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博士学历论文

博士学历论文

时间:2022-04-13 21:14:48

博士学历论文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1

中新网8月17日电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研究清代妇女通奸判决,居然成为台湾博士生遭撤销学位的依据,日前政大历史所博士生张孟珠查询研究资料时发现,硕士论文遭“中研院”林姓女博士生剽窃。林姓女博士生不仅因此遭撤销硕士学位,博士生资格也丧失,还被知识产法院判赔22万元(新台币,下同)。

据报道,正在政大历史所博士班就读的张孟珠,在中正大学历史所攻读硕士期间,以探讨贞节作为清代及士大夫世界所力倡的道德价值,在实践层面上的落差,成为社会控制工具,并据此研究结果撰写《清代贞节的实践及其困境》论文,取得硕士学位。

报道说,张孟珠毕业后,考入政大历史所博士班,在查询研究资料后赫然发现,东吴历史所居然有一本硕士论文和她的论文内容雷同。另外,林姓女博士生发表的单篇专文《赋性宣淫:清乾隆朝强奸案之解读》内容,更是撷取她的论文精要。

张孟珠指出,她获悉论文遭盗用抄袭,透过关系要求林姓女博士生更正道歉,但林姓女博士生却毫无道歉、反省,还试图阻挠她追究此事,甚至宣称学术之路漫长,希望张孟珠有“智能”放手,不要因此弄得“头破血流”。

知识产权法院将相关论文送由“中研院”法律所教授刘孔中鉴定,也确认林姓女博士生的硕士论文、单篇论文,都是重制张孟珠的论文,不构成合理使用,因此,知识产权法院审结后判决赔偿22万元,惟林姓女博士生须将判决书刊登在报纸台湾版下半版一日。

此外,这宗学术剽窃事件传出之后,让林姓女博士生的硕士学位遭到撤销,连博士生的入学资格也告丧失。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2

大致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季建业马不停蹄地攀升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点。几乎他的官位每提高一级,他的学历也随之提高一级。

恕我孤陋寡闻,见过官员读“在职博士”的,但真没见过能从“在职硕士”,一路绿灯读到最高段位“在职博士后”的。利用十年“在职时间”径直摸到中国高等教育天花板的人,就只有这位刚刚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免职的江苏省南京市市长。

事实上,博士已经是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学位,而“博士后”并不是一种学历,而只是表明一种工作经历。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博士后研究人员一般不超过四十岁,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还需要提供脱产证明;对博士后研究人员不能再授予其他任何名义的学位称号,同时“博士后”也不是专业技术或行政职务。

然而,吊诡的是,在当下中国社会,很多人把“博士后”看成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或许,这就是季建业“在职博士”毕业了还想去读“博士后”的主要原因,更何况他年龄早已超过四十岁,也不可能提供所谓“脱产证明”。

每当看到“硕士”、“博士”这些字眼,我的脑海里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那些没日没夜坐在教室里,或者黎明前就在图书馆门前排队、抢座位的莘莘学子们。季建业的工作记录表明,近十年正是他一生中最忙碌的十年,身为一个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的市长,每天大会小会、讲话汇报、征地拆迁、挖坑砍树、开工剪彩、出国考察、迎来送往,能有多少时间来读书、应付课程、考试和写学位论文呢?

人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从季建业的人生经历看,他显然是“比别人聪明一点”,但季建业绝不是超人。比如,从季建业的博士论文里人们就发现了破绽:早在六年前就有人提出指控,季建业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他人论文。从被侵权人罗列的证据看来,这一指控有理有据,季建业事后也未做任何回应。此外,依照公众的一般判断,他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博士后出站论文”是否真的由他本人撰写完成,其中依然悬疑重重。

近十几年来,官员们的学历年年跃进,文凭逐浪攀高。可是,这与我们今天所见所闻的事实大相径庭。很多官员平时并不热衷读书,或忙于工作事务无暇读书,但他们却往往能在短期内“”式地取得学位。那些身居高位或者准备身居高位的官员们,之所以需要这样一纸文凭,显然为的不是更新知识,而是在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升迁铺路石。

官员学历造假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腐败行为,不但损害了高校的学术风气,助长了官员造假之风,同时也侵占了全日制大学在校学生拥有的教育资源,其结果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公平和信用造成不良影响。

这些年,每当人们谈起中国的大学,一些图案就会浮现于我的脑海。一幅图案是:那些在教授们面前目光焦虑、神情紧张、恭敬谦卑的年轻学子们,他们勤奋好学、求知若渴。另一幅图案是:近年来,中国各地大学的硕导和博导们(以法学和经济管理学专业最为突出)开始成为一些官员的座上宾。

在任何一个国家里,全日制大学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些廉价的文凭又是怎么被出售给这些官员的呢?难道我们的大学就没有责任吗?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3

从天主教普泽小学教师,到天主教圣贞德中学学位教师,再到香港政府辖下葛量洪教育学院及罗富国教育学院学位讲师,及至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院教育学系大学讲师,他从来没有间断过教育工作。

从华中师大港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到香港浸会大学“疑难为本学习”教学与研究计划执行总监,再到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友会主席,及至国际创新解难学会会长,他从来没有间断过为社会服务。

他就是久享盛誉的著名教育工作者――叶国洪博士。

书香门第,爱国世家

“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这句话出自古龙笔下。大抵家世显赫、望族名门,皆不出于此。叶国洪博士一家亦如是,父亲和母亲均是国立中山大学毕业,曾执教于国立中山大学,因抗日战争而往返香港与大陆之间任教。而他自己本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现在成就斐然,可以说,叶博士出自书香门第,礼仪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刚开始美国不插手战争,却大发战争横财,同时,吸纳世界各国的人才为己用。叶国洪博士的母亲从国立中山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后,一度收到美国方面的邀请,希望她可以在美国发展。当时,由于叶国洪博士的父亲不愿接受美国方面的邀请,而母亲向着父亲,同父亲一样,都想为自己的华人社区作贡献,所以,也毅然回绝。此后,他们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香港的教育事业上,培养了许多人才。

很小的时候,叶国洪博士就随父母来到香港,在香港读完小学,中学。人生往往面临很多选择,如同父母亲一样,因为爱国,在大学的专业选择上,叶国洪博士毅然选择了强调发扬中华历史文化的历史系。这是一生的选择,正如同他的初衷一样,此后的一生,他都在“历史”里奔走,以“历史”为引,将自己的爱国思想灌输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叶国洪博士自己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香港,但是他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以后的国籍只有外国籍,因此放弃了这些机会。现在,孩子因应自己的兴趣,也秉承了其父的志愿,在香港大学攻读完电子工程后,留在了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进修机械翻译课程,并从事相关文教活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2004年9月16日,在香港这片土地上,飘出了叶国洪博士的声音,香港电台《家家有教》节目邀请叶国洪博士做客。这一天,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学习方法――“疑难为本学习”法。

“疑难为本学习”即是让小朋友学习寻求解决疑难的方法,并且判断各种解决办法的可行性。许多教师都习惯一个问题只为小朋友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叶国洪博士相信要训练学生的解难能力,必须培养小朋友的扩散性思维。他建议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能针对现实的处境,紧扣学校的课程,贴近生活,好让学生能将所学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所面对的困难中。

叶国洪博士无疑是很成功的。他在历史的教育上,也系统地用到了“疑难为本学习”方法。历史往往凝聚着深厚的爱国情感,只有弄清自己的历史,才能够知道自己的源,知道自己是华夏子孙。因此,在历史教育上,叶国洪博士主张爱国主义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的表面。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叶国洪博士让学生自己回去查自己的族谱,并且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了解自己的祖先;第二,问自己是什么人,什么国籍的人;第三,如果你的亲戚不愿意做中国人,你怎么对他说话呢?在三十几所中小学里,围绕这几个问题的比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样,就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爱国,为什么要重视自己的国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怎么样更好地传道、授业,为学生解除疑惑?2005年11月10日,叶国洪博士再次走进《家家有教》节目,这一次,他带给学生们的学习方法,是“专题研习”学习方法。

“专题研习”务求全方位引导小朋友学习一个跨学科题目。“专题研习”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掌握资料、提出个人见解。叶国洪博士曾到过五所学校作环保考察,其中一间学校把污水问题写成硕士论文般深入。对此,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教育的弊病。学校究竟需要小朋友做什么呢?他认为“专题研习”的学习重点不只是解释某个专题,不是上网找资料,而是注重启发小朋友的创新思维、高阶思维和解难能力。家长应鼓励小朋友以自己的角度来推理他的理论,因为童真往往是最难得的。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意即是不会教的人要首先学会教,会教的人要学会不教。这是叶国洪博士综合前人成果在教育方面提倡的又一个著名的观点,理论界称之为“鹰架理论”。它提供了一套如何诱导学习高阶思维的构架,它建议引导学习者从已知的领域走进未知的范畴,以及将个人的能力提升至潜在发展的层次。在此过程中父母亲及老师只担当辅助者的角色,给予提示让孩子自行探索如何解决问题。

虽然在很早的时候,苏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就提出了“鹰架”的概念,认为人的认知发展分成实际的发展层次以及潜在的发展层次,但是这个概念对于指导学习方面依然很模糊。叶国洪博士更注重理论在实践当中的应用,他潜心研究,在“鹰架”概念的基础上,更上一层,“鹰架理论”得以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叶国洪博士永远行得比别人先,永远行得比别人远。他从来没有满足现有的成绩,没有在耀眼的光环面前停下脚步,接受观众的喝彩,而是澹然的开始另外的研究。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是因为这种心境,叶国洪博士返璞归真,意识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他说:“青少年问题,不能等到上了中学才教,应该在幼儿园、小学的时候就要教他纪律的问题、道德的问题,不能等他上到中学、大学才学,那样会很费力。”

因为历史研究,叶国洪博士的眼光总是放在全世界。他在研究韩国、日本、德国等许多国家的时候,发现这些国家很早就有胎教,但是在香港却很少。“德国有很多神童,他们都是胎教的。”叶国洪博士说。胎教的秘密在他的研究下逐渐解开,很多儿童杂志争先访问叶国洪博士。有几家杂志的读者运用叶国洪博士的方法胎教,现在孩子很聪明。

历史的推动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早在大学求学的时候,叶国洪博士就表现出了对历史、对时局、对国家的深深关注。上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在谈判《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为事情争执不下。在这样的时局下,当时尚在大学读书的叶国洪博士发起了保卫的文明合法运动,为祖国领土完整奉献着自己的热情。

叶国洪博士同时也是当时“反贪污运动”的领袖人之一(香港天主教大专联合《曙辉》月刊总编辑)。因为反贪污学生运动,港英政府后来成立了独立的廉政公署,他可以说是改变了一段历史。叶国洪博士坦言:“当时的运动冒着随时可能被抓捕的危险,实际上我几乎被当时的港英政府秘密的拘捕。只是我们坚持的是守法、文明的运动,是支持政府而不是让政府感到为难的学生运动。”

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之后,叶国洪博士开始了历史的教学工作。当时港英政府想把中国历史合并在社会科学里,很显然,这一番举动就是想让学生减少对中国历史的学习,从而减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叶国洪博士坚决的发出了反对的声音,最后港英政府放弃了合并。叶国洪博士对历史的影响,可见一斑。

我的字典里没有退休

前苏联伊凡•巴甫诺夫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生理学家。巴甫诺夫说:“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假定每个人有两次生命,这也还是不够的。”叶国洪博士甚为推崇,他笑言:“假如给我多一次(生命),我也要多一次。”

叶国洪博士一生从事教育研究,把教育当成了一辈子的事业。他说:“我的字典里没有退休两个字。有工作才有成就感,如果没有追求的目标,我会很快死掉。”叶国洪博士这一生都在不断的进步与奉献中,当真自强不息,不枉此生。

(万正道程书香)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4

美加高官至少本科学历

美国政界对学历的要求并不算高,但所有二战以后当选的美国总统,均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趣的是,自里根总统起,美国历任共和党总统都拥有经济学学位,如里根本人为伊利诺伊州尤里卡大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学士,老布什为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小布什的本科专业虽是耶鲁大学历史学,却在1975年获得MBA文凭,成为美国第一个“MBA总统”。

而自同一时期起,历任总统大都拥有清一色法律学学位。如克林顿是耶鲁法学院的法学博士,他还在阿肯色大学当过法律学教师;现任总统奥巴马的最高学历是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宪法学教师12年。

美国议员、州长中出身法律和经济学专业的人数比例也很大,世家子弟也最为集中。有分析称,美国政要人物大多出身法律、经济专业,主要是因为美国注重法律条文,政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动辄涉法。此外,美国社会极其重视经济和商业方面的成就,了解经济规律,懂得经济学常识,成为美国人涉足政坛的必备条件。

相比之下,美国最基层的官员,如市镇长、市议员的学历要求就马虎得多。美国市镇区划很小,许多市长、市议员都是选民抬头不见低头见、再熟悉不过的“街坊邻居”,学历反而不是证明个人能力的重要条件。

和美国一样,加拿大总理也都拥有学士以上学位。但在议员、省市长中,低学历者并不少。如2011年国会选举中,异军突起的联邦新在魁北克省有多名20岁左右的“菜鸟级候选人”当选,其中还有在读的本科生,如当选时年仅19岁的皮埃尔吕克·迪索,20岁的刘舒云(华裔移民)。由于加拿大各级当选官员、议员都是职业政治家,没有时间“进修培训”,因此这些年轻“政治家”当选后恐怕不得不申请休学,只能等到落选后再恢复学业。

德国16名内阁成员中10位是博士

在德国,社会各界对博士学位的认可度都很高。因此尽管德国博士学位非常难拿,但德国政要家中拥有博士头衔的人却着实不少。据了解,德国国会600多名议员中约有1/5是博士。在16位联邦政府内阁成员中,有10位拥有博士学位。不过,虽然德国学界工科最为出名,但10位“博士部长”却大多出自文科,而且基本上是“本土培养”的人才。被称为“铁娘子”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握有一长串学术头衔,除了正式攻读的物理学博士外,还有世界各地大学授予的9个荣誉博士头衔,后者主要表彰的是其政界成就。

“法学博士”是所有学历中最受德国部长们青睐的。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财政部长朔伊布勒、国防部长德迈齐埃及内政部长弗里德里希,都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经济部长罗斯勒和劳工部长冯德莱恩,则拥有医学博士学位。交通部长拉姆绍尔是经济学博士,家庭部长施罗德是社会学博士。德国新上任的教育部长万卡还拥有数学博士学位。此外,德国还有5位部长拥有硕士学位。

不过,高学历并不是进入内阁的必要条件。德国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长艾格纳就只有一张职业高中文凭。中学时代,她参加了无线电与电视技工培训,后又进修了电气技术专业,成为一名电气技工,之后她积极从政,并于2008年成为部长。

《法兰克福汇报》评论说,对政要人物来说,“博士”是一个诱人的前缀,也是其职业生涯的催化剂。拥有博士学位,不仅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还能让一般人联想到勤奋、坚韧、纪律等优秀内在品质。研究显示,青年政治家的晋升往往与学历高低成正比。

正是由于博士学位备受追捧,近两年来德国政客中的“抄袭门”屡见不鲜。德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德国籍欧洲议会副议长科赫·梅林,及德前教育部长沙万等多位高官,先后因博士论文抄袭而黯然下台。德国还出现多个博士论文打假网站。柏林洪堡大学政治学者默德哈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德国政界来说,最重要的背景还是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这些博士部长、博士议员大都有很长时间的基层工作经验,在青少年时期就出类拔萃,一步一步前进,学历只是其锦上添花的“敲门砖”。即便正式步入政坛,德国政要人物也还需要不断学习,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知识。

英国和日本,名校学历和世家背景最重要

英国和日本虽分处欧洲与亚洲,但两国政界却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和学历相比,政要人物的名校出身及家世渊源更为重要。

英国人大多认为,一个成功、令人信服的政治家应该从幼年起就接受良好的精英教育。因此尽管大多数英国部长级官员没有硕士或博士头衔,但他们从小就在伊顿、哈罗等私立小学和中学就读,从牛津或是剑桥大学本科毕业,尤其青睐政治、哲学及经济学专业。现任英国首相卡梅伦、教育大臣高夫、伦敦市长约翰逊不仅都是这样的教育背景,甚至还是大学同学或师兄弟。

对于英国政要人物来说,从政的最重要因素除了教育之外,就是家族影响。不少英国政要人物,如前首相丘吉尔,都有家族世代从政的历史。如果自己家族缺乏政治背景,英国精英家庭就会将有意往政界发展的子女送到政界故交好友那里去历练一番。英国首相卡梅伦、副首相克莱格,年轻时都曾在家族倾向的党部从事秘书、文稿撰写等工作。这样的“基层锻炼”经验在英国人看来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同一时期在基层工作的政界新人往往惺惺相惜,未来组建内阁时,他们的政治理念也大体一致。

在日本,政要人物大多也是大学本科学历。日本的首相往往毕业于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名牌大学,大部分是政治、经济、法律等文科出身。其中毕业于东京大学的日本首相有15位,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有6位。而在出身政治世家的政要人物中,包括安倍晋三、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在内的大部分人都有海外留学经验。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5

大连交通大学(原大连铁道学院)坐落于辽东半岛南端美丽的海滨开放城市---大连,创建于1956年,原隶属于铁道部,2000年2月划归辽宁省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是东北地区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

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明德求索,锲而不舍”,大连交通大学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坚持“立足辽宁,服务区域经济,巩固铁路市场,积极面向全国”的方针,团结拼搏,勤奋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与培养质量、科技实力、管理水平和综合办学效益。

我校现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2014年拟招收30名博士研究生(实际招生人数以当年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并且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数量不超过实际招生总数的40%),具体情况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大连交通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为秋季招生一次。

报名时间:2013年11月20日至2014年1月5日。

报名材料寄送地点: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外地考生可函报。

报名网址:具体报名方式我办另行通知。

考试时间:2014年3月8日至9日。

考试地点: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教室。(具体时间、地点以准考证上的规定为准)

有关报考事宜,考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与我们联系(yjsb@djtu.edu.cn),欢迎访问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学院网站: gs.djtu.edu.cn。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289信箱 邮政编码:116028

招生办公室电话:0411-84106587

传 真:0411-84106587

招生办公室联系人:陶老师

机械工程学院电话:0411-84109272(谭院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话:0411-84109360(张院长)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国外学历学位的人员,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同等学力人员。

我校对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规定如下:

(1)获得学士学位六年以上(含六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2)已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称;

(3)近三年内在所要报考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二篇以上(含二篇)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有专著,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技成果奖励(一、二、三等奖的前12名、8名、5名,省、部级一、二等奖的前5名、3名)等;

(4)已取得相同或相近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合格成绩及结业证书,经我校专家组审查同意。

4.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

5.有至少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家书面推荐意见。

6.在职人员报考应有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同意报考的证明;

现役军人报考大连交通大学博士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港、澳、台地区考生报考我校博士生,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外国籍学生报考大连交通大学博士生,按照国家《关于招收和培养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暂行规定》办理。

7.我校在学硕士生已经完成硕士阶段的全部课程,成绩优秀,经导师推荐和学院审核,报研究生学院批准后,亦可提前报考硕博连读博士生。

三、选拔方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招收博士生工作的有关通知精神,博士生的选拔必须通过国家规定的考试或考核。招生单位不得采用推荐免试的方式招收博士生。

我校博士生的选拔方式有普通招考、硕博连读两种:

1、普通招考是指招生单位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并组织入学考试,从考生中择优选拔博士生的方式;

2、硕博连读是指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完成了规定课程学习且成绩优秀、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方式。该方式仅限于大连交通大学的在学学术型硕士生。

四、报名

1、凡符合报考条件者,凭下列证明材料报名:

(1)本单位同意报考的介绍信(在职人员凭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应届硕士毕业生及硕博连读者凭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介绍信);

(2)硕士学位证书(同等学力者为学士学位证书,应届硕士生为学生证)及复印件;

(3)按辽宁省物价部门审批的标准缴纳报名费;

2、报名后,考生应在报名的时间内,在我校研究生学院网站下载并向招生办寄(送)下列报考材料:

(1)报考登记表(在职人员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的公章,应届毕业生加盖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公章);

(2)贴上照片的空白准考证;

(3)有至少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家(报考导师除外)书面推荐意见;

(4)体格检查表(报名前三个月内二甲以上医院体检证明);

(5)二代居民身份证、本科及硕士毕业及学位证书(同等学力者学士学位证书,应届硕士生学生证、本科毕业及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必须在入学前校验并补齐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6)硕士课程成绩单、学位论文评议书及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的复印件(同等学力者免交)。

报考登记表、准考证、体格检查表,均须贴有近期同底彩色免冠正面照片。

3、经审核符合报考条件者,我校将发放正式准考证。

五、考试

博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以《大连交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考试科目为准,请考生务必在“报考登记表”注明选定的考试科目名称,否则由我校指定。

博士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的笔试科目为外国语(为笔试,听力放在复试中进行)、政治理论和两门业务课。每门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00分。已获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含硕博连读)免试政治理论,同等学力人员必须参加政治理论考试。

考试(初试、复试)时,必须同时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进入考场。

试卷由我校组织评阅。博士生入学考试一律不允许查卷。考试成绩可通过电话查询、上网查询。

六、复试

复试由三人以上专家组成的复试小组进行,形式可采用笔试、口试或其它必要的测验,根据专业要求和考生具体情况,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复试应有现场记录、成绩(百分制)和评语。参加复试且通过者方可录取。

复试时对考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进行考核,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态度、细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守法表现等方面。

复试时考生应提供硕士课程学习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及评阅评议意见、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等材料。

对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笔试)两门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着重对其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水平和技能以及是否具有培养前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复试时应作详细记录,并提出是否录取的建议意见。

七、录取

录取工作要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既要注意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又要避免降低标准,以确保博士生的录取质量。

对普通招考的考生和硕博连读的在学硕士生,根据其初试、复试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业务素质、科研成果以及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等确定录取名单,经校博士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确定录取名单,并上报辽宁省招生办公室,审批后由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发入学通知书。

在录取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允许转导师录取,但考试单元必须完全相同。

录取类别按就业类型分为非定向和定向两种,都需要缴纳学费,学费标准依据我校文件确定。非定向培养需要将考生人事档案调入我校全脱产学习;定向培养不需要调转考生人事档案,但需要和定向单位签订三方协议。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校不录取未参加我校组织的招生考试的考生,也不将报考我校考生的报考材料和试卷转寄其他招生单位。

考试成绩仅对本次招生有效,不办理保留考试成绩或保留入学资格的手续。

八、学制

学制为三年。

九、奖助体系

我校提供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研究生单项奖学金)、“三助”津贴和困难补助等各种形式的奖助体系。

十、入学

被录取的新生应按时报到,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以书面形式向我校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新生入学后,各学院还须认真对新生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健康情况等进行复查,不符合条件的,取消其博士生入学资格。

注意事项:

所有报考考生在网上报名之前,必须能够在学信网上(chsi.com.cn)查询到本人的学籍或学历信息,并打印出“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应届生)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往届生)以备用。

学信网上查不到学历的往届考生必须取得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持有国外学历的考生或中外合作办学只获得国外学历的考生,必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方可参加网上报名。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新中国;第一女博士;博士学位授予;学位制度

1983年5月27日,中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新中国第一批博、硕学位授予大会,有18位来自不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获得了博士学位。在这新中国首批18位博士中,就有新中国第一女博士学位获得者徐功巧,她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生物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和理学女博士学位获得者。徐功巧成为我国自行培养并授予的第一个女博士,从此开始,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渐渐增多。她们之中,有的成为我国实施学位制度后各个学科的“第一女博士”。

由于资料分散的缘故,加上不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领域,长期来一直没有得到详细的研究和考证,存在很多疏漏和错误的说法。笔者依据我国实施博士学位授予制度的学科分类来梳理和考证,查缺补漏,修正误传。

一、新中国的“第一女博士”

继徐功巧获得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学位之后,1983年12月27日,倪以信在清华获得博士学位。当时清华大学参加答辩的只有两个,而倪以信又是第一位答辩,所以她是清华大学培养出来的第一位博士,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工学女博士。

第一批医学女博士是由北京医学院1984年12月授予的,她们是第一位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女博士曹承敬,首批生理学女博士谢翠微、李思嘉(1)。

第一位经济学女博士刘桂苏(2)的专业是财政学,依学科分类,她也是经济学科门类第一位女博士,获得学位时间比世界经济专业第一位女博士赵涛要早半年。

第一位法学女博士梅小侃(3)的专业为国际法,她于1986年7月7日获得学位。她是北京大学著名法学家王铁崖的第一位博士生,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第一位法学博士。

第一位历史学女博士学位获得者是来自北京大学的杨若薇,她于1986年7月7日获得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学科专业为中国古代史,导师是邓广铭教授,博士论文是《辽朝军政制度考察》。(4)由于杨若薇为人低调,加上对她关注不够多,所以多年来人们一直把历史学的第一位女博士的头衔戴在了中国人民大学的黄爱平头上。黄爱平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科的第一位女博士,她于“1988年5月获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学科专业为中国古代史”。她于1985年7月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硕士学位之后又继续攻读博士,成为人大录取的第二位女博士。关于“第一名”的头衔,她并不在意:“不少人,包括我导师,都说我是我国第一个历史学女博士,这是一头撞上的,纯属偶然”,“不止一家媒体提过,甚至一些学生报考我的博士生,也是专门奔此而来的,特别是女生。但我对过程中的排名并不在意,对巧遇到的‘第一’、‘首位’也不看重。回想起来,我是我国恢复学位制度后的第二批博士。当时第一批博士人数很少,其中的历史学博士,好象没有女性。在第二批博士中,女姓也寥寥无几。”(5)可见她自己和导师也没弄清楚,殊不知这第一位其实并不是她,可谓当局者迷。其实若除去杨若薇,这第二位也不是她,而是于1987年9月获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的方慧(6)。

第一位语言文字学女博士是1987年7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的石定果(7),依学科分类,她同时也是文学类第一个女博士。

第一位农学女博士是李晓方,她于1987年12月在华中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作物遗传育种(8)。

第一位哲学女博士是1988年5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周穗明(9),她所学专业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位教育学女博士由史静寰于1990年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她所学专业为中国近代教育史(10)。与史静寰同时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的还有年仅25岁,于1990年初获得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宋美娥,她是我国心理学第一位女博士同时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博士(11)。因心理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故笔者以目前执有的资料很难判断史静寰与宋美娥谁是“第一位教育学博士”。

第一位军事学女博士姚云竹(12),她于1998年毕业于军事科学院战略学专业,获得军事学博士学位。曾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工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

管理学博士学位是1997年新的学位授予学科目录中从经济学分离出来的,1999年共授予331人管理学博士学位,因此,谁是第一位管理学女博士很难考证。

艺术学是2012年新学位授予学科目录中从文学独立出来的,因此目前还没有授予艺术学博士学位的历史。

以上是按大学科目录分类区分的,如果以学科细化来分,有中国“第一女博士”头衔的人更多,如:第一位经济学女博士赵涛13;第一位书法女博士解小青;第一位轮椅女博士侯晶晶;第一位聋人女博士郑璇;第一位舞蹈学女博士袁禾;第一位体育学女博士陈小蓉;(14)第一位美术学女博士王可平(15);第一位统计学女博士蒋萍;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曲晓辉;第一位词学女博士王筱芸;第一位外科女博士周晓霞;第一位生殖医学女博士司远征;第一位农业动物工程学女博士夏平(16);第一位女中医博士陈光新(17);第一位词学女博士王筱云;第一位整形外科女博士乔群等等。

二、新中国女博士授予情况分析

随着20世纪20年代开始提倡在教育上的男女平等,便开始有女性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有的甚至出国留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囿于当时的条件,很难实现男女在教育上的平等。在那年代,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寥寥无几,而且都是在中国的教会大学或者外国大学获得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上实现真正上的男女平等原则。在研究生教育中,女性也占到一定的比例,但人数极少,获得突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1981年授予的首批硕士中,就有近一成的女性:“首批授予的8665名硕士中,男7835人,占90.4%;女830人,占9.6%。”(18)从1981~1993年,我国共授予了女博士学位1149人,而同期共授予12095名博士,女性博士只占其中的9.5%。(19)与男博士相比,1994年以前我国的女博士人数不多。但从当时我国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女性受教育权利的传统来看,取得这些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关于博士学位授予的男女性别分析资料甚缺,本文试以《中国博士发展报告》给出的1995~2008年的毕业生性别比例来分析中国女博士学位的授予情况。虽然本书中的许多数据的可靠性还有待详核,而且毕业生人数与学位授予人数有一定差别,但以毕业生的性别比例来分析学位授予的性别比例,基本上还是可行的。通过分析,中国的女博士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从1995年的约12%增长到2008年的35%,男女博士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85:120。

2009年、2010年中国博士学位授予的性别比例基本维持在1.85:1的水平上。2009年授予男博士占64.31%,女博士占35.69%21;2010年授予男博士占64.6%,女博士35.4%,其中各个学科的授予男女比例分别是哲学61.3:38.7,经济学66.3:33.7,教育学53.9:46.1,文学46.0:54.0,历史学61.3:38.7,理学63.3:36.7,工学74.1:25.9,农学59.2:40.8,医学52.5:47.5,管理学62.9:37.1,专业学位56.1:43.922,在文学上出现了女博士比例高于男博士的状况,表现出非常积极的信号,男女博士比例趋于平衡的方向有望。

女博士学位授予成就有三点:一是授予学科覆盖范围广,从1983年开始授予工学学位,到1997年12月授予军事学学位,再到1999年授予新划分出来的管理学学位,12个学科门类全部有女博士获得学位的授予;二是获得博士学位者日趋年轻化,从近年授予的女博士的年龄上看,比以前更加年轻,平均年龄普遍降低,这给她们在工作、生活上带来了红利,如今的女博士不论是在学业上、工作上、家庭生活上都能获得丰收;三是女博士在科研、教学、技术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她们活跃在祖国的各行各业中,担当起自己独特的角色,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并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

注释:

(1)《北京研究生教育》编审委员会编写组编:《北京研究生教育1949―1989》,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年12月版,附录部分,第488页。

(2)周木:《我国第一位财政学博士学位授予大会在京举行》,载《中国财政》,1986年06期,第48页。

(3)《北京研究生教育》编审委员会编写组编:《北京研究生教育1949―1989》,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年12月版,附录部分,第467页。

(4)《北京研究生教育》编审委员会编写组编:《北京研究生教育1949~1989》,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年12月版,附录部分,第468页。

(5)阚红柳:《谈泊明志宁静致远――黄爱平教授访谈录》,2004年5月7日,载于《历史教学》编辑部编:《新生代历史学者(第一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257页

(6)文精主编:《蒙古族大辞典》,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88页。

(7)《北京研究生教育》编审委员会编写组编:《北京研究生教育1949~1989》,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年12月版,附录部分,第468页。

(8)梁桂芝主编:《中国博士人名辞典》,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262页。

(9)梁桂芝主编:《中国博士人名辞典》,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4页。

(10)梁桂芝主编:《中国博士人名辞典》,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18页。

(11)周有恒:《中国女博士“第一人”》,载《中华英才》1993年05期,第29页。

(12)包国俊:《姚云竹:第一位军事学女博士》,载《报》,2002年9月11日。

(13)李海鸥:《新中国第一位经济学女博士――赵涛》,纪念“巾帼建功”2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http://219.238.228.244/newsfl/jinguoji

angong/zhengwen/3j.jsp?news_id=851。

(14)注:张汇兰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获得的,陈小蓉为中国自己培养授予的第一位体育学女博士。

(15)李润芝:《新中国帼国博士第一人》,载《河南税务》1998年第3期,第45页。由于“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韦钰”是在德国获得学位,“第一位军办女博士蔡文琴”是在英国获得的,“第一位海洋化学女博士洪华生”是在美国获得的,“第一位护理学女博士林菊英”是由美国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另外第一位中医女博士不是周珉,故不列入,以下几位的注释均与此处相同。

(16)张守强、于华夫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百科之最大辞典》,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417页。

(17)周有恒:《中国女博士“第一人”》,载《中华英才》1993年03期第30页,以下几位均同。

(18)《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9月版,第646页。

(19)原载《中国教育年鉴(1994)》和《中国妇女报》1994年1月12日。转引自《社科信息文荟》,1994年第5期,第8页。

(20)蔡学军、范巍等著:《中国博士发展状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版,第14页。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7

杨洪承,安徽芜湖人,1954年生,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报编委。社会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等。

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专著《王统照评传》是国内学界第一部现代著名作家王统照的学术传记,被同行专家誉为开拓创新之作。2009年主编的《王统照全集》出版,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单位发起在北京举办了全集首发仪式和创作研讨会,产生了较大学术反响。杨洪承教授对鲁迅、郭沫若、茅盾、闻一多、沈从文、臧克家等十余位现代著名作家及作品均有专题研究。80年代中期,先后发表《文学的历史与历史的文学》、《由历史主义走向历史哲学》、《主体变动多样世界眼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编写的思考》等系列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研究论文,这一组文学史学的论文大部分篇什都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993年出版了专著《文学史的沉思》被同行专家评论在将文学史视为一个多元决定的整体的动态系统,为文学史的描述和诠释的框架、文学史编写的个性化等方面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框架或具有前沿学科的有效方法与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侧重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多视角多维度寻找文学社团生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社群内部人与事的复杂关系,突破了现有文学史教科书中对一些社团群体既成定论,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1998年出版专著《文学社群文化形态论》,建构了一种文学社团流派文化分析的研究范式,并以具体个案解剖实践其理论方法。该著是第一次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提出文学社群文学史概念,把现代中国社团流派研究从方法论、本体论与操作实践上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具有学术开创性和学术建构性。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的整体文学史文化研究和典型社群个案解析上持续用力,先后发表了系列有影响的论文,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文化生态研究》,还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文学断代史、文学现象,及作家作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如《近20年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的评述与思考》、《论五四现代小说结构与传统的关系》等论文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或《新华文摘》摘编,在同行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

杨洪承教授从上世纪90代中期开始指导研究生。毕业硕士生数十名,指导博士生和博士后三十多名,很多博士生毕业后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有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有多位学生的学位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

杨洪承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曾获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课程群、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研究生课程等。多次荣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先后获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社会科学哲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首届刘勰文艺评论奖等。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8

这几天,我一直在看北京电视台的《谁在说》,这期的选题是:笑傲江湖的女博士。当我看到做过15年媒体的主持人赵川拿着采访稿和女博士一问一答地交流时,我从心里感觉到,三个女博士中的前两位让人感觉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当两个人之间聊天、交流,特别是谈论爱情的时候,都要像外交辞令一样字斟句酌时,你可以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或许,女博士是某些行业、学科方面的精英,但在情感方面,在心理方面,在与人交流方面,她们却表现出了严重的傲慢、自以为是、孤僻、戒备等心理问题和行为方式。

我无意放大女博士在婚恋方面的尴尬和心理问题,但我不得不说她们的确存在严重情感变态和心理变态。这绝对不是妖魔化。

谈恋爱的时候,可以不计较家庭背景、出身、户口、学历等,有个别著名学府的高才生甚至靠自己的高学历、名牌高校等光鲜头衔诱骗一些长相俊俏的低学历女生和“北漂”的农村女孩上床,只是以谈恋爱的名义,一旦谈婚论嫁,他们就不认账了。这在我以前针对“北漂女孩”的系列采访中,遇到的事例不止一个。

女博士虽然很难被“诱骗”,但也恰恰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理智、理性在某些业务方面这是良好的品质,如果在与人交往、与人谈情说爱的时候,过于理智、理性,恨不能通过检测基因的方式,来判定一个男人对于女人的忠诚度,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高科技手段和智能的、逻辑性极为缜密的思维方式对爱情、婚姻进行细分、细化、萃取等工序之后,方才把一个原本很感性的情感问题,经过复杂的工作最后作出一个“可以”恋爱或者“不可以”恋爱的结论,这是不是很可悲的?

博士只是一个学历,天天把这个所谓的博士帽戴在头上,甚至在谈情说爱、谈婚论嫁的时候,也要拿“博士”来衡量女人和男人的爱情、婚姻,岂不累死,岂不是作茧自缚?

那位女博士在节目中口口声声地说,如果我是普通人,我就怎么怎么样……她首先把自己归类到“不普通”的一类,归总于“崇高”与“伟大”的高度。有如此心境,难免把爱情和婚姻也搞得如此高不可攀。

中国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存在严重的“门第之见”,几千年以来一直是这样,21世纪的中国也是如此。女博士谈恋爱看不上学历比自己低的,看不上赚钱比自己少的,看不上没车没房的……她们不是以爱情来衡量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结合,而是以物质取代爱情作为衡量标准,并且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爱情的物化作用一直延续着,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继续延续着,可怜的女博士们,还会继续为她们的爱情变态和心理变态寻找可以绝对物化的元素。这不是一个群体的绝大多数之行为,但也不是一两个人之行为。女博士不把自己的面具卸掉,和她们结合的男人也会戴上面具生活!如果是这样,男人还不如不娶女博士!所以,即便是上床,也请女博士们以爱情的名义上来。

博客主人简介:

鸿水,专栏作家、媒体评论人、娱乐策划人、作协会员、音乐家协会会员。坚持文娱批判、时事批评,被誉为“博客杀手”。

(本文字句略有删改)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9

所有报考考生在网上报名之前,必须能够在学信网上(chsi.com.cn)查询到本人的学籍或学历信息,并打印出“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应届生)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往届生)以备用。

学信网上查不到学历的往届考生必须取得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持有国外学历的考生或中外合作办学只获得国外学历的考生,必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方可参加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填写的各项信息,必须与本人的自然信息以及各类学籍学历认证信息完全一致。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务必认真仔细核对,签字确认以后各项信息均不可更改。如因信息不一致导致不准考或不能录取的后果,责任由考生自负。

网上报名常见填写错误包括:本科毕业误填为本科结业;学历学位证书编号误填为流水号;证件号码、证书编号等数字填错;应届生的注册学号没填;姓名中有生僻字电脑无法正常显示,可用汉语拼音代替;取得学籍学历以后更改过姓名或证件号码,须提供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的更改证明;等等。报名信息、自然信息、认证信息,三者必须完全一致,方可参加入学考试。

各类认证报告在复试资格审核时提交。应届生需要认证学籍,网址xjxl.chsi.com.cn/index.do;往届生需要认证学历,网址chsi.com.cn/xlcx/;网上查不到学历的往届生需要申请认证报告,网址chsi.com.cn/xlrz/;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网址renzheng.cscse.edu.cn/。

东北财经大学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创建于1952年,地处辽东半岛南端的海滨城市——大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东北财经大学已建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和管理学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现设有28个学院、教育中心:研究生院、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投资工程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国际商学院、萨里国际学院、MBA学院、MPA教育中心、MPAcc教育中心、J.M教育中心、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自学考试学院、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学校现有产业经济学、会计学和财政学3个重点学科;有数量经济学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5个省部级重点一级学科。东北财经大学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有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在内的研究机构40多个。东北财经大学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4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16个);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7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18个)。在36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57个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3个专业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详见2013年招生专业目录)。在学科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东北财经大学逐渐建立起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师823人,其中教授225人,副教授285人;博士生导师112人,硕士生导师482人。他们当中既有一批造诣较深、在国内外经济学界享有一定声誉的老教授,也有一批锐意进取、学术上颇有建树、在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教师。我校具有教授评审的终审权和博士生导师的遴选权。近几年来,我校的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学校先后派出数百人次出国访问、讲学、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与国外30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外5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

东北财经大学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总占地923亩,总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有25000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中、外文书籍130万册,中外期刊9万余册。学校设有电化教育中心、网络信息管理中心,拥有电子阅览室和多个多媒体报告厅、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学校还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闭路电视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我校的综合教学楼(之远楼)面积28000平方米,国际会议厅可承接大型国际会议。研究生教学楼(博学楼)面积为16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0余名研究生上课。东北财经大学热忱欢迎勇于攀登财经科学高峰、立志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中青年来攻读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领域内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就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勤奋学习,愿意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获得国外学历学位的人员,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3.同等学力人员。我校对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规定如下:报考者须获得学士学位,连续工作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且到截止报名时间为止,已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或在省级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5篇。“学术期刊”和“省级学术期刊”由研究生招生办参考我校科研处制定的学术刊物界定标准确定。未经审核的同等学力人员报名无效。4.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5.有两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三、招生人数我校2013年博士生招生一次,各专业导师计划招生人数见博士生招生目录,实际招生数以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为准。每位导师的实际招生人数还要根据近三年承担的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不含省社科联项目)来确定。

四、报名时间2013年2月16日至2月28日。

五、报名方式2013年博士生报名采用网上报名系统,具体操作办法见报名系统中的《实施细则》。网上报名以信誉为基础,请考生如实填写个人报考信息。若发现有弄虚作假者,我校将在5年内不再接受该考生报考。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不再需要开具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介绍信。但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拟报考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考生以及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在履行合同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如果考生与所在单位或委托、定向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并由此造成不能调档、不能参加复试、甚至不能录取等后果,责任由考生自负。本校教职工报名须经学校同意。

考生报名应准备下列材料: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在网上下载)。2.专家推荐书(在网上下载)。3.具备招生体检条件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时间须在报名日期前三个月以内)。体检执行国家招生标准;《体检报告单》可采用就检医院或体检中心提供的表单,若体检项目不全,请自行补齐。4.身份证件、已获硕士学位人员的硕士学位证书、同等学力人员的学士学位证书、应届硕士毕业生的学生证及“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等原件及复印件。领取准考证时,审核原件留存复印件。5.同等学力考生要按规定提交相应的学术论文原件及复印件。6.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论文评议书(复试时提交)。

考生应于考试前2天持本人有效证件到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报到,研招办将对报考人员的各项证件原件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考生才能领取准考证。对不符合条件的考生,不能核发准考证。六、考试时间笔试定于2013年3月16日至3月17日,面试时间于笔试后另行通知。

七、考试地点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楼。

八、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考试科目: 1.外国语(含听力)。英语听力采用调频接收方式,请考生自备调频收音机,频段为88.025;小语种听力考试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外国语考试无指定参考书目。2.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管理学或公共管理学。属于经济学科的专业考经济学,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考管理经济学;属于工商管理学科的专业考管理学;属于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考公共管理学。经济学指定参考书目:《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汪祥春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管理经济学指定参考书目:《管理经济学》(原书第9版),(美)克里斯托弗R.托马斯,S.查尔斯·莫瑞斯;译者:陈章武,葛凤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4;管理学指定参考书目:《管理学》,徐国华等主编,21世纪MBA系列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3.专业课。专业课无指定参考书目。4.同等学力考生初试需加试政治理论,复试需加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方式:笔试。此外,我校将根据需要,按专业组成专家小组进行其它方式的考核。

九、学习年限我校博士生学习年限为三年。

十、招生专业、导师及考试科目详见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10173 地址:大连黑石礁尖山街217号 邮政编码:116025联系部门:研 究生招生办 电话:0411-84710347 联系人:汤琼峰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指导 教师

拟招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20101政治经济学 1.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2.制度经济学

 

吕 炜

李 怀

 

1-2

1-2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10

一、培养目标

学术型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工程技术研发工作的能力,未来能够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作出创造性成果的高水平研发及技术领军人才。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

(一)报考普通招考的博士学位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

其中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结业证书);

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5、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定向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

6、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已取得报考专业6门以上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成绩通知单);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三)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

(四)报考工程博士研究生的考生,除了需具备上述第(一)款中第1、2、6条的要求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1、考生的学位和工作经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且具有三年以上从事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工作的经历;

(2)获学士学位后具有六年以上相关领域工作经历,且符合我校对同等学力人员报考博士研究生的相关要求(见上述第(二)条)。

2、较系统地掌握了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参与过重要的工程技术研发项目或工程组织管理工作。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培养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4、一般应为原工作单位定向培养。

(五)在学的硕博连读生转博,需在所规定的时间进行网报,并参加硕博连读生转博考核。

(六)在高校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按直接攻博方式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简称为直博生)。已被确定录取的直博生,不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但必须持我所核发的校验码登录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网报系统进行网上报名。

(七)下列情况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

1、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2、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3、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服务期的在职人员考生。

(八)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三、报名时间、方式及报名手续

1、网上报名时间:

2013年12月中旬---31日(硕博连读生)

2014年1月1日---1月中旬(普通招考考生)

直博生网报时间另行通知

2、网上报名方式

请考生登录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admission.gucas.ac.cn),点击“博士报名”,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选择“普通招考”、“硕转博”、“直博生”三种类别之一进入报名系统进行注册报名。报考我所工程博士的考生在“普通招考”方式下,选择

择“电子与信息工程”招生专业即可(专业代码085271)。网上报名时请务必仔细阅读系统中的“网报公告”,凡未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提交报名材料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报考“普通招考”类别的考生应在报名截止日期后的一周内,向软件所研究生部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1)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

(2)两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职称)同行专家的推荐书(推荐书模版可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网报系统首页中下载);

(3)硕士课程成绩单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在报名时先提交硕士生学生证复印件和论文通过答辩的证明书,并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4)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硕士论文评议书和硕士学位答辩决议书复印件(同等学力人员免交)。

(5)有效证件复印件(居民身份证或军官证、护照、港澳台身份证);

(6)其它材料: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需提交已取得报考专业6门以上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在所报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复印件等。

报考工程博士的考生,还应提交能够证明自己工作经历的相关材料。

硕博连读转博的考生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将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和硕博连读转博考核表交到研究生部。

直博生应在网报截止前将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本科学习成绩单、推荐免试审批表、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交到软件所研究生部。

4、考生的报名材料审查后,符合报考条件的普通招考的考生可获得准考证。在复试阶段将对报考资格还需复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普通招考的考生还需在报名截止日期后一周内将150元报名费通过邮局汇至:北京中关村南四街4号软件所研究生部,王璇收(邮编:100190)(请注明XXX报名费)。

四、普通招考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1、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2、初试的笔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免试)、外国语和不少于两门的业务课(详见软件所博士招生专业目录),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

3、初试时间:2014年3月中旬

4、同等学力考生除了必须参加政治理论课笔试外(在初试时进行),还必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两门硕士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每门加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

5、复试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届时在软件所网上公布。

五、录取

1、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含面试成绩,以及对考生硕士(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专家推荐书等材料的综合考评结果)、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录取名单。政审不合格、体检不合格或复试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2、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在录取前须签署三方定向培养协议。

3、在工程博士研究生的录取中,对主持过重大工程技术研究项目并取得显著工程应用成果,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认知度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优先录取。

4、被录取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未获得硕士学位者或不能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六、收费及待遇

软件研究所2014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将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对新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全面收取学费,同时将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优秀在学研究生的奖助力度。

七、违纪处罚

对于考生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招生规定的行为,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八、学习年限

我校招收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工程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直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

九、其它

1、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原所在单位或委培、定向及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2、硕博连读生的考核和录取,按照软件所硕博连读生转博考核规定进行。

3、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以新政策为准。

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四街4号软件所研究生部

邮编:100190考试了kaoshil.com

电话:010—62661030010-62561196

E-mail:wangxuan@iscas.ac.cn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11

[关键词] 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特征与方法;意义与价值

中国元杂剧自18世纪早期伴随着《赵氏孤儿》的西传并于英语世界的传播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英语世界元杂剧的早期传播多为单纯的译介以及简单的内容概要介绍,而英国则是早期元杂剧传播的中心。但自20世纪中后期西方汉学中心移至美国后,美国遂成为英语世界元杂剧传播的中心,传播形式亦由先前单纯的译介为主转变为译介与研究并重。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有像杜为廉(William Dolby)、柯润璞(J.I.Crump)、奚如谷(Stephen H_West)、伊维德(Wilt L idema)、马克林(Coin Mackerras)、时钟雯(Chung-wen Shih)、刘君若(Chun-jo Liu)等人的综合性研究,他们的研究广泛地涉及元杂剧的诸如兴起原因、作家作品(人物、主题、语言)、艺术特征、舞台表演及其他(音乐、演员、演出、剧团、服饰、化妆等)、功用等诸多方面;亦有如章道犁( Dale R.Johnson)(曲律研究)、彭镜博(Ching-Hsi Perng)与海登(George A.Hayden)(公案剧研究)、夏颂(Patricia A.Sieber)(传播研究)以及诸多博十论文一般,针对元杂剧的某一方面而展开的专论。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新异,对我国国内学界而言极具借鉴性意义与价值。篇幅所限,本文不便一一展开详述,拟只详细梳理和探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管中窥豹,以期概括呈现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的独特研究特征、方法以及意义与价值。

本文所梳理的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的相关博士论文共计37部,时间上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新世纪的2011年;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北大、清华、北师大图书馆,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图书馆,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凡英语世界有关元杂剧公开发表的博士论文,笔者相信均已搜罗完毕,这37部博士论文,研究内容迥异、研究视角独特、研究方法多元、研究价值与意义巨大,它们已充分体现了20世纪以来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较高水平,其中有些还以专著的形式出版在英语世界影响很大,因而很具代表性,亦突出呈现了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的总体特征与价值。

一、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

为便于总体把握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亦为随后更直观生动地呈现、分析归结其写作时间、内容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及特征,笔者遂按时间顺序,首先绘制“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一览表”如下:

纵观上表中所列37部博士论文,我们可将其具体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三个大的方面。

第一,以元杂剧文本为主要考察、解读对象,针对元杂剧的语言、音律、作家作品及作品中人物的研究,剧类(题材类型)研究以及元杂剧的总体研究。这其中,针对元杂剧宾白进行语言分析的有博士论文1、5,音韵方面的研究则有专论《中原音韵》的博士论文6以及涉论《中原音韵》的博士论文4,章道犁的《元曲韵律学》,后经增编以专著《元代北曲之结构与曲律及全元戏曲北词谱》(1980)①出版,该文为英语世界首次亦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对包括元杂剧曲牌联套、宫调以及曲谱等方面内容在内的元曲曲律研究。英语世界有关元杂剧作家作品研究的博士论文,所涉元杂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及白朴等人,而他们的代表剧作特别是王实甫的《西厢记》无疑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这其中论及关汉卿及其作品的有博士论文8、9、11,专论马致远及其作品的有博士论文18、27,而白朴的研究专论则有博士论文12。博士论文14、17、26②、34是英语世界的4部《西厢记》研究专论,另有涉论《西厢记》的博士论文31。元杂剧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特征鲜明各异,他们共同点缀装成了元杂剧这一丰富多彩的艺术画卷。英语世界中论及元杂剧人物的,多为博士论文,所涉人物包括吕洞宾、关羽、杨贵妃、女性、张飞、鬼魅等;这其中有博士论文3、13、20、23、28、35等。英语世界对元杂剧剧类(题材类型)的研究亦多为博士论文,这主要有博士论文19所论之“才子佳人剧”,博士论文10③、15④所论之“公案剧”以及博士论文36所论之“边疆跨境剧”等三类。英语世界针对元杂剧总体研究的博士论文则以刘君若的《中国13世纪杂剧研究》为代表。

第二,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学)、戏剧传统入思,对元杂剧包括悲喜剧维度、中西比较等在内的异质文明间的横向考察,这其中有博士论文16、29、32、21的悲喜剧维度考察以及博士论文24、25 .26的中西戏剧间的比较研究。

第三,从中国古典戏剧发展史的角度,就元杂剧与社会、政治、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关系以及戏曲文物此类戏剧史现象的纵向研究;这其中有博士论文22⑤、30、33、37等。

二、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研究的总体特征与方法

(一)研究的总体特征

通过考察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从时间上来看,本文所论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的博士论文在时间跨度上为1952年至2011年,时限约60会年;从各时期创作的数量上来看,上世纪50年代的3部、60年代的6部、70年代的6部、80年代的7部、90年代的14部,新世纪以来的博士论文1部。我们可以看出,如果80年代以前的博士论文15部、以后的博士论文21部,它们在数量上还大致相当的话,那么新世纪以来的博士论文仅1部,则明显与先前相比存有巨大差距。其次,从地域上来看,上述所列37部博士论文中,仅一部博士论文出自英国,即杜为廉的《关汉卿和他的作品研究》;其余皆

①D.R.Johnson, Yuarn, Music Dramas .studies in Prosody and Strcture an,plete Catalogue of Northem, Arias in the Dra-matic Style, Ann Arbor: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80.

②后以专著《元杂剧和伊丽莎白时期戏剧中的一般戏剧符码》(Common, Dranatic Codesi。Yüand Elizabean TheatersCharacterization in Western, Chamber and Romeo and Juliet),于1997年由埃德温一梅伦出版社出版。

③后经增编以专著《中国中世纪戏剧中的罪与罚》(Crime and Punishnent in Medieval Chinese Drama Three Jadge PaoPlays),于1978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④后经增编以专著《双难:评七部元代公案剧》(DoubLe Jeopardy:A Critique of Seven, Yuan, Courtroom Dramas),于1978年由密歇根大学中文研究中心出版。

⑤后经增编以专著《欲望的戏剧:作者、读者及早期中国戏剧的复制生产1300-2000》(Theatre of Desire:Autrors,Readersrs,and the Reproduction, of Early Chinese Song-Drama ,1300-2000),于2003年由纽约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出版社出版。为美国高校的博士生所作。因而,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创作中心主要在美国,这显然是与二战后西方汉学中心移至美国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的。而就其所属高校而言,博士论文篇数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并列第一,皆为6篇)、密歇根大学(4篇)以及斯坦福大学(3篇);这些高校无疑是美国汉学研究的重镇。再次,从作者构成来看,英语世界本土作者17人,华裔作者20人;其数量大致相当。但如果我们结合创作时间来看的话就会发现,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15位博士论文作者中,英语世界本土作者共计10人,约占67%,而华裔作者只有5人,仅占33%;而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22位博士论文作者中,华裔作者共计15人,约占68%,而英语世界本土作者却只占32%。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的14位博士论文作者中,华裔作者就占了10人,为该期总人数的71%,明显占绝大多数。我们据此可知,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多出自英语世界本土作者之手;而80年代以来至今特别是90年代的博士论文则多为华裔作者所作。最后,从博士论文的选题或研究内容来看,同样以上世纪80年代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明显不同的时期。80年代之前的博士论文选题多为元杂剧语言、音韵、作家作品及人物研究等传统的元杂剧文本分析,其更侧重于元杂剧文本的文学性研究;而80年代以来的博士论文选题在继续元杂剧作家作品及人物研究的同时,却又将其研究的视域横跨中西、纵贯古今,更注重中西戏剧间的比较研究、悲喜剧考察以及中国戏剧史现象背后的权利、政治与文化精神层面的开掘,其更侧重于以异域他者的眼光审视元杂剧,专注于元杂剧与西方戏剧总体特征层面的暗合及其背后更深层的文化意蕴的挖掘。

对此,必须从美国汉学发展的总体历史背景中予以考察。我们知道,美国汉学的早期发展是在美国传教士、欧洲传统汉学家与中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促成的。受其影响,美国早期汉学主要侧重于中国语言、古典哲学、古典文学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而且研究路数与欧洲的古典汉学可谓一脉相承;而且由于战后冷战时期造成的中美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诸方面的全面阻隔,以及受麦卡锡主义的影响而导致的费正清所开启的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发展的中断,遂使得美国的汉学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都是传统的欧洲古典汉学的研究模式。直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特别是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美间各层面交流的日益频繁,美国汉学遂于80年代以来于内外两方面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就内部而言,前期受阻的美国现代中国学逐渐取代传统的欧洲古典汉学而成为美国汉学发展的主流,其所开启的文化研究、跨学科研究及其受西方现代哲学美学思想的浸染而生发的诸多全新的研究理念与方法亦深深地影响了同期的古典汉学研究;就外部而言,随着中美邦交正常化、双方科教交流的恢复与发展,中国赴美留学或访问的学生或学者日益增多。“在中美建交后的前10年内,到美国学习访问的中国学生和学者约有3万人,超过了从1860年到1950年赴美人数的总和。据中国教育部统计,1978年,美国只有50名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而从1978年到2002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超过了38万人,美国已成为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仅2001年一年,就有大约7.8万人在美国留学,其中多数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①这些数量可观的赴美学者或学生,遂成为美国汉学特别是传统古典汉学研究的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

结合上述背景而论,我们很易得知,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以上世纪80年为界而分为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乃是与上述美国汉学的发展历程完全吻合的。首先,就作者构成而言。前期以英语世界本土学者为主而后期却以华裔作者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二战后至80年代以前这段时期,中美间的冷战对峙遂使得双方间的各种交流包括科教交流几无可能,即使此期有赴美的中国学者或学生,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去美国的,抑或是香港、台湾的学者或学生。而80年代以来伴随着①黄育馥:《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中国学的几点变化》,《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新时期改革开放而来的赴美留学或访学大军的涌现,在美国各高校或科研机构学习或从事科研工作的华裔学者的人数必然亦会随之陡增。而这一变化在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作者身上,无疑得到了最充分地体现。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前期主要是传统的语言、以文本分析为主的文学性考察,这非常符合传统欧洲古典汉学注重语言研究、古典文学(化)的研究模式。比如,有关元杂剧的语言研究的2部博士论文,就受到了当时在美任教的中国学者赵元任、杨联陛的语言学研究的深刻影响,其研究架构就直接源于赵、杨二人的语言学理论。而后期的研究内容由于研究者视域的转变而导致的诸如中西比较、悲喜剧之维的考察以及文化转向,一方面与研究主体的上述转变密切相关;作为后期研究主体的华裔学者,由于横跨两种异质文明,独特的双重身份必然会生发出独特的研究视角,中西比较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而以异域的美学观念或研究方法来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学亦在情理之中,如前述英语世界的3部元杂剧与英国戏剧间的比较研究以及4部悲喜剧维度考察元杂剧的博士论文。而另一方面则无疑是受到了美国现代中国学以及各种西方现代哲学、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后期无论是占绝对多数的华裔作者抑或是少数英语世界本土作者,他们的研究内容均亦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的影响,即侧重文化研究、跨界(学科)研究,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甚至考古、宗教、人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或领域的内容融合一体,再加之各种西方现代哲学美学思想催生下的各种新近的文学、文化批评手段的运用,从而使其研究内容获得了巨大的文化信息量,呈现了一个立体多维的文化世界;他们似不专注于文学本身,而是探究其后隐匿或折射出的独特文明与文化意义。在此过程中,元杂剧文本分析只不过是他们借以探究还原历史真相、开掘文本的文化能量的一个手段而已。

至于上文所提到的,新世纪以前和以后的博士论文数量存有巨大差距的问题,如果我们仔细考察2000年以来英语世界中国传统戏曲研究概况的话,或许会得到部分解释。郭英德在其《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述评(1998-2008)》一文中,就详细的梳理了北美英语世界1998-2008年间的博士论文研究状况;笔者通过仔细考察发现,在其梳理的2000年以来的15部博士论文中,其研究内容多为明清(包括京剧)以来的中国传统戏曲(现象),共有10部,其余有关宋金时期戏剧l部、传奇剧1部、中西戏剧总体比较1部、有关戏曲演出的2部;①其中华裔作者11人。我们可以看出,新世纪以来英语世界中国传统戏曲研究的博士论文主要集中于中国明清以来传统戏曲的探讨,这也与之前专注于元杂剧研究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其原因,这一方面是对先前过于专注元杂剧研究现象的一种学术研究方向的纠偏,元杂剧固然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典型代表;但明清以来的戏曲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理应值得学术界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开掘。另一方面,就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状况本身而言,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它已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其的研究亦相当系统而深入了,没有相当扎实深厚的文献与理论基础,已很难有所突破,特别是对于有些初涉此领域学者而言更是如此。

除上述基于研究者而考虑的主观因素外,客观方面,其一,英语世界有关中国古典戏曲包括元杂剧的英文文献积累亦相当有限,除了早期翻译的一些经典元杂剧作家的经典作品外,对于其他方面的文献却很少译介,这势必会影响到新世纪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即使有这方面的博士论文,如上所示,亦多为华裔作者所作。其二,就国内外元杂剧研究的整体状况而言,自20世纪初王国维开创了元杂剧研究的历史先河以来,直至“20世纪90年代,一直是中国戏剧研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近二十年来元杂剧研究却日益冷清。……与宋元戏剧相比,明清戏剧研究方面则产生了更多的研究成果。”①新世纪以来国内元杂剧研究的这种“日益冷清”的状况必然亦会影响到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当新世纪国内明清戏剧研究相对活跃、硕果频出时,英语世界此期的明清戏剧研究亦会如此,从上述占其总数67%的英语世界明清以来戏剧研究的博士论文数量上即可见出。

综上考虑,新世纪以来英语世界仅出现1部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似也不难理解了。

(二)研究方法

如前所述,由于前期的元杂剧研究多受欧洲古典汉学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为基于文本分析的语言、音韵及作家作品研究,因而其研究方法就是传统欧洲汉学的研究路径:语言分析、音韵考察以及文献搜集整理基础上的细致地文本分析、考证、注释与译介,这是一种纯粹的语言学与文学性研究,亦是一种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比如,此期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在文本分析的同时,更注重于文末对元杂剧作品的译介及剧作家本人的常识性介绍;因为在元杂剧研究的早期阶段,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元杂剧知识的普及手段以及基础性工作。《中国13世纪杂剧研究》文末译有《窦娥冤》、《梧桐雨》、《李逵负荆》三部元杂剧,《元杂剧中的吕洞宾》文末附有马致远《岳阳楼》译文以及吕洞宾本人的生平年表,《关汉卿批评性研究:其人其作》文后附有关汉卿新近生平研究概览,《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一文后附有作者自译的《梧桐雨》与《墙头马上》、并有详细的文本注释,《戏剧中的关羽:两个元剧本的翻译和批判性探讨》中第二部分即为文中所析两出元杂剧的《关云长千里独行》、《单刀会》的译文,而《一个13世纪中国剧本(西厢记)研究》一文,文后则附有《两厢记》的详细分折的内容概要,等等。后期博士论文中虽亦有此类内容,如《性别倒置: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戏剧中的女性》一文后附有所论元杂剧《窦娥冤》、《汉宫秋》等9部杂剧的详细分折内容介绍,《(西游记)杂剧中的喜剧因素》文后附录中附有该剧六本24出的剧情梗概,以及《爱情偶像的表述:(两厢记)爱情故事与(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比较》中文末附有《西厢记》分折详细的内容概要;但总体数量明显不及前期,且多为介绍性内容而无全文的翻译。

如果我们说前期的研究方法偏重于元杂剧的基础性研究、关注于人文现象的特殊性考察的语;那么后期的研究方法则由于受到前述美国现代中国学以及20世纪特别是战后西方各种哲学、美学思潮的影响而更趋多元化,也更具现代性,这也是导致后期的元杂剧研究内容更关注于诸如社会、政治、文化、宗教、历史等人文现象的普遍性探讨的主要原因。就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的后期博士论文而观,这种影响的印迹甚为明显。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取自于西方文论资源或哲学美学思想的研究方法大都为此期的华裔学者所用,比如西方悲、喜剧维度关照下的4部博士论文,中西比较视域下的3部博士论文;再如援用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批评理论,聚焦于亚文类“才子佳人剧”研究的《才子佳人:元明清时期的爱情剧》;采用符号学与女性主义、新批评细读分析、中西比较等研究方法的《性别倒置: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戏剧中的女性》;倚重于区域田野调查方法的《元杂剧的仪式方面》与《戏剧维系精神:金元时期平阳的艺术、仪式和剧场,1150-1350》;再如运用“电影女性主义理论”考察元杂剧的《历史化的中国戏剧:元杂剧的权力和政治》;《边疆故事:中国传统戏剧中的性别和汉蛮的跨文化冲突》一文,则以女性主义、民族主义和后殖民话语为考察视角,探讨“跨境剧”的理论和历史背景及其总体历史和文化特征。以上诸文均为华裔作者所作,他们以新奇的视域关注异域的美学思想、文论资源,并于自己的博士论文中运用的恰到好处,显示了这种取自他者的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这也是他们有意摆脱国内的元杂剧研究模式,拓展新的研究视域、发掘文本新的审美意蕴的大胆尝试,体现了他们锐意进取的学术思维与创新精神。①解玉峰:《近十年中国古典戏剧研究述略》,《民族艺术》2011年第1期。

而前述美国现代中国学所开创、热衷的跨学科研究,亦深刻地影响了此期的博士论文创作。如本土作者如夏颂的《修辞、传奇和互文性:关汉卿在中国元、明时期的构造和重构》一文就采用了现代传播学的方法探知关汉卿及其作品于后期传播文化中的建构,而麦卡琳的《元杂剧中的鬼魅形象》一文则用社会宗教学的方法,探讨元杂剧中鬼魂与仪式、信仰之间的密切关系。其他还有上文所提到的对政治学、哲学、民族学、社会学、比较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资源的运用,不一而足。

三、意义与价值:英语世界与国内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比较研究

如前,笔者已对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总体特征(包括内容)与方法及其形成原因作了初步地梳理和探讨,那么它们与国内的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在选题内容、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方面又有何异同呢?从中又能揭示出它们怎样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呢?为了更能体现当今中国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现状,笔者拟将其创作时间范围限定在新世纪2000年以来至2013年间的十多年里,经笔者搜集整理,共得国内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21部,很有代表性。为便于展开探讨,笔者亦将这21部博士论文绘表统一整理如下:

如上所示,就新世纪以来国内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内容而言,大致涉及元杂剧语言、音韵研究(博士论文13、17、19、21);作家作品及人物研究(博士论文3、5、6、12、20);悲剧性探讨(博士论文4、8);元杂剧传播、批评史研究(博士论文l、2、10、14);文化包括宗教层面探析(博士论文7、9、11、15、16、18)等几方面。通过与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二者至少在以下儿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第一,文献基础不同。二者虽然会有相似的研究内容,如都涉及元杂剧语言研究,剧作家关汉卿、白朴研究,悲剧维度的探讨,元杂剧传播以及文化、宗教层面的研究等,但是双方据以展开研究的文献材料基础却明显不同。国内作者一般都是在尽可能最广泛地占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展开研究,从而使其元杂剧研究具有夯实的文献基础,博士论文显得很有厚度,如《元杂剧语气词研究》、《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等;而英语世界的博士论文作者一般都是以其占有的少量文献、在对其文本细读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相关研究的,于细微处出灼见,如罗伯特.P.米勒的《元杂剧宾白中的虚词》一文仅主要以武汉臣的《老生儿》、詹姆斯.E.迪尤的《元杂剧对话中的动词短语结构》也只是依据关汉卿的三部剧作《窦娥冤》、《救风尘》和《单刀会》为对象展开研究。如果上面所列英语世界元杂剧博士论文作者均为本土作者,可能存有因阅读、理解中文文献困难而导致的文献占有较少的话,那么不存在中文文献阅读与理解困难的华裔作者的博士论文情况又是如何呢?我们只需对其稍作考察便知:由于受西方学术思维与研究路径的规训,他们亦是不重广博文献搜集整理基础上的综合分析,而是着重于少量文献(本)基础上的细读深究。贺尚仙、王炯、叶坦的《西厢记》研究便是典型的单一文本的细读分析,姚舒华的《才子佳人:元明清时期的爱情剧》即是对以《西厢记》、《牡丹亭》为主的戏剧文本的细读,张炳祥的《元杂剧中的情节剧与悲剧》则是对作为情节剧代表的《灰阑记》、悲剧的代表《梧桐雨》的文本分析,任友梅的《(西游记)杂剧中的喜剧因素》是对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的细致分析等等。它们均是以少量文献占有为基础并进而展开文本细读分析、但却能以不同的独特视角切入而探讨元杂剧不同层次文化与美学意蕴的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代表作。对于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这种文献基础薄弱的状况,国内学者郭英德认为是“论文作者无暇顾及全面搜集与广泛阅读第一手戏曲文献”①;当然,由于各种历史(如中美对峙)与现实(资讯条件)原因会不同程度影响到英语世界博士论文作者对相关资料的广泛搜集,但笔者窃以为不是“无暇顾及”而是“不愿顾及”。我们知道由于中西方之间文化(明)的差异,人类间的思维方式亦是迥乎不同。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重直观体现、总结综合;而西方人则讲究科学实证,重条分缕析、事无巨细。所以,从不同的文化传统上来讲,中国学人非常善于在大量的文献搜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系统总结与综合分析,即为实证性的材料整理;或者直观体悟式的评点、诗话,即为阐释性的理论批评。而西方学人包括深受其影响的华裔学者则更擅长于细微处详细探究、条分缕析,于文本细读中通幽洞微。所以,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的不同的学术思维特质,是造成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不重文献搜集整理、重细致的文本分析的根本原因。

第二,研究路径不同。通过考察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有两种大致的研究路径,要么是偏重于相关文献的钩沉辨疑、致力于全面而系统的文献整理工作,要么是对既存的大量戏剧史实或现象进行相关描述性的系统梳理;而绝少如英语世界博士论文那般,探讨文本中的深层文化或美学意蕴、揭示史实或现象背后的诸如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现代传播学等意义上的新的理论阐释和解读。就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双方所处不同的文化语境及其影响下的不同学术思维、学术训练而导致的;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由其而导致的双方研究方法的不同。

第三,研究方法不同。国内博士论文多以文献整理、考证,戏剧史现象描述为主,其研究方法多为中国传统的文献梳理、考证,或中国传统文化框架内的评点、解读;而英语世界博士论文则更多是以西方的哲学美学思想入思,运用了更多西方文艺批评中的研究方法,并深受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的影响,于较少的基础文献中以跨文化、跨学科的宏阔学术视域,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文本的美学与文化意蕴。众所周知,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就是注释、校勘、考证基础上的文献整理或直观体悟式的理论批①郭英德:《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述评(1998-2008)》,《文艺研究》2009年第9期。评。王国维是援引西方的美学、哲学思想阐释中国问题的第一人,自此后,一大批学贯中西的近现代学者,“都是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引进和汲取了外国的文学观念和治学方法的。他们的根本经验就是既有十分坚实的古典文学的根底和修养,又用新的眼光、新的时代精神、新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照亮了他们所从事的具体研究对象。”①他们之所以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开疆辟土、成就斐然,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是处于中西交汇的历史时期、以会通中西的学术思维与研究方法探讨中国文学的相关问题。他们具有扎实的古文功底,同时又有深厚的西学涵养。然而,他们毕竟是极少数的人,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领域,先前传统的研究方法仍是主流。特别是近现代以来随着学科划分更加细化,传统上文史哲本来一体的人文学科亦经历了更细更窄的学科划分,一种极为有趣的现象随之出现:搞哲学的不问文学,搞古代文学的不论现当代文学、西方文学,搞文论的不关心古典文献的整理,遂形成了“隔行如隔山”的窘迫局面。虽然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各种西方哲学、美学思潮涌入我国,但却由于缺少世纪之交那些真正能会通中西的大家,遂使得一些欧美学者惯用的研究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批评,语言学研究、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于当今中国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如盐化水”般的运用。熟知西方文论、美学哲学思想的却缺少深厚扎实的古文根基,古典文学科班出身的却又不关注西方的批评话语。因此,总体而论,当今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方法依然是以中国传统的研究方法为主。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12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品行端正。

2、申请者的学位必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1)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3)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已工作 6 年或 6 年以上(从获得学位到录取为博士生当年的9月1日)的人员只能以同等学力身份申请。以同等学力身份申请的考生,还须提交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两篇以上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五名)的证书。

3、身心健康状况符合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体检标准。

二、报名申请

1、报名时间从 2017 年 10 月 16 日 12:00 至 12 月 8 日 12:00,报考程序详见博士研究生报名公告(网址:grs.pku.edu.cn/zsxx/bszs/bobmxx/)。

2、申请者于 2018 年 1 月 15 日 17:00 前向我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寄(送)达以下申请资料,共计九项:

(1)北京大学 2018 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请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陆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admission.pku.edu.cn/bm)进行网上报名,上传相关材料,并打印“北京大学 2018 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

(2)学位、学历证书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证明信,录取后须补交学历学位证明文件,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到注册;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者,报名时须提交硕士或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持国(境)外学位证书者,报名时须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3)身份证复印件。

(4)毕业院校正式的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5)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

(6)两封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含)以上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信(下载网址:grs.pku.edu.cn/zsxx/bszs/bobmxx/

(7)个人陈述(含对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拟定研究计划,3000 字左右,下载网址:grs.pku.edu.cn/zsxx/bszs/bobmxx/)。

(8)学习和工作经历、经验、能力、特别成就、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

(9)外语水平证明;

申请人英语至少达到以下条件其中一项(三年内有效):

1)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PKU-GATE)60 分以上; 2)TOEFL 成绩 100 分以上(IBT); 3) GRE 成绩 325 分以上; 4) WSK(PETS 5)考试合格; 5) 国家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合格; 6) 雅思成绩 A 类 6.5(含)分以上; 7) 在相应的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学位;其它语种:日语、俄语、德语、法语须参加北京大学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小语种考试(成绩合格,合格标准另定,该考试成绩当次有效)。 3、申请者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一经发现申请者不符合申请条件将不予录取,已录取者取消录取资格,相关后果由申请者本人承担。

三、选拔方式

1、我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根据初审结果,择优确定进入考核阶段的候选人;

2、“申请–考核制”考核办法:通过材料审核进入考核阶段,考核采取差额考试形式,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阶段,笔试内容为专业综合考试;面试申请人须向招生专家组作报告并回答提问。

3、同等学历考生还须加试(笔试)思想政治理论(哲学)和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

4、考核中笔试、面试有任何一项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对于合格考生,从中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报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公示十个工作日。

四、监督机制

我院将成立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小组,对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统一管理,确保招生过程科学有序、公开透明、公正公平

五、其它事项

1、学习年限、毕业就业、学费、奖助学金、学生住宿按我校招生简章的规定执行; 2、有关招生指导教师的情况可参阅我院网站的 2018 年博导简介; 3、如发现申请人提交虚假材料、作弊及其它违纪行为,将根据学校规定严肃处理。包括取消录取资格及学籍等; 4、本说明由新媒体研究院负责解释; 5、考生需同时符合《北京大学 2018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的要求。

六、招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