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

时间:2022-08-03 01:34:15

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范文1

国际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现阶段我国学生普遍缺乏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接触国际法实例很难,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国际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提高学生学习国际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和解决思路、方法等的掌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般的分析原理,并借助这一原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1]。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一、国际法案例教学易出现的问题

(一)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教学

案例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案例报告的规范化和权威性。在目前的国际法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将案例教学理解为简单的援引案例来说明理论知识。虽然在系统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穿插案例有助于提高课堂气氛和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这仅仅是系统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从案例选择到课堂设计的一系列过程。

(二)对案例教学不够重视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与其他的教学方法处于同等地位。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却将其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过于依赖案例教学方式都是不正确的。案例教学应当与其他方法并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课程分配上的均匀。案例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将其与其他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搭配。

(三)案例选择的不恰当

案例的选择存在有难度,一旦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案例选择困难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案例来源不充足,另外一方面因为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没有把握好标准。在案源上,困难的不是案例的数量问题,而是符合案例教学要求的案例质量问题;在教师选择案例方面,既要顾及到案例自身的价值,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虑到教学的进度和整体的教学状况,这些因素处理不好,就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很难达到

通常的讲授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教师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课、记笔记,在课堂上没有主动性。这种影响呈现在案例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在台上陈述案件事实,讲述案件涉及的法律知识,总结案件的意义,其中插入学生对于问题的看法。这种模式实际上是案例讲解,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一种,只是将系统知识换成案例,而不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角色转换不当,过于主动,就会削弱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二、国际法案例教学的课堂实践

选择精确、有效、典型的案例,是实行国际法案例教学成功课堂实践的第一步。所谓精确,是指所选案例内容要与有关国际法理论相吻合;所谓有效,是特指国际法案例的政治性。国际法调整的国际法律关系除了包含法律因素外,更多的还要包括国际政治因素和国际关系的现实,与国际政治太过脱节的案例是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典型,是指该案例在相关法律领域具有代表性。

实例演示:以wto海龟海虾案为例

该案件的案情如下: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投诉美国对某种虾和虾类制品的进口限制(wt/ds58)(禁止进口没有使用排除海龟捕捞装置捕捞的虾)。1996年10月8日,上述联合投诉方提出磋商要求。争端起因是1996年5月美国颁布609条款,禁止在捕虾时没有安装防止误捕海龟的装置ted的虾类产品进口。投诉方认为美国违背了gatt1994第1条、 第11条和第18条,并造成了利益的丧失和损害。1997年1月9日,马来西亚和泰国要求设立专家组。1997年1月30日,巴基斯坦也提出这一要求。1997年2月25日,dsb设立了一个专家组,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危地马拉、墨西哥、日本、尼日利亚、斯里兰卡、中国香港等11个国家(地区)保留第三方的权利。1997年2月25日,澳大利亚也要求就同样的争端事由设立专家组;1997年4月10日,dsb同意这一要求,决定由同一专家组合并审理澳大利亚的要求。专家组认为,美国禁止早虾和虾类进口的措施违反了gatt1994第11条第1款,不能被认为是gatt第20条中的例外。1998年5月15日,专家组报告由成员各方传阅。1998年7月13日,美国对专家组适用法律和法理解释问题提起上诉。随后,专家组推翻了专家组的一项调查结果,即专家组认定美国的被诉措施不包括在gatt1994第20条的序言允许的范围内。上诉机构推断出,美国被诉措施虽然符合第20条g款的要求,但却不能满足第20条序言中的要求。1998年10月12日,上诉机构报告由成员各方传阅。

该案若实践案例教学,大致可以分成如下步骤:

第一步,教师先将海龟海虾案分配角色,角色的分配应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在该案中,教师可以设定主持人1人,该主持人负责介绍案情,并以一段开场白开始这个案件的模拟。教师设定申诉方4人,分别代表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四方;设定被申诉方2人,均代表美国,由其2人共同搜集资料加以抗辩;设定第三方11人,这11人分别代表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危地马拉、墨西哥、日本、尼日利亚、斯里兰卡、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设定专家组成员3人;设定上诉机构成员3人;设定一定的评委(最好基数),由评委对上述人员进行打分。

第二步,专家组审理程序。这个过程先由申诉方发言,然后由被申诉方抗辩,期间听取第三方的意见,最后由专家组做出裁决。这个过程评委应该对各个人员的表现进行打分,然后取平均值。

第三步,上诉机构审理程序。这个程序是上诉程序,本文由收集整理,具体设计跟第二步大致相同,最后由上诉机构做出终裁。

第四步,由评委进行核分,并将结果予以告知。同时,旁听观众(未分配任务的同学)可以向任何发言的同学就其所陈述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这个环节要求准备案例的同学需要课下认真准备,确保就自己负责的部分了然于心。

第五步,由教师进行最后总结,并就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将核心争讼点详细阐释,并积极给学生提供参考资料或推荐相关书籍、论文,以便学生在课后能够及时查阅。

第六步,由学生课下及时查阅资料并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在下一堂课时检查学生阅读资料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法教学中可以援引案例的选择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国际法院的判决。国际法院对国家的管辖权是建立在国家自愿的基础上的,由它审理的案件数量、范围有限,但根据国际法对国际法院职能的规定,国际法院除了拥有诉讼管辖权外,还有咨询管辖权。所以国际法中的教学案例除国际法院审理的成案外,还应该包括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仲裁机构的裁决、以及国际关系中发生的重要事件等等。这些意见、裁决和事件虽然不同于法院审结的成案,但它们都可以说明与论证国际法的原理、原则的产生和存在,同时也能说明国际法的现实性和复杂性,所以都应该在国际法案例教学中得到合理的运用。

三、国际法案例的教学设计

国际法案例教学设计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一)案例的选取和整理

“法学案例教学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2]一个好的国际法案例必须具有实际价值,从法学教育来讲,首先,国际法案例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案例中体现出的法律知识与法律运用;其次,国际法案例必须具有现实性,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现实性和真实性,避免凭空虚构案例;再次,国际法案例必须具有启发性,这是案例教学目的的要求,启发性强的案例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最后,国际法案例的选择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要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争议性强的案例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二)课堂讲授的技巧

国际法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有不同的课堂讲授方式和手段,恰当的形式可以使得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讨论法和质疑法是案例教学中常见的方法,组织学生就案例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讨论,发现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不迷信案例中的结论,在论证结论的正确与否的过程中达到对案例知识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把握课堂进程,在应当给与提示、启发或者进行总结的时候能适时地做出反应。除了这些一般的方式,组织学生观看法庭审判或者邀请非课堂人员参与课堂讨论都是可以采取的方式。

(三)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

国学教案范文2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当前,《中国法制史》课程传统教学仍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粉笔+嘴巴+黑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造成的一种现象就是自始至终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授课,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台上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台下学生埋头苦记,教学效果不明显。如果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案例教学,学生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具体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以此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法制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重要前提。《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内容起自夏朝,讫于当今,时间跨度长,涵盖内容、专有名词多,所涉及历史典籍、数据浩繁久远,加上与现实的距离感,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的意义产生困惑。如果还采用传统方式教学,有些概念老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仍可能云里雾里,不得要领,要不了多长时间学生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从而影响其学习的动力。而这时引入案例教学分析的方法并且经常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对学生了解当时的立法背景,加深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切实掌握重点问题非常有帮助.尤其在网络课程中,案例教学可以使用多种传输技术,比如声音、图片、flas等,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国法制史学习,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真正体会学习中国法制史的乐趣。[1]

(三)案例教学法促使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最终提高素质

我们的老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又直接进入高校教学的,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从法律职业化的角度组织教学活动,尤其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更是难上加难。为了上好案例课,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等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中国法制历史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历史案件的分析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等。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充电,扩充知识面,课前认真地选好备好案例教学内容,通过一次次案例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四)案例教学法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最终使教学相长

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教师除了尊重外,还有几分畏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很少。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这种教学法将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老师的亲和力、感召力激励学生全力以赴,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观点,打破千百年来师生之间的“不平等”,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示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2]

(五)案例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体现了法律规则在实践中的应用,对法律规则的内容和法律精神做出了最好的实际阐释与证明。恰当地引入案例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对古代具体案例的研究和分析,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明白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的变化;从文本到社会理解立法与司法二者间的差距,从而引发学生们深究导致二者差距的诸多社会历史因素的兴趣,也使学生们得以从中探寻到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加深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理论层面为今天的法制建设的完善提供借鉴。

(六)案例教学的使用促进中国法制史教育改革

以往的《中国法制史》课的教学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司法实际工作基本脱节。而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非常好地实现中国法制史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通过对古代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与“古代的法制”这个“实际”、“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明了历史上办案的方式、分析案件的思路与方法、适用法律的过程、支持判决的理由以及案例的意义等等,养成学生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和善于、勇于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想。[3]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敏捷思维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法律工作的必备素质,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更加有力地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推动中国法制史教育改革。

二、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一)案例教学所选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和系统性

鉴于中国法制史纷繁众多的过去,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我们精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件,一类理论问题用一个或者若干个案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共同加以说明,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讲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这个问题时,无宇追逃案就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案例。在收集这个案例时,考虑到目前学生对于古汉语的掌握能力,在收录原文的同时,也要收录对它们的白话文解释。

(二)案例教学所选案例应当有一定的疑难性

案例太难或过易都不好。案件太难学生不知从何分析,从而丧失参与的兴趣。相反,案件太易会使学生一猜便知,引不起学生的求知欲,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案例难易要适度。比如在讲到魏晋时期法律的儒家化问题时,有的老师就会讲到费羊皮卖女葬母案。其实这个案例不仅涉及儒家关于服制制度的态度,还涉及其“尊尊亲亲”思想。费羊皮卖女确实罪不可恕,但卖女是为了尽孝,符合儒家思想,最后免除了刑事处罚。只要配之以白话文解释,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

(三)案例教学要调动绝大多 数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教师要尽可能多采用如小组发言、限时发言、扮演案例中角色等不同方式来授课。其中由学生扮演案例中角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很多学生参与。比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情理法司法审判精神,可以依据史料记载案例,由学生积极参与扮演,完整再现当时的审判场景。学生在模仿古人判案过程中,以古人的心态和思想支配自己的言行,故能深刻体会古代法官兼顾情理法的司法审判原则,感同身受中理解了相关法制史知识。

(四)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需具备案件推理能力和一定的组织应变能力,以灵活驾驭课堂

国学教案范文3

1优化教学方式

案例的教学并没有一定的形式,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国际贸易教学,就要灵活的选用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一般来说,案例教学主要有课堂讨论、教师讲解、自学等方式。在对一些理论性不是很强的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自学案例的方式,诸如商品的数量条款等内容,就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如果教授的内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水平的话,就可以采取案例分析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够加深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程度,诸如在讲价格术语的时候,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针对具体的事例进行精细地讲解,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内容。

以上这两种问题,都是在理解层面的问题,利用这两种方法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如果案例相对复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时候,教师就应该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因为这种案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还应该具备分析其中问题并将其解决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可以采取分组方式、互动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往往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2理论案例相结合

在以往的国际贸易的相关课程中,往往利用课堂教授的方法,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述使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模型、方法、过程等。这些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案例法只是对课堂的补充,其对于这些理念知识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但是,这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不重视理论知识教学或者案例教学,这两种教学都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能力的提高。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过度重视理论教学或者案例教学,并没有将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使得学生综合能力的欠缺。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理论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而案例教学由于未能联系理论知识也难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就大大限制了我国国际贸易教学的发展。

3总结

中职国际贸易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对案例教学在我国中职国际贸易教学应用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我国中职国际贸易教学获得更大的发展。

作者:刘鸿瑞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

国学教案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国际经济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93-02

一、国际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及学习难度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国际经济问题。能够用所学理论解释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现象,是经济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效果差,因此对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主要探讨各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产生的原因、利益分配以及由此诞生的国际贸易政策。第二部分是国际金融部分,主要探讨由于贸易而导致的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投资、汇率以及国际收支等。该门课程的知识点众多,需要良好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基础,这就降低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很多课程的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当中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的科普兰博士(Copeland,D.)于1910年率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中应用于实践,最早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科普兰博士邀请了很多优秀工商管理的从业人员走进课堂,向学生展示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科普兰博士要求学生利用管理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问题,写出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教学方法由于其良好的效果很快在其他学科开始推广。根据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定义,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和教师互动,共同参与对某学科的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也不仅仅是现有知识的传播者,教师与学生成为平等的主体,共同参与课堂的教与学。案例教学法着眼于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国际经济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主要能起到以下几点作用:首先,减少课程的枯燥性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经济学知识点繁多、综合性很强,需要用到微观和宏观的分析方法,对数学、函数及图形要求较高。如果按照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很多知识晦涩难懂,学生也只是热衷于记结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案例教学,让晦涩的知识变得更有立体感,有利于降低课程难度,丰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其次,案例教学有益于学生的“学”,提升教学质量。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填鸭式教学的主体,而是根据国际经济中的热点或特殊的现象,创建现实经济生活情境,用贴近生活的经济现象来引导学生自动融入积极讨论的课程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传播者,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分析、总结和思考,以得出开放式的结论。事实上,很多国际经济现象并没有唯一的解释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同一个经济现象,让各种解释相互竞争,不要简单地下结论,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重要的不仅仅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学习。总之,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提升学生查询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最后,案例教学有益于教师的“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在案例教学中,虽然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但是如何引导好学生对国际经济现象的探讨并非容易。传统教学中,教师只知道可能理论就够了,但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提前准备案例,对国际经济的热点和特殊现象要有高度的灵敏感。教师需要关注学术前沿,不断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

三、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学中的教学实践

下面以动态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这一节为主举例说明如何在国际经济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根据动态国际贸易理论,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产出增加,而密集使用其它要素的产品产出减少(罗伯津斯基定理)。讲完这个理论后,可以结合“荷兰病”(DutchDisease)来加深对该理论的掌握。荷兰在上个世纪60年现了大量的天然气储备,生产资源大规模流入天然气相关产业,而传统的制造业因此大规模萎缩,这种一个行业大规模萎缩是另一行业大规模增长所带来的结果的现象被称为“荷兰病”。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沙特、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挪威、尼日尼亚、英国及澳大利亚先后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就是发现并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其中尼日尼亚和印度尼西亚是两个典型国家。由于石油禁运,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国际油价暴涨,几乎翻了两番。尼日尼亚的石油贸易条件在1989年是1972年的7倍,尼日尼亚获取了大量的“石油意外收入”,其占尼日尼亚GDP比重的23%。由于意外石油收入的增长,尼日尼亚提高了公务员的工资、大规模的公共投资支出,国内物价迅速上涨,国内其他产业竞争力迅速下降,比如农业出口量下降了67%以上,非石油行业出口下降了90%,石油行业的发达是以其他行业的亏损为代价,呈现出典型的“荷兰病”。印度尼西亚是另一个典型,印尼虽然像尼日尼亚那样获取了大量的意外的石油收入,但是并未出现“荷兰病”。引导学生查询资料,解释“荷兰病”原因,为什么印尼和尼日尼亚有完全不一样的结局。学生最后的讨论结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学生认为“荷兰病”主要发生在“享受”初级产品出口急剧增加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由于自然资源的意外发现或增加,获取了巨额的自然资源收益。其次,尼日尼亚发生“荷兰病”,是因为尼日尼亚在获取石油意外收入的同时,没有将获取的收入用于其它投资。最后,印度尼西亚之所以没有发生“荷兰病”,是因为印尼政府力争收支平衡,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将石油收入平衡用于其他行业。比如,资助灌溉系统、鼓励改良品种、改造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增加农业投入等。

总之,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创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从案例的准备、案例报告的撰写与分析、案例教学组织形式的完善等多方面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家骅.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问题[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02).

[2]许正松,万青.案例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11,(06).

国学教案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国际财务管理;应用

国际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日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本文首先对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国际财务管理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从目前各个高校使用的教材来看,大部分都是国内自编教材。由于国内开设国际财务管理这门课程还比较晚,大部分国内教材是参照国外同类教材的框架结构编写的。但我们比较国内教材和国外教材的具体内容会发现,国外教材比较偏重于国际财务管理的实务学习,而国内教材比较偏重于理论讲解,实务学习内容偏少。这是国内教材编写上的不足。

其次,我们从国际则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来看,它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际融资管理、国际投资管理、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营运资金管理、国际结算管理以及国际税收管理等。如同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面对的复杂环境一样,国际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也是非常复杂的,它同时包含了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国际会计、国际税收、国际金融、国际贸易、金融工程等多门课程的内容,是多门课程的交叉综合。一方面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同时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加大了教学难度。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学生在其它课程中学过相关内容,而在国际财务管理中的相关内容又讲解的比较简单,因而学生觉得内容不够深入。特别是这门课程一般高校都在大四开设,对大四的学生而言,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

在我们和几所高校教师的交流中,大家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甚至有教师认为这门课程无论是那位教师讲解,教学效果都不会太好。因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真正发挥国际财务管理在培养国际化的财务管理人才方面的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就显得更为迫切。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国际财务管理教学现状和教学特点的分析来看,国际财务管理的教学一方面广度有余,另一方面深度不足。而本科大四学生的学习要以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的提高为重点,因而针对国际财务管理的课程特点和大四学生的学习要求,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在国际财务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具体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教学法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通过“做中学”获得自己理解了的知识,这相对于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下抽象的、过度概括化的生硬知识,更能被学生所接受,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一个案例往往贯穿多个知识点,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学生达到综合把握各个知识点,把零散的知识点以不同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综合思维,以避免思维的片面性。因此,在国际财务管理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财务管理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在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重点

在案例教学的设计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和需要培养的能力,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案例。国际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按主要的教学内容,重点应安排好以下三方面的案例教学:

1.外汇风险管理案例。外汇风险管理是国际财务管理的最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学生学习了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之后,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对外汇风险管理的方法和重要性有更切身的体会。2.国际融资管理案例。国际融资管理按融资来源和方式可以分为国际贷款融资、国际证券融资和国际贸易融资,在这三种融资方式中,选取典型的融资案例,可以让学生将融资管理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具体的企业经营中。3.国际投资管理案例。国际投资管理具体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证券投资,通过一些国际大企业的经典投资案例和国际投资大师的经典证券投资手笔,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国际投资市场的精彩和惊涛骇浪。

(二)收集和精选典型事件,合理设计国际财务管理教学案例

案例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要选取国际财务管理领域中的既与课本的基础知识有很强的关联性,又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有重大影响性的经典性案例,将课堂学习和国际财务管理实务结合起来,既要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案例,又要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理论。一方面我们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去做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同时也要注意利用外来的案例,即通过各类经济期刊、国际财务管理教材和商业案例库取得公开出版的国际财务管理案例,其中应以自制为主。在自制案例中,老师要承担大部分案例的制作,一部分比较容易制作的案例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或学生小组去完成。特别是后一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合理组织国际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

在精心制作了与国际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后,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和设计就是接下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主要应把握好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相关知识和理论的准备,这是案例讨论前的准备工作,是案例讨论前的课堂讲授。在案例教学前,老师要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策略以及有关专题的研究情况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讲解,以便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理论和具体知识去进行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二是要组织好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具体形式。学生的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活动的主体,就组织的具体方式而言,主要有学生个人讲解、小组集体讨论、正反方辩论和角色模拟等等,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国际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运用。

(四)合理组织国际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总结归纳

在每一次案例课结束后,老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对本次案例教学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及时的分析,并为下一次案例教学做好经验总结。老师要做好案例的点评和系统的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老师的点评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具有扎实的国际财务管理理论功底和较高的综合能力素质,能够熟练地运用国际财务管理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老师的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老师的评价既要客观公正,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应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讨论中形成的新认识,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要对案例教学后的结果和心得体会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分析报告应该具有个性化,反映自己对案例分析的独特见解,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支持观点的相关数据、信息、事实资料及分析的过程。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国际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我先后在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融资管理和国际投资管理教学内容中,运用多种案例教学形式,共进行了6次国际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实践活动。大部分案例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课前学习积极主动,课堂讨论气氛热烈,课后案例分析报告撰写良好;一部分案例教学效果稍差,需要在下一年度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总之,在国际财务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婉丽.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08(8):72.

国学教案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国际贸易;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145-03

[作者简介]匡增杰(1980-),男,江苏扬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

[基金项目]上海海关学院“国际贸易”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14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B14048)”、2016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上海海关学院为例(项目编号:3204102)”阶段性成果。

案例教学法最早运用于法学教育,是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法,1870 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柯里斯托弗・格伦姆布斯・朗德尔( 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 dell) 教授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了判例,首创了案例教学法。[1]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案例教学法,之后被广泛应用到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是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简言之,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2]作为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避免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倾听者转变为参与者,使其成为教学的主体。[3]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更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4]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课程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及其他经济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得等问题,并揭示其点与运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两大部分,如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现代自由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现实问题,突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国际贸易课程研究的领域和具体内容来看,该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具有理论性、涉外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注重纯理论性的知识,容易造成课堂与社会实际的脱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过于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不到应有的效果。[5]因此,相对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人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深入剖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总体实施框架

(一)选择与设计案例

在案例教学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工作,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与设计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选择具体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案例的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之目的。二是案例的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国际贸易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去进一步理解和思考理论。三是案例的综合性,即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找出可能涉及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介绍与阅读案例

在这个环节,老师运用多媒体呈现案例并描述案例背景,把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点向学生做简要介绍,并尽可能营造出案例描述的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景中。学生在这个环节要充分阅读教师准备好的案例材料、理解案例内容。

(三)分析与探讨案例

在学生对案例背景有了初步感知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案例分析和探讨环节。这个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关键,因此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手段。[6]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国际贸易知识,围绕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大胆进行思考和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始终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自己只是一个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整个分析、讨论、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充分讨论与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辨应变能力、协作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案例教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四)总结与点评案例

学生在案例讨论后,教师要切实进行总结点评,这个环节是对以上各个环节的精炼和提升。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并非简单直接给出案例的答案,要对整个案例讨论情况做出总体评价,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对学生在自主性探究中暴露出来的正确或错误的典型思维给予合理的归纳评价,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此外,应总结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学生面对一个案例时寻找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思路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面对类似贸易问题时积累一定经验。因此, 教师在总结点评环节,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准”,运用理论知识、概念、原理要准确,点评要切中要害;其次要“精”,言简意赅,条分缕析,语言洗练,时间把握得当;最后要把握“分寸”,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具体运用:一个案例分析的示范

为进一步阐述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具体运用,下面以一个案例作为具体的运用对象进行示范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都会首先从比较优势的内涵、发展过程和竞争优势产生的背景、内涵一一作详细的介绍,再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从逻辑关系来讲,这样的讲解过程是严谨并清晰的,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晦涩。在对这两个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讲解时,根据案例选择的典型性、新颖性、综合性为指导原则,我们精心选择了“中国为什么是世界制鞋大国而不是世界制鞋强国”为案例进行示范分析。

案例内容: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鞋生产大国、贸易大国和消费大国,但近年来,印度、巴西、越南等国家在制鞋产业上迅速追赶比拼,使我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皮革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生产大国,2010年我国年产130亿双鞋,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位居第一。作为贸易大国,我国有近百亿双鞋销往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出口份额337亿美元(不含鞋材等),出口鞋数量及金额分别占世界鞋类出口数量及金额的73%和40%,位居第一。在世界鞋业论坛上,中国皮革协会做了“未来五年世界鞋业及中国鞋业发展趋势”,其中一组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几个国家制鞋劳动力成本的数据比较引起很大关注。中国年产量130亿双,劳动力成本是13-15美元/小时;印度年产量20亿双,劳动力成本是065美元/小时;巴西2016年各类鞋年产量近9亿双,劳动力成本是435美元/小时;越南2016年各类鞋年产量近8亿双,劳动力成本是048美元/小时。

中国皮革协会专家分析指出,从鞋业的生产数量上来看,这些国家要在10年内取代中国鞋业大国的位置,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中国在今后发展中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必须加快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彻底摒弃依靠速度、规模、价格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而向依靠质量、标准、技术、服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进行竞争的发展方式转变。与此同时,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发展皮革产业还有诸多优势,如丰富的原料皮资源、完善的产业链、巨大的加工能力、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可用较低成本生产各种质量产品以及极具潜力的13亿人口的大市场,但应积极从制鞋大国向制鞋强国转变。

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完案例后,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导向”学习模式设立问题,让学生重点围绕“为什么中国只是制鞋大国而不是世界制鞋强国”这个问题结合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理论去进行探讨,提高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进行案例总结指出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制鞋业的比较优势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而国家的竞争优势扶持和培养,对于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方面,我国比较薄弱。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簇群的支持,而我国的大多数产业缺乏这种支持。因此,要提高我国制鞋业的竞争力,需要从产业簇群上下功夫,促进其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四、结语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承担着把学生引入国际贸易学科、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兴趣的关键任务,承担着为学生构筑学科基本框架、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描绘学科发展前沿以及拓展国际经济视角的重要使命。鉴于现实经济情况的复杂性和国际贸易理论的抽象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使用案例教学来加强学生理解,利用典型案例、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师生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言。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案例的选择、理论知识点教授与案例分析的有机融合及协调等,[7]要求教师课前紧跟当前国际贸易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大量的资料和案例搜集,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手段鼓励学生大胆灵活运用相关贸易理论探讨问题,以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高臣,刘爽. 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8.

[2]王青梅,赵革. 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

[3]傅海霞. 基于案例教学的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研究[J]. 对外经贸,2015(11):151.

[4]张润莲,张向利,叶进. 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102.

[5]黄爱双. 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7):118.

国学教案范文7

【关键词】案例教学;国际结算;实施方案

国际结算是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实务课程,其课程主要包括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汇款、银行保函、国际保理服务、包买票据业务等贸易结算方式和侨汇、信用卡等非贸易结算方式以及与之配套的票据和商业单据等内容。国际结算课程不但内容庞杂,而且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无法满足课程本身知识量大和实务性强的特点,也容易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业务操作相脱节而感到无所适从的现象。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国际结算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在理论讲授中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国际结算的学习必须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较好的启发性及突出的实践性,并且能够在师生的互动中较好的达到教学的效果。

国际结算课程本身的实务性特点非常突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算工作紧密结合,如果单纯结合课本进行知识点的讲述,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只是枯燥的概念和理论,往往感到国际结算课程的难学,既无法深入理解理论的内涵,也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更无法在实践操作中熟练应用。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大量实际案例的应用与分析,通过学生对不同贸易、结算角色的扮演加深对概念与惯例的理解与记忆,也可以提前熟悉工作业务的流程,更可以提前面对结算业务中的各种突发事件。

二、国际结算的教学必须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国际结算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各种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和结算单据,还包括结算过程中应用的国际惯例与各国法规,课程内容的千头万绪往往令授课教师感到需要讲的内容太多,讲的过多过细则课时不足,讲的过少则内容空洞学生无法学到实际知识。案例教学则可以弥补教师教学手段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能够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

国际结算的课程内容也十分枯燥,不仅概念和国际惯例非常多,而且其识记要求十分精确,理解上对于初学者也有一定的难度。应用案例教学能够生动的解释枯燥而难以理解的概念,在师生的互动中轻松的完成知识的传递,如对于理解信用证是自足性文件与单据化文件这个特点上,可以用一个合同与信用证有关货物描述不一致而被拒付的案例来说明,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实际工作的环境,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概念的记忆与认识。

三、国际结算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笔者在日常的教案准备和课堂讲授中不断进行尝试,逐渐总结出一些案例教学的实施手段,并形成了具体的方案。

(一)专业区别

在教学案例准备的过程中,应就所教学生的专业来挑选合适的案例。如所教学生是金融学专业,应在银行实务中有所侧重,案例选择和分析的切入点以商业银行为主,着重选择银行办理各种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信用证的制作和信用证下交易所的审核中的案例;如为国际贸易专业,则应侧重贸易实务,案例选择和分析的切入点以企业为主,着重选择各种结算方式中如何防范贸易风险和制作各种单据的案例。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实际工作的氛围中去,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

(二)重点适用

在案例的安排上,应根据有限的课堂时间,主要侧重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按知识点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案例的讲述。笔者往往以案例为引,介绍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安排课后思考,让学生课下分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讲授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由浅入深,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的讨论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问题设计

在案例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应当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梳理好案例的层次关系,设计好案例的问题,以激发起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兴趣。如在托收的付款交单方式的讲叙中,应用如下案例:某出口商A拟采用D/P即期的方式出口商品。但进口商B不同意采用这种方式,相反却要求采用D/P60天的结算方式,与此同时要求由进口商指定代收行。问如果出口商答应采用这种结算方式,会有什么后果?进口商B是否会获得好处?通过让学生分别从进口商和出口商的角度来切入问题和回答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进口商可以通过相熟的代收行凭信托收据提前借单,收取货物,避免资金的占压,有利于本身的资金融通,而出口商则是在进口商商业信用的担保下对其进行了融资,相对即期付款交单而言风险较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两种付款交单方式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到这方面的风险。

(四)动态更新

案例教学的应用也应与国际结算的发展动态密切联系,不断进行新的调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化,国际结算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一些新的结算方式不断出现,有关国际结算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也在不断修改更新。这就要求我们随时关注国际结算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际结算业务的最新动态。如2006年11月,国际商会终于在全球范围内正式了有关信用证领域的最新国际惯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7年修订本)》(简称UCP600),并决定从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取代实施了长达13年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93年修订本)》(简称UCP500)。UCP600的公布和实施无疑是进出易领域十余年来的头等大事,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因此,在信用证案例的选择中,要体现UCP600的特点以及对实际业务的影响之处,并将其作为重点来讲授。

(五)教学辅助

在案例教学的实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手段。如案例相对简单,且只起到说明作用,可以随堂口头简述,例如各种本票汇票的伪造案件;如案例稍微复杂,则可以在PPT中展现,让学生阅读思考,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例如国际结算方式中各种违约案例;如案例较为复杂,涉及当事人较多,案情较长,则可以在PPT展示的基础上,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下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并且在后续的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切身体验,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如结算方式中信用证、保函和保理业务中各种单据的制作与审核等案例。

(六)深入实践

另外,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注意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及对案例讨论的汇总,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法、双语教学法和实验课程,给学生创造一个国际结算的实践教学环境,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国际结算案例教学实施方案可以以图1示之。

从图1可看出,在国际结算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是辅助,其职责是精心选择、编写案例,指导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的讨论思路;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深入案例情景,基本独立的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讨论案例,并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国际结算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应注重时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并结合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点,使教师教的清晰明了,学生学的轻松透彻,不仅让学生课堂知识学的牢固,还能在毕业后迅速融入实际工作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2]史雪娜.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 (3):55-56.

[3]周锦.案例教学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148-149.

国学教案范文8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全日制本科生四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自开设之日起,如何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学界和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着的共同课题。我认为,在高校教学改革的环境下,把案例教学法引入纲要课堂教学中,将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经掌握的概念和理论,在教师设置的某一情境中讨论观点、体验情感的教学过程。在纲要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意义重大。一方面,纲要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即“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包括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纯粹的理论讲授和照本宣科的历史讲述,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若教师能列举高质量的案例,并让学生主动分析,进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得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的长期而英勇顽强的奋斗。

另一方面,把案例教学法引入纲要课程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身份较之已往发生了变化,教师由知识的给予者变成教学过程的倡导者、组织协调者、引导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寻找者。学生在教师悉心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翻阅补充资料,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与传统教学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迥然不同,它通过课前准备、小组讨论、教师点评、撰写报告等教学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不仅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训练学生彼此之间互相配合、团队协作精神,还能培养学生在思想争辩中大胆质疑、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案例教学法在纲要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纲要课程全书共29万字,分上、中、下三篇,时间跨度较长,包括内容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今,内容庞杂,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这期间的经济状况、政治力量对比、阶级关系变化等都是纲要课程的教学范畴;理论课时量较少,周课时两节。又鉴于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就已在初、高中阶段系统学习过中国历史。他们对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规律有初步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是缺乏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因此,无论从教材体系还是施教对象来看,对每一历史事件浓墨重彩、详细讲述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不仅受到授课时间的限制,而且违背了纲要课是思想政治课而非历史专业课的课程定位。不少高校采用综述与专题相结合的讲述方法,以达到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的教学目的。把案例教学法引入纲要课程教学,也要遵循纲要课程的讲述特点,即明确综述从宏观角度把握史实、专题讲解是对重大历史事件做详细分析的特点,精心挑选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案例教学法过程的实施,不仅包括教学前精心的准备,而且包括课堂组织讨论、课后总结、撰写报告等环节。

(一)准备阶段

教师要根据每一章、每一节不同的教学目标来选择案例,然后熟悉并研究案情,向学生发放相关资料。案例的取舍是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考量,不仅考察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把握是否准确,而且体现了教师的政治修养和学识修养的高低,以及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纲要课程案例的选取语言要精炼,形象生动,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详略得当,同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针对性原则:选择的案例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有现实针对性。如这些年国内的思想和“告别革命”等言论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教师在讲解中国近代以来面临着的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时,可选用“我国近代修建铁路始末”的案例,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幻灯片和投影仪在课堂上演示,引发学生对中国近代修筑铁路缘何困难重重的思考,得出腐朽僵化的封建体制和天朝上国的意识形态是阻碍修路的根本原因的结论,也使学生懂得必须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开放性原则: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某一事物、现象客观冷静的表述,向学生提出疑问。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在课堂上各种观点争锋相对,互相激荡,形成各派观点。不设置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这是案例选择的开放性原则,这一原则为学生的思辨留下足够的空间。

典型性原则:所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意义,有示范价值。在讲授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为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外辱不畏牺牲的英勇事例时,通过描述几个最具代表性的生动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和景仰之情油然而生,无形中也增添拥护祖国统一和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的决心。

教师遵循以上原则,在正式上课前两周将案例分发给每位同学,要求课外查阅大量补充资料,并拟写发言提纲。

(二)课堂操作阶段

在一个程序完备的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课堂操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专业或者班级划分小组,对案件内容及设置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辩论。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念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摈弃了以往以教师教为主的传统方法,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崭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毫不干涉。教师在课堂讨论中,担任引路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当遇到学生偏离案例主题,信口开河时,教师要作适当提醒。当讨论气氛不热烈,甚至冷场时,教师要及时穿插发言,保证讨论得以顺利进行。“案例教学的课堂辩论氛围往往十分热烈,在辩论中经常可能出现学生认识模糊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控制辩论的主题和情绪,启发和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积极思考,澄清认识,形成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完整的认识或正确倾向,帮助学生走向真理”。[1]

处理好课堂讲授和课外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善于处理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学会处理课堂讲授和课外自主学习的关系,从而科学合理分配时间。学生从资料搜集,到拟写提纲、前期讨论,再到案例报告的撰写,教师从案例取舍,到批阅学生案例报告,都需课外花费大量时间完成。教师要注意案例教学过程的前后衔接,不可任意中断,避免出现课堂上临时列举案例,学生准备知识不足,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

处理好学术探讨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纲要课程虽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为教学内容,但“两个了解,三个选择”的教学目的决定了本课程不是历史通识课或者历史专业课,而是一门面向全日制本科生的思想政治课。思想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是纲要课程的根本属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学术探索精神,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追寻真相,鼓励每一个学生踊跃发言,开展百家争鸣,更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只有通过对重大历史现象以及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阐述,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明确历史和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三个选择’”。教师也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正面引导,关注学生偏激或不成熟的历史观,及时给予评判和纠正。教师在处理学术探讨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时,“对重大历史问题的阐述必须严格遵循党的历史问题决议,遵循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的精神;对历史资料的选择和历史观点的评述方面要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有利于学生对重大理论问题的理解和掌握”。[2]

(三)评估总结阶段

教师在讨论结束后,做总结性发言。发言不宜过长,要照顾到能力较强、发言踊跃的学生,也要鼓励因腼腆没有发言的学生。对学生各派观点给予辩证的全面的评价,并布置学生完成案例报告,报告可选择调查报告、论文、表格、散文等形式完成,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现正处于尝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唯有谨慎认真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才能使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通过教学方法的变革增强思想政治课程实效性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刘嵘.案例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 ,3.

国学教案范文9

关键词: 《国际商务》课程 案例教学 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日益增强,对外经济贸易量不断增长,这必然对精通外贸知识的人才需求量扩大,尤其是对外贸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下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由于不断扩招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高质量满足社会需要的精通外贸相关知识的人才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的关注、探索和应用。

一、《国际商务》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商务是一门研究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的科学。该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国际商务学研究的是跨国界的活动;二是国际商务学研究的是国家、企业或个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商业性经济活动,而不是非商业性的跨国经济活动(例如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这门学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的综合性、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它涉及面很广,与其他学科(例如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组织学及心理学等)有很多交叉。

传统的国际商务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并且与很多国际商务课程内容重复,如果任课老师缺乏实践商务经验,就更容易照本宣科。在教学手段上,虽然许多院校已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课件的制作平铺直叙,容易造成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则由教师结合课程相关内容,将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简化、抽象等加工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让学生独立分析案例,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大部分案例都是来自于国际商务实践,并没有确定的答案,因此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国际商务》课程案例教学的设置

在教学中,教师们应积极探索一种在课堂教学能建立“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结合国际商务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正确使用案例教学法,使教学成为一种整体性的、师生互动、良好交流的实践过程,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对贸易理论进行验证,对贸易政策的实施情况深入了解,对贸易主题角色还原。

基本思路是案例设置要具有参与性,避免与国际商务课程教学的内容有重复,我的看法是建立一种立体的案例教学法,不必拘泥于课堂。

1.课堂案例教学。初步的思路是在学期的开始,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选题或领域,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和教学模式的选择,在学期的中后期展开,使案例教学具有全程性。根据案例与教学环节的联系,可分为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课外思考案例;根据案例与讲授知识的联系可分为描述型案例、问题型案例和混合型案例;根据师生在教学中扮演角色的不同,可以分为插入型案例、讨论型案例、模拟型案例;根据国外案例教学,案例分为:一般个案、导入个案、哈佛式个案、事件过程法、行动个案。目前应用的国际商务案例多是从网络或图书馆搜集的,信息过时,综合性案例极少,甚至与现行法规惯例有不符之处。应该拓宽案例来源渠道,比如近期的报纸期刊、电视广播报道或者直接从企业搜集案例等,这类资料数据新颖、真实,贴近现实生活,学生也会更加感兴趣。教师也可以自行编写案例。尤其要注意搜集和撰写能再现国际商务全程的综合性案例,整合经济学专业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案例教学中迅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联网案例教学。教师给予商务模拟情景和相关互联网网址,学生在课后利用互联网数据进行案例讨论,并且提供案例报告。这种做法,学生主动性更强。这种案例教学法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培养其高层次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评鉴能力及在特定情境中的决策能力,而且影响教师的教学,促使教师思考本课程的架构与组织,案例与理论的关连性,以及学科整合等问题,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比如教师必须倾听、回应及沟通,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探究,促使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辩证分析及深入洞察。

三、《国际商务》案例教学的几个例证

通过真实的商务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商务活动,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将晦涩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一目了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他人在商务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昭示给学生,使学生受益匪浅。下面我举两个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案例一:Tom想购买一台DELL笔记本电脑,他在DELL网站上选型订货,并通过VISA卡支付货款。Tom的订单在马来西亚戴尔笔记本工厂得到处理,在这里员工从附近的供应商那里获取组成戴尔笔记本30个主要零部件。TOM的电脑的整条供应链,包括各级供应商在内,涉及大约400家公司,这些公司主要位于亚洲,但也有位于欧洲和美洲的公司。请根据你的知识整理一条DEII的国际价值链。

分析:

这个案例就是通过情景再现,要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解国际商务价值链的例证。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不但能更好地理解价值链的含义,而且能熟悉DELL的价值链过程,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时间奠定基础。

案例二:世界银行资助建立的《全球经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 数据()提供了175个国家商业法规和其他执行情况的衡量方式。公司可以使用这些衡量方式鼓励或限制投资、生产和发展。访问该网页,选择两个新兴市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各国在建立公司、招聘员工和开展跨国贸易贸易方面容易度排名如何?(2)建立一个公司需要多长时间?(3)缴纳税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4)回顾其他统计数据,找出哪个国家最宜经商?

这是一个通过互联网要学生作的一个小的可行性报告。通过这项案例作业的完成,学生能深入了解世界市场,并且定期掌握消费者市场、技术更新和全球化长期趋势并制定计划的技能。

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国际商务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和案例教学的特点,合理设计案例,通过学生参与、师生互动,达到国际商务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欣欣.《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模式构想[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

国学教案范文10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案例教学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职业技能的现代职业教学方法。在“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不断地互动,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定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职业能力。国际贸易业务交易数额是巨大的,而且会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环境与经济政策的影响,稍有差错就会给公司企业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这就需要提高学生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务能力,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尤其要熟悉交易流程和有关规则,具备较强的对外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传统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师生间知识的交流互动,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如果适当、灵活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讲授“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某个理论知识点后,再精心设计和选择相应的典型案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国际贸易案例的分析,了解对外贸易业务的真实流程和全貌,对所学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产生感性认识,然后将教材中有关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和具体实际操作中。这样,既能将理论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又能通过对国际贸易案例的分析,借鉴当事人对外贸易业务的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进一步规范自己的业务操作,从而减少就业后在对外贸易工作中出现的差错,避免公司企业经济风险的发生。

(二)有利于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案例有的直接取自于现实的生活情境和学生身边实际生活中的事情,或者以国际贸易中的真实事例为基础,根据教学需要加工而成。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推导出一般的原理,可以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顺应经济发展趋势,适岗的中、初级外贸应用型人才是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主要方向,而“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是一门涉外贸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当前国际时事经济政策予以关注,还要向学生介绍海内外的经济发展趋势、最新的国际国内贸易动态,及时地向学生讲授最新的国际经贸方面的知识和相关的贸易协定及法律法规。例如:在讲解倾销和反倾销时,笔者举了中国金刚石锯片胜诉美国反倾销案的例子,详细介绍了事情的起因、诉讼过程和结果。分析美国为什么对我国的金刚石锯片进行反倾销调查,我国金刚石锯片是否真的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对我国企业有什么启示,今后国家商务部需要调整对外贸易中的哪些政策和措施等。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有背景、有完整体系的系统知识链,而不是枯燥的、孤立的理论知识和案例,从而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相关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对案例提出质疑,研究案例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如果没有高水平教师的正确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学生独立探讨案例和分析问题耗费时间过多,而且无法找到切入点,容易产生盲目性和逐渐失去主动性。因此,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其知识结构更趋综合化。在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既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推动者。在教学设计时要广泛吸收相关学科之精华,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所需的相关信息,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能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争辩,在多种方案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从而顺利地解决案例中发生的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抽空到外贸公司企业中了解其经营情况,进行深入的观察、调查、研究,搜集材料,经过整理加工,选出适用于“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需要的不同的外贸案例,不断地了解、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贸法规的最新发展变化,及时地对已有的案例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案例教学法

在“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实施过程是由既独立又密切相连的五个实施步骤组成的,即精选案例—案例引入—案例讨论—评述案例—撰写案例报告。

(一)精选案例选择案例是“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中运用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之一。选用的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特别是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案例,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密切联系,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不同章节的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精心收集、编写、设计。选择的案例应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实用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典型性,要与教材重点、难点相对应。案例同时要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深入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信宜市素有“竹器之乡”的美誉,是中国最大的竹器工艺品出口生产基地。在讲授进出口流程与特点时,可以结合信宜市竹器工艺品出口贸易案例,假定自己是信宜市竹器厂的老总,现在要同外国公司洽谈一笔生意,让学生思考在此过程中要经历哪些环节和步骤,与国内贸易相比有哪些不同。这些案例来源于实际生活,其中充满矛盾和挑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案例引入在一节或一章学习开始时

运用生动有趣的案例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常用的引入方式有:运用多媒体呈现案例、由教师或学生描述案例、给学生每人发放一份文字案例、设置真实的情景案例和由学生自己即兴表演案例。教师在讲授“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时,可随机插入一两个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说明某一概念或观点,将案例与概念和原理融为一体。这样使“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概念和原理易懂、好记,学生得到的不是纯粹的理论知识,而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启发了学生独立思考,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买卖合同装运条款中的有关分批装运的概念时,笔者先举以下例子:某公司向新加坡出口1000公吨大米,国外开来信用证规定:不允许分批装运。结果该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在两个不同的装运地点和不同的装船日期把货物装在同一航次的同一船上,并在提货单上分别注明:请问这是否违约?银行能否议付?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买卖合同装运条款中的有关分批装运的概念的理解。

(三)案例讨论在“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中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案例,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之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讨论,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讨论案例的关键是要把案例中的内容与课本相应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讨论。教师要把握讨论的方向,避免偏离主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析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且形成小组的结论。然后,各小组长向全班作小结发言,阐述各自观点,教师最后归纳。为此,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讨论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使其围绕中心问题积极发言、交流、研讨,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其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其勇气、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四)评述案例由于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的局限性

其分析案例可能不到位,需要由教师来补充和评述。通过评述案例,能够使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升华、创新、提高,在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对案例本身所蕴含的原理或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教师在评述总结时要讲明案例的切入点与关键点,指出讨论过程中的长处和存在的不足,揭示出案例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强化案例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加以评价,并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以激励和鼓舞学生更好地参与讨论。

(五)撰写案例报告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国学教案范文11

在高职院校《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阐述了《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并分析了当前该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运用与实施该教学方法的条件和要求。

关键词:

高职;国际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

1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则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分析。案例教学法将课堂视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通过互动、协商、合作来开展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积极进行探究和思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2)有效理解理论知识。国际市场营销案例的基本素材来源于营销的实践活动,而且案例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国际市场营销案例的筛选和分析本身就是国际营销理论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对成功经验的总结或对失败教训的吸取。学生们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总是渴望结合实际。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具体的、浅显的案例中总结出本质的、普遍的、内在的规律,加深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3)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国际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例讨论、练习来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技能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运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案例教学法的定位缺乏准确性。《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他们更多地是把案例教学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噱头”和活跃课堂气氛的“调料”,没有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案例教学在国际营销教学中的关键地位和价值,更缺乏围绕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际举措。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来讲,案例教学法是增强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关键手段,它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对此,无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度安排、规则制定等方面,还是国际市场营销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都缺乏足够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2)案例的选择与设计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既可以由教师亲自完成,也可以在教师的选题范围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在实际中,常常出现案例选择与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有:案例选择脱离理论体系,不具有典型性;所选案例过于陈旧,现实意义不强;案例篇幅太长,重点不突出;案例设计缺乏针对性,问题不明确。由此,导致案例分析结束后,学生仍然对理论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

(3)案例教学的过程缺乏互动性。从小学教育开始便逐渐习惯“填鸭式”被动学习方法的当代大学生,在案例教学的参与意愿和水平方面存在极大不足。由于教师对理论知识与案例情景缺乏足够的贯通、未能全面掌握案例教学法技巧,学生能动性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在实际的案例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教师对案例教学把握不当、学生参与水平有限,教师的总结性点评不足、甚至缺失的问题,降低了案例教学过程的互动方性院校来说,信息来源不畅更为突出,仅局限于网络、报刊等传统媒介,案例库建设严重滞后。另一方面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将案例背景、内容、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案例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积极参与的成果也能通过多媒体手段得以具体表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中,多媒体应用还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

3案例教学法顺利实施的条件

(1)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任课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功底要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主体。

(3)学校信息渠道要畅通,能及时与外界沟通,获取相应教学信息。专业图书资料必须充实丰富且方便师生查阅。

(4)案例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实用性,最好是生动鲜活的贴近生活的实际案例。

(5)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应该打破常规,更多地体现高职的特色———能力的培养,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

4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要求

(1)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搞好教学的首要环节。对于教师来说,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选择案例。教师对于案例的储备要充足,并且对案例非常熟悉。教师对案例材料越熟悉,分析越透彻,也就越能在课堂教学中驾轻就熟。通过教学可以发现比较重要的营销理论和策略都与传统典型的案例相关联,教师要做的就是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这种关联性来帮助学生分析、讨论并掌握案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还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比如选择一些学生可能听说过的案例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学生会很好奇案例中成与败的原因,相关公司运用了什么样的营销策略,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等。

(2)组织课堂教学和过程控制是案例教学的保证。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每一具体事件或活动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案例教学中过程控制非常重要。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应当考虑施教对象的特定条件。对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高职学生,照搬一些大型案例未必有效。因此,《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运用案例法的课堂教学组织和控制采用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围绕特定的案例来进行某些章节讲授,学生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对教学内容会有较实际和深刻的熟悉,易于把握市场营销理论、原理、方法、策略,对如何分析同类问题触类旁通;将选编好的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先做好参与讨论的预备,可采取先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全班发言的结合方式;将营销案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针对案例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和判定,最后写出书面分析报告。教师通过分析报告了解并评判学生把握市场营销学知识的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搞好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成功实践案例教学的关键。实施案例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应避免成为讨论的中心。教师的评论应该是简短的,不进行判定,通常是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讨论继续。因此,教师的角色应当是介绍案例的背景资料,进行必要的引导,有时要与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小结。

国学教案范文12

关键词:档案学教育 现状 问题 策略

档案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以及其资源管理、信息开发的理论和方法。当前社会客观形势的变化,要求档案学教育要以科学理论为方向,培养能为现代社会作贡献的新型档案学人才。现在我国的档案学教育还存在一定问题,教育者要把握好其发展目标,在实践中提高档案学教育水平。

1我国档案学教育的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我国各大院校的档案学教育都产生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改革,课程和专业体系都发生了变化。目前档案学教育主要任务时力争本课程的独立性,要求缩短课时,强化专业知识内容。其改革原因包括两点,第一是社会、经济、科学的发展需求,第二是学科内部对本专业现存问题和学生学习现状的反思。档案学属于应用学科,要促进其发展,必须要先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然后再从内部进行科学改革。

2目前我国档案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基础立足点不稳定

档案学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需要以专业知识为主要基础。传统教学中也包含了一些优良的内容,应予以保存。而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档案学专业知识理论和实际操作技巧,巩固专业基础,才是档案学教育目前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2.2扩展范围和创新意识缺乏

目前档案学教育的涉及范围仍比较狭窄。档案学教育应当放眼未来,开拓教育范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的能力。

3我国档案学教育的改革策略

3.1把基础作为档案学教育的立足点

能否为学生树立起科学系统的档案学专业知识架构,是档案学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专业知识基础是教育的核心,也对整个知识系统架构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

国家教育部在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下将档案学专业由历史学划为了管理学类别,这就昭示了档案学这一专业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其专业知识内容也正在持续修改并趋于完善。将其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涵盖了档案学理论、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撰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等多达十六门的学科课程内容。因此,要提高档案学这一学科的钻研能力,继续开拓创新,就必须要系统地进行档案学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学习,并掌握其运用方法。

3.2调整知识结构,促进融合创新

当产生某种学科的社会情况发生改变时,与该学科联系紧密的专业知识结构也应当作出相对的调整。调整并不是要把学科分离开来,而是“跨越”学科,帮助学生脱离传统理念对知识的掌控,促进知识的融合与创新。要从宏观概念上搭建出完整的教育框架,增加一系列相关学科课程与辅助课程。从而使教育内容和专业体系跟随社会发展变化的脚步作出正确调整,持续拓展,形成和谐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

各大学校强化素质教育时,档案学专业课程也遭到了一定影响,要么就缩短了课时,要么就减少了课程数量。因此,要加强“多元化”教学方式,把学科与学科横向联系起来,认识到档案学专业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凸显档案学的存在价值,使档案学知识拥有包容性与延展性,从而改变学生的知识架构。档案学教育应该要增加教学内容的技术含量,引导教育观念和方式的革新。老师的责任是“教”,除了教授书本内容,还应该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生的任务是“学”,不只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在课外也要重视阅读,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3.3明确培养方法,明确教育方向

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讲求方式方法,使学生全面发展。要在学生素质提升的前提下使学生掌握现代档案学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档案学人才培养要突出其“独立自主”的优秀品质,要在自身基础知识稳固的情况下,立足于科学的浪潮之上。因此,档案学教育要明确教育的方向,重视学生实际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知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在放假期间去各单位的档案部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找到方向。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迎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