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

时间:2023-02-15 21:29:56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范文1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谁不忆江南——

从小便学这首诗词,白居易的忆江南。我就是背着这首诗词长大的。

所以,在我的世界里,总有个问号,江南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出生于北方,生长于北方,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在北方成长,从未离开过。

可我的心,却从此逃离北方,去寻找离我遥远的江南水乡。

是什么带走了我的灵魂,是他,这位大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带走了我的心,是它,这首诗词小令。

可我不停的找啊找啊,却一直都没有找到。我不知道它在何方,我只知道它离我很远,但是,一切都无法阻挡我,我要去寻找白居易的江南,我要去寻找我心中的江南。

因此,我在梦中,仿佛看到了小桥流水人家,亦看到古老的道路,清凉的西风,还有瘦弱的马在古道边安静的吃草。

隐隐约约,看的好不真切。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范文2

一、 激活经验,还原语境

许多古诗词与小学生的语言世界存在隔膜,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缩短这种距离,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现诗人当时可能的生活场景,实现“语境还原”,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领悟诗境。薛法根老师在教学白居易《夜雪》时,与学生展开对话,将一首小诗演绎得情趣盎然、言意尽得。

师:夜雪,就是夜里下雪。当时诗人在哪儿呢?

生:诗人应该在窗前看到下雪,不然怎么知道夜里下雪了呢?

生:我知道诗人这时正在床上睡觉。“已讶衾枕冷”中的“衾”和“枕”是说明作者正在被窝里睡觉呢!

生:诗人正在被窝里睡觉,是被冻醒的。“已讶衾枕冷”的“冷”就是告诉你,当时诗人的被子和枕头都是冷的。

生:我补充,这还不是一般的冷,是冰冷冰冷,“讶”就是冷得让人惊讶。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设身处地,像诗人那样地想,那样地生活了,读诗就要体验作者当时的情境。那么,作者在被窝里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呢?

生:作者被冻醒了,连被子和枕头上都是冰冷的,就知道下雪了。

师:雪夜寒气重,衾枕忽觉冷,这是从“触觉”上知道下雪了。

生:夜里漆黑一片,窗户照理是黑乎乎的。“复见窗户明”是说现在明亮起来了,诗人就猜到是下雪了,那是雪光映照到窗户上了。

师:对呀,“雪光”映照到窗户上,泛出了白色,这是从“视觉”上判断下雪了。

生:诗人从竹子折断的声音中判断下雪了。竹子上积了很多的雪就会折断,“时闻折竹声”,诗人不断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就知道下雪了。

师:显然,折断的是竹梢,或者是整棵竹子了,这是从“听觉“上知道下雪了。

生:诗人说“夜深知雪重”,这个“重”就是积雪压断了竹枝,发出清脆的声音,由此知道下雪了。

生:雪积在松枝上的时候,感觉沉甸甸的。风一吹就一颤一颤的,好像很重的样子。

师:啊,你们能凭借生活中的经验来体会这个“重”字,真会读书!这是从“知觉”上判断出这是一场大雪。

这样的“语境还原”,是让学生与诗人通过作品跨越时空,实现对话,生成特殊的语境。学生透过诗句,仿佛看到诗人在“雪夜难眠”的情景,自然诗人的心境就了然于心。

二、 知人论世,还原语境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许多“人”和“世”很难靠近和理解,教学中要适度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生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诗词真正的内容情意,理解诗人的情趣志向。张祖庆老师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在多次朗读后,出示了一段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中介绍白居易在杭州为官离任后的文字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还原语境:

师:这平常的江花和江水,在白居易看来是如此美丽,为什么?

生:因为他所居地洛阳是缺水的地方,而杭州是江南水乡,水很多的地方。所以诗人回忆江南,把普通的江水、江花写进词中。

生:还因为在江南时,白居易结交了很多好朋友。他在想念这些好友。

师:是啊,那一方百姓,那一群朋友,就是他眼中的风景啊!还因为什么?

生:因为他在那里带领百姓建筑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

师:在白居易眼中,那一道湖堤,那六井清泉,就是一道风景。所以他无限向往地沉吟道――江南好……

接下来,师生接读词句声情并茂。江南景美,人好,情浓!能不忆江南?回读“江南好” ,着一“好”字,境界全出。“好”在情深意长,热烈醇厚,呼之欲出!师生深深被诗人的浓烈情感所感染、陶醉。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课例,成功在于教者适时引领学生走近诗人,了解他在江南的这段特殊经历,让学生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三、 扮演角色,还原语境

《清平乐 村居》中,“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相媚好”和“醉”,是整首词的重要语言符号,教师可让学生扮演这对老夫妻,几杯老酒下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起来,他们在聊些什么?

1. 聊儿子

男生:看哪,老伴,咱们的大儿子多勤快,正帮我们干农活呢。

女生:是啊,我们二儿子在织鸡笼,三儿子最调皮。我们可以享福了。

2. 谈收成

男生:老伴,今年庄稼长得多好,多亏有我们的大儿子。

女生:(羞涩地)嗯,嗯。

男生:老伴,这鸡长得多好,起码可以长到五六斤;还有那猪,可以长到两百斤。

3. 论景色

男生:咱村庄景色多美,小溪清清,小草青青。

女生:要是能在这儿生活一辈子该多好。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范文3

香山回忆 田园水乡

古元1919年出生于香山那洲。老香山区域包括珠海、中山、澳门,经过四百多年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英国画家钱纳利在这里生活了27年,其绘画对当时的珠三角美术发展产生影响。钱纳利平时很爱写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香山一带的风土人情。由此,今天我们来欣赏古元先生的作品,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位住居在地偏人稀的那洲青少年能懂得画水彩,由此说明香山区域是最早接纳西方美术并从中受益匪浅。古元先生曾对笔者讲,小时候他常骑自行车到澳门,可见对绘画的见识和水彩材料获得也是近水楼台。

古元先生《香山的回忆》绘于1935年,作品充满了田园水乡悠然自得的生活气息,秀水轻舟薄雾扑面而来。水乡纵横交错的水道里贯穿村民摇着小船,对岸葱茏绿洲阴翳蔽日,古榕树曲伸惯串画面,绿叶婆娑显得别有风情,如同遥远水乡的童谣,回荡着沧海桑田的迷人故事。古元先生那洲村故居方圆十余里内就有翠亨村孙中山故居、雍陌村郑观应故居、南屏村容闳故居。《香山的回忆》是古元先生按照自己的情趣去描绘大自然轻柔色调、朴实无华的水乡古榕舟楫、生机盎然的暖绿色调子,让如梦似幻的晨光来解读那么意味深长的回忆,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传说弥漫着宁静而朦胧的诗情画意。

当然,从《香山的回忆》中,也许人们会联想到英国画家康斯坦布尔作品与法国画家科罗作品。作为异曲同工的艺术表达,“对意境的追求都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中。那些稚嫩的作品已散发出迷人的田园风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我们可以看到只有16岁的古元在水彩画上天赋。

浔阳江头 逝水东流

古元先生水彩画《淡淡阳光》是取材于九江长江客运港,写生地点是在“庾亮楼”前的江堤上。白居易曾有: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这幅作品是在1977年所画,那天笔者正与小画友在附近写生,有幸结识了古元先生并看他画写生,先生平易近人,由此也就与他结下了师生之谊。画中大码头停靠着“东方红”客轮,它往来于渝沪之间。另一小客运码头的客轮是往来石钟山、彭泽。九江古称浔阳,南靠庐山,北临长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往今来骚人墨客题咏、商旅游宦系舟赏景,英雄豪杰络绎不绝来此一览江天。烟波浩淼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留下了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云山雾绕中畅怀陶令辞官留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苏轼探天籁之声有《石钟山记》、《水浒传》中宋江“浔阳楼”醉酒题诗。

《淡淡阳光》如此天开江宽的风景,古元先生把气势不凡的江面画的特别的平静,其景其意铺展其中,写境、写情呈现的是:潮平两岸阔。从顺水色渐变天然成趣的画面看,暴风骤雨之后天空风云变幻,时而乌云遮天,时而阳光穿云破雾,面对复杂的画面处理,古元先生告诉笔者如何运用颜料在水彩纸上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如何利用水彩画的特点,恰倒好处画乌云中射出的阳光,只见他拿出棉花擦出了几道白光,整个画面豁然开朗、意味无穷。正有“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荡气回肠之美妙。滚滚长江,逝者如斯。流淌着多少诗史般的沧桑故事,在江渚上写生的不是“白发渔樵”,而是著名的画家古元先生,用水彩画来表现此情此景,举重若轻的大手笔,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慨,更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淡定,《淡淡阳光》功夫在诗外。

匡庐奇秀 湖光山色

《九江烟水亭》画于1977年,描绘的是笔者家乡的名胜古迹,是一幅令人十分感怀的作品,当年见到这幅水彩作品时蔡若虹先生写到:这幅作品的反复观赏,于在关键引起我的历史回忆这一点上,它替我圆了60多年以来的乡土梦,我应当向古元道谢!对故土和对古元先生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笔者挥之不去的思绪也油然而生,解读这幅作品却意味深长。说来也是缘分,笔者与蔡若虹先生同为九江一中校友。烟水亭位于九江市甘棠湖中,原为周瑜的点将台。烟水亭里庭院曲径通幽、雕梁画栋,五贤阁内有纪念贤士与贤吏,分别有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刺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宋、明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在烟水亭看龙舟竞赛,锣鼓喧天,祭祀香火缭绕,熙熙攘攘,十分热闹。笔者高中毕业后烟水亭已改筹建九江历史文物陈列馆之用,曾在纯阳殿、五贤阁中创作历史画,度过了约一年多难忘的时光。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范文4

综观近三年的语文中考卷,记诵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直接默写型、理解默写型、迁移默写型、运用默写型等。笔者收集了多地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诗词默写的考查率几乎为100%,且多以直接默写型为主,兼顾能力考查。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一、 直接默写型

1. (2011・江苏省徐州市) , ,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2011・江苏省苏州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鱼我所欲也》)

3. (2011・江苏省南京市)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2011・北京市)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 理解默写型

5. (2011・江苏省南通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两句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 (2011・江苏省泰州市)《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植物的变化描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 。

三、 迁移默写型

7. (2011・湖北省孝感市)古代文人墨客出行渡水,自然少不了舟,请写出含有“舟”字的一联诗句: 。

8. (2011・山东省莱芜市)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抒发思乡情怀的诗句,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请再写出一个抒发思乡情怀的诗句: , 。

四、 运用默写型

9. (2011・江苏省常州市)面对艰辛与压力,不少古诗词告诉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坚强的人。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 。

10. (2011・云南省玉溪市)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请用相连的两句古诗描绘出你向往的生态环境(课内外均可): , 。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直接默写型试题涉及古诗词、古文中的名句和重点句,以及对短小的诗词进行全文默写,比较容易。但有些同学会出现一些错别字。所以,同学们平时就要按照要求认真背诵,认真默写,对写错的字结合句意加以理解记忆,或把易错的句子加以整理,以免再犯。

理解默写型试题要比直接默写型难度稍大些,灵活性也强一些。同学们不仅要准确、熟练地掌握原文,还要对诗词中的每句话加以正确理解,尤其要把名句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联系全文主旨来理解记忆,同时将所学的诗词紧密联系生活,学会拓展运用。

迁移、运用默写型试题的要求比较高,它将课内外的诗文积累联系起来,注重考查综合掌握能力、同类归纳能力,同学们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时,才能从容不迫。对待这类题目,我们可以按照种类进行一定的梳理归纳,如按照“风”“花”“雪”“月”等自然类,按照“酒”“舟”等物件类,按照“送别”“思乡”等情感类,加以分类整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3. 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1~3选自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卷)

4. 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4~6选自2011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卷)

7. (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

8. (2011・广东省深圳市)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传达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 ”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

9. (2011・广东省梅州市)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面对人生。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范文5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唐宣宗李忱曾赞许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琵琶行》被选入人教版等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讲授此诗时,一般会侧重讲其中的音乐描写艺术以及诗中所表达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感情,笔者认为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五处月亮意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琵琶行》中的五处月亮意象分别为:“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两句诗出现在全诗的开头部分,该诗开头部分描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在秋天的夜里,诗人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离去,虽有酒,却无丝竹歌乐助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在这样的场景下,主客双方的凄楚情绪可想而知,故而诗人说“醉不成欢惨将别”,将离别的悲伤感情表达到了极致,眼看情感表达已进入高潮,正要无话可说,就在此时诗人却巧妙地转换了角度,推出“别时茫茫江浸月”这句诗。即将分别时,一弯冷清的月亮倒映在茫茫大江,多么幽冷、孤寂,水中的这一弯清月可以说包含了主客双方分别时所有情绪,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写出了琵琶女演奏完后众人的反应。随着琵琶女“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演奏结束,本来听得如痴如醉的众人,突然也一下子沉静下来,好似还陶醉于如仙乐般的琵琶声中,只见江心那轮秋月变得更为明亮、清冷,月亮的清寒仿佛正像琵琶声中那幽咽的声音,“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似喜用月亮的清冷来衬托声响的幽怨、愁苦,如他在写《琵琶行》之前,还写过一首《夜闻歌者》,诗云:“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清冷的秋月照射在澄澈的江水中,与歌者的愁绝之词互相映衬,共同营造出凄冷的氛围。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两句是描写琵琶女在江边期待丈夫早日归来时的场景,身为商人的丈夫一去无消息,只留琵琶女一人在家中孤独地等待,她只好来到江边,希望能迎接到丈夫,遗憾的是,只是“守空船”,一轮清寒之月又照射在水中,愈发凄冷,正如琵琶女那凄伤的心境。

以上所论及的三处月亮都是作为清冷的物象出现的,月亮给人清冷之感觉,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多处记载,如《吕氏春秋・精通》曰:“月也者,群阴之本也。”再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月者,太阴之精也。”月亮在阴阳观念中是阴性物象的典型代表,阴性物象自然给人清寒之感。巧妙的是,《琵琶行》中的三处月亮意象又是与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如“江浸月”、“江心秋月白”、“月明江水寒”。水也是阴性物体的典型代表,如《淮南子・天文训》云:“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月和水这两种典型阴性物象结合在一起,自然会给人更加凄冷、肃寒之感。白居易巧妙地将月和水结合所构成的清冷意境嵌入诗中,使“《琵琶行》全诗便沉浸在一种浓郁的伤感的抒情氛围之中”。

当然,月亮不只是给人一种清冷感,它还可以作为美好事物、欢乐场景的代表。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东西,多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因此清宵的月亮,更显得分外明亮、皎洁,优美、动人。南朝宋人画家王微在《叙画》中云:“临春风,思浩荡;望秋月,神飞扬。”他将春风秋月作为生命中最美好事物的代表,并且认为它们还能够引起人无限的思绪。南唐著名词人李煜在《虞美人》中也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是多么的美好,这些美好总勾起词人对往昔的回忆,但往日的繁华早已不再,越回忆只能越心痛,故而希望春花秋月赶快离去,不再让他回忆往昔。《琵琶行》中的“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及“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这两处月亮都是作为美好事物的代表出现。“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写琵琶女回忆起往昔的热闹和繁华,秋月和春风正是这种热闹和繁华的典型概括,当然读者还会很自然地将琵琶女往日所见的“秋月春风”之繁华、热闹与现在所看到的“月明江水寒”之寂寞、凄然进行对比,愈发能够深切地体会到琵琶女的“天涯沦落”之感。“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这两句写白居易谪居浔阳,虽有春花和秋月这些美丽事物的陪伴,却依然深感寂寞,只能一个人独斟独饮,这与李商隐《春日寄怀》中所说的“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之落寞感受又何其相似。白居易对自己被朝廷贬到江州的事深感不平,据《旧唐书・白居易传》载:“(元和)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言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元和十年,时任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本抱着对朝廷的一颗忠肝义胆之心上书言事,却被扣上了所谓的“越职论事”之罪名,因此被贬,首先被贬为江表刺史,后又立即追贬为江州司马,官职一降再降,并且担任的还是一个闲职。白居易是被朝廷疏远之人,功名理想不再,内心充满着失意和漂泊的情愫,因此无论多么美丽的春花秋月,都全然不能慰藉这种寂寞,可见他的寂寞之深重,愁苦之难解,“天涯沦落”之感亦是呼之欲出。故而将琵琶女被抛弃的不幸与自身被排斥的悲剧相提并论,相互补充,交织为一曲令人黯然销魂的悲怆乐章。

《琵琶行》中的五处月亮意象贯穿于全诗的始终,将白居易送客的清冷之感,琵琶女演奏音乐后给众人的清冷之感,琵琶女回忆起往昔繁华时的落寞之感,琵琶女当下的寂寞之情及白居易当下谪居的愁苦之思巧妙地串联起来,营造出让人难以忘怀的艺术情境。

[作者通联:深圳市红岭中学]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范文6

杭州,又名“钱塘”,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柳永曾盛赞“钱塘自古繁华”。这是一座流传着让人扼腕的爱情传说的美丽城市,也是一片众多英雄演绎了回肠荡气的悲壮故事的土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杭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说起杭州,就不能不提到西湖;说到西湖,就不能不提到断桥和雷峰塔以及苏堤和白堤。杭州的美丽,很大程度是因为有了西湖。苏轼在杭州时写过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盛赞西湖的美景,诗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南宋的杨万里在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这样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白居易更是写下了“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诗句。

美丽的风景往往和动人的传说联系在一起。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就由西湖开始。这故事经过文人的加工、演绎,又通过多种地方戏曲的演出传遍大江南北。这个爱情悲剧曾赚取了多少代人的眼泪,我们无从知晓,但它确实感动了无数的人。其实,它的可悲之处不是法海迫使白娘子和许仙分离,而是白娘子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以后,许仙不去营救白娘子,而是到处化缘,将雷峰塔加固、加牢、加高。天底下还有多少比被自己心爱的人暗地背叛更可悲的事呢?当然,这只是一孔之见。

美丽的城市往往和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杭州,这座美丽的文化名城,不仅接纳过白居易、苏轼这样杰出的文学家,还孕育了沈括这样伟大的科学家。杭州养育了他们,他们也滋润了杭州。

白居易,唐朝著名大诗人,曾任杭州刺史一职。在杭州任职时,他主持修建了全长一公里的连接孤山和杭州的长堤,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白堤。其实这个说法是人们的讹传,真正的白堤位于杭州武林门附近,现在早已不存。但西湖中的“白堤”,却成了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和杭州这座名城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的另一位名人是苏轼。苏轼,北宋大诗人、文学家,唐宋家之一。他是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保守派成员,在王安石推行新政时,被贬为杭州刺史。在此期间,他疏浚西湖,把挖出的湖泥堆积起来,筑成一条长堤,也就是苏堤。“苏堤春晓”如今已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坡对杭州怀有深厚的感情,甚至写诗自称是杭州人――“居杭积五岁,自忆本杭人”。

我们徜徉在历史长河中,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会发现,杭州竟然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悠悠岁月的历史名城。传说在远古时期,这里曾是一片大海边上的海滩,过往的船只经常在此停留,补充一些食物和水,船在古代称作“航”,这里就叫做“航州”,时间长了就演变为“杭州”了。

这座美丽而繁华的城市,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曾两次成为帝王都城。

第一次是在五代十国。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当时统治着现在的浙江、福建一带的一个国家叫吴越国,吴越国最后一个皇帝钱弘即位不久,赵匡胤建立了北宋,在“杯酒释兵权”消灭全国各地的十个小国家后,赵匡胤召钱弘进汴京赴宴。钱弘知道天下大势已定,就参加“献土”仪式,向宋朝称臣,终于死里逃生,平安回到杭州,被封为“钱王”。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范文7

太阳,是万物生机的源泉,那么关于太阳励志的诗句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太阳的励志诗句,供大家参阅!

关于太阳的励志诗句精选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8.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王维《送邢桂州》

9.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11.波弄日光翻上栋。

窗含烟景直浮空。——唐寅《题碧藻轩》

12.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

——刘禹锡《相和歌辞·采菱行》

13.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张祜《集灵台二首》

14.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苏轼《书韩干牧马图》

15.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杜甫《寄赞上人》

关于太阳的励志诗句经典1.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阴翳长。

——王安石《寄平甫弟衢州道中》

2.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

——常建《第三峰》

3.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杜甫《即事》

4.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纳兰性德《浪淘沙·望海》

5.九十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隐《春光》

6.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白居易《初授拾遗》

7.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

——陆游《江上对酒作》

8.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

——白居易《自在》

9.浮云翳日光。

悲风动地起。——曹植《杂诗》

10.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

——苏轼《黄葵》

11.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周邦彦《玉楼春》

1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

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1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关于太阳的励志诗句推荐1.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李贺《南园十三首》

2.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隐《日日》

3.叹息西窗过隙驹,微阳初至日光舒。

——黄庭坚《窗日》

4.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

——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5.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韩愈《李花二首》

6.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

——陆游《山中得长句戏呈周辅并简朱县丞》

7.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刘禹锡《咏红柿子》

8.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

——白居易《早春即事》

9.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

——苏轼《李茂贞园》

10.夕阳方在半,忽堕乱流中。

——郭麐《登吴山望江》

1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汉乐府·陌上桑》

12.半生中外小回翔,樗丑翻成恋太阳。

挥手唐朝八司马,头衔老署退锋郎。——龚自珍《已亥杂诗》

1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4.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5.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16.清阳曜灵,和风容与。

明日映天,甘露被宇。——《咏怀诗十三首》 其一

17.壮年以时逝,朝露带太阳。

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五

18.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

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采薪者歌》

19.朝日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其三十二

20.朝云四集,日夕布散。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范文8

1、我给大家先介绍到此,接下来是自由游玩时间,单身的朋友们说不定就可以遇到自己的白娘子与许仙呢,已有伴侣的朋友们可以在这座情桥回味属于你们的美好时光啊,祝你们好运哦!不过,大家要注意安全,切勿攀爬桥栏!半个小时后我们在此集合。

2、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心醉神驰。西湖的美景不是春天独有,夏日接天连碧的荷花,秋月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西湖的传说让西湖更美了,更神秘了!

游客们,至此,今天的杭州西湖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希望大家都满意今天的旅程,谢谢大家。

3、 走过了这么多景点再让我们回到出发点西湖吧。西湖在此时此刻水面静得就好比是一块果冻,滑滑的。船在果冻上滑来滑去。 大家一定要注意爱护卫生,在看西湖的时候别掉进水里去哦。

4、西湖是一首诗,一副画,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忆江南,最美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自白居易为颂扬西湖给后人留下回味无穷的千古绝唱!

各位朋友,我们即将结束这次西湖之行,希望让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在你美好的回忆里!

5、“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白居易为颂扬西湖给后人留下的回味无穷的千古绝唱。各位朋友,当我们即将结束西湖之行时您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但愿后会有期,我们再次相聚,满觉陇埯赏桂子,钱塘江上看潮头,让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住您美好的回忆。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范文9

一、色彩美

色彩调动人的视觉。色彩美最易被感知与认同,它是最直观的美的表现形式。例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例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例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

第1句“红”“绿”二字呈现出绚丽的画面与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回忆中的江南美的喜爱之情。第2句中的“绿树”与“青山”勾勒出了故人村庄的夏日情貌,流露出了作者对自由田园的由哀赞美。第三句中“清”“白”是飞鸟的背景,它是冷色调,表达了诗人对颠沛流离、老病孤愁景况的悲凉心境。

色彩本是客观的,但它通过诗人的目光落到诗人笔下,就成了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的表征,有深层的美学意蕴。

二、音律美

音律对人无肌肤接触却真正使人心灵震颤。中国自古以来诗乐一体。《尚书》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韵,律和声。”声调的抑扬起伏,音韵的和谐悦耳,节奏的缓急匀称,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在音乐美,使诗歌产生了摇荡性情的艺术魅力。

例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日出惊飞鸟,时鸣山涧中。”(王维《鸟鸣涧》)例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例3:“上阳人,下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例1诗中的节奏、音调、韵律所造成的平和舒缓的效果与全诗深幽静谧的情调氛围和谐。例2诗中的“黄鹤”,反复出现了三次,“黄鹤”这个双声词连续出现,造成新的节奏感,恰当表现了因登黄鹤楼而产生的思古之幽情。例3诗以七言为主,间以三言,在整饰中求变化。句式的错落,节奏的变换,造成感情的高潮的一个又一个迭起,而频繁地换韵,又造成感情的曲折与回荡。

三、时间之美

时间表现为过程,事物变化就是这个过程的呈现,其变化除了需要时间流程外,还需要内力与外力驱动,引发人们的思索。诗人发现了,并用一种美的形式展示这种流程,引人思索其隐匿的另层含义。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例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例3:“常恐秋节至,唯竟华叶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长歌行》)

例句中的“绿肥红瘦”、“花落”、“燕归”都表示时光迁徙,事物变换,烂漫的春光已不再。叶蓑与水逝还是表现时光流淌且不再回来。人生长路就是时间长河,春光易老,韶华易逝,生命是何其短暂,诗人在这里呈现时间之美,警醒人们珍惜。

还有一种呈现时间之美的,诗人的时间眼光更广阔。例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例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例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例7:“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旧时的江流,旧时的飞燕,旧时的明月旧时的边关,既谓之旧就表明已通过了时间长隧,这些诗句自然景物与时间流程作观照。凸显历史的厚重沧桑,以警示现实。

四、空间之美

所有的人和事物都处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上。诗词将人和事物所处的位置或背景赋予更广阔更深邃的意义,引起读者产生对本事物以外的联想、感受与思考,这就是空间美的实质。

例1:“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例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例3:“二十四桥明月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白石《扬州慢》)例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例5:“即从马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例句中青苔上的树影,三两枝桃花,桥下江面上冷月照射的水波,此三者所占的空间是很狭隘的,它如影视画面中的一个特写镜头,清晰而醒目。可就是这有限的空间引人自然而然地进入无限的想象,它明确地指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前者如茂密的森林与无边的春色,后者则是漫长的历史与复杂的变迁。至于吞吐日月容纳星汉的沧海,显然是宏大壮观深不可测的空间,正是曹操豪迈情怀的写照,可以理解为心理空间。最后一例中杜甫乘船从长江上迅速穿越四个空间――巴峡、巫峡、襄阳与洛阳。四幅画面快速切换一闪而过。这不短的空间转移并非船之快而是诗人情之切。

五、情趣美与哲理美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范文10

大家好,我姓芦,大家可以叫我芦导。我将带领大家游览杭州西湖,请不要乱丢垃圾,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祝大家旅途愉快!

在来西湖之前,相信许多游客都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事实上,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和西湖有着很大的关系。杭州西湖山水秀丽,让许多诗人流连忘返。白居易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就大大证明了这一点。请大家跟紧队伍,准备好亲眼目睹杭州西湖的风采吧!

杭州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宋代始称西湖。西湖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面积约5.68平方公里。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西湖十景”。其中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淡雅朴素。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受西湖的浩淼,洗涤烦燥的心境,使人倍感景在城中立,水在景中摇,人在画中游。不管站在哪个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幅素雅的水墨江南画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楼可望、岸可望、水可望。南宋孙锐诗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代洪瞻祖也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等都是赞美平湖秋色的美景。平湖秋月以湖称映出周围的山水、树木,演得格外静谧。好像一副美妙的画。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偶尔一条船划过,我们不由得抱怨道:“船把我们的画划破啦!”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的这首诗是赞美西湖的千古绝唱。各位游客,愉快的西湖一日游已经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的配合。大家玩得开心吗?希望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在您美好的回忆中。

进贤门小学四年级:芦兴洋

作文 zuowenku.net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范文1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古今文人墨客,留下无数神韵诗词,锦绣文章,几乎写尽杭州之美。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杭州”,认识深也好浅也罢,那份感受属于自己。

杭州,如玉。城内西湖碧水蒸腾,城外钱塘破涛汹涌,成就了杭州得天独厚的湿润。这种湿润,是最昂贵的护肤品,造就了肤如凝脂的江南美女,润泽了这座秀丽城市。

西湖,自“断桥残雪”开始漫步,一下子走进诗情画意里,步入历史风云中。不经意一低头,是“苏小小墓”,“亭前瞻柳色风情已矣,湖上寄萍踪雪印依然”。拐弯处,拜谒了秋瑾女侠,“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不由想起那段荡气回肠的故事;误打误撞,邂逅了“宋义士武松之墓”,“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山东好汉,倍感亲切。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西湖美术馆,三步一景,五步一文物。一一阅过,肃然起敬。白居易的白堤,仅仅一条堤坝,却要串起一串珍珠玉贝。这条堤坝,可以有诗人侠士,也可以居义士伶人,包容厚重得很,也名贵得很呢!可不就是“黄金有价玉无价”么!西湖,可不就是一块碧玉么!

雷峰塔,新建的现代化建筑。风格大气磅礴,颇具古意。原塔废墟被严实合缝地保护在新塔中央,残垣断壁在玻璃下昏黄的灯光中,幽幽然诉说着遥远古越国的故事。而繁华地段,宋城墙暗红的残砖使人仿佛穿越。在这些古建的保留上,杭州人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现代与历史,开发与保护,一起完美呈现。包容与灵动,不是杭州这座美玉之城的另一种性格么!

走在街上,车水马龙与其他城市无异。但稍微观察行色匆匆的行人,却有一份从容不迫的韵致。偶尔问路,大妈的吴侬软语传递出贴心的周到和热情。和出租车师傅聊天,没有其他城市的抱怨和愤懑,而是一种满意甚至是骄傲。他们是普通百姓,言谈举止都流露出对这个城市发自内心的爱意。接触过一个河南师傅一个黑龙江师傅,他们来杭州分别是六年十年了,来自北方的他们,口气中有了温和与沉静,显然,这种特质是属于南方城市杭州的。他们的赞誉,更增添了这座城市的玉色,人性之辉熠熠!

这就是我看得到杭州,一座秀美之城,一座温润之城,一座包容之城,我喜欢!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范文12

【关键词】白居易;巴渝诗歌;内容;艺术特色

巴渝地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有着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巴,乃古巴国所在地,治所在江州(今重庆);渝,乃指渝水,为嘉陵江古称。据《华阳国志·巴志》所记:“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1]P1忠州处于三峡腹地, 虽然荒僻, 但面对气势雄伟的长江, 背靠崇山俊岭,不仅有三峡胜景,还有许多历史遗迹, 更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还有充满异域情调的民情风俗。忠州文化在巴渝文化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历代名人学士如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在其地均有翰墨传世,白居易也是其中之一。白居易在忠州任职将近一年多,他前前后后写下了将近120首优秀的诗篇。这些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感情充沛真挚,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以下将主要从两个大方面简单论述:

一、白居易的忠州诗的主要内容

(一)借助巴渝地区的自然景观抒发自己感情

白居易赴任忠州刺史之时恰好是阳春三月,此时的长江两岸,峰峦耸峙,草长莺飞。优美的三峡风光,使白居易惊喜不已。他沿途赋诗,描山绘景,触景生情,表达了自己对巴渝地区自然景观的认识,抒发了自己身处逆境的苦闷情怀。留下了几首动人的诗篇。例如《入峡次巴东》、《初入峡有感》、《夜入瞿塘峡》、《题峡中石上》、《滪滟堆》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例如《初入峡有感》:“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自古飘沉人,岂尽非君子?况吾时与命,蹇舛不足恃。长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 [2]P138这首诗是白居易平生第一次目睹了三峡的雄奇壮观写下的,并且将三峡的山高、崖险、水深、滩急、浪翻的雄奇之势,描绘得惟妙惟肖,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当诗人观赏到三峡的奇景之后,又联系自己的身世,不免触景生情,发出了“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的慨叹。抵达巫山后,白居易下船拜观神女峰,写下了《题峡中石上》:“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了诗人对巫山神女峰景观的赞美之情。接着进入瞿塘峡,正逢晚上坐船,惊涛拍岸,令人惊心动魄,作《夜入瞿塘》。白居易当描绘完峡谷的奇险:“岸似一双屏洽,天如匹练开”之后,接着便发出了“欲识愁多少,高于沌濒堆”的感慨,抒发了自己遭贬谪之后一直积压着的愁苦情怀。

(二)描述了忠州城面貌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

白居易在听到要从江州调到忠州这个消息后应该是很高兴的,因为他在《除忠州寄谢崔相公》一诗中写道:“忠州好恶何须问,鸟得辞笼不择林。”他认江州为“鸟笼”,可见在那里的生活是多么郁闷。在他看来,将要去的忠州对他来说应该是一个解脱烦闷的地方。但是当白居易真正到了忠州,面对如此荒凉之境,不得不让他心里有所落差,更多的是失落之感。所以,在他刚上任时期,他写下了很多关于忠州城面貌的诗歌,并且还反映出当地人民所生活的环境和一些生活习惯,当然,这些诗歌中也夹杂着白居易复杂的情感在里面,但更多的一种厌恶之情。这类诗歌的代表作有《初到忠州赠李六》、《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西楼夜》和《东楼晓》等。

(三)反映当地风俗民情的诗歌

唐代的忠州是以巴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积聚区,巴人的风俗文化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他们都喜欢歌舞。《太平寰宇记》载:巴渠居民“其民俗聚会,则击鼓踏木牙,唱竹枝为乐”。竹枝歌古称竹枝、竹枝曲、竹枝歌、竹歌,是一种具有乡土气息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因“《竹枝》本处于巴渝”,故又称之为“巴渝曲”,“巴渝辞”,“巴渝歌”。白居易在忠州从政之余还开始对竹枝歌舞这一风俗感兴趣,并且还注意收集民间歌谣,创作了《竹枝词四首》,对后世文人创作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如《竹枝词》其二:“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和《听竹枝赠李侍御》:“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恼何人怨咽多。暂听遣君犹怅望,长闻教我复如何。”这两首诗歌的内容都明显带有巴渝地区文化的特色,既写出了巴人善唱竹枝歌的风俗,同时诗人也将自己作为其中的角色之一,从而表达出一种哀伤的情调。

二、白居易巴渝诗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的诗歌向来以“诗风俗众,老妪能解,儿童能歌”的俗白而著称,其诗歌语言平易通俗,流畅自然。他还善于将写景和抒情结合起来,显得自然得体。他在忠州期间,善于学习民歌,使诗歌的特点更加清新自然,贴近生活。从整体上来说,白居易在巴渝地区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运用比拟手法,语言有含蓄美

白居易在忠州的不少诗歌很善于运用比拟手法,从而更好地借物抒情。如他写的《鹦鹉》:“竟日语还默, 中宵栖复惊。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暮起归巢思, 春多忆侣声。谁能坼笼破?从放快飞鸣。”诗人以鹦鹉来比喻自己,表达出一种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同时,白居易的语言一向被认为比较浅显易懂,缺乏意境,但是他写的忠州诗的语言风格中却带有含蓄之美。比如他的《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就对荔枝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夕讶条悬火,朝惊树点妆。深于红踯躅,大校白槟榔。星缀连心朵,珠排耀眼房。紫罗裁衬壳,白玉裹填瓤。”诗中还以“面白似潘郎”比喻杨使君,暗示自己与杨使君均有荔枝一样的禀赋,而却被贬在遥远的南方,远离京都。全诗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含蓄隽永、寓意深远。

(二)抒情和写景紧密结合,情景交融

白居易三峡及忠州诗中有很对诗歌都是在描写外界美丽的自然景色的时候, 他往往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使情与景结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例如《夜入瞿塘峡》:“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帛开。逆风惊浪起,拔(竹念)暗船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诗中“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句十分形象地揭示出了瞿塘峡的奇险。由这样的艰难险境诗人不禁联想到了命运的多见多难,因此,由景生情,最后一句,出了“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的感慨。同时本诗还能以屏风、匹练喻山峡之险狭,已颇警拔,而诗人更即景设譬,以滟滪堆之高,喻自己愁绪之多,真可谓妙手天成。前人喻愁,多用水。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白居易却能匠心独运,跳出窠臼,创造出喻愁的崭新意象,这样使得抒情效果更佳贴切。

总之,白居易在巴渝期间写下的诗歌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诗歌艺术具有特色,值得深一步地探究。

【参考文献】

[1]熊宪光,王广福,宁登国.巴渝诗词歌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2](唐)白居易著,丁如明、聂世美校点.白居易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

[4](宋)乐史撰,王文楚校点.太平寰宇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