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法制学习工作计划

教师法制学习工作计划

时间:2022-02-25 03:40:43

教师法制学习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服装款式设计 淑女装设计

一、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服装款式设计课程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工作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工作过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制订计划、找出关键问题、实施计划、评价、拓展。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对学习环节进行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讲,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服装款式设计是在技工院校服装专业第4个学期的课程,学生面临下厂实习与就业双重压力,此课程尤为重要。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服装企业工作模式,更快地融入服装企业的生活文化,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二、以淑女装款式设计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内容

《服装款式设计4》是服装设计与制作高级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完本次课程后,学生可以应用淑女装设计元素进行淑女风格服装设计。此次课程的开设是通过广州服装市场调研,与企业专家进行访谈,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提取而获得,是广州女装企业中最常用到的任务之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根据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技能需求与教学计划要求,我们将服装款式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初中级水平层次,服装款式设计1、2;高级水平层次,服装款式设计3、4。其中,本次课是高级班层次的学习任务二《服装款式成衣设计――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其中的参考性学习任务:为“淑女屋”服装品牌设计开发下季度春夏新款。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确认市场调研对服装款式设计的重要性,查阅淑女风格服装的相关资料,正确编制淑女风格服装工作计划,应对突发事情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对教学内容做如下处理:以《开发“淑女屋”服装品牌下季度春夏新款》为学习任务书,指引学生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目的。

1.服装款式设计――淑女风格款式设计的选题意义与价值

本课程开设时间是第4学期(服装款式设计4),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已经学习完毕,面临就业,但是现在的设计能力还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同时,在珠三角地区淑女装占整个女服装企业的60%。因此本次课程,以淑女风格服装款式为例,通过元素提取法、魔法盒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淑女装某一局部设计,理解淑女风格设计。为遵循现代服装企业文化内涵及企业设计部门的开发要求,促进学校学习与实际服装企业工作任务无缝对接,由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淑女装品牌专卖店,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方式,提取“淑女装设计元素”,制订学习计划并通过小组讨论做出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动手完成教师所给的学材,动手设计制作出具有淑女装风格的领子。教师评价提取淑女装设计元素是否运用到款式设计中,及绘制服装效果图是否与淑女装款式风格相符。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对物品进行归置,填写活动评价表,提交手工完成的设计作品,进行展示与评价。

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教学策略设计为“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运用服装企业设计部情境再现,采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进入工作任务之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小班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学以致用,工学一体的课堂,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订计划。小组沟通决策,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检查与总结提升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师采用课件辅助教学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环节,来体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教学思想。

三、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实例――淑女风格款式设计

1.教学活动一:明确工作任务、组建小组团队分工(课时讲授10分钟)

首先引入项目教学法课题,教师播放“淑女屋”服装品牌走装秀视频,时长约3分钟,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谈谈观看视频的感受(如服装风格、元素、色彩等),学生回答问题(互动环节)。其次,教师进行课程介绍,服装款式设计课程是款式分类与设计,主要从美学原则、构成、设计过程、分类设计、表现形式等几方面讲述了服装款式设计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包含创意设计与成衣设计。淑女装设计为成衣款式设计的一个环章节。本章节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贯穿整个工作流程,用时2个学时,从分析到计划、再从提取设计元素到动手设计制作以及最后的整体绘制时装效果图。整个过程参照了企业生产流程,让学生深入设计开发新产品的同时逐步掌握“淑女装设计”的技能。另外结合综合评价,对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其发挥各种社会能力(如团队合作、表达能力、设计绘画水平、策划能力等),更好地适应服装企业的工作。最后,考核方式为设计制作淑女风格服装衣领60%+作业(绘制淑女服装效果图1套)40%。学习过程是学生接受任务书,了解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通过情境描述模拟服装公司设计部(淑女屋)――进行淑女装设计(部件)。公司要求设计师根据下季度流行趋势,设计淑女装,并制作出符合淑女装的一个服装部件,与客户联系,得知客户要求产品时尚、符合市场需求、体现淑女装设计元素。

2.教学活动二:淑女风格服装信息收集与整理(课时讲授10分钟)

项目教学法学习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收集淑女装电子图片、书籍纸质信息材料、淑女装相关视频或市场调研拍摄照片等资料,完成信息收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收集信息的方式和方法,提供可展示的信息,将收集成果以资料总汇、数据图表等形式整理出来,以便于后续的对比分析。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举例法、类比法等方法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类比。最后,各学习小组展开并提交本组的“信息搜集表”,并根据任务实施过程要求,按照信息收集分工计划完成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完成可展示的信息收集成果,并进行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信息收集的全面性、针对性以及信息收集和整理、类比等情况。

3.教学活动三: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设计元素(关键性问题10分钟)

在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设计元素(关键性问题)这一教学活动中,决定这次项目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有两点。其一,淑女装的范畴与淑女装的含义和特征、消费对象。其二,教师引导学生课堂游戏――魔法盒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对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的提取。魔法盒中放着各种服装面料色卡、钉珠、烫钻、珍珠、蕾丝、花边、柳钉、撞钉、工字扣、四合扣、铁链等辅料。学生在魔法盒中随意抽取物品,说出是否符合淑女装风格。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访谈的形式对整理后的信息进行反馈与讨论。小组成员其中一名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全局,其余为讨论小组成员,通过“魔法盒”的教学活动,从中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展示魔法盒游戏活动成果,根据魔法盒游戏的活动成果把提取出来的设计元素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在表格中。

4.教学活动四:处理提取设计元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制订淑女风格服装设计计划(课时讲授15分钟)

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处理提取设计元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制订淑女风格服装设计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讨论,根据前阶段分析结果,思考并解决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出现的问题;针对淑女装风格服装的领子选取设计元素;每个同学根据关键问题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淑女装风格服装设计工作表;依据制订的工作计划找相关的淑女装风格服装知识,对不同系列进行分类。综上所述,各小组需要提交“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计划书”给教师,师生共同评价完成正式计划,教师点评学生制定技术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并要求计划与实际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并讨论,根据前阶段的分析结果,思考影响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因素有哪些,并形成文字张贴在张贴板上。在上述内容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填写工作计划。

5.教学活动五:按照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工作计划表,动手设计出淑女风格服装领子实物(课时讲授35分钟)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说明工作要求选定几种设计方案,拟定计划,有效利用时间进行动手设计,切实动手执行设计方案,避免浪费时间。设计方案要求版面书写工整,领子制作美观、精细。组织各个学习工作小组,认识设计制作淑女风格服装衣领。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进行抽签,每组由组长代表,随机抽取魔法盒中的简约系列、洛丽塔系列、田园系列其中之一,按照抽到的系列制作淑女风格服装的衣领。接下来,同学们进行魔法盒游戏。魔法盒中有花边、蕾丝、珠片等一些淑女装的设计元素,也有一些其他的辅料。上一环节获胜的小组(元素提取准确的小组),组长有优先获得选取魔法盒中的设计元素的权利,这种优胜教学机制可以增强每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发放领子模板,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修剪领型,选择自己所需的工具、材料、杂志等,每组组员对选取的设计元素进行淑女装领子设计制作。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在制作过程,指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握淑女风格系列的设计特点。最后小组评选出1个最好的进行班级PK,选出获胜的小组,把完成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书面卡纸进行张贴,归纳总结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鉴赏讨论各自做好的淑女风格服装衣领与抽签抽到的系列是否相吻合。

6.教学活动六:完成淑女风格服装款式设计展示与评价(课时讲授10分钟)

本课程的最后一阶段为评价环节,完成淑女风格服装款式设计展示与评价。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进行打分评比。以第一组为例,学生把第一组设计作品进行解说、模特展示,2~5组组员分别进行评价,评价完成之后组长算出第一组每一位同学的平均分(10分制),2~5组以此类推。然后教师点评1~5个设计组中具有亮点或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总结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评价课程要点。每个成员自我展示工作成品及自评,每个成员上台介绍对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认识,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成员之间互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选出比较完整、整体效果突出的作品。教师作为设计总监对设计师进行整体评价。淑女装多采用柔和淡雅的色调,款式含蓄,整体简洁,局部细节装饰,强调繁复有序的精致,面料讲求柔美、舒适、有质感,工艺考究,注重整体搭配。一方面学生通过PPT和展板等形式展示每组淑女风格服装的设计情况,组长记录组员动手设计过程中的评价意见,教师对每个作品给予评价意见;另一方面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建议,对个人的设计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各小组作业的质量与效率;最后点评知识点的执行情况,分析作品与要求是否相符,各小组成员提交修改完善好的设计作品给组长,教师对全班各个同学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评价,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公开点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各个组员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建议,对个人的材料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学业评价总结

通过服装款式设计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风格元素提取的方法并动手制作出符合相关风格服装部件。元素提取的设计方法是一种学习服装款式设计的技巧,通过服装风格设计元素的提取方法的学习,可以举一反三对其他服装风格设计元素进行提取。教师通过指导提取的设计元素,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动手设计制作更好地掌握这种设计风格。本课程的学习,全部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一起动手,积极动脑。整个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在教师设计的游戏教学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整个课堂的最高点。学生可以完成教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五、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总结

1.工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不足

工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工是指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完成符合企业风格的服装款式并成功开设订货会;学是指学生学习的过程,完成培养掌握技术技能并且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学生的任务,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成功之处:教学每一个环节中,都插入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环节;游戏以小组之间竞争的形式完成,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与改进之处:深入走进企业,让课堂教学与企业工作完全结合,让学生身临企业工作的真实场景。

2.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对问题式的话题讨论参与思考发言的积极性比较高。讨论之后要求发言回答,学生会很认真地做准备。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多进行此项教学手法的尝试,尽量提供学生身边熟悉的最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有话说”,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的时候,常听到有教师说:“学生坐着不动、懒,教师辛苦地传授完知识,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用心、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快乐地学习。有时笔者也会遇到一些学生“坐着不动,懒”,笔者会课下跟他们聊天,找出原因。通过总结,笔者认为大多数学生想学习,喜欢这个专业,而不想“动”的原因可能在于教师没能为学生创造思考表达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辜东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荟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第2篇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工作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工作过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制订计划、找出关键问题、实施计划、评价、拓展。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对学习环节进行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讲,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服装款式设计是在技工院校服装专业第4个学期的课程,学生面临下厂实习与就业双重压力,此课程尤为重要。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服装企业工作模式,更快地融入服装企业的生活文化,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二、以淑女装款式设计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内容

《服装款式设计4》是服装设计与制作高级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完本次课程后,学生可以应用淑女装设计元素进行淑女风格服装设计。此次课程的开设是通过广州服装市场调研,与企业专家进行访谈,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提取而获得,是广州女装企业中最常用到的任务之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根据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技能需求与教学计划要求,我们将服装款式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初中级水平层次,服装款式设计1、2;高级水平层次,服装款式设计3、4。其中,本次课是高级班层次的学习任务二《服装款式成衣设计——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其中的参考性学习任务:为“淑女屋”服装品牌设计开发下季度春夏新款。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确认市场调研对服装款式设计的重要性,查阅淑女风格服装的相关资料,正确编制淑女风格服装工作计划,应对突发事情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对教学内容做如下处理:以《开发“淑女屋”服装品牌下季度春夏新款》为学习任务书,指引学生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目的。

1.服装款式设计——淑女风格款式设计的选题意义与价值

本课程开设时间是第4学期(服装款式设计4),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已经学习完毕,面临就业,但是现在的设计能力还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同时,在珠三角地区淑女装占整个女服装企业的60%。因此本次课程,以淑女风格服装款式为例,通过元素提取法、魔法盒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淑女装某一局部设计,理解淑女风格设计。为遵循现代服装企业文化内涵及企业设计部门的开发要求,促进学校学习与实际服装企业工作任务无缝对接,由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淑女装品牌专卖店,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方式,提取“淑女装设计元素”,制订学习计划并通过小组讨论做出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动手完成教师所给的学材,动手设计制作出具有淑女装风格的领子。教师评价提取淑女装设计元素是否运用到款式设计中,及绘制服装效果图是否与淑女装款式风格相符。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对物品进行归置,填写活动评价表,提交手工完成的设计作品,进行展示与评价。

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教学策略设计为“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运用服装企业设计部情境再现,采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进入工作任务之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小班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学以致用,工学一体的课堂,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订计划。小组沟通决策,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检查与总结提升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师采用课件辅助教学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环节,来体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教学思想。

三、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实例——淑女风格款式设计

1.教学活动一:明确工作任务、组建小组团队分工(课时讲授10分钟)

首先引入项目教学法课题,教师播放“淑女屋”服装品牌走装秀视频,时长约3分钟,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谈谈观看视频的感受(如服装风格、元素、色彩等),学生回答问题(互动环节)。其次,教师进行课程介绍,服装款式设计课程是款式分类与设计,主要从美学原则、构成、设计过程、分类设计、表现形式等几方面讲述了服装款式设计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包含创意设计与成衣设计。淑女装设计为成衣款式设计的一个环章节。本章节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贯穿整个工作流程,用时2个学时,从分析到计划、再从提取设计元素到动手设计制作以及最后的整体绘制时装效果图。整个过程参照了企业生产流程,让学生深入设计开发新产品的同时逐步掌握“淑女装设计”的技能。另外结合综合评价,对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其发挥各种社会能力(如团队合作、表达能力、设计绘画水平、策划能力等),更好地适应服装企业的工作。最后,考核方式为设计制作淑女风格服装衣领60%+作业(绘制淑女服装效果图1套)40%。学习过程是学生接受任务书,了解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通过情境描述模拟服装公司设计部(淑女屋)——进行淑女装设计(部件)。公司要求设计师根据下季度流行趋势,设计淑女装,并制作出符合淑女装的一个服装部件,与客户联系,得知客户要求产品时尚、符合市场需求、体现淑女装设计元素。

2.教学活动二:淑女风格服装信息收集与整理(课时讲授10分钟)

项目教学法学习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收集淑女装电子图片、书籍纸质信息材料、淑女装相关视频或市场调研拍摄照片等资料,完成信息收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收集信息的方式和方法,提供可展示的信息,将收集成果以资料总汇、数据图表等形式整理出来,以便于后续的对比分析。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举例法、类比法等方法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类比。最后,各学习小组展开并提交本组的“信息搜集表”,并根据任务实施过程要求,按照信息收集分工计划完成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完成可展示的信息收集成果,并进行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信息收集的全面性、针对性以及信息收集和整理、类比等情况。

3.教学活动三: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设计元素(关键性问题10分钟)

在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设计元素(关键性问题)这一教学活动中,决定这次项目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有两点。其一,淑女装的范畴与淑女装的含义和特征、消费对象。其二,教师引导学生课堂游戏——魔法盒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对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的提取。魔法盒中放着各种服装面料色卡、钉珠、烫钻、珍珠、蕾丝、花边、柳钉、撞钉、工字扣、四合扣、铁链等辅料。学生在魔法盒中随意抽取物品,说出是否符合淑女装风格。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访谈的形式对整理后的信息进行反馈与讨论。小组成员其中一名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全局,其余为讨论小组成员,通过“魔法盒”的教学活动,从中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展示魔法盒游戏活动成果,根据魔法盒游戏的活动成果把提取出来的设计元素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在表格中。

4.教学活动四:处理提取设计元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制订淑女风格服装设计计划(课时讲授15分钟)

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处理提取设计元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制订淑女风格服装设计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讨论,根据前阶段分析结果,思考并解决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出现的问题;针对淑女装风格服装的领子选取设计元素;每个同学根据关键问题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淑女装风格服装设计工作表;依据制订的工作计划找相关的淑女装风格服装知识,对不同系列进行分类。综上所述,各小组需要提交“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计划书”给教师,师生共同评价完成正式计划,教师点评学生制定技术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并要求计划与实际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并讨论,根据前阶段的分析结果,思考影响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因素有哪些,并形成文字张贴在张贴板上。在上述内容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填写工作计划。

5.教学活动五:按照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工作计划表,动手设计出淑女风格服装领子实物(课时讲授35分钟)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说明工作要求选定几种设计方案,拟定计划,有效利用时间进行动手设计,切实动手执行设计方案,避免浪费时间。设计方案要求版面书写工整,领子制作美观、精细。组织各个学习工作小组,认识设计制作淑女风格服装衣领。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进行抽签,每组由组长代表,随机抽取魔法盒中的简约系列、洛丽塔系列、田园系列其中之一,按照抽到的系列制作淑女风格服装的衣领。接下来,同学们进行魔法盒游戏。魔法盒中有花边、蕾丝、珠片等一些淑女装的设计元素,也有一些其他的辅料。上一环节获胜的小组(元素提取准确的小组),组长有优先获得选取魔法盒中的设计元素的权利,这种优胜教学机制可以增强每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发放领子模板,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修剪领型,选择自己所需的工具、材料、杂志等,每组组员对选取的设计元素进行淑女装领子设计制作。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在制作过程,指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握淑女风格系列的设计特点。最后小组评选出1个最好的进行班级PK,选出获胜的小组,把完成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书面卡纸进行张贴,归纳总结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鉴赏讨论各自做好的淑女风格服装衣领与抽签抽到的系列是否相吻合。

6.教学活动六:完成淑女风格服装款式设计展示与评价(课时讲授10分钟)

本课程的最后一阶段为评价环节,完成淑女风格服装款式设计展示与评价。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进行打分评比。以第一组为例,学生把第一组设计作品进行解说、模特展示,2~5组组员分别进行评价,评价完成之后组长算出第一组每一位同学的平均分(10分制),2~5组以此类推。然后教师点评1~5个设计组中具有亮点或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总结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评价课程要点。每个成员自我展示工作成品及自评,每个成员上台介绍对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认识,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成员之间互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选出比较完整、整体效果突出的作品。教师作为设计总监对设计师进行整体评价。淑女装多采用柔和淡雅的色调,款式含蓄,整体简洁,局部细节装饰,强调繁复有序的精致,面料讲求柔美、舒适、有质感,工艺考究,注重整体搭配。一方面学生通过PPT和展板等形式展示每组淑女风格服装的设计情况,组长记录组员动手设计过程中的评价意见,教师对每个作品给予评价意见;另一方面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建议,对个人的设计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各小组作业的质量与效率;最后点评知识点的执行情况,分析作品与要求是否相符,各小组成员提交修改完善好的设计作品给组长,教师对全班各个同学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评价,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公开点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各个组员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建议,对个人的材料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学业评价总结

通过服装款式设计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风格元素提取的方法并动手制作出符合相关风格服装部件。元素提取的设计方法是一种学习服装款式设计的技巧,通过服装风格设计元素的提取方法的学习,可以举一反三对其他服装风格设计元素进行提取。教师通过指导提取的设计元素,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动手设计制作更好地掌握这种设计风格。本课程的学习,全部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一起动手,积极动脑。整个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在教师设计的游戏教学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整个课堂的最高点。学生可以完成教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五、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总结

1.工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不足

工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工是指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完成符合企业风格的服装款式并成功开设订货会;学是指学生学习的过程,完成培养掌握技术技能并且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学生的任务,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成功之处:教学每一个环节中,都插入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环节;游戏以小组之间竞争的形式完成,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与改进之处:深入走进企业,让课堂教学与企业工作完全结合,让学生身临企业工作的真实场景。

2.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反思

第3篇

一、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如何抓好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

1、抓各类计划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连续性。

教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每年学期开学。我首先抓各类计划的制定,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加强统筹管理和目标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在制定各类计划时。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

通过各部门反复研究协调。使各类计划清楚地反应学期各项工作。我们共制定如下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业务学习计划》、《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等。

2、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学期开学,我组织一线教师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提出教育教学具体目标。

a. 抓备课

备讲辅批考,备课是首要关键。如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开学初,学校根据本校工作实际,明确提出备课的具体要求。尤其是要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

如何精备一堂课,要求教师“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每学期都要评出校内优秀教案。在全校推广展览,并给予奖励。

b. 抓课堂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龙头环节。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明确提出:如何上好一堂课,关键应做到:“主导作用到位,主体全员参与,讲究课堂艺术,师生配合默契,精讲多练,层次分明,因材施教,各有所得。”此外,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板书规范工整,电教手段齐全,教具使用合理。

其次,开展全员听课。教师讲课要让大家来听,来评。一堂课要经得起推敲、点评和“说长道短”、“评头论足”。教学领导要首先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我按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节数。同时,检查听课情况:听课节数,听课人数,听课学科。要求任课教师要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听课这一环节,给全校教师创造一种改进,提高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根本素质会其到重要作用。

c. 抓反馈

如何检验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我在抓批改,反馈环节上做了大量文章:①开放性习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由过去的固定习题改为开放性习题,由学生自主选做。习题难易程度具有不同档次,习题数量也由学生自主选定。②AB卷。每次小考、反馈、测验都采用AB卷。两张试卷,是按学生层次具有梯度性。分值相同,由学生自主选答,不同的学生答不同的试卷各有所得和心理满足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控制了流失生,营造了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校园气氛。③月考制。为了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建立了月考制,每月举行月考,内容都是近期所学知识,试题由任课教师自拟。体现双基,侧重技能。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质量分析会。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由包组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年组长做综合发言,学科教师各自分析所教学生各类情况。同学科教师对比成绩。找出差距与不足。想出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抓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几年来,我在抓教师队伍建设上采用了以下几点做法。

a. 抓培训

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2003—2004学年度学校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上出资万余元。我们先后去长春、吉林、公主岭、东丰等地参观学习。假期又有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成了他们终身追求的目标。他们越来越对教学工作产生极大的乐趣和疯狂的投入。

b. 抓学习

我校在抓教师业务学习,校本培训,继续教育上投入之大,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为了使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个人素质,学校精心制定《业务学习计划》,每名学生每个学期也自拟《自修学习提高计划》。2004年学校共出资一万七千元,购买了大屏幕、多媒体设备,新上电脑12台,书籍,光盘等。今年又计划购买微机30台。重新改进微机室与电教室,切实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学校为教师定了大量的刊物和资料。同时,还为教师个人购买了大量书籍。学校每周三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业务辅导、业务讲座。教师人人有自学笔记和体会文章,2004年在辽源市课改工作阶段性总结会上。我校教师7人的论文被收集发表。2005年我校共有25篇文章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校内教师论文集,共收集全校教师精品论文28篇。

二、抓新课改工作实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2003年秋季我校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我主抓了此项工作,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个关键,制定三年规划,启动四项工程。取得多项成果。

1、围绕一个中心: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为中心,全面实施新课改,用新的教育理念创办一流的学校。

2、抓住两个关键:在实施新课改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感到: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深入的关键在评价。

3、制定三年规划:我们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了实施新课改的整体框架,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创四个一流的宏伟设想:三年内实现“一流的环境,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质量。”

4、启动四项工程:

a. 抓学习与培训,促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b. 抓课改教学模式的改革,促龙头环节作用的凸显;

c. 抓评价机制的改革,促师生个性化的发展;

d. 抓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促师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5、取得多项成果:

a.我校先后两次代表东辽县接受市教育局、课改办、研修院、督导室对我校课改工作的检查验收,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b.在县中小学课改系列活动中取得可喜成果:

①12人组队参加县课改理论与学科竞赛,有8人获奖,3人参加决赛选拔。

②有两名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县进修组织的全县观摩课,并受到好评。

③在全县领导干部课改理论知识口语大赛中,我校参赛三人均获个人优胜奖并获优胜单位称号。

第4篇

一、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如何抓好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

1、抓各类计划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连续性。

教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每年学期开学。我首先抓各类计划的制定,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加强统筹管理和目标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在制定各类计划时。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

通过各部门反复研究协调。使各类计划清楚地反应学期各项工作。我们共制定如下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业务学习计划》、《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等。

2、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学期开学,我组织一线教师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提出教育教学具体目标。

a.抓备课

备讲辅批考,备课是首要关键。如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开学初,学校根据本校工作实际,明确提出备课的具体要求。尤其是要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

如何精备一堂课,要求教师“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每学期都要评出校内优秀教案。在全校推广展览,并给予奖励。

b.抓课堂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龙头环节。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明确提出:如何上好一堂课,关键应做到:“主导作用到位,主体全员参与,讲究课堂艺术,师生配合默契,精讲多练,层次分明,因材施教,各有所得。”此外,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板书规范工整,电教手段齐全,教具使用合理。

其次,开展全员听课。教师讲课要让大家来听,来评。一堂课要经得起推敲、点评和“说长道短”、“评头论足”。教学领导要首先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我按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节数。同时,检查听课情况:听课节数,听课人数,听课学科。要求任课教师要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听课这一环节,给全校教师创造一种改进,提高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根本素质会其到重要作用。

c.抓反馈

如何检验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我在抓批改,反馈环节上做了大量文章:①开放性习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由过去的固定习题改为开放性习题,由学生自主选做。习题难易程度具有不同档次,习题数量也由学生自主选定。②AB卷。每次小考、反馈、测验都采用AB卷。两张试卷,是按学生层次具有梯度性。分值相同,由学生自主选答,不同的学生答不同的试卷各有所得和心理满足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控制了流失生,营造了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校园气氛。③月考制。为了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建立了月考制,每月举行月考,内容都是近期所学知识,试题由任课教师自拟。体现双基,侧重技能。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质量分析会。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由包组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年组长做综合发言,学科教师各自分析所教学生各类情况。同学科教师对比成绩。找出差距与不足。想出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抓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几年来,我在抓教师队伍建设上采用了以下几点做法。

a.抓培训

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20*—20*学年度学校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上出资万余元。我们先后去长春、吉林、公主岭、东丰等地参观学习。假期又有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成了他们终身追求的目标。他们越来越对教学工作产生极大的乐趣和疯狂的投入。

b.抓学习

我校在抓教师业务学习,校本培训,继续教育上投入之大,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为了使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个人素质,学校精心制定《业务学习计划》,每名学生每个学期也自拟《自修学习提高计划》。20*年学校共出资一万七千元,购买了大屏幕、多媒体设备,新上电脑12台,书籍,光盘等。今年又计划购买微机30台。重新改进微机室与电教室,切实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学校为教师定了大量的刊物和资料。同时,还为教师个人购买了大量书籍。学校每周三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业务辅导、业务讲座。教师人人有自学笔记和体会文章,20*年在辽源市课改工作阶段性总结会上。我校教师7人的论文被收集发表。2005年我校共有25篇文章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校内教师论文集,共收集全校教师精品论文28篇。

二、抓新课改工作实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20*年秋季我校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我主抓了此项工作,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个关键,制定三年规划,启动四项工程。取得多项成果。

1、围绕一个中心: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为中心,全面实施新课改,用新的教育理念创办一流的学校。

2、抓住两个关键:在实施新课改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感到: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深入的关键在评价。

3、制定三年规划:我们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了实施新课改的整体框架,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创四个一流的宏伟设想:三年内实现“一流的环境,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质量。”

4、启动四项工程:

a.抓学习与培训,促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b.抓课改教学模式的改革,促龙头环节作用的凸显;

c.抓评价机制的改革,促师生个性化的发展;

d.抓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促师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5、取得多项成果:

a.我校先后两次代表东辽县接受市教育局、课改办、研修院、督导室对我校课改工作的检查验收,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b.在县中小学课改系列活动中取得可喜成果:

①12人组队参加县课改理论与学科竞赛,有8人获奖,3人参加决赛选拔。

②有两名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县进修组织的全县观摩课,并受到好评。

③在全县领导干部课改理论知识口语大赛中,我校参赛三人均获个人优胜奖并获优胜单位称号。

第5篇

一、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如何抓好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

1.抓各类计划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连续性。教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每年学期开学。我首先抓各类计划的制定,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加强统筹管理和目标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在制定各类计划时。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使各类计划清楚地反应学期各项工作。我们共制定如下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业务学习计划》《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等。

2.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期开学,我组织一线教师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提出教育教学具体目标。

(1)抓备课备讲辅批考,备课是首要关键。如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开学初,学校根据本校工作实际,明确提出备课的具体要求。尤其是要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如何精备一堂课,要求教师“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每学期都要评出校内优秀教案。在全校推广展览,并给予奖励。

(2)抓课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龙头环节。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明确提出:如何上好一堂课,关键应做到:“主导作用到位,主体全员参与,讲究课堂艺术,师生配合默契,精讲多练,层次分明,因材施教,各有所得。”此外,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板书规范工整,电教手段齐全,教具使用合理。其次,开展全员听课。教师讲课要让大家来听,来评。一堂课要经得起推敲、点评和“说长道短”、“评头论足”。教学领导要首先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我按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节数。同时,检查听课情况:听课节数,听课人数,听课学科。要求任课教师要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听课这一环节,给全校教师创造一种改进,提高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根本素质会其到重要作用。

(3)抓反馈如何检验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我在抓批改,反馈环节上做了大量文章:①开放性习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由过去的固定习题改为开放性习题,由学生自主选做。习题难易程度具有不同档次,习题数量也由学生自主选定;②ab卷。每次小考、反馈、测验都采用ab卷。两张试卷,是按学生层次具有梯度性。分值相同,由学生自主选答,不同的学生答不同的试卷各有所得和心理满足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控制了流失生,营造了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校园气氛;③月考制。为了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建立了月考制,每月举行月考,内容都是近期所学知识,试题由任课教师自拟。体现双基,侧重技能。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质量分析会。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由包组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年组长做综合发言,学科教师各自分析所教学生各类情况。同学科教师对比成绩。找出差距与不足。想出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抓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几年来,我在抓教师队伍建设上采用了以下几点做法。

(1)抓培训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学年度学校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上出资万余元。我们先后去长春、吉林、公主岭、东丰等地参观学习。假期又有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成了他们终身追求的目标。他们越来越对教学工作产生极大的乐趣和疯狂的投入。

(2)抓学习我校在抓教师业务学习,校本培训,继续教育上投入之大,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为了使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个人素质,学校精心制定《业务学习计划》,每名学生每个学期也自拟《自修学习提高计划》。××年学校共出资一万七千元,购买了大屏幕、多媒体设备,新上电脑12台,书籍,光盘等。今年又计划购买微机30台。重新改进微机室与电教室,切实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学校为教师定了大量的刊物和资料。同时,还为教师个人购买了大量书籍。学校每周三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业务辅导、业务讲座。

二、抓新课改工作实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年秋季我校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历时5年多的时间,我主抓了此项工作,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个关键,制定5年规划,启动四项工程。取得多项成果。

1.围绕一个中心: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为中心,全面实施新课改,用新的教育理念创办一流的学校。

2.抓住两个关键:在实施新课改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感到: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深入的关键在评价。

第6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粉末冶金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93-03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高等学校实施“卓越计划”将为培养学生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完成卓越工程师需要的基本训练[1]。

2011年年初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文),进一步明确了“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指导思想、实施领域和基本原则[2]。“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各参与高校在培养观念、培养模式、学校企业联合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粉末冶金学”课程是新材料科学中最具发展活力的重要分支,也是冶金和材料科学的分支学科,备受工业界重视,相关材料和制品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机械、电子、航空航天、兵器、生物、新能源、信息和核工业等领域[3]。粉末冶金学课程与实际的生产实践紧密相关,属于工程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一致,为了配合“卓越计划”的实施,对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观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课程建设与新型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确立正确的培养观念和培养目标

“卓越计划”的宗旨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三个特点出发,树立课程的培养观念:一是强调课程内对学生创新以及工程能力的培养;二是注重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加大企业参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深度;三是加强对国家战略需求、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的认识,课程进行有目标的、主动的培养。

新形势下,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粉末冶金学”课程从培养目标上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具有全面性;加大课程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更具有实用性。确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工程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1.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学习并具备课程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利用学习到的课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粉末冶金技术是一个复杂、影响因素诸多的材料成型过程,从制粉、成形、烧结到后处理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粉末冶金成品的质量。能够完全掌握并灵活运用粉末冶金技术,即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笔者通过长期的粉末冶金教学发现,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缺乏积极有效的参与,不利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陈旧、更新缓慢,在课时、学制的影响下,无法兼顾新兴的粉末冶金技术;课内实验一方面是简单的验证性基础实验,学生兴趣不浓,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少人数多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仍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评定,考试内容大多以基础知识的考察为主,这种简单的评定方式不能满足“卓越计划”对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的要求,不利于优秀工程人才的培养。

2.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面向“卓越计划”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方向为:服务于企业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加大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培养的力度,强调学生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并重的培养,重视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因此,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要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以教师为导向,教师做好引导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加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专业性强、知识面宽”的课程学习体系,扎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的科学作风;以项目为依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粉末冶金类的科研项目中,实施本科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科研平台或课题组制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学中用、用中学的学习方法;以企业为载体,学校要加强同行业、企业联系与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中去,建设校企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

三、课程建设与新型教学模式探讨

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出发,根据工程实际,“粉末冶金学”课程组进行了广泛调研,在多次讨论和修改的基础上,制订了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很好的学习粉末冶金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学以致用,按照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模板化设计,把课程内容分为不同板块。比如:掌握粉末制取及其性能测定;压坯成形规律;粉末冶金材料的烧结原理;粉末冶金材料制备的质量控制;了解粉末冶金材料及其研究的新进展等等。

2.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围绕“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物法、启发法、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如在讲粉末的成形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套粉末成形的模具,让学生了解成形时基本概况,让学生在学习粉末成形时可以获得最大的感官认识;在讲粉末制备工艺时,根据制备粉末的特点以启发和诱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粉末制备工艺,以及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制备方式;在讲压力与粉末成形样品密度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展开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

在教学手段上,要摆脱传统的板书或者照着ppt宣读等学生积极性不够强的手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集成、动画模拟仿真和丰富的图像信息扩展了学生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也使教师摆脱了时间和空间对讲授内容的束缚,清楚地显示某些复杂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发现力、想象力、逻辑联想力,有利于认知思维的深化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工程设计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4]。通过搜集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图片和制作简单直观的动画,丰富课程的课件,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比如,在讲等静压成形时,向学生展示等静压机的原理示意图,可以让学生充分直观地了解等静压的工作原理;在讲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粉末时,可以通过Flas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机械制备的过程和原理;在讲粉末冶金工艺时,可以结合网络上企业的现场视频,让学生能够轻易地接受粉末冶金工艺方面的知识,同时获得工程实践中的一些直观信息。

3.课内实验的改革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拓展。在课内实验方面,改善了原有的简单的验证性的实验,丰富了课内实验的内容。具体的实验包括:球磨法制粉;粉末粒度和表面性质的测定;金属粉末的压制成形;粉末冶金样的烧结;烧结样抗弯强度的测试;粉末冶金样品的密度测定等等。通过这些课内实验培养学生具有合理选择使用粉末冶金材料和初步设计、制备粉末冶金材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工程能力。对课内实验的改革,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和思考能力,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围绕“以项目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的方针。为了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该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一是对校内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校内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利用学校已有的材料产业化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研究实践单位,建立“粉末冶金学”课程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可以在校内尽可能地进行工程基础实践能力的锻炼。二是以企业为载体,校企合作,吸纳企业资源。培养工程师是“卓越计划”的目标,而企业环境是工程师培养的摇篮。除了进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入企业、融入企业,学习和了解企业的技术,感受企业的环境和文化。培养方案应该把适合在企业开展的相关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专业课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尽可能放到企业去。三是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的教师在进行本科教学的同时,进行广泛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在校内的有关粉末冶金类的科研项目可以和粉末冶金课程建立联系,让本科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进入科研团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去,了解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学科前沿。在科研项目的带动和熏陶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工程能力。四是通过学科科技竞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以学科为基础的各类科技竞赛,扩大学生受益面;鼓励学生在学习课程理论基础的同时,积极参加省级、全国级别的相关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课内课外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对于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和科技竞赛获奖给予奖励或者在学科考评中加分。

4.建立全新的考核评价制度。粉末冶金学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书面闭卷的方式进行,考查的都是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缺乏对工程实践技能的考核。传统的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机制在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体系中就不再适宜。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全新的考核评价机制,除了对学生理论部分的考核之外,要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纳入到考核体系中。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工程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采用多部分考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分为理论部分的笔试考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内实验考核、工程实践能力考核、科技创新活动考核等几个部分,其中参与科研项目、参加科技竞赛等属于科技创新活动部分。笔试考试、实验考核、工程实践能力考核、科技活动考核等几个模块各部分的比例可根据课程开展和改革的具体情况,课程组的成员讨论协商决定。这种考核评价机制充分体现公平、合理,学生也努力争先、争取获得各类奖励使自己的努力获得承认。

四、课程改革的质量保障

1.师资保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取得成功,其标志在于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而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胜任这一使命的工科教师队伍[5]。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到“卓越计划”的教师的整体素质。所以,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在师资上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保证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参与“卓越计划”的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优秀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等。同时,教师也必须具备相应工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开发、工程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

当然,不论通过何种渠道招聘的教师,在理论教育教学、工程实践、科学研究、设计开发、技术创新这五个方面都可能存在某项或几项能力的不足或缺失,都需要高校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将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送进企业进行工程培养,将企业的工程师送进高校进行专业的全面和深入学习,通过这些培养方式,打造一支既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又有工程实践技术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适应“卓越计划”在高校的顺利开展。

2.经费保障。从上述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来看,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在经费上相较传统的培养模式要高出很多,所以高校在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中应当保障有足够的经费来支撑“卓越计划”的实施,建立一套完整、长效的资金机制。高校在经费方面可以采用的办法[6]有:一是提高人均教育财政拨款标准,具体的拨款数额与学校实际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在校学生数挂勾;二是为了确保“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需要,学校经费投入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倾斜;三是采取定向的办法,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企业补贴学生的学习费用,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定向工作;四是争取社会各界包括企业及校友的资助。

五、结语

本文就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粉末冶金学”课程改革与建设,从培养目标和培养观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课程建设与新型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通过课程的改革和建设的措施,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23.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号文.

[3]李成栋.粉末冶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4,(6):22-24.

[4]顾文斌,王怡,庄曙东.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机械原理”课程改革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100-101.

第7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机械制图;改革;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47-02

“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其目标主要是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作为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大学,创造性地开始研究和实践产学研合作的本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并于2011年正式启动“卓越计划”,迄今已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共计5个本科专业试点了“卓越计划”,并开设了卓越工程师试点班。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在广泛调研国内三大石油集团公司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深入研究国内其他石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凝练我校的办学特色和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因我校刚刚启动此计划,缺少具体的专业培养标准,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学改革尚处于摸索阶段。

机械制图课程作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性,该课程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的机械制图教学缺乏应用性和时代性,过于侧重“画图”和“读图”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难与企业接轨。为实现卓越计划的目标,必须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改革

在制图教材的选用上,“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仍选用以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编写的《机械制图》(第六版)(2007年7月出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机械制图》编写组编写的《机械制图》(第六版)(2010年7月出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主体的制图教材,教材基本上反映了教学大纲知识系统的逻辑性、学科体系的基本原理,有固定的结构框架。这些教材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主要宗旨是培养学生画图与读图能力,各章节内容详细,知识点清晰。但理论性的内容偏多,实际应用性的内容不足,缺乏制图知识与工程实际的融合,缺少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打破原有教材传统框架,注重实用性和时代性,力求简单、紧凑、精炼。减少对理论知识的阐述,加强其与工程实际即机械加工、机械设计等知识的融合和关联。例如,减少画法几何部分内容,在零件图部分增加制图测绘学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使教学与企业接轨,可采用企业中现有图纸及机械产品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讲解。尽量采用简单易读的图例,重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国家标准规定的表达方法。突破单纯地教会学生“画图”与“读图”的思想,培养学生设计制图的指导思想。另外,随着CAD / CAM技术的迅猛发展,设计与制造的理论和加工手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制造企业已实现无纸化生产,直接进行三维造型设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应体现这一特点,在增加计算机绘图学时,尤其是计算机三维绘图学时,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机械绘图软件,如Solidworks、UG、Pro / E等。

在结构上,可以参照现有教材做适当的调整。减少基础知识章节,增加实用型章节的扩展。例如,将计算机绘图课程(二维、三维)安排在组合体、机件表达等章节后,针对具体例题或者绘图作业讲解;将零件图章节分散安排在机件的图样画法、标准件与常用件章节中介绍;装配图多引用机械设计中的图样做讲解,这样便于与后续课程的衔接。

二、课程设置改革

在课程设置上,制图课的设置仅仅是将它作为一门课程,大多开设在第1或第2学期,对于“卓越计划”试点班而言,机械制图的多数授课内容与同专业的普通班基本相同,并未体现出工程特色。因此,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技能掌握能力出发,在课程设置上,将培养制图、设计的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在整个教学体系下,可将机械制图课程分为基础制图、计算机绘图和设计制图三部分。并且,在制图课程之前应先进行金工实习、机械工程入门课程的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对机械加工方法、工艺结构等实际应用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以加深对制图中图例的理解。

在总的课程设置上,合理安排制图课程的开设时间,将制图课程贯穿于整个学习期间,使之与后续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很好地衔接,从而保证学生的绘图训练不间断,绘图技能不断得以提高。在这期间,侧重于计算机二维、三维绘图软件的不间断应用。

三、教师队伍建设

虽然现有制图教师队伍不断向年轻化、高学历化方向发展,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实践经验缺乏,起不到很好的启发作用。所以,围绕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一目标,为满足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性质,机械制图教师可由同时讲授机械设计、机械制造、金属工艺等专业课的教师担任。同时,增加机械制图教师去企业学习及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建立教师轮训制度,培养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既能使制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制图教学有效地与设计知识、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单纯孤立地讲授制图知识,还能增加制图教师的科研能力,能适时地将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企业合作开发成果等内容穿插在教学中。

四、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有效的改善教学效果。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同时,可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动态的教学、直观的立体模型,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可帮助学生验证想象的结果,有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产实际采用案例式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减少单纯板书、多媒体讲解。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积极启发、正确诱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模式。在制图测绘环节,以分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全程参与进来,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增加在绘图室的零件测绘练习和计算机训练中心的上机练习,增加徒手图、轴测图的训练,使学生在技能、素质上得到真正的提高。

五、结语

“卓越计划”下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对于学生、教师、学校都有重要意义。

(一)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成为“卓越工程师”的驱动下,学生会自然地由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的“求知”,这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另外,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因材施教。

(二)可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教师运用典型工程案例可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并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的积极性,这既能保证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工程实践的自我效能,同时还能增强他们选择工程职业的信心。另外,通过运用现实或模拟的工程项目作为案例来训练学生,可增强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识以及动手能力。

(三)可为机械制图教师提供去企业学习、培训的平台,丰富了教师的设计经验和科研工作经历,扩展、更新了教师的知识面

对于教师来说,这解决了科研压力,改变了制图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的现象。通过改革,制图教师能进一步适应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这为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卓越计划”下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增强了学校和教师的竞争力,能做到高校和企业的真正接轨,使学生的就业不再是难题,还能提高学校的生源。

[ 参 考 文 献 ]

[1] 董国耀,李莉.关于图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67-69.

[2] 舒宏,胡清泥,高菲.中日机械制图教材的比较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工程图学学报,2010(4):166-171.

[3] 张晓报.我国“985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与反思――基于课程的考察[J].高等教育管理,2013(6):24-30.

第8篇

关键词:钢结构课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127-02

2011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提出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2010-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2010-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创新能力强、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1]

随着中国钢产量的高速增长,钢结构因其强度高、塑性韧性好、制造简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高层和高耸结构、大跨度结构、工业厂房等建筑中。[2]近年来随着钢结构建筑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在此方面由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较少,而刚毕业的学生实践经验明显不足,致使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卓越计划”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钢结构发展的需要,增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钢结构方面的知识,让他们毕业后能较快胜任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工作,满足卓越计划的需求,不可避免地对“钢结构”这门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一、“钢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钢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钢结构材料的基本性能,掌握钢结构构件基本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熟悉基本构件的构造设计等。可见,“钢结构”的教学肩负着向学生传授钢结构基本知识的任务,因此,必须抓好该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目前在钢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钢结构课程的学时太少

在“大土木”专业下“钢结构”的学时从以前的64学时调整到现在的48学时,甚至一些院校只有40个学时,学时减小,教学内容却未删减,教师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该课程的内容讲完,只能将钢结构的基本知识作简单的介绍,一些较难的知识点讲解不透彻,造成课上学生听得懂,课下却不会做作业,应付考试也只能靠死记硬背,但是却不知学到什么。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安排如此多的内容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另外,由于学时的限制,大多数学校只开设“钢结构设计原理”,而未开设“钢结构设计”,学生仅学习了钢结构的材料性能、连接方法和构件设计,未曾学习过钢结构的结构体系,而当前人才市场急需的是能进行钢结构设计或施工现场管理的毕业生。

2.钢结构的课程较难学习

“钢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较难学习的课程之一,由于该课程与建筑材料、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等专业基础知识联系紧密,如果没有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很难把钢结构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其次,教材中力学公式多、近似公式多、构造要求多等,部分公式是由国家规范给出,有些公式是由试验结果得到[3],这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一定困难。再次,问题的多解性加重了学生学习钢结构的难度。另外,学生从小学至高中已经习惯于一个问题一个解的学习方法,而在复杂的钢结构构件连接的设计中该问题可能有多个解,学生一时难于接受,进而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学习钢结构课程的难度。

3.学生没有认识到学好钢结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钢结构还仅用于大跨度结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工业厂房等,学生见到的建筑物大部分是由钢筋混凝土建造,从而使他们想当然地认为钢结构这门课程可有可无,从而造成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习效果。特别是已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接触到钢结构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机会较少,即使遇到钢结构工程,也是分包给钢结构公司进行专门的设计和施工,这也使部分学生产生这样的误区。钢筋混凝土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课程,而钢结构课程是无关紧要的。

4.教学中缺少工程实例

由于钢结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与钢结构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实际工程均有着广泛的联系。但在钢结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内容仍然侧重于书本上基本理论知识,引入工程实例较少,未将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工程实例联系起来,学生极易感到索然无味,不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另外,学生希望学习的知识在工作后立即就能应用,如果不进行工程实例的应用,直到这门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明白学习它的意义是什么,更不用提运用该门课程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作为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5.学生的考核形式单一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性检查的主要形式。而现阶段,在钢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考核形式仍然比较单一,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有些任课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但为了片面追求所授课程的及格率而降低试卷难度,给学生划考试重点,甚至向学生透题。这样容易使学生认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1.基于“卓越计划”,制订合理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

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把课堂讲授的重点放在“钢结构”课程的主要内容上。因此,首先选用一本内容丰富、例题得当的教材,然后从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把教学内容和学时数结合起来制订教学计划,使授课的理论知识够用,满足“卓越计划”的要求。对于一些在其他先修课程中学习过的内容不要重新讲解。

2.基于“卓越计划”,采取比较法进行教学

钢结构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该课程中的计算公式较多,众多的公式使初始的学习者要完全掌握并非易事。为了使学生能较为轻松地学好钢结构的基础知识,在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方法。一方面,比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辨别同类教学内容之间的共性;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分析法可以发现同类问题中的某些特殊之处,有助于对相似问题的区分,掌握教学内容。[4]例如,在讲授轴心受力构件的承载力验算时,对于轴心受压构件需要验算是强度、刚度、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而对于轴心受拉构件验算需要验算的是强度和刚度。在讲授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工字型截面的强度和稳定性验算的公式、角焊缝和对接焊缝的计算、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的验算等知识点都可以采用比较法,从而让学生更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钢结构的知识。

3.基于“卓越计划”,适当开展钢结构的学术讲座

大部分学校钢结构课程所用教材与其当前的发展相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教学的课时太少,学生不可能在教学中完全了解学科的前沿问题以及关于钢结构的新规范、新技术和新理论。[3]由本校和兄弟院校在钢结构方面进行科学研究的教师或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通过学术报告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专业知识或新的研究进展情况,这种学术前沿的知识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可以促使学生了解钢结构领域的前沿知识。同时,还可以让部分对钢结构研究较感兴趣的同学参与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使他们了解钢结构的最新进展,开拓视野,培养学习兴趣。

4.基于“卓越计划”,改革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

传统的考试形式,教师从授课、试卷的拟定、考试的监考、试卷的评阅和成绩的评定等主要由授课教师一人承担,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容易使教师产生授课和考试的随意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施完全的“教考分离”后,一方面无疑对教师产生了压力,由于教师不知具体考试内容,可使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能严格地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在课前的准备、教学方法和方式的研究以及教研活动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教考分离也会让学生认识到课程考试成绩的高低主要是由平时的努力程度决定,越来越多的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钢结构基础知识上,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促进了钢结构教学质量的提高。

5.基于“卓越计划”,完善和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钢结构教学和授课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要让学生参加现场实习。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通过挂图、实物模型、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钢结构工程的具体实例外,有必要让学生去钢结构加工工厂或施工现场参观、实习,增加学生对钢结构的感性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钢结构课程的兴趣;其次,改革钢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是钢结构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钢结构的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钢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通过合理选题可以杜绝课程设计中的抄袭现象,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掌握钢结构的设计方法、步骤,熟悉施工图绘制,使其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较快适应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工作,满足“卓越计划”的要求。

6.基于“卓越计划”,建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

建立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能使企业和学校达到双赢。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企业发挥其了解目前所需的实践性人才应掌握哪些知识,通过企业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可以改变当前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错位的现象。[5]首先,在制订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过程中,高校应邀请与学生就业的相关企业制订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其次,学校应鼓励相关企业建立工程实践的教育基地,承担部分学生实践教学的培养任务。另外,学校还可以要求学生有半年或者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参与企业的工程实践,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并让企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具体的实习分数,使企业也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中。最后,可以让企业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承担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授课任务,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结语

总之,随着钢结构技术的发展,关于钢结构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进行总结和归纳,善于及时发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及时找出解矛盾的对应策略,不断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和加强实践教学,建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把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培养出满足“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

[2]万红霞,王小平,李波,等.钢结构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5):113-114.

[3]蒋华.关于土木专业钢结构系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29(1):49-52.

第9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组织;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1.引言

《建筑施工组织》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是将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融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课程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综合性高、理论跨度大、影响因素多、技术性用性显著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单向灌入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效率不高,满足不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我们对《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实施了基于“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2.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多年来采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现场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越来越不适应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1 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统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知识。而目前高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内容仍然源于本科教育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学习内容没有同岗位工作及时准确地联系在一起,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统一,导致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差。许多教师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了2-3年后竞然不会。

2.2 理论、实践教学脱节,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脱节

目前国内大多高职院校的施工组织课程基本上还是采用课堂教学的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中心,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课程中存在大量的施工组织实践知识是通过教师以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其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学习的目的性、指向性不强,缺乏技能训练,教学抽象,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知识。

2.3 对提升学生自主而快乐的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的空间不大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法上采用填鸭式、一言堂,教师是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灌输教材的内容,而且偏重于理论部分的讲述,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对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笔记、背概念、背原理,应付考试,被淹没在深奥的理论和枯燥的原理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高职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的要求。

3.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在反思传统教学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我们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重构了课程内容,改革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有效地保证了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

3.1 进行教材改革,重构教学内容

课程组通过调研和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课程设计理念及国内兄弟高职院校的做法,结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进行全面改革,突出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方法以能力、社会能力全面培养。

根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不同,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群体”的项目教学法,将其划分为:项目一: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二: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三: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四:室内外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每个项目又划分成五个学习型任务。

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学习型工作任务的构建)

学习领域项目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1)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2)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3)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4) 学习型工作任务(子项目5)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阶段 项目1: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的编制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施工平面图的布置 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项目2: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主体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主体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编制 主体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平面图布置 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项目3:屋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屋面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屋面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屋面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编制 屋面工程施工平面图的布置 屋面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项目4: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装饰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装饰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装饰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与资源计划编制 装饰工程施工平面图的布置 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编制

集中实训阶段 项目5: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子项目1:运用清华斯维尔管理软件编制砖混结构房屋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子项目2:运用清华斯维尔管理软件编制框架结构房屋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注:在项目实施前期,有进行图纸会审,施工特点分析和编制工程概况两个公共教学活动,后期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集中训练)

上述以教学项目为基本的教学单元,充分考虑工作过程要素,并基于学生认识基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来编排教学内容。以典型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为线索组织授课,使学生将支离的施工组织课程每节内容完整地建构在真实的施工项目上,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也能亲历一次典型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模拟操作。基本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3.2 改革教学模式,采用“126”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1”:学训合一,即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做一体;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学习项目与工作项目一致,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养成和实际工作内容一体;课内课外一体。

“2”:两类完成过程相同,难度和技术水平螺旋上升的项目,即教学采用双轨并行模式,课内选择相对简单的典型工程——砖混结构建筑为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贯穿项目,在教师指导,团队合作下,按照任务导入、任务分析、教师示范、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提高六个步骤完成教学过程;课外选择结构及平面布局相对复杂的典型工程——框架结构公共建筑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对象,由各学习小组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完成训练,以课内项目带动课外项目,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安排与教学进程相对应的在建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教学。每两个学习小组指派一名专任教师、一名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对每个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每个学生所承担角色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形成过程考核结果。见图1

图1 双轨并行教学模式

“6”:课堂、课外教学“六步法”,按照项目化教学的思想,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组织教学。选取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学习情境,按“六步法”组织教学活动,凸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见图2图3

图2 课堂六步教学法

图3 课外训练六步法

“126”教学模式符合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课程作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参与省市院各种比赛的获奖情况和就业情况综合来看,“126”教学模式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建筑施工组织》课程以实际工程项目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展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课程内容以项目任务单的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工作的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通力协作,共同完成本小组的项目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显著提高,学生的操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2)讨论点评式教学法

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引导就某一问题或下达的任务进行讨论分析,发表见解。教师的指导点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上,最后教师就讨论结果作一总结,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创造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环境氛围。

3)施工现场教学法

对校内实训基地难以完成的教学项目,可以到实际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观摩教学。把“教室”设在工地,并聘请工地技术人员为现场指导老师,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如在介绍框架结构主体施工方案时,可以请现场技术人员结合现场柱、梁、板施工的实际情况讲解,边做边讲,使理论实践一体;知识学习和实际工作内容一体;课内课外一体。学生身临其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4.改革取得的成果

通过近年来的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建立完善了高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与岗位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学目标和岗位需求的统一,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实践中教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比以前提高了,学习效果已有明显的改善。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职业能力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训成果,毕业设计质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建筑施工组织》的教学改革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教学效果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5.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的《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改革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学校、系部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按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着眼于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建林.高职《建筑工程施工》课程项目教学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5)

[2]周兆银,张长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100-102页

[3]李晓枫.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施工类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论丛,92页

[4]聂维中.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华章,2010,(31)

第10篇

关键词:行为引导教学法;项目教学

行为引导教学法

行为引导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策略。行为引导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与全面素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论中的一种新思潮,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为引导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培养目标立足于学生思维方式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成果评价等环节。它一改往日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在整个过程中对新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从而使其在遇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与全面素质的教学目的。

行为引导教学法的特点与实施方法

行为引导教学法的特点(1)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行为引导教学法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成果评价这些教学环节中,学生全程参与,从而使其亲历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整体,又清楚问题解决的每一个细节。(2)学生相互协作主动解决实际问题。行为引导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即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3)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行为引导教学法由于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鼓励、同学间的合作以及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4)教师在教学中角色与作用发生变化。在行为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咨询者,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并要进行及时的行为引导。虽然从教学过程主要承担者的角色中淡出,但并不影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这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行为引导教学法的实施方法在实施行为引导教学法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通常以分小组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即分组教学。首先由教师提出教学的项目课题,然后每个学习小组进行组内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工作计划,在这一过程中,每组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个人的知识欠缺可以通过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加以弥补。经过讨论,每个学习小组最终确定较好的项目课题方案,并进行独立的工作任务分配,这期间指导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按照确定的最优解决方案,学员独自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各自独立制定的工作计划指导下完成工作。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预定的目标对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检查,并判断项目完成得效果如何。概括起来,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教学中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提出问题或任务阶段、收集信息阶段、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评估阶段。在各个阶段都应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生经过十几个项目课题的不断强化,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教师的不断启发与引导,在完成课题的活动中使学生懂得遵循行为科学原理,形成自觉的行为意识,培养完整的职业行为方式。

在项目教学中应用行为引导教学法

高职教育的实训单元教学常采用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是指教师在传授某一部分知识时,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理论、实验、实际动手操作与学生独立完成,构成能够使学生从中得到理论与操作的完整知识结构的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只是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际进行,可以使所有学生了解和掌握完成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

行为引导教学法正是以项目教学为实践教学形式,扩充了项目教学的单方面能力培养。在项目教学中应用行为引导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教学任务的制定。教师制定项目教学的工作任务,明确项目教学的目的与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提出问题,并描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及时准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阶段:项目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教师将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后,由学生了解该项目工作的要求与目的,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第三阶段:项目教学中学生工作计划与工艺的制定。学生应根据教师对项目的说明及有关要求,独立或分组制定项目的具体工作计划与制作工艺。制定计划的同时,应对各环节所需时间做出计划,以提高和增强学生对工作效率的认识。

第四阶段: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教师组织学生依据项目教学的计划指导学生按步进行操作。学生在工作的同时,应进行有关数据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填写测试报告,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在学生完成项目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引导式提问,以促进学生对项目原理知识的认识及对实际工作中有关疑难问题的解决,必要时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引导。

第五阶段:制定项目教学的评分标准和方式,对项目进行检查。在教师评分之前,可让学生自检、自评、互检、互评,或由小组共同评估检查。教师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应给出准确的评分,并应当面指出学员项目中所出现的错误及扣分的原因。在教师检测之后,可对项目设置一定的故障,组织学生调试,或让学生自行排除。教师在学生调试完成后,应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问、讨论和解答,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在整个项目教学完成之后,应将全体学生召集起来开展必要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采纳最佳方案的思想。

我校从2003年起在CNC、模具、机电一体化、机电工程、CAD技术等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使用了行为引导式项目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大卫.行为引导教学法在高职实践课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研究与实践,2006,(9).

第11篇

襄樊市第十八中学2004年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内部运行机制为契机,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认真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校风。 2、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精神,搞好教职工年度考核,落实教职工聘任制,完善年级组长负责制和班主任负责制。 3、继续搞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普九”成果。 4、加强党团员、干部的政治学习,开好民主生活会,抓好党团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 5、充分发挥工会的民主监督和桥梁作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6、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尽力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稳定教师队伍。 7、继续搞好勤工俭学工作,加大创收的力度,增加学校资金积累,本年度争取勤工俭学收入30000元。 8、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搞好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 三、主要工作安排及具体措施: (一)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全体教职工政治觉悟,强化教师敬业精神。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周学习不少于2次,党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每月必须参加一次组织生活会,教师每周必须集体学习一次。 2、加强校级领导和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思想队伍建设,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形成“高效实干,团结协作”的班子。 3、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和自我提高,以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4、组织教师学习法纪、法规,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 (二)学校德育工作: 1、充分发挥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制,使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 2、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对班主任的跟班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3、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精神及遵纪守法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4、继续开展“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评比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出入的管理。 5、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班主任家访活动,开好家长委员会,争取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 6、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教育工作,使学生在校学习舒心,家长放心。 (三)教学工作 1、巩固“普九”成果,抓好防辍控流工作,减免部分学生借读费、杂费,保证流动人口子女和特困生入学。 2、做好各类文件、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工作,使档案管理不断规范化。 3、认真贯彻落实市教委九九年二号文件精神,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认真落实教学的五大环节,认真落实新的课程计划,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4、狠抓教学过程的管理,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深入钻研大纲、教材,改进旧的教学方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加强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教案检查,力避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做法,作业检查重查批改质量。 5、加强教研、教改。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逐步造就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学校继续开展“讲课大比武”活动,“学科集体备课”活动,“优秀教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要求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做到“三统一”,最大限度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学质量。 6、注重全面提高基础上的培优转差工作。针对我校生源参差不齐的特点,努力培养全体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成绩。每个年级应根据自身特点抓优生培养,将优生培养作为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 7、抓好音乐课、美术课、实验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等非中考学科的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8、学校全力以赴抓好2004年中考备考工作,学校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要深入毕业年级,在全体教师中树立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生命的意识, 2004年中考较2003年要有重大进步。 (四)教师队伍建设 1、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广大教师自觉履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广大教师的法律意识。 2、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的作用,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增强广大教师学法、敬业、育人的自觉性。 3、结合继续教育,在全校教师中继续开展“读三书”、“讲三课”、“练五功”的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鼓励教师学会制作课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 4、稳定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各项待遇倾斜一线教师,重奖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大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增强广大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党、团工作 1、经常性组织党员学习,开好党员生活会,搞好党员的年终评议,抓好党员的常规管理工作。 2、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目的,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章、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大报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重视抓好共青团工作,并针对青年特点组织学习、开展活动,从而提高青年团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 4、抓好以团委为主导的学生会工作,配合处党支部,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的纳新工作。 (六)后勤管理、勤工俭学工作 1、搞好财产的登记,加强对校产的维护,合理利用学校资源。 2、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继续实行双签制。加强学校财产、财物的管理,每月对各班的校产进行检查、公布。建立教科书、纸张、油墨、粉笔、各种实验仪器、药品等各项公物的领用制度,增收节支,增加集体的积累。 3、抓好勤工俭学工作,解放思想,挖掘潜力,广开财路,进行外联、内办,搞好房屋租赁,力争完成上级下达的勤工俭学任务。 4、利用有限的资金尽力改善办学条件。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学校的绿化、美化工程,使学校的环境净化、硬化、香化、庭园化,从而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七)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安全教育工作 1、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认真宣传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使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学校人人清楚、人人遵守,确保计划生育工作和妇女工作的先进,争创市级先进。 2、完善门卫和值班制度,搞好“封闭”管理,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确保师生的安全。 3、综合治理各项工作达到上级要求,争创市级先进。

襄樊市第十八中学

2004年1月05日

十八中学2004年工作计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问题;策略研究

具体来讲,分管教学负责的管理工作包括:依据学校的不同教学水平和教师整体素质和学校教学水平制订适当的教学任务和计划;考核每学期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水平;管理教务处的综合工作,定期向校长汇报学校事务;定期抽查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情况,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检查教师的工作态度;组织开展学校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等工作。然而,现阶段,还有许多学校关于小学教学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存在缺陷,导致分管教学难以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分管教学管理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教学改革和创新策略,以此来发挥分管教学的作用。

一、小学教学管理的缺陷

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切合实际。分管教学职责之一就是每学期开学之前需要制订不同课程、不同年级的学习任

务和教学进程等。然而,在对小学教学管理的计划规定时,过高或过低地制订标准和要求,致使教师难以按照规定达成教学要求。另外,还体现在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学校分管教学有时为了体现学校教学模式和制度的先进性,会采用最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但是本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师素质、学校设备、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等条件的缺乏,导致了小学教学管理的失败。(2)小学教学管理对教师要求不达标。从分管教学的管理职责可以看出,小学教学管理中很大程度上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实际上,一部分学校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态度、教师数量都有着很大的问题。学校每年都应该对教师实行考试式的水平测试,再结合学生的考

试成绩状况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作出评价,并进行总结和探讨研究。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师的考核工作往往仅限于表面和形式,并不能对教师做出根本性的测试,相应的也不利于针对问题的开展

教学管理工作。

二、关于小学教学管理改革的策略研究

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善教师工作态度

教师的个人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以及其课堂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因此,分管教学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对教师的管理应该有严格的要求。(1)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素质方面,学校应该严格按照小学教学管理对教师的要求,定期地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检验和提升。通过公开考试的方法,来检测教师的能力,不断地鞭策教师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还可以让教师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研究和讨论,交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2)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让教师形成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教师的义务。严禁教师的迟到、早退现象,可以不定期地通过听课的方法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在小学教学管理条例中可以规定学校要定期开展教师工作研讨大会,让教师提出自己对

教学管理的看法,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基础和条件。除此之外,还应该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得出现体罚学生等现象。

2.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引导工作良性发展

在制订教学管理任务和计划时,要充分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

整体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等,学校不能仅仅只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模式,而不根据自身实际盲目地制订计

划。小学教学管理最终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学校在制订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师进行密切的交流。另一方面,分管教学还需要在制订学习的计划之外,开展其他的具有教育性

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总而言之,小学教学管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地

完成,更需要分管教学的管理工作的配合。在新的时期,要提出新的教学管理办法,形成完整的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和模式,为小学教学通过制度管理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