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

时间:2022-06-04 01:12:16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范文1

论文摘要: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主要包括总体规划 指导 、 法律 法规体系建设、配套政策完善、支撑技术体系以及 社会 参与度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追求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式发展。与目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现行形态比较,循环经济具有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的特点,即所谓的”三低一高”。

一、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指导

国家发改委更多从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入手发展循环经济,国家环保总局则更多从清洁生产、 环境 保护的角度发展循环经济,而科技部则重点放在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上面,使得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导致国家没有指导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并且对循环经济发展指导和引导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滞缓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 。

2、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主要的循环 经济法 是《清洁生产促进法》,该法并没有具体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可操作性不强 。从总体上看 ,我国在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特别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规建设仍然是薄弱环节,还没有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法规不完善,政策措施不配套,是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制度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3、政策措施不配套

发展循环经济在推动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方面的一个重要基础,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建立不易回收的废旧物资回收处理费用机制等,这些都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激励。虽然地方政府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土地 管理 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一些地方规范和标准,但总体来看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 投资 、 税收 等相互配套的激励政策尚未建立,导致企业由于发展循环经济的 成本 及费用较高而缺乏投资动力,循环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4、技术支撑体系有待加强

5、参与度不够

社会公众目前对循环经济了解不够,大部分群众不知道循环经济是什么;公众参与意识不强,似乎发展循环经济与个人行为无关。如一些大城市推行垃圾分类,但成效不显著。国际经验表明,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这需要长期的宣传 教育 和政策推动。在片面追求GDP的发展观的影响下,许多部门和地方领导人对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 、环境约束的矛盾不关心 ,不了解,缺乏全局观念和忧患意识。

二、发达国家经验借鉴

针对上述循环 经济 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这些方面的经验,推进我国循环经济更好地向前 发展 。

l、明确目标、加强宏观 指导

德国有着详尽的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例如,在能源和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德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生物能源法规》、《10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等一 系列有关环保和节能的法规与计划 。为了配合 法律 的实施,德国政府还制定了《可再生能源 市场 化促进方案》、《家庭使用可再生能源补贴计划》等多项细则,力争使可再生能源成为民众使用的主要能源。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循环经济的推进进行总体规划并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几乎都是由废弃物处理处置法开始,逐步Bl入3R原则,最终引入消费者付费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其法律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层,其法律有《促进建立循环 社会 基本法》;第二层面为综合性法律,其法律有《固体废弃物 管理 和 公共 情节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第三层面为转向法,如《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利用法》、《 建筑 材料 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和《绿色采购法》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有法律保障。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把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框架:尽快出台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

3、完善政策配套措施

发达国家采取了很多配套政策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包括: 税收 优惠政策。主要针对使用再生资源和利用处理类设备的企业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如美国亚利桑那州对分期付款购买回用再生资源及污染控制型设备的企业可减销售税 lO 。日本对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普通退税外,还按价格的 14%进行特别退税。

政府优先购买政策。美国几乎所有的州均有对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实行优先购买的相关政策或法规。联邦 审计 人员有权对各联邦机构未按规定购买的行为处以罚金。

收费政策。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日本规定,废气这应该支付与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的费用。垃圾收费。美国 200多个城市试行倾倒垃圾收费政策;美欧国家对饮料瓶罐采取垃圾处理预交费制,预交金部分用于回收处理,部分用于新技术研发。

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完善我国推进循环经济的各项配套政策,强化我国循环经济政策的导向作用。政府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制定相关 财政 、税收、价格、 投资 等政策,形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范文2

一、总体目标

力争在2014年上半年完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将辖区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交易,主要品种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基本消除二次污染。

二、建设任务

云龙我处将整合、改建、新建社区(村)回收点7个。社区(村)回收点按照1—2万人居住人口设置一个回收点的原则,根据我处人口分布情况,共设置回收点7个,具体空间设置在调查研究后确定。

三、建设和改造模式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运作。承建分拣中心的企业,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原则上亦由其整合建设和改造提升,并按照“七统一”标准实施经营管理。同时,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四、申请奖励

根据各个社区项目建设及投资情况,按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适当申请奖励。

五、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2年9月):制定下发《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召开推进会议。

2、第二阶段(2012年10月—12月):办事处招商科对辖区进行了摸底排查,已有3个再生资源回收点。

3、第三阶段(2013年):完成回收网点的清理整顿工作;今年我辖区回收站点任务数7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基本达到“七统一”标准。

4、第四阶段(2014年1月—4月):全面完成体系建设和改造任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部达到“七统一”标准。

5、第五阶段(2014年5月—6月):办事处领导小组对承建项目进行全面验收,使辖区改造和建设项目全部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办事处副书记(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办事处城管、环卫、综治、民政、安监等各科室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子房办事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办事处招商科,具体负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监管的牵头及综合协调工作。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工业固体废弃物 综合利用 循环经济 资源化

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它废物如冶金废渣、高炉矿渣、煤矸石、选矿废石、尾矿、粉煤灰、冶炼渣、污泥、粉尘等工业废弃物。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的破坏生态环境,其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力度往往超过了自身的回复和承受能力,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短缺的窘境,使我国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上世纪60年代,“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循环经济概念使得工业固体废弃物在处理上由过去的方式变为资源化的生态友好方式。工业固体废物有造成环境污染的一面,也有益处的一面,最好的处置办法是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某一部门产生的废物通过信息交流、物质交换、技术开发等措施对另一部门可能是有用之物。而以往消极地采取填埋、贮存和焚烧等处理手段投资大,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对资源是一种浪费。

一、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途径

1、矿业废石和尾矿的资源化

矿物的开采过程中,除了生产出符合企业要求的矿物外,还会产生很大数目的固体矿物废弃物,比如矿山废石等,占据了很大的空间,严重的危害生态环境。推进矿业废石资源化势在必行。

(1)回收有价金属。尾矿中含有一定量的金、银、铜、铁、铅、锌、镓等金属。由于矿山的尾矿数量巨大,从总量上说,这些金属的含量也是十分的巨大。如能采取一定的技术或提取方法,通过低成本的方式将这些资源回收利用,其所带来的效益不言而喻,对环境的保护及企业的发展都将产生大的革新。因此,提取矿山废石所含有的各种金属可以作为废弃物的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生产建筑材料。工业固体废弃物种类多、废物消耗量大,可以替代粘土生产各种建筑材料如砖块、水泥、玻璃等。使用工业废弃物生产的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均符合国家制定的各项标准,而且再生产成本方面,有效的利用废弃物,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了土地资源,保护了耕地。

(3)炉渣的资源化。炉渣在西方的发达国家基本得到高效利用,其最常用的处理技术是水淬工艺。主要用途有生产矿渣水泥、砖块制品、混凝土制品、替代普通砂和碎石用于工程建设,生产膨胀矿渣作为轻质混凝土制品和防火隔热材料,生产具有保温和隔音等性能的矿渣棉等。炉渣也可以用于生产炉渣水泥,其生产过程是首先利用炉渣前进行加工处理生成水渣,在水泥熟料、石灰、石膏等的激发下,水渣便可以表现出水硬胶凝性能。由水渣为原料制成的水泥主要有矿渣硅酸盐水泥、石膏矿渣水泥和石灰矿渣水泥等。

(4)采空区回填。为了防止地面沉降,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将尾矿进行地下采空区的回填。这是一种较简单的尾矿资源化方式,耗资少,操作简便。

2、钢渣等废弃物资源化途径

钢渣就是炼钢过程排出的熔渣。钢渣主要是金属炉料中各元素被氧化后生成的氧化物、被侵蚀的炉衬料和补炉材料、金属炉料带入的杂质和为调整钢渣性质而特意加入的造渣材料。如:石灰石、白云石、铁矿石、硅石等。全世界每年排放钢渣量约1~1.5亿T。我国国内积存钢渣已有1亿T 以上,且每年仍以数百万吨的排渣量递增,我国钢渣的利用率较低,约为10%。若不处理和综合利用,钢渣会占用越来越多的土地、污染环境、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钢渣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和高价值综合利用研究。钢渣废料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国内外的重要研究课题。

(1)钢渣用作冶金原料。钢渣返回冶金再用,包括返回烧结、返回高炉和返回炼钢。由于钢渣作冶炼熔剂可以回收钢渣中Ca、Mg、Mn的氧化物和稀有元素等成分,能大量节约石灰石、萤石,降低焦比、提高利用系数、降低成本。对企业成本控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另外,钢渣可以回收废钢铁。钢渣中含有20%左右的FeO,并夹杂有金属Fe,钢渣破碎的粒度越细,回收的金属Fe越多。国外较早开展从钢渣中回收废钢铁,例如:美国1970-1972年从钢渣中回收近350万t钢。我国已有不少厂家建立了处理钢渣生产线,例如:鞍钢采用无介质自磨及磁选的方法回收钢渣中的废钢量达8.0%,武钢达8.5%。

(2)作烧结矿熔剂:钢渣中因含有大量的CaO、fCaO、FeO、MgO、MnO、SiO2等,配人烧结,可以节省不少的熔剂原料(石灰、云石等)和铁矿。

(3)钢渣用于建筑材料。钢渣用于生产水泥:碱度高、有很好的水硬性,如果熔融钢渣的碱度及其各氧化物之间的分子配比和冷却速度合理,常温下与水作用的主要矿物组成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铁铝酸四钙,能产生一定的强度。早在70年代就已开始利用钢渣来生产水泥,由于钢渣的后期强度较高,配加部分水泥熟料,利用熟料早期强度高的优势,制成的钢渣水泥具有各龄期强度好、耐磨、抗渗等优点。目前在豫北地区水泥厂采用,但钢渣掺量一般为15%左右。

(4)作农肥和酸性土壤改良剂。钢渣含Ca、Mg、Si、P等元素,可根据不同元素的含量作不同的应用,我国用钢渣改良土壤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1958~1960年,中国科学院东北林业土壤研究所对全国各地主要炼钢厂的平炉钢渣进行了分析研究,将加工的粉化钢渣用于各种不同的土壤中进行田间肥度试验。1965~1973年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对含磷较多的平炉钢渣加工粉化,用于水稻、黄豆作物试验。1984~1985中科院开展了钢渣的农用试验研究,在用量、用法、粒度、土种、肥度及作物品种、性状、抗性和肥种对比等10个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目前,我国用钢渣生产的磷肥品种有钢渣磷肥和钙镁磷肥。

二、国家在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政策支持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没有政府的支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不可能迅速地发展。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新技术,仍在成长发展阶段,需要扶持。2005年9月8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指出“力争到2010年,我国消耗每吨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等十五种重要资源产出的GDP比2003年提高25%左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再生铜、铝、铅占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5%,25%,3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65%以上。”。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我们积极实践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固体废物再生资源产业。目前,为缓解资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工信部将对各地建筑废物的综合利用再生制品生产企业进行摸底,拟出台建筑废物资源化扶持政策。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资源循环利用也是可以创造丰厚物质利润的产业。21世纪初,发达国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已经达到6000亿美元。工信部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资源的利用率还并不高。建筑垃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单一品种排放数量最大、最集中的固体废弃物,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建筑原料短缺的状况也越来越严重。近期可能出台的扶持政策包括鼓励企业收取建筑废物消纳费、优先提供填埋场或再生企业建筑用地、市政道路工程优先采购服务、减免增值税等等。

三、企业依托新政策扶持发展战略的转变

1、在新的政策扶持下,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力度,并从中受益,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编制计划方案,建立临时的试点。编制初步的实施方案并建立试点对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能带来的利害及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预先的思考,做出相应的初步解决措施,未雨绸缪,以尽可能地降低企业介入项目的风险;二是加强领导,分工职责。新项目的出台需建立配套的方法意见、管理条例。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加强对组织领导的监督;三是继续加强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特性的深入研究,系统规划企业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拓展应用渠道,提高利用率,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2、以下阐释将以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为例:粉煤灰是煤在锅炉中燃烧后形成的被烟气携带出炉膛的细灰,产生粉煤灰的主要工业行业有火电、矿物冶炼等高耗能企业。一般来说,随着大型火电项目的投产,粉煤灰的产量会以15%的总量增加,若不加以利用,将对大气造成很大污染。粉煤灰的价格大约是150元每吨,而大型火电生产企业若使用粉煤灰生产建材将获得很高利益。企业经过深入考察后可引进西方的建材生产线,比如全自动彩色混凝土屋面瓦生产线,生产的彩瓦具有环保、利废、保温、隔音等性能。

3、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是:加快结构调整力度。这里可以分为部门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部门结构调整的基本任务是加快资源深加工的发展,最大限度占有国内高科技含量产品的需求市场。而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以资源换市场。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新技术手段增大原材料的利用率,并最大化的使废弃物资源化来增大资源供应的对外依存度,扩大制成品的占有度。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推进技术进步与创新,引导企业部门的科学管理,强化工业发展的科技和人才支撑。这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新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投入产出效益,达到了最佳的资源整体利用效果。

总而言之,从循环经济角度,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极大提高企业在发展历程中的创新变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对企业部门的整合、成本的控制、企业发展方向的再次确定有着很大的影响。抓住新时期废弃物资源化的优势,站在高的位置,从企业全局出发,资源化的路径带来的效益才能更快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由才,牛冬杰,柴晓利,等.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91-292.

[2] 陈泉源,柳欢欢. 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途径[J].矿冶工程,2007,(3):49-5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C].1995,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4] 李培良,马耀丽,常青法,等.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状况分析[J].黄金,2004,(10):48-51.

[5] 梁 平,马英.水泥工业利用固体废弃物的研究( J) 广东省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2007

[6] 孙恒虎.废渣变优质水泥[J].纯碱工业,2008,(5):48-49.

[7] 顾文飞,张孝德.宝钢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宝钢技术,200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J] .2008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9,37-38.

[9]黄少鹏.基于循环经济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J) 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部,2005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范文4

一、市概况

自古就是通都,是人员流和物流中心城市,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曾是中国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长江、京铁路是两条大动脉在市区交汇。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是京、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的交叉点,地理位置优越。全市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下辖县二市三区一山,总人口472.9万人。市是江南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工业城市,可利用再生资源非常丰富,是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重要基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为主的废旧物资的集散利用地,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年7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市社区再生资源文明回收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府厅发〔〕57号),市再生资源总公司几年来作了艰难探索,先后尝试建设了规范性文明回收进社区样板网点20座。作为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我市今年又制订出台了《关于印发<市年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村发〔〕2号),要求各地加快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予以回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二、市回收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大力实施“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发展战略,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生产性废旧金属、生活性再生资源、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废电子产品、废电池、废玻璃、废农用薄膜等等,均呈激剧增加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年我市再生资源回收量约113万吨,年回收额79000万元,回收率约80%。目前,全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回收企业、回收站点约1100家,从业人员2790人,但经营者绝大多数是个体工商户。近几年,星子县、德安县、湖口县、修水县、县、永修县、都昌县、瑞昌市、共青城及市在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建设了各种功能不一,规模大小不一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欣嘉锐实业有限公司在湖口县投资5.6亿元,建设占地276亩的40万吨废钢专业分拣中心,一期已竣工投入使用,年销售额达5亿元。瑞昌市物华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废钢有色金属,年销售额近7亿元,目前正投资1.9亿元建设瑞昌市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和省再生资源瑞昌集散交易中心。

虽然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少行业发展的地方政策性规定,缺少相应的市场准入制度,致使当前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无度。二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入市门槛较低,无证经营及影响市容现象较为严重。三是多数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规模小,加工利用手段落后,资源浪费严重。

三、背景分析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同时明确“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同时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也大量增加,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日趋恶化,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是逐步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状况的有效途径。

(二)建设湖生态经济区的迫切需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日益重视,理顺了关系,明确了主体。作为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和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要求,科学推进生态建设,保护好‘一湖清水’,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将有利于改善市乃至周边城市废旧品杂乱丢弃的局面,有利于保护环境,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三)行业自身发展提升的迫切需要。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正处在发育成长初期。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规范的管理,整个行业呈现出无序、混乱的自发状态,不仅抑制了行业自身的发展提升,也有碍于生态人居环境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将它们纳入行业的规范管理轨道,就成为引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效率的关键前提。

四、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总体要求,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原则,以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高回收利用率为核心,以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节能减排为目标,转变再生资源回收发展方式,在规范整合和利用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基础上,结合市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对回收体系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形成以城市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逐步提高集散加工能力,促进我市再生资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总体目标

以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节能减排为目标,通过试点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再生利用循环体系,提高回收集散加工利用能力,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回收企业和个人的从业资格培训体系,使城市90%以上的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的集散市场进行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回收率利用达到90%。争取在三年内,分阶段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步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化。

六、项目实施主体与建设内容

(一)项目实施主体

以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建设的龙头企业带动,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整合社会资源,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采用直营、合作、连锁等经营方式,做好以回收站点、集散市场、加工利用项目为重点内容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

(二)建设内容

1.建设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1个,县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4个。规划建设一个集分拣、加工、交易、仓储、物流于一体,由商品展示区、商品交易区、分拣加工区、仓储配送区、配套服务区、培训中心等“五区一中心”构成的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在瑞昌、修水、永修、共青城等县(市)建设县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各1个。

2.建设鄂湘皖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1个(包括废塑料处理区、废纸处理区、废电子电器处理区、报废汽车处理区、废有色金属处理区、废轮胎橡胶处理区、污水处理厂等)、湖口县金沙湾40万吨废钢专业性分拣中心1个、省再生资源瑞昌市分拣中心1个。

3.建设规范回收站点605个(其中回收站180个)。城区每1500-2000户居民设置一个固定回收站点,乡镇每2000-25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点。每个回收站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每个回收点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4.规范流动收购车辆300辆。每个回收站配置1-2台,实行统一发放、统一规格、统一标识、统一编号的“四统一”管理模式。

5.建设再生资源电子商务信息化平台。开发信息化系统软件,建设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网络,实行分级管理,服务基地、分拣中心、集散市场和回收站点,实现再生资源信息资源共享。

6.建设再生资源教育培训中心1个。对社会从业人员进行再生资源知识培训及工作研讨,将打造成辐射鄂湘皖的区域性再生资源教育培训及研讨基地。

项目总投资:14.45亿元,由市再生资源总公司、市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欣嘉锐实业有限公司、瑞昌市物华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黄浦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修水县兴达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承担企业按照规范建设。

(三)建设标准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建设参照国家行业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再生资源专业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及《再生资源区域性集散市场建设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四)建设进度

实施期限为-2014年,具体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2012年底在全市建设1个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4个再生资源集散市场、405个回收站(点)、流动收购车辆300辆。

第二阶段:2013年-2014年建设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1个、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再生资源教育培训中心、200个回收站(点)。

(五)中央资金扶持安排

回收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14.45亿元(含信息化建设和人员培训费用),除申请中央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资金5000万元和市县财政配套的资金支持外,其余资金由项目企业通过自筹、招商引资、贷款等方式解决。另请安排50万元工作经费给市商管办,用于项目管理和评审验收外,下达资金安排计划时同时拨付启动资金,额度为该项目总额的50%,其余50%待项目建成后,由实施企业提出申请,并通过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组织的验收后拨付。

(六)可行性分析

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的一个综合项目,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同时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也急剧增加,能源和资源瓶颈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等方面愈加紧迫。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大力扶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2.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通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会显著增强项目承担单位和相关企业的实力。项目建成后,将会形成超过300万吨的物流,五十到六十亿的经营收入,并带来十亿左右的税收。通过规范化经营和管理,能增加2000个就业岗位,并彻底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

3.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能显著提升城市品位和改善县乡村环境,从源头上解决废旧物资污染环境和影响市容市貌等问题。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保护好“一湖清水”,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七、组织领导

成立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承担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商管办、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建设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执法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供销社、市物资集团总公司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管办,负责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是本辖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责任单位,由分管副县(区、市)长负责,要成立相应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和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1.负责本辖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2.负责协调落实本辖区内居民小区提供回收站(点)需占用的场地。

3.负责组织本辖区公安、工商等有关执法职能部门对辖区内的废旧物资收购站(点)进行全面清理,确保本辖区无非法收购站点。

4.负责协调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建设企业与县区公安、工商、街道办事处及社区的关系,并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八、保障措施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工程建设涉及面广,属于公共服务基础项目,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既是一项得民心的实事工程,也是一项城市建设的形象工程。为加快推动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制定以下支持政策:

一是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合力推荐体系建设。市商管办负责会同规划等部门编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搞好再生资源网点布局,制定和提出各回收站点的用地和建设的基本要求,培育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督促指导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交易市场建设,争取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备案登记和日常监管,督促回收企业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运营管理。负责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例会制度,及时沟通信息,通报工作情况。市发改委负责全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工作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市公安局负责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治安管理工作,严厉打击收赃、销赃、偷盗等违法犯罪活动;组织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回收网点的日常治安和消防检查,指导经营者建立健全治安、消防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取缔违法、违规经营摊点。市环保局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和环评工作。市建设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纳入城市规划和小区配套建设项目,在用地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要依法查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中违法违规建设的行为。市工商局按照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登记管理,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申请设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其场所及选址应当符合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其场地建设和设施配备应当符合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建设规范。市执法局负责对影响市容市貌的违法回收摊点、流动收购车及从业人员的清查管理,对未批准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脏乱扰民的摊点进行查处和清理。市财政局负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扶持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税务部门按照现行的有关规定,确保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兑现。市供销社、市物资集团总公司配合商管等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做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积极引导所属回收企业纳入体系建设。

二是加强监管,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经营秩序。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组织协调工作力度。要组织市商管办、公安局、工商局等职能部门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秩序进行联合整治,进一步规范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经营秩序,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检查整治,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不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检查整治对象为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的再生资源收购站(点)。

按照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规划,严格网点设置标准,在充分规范整合和利用现有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基础上,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好社区回收网点。对现有的证照齐全的回收站点进行整合、规范。符合标准条件的,可由承办企业以连锁、合作等形式吸收为社区回收网点。对无证或证照不全的回收站点,坚决取缔。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资金、土地、税收、交通等方面给予支持。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拨付1000万元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的方式,用于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配套建设,各县(市、区)也要对本辖区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中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给予一定数额的配套资金;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综合基地和集散交易市场的用地,要纳入城市规划并在用地上给予支持;对设立的社区回收站点,社区居委会及物业管理部门要在场地等方面积极给予支持和配合;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予以享受税费优惠;对用于城区内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运输车辆,给予享受城市环卫运输车辆的同等政策。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范文5

以“三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回收市场、农贸市场为重点,结合全市开展“五创联动“及沿江景观打造,突出加强对“三线”沿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回收市场、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通过近三个月的集中整治,消除盲点死角及薄弱环节,着实改变“三线”沿线范围内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回收市场、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脏、乱、差”的状况,进一步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三线”环境质量问题,切实改善“三线”环境面貌,为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二、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重点

(一)再生资源回收网点。重点检查“三线”沿线回收网点经营证照及资质是否齐全,网点设置是否符合当地城市商业网点总体规划,回收网点内废旧物资堆放是否规范、有序,回收网点内及周边环境是否干净、整洁,解决废旧物资乱倒、污水乱排、乱搭乱建等“脏、乱、差”突出问题。

(二)再生资源回收市场。重点检查“三线”沿线回收市场经营证照及资质是否齐全,市场设置是否符合当地城市商业网点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因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市场内功能设置是否齐全,市场内废旧物资堆放是否规范、有序,市场内及周边环境是否干净、整洁。

(三)农贸市场。重点检查“三线”地带农贸市场是否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农贸治理标准和要求,对市场内及周边环境开展专项治理。

三、实施步骤

按照省商务厅的工作安排,此次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为期近三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年7月下旬)

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对辖区“三线”沿线范围内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回收市场、农贸市场开展调查,摸清数量、分布位置、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具体的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并于年8月6日前把调查情况和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报市商务和粮食局。

(二)集中治理阶段(年8月—9月10日)

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辖区内的实际情况,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力开展“三线”沿线环境的综合治理。期间,要采取明查、暗访等多种形式,加大督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经营者按相关要求进行整改。市局开展整治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适时进行重点抽查。

(三)巩固提高阶段(年9月中旬至下旬)

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要在全面开展专项治理的基础上,查缺补漏,杜绝遗留死角和盲点,巩固专项治理效果,形成常态化管理;并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于年9月30日之前,将专项治理工作书面总结报市局商贸处。

(四)市、县(区)工作职责

1.市商务和粮食局负责拟定全市开展整治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总体方案,会同建设、环保、交通、水利、铁路、工商、城管等相关部门对“三线”沿线环境的综合专项治理进行抽查。

2.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根据行政区域区内的实际情况,负责制定开展整治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具体方案,并协调相关部门实施“三线”沿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回收市场、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各项具体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各级政府是本次专项治理的工作主体、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为加强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商务和粮食局成立开展整治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远俊任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旋任副组长,崔怀国、卞英杰、丁涛及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第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崔怀国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按照此次“三线”沿线

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成立“三线”沿线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细化措施,落实责任,抓紧开展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二)密切配合,统筹推进。此次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县(区)商务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建设、环保、交通、水利、铁路、工商、城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推进综合治理专项行动。要切实履职尽责,进一步依法加强对行业监管,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促局面,确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取得成效。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范文6

本文讨论的指标体系共分作三层,这里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每一层级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如图 4-1  所示的工作流程,首先确定专家人员组成,向专家介绍项目的背景及打分规则;专家对具有共同上级指标的同级指标,全部进行两两对比,逐层确定权重值;将所有专家的打分汇总,得出每个指标的平均权重;最后由专家比较,决定是重新打分还是以原打分为自己的最终打分。

(一) 一级指标权重赋值

该标准体系一级指标分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项,比较“资源节约”A1、“环境友好”A2 两项指标重要程度,得出矩阵如表 4-3。

经过计算,得出该两项一级指标的权重排序向量 A=(0.6,0.4),该矩阵的一致性比率 CR<0.1,满足一致性判断要求。由此计算结果可知,这两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 0.6、0.4,结果得出后征询专家意见,得到了打分专家的一致认可。

(二)二级指标权重赋值

根据对具有公共上级指标的同级指标进行两两对比,逐层确定权重值的原则。本节将对“资源节约”的二级指标“节能与能源利用”B1、“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B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B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B4 和“环境友好”的二级指标“资源循环利用”B5、“生态和谐”B6 的权重值进行确定。

(1)确定“资源节约”的二级指标权重

以“资源节约”总的原则下,根据专家打分结果,对“节能与能源利用”B1、“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B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B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B4 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对比,得出判断矩阵如表 4-4。

经过输入 MATLAB 软件进行数据计算,得出各指标在建筑的两型化审批过程中的权重排序向量 M1=(0.3169,0.1901,0.2113,0.2817),该软件计算出矩阵的一致性比率 CR<0.1,可知该矩阵能够满足一致性检验标准。由以上结果可知,“节能与能源节约”的权重值 B1 最高为 0.3169,其次是“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权重值 B4 为 0.2817。这也契合株洲市节能、节水型社会建设大的趋势。

(2)确定“环境友好”的二级指标权重

依照相同的方法,以“环境友好”为原则,依照专家打分情况,对“资源循环利用”B5、“生态和谐”B6 的权重值进行分析,得到判断矩阵如表 4-5。

经过输入 MATLAB 软件进行数据计算,得到两项指标的权重排序向量 M2=(0.3,0.7),通过该软件计算出矩阵的一致性比率 CR<0.1,可判断该矩阵能够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该指标中,“生态和谐”的权重值相比较于“资源循环利用”要高,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建筑的两型化评价中,影响“生态和谐”的因素更多。

(三)三级指标权重赋值

(1)确定“节能与能源利用”的三级指标权重

以节能为原则,依照专家打分情况,对“节能与能源利用”的 4 个三级指标:“建筑设计节能率”C1、“绿色建筑比例”C2、“可再生能源利用率”C3、“公共建筑能耗监测覆盖率”C4 的重要性进行两两对比分析,得出判断矩阵如表 4-6。

经输入 MATLAB 软件计算,得到该 4 项三级指标的权重排序向量 N1=(0.4281,0.1070,0.3425,0.1223),通过使用该软件计算出矩阵的一致性比率 CR<0.1,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这 4 项指标中,“建筑设计节能率”C1的权重值为 0.4281,排在第二的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率”C3 的权重值为 0.3425。确定的权重值非常合理,体现出了株洲市目前对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大力倡导,虽然建筑设计节能率是引导性指标,但是节能 50%的要求还是必须要执行的,只是这里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比例”C2 权值不高,大部分打分专家认为该指标偏重的对象是小区,而并不是建筑。

(2)确定“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的三级指标权重

方法同上,以节地与为原则,对比“地下空间开发率”C5、“地面停车位占总车位比率”C6 的相对重要程度。得到判断矩阵如表 4-7。

输入 MATLAB 软件计算,得到相对于“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而言 2 项三级指标的权重排序向量 N2=(0.5417,0.4583),并得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0.1,表明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满足要求。“地下空间开发率”比“地面停车位占总车位比率”的权重值稍高,符合实际情况。

(3)确定“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三级指标权重

以节材为原则,依照专家打分情况,两两对比“全装修住宅比例”C7、“可再利用及可再循环建筑材料使用比例”C8、“产业化建筑部件使用率”C9、“本地建材比例”C10 的重要程度。得到判断矩阵如表 4-8。

输入 MATLAB 软件进行计算,得到该 4 项三级指标的权重排序向量 N3=(0.2727,0.2046,0.3409,0.1818),并得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 CR<0.1,表明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产业化建筑部件使用率”C9 作为控制性指标权重最高,其次是“全装修住宅比例”C7,该结果得到打分专家的一致认可。

(4)确定“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三级指标权重

以节水为原则,依照专家打分,两两对比三级指标“节水器具普及率”C11、“雨水回收率”C12、“建筑节水率”C13 的重要程度。得到判断矩阵如表 4-9。

输入 MATLAB 软件进行计算,得到这 3 项三级指标的权重排序向量 N4=(0.4575,0.1307,0.4118),得出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 CR<0.1,表明该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标准。“节水器具普及率”和“建筑节水率”的权重相比“雨水回收率”都高出很多,主要是因为“雨水回收率”指标主要针对的是小区,这里只是作为建筑两型化审批的参考标准。

(5)确定“资源循环利用”的三级指标权重

依照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根据专家打分,对比三级指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达标率”C14、“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C15、“室外透水地面比例”C16的重要性。得到判断矩阵如表 4-10。

输入 MATLAB 软件进行计算,得到这 3 项三级指标的权重排序向量 N5=(0.2800,0.5600,0.1600),同时得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 CR<0.1,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C15 的权重明显高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达标率”和“室外透水地面比例”,这是因为 C14 和 C16 均是针对小区的指标,在本体系中其重要性远不如 C15。

(6)确定“生态和谐”的三级指标权重

依照生态和谐的原则,依据专家打分,两两对比各三级指标“原生地貌保留与复原率”C17、“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C18、“人行区风速”C19、“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C20、“本地植物指数”C21、“3 层以内裙楼和露台屋顶绿化覆盖率”C22、“建筑立面绿化覆盖率”C23、“市政管网普及率”C24、“无障碍设施设置率”C25、“300m 范围绿色交通设施可达性”C26、“建筑智能化普及率”C27 的重要性。得到判断矩阵如表 4-11。

输入 MATLAB 软件进行计算,得出这 11 项三级指标的权重排序向量 N6=(0.1134,0.1040,0.0378,0.0567,0.0227,0.1418,0.0907,0.1021,0.0756,0.0851,0.1701)  同时得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 CR<0.1,满足一致性检验标准。“建筑智能化普及率”C27、“3 层以内裙楼和露台屋顶绿化覆盖率”C22和“原生地貌保留与复原率”C17 的权重值最高,充分体现了生态和谐的理念。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范文7

一、回购再造战略的内涵及逆向物流

1 回购再造战略的内涵。回购再造战略是指对油田生产单位所拥有的废旧生产物资进行回购,再造(再加工)、处理的过程,是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成网络。

2 逆向物流管理的内涵。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是指“正向物流”,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应该包括“正向”的物流,还应该包括“逆向”的物流。逆向物流属于油田供应链回购再造网络的一部分,是一种包含产品退回。物料代替、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旧物资修复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是对生产废旧物资的收集、分类、再处理、再使用进行管理的过程,具体包括了退回检验控制,回收再造流程的确立、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物资回购集中管理四个方面。

二、油田物资供应链实施回购再造战略的必要性

1 回购再造战略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油田供应链实施回购再造,既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约生产物资采购成本,又可推动内部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2 回购再造战略是保护油田生产环境,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油田实施物资回购再造战略,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资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消耗,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又可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3 回购再造可杜绝潜在质量事故的发生。油田生产单位在淘汰产品、废品中暴露出的产品品质问题,将透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不断传递到物资供应管理阶层。物资供应部门的管理者可以根据反馈的质量信息优选供应厂商、促使供应厂商在事前不断的改进产品品质管理,以根除产品品质不良的隐忧,可以提高潜在事故的透明度,让质量事故防患于未然。

4 回购再造行业发展效益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它不仅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还能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推动油田生产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油田创造增效之道,也可增加一定的就业岗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油田物资回收领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沿袭传统经营模式,管理机制有待创新。近几年来,在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下,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基本还是采取“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没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2 油田废旧物资回收机构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由于油田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油田废旧物资回收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经营模式,对废旧物资仅限于“收”和“卖”,基本没有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用于再生资源的预处理和再加工,阻碍了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

3 资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油田生产每年投入约80亿的生产物资,物资种类涵盖56个大类,油田生产每年产生大量的废钢铁,旧设备,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电池,由于油田生产区域面积广阔,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资零星分散,其回收、再加工,运输费用高,回购价格低;另一方面,油田废旧物资调剂中心受机构、人员因素影响,向生产单位回购废旧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偏少。种种因素导致目前油田废旧物资再回收利用率不到2。%,可回收再生资源隐性流失严重,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更加严重。

4 职工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不高。在油田内部,对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发展思路上还没有转到通过存量调整,挖潜改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资源意识”、“节约意识”有待加强。

5 激励机制不健全。油田目前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完善,缺乏促进生产单位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激励政策。由于回收废旧物资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如果废旧物资回购价格过低,激励措施不到位,调动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四、油田物资回收、再造、处理的策略和方法

1 建立油田物资回购再造管理机构。任何一种管理体制的推行,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体运行才能实现。油田供应链要实施物资回购战略,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应当在对油田现有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及油田物资供应链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建立物资回购再造专门机构,使之能够覆盖油田各级生产管理部门。我们可以以油田物资供应体制为主线,将现有的油田物资回收调剂中心改建成油田物资回购再造集中管理中心,将各二级供应部门设为物资回购再造的中转中心,各三级基层单位为物资回购再造物资供应点,形成一个建立在供应链有关环节上的完整的物资回购再造管理体系。油田物资回购再造集中管理中心行使油田废旧物资回购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全油田生产性废旧物资的集中回收,利用、处置,调剂和检查,负责向修复点,油田范围内再加工点、油田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单位,生产物资供应厂商提供回购的可再生或可利用资源,负责旧品再造后的分配、供应。

2 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物资回购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思路在一个方面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油田物资供应链实施物资回购再造要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首先要要克服和纠正“重大轻小,重新轻旧”的倾向,积极组织收购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对那些生产部门非常需要,但价值小、利润低或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再生资源品种,更应千方百计组织回收。其次,要摒弃“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回收加工厂,采取清洗、除油,去污、干燥、拆解、剪切、打包,破碎等加工预处理手段,加工生产各类再生原料;最后,要根据物资回购的管理目标和业务流程,建立以三级物资回购供应点为基础的点多面广和服务功能齐全的物资回收体系、可再生物资交旧体系、废旧物资拆解体系、物资修复管理体系,返厂再加工管理体系,形成以回收和集中加工预处理为主体,为原油生产和油田建设提供合格再生原料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从而提高整个油田物资供应链的总运行效率。

3 完善物资回购再造管理机制,畅通物资综合

利用渠道。目前,虽然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但是,油田供应链要实施物资回购战略,还需完善机制。首先,要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有关政策,争取油田有关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支持,获得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部门和回购再造信息网络等方面项目的投资。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的步伐;其次,要同有关部门结合,制定有效促进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第三,要加强与油田外再生资源加工行业及行业协会的联系,寻求与它们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协调好废旧物资上交,回收、分拆、再加工、利用单位的协作关系。

4 开发物资回购信息系统。信息流与物资的流通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流在物资回购和逆向物流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信息在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中所采用的形式有些不同,但从根本上讲,信息都是为物流顺利、通畅的完成所服务的。油田目前实施物资回购战略、发展供应链的逆向物流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废旧物资信息数据的缺乏。包括废旧物资存在的准确位置、数量、可利用的程度、目前的管理状况等等,因此建立为物资回购和逆向物流服务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强化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准确、充足的附加信息对逆向物流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目前,一些网站从事某些二手产品的广告和销售,我们也可以加强与这类网站的联系,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市场行情、产品信息,可再生资源利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类网站为自己做宣传,寻求与油田外可再生资源加工厂商的合作。

5 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为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油田应当出台一定的激励政策。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鼓励生产建设单位回收和利用。对上交的废旧物资,给予一定的价值返还;对利用再生资源的单位。可以按节约新物资的比例予以适当的奖励。

6 搭乘网络配送的运输载体,实现物资回购再造与网络配送整合。网络配送是正向物流的终点,而物资的回购再造是逆向物流的起点,二者可以通过油田物资供应链的运输载体实现物流供应链起点和终点的整合。即通过信息系统在完成网络配送的同时,利用网络配送的车辆,搭载回需回购再造物资至所需地点。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范文8

一、通过制度创新,优先进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体系设计

生态环境问题往往是由人们的行为造成的。但现代行为科学已说明,人的一定的行为是一定的制度的反映和表象。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人的某种行为不合理,而要看这种行为背后的制度合理不合理。即没有不合理的行为,只有不合理的制度。

在当前,技术经济的成本效益比较低下,现代生产技术体系使得直接经济成本日益降低。相比之下,把废旧产品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资源的再生成本比购买新资源的价格相对更高。这使得“私人资本(包括所有非社会公有资本)”在开采初次资源与利用再生资源之间进行成本比较时,总是试图选择免费向生态环境中排放废弃物而节约局部成本。而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对环境的破坏就是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强加给他人,使得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失,这是违背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的。这恰恰是我们现有的社会制度主要是经济制度存在的缺陷,即生态环境没有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并界定其产权而被置于社会管理的主要对象之外。这就是说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必须通过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才能实现由人类生存要素向生产要素的转化,才能通过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对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在自然特征上,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天然性、流动性、外部性等特征决定了其产权难以实现私有化,任何私人和企业都无法有效行使对生态环境的产权,只能由国家、由政府代表社会来实施。在市场价格扭曲的条件下,市场价格链的干扰,使产业生态链不可能持续的运转,这时政府要使全社会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最大化,必须优先进行制度框架设计,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社会生产关系进行新的制度安排。而这种新的制度框架的核心是要明确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通”;明确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的产权关系及交易机制;明确涉及循环经济中各利益实体的权利与责任的问题,利益分配的问题,效率与公平问题。

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据统计,当前发达国家再生资源的回收总值每年可达25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究其原因,立法推进是一个成功经验。如德国是为循环经济立法最早的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台了《垃圾处理法》、《控制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保方面的法律。1986年西德还建立了联邦及各州的环保局,全面负责制定和推行全国环保法规。截至目前,德国所有与循环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可分为三个层次――法案、条例和指南。相关的法案有:《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环境义务法案》、《关于避免和回收利用废弃物法案》等;相关的条例有:有毒废物以及残余废物的分类条例,废物和残余物控制条例,废物处置条例,包装以及包装废物管理条例,污水污泥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指南有:废物管理技术指南,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技术指南等。

日本是为循环经济立法最全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日本集中制定了废弃物处理、再生资源利用、包装容器和家用电器循环利用、化学物质管理等一系列法规。2000年又通过和修改了多项环保法规。日本的循环经济法规可分为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一部基本法――《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的两部法律――《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五部具体法律法规――《特定家庭用机械再商品化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容器包装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和《废弃物处理法》,这些法规对不同行业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生利用等作了具体规定。

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实施了《资源保护回收法》,自从新泽西、俄勒冈和罗德岛等州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促进资源再生循环法》以来,现在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出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法国、英国、比利时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关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和安全处置的法律。

鉴于此,我国应当不断完善有关立法,尽快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健全法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一要认真落实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应当指出,当前我国既已颁行的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在现实贯彻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在某些地区和行业,环保执法难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环保部门的执法权有限、各部门的配合不够等等。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和扩大环保执法部门的职责权限,强化执法手段,理顺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

二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争取到201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应当肯定,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在依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已有的法律法规尚有不完善之处,一些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应着手废除或修改实践已证明过时或存在严重缺陷的法律法规或条文,对法律执行中的问题也需要在立法方面加以突破。借鉴日本等国经验,建议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循环经济促进法》、《资源综合利用条例》、《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值得强调的是,在立法过程中,要注意协调这些法规之间的关系,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经济过程的四个环节统一规划,避免交叉、遗漏或矛盾的现象发生,提高可操作性。

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目前,我国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激励机制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税收、信贷、工商登记等方面尚未促成激励导向,如税收激励方面,还缺乏相关的消费税收和生产税收激励政策,不利于企业节约自然资源和多利用再生资源。因此急需通过研究理清现有各种政策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改革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缺位的政策,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以消费拉动、政府采购、政策激励为核心的政策支撑体系。

一要建立和完善绿色产品消费政策。必须明确,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此,要建立绿色产品消费政策,鼓励公众购买绿色产品。

二要建立和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甚至要确定政府购买循环经济产品的法定比例,并逐步加大这个比例。

三要综合运用财税、投资、金融、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是先进生产技术和关键链接技术及废旧资源再利用技术支撑的经济。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大力开发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在内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应当强调,在这一体系中,关键的是清洁生产技术,即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推进清洁生产技术一方面要求从中央到地方,从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到科学技术、质量技术监督、计划、教育等部门都要履行相应的职责或义务。如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和支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应当负责对生产单位的技术规范进行监督;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负责将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课程纳入有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另一方面要求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者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如农业生产者应该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服务行业应当采用节能节水技术;建筑业应该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案、配件和设备;矿业应当采用合理的勘查、开采方法和工艺技术,等等。

五、发挥先进试点的辐射作用,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新生事物需要政策和法律的支持,而通过试点和示范,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制定适宜的政策和法律。因此,推进全社会循环经济的建设需要从试点示范做起。令人振奋的是,循环经济试点已在我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1999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率先从企业、区域、社会3个层面上,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到目前为止,在辽宁、贵阳两省市开展了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在广西贵港、山东鲁北、内蒙包头、天津泰达等11个园区进行了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试点。临安、安吉等314个县市积极建设生态示范区,其中已有82个地区通过国家验收。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也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先后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各试点地区和单位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应当指出,目前试点单位仍然太少,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声势。已经取得的试点经验还比较肤浅和初步,水平不高,有的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虽取得了一定的环境经济效益,但相当一部分还局限于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所以试点工作有待进一步扩大、深化、提高。

一要借鉴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开展 “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创建活动。要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使企业经过几年努力,其清洁生产主要指标要达到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污染物达到或接近“零”排放,为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要借鉴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对于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开发区,企业要按照生态学的原理组织生产,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做到物尽其用,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把这些地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内要强调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为进行生态工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积累经验,推动生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范文9

本文是以我国资源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上市时间和地域采用数据配对的方式处理数据,来研究资源类企业存在超额利润的现象,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采掘类企业的收益率超出其他行业的收益率,存在超额利润现象。

一、引言

我国资源类企业通过对自然资源占有的优势,利用矿产资源的原始开采及简单的加工销售就可以获得较高额的利润。但是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然资源类企业的巨大的利润并不是建立在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上,而是建立在高投入和对矿产类自然资源的大量的开采之上。企业对自然资源开采的规模越大,其利润就越高。于是企业就盲目的扩大其生产规模以追求高利润,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我国自然资源价格长期以来受诸多因素影响,价格定位偏低是其中之一。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有关报告显示:在其调查的30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内地的汽油类产品价格位居倒数第六位;而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美国天然气价格的37%、日本的42%、韩国的40%、欧盟的45%。我国征收的燃油税为美国的10%、欧洲的3%-5%。资源类企业销售价格偏低,但销售毛利却较高。同时大部分资源开发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表明矿产开发企业从收入总额中用于补偿的完全成本总额比例也是明显偏低的。

资源类企业若存在超额利润,就应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寻找一种良性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约束生产者的行为,避免发生社会资源被无偿占有和环境污染,避免企业使用资源不讲效率、严重浪费,从而调节资源受益区与资源开采地的利益分配,实现自然资源的高效配置和良性循环,保证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价值补偿,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改变现实的企业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以期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资源类企业是指利用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原料进行开发和初加工的独立经营的法人单位。按照我国上市公司的十三大行业划分,只有采掘业可以称为资源类企业。对资源类开采企业来说,资源性资产的取得、勘探成本资本化的金额(Cap.h)与按未来收益的折现所资本化(Cap.v)的金额相比会出现三种情况:Cap.h>Cap.v、Cap.h=Cap.v和Cap.hCap.v时,说明该资源性资产在目前来说尚没有经济上可开采价值;Cap.h=Cap.v是一种偶然情况,很少出现;当Cap.h

根据Hicks、E1Serafy等人的理论阐述以及(1)式,我们可以推论出:在资源类企业中,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计量偏小,进而其收益偏大:CS.h≥CS.v(2)

其中,CS.h表示以成本计量的资源企业收益,CS.V表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源企业收益CS.V。以成本计量的资源企业收益必须得大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源企业收益,换言之,在传统的会计确认计量模式下,资源类开采企业存在超额收益。

目前,我国资源类开采企业均以历史成本作为资源性资产计量基础,因而,在总资产中没有确认或没有全部确认资源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此外其收益中也隐含了资源补偿(耗减)成本和资源收益。现以我国采掘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此推论。根据我国资源开采企业的具体情况和(2)式,提出如下基本假设:

假设:采掘类企业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超社会平均收益率)。

本文从两个方面验证此假设,一是从行业总体统计分析,分析采掘类行业与其他行业在既定收益指标上的差异,并进行统计检验;二是为采掘类企业按既定标准寻找配对样本,并进行统计检验。

(二)样本选择、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2008年-2012年度全部54家采掘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包括中石油和中海油),数据来源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CSMAR数据库中2008年-2012年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并进行如下筛选,剔除年报中的ST公司以及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剔除资产负债率大于1或者小于0的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剔除变异较大的数据。剩下的有效样本的观察值为157个;为了进行超额收益率的测度计算,本文的研究样本设计了两组配对样本,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

(三)配对样本。由于本文的统计分析方法都是建立在配对样本的基础上,所以按照生产经营性质相似、规模相近、上市公司所在地相近、上市年份相近等原则来选取配对样本。对同一时期的各个数据有效的采掘类企业分别按1:1的比例确定出2个配对样本,一共组成了2个配对样本组。

(四)变量设计。本文设计了5个变量来反映资源类企业和社会平均收益率的差异(见表1),用行业特征(Resource)这个哑变量来表示解释变量,当选取的样本数据为采掘类上市公司时用1表示,反之选取的样本数据为采掘类上市公司时用0表示。对于第一组配对样本,以同一年发行上市作为优先选择条件,设置地区因素和资产负债率两个控制变量,前者用Place1和Place2表示,为公司所在区位的哑变量,公司位于东部时,Place1=1,Place2=0;公司处于中部时,Place1=0,Place2=0;公司位于西部时,Place1=0,Place2=1。后者资产负债率用zcfzl表示,该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点(通常为期末)的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对于第二组配对样本,以相同地域作为优先选择条件,设置地区因素、时间因素和资产负债率三个控制变量。其中地区因素和资产负债率这两个控制变量跟第一组配对样本中相同;时间因素这个控制变量用Year这个哑变量来表示,当采掘类上市公司与其配对公司两个公司在同一年上市时,Year=1,反之不在同一年上市时,Year=0。

从表3可以看出,在公司所在地优先选择的情况下,无论是均值还是中位数,采掘类企业的各项收益率都明显高于配对公司。均值差异中,采掘类企业的ROA、ROOA、ROMO和ROS分别比其他行业高出8个百分点、30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而且各项均值差值的T检验和W检验的P值均小于0.001(除了营业性资产收益率外),都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和W检验,统计结果非常显著,结论可靠。

从表2和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上市年度优先还是公司所在地优先,无论是均值还是中位数,采掘类企业的各项收益率都明显高于配对公司,均高出6.5个百分点以上,而且其均值的差值除了营业性资产收益率(ROOA)外,其他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和W检验。本文的假设进一步验证,即从更精确的配对样本上看,资源类开采企业的收益率偏高。

(二)配对样本的超额收益率回归分析:为了从定量的角度上来分析行业差别对上市公司收益的影响,对采掘类企业的超额收益率进行精确测度,以采掘类上市公司和及其配对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以得出由于行业差异所引起资源开采企业收益差异。模型1-模型5的回归结果和系数分析分别见表4、表5,模型6-模型10的回归结果和系数分析见表6、表7。

从表6可以看出,模型6、模型8、模型9模型10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通过了统计显著性检验,说明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明显;模型7中的F值为.690,且在10%的水平上不显著,说明该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不明显。表7中模型6的回归系数结果,Resouce的系数为0.061, T值为7.804,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与ROA显著正相关,说明采掘类企业的ROA比其他行业要高出6.1个百分点。模型7的回归系数结果,Resouce的系数为0.295,与ROOA正相关,T值为1.032,且没有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不显著。模型8的回归系数结果,Resouce的系数为0.134, T值为7.084,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与ROE显著正相关,说明采掘类企业的ROE比其他行业要高出13.4个百分点。模型9的回归系数结果,Resouce的系数为0.065, T值为3.700,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与ROMO显著正相关,说明采掘类企业的ROMO比其他行业要高出6.5个百分点。模型10的回归系数结果,Resouce的系数为0.080, T值为4.479,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与ROS显著正相关,说明采掘类企业的ROS比其他行业要高出8个百分点。

为了检验研究结果的稳健性,采用逐年回归的方法来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测试,以检验前面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见表8、表9。

通过以上的稳健性检验,发现其检验结果的原模型基本一致,这说明研究结果是稳健的。我们注意到从2008年——2012年行业性质(Resouce)的系数为负且基本显著,其中2008 年、2009年、2011年在 1%水平上显著为正,2010年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2012 年在 5%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资源类行业比非资源类行业的收益率偏高。

四、研究结论

从配对样本的均值差额的T检验、W检验和线性回归的结果来看,采掘类企业的收益率超出其他行业的收益率,说明采掘类企业有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的倾向。因此该研究结论支持前人对资源类企业收益率偏高或折耗成本计提不足等的理论分析。

从配对样本回归看,本研究得出了采掘类企业超额收益率的数值,总资产收益率要高出其他行业6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要高出约1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高出6.5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高出8个百分点。至此,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参考文献:

[1]程昔武.资源开采企业超额收益率及其会计上的制度含义——基于2001--2005年度采掘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08,(3)

[2]耿建新,张宏亮.资源性资产超额收益、隐性价值及其收益分配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8,(6)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范文10

一、再生资源退税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及成因

(一)地方之间的优惠政策竞争问题有些地方对再生资源退税的态度非常积极。如X市X区政府专门设立500万元财政周转资金,作为再生资源经营企业先征后退专项资金,再生资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出退税申请,区国税部门核实,报区财政审查同意,经区政府领导审批后由区财政给予资金周转,待按规定程序办理退税后,退税企业返款抵还周转资金。又如X物资有限公司2009年3月16日缴纳的2009年2月增值税626.33万元,附件是缴款书和银行承兑汇票,实际是由财政贴现垫款入库;X再生资源总公司鄂东分公司设在X县,收购的废旧物资销售给总公司,再由总公司销售给全国各大利废企业。鄂东分公司的业务遍及全国各地,销货时各地将磅单汇总表和磅单传回蕲春,统一在X县向总公司开出增值税发票,但在本地业务很少,其物流主要在外地。部分地方极力支持再生资源退税,究其原因:一是再生资源企业属“短平快”项目,毋须大量基本建设和设备投入,建设周期较短,在短期内对地方GDP和财政收入规模贡献较大。二是再生资源企业在利益驱动下,倾向于流向优惠政策多、“门槛低”的地区,导致地方想方设法给予企业退税便利或提供其他优惠政策,以期留住“税源”。地方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扶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发展,有些还成长为地方的支柱产业,但各地政策“竞争”和短期行为,导致当地产废量与实际回收量及消化能力不匹配,出现大量异地交易、异地开票行为,增加了税收监管难度。而企业因政策差异流动,扭曲了市场自身的有效资源配置,影响了再生资源产业长远的健康发展。

(二)场地租赁虚拟化问题政策规定,享受退税的一般纳税人应当“有固定的再生资源仓储、整理、加工场地”,申报退税时应提交“……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或者其租赁合同……”。从抽查企业看, “前店后厂”的一对一企业,回收企业基本上都属于从利废企业原供应部门(或车间)分离出来单独成立的公司,利废企业将原内设机构法人化。回收企业和利废企业一起办公、分账核算,“租用”场地,有租赁合同却未付款或象征性付款。如X物资有限公司与X钢铁有限公司签订了租赁协议,租赁其办公室(150平方米)及货场(12000平方米)作为办公地点和仓库,租金为36万元/年,实际未付款也未挂账;X废纸回收有限公司租用X纸业有限公司办公室和货场,协议租金21.6万元/年,实际未付款也未挂账。关联企业之间,回收企业和利废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当年经营好坏决定是否交纳和收取租金,人为调控企业经营效益,从而偷逃税收。

(三)收购手续漏洞问题调查发现大多数回收企业通过现金直接收购再生资源,无运输发票(运费已包含在采购价格中),并且存在供货方直接送货到回收企业的下游企业过磅销售,回收企业以下游企业磅单和自己开具的收购发票作为付款的入账依据的情况。如:X废旧回收有限公司年底无库存商品,主要是采用以销定购的经营模式,购入的废旧金属直接送到下游单位过磅销售;无运输发票,运输费由供货方承担,包含在价款内,且都是现金结算;只有第三方的过磅记录和自己开具的湖北省废旧物资收购统一发票;X公司收购时就是直接由下游公司过磅,也是以下游企业磅单和自己开具的收购发票作为付款的入账依据;X公司只要求供货企业提供业务员签字的领条,即可付款并做相应账务处理。作为付款依据的磅单大多是第三方关联企业开具的,收购发票是回收企业自己开具的,甚至回收企业业务员直接签字领款,没有销售方的任何手续,一方面其种类、数量、单价等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存在回收企业从收购环节就作假,销售时将非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混开增值税发票骗取退税和虚开增值税发票虚增进项抵扣的隐患;另一方面收购发票不能作进项抵扣依据,销售再生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逃税加重了回收企业的税收负担。

(四)基础工作薄弱问题调查发现,再生资源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一般都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隐藏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一是大额现金收付现象普遍。如X物资回收站、X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全部用现金直接支付采购废旧物资,但无收款人的签收手续,仅凭过磅单作付款依据;X公司在2009年3月31日收现金141.67万元,没有任何的收款或取现凭证,大额现金收款未存入银行有“坐支”现金的问题;X公司在2009年多次将资金从基本户直接转账至出纳个人的银行卡上,仅2009年2月23日一天就分4笔取款200万元;二是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如X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对收到的商业票据不通过“应收票据”核算,全部放在“现金”科目的借方,背书和贴现时计贷方,导致账面全年的现金科目借方发生额虚增989.07万元;X物资有限公司应付账款未设置明细账及备查账,涉及几十个供货商的期末余额达5153万元,无法提供余额明细;X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收购废铁全部是现金当场支付且凭证每月只做一笔会计分录(十一月份金额达8864万元);X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库存商品未设置数量账;三是业务基础资料工作薄弱。集中体现在购销货物的计量工作上,有的公司磅单是手工填开、有的字迹不清、有的缺少印鉴等要件,个别交易甚至没有货物计量证明。如X公司2009年9月27日一张净重33吨的出库单,所附磅单的出具单位为“XX”,“XX”具体地址、资质不详,该公司财务账中也未发现向“XX”支付过磅费用的记录。

(五)税制“低征高抵”问题 退税政策对增值税链条完整性的破坏是其固有缺陷,这一缺陷在再生资源企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再生资源企业一般处在产业链的较前端,上游是大量规模小而散乱的再生资源收购企业,下游是可以全额抵扣购进再生资源的利废企业,一些再生资源企业利用上游企业不要发票而低价(不含增值税)购进,使上游税款大量流失:尽管没有进项抵扣税负17%,但退税后实际税负2009年只有5.1%(2010年为8.5%),而向下游利废企业销售再生资源时,其专票却可以由利废企业按17%抵税,再生资源企业可以通过人为提高售价虚增销售的方式,使下游企业多抵扣进项税款,少交增值税,同时导致下游企业的所得税减少。特别是关联企业之间,更有可能为利益最大化而恶意策划税收。

二、再生资源退税工作的改进建议

(一)适当延长政策,进行平稳过渡 从调查企业反映看,大多数企业希望退税政策能够延续,地方财政部门倾向于政策延续。鉴于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实施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如申报审批环节多,涉及部门多,行政成本高,潜在风险大;退税时间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回笼;退税造成的实际税率差给企业提供了作弊空间,企业可能利用关联交易钻政策空子,恶意策划税收;某些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扭曲了市场机制,不利于地方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导致税收流失等等。从长远看,若取消退税政策,增值税的税负增加可能通过价格的方式转移至下游利废企业,也可能成为再生资源企业的沉重包袱,其关键点在于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再生资源企业对产品是否有定价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取消退税政策有利于再生资源企业的整合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进而提高该行业在废旧物资回收和加工整理两个方面的效率。从短期看,突然停止退税政策可能会因大量中、小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停业或破产,造成回收能力的短时间真空,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因此,建议适当延长退税政策,同时适当降低退税比例,可以考虑70%~50%~30%的梯度递减退税率,逐步过渡到取消税收优惠,实行正税。

(二)前移监管关口,堵塞制度漏洞先征后退的政策模式决定了监管者看到的都是“过去情况和历史数据”,即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在申报增值税退税时,再生资源已进入利废企业的生产环节,存放地点甚至实物形态都已经改变。建议把退税监管的关口前移,变单一的财政部门事后审批为财税联动配合的全过程监管,通过加强对再生资源的产生、回收以及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税收监管,尽可能堵塞偷逃税款和恶意策划的漏洞,确保增值税链条的有效运转。具体而言,建议税务机关加大对再生资源一般纳税人开具增值税发票情况的监管力度,税收专管员要经常到回收企业实地核查,特别是大额再生资源购进与销售,同时还要监管其下游企业(尤其是关联企业),防止串通作弊;对于异地交易,各地税务部门之间要及时互通信息,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财政部门停止受理退税申请直至取消退税资格。

(三)提高准入标准,防止鱼目混珠鉴于场地租赁(特别是关联企业)流于形式,建议不把场地作为退税的必要条件,而把实物流在当地作为退税条件,防止利用地方政府政策差异,异地开票转移甚至偷逃税收的行为,这样既可以防止国家税收流失,也便于当地财税部门以及财政部驻当地专员办监管,同时为了保证从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质量,建议公司注册时,增加或提高相关准入条件,如注册资金数量、管理人员素质、财务人员资格和职业操守等等,从而使再生资源产业队伍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避免回收企业出生时就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 同时对于骗取退税、偷逃税收的回收企业, 除追缴税款和按相关条例处罚外,除取消其退税资格。

(四)取消收购发票,完善收购手续 单位和个人销售再生资源应按增值税条例相关规定缴纳增值税,对达到起征点但没有资格开具增值税发票的销售单位和个人,由当地国税部门代开增值税发票,作为回收企业付款的入账凭证和进项税抵扣依据。取消收购发票,完善购销双方签字盖章等手续,堵塞回收企业在再生资源收购环节造假漏洞,确保购进的真实性,同时避免销售再生资源单位和个人逃税,减轻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自身的税收负担。

(五)注重现场审核,确保退税质量 初审是退税审批程序的第一关,是重中之重,初审财政部门负责审核退税的真实性,要加强力量,以现场审核为主,配合税务机关,提前介入,除了审核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退税政策的基本条件查验相关资料外,还要重点核查企业进、销、存等情况,必要时延伸核查了下游企业的供、产、销及能耗情况,通过生产要素配比情况验证再生资源销售的真实性。同时还要审核企业基础工作。如查看其过磅手续是否完善,磅单载明的种类、数量、单价等信息是否真实可信,是否签字盖章;查看其结算方式是否合规,销售额金融机构结算比是否达到规定比例,是否有大额现金违规收付行为;查看其会计核算是否规范,是否按制度规定设置完整的账薄和会计科目,真实、准确、及时地进行会计核算等。对回收企业实行考核制度,对于基础工作差的企业可以暂停其退税资格。专员办和省财政厅应加强全省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的监督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地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周长益:《推进循环经济 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经济日报》2010年1月14日。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范文11

【关键词】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新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中,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40%左右,我国尽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建筑能耗已占总能耗的近30%,且还有上升的趋势。在建筑能耗里,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又占到建筑能耗的30%~50%,随着暖通空调的广泛应用,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将进一步增大。再加上暖通空调系统往往以高品质的电能为能源,我国的电力在某些地区又相对紧张、匮乏,这势必会引起能源供求矛盾进一步激化。

一、应采取的节能设计措施

1.从设计入手,合理选择、设计暖通空调系统,使其在高效、经济的状况下运行。设计是工程的龙头,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使用性能。当前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设计工期短,许多设计人员为了节省时间,错误地利用设计手册中供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时估算冷、热负荷用的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直接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确定冷热负荷的依据,往往使得总负荷偏大,导致空调采暖设备偏大,初投资增高,运行费用增加,能量消耗增加。

2.采用新型节能舒适健康的空调及采暖方式。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环境参数众多,不同的环境参数组合可以得到相同的热舒适性效果,对于不同热湿参数组合的环境其空调系统的能耗是不相同。

3.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空调冷热源,力求实现冷热源的多元化。随着暖通空调系统的广泛应用,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也大幅度上升,对生态环境的破环也日趋加剧。如何合理的选择冷热源,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4.加强冷热回收利用的研究运用工作,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也是实现空调节能的途径之一。热回收主要是通过系统中安装的能量回收装置,用排风中的能量来处理新风,就可以减少处理新风所需的能量,降低机组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在选择热回收装置时,应当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经济状况、工程的实际情况、排风中有害气体的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选用合适的热回收装置,达到花较少的投资,回收较多的热(冷)量的目的。

5.着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广新能源。由于空调系统中所使用的高品位、不可再生能源所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必须开发一些合理有效的可再生能源以缓解目前的紧张局面。地热(冷)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应用于空调制冷,具有一定的优势,清洁无污染。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浅层和深层的大地能量,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海水、污水等作为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是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

二、节能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众对节能的认识问题。对于一个舒适性的空调系统或者是采暖系统,应当使人体有非常好的舒适性。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是:空调越冷越好,暖气越热越好。事实上,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空调采暖的能耗,由于室内外温差的增大,也使人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下降,身体免疫力降低。要提高宣传力度,改变公众对于传统的空调及采暖的理解,大力宣传和提倡按节能建筑标准和冷热量计量装置收费,提高民众节能意识。

2.设计的理念问题。合理的设计是节能的前提。目前一些设计人员重视不够,设计时盲目套用经验值,造成初投资的增大,运行能耗惊人,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及有关的节能审查机构,加大对暖通空调节能的监察力度,增强设计人员的节能意识,使节能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新技术的推广问题。新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为节能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同任何新技术一样,这些新技术在造价上往往偏高,使用的地域条件有一定的限制,从技术上讲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对于新的节能技术,应当因地制宜,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三、 结语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在整个建筑节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设计人员应当从设计的高角度出发全面考虑,严格遵守节能规范,将节能的思想贯穿于建筑领域的各个方面。节能技术的开发及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应当得到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并大力推广。并且设计、施工、监理、质监、市政管理等部门应密切配合,抓紧实施按冷、热计量装置收费,使老百姓真正从节能建筑中得到实惠,节能建筑和非节能建筑不能实行同样的采暖收费标准。同时要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大力开发推广新的节能技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06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范文12

关键词:高中化学;环保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50-01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和活动过程中人口环境保护素质低下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的。环境保护问题已倍受各国所关注,与之相应的环保教育也以迫在眉睫。培养学生的环保道德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培养具有“绿色道德、绿色素质的绿色高中学生”,这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据了解,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

1.1首先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比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同时,也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改进铜片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改铜片为铜丝,采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来吸收反应所产生的SO2等有毒气体,使这些气体尽量不外逸,以改善学生实验的外部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2高中有些实验毒性较大,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的有毒物质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所以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动脑设计环保实验则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采用全封闭装置制取溴苯:改进铜片与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采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来吸收反应所产生的SO2等有毒气体,使这些气体尽量不外逸,以改善学生实验的外部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制取有毒气体时,要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一个惯性思维:凡是涉及气体的制备就应考虑尾气的处理。对于学生实验要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氯气的性质实验),即对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给出限量。这样既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废液、废气、废渣的产生和排放。总之,通过改进一些实验装置,不仅可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还可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2以主题性化学研究为依托把环境保护教育扩展到课堂以外

课堂教育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讲它毕竟都是有限的,将环境保护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环保的积极性,还可以在活动中检验学生是否将环保行动落到实处,如组织学生对居住地周围的河流湖泊的水质污染情况或附近企业的“三废”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写好调查报告,在校内公布调查结果,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环保行动,呼吁社会来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又如通过组织酸雨危害的主题性化学实验,让学生成立一个环保科技小组对周围空气状况是否存在污染问题展开调查,并常年观察记录周围的空气污染(或水污染)情况;还可以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开展与环保有关的科技实验活动,如回收废电池、如何改善或治理已被污染的小河等。

3环保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生活,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3.1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除了电灯,在使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消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

3.2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还可以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3.3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

3.4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工厂里的燃烧垃圾、生产商品等而产生的大量滚滚的浓烟弥漫在城市里。他们应该把废气经过加工和过滤处理,再排放出来就可以减少污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