不具备党员资格;另一个是班级在做群众评议时存在不公平问题。在收到学生的举报信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学工组迅速查明此事。

学院领导接到匿名信后直接找到带班的辅导员,要求尽快并慎重处理好这件事情。辅导员从接到通知开始,立即将所有的关于党员发展的材料都整理出来。接下来辅导员将匿名信中反映的发展对象的推荐优秀团员入党表、在校期间的所有材料整理出来,呈报学院党总支。经学院党总支会议审议该生符合党员发展条件,党员发展程序合理、正确,不存在匿名信中反映的问题。

表面看来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解决问题本身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由。

2 调查的必要性

2.1 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是解决匿名信事件的根本工作方法

匿名信事件的发生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写信人对辅导员没有足够的信任、对班级工作缺乏信任,所以采取了向上级反映问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这种不信任如果不能改善那么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并且将为今后的辅导员的工作埋下隐患。

2.2 借机调查是发现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最好契机

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比解决具体问题要重要得多。以具体事情作为载体发现和干预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有效方法。思想和心理沟通时,没有良好的载体是不能触及学生的思想深处的,缺乏针对性。因此借助具体的问题由表及里,是发现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3 调查过程

对本案例的调查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步,内紧外松,由表及里,找到匿名信的主人。

先将与匿名信字迹较为接近的学生名单列出,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情况,先对可能性较小的逐一进行排查。由于涉及同学情谊和个人心胸,因此在排查询问的过程中,与此事无关人员必定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受到不白之冤的情绪会比较明显。被排查询问的学生,会把自己的愤怒情绪宣泄个班级的其他人,班级同学中针对此事的讨论和议论就会越来越多,这些讨论和议论能够为排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目标的范围会逐步缩小。

第二步,锁定目标,减少对方的抵触情绪,以情动人,攻心为上。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做得好既可以查处此人,又可以对其加以教育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得不好,可能导致该生脱离正确的发展方向,从此难以面对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成为他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在本案例中辅导员采取了保护学生的策略,把最可能的那位同学安排在第6个进入调查办公室。因为这样做可以让该生觉得老师只是在摸排,并非已经知道真实情况,从而减少敌意,为接下来谈话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因为调查地点被安排到了会议室,会议室里只有辅导员和该生二人。该生进来时表现得从容镇定,并与辅导员寒暄了几句。辅导员切入的话题仅仅是与其谈谈学习情况,谈论入学以来的收获与得失,话题比较轻松,师生谈来也比较亲切。接着谈些个人情感和家庭事情,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以情动人。在谈及个人情感方面的话题时他高兴地谈起自己的志向和朋友圈子。但是对于家庭确是他的痛处他不愿细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辅导员适时抓住了这个切入点,辅导员问起他大学寒暑假期间很少回家是否因为家庭压力过大时,出人意料地他将父母因感情不合闹离婚的事全都讲了出来并且情绪很激动。这时的他对辅导员已经放下了戒备心在感情上充分信任老师,这位后面的实质性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切入主题,表明态度。

如果该生能主动切入主题就好多了。辅导员首先将事情的处理程序和最终可能的结果告知他,让他明白在这件事上,手续完备,程序合理、恰当,结果无误。其次是要该生明白调查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写信人的真实想法,看有什么方面可以帮助他。同时教育该生在做人做事上的一些道理,珍惜个人信誉。最后,特别强调师生间的谈话会绝对保密,不会让第三人知道,以消除他的顾虑。了解了老师的想法后,该生的后顾之忧没有了。当他明白了老师只是想帮他的良苦用心后,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步如正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第四步,思想教育,入情入理。

有了前面三个步骤的铺垫,第四步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整自己的心态。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自制力不足的等原因,该生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本次因发展党员没有被列为发展对象,在班级中表现出了不满情绪。辅导员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真诚地为其提出改进的目标和方法,边教育、边鼓励。师生间谈话层层深入,入情入理,令其心服口服。

4 经验与启示

在这个案例的处理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和启示。

(1)作为辅导员遇到此类事件要保持冷静,理智看待党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心理不平衡现象。

(2)要讲究工作方式和程序。调查前要认真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查程序,调查时要注意方法。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恰当的工作方法能够使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取得目标成果。

(3)辅导员要特别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做好保密工作,保护好师生间宝贵的信任。学生的自尊心都比较强,如果不小心都到伤害,对学生今后的心理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会切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之桥。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12

一 :会计检查辅导工作的基本任务

1 :检查和督促辖内信用社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落实会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检查考核辖内信用社会计工作,对各项业务核算实施有效监督。

2 :检查督促辖内信用社做好资金,财产的安全管理,堵塞各种漏洞。努力增收节支,准确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3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辖内信用社进行临柜辅导和现场培训,增强会计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帮促纠改业务中的违规问题,提高核算质量。

4 :不断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做好后进单位的帮促工作,促进会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二 :会计检查辅导员的职责

1 :负责联社营业部和基层信用社会计财务,财务的实地检查工作,考察所辖单位制度执行情况和会计核算质量,重点检查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控制制约情况,完成检查辅导工作的基本任务。

2 :对会计,出纳人员进行业务辅导,帮助其提高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掌握应用知识和核算手续,帮助其解决业务疑难问题。

3 :考察了解基层单位会计人员配备、分工和岗位职责落实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4 :总结交流经验,推广先进的工作经验,促进会计出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提高其工作质量。

5 :协助县级联社会计主管开好会计出纳例会,组织定期不定期的会计出纳工作检查。

6 :撰写、保管检查辅导工作报告,及时反馈检查信息,帮助制度整改措施,督促贯彻落实;积累工作资料,定期分析总结,主动,及时,认真地向分管主任珞会计主管汇报工作。

7 :建立检查记录和检查底稿,定期向会计主管汇报工作,发现重大问题立即报告。必要时直接向县级联社领导或上一级主管部门汇报,报告内容要情况准确,材料详实,并注意保密。

8 :办理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 :会计检查辅导员的工作权限

1 :根据工作需要有权对辖内单位的会计出纳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被查单位应积极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检查。

2 :有权查阅与检查辅导有关的文件,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档案资料,有权参加被查单位的召开的有关工作会议。

3 :有权要求被查单位提供会计出纳工作的有关情况,对查处的问题有权要求被查单位作出解释,并通知被查单位限期纠正。

4 :有权向分管领导汇报被查单位存在的问题;对解决不妥的有权越级汇报。

5 :有权进行门市业务示范,对会计出纳人员辅导

四 :检查辅导的内容

1 :财务核对制度落实情况

2 :重点环节控制制度执行情况

3 :印、押证管理情况

4 :联行业务管理情况,往来财务处理是否及时,登记是否齐全准确

5 :存、贷业务情况。

6 :财务管理情况

7 :票据业务管理情况

8 :库房及现金管理情况

9 :银行结算帐户管理情况

10 :会计档案管理情况

11 :会计主管坐班情况

12 :有价单证管理情况

13 :股金管理情况

五 :检查辅导的工作程序

1 :检查辅导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检查辅导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的,划分工作区域。

(2)配齐检查辅导工作报告及所需资料

(3)携带检查辅导证或开具查医库介绍信

2 :现场检查辅导

(1)听取会计主管的汇报,复查上次检查辅导问题的纠改落实情况

(2)现场检查信用社劳动组合和操作规程,核对库存现金

(3)按确定的方案内容进行现场辅导,不能只检查不辅导,针对检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会计出纳进行针对的辅导,帮助被查单位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

3 :总结情况

(1)填制检查辅导工作底稿;各项检查工作结束后,根据检查情况据实评价打分,并在工作底稿封面上填写检查结论和改进意见。对重大问题写出专题报告及时报送领导解决。

(2)反馈检查信息:召开被查单位有关人员会议,总结检查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和落实措施,最后由被查单位负责人在检查底稿上签署意见。

4 :报送检查报告。对每个单位检查结束后及时将检查报告报送主管领导审阅

5 :检查辅导工作底稿档案管理;检查辅导报告、结论、补查单位整改和纠正报告以及考评结果夹保管,定期整理归档。

以上探讨了会计检查辅导工作的基本任务,辅导员的工作权限、职责以及检查辅导的内容和检查辅导的工作程序,这些是对工作的要求及如何去做好工作,如何去履行这些职责,使用这些权限,完成基本任务,还需要人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对人的管理,下面探讨对检查辅导员的管理。

1 :会计部门配备专职会计检查辅导员,专司从事对辖内信用社会计出纳工作认的检查辅导。

2 :会计检查辅导员条件: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助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连续在会计岗位上工作五年以上,年龄40岁以下,政治思想过硬,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办事公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熟悉有关的金融法规,制度,会计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较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解决计算机操作业务的一般故障,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

3 :对工作认真,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成绩突出,发现重大经济问题的辅导员给予表彰奖励,对查出问题隐瞒不报,工作不认真扎实,有问题查不出来的辅导员要及时调整,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要依据责任大小,追究行政责任,检查辅导员要对被查单位检查期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问题而没有检查出来,被查单位以后由此发生经济案件或责任事故,需追究检查辅导员的失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