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纤维艺术

纤维艺术

时间:2022-11-12 03:20:42

纤维艺术

纤维艺术范文1

本文作者:崔璨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波斯地毯的编织工艺是采用打结的方式,因此做工好坏的判断标准就是每平方厘米的结数,一般70道已经是很好的,超过100道自然是大师之作。今天的波斯地毯几乎只是融入了些许现代的图案,其所用的材质和工艺是多年一直被延续的,传统的工艺制作过程也成为了艺术。图1波斯地毯Fig.1Persiancarpet1.2现代纤维艺术工艺的创新科技是诱发改变的最大动力和支持。不少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者渴求能通过纤维艺术的创作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欲望和理念,渴望与参观者交流来实现最终的完成。美国纤维艺术家列奥库克(LiaCook)创作的“联想的空间”就充分地利用了科技带来的优势(图2)。传统编织采用的经纬编制方法,是保持经线为骨骼,以纬线的缠绕变化来实现的,因而在编织完成后,经线是被隐藏在其中的。LiaCook借助科技手段,进行了以经线为主的尝试,作品里起伏多变的经线如金属浮雕般迷人,有意处理的水纹形态和纤维材料本身的柔软感相得益彰,让人联想到浑然天成般的节奏与韵律。借助科技发现材料的肌理美并加以深掘,日益成为现代纤维艺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特征。革新工艺后产生的肌理已是成功激发、引领人们探究一件艺术作品的动因之一。

意识工艺的延续

创作与欣赏主体的态度风格的更替在时装中体现得更明显一些,探究轮回般的流行趋势,可以看到其背后的文化。纤维作品的初衷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实际需要解决后,就必然开始关注心理的需求。意识工艺强调的就是纤维艺术形式革命背后的文化。艺术构造的事实瓦解日常理性秩序的现象在艺术创作中频频发生,充分说明客观事实已不再是创作的唯一灵感来源。在构思一件纤维艺术作品时,首先确定的可能是想要表达的想法,然后再来寻找实现这种想法的客观载体。就像可以被构思的事实一样,表现的情节也不需要是合理的。如LiaCook在2011年的创作“Su-BrainTracts”中,脑电波的影像以一种可视的方式表现出来(图3)。作品中出现的形象元素是在现实中不可能并行出现的,艺术家以大胆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想法,构造其所需要的客观实在,构思的事件的合理性不再作为考量的依据。由此,一些现代纤维艺术开始利用软材料围绕性的张力特点,创造了具有雕塑感的立体作品,从而影响了整体空间。主体情感的强调如同其他现代主义作品,纤维艺术作品也总是在努力地表现主体自身的情感体验。当下文化消融于经济和经济消融于文化的特别消费文化现象的出现,消解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使得人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情感。再如图3所示的这系列纤维艺术作品,是建立在其对神经系统科学的探究上,将概念布料通过实践、接触和记忆来表现其感官体验。在这块用数码织机编织嵌入图像结构的布上,数字像素成为线程,并且与另一个成为交错的形象并置在同一空间内。作品饱含着创作者对新技术的不断探索,并把情感通过触觉刺激和视觉刺激共同来传达,从而给欣赏者带来了许多不同寻常的感官体验。作为一种时代性的思想方式事实都可以通过艺术来构造,时间和空间自然不会再以常理存在于创作中,各种融合和并置体现了创作者的奇思妙想。这样的纤维艺术引导欣赏者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既保留着对一个空间的记忆,又怀着对下一个空间的期待。风格创造在空间特征中仍是二维平面的形式,但画面构成已有抽象、立体等现代派艺术的表现风格,并着重挖掘材质与肌理的视觉美,在编织表现上以粗犷、平坦、凹凸的多种形式取得许多虚拟空间,创造了如同浮雕般的空间特征[2]。现代纤维艺术家在创作中利用纤维材料的特点来充分发挥多维空间的特征,在动静、虚实的空间形态的表现中创造非凡的感应效果。其随机性创造出巧妙和谐的意境,可以用来分割室内空间,营造出新的空间。

意识工艺下的纤维艺术创作内容和方法

意识工艺下的纤维艺术创作内容强调以意识为主的纤维艺术只不过是脱离了物质的层面,强调以意识为主体。即把艺术从“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化道路转向了为社会现实生活而艺术的功能性道路上,即“生活的艺术化”[3]。纤维艺术的创作往往是先选择题材,然后再根据题材的需要来选择最适合表现题材的手段。在这种手段的运用中,不过多地考虑其原本所既定的规则,只要它能够更好地让人们去表现。艺术界、观众、社会等的外界因素对于一个形象符号的认可和理解,往往直接关系到了这幅作品或者这位艺术家的成败。充分体现了受众的认可与参与在当代纤维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如瑞典的纤维艺术家奥利卡•博格的“生命之舞”系列作品,试图通过静止的装置来表现活泼和生气,一共十二余朵花,可以放在室内各个角落任其舞蹈(图4)。奥利卡•博格的灵感源自漫步森林或在水中游泳时发现的小细节:树叶进化、草木荣枯、光在水里、从水下面看到的外面,原始形式的线条是那么的美,像生活中的谜一般,只能用情感来回应。为了表现这种感动的情绪,创作者开始选择表现的手段,选择用混纺纤维的结构来表现这抽象的转瞬之间。这部表达美、情感和变化的作品,所考虑的不只是传统的花边技术,还有空间如透明度、光线和阴影,并最终在受众的参与中实现最终的完成。艺术融入生活人类的观念、思想、语言有多丰富,观念艺术的手段、媒介和表现方式就有多丰富。现在的纤维艺术排除传统艺术的造型性,转向对语言、文字行为、过程等非造型因素的探究。在现代文化发展中,更多的想要追求一种感性至上的生活,艺术和生活之间并不存在界限,生活充满着审美体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拥趸者是欣欣然悠游于生活中的主体,沃尔夫冈•韦尔施把他们戏称为“美学人”,是“身体、灵魂和心智”都具有“时尚设计”,但却“抛弃了寻根问底的幻想,潇潇洒洒站在一边,享受着生活的一切机遇”的“自恋主义”者[4]。放大符号的象征性创作的元素就如同符号体系,在纤维艺术中人们对符号的使用也相当普遍,这一符号体系必须以内在的而不是以超验的意义来解释[5]。可以通过材料或色彩进行意义的传达。正如叔本华所说:寓言是一种艺术作品,它表面指向一种东西但其实质却意指另一种东西,因此通过寓言,一定会有一种观念被表现出来。结果欣赏者的心智会从已经表现出来的可以明确感受[6]。如芭芭拉•海勒(BarbaraHeller)著名的“隐藏”系列纤维艺术作品,试图使所使用的元素具有符号式的隐喻性,创造出一种模糊的空间(图5)。作品中的这个女人站在棕榈树前,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姿势盯着前方,“掩盖”的衣服和服装暗示努力的寻找线索、个性和交流,并提出了思考:在缺乏表情交流的世界,人们如何通过寻找其他线索来确定被掩盖的身份?作品中的人物直直地看着人们,一股莫名的紧张感产生,力求使眼神接触。为了进一步混淆视听,她故意使人物的身体语言合乎正常,从而增加判断的难度。这名妇女被看做是一个象征的符号,提示在危险的时候或是在安全的时代,人们能够“仅凭封面判断一本书”么?让一刹那的直觉来决定是否是朋友抑或敌人?在观看的时候,她希望观众的挫败假设能引导他们多花几秒钟、停止了一会儿,从而启发对话。图5芭芭拉•海勒的“贝多因妇女”Fig.5“BedouinWomen”ofBarbaraHeller这件作品是纯手工的,创作者有意放弃了使用织机为主的框架,在手工进行的经纬编织过程中,不断尝试建立或发现原有的意义,探讨内心的思考,目的不是讲故事、宣讲或者召唤,求的是创建一个新的条件,一个洞察深入自己、确认自己的意向性符号,一个使欣赏者能明确感受和领会的符号。现代纤维艺术的形式语言传统的纤维艺术特别是壁挂艺术对经纬结构的张力把握始终是均衡不变的,因为它的肌理是匀密细腻的,多以平织表现精致复杂的图地关系。现代的纤维艺术打破了这一常规,借用常用的形式手段来达到非常规的效果。比如重复可以使形态出现一定数量上的序列,从而创造形式与内涵都很丰富的新形象。就好像一个大厅既可被墙上巨大空间的纤维艺术作品装饰得气派豪华,也可被渲染得轻柔优美一样。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主要表现为具有鲜明的个性、原创性和不可重复性,这也是一件现代纤维艺术作品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作品的形式可以是非常态的,挪用常态的元素也不是对原文本的简单篡改,而是通过这一解构过程对原文本的意义进行消解,从而播撒出新的意义。目的在于转变原作意象的身份,把“过去”转化到一种新的语境之中。希望综合叠置所有能够汇集到的意义、风格、技巧及历史,然后从中组织出一个整体,形成自己的形式语言。

结语

纤维艺术在视觉的呈现效果上日臻成熟,其内在个性化极强的结构,暗示了与创作者意志的接近,并在与观者的交流中实现最大的美感,这是纤维艺术从手工艺转型到意识工艺的动力。纤维艺术可以改变人们对室内空间约定俗成的概念,通过新颖的原材料的使用,还可以改造整个空间。有着悠久历史的纤维艺术易于人们领会和交流,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者们积极地回应着现代主义者的理想,并在对纤维艺术的探索中,还原了艺术家的精神———即使形式严肃,精神上也不失活泼戏谑。

纤维艺术范文2

1 纤维艺术概述

1.1 纤维艺术的概念

“纤维艺术”一词由英文“fiber art”翻译而来。纤维艺术起源于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是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的纤维为材料,用编结、环结、缠绕http://、缝缀、粘贴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出平面或者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 其特定材质的运用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纤维艺术独具平面性、立体性及空间性诸多造型特点,故有“软雕塑”之称。

1.2 纤维艺术的演变

1.2.1 古代时期

人类进行纤维创作的活动历史久远,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最初的纤维艺术形式是羊毛编制的壁挂。尤其是到了10世纪以后,随着哥特式建筑的兴起,挂毯因装饰巨大而冰冷的教堂或城堡墙壁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题材以宗教故事为主。典型代表是1375年法国宫廷画师让伍德利创作的作品《奉告与祈祷的启示录》。

1.2.2 近代时期

文艺复兴后,纤维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该时期的纤维艺术依然是壁挂形式为主,但是题材有了突破,内容也变得多样。此时的壁挂编织技艺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审美上却没有独立出来,以名家的绘画复制品为主。其中高柏林和欧布松是不得不提的精湛编织技艺的典型代表。

1.2.3 现代时期

自从19世纪莫里斯提出挂毯艺术的创作不适宜表达画笔技巧,而应该尽可能地恢复编织艺术本来的面目,着力挖掘构建作品本身的材料美,纤维艺术就进入了大放异彩的一个时代。现代纤维艺术表达上有三个显著的转变:造型风格上由二维到三维蜕变;工艺材质上由单一到丰富变化;主题寓意由浅显易明到深刻隐喻延伸。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纤维艺术已成为影响现代生活或是评价现代生活质量的一部分;纤维艺术将从公共空间进入私人居室,成为体现主人文化品味的、格调高雅的室内装饰品。

2 国内纤维艺术发展概况

1981年春,美籍华裔女纤维艺术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茹斯·高(ruth·kao)带领15个美国纤维艺术专业的学生来到中央工业美术学院留学,敲开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研究发展的大门。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纤维艺术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比如形成了以清华美院为代表的理论体系,使纤维艺术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同时清华美院还于2000年成立了纤维艺术工作室,承担起了教学科研及对外学术交流工作,此后多所高校成立了研究团队,促进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水平的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纤维艺术作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入选国内外大型展览并多次获奖。198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届中国壁挂艺术展。在展览上,引起人们广泛注目的是江苏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林晓冷冰川为代表的作品,其材料使用相当广泛。1986年,瑞士洛桑国际壁毯艺术双年展上,展出了中国艺术家谷文达,梁绍基,施慧和朱伟的作品,第一次在洛桑展现了中国纤维艺术的风格,向世人阐述了现代纤维艺术的中国气派。2000年的“从洛桑到北京—— 2000年国际纤维艺术展”及随后的2001年12月在西安举行的“西部·西部”艺术大展,纤维艺术展更是具有影响的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的华夏文化气概和当代造型观念。2010年10月底,“从洛桑到北京—— 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河南美术馆开幕,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等2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80余所高校的300余件作品在此展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岳嵩的《你和我》和清华美术学院染服系教授李薇的作品《清·远·静》双双摘得双年展金奖。

3 国内纤维艺术发展的不足及相关建议

纤维艺术在中国经过长期的积淀与蓄势,虽然已经不断发展壮大并初具规模,然而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先天不足,问题多多,需要学术界和纤维艺术家们的关注与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起步较晚,发展缓慢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服饰及装饰品已经很常见,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发展的历史却非常短暂。国内设置纤维艺术专业或开设纤维艺术课程的院校主要是清华美院和中国美院。不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还是创作思路都非常相似,无法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局限了学科的发展。现代纤维艺术应立足于民族文化,把握住时代的主旋律,仔细研究材料与技术手段,实现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统一,这是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3.2 纤维艺术的生存环境不佳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通常情况下对纤维艺术感兴趣的以女性为多,男性则寥寥无几。人们对纤维艺术的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用线编织上。其实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和技法是多元化的,在纤维艺术的材质、技术、空间感的创造方面,男性或许更能打破传统技法的概念。国内的纤维艺术发展以学院为主,只限于专业的学术交流,同时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不够,使得了解纤维艺术的人不多。做好纤维艺术的普及,建立良好的社会基础,拓宽纤维艺术的受众面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3.3 纤维艺术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纤维艺术家在中国一直比较少,我国陆续举办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展览和大赛,如“首届中国壁画大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中国地毯图案大赛”等,但是依然没有改变只有极少数艺术家能够参加国外的展览,大多数从事纤维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很少能够见到国外纤维艺术实物,更不可能接触国外的同行艺术家的现实。扩大国际影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推动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4 结语

纤维艺术范文3

一、技术表现方面

产业革命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先后出现过以德国为中心的化学革命,以美国为中心的电力革命和以日本、美国为中心的电子高科技综合创新。纤维艺术在技术表现方面的创新是诸多创新性革命及其成果在纤维艺术材料、工艺等领域的综合表达,或对未有的纤维材料、工艺科技的最前沿的关注,以此表现纤维艺术的新形式。技术性的纤维、纱线和纺织物的技术开发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在建筑、医疗、宇航、体育运动和工业用布等特殊使用上也不断扩展。纤维艺术在技术上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带来创新设计概念的改变。一是材料技术表现。从“杜邦”公司生产出第一根人工纤丝,人造合成纤维创新的记录一次次被打破。近年来,在“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等理念的引导下,纤维艺术材料技术领域材料明星不断涌现,当今世界新材料已经成为各个高技术领域发展的突破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没有新纤维材料的新技术似乎遮盖了结构形式的创新设计,直接利用原本的结构形式,甚至是无结构的随机呈现,来表现新技术创造的新材料。二是工艺技术表现。人类对于材料、织物的工艺技术的探索没有停息过,传统的各种染色工艺,到现代的染织技术、腐蚀技术、金属粒子沉积技术、纳米技术等,纤维材料、织物不断地被改观。随着人类探索宇宙太空步伐的加快,航天员服或航天员系统必然与纺织材料密切相关,高科技纺织人造血管内外膜工艺技术等,都大大增强了人们对纤维工艺的期盼,技术表现的创新正是在这种关怀中被自然地表现出来。三是结构技术表现。发挥想象力创作新的视觉和触觉的面料,重新发现纤维的组织结构和性质特点,这些都是现代面料设计的领域。当前应用于纺织品的种类多样,除了人们熟知的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外,使用传统纱线结合特种材料制造新的面料,诸如羊毛和铜金属纤维、真丝和不锈钢纤维的混纺也鲜为人知,也纳入了应用和研究的行列。四是形态技术表现。纤维艺术的技术创新,表现在超现实的实题材料的科技隐喻和视觉表征。近年来,光电技术、图像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技术,打开了一扇扇视觉生理和心理盛宴的大门;艺术家利用科技成果探索三维立体效果的实验为纤维艺术带来了冲击,特别是一些在纺织面料上的创新技术,成为现代纤维艺术创作的新潮流。艺术家的创作融合现代科技成果,借助声、光、电、时空等多种媒体,极大地拓展了纤维艺术创作的空间,凭借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其他艺术和设计门类的灵感来源。

二、形式表现方面

艺术的表现形式本身就是内容,所有的表现力都是形式,这是现代纤维艺术的一大发现。自塞尚开始,艺术形式的创新经历了深度和广度两个向度、两个阶段的发掘和探索。纤维艺术领域,经历了莫里斯和新艺术运动自然主义形式织物设计,从平面到立体的形式设计,乃至空间形式的探讨,现代纤维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跨过了后现代等广度探索与创新的门槛,试图从深厚的传统积淀和广大的各层面上发现创新形式的基础和原因,奋力向前寻找形式的因素。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已有的形式,给予未来和创新的方向,突破材料、工艺、结构、形式的束缚。纤维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要在传统发掘和现现的形式中,一是去除发掘和发现本身的直接形式呈现,或简单的形式复合;二是要在新的时空点上,展开现代与传统的对话,在情感的交融中,寻找纤维艺术的现代形式。传统工艺技术不但需要自身的革新与发展,而且也是现代纺织技术提供丰富的灵感来源和技术基础。纺织品设计在现代与传统结合之中寻找市场的定位,创作独特风格的方式成为有效的途径。更多的纺织品设计师使用多种材料与手法来创作个性化的产品。一是材料表现形式。纤维艺术选择范围的增大,组合机会的增多,雷同率的降低;金属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泡沫塑料、橡胶,如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来提升纺织面料的品质,改善和开发面料在舒适、透气、防水、抗皱、防油、防菌、防风、抗静电、抗紫外线和智能化等方面的性能,同时面料的外观和质地也更加适合现代生活的审美需要。更多的表现形式的创新来自于使用多种材料与手法,以其独特审美思想与新科技完美结合,来创作个性化的表现形式。二是工艺表现形式。T艺手段技术的多元化,联合使用的方式多样化,使纤维艺术表现的机会不断增多。在纤维艺术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有机会使当代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应用于传统的生产工艺。传统工艺技术不但需要自身的革新与发展,反过来也为现代纺织技术提供丰富的灵感来源和技术基础。纤维艺术形式在现代与传统结合中创作具有独特风格,发挥传统技术和手工艺的潜力并革新工艺,是纺织品带有现代意义上的审美与功能的结合,这个趋势直接影响纺织品的发展。三是结构表现形式。结构方式非自由组织结构化,T艺的束缚被解开,表现的形式更加多样性;尝试多种材料与织造技术结合得到的特殊的肌理表面效果,许多巧妙的构思对传统工艺的大胆革新,他们通过使用不同品种的纱线创造特殊的织物结构。四是形态表现形式()。表现在形态的个性化,游走在平面和立体之间,非现实性甚至意识的形态化。纤维艺术家任光辉先生的装置作品《时光的记忆》,采用巾国的水墨元素,凭借树枝的自然形态,配以黑白毛线在树枝上的缠绕,形成对比关系:虚与实、淡与浓的效果,筑成了一道立体的水墨风景。

三、观念表现方面

观念表现创新是存生态和谐中寻找到创新途径,人类的创新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去尝试,观念表现的创新道理同出一辙,创作的难度比较大。观念表现创新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方面。观念表现的创新设计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人把自然置于其对立面,把自己作为自然的中心,把纤维织物作为人体的忠实保护者。而现在纤维艺术的创新,则要突破把织物作为人的“第二肌肤”的观念,而把织物变成自然生态的保护者,成为自然生态的肌肤,以此反思人类中心的思考方式,抑制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和稳定,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纤维艺术是人类社会需要的重要资源,由自然生态中获得的植物纤维、动物皮毛以及人工合成的原材料组成,而社会工业化大生产改变了田园式种养和手]二业的自然经济方式,代之以大规模的种植、驯养和机器化大生产的规模化市场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利益驱动使野生动物遭到疯狂捕杀,原生植物被乱砍滥伐,自然、人文两大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纤维艺术创新要突破纺织规模经济下的种种弊端,克服纤维人工合成及染色技术所带来的空气和水的污染,代之以手工工艺制作、绿色染料加工、田园式的种养等个性化社会劳动,以及绿色纤维艺术开发、清洁能源利用、纺织环保工厂设计等社会生产相结合的共生共存的发展之路,使两大生态系统可持续、互动、和谐的发展。三是社会和人的和谐。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承载者、保护者和施行者。长期以来,男女性的社会分工,使纤维艺术的材料及其创造都深深地打上了女性文化的烙印。作为个体的女性艺术家,其纤维艺术创作要突破这个领域女性文化特点的局限,展开全新的文化视野,全面消除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男尊女卑的阴影,倡导社会的公正性,人与人之间、男女之间的平等性,完善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的机制。四是人与人的和谐。“地球村”的出现,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而过去文化的阻隔影响了交流的进程,要挖掘更多更广泛的交流合作。纤维织物是现代人生存过程从生到死唯一伴随终身的物品,人们对纤维艺术材料及织物的熟知、了解是共通的,也是丰富而成熟的,纤维艺术的创新要突破纤维织物对人的保护和美化装饰功能,代之以语言化的纤维艺术发展道路,通过纤维艺术及其设计作品,共同来构建人与人之间心灵互通的桥梁。

纤维艺术范文4

[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 创新 思维

现代纤维艺术,无论在材料还是观念的创新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纤维材料、工艺流程的更新以及艺术理念的前卫化,为现代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条件。也正是在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基础上,艺术家拓展了纤维艺术的创新领域,将更多的观念和手段运用到作品创作当中。

一、思维的创新

艺术的创新首先是思维的创新,纤维艺术的多方位创意思维方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

1.逻辑性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逻辑思维在创意设计中通常是时断时续出现的,有利于对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和处理。现代纤维艺术的创新离不开逻辑思维。但是非逻辑思维更适合进行艺术创新,它可以分为转移思维、直觉与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等,因而它注重感性能力的开发,而感性能力的开发正是创意性思维的关键所在。非逻辑思维方法是现代纤维艺术家们运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总是从形象到概念或概念到形象的广阔空间中进行选择、加工,运用塑造、重置、并置、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思维创造活动,进行艺术创作。只有克服了思维的惰性、突破了思维的定势,具有能动性、敏锐性、求异性和独创性才能在现代纤维艺术创作当中获得独特的灵感,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的艺术作品。

2.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意思维的典型方法,又叫求异性思维,辐射性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从标新立异出发,充分发挥探索和想象的力量,用推测、想象、假设等思维的方式向多个方向拓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某种纤维艺术立体形态造型方法的解决途径,可以有悬吊、支架、纤维热定型或化学定型等方法;某一编织作品的材料选择,从纤维的类型上就有天然的棉、麻、丝、毛,化学纤维的粘胶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原脂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从纤维的线型上有纱、线、绳、带等。收敛性思维又称为聚合性思维、集中思维,是从已有的大量信息中搜寻、寻求和推出正确答案和最优秀方案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在发散思维所产生的多种方案、设想途径中收敛性思维所起到的是一种汇总和遴选的作用。

3.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是一种历时性的横断性思维,它具有同时性、横断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从不同侧面去认识、分析事物,探寻不同的答案或研究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特点的思维过程。如现代纤维艺术种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都受到同时代其他艺术思潮的影响,纤维艺术家们从综合材料绘画、装置艺术、现代建筑等中不断获取创作的灵感。许多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其创意、材料使用和制作设计都是横向涉及多个领域,并将这些领域中的最新成果成功地运用在自己的创新之中。

纵向思维是一种以事物的产生、发展为线索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历时性的比较思维或称为单一的垂直思维。通过比较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能够较为科学、客观地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和复杂性。如果在纤维艺术的制作方式的运用上,你不去了解、总结过去那种制作方式的成功经验,吸取别人的长处,就很难获得高度的提升。

二、表现方式的创新

在纤维艺术的创意过程中,创意表现方式的选择和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决定创意成功与否的关键,它要求我们突破传统观念,以全新的手法来传达创意信息,还要从观赏者的视觉与心理角度入手,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创新的表现方式包括以下五种:

1.主题的表现。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主题进行诠释和发挥,如何将主题的文化内涵与自己的文化传统、材料特点、制作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纤维艺术家西德霍•塔纳卡的《焦土》就是使用大量的纤维碎片和烧焦的棉线编结而成,突出表达了人类的发展给生态和自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纤维与自然、自然界的循环发展关系这类环保的主题。

2.解构与重组。传统审美趣味往往只重视事物的完美性,然而有时破坏也是一种创造的途径。自然的风化、秋天的落叶、色彩的蜕变以至原子裂变等,都是一种完整美转化为残缺美的造化过程。若有意识地将完整、单一的自然形态加以破坏、分解,使原有形态不再是自然形,不再具有原来的形态意义,再根据需要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并产生新的形式美感和新的意境表达,这种方法常被称为解构重组。分离和重组后元素的对比组合具有跳跃性的动性,其形态能带给观赏者比原自然形态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3.异质同构。异质同构是超现实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共性合二为一,这种结合并不是表面的将两个元素并存、合并,而是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统一,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表现形态,并展示出新的创意价值。这种表现手法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向观赏者展示其强烈的感染力。运用异质同构的手法,常常可构建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形态,或者是矛盾的形态。

纤维艺术范文5

综合材料

1910年,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创作了一幅满是穿插着粗野、激荡的色彩与线条的水彩作品《即兴》,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幅抽象主义绘画的诞生。这种强调“非具象、非理性的纯粹视觉形式”③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诸如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许多现代主义艺术流派都深受其影响,纷纷将精力投入到抽象语言的探索和研究之中,纤维艺术也不例外。除了传统的毛、麻、棉、丝、人造纤维等编织材料外,木、竹、纸张、稻草、谷类、蜡、金属、光纤、珐琅、有机玻璃、人造皮毛、人体毛发、树脂、装饰纱、包装带等各种天然的或具有物理、化学属性的纤维材料也逐渐进入到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领域。这些或坚硬柔软、或艳丽暗淡、或光滑粗粝、或沉静路动的材料传达着各自不同的精神氛围与艺术感染力,为作者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表达,也由此开启了纤维艺术从二维向三维空间转换的前行之路。

日本纤维艺术家的作品大多侧重东方文化有的含蓄、唯美和隐忍。在艺术家KakukoIshii的作品《Work-Bp-C》中,细长的竹纤维被纵向剖开,虚虚实实的固定在近三米的长卷中,作者充分运用喷绘的手法,使作品中出现了类似中国书法中“飞白”的效果,宛如一幅泼墨山水,从主题到意境处处流淌着如音乐般的“禅意”,充满着浓郁的抒情意味。第三届亚洲纤维艺术展中刘晓蓉的作品《春满人间福满门》则借鉴了传统剪纸、屏风等中国元素。六帧黑色剪纸的正中间配上长方型和菱形的大红色块,造成了一种喜庆而热烈的氛围,在“透”与“不透”、“看得见”和“看不见”之间创造了一种美妙意境,十分符合中国文化含蓄内敛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这些新颖别致的作品早已颠覆了传统纤维艺术的概念,综合材料的运用为作者提供了便利,从而更细腻、更准确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创作意图,实现了与观者的交流和共鸣。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纤维艺术逐渐向高科技和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电脑提花、数码输出、光导纤维、化纤、高分子聚合物等新材料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有些作品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吸光和反射效果,有的作品甚至超越了传统的三维空间概念,在“声”“光”“电”的综合演绎下呈现出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它们所带给观者的种种新奇的心理体验是传统材料难以企及的,这些材料的另类使用,使当代纤维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反之纤维艺术的无限开放性又为艺术家探索多元的纤维材料、开拓新颖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

空间装置

作为环境与人类情感联系的纽带,现代纤维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和空间的陈列与展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第四届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以来,立体的形式陈列作品越来越多,到了70年代末,许多作品走出展厅,甚至走出建筑,成为和环境融为一体的空间装置艺术。这些作品利用纤维柔软可塑的特性,于现实和理想之中创造出了一个个奇幻的空间情境。

从展示形态来看,空间装置又可分为落地式和悬挂式两种。落地式指以地面为支撑,以各种综合性手法及材料围绕中心支架创作而成的,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纤维艺术品。它可以置放在室内外任何需要的地方,像雕塑一样从多个角度进行陈列与观赏。波兰艺术家玛格达莲娜?阿巴康诺维兹的《黑色阿巴康》、南斯拉夫艺术家雅格达?布依奇《可变的黑色数字》、日本艺术家八木真理代《原始-星系DNA912》等作品都是这一形式的杰出代表。作者旨在通过这些尺幅惊人的鸿篇巨制来表达人与自然、社会、甚至宇宙之间的关系,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来传达和平、环保、伦理等重大命题,具有很强的哲学寓意。

悬挂式是将作品固定在天花板上或借助纤维悬垂性强的特点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的方法。1973年第六届洛桑国际壁毯双年展上,日本艺术家小名木阳一的作品《红手套》引起了很大关注,作品虽然仍用“织”的手段,但在空间陈列上却完全打破了传统纤维艺术的平面表现模式,以立体或半立体的方式悬挂,使人感到幽默而新鲜。

从传统的日本设计来看,它主要建立在中国、韩国等东方文明的意识形态之上,非常注重本国独特的造型语言,具有浓郁的审美意识与民族情调,但在形式与功能方面又吸取了英国、美国、德国等现代工业文明的精华。如川井由夏(YukaKawai)等一批日本现代纤维艺术家的作品在造型模式上既受到解构主义等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的影响,同时又深刻融入了艺术家对于玄奥的传统文化的理解。褶皱、包裹、鼓起等一系列看似简单甚至无结构的立体制作手法,实则是作者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最真实的情感表达。而小野山和代、桥本京子等艺术家的作品则十分强调轻快而缥缈的感觉,他们擅长将纤维特有的柔软、飘逸、摇曳的特性与悬挂式空间装置艺术形态结合起来,当风吹过的时候,作品能营造出特殊的情调与空间层次感;当人从其下穿过的时候,也能极大的拉近人与环境之间的距离。悬挂式的空间装置艺术品能够在单调而冷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充当人与环境之间交流与共鸣的媒介,这种特性是其他刚性材料所不可比拟的。

“迷你软雕塑”(miniature)

“miniature”在法语中的原意为中世纪手稿中,章节开头的彩饰文字或微缩的模型、影像。在现代纤维设计领域则被转译为各种形式多样、小巧精致的艺术品。其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纯手工制作,也可以是将各种现成材料通过一定的设计而进行的二次创作,具有很强的空间装饰性。迷你软雕塑以其小巧可爱的尺幅、独具匠心的构思以及灵活多样的创作手法而受到许多女性朋友的欢迎。

纤维艺术范文6

所谓纤维艺术,从以往的艺术形式上来看,它既不属于绘画,也不属于雕塑,既不用笔,也不用纸。由于所选用的制作材料是棉、毛、麻、丝、塑料、金属及人造化纤等不同性质的纤维,故称为“纤维艺术”,主要分为平面、立体和空间三大类。它是在挖掘和研究传统染织艺术的基础上,在现代艺术发展中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并逐步独立。最早的纤维艺术的雏形,出现于中世纪西欧古堡的墙壁上。它既防潮保暖,又起着美化与装饰环境的作用。后来又受到了19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威廉・莫里斯的工艺美术复兴运动以及包豪斯等革新力量的影响。现代纤维艺术始于1930年。有一位安娜・欧伯丝(Annealbers)夫人,她首先制作了纤维艺术作品,在美国展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纤维艺术盛行于西德、日本、瑞典、美国、瑞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南斯拉夫等国,确有与雕塑艺术并驾齐驱的倾向,从平面到立体,甚至对于时间的追求,一举揭开了纤维艺术的新局面。

现代的染色艺术,是把以往用于纺织品图案的印、染色技术提取出来,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段加以利用,它以现代视觉语言,全力追求画面的简洁效果和清新魅力,并努力表现隐藏于画面之中的民族之魂和作者的个性情怀。有资料显示,从人类开始装饰自身的时候起,染色艺术就诞生了。其中有起源于印度的蜡染,也有发源于我国而后又在唐代传入日本的蜡染织物。然而,把染色艺术发展到如此面貌崭新和艺术高度的却是日本。自明治以来,从为海外万国博览会制作壁挂及其它纪念性作品,染色艺术已经和油画、版画、日本画等其它绘画艺术一样,广泛得到政府的支持、专家的认可和广大国民的喜爱,从而确定了它在美术领域的独立地位,成为国民喜闻乐见的新的美术形式。

染色艺术,重在染色。有些作品对厚重古雅的色调有所追求,强调蓝、茶、黄、黑等天然染料朴素之美,有的则有效地运用了化学染料那种明快、鲜亮的色彩魅力,使作品富有强烈的现代感。总之,作者把色彩作为情感的抒发与寄托。造型上虽然也有写实的,但却能跳出传统写实的理念和模式,把简洁的块面运用和理性的画面构造作为叙述语言。有的画面构成气势雄浑,极有震撼力,有的作品造型虽然近乎于刻板,然而涌动着一种激情与风骨。那种显著的色调构成和构图的多样化,对于不同景物和事物的解读力,高度的概括性,造型的装饰性,到位的造型力,具体和抽象的和谐,使染色艺术的风格独树一帜,富有极强的艺术个性和感染力。

我们强烈地感到,在现代化达到相当程度的日本,一方面大量输入西方现代技术,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同时,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珍爱和强烈需求,成为现代人精神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这并非偶然。由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使日本成了高效率、高收入、高消费的国家。随着民众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和生活习惯上的欧化,对美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总是渴望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享受。基于这种社会的发展需求,现代日本染织作家们,立志克服过去手艺人的匠气,而以现代染织造型作家的姿态登场,作品日趋文化性。也顺应时代要求,直面现代艺术,创作了不少具有民族情感和个性强烈的染织作品,如:具有民族特色的屏风画,在传统器物上表现现代美。还有作为室内装饰的壁画、壁挂或横额,多以表现风俗民情为内容。一些颇具地域色彩的民艺品,也都是运用了蜡染及友禅染、红型染及型染画等手法制作成的艺术欣赏品,风格粗犷、单纯大方,感情热烈、真诚奔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聪慧和对美的独特见解。看了这些作品,使人一目了然而回味无穷。另一方面,还有结合现代建筑,如宾馆、美术馆、博物馆、会议中心等人群集聚的场所,制作的现代纤维作品都极为鲜明地体现了20世纪现代艺术的特色,给人以时代感和材质美的享受,与现代人的生活气氛和建筑环境十分协调。

这些艺术品,在民族文化交流方面和对外贸易方面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有些获奖作品成为当代日本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被收藏于国立美术馆。有几位染织作家(染色艺术家和纤维艺术家)已被国家指定为“人间国宝”(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这些艺术家在继承和发掘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艺术性探索,努力开拓着新的创作途径。近年来,配合现代建筑艺术,染色艺术和纤维艺术在室内装饰中,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美化人民生活环境的作用。因此,艺术研究者把它看作是建筑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实一些传统染色技法,如蜡染、绞染等,据历史考证,几乎都是先后从中国传入日本,而后又有了很大发展。在日本久负盛名的“西阵织”丝织艺术品及其技术,就是随着我们的祖先秦人带到了日本的京都,现代染织作家又将其发展为可以与雕刻艺术相媲美的艺术;还有我国染色中的蓝染,传入日本的冲绳岛以后,被发展为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红型染,日后几十年中,被当代日本民艺运动的倡导人之一,已故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芹泽圭介先生研究创新为颇具艺术特色的“型染画”,为当代日本染色艺术增添了不可磨灭的光彩。这些本来都属于中国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但没有应有的重视和继承,有些甚至将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我们有责任呼吁,如果再不及时抢救,将会造成我们在经济上的,更为重要的是民族文化艺术上的损失。如果我们能尽快地把这一事业重视起来,就会大大有益于我们挖掘、研究、整理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包括少数民族的艺术,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这对于传承民族艺术,提高艺术品的文化品质,促进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无疑对开拓我国纤维艺术和染色艺术,繁荣我国美术创作,将历史性地起到奠基作用。日本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由于日本很早就注意了民俗学这一学科,对民族艺术的保存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从近代日本思想家柳宗悦的民艺运动,到大阪、仓敷等城市的民艺馆以及大阪民族学博物馆的建立,大大激发了日本人民珍惜民族遗产和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欲望。好多艺术家努力成为学者型的艺术家,除广泛学习民族文化外,陶艺家研究多种釉的结合,染织作家研究色的化学反应。艺术与科学的相互渗透,造就了日本一批具有现代特质的艺术家。包括日本画画家和现代雕塑家,他们极为重视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作品不论在表现手段与艺术风格上都有相当的创新性,使当代日本美术事业的发展为世界注目。

日本的纤维艺术和染色艺术,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脱颖而出,也得力于独特的创新教育。其特点至少有如下几点:

一、极力反对模仿,重视艺术创造,培养重点是,在探索和发展的气氛中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所以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既有颇具实力的教授讲造型基础,也经常聘请活跃在艺术界的先锋艺术家讲艺术论,以此培养学生全面的艺术素质。

二、艺术与科学结合。学校设有材料学和染色学课程并备有染色实验室,其教学不是停留在理论探讨和纸上谈兵,除进行必要的绘画学习外,还要掌握材料的选择、染色配方、工具的使用和工艺流程。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意图付诸实践,独立完成一件件作品的构思与制作。通过实践制作,启发受教育者不断发现各种纤维材料在造型上的可能性和表现力。

纤维艺术范文7

【关键词】传统扎染 现代纤维艺术

中国传统扎染艺术与纤维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技艺,凝聚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广受人们的喜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它们的材料特性、工艺技术与造型特点各具特色,两者之间潜在的相关性值得挖掘与研究,从而启发和帮助艺术家在未来纤维艺术创作中风格的形成和对发展趋势的把握,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扎染艺术的传承脉络

中国传统扎染艺术是古代“绞缬”“蜡缬”“夹缬”三大“防染法”染花工艺之一,又名“扎缬”“绞缬”“夹缬”。扎染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它有扎结、染色之分,从而形成错杂融浑、斑斓深厚、层次丰富的色彩效果。扎染艺术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也代表着一种时尚,它是集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为一体的艺术品。

扎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扎染工艺就已经成熟了。秦汉时期,扎染一直以自己独特而奇妙的姿态根深蒂固生长在人民中间,点缀、美化人们的生活。到了南北朝时期,扎染产品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扎染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醉眼缬”“四瓣花罗”等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但到宋元时期,因为政治的原因以及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宋仁宗下令严禁扎染物品民用,导致了扎染工艺的衰落与消失,但是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这一古老的技艺。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扎染又成为了流行的手工艺,广泛应用于日用品、壁挂、服装等领域。具有浓郁民间艺术风格的扎染艺术,涌现出1000多种浓缩了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纹样,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扎染独特的手工扎结、染色形成的痕迹美、自然过渡的色晕美,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织染文化。

二、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轨迹

现代纤维艺术形成于20世纪上半叶,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纤维艺术经历了由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传承、交融与演变,形成了多元化的形态、多元性的风格、综合性的材料等现代纤维艺术的基本特征。60年代初,现代纤维艺术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法国纤维艺术家让・吕尔萨创办了“国际传统与现代壁毯艺术中心”,并在瑞士洛桑发起了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国际传统与现代壁毯艺术双年展。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应该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保加利亚现代纤维艺术家瓦尔班诺夫・万曼开启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教育,并为中国纤维艺术发展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艺术家。格鲁吉亚现代纤维艺术家基维・堪达雷里是继瓦尔班诺夫・万曼之后又一位对中国现代纤维艺术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国外艺术家,他以独特的艺术理念和精湛的创作手法为中国纤维艺术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尤其是进入了21世纪,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乐成教授等一批老艺术家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的纤维艺术开始了复苏与崛起,新世纪伊始,举办了首届“从洛桑到北京”――2000年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从此翻开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崭新的一页。随着“从洛桑到北京”――2000年国际纤维艺术展在清华美术学院开幕,中国现代纤维艺术进入了空前的多元时代,由传统样式的平面形态向立体形态(软雕塑)、日用工艺品以及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各种纤维材料语言的作品发展。

三、传统扎染艺术与现代纤维艺术的相关性

1.材料上的互通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纤维艺术作品,材料都是它的第一语言。艺术家利用材料的某一特性,改变其外部特征,赋予其新的形式与内涵,使其呈现新的视觉效果。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笔者新创作的系列作品《溯洄2》(图1)中,充分挖掘了传统植物纤维材料的自然特质,利用简单的扎染语言来突出质地柔软、淳朴天然的材料美,引人联想,创作出具有遐想空间的纤维艺术作品。

2.肌理上的互融

不同质地的纤维材料经过人为、自由地加工处理会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美的视觉状态,即肌理。正是这种肌理美造就了现代纤维艺术的独特性。视觉形态的肌理感受与材料的质感有密切关系,同时又与艺术家赋予材质的特殊表现密切相关。如系列作品《溯洄2》《溯洄3》(图2),是笔者选择纯棉纱与亚麻,经多次扎染而成的系列作品,纯棉纱制作的《溯洄2》,因其经纬密度较稀、纱质较粗,经扎染工艺处理后,呈现出一种超脱原本材料质地的、新的视觉效果;而亚麻制作的《溯洄3》,因其亚麻光泽、细腻的特性,经扎染工艺处理后,则呈现出层层叠叠晕色肌理,这些自然而不造作的肌理赋予作品独特的视觉张力和触觉诱惑力。系列作品通过棉、麻来进行扎染,展现出丰富的肌理感和造型感,无数个刺绣突起的逆流而上的“小蝌蚪”,仿佛在诉说追溯、探究生命之源的秘密。

3.造型上的互存

扎染艺术有写实、抽象、装饰和组合等造型特点,由于扎染艺术具有既保留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又会呈现一个创作之外的偶然变化的独特性,从传统到现代,扎染图案造型丰富、特色鲜明,突出了造型设计必然与偶然的统一,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现代纤维艺术在造型上则吸收了扎染艺术纹样自然素雅、造型随意丰富、晕染色调柔和又具韵味的特点,丰富了现代纤维艺术表现形式,由传统平面的形态逐步向立体(软雕塑)、装置等形式延伸发展。如“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金奖作品《清、远、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李薇教授的作品,作者选择了真丝绢、水纱为材料,采用染色工艺,进行不同层次的叠加,在大幅面的真丝绢背景上形成一组气势磅礴、烟雾氤氲的水墨画卷,凸现幽远的意境,给观者无限遐想空间。

结语

当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现代纤维艺术争奇斗艳,各放异彩。作为中国的纤维艺术家,面对现代纤维艺术空前多元的今天,应该反思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该去向何处。笔者认为,中国现代纤维艺术须立足于本土文化,即中国几千年优秀的多元传统文化,从各种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纤维艺术的未来必将是民族与时代的交融,科学技术与艺术的渗透开发,是智能与创造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管兰生.现代扎染创作新探[J].设计实践,2011(13).

[2]郭莲莲.浅析传统扎染艺术及现代趋向[J].美学与艺术,2010(18).

[3]林乐成,尼跃红.当代国际纤维艺术新视野(“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作品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纤维艺术范文8

摘要:以人为本的居住空间最能表现人们的生活内涵和品位,因此空间的设计与布置就更显其重要性了,尤其是在装修完毕之后,对空间的二度陈设与布置,每个环节、每件物品的陈设,无不表现出作者的独具匠心。笔者着重从软装饰的社会需求性探讨,正视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所在,并逐渐成为室内装饰中极具潜力的重要发展方向。室内“软装饰”已经成为现代家庭装饰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装饰手段,毋庸置疑的是室内“软装饰”将成为未来的流行趋向。

关键词:居住空间 软装饰艺术 纤维艺术

1.软装饰艺术

软装饰艺术设计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熟练各种装饰材料性能和工艺制作技能,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创作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涉及企事业部门、各类设计公司从事室内外设计、装饰绘画、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小区规划等创作设计。

居住空间的软装饰通过在室内环境中,对经特别选择之后的家具、工艺品、收藏品、灯具、花草植物等可移动装饰物进行构成组合。软装饰对室内空间的分割大多采用象征性的形式。创造开放性的多元化空间,这样不会使空间显得拥挤,使室内的空间无须“硬隔断”便可得到充分利用,并可以产生富有节奏感的交相辉映的装饰美感。在室内软装饰阶段,我们可以用家具、屏风、地毯等移动装饰物来对室内进行空间功能的划分,一块地毯,一组低柜或一个小型雕塑,我们便可以利用其位置的摆放来对室内划分出一个虚拟的空间来,人们在室内的行进线路会自然地绕开这些物体,从而在室内进行“隔断”便可以虚拟出不同功能的空间。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合理运用开发这种“软环境”可以创造出温馨、惬意的居室环境和各种舒适宜人的情调空间。室内纺织品设计在成功的室内环境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的另一层皮肤和室内建筑空间内层的纺织品,它是作为联系外部装修和人之间的媒介而存的,是把人引向更另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桥梁。室内纺织品和室内空间的相融之处,正是人类生活最理想的室内环境。

2.居住空间中软装饰的流行趋势

在当今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对生活、起居的居住空间要求也从简单实用过渡到更高层次的追求.这就要求我国设计师从使用功能、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构思创新的居住空间设计概念,即概念设计.运用概念设计独特、创新的特点,使居住环境能够适应新的消费观,促进我国居住空间设计水平的提高,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本,实现与世界对接的同步发展.家用纺织品是软装饰中最重要的装饰手段。室内纺织品设计要根据特定的室内环境来考虑具体的装饰,只有注重艺术性和主题性,才能创造出高品位、有人情味、艺术感强和有吸引力的优美环境。因此,室内纺织品设计要有一个与室内空间形态、物质形态相关联、独具特色和立意新颖的主题。个性化的体现无疑是居住空间的主流趋势。

3.纤维艺术—DIY装饰创作

80后的居家理念:舒适、情调、等以此展示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比如运用钩针的技法,制作沙发上的靠垫,或是茶几上的面巾等,以及布衣情侣娃娃,作为生活的一角。无不体现出,生活的易趣。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泛指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各种编织、印染、绗缝、软雕等等。目前,中国的纤维艺术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中国的纤维艺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虽然纤维艺术的材料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本身具备自然的符号,但作为原始材料,只有通过纤维艺术家灵巧的双手,有意识地去运用贴、绘、编、捆、缝等多种独特的手工艺方式,在线与线的交错中,凹凸变幻的肌理中,传达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符号语言。如一条条杂乱的稻草、藤条、柳,经过编织便成为一件朴素的壁饰 ;一堆堆破旧的废纸在加工成纸浆或折叠拼接后,可创造出富有肌理感的纤维装饰画 ;残败的枯树枝被不同的毛线包缠后,又被赋予了生命延续之感。总之,现代纤维艺术,随着多种材料和纯手工艺制作的发展,愈来愈明显地进入到人们的观念中,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美学效果。两年一度的“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给我们留下许多启迪,从作品中探究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诸多特点,体会东西方不同文化传统上所呈现的不同艺术形态和文化观念。近年来中国纤维艺术发展的可喜成绩,中国纤维艺术家的作品日臻成熟,呈现上升之势。

4.结语

总之,要营造理想的室内软环境,首先要从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心理出发。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地位的人,都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因此,也就会有不同的“理想”环境。只有把人放在第一位,才能使设计人性化;只有对不同的人做深入的研究,才能创造出个性化的室内环境;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

纤维艺术范文9

〔关键词〕纤维艺术材料与技法艺术设计领域设计教育

纤维艺术源于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它在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国优秀的传统纺织文化,吸纳了现代艺术观念,它是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什么是现代纤维艺术?学术上的解释是指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和人工合成纤维为材料,通过编、结、缠、绕、贴、捆、扎、缝、染等多种技法制作的材料构成体,即可以表现平面的,也可以表现立体的及空间的艺术形式。

现代纤维艺术孕育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20世纪初,包豪斯为纤维艺术设计注入了融合艺术与技术的新理念,同时纤维艺术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也经历着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演化。纤维艺术是最具个性特征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形态的多元化、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材料表现的综合性等构成了现代纤维艺术的基本特征。探索现代纤维艺术的功能与价值已经成为现今纤维艺术家和艺术教育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多年的纤维艺术教学中,我也将这一重要课题定为教学研究的主旋律,通过艺术创作、教学实践和精品课程开发等形式,逐步认识到纤维艺术不仅是一个可以独立创意的艺术门类,同时纤维艺术的技法和表现形式也是艺术设计多个专业领域中的基础性技术,可以让设计师们通过认识材料,学会工艺技法来为设计服务。

一、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

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具备了很高的感染力。追溯历史纤维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运用传统的编织栽绒等工艺,追求写实画面的壁毯效果的“平面艺术”时期;二是突破传统壁毯概念,追求纤维材料表现形式由平面到立体化的“软雕塑”时期;三是把光与影运用到设计中去,追求作品与环境的融合统一,体现空间塑造的多元化艺术价值的“装置艺术”时期。

在这里,我引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乐成教授的一段话来诠释“,从广义上来说,纤维艺术表现有两个层面上的特点:第一它是“高雅的艺术”,比如古老的地毯,体现了织物与绘画的结合,让绘画变成了织物、建筑、装饰与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候他成为装饰的艺术;在公共艺术当中纤维艺术被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认可,因为它最容易和建筑融合,同时能够改变由硬材料做出来的建筑空间的冰冷感,纤维艺术有温暖人心的功能。第二它是“大众的艺术”,把纤维艺术做成一个高雅的艺术作品或者成为大型建筑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装饰艺术装置,他可以独立去发展,但他的受众面非常有限。面向大众的纤维艺术往往大量使用软质的综合材料,这些软质的材料都是很廉价的材料,都是在生活中随时能找到的、看得见的东西,它可以用来制作服装鞋帽、佩饰、生活日用品、小工艺品等”,可见纤维艺术无论是高雅的还是大众的,其艺术表现都离不开为人服务。

现代纤维艺术的表现效果一直都是艺术性与实用性并存的,纤维艺术的技术可以为室内外环境装饰服务,也可以是艺术家借以抒怀、表达理念的艺术媒介,它既是高雅的纯艺术,也是实用艺术。

二、现代的纤维材料与工艺特点

现代纤维艺术被称为材料的艺术,材料成为纤维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主要的原因是纤维艺术在演化进程中艺术家们把艺术创作和表现技法的重点放在了所用材料本身质感上,纤维材料的材质、肌理、形态、质朴的色彩构成了其特有的材质层次以及极富个性的视觉触觉魅力,具有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审美特征,这种美的特征促使艺术家们在欣赏纤维艺术形式美的同时也重新开始研究材料的价值。

1、纤维材料:现代科技的融入丰富了纤维材料的种类,推动了纤维艺术更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目前纤维艺术材料可分为:(1)、天然纤维材料,如棉、麻、毛、绒、竹、藤、棕、植物的杆、茎、韧皮、叶、蚕丝、毛发及鬃等。这些传统的纤维材料,有的温暖轻柔,有的朴实深厚,富有极强的亲和力。(2)、人造合成的纤维材料,如尼龙、涤纶、丙纶、氨纶、氟纶等,还有新型的金属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泡沫塑料等材料,这些纤维材料各有特性,补充了天然纤维材料的不足,许多人造合成的纤维,在性能和观感上都有天然纤维所不及的品质。比如黏胶纤维手感柔软、光泽明亮、易染色、防蛀;涤纶纤维抗皱、耐热、光滑。

2、纤维工艺技法:纤维艺术丰富的工艺技法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纤维材料工艺的多元化贯穿于纤维艺术作品创作的全过程,艺术家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技法把同一种纤维材料展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其传统技法包括经纬编织、刺绣、扎结、捆绑,也有将纤维材料进行排列、粘贴和悬挂等的效果处理;根据材料自身的特性,也可运用缝缀、缠绕、拼接等综合技法深度挖掘出材料潜力;现代纤维技法中增加采用破碎、填充、悬垂、包裹、焊接等创新技法,用于表现材质组合不同的视觉美。装置艺术甚至会把现代的声、光等新科技运用到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设计制作中。

三、现代纤维艺术与设计运用

现代纤维艺术在中国的起步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直到200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正式成立了纤维艺术工作室,才开启纤维艺术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工作,此后纤维艺术于国人已不再是艺术名词,现代纤维艺术成为了独立的艺术门类,得到了社会认可和喜爱。

现今许多艺术院校设置了纤维艺术专业或课程,教学主要集中于将纤维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范畴,注重表现独立创意的纤维作品。纤维艺术作为艺术及设计的基础性学科来教学的范围很小。其实作为艺术设计领域,纤维技术的运用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艺术院校只有纺织专业、服装专业、环艺专业等少部分设计类专业中开设有该课程,纤维材料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没有得到很好运用。

艺术设计领域专业多而广泛,服务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平面设计、首饰设计、舞美设计等等。在这些专业中都需要了解和运用各种材料来为设计创作服务,如:在家具设计中,会涉及到的竹、藤、棕、h、塑料、化纤等材质的运用,在造型上需要编、捆、缠、扎等方法,都属于纤维艺术设计的范畴,设计师懂得纤维材料与构成技法的运用会使得现代家具设计更加丰富多彩;在舞美设计中,随时都会使用到的屏风、隔断、布景等道具,在场景效果上还需加入声光在空间中的和谐效果,其舞美的设计创意几乎都是现代纤维艺术的形式,如果设计师具备纤维艺术化的能力,就会通过对材质质感的敏锐认识更好地去创作设计;工业设计中,工业产品的设计往往显得生冷,如果在造型设计上配以纤维的材料进行美化,就可以提升产品的亲和力和温暖感;在首饰设计中纤维艺术技法是可以广泛运用的,现在除了金银珠宝玉器等的设计打造外,最时尚和流行的还有编织布艺、皮革及合成纤维等的创新设计,可见纤维艺术作为设计基础于艺术设计领域的许多专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艺术教学不能忽视。

四、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之我见

现代纤维艺术是综合性、多元性与基础性的艺术学科,其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具有视觉美和触觉美的艺术魅力,能够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纵观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很少有在专业课程中开设纤维技法这一类的课程,所以纤维艺术的实用性价值就一直停留在民间工匠层面,一直得不到提高和有价值的推广运用,也或许是因为市场在该领域中缺少综合型的艺术设计人才?

近年来,通过教学实验,我认为纤维艺术作为对纤维材料工艺的学习运用的基础课程,可为80%艺术设计领域相关专业服务。我们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在平面设计专业、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增设了纤维艺术课程,针对专业特点开展纤维基础课教学,通过对纤维材料特点和工艺技法的训练,使学生在后期的设计创意中打开了设计思路增加了多样性的设计灵感。

为了进一步推动纤维艺术在发展,艺术院校应普及现代纤维材料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学内容可具体到不同的艺术领域,一方面要重点培养纤维艺术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研究型人才,将传统的、世界的、本民族的纤维工艺技术认真调研进行开发;二是根据艺术设计的各专业需要,培养具有懂得纤维材料运用及工艺技法表现的人才,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设计能力搭建起将高雅的纤维艺术通过设计语言和设计品的承载送到大众身边去。学校教育一定要为培养这样的设计师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纤维艺术范文10

 

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 表现形式 材料制作手段

现代纤维艺术起源于西方,其发端于古老而传统的挂毯( Tapestry)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四千年前,埃及和巴比伦就有了羊毛编织壁毯,现存最早的实物是公元前9世纪埃及人留下的作品,其织造技术与现代高比林工艺十分相似。在南美的秘鲁、利智和北欧的挪威、瑞典等国都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编织物。壁毯作为一种古老的编织语言,体现了特殊的习俗、历史和意义。

    现代纤维艺术虽然与传统的纺织、编织手工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有了脱胎换骨的全新面貌。现代纤维艺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艺术家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段和传统的材料的局限,而长期对新纤维材料的关注与尝试所产生的结果。现代纤维艺术成为20世纪引起广泛关注的新兴的独立的艺术门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现当代人文背景的转换,现代纤维艺术不仅在材料和形式上进行了突破,而且在纤维艺术品的精神内涵上更加注重艺术家个人艺术观念的表达。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观念受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影响,与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创作观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观念产生变化,从而引发了现代纤维艺术表达的丰富性。在现代建筑空间环境中现代纤维艺术创作观念必需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然而正是这种制约,使现代纤维艺术创作表现出独具空间形态的艺术观念。90年代后期,艺术家个性观念的表达更趋多元化,纤维艺术在艺术审美和文化语境上呈现出深刻的艺术特征。

    一、表现形式的拓展

    1.从平面走向立体

    传统概念中的纤维艺术,特别是在欧洲主要是指挂毯、壁毯等平面形式的作品。挂毯在欧洲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许多博物馆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精美的传统挂毯作品。欧洲挂毯的较多运用与其气候条件及建筑风格有着密切的关联。传统各类纤维艺术手工艺,虽然内容和形式上也十分丰富,但难免受到实用性的制约,这时的纤维制品材料,色彩、形式、内容上都趋于程式化,虽然经过千百年的沿革方面都较为成熟,但设计上过分地依赖于民间文化和传统思想,或者为所谓的艺术所左右,成为纯艺术的描摹写照。与其传统形式不同,早期的现代纤维艺术就作为现代建筑的共生物而具有现代意义。其风格创造在空间特征中仍是二度平面的形式,但画面构成已有抽象、立体等现代派艺术的表现风格,并着重挖掘材质与肌理的视觉美,在编织表现上以粗犷、平坦、凹凸的多种形式取得许多虚空间,创造了如同浮雕般的空间特征。

    在20世纪70年代现代建筑几乎成为现代的代名词,而现代纤维艺术也成为消除现代建筑固有缺陷的“良药”,与现代建筑相辅相成,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此后越来越多的纤维设计家、艺术家、建筑师投身于纤维艺术创作,以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他们的思想,时代的主题等。更有甚者将纤维艺术作为纯粹的情感宣泄的形式,出现了大批的现代纤维艺术。

    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立体与半立体的作品占的比例较大。即使一些平面的纤维作品,其展示形式也已不完全是壁上的平面形式,而是去追求一种在空间形态中的悬或挂的形式,或将原本平面作品在空间作了各种形式的展示变化。

    在立体纤维艺术品中,占比例较大的是“软雕塑”,即以金属、木、竹等材料为立体框架、支撑物,在其上进行编织;或将已编织成的平面纤维制品与立体的框架相结合;甚至完全没有框架,利用纤维材料自身的“可站立性”制作作品。另一部分是以各种空间悬吊方式为主的,悬吊的方式有的在空间的上部,类似顶棚的效果;有的是在空间中起着一种空间分隔的效果;有的是在空间的下部或者是在半立半悬吊形式,有屏风的效果。如保加利亚著名纤维艺术家马林·瓦尔班诺夫(万曼)采用粗犷的纤维材料去展现立体几何的现代派艺术雄风,从吊顶上悬挂的大型几何结构形式,在灯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幻莫测的多维空间效应。

    探究现代纤维艺术由平面向立体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a.纤维艺术材料与其各种材料的综合运用。b.现代建筑需要这种表面柔和、质地松软的立体艺术品来增加现代建筑空间里的人情味,以改变现代建筑中许多冰冷或平淡的空间效果。C.现代思想与设计观念的引人。

    2.从具象走向抽象

    欧洲17,18世纪的挂毯大多以宗教等具象的题材来表现的。到了19世纪末,绘画产生了象征主义和综合主义,纤维艺术也开始向现代艺术过渡。开此艺术先河的是法国壁挂艺术家让·吕尔萨,他是第一个把现代设计观念和新的装饰性带到壁挂里去,把现代绘画和壁挂技术相结合而使壁挂以新面貌出现于艺坛的人。他在壁挂艺术上的创新精神,促使纤维艺术的发展从过去的忠实于画家的画稿、油画的复制品的主题性绘画风格向多元化方面发展,使观赏主体直接参与纤维艺术的情势,纤维艺术与空问环境已经融为一个整体。现代纤维艺术似乎越来越向抽象化发展,但这种外在形式的抽象化发展却都是伴随着明确的主题表达的。例如:格鲁吉亚的现代壁挂艺术家基维·堪达雷里的作品《音乐会之后》,他以娴熟的编织技术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经线和纬线的交织运作中不停地思索,变换手中的各种色线进行创作,绘画性的表现形式与变幻莫测的编制技巧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变化微妙的色彩效果。

 现代纤维艺术已经从较为狭隘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力图用综合材料,用现代观念和传统技艺的结合来表达纤维材料构成的内在力量。在技法处理上运用了极其丰富且“非寻常”的手法,对原始的纤维材料进行刻意的“加工”、“扭曲”、“变形”。以抽象的形式让人们更多地关注纤维材料与制作手段和空间所形成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微妙的心理感受,以及个性的独特传达。

纤维艺术范文11

2010年10月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美术馆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河南郑州举行。在这一场全球性的文化盛宴里,来自各国的艺术家们用他们手中的纤维,展示了一个魅力、奇特、富有美感的纤维艺术世界。

纤维艺术的兴起

“纤维艺术”,顾名思义,就是以各种纺织纤维材料为载体创作的艺术形式。纤维艺术的材料由三大材料构成,即动植物纤维材料、人造纤维材料和实物材料。

纤维艺术作品可以运用的材料众多,包括羊毛、丝线、纸、棉线、纸浆、铁丝、布、线绳、银线、稻草、亚麻、铜丝、织物、高丽纸、蓝色牛仔、特制线、尼龙、棉布、金属丝、报纸、不锈钢、布带、丝、棉、混合材料、单丝纤维、多元酯纱、装饰纱、女人头发、蚕丝、人造丝、有机玻璃、鱼线、丝绸、领带、衣领、人造皮毛、手工染色毛线、木、苎麻等等。

由于以上这些材料的另类使用,给人一种陌生化的视觉效果,构建了个性化的“审美王国”。

纤维艺术发源较早。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的亚麻壁毯就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艺术作品。后来,壁毯在西亚盛行,叙利亚成了壁毯纺织的中心地。

2000年可谓是中国纤维艺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清华大学教授林乐成将国际纤维艺术展从瑞士洛桑带到了北京。随着2010年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对纤维艺术有了认知。

这届展览以“心手相连・系纤维”为主题,一共展出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丹麦、德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吉林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国内80余所高校的近300件作品。

作品丰富多样

纤维由于有着特殊的材质肌理与极富个性的表现魅力,深受艺术家们的喜爱。

本届纤维艺术展的作品种类众多。有以质朴的纤维编织的理想,也有以其他材料构筑起的纤维世界的变幻多姿;有用形与色勾勒的抽象而浪漫的世界,也有用生活与自然叙写的具象而真实的天地;有的在平面上描绘出亲切与变化,有的在立体中展示着精巧与丰富;有熟悉的老艺术家们深情而赤诚的力作,也有年轻艺术家们热情而真诚的创作;既彰显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纤维艺术文化的特色,也共同谱写着世界纤维艺术沟通与交流的和谐篇章。

每一类材料都具有不同形象特征,比如:动植物纤维材料一般具有朴实天然的美;人造纤维材料一般具有弹性光亮的美;而实物材料则有实物特具的内涵信息的美。它们除了具有柔韧的共性美以外,又具有不同质感的个性美。

“没有一种材料如此古老,又如此现代;没有一种艺术语言是这样的丰富多彩,语言表露如此亲切近人。”有专家评论认为。

众人齐说纤维艺术

在对纤维艺术进行展出的同时,有关纤维艺术的探讨也在同步进行。“为什么是中国,而不是韩国或者日本,成为国际纤维艺术运动的领头军呢?”有国外纤维艺术家发问道。

事实上,这跟中国悠久的纺织史和如今纺织服装大国的地位有关。在中国古代,纺织所采用的原料主要以丝、毛、麻和棉纤维为主,经编织或机织而成。那时候,中国的纺织技术就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

纤维艺术这种艺术形式之所以被人们普遍喜爱,还在于当前人们所面临的环境。因为现如今很多人都生活在繁杂的大都市,这样的环境从普通交通工具到日常生活用品等,大都是出自冰冷的机器,缺少一些带着情感的产物。于是,人们便渴望、向往那些质朴、手工精心制作的现代纤维艺术作品,可以将其装饰在室内的环境中,以营造一种既温馨又极富个性的艺术氛围。

“纤维艺术的布展,与其他艺术有着很大不同,其难度远超其他艺术展览。因为纤维艺术作品不仅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有整体的,也有组装的,对灯光和空间有很高的要求,这无疑都增加了布展的难度。”专家表示。

纺织大国的纤维文化机遇

纤维艺术范文12

[摘要]纤维作为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无论从表现上还是空间的装饰性上,都无法摆脱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制作手段从整体上来说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范围。各种纤维材料的产生和运用,也促使了纤维艺术向着更为多样和多元化的方向。

[关键词]纤维艺术 纤维材料 美感

纤维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图案美,纤维材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现力,不同的纤维材料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逐渐发现了纤维艺术中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这种手段的运用,从本质上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纤维艺术观念、形式认识上深化,同时也促使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独特语言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试验,使纤维艺术构成形式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的风貌。 纤维的制作手段从整体上来说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范围,甚至是借用了许多其他工艺的制作手段,一件作品往往是多种手段的综合体现,从单一走向多元化。“现代纤维艺术家们在研究纤维语言时,基本上由两种倾向:仍然利用传统纤维材料,根据材料的特点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开发新的纤维材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法。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使作品具有新的形态,显示强烈的个性。”传统的纤维艺术特别是编织类的作品,一般是由设计师设计好画稿,由制作工人按部就班地进行制作的,其制作方法和过程完全是在有序中进行的。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更多的是纤维艺术家自己完全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他们不再按稿而作,而是将制作的过程变为创造的一部分,为了创意和情感的表达,他们打破传统的制作手段,进行大胆的改造和创新,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向过程中亦实现了个性化的反叛。蔚然成势的现代纤维艺术呈现出信息时代各种艺术形式融合和多样性的趋势,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加入到纤维艺术的创作领域。“随着纤维艺术展现面貌的千姿百态,纤维艺术的创作手法也不在于拘泥于传统:缝缀、捆绑、印染、刺绣、粘贴、照相印刷、转移印、烙痕、装置、声音、灯光、塑型灯都成为纤维艺术的表现语言与形成,带给人们崭新的视觉感受。”

自第三次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以来,新型材料同信息、能源一起被称为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如:化学纤维、玻璃纤维、光导纤维、金属纤维等的出现和运用就大大丰富了现代纤维艺术的表现形态和创作途径。纤维艺术作为现代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无论从表现上还是空间的装饰性上,都无法摆脱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各种纤维材料的产生和运用,也促使了纤维艺术向着更为多样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具有无污染、绿色环保和保健等特性的新型纤维材料,也为纤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多种观念和形态表现上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