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

时间:2023-01-22 07:21:02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过年好!

春回大地,万物更新。很高兴在新春之际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全市职称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回顾2014年的职称工作,在XX市职称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圆满完成了2014年的责任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职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里,首先要感谢XX职称办领导对XX职称工作的支持;其次要感谢各县(市)区职称办各位同仁的帮助和关心。谢谢大家!下面我就XX职称办2014年工作完成情况、下一步工作思路及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和继续教育等工作的建议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如下。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201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公开政策,严格条件,规范程序,认真做好初、中、高级职称的资格审查和材料上报工作。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我们严格执行“一公开、二展示、三考核、四评议、五监督”的程序和要求,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各级各类职称的申报、推荐工作。一是公开政策。将今年上级下发的文件及时传达到各有关单位,对前来咨询和电话询问者耐心解释,对今年职称工作新政策广泛宣传。二是严格条件。我们对申报人员的各种材料严格审查,一丝不苟,严防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对弄虚作假者实行一票否决,三年内不得申报。三是规范程序。今年的职称申报工作,从个人填表到单位审核,从申报推荐到评委评审,严格按程序进行,步步推进,环环相扣,各环节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谁审核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凡未经公开展示的材料一律不上报,凡未按规定程序推荐的人员一律取消参评资格。

截止到2014年底,我市申报专业技术人员数共计5346人,其中高级743人,中级4235人,初级368人,圆满完成徐州市职称办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合理安排,简化流程,提供平台,圆满完成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审验和培训工作。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徐州市下发的《关于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公共科目继续教育统一培训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科室从上半年开始陆续对全市申报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进行审验,共计审核6000余人次。并对审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合理调整审验方式与时间安排,尽量把流程简单化、简便化,对所审核人员进行细致耐心的文件解读和广泛宣传,圆满完成了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审验工作。

XX市委党校和市卫校作为我市继续教育培训基地,2014年共组织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3500余人次,为我市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学习平台和机会。

(三)及时通知,严格把关,逐一审核,评审、考试类资格证书的办理和发放工作圆满结束。根据XX市职称办的通知精神,我们对通过2013年评审或者考试获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各专业各级别人员做到及时通知、认真填表、收缴照片,在逐一核对的前提下办理并发放资格证书,共计386人,其中教育专业252人,建筑专业68人,药学专业18人,交通专业17人,水利专业9人,机械专业1人,农业专业5人,档案专业1人,广电专业11人,环境工程专业1人,中专校专业3人,目前已全部发放到位。

(四)严格程序,明确范围,逐人审查,确保全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徐人社发[2014]168号文件精神,配合XX市教育局,严格规范过渡程序,准确把握过渡人员范围,逐人审查核实,确保凡不在过渡范围内的人员一律不予过渡。

此次我市教育系列过度人员共计12624人,目前已顺利过渡高级职称人员2067人,中、初级人员(共计10557人)的过渡审核的数据比对工作也已基本结束,确保按序时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我市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的过渡工作。

(五)严格政策,认真审核,不徇私情,做好教育系列中级职称工作评审。在XX市局职称办统一部署下,我市2014年度教育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基本完成,在经过前期的各校自主积分与公示、能力测试、教育局审验、我科室审验、XX市职称办审验等多个环节后,在2014年12月29 - 30日顺利与XX县进行了异地互评工作,目前共计218人通过评审,已于今年1月5日 - 9日进行公示。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2014年的职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1、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教材短缺,师资教学水平不高。各行业主管部门在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普遍反映,适合我们县(市)级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教材很难购买;XX市委党校和市卫校作为认定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目前师资一般只能满足普及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而从提高的角度讲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2、职称评审过程中仍有弄虚作假现象。虽然加大了对评审材料的审核、审查力度,但在职称申报、评审过程中仍然有个别人为了骗取职称,造假业绩、买假文凭等弄虚作假现象发生。

(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总结,及时加以整改,有力的保证了继续教育和评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1、针对专业知识培训教材短缺的问题,我们和主管部门一起自行组织人员编写教材,虽然增加了一些人力物力财力支出,但保证了专业知识培训的正常开展;针对师资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从提高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激发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角度出发,把我们的师资送到一些大专院校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并且经常邀请一些大专院校教师、外部专家来基地对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并与其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合作。

2、针对弄虚作假现象,我们在职称的申报、推荐、评审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在各个环节从严把关,严防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一是在申报、推荐环节要严把关,严格按照“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开展申报推荐工作,未经基层单位展示的材料不得上报。二是职称办加强对重点系列、重点单位申报人材料真实性的甄别工作。三是继续实行对弄虚作假材料一票否决制度。切实记录实行一票否决人员的情况,作为评审结束后处理的依据。四是不断完善评审通过人员公示制度。五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发现弄虚作假的人和事,在对当事人严肃处理的同时,也要追究其所在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六是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凡是有实质性内容的信访件,都要认真查证,逐一落实。

三、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XX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根据省职称办《2015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要点》和XX市局职称工作精神,突出抓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服务这个中心环节,以强化综合管理为导向,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指导,以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为契机,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

(一)依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大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加强培训工作力度,会同教育、卫生、财政、农业、水利、交通、文化等部门,依托XX市委党校和市卫校两个培训基地,切实抓好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专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积极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成现有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过渡。按照徐州市人社局、徐州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认真做好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职称制度转换的衔接工作,稳妥推进现有教师队伍的职称过渡。严格按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做好2015年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工作。

(三)进一步转变职称工作理念,加大职称政策的宣传力度,主动走进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的规模企业、重点企业和外资企业。举办职称知识专题辅导培训班。加大与协会、商会的合作,密切联系企业,做到政策进企业,服务零距离,切实消除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工作的神秘感和畏惧感,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

(四)强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的各项管理规定。规范运行程序,健全规章制度,维护职称考试工作的严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加强对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的指导、监督,加强对报名资格的审核,会同XX市职称办和人事考试办公室及时协调解决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完成2015年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年度计划。

四、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和继续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职称的评审与聘任制度,逐步做到评聘分离。  我市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实行评聘一致制度,由于受岗位设置的严格控制,中小学的中高级评审指标很少,有的甚至没有,导致部分接近退休年龄的老教师和部分优秀教师不能按时参加职称评审,严重挫伤了这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徐州实际,实行评聘分离。凡符合评审条件的都可以通过评审取得任职资格,但不兑现工资待遇,只有在单位结构比列限定的岗位职数内,通过竞争上岗被单位聘任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待遇。这样既对在岗人员形成压力,又调动了部分优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2

以先进性教育为动力

积极引导农村指导员推进新农村建设

××县农村工作指导员领导小组

(送审稿)

农村指导员工作是一项群众得实惠、干部得教育、农村得发展的“民心工程”。去年我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县。为了巩固成果,再创佳绩,继续走在前列,今年我县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创新载体,农村指导员工作得到扎实开展,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我县共选派省、市、县、乡镇四级农村指导员1033名,其中省派1名,市派16名,县派181名。目前,我县第二批农村指导员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态势良好,各级组织履行职责到位,广大农村工作指导员发挥作用明显,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一、及早谋划,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先进性作用

我县坚持超前谋划,及早部署,精心选派,科学组织,把农村指导员工作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骨干作用。

1、按需选派,确保高位“嫁接”。为了提高农村指导员下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2005年2月中旬开始,我县就专门组织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对全县776个行政村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排摸,摸清每个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需要什么类型的指导员,建立村情民意信息库,为农村指导员选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详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县按照“巩固一批、发展一批”的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从县直部门单位中挑选181名优秀干部,重点派到任务重、困难多、意见大、工作推不开的“先锋工程”创建村、后进村、环境整治村、复杂村等重点村中去,帮助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前做好准备。下派前,我县采取召开动员大会、集中培训、座谈交流和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工作指导员进行任前培训,还专门组织指导员分组实地参观考察各类示范村。

2、加强领导,确保扎实推进。县委、县政府把农村指导员工作列入全县年度重要工作责任制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责任制,并把它作为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单位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同时,我县在片区工作组设置上进行调整改进,今年除了任命县直单位副科级下派干部为八个片区工作组组长以外,吸收全县八个片区中心镇的党群副书记任各片区工作组副组长,加强对乡镇下派指导员的管理,促进片区工作组与乡镇的交流互动。另外,我县还整合县委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农村工作指导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的力量,实行两办合署办公,使农村指导员工作与先进性教育活动得到了有机结合,并下发了《关于发挥农村指导员在先进性教育中作用的通知》,把指导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要求农村指导员在先进性教育中发挥“指导员、督察员、联络员、信息员”作用。

3、服务群众,为先进性教育开展提供保障。为了充分发挥指导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我县在指导员中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征求一次意见,上一堂党课,提一个金点子,强一个班子,解一个难题,写一份党建调研报告,努力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广泛征求意见,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打好思想基础。广大农村指导员通过召开座谈会、设计问卷调查或挨家挨户的访谈调查等形式,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农村第一手资料,撰写了许多调研报告,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为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了决策依据,而且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组织基础。广大农村指导员发挥自身优势,亲自给党员上党课,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促进了村“两委”班子团结;同时积极参与实施“523”工程,大力推进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阵地保障。半年来,全县农村指导员共制订规章制度334个,发展党员555名,帮助新建或改造党员活动室200多个。三是积极落实帮扶措施,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物质基础。广大农村指导员坚持从实际出发,帮助所驻村理清发展思路,通过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活动。半年来,全县农村指导员共帮助落实各种发展项目1097个,落实扶持资金1372.24万元。四是注重化解矛盾纠纷,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群众基础。广大农村指导员发挥自身的左右沟通、上下协调作用,着力调处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半年来,全县农村指导员共解决社会治安问题547件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00起,避免(劝阻)集体上访或210起。尤其是在今年的五次抗台过程中,在指导员的发动带领下,村党员干部处处冲锋在前,党员的先进性得以初步显现。

二、整合资源,多方互动,形成支持指导员实践先进性的工作机制

农村工作指导员能否在驻村工作中实践先进性,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取决于农村指导员自身的能力与努力,更需要有各方力量的支持。

1、组建农村工作指导员服务团。为了整合指导员资源,发挥指导员实践先进性的整体优势,及时帮助指导员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我县组建了县农村工作指导员服务团。服务团人员从全县第二批机关下派的指导员中挑选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理论水平或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中成绩较为突出、经验比较丰富的干部组成,服务团下设办公室和规划建设指导、农业技术服务、农民技能培训、法规政策咨询等四个小组,根据指导员的申请,及时上门服务。服务团成立以来,共分发先进性教育活动、科普等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册),接受诊疗、政策咨询的群众达4000余人,解决农业技术、农村政策等相关难题56个。

2、乡镇切实履行管理主体职责。各乡镇党委把指导员视为一种珍贵的人才资源,不断完善管理,建立了指导员工作例会制度、班子成员分工联系指导员制度和班子成员轮流参加“周三夜学”制度等,同时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指导员关心和支持,积极为指导员创造有利条件。在开展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乡镇党委邀请党员农村指导员作为乡镇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员、督导员,利用指导员拓宽征求意见途径和方式,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找准问题所在,并吸收农村指导员参与制订、落实整改提高措施,定期对指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协调,凡属乡镇职权范围的及时进行交办解决;凡属县直部门办理的,通过指导员的特殊关系帮助解决,从而提高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体成效。

3、县直部门切实履行包村职责。县直各部门切实履行包村职责,发挥协同管理作用,主动当好农村指导员的坚强后盾。下派前,县直部门都纷纷召开新老下派干部座谈会,相互学习交流驻村工作经验;干部下派后,县直各部门把支持指导员工作作为巩固扩大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实际行动,经常开展“民情下访”为指导员和农民群众化解难题,既有效支持、推动了指导员工作,也巩固扩大了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如县水利局建立局领导挂钩包村联系制度,分别确定了一名党委成员联系一名农村指导员,帮助农村指导员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到目前为止共为农村指导员联系解决50多个难题。

4、片区工作组认真履行包片职责。各片区工作组能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监督管理、信息反馈、协调沟通、推动工作”五大作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敢抓敢管,积极整合片区指导员优势,共同化解难题,推进工作。如宜山藻溪片区工作组牢牢把握宜山镇作为省第三批先进性教育试点单位的契机,发挥县派指导员已参加过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优势,吸收优秀指导员专门成立先进性教育活动指导督导组;钱库片区开展“每月之星”先进评选活动,激发了农村指导员为群众办实事,实践先进性的热情。

三、健全机制,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农村指导员实践先进性的工作水平

为充分发挥指导员先进性、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我县认真总结经验,完善管理,积极引导农村指导员提高实践先进性的工作水平。

1、完善学习教育制度。今年我县在坚持“周三夜学”制度的基础上,推行了乡镇班子成员轮流参加“周三夜学”制度、“周三夜学”轮值制度、农村指导员导学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学习、促进学习、深化学习。还组建了县农村工作指导员教育讲师团,由有关方面的专家兼任讲师团成员,各乡镇、片区工作组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相应学习课题,有针对性地提高指导员的农村工作能力。近期我们还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指导员学习交流会,邀请专家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讲座,认真总结交流指导员工作先进做法,全面促进农村指导员工作。

2、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我县建立了农村工作指导员个人业绩档案制度,规定每个农村指导员在每月月底按实际工作情况详细填写月工作情况表,先由村支书进行初评,再由乡镇分管农村指导员工作的党群副书记和片区工作组组长对农村指导员本月的工作业绩进行最后考评定档,存入个人档案。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档次。我们规定农村工作指导员如有一个月的工作业绩考核被定为不称职的,年度不得被评为优秀。对连续两个月被评定为不称职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县农指办将启动“召回”制度。农村指导员业绩档案制度的建立,为考核农村指导员工作提供了科学、全面的依据。

3、完善巡视督查制度。我县在发挥好县领导小组“经常查”、县巡视组“重点查”、片区工作组“点上查”、乡镇党委“具体查”、县直单位“协助查”五个有效督查主体作用的同时,一方面组织大规模的巡视督查活动,分组对36个乡镇进行彻查,全面了解全县指导员工作整体情况。到11月初,我县已组织了三次大规模巡视督查活动;另一方面,开展重点检查活动,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建立表现较差指导员的“黑名单”,发挥督查组的专门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跟踪督查。今年以来,我县共召回不称职指导员2名,撤换2名,诫勉谈话的2名,严肃了农村指导员工作纪律。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3

争做“四好”标兵 创造优秀业绩

争做“四好”工作者活动开展以来,阜康冶炼厂围绕中心工作,运用“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双引擎,着力在提升员工主动创新、干部作风转变、企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出实招,切实把争做“四好”活动融入中心促发展,全员争做“四好”标兵,为实现达标创优注入强劲动力。

一、强化素质、提升技能,争做“政治素质好”的标兵

争做“四好”活动中,阜冶始终坚持政治素质与业务技能两个好的引领保障作用,紧紧依托阜冶职业培训学校和厂内专家库的力量,在全体干部员工中开展政治理论、业务技能的综合性大教学,切实发挥好“潘嘉合”、“刘如钊”、“张宇飞”、“黎劲松”、“秦菠”等为代表的高技能和高层次人才工作室的优秀资源,确定人才培养输送计划和目标,立足现场开展直对“靶心”的技能传帮带。同时配套推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岗位晋升通道”管理模式,以及中层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关键指标赋分量化考评的干部队伍绩效管理,让学习成为一种共识,让全体干部员工成为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持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2014年全厂各类业务技能和政治素质培训达3594人次。

二、注重引领、提振精神,争做“业务技能好”的标兵

三、创新机制、干出实绩,争做“工作作风好”的标兵

阜冶建厂已经20多年,老资历员工占比较大,面对新问题容易习惯性地用旧思维、老办法。争做“四好”活动中,我们把转作风、变观念、促进提质增效作为关键点,严防活动一阵风和形式主义,让广大干部在工作中出实策办实事,让广大员工切实感受到“四好”活动带来的新变化。今年4月起我们在全厂中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中实施“工作日志”管理,用每日工作写实来量化日工作量,提高执行力,再对应有上级领导阅评和考核小组绩效面谈的监督,最终实现绩效管理和自我激励双推动。为进一步深化“四好”活动,今年6月阜康冶炼厂全面实施中层干部跟班作业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从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环节主动“找麻烦”、自我加压,发现问题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为解决电镍品级率波动、出现滑坡的问题,电解车间领导班子到种板班进行跟班作业,最终将始极片的合格率由原来的89%提高到93%。机电车间空压机进口关键设备损坏,正常程序是下单、等待进货、维修更换,一来一去耗时长,严重延误生产,车间班子跟班作业后,与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一起研究修复方案,经过18小时的抢修恢复运行。问题在一线发现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验证的理念深入人心。

四、同心同力、共克时艰,争做“岗位业绩好”的标兵

下一步,阜康冶炼厂将继续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争做“四好”工作者为载体,以对标管理为抓手,坚持一切以绩效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导向,严控成本,提质增效,主动作为,共克时艰,为新疆有色提质增效实现调整转型贡献应尽责任和优秀业绩!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4

拓宽致富路有为众乡亲——村“双强”党员典型材料

我是来镇村的。今天,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能参加全区的“三级联创”活动经验交流会,并作典型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原创:下面,我就将自己致富奔小康的创业经历向在场的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下汇报和交流。

我是土生土长的清河镇胜利村人,二十二岁那年跟本村的青年候亚江结为夫妻。当时,婆家有十来口人,住的是要倒塌的土房,靠仅有的十几亩土地生活,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俗话说,穷则思变。我想,自己这么年轻,只要夫妻俩勤劳肯干,不愁日子过不起来。前思后想百般估算,我看准了农村这片广阔的市场,决定办一个小酒厂,做烧酒。我爱人曾经在别人的酒厂里打过工,懂得酿酒,所以在技术方面不成问题,成问题的就是严重缺乏启动资金。我横下一条心,找亲戚求朋友借。经过几番周折,一九九一年底,在一阵阵鞭炮的炸响声中,我的小烧酒厂在胜利村正式开业了。刚开始时,小酒厂的日产量仅有百余斤,一个生产周期下来,虽然盈利不太高,但还是让我看到了希望。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以后的几年里,我不断借钱、贷款扩大酒厂规模,同时,为了打开销路,我千辛万苦找专人设计了商标,买了灌装机,并在工商局进行了商标注册。在烧酒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我带着自己的烧酒样品三次北上去霍林河、四次南下去辽宁寻找市场,有时甚至要赊销,等代销完了再返款。在创业初期,我经常风餐露宿,吃了不少的苦,但无论多难,我心里都有一个必胜的信念,这信念支撑着我走过了最艰苦的岁月。随着酒厂规模的不断扩大,酒厂的经营一年年好起来。从一九九三年起,我的酒厂每年可安排多名劳动力就业,转化玉米多万斤、玉米秸秆多万斤。由于我严把质量关,各项指标均符合质检部门的鉴定标准,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群众们戏称我厂的酒为“侯爵”酒。每年仅烧酒一项,我就能收入多万元,上缴税金万余元。

在创业的同时,我也没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积极研读党的富民政策,关心时政,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一九九五年,我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利用酒糟进行育肥牛养殖,仅一年就获利万多元。由于育肥牛获利较快,我从中看到了无限的商机,同时也带动了群众养牛的积极性。王国友、丛日光两家人口多,家庭困难,我就帮助他们发展育肥牛养殖业,很快使他们摆脱了贫困,还盖起了大瓦房。就这样,全村的育肥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我又到沈阳联系客户,把村里的牛直接销往沈阳,仅此一项,全村年收入就接近百万元。

年,区委提出了大力发展奶牛业的号召后,我及时抓住这个良好契机,投资万元买了头奶牛,联合亲属刘宏波办起了奶站,并带动村民王福生、陈国新、丛日东、贾树新等户养起了奶牛。当年,我家年产鲜奶余吨,获利万余元;全村奶牛业人均纯收入达元。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的经营理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发展思路更加开阔了。我越来越关注市场信息,不断寻找新的商机来扩展自己的事业。两年前,我了解到通辽地区地下水逐年下降的情况,原有的自吸井出水量逐年降低,打深水井成了一个赚钱的好项目。因此,我投资十万余元建起了一座水泥井管厂,并在外地请来了技术员,安排了多人就业,年产水泥管万余节,当年便获利万元。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销路自然成了问题,我于是萌发了自己成立打井队的念头。经过周密安排,我购进了打井设备、聘请了技术人员,开始走村入户到周边村屯打深水井,每年打井多眼,年收入达万余元,同时也解决了几个人的就业问题,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一花独放非胜景,万紫千红春满园。我常想,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是真正富。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几年来,在我的带动下,每年都有几户村民通过养牛走上致富路。原创:例如,村民贾树新在我的帮助下,养牛头,已经彻底脱贫走上富裕道路;通过给我打工摆脱贫困的高银,正积极筹建自己的新瓦房。遇到学校开运动会、党员外出考察、村里拥军优属等活动,我都会慷慨资助;有的村民种地没钱买种子、化肥,或者患病受灾,我都会热心相助。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花费不下万多元。

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我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干劲,从一个普通农家妇女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从一个贫困户发展到拥有数百万元固定资产的致富带头人,在积累财富的同时,我也获得了诸多的荣誉。几年来,我先后获得了通过市“跨世纪青年星火带头人”、通辽市劳动模范和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同时也成为科区商会执委和清河镇商会副会长。但我清楚的知道,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今后要实现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一定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干好自己的事业的同时,努力带动、帮助群众共同走向富裕的小康之路!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5

一、创新的机制使节约意识成为自觉行动

1、实施绩效管理考核。节约活动必须依靠机制和制度作保证。早在2006年下半年,检验检疫局新一届班子成立后,便提出了厉行节约、爱局如家的口号。2006年初,按照国务院和质检总局部署,迅速掀起了建设节约型机关活动的高潮。为使节约行为成为全局职工的自觉行动,局领导把建设节约型机关纳入刚刚实施的全局绩效管理考核,使节约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制定了水电、电话、纸张、车辆燃油与维修等可控项目节约目标,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实行绩效办、责任部门、被考核单位三级考核机制,每月一通报,每季度一奖惩,年终算总帐,对节约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浪费现象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与全局年终的评先树优挂钩,使科室和个人想方设法抓节约。

2、强化督查检查。为使节约活动常抓不懈,2006年3月成立了专职督查办,重点加强对责任部门的监督和督查。责任部门马上瞪起眼来,加强了检查巡查工作。各科室分别制定了节约措施,实行节约目标岗位责任制,并推荐一名节约监督员,对科室内部每个房间、每盏灯、每台电脑、每台设备进行督促检查。办公室对水、电、气、门窗,一日三次巡查检查。办公室还配制了每个房间的钥匙,下班后不定期进行检查,对空调、微机(包括显示屏、打印机)未关的,一律上报督查办,有效降低了能耗。对水、电、气、门窗、电梯等,一天两巡查,周查不间断,月查不松懈,基本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3、领导率先垂范。建设节约型机关必须首先建设节约型干部,而且领导干部的节约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局领导平时以身作则,公务接待上从俭从严,尽量安排在本局食堂,2006年接待费用比上年减少28%。车辆使用尽量不安排长途,局领导4人中有3人是交流干部,双休日一般半月甚至一个月回家一次。2006年上半年,督查办根据党组部署重点督办了车辆、接待、办公用品四项工作。由于局办公室没有在车辆管理上完成节约指标,每人被扣发绩效奖,局领导也每人被扣发400元。在通讯工具、公务接待、会务活动等各方面,局领导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

4、实施政府采购。局里修订完善了政府采购办法,通过科室推荐和党组考察,选拔了群众口碑好、工作经验丰富的3名同志组成政府采购工作小组。无论是办公用品、试剂药品、车辆仪器维修等,超过500元一律实行政府采购。2006年以来,为各科室购置小型设备23台,购置检验检疫器具396件,购置家具用具35件,采购试剂、药品、共727批次,办公用品等43批次。在核定申购计划的情况下,理性节约资金近20万元。6月份在制冷机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保养维修中,虽然是老客户,但通过竞争性谈判,客户主动降低保养维修费用8000元。

二、技术的革新使节约活动效益倍增

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对检验检疫工作乃至节约活动都有放大和倍增效应。检验检疫局成立了节约型机关建设技术小组,通过实施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节约取得显著效果。

1、立足本职抓节约。把节约资源作为节约型机关与创新型机关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鼓励职工立足本职改进检验检疫和实验室检测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开发和使用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实验室蒸馏水烧制是一个耗水耗电的大项目,工作人员反复琢磨,反复试验,发明了一种开水报警器,在蒸馏水烧制达到预定刻度时及时断水停电,既节约了水电,又杜绝了安全隐患。同时发动全局职工献计献策,大家从工作、生活、网络、报刊中寻找小窍门、小发明、小贴士、小方案,办公室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印发到全局各科室,逐项落实,节约效果十分明显。

2、技术创新降支出。围绕资源节约开展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协作活动,通过技术进步推进资源节约。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我局供暖制冷系统运行中换热冷凝水白白流失,以每小时2吨、每天供气12小时算,每月约有800方净水流失。经过技术攻关,创造了冷凝水回收办法:一是将冷凝水送至地下室自备水箱,再供给16楼自备水箱利用。二是将冷凝水加装到洗澡水系统,利用其余热(40-50度)洗澡。这样不但每月可节约2500余元的自来水,而且还可以节省部分蒸汽,实现了循环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业务改革促节约。为进一步促进节约型机关建设,通过反复调研,自2006年4月开始,对部分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检疫证稿无纸化流转。证稿无纸化流转运行一年多来成效显著。一是内部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企业减少了施检和复核签字中间环节,每批货物由此可节省通关时间1至2个小时。三是取消纸面证稿后,全局每年减少证稿打印2万余张以及大量墨盒、色带,节约费用1万余元。同时减少打印机配备16台,仅此一项节约经费约6万元。局里决定,自今年3月底开始,对所有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证稿全部实行无纸化流转。预计全年可减少证稿打印近10万张,减少打印机配备28台,节约墨盒、色带等耗材及设备维护费用2万余元。

4、科学管理降能耗。局办公室根据局领导安排,对全局资源消耗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水电是我局开支较大、节约潜力也较大的项目。建立了水电暖费用月分析制度,分析以数字为主要依据,每月一统计,分别和上年同期和上月对比,重点查找阶段性高耗能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供暖、制冷是能耗大户,为切实把这一块费用降下来,局里实行弹性供气,办公室根据气候、气温变化,科学设定供暖、供冷温度,而且每10天向分管局领导报告供暖供冷情况,对供气进行分析对比和调度。2006年与2006年相比,全局在人员、设备、业务、基建项目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节约水6668方,电35639度。由于有科学分析与管理作基础,局里确定2006年全局水电费用支出比2006年再降低10%以上。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6

在改造老城建设新居中创先争优一、党组织引领推动。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拆迁改造中树典型、创二、党员率先行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进老城区改造的实践中作表率、争优秀。一是开展公开承诺。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社区党员带头向群众作出拆迁改造承诺,切实做到“四个表率”、“四个模范”,即,争做带头宣传政策、签订协议、拆迁房屋、做好亲属工作的表率和民族团结、维护稳定、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模范。党员向群众作出服务承诺260余件,兑现230件。二是党员示范带头。社区在职党员、居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示范作表率,争做拆迁改造工作的组织者、宣传者、实施者和推动者。建立党员分片包户和联系帮扶责任制,带领和帮助群众做好拆迁工作,做到未解决困难不脱钩、未完成拆迁不脱钩、未迁入新居不脱钩。在社区党员的带动引领下,社区群众主动签订协议,积极参与危旧房改造。三是落实评议考核。把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兑现承诺、服务居民群众情况以及在推进改造工作中的

表现与民主评议党员、干部考核挂钩,定期对党员进行评议,组织社区干部群众开展满意度测评,考核结果作为党员评先选优和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去年以来,选树优秀党员典型3名,评选表彰社区党员干部7名。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带领社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攻坚克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老城区危旧房改造任务,把老城区改造工程建设成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放心工程、满意工程、感恩工程,为促进地区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7

,我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按照县委提出的“全民创业”、“强化责任、改进作风”的要求,认真贯彻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平安建设”为载体,以“上川模式”为标准,以突出抓好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为重点,强化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作用,全县维稳形势呈现出了“四个下降”、“两个控制”,即总量下降、越级集体访下降、赴兰进京非正常访下降、民转刑案件下降;刑事发案得到有效控制、群体性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的良好态势。

一、具体做法

(一)强化思想认识,提高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水平

县委、县政府领导始终将维稳工作作为必须抓好的重要工作之一,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在今年全县政法综治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全县维稳工作尤其是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把规范基层社会矛盾调解中心作为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措施来抓;作为转变乡镇职能、服务群众的一项创新型工作来抓;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乡村干部素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个有效平台来建设;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驾驭全局能力的重要标准;作为打造“平安永登”的主要衡量标准来考核。

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带领政法部门负责人深入18个乡镇,就规范提高基层矛盾调解中心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在全面推广“上川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和村(社区)调解室的规范建设。县委常委会多次听取全县维稳专题工作汇报,就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中存在的有关具体问题和县域内的重点矛盾纠纷进行研究解决,并确定了县“四大家”包乡镇领导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制,既要做好联系乡镇目标任务,又要指导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工作,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做好维稳、综治工作。今年结合全省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的开展,县上在制定集中活动实施意见时,把规范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工作作为这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安排部署,并成立了以政法委、司法局领导为正副组长的督查指导组,督促指导各乡镇进一步规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和社区(村)调解室,各乡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夯实基层基础,规范建设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

自全市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现场会在我县上川镇召开后,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们按照“上川模式”,着力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工作,不断深化“乡镇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建设,积极推广“上川经验”,完善“大调解”机制,构建“大稳定”格局。目前,在全县形成了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全力抓,综治、司法、土地、民政等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以乡镇社会矛盾调解中心为龙头,村、社区建立调解室,社、组有信息员的矛盾纠纷调解网络,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以乡镇机构改革、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契机,把基层矛盾调解中心阵地建设作为各乡镇工作的重点。按照“简便、实用、能坚持的住”的原则和“整合资源、各方参与”的要求,县上克服财力严重不足的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50余万元,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规范完善了全县18个乡镇的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完善软件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强化工作职能。目前,18个乡镇已全部建立了建筑面积达40多平方米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成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室251个,构建起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调解四种职能相互衔接、相互协作的“四位一体、整体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各乡镇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力量。为了确保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发挥作用,今年各乡镇统一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实行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调抓,调解中心全面抓,包村领导干部具体抓的“四抓”措施。充分发挥了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作为基层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保一方平安的主要作用。

三是我们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在各乡镇选拔政治素质高、懂法律、政策和调解业务精通,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专兼职工作人员3至5人,充实到调解中心。在此基础上,各基层矛盾调解中心统一规 范了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办事程序、办事依据等规章制度,设立了咨询接待室、来访纠纷受理、资料档案室等,并配齐办公设备,目前,各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已全部配置了电话、传真、电脑等通讯办公设施。

四是有效整合乡镇综治、司法、派出所、工作力量,确定联动工作机制,以“方便群众、便于接待”为原则,各乡镇按照“上川模式”在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设立联动服务窗口,形成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统一归档的“五统一”工作机制,做到了职能上融合,网络上组合、力量上整合、工作上配合,信息上汇合。

(三)以“四个坚持”、“三个联合”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工作运行效能

在乡镇社会矛盾调解中心运行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创建“和谐”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注意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今年,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县维稳办、县司法局共同在基础工作较好、设施配备齐全、调解中心作用发挥较好的武胜驿、河桥两镇召开了全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创新调解方法,同时为积极发挥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作用和规范工作运行程序,我们确立“四个坚持”和“三个联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四个坚持”是坚持依靠政治优势化解社会矛盾的原则。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努力依靠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调整利益关系,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坚持依靠法律优势化解社会矛盾的原则。在法律框架内开展调解,释法明理,分清是非,提高调解的公信力;坚持依靠部门优势化解社会矛盾的原则。充分运用部门单位的职能、专业、政策等优势,积极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作用;坚持依靠群众优势化解社会矛盾的原则。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调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采取群众支持与接受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三个联合”是联合接访。由基层矛盾调解中心设立统一的群众来访登记簿,凡是群众反映的问题,统一有调解中心答复办理,一个窗口对外,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来访群众。除当场处理完毕的问题外,调解中心工作人员要认真填写《受理纠纷问题回执单》,给当事人一个明确答复;联合排查。建立“四位一体”矛盾排查工作模式,乡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办四个职能部门在调解中心的调度下统一行动,认真落实一月一次定期排查,重大节日和活动重点排查,敏感时期和重大决策出台前超前排查,共性问题联合排查,突出问题专项排查的“五排查”制度,扩大排查覆盖面,消除盲区和死角;联合调处。对各种单一类型的矛盾纠纷,由调解中心根据四个部门的职能分别由其单独处理;对涉及多个部门、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则成立联合工作组集体调查处理,充分发挥乡镇、妇联、土地、计生、武装等部门的作用,形成矛盾调处、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既解决了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又充分发挥了各工作部门的作用,主动出击,深入村社直面各类矛盾纠纷,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力争使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既减少了司法成本,又理顺了群众情绪,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了治安矛盾隐患,保持长期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四个坚持”和“三个联合”的工作运行机制的确立为创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不断完善和提高“大调解”工作体系,努力建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基层矛盾调解中心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取得的成效

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立规范后,全县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现了“五个转变”,即、调解工作由过去各自孤军作战变为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来信来访、矛盾纠纷受理的部门更加明确;来信来访、矛盾纠纷调处由被动变为主动;调处时间由长变短;调处效果越来越好。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在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中,起到了有效预防、调处化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在乡镇得到了调处。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规范运作为目标,强化案件办理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基层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在调处矛盾纠纷的各个环节上不出现任何疏漏和问题,把卷档资料管理作为规范调解程序的重要环节,努力做到资料齐、手续全、卷宗规范,各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对受理的各类纠纷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使群众满意,使发生矛盾的双方满意,更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稳定,基层和群众比较满意,也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据统计,今年1—11月份,18个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共调解矛盾纠纷1509件,调成1443件,其中化解疑难或群体性矛盾纠纷164件,全县没有一起越级到省、市上访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也没有赴兰进京非正常上访案件,确保了“零目标”的实现。

三、几点体会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加强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规范化建设,发挥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是构筑调处矛盾纠纷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1、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建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依法维护人民利益的实际行动。符合当前维稳工作的客观实际,顺应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2、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建立是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和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别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如果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纠纷、来信来访不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理,就有可能激化,甚至演变成社会治安问题,这样势必牵扯群众乃至各级领导大量的精力,从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在受理案件、排查矛盾纠纷中,通过热心、耐心、细心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督促办理,为民排忧解难,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增进内部团结,把群众用于的精力解脱出来,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8

关键词: 幼儿语言教学 生活化 语言环境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是指以集体活动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倾听、表述、欣赏、阅读等语言经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在组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状况:传统的语言活动在组织过程中都是孩子们在听故事时很认真,可是提问时却有很多孩子不感兴趣,以致影响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讲一遍故事——提一些问题——作一次小结”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很顺利地控制教学纪律,幼儿不会过于兴奋,课堂气氛“安静”,但是单一、僵硬的教学模式,提问偏于故事重复内容,以致幼儿根本不感兴趣。新课程将语言教学活动渗透到了主题活动中,贴近了幼儿的生活,注重了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要让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中,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的语言生活化,使“生活即教育”,使语言教学真正与幼儿的生活相融合,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

一、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

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在这些活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与幼儿的生活过程、生活经验相联系。而且在认识客观事物,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时,也都不可避免地与语言打交道。向幼儿进行初步的语言教育既是其生活的需要,又是其认识事物的需求。既然语言教学来自生活,自然就提出了幼儿语言教学要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要求。

从幼儿的学习心理来看,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如果语言教学活动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则必将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创设一个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关联的语言学习环境。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以幼儿现实生活为轴心,以动态的、发展的方式组合课程,使课程内容由“书本世界”向现实世界回归。这就提出了幼儿语言教育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要求。

二、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用词,使幼儿的词语符合语法,能连贯地讲述故事,使幼儿说话自然大方,不做多余的动作,是我们进行语言教学所追求的。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境,教学活动,还要在游戏中提供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材料,让幼儿进行语言活动或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的表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对生活与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语言化解决。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使语言教学的开展得到家长的配合、支持与理解。

(一)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讲”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动力,要让幼儿开口讲,就要让幼儿愿意“讲”。

1.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加入“玩”的环节,激发幼儿“讲”的兴趣。

在幼儿园中避免不了语言教学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组织的语言活动中能得到语言的发展,但是在活动中部分孩子不喜欢,不参加。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不会拒绝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点,在语言活动中加入“玩”环节,孩子都不会拒绝。

2.在主题活动的背景下,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语言教学活动。

新教材的主题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教师可以将各个年龄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和主题活动开展有机地结合,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的语言情境,寓语言教学于幼儿的活动之中。

总之,在主题背景下开展一系列语言活动,能使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学会表达,大声地说。

3.在角色游戏情景中,利用材料开展语言活动。

新课程强调环境的创设。在角色游戏中,游戏情境应配合主题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可开展“交流”的平台和材料,且材料的提供要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让幼儿通过摆弄材料,在说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如开展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创造“娃娃家”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分发碗筷,在整理物品等游戏情节中与游戏者交流,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和表达。在大班的“理发店”中,教师提供各种游戏材料,如洗发、剪发、做头饰等游戏工具,让幼儿有材料摆弄,并在材料摆弄和幼儿游戏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游戏间的对话,给幼儿提供一个可对话的平台,让幼儿“讲”,这样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能得到提高。

4.在区角游戏中创设表达的情境。

结合不同活动区的特点,指导幼儿学会恰当地表达。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不但与环境和材料互动,还与同伴互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学会与人合作,区角有利于幼儿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交往技能。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活动区的优势和特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游戏。

(二)在生活环节中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生活环节是发展幼儿语言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通过一日生活,教师可以自然地渗透语言,创造幼儿学习、运用和构建语言的条件。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有来园和离园,如厕,喝水,起床,进餐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在园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渗透语言教育。如来园的时候,注重与幼儿个体交流,我们每周都会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确定谈话内容,多运用引导性语言和激励性语言,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

(三)提供“才艺展示会”环境,促进幼儿表达语言。

2012年我带的是大班,发现大班的孩子的表达表现能力不尽如人意,常常出现揪衣服、伸舌头、双臂夹紧、身体僵硬等焦虑、紧张的体态,于是我想从故事入手,帮助孩子培养自信,提高表达表现能力。有了想法后,我就立即引导孩子进入积极的准备状态,先让孩子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待孩子熟悉故事内容后在小组内讲述,再逐步过渡到在全班故事会上讲述。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少孩子不够自信,有抵触情绪。有的孩子不管我怎么鼓励、怎么引导就是不肯开口讲故事。于是我调整方案,把“故事会”改成“才艺展示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特长,表现最拿手的才艺,这个想法得到了孩子的认同。为了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我与孩子商讨,与家长沟通,以发掘每个孩子的优势和特长,帮助他们将自己的才艺表现出来。孩子在表演中得到了自信,愿意张开嘴和同伴交流,在展示的过程中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9

一、各尽所能准备实验材料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准备好实验材料,才能上好科学课。

像量筒、烧杯、铁架台、酒精灯,这些常规实验器材,器材室都有,就好解决了。

如“蜗牛”“蚯蚓”等小动物的研究这些课,用到的蜗牛、蚯蚓,老师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足够的蜗牛和蚯蚓。这样,我就把准备实验材料的任务交给学生。

学习“电磁铁”一课,需要研究影响磁铁磁性的因素,需要较多的导线和电池,器材室里没有足够的量,需要学生的参与,小组分工,家里有导线的拿导线,有电池的拿电池。

在学习“凸透镜”一课时,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凸透镜和激光灯,这些可是小男孩的最爱,哪个小男孩家里也会有一件两件,放手给孩子,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学习“认识光”这一课时,需要的牛奶溶液、墨水溶液又是器材室难以实现的,该发挥家庭的巨大作用了,可以是我从家里带牛奶、墨水。但瓶子可需要好多啊,学生一人带一个就绰绰有余了,这是我们师生共同准备器材。

我们就是这样准备课堂上需要的实验器材,就是这样才使我们的科学课上得有声有色,为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奠定了基础。我是兼任科学课,每当我上完了语文课,一些学生就会从桌洞里拿出自己带的实验材料给我看:“老师,我们组的材料都带齐了,下午上科学课。”我往往笑着说:“忘不了!”学生没觉得准备材料是一种麻烦,他们乐在其中。

二、严密组织合作探究

我们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无论是操作实验还是观察实验,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但我们的目的也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实验课我们都遵循:“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五个环节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对实验器材感到新鲜,这摸摸,那看看,顾了操作,忘了目的、观察,从而难以得出实验结论。

为了实现实验的完整性,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一方面,让小组同学根据性格和能力特点明确分工,一般四人一组,分为:记录员、发言人、动手操作员和声控员。在实验过程中,各负其责。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我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小组进行一些点拨: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呢?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

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情况: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新的改进?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呢?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们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声音的产生”实验当中,由于对于声音现象学生并不很陌生,所涉及的实验器材又比较简单、操作也很方便。因此,在提出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参与,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交流所发现的实验现象。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性方法。

再比如,“‘瓶’吞鸡蛋的秘密”的教学,通过学生在课下的观察现象和搜集资料、动手做实验等方法,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四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强的事实。先让学生来设计方案,使学生经历设计方案的过程,并且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验证。在验证当中发现问题时再不断地修正方案,这样,经历一个“设计新方案―进行实际验证―完善方案”的科学探究过程,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来交流研讨探究的结果。

除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还引导每个小组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汇报,每个小组发言的情况,对别的小组发言倾听和质疑的情况,都对应着相应的得星奖励。

这样具体的指导,实验过程的独立,以及针对研究情况的发言,使得同学们能静下心来思考、实验。这样的做法,目的是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规范汇报过程

当学生完成分组实验操作后,及时组织学生汇报总结。由于这时已经接近课的尾声,如果教师不估计好时间会造成汇报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最终不得不由教师说出结论或总结性的发言结束汇报。这样,学生分组实验就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学生辛苦一节课采集的数据,成果都在教师的言语中灰飞烟灭。长此以往,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也将消失殆尽,所以分组实验的汇报我制定了一个规范的过程。

1.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报,尽可能将各个小组的实验结果都呈现在全体学生面前,既满足了学生展示自己成功的欲望,也使实验的结果材料更加全面。

2.有些小组得出的结论不够精确或严密,教师也不要立即否定,也不应强迫背诵书上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对结论再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尽量取得统一。有创造性发现应及时给予表扬。

3.大多数小组实验失败,不能得出正确结论时,教师通过师生共同重复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然后引导学生反思:我们做的实验是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正确。这样使孩子更容易接受正确观点,以及反思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四、将研究问题延伸

由于资料的限制,课堂上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深度有限,但科学这门学科独特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像“齿轮”这一课,我们知道了齿轮的作用以后,也知道了钟表的三根针按不同速度向同一方向转的原理。但是几个齿轮能做到呢?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猜测和初步尝试,时间限制,难以了解让三个齿轮向同一方向旋转,速度还不同,究竟需要几个齿轮,需要不同规格的齿轮吗?感兴趣的同学带着这个疑惑,课下再进行探究,从而认识到将所学知识深入研究,而不是浮在表面上,这就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在了实处。

课前做好准备,课上积极探究,课后基于兴趣的延伸,重视课内外的有机整合,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引领学生进入无限宽广的科学探究世界,那么必然也会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乐趣,教师也会收获学生带来的惊喜。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10

创设宽松环境,让幼儿敢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因此,首先要给幼儿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在贴近生活的状态下,自主参与到语言学习活动中。宽松的语言环境体现了师幼关系的平等,幼儿在自由、自然的空间里就会有话敢说,有话愿说。

丰富语言材料,让幼儿可说

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接触到诸如玩具、手工等丰富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给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作为幼儿教师,在材料投放时,要注重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点,将材料的暗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幼儿在对这些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想说的欲望,真正做到有话可说。

提供表达机会,让幼儿练习说

日常生活给幼儿提供了很多交往机会,也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把握真实的生活情景,多创造机会引导幼儿表达。

关注偶发事件,引导幼儿表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生活中会有一些偶发事件,处理偶发事件其实也是幼儿语言实践锻炼的一个良好机会。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表述偶发事件的经过,还原偶发事件的过程,幼儿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抓住兴趣话题,引导幼儿交流 美国语言教育专家指出:“成人与孩子经常性的、有质量的谈话,与单纯让孩子听有关语言材料相比,前者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影响更大。”因此,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行为,注重发现并抓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事物),引导幼儿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幼儿普遍对动画片中的角色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晨间活动时,可以以动画为话题切入,聊一聊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利用游戏活动,鼓励同伴交谈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只有相互交流时语言才会丰富,他们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而游戏活动给幼儿相互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为游戏是幼儿普遍乐于参与的,其情境性、趣味性其他活动替代不了。比如:本园经常开展“娃娃家”“小商店”等角色游戏,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引导,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幼儿在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通过语言实践学会与他人礼貌交往,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引领作用 家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育环境。父母作为幼儿最亲近的人,他们在父母面前都会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作为家长,应做言语规范的榜样,发挥其引领作用。比如:父母与他人的文明用语就会影响着孩子。每天早上,家长可以用亲切的语言跟孩子打招呼,并引导孩子也学会用类似的语言来问候他人;平时,家长要多陪孩子出去走走,接触大自然,丰富生活内容,并与孩子及时交流,让孩子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当孩子表达后,家长要及时反馈,要注意多一些欣赏和肯定。

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会说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离不开幼儿园开设的语言教学活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师生活动及同伴互动的学习活动,给幼儿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幼儿会说。

丰富主题活动 生活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这样幼儿才能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获得体验,真正感受到有话说。

规范语言表达 学前期的儿童由于年龄小,语言能力尚不完备,他们在表达中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的语病是经常出现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模仿开始,通过语言实践练习,指导幼儿逐步规范语言表达。

形成良好习惯 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像涓涓溪流一样,点点滴滴,逐步形成。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发挥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学习,不断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并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11

在远古时代,为了生存,为了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危险,无论是来自自然界本身,还是来自凶猛的野兽或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人类需要共同合作以成功应对。由于思想沟通的需要,原始人类间的交流必须要通过一种方式实现,口头的交流是从一些模糊的声音发展为清楚明晰的并且有着确定意义的声音,这就是对话。那么在这个时候,语言就缓慢地进入了人类的生活。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群体的力量增强了,而言语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出现飞跃,这就是文字。但口头交流的重大作用仍是不容忽视,人类不能生活在没有声音的世界里,社会如果没有语言将发展停滞,并最终不复存在。因此,自然语境中的人类对话实际包含了很多因素,基本上是一种密码,等待我们的解读,如果不能解读这些密码,将无法实现成功的交流。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真实的人类会话进行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球上每一个国家都与其他国家发生了广泛的联系。而时代的进步,科技越来越先进,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需要使英语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突飞猛进,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为一个强大的发展中国家。掌握英语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而英语教育随之显示了其突出的地位。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学习英语最大的用处就是能顺利地与他人交流。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一个人的话语结构尤为重要。只有选择并确定最合适的话语结构,才能使彼此的对话达到互相理解,即交流成功。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到以后独立地生存与发展,都是从口头语言开始的。根据乔姆斯基(Chomsky,1965)的理论,人类具有语言习得机制。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而真正的社会化是从婴儿时期与他人的口头交流开始的。人的社会属性体现在推理判断能力、社会自然知识以及在群体中的交际才能。一个独立个体的社会化和其复杂的成长过程赋与了口头交际非常重要的意义。口头语言具有的许多特征是书面语言所不具有的,也是无法涉及的。一句话的意思是以字面意义为基础,但在真实场景的对话当中,人类使用其他的方法对其进行操控甚至修改。如“好”字,在书面语中只能理解到其正面意思,而在口头交流中,一个简简单单的“好”字可能有多层意思。这要根据实际语境来判断。处于语言交流中的人可能应用其他手段使其具有它本该有的意思,也可能使它具有完全相反的意思。可以表达赞成,也可表达讽刺甚至是反对或是威胁。又比如“谢谢”,有可能是说话人由衷地感谢,也可能是应付的敷衍,也有可能并非发自内心。所有的这些语言特征包罗万象,迫切地需要我们去详细地研究,以解开其中的秘密。如果只是对浩瀚如海的书本知识进行分析,显然远远不够。日常生活当中的真实情景对话就好似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对它们进行关注必定能使我们加强对此学科以及人类自身发展演化的理解,使我们洞悉语言与文化的奥秘。书面文字只能研究人类交流的结果,而无法研究其深刻的过程,而真正有意义的知识全部包含在过程当中。从研究历史来看,形式语言学曾占据主导地位,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具体的人类语言表现处于在真实交流中的杂乱无章的状态,因此研究应该以个体的语言能力为重心。但根据会话分析这门新兴学科的理论,日常交流的语言对话并不是混乱无序的,而是有其深层的内在规律。基于这样的认识,以奥斯丁(Austin,1962)为代表的牛津日常语言学派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在学,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同样的语句有时会产生误解。教学理论与其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差距。语言教学活动在进行中具有不确定性,随时会有情景变化。从而,教师的话语、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和双方的话轮转换产生了一种互为影响的效果。一直以来,形式研究在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主流地位,但日常交流语言使用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会话分析就重视了日常语言的特点,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对实际使用的语言手段,如非语言特征(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与副语言特征(语音、语调、语速等)进行详尽的分析,由此提高和加强人们的理解力。言语交际的事实是研究的重点,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真实发生的对话细节都蕴藏着深层的含义。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人与人的交谈与应对的发掘,就是会话分析。人类交际的内容蕴涵在真实的材料中。社会研究者所使用的素材经常会在人工操作的环境中,有人为痕迹加入,这些都导致了不准确的研究结果。会话分析的研究要求使用录音与录像,这些材料来源于真实生活,是客观的,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得到含义丰富的研究结果。

对于收集到的真实会话材料进行听或看,无论重复多少遍,也无法得到它深层的涵义。所以,在对材料尊重的基础上必须转写,这是所有会话分析研究的基础。而转写是一个包含着研究者主观色彩的过程,在研究者有选择地提取材料之时,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为了详尽地展示具体交谈的内容,为了抓住信息传输的方式,为了再现语言交谈当中的全部过程,如停顿与重叠,打断与插话,发音的拖长,还有音量的抑扬顿挫等,转写是必需的,也是目前唯一的手段。会话分析的关键往往就在于那些看似微小、不值一提的细节。为了找到这些线索,以提示人类言语交际的奥秘,会话分析研究必须要尊重会话事实,以细节说话。与之密切相关的就是语料观的出现,还有转写体系的应用。会话分析中使用的转写体系最早是杰佛逊采用的,在其提出后,非语言行为的符号以及其他一些涉及到研究的语言符号也被研究者们所使用。目前的研究材料主要是现场录音或录像,这些无法进行直接的会话分析,只有经过转写,材料才能清楚呈现对话的全貌,其中的线索才能水落石出。转写是把听到的话语通过研究者的笔录形成文字,有丰富的细节内容需要分析,这不是普通的记录,而是一个探索与求知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的主观因素有很大影响,如他的文化水平、言语能力、交际观点,以及对语言情境的个人理解等。在英语学习的课堂上,当教师讲解时,语音很自然地会出现停顿与重叠、音量的大小高低等,而学生有可能会中途提出问题,插话或打断。如果将正常课堂会话录音转写下来,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在涉及到语言点和语句结构时,教师以其权威地位传授知识,从而控制了对话过程,学生多为接受。当教师提供了正确答案后,学生倾向于重复教师的话语。当教师没有立即提供答案,而只是发起讨论时,学生的反应多种多样。

真实的课堂英语语料存在多种情况。会话分析的创始人萨克斯一直对使用理想化的、抽象化的语言材料持反对态度。如果语料在研究的过程中受到任何人为的控制和操作,那将是不真实的,不可能反映人类语言交际的全部细节与内容。而其他研究者或读者也无法对之进行重复研究,因为他们不能获得与研究者同样接触这类语料的机会。比如在实验过程中,参与实验的人员由于知道在进行实验,极有可能受到这种语言情境的影响而表现得与平常生活很不一致,因为这种情况下,个体由于感知到公众化的可能而试图美化自己的形象,因此他的语言使用与日常真实的语言使用会存在相当大的差别。还有研究者本人在实验这个情景中的出现以及他所使用的实验方法与言语交流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被实验者,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语言,这样的语料的可信度受到了质疑。

会话分析的三个最基本的假设是海瑞提格提出的。即:言谈要有结构和组织;话语受语境影响;重视细节。人类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具有某种稳定的结构,在运用的过程中人们会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模式,其有组织性、并且会重复出现。这种模式与结构是内含的和社会所固有的,不受交谈者的个人意志影响。交谈者应了解和运用这种组织结构,才能与他人交流,由此一个人在不同场景下运用的能力高低也影响了交流的成功与否。因此,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使用的言谈方式背后深藏着他的社会特征、组织特征和行为特征。一个人的言语实际上是不同的社会规律和组织的缩影的隐秘体现,这就是会话分析研究者所要获得的目标。在具体的言语交际情景中,交谈者所使用的语言与非语言特征的选择实际上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种选择是否合适是构建交谈话轮的基础,要想成功地开始并且完成交际行为以相互理解,需要分析所有的细节,并对各种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这是会话分析研究者的艰巨任务。

这与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关系。真实课堂会话分析的结果显示,如果教师只是不断地提供确定的答案,学生的学习状态势必是被动接受与模仿。如果教师暂时不给予参考答案,而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时重视学生的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就会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咀嚼与消化知识点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应用会话分析的研究理论就是教师不是单方面控制会话并输出信息,而是随时让每一个学生持有会话的权利,使学生有机会发言,教学效率将会得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将会得到加强。

作者:刘柳君 单位: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范文12

我们的班级工作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展开的。我园非常重视区角活动的开展,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班将区角活动和阅读结合起来,形成班级主题式游戏活动,为孩子们建立起了一片自由快乐的成长天地。

一、活动开展的背景

我班幼儿是学前一年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幼儿园,生活习惯、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彼此都不熟悉,同时又面临着即将进入小学的考验。我们非常明确这一学年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避免小学化倾向、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今天,如何才能让他们很快地适应新环境、将来顺利地进入小学呢?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说,要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于是,我们在正常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的基础上,将开展班级阅读活动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利用课余饭后时间让孩子们聆听故事、诵读绘本,慢慢地,孩子们学会了倾听,爱上了交流,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词汇丰富了,同伴间的交流变得顺畅了,彼此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了。书,联系了孩子之间的感情,营造了温馨愉悦的班级氛围。

以书为伴,我们逐步开展了各种活动。

举办家长沙龙,请家长交流陪同孩子读书的经验。我们通过校讯通鼓励家长利用睡前、周末等时间进行亲子共读。在一段时期后大家一起交流读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方法,一些好的读书经验可以借鉴和推广,有了困惑可以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书在家园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改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激发了家长主动参与教育幼儿的热情,创造了温馨和谐的家园共育环境。

组织好书推荐活动,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好看的图书拉近了幼儿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和孩子共同制作节日小书、寒假生活小书等,将教育的触角向家长和幼儿的日常生活、成长经历中延伸。幼儿园教师适时地将父母和孩子制作的各种小书进行展示、交流与分享,不仅使幼儿获得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也受到家长的极大欢迎,进一步拉近了幼儿、家长、教师和书的关系。我们惊喜地发现,书香已经浸入幼儿的心田,阅读也受到家长的认同;将生活中的故事、趣闻、成长经历融入日常生活语言、图画和文字,成为大家都非常喜欢做的事情。于是,我们决定将读书作为班级主题游戏活动长期开展。

二、活动开展的情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区角活动是一种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自主进行观察、探索、操作的区域性活动,是获得有益学习经验的良好方式。主题活动又以它相对集中的话题引领幼儿探究,渗透多方面的教育,可以使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于是,我们将主题活动与区角活动结合,将主题的教育意义蕴含于各区角之中。我们将区角重新命名,尽可能地凸显班级主题。比如“乐在编辑”“三味书屋”“星光大道”,这三者就是主题游戏制作书、读书、故事表演的组成部分;还有与教学衔接紧密的“探索发现”“我爱自然”“运动健康”等活动区,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

材料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关键。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安全、可操作、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并将其与班级主题和日常教学进度相联系,依据近期活动不断改进、增减,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水平不断更换、调整,保证材料的丰富性和教育性、适宜性。比如“卷轴小书”,通过可转动的书来讲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的一天小书”,通过认识钟表、拨弄钟表、讲述故事,使幼儿在操作中积累时间概念,增强时间意识……

幼儿在自主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了全面发展。作为主题游戏活动,“乐在编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材料制作图书,如废旧挂历、纸杯、餐盘、旧布、瓶子、盒子等,幼儿可以借助这些材料绘画、剪贴、拼粘,制作自己喜欢的书,体验动手创造的快乐;“三味书屋”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图书,包括百科全书、童话书、绘本以及幼儿自制的千姿百态的书,幼儿阅读的不仅是大千世界,更是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星光大道”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幼儿可以表演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喜欢的故事,每位幼儿都是一个小明星,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快乐体验。

许多材料在幼儿进行区角活动时,它们是区角活动材料,而当开展主题游戏活动时,它们又构成了主题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们开展主题游戏时进入“书店”买书、看书。书从哪里来?是在区角活动时编辑制作的。在“书店”里累了、倦了,可以到“星光大道”里去看童话剧表演。这些表演从哪里来?是从平时的阅读中自主提取来的。这样环环相扣的游戏情境,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在活动中依然有新的发现并乐此不疲。

三、活动后的反思

以书为主题、结合区角活动进行的游戏之所以深受幼儿喜爱,并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5~6岁的幼儿,生活经验、自主意识与能力较之中、小班幼儿都有较大的进步,所以他们很乐意去表现、创造。而书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存在,其形象的图画和抽象的文字符号,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也有很大的挑战性。这种“跳一跳摘果子”的情境,可以促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发展,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2.材料丰富,具有可操作性。幼儿每次参与区角活动都能够激发灵感,由无意识地行动到有目的地去参与。比如在制作图书的游戏中,刚开始孩子们可能会局限于制作纸质的书;后来,当发现有那么多的材料时,他们会摸索着怎样将这些材料也做成书;再后来,他们又学会了结合自己生活、游戏中的事件,有目的地做出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书。在“星光大道”的一个简单节目《小蛇要走了》中,孩子们每次编排的内容都会有所不同,从第一次简单的一句话,到最后演变成小蛇回来给其他小动物发礼物、讲述旅游见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浸润,在动手体验、亲身感受中获得了发展。

3.游戏材料来自于幼儿、服务于幼儿。在制作书的游戏中,孩子们把自己做的书分享给大家,体验到了成功感。当幼儿翻阅自己制作的书时,他的内心是欢快的,对书的喜爱也是由衷的。他也会从同伴的经验中借鉴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世界,获得自己需要的成长养分。

同时,书的主题游戏与区角活动结合在幼小衔接中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游戏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帮助幼儿形成了规则意识,解决了阅读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的难题,培养了创造性,提高了倾听能力和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专注力,形成了各种有利于学习的良好品质。这些,对于孩子将来顺利融入小学生活都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