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

时间:2022-07-18 20:27:41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范文1

一、 院内工作

(1)、思想方面:

1、加强新干部团队的奉献意识和团队意识,尽快形成凝聚力。

2、强化学生会干部的竞争意识。

3、培养广大教科院同学爱校爱院意识,调动广大同学尤其是09级新生的活动热情和06级同学的学习考研氛围,争取使06级同学考研率创历史新高,以获得教科院文化活动与学习双赢的局面。

(2)、安全稳定方面

06、08级辅导员老师换新,学生会干部换届,当前时期我院安全稳定工作不可忽视。由宣传部负责安全常识宣传工作,由生活部、自律委负责检查落实。

(3)、服务

1、服务于广大教科院同学,做好信息传达等工作。多与广大同学沟通交流以获得工作支持和建议。

2、致力于工作落实,忠心于院特色文化建设。配合马书记、李老师搞好工作。

(4)、活动组织

1、做好活动计划、安排、总结工作

2、打造一流社团文化,支持援孤社、仕达社团、启航文学社活动发展

3、推出、推广有影响力的特色活动,如百家讲坛、知识竞赛等,多请校领导莅临参观。

4、树立大目标,带领教科院敢于拼搏,争当领头羊。

(5)、宣传

追求活动质量的同时还要注重活动宣传,活动宣传可看成是活动举办的后期工作。争当蓝天网的“常客”。具体计划:

1、狠抓落实院宣传小组后期组建工作。

2、鼓励每班都有小型宣传小组,班级活动不可小视,也需多加宣传,重点打造教科院校级先进班集体。此外,还要建立院—班宣传人员交流机制。

(6)、建议:

鼓励教科人创办社团,以增强同学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赶超文学院的社团文化。校团委计划今年将我校社团扩增到100个,而目前只有67个,我院若在这个“百团计划”中做突出贡献也可获得校团委的青睐。

二、院外工作:

(1)、多于其他优秀院系的学生会交流工作经验。吸取+创新=提高+赶超。

(2)、多与校学生会交流,保持联系。

(3)、定期向校团委回报我院工作,征求指导和建议,要获得校团委的注意。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技能大赛 组织管理 管理路径

近年来,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为展现职业教育成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当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及阳光廉洁办赛等方面的一系列文件,对加强技能大赛组织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对高职院校而言,加强对技能竞赛的规范管理与科学服务,可以营造良好有序的校园技能竞赛氛围,调动全校师生提高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推动技能竞赛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通过对2013年以来部分项目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省分赛区技能竞赛及一些院校技能大赛举办情况进行调研,就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组织与管理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优化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

建立一个严密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是保证技能大赛顺利举办的关键。高职院校加强对技能竞赛的组织领导,关键是优化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这是搞好技能竞赛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高职院校应成立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由有关校领导、教务处、办公室、学工处、后勤处等部门和二级院系(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等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宜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具体负责技能竞赛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包括收集、公布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信息,组织技能竞赛项目立项审批,检查参赛进度和质量;协调学校职能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积极合作,及时协助解决参赛或承办赛事中的有关问题;核定各二级院系(部)参加、组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费用预算;做好师生技能竞赛的级别认定及经费资助,组织对获奖师生进行总结表彰与经验交流,及时整理归档与竞赛相关的资料。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应通过校级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广大师生学技术、强技能的热情,为选拔优秀人才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项目做好准备。

二级院系(部)职责包括做好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宣传、发动、报名与参赛工作,制定本院系(部)师生技能竞赛管理细则和表彰奖励办法,鼓励师生参加经学校批准的技能竞赛活动;认真遴选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加强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参赛学生队伍建设;围绕技能竞赛开展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工作,对技能竞赛培训与参赛过程进行督查,及时帮助解决有关问题,遇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上报学校;赛事结束后做好竞赛档案管理、数据统计及上报等工作,做好赛项过程文件存档与报备,对赛项承办工作全程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撰写竞赛工作报告[1]。指导教师职责包括向隶属二级院系(部)提交书面指导计划等材料,二级院系(部)审核认可并报教务处备案;负责选拔确定参赛学生、制订培训方案、组织有关培训工作,按竞赛组委会和学校要求完成竞赛的全部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应注重师德师能师风,教育学生实事求是地参加竞赛,不得弄虚作假;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协助做好参赛学生经费资助工作。参赛选手职责包括参赛选手在赛前要服从集训安排,在规定时间内认真进行训练,不迟到、不旷课;参赛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大赛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竞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在竞赛过程中,参数选手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防止事故发生;参赛选手在竞赛时如果对竞赛成绩有异议,必须通过领队或指导教师向大赛组委会仲裁组提出,不得私自找裁判裁决,更不允许寻衅滋事。

二、注重申报立项与参赛策划

师生参加技能竞赛应由高职院校有关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实行项目申报制度。高职院校应积极支持师生参加由权威机构组织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能反映和促进学校专业发展、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各类赛事。特别是重点支持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具有鲜明职业技能特色的,由省级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项目。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或学校指定的技能竞赛项目,有关二级院系(部)应优先组队参赛。各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技能竞赛活动应视情况鼓励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报名应以正式竞赛公文为准。技能竞赛参赛二级院系(部)应根据竞赛的特点和专业实际情况向学校申报,由学校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审批。未经批准立项的技能竞赛项目不予立项,也不予任何经费资助。

学校正式批准参加某项赛事,应由参赛第一责任人草拟参赛计划书,报送教务处备案。如需进行集训的,须在集训开始前一周提交。计划书内容应包括比赛的报名费、差旅费、必要的参赛服装费、参赛人员名单及其职责、赛前集训的次数、时间、内容及所需购买的培训材料、物资的详细清单、资金预算等。参赛计划书通过审批后,应严格执行。确需变动的,须报教务处备案。出现较大变动的,须提交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审批。同时,赛事安全工作是确保技能大赛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涉及比赛的各组织机构和环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都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证选手备赛和比赛安全,及时对比赛环境和生活条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2]。参赛人员应由学校统一办理人身意外险,参赛领队要在赛前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参赛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实施赛前选拔与集训指导

经审批立项的技能竞赛项目,参赛部门应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制定选拔细则,公开遴选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并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赛前集训。鼓励跨专业、跨院系(部)共同打造技能竞赛团队。有关部门应为赛前选拔和集训及时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及其他条件。各二级院系(部)应根据赛项的具体竞赛内容,围绕专业建设相应建立技能竞赛兴趣小组,坚持常年活动。参加省级以上大赛的学生参赛队员,应优先从兴趣小组内的优秀学生中选拔。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参赛队(项目)的指导教师,应在全校范围内选聘具有训练指导经历、富有指导经验、技能水平较高、极具责任心且管理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担任。

二级院系(部)应做好参赛计划书执行情况及集训工作的日程监督,教务处依据参赛计划书不定时抽查。监督和抽查工作应有书面记录,以备查询,并作为将来考核和资助依据之一。二级院系(部)组织学生技能竞赛集训,一般应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原则上不得影响正常上课。若因特殊情况需停课或调课的,二级院系(部)则应提前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待报学校批准后执行。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也可根据训练需要酌减课务,由二级院系(部)提前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待学校审批后执行。在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开赛前一月,经批准参加集训而减课或停课的正式队员,因参加集训和大赛而无法完成的课程,可依据竞赛获奖成绩申请免试通过或采取其他考核形式。

四、设计组织要素与参赛环节

院校层面的大赛是省级乃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的重要基础。组织校级技能竞赛项目应结合国家、省、市竞赛项目及国家岗位技能标准,围绕行业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制度设计,目的是在宏观层面上建立广泛的教育与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导向机制。因此,无论是组织校级技能竞赛,还是承办省级、部级技能大赛项目,高职院校均应与行业企业合作,比赛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倡导采用企业标准引领竞赛标准,竞赛项目的设计、竞赛命题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均由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技师、技术能手参与,竞赛的考核考评内容密切结合行业、企业的最新标准,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融入比赛,同时聘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技能竞赛评价[3]。

组织技能竞赛的主要要素包括确定竞赛项目、成立竞赛组织机构、撰写赛项文件、赛项和奖项设置、召开赛项说明会、开展赛务咨询、大赛信息、竞赛场地准备、裁判员选拔与培训、保障和激励机制、竞赛经费预算、大赛安全管理等。其中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各赛项执委会、赛项裁判、仲裁工作组等组织机构职责分工要清晰明确,不重叠重复,不越位、缺位、错位。各项赛事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理顺分清,确保相关机制运行有效。要合理安排参赛队领队会议,安排选手熟悉场地,检查赛前场地设备,设计开闭赛式和赛务安全保障环节,组织作品展示与合作交流,开发网络赛务系统,做好赛事宣传报道。参加校外技能竞赛项目,领队、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均要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利用大赛机会加强了解和沟通,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五、完善激励制度与经费管理

高职院校应围绕教育部、省级政府教育主管等有关技能大赛的文件精神,制定本校技能大赛组织与管理办法、技能大赛获奖资助办法等。教师参赛获奖或指导学生获奖情况可与个人考核挂钩,作为年度考核、教学质量考核、职称评定及其他评优的重要参考。对经审批参加的技能竞赛获奖选手和指导教师,给予经济奖励。技能大赛教科研分依据竞赛的不同类别,按获奖等级予以认定。学生获奖情况可作为对二级院系(部)教学业务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学生综合测评考核。推进“赛教融合”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坚持技能竞赛与行业用人、岗位要求、技术进步和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和教学改革[4]。学生参加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获奖的,应参照学分制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申请免修相关专业课程或相近公选课,直接获得课程学分及绩点。同时,在转本推荐、综合测评、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高职院校应设立技能竞赛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各二级院系(部)应遵守厉行节约原则和财务管理规定,年初申报全年参赛项目及技能竞赛预算。鼓励二级院系(部)发展横向联系,争取企业赞助相关的技能竞赛活动,或适当考虑将相关的专业、课程建设等经费投向技能竞赛活动。技能竞赛所需经费包括竞赛报名费、资料费、材料消耗费、器件费及制作费,以及技能竞赛的调研费、培训费、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差旅费等。参赛领队或指导教师应于竞赛项目结束后,凭备案表及相关凭证,依据财务管理规定办理结账手续。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竞赛经费预算使用,财务处、审计处、教务处对经费的过程性使用进行监督。对用竞赛经费购买的非消耗性材料、设备等,要按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参考文献:

[1]孟恬.职业技能竞赛的过程管理研究[J].文教资料,2013,(25):162.

[2]刘群,元梅竹.湖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制度设计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竞赛机制;创新人才;培养

1产品设计专业竞赛概况

随着国家对工业创新发展力度的重视和加强,每年面向产品设计专业的竞赛也越来越多,目前按照比赛主办方层次的区别,可将产品设计专业竞赛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是由政府和下属部门(中央及地方下属省、市政府机构)、协会(全国或地方工业设计等协会)主办或联合承办的产品设计竞赛。例如,慈溪市人民政府每年举办的“慈溪杯”工业设计大赛、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每年举办的中国小家电创新设计大赛等。这类比赛规模较大,竞争较激烈,参赛作品的水平也较高,主要目的是促进工业产品设计的公众普及度,培养后续产品创新人才。

第二种是各类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国内外企业组织举办的产品设计竞赛。例如,各类旅游公司组织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美的集团组织的“2020年未来厨房创意大赛征集”、台湾光宝创意工业设计大赛,以及国际知名的红点每年举办的红点设计大赛等产品类竞赛。这类比赛应用性较强,要求参赛者联系企业文化设计产品,主要目的除了宣传企业品牌,寻找产品创意资源外,也是发掘潜在设计类人才的一种途径。

第三种是由各地区教育部或院校自行举办,或联系企业共同举办的小型设计比赛,如教育部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设计大师奖”等竞赛。这类竞赛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再思考过程。

2竞赛机制对产品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2.1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竞赛机制在教学计划应用中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一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动性,拓宽专业知识面。目前,大部分产品类专业课都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然而课堂上的学习和指导时间是有限的,课程中通过引入竞赛项目,不仅可以让学生以竞赛内容为目标,感受实践操作真实的环境,同时课后也能根据课堂指导继续深入和完善设计方案。

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两部分,学生在专业课程中除了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通过参加竞赛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收集分析资料、总结设计经验、发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整套思维过程,并将方案具体化的设计能力。

三是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能力。学生参加竞赛除了锻炼创新思维和技能外,竞赛成果也可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成为今后学习的动力。同时,一个竞赛项目有时需要2~3人组成团队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分配任务,进行调研,激发整合创意,最终协作完成设计项目,需要每个成员同心协力。

2.2更好地了解产品行业

目前,产品设计行业在招收人才上要求具备的相关能力有:产品设计领域的美感和修养,产品策划制作掌控技能,专业软件操作能力,绘画、设计、创意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等。各大高校在产品设计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上,通过在课程中引入竞赛机制,可以让学生在专业竞赛环境下,以企业或竞赛项目为背景,从调研、分析、总结、策划、设计、制作等环节,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切身体验产品行业中一个项目的整体参与过程,重新审视自身专业能力,查漏补缺,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

2.3提升专业学科发展

将竞赛机制加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除了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外,也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教师通过研究竞赛,提炼出适合课程的比赛方向,通过指导学生竞赛,在获得奖项的同时,也可提高该校本专业的知名度,从而促进整个专业团队的发展。

3竞赛机制在产品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中的方法

3.1教学与竞赛相辅相成

专业教学计划与竞赛相结合,应从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注意时间把控。专业课程的开展时间与竞赛的持续时间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教师应严格筛选专业竞赛项目,选择与课程内容和开展时间最为合适的为佳。另外很多每年固定时间都会举办的竞赛,可以纳入教学常规计划中,以前做好教学与竞赛结合的安排。

其次注重课程与竞赛内容的匹配度。产品设计专业包含的设计方向非常广,有家居产品设计、小家电设计、生活用品设计、交通产品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专业,每个设计方向所运用的专业知识和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规划中要提前选择有针对性的比赛作为实践结合项目,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既满足课程内容学以致用,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竞赛难度与学生水平相适应。本科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专业能力水平不相同,因此参与的竞赛难度应该有相应的调整。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应该结合该年级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适合的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如果一味选择大型或知名度很高的竞赛,学生很可能因综合能力水平不够而无法达到竞赛标准。

3.2教学实施与成果的评估体系

教学与竞赛机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严格制定教学过程计划,将专业理论与竞赛规程紧密结合,把竞赛内容融汇于每章节的理论知识中,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练,每一次专业课都是一个项目的完整呈现。最后每项作业除了参与竞赛外,还应该站在专业和企业、市场的不同角度对学生的竞赛方案给予相应的点评和建议,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最新标准,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3.3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

专业课程中参与竞赛的各项方案成果,应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让企业和社会相关行业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有机联系,无论产品方案是否获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产品产业化,实现最大实用价值。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范文4

随着网络资讯的便捷与快速化发展,信息化已然进入现代化生活。对于当下高校师生群体而言,网络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和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多数人生活中不可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网络平台,每时每刻提供的新鲜资讯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类艺术设计大赛频繁上演,不同区域间的艺术竞赛,促进了高校和专业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弥补了部分高校办学资源建设,促进了办学水平发挥,密切联系了社会企业以及高校人才培养间的需求目标,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了强大动力。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利用好网络咨询,促进平面专业课堂实践练习,增强在校大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应该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一、合理安排组织课程计划与教学实施。可以说平面类设计竞赛活动常年不断,但以影响来讲,有官方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市级优秀设计作品大赛,以及社会团体发起的各类学院奖、靳埭强设计奖等平面艺术类竞赛。综合各类因素,高校在组织此类活动中一般会侧重以大三大二的学生群体为主,对大一和即将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大四这两个年级缺乏相应重视,其中作为具有实践经验的大四学生来讲,如果有精心的组织以及合理的时间计划,那么应该要完全把握每次实践加分的机会。

对于社会不同级别类型的设计竞赛活动,由于高校的组织管理以及精力的投入是因时而异的。因此,应充分利用高校教研室二级负责部门资源,有计划有组织进行各类设计竞赛活动实施,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在学期课程计划包括专业教师研究特长方向应尽量给予考虑安排,可以按划定指导教师和选题方向以及专业类别分组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的成立指导小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盲目选题,不能持之以恒频繁更换创意主题的现象发生。系部以及教研室在课程计划制定时,有针对性的安排学期教学计划,有预备的做好相关类别的专业竞赛以及安排相应的专业教师,以便创造更好的锻炼平台给学生。

二、加强组织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重视性意识。当下,社会在高度文明建设、产业化发展推动下,网络资讯刷新快速,众多类型的设计项目等待参与,如果缺乏针对性的选择,以及良好的组织管理工作,走马观花式的随机参与,最终肯定会导致设计项目的质量不高,实际参与意义不大,收效甚微等现象。因此,这就要求必须要进行相关精心严密的组织管理投入,从组织宣传发起活动到安排具体完成的阶段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直至完成整个竞赛活动。在组织管理工作期间通过集体看稿,征求意见,提出问题等环节,有设计者本人与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也有设计者与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等的沟通,不但使学生的设计沟通意识得到增强,同时也使组织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了对设计者本人的激励功能,对于双方均能形成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参与竞赛活动中充分发挥优良的组织管理功能,可以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些社会竞赛项目一般以优厚的奖励来形成吸引力,在物质利益驱使下大多人会选择迎难而上,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这种试一试的心理也往往造成重视性不高的基本原因,随之影响竞赛作品质量的下降。俗语讲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道理在任何情况下都受用。组织单位或集体能以优厚的奖励条件作为动力,必然会使参与者随时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打拼之中。扩大参与团队人数同时,针对参赛学生个人获奖级别制定相应优厚的学分和物质上的奖励;指导团队或教师个人则按奖励课时和物质上的支持为主。精心的组织管理工作,配合责任到人奖励丰厚的条件,必将使参与性与重视度得到很大提高,进而在以赛促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教学实践收效,也将势必得到明显加强。

三、学生阶段练习以竟赛选题为主,结合课堂作业展开教学实践。平面设计专业课堂训练应把握针对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注意平面专业主干课程以及基础课程间的融会贯通性,使课堂训练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意,并提高创意表现技能技巧,而不是简单的创意模仿与形式技巧性的重复再现。因此,课堂实践只有建立在联系社会实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发现问题,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对专业的理解与技巧的提高,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具调查发现,在多数情况下专业教师会自然而然的选择设计竞赛选题进行课堂训练,并作为阶段性课程作业,有一举两得的功效。其中比较忽视对学生创意思路方法的启发引导,以及文化性激发式训练,导致多数作品不尽人意,质量下降、收效甚微。可见,课堂训练不应只看中对竞赛项目的训练,而应配合相应的辅助训练以及习作,比如主题性图形创意表达,项目设计文化背景分析,经典案例分析等,来加强实际竞赛创意的成熟,以及方案的真实可行。

四、加强指导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建设。高校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优越条件,随着教学与科研划分的明确化,对教学岗位的要求将势必更加严格,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将起到质的转变。在高校推行以赛促学的模式,专业教师在阶段课程中以及整个授道传业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得知,专业教师自身的修养与综合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发挥与作业质量。专业教师思想政治观念、职业情感、师德、工作责任心、学术作风等综合素质建设意义重大。因此,在做好常规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应创造给教师进修或者自由充电的便利条件,并督促教师取得相应的学术研究,经常性开展跨地区间的学术考察与交流和观摩等。只有切实提高了教师整体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进一步增强在教学中的人才质量提升。

可以说在整个在校教育中,教师的综合素质会作为一个长久的影响力,影响着专业以及学科发展。高校教育,师德先行。院校应进一步把教师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平等对待,加强教育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应以聘任兼职教师、引进教师为辅,重点培养现有教师业务为主,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引进教师不应唯以学历是重,最重要的应是才尽其用,准确定位人才。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范文5

一、竞赛内容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要求,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实效实用的原则,注重各类人群日常工作生活科技需求,把科学素质知识、高新科技知识与节能降耗、生态环保、安全健康、低碳经济以及农业、畜牧、水产、林果和日常生活等科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系统深入的普及性学习,以学备赛,以赛促学。

主要内容包括:《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有关知识,科技前沿知识,高新技术知识,节能、环保、安全知识,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以及日常健康生活等基本科学知识。

二、参赛人员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四个重点人群,参赛人员分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大类。

三、竞赛步骤、形式

竞赛活动共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复赛阶段采取试卷答题形式;决赛阶段采取现场知识竞赛形式。

第一阶段:初赛阶段(11月30日前)

市科协将科学素质知识竞赛试题通过金宏网发到各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由各单位印发竞赛试卷,组织在职职工全员书面答题,自行阅卷,并将成绩汇总连同竞赛情况工作总结报市科协,竞赛试卷由各单位存档。各镇、街道除组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答题外,还要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村科普员和科技带头人参加答题。

各单位在进行竞赛的基础上,选拔出3名参赛人员组成一个代表队,参加复赛。

第二阶段:复赛阶段(12月上旬)

采取笔试的形式进行。各单位选拔出的代表队参加市里组织的统一考试,按照各参赛队笔试总成绩,选拔出6支代表队参加决赛。

第三阶段:决赛阶段(12月中旬)

采取现场知识竞赛答题的形式进行。由各参赛队抽签确定顺序进行决赛,答题方式分为个人必答题、小组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

四、奖励办法

本次竞赛设团体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设优秀组织奖16个。对获奖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五、几点要求

1、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开展全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活动,是检验学习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效果的有效形式,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搞好思想发动,将竞赛活动作为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测评当前我市全民科学素质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良好平台,确保竞赛活动扎实开展,并不断扩大社会效果。

2、要精心组织,规范运作。市科协要抓紧编写竞赛参考题目,精炼学习内容,明确竞赛范围,细化竞赛规则,确保竞赛活动公平、公正。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好集中学习、统一考试和参加竞赛等活动,确保学习、考试和竞赛效果。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竞争性拔任用干部 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 E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安徽滁州定远县以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组织用人行为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同时,不断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质量。自2008年以来,定远县先后5次通过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科级干部66名;共为县直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72名;组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28批次,招聘1514人。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实现定远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一、定远县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做法

1、科学设置选拔的资格条件,让各类优秀人才进入视野。在公开选拔中,打破行业、地域和身份界限,报名人员扩大到所有企事业单位,让各类优秀人才进入视野。报考人员除要求具备《干部任用条例》要求的必须条件,对于学历、年龄、任职年限等相关条件的要求,根据不同选人目的、不同的职位,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对于立足于配备年轻干部的职位,就对学历要求高些,年龄要求年轻些,任职年限要求短些;立足于从选择高素质的领导者职位,则对学历、年龄和任职年限的标准都适当放宽些,给予一些年龄稍大、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参与竞争的机会。

2、把民意实绩作为“硬门槛”,将“应试型”干部拒之门外。严格甄别筛选竞争人选,将民意基础、工作实绩作为参与竞争的“硬门槛”,让报考者先过民意关、政绩关。将“具有相关工作经历、近两年后备干部推荐结果较好、近三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作为报名参选条件之一。在符合条件的人员中按确定的名额推荐人选,规定推荐人选在群众推荐中的得票率必须在30%以上(等额推荐的得票率必须在70%以上)。根据群众推荐情况,由本级党委(党组)研究讨论,并报上一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才能取得竞争资格。先后有26名民意不集中、实绩不突出干部在笔试前直接予以淘汰,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文凭没水平、能说不会干的“应试型”干部拒之门外,促进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3、引入适岗评价环节,让竞选出的干部实现能岗相宜。在公选干部程序设计上,增加适岗评价环节,即按照岗位职责和能力需求,合理设定适岗评价关键性指标,主要包括学历学位、岗位经历、年度考核和表彰奖励等方面,每项评价指标设定具体分值,量化积分。报考人员报名时,同时提供积分涉及的有关材料,采取个人申报、单位初审、组织核定的方法进行确认,每道程序严格把关,保证适岗评价积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适岗评价积分纳入个人笔试分数,作为笔试的合成成绩影响后续环节,从而有效解决公选中可能出现的以考取人、高分低能现象。

4、不确定竞选岗位,在重点一线平台“检验”合格后予以任用。为解决公选上来的领导干部存在“人岗不适”的问题,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副主任科员职位面向全县公推公选。在报名时只公布公选职位的级别和数量,不公布岗位类别或具体岗位,报名人员不针对具体岗位报名。选拔上来的副科级干部首先参与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盐化工等全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接受为期一年以上锻炼,虚职实用。县委组织部跟踪考察,把重点工程项目和重要岗位作为进一步考察了解公选干部的重要平台,既看其竞争性选拔的成绩,更看其“实战”能力。对表现优秀的干部,根据个人的学识水平、工作经历阅历、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情况,结合岗位需要,安排到相应的领导岗位,做到人尽其才。

二、当前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各地在竞争性选拔工作的政策制定、制度创新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是报考资格条件存在“一刀切”现象。不少地方在竞争性选拔干部中,人为设置“门槛”、划范围,对年龄、学历、专业、职务(职称)、工作经历、身份、地域等资格条件加以限制,在年龄上片面求低,在学历职称上片面求高,无疑将一些经验丰富、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卡在选才视野之外,易出现“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

二是唯考取人、以分取人现象依然存在。在整个竞争性选拔过程中,仍然根据考试成绩排名。组织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等环节工作,虽然都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最终党组织差额票决,但只要在民主测评、考察环节没有存在明显“硬伤”,有的地方只把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完全按照分数高低来确定人选,存在以分取人现象,崇尚实干的导向受到冲击。

三是选拔上来的干部容易造成“人岗不适”。公选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表现出不适应甚至难以打开工作局面,其能力素质与岗位需要差距较大,有的干部具备的能力素质不适应职位需求,甚至有的干部理论水平与实际能力相脱节,能考不能干,不是干部群众所期待的。

四是公开选拔工作周期长、成本大。竞争性选拔程序多而严密,每个环节和细节都不能少,尤其是公开选拔工作周期长、时间跨度大,耗费的精力多,不但影响了被招考岗位的工作进展,而且给考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存在上述问题,制约竞争性选拔工作质量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1、从思想认识层面看,存在官本位思想,选拔视野不够宽。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由于受选人用人习惯和体制机制的束缚,思想还不够解放,对竞争性选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习惯于在本地区甚至本系统、本单位开展,选本地的人,选熟悉的人,选身边的人,缺乏开放的视野和胸怀。

2、从技术操作层面看,测评手段单一,难以考出真实情况。从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上看,反映当前竞争性选拔工作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考试命题质量不高,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千人一卷的考试方式,用一把尺子量人,使考试内容与招考岗位工作衔接不上,出现“考”与“干”两张皮的现象。面试模式主要是一问一答的结构化面试,手段比较单一,内容重复生硬,也容易造成评委疲倦,甚至出现完全凭印象和感觉打分的现象,难以测出干部的实际能力水平。考察环节主要存在着内容形式简单化、表面化和结果从属化问题,特别是异地考察难以考深考实。

3、从制度机制层面看,缺乏系统规划,操作随意性强。搞不搞竞争性选拔、什么时候选拔,拿多少职位选拔,拿出什么职位选拔,还存在不确定性,缺少系统和长期的规划,想搞就搞,不想搞就不搞,没有指向性的目标,存在随意定对象,随意定职位,随意定程序,随意定时间的现象。

三、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对策思考

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岗位特点,创新选拔内容、优化竞争环节、完善运行方式、建立配套措施,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和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

(一)围绕关键程序,完善选拔内容,提高竞争性选拔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开展竞争性选拔工作中,资格条件设置、考试命题内容、民主推荐范围和考察方式方法等环节,都直接影响竞争性选拔工作的质量,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1、合理设置资格条件。打破论资排辈、隐性台阶等条条框框的束缚,在符合《干部任用条例》的前提下,统筹考虑竞争职位层次、实际需要和现实可行性。在实施竞争性选拔之前,应对本地干部队伍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设定职位条件时,不要过分强调学历、年龄等硬条件,除非特殊的专业要求,均可放宽条件,以扩大选人视野,让更多的干部参与进来,形成有效的竞争,真正实现“在多数人中选人”。

2、改进笔试命题内容。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加强考试研究,不断改进笔试内容和方法,减少与职位相关度不高的知识性考题,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考素质转变,最大限度地降低考试的偶然性因素。要根据选拔职位“量身定制”考试测评内容,把职位所需的核心素质能力体现到选拔内容中,突出考试试题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竞争性选拔职位过多时,要将职位按性质、专业特点进行划分后按“一类一卷”组织笔试,增强识别人才的区分度,有利于真才实学的干部脱颖而出。

3、丰富面试形式。除了采用常规的结构化面试外,更多地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驻点调研、情景模拟、个人竞岗演讲等多样、新型实用面试形式,着重测试干部的口头表达、组织协调、领导策划和临场反应等能力,为干部提供展现魅力和领导才能的平台。同时在给评委提供参考答案的基础上,实行弹性的评分标准,为应试者创新、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保留空间。要扩大面试考官范围,实行“大评委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一般干部群众担任评委,使面试更为公开透明。

4、合理确定民主推荐范围。合理划定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范围,力求让知情人投知情票、说知情话,让投票者反映实情,不断拓宽干部群众合理表达意愿的渠道。同时在适度控制推荐、测评代表总数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过程中民意表达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5、完善考察评价方法。在考察方式上,要综合运用考试、考察、考核等多种方式,整合、审计等干部信息资源,更加全面、准确评价干部能力素质;在竞争力度上,要全面实行差额考察,适当扩大差额比例,对同一职位的考察人选进行综合衡量、全面比较、客观评价,真正做到好中选优;在德的考察上,要落实以德为先要求,将德的评价标准具体化,围绕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四个方面设定若干项考评要素,进行分项测评,并按一定权重量化为百分制分值,计入人选总体评价得分;在考评方法上,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办法,科学设置测评指标,量化评价标准,加大重要指标权重,建立客观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考核评价的准确性。

(二)优化竞争环节,创新程序设计,力求实现竞争性选拔方式最优化

根据竞争方式及岗位需求对人员素质的不同要求,对竞争性选拔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设置,力图让参加竞选的干部能够通过各个环节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选出的干部真正德才兼备、素质优秀,从而达到人岗匹配的效果。

1、探索实行民意关口前移。有必要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作为公开选拔的第一道程序,在竞争性选拔笔试、面试环节之前设置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环节,让竞职者先过“民意关”,突出民意实绩。对报名人选在本单位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得票率达不到规定比例、群众公认度不够高的一律取消报名资格、淘汰出局。在竞争上岗中开展民主测评,并折算纳入总成绩,凡优秀和称职得票率合计达不到三分之二,或不称职得票率超过1/3的,实行一票否决。

2、科学设定关键环节的权重。为了避免无形中增加淘汰的不公平性,可以在笔试环节不淘汰,每个环节过后累计积分,取前几名进入下一轮。同时,针对不同职位的选拔,也应确定不同的考试内容,并区别赋予不同的权重。比如,选拔年轻后备干部的考试,笔试与面试分值可以规定以各自50%的权重计算竞争得分。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考试就应当包括笔试、面试和实绩考核三部分,所赋予的权重应重点放在实绩考核上,从而真正达到选年轻后备干部看潜力、选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看实力的目的,真正做到让“干得好的考得好”。

3、实行人岗相适度量化评价。在进行人岗相适度评价前,首先列出人选与职位匹配所应具备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领导经历等要求。同时科学设置评分要素,按照学习经历、工作经历、领导经历、专业背景及考核奖惩等项目,分别设置不同权重,进行量化评分,并按一定权重比例带入到后续环节。

4、适当延长考察周期。为了解决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存在“人岗不适”的问题,选出来的干部不搞一步到位,首先安排到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接受锻炼,在实践中进一步考察了解公选干部,既看其竞争性选拔的成绩,更看其“实战”能力。对表现优秀的干部,结合岗位需要,逐步安排到相应的领导岗位,实现考试、考核、考验与使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把真正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

(三)完善运行方式,科学统筹规划,努力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竞争性选拔工作机制

竞争性选拔工作要长期坚持,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作保证,确保竞争性干部选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1、增强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计划性。要加强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规划,根据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制定出台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有计划地开展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组织部门要根据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每年对领导班子配备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分析,在核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限额内,根据职位空缺情况制定好次年的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年度计划,在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中分别进行实践探索。

2、明确规定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比例和频度。要实现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常态化,应对竞争性选拔干部在选任干部总体中的适当比例做出明确规定,确保干部选任工作的稳定性和方式的多样性;同时还应明确竞争性干部选拔的频度,立足本地区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制定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力争通过科学确定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数量和频度,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让组织有计划、干部有准备、人人有机会,保证竞争性干部选拔工作的连续性。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 课程改革 实践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延东同志在2014年高校咨询会上也提出:“要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贯穿综合改革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关注和实践的课题。我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结合2014版培养计划修订,做了部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尝试,现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主要改革内容及实施情况

(一)充分发挥培养计划在引领学生创新能力

在2014级电类学生培养计划修订中,对电类三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课程调整、学时调整。充分发挥培养计划在引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1)2014级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新增加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二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6+20)改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两门课程;三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与实验分别独立的两门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取消了“船舶通信与导航”课,改列为专业选修课。

在专业选修课中:取消了电子综合设计辅导(2学分、24+8学时、第5学期)课,新增加了“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实验课程(1学分、32学时实验、第5学期)。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3学期)新增了针对性更强的两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5学分、1.5周、第4学期)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4学期)课;二是将“单片机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5学期)改成(1.5学分、1.5周、第4学期);三是取消了“船舶电气设计与检验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6学期),新增了“船舶机舱测控系统课程设计”(1.5学分、1.5周、第6学期)。

(2)201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取消了“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二是取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增加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三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42+16)改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两门课程;四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与实验独立的两门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一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调整到学科基础课;二是取消了“供配电系统”课程(2.5学分、36+4学时、第7学期),改增为“工厂供电”课程(3学分、40+8、第7学期);三是将“检测与转换技术”(2学分、26+6学时、第4学期)学分调整为(2.5学分、28+12学时、第4学期);四是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3.5学分、48+8学时、第5学期)学分调整为(4学分、52+12学时、第5学期)。

在专业方向课中:一是取消了“变压器应用技术”课程(2学分、28+4学时、第7学期);二是取消了“船舶动力装置与辅助机械”(2学分、28+4学时、第6学期)课;

在专业选修课中:一是取消了6门课程,分别是:信号与系统、文献检索、企业管理、电气工程专题讲座、集散控制系统、电子综合设计辅导;二是新增“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1学分、32学时实验、第5学期)、“新能源技术”(1学分、16学时、第5学期)两门课程;三是将“AUTOCAD”课程(2学分、16+16上机、第5学期)改为实验课程(1学分、32学上机、第5学期)。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专业综合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7学期);二是新增了“测控技术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5学期)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1学分、1周、第6学期)两门课程。

(3)201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取消“计算机辅助设计”(16+16)课,改成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二是增加了由专业核心课调整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三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56)与实验(16) 两门独立的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取消了“信息论与编码”(24+8)课程并调整“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40+16)到学科基础课。

在专业方向课中:一是在通信系统方向:将“程控交换”(32)课程换成为“移动通信”(22+10)课程;二是在嵌入系统方向:将“ARM处理器原理及应用”改为“嵌入式系统”(22+10),新增“ 计算机操作系统”(16+16(上机))及调整来“ 电子综合设计辅导”(16+16);而“DSP原理及应用”、 “多媒体技术”、“ 电子设计自动化”调整到专业选修课中;三是取消了电子系统设计方向。

在专业选修课中:一是取消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及应用”、“Linux软件设计”、“计算机接口与通信”、“自动控制原理”、“电视原理”8门课程;二是由专业方向课调整来“DSP原理及应用”、“多媒体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3门选修课;三是新增“专业导论”、“学科前沿信息”、“新能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双语] ”、“信息论与编码”、“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网络安全”7门课程。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电子设计方向专业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7学期);二是新增了“工程训练C”(1周,1学分),调整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周,2学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周,2学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4周,2学分)。

(二)加强几门关键课程的课改示范工作,提升课程在电子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1)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的教改实施情况

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是训练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课程。学院2009年起将原来的“电装实习”改成(电子装配)“工程训练”和“电子综合设计辅导”(2学分、24+8学时、第5学期)两门课程,并结合课余电子制作训练作为补充。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每一年的设计制作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新增,加强设计内容的新型性和实用性,至今实验室已有50多个设计实训模数电路板。2014版培养计划中“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调整为实验课程“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实验30学时)。

电子装配工艺训练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较低,在原2010版教学计划中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进行,重点是训练学生的电子电路焊接技术,为以后的电子装配打下基础。教学时数为一周,时间上分散进行,历时半个学期。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是学生进行电子设计的入门课,除公选课、选修课形式外,兴趣小组形式的学习培养也是一个最有成效的环节,使得对电子设计有基础、有兴趣的同学得到充分发挥与提升能力。对电子制作训练做到有计划性,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电子制作基本能力训练。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以兴趣小组形式进行。内容主要为:焊接技术训练、认识基本元器件(学会万用表的使用)、识图、音频放大电路制作。

第二阶段:电子制作入门训练。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以公选课的形式进行。主要学习绘图、制作与测量(学习Protel(Altium Designer)软件的使用,学会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利用波形图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分析能力训练),内容有:简单电源电路、电动机驱动电路、光控灯开关电路、温控加热器电路等。

第三阶段:电子设计基础训练。主要是结合理论知识设计电路,安排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内容有:音响电路(含音调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隔离放大器电路、充电器电路等。

第四阶段:电子设计综合能力提高训练。主要为综合设计中、大规模电路,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五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内容有:抢答器电路、开关电源电路、数控电源电路、无线通信电路、锁相环振荡电路、转速检测电路、充电器电路。

(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改情况

单片机作为电子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手段,其作用越来越重要。我院该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组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编写了新的教学文件,每年修改电子教案、课件,出版新的教材与实验指导书,不断完善学习资源,实施电子考试等等,为学生的自动化电子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2014版教学计划中理论学时改为32,实验改为独立设课,学时为32,课程设计为1.5周。单片机实验电路板全部为校内老师设计制作,实验室至今有单片机综合应用设计电路板30多件。

(3)新增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

针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发现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脱离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学院在二年级学生中设立“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程,从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初始阶段就引导学生向技术应用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凝练为理论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电子技术实践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课程的专业界限、学科界限,使得知识、技术、信息等多方面融会贯通,在还不能完全打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以教学实验班的形式增加一个补充教学环节,以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制作为立足点,从应用目标出发搜索知识点,解决技术问题,培养思维方式。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作为教学模式创新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改变学生被教师控制之下被动地学习的局面,改变单纯死记硬背完成学业的局面,转而让学生养成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思考、查找知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在教学环节上将实验教学、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三点连成一线。在教学效果上力求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以适应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适应技能考证的要求,适应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编写、修订教材、教案,建立完善教师与学生教学学习资源

编写出版《电子综合设计常用模块与实例指导》、《单片机设计实例集》等实践指导教材;为学生开展考证培训修订《电子工程师考证培训讲义》等;编写新的教学文件及电子教案、课件等,建立完善教师与学生教学学习资源。

一是修订出版了《单片机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Proteus仿真版)》、《电子设计常用模块与实例》、《单片机设计实例选集(一)》、《51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实践指导性强的教材;二是在原网络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单片机慕课网站的建设,新编了150题左右的作业练习题库;三是修改2014级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及课件;四是设计开发2014级用的新实验电路板并用于每年的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

(四)加强实践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加强实践能力培训,提高学科竞赛的获奖数量、提高学生、专利证书数量、提高学生电子工程师/板级工程师/电工等从职证书数量。

(1)加强了学科竞赛的辅导力度。一是组织学生电子协会,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以加强低年级同学的基础技能训练;二是与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相结合,利用各种提高学生能力的资源,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三是培养充实指导教师力量,2014年学院的指导教师队伍扩大至9人,落实了组队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互选环节,密切指导教师与参赛学生的联系,特别是在暑期中通过明确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增加指导教师的投入精力;四是针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发现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脱离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在二年级学生中设立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程,在教学效果上力求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以适应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

(2)重视指导学生、申报专利工作,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电子竞赛、省创新研究项目等实践,指导学生以论文或专利的形式固化研究成果,近年来学生发表的电子设计类论文、实用专利、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电子电气类)项目、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增加明显。

(3)加强校内电子工程师等考证培训工作。学院培训中心通过了市职业技能鉴定条件验收,成立了市“职业技能鉴定所”和电工方面考证员,可进行中、高级电工,中、高级维修电工,初级电子设计工程师、板级设计工程师、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师7种电子电气类证书的证书认定,为学生培训考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加强了毕业设计真题实做的要求。学院将毕业设计任务早计划、早布置,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真题实做时间,现一般是在第7学期初就布置任务,毕业论文答辩分二次进行,在较长的时间内可给学生留出较多时间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毕业设计真题实做的比例在90%以上。

(五)落实考证考级替代学分考试的制度

落实考证考级替代学分考试的制度,将提高从职能力的技能考证、考级、竞赛奖等纳入到教学学分中。

学院出台了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替代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规定了5类学生学业成果(考证、考级、论文、专利、竞赛奖)或经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小组认定可以代替毕业设计(论文)的其他成果可替代毕业设计(论文)学分。

二、实践成果

两年间,学生在电子工程师、电工考证、学科竞赛获奖方面成绩提高明显,取得电子工程师证书30 人;电工证书192人;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省一等奖学生为9人,二等奖学生为18人,三等奖学生为21人;在全国(省)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及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一等奖6人,特等奖2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24人。两年间,学生发表电子设计类论文10篇,取得电子设计类实用专利35项。

三、不足分析

一是教学计划改革后课时量压缩造成教师“抢课”现象,并由课程门数增多及投入精力不足造成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下降;二是团队精神在学院教改项目中体现不够,大多数教师还是安于老的教学方式,教改积极性不高,大范围的教改项目推进困难。

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需要领导重视,更需要教师的人人参与。教学改革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更应建立在教师行动上。高校要把提高教师的影响力与学生的竞争力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树森,李维. 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电子教育,2004,03:44-46.

[2] 张军国,刘西瑞,张健,燕飞,阚江明. 以电子设计大赛为契机 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 中国林业教育,2009,S1:93-95.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范文8

此次科技活动周活动围绕“创新引领?共享发展”主题,组织开展/启动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贵州省第三届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贵州省第五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等科普大赛,“创新引领、共享发展――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科普系列活动,还开放了各级科普基地等。这一系列科普活动的举办,让科技真正走进生活、贴近民众,有助于增强公民科学意识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贵州省第四届青少年学生机器人竞赛隆重谢幕

2016年5月14日上午,由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贵州省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贵州省第四届青少年学生机器人竞赛在贵阳一中体育馆举行。

经过各地层层选拔,本次活动从全省8个市州选拔出150个学校的253个参赛队伍参加比赛。在比赛当天,活动产生了“小手拼出大世界竞赛”“超级轨迹竞赛”“绿色城市竞赛”“机器人综合技能竞赛”“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机器人足球(遥控)”等6个项目的前三名并举行了颁奖仪式。据悉,这些获奖队伍将被推荐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

遵义医学院肖建辉教授入选2015年度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5月16日,科技部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遵义医学院的肖建辉教授入选中青年领军人才计划,他主要从事真菌资源利用与干细胞应用基础研究工作。至此,贵州省先后有4批11人、1个团队和1个基地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其中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5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计划6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同时,在已入选的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员中,有4人纳入国家“”管理。

贵州省“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管理工作培训班在贵阳举行

2016年5月12日至13日,为落实好科技部和贵州省《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知识产权局)在贵阳举办了“省科技厅‘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管理工作培训班”,共计112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使广大基层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进一步掌握了科技特派员相关政策和科技项目的管理程序,明确了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的方向、要求,增强了对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视度,为下一步做好科技特派员管理和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6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在贵阳成功举办

5月9日至13日,2016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骨干教师培训暨全国首发活动在贵阳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31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近200名组织工作者和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和全国首发仪式。

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纷纷表示,要把学习成果带回去以运用到调查体验活动实践中,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全国首发仪式以展示和体验为主,让青少年们在浓厚的科学氛围下体验亲自动手乐趣。

贵州省农村中小学均要配校医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范文9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能力;学科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136-03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1]。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贯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也被教育部列为首批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近年来,东南大学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土建学科领域的各项比赛,包括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华东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邀请赛、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和东南大学本科生结构创新竞赛。文章仅以东南大学本科生结构创新竞赛为例,介绍东南大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组织模式。

一、竞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由国家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各高校轮流承办,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九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该竞赛需现场制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加载。2005年浙江大学承办了第一届竞赛;2008年大连理工大学承办了第二届竞赛,自2008年起,该项赛事每年举办一届。2011年东南大学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是一项高水平的结构竞赛,由同济大学发起,每年举办一届,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均有较大影响。该竞赛需现场制作模型,并对模型加载。举办该竞赛的目的是加强华东地区高校之间土建学科专业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营造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良好氛围。

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是一项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即江苏省土木工程教育委员会主办,在全省高校中开展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自2005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该赛事对推动全省土木工程学科创新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此项赛事鼓励大学生在结构形式、传力途径、外观造型及使用功能等方面创新,不需要对制作模型加载。组织形式为在各高校自行选拔后再将参赛模型运送到竞赛现场参加评比。评比时,学生需现场向各评审专家介绍各自模型的创新之处。

东南大学本科生结构创新竞赛是由东南大学教务处主办,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承办的一项传统赛事。旨在更好地推动东南大学结构创新的研究氛围,调动广大学生自主研学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截至2011年,东南大学本科生结构创新竞赛已举办10届,从最初仅由土木工程专业的数十名学生参加的小规模专业赛事,发展成为目前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合办,涵盖全校土建类、力学类、材料类、交通类、机械类、电气类、能源类、环境类等多学科的10余个专业,数百人参加的全校性学科竞赛。结构创新竞赛为广大学生提供了结构创新活动平台,并发展为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华东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邀请赛和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参赛队伍的选拔赛。

二、竞赛组织模式的探索

在多次举办或参加相关竞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了以下组织模式[2-3]。

(一) 构建精炼高效的组织机构

设置竞赛委员会、竞赛专家委员会和竞赛组织委员会。竞赛委员会由教务处等职能部门领导以及各相关院系主管本科教学负责人及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组成;竞赛专家委员会由相关专业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竞赛组织委员会由竞赛教练组成员及学生科技协会负责人组成。以上组织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及时沟通。

(二)选聘富有活力的教练队伍

选拔思维活跃、乐于奉献的年轻教师组建指导教练队伍。这些年轻教师责任心强、淡泊名利,为指导竞赛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了指导学生,废寝忘食、带病工作等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可以说,学生的竞赛成果中也凝结了教练组指导教师的大量心血。

(三)盛邀经验丰富的评审专家

盛情邀请相关专业领域的资深专家评选参赛作品,一方面可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专家在给作品打分的同时,通常会对参赛作品逐一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使学生从中受益。在这方面,相关专业领域的年长教师对竞赛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情关心。

(四) 营造积极参与的竞赛氛围

专门建设了东南大学结构创新竞赛网站,并且利用教务处、各相关学院的网站对竞赛广泛宣传,同时与全校的主要参与院系沟通,发动相关院系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也制定了相关鼓励政策,竞赛获奖学生均可获得教学计划规定的相应课外研学学分,从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学生面广,促进了竞赛水平的提升。

(五)打造坚实可靠的设备保障

实验室是竞赛组织的主要场所,作为竞赛委员会成员的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可及时准确掌握竞赛相关工作安排,从而确保竞赛期间所用设备(比如振动台、分析测试仪等)的正常运转。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其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也为竞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六)激发广大学生的组织热情

竞赛宗旨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竞赛过程中各环节计划安排的制订以及具体工作的执行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为此专门设立了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协会,协会的所有成员均为学院在读学生,负责学生科技活动(包括竞赛)的具体组织工作。竞赛宣传、志愿者招募、材料发放等组织管理工作的主体均为学生。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将指导教师从原来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疲惫状态中解脱出来。

(七)提供强劲有力的经费支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竞赛经费是竞赛活动组织的必备保障。在切实执行调研、预算、审核、报销等财务制度的前提下,学校教务处给予了大力支持,确保了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

(八) 设置灵活多样的竞赛类别

设置了趣味组与加载组两个竞赛类别。趣味组的竞赛作品无需加载,没有专业门槛的限制,参加的学生多数为大一、大二低年级的学生,且很多学生来自非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思想不受任何约束,往往会有令人惊叹的作品呈现。加载组的竞赛作品则需要加载,不仅需要考虑精美的造型,更要求受力性能好,而且尽可能轻,对专业知识基础要求较高。参加加载组的学生大多为土建类学科高年级的学生。

三、竞赛组织模式的成效

2011年举行的第十届东南大学本科生结构创新竞赛,加载组共171组参赛队,趣味组共有103组参赛队,总计274组参赛队伍,参赛学生达到800余人,创历史新高。

在学校、学院各级组织机构的协调、管理和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科协的有力组织下,调动了学生参赛积极性,教练组教师经心指导,分工明确,东南大学结构竞赛组织得有声有色,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东南大学每年均参加江苏省、华东地区以及全国的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多次取得总分第一的佳绩。2010年,东南大学在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上均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夺得一等奖,实现了该年度结构竞赛的大满贯。

2011年,东南大学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本届竞赛的参赛规模创造了该项赛事的历史之最,共有大陆地区69所高校的70支代表队参赛,此外,还特邀了美国、日本、台湾、澳门等地的4所高校代表队参赛交流。东南大学精心、有序、公开、公平的竞赛组织工作得到了参赛高校的一致好评,东南大学的两支代表队均获一等奖。

四、结语

需强调的是,尽管通过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但在竞赛的各项工作安排上,均不得占用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特别强调必须保障正常规范的教学秩序。因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教学秩序保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能顾此失彼。

成果实效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上述竞赛组织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但今后还需进一步对其改进和完善,比如优化指导教师团队,实行岗位工作量制度和考核制度等。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5-15.

[2]李培根.未来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意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6-8,19.

[3]陈以一,周克荣,等.工科学生实践性设计竞赛活动的组织方式[J].高等建筑教育,2001(2):42-4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organization patterns for undergraduates’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a case study on undergraduate structure innovation competition

TONG Xiaodonga, WU Ganga, ZHOU Zhena, LU Jinyua, FANG Xib

(a.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b. Dean’s Office,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Jiangsu, P. R. China)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范文10

万科:不断升级的人才策略

房企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行业老大万科领跑全行的“秘籍”之一无外乎是具有前瞻性地制定契合战略规划的人才计划,充分做到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回顾万科历史,不难发现,每到一个关键节点,万科均会采取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自2007年实行“007海盗计划”仅3年后,2010年7月就加快了寻找新一批人才的步伐,号称业内最大规模招聘的“千里马计划”。为了配合持续发展的需要,万科还启动了旨在从其他房地产企业大规模挖人的“行业精英计划”。

万科董事长王石一直试图通过国际化的人才策略使万科步入国际一流地产开发企业的行列。在王石的主导下,2007开始,万科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建立长期的人才引进和合作。迄今为止,已有数十位来自剑桥、牛津、哈佛商学院的硕士、博士加盟万科。万科总裁郁亮则公开表示,万科一方面坚持内部培养的人才策略,另一方面也在启动优秀人才的招募计划,“我们从各个地方挖了很多人才回来,这方面做了很多安排和准备”。

中海:“内外兼修”的人才策略

在中国地产行业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能从内部培养到外部吸纳均实行了系统化运作和品牌化管理,中海地产是其中的一家。中海地产在内部率先创立了学校社会双重人才吸纳机制,建立了企业招聘的品牌化运作,为整个业界所效仿,其培养的人才也成为众多业内人士竞相网罗的对象。

早在2005年,“海之子”计划被正式确定为新接纳毕业生的代言符号和概念名称。同时,中海地产在“海之子启航班”(大学生入职培训)成功实施后,快速地延展并成功孵育出“招募计划”、“体验计划”、“实习计划”、“启航计划”、“锤炼计划”等子品牌。中海地产重视对社会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吸纳和再造,并通过规模化、系统化、可持续的“海纳计划”,吸引行业精英人才的加盟,实现对公司品牌和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的理念推广。

恒大:高门槛、高薪酬的人才策略

近年来,恒大在发展的同时,几度不惜重金用于纳才,启动了大规模的全国招聘计划,招聘范围几乎涵盖了房产公司所涉及到的所有岗位。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优质的人力来支撑,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设置高门槛、高薪酬,既对优质人才产生吸引,又能筛选到人才。

目前,恒大已拥有一支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92%以上的管理人员拥有本科或以上学历。恒大特别注重对于国内重点大学优秀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的吸收,将校园招聘作为企业人才培养、人才储备的重要方式。

恒大的人才战略不仅仅体现在高准入制度上,更重要的是公司任人唯贤、赏罚分明,具有成熟系统的职业规划培养体系。这些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通过完善的培训制度和严格的业务锻炼,逐步成长为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熟悉公司运营和业务模式的人才团队,从而形成稳定的、持续的用人机制。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范文11

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激活员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经幼儿园园长办公会决定,根据“德、能、勤、绩”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自愿申报、竞聘活动、组织考核、公开聘任,张榜公示等程序对所有愿意在钻石园任聘的人员实施公开竞聘。通过竞聘把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全心全意谋发展的员工聘用到幼儿园员工队伍中来。 实施办法: 一、成立岗位竞聘考评领导小组 组 长:刘亮辉 副组长:帅常恺 罗芳 成 员:袁自强、刘爱良、罗智芳、唐武娇 附:考评领导小组职责 1、收集、审核竞聘人资料。 2、组织竞聘人员参加竞聘活动。 3、组织考核,确定各岗位人选。 二、竞聘的条件及办法 1、各竞聘者提交本人身份证、学历证、获奖证原件和复印件。、 2、每一位竞聘者可选择申报两个岗位; 3、竞聘者必须符合幼儿园制定的条件、要求、职责; 4、竞聘者必须准备书面竞聘方案,在竞聘开始时,提交岗位竞聘领导小组。 三、竞聘流程及时间安排 1、竞聘动员大会(时间:2004年7月5日下午5:30)。 2、对现有中层干部进行任职评议(2004年7月8日中午12:00)职工评议60%,考核小组评议40%。 3、公开申请报名 (1)2004年7月9日中午12:00,应聘者到竞聘考评小组领取竞聘申请表。 (2)2004年7月9日下午5:00之前,应聘者将填好的竞聘申请表交考评小组。(每人可申请两个岗位) 4、2004年7月12日中午张榜公示申报结果。 5、竞聘者方案准备。 2004年7月12-16日,竞聘者根据自己的岗位就竞聘方案、竞聘演讲进行准备。 6、竞聘演说、竞聘答辩。 (1)

7月13日-16日,申报助教的人员组织教学活动; (2)

7月17日上午8:30申报中层干部的人员竞聘演讲、答辩。 7、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综合评价。(7月20日) 8、公布竞聘结果,签订岗位合同。(7月21日) 株洲市幼儿园钻石园竞聘上岗对象 1、

本次面向社会招聘的人员。 2、

2004年在市幼儿园钻石园工作的所有愿意继续留用的员工。 株洲市幼儿园钻石园竞聘的岗位设定 教学园长助理:1人

后勤园长助理:1人 年级组长:3人

保育组长:1人 教学班班长:14人

助教:14人 保育员:14人

总务(兼维修、司机等):1人 食堂班长:1人 食堂厨师:1人 食堂勤杂:3人 株洲市幼儿园钻石园各岗位的工资设置 1、 按2004年上学期各岗位的工资设置。 2、2004年下学期如仍在上期原岗位上竞聘上岗的人员,岗位工资在原基础上加10元/月。 3、对外招聘的保育员2004年上学期和下学期均竞聘上保育员岗位者加20元/月。 4、2004年下学期增设保育组长岗位,岗位工资在原基础上加40元/月。 表一:株洲市幼儿园钻石园中层干部岗位竞聘演讲、答辩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内容 仪表、仪容 10分 是否整洁、端庄、大方 语言表达 10分 是否顺畅、流利、准确 目标 15分 是否明确、科学、合理 思路 20分 是否清晰、具有创造性 措施 20分 是否得力,具有创造性和可操作性 答辩 25分 是否清晰、准确、全面 合计 100分 表二:株洲市幼儿园钻石园竞聘助教岗位教学活动评分标准 一、测评对象:申请助教以及专职教师岗位成员 二、测评内容: 标

准 1、选材独特、新颖、有创意。(10分) 2、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层次清晰明了,能充分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表现新的教育理念,有效促进幼儿得到发展。(25分) 3、课堂活跃,教师有激情,引导恰当、得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表现,教育目标完成好。(25分) 4、积极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态度,整个课堂活而不乱。(20分) 5、教学准备充分,教具准备恰当。(10分) 6、教师素质好,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普通话标准,教育机制灵活。(10分) 总分:100分 株洲市幼儿园钻石园各岗位任职职责 教学园长助理岗位职责 一、配合业务园长共同管理全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1、组织开展园内的教研、科研活动和日常的保教工作。 2、协调好各年级组的工作,发现和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负责安排每学期课程计划,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4、每月最后一周召开一次年级组长会议。 5、协助业务园长组织园内观摩,幼儿节日活动及外出参观。 二、配合园长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 1、每学期初完成全园教师业务培训计划,学期末完成总结。 2、帮助教师提高政治思想业务以及身体素质。 3、组织每双周一次业务学习。 4、负责传递现代教育、文化的新信息、组织交流学习,保证第一线的信息畅通及运用。 5、负责教师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记录及考勤工作。 三、配合园长做好家园协调工作。 1、每学期开设家长讲座1—2次。 2、听取本园家长对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教师做好家长宣传工作。 3、做好招生工作。 四、负责教师考评工作。 后勤园长助理岗位职责 1、协助园长组织后勤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与培训。积极参加有关主管部门及园内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 2、负责全周安全、保卫、水电工作,并督促、检查做好维修、准护、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3、坚持经常下班检查,了解幼儿饮食、卫生、设备安全等情况,善于听取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反馈。 4、做好园内的综合治理、园林绿化等管理工作。 5、管理好幼儿园的财产、负责基建、维修、设备添置、大型器械、电器设备的管理。 6、做好园长领导委派的工作,督促、指导、检查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处理问题不推诿、不拖延,服务主动热情。 7、负责办公室工作。 年级组长岗位职责 一、配合园长助理完成本年级组的工作: 1、带领组员完成各项教育任务。 2、及时反馈本组成员的实际情况。 3、每月定期组织全组人员的工作交流会议。 二、根据教研目标,制定、完成、检查本年级各项教育活动计划: 1、每学期第一周定出年级计划,最后一周完成本组活动总结。 2、每周五组织本组成员研讨下周主要教育活动计划。 3、每月检查本年级组成员的备课本、教育随笔并做好记录。 4、每月组织本组成员研讨主题探究活动的内容及组织形式。 5、每月组织商讨本年级的社区活动及开放活动。 班长岗位职责 一、根据本园的教育层次目标,结合年级计划,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差异,对本班的各项教育活动计划进行设计、调整、补充,每个幼儿学期发展目标及组织实施、评估工作: 1、每学期第二周前完成班计划,最后一周完成幼儿评估工作。 2、每月底完成本月各项记录,观察评估,教养随笔及下月计划。 3、每周四完成下周安排。 4、指导本班教师、保育员完成幼儿的个案观察记录。 5、每月召开一次班级会议,小结及布置班级工作。 二、负责管理本班班务工作: 1、为幼儿创设和保持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材料充足、安全、整洁有序、美观舒适、师生关系融洽)。 2、做好班级财产物品的登记、保管、清理等工作。 3、处理好班级各项常规事务。 4、定期组织社区活动及家长开放活动。 三、开展好本班家长工作: 1、每学期对每个幼儿进行家访工作,并做好记录。 2、设立家园联系本,每周向家长汇报在园情况。 3、随时作好家长沟通工作,进行电话交流。 4、每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情况及班级教育情况。 助教岗位职责 一、观察了解幼儿,依据《规程》和新《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幼儿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 二、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三、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指导家庭育儿,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四、积极参加业务学习、进修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五、定期向园长助理反馈工作情况,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六、贯彻幼儿园规定的一切规章制度。 七、每学期至少主动申报一节观摩课。 八、每月按质量完成教育随笔、观摩记录、教学实录,并作出总结对照下月工作计划。 九、认真落实教育目标,并能以目标为中心,选择教育内容方法、形式,组织好幼儿的一日活动。 十、协助主教做好配教工作,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艺术工作室主任及资料室岗位职责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班级计划,制定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落实: 1、每学期初完成美术活动计划,并及时与班长沟通。 2、每月末向班长及家长反馈幼儿美术活动情况,安排下月教学内容。 3、每周在艺术工作室为每班孩子组织一次美术教学活动,负责指导班级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4、负责美术班的教学工作,每学期向家长汇报二次以上特色活动 二、负责积累、编写教师美术活动教材: 每月整理出5—10份美术活动资料(教案、教具等)。 三、做好资料室资料借阅登记,归还手续工作,资料室材料不对外,特殊情况经园长批准方可外借。 四、根据园里要求及学期工作实际,对资料管理、配备、制作等也要制订工作计划及总结。 保育员岗位职责 1、积极认真参加政治、业务学习,树立“三爱”、“三一切”思想,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能够遵守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和园规园纪,落实岗位职责,品德良好,为人师表,身体健康。 2、认真执行幼儿一日生活制度、作息制度,指导幼儿值日生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能力。 3、认真按照保健标准和园卫生检查标准,有计划地做好本班房舍、设备及责任区的环境卫生工作,保持班务环境卫生经常化,每周卫生检查工作达标。· 4、在教师和保健医生指导下,精心细致照顾幼儿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并有目的、有计划地配合和协助本班教师参与指导幼儿教育活动,组织好幼儿一日生活。 5、虚心接受保健医生和本班教师指导,掌握有关的安全知识和防患措施,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全面负责幼儿生活管理,掌握本班幼儿身体健康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幼儿生活护理工作,并向幼儿进行教育,保证安全无事故。 6、协助保健医生做好幼儿健康检查和保健工作,各项检查结果达到要求。 7、遵守幼儿的生活作息制度,认真贯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并协助保健医生护理好班上病儿。 8、认真负责本班设备、用具及幼儿一切用物的保管,无丢失、无差错。 9、做好家长联系工作,虚心听取家长意见,不断改进服务态度。 10、配合本班教师做好各项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及配合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并配合本班教师做玩教具。 后勤总务岗位职责 1、负责园内基础设施、设备的维护及保养工作。 2、每周一到各班了解安全设施情况,并及时做出维护。 3、主动为班级服务,管理好园内水、电及各设施,做到日事日毕。 4、兼任采购工作,负责对物品、食品进行采购及验收,参与食堂管理。 5、学期初负责检查全园水、电、门、窗、栏杆、玩具等处的基本情况,并对其进行一一登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及时完成领导交与的临时任务。 保健医生岗位职责 1、

协助园长组织实施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规章和制度,并监督执行。 2、

研究调配和改善幼儿膳食,检查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 3、

密切与卫生保健机构联系,及时做好计划免疫和疾病防治等工作。 4、

坚持进行晨检与巡检工作,及时处理好幼儿的健康问题,做到小伤小病不出园门。 5、

每年给幼儿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认真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6、

做好传染病幼儿的护理、隔离工作,督促食堂做好病儿的病号餐。 7、

妥善管理医疗器械,消毒用品和药品。 8、

指导保教人员做好病症预防,幼儿护理及卫生保健工作。 食堂班长岗位职责 1、

负责管理好食堂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园领导交给的任务。 2、

每月底配合后勤园长,保健医生一起做好本月膳食评估,对开支节流做好评估分析。 3、

每周四完成下周的膳食安排表。 4、

负责各种食品的验收工作。 5、

负责管理好食堂班组成员之间工作的分工与合作。 6、

定期向教学组、后勤组、行政组及家长了解幼儿的膳食满意情况,并及时给予调查。 7、

经常下班了解伙食情况,做到服务主动、积极。 8、

及时完成园领导交给的临时任务。 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

负责每日幼儿伙食工作,做好选菜、洗菜、切菜、炒菜、洗碗及厨房卫生。 2、

每周五进行厨房大扫除,要求保持厨房的干净、整洁。 3、

工作人员采取既分工有合作的工作方式,力求团结一致,服务于教学班、服务于幼儿、服务于家长。 4、

正确掌握幼儿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量供应足量的主副食。 5、

遵守开餐时间,保证饭菜质量、粗食细做,做到色、香、味俱全。 6、

严格执行卫生“五四”制,生熟食分开存放,不用腐烂、变质食物。 7、

对各种食品机械做到有检查、有记录,严格保养,妥善使用。 8、

及时完成园领导交给的临时任务。 仓库保管岗位职责 1、负责园内仓库财产验收、发放、管理等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财产、物品登记、验收,发放制度按质验收,凭领料单发料,严格把关。 3、仓库内物品做到分类摆放整齐,精心保管,做到账物相符,每月盘底一次。 4、注意仓库物质信息反馈,协助总务做好物品选购进货工作,减少积压,贵重物品不得外借。 5、防止腐烂、变质,做到食品不发霉、变质,杂品不锈蚀、腐烂,进行清理、翻晒,做到干燥通风。 6、班级用品本着节约的原则,定期发放,危险用品不得发到班。 7、及时完成领导交给的临时任务。 8、每月盘底一次并上报主管领导。 9、负责食堂物品的保管分发工作。 传达室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坚守岗位,认真负责,提高警惕,严防坏人入园破坏,对来访人员,做好查询和登记工作,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园领导。 2、热情接待家长,坚守工作岗位,做到按时开门、关门、锁门,防止幼儿擅自离园,严防事故的发生。 3、做好报刊杂志、信件等发放工作。 4、负责打扫幼儿园室外环境卫生,保持清洁。 5、负责看管园内大型玩具,确保环境干净,不受损失、不丢失。 6、负责24小时幼儿园的巡视工作,切实保证幼儿园人、财、物的安全。 7、认真完成园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夜班保育员岗位职责 1、掌握有关的幼儿安全护理知识,虚心接受班上教师及医生的指导,全面了解本班幼儿的生活卫生及睡眠习惯。 2、严格执行幼儿一日生活的作息制度,保证幼儿入睡快,睡眠质量高,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 3、每天写好交接班本,交清幼儿人数,幼儿的健康及睡眠情况,病儿的处理,重要事件及待解决的问题等。 4、精心、细致护理好每一个幼儿,幼儿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工作时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 5、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及时纠正蒙头睡、俯卧等不良睡姿,定时为幼儿叫尿,随时盖好被子。 6、对生病体弱幼儿要进行特殊护理,随时检查和观察病情变化,如遇突发事件应及时通报值班医生并做好恰当处理。 7、确认幼儿熟睡后,再做本班内的卫生工作尽消毒等工作,但不能离开本班范围,不能做私事。 表三:株洲市幼儿园钻石园岗位竞聘申请表 姓名 出生年月 性别 文化程度 职称 原工作岗位 原职务

学生会竞选工作计划范文12

【关键词】汽车营销;技能竞赛;人才培养

高职技能竞赛搭建了高职院校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是校企合作的另一个平台,实现了“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竞赛目的。近几年通过高职汽车营销技能竞赛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推进汽车营销教育教学改革,引领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育教学走向未来。

一、汽车营销赛项分析

全国职业院校高职汽车营销技能竞赛得到了许多行业企业的关注。汽车营销赛项包括汽车营销知识竞赛、汽车销售业务操作技能竞赛、汽车销售基本技能竞赛和汽车销售综合技能竞赛四项。2016年赛项整合为汽车销售综合技能竞赛、汽车营销策划技能竞赛和汽车营销基本技能竞赛三项。

汽车营销基本技能竞赛考核选手对汽车销售相关业务流程的岗位操作能力,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了汽车电子商务、商务汽配、商务汽修、车险承保、车险理赔、鉴定评估等主要业务流程及相应流程中必备的基本技能。

汽车销售综合技能竞赛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考核选手对整个销售流程的掌握与灵活运用能力,以及针对顾客进行销售接待、需求分析、商品说明和报价成交等环节的工作能力,是对选手汽车销售技能的全面考察。赛项定位于对汽车销售顾问岗位核心技能及相关拓展技能的考核,在考核专业能力的同时,兼顾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考评。

〗汽车营销策划技能竞赛通过现场策划、陈述的方式进行,考核选手团队营销策划方案制定、展示、陈述、评价方面的水平和能力;考核选手团队合作、互联网+汽车营销等方面的创意思维与创新意识。

二、企业规范纳入汽车营销人才培养

大赛目的之一是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汽车销售综合技能和汽车营销策划技能赛项考察汽车销售顾问岗位在客户接待、汽车商品知识、需求分析、营销策划方案制定、销售流程应用等方面需要的岗位能力,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水平。学习企业职业化管理和流程,学习企业6S车间管理,准确把握好企业合作的内容和要素,引入企业规范,对企业规范、流程和技术进行提炼和提升,教学内容和要求即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

随着汽车的普及,消费者购车心态更加理智和成熟,在选购产品和服务时更加看重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汽车4S店注重企业品牌效应和企业形象,有自己的外观形象、标识和管理标准。汽车企业在汽车销售过程中大大增加客户自己体验的机会,由于客户在看车、试车、洽谈过程中与销售顾问接触,销售顾问的言谈举止带给客户的体验都会对其购买行为产生很大影响,销售顾问给客户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统一的服装、得体的妆容、在客户迎接、入座、提供饮品、提供帮助等环节使用标准规范的接待礼仪,使客户体验到周到细致的服务,增加客户对品牌的认可度。

为了突出学生的实干能力,围绕汽车销售、汽车保险定损核损、二手车鉴定评估、汽车维修接待等岗位需求,依托汽车后技术服务大市场,寻求与更多企业的密切合作。针对职业能力中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实施“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将一汽大众汽车销售流程纳入《汽车销售》课程,汽车营销策划纳入《市场策划》课程日常教学环节并将评分标准作为课程考核标准,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

三、大赛因素运用于专业日常教学

汽车营销大赛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比赛,引导高职教育汽车营销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目前接受专项训练的大赛学生只是个别学生,将大赛的内涵运用于日常专业教学中,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使更多学生受益是大赛的最终目的。

(一)以真实岗位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在学校,学生即便对话术和礼仪训练得很熟练很到位,可能比不上在企业实习三个月的应变能力提高快。2012年2016年大赛组委会采用的是一汽大众迈腾作为竞赛车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与设计,紧密结合汽车企业实际,采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根据汽车销售岗位能力的需要设计学习情境,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使真实的汽车销售工作任务及其过程在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同时积极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将学生角色转化为汽车销售顾问,工作过程即学习过程,教师转换为汽车销售经理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二)课中与课后相辅相成,推进教学改革

建立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汽车销售工作岗位,专业教师参与生产性实训教学,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群体的汽车销售真实岗位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制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案,开发案例库和优质多媒体课件,建成一批优质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