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结合教学

结合教学

时间:2022-06-22 14:18:42

结合教学

结合教学范文1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 写字 调查 对策

书法是一门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学习写字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从小养成勤勤恳恳练字、规规矩矩做人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现行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有一定的速度。”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师生对写字重视不够,指导不到位,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等原因,导致当前学生书写字迹潦草,这种现象在城乡结合部小学更是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从“激发写字兴趣,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写字技巧”三个方面对我校和新源小学两所城乡结合部学校的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探索实践,初步探索出了适合城乡结合部小学写字教学的三个结合,阐述如下:

一、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写字兴趣

我校与新源小学均地处厦门市集美区城乡结合部,这里地理特殊,环境复杂,生源90%以上来源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孩子与城市孩子相比,写字能力差,写字氛围不浓。据调查,46%的学生对写字不感兴趣,28%的学生讨厌写字。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写字的动力源泉。但学生写字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激发和培养。为了提高写字兴趣,我的做法是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运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

1.故事激趣:教师可利用每周一节的写字课、书法兴趣小组课向学生介绍古今优秀书法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写好字的信心。

2.榜样激趣:可通过课堂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发现写字好的同学,将其树立为写字方面的榜样,冠之以“班级写字能手”、“小小书法家”等美称,及时鼓励和表扬。这样的榜样学生可见、可信、可比、可学,很有影响力,能达到“树一个,带一片”的效果,既可以让榜样“锦上添花”,又可以激发其他同学“比、赶、超”。

3.展示激趣:即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来激发兴趣,如名家硬笔书法欣赏。中国现代硬笔书法家云集,每周都打印他们的硬笔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书法作品的美。同时开辟写字进步展览区,在学校开口厅设置一块磁性黑板,标题写上“我有进步了”,把实验班每一位学生的作品粘贴在上面。学生每一周挑选一幅作品,与前期作品对比,发现进步了,就可以把旧的替换下来。学生乐此不疲,不断更换自己的作品。另外,还可以开展学校写字等级鉴定。过去举行写字比赛,获奖人数有限,只是为了选拔优秀、给予表扬。现在我们采用一学期一次写字定级考试,经学校写字鉴定组老师鉴定,发给相应的等级证书,以大面积提高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和写字兴趣。

4.教师的榜样作用。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让学生写一手漂亮的字,老师就必须能写一手规范、美观的字。特别是我们语文老师,与汉字接触得最多,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会使学生更喜欢你。如: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字的笔顺,要展示给学生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这不仅仅对以教学识字为主要任务的低年级语文老师很重要,对于高年级的语文老师也同样重要。其次,教师的书写示范是写字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直接获取书写技巧的最佳方式。陈振濂说过:“最好也是最省力的办法,则是亲自拿笔做示范给学生看。”教师通过指导讲解后再示范,这是指导的延续。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变抽象为具体,直观地了解范本中的技巧及技法的表现程序。同时,教师在个别辅导时要走到学生中去,让学生看着老师写。总之,在每次提笔写字时都要写规范美观的字,做到“提笔即练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能力。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写字普遍存在字体潦草和行款不整齐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学生不良的“坐姿”和错误的“握姿”。调查数据表明,72%的学生坐姿不符合要求,56%的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其形成原因有三方面:其一,在“留守”过程中形成了不良的写字姿势。我校90%以上的学生是外地生,其中一部分学生是后期随父母转学到我校的。这部分学生原本属于留守儿童,长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家缺乏写字指导和严格要求,形成了不良的写字姿势。其二,在新的环境中产生了不良的写字姿势。到我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部分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廉租房,居住条件比较差:房间狭小,光线不足,房间家具大部分是房东提供的简陋家具,特别是学生写字的桌椅高低与孩子的身高不匹配,28%的学生没有固定的书桌,或在床沿上写字或在小矮桌上写字,这种简陋的客观环境导致了不良的写字姿势。其三,在高压学习状态下产生了不良的写字姿势。在追求“成绩”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师片面追求分数,忽视了写字姿势的指导,导致写字姿势不良。矫正“坐姿”和“握姿”成了培养良好写字习惯的关键。笔者认为写字姿势的矫正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多方共同关注和努力,更需要学校与家庭的齐抓共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使孩子和谐全面地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都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教师和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出现问题,都不要发生分歧。”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家校的结合,首先要建立家校沟通、联系的渠道,如建立家长学校、家长会、座谈会、讲座等。其次要把家长纳入学校全面培训的对象,通过家长会和座谈会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练字是提高人的素养的理念,摒弃重成绩轻写字的思想;通过召开“写字专题”讲座等活动,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从而使家长自觉改善孩子写字环境,给孩子配备高度适宜的写字桌椅。第三是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要求、监督孩子书写时坐姿要做到“头正、身直、肩平、足安”,握笔姿势要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另外,我们还要在写字示范、引导、鼓励方面与家长达成一致、共同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集体指导和个别施教相结合,提高书写技巧

城乡结合部学生写字存在着另一问题就是字体结构失调,不美观。改变这一现状,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集体指导”与“个别施教”相结合。集体指导的环节是针对学生共性的写字问题而展开的,是将汉字中具有共同特点或者具有同类问题的字拿出来在班级里进行讲解、指导或矫正。如“月”作为独体字或偏旁放在字的左边时,第一笔撇书写时先直后弧,收笔成尖状;而作为偏旁放在字的底部,第一笔则化撇为竖。我边讲解边在黑板上范写,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起笔、运笔和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习得书写的技巧。集体指导是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有效学习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可以观察、模仿、学习、了解汉字的书写规律与技巧机会,集中解决学生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有利于普及写字技巧,提高学生写字水平。

总之,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引起学校、家庭的关注和关爱,学校应给这些特殊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写字教育,并同日常教育、家庭教育、集体指导、个别施教相合起来。这样才能给这些“流动的花朵”带来健康成长的“一缕阳光”;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写字水平,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小学语文课新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结合教学范文2

王瓜店北仪仙小学地处王瓜店街道办事处的最边缘,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进而直接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始终处于下游。为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该校以实践有效教学为主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特推出了“自查”和“家校结合”的举措。具体做法是:一、每月10号学校会下发一份教学常规自查表,请老师为自己打分并简析自己的完成情况。这个自查让老师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进步的方向。在自查中一点一点的紧张起来,一点一点的去除应付的心态,及时有效的调整自己的教学。二是每位教师在每次测试前去教导处领取单元测试申请,一周内上交测试卷,届时试卷上留下教师的“爱的心语“,家长的“爱的寄语”,孩子的“学习心语”。单元测试不再是冷冰冰的成绩,而是一份爱的接力棒。三是定期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由班级教师共同制定,然后完成调查问卷报告,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并在最短时间内将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各种形式进行反馈。可以说,北仪仙小学在仅仅一学期的时间,及时有效的督促了教师的有效教学,提升了教学质量。

利用“单元测试”监控教学质量

王瓜店穆庄小学通过“单元测试”监控教育教学质量,为加强单元测试的管理,学校出台硬规定,一是要提高单元测试的使用效率,不能把单元测试让学生当成练习题来做,失去了单元测试的阶段测试作用。二是有平行班的必须调好课同时进行单元测试,几个班同步进行,避免漏题,起不到评价的作用。三是平行班教师共同制定评分标准,分工阅卷,共同进行试卷分析。四是找出本班和平行班之间的差距,并对本班的测试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学困生,培优辅差。五是抓好讲评课,突出讲评课的针对性、准确性、启发性,通过讲评课评出方法、评出规律、评出能力。六是对普遍性的出错题进行有针对性“补教补学补练”测试,或印试卷或通过多媒体实物投影进行。七是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反馈、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共同培养孩子成才。

“321”集体备课模式

湖屯镇中心小学把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三备两改一反思”集体备课策略。

“321”集体备课流程即“全校学科组集中一备(电子备课) 学校各年级备课组进行二备一改(集体备课) 教师进行个性化三备二改(自主备课) 施教完后进行教后反思”。为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落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四定”、“两结合”。“四定”,一是定时间;二是定内容;三是定程序;四是定考核。“两结合”,一是集体备课时间和教研活动时间相结合,集体备课本身就是教研活动;二是备课和“沙龙式”问题研讨相结合,在每次集体交流中,不仅讨论备课的教案,还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强化“321”集体备课的考核评价:一是出勤及集体交流情况,由各组主持人考核;二是优秀教案评比,主要考核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质量;三是“问题式”集体备课记录检查,检查教师自备和收获情况;四是课堂听课,学校业务领导每周不定时随堂听课,考核教师对集体备课教案的执行及个性处理的情况。教师们虽然花在“写”上的时间少了,但备课的任务和要求没有减少,教师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课堂教学的效益上,花在课外学生辅导上,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家校联系卡搭起“爱心桥”

湖屯镇国庄社区学校运用家校联系卡,为家长、学校、学生搭起“爱心桥”,建立了家校沟通渠道,有力的促进学生成长。湖屯镇国庄社区学校每位教师、学生、家长手中都有一份“爱心桥”家校联系卡,联系卡上设置了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等,联系卡可随时填写,家长有问题可直接联系教师,教师有问题也可以直接联系家长,让学生传递,增强了透明度,联系卡及时记录学生的优点,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联系卡也委婉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与进步,联系卡还记录学生的心声、感悟、反思,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温暖的爱心港湾。使用联系卡以来,增强了家校沟通的力度,节省了家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家长们都说,家校联系卡使我们家长和学校成了一家人。

“虚拟引领”式主题教研活动

湖屯镇曹庄小学针对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等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虚拟引领”式主题教研活动,力促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由于大部分中年以上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聘用本校精通计算机的年轻教师做“土专家”为这部分教师开讲座,使他们初步掌握了计算机使用技能。另外,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收集链接了窦桂梅、于永正、魏书生等诸多当代教育教学名家和全国小学教师素养大赛及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的优秀课例。充实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同时,以“虚拟引领”的方式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力促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每周四下午第二节和课外活动是学校主题式校本教研时间,由教导处分别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教师集中观看一次名家优秀课例,并及时交流观课学习体会。各学科专任教师都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大家全神贯注地融入到各级名家名师营造的不同课堂中,仿佛置身实地聆听名师讲课。这些优秀课例执教者的导入技巧、教学目标的多元设置与达成、教学环节的巧妙过渡、活泼多样的教学风格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老师们练好教学基本功、钻研有效课堂教学艺术的积极性。李虎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自觉借鉴名师成功教法,镇教研室组织的视导听课活动中,他执教的《秋天的雨》一课,得到语文教研员和全体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结合教学范文3

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是为了声乐演唱和教学研究的发展,培养少数声乐专业人才而设立的一门学科。声乐教学是一种社会事业的具体实施过程,是人类传承演唱技能的一种社会实践。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按一定的计划和方式去影响、引导学生,学生则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积极主动的接受教师教学的影响,不断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最终达到掌握歌唱技能的目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或歌唱演员。

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声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也可说是艺术实践)是同一个范畴的两大分支。声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同时还要与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声乐这门表演艺术是离不开舞台的,因此要以发展、动态的眼光看待声乐教学。

对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而言,首先要重视理论知识和歌唱技巧的训练。虽然学生的歌唱水平有高有低,但教师要“粗粮细做”。用专业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原理来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按照教学大纲耐心地讲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杜绝打着创新的口号而忽略了循序渐进的、正常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歌唱理论的掌握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美妙的歌声离不开歌唱技巧的掌握,字正腔圆也离不开气息的支持,重视歌唱原理的教学,通过温和的教学态度调动学生的内动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和饱满的热情进行歌唱,为实践教学打下基础。

普通高校里的实践教学大致包括艺术实践、实习课、课后作业三大部分。实践活动可以分为参与演出、教学观摩等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演唱能力,做好艺术指导,这个环节所带来的效果不亚于课堂教学的成效。

众所周知,声乐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不仅要有优美的声音、完美的演唱技巧,还要具有优雅大方的演唱风度和气质,这就离不开艺术实践。艺术实践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在进行声乐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声乐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歌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歌唱技能的掌握。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构建声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体系,才能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的优秀音乐人才。

实践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展学生艺术创造能力,体验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歌唱的场地、环境、气氛等外界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演唱者的演唱效果。歌唱心态的稳定与否,往往是声乐演唱的重要前提。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只是会机械地演唱,教师教的内容都理解,做得很好,可是一旦在考场或比赛时,则面目全非,如音高不准、声音颤抖、心里紧张、缺乏表演。因此,鼓励学生经常参与实践演出是声乐教育者的职责,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动深入生活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经受现实的考验,增强驾驭声音的信心和能力,使得歌唱具有感染力。

笔者认为,有教师参与的实践才能称之为实践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参加实践活动,能让教师更直接、更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歌唱水平、体验教学效果,从而缩短琴房和社会的距离。在艺术实践中,笔者鼓励学生转换角色,扮演教师、演员、听众、评委等角色去进一步消化课堂上的声乐理论知识,并对自己学习的成果进行深刻总结。

通过这种互动教学模式,笔者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发现技能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修改和调整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教学也是孔子的教育原则之一,如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二者关系密切,声乐课堂教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是实践的前提和保证,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完善。艺术实践与教学都是声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声乐教学,为社会培养精英式艺术人才。时代的发展将对声乐理论课、艺术实践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与实践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才能更加蓬勃发展。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522227)

参考文献:

[1]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丁爱华.民族声乐理论与艺术实践[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3]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结合教学范文4

摘 要:本文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出发点,从11个方面探讨篮球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篮球;教学;技术;训练;竞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15-01

篮球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如果不能使各部分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势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有很好地考虑不同教学内容相互结合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根据篮球运动的自身规律和发展趋势来安排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工作。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作一名合格的篮球教师,不仅需要娴熟的运动技术,更需要较高的现代篮球技战术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愈来愈明显,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尽快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篮球人才。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今后理论课的比重要增加,只有掌握了现代篮球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现代篮球的技术与技能。技术的提高需要通过实践,但实践又必须依靠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两者都不能忽视。

二、单一技术与组合技术相结合

篮球教材内容十分广泛,技术战术种类繁多,为了便于组织教学,可以将其进行详细的分类。但在实际中运用的技术却又是由许多技术组合而成的,因此,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在教学安排上,就必须注意把单一技术与组合技术很好的结合起来,考虑技术之间的纵横关系。

如在教授运球技术时,应首先从原地运球开始,使学生先学高运球再学低运球逐渐地熟悉球性,培养手对球的感觉,继而发展到移动中的体侧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转身运球等。这样使单一技术与组合技术相互穿插、协调搭配,才能提高技术的实效作用,进而克服内容分散,技术单一,零打碎敲,彼此脱节的弊病。

三、重点教材与一般教材相结合

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必须突出重点教材的学习,保证教学时数和质量。同时又要注意根据需要安排一些一般教材的学习,既有区别,又要统一,以期达到突出重点、带动全面的学习目的。如,在教授投篮技术时,应在保证掌握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跳投和行进间单手投篮。因为所有单手投篮技术动作,都有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动作要领具有共同之处。只有抓住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这一重点技术的教学,才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四、技术与战术相结合

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战术是技术的综合体现。战术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相应的基本技术熟练的程度,有什么样的技术,就能打出什么样的战术。比如,传球突破技术掌握不好,就必然影响突分配合和掩护配合的质量和效果。这说明,单个技术动作在各种技术组合中总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先安排好技术教学,在技术教学中贯彻战术思想,在战术教学中要强调技术的要求。教学顺序应先安排技术教学再安排战术教学。

五、进攻与防守教学相结合

进攻与防守是篮球运动中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比赛中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练进攻多,练防守少,出现重攻轻守的偏向。因而在篮球教学中应正确认识进攻与防守的辩证关系,在攻守对抗的条件下,提高运用技术的水平。应将进攻与防守作为一个统一的教学过程进行妥善安排。使攻守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六、身体素质训练与技战术教学相结合

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高超的技术和战术,一定要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体能.学习高难的篮球技术才有保证。在教学中除了抓一般的身体素质训练外,还应有充足的时间安排专项素质的训练,并注意在技术练习中提高素质,使素质、技术、战术三种练习相结合。

七、技术战术教学与竞赛规则相结合

篮球比赛是在统一规则的约束下进行的,所以在技术战术的教学中除严格要求技术规格外,还应贯彻篮球规则的最新精神,使技术的掌握符合篮球规则。如,学生对规则中有关“身体接触”和“合理对抗”的理解不准确,往往造成学生在技术运用时出现应该强对抗时不敢对抗,或不应该发生身体接触时,反而造成身体接触的犯规现象,这样就限制了技术的运用和发挥。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结合规则精神来进行。使规则服务于教学,指导教学,促进技术战术的学习与提高。

八、集体练习与个别对待相结合

教学与练习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战术的过程,而任何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形式。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基础等不同的要求而合理地进行选择。例如根据学生的基础条件来考虑是集体练习还是区别对待?在全班学生大部分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差生完成任务,使全班同学能同步提高。

九、教学训练与比赛相结合

比赛是篮球运动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比赛可以检验生掌握技术、运用技术的能力。临场比赛的意识、经验、应变能力要靠多次比赛实践中才能锻炼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技术的运用和新技术的创新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靠比赛中练出来和逼出来的。所以平时教学,要注意技术的教学与比赛相结合。只有使教、学、练、打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迅速提高综合运用技术的能力,提高战术的质量。

十、严格要求与合理安排运动量相结合

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身体、心理、技术、战术、对抗能力等方面,都应当贯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指标、严格规格的原则。为帮助学生掌握、改进技战术和提高运动水平,教师还必须不断地加大练习中的难度、强度和密度,使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强化技术,提高战术质量。

结合教学范文5

一、字的音、形、义的教学与字、词、句的教学相结合

我要求学生掌握两种内容:一是汉语拼音;二是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即24种笔画名称,7种笔顺规则,78个偏旁部首,8种结构方法。同时,我按照形近、形声、同音等带字的方法,让学生区别和掌握字形。如“洗”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氵”旁,写时左窄右宽;“固”字是全包围结构,写时要先写里面,后关门。根据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说明“才”字与人的手有关,如:打、拍、擦、把……“木”字旁的字与树木有关,如:林、柱、村、树……“氵”旁的字与水有关,如:澡、清、酒……“忄”旁的字与人的心有关,如:慌、忙、快……“目”字旁的字与人的眼睛有关,如:眉、眼、瞅……某些字在作偏旁时书写发生了变化,我又教给他们新的书写方法。如“舟”字作偏旁时,中间的一横右边不出头;“木”字作偏旁时,右边的一捺应写成一点。

在生字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清字形,会组成词语,并在用词造句中把字、词、句结合起来。如教“帘”字时,可引导学生组词:窗帘、门帘、布帘、竹帘、纱帘等,然后用词造句,让学生造出许多不同的句子。如:“我和妈妈挂窗帘。”“我们教室的窗子上挂着蓝色的布帘。”“我们的教室挂上窗帘后,又凉快又舒适。”

二、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识字教学有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指导小学生认清字形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汉字是表意文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初学汉字的儿童,要掌握一个个形体不同的汉字是十分困难的。为此,我在识字教学中十分重视字形教学。我的主要做法是:

1.口诀法

儿童初学汉字,感到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我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念口诀、读儿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识字。如教“坐”字时,我教学生念:“两个人坐在土堆上。”再如教“器”字时,我编的儿歌是:“一个字有四个口,中间睡着一只狗。”又如“燕”字,字形结构复杂,学生容易写错。于是,我编了一首儿歌:“上面‘革’字头,中间是小口,‘北’字分两边,四点在下头。”

2.顺拆法。顺拆法,就是教合体字时,启发学生将合体字按照书写顺序拆成一个一个的独体字。如教“解”字时,我先启发学生分析“解”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再引导学生把“解”字顺拆为:左边“角”字旁,右上“刀”,右下“牛”。又如教“努”字时,我先启发学生分析“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再引导学生把“努”字顺拆为:上左“女”,上右“又”,下面是“力”字底。运用顺拆法进行字形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熟字,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字。

3.组合法。组合法与顺拆法不同,顺拆法是先出示生字(合体字),然后引导学生将生字顺拆成几个独体字。组合法则是先指导学生复习组成生字(合体字)的独体字或偏旁部首,再启发学生将这些独体字或偏旁部首,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组合成合体字。如教“新”字时,我先在黑板左边板书“立、木、斤”三个字,并让学生读,再在黑板中间板书音节“xīn”。学生读音节后,我板书“新”字,启发学生理解“新”字是由“立、木、斤”三个字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左右结构的字。又如教“镜”字时,我先在黑板左边板书“金、立、日、儿”,让学生认读,再在黑板中间板书音节“jìng”。学生拼读后,我写上“镜”字,启发学生理解“镜”字是由“金、立、日、儿”按一定的顺序组成的左右结构的字。这种教法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熟字,认识生字,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结合教学范文6

一、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在中学教学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七、八年级,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不是很适应,甚至对环境还不了解,学习爱好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取题,活动方式和目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能太难、太高而让学生无法达到;也不能太简单而让学生没有爱好。另外学生还比较小,活动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既与教学相关联,又联系生活,只有这样的方案才切实可行。

二、在实际教学中的尝试

1.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结合初一教材,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实践活动方案:

(1)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指导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对校园有了熟悉但不够全面,他们刚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可以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既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又可提高学习爱好,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在学习了《海陆的变迁》一节后,指导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海陆变迁。课后组织学生分组找寻我们身边的海陆变迁,因为是沿海地区,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海陆变迁的实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成果也是显著的,有海上公园的浪蚀崖,有山上的鹅卵石,还有“鲸园”名称的由来(传说曾经有一条巨大的鲸鱼在此搁浅)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本中学得的知识更加形象化、生活化。

2.结合环境教育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因此,环境教育在中学教育中也日益受到重视,这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平台。

(1)结合重大的环保节日进行深入了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得到关注,联合国和我国政府都确定了一些重大的环境节日,如4月7日“世界无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0月31日“世界人口70亿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每一个节日来临,教师可向学生具体地介绍它的由来和现实意义,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探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都应该如何做。通过环保节日的宣传,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很多都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意识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我们学校南面有一条小河,已经被污水侵染得面目全非,我们组织学生探寻源头,找寻污染源,并经过讨论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生活垃圾,你会分类吗”的实践活动方案;学校食堂天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数量惊人,学生进行调查并发出了“自带饭盒,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倡议等。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可行性强,并且对学生的现在乃至将来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比较典型的案例。

(3)结合其他学科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在七、八年级阶段,由于课程的设置、知识的难易以及学生的理解力所限,能够结合的科目不是很多,但仍有很大的空间。如与历史相结合,开展“介绍我的家乡”的主题班会;与语文相结合,组织一次“歌颂祖国”的演讲比赛;与美术课相结合,出一份《我们的家园》的手抄报;与音乐相结合,探究“歌词中的地理名称”等。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肯定,同时还可以使不同的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提高学生素质。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通过初一地理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技能有了明显的增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极大的丰富。

1.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地理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如绘制校园平面图使学生对地图的使用和绘制有了深刻的熟悉。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如学生对河流污染源的调查,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提出有益的改进方案。

2.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

例如学生通过初一地理的学习,熟悉了气候、地形、交通、资源等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并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到人们的居住场所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气候直接影响着房屋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探究学习可以分析西亚热带沙漠里和严寒的极地地区人们居住场所的形态特点,就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履行责任,必须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考和行动,这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综合活动实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学生的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事实实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

这种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比较开放的模式,没有成熟的路径可走,所以对活动的选取和设计教师要分外谨慎,活动方案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由于活动场所和方式的多样性,教师要有预见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活动前做好充分的预备。由于初一、初二的学生还比较小,对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能力较弱,实践活动应先以调查问卷、搜集资料为主。另外,实践活动不能过多、过频,轻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倦感而失去爱好,甚至会喧宾夺主,动摇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产生负面作用。 苟康训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五中学 266109

经过一轮的地理新课改教学以后,我们对课改有了进一步的熟悉: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思想的转变应是先导。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这里,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把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并且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在中学教学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七、八年级,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不是很适应,甚至对环境还不了解,学习爱好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取题,活动方式和目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能太难、太高而让学生无法达到;也不能太简单而让学生没有爱好。另外学生还比较小,活动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既与教学相关联,又联系生活,只有这样的方案才切实可行。

二、在实际教学中的尝试

1.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结合初一教材,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实践活动方案:

(1)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指导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对校园有了熟悉但不够全面,他们刚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可以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既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又可提高学习爱好,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在学习了《海陆的变迁》一节后,指导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海陆变迁。课后组织学生分组找寻我们身边的海陆变迁,因为是沿海地区,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海陆变迁的实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成果也是显著的,有海上公园的浪蚀崖,有山上的鹅卵石,还有“鲸园”名称的由来(传说曾经有一条巨大的鲸鱼在此搁浅)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本中学得的知识更加形象化、生活化。

2.结合环境教育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因此,环境教育在中学教育中也日益受到重视,这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平台。

(1)结合重大的环保节日进行深入了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得到关注,联合国和我国政府都确定了一些重大的环境节日,如4月7日“世界无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0月31日“世界人口70亿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每一个节日来临,教师可向学生具体地介绍它的由来和现实意义,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探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都应该如何做。通过环保节日的宣传,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很多都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意识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我们学校南面有一条小河,已经被污水侵染得面目全非,我们组织学生探寻源头,找寻污染源,并经过讨论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生活垃圾,你会分类吗”的实践活动方案;学校食堂天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数量惊人,学生进行调查并发出了“自带饭盒,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倡议等。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可行性强,并且对学生的现在乃至将来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比较典型的案例。

(3)结合其他学科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在七、八年级阶段,由于课程的设置、知识的难易以及学生的理解力所限,能够结合的科目不是很多,但仍有很大的空间。如与历史相结合,开展“介绍我的家乡”的主题班会;与语文相结合,组织一次“歌颂祖国”的演讲比赛;与美术课相结合,出一份《我们的家园》的手抄报;与音乐相结合,探究“歌词中的地理名称”等。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肯定,同时还可以使不同的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提高学生素质。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通过初一地理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技能有了明显的增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极大的丰富。

1.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地理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如绘制校园平面图使学生对地图的使用和绘制有了深刻的熟悉。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如学生对河流污染源的调查,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提出有益的改进方案。

2.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

例如学生通过初一地理的学习,熟悉了气候、地形、交通、资源等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并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到人们的居住场所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气候直接影响着房屋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探究学习可以分析西亚热带沙漠里和严寒的极地地区人们居住场所的形态特点,就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履行责任,必须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考和行动,这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综合活动实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学生的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事实实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这种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

结合教学范文7

摘 要:随着新课改革,教学对学生更注重于能力和思想的培养,因为教学思想对教学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以不同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活动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探讨讲练结合式数学教学的内部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讲练结合式教学;数学教学目的;数学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规律

数学教师应当确立讲练结合式数学教学的教学思想。因为讲练结合式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其核心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来看待,视教师和学生为教学过程的“双主体”。它可以促进师生双边活动的开展,并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更直接、深入地了解数学基本知识、概念、本质及背景,更能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一、由数学教学目标决定的要求

讲练结合式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和水平,把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以及它们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最主要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第一要做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努力钻研数学教材,根据教学目的,把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运用讲清楚,做到概念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例题典型,紧扣所讲内容,所选练习具有代表性,编排出一种概括性强、操作性好的数学教材结构,以利于学生理解、学习,便于记忆、检索,达到学习迁移。

二、由数学教学内容决定的要求

在讲练结合式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数学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从一般理论到更深层的理论,从概念到一般例证,让数学的抽象理论具体化。数学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前一个知识是后一个知识的基础,后一个知识是前一个知识的发展,一环紧扣着一环,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时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连接延伸的,从横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从而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时,前面与之有关联的内容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并已经能灵活使用,进而在学好当前内容后,可以进一步研究讨论它们的联系和综合使用。

三、由学生的学习规律决定的要求

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数学理论的内化、数学技能的形成和内化、数学活动经验的逐步积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是掌握间接经验,即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有效地掌握了大量数学基础知识,进而熟练使用该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只有当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时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讲练结合式数学教学必须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要求。

结合教学范文8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通常在舞蹈教学时,都会配以相关的背景音乐,目的就是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激发学生对舞蹈韵律的体验。音乐在舞蹈表演中占据重要部分,音乐的选择通常会影响舞蹈的编排和表演,两者的融合是在长期的配合中实现的。同时,舞蹈也可以用来诠释音乐,舞蹈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语汇表达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小学生的舞蹈教学蕴含对艺术美的表达,是音乐课程的重要补充和扩展。舞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形体姿态、提升自身气质。舞蹈动作中常常包含有一定深度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学生通过学习舞蹈有利于丰富情感表现。结合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优点,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舞蹈的魅力,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内涵,对其智力发展、道德养成、品德意志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现状

第一,音乐课堂教学缺乏创造性,内容丰富度欠佳。在小学教育阶段,多数音乐教师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根据课本教学,使得音乐课堂缺乏创新意识和应有的艺术氛围。但是小学的音乐教学仅限于教学生唱歌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使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丰富度不够,在教学当中无法新颖地表现出艺术的魅力,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对艺术的兴趣。第二,音乐教师缺乏舞蹈基础。目前,小学的舞蹈教学工作通常由音乐教师兼任。小学音乐教师多毕业于音乐师范学院,在大学期间通常主修声乐或器乐,对于舞蹈知识和舞蹈技巧相对欠缺,对于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更缺乏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三、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案的具体设计

在音乐教学中加入舞蹈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在确定一段音乐之后,教师可以将舞蹈动作进行编排,并在音乐背景下现场示范。教师有时会受到学生动作的启发,创新性地编排出新的舞蹈动作,更加丰富了课堂内容。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需注意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舞蹈动作要尽量做到简单、新颖。如在教授《草原赞歌》这首音乐作品时,音乐教师要发挥自己对于音乐和舞蹈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将乐曲的活泼动感以及其中蕴含着的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热爱和赞美,通过策马扬鞭、大雁翱翔、牧民挤奶等舞蹈动作传达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在热烈奔放、欢快舒畅的音乐韵律中,体验整个乐曲所勾勒出的美好的大草原的感觉。通过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对草原的印象,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豁达的性情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

(二)创设有趣味的教学情境

大量实践证明,小学生在有趣味的环境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容易学习到新的知识。小学阶段的教学应该营造较为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情境上,任课教师要创设出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在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课堂中,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以及舞蹈动作的了解。例如在歌曲《我的小毛驴》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使学生充分体会少数民族热情、风趣、活泼、诙谐、豪爽的特点,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融入学习情境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和舞蹈往往承载许多文化价值,在教学中讲解相关历史和文化,创造有文化内涵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在艺术中感受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天分,得到精神的启迪。

四、结语

结合教学范文9

1.当前小学音乐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一是,教学形式单一。音乐和舞蹈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讲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但是在当前小学音乐舞蹈教学中,教师采用的依旧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组织,学生练习,不仅难以充分发挥艺术美感,也使学生对学习音乐舞蹈逐渐丧失了兴趣和信心,难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而将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节奏感与协调度。因此,面对当前小学音乐舞蹈的教学困境,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解决策略。二是,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将教学内容按部就班的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有效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也使学生的参与度不断降低。小学生正处于发现和探索的阶段,虽然其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与文化知识,但是它们却能够感受音乐与舞蹈本身,并且能够感受到其中表达的美,这些素质只有在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够充分体现。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往往难以做到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学生的艺术素质也无法得到发掘。三是,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对于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相比于城市教师来讲,农村音乐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往往都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同时也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其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导致农村小学音乐舞蹈教学质量不断降低,很多教师也由于自身教学水平有限,难以将小学音乐舞蹈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2.小学音乐和舞蹈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

一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在开展音乐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起学生艺术感受的培养。如,针对处于舞蹈学习的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音乐情景,通过教师示唱、录音播放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表达的含义与情感,并指导学生运用自己联想到的动作来表达歌曲情感,从而活跃小学音乐舞蹈教学效果,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讲解《雪花》时,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雪花飞舞的景象,要求学生细致观察雪花飘落的过程,并引导其想象自己此刻便处于雪花飞舞的情景中,然后再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雪花飞舞的情景。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形象与创新思维,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舞蹈所表达含义和精神的理解。二是,创设教学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不论是艺术表演和创作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通过开展新颖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培养,也能够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显著提高。音乐和舞蹈教学都属于艺术教育,也都具有一定的朦胧和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而将音乐与舞蹈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音乐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情境学习中,并通过为学生展示形象的舞蹈动作,提升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实现预期教学效果与目标。比如:在讲解《鸿雁》时,该曲目属于蒙古歌曲,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几个经典的蒙古舞蹈动作,也可以组织学生模拟歌曲描述的情境,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蒙古歌曲与舞蹈的理解与掌握。三是,更新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展音乐舞蹈教学活动时,可以先为学生演奏简单的歌曲,声情并茂的朗诵歌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向学生渗透相关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充分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魅力,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我的小毛驴》时,由于其舞蹈教学动作难度较大,而且还有一些比较诙谐的舞蹈动作,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些新疆歌曲,让学生在聆听美妙歌曲过程中逐渐放松,激发学习热情。或是为学生穿上维吾尔族民族的服饰来为学生展示曼妙的舞姿,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新疆人民热情、活泼、豪爽的特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又如:在讲解《小号手》时,如果仅让学生聆听歌曲,难以准确掌握歌曲的特点。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模仿小号手骑马、敬礼和吹号等动作,通过展示这些舞蹈动作,不仅能够使学生灵活掌握音乐表达技巧,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肢体协调感。在教学前,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找出可以采用的舞蹈动作和音乐曲目,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与舞蹈结合所表现出的美感。

3.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小学音乐舞蹈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认知特点,将小学音乐和舞蹈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而让学生在体验曼妙舞姿的同时,也能够聆听音乐的奥妙,从而使学生的艺术感受和创造力在学习体验过程中得到逐步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楼燕 单位: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中心学校

结合教学范文10

一、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概念与功能作用

要进一步探讨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整合与创新模式,就要厘清两者的概念和性质的异同,分析定位其功能作用,探索实现途径和手段。这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定位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明确两者工作整合与创新的意义、原则和要求。

(一)厘清概念异同和性质联系

高校人才培养是通过学校“育人”措施和手段实现的,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教书育人(学科教育)、管理育人(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方针来具体落实的。因此,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同属于人才培养的两条途径和手段,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是定位于人才培养工程主体的“一体两翼”。学科,是按照学术性质分成的科学门类,学科教育是为了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开展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在高校为了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和能力的学生,都要依据专业设置等相关要求,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个学科开课计划,使各个专业学生在学校按照一定要求修完一定数量的课程,并达到一定学分要求方可毕业。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开设并实行的各个学科教学,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学科教育。它分为专业学科教育和公共学科(非专业学科)教育。按照专业开课计划和学科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划分,又可分为选修课教育和必选课教育。学科教育是从解决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习得的角度和掌握一定必备的公共学科理论知识的要求出发,是专业性、理论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科教育主要是由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来实施。学生管理工作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实现管理育人的重要方式。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和管理学理论的要求,我们所述的学生管理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其一,管理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一种工作程序,其原则应该是科学的,其运用也应该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其二,管理工作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且具有人文关怀的人本管理,其本质在于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需要,其重点在于分工合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以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纪律和学习生活秩序。其三,管理的对象是新时期特定形势和环境下的大学生,为此,就要充分整合并利用各种资源,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其四,管理目的是为了协调、融洽各方面之关系,动用和整合各方面资源,全面服务服从于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并获取教育教学的最高效率与质量。学生管理工作也同样具备了管理学理论的主体(谁管的问题)、客体(管什么的问题)、目的(为何而管的问题)和环境条件(什么情况下管的问题)四个要素。高校学生管理主要由学校和院(系)两级部门的政工干部和辅导员来实施。

从概念和性质上讲,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这两项工作具有“五同四不同”。五同:一是终极(总)目标和任务相同,都是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贯彻学校办学理念,落实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并在以人为本的“学生中心”理念下全力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都是为了培养政治思想可靠、专业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工作的对象相同,都是新形势与背景下具有新时期特点的大学生;三是工作的社会情势背景、外部环境氛围以及时间、空间条件相同;四是接受来自学校党政的宏观管理与要求相同;五是两项工作的主体基于国家政策和岗位角色的定位有相同之处,即都是高校教师(辅导员也定位有教师身份)。四不同:一是工作系列不同,学科教育是教学工作系列,学生管理是属于管理系列;二是工作的分工不同,阶段性目标和任务也不同;三是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不同;四是主体地位不同,学科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虽然也有教育责任和要求,但总体上要为学科教育服务。

(二)学科教育与学生管理功能、作用分析

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育人、协调整合和保障服务三大功能,并通过这三大功能的发挥,促进高校学生人才的培养,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具有五大特点:一是管理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对象年龄的年轻性、情感的波动性、思想的活跃开放性、知识观念的前沿性、生活方式和追求的时尚潮流性等,这些都无一不说明管理对象的特殊。二是管理方式的管、教(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性。注重工作管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做到教中有管、管中有教的综合与协调。三是管理原则的人本性。辅导员所有的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在于以人为本,全面构建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内在的核心要旨。四是管理目标的政治性和既定性。鉴于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与背景,以及新时期辅导员角色的新型定位,辅导员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既定的,是服从于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和需要的,同时,管理目标也是有一定政治方向和要求的,简单讲就是要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坚定信仰的,有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是管理工作中“为人师表的表率性和示范性”。由于辅导员特殊的教师身份决定了管理工作同其他教师工作一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为人师表作用和言传身教的示范性。学生管理工作对人才培养和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十六号文件”和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24号令”都先后肯定了辅导员的教师身份,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同一般教师一样发挥着教书育人的作用。二是发挥管理者的管理育人作用。辅导员通过管理措施与手段,充分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整合多种资源,并通过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和管理制度、法规的匡正规范效应,体现管理育人之功效。三是维护大学生班级群体的良好学习生活秩序。四是积极推进班级党、团组织建设,增强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强化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五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以及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丰富课余生活,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六是培养大学生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社会技能。学科教育具有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素养和能力、传播哲学与社会科学人文思想、育人(教书育人)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主要是通过学科教育的四大作用体现出来的。一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促进深厚专业理论功底的形成。二是培养和提高专业素养与能力,增强社会实践运用能力。三是传播哲学、社会科学人文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人文理念与素养。四是通过学科教育切实贯彻和落实德育思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里的“育人”主要是指在“德育为首、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和原则指导下,学校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四个途径实施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育人”有以下几个实现途径:一是政治理论学科教师通过政治理论学科教育这一主渠道落实的政治理论教育,二是学工部门和以辅导员为主要力量的政工人员(老师)通过管理这一主阵地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其他学科教师通过专业及公共学科教育贯彻的专业思想和思想品德教育,四是学校教辅、后勤通过服务工作进行引导的思想教育(服务育人),五是学校通过营造和提升校园景观和文化环境进行的环境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环境育人)。#p#分页标题#e#

(三)实现途径与手段

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为实现各自目标任务,都有各自的途径和手段。学科教育是由专业学科教师和公共学科教师来执行的,形式上比较规范,有固定的开课教学计划、上课时间、考核方式和要求。课堂主要通过“组织教学、复习、新课讲授、归纳巩固、布置作业”几个教学环节与步骤落实,课后有实验、实习、作业辅导和技能训练等辅助措施。学生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内容,实现主体有学校和院(系)政工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形式比较灵活,手段多样,实现渠道多。主要工作途径有班团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培养、政治思想和管理制度宣传教育、贫困学生帮扶、谈话、座谈、主题班会、例会和形势工作讲评等,主要工作手段有评奖评优、学风督查、文明礼仪督查、作息纪律和卫生检查、班会讲评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

二、整合与创新的意义原则和依据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无论是学科教育还是学生管理,应该说从理论探讨、实践尝试等方面都有了丰硕成果,这对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两项工作本身来说是有很大促进的。但是,这些理论研究却还有一个理论空白,经过CNKI上相关论文和专著检索,还没有发现专题研究学科教育与学生管理整合与创新模式的。这就给我们的研究留下了空间,并赋予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整合的意义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有效率的一个整体。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事物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一旦把它们的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使本来无意义的事物变得有意义起来,从而获得超值的效果。整合理论近似于管理学中的“协同效应”。1971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了协同的概念,后来他又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并发表了《协同学导论》等著作。协同论认为整个环境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就好像企业组织中不同单位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关系,以及系统中的相互干扰和制约现象。一个企业可以是一个协同系统,协同是经营者有效利用资源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公司整体效益大于各个独立组成部分总和的效应,经常被表述为“1+1>2”或“2+2=5”。我们所说的学科教育与学生管理的整合,就是要使两项工作从目标任务、措施手段、资源空间等方面形成协调、互补和协同的有机的整合,杜绝两者在措施、手段和资源上的“相互消耗和削减”,使其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达到“1+1>2”的效果,这就是本文探讨目的的中心要旨。

(二)整合的科学依据与原则整合(协同效应)是科学的管理学理论,对企事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哈佛大学教授莫斯•坎特(R.MossKanter)甚至指出:多元化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获取协同效应。安德鲁•坎贝尔在《战略协同》一书中说:“通俗地讲,协同就是‘搭便车’。当从公司一个部分中积累的资源可以通过横向关联无成本地应用于公司的其他部分的时候,协同效应就发生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战略管理学家伊戈尔•安索夫(H.IgorAnsoff)将协同的理念引入企业管理领域,协同理论便成为了企业采取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1965年他首次向公司经理们提出了协同战略的理念,他认为协同就是企业通过识别自身能力与机遇的匹配关系来成功拓展新的事业,协同战略可以像纽带一样把公司多元化的业务联结起来,即企业通过寻求合理的销售、运营、投资与管理战略安排,可以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业务单元与环境条件,实现一种类似报酬递增的协同效应,从而使公司得以更充分地利用现有优势,并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高等教育的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整合依据主要有三:一是学科教育有育人的职责和义务,正所谓“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二是教学是学校重要的中心工作,其他管理、教辅和后勤都必须为这一中心工作服务,促进学科教育工作;三是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提升办学质量,以及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根本要求,也是管理学的“协同效应”和“互补效应”的科学运用。学科教育与学生管理整合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两项工作的工作主体(学科教师和学工管理人员)独立性原则。两个主体都必须按照自己工作的特点规律、科学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教学计划)保质保量地开展,不能因为要协调和整合而改变自己角色的明确定位,甚至影响到各自功能作用的发挥。二是目标一致性原则。要协同整合,就必须确保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的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一致,都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中心理念,全力为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搭建平台,全面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三是坚持人才教育培养“二元”原则。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同属于人才培养同等重要的“二元”,在实践中有各自的定位和要求,也发挥着各自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不可任意偏废或倚重。四是协同与互补原则。坚持整合就是要发挥“协同互补”效应,达到“1+1>2”或“2+2=5”的效果。五是要坚持整合的体制机制保障原则。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形成共识,操作上要认真思考和研究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全面促进和保障整合和整合效果、目的的实现。

三、学科教育与学生管理整合模式思考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两条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探讨也在不断深入,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有相当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当前高等教育实践中,却还存在“你教你的,我管我的”这种各自为政的工作格局,甚至在某些教育和管理上出现“口径不一,认识、观念相冲突,工作缺乏协同和互补”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学校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认为“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整合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极具必要性和重要价值的举措”。

(一)明确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重要中心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的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两大主体的高校教师,除了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工作职责要求、工作方法与技巧,确保出色完成工作目标与任务以外,还必须明确学生培养目标与要求,保证学科教育和管理在方向、目标与措施上的一致,力促学科教育和管理两大板块工作形成合力,并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成果。一是要明确“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机制。要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这“一体”必须依靠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这“两翼”进行全面协调、整合和有力的支撑,“两翼”要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这一主“体”的平衡和发展。二是要明确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理念,掌握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与要求,保证人才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方向与要求,确保人才培养从大政方针、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以及自己任务和目标的高度一致。三是要认真研究和探讨各自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明确工作的途径与方法、手段与措施,要在工作实践中全力促进各个方面的协调与整合,尤其是要看准各自的不足与“空缺、空位”,要有“补位”的管理意识和措施。四是要经常探讨和交流工作问题与方法,共同研究教育管理的应对策略,防止发生“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整合形成合力”的现象。#p#分页标题#e#

(二)协同落实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的管理

学校人才培养是通过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两大途径和“德、智、体、美、劳、心”六个方面的教育来实现的。高等教育的德育主要是通过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由管理部门落实)主阵地实施的,因此,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队伍和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师都肩负着学生“德育”任务和职责。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倡导和实践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方针,因此,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与义务。学科教育教师要从学科教育实践中努力探索“育人”的途径、方式与方法,同管理和教辅后勤服务部门共同做好育人工作,这也是学科教育与学生管理整合的必然思考与措施。其实,学科教师的教育影响作用是相当大的,绝对不可忽视。这个作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科教育占有大量的时间、空间(阵地),教育资源相当丰富;二是源自于学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从而更加有利于“育人”工作的开展;三是因为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的“育人”活动更加具有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能够结合现实与生活,从而产生强大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与影响。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协调、协同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本质的要求和“教、管”整合的必然和需要。

(三)协同促进学科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学科教育也就是专业学科教育和公共学科的教育。在高校,由于学科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学科教育从任务上说主要是解决学科理论知识的习得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工作形式上说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落实,不同于普通中小学,课外辅导(指导)已经不是高校学科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对教师的“硬性要求”。所以,由于时间、制度要求等方面原因,学科教育就出现了“空挡”,这就需要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检查督促和指导来“补位”落实,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辅导员“辅导、指导学习,监督、督促学习”的重要职能,来补位学科教育的不足与空缺,达到整合资源与教育管理力量的目的。完成学科教育任务,培养大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既是学科教师的重要职责与任务,也是管理者应该协同的工作。因此,学生管理教师要针对学科教师工作的不足和缺陷,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与要求,发挥指导、督查职能,从学风建设、作息制度和学科监督督查的角度去促进和保障学科教育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充分整合学科教育、学生管理力量,共同促进学科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也是人才培养和整合的途径与措施。

(四)协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与评价

结合教学范文11

学生学会作文是生活工作的需要,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老师不能只靠作文课上写作技巧的指导,还要将日常生活、学习和作文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四个结合:

一、认识事物和表达训练相结合

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学生认识事物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作文水平的高低。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由认识简单的事物到复杂的社会现象,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又便于及时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向,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

学生具备了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才能写出思想健康、中心明确的文章。

二、素材积累和精心点拨相结合

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作文素材的积累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多积累素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如每天十分钟演讲,坚持写日记,写向观察,体验生活,有目的地组织活动,等等。学生大脑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怎样选材就成了写作文的关键,这要靠老师的点拨。点拨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灵感。引起写作文的欲望。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为学生提供若干情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自己生活中的有关情景深化认识,然后选取其中的某一情景。2.以问题拨动学生灵感的心弦。如哪件事最令你伤心?你做过对不起父母或老师的事吗?你发现最近同学中又流行什么?经过这样的点拨,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说真话,写真情,避免套话、空话。

三、阅读和作文相结合

学生选定素材后便要注意作文技巧的运用。作文技巧的指导不能是孤立的、空洞的、应渗透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之中。如教《詹天佑》一课时,就要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对突出中心的作用,再通过“读写例话”加深认识,掌握用环境衬托中心的技巧。作文指导时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作文技巧去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形成阅读和作文的有机结合。

四、作文训练与修改训练相结合

结合教学范文12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是科学浙教版新教材九年级上第二单元内容,本章内容规律性强,与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联系紧密。因此传统的教学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将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将会被抹灭,教学效果也会达不到。本节课是我校全员赛课中本组科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磨课后形成的课堂设计,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点拨、引导、辅助的作用,设计三个活动,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巩固了物质转化规律的知识,增强了环保观念和科学素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案例描述:

下面我对本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的第二个活动环节进行呈现:

教师:拿出一条小袋,并且告诉学生这是旺旺雪饼包装袋里拿出来的,上面写着“CaO干燥剂”。

师:看到“CaO干燥剂”这几个字,你们有没有想到什么问题?

生7:小纸袋中的物质还能做干燥剂吗?

生8:CaO变质了之后是什么物质?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活动单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四人一小组,5分钟后,汇报结果。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回观看,有疑问的给予指导。

5分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分别展示2个小组的活动结果并和学生一起分析他们的设计。

第三小组的:

第四小组的:

多媒体展示:1.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固体,一定是碳酸盐吗?学生讨论:可能是碳酸盐,可能是活泼的金属

2.如何证明某种物质是碳酸盐?

生9:往固体物质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碳酸盐。

教师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口被细线扎紧的气球中有白色粉末状固体,锥形瓶中有一些稀盐酸。

步骤:1. 将导管口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2.使气球中的白色粉末状固体进入锥型瓶中。

生10:观察:锥形瓶内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该白色粉末状固体是碳酸盐。

板书:证明某固体是否属于碳酸盐,可以用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来鉴别。

3. 如何证明某种物质是铵盐?

生1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少量的NaOH溶液,再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色,则为铵盐。

写出A、B、C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这一节的复习课,让我领悟了学生的智慧和激情,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我想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一、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中心”

新课程的推进,给科学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风,大家逐渐意识到了学生的学为中心,逐步把科学课堂还给学生,像复习课,也能做到这一点。学生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主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到交流得出结论等,其出色的表现为教师所赞叹。由此可见,学生不但具有较高的探究热情,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当然一味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忽略了老师的指导,课堂教学将会疏于形式,忽于质量,教学质量就会不高,学生的收获也就有限了。因此教师的指导该像一根导火线,贯穿于课堂之中,给予必须的指导与帮助,学生的学将会事半功倍。

二、体现了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开放性

一堂成功的课,教师应该对教学资源开放,而且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学习更集中、更有效,比如:物质的鉴别和实验设计的有机结合,物质转化与环境保护有机整合,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复习,使复习所需时间少、效果好。

三、重视学生参与的过程

在整个上课过程中,几乎人人参与,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演示实验、点评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书写化学方程式,在多种多样的形式中,他们至少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提高了一些技能并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必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四、重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