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普洱茶文化论文

普洱茶文化论文

时间:2022-06-09 01:18:11

普洱茶文化论文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茶文化;营销;普洱茶;4Ps

普洱茶的文化营销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进行铺垫,在2003年达到了营销的爆发时期,经历了大幅的市场升温后,于2007年达到了市场的巅峰。之后,普洱茶的营销从过热走向理性,从价格、销量的疯狂上涨,走入了合理化调整的阶段。下文将利用营销学最基本的4Ps理论,对普洱茶文化营销的每个细节进行剖析,深入研究其营销过程中的得失。

1普洱茶营销战略分析

1.1产品策略

茶文化是所有茶产品所共有的一种文化,也是茶产品与生俱来的文化优势。普洱茶主产地处于茶树的发源地云贵高原地区,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就在这个地区,因此普洱茶从出身来讲,就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普洱茶产品的种类设计上,继续保持普洱茶较为传统的茶饼、茶砖等形式。虽然普洱茶近几年的产量大幅增加,但是其产品生产工艺,依然严格按照传统的生产工艺来进行。而这种传统的采茶、制茶工艺中,也处处体现了悠久而厚重的文化,甚至普洱茶的产品都同样按照历史上传统的包装方式来进行。普洱茶产品本身就带有极强的文化气息,这为产品的文化营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分销策略

普洱茶通过市场细分,将目标市场主要分为礼品市场、拍卖市场、收藏市场和终端市场。虽然每个细分市场的销售渠道和方式不同,但普洱茶的销售主要还是通过茶馆和茶叶零售店两种业态中进行的,其中又以茶馆的经营最具文化特色。以“七彩云南”、“茶马古道”等为代表的普洱文化主题茶馆,与普洱茶的营销相互呼应,互为补充。还有将其他文化与普洱茶文化相结合的主题茶馆,如“舞林茶艺馆”等,这些茶馆通过文化之间的交融,形成了自己的特性,达到了更好的经营效果。

1.3促销策略

普洱茶的促销战略充分与茶文化相结合,并采用了文化造势与产品促销相结合的立体促销模式,在整个营销攻势开始之前,就通过茶文化的相关书籍以及网络等载体,将茶文化以及普洱茶所承载的茶马古道文化,良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文化传播媒体使大众对普洱茶的基础常识以及内在的文化有了较为广泛的了解。同时,随着各种普洱茶功效的提出,相对应的书籍和网站也随之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1.4价格策略

普洱茶的价格来源,大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产品本身价值、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最根本的部分是普洱茶产品本身的价值。借助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和普洱茶年代越久价值越高的特性,收藏普洱茶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了一种潮流,普洱茶的价格自然被提升得很高。同时,普洱茶在销售过程中,融人了诸多文化的元素,普洱茶的自身价格加上茶道、茶经、茶艺等茶产品销售附属环节的价值,组成了普洱茶的最终价格。这种综合定价形成的价格,虽然比原始的价格要高很多,但是可以被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人所接受。

2对其他产品营销的启示

2.1充分利用文化进行营销

拥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并不仅限于茶,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都可以体现。在产品设计时,融人一些相关的文化元素,在产品改良时,充分考虑到保护其原有的文化底蕴,进行产品定价的过程中,将文化的价值融人到产品价格之中,产生依据文化特点进行细分的目标人群。在分销过程中,将产品本身与其历史上或文化中相匹配的分销渠道相结合,发挥独有的营销优势。在促销中,将文化作为产品的卖点之一,进行宣传,不但宣传了产品,也弘扬了文化,达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2

关健词:普洱;茶文化文献;收集与整理;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019-03

随着普洱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普洱市图书馆都经历了长期的茶文化积累过程,普洱民族茶文化这个具有“地域文化的个性”,给图书馆的发展引来了一股很有力量的“势”,离开了这个个性就失去了公共图书独特的优势。故普洱市图书馆因势利导,充分地利用好手中的地域文化资源,为研究普洱茶文化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并“量体裁衣,自做衣裳”,积极主动地推出自己的品牌,显示自身有研究实力的一面,更好地体现自己的职能,促进了普洱茶文化的发展。

普洱市图书馆收藏的诸多史籍中有许多记载足以说明普洱茶是勤劳智慧的祖先留给思茅的“永活财富”。唐・樊绰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写到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蒙舍蛮即哀牢人是当是南诏的统治民族。据哈尼族支系尼人口碑相传,1600年以前,当尼人进入西双版纳地区时,当地已有了土著所种的茶树。至今,在西双版纳、普洱、景东、景谷、澜沧等地还保存有大量野生型、过渡型、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同时,这些地区也都是古银生节度所辖。可以作为“银生域界诸山”产茶的活佐证。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提到的“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金齿百夷指滇西傣族祖先。乾隆《云南通志》记载:“普思茶山,夷人穷苦,惟籍茶叶养生,是小民养命之源。”道光《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蛮民杂居,以茶为市,衣食仰给茶山”,在漫长的岁月中,滇西南各族就开发出名扬天下的“普洱茶”。也营造了灿烂的民族茶文化。

1普洱茶文化文献的价值意义

1.1普洱茶文化的定义

普洱茶文化,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来理解,它是普洱市、西双版纳州茶乡各族人民从古到今创造的、在对茶的发现、驯化、栽培、制造、加工、运输、保存、销售、饮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1.2普洱茶文化的内容

普洱茶文化与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涉及种茶人、制茶人、售茶人、饮茶人各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思想观念、、文化艺术等等方面,如古茶树、古茶林、大茶山、茶种植、茶品种、茶加工、茶贡品、茶厂家、茶马道、茶饮具、茶医药、茶民俗、茶品饮、茶风情、茶碑刻、茶文史、茶诗词、茶楹联、茶文艺、茶保健、茶叶节等等。

1.3普洱茶文化的内涵

普洱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众多茶文化中,有其独特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广博性特点,其中一些内容实体,已具有文物价值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价值。思茅为世界茶起源地之一,在漫长的茶叶发展历史长河中,14个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底蕴丰厚的民族茶文化,这是思茅普洱独特的资源。它将带动云南思茅旅游业、茶产业、茶经济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造福于云南思茅各族人民。茶文化促进着普洱茶的振兴,普洱茶为茶文化提供了发展基础。是中国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而传扬海内外。

2普洱市图书馆馆藏茶文化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2.1茶文化文献特色专柜

普洱市图书馆于2003年设立茶文化文献的特色专柜,从开始的30多册到现在的1011册。十年来,专柜收集了如:由普洱茶文化的创始人黄桂枢先生于1994年主编辑的《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是当代研究普洱茶文化的起始文献。由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邓时海著的《普洱茶》是记载普洱茶文献,普洱茶理论的专著、由思茅政协编的《普洱茶源》是系统地反映普洱茶发展的历史演变,及现代普洱茶的发展趋势,为广大读者认识普洱茶提供一个了解的平台,并对普洱茶的有关问题进考证和定论的茶文化文献。

2.2多方面收集研究文献资料

当今的普洱茶及茶文化研究有地方性研究和个人研究,在新纂地方志中有普洱茶专述,有的集体或个人出版了书籍多种,1993年至2001年,弘扬茶文化后,普洱市举办了三届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内外有关论文文章、论著已发表、出版多篇(部),为普洱茶文化增添了新成果。普洱茶文化具有多种文学艺术特色,有普洱茶诗词、普洱茶楹联、普洱茶民歌、普洱茶民间传说、故事、普洱茶小说、散文、普洱茶曲艺、歌舞、普洱茶邮票艺术。以茶会友,广交天下,茶文化搭台,茶经贸唱戏。1993年至2013年,普洱市举办了十三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促进了中外茶文化交流,促进了普洱茶乡经济社会发展而影响深远,其影像、图片资料我馆也有收藏。

2.3普洱茶文化古籍的收藏

银生普洱茶自唐代入载《蛮书》以来,记载有普洱茶史料的书有所增多,普洱市图书馆馆藏茶文化文献的史籍主要是宋代有《续博物志》,明代有《滇略》、《本草纲目》等。清代的史料和文物有《滇云历年传》、《滇南新语》、《本草纲目拾遗》、《滇南见闻录》、《滇海虞衡志》、《普洱茶记》、《清史稿》、《道光普洱府志》、《思茅厅志》。《普洱府志》、《易武茶案断案碑》、《永安桥功德碑记》、《信征别集》等。民国时期的史料和文物有《梵天卢丛录》、景谷茶人《纪襄廷墓志》、《思茅钧义祥茶庄包装说明单》等,为普洱茶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3普洱市图书馆茶文化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3.1普洱市图书馆史籍佐证普洱茶是世界普洱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

普洱市图书馆收藏的诸多史籍中有许多记载足以说明普洱茶是勤劳智慧的祖先留给思茅的“永活财富”。唐・樊绰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写到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蒙舍蛮即哀牢人是当是南诏的统治民族。据哈尼族支系尼人口碑相传,1600年以前,当尼人进入西双版纳地区时,当地已有了土著所种的茶树。至今,在西双版纳、普洱、景东、景谷、澜沧等地还保存有大量野生型、过渡型、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同时,这些地区也都是古银生节度所辖。可以作为“银生域界诸山”产茶的活佐证。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提到的“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金齿百夷指滇西傣族祖先。乾隆《云南通志》记载:“普思茶山,夷人穷苦,惟籍茶叶养生,是小民养命之源。”道光《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蛮民杂居,以茶为市,衣食仰给茶山”,在漫长的岁月中,滇西南各族就开发出名扬天下的“普洱茶”。也营造了灿烂的民族茶文化。

3.2弘扬民族茶文化,促进普洱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从1993年以来,先后在普洱举办了三届“中国普洱茶

国际研讨会”和一次“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使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界关于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还是在印度的争论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从1993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集民族文化、经贸洽谈、旅游观光、经济协作为一体的“中国普洱茶叶节”。至2013年4月共举办了十三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而且成功举办了普洱“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活动。普洱茶叶节的重大活动期间,普洱市图书馆2004年为市委朱飞云副书记引证资料。提供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的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鱼盐铜铁。周漆茶密……皆纳贡之》,2005年4月中国茶叶节前,为市委沈培平市长提供清・阮福《普洱茶记》原文。2006年3月为市委领导提供普洱府有关资料,例如在《四库全书・云南事略》中查到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云桂黔总督鄂尔泰续集《请添设普洱流官营制书》,设普洱府,是普洱府建置沿革的宝贵资料。2011年2月至今,思茅地方人士,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研究者,退休干部李建德,笔名信安,一年多来坚持来馆查阅元、明、以下有关普洱茶文化资料。查阅《四库全书》部分、《二十四史》云南部分,《普洱府志》、《思茅厅志》、《思茅古化各少数民族》等资料,摘抄笔记3本,收集原始文献资料数百条。挖掘、发现及研究了普洱民族茶文化的渊源历史。同时馆员根据李先生需要,迅速帮助查找有关资料,大大减少了读者所花费的查找时间。馆员向读者所提供的深层次顾问式服务,读者在这里颇有“家乡遇故知”的感觉。之时,在每篇文化尾附上本文由普洱市图书馆资料室提供资料。

3.3出版茶文化著作

为进一步揭示文献内容,便于读者查找利用。我馆资料室积极做好二次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编辑了《普洱市公共图书馆馆藏茶文化文献联合目录》,资料部从2005年开始做年代检索课题(专题)汇集。收集与整理有关普洱茶资料。如《普洱市图书馆茶文化专题》内容包括唐、宋、清有关茶对联的来源、评析汇编、《四库全书》中有关记载普洱茶的原始出处等茶历史渊源资料。提供市委、人大、政协、各大局领导机关参考。普洱市图书馆还出版了由查正儒馆长主编的《普洱茶事》一书。

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市图书馆的文献数字化建设会得到快速发展,普洱茶文化文献专题资料在网络上为文化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泽石.民族典籍文献殿堂中的人文眷顾与积淀,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5).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3

在中国众多的茶叶品种中,普洱茶是一个另类。虽然它的生产与品饮有近千年的历史,但它的传播却一直受到局限,在2000年之前,除了、广东、香港及台湾地区之外,极少有人知道普洱茶,品饮过普洱茶的人则更少。甚至就连普洱茶的产地云南,很多人也不知道普洱茶为何物。云南生产的普洱茶基本上是外销品,在本地消费的极少,因为在当时,云南本地人钟情的茶仍是“滇绿”,是绿茶与红茶的天下。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难理解,因为普洱茶第一功能就是“解油腻”与“刮肠通泄”,相对以前中国人面临的温饱困境及营养不良,普洱茶显然不适合他们品饮需求。因此,我们说普洱茶的兴起必须有一个社会与经济的前提:即社会走向富裕,人们开始寻求更高一级的保健与养生方式,并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普洱茶正是具备了与现代社会相匹配的诸多要素,才有可能成为人们(准确地讲是一部分人群)品饮茶叶的首选。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以前对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就显得很少。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例,在部级权威杂志上发表的茶叶论文及科研成果,普洱茶所占的比重不及绿茶的十分之一。以至到了本世纪初(准确地讲在2005年以前),在中国最权威的茶叶研究机构――中国茶叶研究所,你找不到一个普洱茶专家,但却能找到一批(不是一个或几个)绿茶专家、乌龙茶专家,甚至红茶专家。

当然,我们这样评述并非说以前普洱茶的科学研究是一片空白。应当说,自上世纪五十年开始至上世纪末,普洱茶的科学研究有两方面骄人的成绩:一是茶树品种的培育,如云抗10号、云抗14号及紫娟茶等,都先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是由勐海茶厂开创的“渥堆发酵法”,不仅获得了普洱茶生产技术领域的省级科技成果奖,同时也为普洱茶后来的兴起与迅速传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虽然如此,我们仍坚持一个评价,普洱茶的科学研究不仅落后于其它茶类(主要指绿茶与乌龙茶),同时也与普洱茶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匹配。更准确地说,普洱茶在基础研究、功能分析研究、生产与制作工艺研究及深加工研究方面都逊色不少,某些环节则差距很大。

在中国大陆,对普洱茶真正进行科学研究是在本世纪初。但这个时期的科学研究基本上是零散的,很多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手段相对也是落后的。倒是这个时期普洱茶的文化研究却是突飞猛进,从茶马古道到普洱茶的历史演变,都在云南文化专家与学者的研究报告和专著中清晰的显现,对普洱茶的传播与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虽然这个时期有一些科研论文及研究报告的发表,但与普洱茶的文化研究相比,其技术层面的科学研究仍是落后的。

真正对普洱茶较系统的科学研究应是在2008年之始。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开始呈系统化、规模化趋势。大量的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科技成果,形成普洱茶研究的主流,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层出不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此,我们也习惯将2008年称其谓“科学普洱元年”。

实际上从这一年开始,有几个标志性的事件拉开了科学普洱的序幕――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正式颁布

2008年10月17日,云南省政府、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北京召开云南普洱茶标准介绍暨产销座谈会。并正式《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该标准已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的颁布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行为。它解决了过去普洱茶生产与质量监督无法可依的难题,是普洱茶生产与质量监控的根本大法。

云南省政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步形成的三级科研网络:即省、地(市)、县的茶叶专门研究所或机构,依据这个标准为核心,开展更为“贴切”的科学研究,包括指导辖区企业技术进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

“保护环境、建设有机茶园、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提升装备水平”成为基层茶农与生产企业的共识。换句话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普洱茶界真正落地生根。

正是这种热情,云南普洱茶出现了三种令人心慰的现象。

1、对古茶树与古茶园的保护已由过去单纯的保护向科学养护转变。云南近几年凡是有古茶园的区域几乎都出台了保护当地古茶园的条例与细则,并对凡是有古茶园的区域重新进行规划,尤其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培育。这项工作前所未有,从政府到企业到茶农,对古茶树与古茶园的科学养护已经形成“全民共识”;

2、自觉将茶园的管理向有机茶园标准靠拢。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普洱茶价格的暴跌而带来的普洱茶产销的“趋冷”,并没有挫伤茶农与企业的信心。相反,在云南省各级政府的号召与指导下,人们痛定思痛,快速总结了以前的不足,下决心从普洱茶生产的源头抓起。于是,向有机生态茶园的管理靠拢,在云南茶业主产区强力推进。由此,近几年云南各地申报有机茶园认证的企业逐年增多;

3、生产企业的厂房与设备更新速度在加快。过去普洱茶生产企业的加工条件几乎可以用“脏、乱、差”形容。近几年,绝大部分企业,都在探讨科学的工艺流程及科学的质量管理程序。其生产环境与设备水平的改进与更新速度可谓突飞猛进。在2005年以前,云南的普洱茶生产企业,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就其总的装备水平均落后于浙江、福建、江苏等产茶大省的平均水平。但到了2011年初,这种局面得到彻底改变。现在的情况是,云南普洱茶企业总体的装备水平远超于其它产茶大省的水平。其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的水平也处在全国前例。更加可喜的是,云南的普洱茶企业已不满足只停留在通过QS的水平,即所谓的“达标”,而是向更高标准ISO22000/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迈进。应当看到,近几年申请这方面认证的企业也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

设立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让科研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就在《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颁布四个月后,另一场科研大戏在云南鸣锣上演。2009年4月,由云南省委组织部、农业厅、科技厅牵头、普洱市政府主办的“百名海外归国博士――科学普洱在行动”的活动,拉开了多层次科学研究普洱茶的序幕。

虽然这次活动见诸报端的信息很少,大量的科研课题尚在研究中,其科研成果的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它真正的意义是在云南、乃至全国树立了一个好的科研机制:即大科研、跨学科、多层次、重参与的体系的构建。“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这一架构的设置不仅满足了科学研究普洱茶的要求,也附合当前国际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主流思维。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次活动?解释或许很多。但有一个解释却是必然:就是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必须与时代同步。

过去,当我们面对普洱茶――无论是研究者、茶农、生产企业、经销商甚至消费者,都有过种种疑问:

普洱茶为什么“解油腻”?

普洱茶为什么能够“降血脂”?

普洱茶为什么越陈越香?

普洱茶为什么可以降血糖?

普洱茶到底是“药”?还是食品?

诸如此类,或许还有一大堆的“为什么”再等待我们的回答。这些疑问伴随2007年普洱茶“暴跌”达到顶峰。面对种种的质疑,无论是我们,还是消费者都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经验之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我认为”或“古人云……”等等的简单说辞。人们需要用更科学的实证方法(也是实验方法获得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来诠释普洱茶。这恰恰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表现,也是普洱茶发展到今天无法规避的必然。实际上,即使没有这些疑问,我们也有责任将这些问题搞清楚。我们经常说普洱茶是我们人类“陌生的朋友”,是因为我们至今不知道它内含物质到底有多少,绝大部分的物质还没有被我们发现。我们沿用常规的检验方法发现了一些物质,也清楚知道它的功能。但是,我们仍存在很多的疑惑:我们可能知道它“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其中,它最核心的生命基石――染色体、基因、脱氧核糖核酸(DNA)等等,都存在很多未解之迷。

面对这样一些难题,我们首先应当清楚的是,解决这些科学难题不是一个科研单位或几个专家学者所能做到的。它需要多个科研单位,甚至是跨省、跨国界的科研机构协同与合作,形成大科研、跨学科、多层次的研究氛围。以普洱茶生物发酵领域为例,它就涉及多个生物学门类,有生物科学(偏重于动物学、植物学、环境生物学等);生物技术(偏重于实验技术,如细胞、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生物工程(偏重于工业生产,如发酵工程等);生物医药(偏重于药品研发等);生物信息学(偏重于利用计算机解决生物学问题,多做蛋白质结构分析等);还有动植物检疫、生物安全等几十个专业。

因此,“没有围墙的研究院”恰恰是基于这些因素作为出发点的。它不仅在中国茶业界树立一个好的科研思路,也必会为普洱茶赢得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围墙的研究院”主要的科研任务分为六个方面:

1、基础研究。包括普洱茶内含的化学成分,大叶种茶叶的基因图谱、普洱茶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机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色、香、味的演化过程与机理,年份茶理化指标的鉴别方法与标准等等;

2、功能性研究。包括普洱茶解酒与护肝的功能与机理,普洱茶解油腻、刮肠通泄的原理,普洱茶抗辐射的机理,普洱茶提升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等等;

3、药用成分及药用机理的研究。包括普洱茶降血糖的研究,普洱茶降血脂的研究,普洱茶降胆固醇的研究,普洱茶抗动脉硬化的研究,普洱茶抗癌的机理研究,普洱茶抗氧化机理的研究,普洱茶饮用安全性研究等等;

4、传统工艺水平的提升。包括普洱茶微生物发酵的机理及发酵模型,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生物酶及酶促发酵的机理,普洱茶发酵过程全自动流水线设备的研发,普洱茶压制设备的改进与提升,普洱茶无菌化生产流程环境要求与标准,普洱茶环保包装物的选用与标准等等;

5、陈化机理。包括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普洱茶不同区域、不同方法陈化的动态模型研究等等;

6、深加工产品研发。包括纯茶饮料(不含香精、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固态速溶茶(粉、膏),茶叶香水(不含香精、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普洱茶内含化学成分单体的萃取与产业化(如茶红素、普洱茶皂素等),普洱茶酵素等等。

以上六个方面的科研课题,我们可以看出 “没有围墙的研究院”是遵循一种“大思路、大科研、跨学科、多领域、多层次、重参与”的科研思路与方法。2009年9月,由云南省主持的“普洱茶科学研究研讨会”上,的较大的科研课题二十多项,小的科研命题近一百项。而且近两年又新增了若干新的科研项目。

用科学奠定普洱茶“新商业文明”

普洱茶是一种茶品,也是一种商品。过去,普洱茶界只满足于传统的模式,以粗放型的生产、销售为核心,忽略品牌与特色的构建。更缺乏一种科学的统筹与精细化的管理。有些企业则更热衷商业炒作,出现了多个"盛于炒作、败亦炒作”的典型。很多人愿意将2008年前的普洱茶界戏称为“普洱江湖",可以反映出行业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不成熟等弱点。

用现代科学文明与现代科学方法规范企业的行为,成为普洱茶界共同思考的课题。于是,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品牌化成为普洱茶发展的主流思维,唱响了用科学奠定普洱茶“新商业文明”的序曲。

“新商业文明”是什么?

新商业文明的提法起源于2008年国际社会爆发的金融危机之后。当时国际上很多知名学者在对这场金融危机冷静地思考之后发现:发达国家所崇尚的现代文明背后,隐藏了诸多商业欺诈、贪婪、盲目、浮躁、功利思想等等的弊端。究其责任是社会责任与社会道德的缺失。因此,提出了八字“新商业文明”:开放、透明、分享、责任。

同样,相对普洱茶,我们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靠简单的修补。而应当以科学的态度,乃至科学的方法重新搭建普洱茶特有的价值链,诠释普洱茶的“新商业文明”。

那么,普洱茶“新商业文相”是什么?

以科学的方法生产高品质的茶品,通过文明的传递向客户输送“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需求与精神愉悦的享受,实现普洱茶“大健康”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科学的方法 高品质 文明的传递 健康生活方式 社会责任

这里,科学是第一位的,每一个过程与环节都必须渗透科学的精神。换句话说,在科学精神的引导下,使科学方法贯穿于每一个环节。

普洱茶做为一种商品,已不是简单的茶叶集合与叠加,是科技力量的集中体现。

近几年,云南众多的普洱茶企业围绕普洱茶“新商业文明”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虽然有些企业并不明确普洱茶“新商业文明”的内容与提法,但他们的种种做法与最终所实现的目标都与这一提法悄然一致。或许,正因为坚持这一科学的方法,促使云南普洱茶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形成蔚为壮观的企业集群。

如大益勐海茶厂,作为建厂达70年的老企业,一方面始终坚守传统工艺的阵地,使“大益茶制作技艺”在2009年成功入选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又坚持传统与现代并重的原则,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传统工艺进行有效梳理。2010年大益集团又获批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使企业总体的科技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为可喜的是大益集团独创了"大益茶道",并以“惜茶、爱人”为茶道宗旨,以“洁静正雅、守真益和”为核心理念,形成了一整套和谐、统一的茶道思想体系。这种以茶为媒,通过识茶、赏茶、饮茶来学习礼仪、陶冶情操、增进友谊、修身养性,最终促进精神的享受与人格的完善,由“益己”达至“益人”、“益世”的追求。面对这些举措,我们还能简单视为一种销售技巧?还是一种文明的传递?

如柏联普洱茶庄园,更是巧妙地将茶园与茶厂融为一体。这种庄园的概念是由柏联集团搭建与引入,在云南是第一个,在中国大陆上万个茶企业中也是第一个。它不仅壮观、优雅,是普洱茶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巧妙融合,更是近几年中国茶叶企业发展的经典。它的主要优点是实现三种无缝衔接:一是实现了茶园与茶厂的无缝衔接,茶厂直接管理与监督茶园的各项指标,包括申请有机茶园认证,使品质的监督从源头抓起。我们经常说普洱茶的品质应当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其实就是茶园。这是庄园产业的第一个特征;二是实现了茶叶从采摘鲜叶到进入茶厂的无缝衔接。这中间无需运输过程,避免了运输环节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确保了原料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全过程的无缝衔接。而不像一些企业是从收购茶农或初制所的晒青毛茶入手,这是庄园产业的第二个特征;三是实现了消费者与普洱茶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柏联普洱茶庄园有意识修建了一条环厂的观光走廊,它虽然坚持观光者与生产现场隔离,只是隔离的方法采用透明的大玻璃幕。观光者可透过大玻璃看到普洱茶各个生产车间及生产制作过程。这种不轻易让观光者进入生产作业现场(同样是为了避免二次染菌及作业环境的清洁化),又让观光者对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产生最直观的了解。这也是庄园产业第三个特征,也是对消费者最有魅力的地方。值得很多企业借鉴和学习。因此,普洱茶庄园的搭建绝非一个简单概念,也不是在茶园建一个茶厂或将茶厂周边栽一圈茶树这么简单。它的公开、透明是茶企业现代文明的体现,更是企业对自身品质自信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需要补充的是,就普洱茶“新商业文明”的提法而言,第一个倡导者便是柏联集团董事长刘湘云,在2008年底,她率先提出将普洱茶纳入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她反对简单的推销,更反对过度的炒作,她更愿意在向消费者展示与品饮普洱茶的同时,一并推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普洱市永年茶厂,它所生产的普克\puerhkiss系列产品近两年成为上海高端白领的新宠。它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发酵技术,使熟茶的品质堪称一流。同时又引入花草茶的概念,使普克\puerhkiss系列产品即有传统特点,又具备时尚特性,深受白领阶层的喜爱。形成了普洱茶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这种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对普洱茶的传播有着积极意义。我们说固守传统是好的,但是拘泥于传统则是落后的,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则是科学的。

如天士力生产的“帝泊洱茶珍”,它的主创者沈培平、盛军、阎希军在研发产品的同时,动用了近百名国内外科学家参与其中。虽然“帝泊洱茶珍”从表面上看与其它企业生产的普洱茶粉相似,但对其进行的各项功能性研究则前所未有。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围绕一款产品投入的科技力量只此一例。这种大兵团研究的方法是“没有围墙的研究院”最具成果的一项演练。我们更愿看到它继续深入并硕果累累。

如蒙顿茶制品,是一家普洱茶深加工的企业,专业生产普洱茶膏。他们在实践普洱茶“新商业文明”中最大的特点是本土化策略的成功。做为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他们没有从总部派入一兵一卒,企业所有人员都在云南当地选聘。因为他们坚信科学重在培育――培育产品、培育市场、培育人才。同时,他们又第一个在香港成立了“中国茶膏博物馆”,并率先在昆明成立了展示中心。为普洱茶深加工提供了一个很好范本。

当然,优秀的企业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例举。

我们应当看到,普洱茶“新商业文明”刚刚起步,尚处在实验与摸索阶段,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无论走多长的路,我们都要相信科学的力量。因为――

只有科学才能塑造高品质的茶品;

只有科学才能实现文明的传递。我们将传统的销售用文明传递替代,寄希望于销售向更文明、更科学的模式转变:

只有科学才能让人们认同健康生活方式,并在认同的基础上,去不断尝试、体验,并达成同识,形成生活习惯,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才能得已确立: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普洱茶 加工技术 标准化 规范化 探讨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219-03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目前世界上茶类最丰富的国家。我国茶园面积居世界第1位,产量居世界第2位,出口居世界第3位,创汇居世界第4位。云南普洱茶(以下简称普洱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享誉国内外。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规定: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消食去腻,减肥防龋、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等多种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主销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随着普洱茶市场的逐步升温,普洱茶将以其特殊的药用价值和独有的品质风味占据更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因此,提高普洱茶加工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普洱茶品质为当务之急。

1 普洱茶加工技术现状

1.1 普洱茶加工工艺流程

由于普洱茶拥有较大的国内外市场份额,各地纷纷效仿。不同产地的普洱茶涌现市场,它们的加工工艺各不相同,导致普洱茶加工工艺的不规范性,严重影响普洱茶的品质标准。根据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可知,采用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经特殊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普洱茶才是正宗的普洱茶。普洱茶的加工工艺流程:采茶杀青揉捻晒干渥堆晒干筛选分类蒸压蒸压成型干燥及仓储陈化。目前,多数大一些茶厂普洱茶加工工序:杀青( 锅炒、生晒)揉捻( 机器加工)干燥( 烘干)增湿渥堆( 潮水、杀菌)干燥。

1.2 云南省普洱茶加工技术发展现状

1.2.1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目标

2010年11月18日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至2015年,全省茶园种植面积发展到40万hm2左右,其中高优茶园面积达到茶园总面积的六成以上;茶叶总产量达到30万t,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至2020年,全省茶叶总产量达到40万t,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把普洱茶培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把云南打造成为知名优质茶叶原料基地和集散中心。

1.2.2 普洱茶加工设备研制水平较低

云南省茶叶加工设备的生产企业约有十几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昆明、临沧和思茅等地,年总产值约为3 000万元。产品主要是红茶、绿茶初精制设备和部分普洱茶专用设备。这些设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基本能满足云南省茶叶产业初精制机械化的要求,但自动化控制水平、名优茶加工设备等还处于较低水平,精深加工设备更为稀少。加工设备成为了阻碍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的重大因素。因此,针对国家对食品卫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茶叶产业增质提效的要求,应加强安全化、清洁化、自动化、连续化加工设备的研制工作。

1.2.3 普洱茶加工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程度低

传统的普洱茶加工以人工为主,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近年来,随着茶叶加工机械的发展,普洱茶加工过程中的部分工序如筛分、拣剔、翻堆时的解块等都有了相应的设备。但是,如翻堆、通沟等加工工序还是由人力操作,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尽相同,生产的茶叶质量波动大,造成市场上的普洱茶质量不一致。因此,要加快普洱茶加工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使制成的普洱茶质量稳定且一致。

2 提高云南普洱茶加工技术的对策

2.1 推进普洱茶加工技术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 号)》中强调通过知识、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和运用新的生产方式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占据市场并将市场价值转变为经济利益。

目前,普洱茶的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缺乏对加工工艺、成份变化、临床分析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严重阻碍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对普洱茶的系统研究工作,揭开普洱茶的未知领域,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普洱茶的生产加工,在沿用普洱茶传统工艺和追求产品创新的同时还要借鉴其它茶类的发展模式。传统普洱茶的加工工序未必适合普洱茶的工业化发展,要进行工业化生产,需在传统制茶工艺基础上进行创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提升普洱茶加工工艺,使普洱茶加工更加清洁化、自动化、科学化。

2.2 普洱茶加工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2.2.1 安全与清洁化加工设备

我国于2003年1月1日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针对普洱茶加工的特点,要加快研制清洁化、科技含量高的普洱茶加工设备。安全与清洁化茶叶加工设备的使用是茶叶生产的趋势,也是逐步实现清洁化生产的有力保障,做到鲜叶进厂不落地生产。茶叶是食品,要达到食品卫生的标准和保证食品安全,才能生产出真正的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

近年来,随着茶叶加工机械的发展,各种茶叶机械或设备应运而生,在提高安全清洁方面,有不少研究成果。如周红杰、黄云战等发明的普洱茶发酵槽(专利号:200820081721.X)、普洱茶发酵控制装置(专利号:200920111697.4),可拆卸组合式普洱茶发酵装置(专利号:200920110901.0)、王晓耕、赵友发明的普洱茶自动堆垛发酵设备(专利号:200920111791)。

2.2.2 自动与连续化加工设备

实现茶叶加工自动化、连续化是我国茶叶加工发展的方向。尤其是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加工技术与装备技术与国内一些先进的制茶大厂相比,生产工艺设备及自动化程度相对落后。因此,应不断深入研究新的制茶理论与技术,研制与新技术、新工艺相应的加工设备,这也是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方向。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动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为自动化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必要条件。当今普洱茶渥堆发酵以人工操作为主,耗费很大劳动力,自动化发酵技术是普洱茶生产向自动化过渡的关键环节。现在正在研制的普洱茶渥堆自动化机械,基本雏形已经确立,主要包括传感器、PLC主控设备、HMI(人机界面显示)、无线传输设备、计算机处理系统、智能化加温和加湿设备等。通过机器的这些设备,可以对渥堆进行全面的可视化控制,对温、湿度进行随意调整,对普洱茶渥堆整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减少传统的翻堆方式中的可能的污染,提高了普洱茶(熟茶)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2.3 加强普洱茶加工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2.3.1 推行国家标准 加快质量认证

从《普洱茶综合标准》到《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云南普洱茶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地方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的过程。标准的作用在于规范、统一和提高,让普洱茶从种植到销售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推动了产业的良性发展。但是目前普洱茶产业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中小茶厂和小作坊存在加工机械比较陈旧、腐蚀生锈,造成茶叶污染。甚至有些没有技术,只注重降低成本,却没有重视普洱茶加工技术的应用,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专业人员,导致市场上普洱茶质量参差不齐,伪劣产品漫布市场,以至普洱茶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产生严重质疑。

自2005年11月勐海茶厂率先取得云南省茶叶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QS认证)以来。其它企业也逐步得到了 QS 生产质量体系认证,现在已有上千家企业通过了QS标准认证。标志着云南省茶叶产业质量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普洱茶产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2.3.2 GMP、SSOP、HACCP体系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

(1)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生产操作规范”,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实施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GMP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符合法规要求。严格实施GMP体系,是实现普洱茶加工标准化与规范化的重要前提条件。

(2)SSOP(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是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简称。是食品企业为了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在卫生环境和加工要求等方面所需实施的具体程序,是食品企业明确在食品生产中如何做到清洗、消毒、卫生保持的指导性文件。我国普洱茶的生产大都在传统的人工操作水平下,人为造成的污染现象相当严重,所以采用SSOP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造成的污染,提高普洱茶的卫生化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

(3)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的危害的一种体系。通过对主要的食品危害,如微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的控制,食品工业可以更好地向消费者提供消费方面的安全保证,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从而提高食品的质量标准。加大HACCP体系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可以使普洱茶的品质更上一层楼。

3 小结

(1)当前普洱茶市场不断升温,普洱茶的市场需求量和质量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但是普洱茶加工设备的短缺严重阻碍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这种条件下,加快研制安全化、清洁化、自动化与连续化加工设备迫在眉睫。

(2)创新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巨大动力。深入普洱茶的科学研究,推进普洱茶加工技术创新,使普洱茶的加工技术不断优化,结合云南省普洱茶发展的天然环境优势,把普洱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向新的台阶。

(3)加强普洱茶加工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水平,提升普洱茶标准的可操作性。加大对不合格的生产企业的打击力度,促成合格企业的QS 生产质量体系认证。在普洱茶加工中应用GMP、SSOP、HACCP体系,为普洱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提供有力的体系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红波,黄云战.普洱茶加工装备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73-8775.

[2] 杨明帮.提升云南普洱茶品质的探讨[J].茶业通报,2008,30(2):87-89.

[3] 吕才有,熊昌云.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实施HACCP技术体系的探讨[J].云南茶叶,2003(2):3-5.

[4] 蔡宗寿.普洱茶干燥工艺研究[D].昆明:云南农业大学,2009.

[5] 文彬,霍星光,韩跃东,等.云南茶产业与茶叶加工装备发展现状[N].中国食品报,2009-12-21(6).

[6] 熊昌云,彭红.思茅普洱茶生产规范化与标准化探讨[J].广西农业科学,2006(3):325-328.

[7] 李云锋,伍岗,张艳梅,等.论茶叶加工的技术创新[J].食品科学,2011(4):344-345.

[8] 周玉国.普洱茶清洁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昆明:云南农业大学,2009.

[9] 陈宗懋.中国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状况[J].中国茶叶,2008(6):7-8.

[10] 陈宗懋.茶叶的安全质量和清洁化生产[J].广东茶叶,2005(2):2-4.

[11] 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sipo2008/zljs[EB/OL].

[12] 朱广鑫,周红杰,赵明.普洱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5):76-81.

[13] 甘泉,邵宛芳,张路.刍论普洱茶加工过程的清洁化生产[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122-125.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 普洱茶;发酵;微生物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53-03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后l酵加工而成紧压茶或散茶,普洱茶又按照其加工工艺将其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普洱熟茶是晒青毛茶经潮水、渥堆,经渥堆过程中物质变化是由微生物、酶、湿热、氧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因其经过人工后发酵以区别于普洱生茶。

近年来,随着对普洱茶的深入研究,证实了普洱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和降血糖等功效[1-4]。晒青毛茶不经过微生物的发酵难以形成普洱熟茶所特有的香气和汤色,一般认为微生物或微生物酶的湿热作用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5-7]。

1 普洱茶加工方式与微生物

普洱茶鲜叶采摘经萎凋后,进行杀青,再揉捻,后晒干制得晒青毛茶。再由晒青毛茶加工得到普洱茶,其具体制作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将晒青毛茶经人工增湿渥堆快速发酵而制成普洱熟茶[8]。普洱熟茶的加工方式借鉴于安化黑茶,但又不同于安化黑茶。其主要的不同在于普洱茶经过晒青毛茶这一步,而安化黑茶从揉捻到后发酵不经过干燥过程,再焙火干燥[9]。

普洱茶与红茶的发酵方式相比,普洱茶的发酵与红茶有些相似,都有茶多酚经氧化生成茶红素和茶褐素的过程,不同之处在于红茶发酵仅需要3~4 h,而普洱茶发酵所需时间较长,渥堆时间至少需要3~4周。因为红茶发酵时间短,所以微生物作用较少,主要是生物酶的作用,而普洱茶的发酵与微生物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普洱原料晒青毛茶就有大量的内生菌,晒青毛茶又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在研究中发现很多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都在普洱茶鲜叶中[10]和茶园空气中[11-12]都有发现。普洱茶渥堆时,刚开始温度由室温缓慢升高,其潮水量常达到40%左右,堆温一般保持在28~55 ℃,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在发酵过程中,肉眼可见真菌菌丝。一般认为,普洱茶的加工过程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普洱茶的品质与微生物的消亡有密切关系。

2 参与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微生物研究方法

2.1 微生物的传统分离鉴定

研究微生物学的传统方法是将茶叶与无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均质,然再做梯度培养,以此来初步了解渥堆发酵中普洱茶中微生物数量,然后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进行纯培养,以更好地进行菌种鉴定或保藏。鉴定方法主要为形态学鉴定或根据生理生化性状,一般将结果与标准分类系统中微生物形态或生理生化性状进行对比[13]。该方法是研究微生物的主要方法,已成功证实普洱茶中确实存在细菌、酵母、霉菌和放线菌[14-28]。

2.2 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

鉴于微生物传统鉴定方法的缺陷如工作量大,不利于操作,还受限于鉴定者的专业知识和认知能力。传统鉴定方法还常常受培养条件的限制,很多微生物不能在培养基上被分离培养出来,造成了鉴定种群不够完整,使得人们无法全面了解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群情况,多数只是鉴定到了优势菌种或是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表现为优势的菌群。

近年来微生物快速鉴定仪更多地应用到微生物鉴定工作来,该系统是将微生物与底物反应的生化类型与已知建立的数据库中的类型比较,使微生物鉴定更加快速、准确。Mo等[20]利用API ID 32C和API ID 50 CHL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发现了多种酵母和细菌。但由于该系统是根据现有数据库中所提供的背景资料进行微生物鉴定,数据库资料会影响微生物鉴定的种类及准确性。

2.3 分子生物学方法

PACE N R的研究表明,传统分离方法鉴定的微生物只占环境微生物总数的0.1%~10.0%[29],传统鉴定方法还常常受培养条件的限制,很多微生物不能在培养基上被分离培养出来,造成了鉴定种群不够完整,使得人们无法全面了解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种群情况,多数只是鉴定到了优势菌种或是在特定的培养中为优势的菌群。日本学者M.Abe等[30]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不同发酵阶段的普洱茶中微生物种群进行了研究,发现普洱茶2种优势种群,同时在用孟加拉红培养基,PDA 培养基在 30 ℃ 培养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进一步说明了将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学研究是可行的[30]。

剂量组也对普洱茶鲜叶中的内生菌[10]进行了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微生物的研究以及普洱茶区空气微生物[11-12]的研究中都分别采用了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扩增细菌的16SrDNA和真菌的ITS序列测定分析或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对参与或有可能参与普洱渥堆发酵的微生物进行了鉴定。

吕昌勇[31]利用宏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研究方法认为,细菌是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主要菌群,占总微生物的76.26%;真核生物次之,占16.35%。目前应用高通量测序在普洱茶渥堆发酵微生物的研究中很少涉及,赵 明等[32]在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对参与普洱茶渥堆发酵微生物种群作了初步的鉴定。Wei Zhang等[33]通过实时定量PCR研究认为,烟曲霉、微小根毛霉、热带假丝酵母菌、镰刀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Aspergillus niger、blastobotrys adeninivorans、Rasamsonia emersonii、Asper-gillus tubingensis、Rasamsonia cylindrospora、Rasamsonia byss-ochlamydoides等嗜热菌在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研究进展

3.1 普洱茶微生物种群

陈宗道等[1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普洱茶中的微生物以来,已经证实细菌、酵母、霉菌和放线菌都参与了普洱茶的发酵。

周红杰和赵龙飞等[6,18]先后从普洱茶和普洱茶翻堆样品都分离得到了黑曲霉、酵母菌、米曲霉、根霉、灰绿曲霉和极少的细菌。方 祥等[23],M.Abe等[30]以及杨瑞娟等[34-35]从不同年代的普洱茶和渥堆发酵的普洱茶中分离得到了霉菌(黑曲霉、微小根毛霉、牛根毛霉)、酵母、细菌(芽孢U菌,Bacillus coagulans,球菌,无芽孢短杆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类乳酸片球菌和大量嗜热细菌)、放线菌。吕昌勇[31]认为,普洱茶发酵初期的优势细菌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随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上升成为优势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Firmicutes在发酵后期繁成为共同优势菌。原料的优势真菌归类为no-rank-Fungi(65.39%),发酵过程中,曲霉属(Aspe-rgillus.sp)真菌一直处于优势;发酵中期环境中的根毛霉属(Rhizomucor.sp)先升高后降低。

3.2 优势菌种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

近年来,关于普洱茶与微生物关系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优势菌种对普洱茶品质影响的研究,多数是将分离纯化后的微生物再接种到普洱茶中,用来研究普洱茶品质改变情况。陈秀燕等[36]将灰绿曲霉和青霉接种到普洱生饼茶和散茶中,能明显加速普洱茶陈化的作用,且能提高茶汤的香气。研究表明,灰绿曲霉和青霉接能加速茶叶中纤维和果胶的降解,使普洱茶更加甘滑、醇厚。董文明等[27]认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黑曲霉产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果胶酶,酵母菌产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细菌只产淀粉酶、蛋白酶。经过这些酶的作用后普洱生茶形成了普洱熟茶甘厚浓醇的品质特征。周才碧等[28]利用优势菌株黑曲霉纯种对普洱茶进行发酵试验,得到的茶样香气浓纯、汤色呈黑褐色、滋味较平和,且茶色素发生明显变化,表明黑曲霉可以作为发酵用菌种,适于普洱茶的渥堆发酵。康燕山等[37]对普洱茶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添加外源酶和接种酵母,其结果表明,使用外源酶可增加普洱茶所含水溶性总糖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接种酵母可明显加速普洱茶茶多酚的转化。

4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4.1 存在的不足

目前对参与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的研究都集中在优势菌和能培养的微生物上,对于非培养微生物研究仍然很少涉及,对于这些微生物在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的作用研究就更无从谈起。对于普洱茶发酵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转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首先就要解决非培养的微生物鉴定工作。目前关于普洱茶中微生物发酵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宏基因组学[38]也更多地应用于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研究中来,多数都是停留在第一代测序研究上。关于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更多的是在于研究接种某一种或多种优势微生物或酶对发酵品质的影响,而忽略了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群落对普洱茶发酵的影响。

4.2 展望

微生物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39-40],而对普洱茶发酵中的微生物的研究结果却少之又少。吕昌勇[31]和赵 明等[32]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这一技术的应用为普洱茶中非培养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的研究中常比PCR-DGGE法检测灵敏度高 3.8~39.4倍[41]。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将普洱茶从鲜叶到普洱熟茶成品的微生物组成作出系统研究,并总结出这些微生物生长和消亡规律,对普洱茶鲜叶、干茶、渥堆的每个时期和成品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作出系统的研究,探明这些微生物在每个时期的组成情况如何,以使人们能更好地探明普洱茶在发酵中是否有有害微生物的参与,为明确这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的作用提供更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对象,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普洱茶发酵中微生物的消亡规律和其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

5 参考文献

[1] 谭自立.茶和普洱茶的保健作用[J].云南茶叶,1994(3):4-6.

[2] 周红杰,秘鸣,韩俊,等.普洱茶的功效及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茶叶,2003,29(2):75-77.

[3] 赵龙飞,周红杰,安文杰.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114-118.

[4] 张冬英,施兆鹏,刘亚林.普洱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5(1):43-44.

[5] 罗龙新,吴小崇,邓余良,等.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品质形成的关系[J].茶叶科学,1998,18(1):53-60.

[6] 周红杰,李家华,赵龙飞,等.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4,24(3):212-218.

[7] 龚加顺,周红杰,张新富,等.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J].茶叶科学,2005,25(4):300-306.

[8] 梁名志.普洱茶渥堆工序的研究现状[C]//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3.

[9] 金朱葆.认识和了解安化黑茶[J].中国茶叶加工,2009(3):42-44.

[10] 季爱兵.普洱茶叶片中内生菌的鉴定[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1] 路伟尧.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的溯源分析[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3.

[12] 路伟尧,吕杰,严亮,等.普洱茶区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生态分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4):103-108.

[13] CLETUSPK,JACKWF.The yeasts a taxonomic study[M].4th edition.New York:Elsevier,1998:15-18.

[14] 陈宗道,刘勤晋,周才琼.微生物与普洱茶发酵[J].茶叶科技,1985(4):4-7.

[15] 赵龙飞,周红杰.酵母菌在普洱茶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初探[J].茶苑,2003(2):4-6.

[16] 许波,洪涛,唐湘华,等.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34-336.

[17] XU X Q,YAN M,ZHU Y.Influence of fungal fermen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the Puer tea manufacturing process[J].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2005,5(4):382-386.

[18] 赵龙飞,周红杰.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初探[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129-133.

[19] JENG K C,CHEN C S,FANG Y P,et al.Effect of microbial fermentation on content of statin,GABA,and polyphenols in Pu-Erh tea[J].Agric Food hem,2007,55(21):8787-8792.

[20] MO H Z,XU X Q,YAN M C,et al.Microbiological analy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in digenous fermented Puer tea[J].Agro Food Ind-ustry Hi Tech,2005,16(6):16-18.

[21] 陈可可,朱宏涛,王东,等.普洱熟茶后发酵加工过程中曲霉菌的分离和鉴定[J].云南植物研究,2006,28(2):123-126.

[22]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黑曲霉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生长特性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0):1-3.

[23] 方祥,陈栋,李晶晶,等.普洱茶不同贮藏时期微生物种群的鉴定[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2):105-108.

[24] 朱宏涛,杨崇仁,李元,等.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云南植物研究,2008(6):718-724.

[25] 雷晓燕.普洱茶中主要微生物的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9,23(2):134-137.

[26] 廷菊,罗娅婷,樊竹青,等.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279-281.

[27] 董文明,谭超,付晓萍,等.5种成品普洱茶中微生物的分离及其产酶特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3,28(8):22-25.

[28] 周才碧,陈文品,吴钟玲,等.普洱茶优势菌株黑曲霉的分离及其功能和安全性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3):1006-1009.

[29] PACE N R.A molecular view of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the biosphere[J].Science,1997,276:734-740.

[30] ABE M,TAKAOKA N,IDEMOTO Y,et al.Characteristic fungi observed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for Puer te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8,124:199-203.

[31] 吕昌勇.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的测定与分析[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32] 赵明,张冬莲,袁文侠,等.普洱茶发酵过程微生物多样性的 454 pyrosequencing 研究[C]//昆明: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2014:1-8.

[33] ZHANG W,YANG R J,FANG W J,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ophilic fungal community associated with pile fermentation of Pu-erh te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16,227:29-33.

[34] 杨瑞娟,吕杰,严亮,等.普洱茶渥堆发酵中嗜热真菌的分离和鉴定[J].茶叶科学,2011,31(4):371-378.

[35] 李晨晨,吕杰,杨瑞娟,等.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嗜热细菌的分离和鉴定[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12,39(2):74-78.

[36] 陈秀燕,陈松,郑华,等.普洱生茶优势菌种分离纯化及其对普洱茶品质影响初探[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6):604-607.

[37] 康燕山,黄薇,袁唯,等.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添加外源酶及外源酵母对主要成分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30(5):784-789.

[38] 王辉,李亚莉,苏丹,等.宏基因组学在普洱茶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6):2195-2200.

[39] 蔡元锋,贾仲君.基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的环境微生物转录组学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13,21 (4):401-410.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6

千古文人侠客梦,江湖是成年人逃避现实世界的童话。行走江湖,有潇洒也有无奈。念叨“普洱江湖”,大有“看不懂行情”之意,弄不懂规则之叹。如今“科学普洱”研究得到进展,大企业大资本强力进入,普洱茶产业得到进一步整合和提升。普洱茶已经结束了“被江湖”的历史。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说江湖侃江湖,本是市井百姓非常惬意之事。但近几年,普洱茶界有一种“江湖论调”,总把“江湖”和“普洱”粘合在一起,听着不觉得什么,仔细想想又不顺耳――普洱被江湖?

且听听这些“江湖论调”。CCTV-4三年前播出一部电视片,叫《走遍中国西双版纳――普洱江湖》,西双版纳成了普洱江湖?著名网络论坛天涯社区有个帖子,叫《这就是轮回?从十年医药到初入普洱江湖》,茶界成了江湖?叱咤网络的80后美女作家黎小桃撰文称:“吃吃喝喝是一件大事,身为云南人,米线是每天都要吃的。吃,人说了,日啖米线三公两,不吃枉作云南人。喝呢?当然是名震江湖的普洱茶。”江湖何来之有?网文《普洱江湖几大派系之搞笑版》,普洱茶成了门派林立的江湖?连主流媒体也刊发《普洱江湖亟需领导品牌》,传媒大佬也谈心得――《推开普洱江湖门》――普洱真的是江湖?至于《1997年后,普洱江湖的帝国时代》,热闹一时的《普洱江湖》杂志,这“普洱江湖”还真多得去了……“江湖”是一个好词,

“普洱”是一个妙词,组合在一起却并不是绝妙好辞。

江湖是杀伐,恩恩怨怨,你死我活;普洱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平淡是真。

什么是江湖?江湖已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三江五湖,而是由武侠小说衍生出的非常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武功决定一切,拳头了结事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是江湖。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是江湖。血雨腥风,刀光剑影,这是江湖。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是江湖。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也是江湖。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还是江湖。普洱与江湖的气场决然不同。一杯暖在手心的普洱,汤色红亮,若有宝光,陈香四溢,令人心醉。刚才,水还是水,杯还是杯,茶叶还是茶叶,现在三者相遇,各得其所,各显其态:杯子因温度而亲切,茶叶因水而怡然,水因杯子而成型,又因茶叶而有色彩。它们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意态,但是互不干扰,相反和谐共生,相互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接纳而包容,因包容而美好。

江湖是侠的快意哲学,普洱是礼的生活艺术。

如你所知,江湖上最盛行的饮料就是酒,茶是极其少见。江湖有一种扑鼻的酒气,这酒气来自英雄寂寞喝下的闷酒,开心落肠的花酒,来自豪杰聚集时的青梅煮酒。桃李春风一壶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酒气蒸腾,血脉贲张,江湖更显杀伐之气,侠客替天行道,少年亦狂亦侠亦温文,英雄救美,路遇不平拔刀相助。而茶是中国礼仪的使者,下至黎民百姓,上至达官显贵,都少不了茶。有朋自远方来,自然要沏一杯茶。主人操持礼节,洗手净碗,斟满七成,微笑呈上。几杯茶后,客人受到尊重,主人尽了礼仪,各自敞开胸怀,交流畅达,继而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弃虚华,都得益于茶。“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因为有茶,诗人杜耒和朋友的这个夜晚就格外有意义。“以茶会友”,茶是交流的载体,是味觉的信使,是情谊的牵线人。

在《三少爷的剑》里,古龙借绝世剑客燕十三之口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令人动容。“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千古文人侠客梦,江湖是成年人逃避现实世界的童话。行走江湖,有潇洒也有无奈。念叨“普洱江湖”,大有“看不懂行情”之意,弄不懂规则之叹。几年前的普洱茶界,的确出现过比较混乱的局面。因为门槛低,云南普洱茶厂时如雨后春笋,质量参差不齐,茶品之多,让人眼花缭乱。而茶商纷纷涌入,神人变身专家,茶书大量上市,茶价节节攀高,茶农杀鸡取卵式地采茶卖茶,普洱茶热得烫人。但是,2007年普洱茶价格跳水之后,产业进入到了洗牌期。经过2008年的回复、2009年的调整和2010年的回归,一批普洱茶厂被淘汰,一批规范的茶厂站稳脚跟;一批杂牌大浪淘沙随水流去,一批品牌获得信任;一批“专家”淡出茶界,一批货真价实的学者继续潜心探究普洱茶发展,普洱茶已经闻不到“江湖味”。更重要的是,几年前,普洱茶由茶商主导甚至操纵,而现在,普洱茶已经被列入云南“十二五”发展规划。纵观整个产业,普洱茶已经走出低迷和混沌,发展越来越明朗而有序,价格回升而越来越贴近市场,企业越来越理性,普洱茶不但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而且在现代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品牌化运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更有“科学普洱”研究得到进展,成果累累,大企业大资本强力进入,普洱茶产业得到进一步整合和提升。过去,普洱被江湖;现在,普洱不江湖。

江湖险恶,难有宁日,而普洱茶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如今普洱茶已经走上了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那么就此挥别纷乱江湖,体味静好岁月,共商发展大计。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7

回顾普洱茶的复兴之路,我们发现,普洱茶的传播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和交互联动的。比对中国其他茶叶,普洱茶的传播方式,几乎完全颠覆了中国茶――人们发现,原来马帮可以沿着古老的茶马古道,追逐八千里路云和月驮运茶叶;原来可以给茶叶过一个节日,启发热闹和欢乐;原来茶叶还可以竞价拍卖,叫上天价;原来名人也喜欢普洱茶,甚至爱屋及乌,爱上茶山;原来普洱茶有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粉丝群,渐渐遍布世界;原来茶也可以进入CCTV,可以很时尚……

在普洱茶共有的品牌故事中,有一个永远艰苦行进在山高水远中的马帮。静默几十年之后,马帮又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2005年,一支由120匹骡马,43位赶马人和27位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的“云南进京大马帮”,从普洱县城(今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出发,历经168天的艰苦跋涉,行程4000多公里,途经五省一市,于10月中旬抵达北京,再现了300多年前云南普洱府奉命贡茶进京的历史盛事。

次年,“马帮贡茶万里行”活动4月2日从茶马古道源头――勐腊县易武古镇启程,4月10日在勐海举行盛大的出征大典活动后,12日马帮在景洪市进行穿城大游演,然后继续北上,途经9省3市76县,行程12000公里,耗时半年之久,最后到达北京,把普洱茶献给中国健康扶贫工程。

此后类似的马帮活动,都在当时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也让普洱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马帮进京”等相关策划案例,可圈可点。活动的着眼点非常清楚,那就是通过“马帮进京”来传播茶。活动不但普及了普洱茶历史和文化知识,还与大众媒体相结合,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媒体的极大关注,至始至终都有相关报道,其影响是持续深入的:宏大的场景,漫长的历程,以及诸多温情脉脉的细节,都紧紧抓住了眼球,引发话题。比如马匹的到达目的地后的命运、马帮队伍中一条狗的情况、来自云南怒江贡山的藏族女马锅头格达娜……都为媒体竞相关注追逐的对象。

而且,这是一次走出去的传播,从云南到北京,受众是全国的。尤为难得的是,活动的公益性非常强,组织者以“马背托起希望”为主题,利用茶叶公司捐赠的普洱茶饼,在沿途城市进行义卖义拍,以筹资兴建希望小学。由此,活动的商业性和公益性得到了很好的平衡,传播效应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走回来的“百年贡茶回归”活动,影响面也不小,团茶、七子饼和茶膏,珍稀罕见的实物和难得的真相,既“杀”镜头、麦克风,更“杀”眼球。

“马帮进京”是普洱茶与自己历史和文化的对接,活动新颖,既是一场行为艺术,也是一次真人秀,自然受众代入感强,而中国其他茶叶,能借助类似的活动传播吗?至少在活动之前,我们没有看到中国其他茶有如此亮眼的表现。说到这里,必须再次提及“茶马古道”――“马帮进京”以及相关的“马帮进藏”、“贡茶回归”,都以这幅至今还在存活的东方文明史上极其重要的物质、文化、信息网络为叙事活动背景,才可以如此高调登场从容展演。

如果说“马帮进京”的成功不可复制,那么普洱茶节,则是对普洱茶的持续传播。

自1993年设立“中国茶节”即后来的“中国普洱茶节”,活动保护和弘扬了中华茶文化,也为普洱茶走向世界抛砖引玉。经过十年的发展和完善,中国普洱茶节已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性、开放性、公益性的茶界盛会,提升了普洱茶的知名度与认知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推动了普洱茶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普洱茶的文化内涵――张扬文化资源、延续民俗传统、传递地域信息,推进了普洱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茶节的普洱茶品鉴环节,让更多的人直接了解和认识了普洱茶;每两年一次的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茶人评选,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促进了普洱茶和中国茶的发展。近两届普洱茶节,开始举办高端论坛,层次高、影响大,对普洱茶文化在深度和高度的挖掘拓展,作用不可小觑。茶节中的文艺展演、茶艺表演和比赛、大规模市民品饮活动等细节,也是推波助澜不可或缺的部分。

可以说,中国普洱茶节是国内影响力最大、受众范围最广、举办最成熟的茶节,对其他茶也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茶节与“万物皆有灵”的民族原始宗教血脉相承,还是环保意识氛围浓烈的“资源文化节日”。此后各类“茶节”、“茶会”、“茶叶展销”等等活动,争相仿效而滥觞。

广告,是对产品和企业形象的直接传播。普洱茶在央视的广告投入上,也领先其他茶。2008年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2008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在京举行。除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外,一批传统行业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也同台竞标并最终胜出,已有60多年历史但长期保持低调的大益茶业就是其中之一。随着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斥资5000余万元首度中标中央电视台2008年黄金资源广告,中国茶叶市场“有名茶,无名牌”的状况或将成为历史。做出这一决定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因为当时普洱茶市场还相对低迷。谈及此次中标央视黄金资源广告,大益茶业董事长吴远之说:“不仅是大益茶业首次花钱投广告,也是国内茶叶生产企业第一次在央视黄金时段作广告。”或许是受央视大益广告的启发,我们看到,四川“论道―竹叶青”的茶叶品牌广告也登陆央视,福建的“凤山”铁观音和云南的“七彩云南”普洱、柏联茶庄园也紧随其后。

说起央视,有好事者集十年观察,甚至总结出一条“央视定律”或者“CCTV效应”:只要央视某频道对普洱茶“发难”说三道四,第二年普洱茶必然红火。让人莞尔,令人喷茶。

名人有自己的粉丝,而普洱茶以其独特魅力,“俘虏”了大量的名人粉丝,普洱茶名人的传播效应,令其他茶难以望其项背。聊起普洱茶的名人粉丝,这是一个“数星星”的游戏:杨丽萍、张国立、王刚、蔡澜、周立波、郭德纲、孟庭苇、黄磊、刘翔、崔永元、于丹、罗海琼……名人效应是惊人的,喝普洱在他们的倡导下,成为一种时尚生活,一种低碳、环保、绿色的新生活。

同样是粉丝,一些骨灰级的茶客组成“普洱粉丝团”,也极大地传播了普洱茶。据观察,全国各大城市都有普洱粉丝团,他们定期不定期举行斗茶会、茶友会,以茶会友――每人可以带上自己喜欢的茶,让其他人品评,可以边喝茶边交流心得。普洱粉丝团,已经形成固定的圈子。他们极大地推广了普洱茶的基本知识,传播了普洱茶文化。我们听过铁观音粉丝团、龙井粉丝团吗?没有。普洱粉丝团,也是喧闹城市中一个安静而高质的文化群体。这些群体中的一些活跃部分,吃了鸡蛋还要见识下蛋的母鸡,已经不满足于在城市中安安静静对茶叶评头论足说长道短,还热衷于跑茶山走村寨,云南数不胜数的原生态茶山以及令人刮目相看的、丰富的少数民族茶文化、茶俗,经由这些茶友口头相传或者通过媒体传播,渐渐为人所知。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8

普洱茶是云南的地标性产品,在茶产品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是在当前的市场推广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在介绍普洱茶市场推广概况的基础上,从虚假宣传、管理不力、定位不准三个方面分析了现有问题,并从战略规划、资源整合、诚信意识与品牌意识、科学定位、以质取胜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市场推广;策略

普洱茶是云南的地标性产品,它以生长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之下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经过塑形、熟成、归堆、拼配、发酵等工序制作而成,叶片宽大粗壮,色泽褐红明亮,口感醇香浓郁。普洱茶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培育技术的完善与加工技术的研发,普洱茶的种类与口感日渐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加之其特有的消食去腻、生津止渴、除乏解困、暖心养胃、降脂降压的功效,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1云南普洱茶的市场推广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为支持茶叶产业,提升茶叶产量与质量,促进茶叶内销及出口,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恢复老茶园,开展新茶园”的政策,逐步扩大了茶叶种植面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也曾发出“大搞茶园建设”的号召,在典型茶叶产地新建了大量茶园,使茶叶产量有了显著上升,除满足国内需求以外还出口到东南亚各地。但是,由于当时茶叶品种有限,产品附加值不高,茶叶的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不足以对茶农的生活给予有效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茶叶产业走向兴盛之路。1993年至2001年间,云南成功举办了五届“普洱茶文化节”,这对提高普洱茶的产品文化附加值、促进普洱茶的宣传和交易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2003年至2005年间,云南普洱茶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大小普洱茶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彩云之南这片瑰丽的土地之上,普洱茶的种类不断增多,从传统的单一普洱茶发展成为普洱茶、玫瑰花普洱茶等,产品范围大幅扩展,从最初的日常饮品市场拓展到礼品市场、医药保健市场、日用洗化市场、拍卖市场、收藏市场等,目标市场也从珠江三角洲扩展到全国并行销至世界各地。由上可知,当前的普洱茶市场推广与以往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之处:发展支撑已经从单纯的政策号召转变为强大的市场需求;投资目的已经从帮助农民致富转变为助力地方经济及我国农业产业的壮大;目标消费群体已经从普通大众消费扩大到高端消费;市场定位也已经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由亚洲走向欧美。但是,在云南普洱茶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进行迅速市场推广的同时,也的确存在着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包括质量规范不完整、准入标准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制作工艺不先进等,需要相关企业和部门合力找到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云南普洱茶的健康持续发展。

2云南普洱茶市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市场宣传方面,普洱茶市场存在虚假宣传及夸大宣传的行为。尽管名优普洱茶皆产自云南,但由于茶园所在地、采摘时间、存储时间、加工工艺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普洱茶在品质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价格之中。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家以次充好,或是将假冒伪劣产品冠以名优普洱茶之名,导致普洱茶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例如,一些乔木型普洱茶如古树茶,其品质往往高于其他品类,并且产量有限,故而价格相比普通普洱茶要高出许多,不法商家便用普通普洱茶冒充古树茶,从中牟取暴利。相关调查显示,云南古树茶园面积仅有一万公顷左右,按照每公顷产茶225千克来计算,云南省每年古树茶的总产量仅有三千吨,而当前市场上被冠以古树茶之名的普洱茶高达数万吨,其中的猫腻可想而知。同时,众所周知,决定普洱茶品质优劣的一大因素是其产地,在《普洱茶证明商标管理规则》中,国家有关部门对普洱茶的产地作了明确定义。然而,有些不法商家对此却全然不顾,用并非产自云南的大叶种茶冒充云南普洱茶,从境外低价购入,包装后美其名曰“边境普洱茶”,对消费者进行误导性欺骗。另外,普洱茶的口感主要取决于发酵工序和存储时间,一罐拥有几十年存储历史的陈年普洱茶在口感上无疑可以傲视群雄,价格同样令一般普洱茶望其项背。一些不法茶商利用消费者追求陈茶的心理,给存储时间较短的普洱茶套上陈茶的外衣,并标以高昂的价格误导消费者。还有些商家故意夸大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将一些莫须有的功能强加在公司所生产的普洱茶之上,这也是为道德所唾弃、为法律所禁止的欺骗行为。其次,普洱茶的推广宣传与监察管理不同步,制作工序没有统一的标准,市面上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国内市场上大多数普洱茶都产自小型茶企业或者传统作坊,由于资金有限,技术方面迟迟得不到提升,管理方式同样颇为滞后。2006年我国工商总局曾委托食品质量监督部门对部分紧压茶进行监测,发现有十二组样品不合格,而这些样品均来自云南的普洱茶。对于任何茶叶品种而言,水分超标容易造成茶叶发霉变质,保质期缩短,灰分超标则会导致茶叶中存在明显的杂质,暴露生产线的环境卫生问题,影响消费者的品饮感受,最终将损害普洱茶的整体声誉。最后,普洱茶的市场定位也存在一定问题。普洱茶具有降脂降压、消食去腻、除乏解困、暖心养胃、利尿解毒、延缓衰老、强骨固齿、减肥瘦身等特殊保健功能,这是许多消费者喜欢饮用普洱茶的重要原因。但是,很多茶叶企业因此将普洱茶定位为药用饮品或保健饮品,而不是像西湖龙井茶、日照绿茶、安吉白茶那样作为日常休闲饮品来推广,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其目标消费者群体,特别是青年、少年消费者,同时这种辅助效果并不真的像医药那样具备特定程度的疗效,从法律层面来说也是不被允许的。此外,普洱茶与其他茶叶种类相比具有显著的收藏价值,它具有越陈越香越醇的品质,因而陈年普洱茶总是受到消费者的大力追捧。不过,对于大众消费市场而言,价位适中、品质优良的普洱茶才是主导,一些茶叶企业沉迷于对陈年普洱茶的研发与生产,偏离了正常的市场轨迹,盲目偏向高端消费市场,导致丧失了一大批潜在客户,也严重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

3云南普洱茶的市场推广策略

实现对云南普洱茶的科学推广,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将普洱茶的市场推广纳入整体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之中,使之成为云南省的新兴支柱产业。相关统计发现,目前云南从事普洱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人数高达一千三百多万,每年创造的综合产值超过一百亿元。毫无疑问,普洱茶是富民、强省的新兴产业,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云南省政府应当明确地把完善普洱茶的发展写入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各类文件之中,将普洱茶视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并在资金、技术、人才、税收、政策、科研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云南普洱茶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进行资源整合,规范普洱茶市场,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及监督体系。目前,普洱茶市场前景看好,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到普洱茶生产及经营行业,但是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各企业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能力差,即便使用上乘的原料也无力生产出好的茶叶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部分企业之间还存在争抢资源的问题,导致生产秩序混乱,甚至形成恶性竞争,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组织联合龙头企业,做好产业导向,加强生产管理,建立完善的认证和管理体系,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及经验,形成良好的生产营销秩序。另外,普洱茶企业应当科学运用市场营销理论,通过跟踪调查、现场访问等形式,及时捕捉消费者的态度和建议,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愿望,打造相对权威的数据库,使企业的信息、品牌推广、服务支持等工作均围绕消费者而展开,打造茶农、茶园、茶厂、茶商、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云南普洱茶的整体发展。我们还要在市场推广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督,坚决抵制炒作和欺骗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强道德与法律教育,全面提升生产经营者的素质;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建立健全的评价标准体系,保证普洱茶的有序经营。

第三,提升企业自身的诚信意识与品牌意识。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产品价格的核心元素,所以,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应当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诚信意识,完善各项生产、加工、营销标准,保证稳定的产品质量,制定科学、可控的价格体系,严格控制流通环节,合理安排各项利润,建设完善的销售终端。同时,企业还应当树立牢固的品牌意识。当今市场已经步入品牌时代,品牌是质量与服务的象征,是产品价值的彰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所以,普洱茶企业应当具备强烈的品牌意识,打造独立的特色品牌。相关部门和茶叶企业一方面可以对历史上出现过的老字号进行挖掘与整理,传承历史,重铸辉煌,另一方面则应当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普洱茶产品,打破当前市场上产品类型单一、知名品牌稀缺的局面。第四,科学市场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决策。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每一件产品都应当具备国际眼光和全球视野,不仅仅满足于本地区、本省市、本国的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到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所以,对于普洱茶企业而言,利用大好国际形势,把握时机谋求发展,将普洱茶推入国际市场,让普洱茶成为各国消费者喜爱的日常饮品,让各国人民领略悠久醇厚的普洱茶文化,以此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就成为当下最为迫切的一项推广任务。第五,以质量为根本,避免盲目扩张。很多地区为了发展普洱茶,提出以茶兴市、以茶强县、以茶脱贫、以茶致富的口号,并制定了每年要新开发出若干亩茶园、数年后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翻几番的发展规划。

诚然,普洱茶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种植范围的扩大与产量的提升,但是我们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发展普洱茶,追求在质量上取胜,而不是数量上的盲目扩张。目前,普洱茶的主要种植领域集中在云南地区,不过种植方式仍然依靠传统人力,名优茶品类少、产量低。所以,要做大做强,普洱茶企业应当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走质量高、价格优的名优产品之路,积极改造传统茶园,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叶生产,走上以精加工、深加工为主的技术产业化道路,提升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借助云南特色的普洱茶文化,提升茶产品的文化内涵,以质取胜。

参考文献

[1]奚国泉,李岳云.中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1(9):65-68

[2]吕有才等.普洱茶综合标准[S].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9

18日,预热茶会如期举办。划时代熟茶产品印本纪、顶级熟茶代表金五正出现在同一场品鉴会,实属前所未见。每一桌茶席全部满座,印本纪创始人周云川现场解读,喝好熟茶,也要了解什么样的茶才是好熟茶。363普洱茶审评法可以全面评判普洱茶品质的高低,在品鉴之余,周云川还鼓励大家现场使用363审评法冲泡印本纪,除了体验舌底鸣泉和喉韵悠长,更能全方位判别印本纪品质。

活动中七子投资集团总裁李亚全先生全面解析普洱茶市场现状,以及五正熟茶品牌战略。五正熟茶不怕比,不止因为五正熟茶有品质过硬的产品,还包括引领行业正向发展的坚定决心。七子投资集团董事长周云川老师现场解读五正熟茶服务体系。作为五正熟茶的经销商,将享有全方位精细化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经销商,五正熟茶将全力以赴,打造普洱茶行业第一支职业化团队。七子投资集团副总裁、五正茶业总经理杨贵良先生解读2017年市场规划。七子投资集团副总裁、一茶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娄自田先生解读五正熟茶品牌定位、营销模式和市场推广策略。2016年,五正熟茶的宣传全面覆盖机场、户外、报纸、单张、书籍和公众平台等渠道,五正熟茶不怕比,2017年,将有更多的人认识五正熟茶。

中国首部超高清纪录片 《中国茶》在沪开机

上海市茶叶学会消息,中国首部(4K超高清)人文系列纪录片《中国茶》,日前在上海秋萍茶宴馆举行开机仪式。据了解,系列纪录片《中国茶》共36集,每集25分钟。该项目也是十多年前,上海教育电视台摄制的30集专题片《中国茶道》的升级版,其内容将更系统全面,更具观赏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制作方将以中国六大茶类中的历史名茶原产地为背景,从人文视角为爱茶人讲述中国经典历史名茶的前世今生。片中真实记录并剖析历史名茶背后鲜为人知的传统制茶工艺,以及在制茶过程中匠心营造所折射出的人文智慧和茶人精神。纪录片在拍摄和制作技巧上将大量运用电影手法,有别于以往的传统纪录片,将成为中国第一部以茶叶为主题的4K超高清人文纪录片。此外,为保证纪录片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在纪录片整体制作过程中,将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上海市茶叶学会作为指导单位,并特别聘请中国茶叶界的7位专家作为专家顾问。

据纪录片摄制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10月,上海教育电视台与苏州方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达成联合摄制,预计将在三年内完成该纪录片项目的拍摄和制作,投入发行。节目制作将按地域分期、分批进行,并通过全媒体多渠道、多平台、多屏化播出。

陆羽普洱茶收藏评级中心推动消费和收藏

本刊讯,2016年11月,以“中国茶业,陆羽标准”为主题的陆羽普洱茶收藏评级中心成立仪式在2016广州茶博会期间举行。

据了解,陆羽普洱茶收藏评级中心(LPC),是由陆羽国际集团陆羽标准评级中心(LSRC)与国内权威普洱茶产学研及政府组织、专业机构、港澳台及海内外收藏家、媒体共同发起的普洱茶标准研究、评级、鉴赏、收藏及文化推广的第三方基础研究与开放协作推广机构。陆羽基金总经理章璐表示,中心旨在推动普洱茶评级专业化、标准化、透明化,为收藏级普洱茶建立“身份证”,为消费者和收藏者建立透明公正清晰的指南,建立起普洱茶走向全国、走向国际的专业标准与文化推广平台。

陆羽普洱茶收藏评级中心在普洱茶评级的基础上引入交易所、第三方存管和保险机制,支持大型金融机构发起普洱茶产业基金、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及指数化产品。中心将为专业普洱茶生产贸易和收藏投资者推出陆羽标准普洱100指数,逐步完善中国茶业系列指数,构建可投资、可收藏、可消费、可体验的中国普洱茶投资晴雨表体系。为进一步促进普洱茶收藏与消费的科学健康发展,陆羽国际集团与泛华金融集团等国内领先的金融机构共同打造了中国茶产业创新发展基金、陆羽普洱茶收藏基金。

活动上,行业人士热议中心的成立对普洱茶投资与消费的积极意义。与会的LPC专家代表陈国义、邓时海、蔡金华等表示,当下普洱茶市场的乱象,从根本上是因为缺乏可参考、可执行的标准,陆羽普洱茶收藏评级中心的成立,能为消费提供一个客观、科学的指南,为收藏提供信息参考依据。

三和茶业在威尼斯举办茶文化交流活动

日前,由中欧三和茶学社举办的以“三和茶语”为主题的茶文化交流活动,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活动涵盖了工夫茶道演绎、品饮、古筝演奏、中国书法等丰富内容,吸引了百余名威尼斯大学和孔子学院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品茗。

在馀ǖ牟栉峨畴抵校三和茶学社成员、威尼斯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生Ardita为大家展示三和工夫茶道,敬世界一杯好茶。在体验环节中,参与者纷纷围在桌前一“品”究竟。他们一边品尝,一边与来自中国和意大利的中欧三和茶学社的工夫茶师讨论茶的种类、味道、冲泡技巧等。“中欧三和茶学社希望通过开展品茶会等文化活动,让世界各地朋友了解中国三和茶文化。”三和企业驻意大利办事处代表表示。为进一步发展中国茶文化理念,今年在意大利成立了中欧三和茶学社文化交流中心,吸引更多对茶感兴趣的国外茶叶爱好者加入,并成为茶学社会员。

据介绍,中欧三和茶学社将陆续开展一系列文化交流互访活动,如论坛会、茶文化讨论交流会,及以夏令营与冬令营模式,为中欧茶文化交流搭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同时,茶学社的“海丝巡礼”文化系列活动也将在罗马、米兰、热那亚、威尼斯、里昂、巴黎等欧洲各地同步进行。

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荣获“茶仙茶寿终身成就奖”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10

卫星指出,品牌是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与忠诚度的综合体,农产品品牌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规避市场风险,降低消费者购买风险,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普洱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创新举措,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立足高品质、高品位、高品格,打造和推介以普洱茶为重点的特色优势品牌。

怎样打造以普洱茶为重点的农产品品牌,卫星强调,一是要树立品牌意识,选准品牌定位,要充分认识品牌在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对市场消费趋势和竞争态势进行分析研判,细分市场、明确定位,抓住消费者的心。二是要依托地方文化,丰富品牌内涵,要充分挖掘利用好地方的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把地方特色文化注入其中,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底蕴,提升品牌文化品位。三是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夯实农产品品牌根基,引导农产品市场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培育对市场具有更大影响力的居于领导地位的农产品品牌。四是要建设农产品传播渠道,拓展农产品品牌空间,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农产品分销传播渠道,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培育企业“品牌共赢圈”。五是要建立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社会信任度,把农业生产各环节纳入标准体系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安全性,提升品牌农产品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六是政府要加强协调领导,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

杨照辉从政府层面就如何做强茶产业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在扶持龙头企业上寻求突破,各级政府部门要从搭桥、融资、优化服务等方面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二是要在整合基地上寻求突破,规范基地合作方式,完善基地建设标准,提高基地建设水平。三是要在打造品牌上寻求突破,要打造知名品牌,维护好产品品牌,拓宽营销渠道,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四是要在创新发展上寻求突破,要强化科技支撑,推广技术创新,塑造和提升茶文化,把茶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普洱绿色发展的第一窗口、第一名片和第一品牌!

第十届中国小姐大赛暨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评选圆满落幕

本刊讯,第十届中国小姐大赛暨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评选活动自2015年12月启动以来,经过紧张的海选、复赛、决赛和总决赛,于2016年6月30日在澄江抚仙湖畔圆满落幕。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1名佳丽进入总决赛,其中包括5名来自台湾的选手、1名香港选手和1名澳门选手。最终,来自澳门的选手黄嘉欣摘得桂冠,台湾选手廖乙祯夺得亚军,云南选手那彬彬获得季军。

“中国小姐大赛”是一项以加强两岸四地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四地和谐发展为主题的部级公益活动,自2003年起,已成功举办九届,吸引了两岸四地的众多选手积极参与,她们不仅为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所感动,更以能参加中国小姐大赛感到自豪,充分体现了两岸四地同根同源、同祖同宗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交融,表达了两岸四地团结一心,和谐发展的心声。

2016年,第十届中国小姐大赛落户云南,以“美丽使者,茶传国粹”为主题,将“中国小姐大赛”与“首届中国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评选”两大美丽焦点融合在一起,旨在以美为纽带,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云南民族文化中的普洱茶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倡导茶为国饮,助推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次大赛由中国国家文化传播中心、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主办,云南普洱茶协会、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西南联络部等承办。在总决赛现场,赛事协办机构云南和谊基金会通过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向昭通市镇雄县捐赠350万元扶贫款。

《普洱》杂志茶友品鉴会在道氏山庄举办

本刊讯,7月22日,一个惬意的周末,为感恩回馈读者、顾客,《普洱》杂志社特举办茶友品鉴会,邀约新老茶友齐聚普洱道氏山庄,茗茶品鉴,赏琴棋书画。参加本次品鉴会的专家、学者、茶友有:《普洱》s志编委会副主任、普洱茶文化学者黄桂枢先生,普洱茶专家何仕华先生,普洱茶专家杨中跃先生,《普洱》杂志社编委黄雁女士、马青先生,普洱茶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永胜先生,以及来自澜沧古茶、普洱开元梅子湖温泉酒店、深山古林普洱古茶庄、国培酒店、简善若水、老普茶行、逸N源茶业、昌云茶业、苦聪山寨、紫苑古茗香、普洱仟润茶业、乡土故事的茶人茶友们。

专家、学者、茶友先后品鉴了“中国最美期刊《普洱》杂志十周年典藏纪念茶”(生饼和熟饼)、天下普洱茶国公司“茶国一号”(生饼)等三款普洱茶,并一一发表评语。品鉴会现场气氛活跃,茗香闲谈,弹琴作画,挥毫写字,高潮迭起,李芳、李国微、徐玉琳三位茶艺师的娴熟茶技、罗丹老师独具特色的花道表演、小野老师优雅地琴姿以及赵应高雅地挥墨抒写,为大家献上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文化饕餮盛宴。茶友们一边惬意地品鉴,一边观赏节目,唇舌间留香余韵。

云南省春茶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新华网消息,2016年云南省春茶总产量持续增加,普洱茶产量持平。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全省春茶一二产产值达108.1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95亿元,增长9%。

云南省茶产业三产融合成效凸显。2016年,云南省毛茶产值达49.79亿元,同比增长5%;加工产值达58.4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精制春红茶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达10.34亿元,同比增长23.1%;精制绿茶产值17.02亿元,同比增长32.67%;普洱茶产量与去年同期持平,但产值达29.15亿元,增幅达9.15%。

春茶的品质和价格走势往往是一年中茶叶市场的风向标。从今年春茶价格行情看,全省毛茶平均单价33.77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0.49元/公斤,下跌1.43%;其中:红毛茶、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价格分别下跌8.97%、9.97%,绿毛茶价格总体保持稳定略有上升,增长0.41%。由于云茶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中端价位茶比重加大,成品茶平均价格达85.67元/公斤,同比增长7.62%;成品普洱茶、红茶、绿茶平均价格呈比例性增加,分别增长13.55%、13.9%、13.73%。今年云南省春茶价格略有波动,总体保持平稳。

全国春茶总产值首破千亿元 中档茶、大宗茶a品畅销

中国经济网消息,近日,记者从农业部获悉,随着春茶生产接近尾声,今年全国春茶干毛茶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74.8亿元,春茶平均价格每斤194元,同比略增。据农业部调查,今年春茶生产呈现规模增速放缓、结构调整优化、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逐步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茶园规模增速放缓。据统计,今年16个茶叶主产省春茶面积达4385万亩,同比增加88万亩,增幅2%。面积增幅连续两年下降,分别比2015年和2014年下降1.4个和2.7个百分点;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针对近几年高档名优茶价格持续低迷、销售不旺的情况,各地加强中档茶、大宗茶产品开发、营销。河南省单芽茶比例从80%降到50%左右,扩大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茶叶生产,抢占中端市场。

据介绍,农业部将着力稳定茶园面积,大力推进标准园创建,大面积推广无性系良种、绿色防控技术、机械化采收,加大知名品牌创建力度,促进茶叶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第三次双月活动圆满结束

本刊讯,6月30日,由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主办,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公司承办的协会第三次双月活动,在七彩云南茶叶总厂举行。此次双月活动目的是为了给协会会员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从事云茶产业的人员抱团发展提供一个相互了解、沟通、合作的机会。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符亚杰、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李仁、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军以及相关部门领导、茶界专家顾问、协会会员参与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内容包括参观七彩云南茶业公司总部及生产车间、参观七彩云南景区内的翡翠博物馆和茶礼文化园,并开展了茶业论坛讲座。在以“学习、交流、传承、创新”为主题的论坛讲座上,云南省茶业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表示,为了促进云茶产业的发展,各茶企要携手共进,做好云茶产业的传承、创新、转型、升级和发展。同时,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要拓宽发展的空间,挖掘茶产业其他方面的资源。

青柑熟了 古茶飘香――澜沧古茶2016陈皮普洱上线仪式

新会陈皮素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美誉,云南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两者相遇,造就了一款食养佳品――陈皮普洱茶。8月8日,立秋,澜沧古茶新会壹号柑果采摘及陈皮普洱茶上线仪式在广东新会的壹号柑园正式启动。

茶妈妈的青柑普洱的制作工序共有54道,对柑果品质的把控,使用选果神器,量身采摘,只有符合规定大小的柑果才能入选,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做到清洗环节卫生化、果型挑选精细化、烘干技术创新化、检验标准严谨化。保证每一颗茶妈妈的陈皮普洱都高规格、高标准。

普洱祖祥有机茶 走进拉斯维加斯市场

普洱日报报道,日前,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带着有机茶走进美国的拉斯维加斯。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的有机茶园作为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依托普洱的环境优势和气候优势,瞄准国际市场的高标准,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建设和高品质有机茶生产,其开发的“无量翠环”“无量剑兰”“无量雪龙”高山绿茶和“无量尊红”名优红茶系列产品目前已在国内和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国家获得认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其高品质有机茶在欧盟国家的销售价格可达到2000欧元/公斤,畅销欧美市场,并与美国的茶业巨头签有长期供货协议。

美国专家用红茶纤维研制成“人造皮革”

科学网消息,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Young-A Lee及其团队使用一种奇特的方式,将红茶纤维质、醋及糖等原料做成了“人造皮革”。该人造皮革质地与皮革非常相似,可以用来制作衣服、鞋和手包等等。

红茶纤维质应用于服装业还是第一次。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新型纤维质材料能够进行生物降解,最终作为养料回归到土壤中,如此循环往复便大大减少了浪费和污染,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时装产业便轻易摆脱了对非可再生材料的依赖。

目前,该团队正致力于减少其生产周期,如果这些问题能够解决,那这种材料将会在未来时装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真正做到从大自然中来,到大自然中去。该团队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尤为关心材料的颜色、质地、舒适度、耐久度及材料护理。他们非常看好其可持续性,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皮革替代品,但对该材料所制成品的购买欲却不是很高。不过,Lee坚信她的团队能够成功解决种种问题并最终迎合各类消费者的品位,时装界也会从此走上可持续的环保之路。

古韵流香举办古树老茶品鉴会

本刊讯 由昆明古韵流香茶业有限公司主办的昆明首场古树纯料老茶品鉴会于7月8日举行。此次品鉴会以“时间的味道”为主题,来自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资深从业者对三款老茶进行了品鉴,随后,又对“普洱茶是否越陈越香”等问题进行讨论,发表了众多看法和意见,以共同探讨普洱茶行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本次古树老茶品鉴会选择了古韵流香三款老茶,分别是半坡寨、冰岛和老曼峨,由浅入深地展示了三款老茶经由时间而产生出的特殊味道。在三个小时的品鉴过程中,古韵流香也为在场领导学者和茶友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并首次展示了企业历时半年拍摄制作的《古韵流香普洱冲泡规范》视频。

品鉴完成后,现场多位嘉宾分别从行业发展、茶叶科学、茶文化等角度阐释了自己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看法,同时,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和茶行业从业者也各抒己见,在探讨之余还衍生出了如何定义“香”、什么样的普洱茶以及什么样的条件之下才会越陈越香等话题。最后,在场嘉宾也纷纷认同,普洱茶行业虽然传统而古老,却又迎来新的朝阳,并正在被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正能量。

中国茶在俄罗斯一展风采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11

我们无法一一列举普洱茶品牌存在的那些同题,但有一个最要害的问题需要提出来。这就是,普洱茶的品牌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还缺乏比较清晰的战略思维。

那么,普洱茶品牌发展比较清晰的战略思维应该是什么呢,笔者虽然无法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但却可以从一个要害的角度来作出部分回答。

品牌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Brandtradema出”,原来是指中世纪在马牛羊身上的烙印,用以区分不同的饲齐者。到了今天,品牌一词成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有了更为保广复杂的内涵。任何品牌都有其具体的、独特的内涵,这些内涵构成品牌性格,品牌使产品生命之树常青,品牌最核心的价值是对消费者的价值承诺。

那么,普洱条能对消费者承诺的价值是什么呢?

这叉需要对普洱茶的品牌进行分类,因为不同类别的品牌,对消费者的承诺是有区别的。

普洱茶品牌首先是“共名性品牌”。中国的六大茶类中都不乏“共名性品牌”,如龙井、乌龙茶、铁观音等。普洱茶的其名性品牌就是“普洱茶”这三个汉字,而这三个汉字也是普洱茶最大的品牌。“普洱茶”这三个字,是云南人民最大的共名性品牌,是云南特有的自然资源、生态气候、丰富斑澜的民族多元文化与悠久历史传统积淀的精华,也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谓的“普洱茶文化”,也是普洱茶最大的品牌文化。毋庸置疑,这当然是一种对消费者的价值承诺。但要承诺得好,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比如,独特而优越的生态气候地理价值,这无疑是普洱茶品牌最大的价值,但这个价值要承诺得好,谁又敢拍着胸脯打保票云南普洱茶生长的区域,环境保护一定能够做好,澜沧江中下游的良好气候一定不会变坏?全球气候变化、地方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个人野心对环境的破坏、法律法规的细微缺失、监控监管的些小无力,都很容易对环境和气候造成破坏。要确保对普洱茶消费者的生态气候地理价值承诺,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政府和民间不懈的共同努力。

除了“共名性品牌”之外,普洱茶还有“专名性品牌”。所谓普洱茶的“专名性品牌”,就是在“普洱茶”这三个字的共名性品牌之下,省内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上千厂家、企业和他们各自林林总总的普洱茶品牌。

普洱茶“其名性品牌”对俏费者良好的价值承诺是普洱茶“专名性品牌”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前提条件,而普洱茶“专名性品牌”对消费者良好的价值承诺则是普洱茶“共名性品牌”价值实现和承诺的具体途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那么,普洱茶“专名性品牌’对消费者的价值承诺是什么呢?

当然首先是质量。任何一种具体的产品,其核心价值就是质量。每一种普洱茶“专名性品牌”,具体的形态就是一款款产品,既然是产品,对消费者的首要承诺价值当然就是质量,其次是周到的服务。

而在对质量的承诺中,问题却是最多的,也是最今消费者不满的。

比如,普洱茶的许多“专名性品牌”玩山头,强调自己的产品是某座山的,有某座山独一无二的“山气”、“茶气”。这本没有什么不好。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早就写到 “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实际上,普洱茶玩山头,也是在玩普洱茶独特的地理气候价值,也是在玩普洱茶最基本的价值,如果连这个都不能玩,普洱茶还能玩什么?理论上如此,但现实却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很少有普洱茶企业(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能够完全控制某座山从生产到流通消费的整个环节。而这,就让许多自诩玩某座山头的普洱茶“专名性品牌”的“山头承诺”值得怀疑。当然,虽然不能控制某座山头的原料,但你确实能够得到某座山头的茶,并且不掺假地做出产品,还是能够向消费者进行山头承诺的。但问题是,能够真正这样做的企业有几家?

还有的企业,特别是一些深加工的企业进入普洱茶行业,建立了自己的普洱茶“专名性品牌”。深加工企业一般都拥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它们把高科技引进普洱茶产业,帮助普洱茶进入“科学普洱时代”当然是好事。这些企业向普洱茶消费者进行的价值承诺应该更为可信。可是,也应该避免某些误区。而最大的误区就是对消费者进行的价值承诺不可太过。以制药的方式制造自己的普洱茶产品,提高普洱茶的科学可信度当然是好事。茶在古代、近代的某些时候,也确实被当作一种药来看待,但在现代语境下,还是不宜过度强调自己茶产品的药用功效。一是因为普洱茶有益健康,实众所周知的事情,二是普洱茶毕竟不是种药,不宜把自己的普洱茶产品当成一种药向消费者承诺,因为现在的消费者大都不是傻瓜,这样的承诺反而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总之,对于普洱茶“专名性品牌”来说,对消费者最大的价值承谱就是质量承诺,而质量承诺也不可太过,最重要是要保持诚信。所以,质量承诺说到底,其实是诚信的承诺。

最后,说一说法国葡萄酒。

法国葡萄酒是人和自然关系的产物,是人在某一地、某一年、某种气候、某一种土壤条件下,采用某一种栽培技术,种植某一种葡萄,并通过某一种工艺进行酿造的结晶。它集合了天时与地利,是自然和人工最完美结合的产物。而普洱,曾被上百年前来到这里的法国人称力“东方的普罗吐斯’,在某些方面,这普洱茶和法国葡萄酒足比较类似的事物。

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世界政启、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这很类似中国的茶文化)。在法国,葡萄酒产业已有2000多年历史,法国年产各类葡萄酒6∞多万吨,占世界衙萄酒产量的1/6,每年出口值为10亿多美元,2000年法国葡萄酒业销售额达到65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有上千个品牌,绝大多数高档的葡萄酒都是庄园手工酿造的。

今天,作为普洱茶品牌,没有必要去嫉妒法国葡萄酒。但有一点是值得思索和借鉴的,那就是法国葡萄酒无论是作力一种共名性品牌还是一种专名性品牌,都做得异常成功,而成功的最大诀窍,当然是对消费者作出了良好的价值承诺,这种承诺,既有文化,更有质量,还有服务:而最重要的,则是一种法国式的诚信。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12

老茶也时尚

经过漫长的“冬眠期”普洱茶市场终于在09年底开始回暖,从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中国普洱茶节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经过长时间的休整,普洱茶市场正朝理性回归的趋势发展。在科学普洱这一全新理念的大力倡导下,越来越多普洱茶商运用现代化手段,把普洱茶这一快速消费饮品再次扩向海外市场。

饮用方便的袋泡普洱茶早些年就已在市场上出现,但袋泡紧压普洱小茶块却是永年茶业有限公司09年全新研发出的速饮茶类。与传统的袋泡普洱茶相比,袋泡紧压茶以更方便、更快捷、更卫生的优势深受消费着的青睐。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中国普洱茶节上,永年茶业有限公司全新推出的普克PK年份系列和普克PK经典系列,以新颖的饮茶概念夺人眼球,成为普洱茶节上的一大亮点。

“普洱茶要一定喝进去,才能体现其正真的价值所在。目前,很多消费者都把收藏普洱茶当作了一种时尚。似乎,普洱茶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用来饮用的“茶”,而是一种可以无限增值的金融产品,一种可比黄金的“硬通货”。这偏激的消费理念不但引起了年份普洱茶消费市场的缺乏,也淡化了普洱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这也正是我们推普克出年份系列的重要原因。”永年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华琼说。她进一步解释,“有很多想喝或爱喝老茶的消费者,都存在舍不得或买不起的年份太久的普洱茶,普克年份系列的面市正好解决这一问题,让更多人了解年份普洱茶。”

普克年份系列精选经专业陈放具有一定的年份的普洱茶原料精制而成,其樟香浓郁、汤色红浓、明亮、口感细腻柔滑,粘稠甘厚,后韵绵长。分别推出5年珍藏、10年珍藏和15年珍藏三种年份供应市场需求。普克PK经典系列和普克PK年份系列每盒净重96克,一盒有32块袋泡紧压小茶块,每块茶净重5±克。普克PK15年份600元/盒、普克PK10年份400元/盒;普克PK5年份200元/盒;记者做了一个有趣的换算;一盒价值600元的普克PK15年珍藏,共有32小块,每块平均价格为18.75元;换算的结论是:目前市场上357克中上等15年份的普洱茶售价大约5000元左右,每5±克茶约合40元左右。

“茶,应是当下的快速消费品,在许多文人赋予茶生命精神和文化意蕴的时候,有很多年轻人却对喝茶失去了兴趣,好像没有专业的泡茶工具,就泡不出茶的精髓,也失去了喝茶时那种诗情画意般的氛围。”谈到这赵总略显得有些无奈。“不过,随着科学普洱概念的大力推广,在中国沿海城市和许多欧洲国家我们的普克PK年份系列和普克PK经典系列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在品茶与喝茶之间,现在更多人注重的是经济、方便、健康。”

想起《红楼梦》中妙玉的那句:“一杯为品,二杯解渴,三杯牛饮”,如今,似乎已不再成为喝茶雅俗的定论。今天端起茶杯的城市白领已把喝茶作为放松疲惫身心,和谐地交流商务信息的一种优雅时尚的休闲方式。端起手中的年份普克,啜饮了一口,我想“情要用水调”只能意会不能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