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

时间:2022-09-21 14:07:10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1

一、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作为“家”的一份子,不仅要让学生们相互了解,作为班主任老师,更应该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方方面面,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管理的意识。因此,我经常与他们进行双边、双向及多向的沟通,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一切行为活动,了解他们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等内容,并及时抑制他们的错误思想,鼓励他们认真对待新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课堂上,我也很注意观察学生,及时捕捉他们的喜怒哀乐,正确调控他们的情绪,用相信人、发展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抓住有利时机,给予表扬,树立起了他各方面的自信心,逐渐改掉坏毛病教师只做有心人。

此外,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我还经常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必要时进行家访,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思想情况,对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并让家长多关注他们的孩子,配合好班级工作。

二、建设班级文化,创造温馨的“家”。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最长的地方,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会使学生高兴来学校,还能呵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从班级这个“家”中感受到温馨。

在班上,我让他们参与到办板报、布置教室的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整个班级充满了成长的气息,勃发了生命的活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能。”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因此,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每次组织活动之前,我总是有意识地让学生集思广益,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班队活动,创造积极参与的氛围,使学生有所收获。例如:“故事大王”、“岗位轮换制”等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坚强的毅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是“家庭”中的一员,人人都应该为班级工作,为“家庭”添砖加瓦。此外,我还经常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这些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班级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班级中主人翁的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学生深受家长的溺爱,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不少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加上小学生自控力较差、反复性强、活泼好动,很难形成良好的班风。针对学生好强好胜的特点,我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如在小组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每个小组成员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争取荣誉,在小组精神的带动下,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以“一帮一”、“同桌同学互帮互学”,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的学习,不仅同学进步,自己也在帮助同学的同时巩固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找到了归属感。

五、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班级管理;学习小组

新课改理念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大势所趋,构建民主化班级管理模式更是势在必行。近年来,笔者认真学习先进的班级自主管理理念,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班级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运用和逐步完善,效果显著,所带班级先后获得市级、省级优秀班集体。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新课改理念下班级管理的创新策略进行探析。

一、推行主管班干部责任制,实行值班班长制度

班主任要明确各位班干部的职责分工,在其所主管区域推行主管班干部责任制。在班级内部,班长统筹协调、整体负责,学习、纪律、卫生、宿舍都由主管班干部负责,班主任应给他们充分的自,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内在潜能。班级日常管理中,实行值班班长制度,负责这一天的总体常规工作,并认真填写值班日志。推行主管班干部责任制和值班班长制度,能使班干部严格要求自我,对工作严肃认真,以身作则。

二、实行多种形式的星级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班主任可在班级内实行多种形式的星级评价制度,决不拘泥于学习这一项内容。针对一天的整体情况,评选出“每日之星”;每周把各宿舍情况进行汇总,评选出“星级宿舍”;每周对各小组的纪律、学习、卫生、考勤及日常行为进行汇总,评选出“星级小组”;月考结束,在班级内评出“月学习之星”;将考试中取得进步较大的学生评为“月进步之星”。学期结束,各主管班干部要汇总各项评比结果,评选出“年度星级个人”“年度学习之星”“年度进步之星”“年度星级宿舍”“年度星级小组”等。班主任可将每项评比结果张贴到墙上,以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建立竞争机制,实行高效学习小组制度

班主任在实际管理中,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实行高效学习小组制度,每小组6~7人,设一名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常规管理,每小组设置六个学科的学科小组长,负责小组内本学科的收发作业、学习探究、课堂反馈等工作。基本操作:①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各抒己见,总结小组观点;②各小组派出一名组员外出到他组,倾听他人的介绍并记录;③回到本组,就出访了解到的信息,完善本组的观点,最后总结本组最后的观点。

四、注重班级监督委员会职能和个人量化积分制度

班主任可在班级内特设班级监督委员会这个机构,主要负责监督班级各项制度的落实、班级活动展示的评判和班干部是否尽职尽责的监督与评价等。实行严格的个人量化积分制度,量化积分公约及班级公约由班委组织全班学生制定,制定出来交全班学生举手表决通过。量化积分制度主要包括学习量化、纪律量化、卫生量化、宿舍量化、三操量化、考勤量化、班干部量化等方面,主管班干部每周汇总,每学期总结,其结果作为期末评优评模的主要指标。另外,班主任、学生随时可以查询。通过量化积分,班主任很容易能找出班级每个阶段的问题所在。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

班主任在班级内部可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每次班会都要明确主题,由班长主持。大致结构为:①班长点明班会主题;②各主管班干部汇报本周工作,并提出下周计划;③周星级评比表彰;④针对班会主题,学生通过小品、话剧、游戏等活动展示;⑤学生畅所欲言,从主题班会得到启示;⑥学生对班级管理出谋划策;⑦班长总结及班主任点评。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在班级中主人翁的地位,有利于学生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六、注重家长座谈会的作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班主任应灵活采用家长座谈会自主管理模式,家长座谈会交由学生自己主持,大致结构为:①主管班干部向家长汇报本学期的工作,并制定下学期的工作计划;②表彰。一是表彰本学期的星级个人和集体,二是表彰家长;③感恩父母之“学生写给家长的一封信”;④感恩老师之“老师,我有话对你说”;⑤优秀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发言;⑥家长、学生、老师之间互动活动展示;⑦班主任总结发言;⑧家长与各任课老师自由沟通。该模式打破了以往班主任灌输式的家长会召开方式,让学生主持,既体现了班级的民主管理,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总之,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每个班主任工作的目标,班主任要树立全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切实推行民主管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参考文献:

[1]李凤,黄庆斌,董红华.班主任工作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探索[J].班主任,2004(10):26-27.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3

小学班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对班级的管理投入十分的热情。文章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对策,即: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班主任监督落实班规、奖罚制度;构建和谐、团结的班集体;对学生保持耐心,与家长保持联系。

关键词:

班级管理;管理机制;管理模式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其个人品质及管理方式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要想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班主任需要适时做出管理上的改变,学会运用新的管理方案,提高自己班级的管理水平。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忽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学生才应该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人。但是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只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或主观意识就下决定,造成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变成了“管与被管”。一个好的管理模式是既能让班主任满意,还要让学生满意,只有双方都满意了,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而一方满意的管理模式是不完善的管理模式。

(二)缺乏班级管理的凝聚力

目前,部分班主任在班干部的任用上,要么是自己指定,要么是投票选举。选举之前也没有特意的培养,也没考虑他们的人品和能力能不能胜任,选举之后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班干部的职位也没有轮流的更换,导致了学生之间的不团结,凝聚力不强,更有甚者挫伤了其他同学服务班级的积极性。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大多数的小学里,每个班集体都制定了自己的规章制度、班级目标、班规以及奖罚制度,但班级的执行力度却跟不上,导致很多制度形同虚设,甚至有些制度脱离实际无法实施,有些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偏差,造成学生对班集体的不信任。

(四)班级管理模式单一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七岁到十三岁,但学校对这些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同样的管理模式,这种做法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由于十二岁的学生心理已经慢慢成熟,跟七岁幼稚的学生的心理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班级管理的模式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变化。

(五)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比较落后,随意性比较强

有些班主任心里没有班级管理的大纲,也没有制定具体的管理模式。一是观念陈旧,就是凭自己的主观经验,采用“管、压、卡”的方式;二是缺乏民主,在管理班级时说一不二,高高在上。

二、解决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对于七岁到十二岁的小学生来说,要注重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在生活方面的一些好习惯;对于十二岁以上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教育他们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班主任对十二岁以上的学生可以适当“放权”,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体,成为班级的主人翁。通过投票来决定班干部,而不是班主任自己一个人做决定,当然,选出来的班干部需要责任心强、有能力。遇到班级问题,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开班会的形式听取建议再做决定,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班级。

(二)班主任监督落实班规、奖罚制度

学生们向来不喜欢约束,自然也不会喜欢班规和惩罚制度,所以班规以及惩罚制度如果没有班主任的监督,光靠学生自己去执行是不可能的。做为班主任,要加强监督,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实行赏罚分明,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三)构建和谐、团结的班集体

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多与学生交流,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都有展现自己风采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对学生保持耐心,与家长保持联系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哪怕是那些任性、自私或孤僻的留守学生,班主任也应该对他们多些耐心、多些关注。班主任要及时与学生的父母进行联系,关心他们,感化他们。班主任要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能因为一些学生身上的不良嗜好就放弃他们。

三、结语

作为一名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对班级管理的模式进行调整。通过耐心、真心、爱心,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当下教育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在乎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潘慧群 单位: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4

受我国几千年“师道尊严”“师授生受”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的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相当程度上依然沿袭着科层制管理体系中的班主任单方面控制的管理模式。这种缺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管理模式容易引发学生的消极对抗情绪,造成管理方面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探索一种有别于传统“保姆式”、“警察式”、“放羊式”管理的模式,构建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自主管理的新模式逐渐获得认同,一种基于系统科学中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进入班主任的视野。

反馈是指挥中心对输出的指令信息执行情况再回收。[2]信息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反馈的基本过程是:指挥中心在把管理决策的指令下达后,不能一次性了结,而应对指令信息作用于系统后的输出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输入的指令数据以及预期的系统输出情报,做出系统下一轮运行时应该对原来输入指令信息进行的调整和校正,使整个系统在新的输入信息的激励下所产生的输出更加客观变化的条件。

反馈控制方法的一般原理为:原信号输入到控制器,经控制器转换成控制信号,送到执行机构并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在外界对控制对象产生扰动的情况下,将输出信号由反馈装置送回控制器进行循环调整。[3]事实上,所有的反馈控制都是按照这个过程进行的。具体运行如下图:

图1 反馈控制图

二.反馈性理论运用于高职班级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班级管理与反馈控制系统在它们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和信息反馈的处理方面都存在相似处。

首先,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在构成要素方面,根据反馈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反馈系统中共有控制器、执行机构、控制对象、反馈装置四个基本要素。[4]而高职学班级管理中涉及的诸要素:管理者、规章制度、被管理者、反馈小组也构成一个系统。同时,高职班级管理中涉及的诸要素与反馈系统中的诸要素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应的:控制器――管理者,执行机构――规章制度,控制对象――被管理者,反馈装置――反馈小组。

其次,从运行机制方面来看,高职班级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与反馈控制系统也存在相似处,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过程是原信号输入到控制器后,经控制器转换为控制信号,送到执行机构并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在外界对控制对象产生扰动的情况下,将输出信号由反馈装置送回控制器进行循环调整。而高职班级管理系统运行的基本过程是为达到班级管理人人参与班级制度人人遵守的目的,全体学生共同充当班级的管理者,讨论并确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再将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实施,在对班级管理制度实施以后的结果进行回收反馈后,对正在运行的班级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并再次投入到?\行过程中。

由此可见,反馈控制系统与高职班级管理系统的构成及运行过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尝试将反馈性理论的相关原理运用到高职班级管理当中。

三.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的设计

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下构建的。

(一)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的提出

基于反馈性理论的班级管理模式从运行程序上可以概括为:小组的建立――确定目标――评价与反思。

具体来说,首先组建小组,明确班级规章, 班级制度实施以后,要通过“评价”及时监督、反馈,促成小组和个人的“反思”及行为调整,达到第一轮的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

评价以每月开的大班会为节点,每月中的四周又以每周之星为节点,及时的收集反馈回来的信息,对正在运行的班级管理制度随时做出调整与控制,再让其投入到运行过程当中发挥作用,一轮进行完以后再重新进行第二轮的目标定位。

这样班级管理的模式不断通过“分析反馈信息――调整策略――确定新的目标――管理策略再执行――反馈”的循环往复,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班级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二)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的运行过程

1.组建分组,为反馈信息提供渠道

组建小组时可以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着手,再参考身高、个性等要素分成包含3-5人的小组。分组要体现异质性,每小组要选出一位组长,由组长负责组内和组间活动的开展。[5]小组在进行分工时,根据能力高低的不同,小组内的成员用依次用甲乙丙……来说明。

班级中的常规制度都以小组为单位。首先以班会的形式,小组提议,人人参与,根据每一小组反馈回来的信息,确立班级规章制度,争取做到人人遵守班级规章,促使班级形成团结的氛围。

2.确定班级制度,明确目标

小组的构建是以学生意愿为主,为了保证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从班级制度方面来说,它由管理制度与评比制度构成;目标的确定也包括班级的整体目标和小组的目标。

班级目标的确定与班级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7]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是实现反馈性理论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本管理模式中,班级也设置班委会,但与传统的班委制管理不同之处在于,班委除常规任务外,还需要负责整理、分析由各组小组长收集的班级管理制度实施后的情况,汇报给班主任主导下的班级管理委员会。

在班级管理制度形成后,还需要全体同学共同参与、一起制定班级的整体目标以及各个小组制定各自的小组目标。以学校的各项常规评比为标准,班级目标应当是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小组目标则是整个小组在某一阶段将要为之奋斗的阶段性目标。各小组在组长的领导下,根据各个小组员的实际情况拟成“小组目标”,并张贴于教室的显眼位置。

3.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评价,反馈信息的收集

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的评价采取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双管齐下的方法,即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捆绑进行,把小组中个体成绩的不足与失误之处纳入到整个小组的考评当中,最终以整个小组的考评结果来确定个体的成绩,以此来提高学生小组对成员行为的控制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将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要按时、定期对班级的共同活动组织实施评价。评价设定以一个月为阶段,每月中又以周为节点,每周做总结,收集反馈信息,通过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捆绑进行,小组长收集班级管理制度实施后出现的问题,班长从小组长处收集、归纳、整理信息,获得信息的反馈,并及时反映给班主任,班主任在月底的大班会上整理意见与建议,适时调整管理策略,再次投入运行,进行新一轮的班级管理。

评价关键的作用是收集反馈信息。首先,班主任通过评价的结果可以对学生个人在学生或交往等各方面的技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除此之外,也能够收集到一些其他各科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希望学生能够具备的行为表现。其次,可以给各小组的成员提供反馈信息,整理出有效的行为表现和相关的技能,第三,还可以在小组相互交流时形成正确的理念,明确有利于小组目标达成的行为,反之不利于小组目标达成的行为有哪些。

在每月的大班会中,班级的管理者要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全班级同学进行反思。这种定期的集体交流与个体评价,为班级管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这在创设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中尤为重要。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班主任;心理困扰

班主任工作是雕塑学生心灵的工作。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的心理面貌如何,将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况,在一定意义将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水平[1]。为了全面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进步与完善,班主任要主动承担“班级管理责任人”的重任,积极创新班级管理策略与方式,真正关系学生与爱护学生,适当“下放”权利,形成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既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主观能动性,同时为构建合理、科学、系统的班级管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确定学生主体性,开展学生自主管理责任制

在初中阶段,学生拥有强烈的自尊心、荣誉感,以及渴望得到班主任教师与同学认可的愿望,班主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积极参与管理管理的经济性与主动性,为每位学生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机会与平台。

首先,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是开展班级自主管理的基础与保障,必须在保障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明确奖惩标准的前提下,以自主、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尊重每位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展开民主、平等的对话、谈论与沟通,充分体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体会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责任与任务,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班级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来,为全面实行班级自主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科学划分学生职责,深入开展自主管理。为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初中班级管理建设,必须明确、科学划分学生职责,使学生有清晰的奋斗目标并迅速进入班级管理的状态,有序、合理、循序渐进地推进班级自主管理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为给每一位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教师可以采取轮流上岗与竞争上岗相结合的制度,鼓励学生自主选举班级管理团队,在班级中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检视自身行为,提高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比如可以设置“一日值日班长”,统一监管全班的卫生情况、出席情况,维护自习纪律等等,同时引入激励机制,定期选举“最佳小班长”,“优秀值日生”,既增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自信心,同时有利于W生养成积极进取、坚韧拼搏的优良品格,有利于学生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二、以小组为中心,提高管理效率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渗透与采用小组合作模式与理念不仅突出了学生本位的管理原则,同时可有助于形成互帮互助、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在有效的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中,鼓励小组成员根据班级管理制度规定自检自身行为,并在小组良性竞争中,激发小组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班级高效自治。

首先,开放“入组标准”,构建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在执行自主划分小组政策之前,教师要明确小组划分的要求(包括小组内部成员均衡化、性别互补化、能力协调化等等),要学生端正分组态度,以明确小组划分的根本目标不是为了显示个人才能,而是通过小组划分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另外,使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改变之前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与长处,使小组划分实际功能最大化。

其次,推行小组评比制度,及时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可以设置小组综合能力评比的方式,诸如学习成绩评比、卫生情况与出席早操情况评比、学习态度评比、探究性学习效果评比等等,以此方式鼓励小组成员以小组荣誉出发调整自身行为,为合作小组加强内部管理指明方向。另外,可以印发“小组评比”成绩单,定期公式小组的各项表现,并通过口头表扬和荣誉称号的方式,鼓励小组积极参与小组内部管理,使每个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互相鼓励,既使小组评比工作公正、透明,同时优化班级管理制度与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三、重视管理教育,培养学生素养

初中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为了进一步凸显初中班级管理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一方面初中班主任要模范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提升语言技巧与沟通技巧,自主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改进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树立“学生本位”的班级管理原则,真正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与关心,并在温暖的班集体中茁壮成长。最后,要组织与举办多种德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实现全面的发展与进步。比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写作比赛”,设置“国情诗歌竞赛”等等,将德育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很重要,所以在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借鉴名师的经验,积极地思考探索,寻找适合的管理方法[2],用爱、用真心、用智慧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适度“权力下放”,引入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组织与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学活动,既在班级中树立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围,同时促使班主任教师树立不断进步、不断奋斗的教学态度,使学生与班主任教师在有效、高质、科学的班级管理中和谐相处、共同前进。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学生为中心 技工学校 班级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以技工学校为主要“力量”的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整体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模式对于学生培养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为市场、为企业培养更多优质的技术型人才,面对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传统方式的技工学校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过分注重对学生的标准划和规范划的导向管理,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时代变化。

所以说,要想进一步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超越,就应该从学校的“基体”――班级做起,转变传统的技工学校班级以班主任“管”为主的管理模式,从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特点、学生的需求出发,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理念,对班级管理进行新的探索。

一、技工学校学生特点

众所周知,当前技工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技工学校的学生难管理也成了不争的事实。主要因为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缺乏学习意识

技工学校学生整体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习惰性比较强,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睡觉,看手机,看小说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2.缺乏主动性

学生在校期间,无论是学校还是班级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运动会、技能比赛、其他文体活动等,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对这些活动冷漠视之,摆出事不关己的态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都不太高。因此在活动班级报名上需要班主任进行不断劝说,有些甚至是强制参与。

3.缺乏纪律性

部分学生自我控制力比较差,纪律散漫,迟到、早退成为家常便饭。长此以往,整个班级会变成一个纪律涣散的集体,还何谈班风、何谈学风。

因此,面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和情况,就需要我们探索新的班级管理办法,创建新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传统的技工学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分析

1.传统技工学校班级的管理结构

传统的技工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仍然是属于“金字塔”形状的管理结构,班级的班主任处于金字塔的最尖端位置,中间则是由班级的班长及班委会成员组成,而在金字塔的底端则是大部分的学生。这种沿袭了“封建集权”的管理模式被应用在了技工学校班级管理组织结构中,并不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处理。

2.传统技工学校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

在“金字塔”形状的结构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接触会比较少,大部分传达信息或者是组织活动都是通过班委,再由班委将其传达给班级学生。这样的想法是以班委的建设来带动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大部分的学生群体往往被忽视。

从表面上看,班主任是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主动学习,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然而,从长远上看,这种班级管理模式较为僵化,班主任接触更多的是班委,而不能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从而导致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意识并没有提高,主动性也没有被调动,纪律性依然不强。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技工学校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笔者从2012年开始担任本校12级眼镜设计与营销G5班的班主任,全班共有34名学生。在首次担任班主任的这四年里,笔者总结认为技工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管理中的引导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学生管理理念

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多到班级或者是寝室,从思想上有重视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真切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真正为班级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服务。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要认真分析学生出现问题是一时的不小心还是心态上的不端正,针对出现不同问题的学生“对症下药”。

班主任要将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作为对班级学生管理的目标,引导学生能够正视自身所具有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且,将职业道德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信心。

2.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

打破“金字塔”形状的班级管理制度,切实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管理,发挥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体验管理班级的乐趣和成就感,笔者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班长轮值制度。班级除了设置有班委会,班干部各司其职外,每两天还会有一名学生担任轮值班长。通常情况下,轮值班长主要有以下职责:开门;课前为老师打开电脑和投影;填写班级上课情况记录表,记录考勤和上课情况;及时督促值日小组进行卫生打扫;传达老师和学校重要通知。

轮值班长会在当天或者第二天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以便班级有任何情况班主任能够及时知晓。轮值班长制度在笔者所带班级是从第二学年开始实行的,实行之后明显感觉到学生的责任感和管理意识增强了。

这种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使每位学生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一些转变,有了班级主人翁感,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性。学生们不再认为班级是班长一个人在管理的班级,而认同是全班同学应该共同管理的班级。同时轮值班长的及时汇报,也让老师有机会和每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普遍状况。每轮过后,班级还会进行打分评选优秀轮值班长。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学生之间也会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支持。

(2)操行分评定小组竞赛制度。操行分管理制度无疑是最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办法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班级风气的优化。在笔者所带的班级不实行个人操行分的评定,而是采用操行分小组竞赛制,通过小组的建设,以期能更好地带动、引导、激励每一位学生。

每个学期初,班主任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特点、学习成绩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5~6名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醒,相互支持,相互带动。每个小组自行推举出小组长,获得班主任认可后,负责记录本小组分数,并带领本小组参与操行分小组竞赛。

同时,班主任在和班委会充分商议后,从学习(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出勤(迟到早退情况)、纪律(课堂上课及晚自习情况)、卫生(每天系部对班级卫生检查情况)、活动(参与班级及学校各项活动情况)五个方面制定出详细的、规范的具体量化制度,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好地引导和管理效益,并对各个小组长进行培训,强调记录的规范性。

以小组为单位的操行分竞赛每个月进行评比一次,操行分第一名的小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最后一名的小组提交书面情况说明报告及整改意见。操行分小组评比制度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了使本小组不会成为最后一名,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督促,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因此自从实施以来,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有了进一步优化。

(3)主题班会小组轮流负责制。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的举办能够将学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能将教育寓于活动传达给学生。班级每次主题班会同样也都由之前划分好的小组轮流负责,而不是班主任或者班委负责。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班主任进行引导和辅助。小组负责主题班会一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搜集材料―构思主题―班主任审批合格―收集材料,设计环节―发动号召―部署实施”。整个环节都由组长督促小组学生共同完成,组员各自发挥所长,群力群策,班主任随时关注准备进度。

这样在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组织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团队合作精神,达到了学生自我内化教育的目的,避免了以前每次都是由班委负责时,班委叫苦不迭,学生冷漠视之的尴尬状态。

3.创新对学生的管理方法

在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中,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强制性”管理方法,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外在的、内含的积极因素,实现被动管理向自主管理的转变。比如说,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像微博、微信等,将全体班级成员拉进“群里”,学生有什么职业想法,有什么问题、建议又不好跟老师直接沟通的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老师对于学生的动态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以“网络管理”做好对班级学生的管理。

四、存在的问题

1.班级学生对小组划分不满意或有抵触情绪

班主任在进行小组划分时是尽量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但是有时会顾及不到学生自己的想法,比如某位学生和某位学生有芥蒂,不愿意在同一组等等,使某位学生对以后的小组活动都消极面对。这时就需要班主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实际情况,并认真进行思想工作和心理疏通。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更换小组。

2.操行分评定小组竞赛操作比较繁琐

记录操行分的工作一般是由各组的小组长负责,小组长的工作量加大,而操行分制度划分比较详细,所以记录时难免组长会有疏漏之处,少记或者漏记。因此,除了小组长记录外,每组还配有一名监督员分别进行记录,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但也会因此稍显繁琐。

3.组内有时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比如在负责主题班会时小组总会有个别学生逃避责任、偷懒耍滑,完全无作为,组长也无能为力。因此,班主任需要及时和组长沟通,关注进展,对学生进行劝说,并对组长要求任务责任到人。

五、小结

以上就是笔者对技工学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初步探索。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技工学校的班级管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的管理理念,制定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从学生角度出发,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秦春跃.技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管理模式初探[J].神州,2014(15).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7

关键词:班干部,班级,和谐发展,抓大放小,抓小放大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班干部是班级的中流砥柱,是班级优秀分子的集合,是班级管理的基石,班级管理成效几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的管理。因此,如何培养高效、公正的班干部队伍,如何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就成为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重点,班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功与否决定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成败。在培养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上,主要应采取两个步骤,第一个阶段是抓小放大阶段;第二阶段是抓大放小阶段。在第一阶段,抓小放大,就是创造标准,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作为班主任,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践行制度,完善标准,创建适合于本班学生的,有一定管理弹性和专业特色的行为标准。第二阶段抓大放小,就是把管理班级的职责托付给班干部,班主任监督班委的运行,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奖优罚过,锤炼班干部的过程。现就这两个阶段分别阐述如下:

第一,抓小放大,率先垂范,形成标准,升华制度。

班级管理的内容比较琐碎,管理工作需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决定成败。在班干部培养的问题上,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的内容和内容的标准问题,明确班干部的职责,确定班干部的行为准则。这就需要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简单的、高效的、人性化和可操作化的标准,标准经过大家的讨论、实践,达成共识,从而使标准上升为制度。“抓小放大,率先垂范”,也就是抓班级管理的细节从校牌佩戴、卫生打扫、纪律维持、宿舍整理,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做好了,形成了可操作化的标准,也就为班干部明确责任和管理标准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班主任的要率先垂范,给同学们做好表率。特别是标准形成的初期,班主任和所有同学要处在同一环境平台上,给学生制定的标准,作为班主任的自己首先做到,首先达到。班主任不能光去要求学生应该如何,而自己却没有任何要求,也就是说,不能学生一套标准,老师一套标准,如果作为班主任的都觉得达不到的标准反而要求学生去做,学生怎么能做到呢?如何非要这么做就会造成背道而驰,所去甚远了。

当管理的细节内容都有了标准,通过同学们一个阶段的实践,同学们已经充分理解了标准的内容,完全适应了标准的要求,同学们也就标准形成共识,这些标准也就可以提升为制度了。以班长为主,与其他班干部一道,把标准书面化,制度书面化,班主任签字,人手一份。这样同学们做事情,班干部管理班级都做到了有标准可依,一旦有学生违反了,学生也就明白,这不是班主任跟我过不去,也不是班干部跟我过不去,而是自己的行为没有按照标准来做,所以也就口服心服了。

在班主任的示范下,标准形成,制度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也就给班干部树立了一个管理者一个标杆,管理者只能是各个方面工作的率先做到者和表现优秀者,同时,对班干部也暗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就是,要求同学们做到的,班干部必须首先要做到,班干部必须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给同学们带好头,带好队,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形成自己的管理权威,才能做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所以,对班干部的培训和培养,班主任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抓大放小,强化监督,奖惩分明,公正公开。

在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方面,我们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尊重班干部。在班干部的作用方面,很多班级把班干部看作是班级事务的一个传声筒,班级的具体事务还是由班主任来处理的,这样就给班干部推诿责任提供了借口,是班干部养成逃避管理责任的习惯,造成了班干部的管理惰性。所以,我们需要实实在在让班干部负起管理班级的职责来,充分调动班干部管理班级具体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做这一点,我们只需要做到尊重班干部,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允许班干部出现管理过失,包容班干部不违反原则的错误,积极鼓励班干部处理班级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对于,不能处理的事件,则在班务会上提出,并提出至少两种可操作的解决方案,由所有班干部讨论,最后由班主任决定。

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特别是他们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班干部不能成为简单的事件的汇报者,更重要的是培养成事件的实际处理者。通过对班级事务的处理,提升了班干部管理和处理班级事务的自信心,锤炼了班干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班干部管理班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刺激班干部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毕竟,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是班干部,对同学们了解最深的也是班干部,所以,班干部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可能是最符合学生利益的,也有可能是最可行的,这样的解决方案也更容易被同学们所认同和接受。同时也进一步树立了班干部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威信,进一步凝聚了班级的人心。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违反制度,在制度形成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比如说请假问题,每周允许五名同学请假,每一位同学都有一次长假和两次短假的申请权利,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违纪,从而保证了班干部不必违反制度。同时做到有张有弛,尽可能的充实同学们的自习生活,自习课上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有限的爱好,可以看自己喜欢的杂志、小说,可以练习自己钟爱的书法,甚至可以在不影响其他人的前提下,可以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当然也可以在不影响第三人的前提下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干部付出了很多,所以,优秀评选,奖助学金申报以及党员申报,在同样条件下,首先考虑班干部,从而保证了班干部不想违反制度。保证了班干部队伍的纯洁性、高效性、公开性和公平性。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8

关键词 班主任 量化 班级制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什么样的班级制度才是好制度?

1.1 制度的形成

一个班级的管理建设,如果没有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做好做坏一个样,表彰奖励看印象,学生就不会重视班级荣誉,甚至会以一种漠然的态度面对。但是,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按制度量化管理,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参与意识就会增强。首先,利用班会课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违纪行为有哪些?(2)你对上述违纪行为的处理意见分别是什么?理由是什么?(3)为班级获得荣誉的同学(班级、校级、校以上),你认为给予何种奖励?在老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的量化显示表细则和管理办法往往更周密,更切实可行,更能得到学生的支持,更容易贯彻执行,因为自己认同的东西没有理由不执行。然后根据班级管理的要求、目标以及实际情况,组织班干部和学生代表进行多次讨论和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制定了《公安县北京首汽燎原小学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作业、值日、仪表、保洁、出勤、课间操、自习课纪律、眼保健操、上课纪律、学习进步加分、集体活动、好人好事等10多项。制度中规定:每位学生的基础分是100分,违纪扣分视情节轻重而定,每次扣分1~5分,并给予做卫生、擦黑板等相应的劳动教育;对为班集体做出贡献的学生,采用加分制,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这种方法,不仅注意对学生每日行为规范的评价,引导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多做好人好事,多参加集体活动,还注意引导学生追求学习上的进步。

1.2 制度的实施

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形成后,马上组织全体毕业学生认真学习,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制度的内涵,举例说明扣分的内容和方式,让班上每一同学知道该怎么做,不这么做会怎么样,让每一个学生做明白人。由值日班长对照统计项目分别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至少要三个以上人认同后才能公布,班主任对统计的数据做到每天一查看,每周一小结,及时和学生以及必要时和家长联系,家访或者与家长谈学生在校表现再也不搞拍脑袋表态,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学生的反复性与狡辩心理得到了很好的遏制,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家长明明白白,体现了班级管理的科学性。每月一总结,通过数据分析,及时了解情况,因为数据真实,对与错,错在哪里,如何改进,一目了然。在管理中作为班主任还要明白,量化扣分手段并不是完全代替有效评价,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绝不能一扣了之,要给学生“成长”的时间才是班级量化管理的关键。扣分之后还需做好以下辅导工作:(1)教育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扣分;(2)教育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怎样改正;(3)跟踪观察,注意反馈;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使用亮点原则,即缺点与痛苦相连,好习惯与快乐相连,要给学生进步的时间、机会,学会等待孩子的成长。

1.3 学期终端考核、考评

建立一个好的班级制度是关键,一个好的班级制度考评不到位会让学生认为“说话不算数”,这个班级量化评分制度,既有定性的要求也有量化的要求,既有过程的要求也有终端的要求,对每位学生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70分以下为不合格,70~90 分的为合格,90分以上的为优秀,按评优秀学生有了量化细则,大家心服口服。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评选,人为因素少了,同学们有了努力方向和标准。对考评合格的学生提出下次争取进入优秀行列的要求。对考评不合格的学生也要更加关注与关爱,防止其破罐子破摔,放大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找出学习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与更正措施,鼓励其在下次考评中能够得到合格或优秀,只有他们做得更好,班风学风才能再上新的台阶。

2 为什么说决定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制度?

(1)班级管理更加透明公开,调动了学生参与性和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实行班级管理信息每天一公示,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做么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事大家都知道,有错相互提醒,反馈顺畅多了,快速高效的管理网络体系和全反馈系统在全班很快形成了。同时也能促使我们的班干部认真完成好班级管理工作。

(2)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实行量化管理后,班主任工作能抓大放小,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许多无谓冲突少了;同时学生知道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该做,一旦学生被扣了分,由于小组荣誉感的驱使,全组都在帮忙寻求对策,争取以良好的行为进行弥补;科任老师上课的纪律跟班主任上课纪律几乎没有差别。这样有利于班级管理从“管”走向“不管”。

(3)个人荣辱观逐渐增强,学风、班风日益好转。每一个同学都想在终端考核中争当优秀,他们的个人的荣誉观念必然逐渐增强,班级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学风、班风变化带来了丰硕成果:我们学校毕业年级在全县小学毕业考试中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有一个班被评为镇级优秀班集体。每次年级卫生评比中我们班总处在优良的行列;镇运动会精神文明代表队称号;下学期开学初整个毕业年级没有发生一起大的违规违纪事件,主动学习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3 关于班级制度的反思

任何一项制度都要力争完善,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因此在制定伊始,难免考虑不够周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我找部分值日班长和学生进行了交流与反馈,通过与大家座谈发现了量化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如具有代表性的以下几点:(1)用积分来了解、衡量学生,容易使部分学生过份看重分数而影响班级的活跃气氛和正常的人际交流,变得缺乏活力;(2)对部分行为较为散漫的同学打击较大,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丧失信心等;(3)有些同学对值日班长的扣分理由表示不服,甚至还会发生争吵现象,挫伤了值日班长的积极性,就会对一些同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4)还有同学觉得“加分项”设立不妥,有些同学为了加分而不是真正地出自内心去帮助别人,认为这种做法很虚伪,希望不要设立好人好事加分项等。

通过交流与反馈,我深深感受到,虽说小学生年纪小,给了孩子们平台,让每个孩子学着管理,相互监督,自我约束能力逐渐增强,小小年纪把“管理”两个字也能做得比较到位。他们更加偏爱道德的弹性约束。他们认为自由的空间比扼杀性的制度要好,不过得有前提是积极自觉的状态。“恰到好处”的制度和“恰到好处”的管理才能使大家心意相通、和谐相处,才能使班级发展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健康、积极向上的优秀班集体。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9

[关键词] 班级文化 建设 管理

所谓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班级文化的内涵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范畴。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载体。两种文化的形成必须依靠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两种文化的设计必须体现师生元素,这就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主体教育,和谐发展,优质服务”的办学思想,践行“主体性德育”理念,而倡导学生的自主化管理正是体现了这一育人思想,强调了学生对班级的自主管理,确立了学生在班级两种文化经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提高学生自主化管理意识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主要指班级成员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等。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有的班生机盎然,有的班严谨规范,有的班积极乐观,有的班充满活力,有的班拼搏向上,有的班弥散着深厚的艺术气息,有的班表现出时尚的现代风采……。精神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班级精神(含班级目标、班级制度、班名、班风等)、班级标志(含班牌、班级名片、班徽、班歌等)、团队建设(含班干部培养、小组建设等)、文体活动的组织管理等,其中班名是班级所有成员趋于一同,具有高度凝练,代表成员意志和价值取向,同时又高度概括,简单明了又寓意深远的班级符号,是班级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班级精神的确立要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名副其实:一是必须取得班级所有成员共识,大家愿意去为之努力并实现之。二是班级精神一定要包含师生元素,特别要反映全班同学的意志和价值观念,学校、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不可想当然地臆造,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化管理的意识,让全班学生去设计,构思,然后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班成员的奋斗目标。三是全体成员要自觉维护班级精神,形成强有力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对损害班级声誉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二、精细化班级制度建设,建立公平公正秩序,依法治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应该教育和引导全体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建立公平公正的班级秩序,才能进行有效管理,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以法治班”的管理理念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班级制度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制定一套好的制度呢?首先要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是全班成员共同信守的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成员的参与要么就是一纸空文,成为教师一厢情愿的文本,要么就会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学生没有参与的动力。规章应该包括家校礼仪、学习常规、纪律考勤、诚实守信、卫生值勤、奖励惩戒等多个方面,它是班级学生一切行为的行动指南。班级制度具有权威性,是每一位学生自我监督和规范的准则。其次,班级制度一定要在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交由学生执笔,从习惯、学习、纪律、卫生、劳动等方面入手,分组拟定各项条款,经过全体学生讨论修改,老师润色之后,最终表决通过本班班规。这样由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他们执行。这样产生的班规,由于符合学生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有了制度作保障,班级的各方面工作就会有很大的进步,也体现了“民主”管理的思想。第三,班级规章一定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同时还要符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的规律。第四,班级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制度的条文不可太复杂,要清晰明了,每一项规定都要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操作起来难度大,程序复杂的条款要坚决删除,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和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第五,班级成员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班级可以设置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和设立小法庭,专门表彰优秀的人和事,协调和处理违反班级公约的人和事。比如,卫生工作是班级管理的一大难题,也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事情之一,班主任要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妥善安排,即处处有人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做。

三、精心设计班级物质文化,提供学生自主化管理载体

班级精神和制度有了,如何在班级的空间中展示出来,成为学生目所能及的客观存在,这就需要对班级内外进行整体设计,为学生自主化管理提供平台。

1、整体设计要美观大方,和谐温馨,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班主任首先要了解班级的所有空间和所有物品,只有做到胸有成竹,设计才能合理得当。其次,班级布置的所有板块栏目要和谐统一,给学生温馨、舒畅、欢快、明净之动感。第三,色彩要柔和,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第四,内容要简洁、明白,语气要亲切,学生要喜欢。

2、设计要条理清晰,栏目设置得当,布局合理。班级文化板块究竟设计哪些内容,班主任需要仔细研究,因为可以设计的内容很多,不可能都要一一布置。一般来说,比较重要的内容包括:班级精神一大类,如:班名、班级口号、班徽等。学习方面一大类,如:最佳小组、最佳小组长、学习之星、作业之星评比栏等。习惯方面一大类,卫生方面一大类,制度建设一大类,还可以有美术之窗、植物角、小小书屋等。

3、重点突出,体现精神风貌。体现班级精神名片的内容为班级文化设计的重点,要布置在班级显要的地方,比如班级门口,黑板上方,但切忌太花哨,影响学生上课的思想集中,另外栏目的题目可以醒目一些,便于学生一目了然看得清楚。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习惯、学习等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突出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做的重点工作,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在薄弱方面迎头赶上。

四、教师以身作则,培养班干部的团队精神,带领全班同学付之于行动,逐步形成班级管理自主化。

万事俱备,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就看实践这一环节了,班主任在具体班级管理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理解班级自主化管理的真正涵义,所谓班级自主化管理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给他们更多的参与思考的机会,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改变被动接收任务为主动选择任务,提供学生自我教育的契机,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内化作用,把创造性思维渗透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发挥自主管理对学生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 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2、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什么是榜样,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学生禁止做的,教师坚决不做。小学生的心里,老师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论语・子路》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团队。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这里面有两点,一是班干部的选择要讲究一定的艺术,班干部应该是一支教师信赖、学生信任、工作有魄力的一支团队。二是班干部的培养要讲究一定的方法。班干部选择与培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精诚团结、勇于奉献的原则,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原则,处理问题要对事不对人原则,具体事务的安排要做到精细化原则。

4、班主任要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并成为班级管理的习惯。如果班级管理的大小事务都靠班主任来完成,即使班主任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于胜任,所以班主任不妨建立一套完备的监督机制,即班级的一切大小事务都有人进行监督检查,并按时向班主任回报。比如,清洁区的卫生,是不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一时段都有人监督,并及时报告负责卫生的监督员,监督员定期向班主任汇报。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10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创新

小学班级管理是伴随着小学教育事业一起发展的,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趋势。随着现今的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小学教育的管理工作也在面临着很多新的变化和挑战,许多班主任管理班级时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找到一种新型合理的班级管理模式是非常迫切的。立足于这样的背景,笔者也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结合自身小学班级管理的心得,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进行仔细论述。首先就是对于班级管理的创新的原则进行阐述。

1.1教育为先原则

进行班级管理的创新探索时,必须要遵循教育为先的原则,对小学生进行全面性的教育,不仅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指导,还有对于学生在生活和做人方面的引导和教育。班级管理要体现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1.2学生为主原则

班级管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对于班级管理,特别是对于小学的班级管理,由于小学生的心智没有成熟,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想法,以学生的教育工作为主。

1.3管理平等原则

每个班级都有所谓的学优生和学困生,而在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和老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如果不能平等对待学优生和学困生,对于学优生和学困生以后的健康成长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2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探索

2.1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和老师不仅要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还要善于和学生打成一片,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而易于沟通。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绝对的领导者和决策者,这样很容易使小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感,致使师生关系疏远,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师生关系的发展主要还是在于老师的改变和努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能够很好地把握不同年级小学生的不同心态,才能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拥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是班主任和老师顺利开展班级管理的基础。

2.2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很多的班主任管理班级时候,经常一个人把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完,认为这样既可以集中管理学生,又可以帮助学生节省时间,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学生最了解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既可以做好班级管理的工作,又可以让小学生们锻炼自己的能力,树立小主人翁的理念。班主任和老师进行班级管理时,通常会想如何去控制好、管理好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这样违背了班级管理中的学生为主的原则。建立一个合理的学生自主管理的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能够帮助小学生们建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更加自觉地维护班级的秩序和制度。

2.3注重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一个班里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觉的特点和爱好。传统的学生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教育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这样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被忽视的感觉,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如何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融入到班级的大集体中去,是班主任需要注重和解决的问题。积极开展丰富的集体比赛和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其对于集体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以后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很好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

2.4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小学生的心智并不成熟,很多方面需要班主任和老师来引导和教育,很多行为也是必须通过合理的规定来限制的。但是班主任和老师在进行奖惩时一定要注重尺度的问题,奖惩只是手段和工具,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步发展。在制度奖惩制度时候,要让学生们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确实存在的,但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缩短、弥补这种差距,这样就会形成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班级管理工作需要这种良性竞争的存在,合理的奖惩制度是进行班级管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2.5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开展学生互助活动

班主任和老师对待学生时不能只以学生的成绩好坏为标准,要以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己任。小学生的心灵脆弱,如果在班级里遭受到不公正对待甚至歧视,对其以后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有影响。对于学困生,班主任和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班主任应该经常找其沟通、谈心,对于其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赞赏,使其能够树立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奖惩制度的实施应该对于每个学生是平等的,这样才能发挥制度的作用,反之则失去效用,成为一纸空文。开展学生互助活动,是促进学生增加沟通、产生集体感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运行。

结束语

班级管理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做好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不断面临着变化和挑战的工作,每个老师都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具体情况,结合所面对的不同的学生,来开展班级管理,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参考文献

[1]姜支华.浅谈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在班级集体中的培养[J].2006.

[2]王学林.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和反思[J].2006.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11

关键词:东元生命课堂;班级管理;制度建设

东元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起始年级已经实行一年了,从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来说,效果还不错。本学期,我们高一年级按照学校的要求也要进行东元生命课堂的教学模式,但随着这种模式的运行,我发现班级管理工作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有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面对新形势,转变班级管理观念

随着东元生命课堂的推进,学生管理出现了新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学生围坐式教学,这虽然强化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但同时也加大了学生一起闲聊的风险。小组捆绑式评价,虽然突出了团队合作的要求,但同时会诱发评价平均化倾向。上述客观实际使我们从中解读出必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让学生有积极进取、勇于争先的拼劲,形成竞争帮扶的氛围。只有认清新形势,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教师要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面对新形势,切实转变班级管理的旧观念,创新班级管理新模式,与时俱进,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

二、探索新方法,力争好效果

针对实际问题,我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主要是抓住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合理分组,适当调整

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能不能被激发出斗志,就要看分组是否科学合理。要基本做到异组同质、同组异质。我们现在的高一(6)班有57位学生,我把他们分成9个小组,主要考虑学习成绩是否相对均等,男女生搭配是否合理,学生个性是否相近,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团结、真正的竞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若发现有什么不和谐的因素,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各个共同体之间做必要的调整。对我班苏同学,由于小组其他成员对其反感,还有孙同学认为跟小组成员不和谐,在协商基础上进行了换组处理。

2.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班级管理的主力军

新课堂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为此必须选拔得力的班干部,对班干部既要有原则上的要求,又要有方法上的指引,还要有精神上的支撑。赋予班干部实际管理的权力,多些鼓励,少些抱怨,多些肯定,少些指责。这样,班干部才会既保持与同学的密切联系,又与班主任一条心,为建设优秀班集体死心塌地。高一刚开始时,在大概了解的基础上指定班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我发现纪律班长康同学工作时自律性差,难以服众,就专门针对他的问题,多次进行指导。卫生班长王同学,工作主动性差,无所适从,我指导他具体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其他班干部也都一样,要经过耐心的培养,才能为班级管理做出成绩。

3.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

尽管学校对中学生有一些行为规范,但是,在新课堂模式下,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有了制度上的保证,更有利于加强班级管理。为此,我们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制订了班级公约,制订了量化考核细则,操作性很强。有了制度,更重要的是贯彻执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就靠这些制度来管理学生、评价学生。

4.加强班级和小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班级有班级的灵魂,小组也有小组的灵魂,优秀的小组文化能鼓舞学生的斗志,凝聚全组成员的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树起一盏明灯。小组命名很重要,健康向上,励志豪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无形影响,一些低级庸俗的组名坚决加以摒弃。有小组取名“乌七八糟队”“乌鸦帮”“狗仔队”“みつ守望”等,在字面上感觉不太好,所以在帮他们分析以后,进行了重新更名。

三、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我始终认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的身体力行、带头示范作用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为此,不仅上届高三,而且这届高一,我都本着身先士卒的思想,给学生做好表率作用,以促成班风好转和良好学风的形成。比如说,现在高一没人要求我们早上提前到教室,但我要求学生到,我每天都会提前到,每天早上7:00开办公室门,风雨无阻。时间久了,学生会被感化的。班主任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善于激励学生,鼓舞学生的斗志。我每个学期除了和班级重点对象多次谈话外,其他学生至少都要做两次普谈工作。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肯定,才能让学生拾回自信,才会对人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12

关键词: 贯彻民主思想 实行民主选举 实现民主管理

强化民主意识

班级民主管理是班主任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科学地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各组织、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方法。因此相对于权威式、保姆式的管理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也是班主任所追求的管理艺术。它能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管理,唤醒其主体意识,弘扬主体精神,发挥其主体能力,近几年来,利用民主管理的方法,我所带班级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学生的素质、能力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其经验介绍如下:

一、利用各种手段,贯彻民主思想,塑造民主意识

民主思想,是进行民主管理的前提,没有民主思想,班级民主管理就是纸上谈兵。在开学之初,就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贯彻民主思想,使之都有管理意识,为民主管理奠定了思想基础。

1、在教学中宣传民主思想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思想逐渐成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民主思想教育,塑造民主心灵有利于学生的民主思想的形成。为此,要联系科任教师利用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民主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中的问题讨论、测试等尽可能机会平等,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员。

2、 利用班会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 班会是进行班级管理、思想教育的主要时空。要充分利用班会进行民主意识宣传教育,首先结合当今社会现象,宣传民主管理的优越性。其次让学生讨论班级采用民主管理的可行性。最后整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形成管理方法。结果学生的民主意识提高,班级管理的责任感增强,使学生意识到班级管理不单是班主任、班干部管理他们,也是自己管理自己。主人翁的意识得到增强。

3、 定位师生关系,贯彻民主意识 教师、班主任要重新定义师道尊严,要放下身段与学生平起平坐,与学生平等交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知道学生眼里的班级模式,从而制定适合学生的班级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使学生在管理和被管理中形成民主意识,在尊重和被尊重中参与管理班级。

二、 民主选举班干部、建立领导机制和监督机制,实施民主管理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强化思想,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不能做口头文章,必须进行实施,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1、 民主选举班干部建立和监督队伍,实施班级管理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最基层的组织者、实施者,是班主任的最得力助手。在进行班干部的选拔中,先通过民主提议或自我推荐的方式提出候选人,再让他们进行竞选演说,然后进行分组或分片进行讨论参选人员,最后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推选出责任心强、善于管理的最佳人选担任班干部,同时也推选出监督队伍。 由于班干部和监督人员是大家推选出来的,所以学生信任他们,愿意在他们的管理下进行学习、生活并参与管理,同时班干部也得以监督,实现真正全面的民主管理。

2、 建立民主管理机制,构建科学管理网络

魏书生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要干。"因此在实施班级管理中,根据班干部的特长和民主评议进行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各司其职。班主任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布置,结合班级实际,科学地将工作分配给班长,班长再根据班干部的分工进行分配,班干部在进行合理安排,每个组织者都分担一定的责任并且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责任网,班级工作在民主机制中顺利完成,也使各层次的成员都有任务,都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树立,"集体光荣我光彩,集体落后我耻辱"的思想。

3、 利用民主测评,优化管理队伍

民主测评是对管理队伍进行优化的一种方法。利用班会对班干部的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班级管理成果进行评价,把一些做事不尽力,或不负责,或不能胜任的班干部进行调整或提出警告,强化其责任心,对不合理的管理方法手段进行修正,使其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愿,既符合现代班级管理理念,也使学生认为班干部管理我的同时也接受我的管理,避免"我管你服’’的现象。这样班级管理队伍的民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

4、 利用师生监督,优化班级管理

监督能增强班干部的责任心,也能看到管理工作中的成功和失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只要充分地发挥监督职就优化班级管理。我充分发动科任教师、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及时指出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而后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和反馈,对班干部的成功做法予以鼓励和发扬,对不足之处予以纠正并提出建议,对一般的做法予以优化。班主任做到事前鼓励、事中激励、事后激励。

三 、民主讨论、制定、评议班级管理制度,强化民主意识

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成员人人遵守的,其使用程度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讨论、评议、确定班级管理制度。

1、自主设计,个人制定班级制度。 由于学生是班级的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做法,在制定班级制度时,采用’’我理想的班级制度"、"什么样的制度适合我"等为题征集学生的意见。由于学生具有民主参与意识,积极地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制定或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适合自己的班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