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文化

时间:2023-06-01 09:09:05

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文化范文1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现念下,茶文化带动了我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形式。云南普洱茶是中国有名茶品,普洱市亦是一个旅游文化盛行的城市,通过茶文化的带动,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成为当下的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本文对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与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期望给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云南;普洱市;茶文化旅游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各地区开始了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文化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模式也逐渐的被人们所喜爱。在这其中,云南省成为文化旅游的胜地,这不仅是因为其浓厚的民族特色,还因为当地的茶文化也闻名中外,特别是普洱茶更是被世界所认可,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是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机遇。因此,本文就针对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1在云南开展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1.1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云南的普洱市属于季风性气候。茶树在夏季雨热同期时可以很好的生长,在高温的环境下也对有利于咖啡碱和茶多酚的形成。因为普洱市降雨充沛,降雨又相对频繁,这也能让茶树中的绿叶素和氨基酸随着阳光的散射而增多。不仅如此,当地土壤和空气的湿度相对较大,这会造成茶树中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不容易形成纤维素,芽叶也就能长时间的保持新鲜水嫩。所以,普洱市的茶叶不论是味道、嫩度还是色泽都是上佳的,可以制作成名优茶。另外,茶树也是在一年内不断生长的。

1.2地理位置与土地资源具有很大优势

云南普洱市地形相对复杂,仅土壤就有十余种,其中常见的有赤红壤、砖红壤以及红壤,其中酸性土壤较多。这些土壤土质肥沃,含丰富的有机质,是适合茶树生长的Ι类地区。普洱市的地理位置也相当优越“,一市连三国,一江连五邻”也是边境旅游的最佳位置。

1.3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文化旅游也离不开优美的环境,普洱境内就有无量山、哀牢山等高峰,区域内原始森林也保留完好,境内森林的覆盖面积可达六成以上,动植物资源丰富,一直以来都有“天然氧吧”的美誉。

1.4云南普洱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普洱作为我国普洱茶的原产地,茶树资源非常齐全,无论是栽培型、过渡型还是野生型茶树都应有尽有。在云南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也将普洱茶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而在茶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旅游周边产品已经逐渐成型。就现阶段来看,普洱市也已经将万亩古茶林作为生态旅游产品的基础,将各式各样的茶主题旅游产品一一推出。

1.5建立普洱旅游环线

在普洱市已经陆续的建立了营盘山普洱茶博览苑、普洱国家公园以及梅子湖等几个旅游景区,这些景区位置相连,和普洱市境内几条重要道路相连,此旅游环线的路线总长达到了65km以上。在建立了旅游环线的同时,不仅将普洱景区路况差的问题解决了,还为日后普洱市的品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多民族聚集的普洱市

云南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集聚地,在普洱市就有14个民族,各个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种植茶树,为当地的茶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是茶文化,马帮文化、茶马古道等都是这些人民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重要文化。另外,现代企业还推陈出新,将这些茶叶另作他用,比如加工成茶饼干、茶果冻等等产品,这也是茶文化发展、茶产业衍生的一种体现。

2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的现状

2.1开发程度较低,起步较晚

云南的普洱茶文化旅游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因为对旅游项目的开发程度不够也会造成发展的迟缓。没有形成鲜明的文化旅游品牌,在我国的文化旅游项目中知名度还高。旅游经营管理与市场开拓的经验也不够,在旅游行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2人才的缺乏和资金上的不足

普洱市因地势偏远而造成投资环境与财政收入都相对较差,再加上城市的面积过小,还没有形成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比如,古茶园附近的道路建设过差、景区的建设以及规划程度较低、城市以及景区附近没有丰富的娱乐设施,特别是茶园景区未达到生态旅游的基本要求。普洱市要作为以茶为主的旅游开发地区,必须将人才和资金的问题加以解决。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休闲娱乐设施、城市酒店、游路改善、城市园林化等方面的建设必须提到日程上来。对于各种旅游资源的设计开发以及旅游方面的管理运营,一定要安排专业的人才来进行。

2.3产品的文化特色不够鲜明

就目前普洱市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上来看,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这就会造成特色不够鲜明。这样也会对普洱茶文化的整体形象受损,在市场上无法体现较强的竞争力。文化旅游的核心就是文化,就是人文情怀。所以关于茶文化的旅游产品应该具有丰满、厚重、古朴的文化内涵。

2.4茶文化的旅游内容相对枯燥

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是用各种丰富的活动来充实旅行的,可是旅游活动内容的展开又需要旅游业态进行支撑。而目前的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又将游览的重点放在了观光的层面上,并没有其余活动的配合,这就会让游客感到无聊。所以将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内容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丰富,有利于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能够更加的顺利。

3促进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

3.1加大拓展旅游市场

从市场条件上讲,如果普洱茶文化旅游要想开拓市场,应该从国内沿海地区、港澳台地区乃至欧美国家入手,可是在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下,就应该就近从昆明开始,进行旅游市场的开发,在昆明市场逐渐成熟之后,在继续向省外乃至国外进行拓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大量昆明的游客到普洱进行旅游。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新媒体等营销手段来进行特色的宣传,逐渐打开市场,让普洱市的茶文化旅游能够成为云南的热点旅游项目。

3.2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对当地旅游业的投资

旅游行业属于综合性产业,所涉及的部分有很多。在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开发的先行条件。所以,普洱政府应该大力支持茶文化旅游的项目开展,加大对资金的投入,继续将景区的建设和规划做更详细的补充,争取将景区的级别提高。最好可以达到3A或者4A,另外,对景区附近的道路建设还是要继续加强。对一些相对集中的酒店、娱乐项目也要继续建设,特别是生态园区与茶文化休闲区附近。在普洱茶文化旅游中,丰富的旅游资源就成就了旅游路线长的特点,可是由于目前不健全的公路建设,就会造成公路路况差且弯度大,这些丰富的资源如果不能做到环线游览,那就会造成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受到制约。所以,对城镇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目前普洱茶文化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3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信息建设

云南的普洱地处相对偏远的地区,这就会形成一个比较闭塞的信息现状。所以,政府必须要积极的面对挑战,加大景区的宣传力度。网络给我们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通过网络加大对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此地,这是促进普洱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

3.4重点将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建立起来

在这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有产业的发展都应该是以适应社会为前提。所以在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中,应该用新的思路去重新定义未来的旅游业应该怎样继续发展。在对普洱茶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整合、提炼与继续挖掘之后,才能将普洱茶文化的丰满、厚重、古朴极致的表现出来。只有将普洱茶文化最深处原生态的文化挖掘出来,才能打造成真正的高质量文化旅游产品,这样与茶文化旅游的特点互相融合,才能形成新的有特色的卖点。例如,现在的墨江县就会利用双胞胎节来吸引外来游客的光临,普洱也有中国普洱茶节,但是此类的旅游项目还是过少,在未来的文化旅游发展中就要设立一系列与茶文化相关的民族庆祝活动与主题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必须有特色并且有意义,要将当地丰富的茶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全部表现出来。比如,茶马会、普洱茶博览会、中国普洱茶叶节、茶歌舞表演场、民族鼓舞节等等,将这些原生态的活动与农家乐般的体验结合在一起,最终以节目的形式表现出来,树立一个极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形象。

3.5开发出更多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周边产品

在茶文化的旅游中,茶作为核心内容,要比一般纪念品更具有收藏性和实用性。普洱茶更是如此,因为不管是熟茶还是生茶都不需要担心会变质,反而是放置越久越有一种独到的韵味。在进行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中,也会带动游客对茶产品的购买,这就需要茶商既要保证普洱茶的质量,又要将其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要制作传统的散茶、饼茶、砖茶以外,也可以根据游客的喜好和旅行特点,制作出速溶茶、袋泡茶以及各种茶味食品等等。

4总结

综上所述,在云南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是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途径。这样不仅能将当地的优美景色、风土人情展现给各地的游客,更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可是在目前的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建设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当地政府能够大力支持此项目的发展,在建设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世界都了解到普洱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作者:汪东亮 李洁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范强.云南民族文化奇葩———普洱茶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9):52-54.

[2]朱建青,柴正群.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与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3(5):77-78.

普洱茶文化范文2

【关键词】普洱 茶文化旅游 开发

茶文化是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及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产品形式是以优美的环境为条件,以茶产业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文化载体,以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为内容而开展的,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自然生态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近年来,普洱茶热的持续升温,带动了普洱市茶产业的迅速发展。普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突出的优势。从1993年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起,普洱市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茶城”的形象,并在“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把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旅游产品之一。因此,对普洱茶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和合理整合,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但能够加快茶产业的发展,也将大大促进普洱市的旅游业发展,进而拉动该地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普洱茶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普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地理区位;是发展边境旅游的理想之地;第二,普洱市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境内哀牢山、无量山群峰云集、云雾缭绕,苍茫无际,层峦叠嶂,区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62.9%;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素有“绿海明珠”之美誉;第三,普洱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茶树资源丰富,野生型、过度型、栽培型三种茶树类型齐全,是“天然的茶叶博物馆”,当之无愧的“世界茶乡”。到2005年底,全市茶叶总面积达到134.1万亩,其中古茶树(园)60万亩,现代茶园74.1万亩,总产量3.55万吨,实现茶叶总产值10.2亿元;第四,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分布有14种世居民族,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首先发现、驯化和利用了茶树,开创了人类种茶的历史。在长期的种植、采制、饮食、贩运普洱茶的过程中,积淀了厚重而丰富的普洱茶园艺文化、普洱茶采收与加工文化、茶马古道与马帮文化、饮茶习俗与茶道文化和普洱茶收藏与鉴赏文化等,以及由各少数民族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传统习俗演义出来的民间歌舞等。普洱茶文化以其自然、清幽、恬静的文化魅力,对喜爱茶文化的人们构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二、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和问题

普洱市旅游近年来有了一定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05.56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0469.47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1298.47万元;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茶产业为基础,以普洱茶文化为核心的一批茶文化旅游产品正在形成。目前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镇元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及万亩野生古茶林生态旅游、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生态旅游、营盘山万亩现代茶园及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茶马古道旅游等。计划推出的有:天下普洱茶国、普洱古茶都等。普洱市力图打造的城市形象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其意图显然是要凸现茶文化旅游在普洱市旅游中的主打地位。但是,普洱的旅游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经过多年开发以后依然处于“冷点”状态。普洱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并未在旅游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其应有的强势,这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雄厚的茶产业优势不相称。经过分析和调研,笔者认为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起步晚,开发程度低。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发展起步晚,旅游项目开发程度低,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市场知名度较低,缺乏市场开拓经验和旅游经营管理经验,而且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定位,因而,在市场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

2、旅游产品整合度低。普洱地区茶旅游资源呈零散分布,整合度低,茶产品的组合度较低,主要以茶园观光作为茶文化旅游产品,其市场需求局限较大。茶文化旅游本身就是以闲静、淡泊为特征的“冷”休闲活动,缺乏强刺激性,如不提高组合度,就难于构成触动大量游客出游的专门动机。

3、产品的文化含量不够,特色不鲜明。目前普洱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其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由于茶文化旅游内容不丰富、不饱满,大大地影响了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因而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有的闪亮卖点,形不成市场竞争力。

4、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旅游的过程要有丰富的旅游活动内容来填充,而旅游活动内容又需要一定的旅游业态的支撑。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目前大多还停留在以观光为主的形式化层面上,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因此,如何丰富茶文化旅游的活动内容,培育一批与茶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业态就成为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5、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项目开发资金不足,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经济总量小,自身财力弱,引资规模小,投资环境差等问题,使普洱市发展休闲旅游的步伐受到严重的制约,2004年普洱市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为1910.85元,仅为云南省平均水平的60%。由于普洱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1)通往古茶树园区的道路条件较差;(2)景区规划及建设级别较低(目前仅有A和AA景区8个);(3)城市休闲娱乐设施规模小而散,尤其缺少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4)城市园林化程度不高,达不到生态休闲旅游的要求。

三、加快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普洱市现有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应把普洱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厚的茶产业基础、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及丰富的民族文化等进行空间、内容和形式的整合开发,尽快形成普洱市旅游核心吸引力。

(1)空间组合――通过点线连接,对旅游资源(自然风光、茶园林景区、民族文化示范村落、茶马古道、茶文化娱乐园、人造景观等)进行组合。点与点之间的线不宜长,布点不宜少,同时应注意整治线路沿途的视觉景观,以提高空间整合度。

(2)旅游活动内容组合――通过打造一批吸引力较强、特色鲜明、影响大的大型旅游节会和特色民族节庆(如中国普洱茶叶节、普洱茶博览会、茶马会、民族鼓舞节、泼水节、葫芦节、双胞胎节、芒果节等),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展示出来,并把旅游茶园林观光、自然风景观光与民族茶艺表演、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原生态民俗体检、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活动捆绑起来,以形成闪亮卖点。

(3)旅游活动形式组合――通过精心安排时段,把观光、观赏、参与、娱乐、休闲合理地组合起来,以强化旅游清新感,增强体验度。

2、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可能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积极主动地开拓旅游市场。虽然普洱旅游更广泛的市场是港、澳、台地区和欧美一些国家以及国内沿海城市,但一段时期内普洱旅游的第一市场应该是省城昆明,或者说昆明是普洱旅游首先要开发的市场。通过打开并培育昆明旅游市场,向省外、国外拓展。只有吸引了大量的昆明游客到普洱旅游,才能对省外和国外的游客产生影响。普洱市应通过大型茶事节庆,着力打造普洱旅游形象,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及各种营销手段开拓旅游市场,使普洱市真正成为云南旅游的新热点。

3、创新思路,着力建立有文化含量的旅游业态。适应新的普洱旅游发展趋势和变化,以新的思路重新定位和谋划未来普洱市旅游业发展。以普洱茶文化来提升核心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系列整合产品。通过对普洱茶文化和区内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提炼和整合,凸现普洱茶古朴、厚重、丰满的文化特色。只有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及原生态民族文化,打造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实现茶文化旅游的优势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卖点。积极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如:茶叶交易市、茶道饮食市、制茶工艺展示所、茶艺表演队、茶歌舞表演场、大型民族歌舞专场、民间少数民族杂艺表演场、茶文化博物馆、茶鉴赏会所等。将目前已经整理排练的一批大型民族歌舞如《茶之魂》、《茶乡春潮》、《普洱茶之歌》、《茶韵古乐》等大型歌舞和音乐会形成专场,以业态形式提供给游客消费。

4、多渠道融集资金,着力改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是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必备的条件。应多渠道融集资金对通往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树园区和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园的道路进行拓宽、铺油,以提高通达性和舒适性;对茶马古道必要的修复性建设;完善景区规划及建设,提高景区级别,力争创建数个4A或3A级景区;加强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相对集中的城市休闲娱乐设施,尤其是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加快城市园林化建设,加紧推进“满城绿色,满城水”项目设计实施,规划建设时应注意应用借景的方法,把城市园林延伸至自然背景,并逐步与自然生态背景融为一体,着力营造和谐生态城市休闲环境。

【参考文献】

[1] 汝百乐: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 2。

[2] 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 思茅市旅游局:(内部资料)思茅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6。

普洱茶文化范文3

其中,普洱茶是这种文化中的“王者”。几年前的美国《时代》周刊,曾出现一种让人惊讶的新观点――正在热销世界的中国商品普洱茶,已成为象征当代中国的又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正如法国有香槟,墨西哥有特奎拉、意大利有帕尔马一样,中国也有普洱茶。

这种茶因为出产于云南普洱,而被称作“普洱茶”。这种茶的外形,有的像砖,有的像饼,有的像沱,有的像球,色泽乌润或褐红,当地老百姓也称猪肝色。最神奇的是这种茶可以储存数十或百年,在时间中“熔炼”成文物古董级的饮料,而它的芳香也具有了“魔性”,人们在享受这种“魔性”饮品的同时,开始关注云南之南的那个古老的城邦――这里曾是云南先祖濮人居住的地方,“普”在哈尼族语言中是“寨子”之意,而“洱”表示“水湾”之地。早在1729年,清代就在这个“水湾之寨”设置普洱府(今宁洱县),管辖着原来的思普地区、包括现今的西双版纳州全境和部分临沧、保山地区等,直至印度支那半岛等广大部落土司属地。

由此可说,茶出云南不仅是顺理成章的事实,而且这种从温暖湿润环境中生长出来的亚热带山地常绿乔木,已成了普洱府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里的茶叶,经过特定的加工方法和长时间的自然发酵之后,饮用起来就能在茶叶的苦涩之中,回甘生津,生发出蜜香、兰香、枣香、荷香、梅子香等各种香气和香味。同时还可从视觉上感受到这种茶汤的美妙之处,桔黄晶莹,透亮迷人。

这种奇妙的茶,从清代雍正年间开始,正式入册上贡清廷御用,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进贡时间最早、最长、数量最多的皇家“奢侈品”,也成为那个时代王公贵族争相追捧的“宠物”,甚至成为“国礼”。清乾隆57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一个使团,前来北京祝贺乾隆皇帝80大寿。在使团返回时,乾隆皇帝回赠乔治三世的礼品中,就有普洱茶团茶。

由于普洱茶蜚声海内外,南北客商云集思普地区,使这里既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茶城,又从这里延伸出了一条连接滇藏、滇川,抵达缅甸、尼泊尔和印度的“茶马古道”。越南、泰国、柬埔寨也有商人来此购茶。特别是那些来自的商人,一路风餐露宿,历经艰辛,就是为了得到这里的茶。他们用马驮着藏毯和氆氇,又沿途采购一些麝香、熊胆、虎骨、粉丝、乳扇、布匹、皮货、珠宝等等,拿到普洱思茅城交易之后,再用所得银子购买大量的茶叶,运往藏区,甚至达到印度的加尔各答,那里逐渐成为普洱茶销往世界各地的中转站。

普洱(原思茅)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也由此成了一个茶叶加工、贸易的大型集散地。在清代中期,从这里外运的茶叶,最多时达到每年10万担,一般年份则在8万担左右。城里南正街一带,聚集了恒和源、雷永丰、大有庆、金玉祥、鼎春丽等20余家茶庄。这里的茶商们还成立了茶叶商会,统一定价,统筹安排大宗采购者与各个茶庄的交易额。他们还在商会会堂里雕塑了“茶圣”陆羽的泥像,一年两次举行祭拜活动。清政府也在这里增设了“思茅厅”“官茶局”,管理茶叶交易事务。

因为这里已成为云南的“茶都”, 法英两个殖民帝国也开始盯住了这里,他们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法商务专条》和《中缅条约附款十九条》等不平等条约,允许两国在普洱设置了最早的海关。大量的白银从此进入了法英两个帝国的囊中。思茅城里也出现了租界,那里渐渐矗立起一幢幢神秘莫测的小洋楼,出出进进的是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

这种屈辱的印记,客观上也让一个近乎蛮荒之地的边陲小城,成了一道引人瞩目的“民族自然之窗”,“金腾冲银思茅”,这里也因此成为云南最早的三大海关重镇之一。

普洱这个古老的城邦也才开始在人们的“崇拜”中,露出了真容。在东南亚人们的心中,朝拜当年的普洱府,就是朝拜“大清”,朝拜中华。也就是在那个恰到好处的时候――2007年4月8日,国务院批准,把原来曾经是普洱茶中心源头城邦的思茅市,改称普洱市,从而让这座城市回归到它本来的历史文化的渊源之中。当然,它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茶名和地名,更代表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一种回归心灵和大自然的生活方式。

摄影师简介:

普洱茶文化范文4

【摘要】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等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普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主要阐述了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的内涵与特征,对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普洱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普洱茶文化旅游开发

茶文化是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及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产品形式是以优美的环境为条件,以茶产业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文化载体,以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为内容而开展的,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自然生态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近年来,普洱茶热的持续升温,带动了普洱市茶产业的迅速发展。普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突出的优势。从1993年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起,普洱市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茶城”的形象,并在“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把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旅游产品之一。因此,对普洱茶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和合理整合,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但能够加快茶产业的发展,也将大大促进普洱市的旅游业发展,进而拉动该地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普洱茶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普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地理区位;是发展边境旅游的理想之地;第二,普洱市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境内哀牢山、无量山群峰云集、云雾缭绕,苍茫无际,层峦叠嶂,区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62.9%;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素有“绿海明珠”之美誉;第三,普洱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茶树资源丰富,野生型、过度型、栽培型三种茶树类型齐全,是“天然的茶叶博物馆”,当之无愧的“世界茶乡”。到2005年底,全市茶叶总面积达到134.1万亩,其中古茶树(园)60万亩,现代茶园74.1万亩,总产量3.55万吨,实现茶叶总产值10.2亿元;第四,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分布有14种世居民族,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首先发现、驯化和利用了茶树,开创了人类种茶的历史。在长期的种植、采制、饮食、贩运普洱茶的过程中,积淀了厚重而丰富的普洱茶园艺文化、普洱茶采收与加工文化、茶马古道与马帮文化、饮茶习俗与茶道文化和普洱茶收藏与鉴赏文化等,以及由各少数民族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传统习俗演义出来的民间歌舞等。普洱茶文化以其自然、清幽、恬静的文化魅力,对喜爱茶文化的人们构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二、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和问题

普洱市旅游近年来有了一定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05.56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0469.47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1298.47万元;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茶产业为基础,以普洱茶文化为核心的一批茶文化旅游产品正在形成。目前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镇元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及万亩野生古茶林生态旅游、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生态旅游、营盘山万亩现代茶园及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茶马古道旅游等。计划推出的有:天下普洱茶国、普洱古茶都等。普洱市力图打造的城市形象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其意图显然是要凸现茶文化旅游在普洱市旅游中的主打地位。但是,普洱的旅游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经过多年开发以后依然处于“冷点”状态。普洱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并未在旅游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其应有的强势,这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雄厚的茶产业优势不相称。经过分析和调研,笔者认为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起步晚,开发程度低。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发展起步晚,旅游项目开发程度低,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市场知名度较低,缺乏市场开拓经验和旅游经营管理经验,而且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定位,因而,在市场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

2、旅游产品整合度低。普洱地区茶旅游资源呈零散分布,整合度低,茶产品的组合度较低,主要以茶园观光作为茶文化旅游产品,其市场需求局限较大。茶文化旅游本身就是以闲静、淡泊为特征的“冷”休闲活动,缺乏强刺激性,如不提高组合度,就难于构成触动大量游客出游的专门动机。

3、产品的文化含量不够,特色不鲜明。目前普洱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其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由于茶文化旅游内容不丰富、不饱满,大大地影响了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因而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有的闪亮卖点,形不成市场竞争力。

4、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旅游的过程要有丰富的旅游活动内容来填充,而旅游活动内容又需要一定的旅游业态的支撑。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目前大多还停留在以观光为主的形式化层面上,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因此,如何丰富茶文化旅游的活动内容,培育一批与茶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业态就成为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5、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项目开发资金不足,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经济总量小,自身财力弱,引资规模小,投资环境差等问题,使普洱市发展休闲旅游的步伐受到严重的制约,2004年普洱市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为1910.85元,仅为云南省平均水平的60%。由于普洱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1)通往古茶树园区的道路条件较差;(2)景区规划及建设级别较低(目前仅有A和AA景区8个);(3)城市休闲娱乐设施规模小而散,尤其缺少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4)城市园林化程度不高,达不到生态休闲旅游的要求。

三、加快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普洱市现有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应把普洱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厚的茶产业基础、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及丰富的民族文化等进行空间、内容和形式的整合开发,尽快形成普洱市旅游核心吸引力。

(1)空间组合——通过点线连接,对旅游资源(自然风光、茶园林景区、民族文化示范村落、茶马古道、茶文化娱乐园、人造景观等)进行组合。点与点之间的线不宜长,布点不宜少,同时应注意整治线路沿途的视觉景观,以提高空间整合度。

(2)旅游活动内容组合——通过打造一批吸引力较强、特色鲜明、影响大的大型旅游节会和特色民族节庆(如中国普洱茶叶节、普洱茶博览会、茶马会、民族鼓舞节、泼水节、葫芦节、双胞胎节、芒果节等),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展示出来,并把旅游茶园林观光、自然风景观光与民族茶艺表演、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原生态民俗体检、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活动捆绑起来,以形成闪亮卖点。

(3)旅游活动形式组合——通过精心安排时段,把观光、观赏、参与、娱乐、休闲合理地组合起来,以强化旅游清新感,增强体验度。

2、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可能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积极主动地开拓旅游市场。虽然普洱旅游更广泛的市场是港、澳、台地区和欧美一些国家以及国内沿海城市,但一段时期内普洱旅游的第一市场应该是省城昆明,或者说昆明是普洱旅游首先要开发的市场。通过打开并培育昆明旅游市场,向省外、国外拓展。只有吸引了大量的昆明游客到普洱旅游,才能对省外和国外的游客产生影响。普洱市应通过大型茶事节庆,着力打造普洱旅游形象,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及各种营销手段开拓旅游市场,使普洱市真正成为云南旅游的新热点。

3、创新思路,着力建立有文化含量的旅游业态。适应新的普洱旅游发展趋势和变化,以新的思路重新定位和谋划未来普洱市旅游业发展。以普洱茶文化来提升核心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系列整合产品。通过对普洱茶文化和区内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提炼和整合,凸现普洱茶古朴、厚重、丰满的文化特色。只有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及原生态民族文化,打造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实现茶文化旅游的优势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卖点。积极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如:茶叶交易市、茶道饮食市、制茶工艺展示所、茶艺表演队、茶歌舞表演场、大型民族歌舞专场、民间少数民族杂艺表演场、茶文化博物馆、茶鉴赏会所等。将目前已经整理排练的一批大型民族歌舞如《茶之魂》、《茶乡春潮》、《普洱茶之歌》、《茶韵古乐》等大型歌舞和音乐会形成专场,以业态形式提供给游客消费。

4、多渠道融集资金,着力改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是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必备的条件。应多渠道融集资金对通往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树园区和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园的道路进行拓宽、铺油,以提高通达性和舒适性;对茶马古道必要的修复性建设;完善景区规划及建设,提高景区级别,力争创建数个4A或3A级景区;加强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相对集中的城市休闲娱乐设施,尤其是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加快城市园林化建设,加紧推进“满城绿色,满城水”项目设计实施,规划建设时应注意应用借景的方法,把城市园林延伸至自然背景,并逐步与自然生态背景融为一体,着力营造和谐生态城市休闲环境。

【参考文献】

[1]汝百乐: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

[2]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思茅市旅游局:(内部资料)思茅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6。

普洱茶文化范文5

首先,感谢香港贸发局和香港《文汇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使我荣幸地成为首届香港国际茶展“茶经论道”的演讲嘉宾。借此机会,我就普洱茶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大家一起探讨普洱茶的来世今生。

一、普洱茶发展的历史阶段

从时间的长度上看,普洱茶可划分为四大时期。

1.普洱茶的发轫时期(三国时期――1733年)

普洱茶的雏形始于汉末。三国魏时张揖《广雅》有制作紧压茶的描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这里所说制作法,正是饼茶制造工艺的萌芽阶段。唐朝将此压制技术发扬光大,陆羽《茶经》中的制茶工艺已相当复杂。但此时的饼茶、团茶皆以绿茶为主。而唐时樊绰《云南志》的记载是:“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明初年,太祖朱元璋取消紧压茶工艺令,这说明至迟在元代普洱地区就有压制紧压茶工艺。而云南山高皇帝远,恰巧把紧压茶技术完美地保存下来了,故明谢肇《滇略》言“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个阶段称之为普洱茶的发轫和发育阶段,也是普洱茶在自然形态下的曼妙生长的历史时期。

2.普洱茶“号记茶”的历史时期(1733年――1938年)

“号记茶”时期又称“古董茶”历史时期。以1733年同兴号茶庄成立为标志,至1938年,其特征:一是各种商号相继成立。如雷日丰,同庆号、陈云号、车顺号、兴顺祥、江城号、敬昌号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二是以石模和木模压制为制造工具。散装形普洱茶已逐渐退出主导地位,而团茶和饼茶开始主导产品形态。三是商标品牌标识已强烈凸现显。同兴号、杨聘号、宋聘号、福元昌号等,不仅在茶内压有内飞,整筒还有大票一张,光绪20年(1895年),同兴号(向直卿)进贡宫廷的时候,还包有荷花纸。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几乎所有的大票文字都有“以此票为证,谨防假冒”的字样。四是普洱茶已成为进贡皇宫的重要贡品。清庭在普洱府思茅厅成立采购普洱茶的专门机构,“知每年进贡之茶,列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1千两由思茅厅领取转发采办。”贡茶马队享有“过州吃州,过府吃府”的特权。五是普洱茶经济效益已成为普洱府各族人民的主要收入。清檀萃《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也。”方国瑜先生《普洱茶》一文说:“从丽江经景东至思茅,马帮结队,络绎于途,每年贸易量有500万斤之多。”在文章最后,方国瑜先生说:“所以普洱茶的作用,已经不是单纯一种商品了。”六是普洱茶跨出境外国外。除清政府经常将普洱茶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和使节外,香港在1855年成立了“同兴茶庄”,并从此成为普洱茶的主要消费区和仓储地。更有甚者,1740年前后,随着哥德堡号多次往返,已有使节将普洱团茶带到瑞典等欧洲国家。2006年10月,我访问瑞典时,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中国区联络主任扬•鲁迪克向我介绍说:“1739至1743年,哥德堡号先后三次往返瑞典哥德堡和中国广州,带回了大批的瓷器、茶叶和丝绸等中国物品,最有意思的是,还带回来一个用普洱茶压制的哥德堡号船模给了国王,因此,可以说至迟在260年前,你们的普洱茶就到了瑞典”。

简言之,此时的普洱茶号已灿若星河,辉煌灿烂。

3.普洱茶“印记茶”的历史时期(1938年――1973年)

1938年12月16日,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省富滇银行合股成立了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一批留洋制茶专家,如范和钧、冯绍裘从法、英回国,他们是做红茶的专家。范和钧在勐海制作红茶的同时,定制生产一些普洱茶。至此,号记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印记茶的历史大幕渐次拉开。原来的号记茶是用石模和木模压制的,而印记茶是用机械压制加工的,红印、蓝印、七子小黄印等皆为此时期的主要产品。这个时期从1938年延续到1973年。

4.普洱茶生、熟茶的分野时期(1973年――至今)

1973年以后,普洱茶开始了生、熟茶的两大历史分野。原有的普洱茶都是生茶,是在岁月中慢慢的发酵、陈化而来。从1973年以后就有了大批量的人工发酵茶。事实上普洱熟茶产生首功应归于香港,40年代香港就进行了人工发酵的实验。五十年代,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实验,一份50年代广东省进出口公司的资料上面有熟茶发酵的流程标准,这个流程是建立在之前香港茶人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归根结蒂,云南茶人是在香港、广东试验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进而将其发扬光大、推向市场。熟茶的诞生实现了普洱茶的规模化生产,也才让普洱茶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普洱茶发展的四大形态

从空间的高度上看,普洱茶可分为四大发展形态。

1.农业普洱(普洱茶产生――2003年)

农业普洱是以传统生产方式为特征,以种植和初级原料型产品为主的低层次、低附加值发展阶段,但它又是发展其他更高层次的重要基础,为普洱茶“雄鸡一唱天下白”积蓄能量。

在这个阶段云南省全省的茶叶年产值只有20多亿元。

在农业普洱时代:普洱茶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2.文化普洱(2004年――2007年)

文化普洱是用文化的理念和文化的蕴涵来引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普洱茶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融入到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中,并以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氛围,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2003年时我们曾提出文化普洱阶段将茶产值做到100亿,当时有很多人认为不可能,但经过分析,我们认为理论和市场都是支持的。按市场定律,一个商品价格贵了,销售量就减少了;如果价格便宜了,销售量就上去了。但是它有三个假设前提:一是消费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二是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情况下;三是消费者消费行为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定律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这三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世界经济在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为文化普洱的构建奠定了经济基础。其他两个前提,我们可以用文化普洱的理念来改变它。为此我们采取了多个措施:一是召开首届云南省国际研讨会;二是从港台和国外把老茶收回来,我们只是想向世界宣布:普洱茶值钱的时代到来了;第三我们还把云南茶业协会、茶叶商会、普洱茶协会三大行业协会进行整合,形成由省农业厅统一作为主管部门;第四我们还用马帮把普洱茶送到北京;第五我们进行了百年贡茶回归故里的活动,把故宫1895年的人头贡茶、饼茶、茶膏请回普洱;第六将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第七我们创办了《普洱》杂志,组织出版了大量的普洱文化方面的书籍,等等。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让人们认识了普洱茶。

我们用文化普洱的理念推广和加深了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认识,从而改变了他们的消费行为。经过调研,2003年的时候,云南省除了藏区以外每天在喝普洱茶的不足2000人,而现在有450万人在喝普洱茶,也就是说在云南4500万人中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每天在喝普洱茶。2004年的时候青岛基本见不到普洱茶,而到了2007年,仅云南的“兰茶坊”普洱茶连锁店在胶东半岛上就有20多家。今天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县城以上的城市无一不在销售普洱茶。于是2006年“普洱茶”被CCTV称为三个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房奴、基金、普洱茶”。而当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市场下跌的时候,出现了一片质疑声,当时的普洱江湖一片混乱、硝烟弥漫。但我们一直在冷静思考,认为至少这些质疑声给我们发出了三个信息:第一,普洱茶被世人广泛关注了;第二,普洱茶被世人期待了,人们开始呼唤一种安全、便捷的,适合人类未来品饮健康的普洱茶出来;第三,它向投资者发出了强烈的信息,普洱茶值得投资,前景广阔。于是柏联集团、龙润集团、澜沧江啤酒集团、富邦科技等进入了普洱茶产业,特别是天津天士力医药集团――中国中药现代化的领军企业也进入到了普洱茶产业。

在文化普洱阶段,云南的茶产值从2003年的20多个亿发展到2007年的201亿。

在文化普洱时代,我们完成了世人对普洱茶的认知。告诉全世界:普洱茶来了!

3.科学普洱(2008年――2020年左右)

科学普洱是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手段、科学的方法去推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将传统概念的普洱茶,经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使其功效进一步明确、工艺进一步改进、产业进一步升级,这是蕴含着科学内涵和科学精神的普洱茶高层次发展阶段。

我们将2008年定为“科学普洱元年”,因为这一年云南普洱茶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普洱市;很多研究院校、医疗机构对普洱茶的研究进入了系统、科学的阶段,一系列举措在这一年都相应见了成效,国内外的研究报告成果这一年纷纷涌来,《走进茶树王国》这样具有学术性、科学性的著作已发行,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普洱茶产业、产地、产品》的系列报告已基本成形;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普洱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下,盛军博士组织了国内外一批专家开始对茶的功效进行系统研究。凡此种种,说明对普洱茶的研究已超越感性,进入理性,越过文化层面,进入科学领域。虽然如此,文化普洱并没有退场,只是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灯光已聚焦在科学普洱上,至此科学普洱隆重闪亮登场。其内涵是使普洱茶达到六化,即: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

A.数字化

就是要将普洱茶能用数字表述得清楚。就目前所知普洱茶有500多种化学物质,有的普洱茶有32种氨基酸,各种化学物质和氨基酸含量是多少,这些都需要用数字来说清楚。普洱茶有六味:苦、涩、香、甜、酸、咸,这是口感上的直观反映,理性分析,则是内涵物质的成分差异,比如这座茶山上的茶叶含有330种物质,那座山上的茶叶含有360种物质,可能300种是共性的,30种和60种是个性的,我们把多座茶山一相加就有了500多种化学物质。

我们将借助当代最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最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色谱、质谱分析,借助医学科学的突破,多学科相互支持,尽可能在对普洱茶“知其然”的基础上,同样知其“所以然”。

B.标准化

过去制普洱茶,一个号、一家人、同一天做的、储存在同一个仓库的茶叶,口味却不完全一样,有的差距还很大。科学普洱的任务就是将其标准化,生产的第一包茶叶和最后一包茶叶,在配方、微生物菌群、剂量、含量都应该是一样的。当然,普洱茶的标准化是全过程的,其范围包括从种植、采摘、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都是一个标准化体系。

C.功效化

神农尝百草,最先是把茶叶当做药的。普洱茶从药到饮料到食品,今天我们又开始要发掘他的功效,比如降血糖、降血脂、防癌症、抗氧化。过去这些功效都是感性的,都说有功效,但是说不清楚,没有科学的数据证明。我们组织全世界几十个科研院所数百名科学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把普洱茶降血糖的问题大致说清楚了,现在我们又在16个课题上下功夫。因此,必须通过集中人力、物力和借脑工程,通过三、五年的努力,把普洱茶的功效研究做好、做透、做权威了,我们才能把握住普洱茶的话语权。

D.品牌化

从长期的实践看,消费者购买一个商品,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怕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制造者,不同的品牌,体现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因此,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像立顿、星巴克一样的著名的饮料品牌;打造一个极具民族竞争力的茶的核心产品;打造一个大健康产业的主导产品;打造云南茶产业经济圈的核心产品,是当务之急。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天士力的帝泊洱产品已经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较好地诠释了普洱茶的传统产品,有望成为普洱茶的一个著名品牌。当然,一些传统产品经过特色化也有望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

E.规模化

消费的人太少,没有规模,则要成为世界级的大品牌是不可能的。有规模才有竞争力,这是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他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一个产品出来要供应数千万人,甚至数亿人喝,规模上去了,享用的人多了,品牌就自然叫响了,擦亮了,你想不知道这个品牌都不行。现在提到咖啡,星巴克;提到红茶,立顿,一说就耳熟能详。我们需要做出上百亿规模的产品来,彻底改变普洱茶小、乱、杂、差的历史形象。

F.国际化

科学没有国界,凡是科学的东西,都是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需要的。科学普洱时代的普洱茶产品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化的知名品牌。因此,国际化成为了这一时期普洱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以帝泊洱为代表的新一代普洱茶产品的重要特征。

在文化普洱形态上,我们用四年时间使茶产值增加了十倍,预计我们将用十年的时间奠定科学普洱的发展形态,在此形态上云南的茶产值将突破一千个亿。

在科学普洱时代,我们告诉世界:“普洱茶可以放心的喝了。”

4.人文普洱(预计2020年以后将突出凸显这一形态)

人文普洱是以科学普洱为前提,把文化普洱、艺术普洱、科技普洱、健康普洱系统升华,充满着浪漫主义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服务的发展阶段,这也是普洱茶的最终形态、最高境界。在人文普洱时代我们有共性的产品,也有配制不同的个性化产品,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差异或口味调配不同成分、不同香型的产品,服务是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也是个性化的,以此将形成普洱茶的生活方式。在人文普洱发展形态上,我们将完成普洱茶作为一个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完美结合。

我们预测到了这个阶段普洱茶产值将超过2000亿。

在人文普洱时代,我们将告诉世界:“喝普洱茶是快乐和幸福的。”

三、普洱茶发展的大趋势

就普洱茶未来发展趋势而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有产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趋势以及品饮发展趋势等等。

1.产业趋势。普洱茶的产业趋势必将是一个从大乱到大治的过程。在整个产业上形成既有大的制茶企业为领军,中小企业跟进,相关产业配套的茶产业链。当然,多元化的产品将在此时期涌现,例如柏联集团的庄园普洱、永年公司多味型的混配普洱和固守传统石模限量生产的李记谷庄普洱茶等。

2.企业趋势。目前云南省有5000多家制茶企业,未来10年我们预测云南省大的制茶企业不应该超过5家,普洱市不应该超过2家。从几千家变成几家,在这里我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大企业将热情地张开双臂拥抱小企业,小企业将充满着爱意投怀送抱到大企业那里去。企业并购应该是一个你情我愿的事情,是个快乐和共赢的事情,不一定拼个你死我活,这是企业的发展趋势。事实上,在云南,在普洱,这个趋势已经出现了。

3.消费品饮趋势。我们从品饮的角度看,认为未来有三大产品趋势。

第一是“饮”的系列,它满足于生理需要,满足于健康需要,大众化、便捷化、想怎么喝就怎么喝的普洱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普洱茶必须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从高端的奢侈品进入大众消费的领域。用刘禹锡的两句诗来说,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饮”的系列要占到80%。

第二是“品”的系列,过去的一砖、一饼、一沱,三五知己坐下来,慢慢品,以满足于精神需要、文化需要、健康需要,这个系列我们叫“品”的系列。它根植于茶艺、茶道、文化的精神内涵。这一倾向明清时已流行,今天也同样得到发扬光大。但是这个系列今后应该只占到10%左右。

第三是“非饮非品”的系列,就是用来做工业原料,例如熟茶的色素的提取和利用。同其他饮品相比,普洱茶具有保健、降血脂、降胆固醇、消脂去油腻、醒酒解渴、促进新陈代谢,抗衰老、美容养颜、排毒瘦身、养胃消炎等功效,且具备营养、方便、卫生等多种特点,这些体现普洱茶功效的延伸产品,直至发展到药,同样是今后普洱茶的发展趋势,这个系列也要占到10%左右。

饮、品、非饮非品的比例大致应该是8:1:1,这就是未来普洱茶产品的基本趋向。

最后,我用四句话来总结今天的演讲:科学普洱的时代是人人受益的时代,科学家们在这里将获得学术成果和荣誉;企业在这里获得他们的效益和成就;政府在这里获得了发展的平台和分享茶农的幸福;全世界人民在这里获得健康和快乐!

普洱茶文化范文6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云南是公认的普洱茶原产地和发源地。普洱茶产业是近年来云南省大力支持发展的支柱产业,已发展成为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之,在云南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全省16个州市就有10个州市生产普洱茶,普洱茶年产量达5万吨之多,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欧美、东欧及东盟近30个国家。

随着云南普洱茶行业近年来的迅速崛起,每年聚集云南采购该类茶叶的国内外客商难以计数,茶叶已与“白药、云烟、珠宝”成为游历云南必带的”四大宝”。但是目前普洱茶行业仍处于高度分散状态,经营手段原始,存在些具体问题:一是市场发展快,但经营分散,生产厂家杂驳,产品种类繁多,型号多样,规模化管理难度较大;二是茶叶标签标识混乱、茶质好坏难辩;三是加工、生产仓储、营销环节仍滞留于传统管理方式,无法实现过程跟踪,给物流配送造成了定的负面影响:四是伪造和仿冒现象严重,采用水印等防伪手段无法满足防伪的要求,并且无法实现物品跟踪的需要。

作为云南普洱茶的代表之的”同庆号”普洱茶始创于1736年,最早推行普洱茶六选六弃之精细作法,使用的龙马内票图案,亦是最早的商标图识,中国历史上商标之瑰宝,已载入茶文化之史。通过200多年的历史沉淀,“同庆号”以“国礼茶”的辉煌与昔日的“贡茶”尊贵遥相呼应。”同庆号”传承了“老字号”的现代文化、坚守精神,传扬了“茶佳礼敬”的市场理念。

“同庆号”这样的传统普洱茶企业受到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指示以“同庆号”为例,发展茶叶行业的安全追溯物流化管理,是项目系统开发的重要条件。该项目的实施将会起到模范和榜样的作用,必将带动其他普洱茶生产企业的竞相效仿,将会在我国普洱茶生产领域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茶叶安全追溯系统的编码方案

通过调研普洱茶企业对管理系统的要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设计出条码技术在普洱茶生产、销售、配送跟踪与追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方案,主要技术工作包括制定普洱茶编码方案、管理系统设计与编制、系统设备配置和使用等3个方面。

1 普洱茶编码方案

普洱茶编码方案立足于商品条码编码技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规范统

普洱茶的编码和标识,可对普洱茶的相关溯源数据进行采集。

普洱茶编码方案必须满足实际使用单位的信息需求,应包括内部溯源信息和外部溯源信息,并具备通用性和灵活性,便于企业采用。本系统原则上采用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lN)和应用标识符(A1)对普洱茶信息进行标识编码,所标识的产品必须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全球唯性,载体可选用GS1-128条码和二维条码。

2 信息管理系统

(1)总体目标

以维条码、二维条码为标识,贯穿普洱茶生产主要流程,实现从原材料、生产、仓储、销售4个主要过程的信息管理,从而推进和提高普洱茶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

(2)功能模块及流程

经初步需求分析,按照软件工程管理要求设计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及流程见图1。

(3)技术路线

根据生产流程及生产场地的不同,将综合采用B/s和c/s模式进行开发。其中B/s模式利用浏览器实现数据传递、查询和分析之用,便于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局域网或者VPN(通过互联网接入局域网)及时了解信息;C/S模式主要利用茶厂局域网(有线与无线)实现原料、生产、仓储、销售等功能开发。开发工具采用成熟的JAVA、VB。

3 系统设备配置

(1)软件配置

终端选用Wi ndOWs系列操作系统;服务器端选用Windows xP Pro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TomCat 5.5,

(2)硬件配置

终端选用联想台式机:条码扫描器;数据采集器:标签打印机:通用激光打印机:票据打印机。

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可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深度贯彻和执行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追溯”的理念,采用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对普洱茶供应链仝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进行有效的标识,进行普洱茶个性化产品跟踪与追溯。在供应链中的每个加工点,不仅要对加工成品进行标识,还要采集所加工的食品原料上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在加工成的产品上,以备下一个加工者或消费者使用。

通过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对普洱茶供应链仝过程的每个节点进行有效的标识,建立各个环节信息管理、传递和交换的方案,从而对供应链中普洱茶原料、加工、包装、贮藏、销售等环节进行跟踪与追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条码是相关信息的载体,通过扫描可以获取各个节点的有关数据编码信息,包括给每个产品赋予的全球惟的代码,即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lN):通过应用标识符(A1)对产品属性进行标识的代码,如批次、有效期等:以及用于对普洱茶供应链中各个环节进行标识的代码,即全球位置码(GLN)。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有关信息,采用UCC/EAN 128条码符号来表示。

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拟实现“同庆”普洱茶“六化”品牌特征,具体如下。

数字化:拟在说明普洱茶的具体指标,所含的所有物质:普洱茶有32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含量是多少;普洱茶有六味:苦、涩、香、甜、酸、尖,表现在口感上的不同;在化学性质上也会表现成不同的元素:比如这座茶山上的茶叶有300种元素,那座山上的茶叶有360种元素,可能300种是共性的,60种是个性的,把多座茶山

拼配就有了500多种化学物质;要科学化、个性化。

标准化:过去制普洱茶,一个号、家人、同天做的、储存在同个仓库的茶叶,口味却是不一样的,而且差距很大。必须将其标准化,第包茶叶和最后包茶叶都应该是样的,配方、微生物菌群、剂量都应该是样的。普洱茶的标准化是全过程的,其范围包括从种植、采摘、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都是一个标准化体系。

功效化:“同庆”百年普洱的传承历史文化和百年老字号的传统加工工艺确保“同庆”普洱茶的功效和品质,这是“同庆”普洱茶的话语权。

品牌化:云南普洱茶品牌众多,大小参差不齐,消费者购买个商品,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怕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制造者,不同的品牌,体现的价值是不样的。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将全面提供给消费者同庆普洱茶的溯源信息,确保同庆普洱的唯性,安全性,品牌地位。

规范化:普洱茶必须有规模才有竞争力,这是普洱茶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发展的趋势。用专业化的技术手段,结合百年老店的传统加工工艺,集中精力打造”同庆号普洱”,树立稳固、优质的品牌形象和地位。

国际化:科学普洱时代的普洱茶产品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化的知名品牌。因此,国际化是目前普洱茶的重要特征,也是以“同庆号”普洱为代表新一代普洱茶产品的重要特征。

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以商品条码为信息载体和检索依据,完成商品自生产厂家、物流、经销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物流环节的信息写入、识别、判定、还原和展现,从而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致性,保证单件商品的惟性,达到可识别、可追踪。依靠纸质标签、商品条码读写设备、加/解密算法和后台数据库系统问的多重关联,保证信息的不可复制性,达到安全追溯的目的。

茶叶安全追溯系统的发展前景

“诚信自律、规范市场,共同打造同庆号普洱茶成为走向世界的品牌”近年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普洱茶以其优良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云南茶产业的核心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云南普洱茶正以个崭新的面貌快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普洱茶的发展关系着云南茶产业的振兴,提高普洱茶品牌的价值寄托着云南600万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贫困山区茶农的希望。普洱茶产业崛起的同时,普洱茶市场也潜伏着些不容忽视的危机。少数不法企业和个人以次充好、掺杂使假,损害普洱茶名声的情况时有发生:假冒商标、商标侵权、无照经营、假冒生产企业名称以及诋毁同行、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不时扰乱茶业市场。这些违法现象严重损害普洱茶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的利益,失去广大消费者的信

文化普洱是指“同庆号”普洱历经270年沧桑的历史文化背景,沉淀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问。任,给云南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行业的自律、市场的规范和良好的宣传已刻不容缓,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到了个关键时刻。

云南普洱茶出口市场具有定的局限性,出口规模难有较大提升,继续深入拓展传统贸易伙伴市场,大力推介产品文化和提高产品品质需要专业化、国际化标准管理技术手段,采用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有益于扩大“同庆号”产品外销。

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全方位标识和引领“同庆号”百年“老字号”普洱茶店实现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科学普洱、人文普洱四大产业化特征,从而奠定百年“同庆号”国礼普洱茶的国际品牌地位。

农业普洱是通过挖掘同庆号以传统农业为基础,以种植和初级原料型产品为主的低层次、低附加值为发展雏形,并结合百年古茶树、传统加工工艺发展为更高层次的品牌普洱茶奠定基石。

科学普洱是将商品条码标识系统应用于HACCP中,对普洱茶进行有效标识,保存相关信息,从而有效地对普洱茶供应链全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建立“从种植采摘鲜叶运输鲜叶检验包装-加工-成品-分销-零售-销售者”整套普洱茶物流供应链跟踪与追溯体系。商品条码追溯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6个管理理念,将同庆号传统概念的普洱茶,经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使其功效进步明确、工艺进

普洱茶文化范文7

回望过去两届“普洱茶全球十大杰出人物”的评选,已经有20位对中国普洱荼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世界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茶人分享了这一至高荣誉。也为这一奖项赢得了“中国茶届个人最高荣誉”的美誉。

本届评选有这样几个特点值得我们称赞:评委会委员均为中国茶行业的领导或代表人物,具胡非常商的权威性;评委会委员来自全国各地体现出了公平、公正性;参加评选的候选人人数创历届最高;候选人中出现了一批年轻人,他们是普洱茶未来发展的希望;候选人资格打破了地域、年龄和行业的限制,但凡为普洱荣书业做出了卓越

2009年11月18日,第九届中国普洱茶节开幕的第一天,大家正在翘首以待即将到来的大型文艺晚会,但我们都清楚今天真正的重头戏是什么:第三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评选。哪十个人可以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贡献的人,都得到了评委会的青睐。

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本届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评选结果新鲜出炉。当选的十个人以姓氏笔画顺序,分别是:闫希军、李师程、张奇明、张国良、陈凯希、陈国昌,邹炳良、盛军、曹冬生、焦家良。作为普洱茶中心原产地的一份子,我们为心怀对普洱茶事业无限执着和追求的评委们不辞辛劳的工作由衷敬佩,更为刚刚当选的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感到骄傲和自豪。

每一位当选的普洱茶全球十大杰出人物都拥有一座“茶马奖”奖杯。这是一匹用纯铜加纯金糟制而成,驮茶行进在茶马古道上的骏马。它包含着希望获奖者发扬茶马古道精神,继续弘扬普洱茶文化的殷切期望。

以下是对第三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八物的一个简要介绍:

闫希军:闫希军博士是现任天津天士力集团董事长,他长期致力于现代中药创新研究,主持参加过的国家科技项目30多项,获专利28项。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荣誉称号,现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人大代表。

闫希军博士领导天士力集团进入大健康产业中,把目标锁定在最具健康功效的普洱茶上,在普洱市注册了天士力帝自洱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购买土地7652亩,计划投资30个亿,建立近10万平方米的普洱茶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的“普洱茶硅谷”,提出了“中国茶引领世界,帝泊洱引领健康”的奋斗口号。现已开发出精制即溶普洱茶、普洱茶健康软饮料和普洱因子系列三大普洱茶深加工系列产品。

李师程:李师程教授生长于易武古镇,现任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对普洱茶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始终孜孜不倦地为恢复、发展普洱茶产业,弘扬普洱茶文化而努力。在担任中共云南思茅地委书记期间,成功组织主办的第一、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组织国内外专家考察并确定了千家寨野生古茶树、邦崴过渡型占茶树,为论证世界茶树原产地及古茶树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力证据。

张奇明:张奇明先生创办了上海大可堂普洱茶会所,将云南普洱茶文化与江南传统茶道桕融合,以弘扬普洱茶文化为纲,经过三年多努力,其会所汇聚了大批喜爱普洱茶的人士,成为上海新海派文化的代表。张奇明先生多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收藏老茶,所藏茶品已基本形成系列,现展览于会所,共同展出的还有茶马古道、云南茶文化两个系列的数千件藏品,目前在上海和北京筹办“普洱茶博物馆”。为普洱茶在上海乃至艮三角地区的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国良:张国良先生是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主席,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剐会长、原香港文汇报社长、全国政协委员。他充分发挥自身在香港新闻界乃至世界中文报业界的影响力,不遗余力宣传云南普洱茶。近三年中在文汇报及系列海外版刊发普洱茶专题新闻报道66次之多,报道覆盖东南亚、北美重要华人区,为普洱茶在世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贡献了力量。首届香港茶博会期间,张国良先生帮助普洱市政府、天士力集团成功举办了“科学普洱――帝泊洱之夜”、“柏联普洱茶香港上流社会品鉴会”等活动,为中国普洱茶树立了海外品牌,推动了普洱名茶与国际茶企业的交流合作。

陈凯希:陈凯希先生是马来西亚公民,吉隆坡交易所上市公司海鸥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中国云南省人民政府社会经济发展咨询团顾问。多年来陈凯希先生在马来西亚大力推广普洱茶成就卓越。2007年获选为马来西亚普洱茶协会顾问。他联合多个茶企业和商协会筹办了三届“东南亚普洱茶交易会”和“东盟茶文化博览会”,促进了云南普洱茶在马来西亚和东南亚市场的发展及流通。2007年率先设立海外第一家最具规模的普洱茶收藏交易中心。发展“大马仓”存茶概念,号召更多人系统的消赞和储存普洱茶,扩大了云茶的出口和普洱茶文化的影响力。

陈国昌:陈圉昌先生是广州市芳村南方茶叶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方茶叶商会会长。由他创建的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是全国最火的茶叶专业市场,有茶市晴雨表的美誉。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审定为茶叶“定点市场”。2003年获得中国市场指导委员会“全国最具竞争力市场百强企业”称号。2009年10月陈尉昌先生被国家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授予“全国发展县经济突出贡献人物”光荣称号。

邹炳良:邹炳良先生是云南省海湾茶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普洱茶生产工作。60年代参加过外贸部、商业部组织的分级红碎茶试制工作,编著了《红碎茶加工技术》,编写了《普洱茶速成发酵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80年代任勐海茶厂厂长,规划建设了巴达、布朗山两个万亩茶园基地,创建并注册了普洱茶“大益”牌商标。1999年和其他同志共同组建了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多规格、多花色的茶叶在国内畅销,也远销日本、欧、美港澳地区和台湾。

盛军:盛军博士是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7年,盛军博士选调到普洱市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在普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致力于普洱茶基础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倾力推出普洱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普洱茶产业科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盛军博士提出了《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确定了6个研究领域,15个攻关课题及阶段目标,并被列入云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计划》实施两年来,其组织100多名国内外博士、专家以及吉林火学、清华人学、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天津天士力集团、美国马里兰大学、日本兵库医科大学等20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参加了课题研究和开发,并在2009年4月与“日本中国留学生生命科学协会”和“美国华人科学家医药协会”联合,启动了“世界华人科学家普洱茶研究行动”,建立并创新出了没有围墙的科

学研究新模式。

两年以来,盛军博士主持倡导的科学普洱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突破。组织开展了普洱茶调节人体综合代谢异常机理、普洱茶与微生物作用、普洱茶茶褐素氧化机理、普洱茶功效人体体验和副作用等研究。普洱茶降血糖、降血脂和抗肿瘤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其中《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研究》课题被云南省列为“州市一把手项目”。普洱茶功效的相关发现和发明申请了5项专利,年末还将申请15个国家发明专利和2项国际发明专利(PCT),2篇SCI论文。

盛军博士认真贯彻普洱市委、市政府意图,快速推进普洱茶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相关研究成果已由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转化,打造“帝泊洱”速溶茶珍品牌普洱茶系列产品,已开发出精制即溶普洱茶、普洱茶健康软饮料和普洱因子系列饮品三大普洱茶深加工系列产品。

普洱茶文化范文8

见到他是在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上,身后是从云南带来的普洱茶茶产品,李兴昌正悠闲地喝着茶、看着熙熙攘攘的参观者,不急不躁,杯中的普洱茶也在北方寒冷的空气中透着浓郁的茶香。

李兴昌对普洱茶的感情要源于他的母亲。普洱茶在古时是皇室贡茶,据史料记载,当年进贡给皇宫的普洱茶大多采自距普洱市30余公里的困鹿山古茶园。而李兴昌的祖先就是普洱贡茶的制作人。出于对普洱茶的喜爱情缘,1987年李兴昌的母亲用800元买下了困鹿山上百亩古茶园的经营权。这位身居深山、九十多岁的老太太从未出过远门,说出的传统普洱茶贡茶产品(团茶)的重量与形状却与保存在故宫里的“金瓜贡茶”相同,而她从未听过也从未见过这种茶。原来这位老人记忆中的普洱茶制作方法正是普洱贡茶制作技艺。“金瓜贡茶”是普洱茶独有的一种特殊紧压茶形式,早年的金瓜茶是专为上贡朝廷而制的特质茶品。

为了帮助母亲,本是小学老师的李兴昌也渐渐参与古茶园的管理。除去护理这些古茶树,做普洱茶也是很辛苦的,刚开始时,李兴昌和妻子全部是手工制茶,经过三至四年的反复试验,他们的制作技艺终于接近传统技艺。李兴昌不甘于让这些古茶隐匿深山,他不断地收集资料,并向身边的人讲述普洱茶的故事和历史,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说困鹿山的古茶园。

随着云南省政府对普洱茶产业发展的重视,2006年困鹿山古茶园被确定为“皇家古茶园”。有关部门又组成考察团对古茶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因为李兴昌制作普洱茶的方法最接近传统普洱茶(贡茶)技艺,2008年6月7日以李兴昌的普洱茶制作技艺为主要申报材料的“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李兴昌被确定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对于他来说,自己顺其自然地接触普洱茶,接管古茶园也是自己的分内事。在外人看来神秘的普洱贡茶制作技艺,已经成了李兴昌生命的一部分。

在接管古茶园后,李兴昌精心地护理着这些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茶树,为它们松土、修剪树枝。李兴昌也从未觉得“成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是一件值得宣扬的事,“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

成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后,宣传普洱茶文化更成为李兴昌生活的一部分。每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都会选择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各地展示,作为茶业的代表,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被选中的几率高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兴昌说,政府和文化部门加强针对传统技艺传承的宣传,是要让全社会的人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他会在全国各地参加活动,向外界展示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为了推广制茶工艺,2009年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开办了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李兴昌也成了传习所的老师。2012年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宁洱哈尼族彝族县职业高级中学成立了“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传习基地,让更多的人掌握“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为提高普洱茶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今的普洱茶制作工艺已经漂洋过海,传到了韩日等国。经过实地考察,下学期将有20名韩国学员被派到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县职业高级中学学习制茶技艺。

名声打出去了,客户越来越多,仅凭手工制作已经无法满足需求,2011年李兴昌家修建了宁洱困鹿山贡技茶场,引入了部分机器设备对学员进行对比性生产教学。但只要时间允许,李兴昌依然坚持手工制作。因为只有手工制作出的普洱茶才是最地道的。

普洱贡茶的制作技艺非常重要,制作过程不同,口感也会不同。传统的普洱贡茶制作技艺包括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蒸压成型四个步骤,李兴昌将之发扬扩展为五个步骤,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增加了“冲泡品饮”的茶艺环节。因为他关心的不仅是普洱茶制作技艺的传承,还有普洱茶的品饮,注重品茶人的心境和环境,以及冲泡技能、使用器具等。因为这些也决定了能否冲泡出一道好茶来。只有通过喝,才能喝出茶的韵味。

普洱茶文化范文9

普洱茶是云南的地标性产品,在茶产品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是在当前的市场推广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在介绍普洱茶市场推广概况的基础上,从虚假宣传、管理不力、定位不准三个方面分析了现有问题,并从战略规划、资源整合、诚信意识与品牌意识、科学定位、以质取胜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市场推广;策略

普洱茶是云南的地标性产品,它以生长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之下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经过塑形、熟成、归堆、拼配、发酵等工序制作而成,叶片宽大粗壮,色泽褐红明亮,口感醇香浓郁。普洱茶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培育技术的完善与加工技术的研发,普洱茶的种类与口感日渐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加之其特有的消食去腻、生津止渴、除乏解困、暖心养胃、降脂降压的功效,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1云南普洱茶的市场推广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为支持茶叶产业,提升茶叶产量与质量,促进茶叶内销及出口,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恢复老茶园,开展新茶园”的政策,逐步扩大了茶叶种植面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也曾发出“大搞茶园建设”的号召,在典型茶叶产地新建了大量茶园,使茶叶产量有了显著上升,除满足国内需求以外还出口到东南亚各地。但是,由于当时茶叶品种有限,产品附加值不高,茶叶的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不足以对茶农的生活给予有效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茶叶产业走向兴盛之路。1993年至2001年间,云南成功举办了五届“普洱茶文化节”,这对提高普洱茶的产品文化附加值、促进普洱茶的宣传和交易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2003年至2005年间,云南普洱茶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大小普洱茶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彩云之南这片瑰丽的土地之上,普洱茶的种类不断增多,从传统的单一普洱茶发展成为普洱茶、玫瑰花普洱茶等,产品范围大幅扩展,从最初的日常饮品市场拓展到礼品市场、医药保健市场、日用洗化市场、拍卖市场、收藏市场等,目标市场也从珠江三角洲扩展到全国并行销至世界各地。由上可知,当前的普洱茶市场推广与以往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之处:发展支撑已经从单纯的政策号召转变为强大的市场需求;投资目的已经从帮助农民致富转变为助力地方经济及我国农业产业的壮大;目标消费群体已经从普通大众消费扩大到高端消费;市场定位也已经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由亚洲走向欧美。但是,在云南普洱茶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进行迅速市场推广的同时,也的确存在着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包括质量规范不完整、准入标准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制作工艺不先进等,需要相关企业和部门合力找到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云南普洱茶的健康持续发展。

2云南普洱茶市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市场宣传方面,普洱茶市场存在虚假宣传及夸大宣传的行为。尽管名优普洱茶皆产自云南,但由于茶园所在地、采摘时间、存储时间、加工工艺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普洱茶在品质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价格之中。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家以次充好,或是将假冒伪劣产品冠以名优普洱茶之名,导致普洱茶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例如,一些乔木型普洱茶如古树茶,其品质往往高于其他品类,并且产量有限,故而价格相比普通普洱茶要高出许多,不法商家便用普通普洱茶冒充古树茶,从中牟取暴利。相关调查显示,云南古树茶园面积仅有一万公顷左右,按照每公顷产茶225千克来计算,云南省每年古树茶的总产量仅有三千吨,而当前市场上被冠以古树茶之名的普洱茶高达数万吨,其中的猫腻可想而知。同时,众所周知,决定普洱茶品质优劣的一大因素是其产地,在《普洱茶证明商标管理规则》中,国家有关部门对普洱茶的产地作了明确定义。然而,有些不法商家对此却全然不顾,用并非产自云南的大叶种茶冒充云南普洱茶,从境外低价购入,包装后美其名曰“边境普洱茶”,对消费者进行误导性欺骗。另外,普洱茶的口感主要取决于发酵工序和存储时间,一罐拥有几十年存储历史的陈年普洱茶在口感上无疑可以傲视群雄,价格同样令一般普洱茶望其项背。一些不法茶商利用消费者追求陈茶的心理,给存储时间较短的普洱茶套上陈茶的外衣,并标以高昂的价格误导消费者。还有些商家故意夸大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将一些莫须有的功能强加在公司所生产的普洱茶之上,这也是为道德所唾弃、为法律所禁止的欺骗行为。其次,普洱茶的推广宣传与监察管理不同步,制作工序没有统一的标准,市面上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国内市场上大多数普洱茶都产自小型茶企业或者传统作坊,由于资金有限,技术方面迟迟得不到提升,管理方式同样颇为滞后。2006年我国工商总局曾委托食品质量监督部门对部分紧压茶进行监测,发现有十二组样品不合格,而这些样品均来自云南的普洱茶。对于任何茶叶品种而言,水分超标容易造成茶叶发霉变质,保质期缩短,灰分超标则会导致茶叶中存在明显的杂质,暴露生产线的环境卫生问题,影响消费者的品饮感受,最终将损害普洱茶的整体声誉。最后,普洱茶的市场定位也存在一定问题。普洱茶具有降脂降压、消食去腻、除乏解困、暖心养胃、利尿解毒、延缓衰老、强骨固齿、减肥瘦身等特殊保健功能,这是许多消费者喜欢饮用普洱茶的重要原因。但是,很多茶叶企业因此将普洱茶定位为药用饮品或保健饮品,而不是像西湖龙井茶、日照绿茶、安吉白茶那样作为日常休闲饮品来推广,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其目标消费者群体,特别是青年、少年消费者,同时这种辅助效果并不真的像医药那样具备特定程度的疗效,从法律层面来说也是不被允许的。此外,普洱茶与其他茶叶种类相比具有显著的收藏价值,它具有越陈越香越醇的品质,因而陈年普洱茶总是受到消费者的大力追捧。不过,对于大众消费市场而言,价位适中、品质优良的普洱茶才是主导,一些茶叶企业沉迷于对陈年普洱茶的研发与生产,偏离了正常的市场轨迹,盲目偏向高端消费市场,导致丧失了一大批潜在客户,也严重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

3云南普洱茶的市场推广策略

实现对云南普洱茶的科学推广,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将普洱茶的市场推广纳入整体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之中,使之成为云南省的新兴支柱产业。相关统计发现,目前云南从事普洱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人数高达一千三百多万,每年创造的综合产值超过一百亿元。毫无疑问,普洱茶是富民、强省的新兴产业,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云南省政府应当明确地把完善普洱茶的发展写入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各类文件之中,将普洱茶视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并在资金、技术、人才、税收、政策、科研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云南普洱茶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进行资源整合,规范普洱茶市场,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及监督体系。目前,普洱茶市场前景看好,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到普洱茶生产及经营行业,但是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各企业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能力差,即便使用上乘的原料也无力生产出好的茶叶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部分企业之间还存在争抢资源的问题,导致生产秩序混乱,甚至形成恶性竞争,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组织联合龙头企业,做好产业导向,加强生产管理,建立完善的认证和管理体系,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及经验,形成良好的生产营销秩序。另外,普洱茶企业应当科学运用市场营销理论,通过跟踪调查、现场访问等形式,及时捕捉消费者的态度和建议,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愿望,打造相对权威的数据库,使企业的信息、品牌推广、服务支持等工作均围绕消费者而展开,打造茶农、茶园、茶厂、茶商、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云南普洱茶的整体发展。我们还要在市场推广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督,坚决抵制炒作和欺骗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强道德与法律教育,全面提升生产经营者的素质;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建立健全的评价标准体系,保证普洱茶的有序经营。

第三,提升企业自身的诚信意识与品牌意识。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产品价格的核心元素,所以,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应当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诚信意识,完善各项生产、加工、营销标准,保证稳定的产品质量,制定科学、可控的价格体系,严格控制流通环节,合理安排各项利润,建设完善的销售终端。同时,企业还应当树立牢固的品牌意识。当今市场已经步入品牌时代,品牌是质量与服务的象征,是产品价值的彰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所以,普洱茶企业应当具备强烈的品牌意识,打造独立的特色品牌。相关部门和茶叶企业一方面可以对历史上出现过的老字号进行挖掘与整理,传承历史,重铸辉煌,另一方面则应当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普洱茶产品,打破当前市场上产品类型单一、知名品牌稀缺的局面。第四,科学市场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决策。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每一件产品都应当具备国际眼光和全球视野,不仅仅满足于本地区、本省市、本国的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到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所以,对于普洱茶企业而言,利用大好国际形势,把握时机谋求发展,将普洱茶推入国际市场,让普洱茶成为各国消费者喜爱的日常饮品,让各国人民领略悠久醇厚的普洱茶文化,以此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就成为当下最为迫切的一项推广任务。第五,以质量为根本,避免盲目扩张。很多地区为了发展普洱茶,提出以茶兴市、以茶强县、以茶脱贫、以茶致富的口号,并制定了每年要新开发出若干亩茶园、数年后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翻几番的发展规划。

诚然,普洱茶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种植范围的扩大与产量的提升,但是我们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发展普洱茶,追求在质量上取胜,而不是数量上的盲目扩张。目前,普洱茶的主要种植领域集中在云南地区,不过种植方式仍然依靠传统人力,名优茶品类少、产量低。所以,要做大做强,普洱茶企业应当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走质量高、价格优的名优产品之路,积极改造传统茶园,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叶生产,走上以精加工、深加工为主的技术产业化道路,提升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借助云南特色的普洱茶文化,提升茶产品的文化内涵,以质取胜。

参考文献

[1]奚国泉,李岳云.中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1(9):65-68

[2]吕有才等.普洱茶综合标准[S].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

普洱茶文化范文10

大仓储与家庭仓储又有不同,大仓库下的相对湿度高,但平分到每饼普洱茶上,其实每饼茶得到的水份只是刚好,因为空间内的大部分都是茶,而家庭仓储下的如果相对湿度过高,数量不多的普洱茶(例一件),要面对很多的水汽,所以这个时候要注意抽湿。个地方的特产,应该由该地方的

一人来发现、享受并积累成一种地方文化,再将这种文化以地方特产为载体传播到其他的地方,但独独云南普洱茶的文化,并不只是由云南地方形成,而是因特殊时代下,由另一个地方的人们发现、享受并积累成普洱茶文化,因此,普洱茶文化有着一种开放性,受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爱茶人的欢迎,也包容着各个地方以普洱茶为载体形成的新文化。

普洱产于云南,藏于香港,销往世界各地。而如今,普洱茶的美好滋味被更多地方的茶友发现,也有许多的茶友开始自己收藏普洱茶,既然手上有一定数量的普洱茶,就要开始关心如何创造一个“适当”的温湿度条件的环境来让普洱茶能好好的转化,转化到有我们喝到过的陈年普洱茶的韵味,那个让我们痴迷的陈年普洱茶滋味。

目前市面上的陈年普洱茶大多来自香港地区,而国内最先开始接受普洱茶的地方,应该是广东,而广东深圳与香港毗邻,笔者身在深圳,也是从这里开始接触普洱并开始收藏普洱,因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仅以个人处于广东所见到与自己的藏茶经验与大家分享。

珠三角地区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香港更是在沿海,一年的天气,即使在秋冬季最低相对温度,也是在15℃左右,相对湿度在65%左右,处于这种环境下的普洱茶可以说是一直都保持着转化的状态,只是有分相对剧烈与相对较慢的程度而已。所以在这种沿海气候的情况下,藏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湿度。尤其是应对每年在春夏天出现的高湿,如台风正面吹袭、暴雨状态的气候转变。在这些雨季时期的相对湿度可以达到百分之百,墙壁、窗户,地板都挂着水滴。如果没有提前作好预防,给手中的普洱茶找好它们的家,后果是在高湿下报废。

陈年普洱茶(号级、印级)大多出自百年字号的香港老酒楼的仓库,因广东香港都有喝早茶的习惯,酒楼一般都会提前预备茶叶放在仓库存放,按食材的保存方法保存,即控制一定的温湿度来存放,才发现原本青涩的普洱生饼在香港的气候环境下,转化出迷人的滋味,但这时期没有注意仓储环境对普洱茶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损耗。早期普洱茶只是老酒楼供人早茶的普通饮品,直到五十年代左右,才开始有茶商开始有意识地注意仓储对普洱茶影响,并在常年的存放普洱茶的时光里摸索出一套展现普洱茶陈味陈韵的方法。

香港茶商的仓库无法建设在寸土寸金的市区,而且人多车杂也影响普洱茶的转化,所以仓库一般选择是在郊区的工业大厦,郊区的环境安静,而且靠近山林,空气良好,只要做一些必要的防护。以茶商大规模存储普洱茶为例,以一件普洱茶六提四十二片,首先是选择较高楼层的存储空间,可在二层往上,因如果在首层或地下室,存在较容易在雨季被未能及时排净的积水侵袭的风险。其次是垫高普洱茶,约离地十厘米,建议使用塑料制品,无异味,耐长期存放,香港地区近海,虽然温差不大,但是因为湿度高,在晚间温度低于日间温度,水汽就会凝结在地板或墙面,如果不垫高,会使处于底部的普洱茶受到过高的湿度。接着是离墙约十厘米,同样是因为避免在广东春夏之交的“回南天”的高湿度侵袭,墙壁与地板都会挂水,并且还要注意叠放方法,不要使普洱茶存在向墙面倾斜的危险。还有就是不要叠太高,一般叠放十件左右的普洱茶即可,叠放过多件的普洱茶,使最底的普洱茶箱子承受过重的压力,可能会造成损坏,并且压坏底部的普洱茶。而且在每年翻仓时,也更好的翻转。

一些香港茶商为了使普洱茶能得到更快的转化,会拆开原件包装,即拆开箱子,四提为一单位,上下放两块纸皮,用绳子四面捆绑,如此堆叠存放,还有就是直接一片一片拿出来叠放着存放,都是为了增加普洱茶与空气接触面,使水汽更容易进入普洱茶,促进转化。一般在广东春夏之交,仓库一般都是紧闭门窗,因为如遇上台风侵袭,会夹带雨水溅入仓库,而且在此时期仓库内四处挂着的温度计若提示出现湿度过高,例如相对湿度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放在茶堆与茶堆之间的走道牛角风扇就派上用场了,不能对着茶叶直吹,对着走道或墙壁直吹,增加仓库的空气流通,使水汽散去。所以存放普洱茶的难就在这里,时刻等待着,有任何情况都要人去看管。

但大仓储与家庭仓储又有不同,大仓库下的相对湿度高,但平分到每饼普洱茶上,其实每饼茶得到的水份只是刚好,因为空间内的大部分都是茶,而家庭仓储下的如果相对湿度过高,数量不多的普洱茶(例如一件),要面对很多的水汽,所以这个时候要注意抽湿。如果要加快普洱茶的转化,可以选择存放在纸箱里,在纸箱两面各割开两个正方形5*5厘米的缺口,使内部空气流通快,在广东最好选择非空调房,足够的温度,加上适当的水汽,就能存放出美好风味的普洱茶。

说到底,存放普洱茶,就是对一定空间内的温湿度进行控制,让普洱茶在一个“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转化得更好,而因为仓储空间所在的地区气候、仓库的高低层都有不同,所以各家茶店与各位茶友的存放普洱茶的方法都略有不同,但起因与目的都是一样的,普洱生茶不是追求新制的新茶就很好喝,而是能经得起岁月的雕琢,转化得更好喝。因为新制出来的普洱茶茶性寒,而且茶味青涩很强烈,如果经常喝是会伤胃,所以才需要存放一段时间,茶性转温,茶味醇厚甘甜,出陈韵再来喝才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

普洱茶文化范文11

2009年4月24日―4月30日,2009’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在北京马连道地区举办,此次活动的主题是 “品饮中国茶,走进马连道”,目的在于“发展茶经济,弘扬茶文化连接茶产区,繁荣马连道”,更是为了积极搭建中外经贸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中国茶文化和茶品牌,创造贸易机会,拉动区域消费。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非洲、美国等国代表,及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10个茶产区代表团将参与此次国际茶文化节。

普洱市作为云南茶区的唯一代表参加了此次茶会,中共普洱市委副书记朱飞云、市委常委、副市长盛军带领的70多位来自普洱的代表与来自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等10个茶区的代表一道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示来自中国各地的精品茶叶。

参加这次茶叶节的普洱市茶企是云南龙生茶业、普洱市王霞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澜沧古茶有限公司、银生茶业有限公司、永年茶业有限公司・普洱茶厂、古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普洱市盛世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普洱市茶王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普洱市亨丰祥茶业有限公司、普洱市天福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康提茶庄等11个茶叶企业。

尽管2009’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活动丰富,但业界依旧认为此次茶会主角是普洱茶。文化节开幕式,特意邀请了云南电视台的主持人张齐前往主持,表达出对云南茶区的特别重视。开幕式的欢迎舞会下半场“茶之魂”的重头戏全部由来自普洱市的原生态节目包办,这是云南原生态节目首次亮相被誉为“国家艺术殿堂”的天桥剧场。普洱市歌舞团的演出,有拉祜族原生态多声部合唱,傣族、哈尼族、布朗族舞蹈的优美展现,特别是佤族的木鼓甩发舞、热烈似火、奔放狂野,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马连道的展销区,普洱茶是围观和问询人数最多的区域。这次参展的普洱茶企业与往年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产品层次的丰富,科技分量足。朱飞云在与茶商交流时,高度评价了展销企业的努力,他们有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也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根据市场调整茶产品的结构,以前普洱茶都做成大块大块的,现在做出了便于携带、冲泡的新品茶,方便消费者饮用。朱飞云说,“在普洱茶成熟的区域,比如广州以收藏为主,大家接受砖、饼、沱很容易,可是面对像北京新型市场,普洱茶这些老样子就难被人接受。要是从样子上人家就觉得不方便,心里抵触你,还怎么卖?”

所幸的是,今年的一些普洱茶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他们对产品做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从4月12日在昆明举办的“普洱茶国际交易会”,再到“马连道国际文化节”,大部分普洱茶企业都推出了新形态的产品。普洱茶厂总经理赵华琼带来了他们今年的主打产品“PK(puerkiss)”,这是一款以前销往法国的产品,在海外很受欢迎。独特的金属包装设计、3克左右的小砖和小沱都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并配有中法日三种说明文字,产品的专利号也被打在了显眼的位置。“重视产品专利,是最近几年普洱茶最为显著的现象,就像多年前大家纷纷加入QS认证一样,但现在,大家更看重科技的含量。”赵华琼说。不只是包装的变化,内在的启动是企业的科技创新,目的是有效与方便。

朱飞云鼓励茶企业、茶商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依托科技创新产品的形态、包装,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让更多的消费者方便饮用普洱茶,共亨科学普洱带来的健康人生。

另一个层面上,普洱市委市政府在参加2009年马连道国际茶会提出的“科学普洱、健康人生”成为媒体引用和茶会参与者印象最深的句子。茶会期间,无论是在茶区领导人参与的“应对挑战、培育市场、推动茶产业发展交流研讨会”,还是在由国际知名专家参与的“茶叶科技创新与战略合作国际研讨会上,茶叶科技创新都认为是重中之重。普洱市委市政府的提前一步,无疑是明智之举。

科学普洱,健康人生

4月27日,普洱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希尔顿酒店举办了盛大的 “普洱茶功效科学研究成果”新闻会,来自海内外40多家媒体,中央相关部委单位,北京宣武区相关领导,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领导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机构的领导与来自北京艺术界、茶界共200多人参加了新闻会。

会议气氛热烈而隆重,别出心裁的新闻会还没有开始就吸引了媒体的眼球,来宾一入场就被普洱特有的民族风吸引,许多记者在会还没有开始就开始拍摄和观摩。

新闻会进行了3个小时,由普洱市委副书记朱飞云主持,盛军副市长做主题发言。

盛军副市长本身的生化学者身份,使得报告严谨、严密,充满科学的探索与确实的数据表达,这点与以往的新闻会不同,更侧重普洱茶本身就有的药理以及天然药效。从小白鼠试验到Ⅱ型糖尿病的患者,盛副市长都做了有效的数据分析,并传达出对普洱茶未来产业的信心。

茶叶保健是天然的,科学家发现并提取最有利于人的部分,然后针对不同的人分类茶不同的功效。科学不只是一个实验的名词,不仅仅满足于找有用的证据,还体现在科学家找出具体功效后,消费者面对成品饮用时,要有科学的饮用观念。要是饮用不科学,效果还是难以达到。

朱飞云和盛军都从普洱茶定质、定时、定量三方面,分别介绍科学饮用普洱茶的好处,科学饮用会让人少走弯路。科学的产品、科学的功效、科学的饮用,一定会给人带来健康的人生,这也是“科学普洱,健康人生”要传达的要义。

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从一开始出现,就被当作药品来看待。在唐代,以陆羽为代表的一些茶人努力使茶脱离某种药品的属性,成为一种风靡的饮品。但茶能提神、有助消化的功效依旧是人们选择它的主要理由,茶被介绍到其他国家,也是带有一定的药品属性。但也因为科技落后的原因,中国这样的茶叶大国在茶叶科技方面的探索远远落后海外。

早在2007年北京马连道召开的国际茶文化节上,中共普洱市委书记高旭升出席CCTV承办的“市长高峰论坛”上,在给中国茶产业支招的时候,就提出了科技含量会成为未来茶产业首要考虑的因素,科技会提升茶叶的价值和竞争力。

2008年,被普洱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科学普洱元年”,普洱市市长沈培平在《普洱》杂志2008年终刊(2008年第六期)总结撰文指出,普洱茶已经由“文化普洱”进入到“科学普洱”的纪元,这是普洱茶科学研究成果及产业化运作的必然结果。《普洱》同期,刊发对普洱市副市长盛军的专访,他说“科学普洱在行动”的计划已经全面启动。普洱市茶办主任赵昌能说,“科学普洱”现在已经成为每次会议的主题,今后茶办每次的对外活动,都会打上鲜明的科学烙印。

2009年马连道国际茶叶节活动的主题论坛是“茶叶的科技与创新”,参加了在老舍茶馆举办这次研讨会的普洱市茶办副主任刘标说,回顾普洱市这几年的茶叶发展,可以说是由普洱市率先发动的中国茶叶科技元年,作为“马连道国际茶叶节”的重头戏,“普洱茶功效科学研究成果新闻会”无疑给茶界的科技讨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先生在谈到茶叶科技创新时,多次具体谈到普洱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的“科学普洱”工作,并对由普洱市政府监制的固态速溶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围绕“科学普洱”是许多同时启动的多项科研项目,许多项目获得来自国家、省级以及其他著名科研实验室、科研单位的支持与合作,在盛军副市长的主持下,“固态速溶茶”(熟茶)通过了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获得的评价是“国内先进、国际领先”。

普洱茶的功效,用数据说话

在“普洱茶功效科学研究成果”新闻会上,盛军副市长所做的主题报告是“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研究”。

盛军还有一个外界并不熟知的身份,在来普洱市任市委常委、副市长之前,他是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目前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重大专项1项、省部级课题9项,申请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10项,已获专利授权4项,30篇,有多篇论文被SCI收录。

盛军的“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研究”报告首先回顾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惊人数量,中国每年将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01万,亦即每天有新发糖尿病患者2767人,或每小时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15人。在这些患者中以Ⅱ型糖尿病为主,Ⅱ型糖尿病占93.7%,Ⅰ型糖尿病占5.6%,其它类型糖尿病仅占0.7%。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人均年收入高低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密切相关。同时,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患病率显著高于欠发达地区。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从临床工作中发现,20岁以下的人群Ⅱ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盛军在对糖尿病患者为何发病的原因做了医学上的分析,并指出主要问题是出现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上, PTP-1B与Ⅱ型糖尿病的胰岛素信号传导、高血脂、肥胖密切相关。 PTP1B逐渐成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重要靶标之一。

PTP1B靶标是由1988年美国华盛顿大学Edmond H.Fischer教授最早发现的。后来科学研究发现,PTP1B这个酶是Ⅱ型糖尿病的靶标,这个酶的活力依常 增高会导致Ⅱ型糖尿病。费舍尔因为这个发明在 1992年获得诺贝尔奖。

“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研究”课题组成员是由普洱市中国普洱市研究院、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以及长春理工大学共同组成的,而费舍尔是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费舍尔实验室名誉主任和项目研究顾问。

课题组发现,以PTP1B和其他相应的PTP作为靶标对200多种普洱茶的样品进行筛查,研究后发现,普洱茶(熟茶)在体外,在分子水平上对 PTP1B靶标的抑制作用。普洱茶在经过体外的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测试之后,进入到了动物水平的研究。

试验依照SFDA颁发的《新药审批办法》和《新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中有关规定。对200只昆明小鼠饮用普洱茶做了测定,第一次、第二次在普洱茶研究院进行,研究发现,普洱茶的降血糖功效分别达到了42.5%和42%。第三次在吉林理工大学的测定结果是血糖下降41.5%。

课题组得出结论:

1、 直接饮用普洱茶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其效果较降糖药物盐酸二甲双胍要好,与高剂量(相当于人体剂量的10倍左右)罗格列酮降糖效果基本持平,饮用两周后小鼠血糖大约降低40%左右。

2、根据每天小鼠体重的监测,罗格列酮不能控制小鼠体重,其说明书亦说明服用后可引起虚胖等症状,饮用普洱茶则可在降糖的同时降低体重,从降糖和减肥两方面比较,普洱茶将优于罗格列酮。

3、普洱茶的摄入方式很重要,降糖效果取决与对普洱茶的摄入方式,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饮用普洱茶这种最易为人接受的给药方式亦是最好的给药方式,也是最符合广大糖尿病患者要求的给药方式。

4、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使用口服降糖药模型动物相继出现了感染、长疮等糖尿病的并发症,而喝普洱茶水的dbdb小鼠则一直健存,没有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状。未喝普洱茶水的对照组11个月共死亡8只,存活2只。

此后,在普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进行的120多人的糖尿病患者体验中发现,对注射胰岛素严重抵抗和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注射胰岛素或使用口服降糖药空腹血糖值在9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不改变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饮用固态速溶普洱茶水的体验者,血糖下降至7以下的患者达到了70%以上,血糖平均下降了30-40%。其中,50%饮用固态速溶普洱茶粉水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降至正常值。

报告的结尾,盛军说,实现普洱茶发展需要四大条件,就是大专业(不同专业的结合)、大科研(不同科技资源的整合)、大企业(大企业的商业化运作平台)、大合作(不同企业、区域的合作)。

在这个意义上,普洱茶的功效也就不仅仅限于药理,更是加强了人们对普洱茶产业的乐观情绪。朱飞云在主持时就说,现在出问题的不是普洱茶,而是人心。普洱茶天然功效一直在,要找回信心,普洱市委以及政府联合其他学术科研机构给出了市场和普洱茶爱好者有力的信心支持。

盛军副市长在报告完成后,与到场的嘉宾开始互动。他耐心地回答大家的提问,不时赞扬提问者的专业水平,他说普洱茶需要有人不断追问,持续关注,只有提出问题了,才谈得上解决问题。

固态速溶茶预计下半年上市

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何时能够购买到固态速溶茶(普洱熟茶),据可靠消息称,该产品将于2009年下半年推出上市。固态速溶茶由“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研究”课题组授权,普洱市政府监制,大唐汉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出品,这正是盛军所言普洱茶产业发展四大条件的结合产物。

普洱茶营销专家、前龙润茶叶集团副总裁娄自田在天士力介入到普洱茶领域后发表评论说,以前我们一直在说普洱茶有降血压、降血脂、减肥、排毒美颜、抗癌、抗辐射等等的健康功效,但是一直找不到确切的科学证据,现在有严谨的科学证据正是这样的大企业所需要的。他们只需要输出 “健康功效”四个字,就可以开辟出有别于传统普洱茶市场的崭新市场,而这也是目前普洱茶市场迫切需要的。

天士力集团总裁闫希军说,茶叶是一种健康饮品,天士力集团正在营造一种“大健康”的理念,目的就是通过建立起这种理念,让每个人都懂得个人健康、家庭健康和社会健康。双方通过合作,对普洱茶的开发利用进行创新,希望通过“科学普洱”的实施,加强对普洱茶的基础研究、功效开发和工艺改造,改变普洱茶“生产过程科学但不卫生,工艺独特但缺乏标准,饮用效果显著但缺乏科学数据,国内外很有名气但缺乏品牌”的现状,推动普洱茶产业标准化、数字化、规模化、品牌化,实现科学发展。在与普洱市的合作中,双方要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好科研和项目的前期规划建设,积极推动科研发展;另一手又要抓好产品的形成,稳扎稳打地进入市场。

天津天士力集团成立于1994 年5月,以生产大健康产业为主线,制造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保健品、功能性食品,涵盖科研、种植、生产、营销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集团,现集团资产总额已超80亿元,累计利税超过37亿元,具有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普洱市的科学普洱规划

普洱市市长沈培平一直认为普洱茶产业发展的最大突破是在“科学普洱”阶段。普洱茶发展到科学普洱阶段,就意味着单靠传统产品的销售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显现,只有走“科学普洱”的道路,延长茶产业的产业链,增加其附加值,才能实现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实现质的飞跃。

具体说来,科学普洱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普洱带来的发展机遇,凸显科学普洱在普洱茶产业未来发展中的突破性带动作用。以省内外人才和科技资源为依托,加大普洱茶功效应用基础研究的力度,推进普洱茶生产的标准化、数字化和工业化,建立符合国家标准以及国际质量标准的生产和质量监督体系;依靠大企业加快普洱茶产业的大工业进程。

从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对普洱茶标志性主要成分含量、副作用等研究成果进行转化,改进传统普洱茶产品,开发袋装茶、粉状速溶茶、罐装茶等新产品。2009年至2010年,对主要有效成分、作用机理、疾病动物模型、安全评价等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开发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等系列功能普洱茶。2010年至2013年,对主要有效单体成分确定、性质分析、体内药代动力学试验、单体成分鉴定标准、安全评价等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开发普洱茶降血糖、降血脂新药、抗肿瘤、抗衰老等系列新药。通过5―10年的努力,打造普洱市300亿元左右的普洱茶产业,带动云南形成超过1000亿元的普洱茶产业。

普洱茶文化范文12

从这期起,普洱杂志闪亮变身了。普洱杂志从双月刊变成月刊,杂志身形变瘦了,但筋骨和肌肉却变得更加强健结实;从这期起,普洱杂志的栏目、设计风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酱”、“洱”、“茶”、“马”、“卉”、“道”六个栏目版块和重新调整后的创意设计,不仅继承和整合了杂志以前的主要内容版块和设计风格,同时也是一次优化和提升。优化和提升之后的普洱杂志,出版周期变快了,内容和风格更加精致靓丽了。这当然增加了编辑部全体同仁工作的节奏和所付出的工作量。但我们还是很快乐,因为这是一次创意的努力。生活需要创意,创意创造快乐。衷心期望创意后的《普洱》也能为读者带来更大更多附快乐!

创意提升后的《普洱》杂志2010年第一期为读者献上的是一次创意的盛宴。本期“茶・独家关注”注目的是普洱市政府年前举办的第9属普洱茶节。普洱杂志的记者对这届茶节进行了追踪报道。在追踪中,我们发现了普洱市政府在近年历次举办茶节和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中创意提升的过程带给大家的快乐。在这届茶节中,无论是科学普洱结出的硕果、还是景迈山祭茶魂、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评选、普洱茶的创意包装、还是普洱茶的“SHOW”、行走普洱茶马古道。都让我们触摸到了来自创意的各种深广细微的快乐。与此同时,我们延续普洱杂志一贯的开阔视野,检阅了云南和世界上各种同绕着植物举行的狂欢(“道・观念”:李楠《植物节日大检阅》),从资源文化经营的视角梳理了普洱茶近20年来的创意过程,展望了普洱茶进入创意时代后更加广阔的创意空间(“道・观念”:雷杰龙《普洱茶创意时代》),把云南普洱茶产业放在更加开阔和长远的时间、空间维度上进行观臻和思索,希望这同样能给大家带来进行创意思维的快乐。

本期“茶・科学”中的两篇文章(范静涛《智者・侠士・中坚――数字化茶山为何者》、四合茶人《普洱茶的健康实验》)也同样给我们带来普洱茶科学创意的快乐。数字化茶山的坚硬科学概念,被范先生演绎得通俗、柔软、流畅、飘逸,令人会心莞尔。而普洱茶的健康实验,更是一个颇有价值的科学创意活动,为普洱茶的健康价俩提供了可信的数据化内涵。

创意来自生活,来自大地和天空,来自人地和阳光中的一片叶子。在2010年崭新的第一缕阳光里,我们享受着来自一片叶子的诗意和灵感,再次为大家献上一份来自普洱茶的芳香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