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时间:2022-05-25 23:33:2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1

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与地质勘测不可分割,近些年来,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地质勘查已经有了比较快速的进步,尤其是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遥感技术和物探技术等四个方面的发展,更是为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水文地质勘查概述

水文地质简而言之就是岩土结构中的地下水情况,地下水是影响岩土体工程特征的主要因素,在水电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中,需要将这个问题作为重点的研究内容,必须要经过一系列全面系统的勘查和分析之后,才能够制定和设计施工技术。要明确水电工程的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赋存,形成以及变化规律等。工作人员在实际勘查过程中,需要从地质性质,岩土类型以及地质结构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和了解水文地质的各项参数,水文地质勘查讲究方法和策略,如果那个方面做的不够,不到位,必然会影响勘查的结果,导致地下水危害,并给工程带来一定的不安全隐患。基于这个方面,水文勘查过程中,除了要做到明确水利工程项目的各种地质问题,还应该充分考虑地下水所带来的影响,有效方式地下岁对建筑物以及岩土工程所带来破坏。并积极制定各种合理的建议以及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以及损失。

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方法

1.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通常人们又将这项技术称之为GIS,是一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制动柱状图、平面图以及等值线图工程图片而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的一种技术,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查中中应用比较广。

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为系统我们并不陌生,在我国应用的时间也相对较长,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定定位以及测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非常有效的解决跨沟,跨河以及传递等多种问题,同时还能够进行一些高精度的测量,实现了勘查水平与质量的双重提高。

3.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

从目前我国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来看,其中钻孔彩色电视系统以及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是比较完善的额,其中钻孔彩色电视系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性能方面非常稳定,同时集成度高,并且在电路设计上也十分合理。除此之外,在图像方面的直观非常高,还原度高,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同时使用时限长,便于携带,耗能低,因此是非常受欢迎的产品。

(1)电磁勘探,包括天然场源的电波勘探等多种方法。近年来,电磁勘探在丁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人工与天然两种场源、多场源、二维和三维电阻率成像等技术,在工程中可用来推测深埋长隧洞围岩介质的结构特征、隐伏断层、破碎带及异常区等各种有可能影响工程的因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电法勘探。主要有电阻率、充电和自然电场、激发极化、电磁感应等方法,电阻率法应用相对较多,近年来,高密度电法勘探借鉴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办法,实现了数据的快速、自动采集,以二维方式实时处理和显示勘探成果,并发展为多源、多点、多线测量,基本实现了三维观测技术

(3)地球物理测井,由于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球物理测井基本实现了动态测井技术,钻孔彩色电视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勘测领域,使地质勘测向定量数据化方向发展。

(4)物探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应用非常普遍,并且优势十分显著,业内认识对于物探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在不断深入,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测中的作用必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遥感技术的应用

(1)水库区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我国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在水库区崩塌以及滑坡方面等控制力度也需要更大,为了防治这些问题的发生,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彩红外片、航卫片对其进行地质解译,并通过野外现场的观察、复查和检查,明确塌滑体的数量、分布、稳定程度等情况,客观地对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稳定性进行评价。

(2)岩溶调查采用遥感技术所形成的影响在彩虹外片对岩溶以及水文地质方面的调查,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能够精确的勘测出各种不同岩溶的地貌,并可以充分利用其与其他介质红外光谱之间的不同进行泉水以及地下水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3)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在水利水电地质勘查中,遥感技术可以提高大量的地质情况宏观线性构造信息,从而较为准确地反映区域的水系分布特征、地质特征以及地貌形态,并对研究断裂体系的活动性、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工程所在区域及周缘区域的地质构造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水文勘查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边坡的工程地质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处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由于水利工程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并且会经常出现一些形变的问题,同时还包括松弛张裂,滑坡以及崩塌等,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还有沿途的类型以及性质,地形地貌等等。

2.坝基岩体的工程地质分析

不同的堤坝类型,对地质条件的要去也不同,所以必须要全面分析和了解各种类型堤坝的具体要求与工作特点,才能够知道如何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并制定相关的缺陷防治措施。

3.水库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具体来说水库主要有种类型,一种是地下谁蓄水构造,是人工打造的水库,而一种则是在河流上筑坝拦水形成的水库。在水库蓄水之后,其周围的水文,地质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并对周围的地质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风浪作用冲蚀库岸、库水升高侵润库岸、地下水位上升浸没洼地等都会造成各种地质问题,如水库浸没、水库渗漏、水库淤积、水库塌岸、水库诱发地震等。

四、结束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2

关键词:地质环境;灾害;突出;严重;问题研究;分析

1我国地质环境和灾害突出和严重性

我国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极为突出和严重,而且有日益恶化之势。例如我国在经济调整增长的同时,灾害的损失也日渐增大。1989年,灾害损失525亿元,1990年为616亿元,1991年达105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如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增长1990为17.33%,1991年高达70.45%,问题严重,不容忽视。

要把保护地质环境,减轻地质灾害工作看作是创造财富的工作,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矿勘查工作相同。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合理调配是今后我国值得注意的重大问题。此外,地下水日益短缺,水质不断下降,过量开采还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土地利用不当,带来了水土流失、石漠化和沙漠化问题。一些跨世纪的重大工程,对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也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开展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研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要围绕重要经济区和国土整治区、重要城市、重点工程项目、重要交通干线和重点矿山,开展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区域地壳稳定性、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地质—生态环境效应、污染的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和保护环境、减轻地质灾害、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是加强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生态效应与系统控制,为人类健康与发展农业服务。

2我国地质环境和灾害问题研究分析

由于我国地质环境和灾害问题突出,除继续密切结合国土开发整治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进行完善地质环境区划和区域评价,加强发展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控—预报—减轻系统以外,要重点开展以下几个领域的工作:

2.1干旱地区水资源的调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我国干旱区面积占全国面积1/4以上,主要包括新疆大部,内蒙古、甘肃、青海西部、宁夏等,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这里,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飞能源和气候资源都比较丰富,农业、工矿业发展潜力比较大,但发展中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水资源问题。因此,加强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具有开发西北超前的战略研究意义。

2.2我国西南岩溶石山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试验基地研究我国西南六省岩溶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联片岩溶区,是我国重要能源和有色金属基地。然而近年来石漠化发展速度很快,生态恶化,人民生活贫困,是我国当前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甚至还会威胁到长江、珠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和发展。西南岩溶地区又是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带(黄土、沙漠、红壤土、岩溶)之一,过去国家对其它三个类型的研究,已有较大持续的科技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对它们的治理。但对岩溶区,仅“六五”期间组织过一次以治水为主题的攻关,而在基础问题上无重大投入。

为了尽快改变岩溶山区落后面貌,要在这一地区选出的基础问题和应用问题开展多学科、多部门的综合治理试验基地研究,为岩溶石山治理、资源的合理评价开发、促进西南地区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基础,对全区乃至全球岩溶石山治理都可起示范作用。

①岩溶地区四层圈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碳、水、钙及其它元素环)。②西南岩溶石山的形成演化与人地协调发展关系研究。③岩溶地区资源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④岩溶生态系统的类型、展布规律与经济开发关系。⑤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形成条件飞机理和演变过程。⑥岩溶石山区人口、粮食、环境、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战略。

2.3东部沿海地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系统研究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窗口,近十几年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一个重要而又独特的经济区域。但是,不能不看到,随着沿海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对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灾害的激发,自然环境正在进一步恶化。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只有零星的地区发生海水入侵。随着沿海开发,大量超采地下水、海水入侵范围不断扩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广东等省的沿海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北方城市尤为严重,如胶东湾海水入侵速度已从每年数十米增加到每年401米,入侵范围达627平方公里。海水入侵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更加剧了水荒。同时,使大片土地变成盐荒地,仅山东莱州地区因海水入侵造成的工农业损失累计就高达50亿元。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另一灾害是地面沉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近20座城市出现地面沉降,上海、天津两城市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263厘米左右,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嘉兴、肖山地区已发展成数千平方公里的沉降带,沧州、保定等地的城市地面沉降达2000平方公里。地面沉降使一些民用建筑破坏,地下管道断裂,加大了海水入侵和内涝积水的危害。

人工采砂、淡水截流、乱采乱挖珊瑚礁和砍伐红树林造成海岸的侵蚀,如海南清兰港沿岸,近十年来海岸线后退了150~200米。海岸侵蚀使海岸建筑、土地资源、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威胁到港口、码头的安全。

在我国海岸带上的一些城市、港口、海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有的地区甚至相当严重,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污染不仅给渔业、盐业、旅游业造成损失,而且诱发赤潮灾害的发生。近年来,我国赤潮发生频率增高,每年数十次,给生态环境、渔业生产带来破坏,也威胁到人民身体健康。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沿海地区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日益增长的势头。据统计,由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不足1亿元,80年代初期平均每年5亿元,1992年则高达100多亿元。在某种程度上,海洋灾害已成为制约沿海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沿海地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沿海开发正显加速发展态势。而我国海岸带从北向南跨越了不同的古板块,地质环境相当脆弱复杂,一旦遭到破坏,要花很大财力和物力才能恢复。面对这种情况,除了加强对沿海地区开发的综合管理,建立健全资源、环境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护的法规体系,处理好资源、环境和建设的关系以外,要加强对该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系统的研究程度,力求控制重大地质灾害的突然发生和严重危害,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发展规律,研制和推广主要地质灾害的调查方面的监测、防治技术。通过这一地区的研究,为全国各地区环境、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为减轻地质灾害积累经验提供依据。

2.4地表过程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最近国际地科联为了参与并推进《21世纪议程》的开展,成立了环境规划和管理地质学专门委员会(COGEOENNIRONMENT),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地质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公众和决策者对地学在有效地管理和保护环境及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最近,该委员会向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提出开展《地表过程与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的建议,作为地科联参加持续发展工作的一个项目,以便在国土利用和规划中发挥地质学家的作用。

最近一系列研究表明,地表过程对土地状况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们可以限制或增强土地利用变化和工程建设的可能性。据国际地科联主席W.S·法伊夫(1993)研究,全球表层土壤的年损失率达0.7%,水土流失产生严重地质生态后果甚至已超出粮食供应本身的问题。我国不少地区水土流失的情况日趋严重,不仅使土壤厚度变化剧烈,而且造成土壤养分降低,土质变差。为了协调和持续发展,我们应从对各种地表过程研究入手,并定量评价水土流失现状,进而提出地质上的治理措施和方案,以便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地表过程与生态系统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关系,使土地能为人类的繁荣和社会发展而得到持续的发展。

2.5城市废物的地质安全处置研究目前,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集居密度不断提高,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城市人口由0.6亿增加到2.2亿,城市废物迅速增长。据1985年粗略统计,仅我国城市垃圾量年产已达5188万吨,其增长率超过10%,预计现在年产量已达到1亿多吨。我国城市废物排放量大,而且集中,不但至今基本上未得到妥善处置,而且其数量有大幅度增长趋势,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非常严重。此外,我国核废料的安全地质处置,特别是高放射性核废物的安全隔离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此,地质学家要与其它自然科学家一起,研究城市废物的地质安全处置技术和方法,实现废物的安全处置。

2.6化学定时炸弹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因此,协调人地关系,探讨人地作用机理,揭示人类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已成为维护人类继续繁荣和不断发展的关键,并开始成为人类认识地球新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根据最近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人类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所引起的环境剧变,特别是化学定时炸弹效应,不仅超过自然变率,而且已危及到人类本身的健康和生存发展。许多专家认为,当今人类疾病90%以上与微量元素有关,许多疑难绝症和大面积的地方病都与人体微量元素失衡有关,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只能由体外汲取。因此,地球化学环境背景对人类生存的健康至关重要。对它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3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90-01

在勘察工作实践过程中,由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增加投资、导致工期延误,重则造成工程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

1.1 工程地质勘察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工程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用和管理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4个阶段

①规划勘察:规划勘察的目的是为工程选点提供初步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地质依据,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为搜集、整编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和地震资料;了解工程建设地点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工程建设的可能性;了解各规划方案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概况,进行建筑材料的普查。

②可行性研究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是在河流或河段规划方案选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为选定坝址、基本坝型、引水线路和枢纽布置方案进行地质论证,根据建设条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设计比较方案,对拟建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③初步设计勘察:初步设计勘察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坝址和建筑场地上进行的勘察。其目的是对场地内建筑物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为确定建筑物总体布置、选择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和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对策进行论证,查明。水库区及建筑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坝型、枢纽布置进行地质论证,并为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④技施设计勘察:技施设计勘察是在初步设计阶段选定的枢纽建筑物场地上进行的勘察,结合施工图设计,按不同建筑物(群)提出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结论和建议。其目的是检验前期勘察的地质资料与结论,为优化建筑物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1.2 水文地质勘察目的

水文地质勘察是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手段。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资源做出水量与水质评价,从而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任务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测绘、勘探、试验、观测方法,经过一定的勘察程序,查明基本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解决专门性的水文地质问题。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

2.1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设计阶段。在同一设计阶段内,比例尺的选择又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分为:小比例尺(1:10万~1:5万)测绘、中比例尺(1:2.5万~1:1万)测绘和大比例尺(1:5000~1:1000)测绘。

2.2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与先行工作,是认识和掌握区域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调查研究方法。水文地质测绘基本任务是查明:①与地下水形成有关的区域水文、气象因素;②区域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特征;③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④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其分布。

最后,结合其他工作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采条件进行初步评价,为工农业生产建设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完整的水文地质资料。

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探

勘探工作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对任何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表到地下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都离不开勘探工作。

3.1 物探工作

岩层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和密度等。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岩层物理参数,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异常特征,再结合地质资料,便可了解地下深处地质体的情况。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是电法勘探和弹性波勘探。

电法勘探是利用仪器测定人工或天然电场中岩土导电性的差异来识别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组物探方法。电法勘探以岩石的电学性质为基础,不同岩石电性差异的大小、相同岩石的孔隙大小以及富水程度的强弱等,对电法勘探结果都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配合一定数量的试坑或钻孔进行校验,才能较准确地判别资料的可靠性。电法勘探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要求工作范围内地形起伏差小,所以在平原和河谷区使用较普遍。

3.2 钻探工作

钻探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和工具,在人力或动力的带动下旋转切割或冲击凿碎岩石,形成一个直径较小而深度较大的圆形钻孔。通过取出岩芯可直观地确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华特征等。从钻孔中取出岩样、水样可进行室内试验,利用钻孔可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灌浆试验、长期观测工作及地应力测量等。与物探相比,钻探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能直接观察岩芯和取样,勘探精度高。

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野外试验

野外试验是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中经常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勘察方法,是获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定量评价、工程设计、施工和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参数的主要手段。

4.1 钻孔压水试验

钻孔压水试验是用专门的止水设备。把一定长度的钻孔段隔离开,然后用固定的水头向该段钻孔压水,使水从孔壁裂隙向周围渗透,最终渗透水量会趋向一稳定值。根据压水水头、试段长度和渗压入水量,便可确定裂隙岩石的渗透性能。

4.2 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是利用一定的抽水设备在钻孔、各类井以及某些流量较大的上升泉、深潭式地下暗河、截潜流工程和方塘等上进行,用以测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从而判断地下水运动性质,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5 长期观测

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中,长期观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例如,有些动力地质现象及地质应力随时。间推移将不断地变化,尤其在工程活动影响下的某些因素和现象将发生显著变化,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等工作,很难准确预测和判断各种动力地质作用的规律性及其对工程使用年限的影响。

6 结束语

通过上述主要手段和方法的实施及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能准确地抓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周密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合理的和优化的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4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分析

众所周知,一个整体的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包括: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工程勘察作为一个工程顺利进行的首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在我国的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一是是被大家忽略的一个问题,但是,水文地质勘察恰恰是整个工程勘察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以往在工程勘察过程中,由于忽略了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而导致工程建设存在风险隐患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本文针对这些焦点话题,展开了分析研究。

1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在工程实行之前进行相关的工程地质勘察,能够对工程实施地点的地质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有效的规避由于工程地质勘察失误而导致的工程风险隐患,对有利的地质条件能够充分合理的运用,通过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能够有效的避开工程地质勘察中发现的不利因素,为整个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的设计、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的数据支持。

2 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

2.1 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

水文地质勘察是科学研究水文地质条件的有效手段之一,进行相关的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了解工程施工范围的地下水的情形和分布规律,并根据对地下水进行的内容评价,通过对地下水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性的评价,保证工程建筑物的顺利施工,确保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水文地质依据,通过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为我国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保障。

2.2 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

在我国以往的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常常由于没有将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进行的对地下水的评价结合在一起,致使我国很多地区都先后出现了因地下水问题而造成工程地基塌陷等类似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因此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加大对工程的水文地质进行评价,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在对水文进行评价过程中,主要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对水文地质进行评价过程中,应着重评价工程涉及范围内的地下水对岩土与工程建筑物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估算出可能存在产生的岩土工程风险隐患,并制定出一旦出现岩土工程时应采取的补救措施或者是其他办法。

(2)在勘察过程中还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工程建筑物所需的地基类型,查找之前就存在的或者是发生过的水文地质问题,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所需的相关水文地质资料。

(3)以确保工程能够顺利施工的视角为起点,根据水文地质中地下水对整个工程施工进展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提出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应主要进行评价的水文地质问题,如:在不同的环境作用下,当工程建筑物的基础是埋藏在工程施工范围内地下水位之下时对砼和砼体内所含钢筋是够会被腐蚀;当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范围内出现松散并且饱满的粉状细砂颗粒时,是否会对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具有潜蚀或者管涌等危害现象的发生。

2.3 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在整个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勘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地下水位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体上的评价,对整个工程建筑能否顺利施工起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关系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分析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物地质方面产生的影响,对该区域的水文地质做出科学的评价,并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合理的风险评估,尽可能的减少岩土工程对工程建筑物的不利影响,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3.1 地下水位发生幅度变化造成的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发生幅度变化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地下水位幅度上升、地下水位幅度下降,地下水位幅度频繁发生变化。地下水位上升容易造成工程建筑物中的地下室过度潮湿,软化岩土使工程建筑物抗压力弱等方面的危害;地下水位下降容易诱发危害严重、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则容易破坏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甚至会导致工程建筑物地基基础严重变形,同时造成工程建筑物毁损甚至是发生变形,给工程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2.3.2 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造成的工程危害

自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性较小,不会对工程建筑物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人为改变了地下水的平衡状态,那么,地下水动水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建筑物产生影响,如可能会诱发流砂、管涌和地基塌陷等现象,导致后果极为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还会埋下极大的风险隐患,对工程建筑物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加大对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下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专业力度,力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地下水动水压力平衡的破坏,避免不必要的由于地下水动水压力平衡被破坏而导致的对工程建筑物的不利影响。

2.3.3 地下水位幅度变化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位升降幅度发生变化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膨胀性的岩土发生不均匀的胀缩编变形,严重的甚至会出项地裂现象,对工程建筑物低层或者轻型的工程建筑物造成一些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与危害。所以,在在进行工程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勘察时,一定要注意工程施工范围是否含有膨胀性岩土的的地区,勘察重点放在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幅度及掌握变化的规律,这将对工程建筑物地基基础的深度的选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3 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加强对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在进行整体工程勘察过程中,应加强对水文地质的参数测定。在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测定的过程中,重点对地下水水位进行测定,只要工程施工的范围内发现有含水地层的出现,就都要进行地下水水位的测定,做到发现一个、测定一个,在进行地下水位测定时,尽量保证测定的有效时间和参数的稳定性,在测定地下水水流方向时可以采用几何法进行测定,以便明确地下水水流的流向,并同时进行一系列的抽水试验确保所测定的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抽水试验的方法可根据工程施工范围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试验手段,以便更精确的测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从中对地下水的运动性质做出科学的判断,确保水文地质勘察的准确性,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4 总结

总之,在整个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勘察作为工程勘察中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略,而地下水问题作为水位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作为岩土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岩土工程和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我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提升我国工程勘察的整体水平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廉勇.地下水的危害及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研究[J].城市建设,2010(18).

[2]方聚会,费存才.综述水文地质工作在工程勘查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6).

[3]杨红,生宗凌,赵静,张雪丽,谷芳莹.工程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5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的主要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地下水类型、水位的变化幅度、岩层的渗透性等等。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地下水对整个工程的影响,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的结果分析地下水的性质以及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这些影响来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减少地下水对建筑造成危害。传统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没有对地下水的性质有详细的了解,忽视了地下水对建筑物地基的伤害,最终形成地基下沉的情况,给整栋建筑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了避免建筑再次出现下沉的情况,工程地质勘察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建筑可能造成的影响,保证勘察数据的真实性,为下阶段的施工提供有利的条件。当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时,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的数据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特征来制定相应的补救计划,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不同岩性对于地下水的评价重点也不相同,例如强风化岩、软质岩石等就要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软化以及膨胀的作用;当建筑物基层存在流砂时,通过预测流砂的侵蚀程度来采取措施;当建筑物的基层含有积水层,需要评估积水层可能会给建筑物带来的伤害。从各方面考虑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二、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

(一)各种地下水的性能

地下水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的性质可以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火山岩裂隙孔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等,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可以分为承压水和潜水,不同类型的地下水会给建筑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地下水的侵蚀强度、膨胀强度以及流砂的含量等等都会直接改变水文地质勘察的结果。

(二)水位的变化幅度

水位变化幅度与建筑的地基建设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建筑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水位的变化幅度有精准的测定,充分利用抽水孔检测方式的优势,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筑物在设置地基的深度之前要计算砂土的液化情况以及膨胀土的膨胀深度,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基层的压力计算、地下涌水量的计算都需要水位变化幅度的数据,有效地把握地下水变化的幅度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勘察地下水水位变化时,要考虑到当地的地形、气候以及人为造成水位变化的情况,还要适当的扩大勘察的范围,不仅要加强当地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还要对临近地区的水文地质有详细的了解,动态把握水位的变化,查清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不同季节,地下水的水位有很明显的区别,在建筑施工中要尽量设置高的地下室底板,避免在雨水季节中出现地下水渗透的情况。

(三)各种地下水对建筑的腐蚀

不同地下水的腐蚀性也有很大的区别,不仅要对含有化学成分的地下水进行研究和分析,还要评价饮用水给建筑带来的腐蚀性。但是在实际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工作人员将全部的重心放在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地下水上,忽视了饮用水对建筑物的腐蚀。饮用水本身的腐蚀性并不是很强,但是建筑地基长期受到饮用水的腐蚀也会影响到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给建筑物埋下了安全隐患。评价地下水的腐蚀性也有一定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地下水中的沙质土壤来判断,具有很强腐蚀性的地下水中包含粉砂、细砂、砾石等多种沙质土壤,腐蚀性较弱的地下水中只含有少许的粉砂和黏土。在实际的抗腐蚀工作中,可以根据地下水的腐蚀强度来制定相应的措施。

三、解决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地下水实验基地的建立

加强地下水的研究是解决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相关的工作人员只有加深了对地下水的认识,才能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减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伤害。地下水实验基地的建立,可以将地下水研究项目列入正式的研究工作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地下水实验基地可以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地下水实施研究计划,根据地下水特有的性质来分析地下水可能会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为我国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应用的方向也越来越广泛。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来实现地下水的监测工作,全天24小时监控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将监测到的数据直接发到数据库中。这样的监测方式不仅能够大大提高监测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减轻监测人员的工作压力。我国传统的工程地质勘察方式不能很好地保证数据的精确度,监测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监测效率的提高,可以及时根据地下水的变化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推行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提高水文地质的勘察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有关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先进技术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这些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很多的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技术的使用方式,给实际的勘察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这需要相关的部门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加大新技术的宣传力度,让员工真正接受新技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技术的优势。员工树立进步的观念也十分重要,员工要改变传统的勘察观念,正确认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自己的工作。新技术和新理念得到很好地推广和发展,才能真正解决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

四、总结

加强水文地质的勘察是促进工程地质勘察发展的必要途径,但是真正解决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相关的工作人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正视水文地质本身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应的措施。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将科学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限,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宝英.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综论[J]. 科技创新导报,2011(7)

[2]马久信.论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

[3]郭岐山.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0(1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6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危害;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标识码: A

水文地质是工程勘察测试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作用下,水文地质测量准确性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提高工程建设勘察的质量成为建设单位必须要给予极大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能够建设出更多稳固安全的工程,工程的水文地质勘察技术人员应该尽可能地提高勘察水平,尽可能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的准确度,为工程规划和设计更加合理和科学提供有力依据,真正推动工程勘察工作的发展和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

一、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

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查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岩土工程周边的水文地质进行仔细的勘察而有些工程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忽视对工程周边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中对水文地质的研究,能够充分了解水文地质的条件,勘察结束后根据工程需要对所勘察的水文地质进行分析,详细提交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有助于后期工程质量的保证和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在水文地质勘察时,需要对所勘察范围的水文地质环境做全方位的分析评价,重视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都会对岩土体和工程质量造成危害,因此详实的水文地质数据和合理的防范措施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另外不同的地基基础,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建筑类型,不同的水文地质环境等,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时,都应考虑具体条件,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解决。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对工程建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影响,地下水问题带来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

1、地下水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影响地下水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质因素、水文气象、认为因素等。在近几年来的事故调查中,大部分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主要为自然降雨量过多,同时也包括枯水期水库大量泄水灌溉。对于暴雨突发的夏季一定要事先做好排水工作,以防水位迅速上升导致岩土变得松散从而影响到地基稳定性。在干旱季节,水库给水灌溉等会造成干燥的岩土变得潮湿松散,很容易发生坍塌风险。下面将要分类说明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往往使得毛细管水向上移动,使得岩土体沼泽化、盐渍化,进一步加剧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强降水或者久旱后的暴雨等容易造成斜坡、河岸等岩土体产生滑移、崩塌,严重时会产生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岩土勘察中没有注意到一些特殊的岩土,使得这部分岩土遇到较小规模的水位上升就会发生变形,失去稳定性,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水压作用,导致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地基因受到浸泡而失去强度发生严重变形;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坚硬岩土软化,粘土含量较多的岩土水解、膨胀。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现在大部分城市工业消耗的、居民生活用的和农业生产用的水都来自地下水,其中尤其以华北平原和大城市特别严重。大量研究者调查研究表明:过量抽取地下水是导致水位降低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人类不合时宜地修建大型水库,造成江河下游区域河段和部分相关湖泊水位下降。人类的采矿活动也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之一。地下水位下降给岩土工程带来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地面塌陷、建筑物下沉、地裂等重大灾害。

(2)施工降水等活动中产生水头差导致动水压力的产生,使粉细砂、粉土层中的土颗粒受到冲刷,将细颗粒冲走,使岩土的结构遭到破坏。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出现了天坑、地陷等事件,这些都是由于地下水位降低,引起岩土结构变化造成的。因此工程勘察必须明确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影响,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

3、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对于蒙脱石、伊犁石含量高岩土,地下水反复升降变化会引起不均匀胀缩变形,进一步引起岩土体强度发生重大变化。对于细小结晶物含量高的岩土,地下水位反复升降会将这些颗粒冲刷掉,使岩土疏松多孔,抗压强度大大降低。因此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位反复升降问题要得到重视,防止其对建筑物地基造成严重破坏。

三、解决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措施

1、 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若干问题包括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地下含水层的厚度和分布、地下隔水层的厚度和分布以及二者的组合关系,岩土层的渗透性和渗透系数等。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中,应对地下水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后期工程质量的影响做出详细的评价,明确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和岩土层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引起工程施工方的高度重视,并制订出具体的可行性措施和施工方案,减少地下水对工程质量的危害。

2、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勘察中水理性质的研究

水文地质勘察中,水理性质是指地下水和岩土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岩土层的溶水性、透水性和持水性,它们与岩土的各种形态特征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地下水的采样通常为一年两次,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各一次,实际勘察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地下水随时进行采样分析。地下水的种类很多,按照岩土体埋藏条件和含水层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分类。在水文勘察的过程中,水理性质的测试分析数据是地下水水位、水量等变化的设计依据,对工程地质勘察有着重要的影响。

3、 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影响

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勘察、分析、研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水的各项指标例如PH 值、水中含有的各种矿物质、水的硬度等要有准确的数据分析和测定。以往的水文地质勘察比较重视对岩土类型、地质结构的分析测试,对水文地质的测试不够重视,这是非常错误的。需要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影响,对地下水问题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及时发现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制订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地下水问题对工程质量安全的影响在可控范围。

4、 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勘察中完善的评价机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7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有着紧密的关系,沿途的主要组成结构就是地下水,所以它对岩土体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基础工程的建设,从而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工程地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地下水位影响的,工程地质土质发生转变的原因是由于水位的升降变化。地下水位对工程地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工程危害。岩土工程所出现土壤沼泽化、盐渍化等现象及其所导致的成岩土工程质量下降是由水位上升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对于建筑物的腐蚀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建筑物更容易坏掉,不能长久的使用,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给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部分水位上升还是引起岩土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同时会造成岩土层结构强度降低而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在实际地质工程中,大量降雨、温度上升、含水层结构及总体岩土性质改变等是导致水位上升的主要因素。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工程危害。地下水位降低可以导致地面下降,工程地面出现塌陷,整个建筑物会坍塌,不仅造成财力的浪费,还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后果不可想象。地下水位的恶化主要就是地下水的枯竭造成的,会影响到工程地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导致正常地质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的原因包括采矿人员采矿活动、建筑水库补给、地下水大量抽取等一些人为因素。

3)地下水位频繁升降造成的工程危害。频繁升降的现象有时候会在地下水中出现。岩土层膨胀以及岩土出现不均匀胀缩都是由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导致的,岩土层出现变形往复所导致的地下岩土层中的铝、铁等物质丧失的主要原因就是膨胀收缩。进而出现上层土层失去胶结物以及岩土层表面出现松动的现象,降低了整体的岩土层效果降低。可见地下水位频繁升降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

4)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的工程危害。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效果降低导致的移动水压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下水动压力改变引起的,同时岩土层所出现的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导致的水文地质整体状况大幅降低的现象也是岩土工程地下水动压力改变引起的。除此之外,地下水动压力作用还可以导致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的条件发生转变。

2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有效措施

水文地质对于地质勘查越来越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对水文地质的各种有关参数进行测定对于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保证建筑的稳定性以及避免人为诱发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当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为了充分发挥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积极作用就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那么,面对以上水文地质问题,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去有效防治呢?

1)详细的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展示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的主要方式,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都是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主要科学依据的。全面可靠的报告内容能够保证后期工程设计施工的安全性,报告内容的错误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一点点的差错就会引发不可想象的后果,因此要求技术人员必须要有耐心与责任心。在水文地质评价的报告中除了要将下水类型,含水层的埋深以及具体的分布状况、岩土类型、岩土厚度,静止水位、涌水量、地下水流向以及水力坡度内容包括在内以外,还应该包括各个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体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情况等

2)调查准确的工程地质条件。应该将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质现象等条件作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在调查这些工程地质条件时,要做到准确详细。为确保建筑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相关科学准确的依据。为了预测工程地质作用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应当给出正确的客观的评价,应当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确保对建筑实施具有科学准确性的安全措施。

3结束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8

摘要:在工程勘查中,对于水文地质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一些水文地质相对比较复杂的地区,缺乏对水文地质的研究,在工程中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导致由于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时有发生。本文及针对工程勘察进行了总体的概述,同时分析了工程勘察中对地下水的评价及其内容,并对地下水所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程勘察 水文地质 岩土工程 地下水

由于工程地质勘查是整个工程周期的重要阶段之一,其结果的是否标准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以及整个工程目标的实现,为提高工程质量的勘查质量,不仅要明确水文地质与岩土工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尽可能地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概述

工程地质勘察是指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对某些地区的地下水以及岩石地层结构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二十世纪末期在我国才开始得以推广和发展,主要是研究人类工程的建设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现今,它已然成为了我国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的普及,这从根本上使工程地质勘查受到了技术上的革新,整个工程的地质勘查的各个环节,如资料的收集、工作的方式以及产品成果的质量标准等都不同于传统的工程地质勘察。但是无论地质勘查工作的方式如何改变和创新,对水文地质的研究仍然对工程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对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以及勘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工程地质勘察中对水文地质的评价

在以往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对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多数并没有与基础设计和具体的施工计划相结合,缺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以及危害的评价,以致于在很多地区,因地下水造成工程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发生,所以,应该清晰地界定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影响工程的水文地质因素主要有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极其变动的幅度和土层的渗透性系数等,所以,对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评价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首先应该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结构和建筑物工程的具体作用和影响,对可能造成的岩土工程危害进行严谨地预测,及早地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2)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的评价应该与相应的建筑物地基的具体基础类型的需求相结合,明确水文地质的可能引起的相关问题,及时提供工程建筑设计时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在查明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的同时,也要对以后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的变化情况对岩土结构和建筑物的影响进行分析。从工程的角度上来看,应按照地下水与工程的相互作用影响,对不同条件下的地质问题进行评价,例如,如果岩土工程的地基基础在地下水位以下,就要考虑其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其次,当选用软质的岩石或膨胀岩土等岩石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岩土工程基地时,必须要注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其可能产生的软化或胀缩等作用。

(4)在对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进行评价时,从工程的角度来讲,地下水位的高低是不容忽视的,它对各种建筑工程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2.在水文地质勘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为了做好工程地质的勘查,就必须要明确水文地质勘查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查明建筑基地的相关水文地质文件,如建筑地基所在的区域性气候的相关资料、岩土含水层的分布及厚度、当地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的赋存及渗流状态的影响、还有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及其可能的污染程度。此外,要明确对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明确地下水在天然状态及条件下的影响极其对岩土工程和建筑物的危害,同时按照不同条件下,对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进行评价和防治,将工程的施工需要与建筑物地基的基础类型密切结合起来。其次,要重视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对于只要具有含水层的建筑基地进行地下水位的测定。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水位的测定要具有一定的持续时间,要根据具体的含水层的渗透性而定。另外,对于地下水流的测定可以使用几何法,测量各孔内的地下水水位,进而确定地下水水流的方向。最后,抽水试验的进行要根据岩土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的具体应用范围来选择不同的试验方法,最佳方式是分三次降低深度,最大的深度要接近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地下水位的降深标准高度,同时对水位的测量要采用同一方式和设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波动而没有持续性的上升或下降时,则可以确定其稳定性。

三、对岩土的性质以及地下水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的分析

1.岩土的水理性质的分析

从本质上来讲,岩土的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和影响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它是岩土工程的重要一项地质性质,不仅对岩土的强度和结构以及建筑物的稳定性都有着很直接的影响。在传统的工程地质勘查中,往往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勘查较为重视,却忽视了岩土的水理性质的测试,进而导致不能够对工程地质进行完整的评价与勘测。

(1)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岩土的主要水理性质及其测试方法

①软化性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后,其力学强度相应的降低的特质,一般被称之为岩土的软化系数,可以根据它来对岩石的耐风化以及耐水性的指标进行判断。在岩石层中如果存在较多的软化性岩层时,加上地下水的作用,通常会形成岩层的软弱夹层。

②岩土的透水性主要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岩土容许水渗透过自身的能力。一般用透水系数进行表示,岩土的松散颗粒越细小和形状越不均匀,它的透水性就越低,像坚硬的岩石的缝隙的透水性就非常高,一般可用抽水试验进行测试。

③岩土的崩解性是指岩土在遇到地下水后,岩土颗粒之间的连接被破坏,导致岩土层的崩散解体的性质。岩土的颗粒成分、结构以及矿物质成分和含量都与岩土的和崩解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④岩土的给水性一般由给水度进行表示,它是指在一定的重力作用下,饱水的岩土能从缝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置的特性。它是岩土含水层的一个重要地质参数,一般对其的测量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测定。

⑤一般的岩土胀缩性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以及收缩系数等几项指标,它主要是指岩土在吸收水分后体积增大,由于失水体积也会相应的随之减小的性质,这通常是因为岩土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在吸水后变厚,在失水的情况下则会变薄,这也是导致土地裂缝和基地凹凸隆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水位的上升或者下降都可能会引起岩土的膨胀性,进而使其产生不均等的膨胀收缩变形,这会严重导致地裂,引起岩土工程以及低层或轻型的建筑物的不稳定性。而且当地下水的升降变化频率和幅度都相对比较大时,会导致岩土反复的进行膨胀和收缩,进而致使岩土自身的膨胀收缩性能的增加。由此可见,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对相对来讲膨胀性岩土较多的地区,要特别注意对水文地质的问题和条件的研究,并且,地下水的升降的幅度和频率的变化规律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的深度的选择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岩土工程的建筑地基内,如果地下水位在基础地基的底面以下的压缩层范围内发生相应的改变时,就会直接降低建筑物的稳定性。当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上升时,就会软化基地的土层结构,降低其强度,增大压缩性,这样就会导致建筑物产生很大程度上的下沉甚至变形。同时,如果水位在压缩层内有很大程度上的下降时,岩土的自身重力就会大大的增加,这可能会间接地引起地基基础的下沉。

在地下水以上的部分,由于受到长期的淋滤,一般铁铝的含量比较丰富,从而,对岩土的颗粒进行了一定的填充和胶结作用,大大的增加了岩土颗粒间的衔接能力,所以,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岩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孔隙相对较小,但是压缩性和承载能力确相对较高。在处于地下水变动带的岩土层,由于地下水的频繁交替,土层中的铁铝含量相对较少,导致土质很松散,含水量以及孔隙相对较大,因此,土层的压缩性和承载能力也相对较低。在地下水水位以下的部分,地下水的交替很缓慢,水解作用也很弱,所以土质就比较密集,压缩性和承载能力就相对偏高些。由此可见,地下水水位对岩石的物理力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3.地下水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升降变化和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局部地下水的升降变化以及地下水动水压力的作用都可能会危及到整个岩土工程。

(1)地下水的水位上升所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受地质因素的影响,如含水层的结构、总体的岩性产状,其次也受到自然天气如降雨量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包括一些人为因素,如在工程基地附近修建水库等其他施工和灌溉工程等。地下水水位的上升对岩土工程及建筑物的安全是非常不利的,它会使土壤沼泽化、盐渍化,这对建筑物的腐蚀性比较强,同时软化地基,增加粘性土层的含水率进而极大地降低了其强度,使建筑物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甚至失去稳定性。

(2)地下水位下降所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下降不同于地下水位的上升,它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例如大量的集中抽取某区域的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由于地下水位的过度下降,通常会导致地裂、地面沉降以及地面塌陷等严重的地质灾害,同时还会诱发地下水源枯竭和水质的恶化等环境问题,甚至会导致一些地区产生沙漠化或海水倒灌的现象,对岩土工程、建筑物和人类的居住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3)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正常情况下,地下水在自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需求,人为的一些工程活动改变了地下水的天然动力平衡的条件,随着动水压力变化的影响下,引起一些膨胀性的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膨胀或收缩性的变形,常常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例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地裂,从而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总结:

水文地质的勘查工作对于建筑持力层的选择、建筑基础的设计以及在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等方面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同时,随着工程地质的勘查工作的发展,必定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因此,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切实做好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将会极大的提高勘查水平,减少不必要的灾害,进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陈雁.水文地质之路[J].中煤地质报,2009(8).

[2]邓晓翔,蒋丽云.对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9(1).

[3]郭永海,王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关键科学问

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6).

[4]李建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

[5]王大纯,张大权,史毅虹. 水文地质学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6]王红莲,赵铁峰.浅谈钻孔原始地质编录[J].中国科技信息,2007(2).

[7]张成恭等.专门工程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8]张喜发.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9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危害;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当中,是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但同时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其对工程地质勘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有效的降低因为水文地质问题带来的工程危害,因而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该重视水文地质问题,务必要做到对工程地质勘察相关的水文地质方面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评估,从而可以把水文地质资料有效的应用到设计与施工中。工程勘察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评估地下水对岩石体以及建筑物的影响,以及强调查明与岩土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工程勘察的质量。将水文地质资料有效地提供给设计和施工环节,以消除或减免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以对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的地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的科学活动被称作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是以为综合评价场区及有关多样地质问题而去查明各类工作场区的地质条件的与人类活动为目的。为了确保工程的设计合理、施工顺利和正常使用提供科学指导而进行的分析预测活动,该活动是分析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出现变化和作用可能性,并选择最适合的场地,进一步的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在学术研究意义上,基本的内容有有效的确定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岩土组分、组织结构,以及对岩土工程地质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分析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以提出改良岩石建筑性能的措施。

以运用地质和力学知识回答工程上地质问题为基本任务的活动叫做工程地质勘察,其主要工作步骤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合理的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以为建筑场区做出合理的工程地质评价,从地质方面保证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相适应,使工程安全经济,运行正常。

自然界中地下水的不同变化和运动的现象叫做水文地质,它是以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分布和形成规律的一门科学,并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应用、地下水对矿山开采和工程建设不利影响及其防等治提出相应的措施。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同时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水文地质评价标准

分析前人的工程勘察研究报告可知,其忽视地下水对沿途工程的危害,缺少对岩土工程受地下水影响的作用评价,很多地区因地下水造成建筑物开裂和基础下沉的质量事故已发生多起,吸取过往的教训和经验。因而在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合理评价,下面的内容将是主要考虑的。

1、对岩土体和建筑物受地下水的作用和影响进行评价,预测其对岩土工程可能产生的破坏,并提出合理防治措施。2、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实际需要,在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的基础上为选型提供有效的水文地质资料。3、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分析并预测人为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建筑物和岩土体的反作用。4、应从工程方面,根据工程受到地下水的影响与作用,得出各种情况下地质问题应当被着重评价与分析,如:建筑物基础中水会对混凝土产生破坏,这对于埋藏在地下水位的建筑物特别明显。建筑场地常采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等作为基础持力层,对于该种类型的建筑场地,要分析上述岩土体可能会产生的胀缩、崩解、软化受地下水流变化产生的影响的大小;当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粉土、饱和的粉细砂、松散时,应预测产生液化管涌、流砂、潜蚀的不确切性;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等,这在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时显得格外的重要。5、进行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该预先进行富水性和渗透性试验,并尽可能的分析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3、岩土工程因地下水引起的危害

作为岩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其是通过对影岩土体的工程特性直接影响来对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通过地下水动水压力和地下水位升降变化的两个方面作用而造成。

3.1地下水动水压力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人为的工程活动改变了地下水的天然动力平衡条件,使得在一定的动水压力情况下,常常产生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这种危害产生在地下水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弱时往往不会产生危害。如基坑突涌、管涌、流砂等。在这里粗约的分析了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中基坑突涌问题的原因,这是由于承压水头压力作用引起的。。突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在基坑下部存在承压水层,而开挖基坑降低了承压水层上部隔水层的有效厚度,随着隔水层的进一步的降低,到底一定临界值时承压水的水头冲击力能冲毁基坑底板或者顶裂基坑的岩性和承压含水层的类型对基坑突涌形式有着重大的影响。当承压含水层为岩溶水、裂隙水、或中卵砾、砾砂、粗砂、孔隙水时,基底顶裂,裂缝中冒出地下水,从而造成基坑积水。当承压含水层为细粒砂层时,基底产生喷砂、水现象。基坑突涌不但给施工带来很大麻烦,甚至威胁到地基强度,从而引起边坡失稳。

3.2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3.2.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潜水位上升其主要是受地质因素如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的影响,然而经常是多种因素交换影响的结果,对岩土工程受到潜水面上升可能受到的影响: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少量的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引起液化出现流砂以及粉细砂及粉土饱,地下洞室充水淹没的管涌等现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3.2.2岩土工程受地下水位下降而造成的危害

岩土工程也同样会受地下水位的降低造成损害,而且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多半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抽取大量地下水,且频率集中;勘探、采矿等活动中的矿床疏干工程;在上游修筑大坝或者修建水库截取下游地下水补给等。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严重的地质灾害,以及水质加速恶化、地下水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产生都可能是由于地下水的过大下降造成的,周边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以及岩土体及建筑物的稳定性都将受到这些问题会巨大影响以至更大的威胁。

3.2.3岩土工程受到地下水频繁升降的危害

岩土胀缩变形是由于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而造成的,岩石的膨胀收缩变形会在地下水升降频繁时变得往复,在这种情形下岩石的膨胀收缩幅度会不断加大,从而一步步的形成地裂以造成对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积极交替作用,会使土层中铁铝胶结物淋失,将造成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含水量孔隙比增,这为岩土工程进行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常被忽视,但很重要。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也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和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等方面水文地质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上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强烈而广泛的重视,落实好水文地质工作,将会极大地推动勘察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永海,王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关键科学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12

[2]陈雁.水文地质之路[J]中煤地质报,2009,05-25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10

(一)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位动力作用的危害。

在不同工程地质中,其自身岩土体组成成分也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含有大量蒙脱石的工程岩土体中,如果该部分岩体受到一定的地下水变化的影响作用,就会使得蒙脱石中的水分含量发生骤然的变化而导致其发生明显的缩胀问题,这种缩胀不仅能够使得蒙脱石自身出现严重的变形,同时也会导致整个岩土层的稳固度与承重能力受到一定的冲击,从而使得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地质条件出现问题与缺陷。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位上升的危害。

能够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非常的多,其中最关键性的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因素就是降水量的变化。就目前我国的工程地质勘察情况来看,在降雨多发的季节,如果工程建设人员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排水处理,就非常容易导致工程建设地段因为地下水的迅速上升,而使得工程地质中的岩土含水量变得过大而导致其自身的强度与稳固度受到不小的影响与冲击;同时,在降雨过少的季节,如果岩土体过分干燥就会使得其出现大面积的龟裂现象,而此时如果通过水库来对其进行给水灌溉工作,则会使得岩土在极端的时间内由干燥转变到湿润状态,这就非常容易使得工程建设中的岩土体变得过于松散,从而进一步引发其出现坍塌问题,造成严重的水文地质危害。

(三)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位下降的危害。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使得我国的工农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再加上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导致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建设的生产用水量也全面的提升。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都是有地下水来进行供应的,社会用水量的增加使得地下水的使用也不断上升,大量的抽取活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地下水位发生沉降问题。一旦地下水位发生沉降现象,不仅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施工造成巨大的困难与影响,同时也非常容易导致建筑物出现下沉问题,且其还回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道路出现塌陷现象,从而对整个工程地质勘察造成不小的影响。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的解决方法

(一)强化对工程环境地下水状态的研究。

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往往能够对整个工程地质环境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要向全面的解决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就必须要对工程环境的地下水状态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进一步对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与降水量等能够引起地下水位变化的因素进行资料收集,对工程建设地区的排水建设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避免由地下水位变化而造成的工程地质环境破坏,就要求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必须要对工程所在地的含水层进行全面的勘察与检测工作,确保其能够对地下水位的变化发展趋势有一个合理的掌握,从而促使其能够更好的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进行全面的处理与解决。

(二)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全面的规范。

由于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从而导致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也具备了鲜明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就目前我国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来看,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使得其自身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范制度与规章体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得以提升。然而,受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的影响作用,使得我国的部分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在实际的地质勘察工作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对这些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而又深入的了解分析,其往往更多的是依靠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来进行工程地质的勘察工作,使得勘察的质量与效果受到不小的影响与冲击。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全面的规范与完善,来确保勘察人员能够对地质勘察的标准与要求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掌握,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对于水文地质危害的防范与处理能力。

三、结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11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影响

中图分类号:P641.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地质勘察也得以完善,因此,更多的人开始关心水文地质勘察的进展,并且希望工程地质勘察能够达到更高的质量要求。在整个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据此,为了保障这一重要环节能够顺利完成,相关人员就要高度关注该过程中的制度化与标准化,同时,对于质量规范、责任的承担、职责的分配和技术规程等问题,都需要相关的单位和部门作出相应的规范和监督。而完善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对于岩土水文地质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在实施对岩土水文地质的系统、良好的研究中,就必须对其勘察流程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作出合理、科学的管理。本文就是在现实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上,简单研究和分析了水文地质对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以及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危害等有关问题。

二、水文地质对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探讨

当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如何做到合理的对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做出科学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第一,必须认真的分析出地下水可能会对上层的建筑物,或者是岩土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保证在勘探工程开始之前就做到对这一影响做出合理的预测分析,进而当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的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如果在勘探工程中出现了一些水文地质方面的问题,就应该科学合理的结合当地具有的建筑物的地基性质特征以及基础工程的性质特征,系统的分析出该地出现水文地质问题的具体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够具体详细的给出关于当地水文地质方面的资料。第三,如果在处理一些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处于地下水位之下的问题时,就应该把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腐蚀作用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加建筑物的建筑质量。有一些工程场地的基础持力层属于岩土体,例如软质或强风化岩层,残积或膨胀土层等,很有可能在施工时发生持力层崩解、膨胀、收缩以及软化的状况,因此在发生地下水活动时,需要着重关注分析这些场地的情况;有一些工程的场地的细粉砂层会出现饱和或松散的情况,这一现象的产生范围在地基和基础的压缩层内,因此在这样的工程场地中,要对可能产生的流砂、管涌以及潜蚀等情况加以关注,并给予分析与评价;而有些工程场地的地基和基础下存在承压水层,这一承压水层可能会对基坑地板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因此,开挖基坑以后,需要重新计算这一可能性,并进行分析评价;有些佛哪个城场地的基坑可能比地下水位更高,因此在施工时需要进行渗透实验以及富水实验,以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三、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危害探讨

1、由于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影响导致产生的危害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人为的对地下水做出一些处理,在岩土工程的勘察时遇到的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不会对勘探工程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动态水压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刻意破坏这种平衡型,可能会使得动态水压变大,为勘探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会在勘探工程中产生重大问题,例如产生流砂等现象,勘探工程受这些地质上的影响也比较大。

2、由于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导致产生的危害

首先,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产生的危害。通常情况下,自然条件不会导致地下水有明显的下降行为,只有人为的因素才是导致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勘探地区的地下水被严重的抽取、矿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抽取、勘探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等,这些都可以严重的造成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当某一地区的地下水下降程度非常大时,这一地区就很可能会产生各种地质灾害,比如说地质塌陷等,并且能够造成当地的地下水严重缺失以及地下水质量下降的严重影响,这些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的问题都从很大程度上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其次,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导致产生的危害。通常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的增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分为两大部分,意识地质因素,例如含水层的结构以及总体岩性产状;二是水文气象因素,例如施工或灌溉等,而很多时候,水位升高是众多影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水位不正常的升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会对建筑物基础造成腐蚀影响,导致斜坡或者河岸等土体产生崩塌等严重情况,将土层的承载能力减弱,使得一些土层加快液化速度,甚至可能产生管涌或流砂等更为严重的地质损害,严重破坏了工程特别是基础工程的情况。

最后,由于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导致产生的危害。对于一些膨胀性的岩土来说,如果地下水水位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很可能会导致岩土层的膨胀,或者是岩土层的收缩等地质变化,而一旦地下水位升降过于频繁,则不但会造成岩土往复地产生膨胀收缩变形,而且还可能会引起岩土膨胀收缩幅度的持续加强,从而产生地裂等危害,并最终造成建筑物尤其是轻型建筑物出现严重的破坏。此外,一旦某一个地区的地下水位的变动频率过大,就会导致岩土层中的铁和铝等元素迅速流失,这一情况会降低岩土层的承载能力,因此,工程的基础需要更为谨慎的对待,要求也更为严格,与此同时,成熟的勘探技术在这样的勘探工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极大程度上对当代工程地质勘察有着促进作用。在以往对于岩土地质勘察的研究,一般只关注其勘察现场质量的管理而对其它方面基本上属空白,这种情况下工程地质勘察的研究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很难满足现代社会进步的步伐。所以完善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对于岩土水文地质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施对岩土水文地质的系统、良好的研究中,就必须对其勘察流程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作出合理、科学的管理。另外随着当代工程地质勘察领域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更加强势,势必会影响到其利益的减少。所以,岩土水文地质的勘察人员需转变以往统粗放的管理理念,进而向集约式管理方式转变。若想在市场竞争中突出优势,也只有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岩土水文地质研究中强抓核心问题点,管控勘察要点才行。

参考文献:

[1] 王燕.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 [J].科技致富向导,2012(09).

[2] 粟俊江. 重庆地区环境影响评估中水文地质勘察研究 [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3).

[3] 李坚.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8).

[4] 葛超. 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12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岩土;危害

        1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1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1.2 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1.3 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②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③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④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的可能性。

        2  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士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2.1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2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①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上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②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上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③崩解性,是指岩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④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几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⑤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涨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3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3.1.1 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3.1.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1.3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上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会将土层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3.2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