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铁实训总结

地铁实训总结

时间:2022-02-13 18:55:48

地铁实训总结

地铁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铁路;职工;培训;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27-2

1 我国铁路职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素养较高的职工来支撑,铁路运输行业对职工专业素养的依赖性更高。因此,该行业都会有序组织一些职工工作技能培训工作。主要目的是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满足新时期对于铁路运输的需求。近些年来,我国铁路运输行业一直按照一种较高的势头在发展。导致我国铁路职工专业素养上的缺陷十分明显。铁路职工培训作为提升职工整体素质的工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当前我国铁路职工培训工作进行考察,发现其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职工培训的主动性难以发挥

总地来说,职工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想要开展一场有效的职工培训,那就必须要对分配员工培训需求、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开展有效的培训方式等环节进行整体的把握。从当前我国铁路职工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培训任务都是由上级部门下达通知的。而需要培训的员工所在的下级单位,却不会提出培训的要求。上级下达的培训通知,必然是按照上级的意愿进行的,缺乏对需要培训部门的实际调查,那么对于培训时间和规模的把握也许就不是十分准确。而且,上级下达通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培训的被动性,会降低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1.2 缺乏对培训效果的检测和总结

首先,在授课效果上,培训的组织者往往无法对教师的能力、课堂学习氛围、职工的学习状态等,进行一个准确的测评。这些都是职工培训的重要组成因素,如果无法准确测评这些方面,那会大大增加培训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其次,培训工作的改善较少。如果过多地关注培训计划的开展过程,而忽视对于培训效果的检测,对职工的培训成果进行检测,那么就无法做出针对性的总结,缺乏总结就很难实现进步。

1.3 职工学员的某些特征影响培训结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职工普遍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十分明显。首先,这些职工大多缺乏耐心,一心想着如何提升个人的待遇,以及迁升问题,但是在进行个人培训上,表现出的兴趣不大。其次,这些职员大多喜欢具有新鲜感、刺激感的事物,喜欢接受不同的人生体验。但是对于传统的培训往往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有些甚至还会感觉培训只是一个形式。最后,这些职工的思想大多十分开放,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那些“灌输式”的培训模式,常常让他们感觉到枯燥乏味,觉得培训没有任何必要,自己来参加培训,不过是维护个形式罢了。

2 铁路职工培训的创新策略分析

2.1 建立一个正循环发展控制链,发挥职工培训的主动性

培训的正循环发展控制链,主要包括分析需求、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结果测评、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铁路部门的培训基地是铁路职工培训的中心指导场所。在培训前期、培训执行,以及效果反馈当中承担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培训基地要充分实现职能发挥,全面协调开展职工培训工作。

2.1.1 积极分析职工需求

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搜集员工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职工培训计划。主要需要了解的内容有:职工的综合素质、职工的专业知识技能、职工的业务熟练程度,以及职工队伍内部专业素养的差异。将这些调查结果与当前我国铁路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对比,制定一份详细的职工培训计划。培训基地应当建设一个全面的培训数据库,并定期对其进行更新。充分运用大数据、现场调研等有效方式,计算出每位员工的真实技能与其所在单位要求的差异。基于此,制定一份科学的职工培训计划。

2.1.2 主动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

培训基地在总结当前实际的培训需求之后,再结合基地自身的特点,制定一份详细的培训计划。这是保障培训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培训基地将调查得出的结果,以及制定的培训计划拿给上级检查,与上级部门、培训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共同确定培训目标,确定一份详细的授课计划,包括授课教师能力、培训方式等。从而为实现预期培训目标奠定基础。

2.1.3 严格落实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实施是整个培训任务的关键所在。培训基地应当按照严格的要求去执行。经过检查备课、组织评价等方式,加强对于培训过程的监督。对学员要采取每天签到、定期考察等方式,来保障员工学习的质量。与此同时,培训基地要采取有效措施严肃考察纪律,保障考察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这为培训效果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保障。

2.2 创新融合方式,提升培训效果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培训基地在选择培训内容,以及确定培训目的上,都是从铁路的长期发展角度考虑的。在培训的方式上,多半是综合考虑了培训内容、培训目的,以及职工学习特点。其中主要的就是职工的学习特点。最终形成了一种“教”、“学”相融合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充分考虑了培训各主体之间的连接,有利于提升教授课的责任感,加重了对职工学员的监督,能够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2.2.1 提高培训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优质课堂

有效的师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保障培训的质量。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受到个人能力上的不足,形成上进意识。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师资的整体素质上着手。我们要挑选一支具有较扎实专业功底的敬业爱岗的队伍,确保这些教师具有较强烈的责任意识。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确保培训的质量。培训部门可以聘请一些专家来进行授课,主动邀请一些铁路院校的专家来授课,还可以邀请某些业务部门的主干来进行现场指导。让学员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现在从事的职业,认识到自身现有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从而形成学习意识。

2.2.2 融合渗透“教”与“学”,提升培训效果

培训基地要推行有效的融合B透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为成员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条件。以培训教师与员工的互动为基础,鼓励学生与教师多交流,多表达自身的疑惑。多关注课程设置、教案设计、课题研究等,在“教”与“学”相联系方面的体现。还可以安排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由职工为教师设计微课、开展授课,增加员工对自身条件的客观认识,意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最后,开展互动式学习和讨论。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如翻转课堂、案例探究等。组织学员主动进行交流,突出个体的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擅长挖掘学员的潜能,帮助学员增强自信。

2.2.3 增强实训,提升综合素质

培训基地的主要对象大多是在技术岗位作业的工作人员。因此,在对这些员工进行培训时,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工作状况,有效开展实训。从多个角度出发,给员工更多的真实操练机会。首先,课程设置必须要具有务实特点。多设置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教师要针对员工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实际的解决措施。帮助学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切实提升学员的技术能力。其次,要开展大量的实际训练或者模拟训练。按照素质和能力并重的原则,运用实训设备,以及模拟演练系统,来帮助学员进行实际的参观,以及现场模拟,帮助员工逐渐形成正确的操作习惯。最后,同时要增强员工的理论素养。

3 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技术及设备在铁路中的投入,我国铁路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前景一片大好的时期。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铁路运输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是职工专业技能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开展实践性强、效果较好的职工培训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刘永清.浅议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4).

[2] 王斌.浅谈提高铁路职工培训教学质量的几点尝试[J].科技信息,2011(02).

[3] 朱端豪.浅析现代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模式的改进与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4).

地铁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职工培训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41-01

铁路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基于大准铁路各段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提供一个支持铁路内部培训工作管理,分析和决策职能的系统。该文以大准铁路公司的企业架构为模型,介绍铁路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大准铁路职工培训管理现状

1.1 培训信息传递不及时

由于大准铁路公司举办职工培训时,各部门、段、站区对职工培训信息采用层层上报的方式,电话联系为工作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质量低,公司职工教育信息统计时间每次5-6天,不仅周期长,而且出错率高。

1.2 培训档案保存纸质化

由于职工培训记录最后以纸质的方式保存,因此信息量受到限制,培训记录有差错或丢失的可能性,无法实现信息的海量存储,因此也不利于职工培训工作经验的总结,无法为今后的职工培训提出进一步战略性规划。

1.3 培训课件无法实现共享

由于各段培训的资料、课件都有本段职教科保存,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专业交叉内容时,需要授课老师自己查资料或向其他部门求助,极大地降低了培训工作效率。

2 平台的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2.1 平台的建设目标

根据公司的设想和要求,准能大准铁路公司培训教育平台需要达到以下的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1)高起点、高标准,保证系统平台的先进性在国内同行中的领先地位。

(2)贯彻“实用、稳定、先进”的方针,以实际应用需求为设计依据,以远程教育发展规划为导向,确保系统高度集成、总体优化、安全可靠。充分考虑平台功能扩容性和技术升级性,适应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以求获得最佳的性价比。

(3)有效的执行公司计划、任务,并反馈教学质量,有利于岗前培训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新工艺、新工法、新规范的学习,有利于各单位先进经验的推广,为公司培训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提供有效服务。

2.2 平台的设计原则

(1)系统模块化:方案从体系架构、功能布局,遵循多层体系结构系统的设计开发原则,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2)接口服务化:建立易维护、易二次开发、易扩展的系统,尽可能地降低信息系统的维护成本,为最终用户的后续开发预留接口。

(3)传输网络化:充分发挥已有网络优势,高质量、高效率应用的企业内部网络。

(4)决策科学化:通过信息的整合、流转、汇总,将各种信息图文并茂的呈现在各级领导面前,为他们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5)安全保障化:系统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到平台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尤其在数据库设计与后期运行中要采用安全有效的方式,实行深度防护。

3 信息系统网络结构

职工培训管理信息平台的网络体系结构基本可以分为集中式与分布式。

(1)集中式即在大准铁路建立数据库服务器和Web应用服务器,所有基层单位均直接访问的服务器。优点是开发工作量小,数据统一集中在数据库服务器,对服务器的维护比较简单。

(2)分布式即在铁路公司建立总服务器,在各运输站段建立站段服务器。各运输站段直接访问本单位的服务器,同时站段数据可以异步更新集团服务器数据。优点是可以减轻对网络负载的压力,本单位管理员对本单位的系统拥有绝对管理权,在现有功能基础上,可根据各单位特殊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考虑到该系统是建立在铁路内部办公网络的基础之上,且办公网络覆盖在薛家湾本地,采用集中式方案开发工作量小,数据统一集中在数据库服务器,对服务器的维护比较简单。

4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4.1 培训管理系统

(1)组织机构管理

可以添加、管理组织机构,并且给组织机构赋予权限。可以编辑、删除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可以自己修改信息和密码。

(2)人员管理

提供用户基本信息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管理员可以对用户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批量导入等一系列操作,普通用户可以实现个人信息维护。

(3)培训台账管理

根据权限对培训台帐、培训月度、季度、年度报表、培训费用台帐数据信息进行录入、分析和查询。对台账基础数据进行维护、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导入、导出,生成纸质台账。

(4)培训档案管理

对员工参加培训项目、结果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员工基本信息的导入,培训记录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生成纸质员工培训档案。

(5)师资管理

建立公司师资资源库,建立教师个人档案,对内部教师、外聘教师基本情况、教学内容、授课情况、内部教师年度考核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4.2 教学管理系统

(1)培训需求调查

调查员工需要培训的范围,统计员工需要培训科目,设定调查分类,调查分类作为调查的一个属性,各段、车间、工区的员工根据需要进行投票,段管理员统计投票信息分析员工培训需求,制定员工培训需求计划。

(2)培训任务下达

可以新增、修改、删除培训任务、计划信息,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导入、导出、新增、修改、删除培训任务和计划信息,具备提示功能便于员工了解培训信息。

(3)在线学习系统

员工在登陆后可以注册成为在线学习会员,注册成功后员工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模拟答题、课件、仿真课件在线学习等操作,完成学习作业、参加在线测试,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4)仿真演练系统

员工可在有提示的情况下进行实作模拟演练。学习模块侧重于讲解和分析,练习模块侧重于在有提示的的情况下指导学习者进行检修作业或故障处理的实际操作,考试模块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部分的检修或处理具体故障。

4.3 考试管理系统

(1)在线题库

建立学习资料题库,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题目的类型来编辑题库的分类。管理人员根据试题的类型来编辑题库的分类。

(2)考试管理系统

根据培训科目进行相关的考核考试、一日一题、模拟演练的考试。

5 结语

该文根据大准铁路公司职工培训管理工作的需求,对现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网络的新职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并对新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施茜.完善培训机制 提高铁路职工培训效率[J].公司与产业,2013(4).

地铁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合资地方铁路;机车学习司机;培训与考核;规范

合资地方铁路是指除国家铁路、城市轨道铁路以外铁路的总称,由各地方政府管理、国家铁路指导。与国家铁路相比,合资地方铁路虽然规模及业务量相对较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合资地方铁路同样具有国家铁路的特点。和国家铁路一样,机车司机同样是合资地方铁路的主要工种之一,该工种不仅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而且对保证运输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及铁路有关规定,在取得机车司机资格认证前必须取得学习司机资格认证,而取得学习司机资格认证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与考核。国家铁路对于司机资格认证有着明确的规范,而对于学习司机,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地方铁路机车学习司机一般是比照机车司机培训与考核规定执行的,而缺少明确地培训考核规范。因此有必要在实践中对学习司机的培训与考核加以规范,从而保证培训与考核的质量,为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机车司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1.理论培训与考核的规范

1.1理论培训的规范

1.1.1铁路机务行车安全规章的培训

培训主要包括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机车操作规程、机车运用管理规程及铁路交通事故处理规则的有关规定。

1.1.2铁路机车专业知识的培训

培训主要包括内燃机车柴油机、内燃机车制动机、内燃机车传动装置的有关知识。

1.1.3铁路机车乘务员通用知识的培训

培训主要包括钳工与电工基础知识、机车运用与统计知识、机车保养与整备知识、牵引计算与列车操纵知识、车辆制动机基础知识、行车安全装备知识学习司机应知应会有关内容。

1.2理论考核的规范

理论考核采用书面试卷形式,安全规章科目90分及以上为合格,专业知识与通用知识科目80分及以上为合格。

2.实作考核的规范

在理论考核三科全部合格,并经过至少三个月的实作练习准备后,经申报同意后,方可进行实作考核。

2.1机车钳工与电工化标准技能的考核

按照《内燃机车钳工与电工化作业标准》48项目中选项考核,从工具及用料准备作业、顺序及检查方法、作业时间等三个方面,并根据实作中是否遗漏检修处所或简化修理与处理、遗漏应测量处或测量方法不当、违法修理、测量尺寸错误允许误差超限、实作工作物返工、口述错误,以及动作中是否工作程序不对、损坏丢失工具、多拿少拿错拿工具、工具配件落地、违反使用工具等进行评判。考核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

2.2机车检查给油技能考核

按照《内燃机车检查给油程序作业标准》有关规定,从检查及给油处所、检查内容及要求、检查方式及油脂使用等四个方面,根据故障假设的发现与处理,安全动作中是否违反安全作业的有关规定、锤击带压力部位和监督计量器具及粗糙度值低的部件表面、检查部件后未恢复原状态、检查方法及程序错误等方面,以及按照《机车全面电气动作试验标准》,从准备工作、电气试验及结束工作三个方面进行评判。考试成绩80分及以上为合格。

3.培训与考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地铁实训总结范文4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大同工务段山西大同037005

摘要 铁路是我国最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承担着我国巨大的交通运输量,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铁路干部人员与铁路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我国铁路事业逐渐发展,目前我国铁路建设的总长度居于世界第一位。对于我国铁路干部管理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铁路干部管理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管理水平很低,甚至对于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针对铁路干部管理进行深入思考,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铁路;干部管理;思考

1 铁路企业干部管理现状

铁路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我国对于铁路干部人员的管理十分重视,依据以往的实际管理经验对干部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积极的找寻优化干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国的很多铁路干部管理工作没有积极地进行转变,仍是应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导致很多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铁路企业干部的选拔在我国的铁路系统内部形成了不良的体系结构,对于铁路干部人员的选拔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实际选拔过程中存在着论资排辈的不良现象,很多问题都是领导人员直接决定的,对于民主测试也只是趋于形式,优秀的铁路干部,不能够拥有良好的晋升机会,长时间作用下铁路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会降低,对于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1]。

我国铁路企业传统干部管理模式中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不具有公开性,铁路干部都是被动地接受上级颁布的任务,对于相应的责任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落实。当工作完成后,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也只是由上级领导依据十分有限的指标和个人的意愿进行相应的评价,导致最终的结果与实际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样会引起铁路干部十分不满的行为,使得整体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有所降低,铁路干部心中认为只有上级领导赏识的干部人员绩效考核成绩才会尤为良好。对于干部人员奖金的,也没有将奖金发放的意义全面的体现出来,奖金似乎已经渐渐成为铁路企业内部具有的待遇,没有任何的激励作用可言。虽然很多的铁路部门制定了针对各自铁路干部的考核办法,但是并没有取得十分良好的成效,我国铁路干部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对于培训工作不够重视,铁路企业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一直都十分的重视,但是对于铁路干部人员的培训也就是注重培训活动开展的形式,对于活动的培训内容、活动的培训方式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都是以应付为主。对于培训工作的开展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卡屏制度。甚至一些培训活动的开展与干部人员实际工作内容存在着巨大的偏离,培训活动开展的形式太过于死板,没有任何吸引力,同时培训活动的开展并没有注重应当具有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得很多的铁路干部人员对于培训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去,干部人员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切实的提升。

2 加强对铁路干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1 细化铁路干部管理;明确管理工作侧重点

铁路干部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能够对自己的岗位认真负责,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管理干部一定要坚持务实的原则,对于任何事物的对错要讲究原则,不能够将其混淆,做事要坚持本心,胸怀坦荡,要根据各项制度落实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实际经验的累积和坚持不懈的学习使得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确实的提升。领导干部首先需要注重个人组织能力的培养,领导人员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开展工作,确定工作额目标,并且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能够有效的将员工的力量组织在一起,将工作最佳优化地完成。其次,就是提升领导干部人员的协调能力,能够良好地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在不打破各项原则的基础下,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和方式将存在的矛盾合理地化解。最终需要锻炼就是沟通能力,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沟通能够传达人的情感,该内容对于领导人员是非常重要的,领导人员可以经常看书,并且记录一些读书的心得体会,对自身的工作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思考,使得领导人员可以积累更多的知识,使得自身的沟通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2]。

2.2 加强制度完善;落实激励制度

根据科学的数据调查所显示,很多的铁路部门管理效率很低,都是因为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激励制度,不能够将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的激发,所以,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首先,需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应用目标管理方式,确定每一位铁路领导干部人员的工作目标,不断地增强各级领导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铁路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分清概念,不能存在任何的混淆。对于铁路职工奖金的发放,要根据企业获得经济利益决定。坚决反对平均分配的形式,奖金的发放要注重“奖”字,企业获得经济效益良好奖金就高,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差奖金就少。这样能够将干部人员的个人追求与企业的发展良好地结合在一切,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稳步发展。

2.3 加强干部培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确定合理的、科学的干部培训计划,对于职工的自身情况和岗位的需求进行培训计划的编制,对于不同的铁路领导干部人员,需要落实不同培训计划,使得干部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培训工作的开展不能只是趋于形式,对于培训内容要进行深入研究,保证培训内容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我国铁路企业还需要分配专门的奖励资金,使得铁路领导干部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干部培训工作中去。注重领导干部人员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使得学习活动成为领导干部人员的一种主动性行为,这样在铁路企业内部就能够形成良好的风气,这种良好的风气有助于形成蝴蝶效应,对于促进铁路企业全员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3 结语

铁路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交通部门,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必须要重视铁路干部人员的管理工作,积极地找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应用科学的、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使得我国铁路干部领导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不断地提升,能够对自身的工作尽职尽责,避免不良风气的形成,促进我国铁路事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地铁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铁路 运输企业 人力资源 探讨

铁路运输企业是大型的国有企业,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之后,铁路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和铁道部的正确领导下,铁路运输企业创新科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在路网建设、技术装备、经营管理、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铁路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发展缓慢,甚至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就这一问题作肤浅的探讨。

1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配置不科学

配置不科学、结构不合理、缺乏战略规划仍是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结构比例失调,高技能人才缺乏、“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肿”的现象明显。截止 2007年,铁路企业管理人员总量为26.1万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为12.7%,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为144624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为7.1%;生产人员共计1450803人,占全部职工总量的70.8%,其中工人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29350人,仅占生产人员的2.0 %;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为142585人,占全部职工总量的7.0%;内部退养、长学、长休、外出劳务人员等长期不能上班的非在岗人员共有194807人,占职工总量的9.5%。在人员配置上,普通型的人员富余,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不足;在人员结构上,机关、后勤服务人员富余,生产岗位人员紧张,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和关键生产岗位人员更是不足。

1.2 缺乏吸引力

当前,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铁路运输企业作为“铁老大”的各种优势条件已然丧失,与非国企比较,收入偏低、用人机制不活以及激励手段乏力等问题明显。一是选人用人机制保守,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二是分配制度僵化,人才难以体现出其价值属性。三是工作内容单调,个人专长难以发挥。四是工作地点分散,工作条件艰苦,影响人才效能的发挥。五是就业渠道多样化,影响人才长期劳动关系的形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用工制度的变革,人力资源可以在更广大的空间里自由选择。近些年来,铁路企业吸引人才乏力,优秀大学毕业生往往不把铁路企业作为其就业和发展方向,有的大学生录用不到半年就放弃铁路工作,致使铁路企业人才匮乏。

1.3 凝聚力不强

虽然市场竞争激烈,铁路运输企业对人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对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视,但由于机制不完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才和生产人员与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经营的好坏与自己的收入没有直接关系。在管理上,企业为确保运输安全和生产经营任务完成,对职工又往往采取高压态势,考核得严,管理得紧,忽视职工对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忽视职工对丰富工作经验,提升灵活就业能力、实现心理成就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从而造成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才和生产一线人员缺乏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1.4 进取心不足

铁路企业实行了以撤消分局、撤并站段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为推行集约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奠定了基础。通过改革,减少了大量的管理岗位。但由于干部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未作相应调整,被精简的人员仍保留干部身份,占有干部名额,享受原岗位工资待遇,而工作能力强、表现优秀的职工却难以选拔到管理岗位,有的既使从事管理工作,却也因不是干部身份而不能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再如,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才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铁路企业实行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岗位聘任制改革,但也只是略微提高了津贴标准,在工资、福利、培训、职业发展等方面没有实质性改变,反而受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岗位设置数量限制,致使有的职工取得了技术资格也不能聘任技术职务,阻碍了人才发展,削弱了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

2 对策研究

2.1 树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系统的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同企业战略目标联系起来,通过有计划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增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战略规划各阶段目标相联系,就要定期对人的技能、知识进行评估,制定培训计划,提供深入的绩效评价,准确判断各类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从而将人力资源管理渗透到企业运营流程中,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重要力量。

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掌握国家铁路发展规划,积极参与企业战略决策,要充分发挥监督、控制、反馈和调整组织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特别是当前铁路高速发展,大规模铁路新线投产建设的情况下,更要提前制定符合新线运营和客货运输工作量增长等因素变化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从而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发挥作用。

2.2 构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传统的人事管理,由人事、劳资、教育等管理部门负责,是行政命令的“执行者”,是企业的“中介者”服务于其他部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改善企业生产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帮助员工发展,从而提高企业效益。要实现这一任务,人力资源部门负有招募雇用、培训发展、薪酬福利、员工关系、人事记录、健康安全、战略规划等职能,而且各个职能要相互关联,统一协调。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人事、劳资、教育、社保等部门各自为阵,自成一体,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模糊管理现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因此,应将目前的人事部门、劳资部门、职工教育部门、社会保险部门、劳动安全和卫生等部门进行合并,取消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改变培训、使用和待遇分家状况,从而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在管理方式上,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每个管理者都应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参与者,人的管理应分散到企业中每个管理者甚至是每一个职工身上。每个领导者都要掌握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要懂得了解职工的需要、需求及其心理变化,从而激发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发展。

2.3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要使企业发展,就必须有一个能让人才脱颖而出,让人才自由竞争的选贤任能机制,就必须建立一个公正、公开、透明、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首先要引入竞争机制,要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有公平的机会参与竞争。再则要明确用人标准,细化选人用人条件。对知识、技能、工作阅历、智慧水平、沟通决策能力等都要作出具体规定,使符合条件的人对号入座,不符合条件的人明确努力的方向。三是要公开选人用人的决定过程,杜绝暗箱操作,从而避免和消除人们的怀疑,并可以提高被任用人员的公信力。四是要建立定期评估和用人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改变用人权力高度集中的弊端,减少用人上的失误。这样,不仅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也可以堵住任人唯亲、因人设岗的门径。

2.4 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目前,人员流动困难、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弊端在铁路企业仍然存在。铁路企业职工普遍认为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仍然是“铁饭碗”,虽然工资收入不高,但只要不触犯法律,不发生重大错误,企业就不能与自己解除劳动合同,也不能对自己做出严重的处理,工作表现好不好、绩效高不高对自己的影响不大。因此,如何设置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铁路企业是一个大的联动机,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管理方式,必须严格执行“铁的纪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控制,因此,有必要建立日常工作绩效考核和特殊贡献记录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通过日常工作绩效考核,可以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确立相应的工作定额,根据职工完成任务、安全生产、“两纪一化”、路风建设、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定期给出相应等级的评定,并将职工个人绩效纳入计算机数据库管理,作为工资分配、晋升、奖惩、劳动合同续签等方面的考核依据。特殊贡献记录考核则是将职工在科技创新、改善企业管理、防止运输生产事故、维护社会治安以及防洪抢险和救灾救援等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的记录在案,作为对优秀职工个人能力的认可,作为企业选择和提拔人才的依据。同时要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职工和提供给相关管理者,要让职工清楚知道自己好在什么地方,充分肯定职工的优点,明确指出差在什么地方,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铁路企业运输任务的完成存在着季节性、时间性差异,同时还受国家和地方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因此,企业应充分考虑非职工本人原因影响绩效的因素,特别是在个人绩效与工资收入挂钩的情况下,不能将工作量不饱满造成的业绩下降全部转嫁给生产职工个人,而应由企业整体共同承担,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各类人员均应承受经营效益不良所带来的收入下降等不良后果,从而形成经营者、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工的利益共同体,以激励企业全体人员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2.5 建立一体化培训机制

全员性、终身性、多样性、计划性是当今世界的培训发展趋势。发达企业都十分重视职工培训,培训费用占到公司总支出的3%左右。铁路运输企业一直以来注重开展职工培训,而且也设定有专门的培训经费,但培训的效果却与铁路发展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其原因除了培训方案、方式方法等问题外,培训与使用、待遇没有做到有机的结合是一个主要原因。铁路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由人事部门负责,生产人员培训由职工教育部门负责,职工的使用和待遇的确定则由劳动工资部门负责,互相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机制,常常是为了培训而培训。培训部门定方案,劳资部门抽人员,但由于岗位人员紧张,培训期间个人工资减少、企业工资支出增加,以及培训方法枯燥等原因,造成业务骨干单位不肯选派、职工本人不愿参加,而平时表现不好,素质不高,出工不出力的人员却经常成为培训对象,有的成为培训专业户,影响了企业和职工发展。为此,要使培训切实有效,还必须真正建立起培训、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将培训视为企业的义务和职工的权力,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制度上增强职工对培训的认同感,激励职工自觉参加培训,使其积极、主动地提高技能水平,从而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3 结束语

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实现优秀的人力资源配置,必将为促进铁路企业现代化建设,推动铁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地铁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铁客服 人力资源管理 品牌高铁

从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到如今的密集运营,我高铁仅用了短短八年时间,就由少到多,由线到面,走进寻常百姓,拉进了地域间距离,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到2016年末,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以上。以高铁为骨架,城际铁路、区域快速铁路等构成的快速客运铁路网基本建成,覆盖我国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高铁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一张名片。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强盛,通过一流的工程、设备、管理成功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品牌高铁”,有助于大幅提升中国铁路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除了优质先进的硬件设施外,高铁客服人员的工作质量也直接影响着高铁形象。从12306客服代表,到车站售检票、站内客运员、高铁列车员,所有查验、咨询、服务等工作的质量都在传递着中国高铁的“软实力”。因此,强化高铁客服岗位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客服岗位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将提升管理水平及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贯穿始终,可以助力打造高铁精品工程,叫响高铁品牌。

一、把好人员准入关

高铁客服人才的选拔是建设品牌高铁的关键。随着中国高铁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地位的提升,以及较稳定的薪酬待遇,使得高铁相关工作岗位在求职市场上具备一定吸引力。在选拔高铁客服人员时,要本着与机、工、供、辆、电等技能型岗位不同的思路和理念,注重求职者的“外在条件”和“内在素质”,通过专业院校、劳务派遣公司等渠道,经严格的笔试与面试,甄选出仪表形象佳、具备基本专业技能、认真负责、细致沉稳,拥有一定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员到高铁站、客运段高铁客服岗位进行实习,实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后正式准入。

二、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借鉴航空等大型国企的培训模式,通过建立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引进优秀师资,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设置与时俱进的课程,精心设计培训计划和结课考试,保证职培质量,在受训员工中树立当代铁路企业的服务理念,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和高铁客服人员整体素质,适应当代旅客运输对客服员工能力素质的要求。

三、注重鉴定考核与上升通道

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业务考核为高铁客服人员创造上升通道。以客运乘务员为例,除按照规定年限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位晋升或转正外,还可根据安全履责、劳动纪律、路风情况、专业能力、团队测评、突出业绩、创新能力等设置考核系统,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破格提拔一线优秀人才,让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年轻人工作、学习的主动性,为每名高铁客服员工成长成材创造条件。

四、建立科学的薪酬分配机制

建立高铁客服岗位人员工资分配与工作绩效挂钩的分配机制。做到工资收入和职务、职业技能等级、综合考评等级、供职年限等相挂钩的薪酬分配机制。其中,综合考评等级应占全部工资收入的50%以上,其核心是考核安全履责、劳动纪律、路风情况、专业水平、岗位履职履责情况,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薪酬分配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在有效激励员工的同时,间接促进着高铁客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最终达到确保旅客享受优质、热情、准确、到位服务的目的。

五、定期交流与总结

铁路是一部“大联动机”,离不开各系统的联劳协作与密切配合。车站、车上客服工作则更像一台“小联动机”,负责着从客运事实发生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定期在高铁客运单位间开展交流,收集、总结、探讨客服岗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好的做法,有助于提炼先进管理经验,改进不足,提升高铁客服整体效能,也可为各岗位日常协调与配合、工作交界处问题处理提出解决方案。

经过精心设计、建成的中国高速铁路网,凝聚着国家和所有铁路人的心血。一流“硬实力”的成果,需要一流“软实力”的匹配。从提升软实力的基础抓起,不断强化高铁客服岗位人力资源管理,精益求精提升高铁客服品质,有助于叫响“中国高铁”品牌,逐步实现各线路由“优秀工程”到“精品工程”的进阶,在中国及世界树立良好口碑,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我国长远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地铁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培训基地;高速铁路培训;培训质量

经过近年来持续发展,上海铁路局的基础设施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路网规模和装备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全局营业里程达到896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628公里,预计2015年底将达到3400公里,高速铁路网初具规模,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快速交通圈初步形成。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对运营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南京职工培训基地主要承担上海铁路局线路、桥梁工种的高铁养护维修人员的培训,现就我基地的一些做法和探索与大家分享,以期开拓思路,共同提高。

一、完善机制,实行项目管理

完善需求分析机制。面对高铁人员培训新课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组织专业师资主动深入现场,加强高铁培训需求调研,实施“三个对接”,即与路局业务处室对接、与运输站段对接、与职工个人对接。完善持续改进机制。成立攻关小组,开展QC攻关活动,定期总结分析高铁人员培训的进展和得失,针对培训学员基础薄弱、培训师资不足、高铁演练设备缺乏、培训手段单一、培训教材不匹配、评估方案不完善、学员管理不到位等薄弱环节,制定对策,重点突破,分层实施,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高铁人员培训项目。

二、规范组织,确保培训质量

1、加强计划管理

组织专职师资和路局业务处室、运输站段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培训需求、职工素质基础、高铁维修养护以及高铁运行组织的特点,认真对照和依据《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铁路职业技能资格性培训实施性教学计划》,从培训内容、授课师资、课程安排、培训实施、培训考核等方面,做到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从而有效的保障高铁培训的规范性、合法性。

2、加强教学管理

组织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专兼职师资,开展集体备课和集体说课活动,突出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方法、教学组织、知识点衔接等方面进行集体探讨与研究,从源头把关,统一标准、规范实施。下面是《高速铁路道岔》的教学设计,在开展高速铁路线路维修岗位培训项目之前,由培训基地和路局工务处联合,对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师资、课时分配等进行审查,确保培训质量。

3、加强学员管理

严格考勤管理,杜绝无理由请假缺勤。定期与送培单位进行沟通联系,学员考勤记录,及时送达送培单位,送培单位根据考勤情况,严格进行考核,对严重违反培训管理规定的学员,上报路局,取消培训与考试资格,由送培站段对其进行处理。

4、加强考试管理

严格按照路局资格性培训的相关管理制度,对重点培训项目,实行更加严格的标准,各级各类培训的考试,应根据培训目标、培训性质的具体要求,区分不同系统、工种、岗位,分项目、分类型组织实施,增强考试的科学性,维护考试的严肃性。

5、加强质量管理

一)加强质量管理,组织培训质量评估。

(一)目的与意义。通过制定培训质量评估办法,对培训项目实行有效的评估,有利于在培训的过程中发现不足,通过分析,为了科学评估培训质量,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培训学员和送培单位的满意度。

(二)评估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并重的原则,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的原则。

(三)评估范围。在本培训基地培训的管理类培训、知识类培训、技能类培训等培训班级的培训质量。

(四)评估内容:包括教学质量、学员管理质量、后勤服务质量。

(五)评估形式:座谈会、填写《培训学员满意度调查表》、《送培单位满意度调查表》、教学资料评估、听课评课等形式。

(六)评估流程及办法。1、培训项目负责人根据培训的需求、内容、目标、形式以及时间等因素确定培训班级的类型,并据此确定评估办法和形式。2、培训实施后,培训负责人根据确定的评估方法,在培训中期召开培训学员座谈会,在培训结束前三天内进行培训学员满意度调查,及时收集培训质量评估数据,征求培训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有关科室和人员应积极配合培训质量评估工作。

(七)评估结果反馈与应用

1.培训项目负责人在培训质量调查和收集工作结束后两周内撰写培训质量评估报告,并在完成评估报告一周内将评估报告有关信息反馈至相关科室和人员。2.接收到评估结果反馈的相关科室和人员针对评估报告,在两周内提出相应改进并落实。3.培训基地领导根据评估报告,明确培训组织管理、教学质量、学员管理和后勤服务中主要的成功经验以及不足之处,作为奖惩的参考依据。4.培训教师应根据评估报告了解学员和送培单位对培训教学情况的意见,提高授课水平、改进授课质量。

二)培训质量评估报告

下面是某一期培训的培训质量评估报告:今后培训考试的建议和想法。根据本期培训考试的实际情况,对今后的培训考试提出提出以下建议和想法:1、适当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可以让学员学以致用。2、适当安排现场教学,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3、由于培训时间短,课程紧,上课时可重点突出或专门安排时间复习4、适当改善后勤服务质量,让学员住得舒心,吃得安心,学得用心。5、加快高铁实训场地的建设,建立标准化演练基地。

地铁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干部培训;效果评估;研究

我国铁路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铁路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高速铁路的陆续开通,新技术、新设备大量使用,要求干部职工必须尽快掌握新技术、新设备,这就对我们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培训工作是提高铁路干部职工业务技能水平、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效果评估是干部培训的重要环节。培训评估分析是干部培训承前启后的重要工作步骤,也是干部培训质量监控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方法。但是目前干部培训工作往往只注重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忽略了对培训效果进行有效地考察、跟踪和改进。本文着重对干部培训效果的评估工作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讨。

一、干部培训效果评估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石家庄职工培训基地作为北京铁路局属的一个培训机构,承担着北京局的职工培训和干部培训任务。干部培训的基本任务是运输系统关键岗位干部和经营管理系统干部岗位培训、适应性岗位培训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按照相关要求,每次培训班我们都进行效果评估,由承办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分为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两个步骤来完成。这种形式的效果评估,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效果评估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

目前,石家庄职工培训基地作为培训班的承办单位,受主办单位委托虽然也开展一些培训评估工作,比如培训后的考试、组织学员座谈会、填写培训征求意见表,但这些评估工作大多是不成体系的,缺乏配套制度,主动评估的少,被动评估的多,评估工作还有“走过场”的现象。对评估结果的运用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明确的制度来保障和促进评估结果的转化运用。

(二)评估要素缺乏科学性,评估方法单一

目前,我们使用的培训评估手段,只是培训前的调研、培训过程中的调查问卷、培训后的考试考核等形式,被评估对象很容易受到评估环境、人际关系、个人情感等客观因素影响,在评估过程中,打“环境分”、“感情分”,重点评估要素不突出,对行为和结果的测评较少,导致评估结果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培训效果,使培训评估工作大打折扣,评估效果不明显。

(三)没有建立科学的效果评估体系

培训效果的好坏,培训学员素质提高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衡量我们培训工作的唯一尺度,而效果评估则是测量培训效果的最有力的工具。我们承办的培训班由于周期短、班次多,测评统计分析工作繁杂、工作量大,导致效果评估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培训评估的统计分析中,大量数据由人工进行表格统计;二是没有建立完善的效果评估体系。即使承办单位在每次培训过程中组织学员针对教学设置、师资水平、组织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组织召开座谈会,填写《培训班学员过程评估调查表》,但由于评估方法单一,主办单位没有直接参与效果评估,评估的目的和效果难以保证,致使评估标准片面。

二、干部培训效果评估具体实施

培训评估是指收集培训成果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它主要是调查收集参培学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培训结束后,态度行为的变化是否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标,以及培训对组织的整体绩效的提高和培训需求的满足。培训评估包括事前评估与事后评估。事前评估是指改进培训过程的评估,它通过对现状与目标之间距离的比较,有效地促进被评对象不断达到预定目标,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事后评估有助于保证培训项目组织合理且运行顺利,参培学员能够学习并对培训项目满意。

下面以2012年石家庄职工培训基地承办的铁道部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班为例,培训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教学评估,采用的评估方式是参培学员填写机读评估卡,我们对评估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

(一)培训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及分析方法

1.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1)定量评估指标体系

培训评估采用不记名填涂机读卡方式评价,评估体系分为“教师教学评估”、“课程设置评估”、“培训组织评估”三类评价指标。其中“教师教学评估”又分为“专业理论”、“授课技巧”、“联系实际”、“教材讲义”四项评价指标。“课程设置评估”设“课程设置”一项评价指标。“培训组织评估”分为“总体评价”、“方案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环境”、“住宿条件”、“餐饮服务”六项评价指标。

(2)定性评估指标体系

定性指标体系为学员对教师教学、课程设置、培训组织、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2.分析方法

(1)定量评估指标及指标体系分析方法

定量评估指标采用四级制分类,分为“好”(必要)、“较好”(教必要)、“一般”、“差”(没必要)四个等级,各级权重分配按照等差法,分别对应100、75、50、0四个分值,并按照如下计算公式计算出各项评估指标得分和培训班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各分项评估指标得分=“好”(必要)比重*100+“较好”(教必要)比重*75+“一般”比重*50+“差”(没必要)比重*0

教师授课得分=(专业理论得分+授课技巧得分+联系实际得分+教材讲义得分)/4

教师教学平均分=(第一位教师得分+第二位教师得分+第三位教师得分+¨¨+第n位教师得分)/n

课程设置平均分=(第一门课程得分+第二门课程得分+第三门课程得分+¨¨+第n门课程得分)/n

培训组织平均分=(方案设计得分+教学组织得分+教学环境得分+住宿条件得分+餐饮服务得分)/5

培训班得分=(教师教学得分+课程设置平均分+培训组织平均分)/3

(2)定性评估指标分析方法

定性指标以《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评估测评表》(承办部门制表)中“意见”或“建议”专栏和培训班座谈会学员意见、建议,进行原生态展现。

(二)总体评价情况

2012年铁道部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班第一期,培训时间2012年9月9日至15日,主办单位原铁道部建设司,培训地点北京铁路局石家庄职工培训基地,60位学员参加教学评估,评估总得分94.10

(三)各分项定量评价情况

1.教师教学评估结果

(1)教师教学评估得分

(2)教师教学评估折线图

2.课程设置评估结果

(1)课程设置评估得分

(2)课程设置评估百分比图

3.培训组织评估结果

(四)定性评价情况

通过评估测评表“意见或建议”专栏和评估座谈会,学员对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1.培训时间紧,课程设置较多,培训期间可以增加文体活动,增进学员间了解(3条)

2.结合南北方饮食差异,饭菜花样品种应增加(6条)

3.建议安排参观考察环节(8条)

三、培训效果评估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培训评估分析是干部培训承前启后的重要工作步骤,也是干部培训质量监控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方法。通过培训效果评估,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教学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评估结果是培训机构改进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提升培训工作质量。

教学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授课教师的评估、对学员的评估、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估、对教学资源的评估。评估方法采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石家庄职工培训基地在培训班的管理上通过以下四个层次进行定性评估。

一是反应层评估。学员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或培训结束时,石家庄职工培训基地干培科带班班主任通过组织学员座谈会、发放测评表的形式调查了解学员参加培训的总体感受,征求授课教师对教学计划的意见。第一,征求学员意见。首先,班主任在每次培训班结束前一天,根据参培学员的地域,年龄特点,确定参加座谈会的学员代表,组织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征求学员代表对培训班的教学设置、师资水平、组织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填写《培训班学员过程评估调查表》。最后我们对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纳,对能及时改进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向责任部门反馈,各自进行整改;第二,征求授课老师反馈。在培训班开始后的适当时机,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与授课教师进行个别沟通,针对总体培训计划,围绕培训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课时分配和课堂反应进行评价,填写《培训班授课教师过程评估调查表》并听取改进完善建议,综合分析,并能及时改进的立即进行整改。

二是学习层评估。即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检验受训者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常常采用考试形式进行,也可采取心得体会形式来体现。石家庄职工培训基地承办的铁道部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班、路局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班等,按照主办部门要求,培训结束后利用路局干部培训考试系统组织上机考试,如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员比例较高,分析具体原因,并在采取相应的延期补强措施后再行结业。

三是行为层评估。通过培训前后受训者的行为表现判断培训效果,通常由受训者的上级或同事做出评价。如:石家庄职工培训基地在组织路局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结束一个月内,干培科向学员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发放《培训班培训效果评估调查表》,学员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将调查表发给学员直接主管和工作关系密切的至少两名同事填写,发放调查表50份,收回35份。收回后通过及时整理,形成该培训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评估意见,提供给人事部门和主办单位,作为下次同类培训班的改进依据。另外,加强与送培单位沟通,采取发放效果评估调查表、电话回访、网络信息交流等方式,及时追踪培训效果。又如:石家庄职工培训基地承办的铁道部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前,部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专程前来组织学员270人,填写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评估测评表,对教师教学、课程设置、培训组织进行评估,测评表填写完后由铁道部人才服务中心带回,利用机读卡形式定量分析评估调查表,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科学的评估报告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任课老师。

四是结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新的培训目标、任务和方法等,从而更好的完成下一次培训。通常对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估运用较多,行为层评估和结果层评估运用较少,但行为层评估和结果层评估对培训质量的反映最有效,需要延时进行,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忽略。

参考文献

[1]李丹,赵慧.企业培训效果评估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4).

[2]滕清安,郭植冰.培训效果评估的三种方法[J].人力资源管理.2009(09).

[3]赵步同,谢学保.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

地铁实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灭火救援 能力 攻坚克难 消防铁军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203-01

自从2009年公安部提出的打造铁军工作至今,全国消防部队掀起“学装备、练精兵、为实战”的学练战热潮,全力打造一只消防铁军队伍,为新时期公安消防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以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为使命,拉得出,打得赢,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如今消防部队铁军建设工作已经走向下一个阶段,但是未来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回首以前的工作,打造公安消防铁军队伍是近年来工作的一个主旋律之一,总队组织的培训分批次进行,支队攻坚组训复训和翻倍训练如火如荼,培训工作基本结束,成效要在实战中去检验,但是培训的成果是丰硕的。“心坚如铁,志强如钢,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的精神,是触摸得到的行动。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想有所作为,就要不断磨练自己,自觉主动地提升能力素质,就必须以“实”为本,以“实”立身。铁军就是新时期消防部队对社会履行责任的重要体现,训练是实现从士兵到尖兵角色转换的起点,是增强和提升消防部队战斗力和战斗精神的重要手段。培养合作意识、军事技能、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战斗作风和救援方式极为重要的途径和形式。在此我结合本人参与整个铁军训练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1 魔鬼式体能训练锤炼钢铁毅力

消防部队作为一个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光荣部队,随时都面临着各种急、难、险等任务,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和芦山地震展现了消防官兵的风采,同时也展现了80后、90后的风采,在这些灾难中我们看到我们的消防官兵夜以继日、不畏艰难的工作,尤其是在5.12抗震救灾中,由于道路交通被严重损坏,各方面的物资不能即时运往震区,我们的官兵翻山越岭,徒步前行,80后、90后的孩子们很多在家的时候养尊处优,在此危难时刻不但是对他们体能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他们毅力的考验。所以为了适应以后高强度,高负荷的任务,打造铁军训练科目中体能训练占有十分重要的分量。5000米负重长跑、400米体能综合操,对官兵的耐力、毅力进行了系统的训练。超强的体能是面对各种工作的保证,坚强的意志品质是面对险难任务的根本前提。

2 炼狱般心理训练增添新生代魅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石油化工、地下设施、液化石油气槽车泄漏、毒气泄漏、危险化学品等灾害事故越来越多,消防部队在灭火作战和社会抢险救援中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心理训练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平年代出生的80后、90后,经历相对匮乏,在面对很多危急情况感到无所适从,开展科学的、适当的心理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成熟心智,提高面对挫折的免疫力。心理训练主要科目分夜间搜索,高空心理训练,夜间搜索主要在野外环境,大空间、大跨度的搜索,目标物的搜索难度较大,除了战友间的配合,对心理是极大的考验,同时协调殡仪馆让官兵身临其境,在超常规下作业。尽管训练的时间较短,但是很多队员都褪去了身上的稚气,变得更加的成熟。体能和心理的训练相互结合,相互依存,内外兼修,丰富了官兵内涵,增添了新生代魅力。

3 组合式操法训练提高战斗力

组合训练科目主要的有100米梯次进攻纵深操、400米体能综合操,开展这些科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队员间的相互配合协调能力,模拟真实情形,检验队员间的默契。看似只是模拟的训练,其中的几种操法是平时很少接触的,但是从训练的过程中队员相互摸索,顺利完成操作。战斗力的提升来自培训的各个环节,体能训练为战斗力的飞跃提供了保证,心理训练为提高战斗力思想保证,各个阶段相互依存,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4 打造“山城消防铁军”成果斐然,队伍力量明显加强

参加培训人员各方面素质有很大的提高,为基层开展执勤训练带来了方便。尽管参加培训的人员相对较少,且大部分人员是中队的骨干精英,没有大面积、系统的轮换培训,但是我们相信成果将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如何进一步深化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工作,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要求: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迅速掀起新一轮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高潮。各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真正形成主官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长效训练机制。各大中队主官要带头参训,经常议训,多方促训。要在部队内部迅速掀起新一轮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热潮,真正把“铁军”百炼成钢,打造成能够攻克艰难险重任务“神兵利器”,在未来消防安全保卫战中占据主动,全面提升部队“谋打赢”能力。二是要主动作为,夯实基础,强力打造全天候全方位的现代化消防铁军劲旅。全市消防官兵要积极探索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的新方法、新思路,要在体能、技能、智能和战术、技术五项训练方面科学施训,在指挥、作战、攻坚、保障、协同方面深入研究,进一步创新训练方法,夯实训练基础,打造全天候、全方位现代化消防铁军劲旅;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政治思想源动力”;要深入推进部队基本建设、消防装备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夯实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基层基础硬实力”;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增强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的“内部管控软实力”;要大力加强打造铁军实战训练和深入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的“灭火救援战斗力”;要大力增强城市和农村火灾的防控水平,激发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的“社会管理创新力”;要提升一线指挥部、一线战斗堡垒、一线带兵人的能力素质,狠抓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基层一线落实力”。三是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有力促进部队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要把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工作与“五大”活动、“五防五无”和“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比武竞赛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工作,实现官兵的素质整体提升、部队实战能力全面增强,把消防部队锻造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英勇顽强”的现代化消防铁军。各单位有计划、分步骤组织练兵活动,大力倡导科技练兵,要采取新老分训、体能与技能、战术训练相结合、实战训练与想定作业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促进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活动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辉伦.对深化打造公安消防铁军的对策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3(1):6-8.

地铁实训总结范文10

关键词 行动导向 公安院校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45

Safeguards for Action-oriented Public Security Institute

Training Teaching to Reach the Goal

XIAO Zhentao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 Railway Police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53)

Abstract Currently,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ublic security institutions are in full swing, but no matter what path to choose reform, public education as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to adapt their frontline work of public security, the rule of law to meet the strategic needs of the high-skilled,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of target is determined.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personnel in Police College training goal reached, and action-oriented thinking and philosophy also provided new ideas and perspectives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this article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raining, training "Double" teachers, school Board to carry out cooper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afeguards training teaching objectives agreed to benefit the teaching of the police college training.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public security institute; training teaching

1 基本概念与理论

1.1 行动导向

在《综合经济形势中的学习、思维和行为――在商务职业培训中运用新的工艺》一书中,德国教育学家 T.特拉姆(Tramm)认为行动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任的行动。以行动导向理论为基础,在改革教育学派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20 世纪 80年代教学理论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法,虽然把它看作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比较勉强,但是把它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理念来看待是完全合适的。

1.2 公安院校实训教学

公安院校实训教学是公安院校实践性教学的一种形式,与实习、实验等其他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相比,实训教学最具实践特色。公安院校实训教学一般有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形式。校内实训是在模拟公安一线工作的环境下,如在校内模拟战训街等,按照公安一线工作的要求进行实训。如,铁道警察学院乘警勤务课程一般在校内模拟车站派出所或模拟旅客车厢内开展实训教学,模拟铁路乘警如何完成出乘、值乘、返乘以及退乘等一系列勤务工作;模拟铁路乘警如何处置盗窃、抢劫等案件;模拟铁路乘警如何处理旅客列车上的群众纠纷等。校外实训即是深入公安一线,如铁道警察学院学员在火车站、铁路公安派出所、旅客列车上等真实的公安工作环境中开展实训。

1.3 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教学

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特别注重学员在实训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它强调实训教学过程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实训教学是学员提升专业能力过程,教师要有清晰、准确的定位,即教师是实训教学过程的协调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具体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行动起来,相信学生,积极发挥其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自己动手的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经验,实现学生获取关键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未来公安工作的目的。

2 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目标

2.1 注重“专业整体性”的同时,应更加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

理论与实践,技能与素质的侧重安排是确定实训教学目标需要考虑的问题,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考虑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如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素质的培养等等。同时,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目标还应把专业技能的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由公安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讲,公安教育可以称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又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安院校毫无疑问地要把专业技能培养放在实训教学目标体系的突出位置。

2.2 “高技能”应与“高素质”相匹配

公安院校有其政治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因此在具体的实训目标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公安院校学员政治素质、公安职业伦理等价值观的养成,使公安院校学员的“高技能”与“高素质”相匹配,两者同步提高。这就要求实训教学在培养学员掌握公安一线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学员实践工作水平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员的职业认同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并且在实训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通过实训教学切实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日益复杂的公安一线工作,这也是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的目的所在。

3 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目标达成的保障措施

3.1 转变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实训教学模式

公安院校在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安排专业课程课时量时,要突出实训教学的重要位置,切实把提升学员公安实践或实战能力这一培养目标反映到每一门课,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彻底改变传统以理论灌输为主的 “填鸭式”教育教学模式。目前,铁道警察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非常重视实训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治安系专业课程为例,本科治安学专业所设置的乘警勤务课程共34个课时,其中专门的实训课程就达到12个,占总课时量的35%以上,并且铁道警察学院根据具体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现实需要积极调整教学计划,把一些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在原来基础上继续增加实训课时的比重,逐步实现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

3.2 建立一支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 “双师”型教师

从目前情况来看,公安院校教师的平均学历水平近年来有了较大的提升,有些公安院校近几年要求新进教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具有博士学位,一批高学位教师进入公安院校任教,给我国公安院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铁道警察学院最近几年间,新进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就达到70人以上,这些教师将是铁道警察学院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奠定了铁道警察学院未来发展的基石。但我们也应看到,很多新进教师并不是公安院校毕业,所学专业与公安专业差距很大,很多新进教师基本上是“现学现卖”,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这些都严重阻碍着公安院校实训课程的开展。公安院校应把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知识、能力结构水平作为一项关乎学校未来的战略任务来抓,努力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铁道警察学院近几年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如每年派遣年青教师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等院校进修学习,提升年青教师的公安理论水平,掌握最前沿的公安理论动态,并积极鼓励年青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寒暑假去铁路公安一线和地方公安机关调研学习,了解公安一线实际情况,搜集整理公安一线发生的现实案例,为校内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积累第一手资料,并在此过程中丰富年青教师的实践经验。

3.3 编写与完善实训课程的配套教材

实训教材是开展实训课程的主要依据与参考,一本高质量的实训教材对实训课程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并能有效提升实训课程的质量。实训教材能够为实训课程的开展确定更为明确的目标,更为标准并有效的程序和方法以及更为科学合理的考核反馈机制,这些对于实训教师和学员都意义重大。实训目标的明确能够使学员了解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并能充分调动学员完成任务的积极主动性,为实训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标准程序和方法的明确能够使学员知道“怎么干”,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提升素质,使实训课程更加有效率。考核反馈机制的明确能够使学员知道“干的好坏“,方便考核每一名实训学员的表现以及整个实训课程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实训课程总结经验。总之,高质量并有针对性的实训教材对实训课程的有效开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公安院校实训教材匮乏,高质量并有针对性的实训教材更是少见,部分公安实训课程还仅仅是依靠实训教师“经验总结式”的教案来进行。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目前学院很多实训课程的开展没有针对性的实训教材作为指导,并且有些铁路特色非常鲜明的课程,如铁路乘警勤务等由于其课程独特性甚至完全没有相关资料可供参考,这就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实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可以说是迫在眉睫。铁道警察学院目前正在积极组织任课教师编写实训教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几年,各个课程的实训教材将陆续出版,这将大大提升学院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3.4 加强校局合作

所谓校局合作,简单地说就是公安院校与地方公安局展开广泛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能够较好适应未来公安一线需要的预备警官。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也要主动“走出去”,加强校局合作,为警校学员更好地开展实训搭建更多的平台。通过校局合作,公安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一线公安的实战环境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同时,地方公安机关也可以充分利用公安院校的理论和人才优势,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两者在实训教学中可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通过这种校局合作模式实现公安院校与地方公安机关的良性互动,达到“共赢”的局面。近年来,铁道警察学院正积极地“走出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同各铁路公安局、地方公安局等开展合作,目前,已与郑州铁路公安局、武汉铁路公安局、河南省森林公安局、三门峡市公安局等签订合作协议,这将大大提升铁道警察学院实训教学质量水平。

本文章为铁道警察学院院级教改项目中期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基于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 项目编号:JY2014003

参考文献

[1] 程宜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地铁实训总结范文11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校企合作是一种重视人才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职业学校的理论学习同企业技能操作有机结合,构筑院校同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学生受益的多赢模式;是培养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人才的良好模式;是实现职业学校办学目标的有效途径。笔者所在学院始终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学院铁道运输专业的实际,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一些设想。

一、铁道运输专业的特点及岗位需求

铁道运输是铁路特有专业,专门培养铁路运输生产现场操作、服务及管理的技能型人才。同常规的机械制造有所不同,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铁路特有的职业岗位群:一是铁路车站作业组织与指挥工作领域的车号员、调车员、车站调度员等;二是列车调度与指挥工作领域的信号员、助理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等;三是铁路货运工作领域的货运员、货运核算员、货运计划员、货运安全员、货运调度员等;四是铁路客运工作领域的客运员、列车员、客运值班员、列车值班员等。若想胜任这些工作岗位,就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要使学生获得铁路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具备这四大岗位群所需的岗位技能,使毕业生与铁路企业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单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物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掌握操作技能,而校企合作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作为笔者所在学院的骨干专业,铁道运输专业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多年的建设发展中,不断加深校企融合,通过站校挂钩、建立教学、生产实践、技术服务三结合的办学机制,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专业岗位技能为突破点,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积极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人才

订单式培养即由用人单位确定人才标准,提出订单,由院校认真研究企业职业岗位对职工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需求,同企业商议、签署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院校和企业根据岗位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学习、实习整个过程,企业都参与管理。

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职工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根本,一方面,学生因有了就业方向,学起来更有动力,目标更加明确;另一方面,企业认为学校是在给自己培养人才,所以会积极地参与合作。有了订单要求,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就更具体了,院校的培养目标也更明确了。笔者所在学院铁道运输专业曾经与神朔公司、朔黄公司、孝柳铁路公司、中铁一局、中铁十六局、唐承铁路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签订了订单,培养了大批的运输人才,很好地满足了企业需求。

2.校企互动,互助共荣

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不断应用,使院校和企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企业主动为院校培训教师,使教师了解到生产的前沿技术,教师再回到院校教学就得心应手;同时,教师也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项目革新。

由笔者所在学院铁路运输专业教师和企业资深技术人员组建的研发小组,为企业研发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微机连锁和车机联控等新技术,被企业广泛运用,并得到好评。同时,教师为企业在岗职工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撑,为企业职工编写了岗位培训教材,为职业学校编写了部级规划教材以及多媒体专业课教学课件;院校同时也掌握了企业发展动向及生产一线的最新技术。近年来,学院铁路运输专业主要完成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局、太原局、济南局、兰州局的行车及客货运关键岗位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工作,培训岗位主要涉及站段长、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调车长、客运值班员、列车长、货运值班员等,得到了企业认可。同时,专门选派教师走出院校,到天津站、济南局、阳涉铁路公司等地为职工进行现场培训,并且配合技能鉴定站完成了河北地方铁路局、山西潞安矿务局、山东威海铁路局等职工技能鉴定任务。

铁道运输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从铁路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并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一对一地指导学生实习,深受学生欢迎。同时,也循序渐进地安排年经教师利用寒暑假到铁路单位实习锻炼,使书本知识与铁路行业的新理念相衔接,“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由院校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技能教师共同组建了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有利于学生第一时间获取铁路发展的最新技术,便于学生技能的提升。

3.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提升职业技能

技能实训场所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加强院校与企业交流合作,改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平台。在多次实践中,运输专业的教师深切体会到,必须配备与专业相适应的、面向岗位、功能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双方多渠道筹措资金,引进设备、技术、管理经验,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仅为学生实训提供方便,还可作为企业职工培训、技术业务竞赛的场所。运输专业实训基地曾经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局举办过接发车竞赛,特别是在首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车站值班员决赛中,运输专业的教师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理论命题、实操命题、故障设置、邻站配合、设备保障等各项任务。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顺利实习的重要保障,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规划,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作为校内学生实习基地的拓展,无疑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为此,学院致力于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实习环境,先后与石家庄南站、阳泉站、威海地方铁路局、北京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等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对遇到的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和处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校企合作实践探索的成绩与问题

校企合作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更是改革的难点。近年来,学院运输专业在校企合作领域小有成就,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被中国铁路总公司命名为“运输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北京铁路局客运培训基地”。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合作缺少相关的保障机制

一些发达国家为职业教育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以鼓励企业主动参与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培训,并在税收方面给予企业优惠,政府从中起到主导作用,为企业提供资助,以保障职业院校能有足够的实习实训课程。

目前,我国一般由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决定其合作关系,政府及行业理事会很少参与其中,校企合作在法律层面上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没有形成对校企合作双方履行权利与义务的监察和约束机制,还未建立专门针对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许多项目很难得到企业主管单位以及劳动部门的管理协调。即使有些文件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施校企合作,但对院校和企业都没有多少约束力,这也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和稳定的重要原因。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处于体制改革时期的铁路运输企业,受国家的严格控制和直接管理,没有建立人才战略意识,只满足于目前的生产效益,使院校合作遇到较多阻力。职业院校办学经费紧张,企业资源有限,在推动校企合作方面有心无力。例如,学院客运培训基地的设施设备早已落后于现场实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改善,仅靠院校一方很难实现。

2.企业缺少与学校合作的动力

大多数企业片面地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是营利,而非人才培养。企业认为人才培养是政府、社会和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而非企业的职责,企业更愿意聘用现成的技能型人才。在当前的就业背景下,劳动力供大于求,企业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大,所以更没有必要花费精力与学校合作。

就目前学院铁道运输专业与一些企业的合作来看,绝大多数是学院主动找企业寻求合作,而大多数企业与学院的合作都似乎缺乏动力,有些企业不愿为人才培养支付太多的成本,只想“拿来合格的人才”,没有认识到企业才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没有意识到自身肩负的人才培养的责任,往往企业需要人才时,才想起到学院来招聘。

3.校企合作的内涵亟待提升

现阶段,校企合作的方式大都在表层,职业院校一方主要希望解决学生的实习难题,而企业则希望通过接收大量学生来企业实习,降低支出成本。校企合作的双方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建立专业目标以及共同研发适用教材等方面还难以实施深度合作。学院运输专业与相关的企业签订的只是实习协议,企业为学生仅提供适应的职业工种实习岗位,待实习期满后,企业根据自身需要优先用人。例如,石家庄站及客运段、北京西站及客运段、北京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神华集团朔黄铁路分公司等多家单位,都是学院的实习合作单位。学生的优秀表现虽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但真正能留在实习企业工作的学生仅是十之一二。

四、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1.建立经常性的对话协商机制

针对存在问题,应充分建立政府、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经常性的对话协商机制,推进校企产学合作建设。学院多名运输专业的教师参加了企业师资协作组织,经常利用开专业会议的时机,提出学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将企业反馈的信息汇报给学校领导,极力寻求与企业的合作点。

2.采取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提高人才质量

校企合作应该是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企业既可有人力或技术资源的合作参与,还可以有物质资源的合作参与;既可以有合资的合作参与,还可以有捐资、独资的合作参与。有的企业还直接参与职业院校的内部管理和决策,成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办学的主体之一,还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参与设置课程,编写适用教材,进行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参与教学全过程。

3.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

在职业教育中,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十分重要,实训基地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技能,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是进行科技研发、职业技能鉴定、劳动技能竞赛的良好平台,也是院校向社会提供服务,生产与学习相结合的有机载体。院校和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应秉承互惠互利的原则,协调双方,明确权益,以期实现双方的需求。

目前,学院按照“站中校、校中站”的思路,跟踪运输现场最新技术和运输组织方式,以真实的运输生产环境为实训场景,配以现代化的虚拟仿真技术,逐步建成集实习实训、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的校内铁道运输综合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与运输现场合一的、真实的职业技能训练场所。学院的实训基地对内能满足学生从基本技能到综合技能的训练,从专业基础实训到顶岗实习的各类需求;对外能满足铁道运输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学院还与企业紧密合作,建设稳定的综合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把专业课教学、实习实训、技能鉴定等内容引进企业运输站。

地铁实训总结范文12

(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4)

摘 要:以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的轨道交通供电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从必要性分析、建设目标与要求、设备选型、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接触网实训中的应用及实训基地内涵的建设。

关键词 :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虚拟现实技术;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9.034

收稿日期:2015-03-20

近年来,我国以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作为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接触网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与此同时接触网形式的多样化也给各职业院校电气化铁道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于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实训室建设经验及新校区实训基地建设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探讨。

1 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1 接触网工种特点

接触网工是从事接触网设备安装、调试、检修、保养的人员。接触网作为供电系统向电动列车传输电能的关键接口,有其无备份、机电合一、动态工作、工作环境恶劣等特性。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将会直接威胁到牵引供电系统以及列车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长时间中断列车运行。所以,提高接触网工的维护检修及事故抢修技能水平,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不仅是企业对于接触网工的要求,也应成为学校电气化铁道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2 铁路高职院校电气化专业现状

对目前铁路相关职业院校的统计表明,为数不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电气化铁道或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而且实习实训设备普遍陈旧,实习实训方式单一,尤其是兼备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实训功能的实训基地更是屈指可数。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只能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进行少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初次就业后还需通过企业组织短期强化训练,才能获得上岗资格,无形之中给企业增加了成本。整体上看,现有的接触网校内实习实训设备和培养方式很难满足轨道交通领域对于接触网技能人才的需求。

1.3 突出高职特色,与现场无缝对接

实训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最为闪光的特色,具有实验中“学校能控”、实习中“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性”的显著特征。而校内实训基地有别于实验室、实习车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空间,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铁路高职院校作为接触网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地,应突出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立完备的实训体系,强化实训环节,丰富实训基地内涵,从而提高电气化铁道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进而达到与现场无缝对接、节省企业人员培训成本的目的。

2 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2.1 建设目标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一文中,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要“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为贯彻教育部这一要求,湖北铁路运输职业学院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总体目标确定为:根据电气化铁道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生产一线所需技能为目标,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努力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教研、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实训教学基地。

2.2 建设要求

高职院校接触网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供电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需求,同时应能够满足技能鉴定和在岗职工培训的需求。规模以满足50人班级开展实训为宜。必须兼顾高铁接触网和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常见悬挂形式,柔性、刚性、第三轨三种形式接触网应合理配置。实训场地应充分利用校内已有资源,如非电化股道,实训楼一楼周围外挑梁等。还应按相关检修规程规定配置安全防护用具、常用工具及常用零部件备品,工具柜均配双开门与锁。

另外,可以考虑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接触网仿真实训系统。学生按“认知设备,模拟操作,实际训练”的三部曲(见图1)进行实训,每个实际训练之前都先进行模拟仿真操作,只有通过模拟操作考核的学生才能进入下一步实际训练环节;实际训练完成之后,也可再次通过模拟仿真训练加以巩固。这样虚实有机结合的实训方式,可以最大限度上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消耗,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设内容

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针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与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工两大专业岗位。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例如柔性接触网方面较为相似,刚性接触网近几年才开始现在铁路接触网系统,而地铁中常用的第三轨在我国铁路系统中没有应用。

3.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结构形式的选择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能否满足速度目标值的要求;二是能否满足能量的可靠传输;三是是否有足够的使用寿命;四是能否满足接触网系统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电气化铁路正线(包括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以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及弹性链形悬挂为主,侧线及车场线一般为带弹性吊索的简单悬挂;多股道一般用软横跨,高铁线路多股道以硬横跨为主。弹性链形悬挂在结构上比简单链形悬挂复杂,但在速度适应性和能量传输可靠性方面要优于简单链形悬挂,故在高铁线路得到广泛应用。

3.2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现代有轨电车等多种形式,具有行车密度大,客流密度大,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其中地铁正线主要采用地下敷设方式,隧道净空较小。这就要求接触网系统具有结构紧凑,跨距小,电压较低,载流量大等特点。

我国早期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第三轨和柔性悬挂为主。第三轨式接触网在安装精度要求和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方面存在劣势。而在隧道中使用柔性悬挂使得建设期隧道土建成本巨大,运营维护工作量大,且存在断线隐患。所以近年来建设的地铁系统,在隧道区段多采用刚性接触悬挂。这种悬挂形式具有结构紧凑、净空要求低、维护工作量较少、载流量大、无断线之虞等优点。

轻轨和有轨电车方面则以柔性悬挂和第三轨形式为主,其柔性悬挂在结构上与铁路接触网相似,第三轨则多采用下接触式。

3.3 建设方案

下面以湖北铁路运输职业学院新校区接触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为例具体说明。建设方案分硬件设备、仿真实训系统两部分。

3.3.1 硬件设备部分(见表1)

3.3.2 仿真实训系统部分

仿真系统应能实现三种接触网基本结构认知、工作场景巡视和现场作业模拟三个功能。系统中应涵盖三种形式接触网的主要结及应用环境;还应包括材料库、工具库、值班室等在内的接触网工区3D场景。模拟作业系统应能实现绝缘子检查与装配、腕臂装配等技能的训练。任务模式下可模拟接触网中典型故障发现和排除任务,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操作完成任务,严格按照实际工作程序和过程操作,将相应的安全规章、检修规程融入到其中,最后由系统或教师完成评价。

目前,国内针对高铁接触网(柔性)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已较为成熟,然而覆盖地铁常见的刚性和第三轨式接触网形式的虚拟仿真系统还处于空白状态,所以需进行全新开发。新开发的地铁接触网仿真实训系统应在高铁接触网仿真实训系统成熟架构的基础上,按照国内常见地铁接触网形式进行开发。除了基本结构之外,应重点对以下几个关键节点进行仿真处理。①刚性接触网部分:贯通式刚柔过渡段、交叉道岔形成的线岔、外包式中间接头、膨胀元件、中心锚结、分段绝缘器等。②第三轨部分:电连接中间接头、膨胀接头、端部弯头、中心锚结等。

仿真系统安装于接触网一体化教室计算机中,设置8台学生工作站,2台教师工作站。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采用C/S,架设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历史数据的存储,参数配置及保存,数据运算等功能;教师工作站设为主工作站,各学生计算机为普通工作站。为了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整个系统采用单100M以太网结构,服务器可根据需要配置双网卡,绑定冗余运行。

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

3.4 内涵建设

如果说先进的设备和仿真系统是实训基地的“硬条件”,那么完善的管理制度、合格的实训指导教师、实用的实训教材以及优秀的实训文化等则是实训基地的“软实力”。如果没有强大“软实力”,实训基地硬件设备再先进,也只能是摆摆空架子,无法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必须坚持“软”与“硬”兼修并重的原则。

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作用最终要通过专业课程的实施来实现。因此,推动专业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专业课程资源,尤其是要开发与实训基地相适应的实训指导书,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是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建立切实可行的和“接触网实训管理办法”,则是做实各个实训教学项目的重要保证。

在“内涵”建设中,基地文化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每个专业所针对的行业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接触网专业除具有轨道交通行业共有的“高、大、半”(即高度集中、大联动、半军事化)的行业特点外,还具有“三高”(即高空、高压、高速)等风险,工作多以小组作业和夜间作业为主,对员工的“两纪一化”(作业纪律、劳动纪律和作业标准化)要求严格,企业管理特别突出“四种意识”(即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形成了轨道交通企业特有的管理文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将这种文化融入其中,构建更加真实的职业环境。比如文化墙的建设,安全警示标语的建设等。同时在制度建设中也要将校园文化中倡导的独立、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融入到基地的文化建设中,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文化与浓厚的职业氛围,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文探讨的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涵盖了当前轨道交通系统三种常见的接触悬挂形式,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结构,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接触网实训中的应用及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这种具有多样性的接触网校内实训基地,对电气化铁道技术和城轨供电专业学生的实操训练以及企业员工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齐坤. 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 李晓艳,王语园. 以高铁实训基地为基础的接触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研究[J].电子质量,2013(5)

3 周艳秋.接触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研究[J]. 成功(教育),2012(12)

4 李壮.高职电力外线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4(2)

5 王靖满,黄书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