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疆工作座谈会

新疆工作座谈会

时间:2022-06-21 13:24:31

新疆工作座谈会

新疆工作座谈会范文1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于北京举行。这次座谈会深刻分析了新疆发展稳定面临的形势,明确了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提出了新疆工作的思路和重点,进一步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治疆方略,是新疆的又一历史性机遇。通过学习的讲话,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让我充分加深了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的理解;使我感受到了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空前的支持力度,为做好新疆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

一、明确目标,落到实处

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确,必须长期坚持。全党要把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在

完整准确贯彻上下功夫,确保新疆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经过各方面艰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我通过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对我们基层工作任务来说,是非常艰巨的。必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各类安全防范措施,毫不放松地抓好巡控工作,加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严格易燃易爆重点要素管控,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坚持一小时报告制和流动人口每日一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全。

二、团结奋进,共同学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古往今来,只有各名族团结奋进才能换来如今幸福的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比喻形象贴切,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身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能够深刻感受到名族团结带给我们真真切切的好处。基层的发展是祖国发展,社会繁荣的重中之重。团结奋进是我们祖国发展的必经之

路。只有我们各族人民团结奋进才能夯实基础,稳定基层。谚语云:人心齐,泰山移相信我们定能实现创新的发展。

在基层工作,学好双语则是我们名族团结的最好体现。只有通过语言这座桥梁才能让我们名族之间少一份误解,多一份关怀。我们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来适应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不断开阔、创新,摒弃封闭、落后、保守,去创造文明、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要求,把包容、交融、交往作为新疆各民族的永恒精神追求,努力实现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相互包容,从而为新疆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增强认同,宗教和谐

这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在基层宗教人士居多,百姓们大多数为信教徒。我们应做好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从政治上,经济上,道德上,文化上引导宗教团体、宗

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时隔六年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不仅传递着党中央的战略决心,表达着中国亿万人民的坚强意志,也再次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这次会议令我振奋,加强了我扎根基层,保卫边疆,发展新疆的决心。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学习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2)

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充分体现了以为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特殊重视和对新疆各族人民的特殊关怀、特殊期待,必将对新疆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指导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一切工作的总指针、总遵循。在讲话中指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经过各方面艰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

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议精神,犹如指路明灯,振奋人心,鼓舞斗志,进一步照亮了新疆各族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田,激发出每一个新疆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的巨大热情。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凝心聚力,加油鼓劲,指明方向。

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必须迅速行动起来,不等不靠、抢抓机遇,以百倍的努力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惠及各族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一要结合访惠聚活动,加强思想教育,坚定政治立场,大力改进作风,尽快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煅炼一支立场坚定、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二要切实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设,通过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尤其对村干部政治待遇、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进一步的提升农村党员和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使他们真正树立以村为家、舍小家顾大家的思想意识,全身心的投入到基层组织的各个岗位上,共同发力,形成

新疆工作座谈会范文2

通过心得体会可以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学习,展望未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指导今后工作。为此收录了一些范文,为大家提供帮助。

 

        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兵团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和东部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兵团作为后进经济体,只有立足自身,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充分利用中央的支持,借助外力的推动,使潜在后发优势显现出来,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资本优化后发优势。

这一方面是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所产生的后发优势。中央新疆工作会提出要举全国之力发展新疆和兵团,中央财政支持资金总量将比过去30年中央对新疆转移支付总量翻倍增加,中央财政对新疆和兵团资金支持的力度是罕见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对口支援投资力度加大;央企重点项目的大规模集中投资创历史之最;社会投资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也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这些都将为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比较有力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资本报酬递减规律所产生的优势。先进经济体的资本丰富,而后进经济体资本稀缺,因此后进经济体的资本收益率要高于先进经济体,资本的趋利性会引导社会资本向后进经济体流动。

二是技术跨越后发优势。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随着东部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兵团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可以大量采用和借鉴先发地区成熟的技术、设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管理经验,在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以引进技术为主来取得技术创新,成本会远低于先发地区自己发明技术的成本。这对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兵团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三是人力后发优势。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加大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实行有利于人才流入的特殊政策,同时随着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能有效地吸引更多立志新疆和兵团建设事业的人才,随着人才的培养和大量流入,人才不再是兵团经济发展的瓶颈。

四是经济结构后发优势。

兵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的差距,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兵团特殊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生产率较快的增长。

潜在的后发优势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要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依托自身的比较优势,兵团主要具有以下比较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

国家宏观政策的倾斜,尤其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兵团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二是地缘优势明显。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共有17个一类开放口岸,兵团各师团分布在新疆的各地、州、县区域内,新疆向西开放将提升为国家战略,这为兵团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是丰富的资源优势。

兵团地处西北边陲,地域辽阔,光、热、水、土等资源丰富,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特色农业资源,还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优势。

四是现有的产业基础。

兵团“三大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6221工程”稳步推进,现已初步建立起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以“六大产业”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工业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五是较低的社会成本。

兵团人均土地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土地充足,土地开发成本较东部地区要低,劳动力成本低,前期无序开发的历史遗留问题少等。

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对策选择:

以后发优势理论作指导,利用差距缩小差距。兵团应充分发挥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新疆大发展中,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束缚大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冲破阻碍发展的樊篱,从自身实际出发,面向全局,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提高发展实效,扎扎实实地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到实处,推动兵团科学发展。

一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首先是要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是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能走早期工业化国家走的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传统道路。

二是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为后发优势发挥提供资本保障。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为重点,立足长远发展,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创新投融资体制,依托中央和内地省市对口支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扩大投资总量,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三是实施对内对外开放战略,提高经济的外向度,为后发优势发挥提供外力支持。兵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推进自身改革、注入发展活力,但仅靠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大力实施对内对外开放战略,主动吸引和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发展面向周边国家的外向型产业,主动加强建设与内地及周边国家进行能源资源互补为主的深层次合作,使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心得体会可以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学习,展望未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指导今后工作。为此收录了一些范文,为大家提供帮助。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兵团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和东部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兵团作为后进经济体,只有立足自身,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充分利用中央的支持,借助外力的推动,使潜在后发优势显现出来,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资本优化后发优势。

这一方面是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所产生的后发优势。中央新疆工作会提出要举全国之力发展新疆和兵团,中央财政支持资金总量将比过去30年中央对新疆转移支付总量翻倍增加,中央财政对新疆和兵团资金支持的力度是罕见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对口支援投资力度加大;央企重点项目的大规模集中投资创历史之最;社会投资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也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这些都将为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比较有力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资本报酬递减规律所产生的优势。先进经济体的资本丰富,而后进经济体资本稀缺,因此后进经济体的资本收益率要高于先进经济体,资本的趋利性会引导社会资本向后进经济体流动。

二是技术跨越后发优势。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随着东部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兵团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可以大量采用和借鉴先发地区成熟的技术、设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管理经验,在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以引进技术为主来取得技术创新,成本会远低于先发地区自己发明技术的成本。这对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兵团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三是人力后发优势。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加大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实行有利于人才流入的特殊政策,同时随着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能有效地吸引更多立志新疆和兵团建设事业的人才,随着人才的培养和大量流入,人才不再是兵团经济发展的瓶颈。

四是经济结构后发优势。

兵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的差距,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兵团特殊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生产率较快的增长。

潜在的后发优势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要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依托自身的比较优势,兵团主要具有以下比较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

国家宏观政策的倾斜,尤其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兵团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二是地缘优势明显。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共有17个一类开放口岸,兵团各师团分布在新疆的各地、州、县区域内,新疆向西开放将提升为国家战略,这为兵团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是丰富的资源优势。

兵团地处西北边陲,地域辽阔,光、热、水、土等资源丰富,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特色农业资源,还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优势。

四是现有的产业基础。

兵团“三大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6221工程”稳步推进,现已初步建立起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以“六大产业”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工业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五是较低的社会成本。

兵团人均土地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土地充足,土地开发成本较东部地区要低,劳动力成本低,前期无序开发的历史遗留问题少等。

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对策选择:

以后发优势理论作指导,利用差距缩小差距。兵团应充分发挥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新疆大发展中,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束缚大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冲破阻碍发展的樊篱,从自身实际出发,面向全局,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提高发展实效,扎扎实实地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到实处,推动兵团科学发展。

一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首先是要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是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能走早期工业化国家走的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传统道路。

新疆工作座谈会范文3

2010年新疆的5月,是一个不平凡的时节。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给天山各族儿女带来了新的希望,这必将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对口援疆工作上,党中央提出了“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的战略,这将成为中央

新时期新疆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高兴地看到对口援助我市的幼儿园、学校、医院、引资企业等各项目拔地而起;今年我们市区的多数主干道都在加宽延伸。我所在社区居民更加高兴地看到,咱乌东路街道东绣苑社区一千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办公用房即将开工兴建。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出台的新政策,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送给新疆的一个“大礼包”。这个“大礼包”,装的是让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2015年达到全国平均生活水平的“金钥匙”。我们要拿着这把“金钥匙”,开启我们奎屯的发展之门、民生之门、文明之门、稳定之门、服务之门。

全国支援新疆,我们社区工作者应该怎样做?

首先,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寻找我们思想上、观念上的差距,把全体社区居民的思想尽快统一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来。

其次,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上,敢于争先、敢于创新、敢于发展,始终把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解决社区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落脚点。

第三,要深化我们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方法和技能,做一名“四手”工作者。即:“本职工作有一手”,要有一双能干的手,做到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在本职工作上干一行爱一行;“群众有难不袖手”,要有一双为民服务的手,心为民想、利为民谋,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用心为居民办好;“同事之间紧握手”,要有一双团结的手,团结就是力量,工作上要多沟通多交流,以宽广的胸襟容人之短、容人之误、容人之怨,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心齐、气顺、劲足的工作环境;“名利面前不伸手”,要有一双干净的手,廉洁自律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人,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平常的心、一颗自省的心,使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和奎屯市的跨越式发展同步前进。

新疆工作座谈会范文4

、兵团大发展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努力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兵团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兵团经济取得了突飞迅猛的发展,广大职工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但在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历史欠账。兵团只有抓住中央和地方对口支援的有利时机,做好规划,紧密配合,加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综合实力,才有实力改善职工住房、道路、教育、医疗、文化娱乐设施,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加就业岗位,扶助低收入人群,不断改善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兵团大发展要处理好跨越式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兵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作为兵团大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兵团公共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兵团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兵团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在2015年基础上均翻一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兵团大发展要处理好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兵团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优势在于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兵团的这种特殊体制与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有不相适应的方面,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要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兵团特殊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兵团要断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新屯垦戍边实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兵团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为兵团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兵团大发展要处理好中央和对口支援与自我发展的关系

兵团的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地方的支援,但归根结底还要靠兵团的自我发展,只有把中央和地方对口支援的“输血”与增强兵团自我发展能力的“造血”结合起来,兵团才能得以大发展。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原因,兵团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还需要中央和地方从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多方面扶持。但要克服“等靠要拖”的惰性,要切实按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要求,振奋精神、紧跟步伐、转变作风、科学谋划、提高效率,增强兵团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兵团大发展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兵团要通过深化改革,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方面发生根本转变,适应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将兵团现在以农业为主导向新型工业转变,以团场经济为主向以城镇经济为主转变,以单一经济为主向多种经济和谐发展转变;改革发展,兵团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内部环境,理顺体制机制,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稳定职工队伍。加强兵团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力量建设,全面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为兵团的大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六、兵团大发展要处理好与地方的关系

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兵团事业放到新疆工作的大局中去谋划,支持兵团经济的发展,就是支持新疆民族经济的发展,兵团经济的发展的各项工作离不开自治区有力的支持。兵团要主动与地方对接,形成兵地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加强兵地合作、发展融合经济,不断推动兵地团结、民族团结。兵团与地方相互支援,才能全方位的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

七、兵团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的关系

兵团要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是中央对兵团提出的新要求,兵团担负着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丰富屯垦内涵,转变屯垦方式,加强维稳戍边能力和经费保障。兵团要忠实履行维稳戍边的政治使命,通过跨越式发展,夯实维稳戍边的基础。长期以来,“三股势力”的分裂活动在新疆依然存在,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维护祖国统一,保证新疆的长治久安,兵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疆工作座谈会范文5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

“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做好新疆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艰辛努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实践中,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做好新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完整准确贯彻上下功夫,确保新疆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取得扎实成效。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要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做好新疆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民族团结之花就一定能常开长盛。

做好新疆工作,一支理论功底扎实、政策把握到位、实践能力强的干部队伍是重要支撑。要坚持不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突出政治训练,常态化识别干部政治素质,确保各级领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要把建设一支对党忠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坚定团结、大胆选拔、放手使用。对新疆各族干部,要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生活上关心、心理上关怀,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带领各族群众团结奋斗,不断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新疆工作座谈会范文6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于北京举行。这次座谈会深刻分析了新疆发展稳定面临的形势,明确了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提出了新疆工作的思路和重点,进一步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治疆方略,是新疆的又一历史性机遇。通过学习的讲话,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让我充分加深了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的理解;使我感受到了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空前的支持力度,为做好新疆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

近段时间以来,我在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忙下不断提高和成长,我充分感受到党组织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在此期间,我也努力改正和弥补自我的不足。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各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我,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经过大家的帮忙以及自我的努力不断充实自我和完善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在意识上和言谈举止上都得到了提高,各方面已经更加成熟,为了进一步理解党的教育,提高自我的思想,此刻我近段时间的思想,工作,学习情景向党组织汇报:

(一)心得体会

在政治思想上,我主动加强政治学习,了解我们党的光辉奋斗史,从而更加珍惜此刻的生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和党组织坚持高度一致。经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党一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把视线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党的一切工作和全部任务,就是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这些利益而奋斗。同时,我也加强学习领悟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把这种思路牢牢记住。经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的价值观,加强自我的职责感和使命感,提高自我的工作动力以及学习和生活的动力。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提高了自我的政治思想水平,加强了对党的认识,增强了自我的党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做一个合格的党员,不仅仅是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入党。

(二)存在问题

在落实并准确认识自我方面稍有怠慢,没有从思想上去落实并明确目标,在工作上有放松警惕的地方,团结共同学方面个人认为落实的好,并无差错,但是在今后的也不能放松,还是要团结奋进共同努力学习,为党效力,听党话跟党走,从自己开始带动所有人,在责任感方面有好的做一个领导,认识到问题的深浅严重性,并且严肃对待,时刻保持警惕,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座谈会上提到的宗教和谐方面上本人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上落实到位,工作上积极参与团体工作,但还是有不及之处,以下是我的整改措施及认识:

(三)整改措施

一、明确目标,落到实处

我通过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对我们基层工作任务来说,是非常艰巨的。必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各类安全防范措施,毫不放松地抓好巡控工作,加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严格易燃易爆重点要素管控,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坚持一小时报告制和流动人口每日一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全。

二、团结奋进,共同学习

身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能够深刻感受到名族团结带给我们真真切切的好处。基层的发展是祖国发展,社会繁荣的重中之重。团结奋进是我们祖国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我们各族人民团结奋进才能夯实基础,稳定基层。

在基层工作,学好双语则是我们名族团结的最好体现。只有通过语言这座桥梁才能让我们名族之间少一份误解,多一份关怀。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要求,把包容、交融、交往作为新疆各民族的永恒精神追求,努力实现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相互包容,从而为新疆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增强认同,宗教和谐

这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新疆工作座谈会范文7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回顾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工作在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援疆力度不断加大等四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变化、辉煌成就及有益经验。同时,又充分凝炼出了新疆建设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并就下一步要抓好的七个方面重点工作明确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对此,结合工作实际,我只就如何学习贯彻的讲话精神,浅谈个人认识体会。

发展和稳定相辅相成,没有发展,稳定难以持久;没有稳定,发展没有前提。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总目标,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瞄准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充分用好稳定红利不断释放的有利条件,扎实有效地推进新疆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区聚焦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强化政治担当,全面落实责任,坚持从自治区到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实行挂牌督战。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强化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弱项,推动脱贫攻坚资源和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创新工作举措,整合扶贫资源,不断巩固和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新疆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向纵深推进。近年来,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新疆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机遇,高质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临空经济区和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建设不断提速,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等“集货、建园、聚产业”能力不断提升,口岸经济带建设迈出新步伐3605。特别是中欧班列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使得新疆的战略枢纽优势更加凸显,新疆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有力推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走深走实,焕发出勃勃生机。

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主动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按照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按照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的思路,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扎实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抓招商、促投产、保运行。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育幼养老、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建设,促进网络购物、夜间经济等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特别是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去年全区接待游客突破2亿人次,实现了井喷式增长。2019年,全区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3.3。

加快推进美丽新疆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坚持高位推动,完善顶层设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守好生态保护红线;

新疆工作座谈会范文8

发展是解决新疆问题的总钥匙。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发展。具体地讲,我们要的是加速发展方式转变、不断调整结构的发展,是

惠及民生、改善民生的发展,是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是廉洁高效、开放和谐的发展。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把立足点放在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

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造就大发展的引擎。

只有靠新型工业化“火车头”带动,新疆经济才能实现后来居上、跨越发展。我们一定要把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现有产业的竞争力;要集中力量有重点地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强、辐射带动力大的工业园区,吸引新的工业投资,推进产业集群;要继续全力以赴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在疆发展,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要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要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把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放到战略层次,采取重大举措予以激活、推动、提升。

必须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打牢大发展的基础。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要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提高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围绕棉花生产基地建设,延伸棉产业链,提高棉产业的竞争力;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必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大发展的拉力。

城市化作为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树立现代城市理念,突出产业支撑,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为核心,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增加就业为重点,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支撑功能强大的城市格局,力争在内形成若干个中心城市。

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大发展的张力。

发达的第三产业,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繁荣兴旺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物流、商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服务、社区服务、住宅产业、中介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要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新疆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

必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大发展的平衡。

受资源、地缘、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新疆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表现为南北疆发展差距较大,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没有南疆的大发展,就没有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没有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就没有新疆的长治久安。今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财政投入、项目支付,都要向南疆三地州等困难地区倾斜,以促进这些地区加快发展,逐步缩小区内发展差距。

必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扫除大发展的障碍。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任何形式的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按部就班都会成为大发展的障碍。必须推进财税、金融、投资等重点领域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

必须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宽大发展的空间。

新疆工作座谈会范文9

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十三师创新学习方式方法,通过集中学习、党校培训学习、宣讲团队送学、宣传引导学习、落实举措督学的“五学习”方式,做到学习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与当前正在做的工作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相结合、与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相结合的“五结合”,在全师干部职工中迅速掀起了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热潮。

为全面深入学习领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十三师党委研究下发了《学习宣传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安排意见》,旨在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全面深入领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刻理解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全力做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集中学习。师党委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纳入全师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制订学习计划,进行集中培训。并要求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先学一步、谋深一层,深刻理解会议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切实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武装头脑,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利用党支部“读书会”、“大家谈”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的讲话。通过鲜明的观点、生动的事例、透彻的说理,使党员职工群众领悟到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内涵,全面准确地领会会议精神实质,从而进一步凝聚党员、服务职工群众。

党校培训学习。根据该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培训计划,该师党委党校于5月中旬分期分批举办了学习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现场对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基本路径等重要精神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全师副处级以上干部现场聆听了讲座,并撰写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学实学深学透会议精神,并有机融入到各项工作中。

宣讲团队送学。十三师按照规定分层次开展大学讨论,采取学习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在学习上下工夫,在深入领会上下工夫,在结合实际上下工夫。各团场抽调党性强、理论深、业务精的同志组成宣讲团,深入基层连队进行宣讲,组织干部职工召开会议,面对面宣讲会议精神,力争全师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覆盖率达100%。

宣传引导学习。师、团各级党组织对全师各族职工群众的宣传工作要做到管用、有效,积极发挥师、团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作用,加大对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报道全师各单位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各级媒体把会议精神和政策措施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宣传中,把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宣传到千家万户。同时,发挥好“三民”活动工作组的宣传队作用,师“三民”工作组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职工家,加强宣教宣讲,使会议精神进连入户,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

落实举措督学。师党委宣传部将适时组织进行督察,不定期深入各基层党组织,通过走访、组织座谈、查看笔记等方式,详细了解基层单位开展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的详细情况,并将其作为各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定动作。

目前,该师各团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行动,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确保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王慧香 刘 亮)

新疆工作座谈会范文10

关键词:中央工作座谈会 邊疆民族地区 发展和稳定 工作机制

作者王茂侠,山东工商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讲师。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邮编264600。

邊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是影响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转型期,我国邊疆民族地区与内地的发展差距依然很大,邊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因此,邊疆民族地区工作需要有新思路、新探索。自1980年至2010年,中央连续召开了五次工作座谈会,几乎涵盖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央就某一地区连续召开相同主题的高层会议,这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尚不多见。所以,我们不应将中央工作座谈会简单地视为“会议”,而是应从“工作机制”的角度进行整体的考察研究。

学术界关于中央工作座谈会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这些研究多以单次会议为对象,且以解释性、宣传性为主。将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则相对较少,研究尚显薄弱,综合近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孔艳霞的《重视,发展——从中央三次工作座谈会看党在问题上的立场》(《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李良玉、房灵敏的《从中央四次工作座谈会看工作在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的地位》(《发展论坛》2008年第3期),孙勇的《从制度理论角度解析中央工作座谈会内涵》(《研究》2010年第2期),马宁的《中央工作座谈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此外,朱晓明在《当代前沿问题研究》(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2011年编印)中,对几次中央工作座谈会进行了综述;王小彬在《经略——新中国工作60年》(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对历次中央工作座谈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整体考察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可以看出,其主题从单一到双层,其决策愈加科学,在实践中形成了多方协同合作的组织结构。因此,中央工作座谈会理应被视为解决邊疆民族地区发展和稳定问题的特殊工作机制。深入研究这一工作机制,挖掘其理论与实践意义,考察其决策和运行特点,对于探索我国的邊疆民族地区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概述

198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中央工作座谈会。会议在纠正“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这一错误论断、推进拨乱反正的同时,还通过“放开”启动了农牧区的改革进程。第二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召开于1984年,通过进一步放宽政策,强化对外开放、对内交流,使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会议确定了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提出了“框架一致,体制衔接”的体制改革思路,制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制度。2001年,中央又召开了第四次中央工作座谈会。会议在指导思想上增加了“确保国家安全”的内容,正式提出了促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任务。2010年召开的第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分析了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提出“四个坚持,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的指导思想,在继承前次会议成果的基础上大大丰富了工作的内容。

考察上述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可以发现,第一次、第二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因应于时代需要,侧重于打开改革开放的局面;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是由“会议”的形式逐渐转变成“工作机制”的关键;第四次、第五次会议基本上继承了第三次会议的工作格局,只是依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加了新的内容。从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的承接关系来看,每一次会议都会对前次会议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仍然适用的予以保留,已经过时的果断放弃,同时针对形势变化和认识的深化补充新鲜内容。因此,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实质上已经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个不断扬弃和不断发展的工作机制。在这一工作机制中,“中央工作座谈会”是核心,提出指导思想、确定工作主题,制定各项政策、分解指派任务都是由会议完成。参与这一工作机制的成员,则以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制定的政策为依据,按照任务分工,逐级进行动员并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

中央工作座谈会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工作机制。所谓“特殊”,首先,因区域特殊性而形成的工作特殊性。中央工作座谈会的工作对象主要是自治区(第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又将甘、青、川、滇四省藏区工作纳入其中)。由于是一个地域特征十分突出的邊疆民族地区,与这一实际相适合,中央工作座谈会也就相应地带有一些特殊性。其次,中央工作座谈会的机制是在现行国家政治/行政体系之外,以中央权威配置国家资源而形成。在中央指导下,国家有关部委、相关省市与自治区组合在一起,突破了现有的体制安排,形成了一种极为特殊的组织架构。再次,中央工作座谈会是“地方一全局”双重性质叠合的工作机制。虽然中央工作座谈会具体的工作实践落实于,但中央工作座谈会的视野更为广阔,不仅把与国家安全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联系起来,而且把工作提升到国家工作的层面上。

中央工作座谈会是以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区情为背景,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生成发展出的特殊工作机制,因而带有鲜明的特点。综合考察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其特点大致可概括如下:一是中央工作座谈会具有高端决策特征。高端决策缘于工作的复杂性。就而言,不但本地区的发展任务艰巨,还有境外分裂势力时时在煽动策划骚乱事件,一些西方国家惯用“问题”打压中国。这些来自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挑战,远远超出了地方的承接能力,必须由中央运用国家力量加以应对。另外,高端决策特有的权威性可以说服各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资源调配以支持。以为例,从第一次、第二次会议安排建设项目到第三次会议制定的“对口支持、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制度,没有高端决策的权威性,类似政策的贯彻实施是难以想象的。二是中央工作座谈会具有“增量支持”的特点。考察历次中央工作座谈会确定的各项政策,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中央在财政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始终保持着增量趋势。几乎每召开一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国家对的政策支持力度就会上一个台阶。一般而言,自治区或中央相关部门呈请中央召开中央工作座谈会,主要是希望中央协助解决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的发展和稳定必然会遇到更多、更大的难题,自然也就需要中央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国家在改革开放中积累起了相对充足的财力,客观上也有能力提供“增量支持”。三是中央工作座谈会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中央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并无定规,而是视发展和稳定的形势而定。因此,中央工作座谈会的间隔时间有长有短,最短的间隔四年(1980—1984),最长的间隔则达十年之久(1984—1994)。从会议的形式来看,“座谈会”不像党代会、人代会那样有着严格的法定程序,可视情况加以调整、增减。从内容来看,每次会议都涉及到理论问题,同时又都出台相关的具体政策,可以说既务虚又务实。因此,中央工作座谈会的灵活性使其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二、中央212作座谈会的产生及功能定位

中国的邊疆民族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各地区在自然环境、资源禀赋、民族结构、社会发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同时,邊疆民族地区受“中心一邊缘”的辐射与影响不同,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涵化程度也不尽相同。基于邊疆民族地区的多样性,历代中央王朝大都采取“因俗而治”的治邊策略,在邊疆民族地区发展出了诸如蒙古盟旗制、噶伦制、新疆伯克制等带有自治色彩的次级地方政权。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用现代民族国家的规则、话语体系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政治结构和治理方式,迫使中国不得不进行现代民族国家的塑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对邊疆民族地区特殊社会形态和政权形式的整合改造,并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国家的一体化构建。

尽管时生了改变,但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没有变,邊疆民族地区的差异性特征也没有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涵盖民族地区的共性、保障各少数民族共同的利益,却难以涵盖各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因为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条款只能规定得较为原则,无法面面俱到地照顾到各个民族地区的特点。当多样性的邊疆民族地区被统一纳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大框架之中时,代表共性的基本制度与带有特殊性的民族地区实际,在实践中就有可能出现不相契合之处。民族地区的一些特殊需求无法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大框架内得到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于法律意义上的公平公正亦不可能对某个民族地区施以特殊照顾,因此,在现有国家工作体系之中,就出现了一个两者无法交集的“空白地带”。当然,制定民族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确实可以弥补“空白”,但是邊疆民族地区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完全依靠民族地区很难完成,即便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实践中也可能无法得以实现。因此,在现有制度框架之外,针对不同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创设一种特殊的工作机制就成为切实可行的选择。中央工作座谈会的出现就是这一选择下的探索和尝试。

中央之所以选择作为邊疆民族地区工作创新的对象,主要是考虑到存在着一些特殊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宗教影响既广且深,社会政治稳定形势较其他地区更为严峻。在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如果没有一种特殊的工作机制,与其他省区的发展差距将会越拉越大,社会政治稳定也很难得到保证。

作为针对邊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一种特殊机制,中央工作座谈会只能是区域性的,可以借鉴运用于其他地方,却不可能扩充为涵盖整个邊疆民族地区的整体性制度。因为一旦将其扩充为制度,它也同样无法解决邊疆民族地区差异性下的具体问题。中央工作座谈会工作机制的组织构成既有中央直属部门,也包括相关省市,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条”、“块”交错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构成多适用于阶段性攻关任务,一般不宜制度化、长期化。否则,现有的国家结构就会被打乱,“中央一地方”的政府管理体系将无法顺畅运行,实际参与者也很难确定自身角色。事实上,中央工作座谈会本身就是为实现阶段性目标而设,当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实现后,中央工作座谈会的历史使命也将随之完成。综合上述分析,中央工作座谈会这一特殊工作机制只适用于解决特定邊疆民族地区在一个时期内出现的重大问题,因而也只能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补充和辅助机制而发挥作用。

三、中央工作座谈会主题的扩展与丰富

会议主题是对中央工作座谈会在一个时期内全部工作内容的高度概括。一般来说,中央工作座谈会的主题包含在会议的指导精神之中,是整个指导精神中的“核心词”。会议主题看似抽象简单,实则决定着工作的整体走向。中央工作座谈会的主题是发展和稳定。这两大主题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双层的扩展过程。细化到不同的主题之中,无论是发展还是稳定,都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丰富。

第一次、第二次中央工作座谈会的主题以发展经济为主,稳定并不是会议关注的重点,或者说当时尚没有意识到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稳定问题,甚至认为过度关注这一问题将会影响工作发展。在经历了1987—1989年连续的拉萨骚乱后,中央于1989年10月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题讨论工作。在会议形成的《纪要》中,将“稳定局势”和“发展经济”确定为工作的两件大事。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发展和稳定”的双重工作主题;第四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则认为“进一步做好工作,仍然要继续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加快发展问题,二是促进稳定问题”;第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对这一双重主题进行理论分析,指出“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决定了工作的主题必须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可以说,自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后,发展与稳定成为贯穿始终的主题,并有可能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延续下去。

中央工作座谈会两大主题的内涵经历了不断深化和丰富的过程。第一次、第二次中央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发展,主要是发展经济,以达到治穷致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目标;主要举措是打破旧有体制障碍、减轻税费和增加财政补贴。这一时期对发展的认识,还局限于以“物”为主的传统观念。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开始将“社会进步”列入发展思考之中,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广播影视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力度显著加大。在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上,提出了与全国框架一致,体制衔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有着重要的意义。目标实现后,与其他省区的交流通道将更加顺畅,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成为可能,除了能够促进的社会经济发展外,还可以通过“—全国”的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巩固国家的一体化。第四次中央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了在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目标,认为“在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地区,通过中央和各地的支持,集中力量推动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必须采取的发展战略”。第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在继续推进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了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特点的发展路子。在探索中国特色、特点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应牢牢把握“群众意愿”这一衡量标准,因为“如何处理好稳定与发展中的问题,就是一个怎么样读懂藏族群众的心,然后再去谋求符合群众需求和意愿的发展之策的过程”。任何良好的发展意愿和道路设计,只有得到藏族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有了藏族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转化为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稳定,是中央工作座谈会的另一个重要主题。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稳定局势相对严峻的时期。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开始将“稳定局势”列为重要内容,并确立了实现“长治久安”的远景目标。第四次会议则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了确保“国家安全”的内容;制定了“主动治理、强基固本,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针,强调在坚决依法打击分裂活动的同时,加强基层工作、基础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逐步铲除分裂活动的社会基础。第五次会议在继承前期工作思路的前提下,对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方针和策略作了新的补充。总体来看,“稳定”这一主题在几次中央工作座谈会中呈现出的是一种“继承—发展”演化路径——在总体思路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认识的深化,不断增补新的内容。“继承一发展”的演进方式使中央工作座谈会在处理社会政治稳定问题时保持了较强的连贯性。的稳定关键在于人心的稳定。鉴于稳定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如果在工作思路上出现左摇右摆,政策上形成大起大落,就很容易引发社会思想的混乱。而一旦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出现松动,就会使境内外的分裂势力有机可乘、有隙可入,安定团结的局面也就很难得到保证。

四、中央工作座谈会的决策与工作实施

政府工作的核心是决策,决策是否真实有效取决于决策是否科学。中央工作座谈会的决策程序大致包括会前筹备、会议召开、形成政策、出台文件等环节。这一决策程序对应着政治决策理论中的“分析信息、确定目标、提出方案、做出评价、得出结论”过程。考察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其决策的科学化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和改进的过程,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针对自身组织特点的决策创新。

第一次中央工作座谈会的会前筹备相对较弱,在会议已经召开、文件已经下发的情况下,中央工作组才进藏考察调研,并在考察结束后又临时推出了干部内调等影响较大的政策。第二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同样没有进行充分的会前实地调研,仅仅是听取了在京藏族民族宗教人士的意见和自治区的汇报;会议召开过程中,与会者的分歧也较为明显;在贯彻会议确定的方针政策时,又出现了偏离工作中心的倾向,使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囿于时代局限和经验的不足,第一次、第二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尚显不高,决策程序也有不周之处。由于会前筹备不足,缺乏深入的实地调研,会议对实际情况的把握不是很准确,导致其后的决策和工作实施出现了一些偏差。

会前筹备特别是实地调研是决策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后续工作的顺畅开展,并最终影响工作实效的形成。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召开前,中央借鉴以往经验教训,提出会议要“重在筹备、抓好筹备”,成立了会议筹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专门组织了28个部门85人调查发展状况,8个小组52人调查社会政治稳定情况。第四次会议的筹备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央先后派出30多个调研组300多人进藏调研,同时由相关部委就项目规划、对口支援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第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的会前调研规格和规模再次提高,调研范围也由自治区扩大到青、甘、川、滇四省藏区,形成了多份调研报告,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自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始,原本由正式会议承担的功能,越来越多地在会前筹备中就基本得到了解决,“会议筹备的过程就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就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式会议的召开更多地是总结前期经验、分析当下形势和提出未来战略构想,使具体参与者对总体工作格局有清晰的了解,明确自身职责和所承担的任务,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中央工作座谈会的决策经历了不断的“试错”后,逐渐形成了“重心前移”的特点:大量的工作放置于会前筹备环节,会前筹备又特别注重实地调研考察。这一特点的形成,与中央工作座谈会的组织结构有着内在的联系。在中央工作座谈会的工作机制中,中央的高层权威和强大的组织体系使其拥有强大的执行能力。要使这种执行能力转化为工作实效,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对事实的认识和形势判断准确无误,形成的决策能够切中要害,否则,强大的执行力反而会造成负面效应。因此,中央工作座谈会中的“重心前移”,可以看作是针对自身特点而形成的决策创新。

正确的决策还需要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才能形成工作实效。在中央工作座谈会的工作机制中,贯彻会议决策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中央权威下的政治动员。中央从国家全局利益出发,从政治的高度要求部门和地方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开展工作。在“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约束下,各方都能做到团结在中央周围,“讲党性,讲奉献,不讲条件,不讲价钱”。部门和地方在各自的工作开展中也大都采取类似方式。中央的意志通过组织渠道层层传递,最终落实到每一个参与者。与利益博弈方式下的讨价还价不同,中央工作座谈会借助执政党的组织优势,实现了中央意志的高效、快捷传递,避免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消极现象的出现。

贯彻中央工作座谈会决策的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组织结构。在中央的统一安排下,参与工作的国家相关部门和省市,按照对口支援、分片负责的任务划分,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矩阵型组织结构。这一组织结构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国家资源沿着不同的传输渠道以“输血”的方式注入,能够在短期内弥补人才、资金短缺的不足;与兄弟省市之间、与国家职能部门之间形成了长期挂钩、互通有无的关系,对于区际交流、族际交流和“地方一中央”的交流大有裨益。在这个矩阵型组织结构中,既有本地的干部,又有来自国家部委和兄弟省市的干部。由于工作经历、生活背景、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参与者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虽然有会议精神和文件的统一指导,但“落实总比开会难”,“落实总要牵扯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方方面面诸多工作和利益关系”,因此,如何协调各方“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④就成为会议决策能否真正得到落实,能否形成工作实效的关键。

五、结语

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使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变。除了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变化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变化。在五次中央工作座谈会的政策供给下,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在不断改善社会经济基础的同时,也激活了区内和周邊地区的要素流动,发挥了促进经济市场化的催化剂作用。与社会变迁同时发生的还有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内地干部带来的工作作风更新了当地藏族干部的观念,普通群众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认识到了“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的道理。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观念的更新是未来形成内生性发展能力的前提。

当然,从探索的角度看,中央工作座谈会工作机制也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在国家的强力政策供给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援助依赖”的迹象;参与这一工作机制的省市,尚处于完成“政治任务”的层面,还没有与形成互利互惠的双赢关系;随着组织结构的扩大、协同网络的不断复杂化,工作中统筹协调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换言之,中央工作座谈会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机制,还有许多环节需要进行技术性改进。任何创新都是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的,中央工作座谈会也是一样。中央工作座谈会是一个在实践中形成,并且仍然在实践中发展着的工作机制,其特有的自我发展功能将会使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逐渐得到解决。

新疆工作座谈会范文11

新疆伽师县召开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南疆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县四套班子领导、乡科级干部先学一步,学深学透,把贯彻南疆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并带头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宣讲会议精神,将自治区党委对南疆工作的部署和特殊关怀与支持转化为干部群众的思想动力,推动各项工作。

会议原文传达学习了张春贤书记、雪克来提·扎克尔主席在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要求领导干部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南疆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的同时,立足当前、当下,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克服"沾沾自喜、感觉良好,守摊子应付、得过且过,心浮气躁、不在状态"的不良倾向,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实现全年工作圆满收官。从细微之处着手,对照年初县委常委扩大会的目标任务,做好年终绩效考核准备工作,总结全年工作,谋划明年工作和"十三五"规划。通过抓好城市供热和农村贫困户过冬保障,抓好冬季安全生产和信访工作,落实好冬季各项民生保障。

同时,把"访惠聚"活动和"去极端化"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南疆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内容,向13个乡镇党委、17个县直系统党委和39个自治区、地区"访惠聚"住村工作组征集调研报告,问计寻策于基层。

南疆工作会议心得体会500字(二)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充分体现了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特殊重视和对新疆各族人民的特殊关怀、特殊期待,必将对新疆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指导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一切工作的总指针、总遵循。

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议精神,犹如指路明灯,振奋人心,鼓舞斗志,进一步照亮了新疆各族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田,激发出每一个新疆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的巨大热情。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凝心聚力,加油鼓劲,指明方向,非常及时,至关重要。要切实把学习传达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会议精神,并迅速组织各族群众、学校师生学习会议精神,开展座谈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利用板报墙报、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尽快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精神传入千家万户。让每一个新疆人都发自内心的认识、认清、认可会议传递的一系列富民惠民政策措施,都积极踊跃地投身到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伟大进程中来,都旗帜鲜明明、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四维两反"的具体实践中去,只有如此,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在新疆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各族人民共沐党的恩情、共享稳定发展改革成果。

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必须迅速行动起来,不等不靠、抢抓机遇,以百倍的努力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惠及各族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一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访惠聚"活动,加强思想教育,坚定政治立场,大力改进作风,尽快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煅炼一支立场坚定、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

二要切实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设,通过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尤其对村干部政治待遇、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进一步的提升农村党员和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使他们真正树立以村为家、舍小家顾大家的思想意识,全身心的投入到基层组织的各个岗位上,共同发力,形成党支部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新疆工作座谈会范文12

4年来,兵地融合新举措频频见诸报端――《奎屯天北新区管理条例》的实施,开创了兵地融合体制立法的先河;《北疆西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北疆区域媒体合作联盟》等协议的签署,为克拉玛依、塔城等地和五师、七师等师的区域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无论兵团还是地方,越来越多的决策者认识到: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对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至关重要。

真情汇集一家亲

今年4月下旬,春耕刚开始,九师一六七团就主动派出机车、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机驾驶员,赴额敏县上户镇帮助村民犁地、整地、播种。

从2012年起,一六七团就与额敏县上户镇达成协议,帮助上户镇创建万亩高产示范田。一六七团将其作为兵地团结互助的重要工作内容,重点建设“五良一示范”,即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实践良制和搞示范点。如今,协议已初见成效。

“实施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让更多地方农民接受和了解现代农业技术。为此,我们从基础建设、技术应用、机制创新、示范辐射、产出效益五个方面,打造万亩高产高效农业示范田,带动地方农民增收。”负责上户乡万亩示范田建设的一六七团副团长巴增刚说。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兵团各级不断丰富创新工作方法,有效增强了各族职工群众的凝聚力。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六师、五家渠市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及兵地共建示范师(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十三师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五年规划(2014―2018)》,规划指出:要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力争到2018年年底,创建自治区级、兵团级、十三师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如今的天山南北,兵团职工群众和地方各族人民如同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筑美好家园。

在三师四十二团,民汉互帮、兵地互助的“团结友谊之歌”在当地广为传唱。

四十二团许多企事业单位与地方相关单位和部门结成了互学共建对子。在生产中,四十二团汉族职工主动与地方维吾尔族村民结成科技互助对子,不仅增加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也促进了先进种植技术在少数民族村民中的推广应用。

多年来,四十二团和岳普湖县深入开展了互学互访活动,签订《四十二团岳普湖县兵地团结共建联合公约》,坚持兵地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座谈制度,通过兵地领导干部间的座谈、走访、交流,把“互相学习,优势互补”理念延伸到县与团场、乡镇与连队的多层次学习交流活动中。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兵团与地方的各族人民群众同饮一河水,同走一条路,同守一方疆土,共同担负着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历史重任,在共同发展生产、维护边疆稳定、建设边疆中结下了深厚情谊,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正艳。

齐心聚力谋发展

兵地融合发展既是新疆和兵团的特殊区情,也是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举措。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兵地积极探索、共同发展,呈现出兵地融合的良好局面。兵团充分发挥自身特殊组织形式、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生产、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优势,辐射带动周边社会经济发展,有力地促进地方农业、工业和城镇化发展。

近年来,高新节水技术在一师、阿拉尔市发展迅速,一师从技术、人员、信息上全力协助阿克苏地区实施“节水革命”,据统计,近几年该地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超过50万亩。

2012年,由自治区和兵团共同参与完成的《天山北坡经济带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根据规划,兵团有8个师84个团场参加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开发建设。

六师、五家渠市与昌吉回族自治州以“融合兵地优势、发展区域合作”为目标,加强协作、优势互补、协调一致、共同创建,建立完善兵地共同创建协商机制,兵地共建覆盖面不断扩大。两地通过建设交通、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在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及农业机械化、节水灌溉等农业技术方面资源共享,打破兵地行政界限,不断加强干部人才交流,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十二师开始建设完全由兵团自主开发管理的工业园区――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为十二师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产业融合是兵地经济融合的重要内容。兵地双方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实现途径,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合理规划布局优势产业区、产业带和产业群,在产业发展共联上,统筹配置资源,合理布局项目,探索园区共建、利益分成的有效模式。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是兵地融合发展的重要基地,自2012年挂牌成立以来,该分区迅速成为各方投资兴业的热土。目前,该分区已吸纳各类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超过190亿元。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对口援疆工作和“十二五”规划的逐步推进,为兵地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战略机遇。目前,兵地双方从整个区域实际出发,谋划生产力布局,产业发展共联,城市发展共建,生态环境共创。

维护民族团结、推动兵地融合发展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兵团特殊作用的体现。

近年来,自治区和兵团把兵地融合、共同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团场与周边地方乡镇不断探索完善兵地沟通、协调、合作机制,营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局面。在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进程中,兵地之间正在形成心齐气顺、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师四团政委 康小平:多年来,四团与临近的英阿瓦提乡共同担负着保卫祖国边防安全、维护边境地区安定的神圣使命;共同担负着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历史重任。兵地双方本着有事无事常联系、大事小事多商量的原则,加强了解,增进友情,使“融合发展、互利双赢”的思想深入人心。(张万成)

二师三十三团水管站副站长 侯国江: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从讲政治、顾大局、求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处理好兵地关系对兵团整体工作的重要性,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在加强兵地团结上当好表率、主动作为。(魏 东)

九师一六七团八连党支部书记 李才文: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民族团结是新疆最长远的问题。我们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做好新时期民族团结工作,发挥兵团优势,辐射周边,加强民族交流交融,帮助提高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各民族一起把新疆建设更加美好。(段博丰 黄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