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教育工作制度

社区教育工作制度

时间:2024-04-26 11:22:24

社区教育工作制度

第1篇

(吉林师范大学教务处,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我国社区教育起步较晚,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在角色定位、行业规范、队伍质量、管理运行等方面均不成熟。普通教师与社区教育工作者具有相似的职业属性和内部需求,并且前者的专业化发展在各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因此,对于后者来说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可以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参考范本。

关键词 :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教师资格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23—02

基金项目:2012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2B114。

收稿日期:2014—06—15

作者简介:王毅磊(1983—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吉林师范大学教务处,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王鹏(1982— ),男,山西太原人。吉林师范大学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

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社区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将社区教育提升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社区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困难。其中,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将立足于教师资格制度的视角,将社区教育工作者与普通教师进行类比,借鉴教师资格制度中相对完善的经验和措施,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一、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资格制度的借鉴依据和价值

(一)普通教师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外部特征类比

普通教师与社区教育工作者具有相似的外部特征,两者的外部特征主要体现在工作性质方面,即工作方式和服务对象方面。首先,从工作方式来看,普通教师与社区教育工作者都是从事教学工作,具有相近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工作环境,两者都是出于教育或培训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特定人群传递某些知识或技能。其次,从服务对象来看,两者都是服务于受教育群体,即某些具有教育需求的人群。这些人群的学历层次、社会身份与具体需求虽然并不一致,但本质上都是出于学习的目的而集合在一起的。

(二)普通教师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内部需求类比

首先,两者具有相同的职业化需求。职业化指的是从其他社会领域内分化成为一项独立的工种,具有专门的素养、规范和技能等核心要素。职业化需要社会的认可,这是一种出于自尊心与自我认同感的需要,也是自我角色定位的重要关联因素。其次,两者具有同样的专业化需求。专业化是指为得到某一职业而学习某种专门的知识与技术,并掌握符合一定标准的专业能力的过程。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前提,也是职业化之后的持续需求。专业化与职业化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这两项要求都是出于以自身建设为目的的内部需求。

教师职业化在国外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而在国内却只有不到百年的短暂历史。尽管如此,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近几十年的重建,我国的教师职业化建设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运行管理系统,并且正在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上快步前行。然而,社区教育刚刚起步,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在这样的状况下,现有的教师管理制度与体系完全可以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首选借鉴范本。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基于教师资格制度的视角

(一)资格界定

当前,我国的教师资格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等七个层次。这些层次依据不同的授课对象与水平要求逐层递进。国家统一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还明确地约束了持有人能够从事的专业领域或学科范围,如物理学、化学、语言文学、音乐学等。社区教育同样涉及非常广泛的范围,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明确的资格界定是规范行业标准与管理运行的基本前提。因此,在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建设工作中,有必要根据不同的服务领域、层次水平来确定不同的任教资格。

(二)准入制度

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公民若要在某种学校从事教师职业,必须首先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不同层次的教师资格对应着不同的条件与要求,其中主要包括身体条件、学历程度、专项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素。每项要求都包含多条具体的考核指标,这些条件要求与考核指标也随着教师资格层次的提升而相应地提高。因此,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是向下兼容的,即在获得某个层次的教师资格后,即可在该层次及该层次以下的学校从事规定领域内的教学工作。鉴于此种情况,社区教育行业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资格制度,其中包括《社区教育工作者资格条例》及详细的实施办法。该资格制度应明确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资格类别与等级划分,并根据各个资格类别与等级制订相应的准入标准,如身体条件、学历程度、专项技术水平等,其中各项标准应由多项细致的考核指标组成。

(三)职前培养

要取得教师资格,需要经过专门的职前培养。这种专业化的培养主要包括培养方式、培养层次、培养机构、培养内容等四个要素。由于以上要素的特性,教师的职前培养属于学历教育。不同层次的教师资格对应着不同层次的职前培养要求,这些要求建立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学历层次、培养机构的层次、培养过程的方式方法等多个标准的基础上。对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建设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方式得当、层次合理、机构合格、过程规范的职前培养是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这方面的建设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完善。在理论教学人才培养方面,可以直接利用师范院校的资源,以与培养普通教师相同的方式进行培养;在实践技能类教学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与师范院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利用一般院校培养具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再对其进行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知识与技能的专门培训,使之成为具有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或者说,具有专业技术的教学人员。从某种程度上讲,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模式与教师教育大学化的构建模式非常相似,都是根据不同专项的需求,将学科或技术的专业教育与师范类专门能力培养相结合,由此获得不同层次、具有不同专项特长的教学人才。

(四)职后发展

职后培训和职业发展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持续进行的方式。职后培训的要素包括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机构等方面;职业发展包括发展空间、发展路线、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元素。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后培训工作可以参考职前培养的经验和模式进行。在专业理论及技能提升方面,可以与普通高校、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定期轮训、专题讲座、技术交流、体验实习等方式进行;在教学技能提升方面,可以与师范院校或普通高校合作,通过与专业理论及技能提升相似的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王鹏.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9).

[2]王鹏.社区教育专业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10(12).

[3]王毅磊.我国教师资格制度:问题与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

第2篇

1、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分管主任、各科室及社区居委会主任组成的强大的社区教育领导班子,建立街道社区教育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分校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2、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估制度,社区教育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度,学习型组织评比制度,经费、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教育活动的准入制度,使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发挥街社区教育优势,挖掘培养和收集优秀教育成果和先进经验

 

1、我街社区教育以“九校一室(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社区老年学校、青少年法律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社区团校、残疾人素质培训学校、社区人口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图书室)”为依托,开展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

 

2、以街科技园区为依托,开展好居民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群众素质,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的科普教育工作,使受教育居民率达到80%以上。

 

3、加强由街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发挥志愿者队伍教育优势,体现出本街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成果。

 

三、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型组织

 

1、充分认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学习的氛围,创造学习型街道和学习型社区

 

2、推进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增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意识,大力开展多内容、多形式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选工作

 

四、调动街道各方面资源,共筑街社区教育平台

 

1、街道社区教育工作与街内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有机结合,做到协调发展、借势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2、逐步规范街道、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提高街道社区教育活动基地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落实公共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制定规范教学社区工作计划和内容。

 

五、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1、我街建立一支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小组,深入对社区教育的调查研究、学习,写出几篇有关社区教育工作沦文

 

第3篇

1、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分管主任、各科室及社区居委会主任组成的强大的社区教育领导班子,建立街道社区教育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分校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2、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估制度,社区教育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度,学习型组织评比制度,经费、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教育活动的准入制度,使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发挥街社区教育优势,挖掘培养和收集优秀教育成果和先进经验

1、我街社区教育以“九校一室(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社区老年学校、青少年法律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社区团校、残疾人素质培训学校、社区人口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图书室)”为依托,开展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

2、以街科技园区为依托,开展好居民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群众素质,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的科普教育工作,使受教育居民率达到80%以上。

3、加强由街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发挥志愿者队伍教育优势,体现出本街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成果。

三、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型组织

1、充分认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学习的氛围,创造学习型街道和学习型社区

2、推进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增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意识,大力开展多内容、多形式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选工作

四、调动街道各方面资源,共筑街社区教育平台

1、街道社区教育工作与街内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有机结合,做到协调发展、借势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2、逐步规范街道、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提高街道社区教育活动基地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落实公共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制定规范教学社区工作计划和内容。

五、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立足社区、面向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促进教育和社会协调、互动发展,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工作原则

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加强与社区建设各方面工作的衔接,积极组织实施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形成整体合力;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努力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实行分类指导,分阶段实施,稳步推进社区教育广泛深入开展。

三、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坚持“整体规划、全力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协调发展、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城市积极发展、农村稳步跟进”的方式,全面开展社区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城乡一体、水平较高的社区教育发展格局。力争到2012年,创建成为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市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4个,乡镇化技术学校2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1个,乡镇化技术学校1个。

四、主要任务

1、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现有社区教育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

2、加强社区软硬件建设。从功能定位、管理制度、运作机制、保障措施、服务效益等方面入手,在推进规范化、现代化上做文章,初步形成既能满足市民需求又能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社区教育学习中心。

3、组织一次社区教育问卷调查。各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在辖区内开展一次社区教育问卷调查活动,内容涉及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可度、居民最需要的教育培训内容、对社区教育今后工作的建议等方面,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掌握全区社区教育发展动态,为今后开展相应工作打下基础。

4、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在社区广泛开展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如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社会生活培训;抓好社区内的婴幼儿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校外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创新培训形式,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率,逐步实现有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的社区居民“人人皆学”的目标。

5、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进程。有条件的社区要开辟网上课堂,把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小常识、法律常识等放到网上,让社区居民随时点播学习。

6、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现阶段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学习共建、活动联搞、培训合办、资源共享、和谐同创”的形式,开展“六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街道、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使学习型组织占社区内各类组织的比例逐年提高,为创建全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奠定基础。

五、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对社区教育的领导。区政府成立全区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订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各乡、街道和区政府有关部门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

2、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逐步规范会议制度、街道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制度、考核奖励制度等,形成具有特色的管理制度。

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科教兴区"发展战略为指针,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发展"的原则,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并完善"党委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和"一二三四五"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社区教育整体工作水平,提高城区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初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主要任务

今年的社区教育要在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搞好各类学习教育和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全市"五进社区"的活动,重点抓好"四三二一"工作任务的落实。即抓好"四个教育",发挥"三个作用",完善"两个体系",开展"一个活动"。

(一)重点抓好"四个教育",增强社区教育的针对性

一是抓好公民道德教育。要结合"道德进社区"和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坚持道德教育、道德实践与道德约束紧密结合,继续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明从我做起,提升青岛形象"和"学纲要、讲道德、扬正气、做表率"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标准。要结合制订《居民公约》、《文明守则》和评选"文明社区"、"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以"妇女、环境、家庭"为主题的社区文化活动;实施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实施"青年修身计划",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牺牲奉献、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精神和尊老爱幼等专题教育。区、街文明办要加强对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的指导,加强督察考核。通过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努力形成公民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日益深入人心,并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的自觉实践,为把我区建成文明城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抓好科普教育。要结合"科教进社区"活动,以创建"省科普示范区"为目标,面向全体居民开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技术技能培训教育,使群众"了解科学知识,养成文明习惯"。各街道要结合抵制""歪理邪说、弘扬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等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区科协要主动加强与街道的联系,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大工作力度,并指导街道广泛开展工作。要以"讲科学生活、建文明城区"为主题,积极组织好"科普活动月"。大力开展广场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拓展公众接受科普宣传教育的渠道。进一步开展科普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大力向居民群众宣传科普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普服务。各街道、区劳动和保障局和有关部门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和就业能力,为实现再就业打下基础。

三是抓好普法教育。要结合"法律进社区"和"四五"普法活动,面向全体居民开展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各街道要完善社区"四个四"(四个"站"、四套制度、四个网络和四个兼职办公场所)工作机制,制定教育计划,精心组织各种活动;区司法局、法院和公安**分局要加强与各街道的联系,积极与街道配合,继续开展律师、法官、消防、警务、交警进社区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各学校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的作用,充分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和双休日,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校外普法教育。

四是抓好健康教育。要结合"卫生进社区"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面向全体居民特别是中老年群众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与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各街道要充分利用讲座、培训、辅导、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区卫生、体育和老龄工作等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除积极发挥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的作用外,要把工作重点向社区转移,要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载体,积极开展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治、残疾人康复等活动,全面落实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工作内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同时,要继续加强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体育设施资源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建立健全中、老年人的保健体系,使其服务延伸到社区,网络建立在社区,成效体现在社区。

(二)充分发挥"三个作用",为创建学习型城区提供软硬件支持

一是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中心、社区学校、社区教学点的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强区、街、居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社区教学点的建设,特别是要搞好党员、少儿、成人、老年四大教育基地建设,作到"学者有其校"。要进一步整合、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运用各种有效形式,提高各类教育阵地的利用率。要进一步加强区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明确职能,规范管理,开通社区教育咨询服务电话,真正发挥全区社区教育的窗口、示范、带动和指导作用。年内,要以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依托,成立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学院要利用自身优势,根据居民的需求,科学的设置教学内容,努力发挥社区教育主阵地作用。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也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群众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培训班、讲座、展览等有效形式,围绕"四个教育"等内容,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辖区内中、小学校的作用,完善学校向社区开放和服务社区的管理办法,不断提高社区学校的规范化水平,建立评选"优秀社区学校"、"优秀教学点"的制度,逐步建立起学校与社区的双向服务机制。

二是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宣讲团、志愿者和辅导员的教育作用。继续充实和规范各类社区教育工作队伍,明确职能,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一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讲师团队伍的主导作用,利用他们的优势和潜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相关知识的教育。二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要对社区教育志愿者重新进行登记造册,不断调整和充实队伍,调动社区内退休和离岗待退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并适时开展"周日志愿者行动"和"优秀社区教育志愿者"评选活动。三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辅导员队伍的教育作用。区教育部门要组织区属各学校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各社区兼任社区教育辅导员,加强对社区开展教育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要定期开展社区教育辅导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专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广大居民群众的学习教育提供智力保证。

三是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工具的宣传作用。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和多种形式,重点做好机关干部、居民群众、社区单位三个层面的宣传发动工作。一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报》的宣传作用。要继续扩大信息量,丰富宣传内容,突出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增强可读性。使其进社区、进家庭,真正成为反映社区教育动态的窗口,引导居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和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二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宣传作用。要运用青岛市**区教育信息网和**区政务网开辟的社区教育专栏,传递、社区教育信息,及时有效地作好社区教育的宣传工作。三要充分发挥集中活动的宣传作用。要运用"社区教育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有利时机,利用永久性宣传牌、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面和认知度。四要充分发挥专题活动的宣传作用。要利用举办学习超市、播放专题片、课件、组织参观展览、印发宣传画册和加强新闻报道等形式,搞好舆论宣传;要发挥**区社区教育系列丛书和社区教育光盘的宣传作用,让社区居民及时了解我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情况,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社区教育的认同感,形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意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完善"两个体系",为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体系。一要根据各级领导班子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各级社区教育组织领导机构。要充实和完善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区机关各有关部门、驻区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区社区教育指导组,进一步明确社区教育指导组办公室的职能,加大区社区教育中心的工作力度,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研究和规划,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区、街、居社区教育组织机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社区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分析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对策、部署工作,切实发挥组织领导作用。二要加强社区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建设。要配好配齐各级各类社区教育工作人员。要选派经验丰富、指导有力、综合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善于开展群众工作的同志充实管理者队伍,及时了解和反映居民群众的需求,精心组织好各种教育活动,努力发挥他们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组织指导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体系。社区教育是为提高居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在城市社区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居民,并针对不同群体和不同需求而开展的各种不同内容的教育活动。因此,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展全方位的社区教育。要不断完善我区由儿童早期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下岗失业人员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老年人教育、离退休党员教育、育龄妇女教育、学生家长教育、社区工作者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构成的社区教育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道德、法律、国防、健康、科普、时事政治、文体卫生、各类艺术、计划生育和职业技术等教育培训活动。区、街教育中心和各社区学校要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分门别类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层层衔接,互相促进,提高教育质量,在应受教育的居民群众当中,努力提高普及率。机关各部门要结合本职工作主动与街道搞好配合,积极提供教员和教材的支持,抓好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教育。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丰富教育内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区全方位的社区教育体系。

(四)开展"一个活动",不断提高居民整体素质

结合学习型城区、文明城区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个全民读书活动,并将今年确定为"读书活动年"。各街道、各部门要制定活动意见,进行层层发动,推出学习书目,要多渠道解决读书活动用书的问题。要采取"读书节"、"读书会"、"书评"、"文学报告会"、"文学沙龙"、演讲、知识竞赛、和优秀读者评选活动等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广大居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参与。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区图书馆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采取新的方式,拓宽服务空间,积极开展送书进社区的服务活动,并精心组织指导街道、社区图书室开展业务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资源的作用;各社区图书室要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具体组织和指导居民和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驻区各企、事业单位、学校图书馆也要积极地、有计划地向社区居民开放,为居民群众读书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学习型组织

要以深化"五项工程",建设"四型机关"为龙头,在继续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楼院"、"学习型家庭"、和争当"学习带头人"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其它有特色和有代表性的学习型组织,不断修订和完善创建标准。要对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使应受教育的居民中凡有教育需求的都能参加到学习型组织当中来,从而,达到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面,实现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同时,要力争在各类学习型组织的档次和水平上有新突破,要不断挖掘好的典型和做法,并予以宣传和推广,积极发挥对深化社区教育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学习带头人带家庭、家庭带楼院、楼院带社区、区属和驻区单位全面参与、共同创建的浓厚氛围。要将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与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争创"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单位"等活动结合起来,推动"爱国守法、明礼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的落实,促进创建文明城区、学习型城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明确责任目标,建立奖惩机制

要继续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有关规章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区委、区政府将把"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和我区社区教育主要工作目标进行分解,与各街道及有关部门继续签订社区教育目标责任书,并将此纳入全区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加大督察力度。区社区教育办公室要对全区各单位的社区教育计划进行汇总,编入年度《全区社区教育综合计划表》,并以此为依据,加强督察指导,严格考核评估。对在深化社区教育和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要结合"社区教育突出贡献单位"、"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社区教育示范社区"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的评选,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三)拓宽渠道,加大投入,科学合理地使用经费

要继续加大社区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确保每年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及时到位。年内区财政对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不少于43万元,专款专用,不断发展社区教育事业。要合理分配使用社区教育经费,研究制定社区教育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实行"项目补助"制度,根据各街道、部门年内社区教育活动立项和开展的情况,予以适当补助,不搞平均主义。对活动开展好的街道、部门在经费投入上予以倾斜。同时,各街道、相关部门也要想方设法,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借助外力,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水平。

第6篇

一、宣传理念,提高认识

2002年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共同策划举办了江干区社区教育论坛,邀请省、市专家作专题发言。区领导、各部门、镇、街道以及基层有关干部参加论坛,初步了解社区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逐步引起重视。2003年部分街道社区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开展了社区教育节和社区教育宣传咨询活动。2004年区教育局与街道联手开展了大型广场社区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板报宣传、咨询活动、现场书画等多种形式,宣传理念,营造氛围。活动中有180多名专兼职和志愿者参加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参观。还在江干教育网建立了社区教育网页,宣传社区教育,报导社区教育信息和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活动和载体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区教育在我区上下渐入人心。

二、构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构建网络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2003年10月我区社区教育在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筹建并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社区学院定名为江干区社区学院(筹)。闸弄口街道、采荷街道、凯旋街道在此前后成立了社区学校。基层社区先后成立市民学校,至今全区49个基层社区成立市民学校41个。4个镇则依托化学校,拓展社区教育的功能。全区46个村也均建立了村民学校,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城乡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三、建立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我区重视社区教育、成人教育队伍建设。已建立起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的干部师资队伍。目前全区有专职人员16名,其中区社区学院6名,各镇6名、街道4名。15名干部是由区教育局委派。1名由镇解决。兼职人员主要由各基层社区、村文教委员担任。目前社区文教委员49名,村文教委员46名,共计95名。2004年通过举办两期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其余是外聘的师资和志愿者,根据教育活动的内容需求,随时聘请参与工作。

四、制定政策文件,采取措施,推进工作深入发展

(一)近年来我区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出台的文件如下:

2001年:

由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下发了《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2002年:

区教育局下发了《江干区中小学参与社区共建、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的实施意见》。

2003年:

1、区教育局向区政府报告申请社区教育专项事业经费并经同意按我区常住人口每年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

2、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办下发《江干区企业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的实施意见》

3、区教育局与文明办、民政局联合下发《江干区示范市民学校的评估认定的意见》,同时下发了《江干区示范市民学校评估细则》。

2004年:

1、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办下发了《江干区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召开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会议。

2、区教育局下发《关于社区教育券发放方法的通知》。

(二)为了贯彻落实有关文件,采取了以下一些举措

1、2002年起,区教育局就分别对闸弄口、凯旋、采荷三个街道派出专职干部到街道承担基层社区教育的指导工作。从近两年半的工作来看,工作成效是明显的,在指导网络建设、活动开展、规范管理等方面都收到一定的成效,也受到街道、社区的欢迎。

2、2002年起全区中小学场地等资源向社区开放。区教育局统一制作铜牌向社会公布,统一印制市民活动卡,大部分学校开放工作比较好,也受到市教育局的奖励。

3、加强对基层市民学校的管理。教育局统一印制社区教育工作台帐,规范基层工作计划的制定,工作过程的记载和年度工作和小结,并通过例会,调研等形式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加强工作指导。2004年通过创示范市民学校活动并进行评估,评出十所首批区级示范市民学校,区教育局分别授予铜牌并予以5000元的奖励。这些措施的落实,在促进基层市民学校向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基层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4、2004年试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制度。采用学习者自己出一点,社区教育券补贴一点的办法,激励市民参与学习,提高素质。全年共计发放社区教育券16万元,已基本回收。社区教育券主要用于市民三项等培训。1000余名市民受益,其中600名市民通过培训拿到市教育局颁发的结业证。从试行的情况看,收到一定的效果。市民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的调动,同时也调动了社区学院和各成校、社区学校的培训的积极性。

五、教育培训活动蓬勃开展,我区成员和市民素质得到提高

随着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形成,各层面均开展了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区社区学院成立一年来,举办了成人业余高等、中等学历教育11个,学员500余人;面向我区机关公务员开展电子政务培训班9期,360余名学员培训结业;举办“十万家庭网络行”培训,1997名市民通过培训结业;还举办了基层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等等。

各街道社区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也举办市民三项培训、中老年书画班、文史知识、外语等各类培训班。市民参与率不断扩大,有些班级学员报满供不应求,还涌现一大批学习积极分子和动人事迹。各基层市民学校也开展了“百场讲座”活动,内容涉及公民道德、法律知识、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健康教育等等。各街道、镇和社区把青少年的教育纳入社区教育范畴,利用暑假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据统计参与率达到80%以上。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创新。例如:“家门口的陶吧”、“小市民道德论坛”、“青少年模拟法庭”、“我爱家园演讲比赛”,给青少年以很好的教育,也受到媒体的报导。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区还出现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学习型团队。例如:景新社区的书画社、庆春门社区的集邮文化夜校在全市都有点名声。农村成校仅2004年举办成人业余中专学历班学员298名,大专学班学员135名,其它培训班培训人数1690人,还配合镇各有关部门开展各类培训达12500人次。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有1099名获得技能证书或学历毕业证,大大超额完成区今年下达的200名指标。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为提高我区城乡人员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区社区教育工作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下制约发展的问题,需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概述如下:

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有效,需加以完善。

社区教育以提高辖区全民素质为宗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落实各级的目标任务,并健全有效机制。目前,街道、镇和基层总体讲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开展主要靠领导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而在社区教育的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工作的落实上随意性很大,个别街道至今尚未建立社区学校正常地开展社区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并统一由区管之后,各镇、街道的教育工作重点,应及时转到以提高辖区成员的综合素质的社区教育上来。区政府要起到对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落实各级的工作目标责任,建立符合我区、镇(街道)、社区(村)分级主办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各层面内部协作机制,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我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区自2003年起作为区级层面,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这笔经费除了解决区级大型社区教育活动和区社区学院事业经费外,主要用于基层市民学校建设的奖励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发放,即推进基层工作的规范化和鼓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工作上。与兄弟区相比我区的投入尚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上城区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标准列入预算。下城区则把外来人口也列入预算。江干区是个外来人口大区,对他们的教育也关系到我区社会的和谐发展,应该把外来人口列入社区教育经费指标。在镇和街道层面的投入方面也严重不足,较好的镇和街道除场地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区教育活动的日常经费就很少,而且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至于城区各基层社区市民学校普遍反映经费难以落实,给社区教育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除了区级予以投入外,街道、镇也应该给予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一定的经费保障,并形成制度。

三、落实专职社区教育人员的编制,理顺管理体制。

我区现有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专职人员,除社区学院外,其余人员的编制还在原学校。随着中小学定编工作的开展,如何落实这些人员编制,理顺管理体制有利于人员安定,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西湖区、上城区的做法是派到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干部的编制全放到区社区学院。农村成校的编制,兄弟区、县(市)的普遍做法是规模较大的成校,编制独立。最近省教育厅、人事厅的文件规定,农村成校编制控制在农村人口的万分之二。根据上述情况,我区人员编制问题解决的方法可以是采取以下做法:

1、下派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其编制统一放入区社区学院,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年度奖金由教育局发放,其它每月的奖金福利由街道给予解决。

2、农村成校前几年已办妥独立建制的法人单位手续,其人员应从原单位划出并划入成校,同样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年度奖金,由教育局统一发放,其每月的奖金、福利由镇给予解决。

四、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03年10月市教育局批准我区社区学院(筹),但至今仍借用四季青小学场地。进修学校、社区学院新场地已在筹建中,内部规划需充分考虑社区教育的特点、规模和功能。根据市教育局对社区学院的评估指标要求建筑面积要达到4000平方米,在设计上要考虑功能的整合,以便实际使用并能顺利通过市教育局的评估认定,正式批准我区社区学院。四个街道有3个建立了社区学校,其余1个至今未建立社区学校。要加大指导力度的同时,把街道社区教育工作列入区级对各街道的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各街道都要整合资源建立社区学校,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分管领导任主任的校务委员会制度,同时实行分管领导任校长,教育局下派专职干部任常务副校长的社区学校管理运行模式,确保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区教育局要对各街道社区学校实行督导评估制度,认定合格社区学校。各镇成校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向社区教育接轨,现阶段成人学校要通过区教育局督导评估增挂镇社区学校牌子。各街道、镇也要加强辖区基层市民(村民)学校的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和完善市民学校,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区教育局要继续实行区级示范市民(村民)学校的评估认定工作,进一步推进市民学校建设。

五、打破条条分割,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的整合

社区教育是一定区域范围内面向全体成员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社区教育具有“全面、全员、全程”的特征。也就是说教育内容全面广泛,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休闲娱乐教育等等;教育对象涉及辖区干部、职工、农民、市民、外来人口等等;培训过程涉及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中老年教育等。目前我区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上都存在条条分割的问题。在教育资源上各条线都要基层成立学校。例如;老年大学、妇女学校、人口学校、团校等等,名目虽多其实并不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而且各条线对下都还要组织考核等,使得基层不得不忙于应付,不但浪费有限的资源而且极大地增加基层的人力、精力上的负担,还会助长了形式主义。

区、街道(镇)、基层社区(村)三级都应该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两方面加以整合。萧山、余杭等兄弟区整合电大、职业培训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教育培训,统一建造一所区社区学院。规模大、功能全,具有极大的教育培训优势,较好地满足辖区各类人群培训的需求。我区应该打破条条分割,建设好江干区社区学院,使之成为面向我区干部、职工、市民、中老年等为一体的上规模、设施新、功能全的一个终身教育平台。

街道(镇)和基层社区(村)同样整合有限资源,建设和完善社区学校、市民学校,把其它各类称呼的学校均纳入其中,成为各层面的终身教育平台。纳入之后各条线在管理上要加强协调和整合,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有序进行,真正起到提高辖区成员和市民综合素质的作用。

六、社区教育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培训面有待扩大

区社区学院成立以来,延续了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进修学校的学历教育的同时,也拓宽了一些培训内容,例如十万家庭网上行。但总体来说,培训面尚不宽,且主要是政府推动的项目。社区教育从培训目标和内容来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对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识、综合素质要求的教育培训活动;另一部分则是公民为了提高自身学历、技能、专长、生活质量的培训,这一部分则应该引进市场机制,作一些有偿的服务。区社区学院更要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深入企事业单位、深入基层、了解需求,搞好课程开发,搞好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知名度。各镇街道社区学校除了大量开展面向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培训活动外,也应该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社区学院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教育服务。各基层市民学校则主要开展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活动,以提高市民的素质,促进辖区的文明建设。通过各层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扩大市民参与率。

七、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网络在农民素质工程中的作用问题

我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初步形成,这是我区提高城乡市民素质的主力军。我区社区学院和农村成校,均有开展教育培训的场地,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还有计算机等专用教室,也有专门的干部师资队伍。社区学院前身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农村成校均有10多年的办班培训的经历,不但开展了成人高等、中等学历教育,也开展了1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与省、市高校,技术学院和职能技能培训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全有能力承担和组织我区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失土农民的技能培训。可是2004年我区失土农民培训却通过招标方式,让民办教育机构承担。据了解,民办教育机构也无专门的培训人员,基本上也是外聘人员,而且在我区并无健全的网络和基地,最后还是租用我区的成人学校的场地设施并由成人学校参与管理来实施培训工作。我区既然构建起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整合培训资源,发挥我区自己网络的作用和效益。

八、加强对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领导

第7篇

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贯彻落实上级组织有关社区教育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化管理,努力构建全民终生学习氛围,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提升,为加快**街道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09年—2011年)。

2、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师德教育,倡导团队精神。营造以法治校、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身作则的良好校园氛围。

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加速教师适应岗位步伐,全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4、牢固树立品牌兴校战略,发掘学校现有优质资源,突出自身办学优势,加大投入与开发形成亮点。

5、加强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6、积极联合兄弟学校组建社区教育联盟。

三、具体任务

1、集全校智慧、请教育局、安阳街道领导指导,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使学校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好、更快,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学校将通过全员参与,聘请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一个结合实际、紧跟时代、富有远见的发展规划。

2、

学校内部管理

(1)坚持依法治校,加快完善学校制度化建设步伐。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社区学校工作制度》、《**社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社区学校档案管理制度》、《**社区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等有关内部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2)发扬主人翁精神,宏扬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同事间合作,做到有分有合,共创学校优良业绩。

(3)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促进教职工间的合作与交流。

3、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教育,鼓励教师自学、自修,把教师的学习情况纳入考核。

(2)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努力创设学习条件,提高教师岗位胜任度和服务水平。

4、教学常规管理

(1)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教务处按时进行检查上课、备课、教学组织、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2)大力发展教科研工作,深入社区、课堂,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科学研究,开展关于《成人教育学校与社区教学中心联动开展社区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的探讨研究,实现理论引领实践,提高工作有效性。

5、抓契机、树形象,创品牌、谋发展

(1)抓住**市合格社区学校评估的契机,积极谋划各类社区教育活动,紧密配合**街道办事处,把我校的社区教育工作水平提

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我校成为**社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2)大力发展优势项目,成人学历教育已经走下坡路,社区教育正深入人心受到各方关注,要积极打造社区教育,使之成为学校的品牌。

(3)依托社区教育这一学校优势项目形成辐射,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瑞安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使学校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6、齐心协力、踏实工作,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1)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社区教育工作例会和社区教育年终考核制度。不断开拓社区教育新的思路,积极探索社区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2)组织扩大社区教育志愿者和讲师团队伍,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以及健康教育、食品安全、法制教育、妇女维权、外来人口教育、心理咨询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专题讲座和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使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活动做到经常化。

(4)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宣传、组织、评选活动,配合上级工作要求,在**街道办事处的指

导下,开展辖区内学习型单位、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楼道、学习型家庭等的评选活动。

第8篇

关键词:城乡统筹;社区;社区教育;“六型”模式

作者简介:胡忠英(1971-),男,浙江永嘉人,温州城市大学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2010级教育博士,北京大学2012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教师教育。

课题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下的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编号:AGA120007)的子课题;2011年度浙江省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温州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编号:2011SY12)阶段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胡忠英。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6-0072-05

随着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农村新居民的再教育和培训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它决定能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只有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探索并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社区教育模式,才能全面适应城市和农村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选择以温州为个案,是基于温州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城乡统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温州把原来5405个村转并联为789个城乡新社区,城乡社区治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着社区建设中居多问题。温州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社区教育,着眼于服务民生,满足居民需求,构建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城乡社区教育模式。

一、城乡社区教育的“六型”模式

加快发展社区教育,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对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温州社区教育坚持“普及城乡社区教育规模,提升城乡社区教育内涵”为主线,初步形成城乡社区教育“六型”模式。

(一)“政府主导型”的推进机制初步建立

社区教育要依靠政府主导推动,这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社区教育的一把金钥匙。温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社区教育工作,形成了温州社区教育四级管理体制(见图1)。

目前,温州形成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机制,明确了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全市社区教育中的主导作用。11个县(市、区)由分管社区教育的副县(市、区)长担任社区教育领导小组(或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组长(或主任);县(市、区)教育局分管社区教育的副局长担任县社区学院院长。各街道(乡、镇)成立了当地社区教育领导机构,社区学校校长由街道(乡、镇)政府分管社区教育的领导担任。

温州社区教育工作以“1+X”考核为抓手,加强一个中心任务(推进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建设),推进X项重点工作(经费保障、宣传报道、社区教育信息化、品牌项目、理论研究等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以确保社区教育任务的落实和社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年初温州市教育局跟各县(市、区)教育局签订了2012年度县(市、区)社区学校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年中温州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市、区)社区学校创建情况进行中期督查,年末进行检查评估。各地还相应建立社区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督导评估方案。目前,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参与、电大指导、各级社区教育机构具体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初级温饱型”的保障机制基本建立

温州各县(市、区)社区教育专项经费逐步列入政府经常性财政开支,绝大部分县(市、区)基本达到人均一元的标准,有些地区向人均两元迈进(见表1)。

除了政府投入外,各级社区教育机构还通过多渠道筹措经费,市社区大学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各类公益培训;瑞安社区学院建立社区教育基金会;永嘉桥头镇社区学校获得纽扣商会捐助;洞头县元觉乡社区学校建立 “恒博”教育基金;乐清虹桥镇社区学校也获得当地众多企业的捐助等等。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社区教育办学机构的努力下,温州已初步建立起“政府投入,部门分担,社会捐助,受教育者承担一部分”社区教育经费筹措机制。

(三)“金字塔型”的阵地布局初步成形

注重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体系建设。根据温州社区教育“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建立起了市社区大学——区县(市)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社区(村)社区分校”四级社区教育体系。截止2012年12月,全市共建社区教育机构524个,其中已建成社区大学1所,社区学院11所,社区学校121所,社区分校391所(见图2)。

根据《浙江省成人教育发展白皮书》记载,2011年温州社区学校覆盖率全省排名第一。

(四)“规范集约型”的发展趋势开始显现

以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为抓手,以创建评估为导向,促进社区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先后出台了《温州市一级社区学校评估标准》、《温州市二级社区学校评估标准》和《温州市示范性社区学校评估指标体系》,推进了社区办学点的“六有”(即有领导机构、有固定场地、有师资力量、有经费来源、有管理规章、有活动开展)建设,该项目还连续2年被市政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截止2012年12月,全市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2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3个;市示范社区学校10所,市一级社区学校(学院、分校)41所,市二级社区学校(学院、分校)90所(见表2)。

(五)“因地制宜型”的特色活动不断涌现

坚持模式创新,社区教育特色品牌不断涌现。温州社区教育初步形成了三大特色品牌。一是整合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2012年,温州率全国之先,温州广播电视大学合并温州老年大学组建温州城市大学,明确了温州城市大学承担全市老年教育总校职能,目标是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老年教育机构;2012年依托温州城市大学四级网络体系,创建完成18个社区老年学习苑,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上大学,全年完成老年人培训教育服务达5502人次,调查问卷显示,95.53%老年人认为通过老年教育增强了自身的幸福感。二是推广“温州学习网”,推进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以“温州学习网” 为载体(温州市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之一),把数字化终身教育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使其成为既能提供职业培训,又能开展休闲教育和文化教育。目前,全市110所等级社区学校、46所合法培训学校、19个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入驻温州学习网,温州城市大学老年学院实现在线网络预约报名,由于温州学习网以服务学习者的理念定位,成为了市民在线学习的乐园,截止2012年12月31日,温州学习网网站流量达到162万,参与数字化学习的社区达到110个,(注册)社区居民达到10.7万个,社区居民学习达到141万人次。据《社区教育》杂志(2012年12期)报道:在社区教育居民学习资源网站排行榜中,温州学习网,日平均访问量达12530人次,高居第3名。三是完善社区教育“百姓大讲坛”,让市民传承传统文化精髓。2008年3月,温州社区大学与温州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开辟“社区教育—百姓大讲坛”栏目,以普及温州地域传统文化为宗旨,开设专题系列篇,邀请温州当地知名专家、学者授课。以室内演播室主题演讲,外景拍摄VTR等形式,注重互动交流,受到市民的欢迎。截止2012年底,百姓大讲坛已成功录制、播出100多讲。该栏目2009年被评为温州市优秀电视栏目奖和浙江省优秀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推动了市民参与温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

各县(市、区)社区教育结合当地当前的产业发展和社会转型,坚持模式创新,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涌现一批特色品牌。鹿城区学院突出“精”字特色,着力打造精品社区教育,形成鲜明的社区特色和地域元素;瑞安社区教育突出“学”字特色,瑞安锦湖社区学校开办“新居民学堂”,为外来人员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洞头社区学院突出“渔”字特色,重视渔民转岗转业培训。各社区学校以“小载体”吸引“大群体”,做好“大教育”,服务“大社会”,初步形成社区教育的温州区域特色。

(六)“自发自觉型”的科学研究开始萌芽

温州社区大学积极承担全市社区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职能,申报的社区教育与温州发展研究中心,被列为温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编撰了《温州社区教育》杂志和《温州社区教育》简报、社区老年教育校本教材,为传承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挖掘“瓯”字文化,以“温州名人篇,温州名胜篇,温州民俗篇,温州文史篇,温州百工篇” 5个篇章为主题,制作温州社区教育地方特色多媒体课程。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对社区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通过强化理论研究工作来带动和提升队伍的科研素质,促进社区教育研究氛围的浓厚。

二、城乡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透析

(一)社区教育机制不健全

在政府视野中,社区教育的概念印象不深。在轰轰烈烈推进城乡统筹等一系列的重要工作中,社区教育机构较难找到结合点,服务社会经济的作用不直接,让社区教育很难进入政府中心工作和视野。温州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先发之地,具有独特的区域商业文化,以叶适为代表的重商功利思想,在温州留下了鲜明痕迹,多数温州人有“重商轻文”的价值取向。由此导致社区教育机制不健全,干部们对于社区教育也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社区教育相关政策还没到位,社区教育管理机制,运作机制尚未完善,各地社区教育人员相对缺乏且专业水平相对滞后,制约了社区教育的有效推进。

(二)社区教育经费保障不持续

从公益角度看,社区教育的保障程度不够。从整体来看,目前社区教育还没有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个别地方人均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仍低于1元。依托的各级办学单位筹措经费的能力较弱,政府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社区学校筹措经费的能力较弱,均不同程度存在“缺经费、缺人手、缺场地”等现象,很多学校把社区教育作为一项任务来做,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也不愿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这些都客观上阻碍了城乡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目前,城乡社区教育仍存在教育部门唱“独角戏”的问题,社区教育的任务只局限在教育机构和社区内,而社区内闲置的文化、体育、科研等设施或师资未能向居民开放。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经验不足,缺乏有效的推动机制,使得分属于不同部门、单位或个人的设施、人员、经费、信息、技术等没有得到很好的综合利用,未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甚至出现了较大的浪费,导致城乡社区教育的工作效率不高。

(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尚须深化

从工作内涵看,城乡社区教育自身规范化不高。社会上对社区教育的有些说法就是社区教育像一个拼盘,说到底是没有自己拿得出去的课程,没有自己的活动体系,没有技术含量较高的规范。由于城乡社区教育尚处阵地建设和网络架构阶段,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的内涵化发展尚未跟上,使得社区教育出现了管理比较混乱的状况。有的社区教育机构虽挂了牌子,但没有实际活动,形同虚设;有些办学单位因专职人员和经费的缺乏,教育活动未列入常规的工作计划;有的社区学校在开展培训方面创新不多,内容不丰富,针对性不强,缺乏吸引力,影响了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

三、城乡社区教育的发展策略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终都要靠社区贯彻实施,居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最终要靠社区去了解和反映。只有把社区教育工作做扎实了,构建“幸福社区”的各项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一)坚持科学发展,加强社区教育保障机制

坚持科学发展观,保障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这正是着眼于终身教育发展趋势所做出的战略部署。“那么,如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各级政府应当将终身教育经费列入本级政府教育经费预算,地方财政应当为开展社区教育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建立健全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积极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加大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财政对社区教育活动经费的投入力度。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要确保每人每年不低于2元的标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其他县(市)区至少按每人每年1元以上的标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列入市、县(市、区)两级政府经常性财政开支,保证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不低于各县(市)区财政增长率,做到专支专列,专款专用。研究制定支持鼓励投资社区教育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社区教育。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和完善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专兼职教师在职务、职称、工资和进修等方面应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一视同仁。建立督导评估和表彰奖励机制。将把各地区社区教育发展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和中职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建立实施社区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将地区社区教育发展情况作为督政、督学的重要内容。

(二)重视均衡发展,推进社区教育网点普及

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教育机构网络建设,促进城乡社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温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15年,社区教育覆盖面达100%,市一级社区学校创建率达15%以上,市二级社区学校(含学院、分校)创建率达50%。到2020年,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县覆盖率100%,全面建成符合学习型社会要求的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督查已命名的示范社区学校(学院、分校)工作,切实巩固创建成果。完善社区大学建设,发挥社区教育龙头作用。

(三)加强内涵建设,塑造社区教育品牌项目

推进 “一校一品”活动,让教育服务区域社会发展。城乡的社区教育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社会转型,因地制宜地提供群众所需社区教育产品,开展社“一校一品”活动,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和“特色课程”评选活动,着力打造精品社区教育,形成鲜明城乡的社区特色和地域元素。各级社区教育办学机构要努力丰富社区教育方式,扩大群众参与面,开发与提高本辖区居民的生存技能、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等现实问题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并积极创新其模式,丰富其内涵,培育其特色,扩大其影响,服务当地社会发展。

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让居民乐享数字化学习成果。社区教育在过去还是一件新生事物的话,那么现在,这项工作已被提高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高度,成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2]。21世纪的社区教育是以灵活的、开放的、终身的教育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利用网络科技推进社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是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全市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平台,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搭建城乡社区教育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管理平台,涵盖从婴幼儿一直到中老年的所有课程,满足城乡居民不同人群多样化学习生活需求,优化社区居民学习环境。

加强社区老年教育,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上学校。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教育(纵向)和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横向)的统一组合[3]。面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群急剧增多,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正面临着发展的好机遇。目前,社区老年教学点少,无法满足社区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现实,要认真做好社区老年学习苑建设工作,大力开展老年教育,解决社区老年人学习难问题。坚持“学乐结合、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面向社区老年人群开展健康心理、文化休闲、兴趣爱好、体育艺术等培训,丰富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四)加大整合力度,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要打破教育资源所有制界限,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1915 年,美国的杜威(Deway)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础,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4]。为此,首先要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实现驻地行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资源,包括场地、教学设施向所在社区开放,公共教育设施如科技馆、图书馆、文化宫、文化馆、电影院、运动场地、会议室及公园等也要向市民开放,如城乡社区内学校的操场,计算机房要向市民开放共享;其次要整合人力资源,调整、充实、完善社区教育师资人才库,挖掘社区内人力资源,组织社区内的技术专家、学者和有一技之长的社区成员成为社区教育的志愿者,为社区教育提供师资人才。各级社区教育机构在改善社区教育办学条件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社区内已有的各类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

(五)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学习型社区团队

社区教育工作队伍是开展社区建设和教育工作的有效保证。在人员方面,各地都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专兼结合,适应本地需求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结合上级有关社区教育工作部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者理论与管理实务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工作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通过组织社区教育骨干学习参观和考察,开展工作者适应性和资格性培训,提高队伍业务素质与整体水平。积极组织各类社区教育论坛和调研,发挥社区教育群众性专业组织的作用,鼓励和支持跨市县跨地区社区教育协作组织发展,加强社区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社区教育管理、师资、后备队伍的建设,加速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而又有丰富社区教育实践经验的学习型社区团队。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R].渝办发[2012]300号.

[2]鲁昕.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 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成人教育,2011(01).

第9篇

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推进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

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艾华

尊敬的教育部的领导、省厅的领导、市教育局的领导以及环渤海地区协作组织的领导和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十分欢迎各位到大连市甘井子区来做客,共同学习交流社区教育工作。

甘井子区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是连接主城区与新市区的纽带,面积502平方公里。区辖14个街道,164个社区,常住人口102万。甘井子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区中心地带的要冲位置,是大连市连接东北腹地的陆路门户和通往世界各地的海上和空中门户。大连北站、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沈大高速公路出口均在区内。

目前,大连市正处在全域城市化的进程之中,甘井子区是全域城市化的主战场,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的宏伟目标。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不仅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更需要辖区内百姓素质的提升。2001年6月,大连市出台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9月,甘井子区委提出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区的意见》,11月,甘井子区成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和不断提升的区位功能,甘井子区委、区政府适时提出了争当现代化先行区的发展目标,坚持现代化的教育支撑现代化城区建设的发展思路,把社区教育列入区域教育现代化七大工程之一。

一、抓体制机制建设,保障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2002年,甘井子区新年议教会出台了《甘井子区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相关28个部委办局为成员单位的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区教育局设立社区教育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各成员单位、指导街镇、社区的社区教育工作。

区领导多次听取关于社区教育发展的专题汇报,提出了"夯实基础性工作、抓住重点性工作、探索创新型工作"的工作思路,全区形成了"党政一把手重视抓、主管领导亲自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社教专干具体抓"的社区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区政府督学室每年对各街道的社区教育工作进行年度督导检查,并按照社区教育督导标准对各街道的社区教育工作赋分排序,考核结果纳入政府对街道的考核当中,保证了社区教育工作在基层的扎实开展。

2008年2月,甘井子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后,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巩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成果,全面谋划社区教育,为推进全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服务"的新方向。

在社区教育办公室的协调下,全区14个街镇,每年都召开社区教育领导专题会议,部署本街镇社区教育工作。椒金山街道把社区教育"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写进了街道1号文件。周水子街道亿达社区提出的建设和谐社区教育的长效机制受到了国家民政部门的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有机地融入到街道社区的工作之中。区学习办、文体局等成员单位也按照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社区教育工作目标,有序开展工作。

二、抓阵地建设,完善社区教育网络

2002年,区委区政府整合大连电大甘井子分校、甘井子计算机中专等办学实体,投资500万元,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区学院,确定每年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为50万元。各街道也通过新建、改建、置换、整合的方式建设社区分院和社区学校。2005年,区委区政府将社区办公面积达400平方米、社区教育经费人均3元纳入对任现职领导干部考核。

2012年,区委、区政府将全区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提高到100万。仅2013年,全区14个街道用于社区教育阵地建设经费达到674万元,全年社区教育总投入达1405万元。目前全区164个社区中有148个达标,达标率90.2%.

在资源整合上,全区100多所中小学早晚开放率达到了100%;民办学校80所中有64所向社区提供师资、场地、器材。完善的社区教育网络使居民学有所成成为现实。

三、抓队伍建设,提升社区教育品质

自开展社区教育以来,甘井子区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核心工程,坚持专职工作者、专职教师、志愿者三支队伍一起抓,做到用社区教育事业凝聚人才、激励人才、造就人才。

2003年,甘井子区在全区中小学教师中,竞聘选拔了21名年轻教师,派到各街镇做社区专职工作者。采取目标管理、培养能力、鼓励创新等手段,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2004年,区委组织部面向全市公开招聘社区学院副院长,2005年社区学院又面向全区公开招聘中层干部,选拔年富力强的管理骨干充实到学院管理层。2013年,甘井子区启动了"百名教师进社区"活动,百余名各具有专长的中小学教师活跃在各个社区当中。

甘井子区从管理的制度化、培训的规范化、课程的多元化等方面打造专业化队伍,分层次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为及时掌握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动态和上级指示精神,多次派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全国社区教育工作会议,并邀请全国社区教育专家来指导工作。2013年6月,甘井子区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大连市甘井子区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开创了社区教育在高校设立培训基地的先河。

为促进专职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社区学院共组织百余人次到上海、北京、天津、杭州等地参观、考察,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班和提高班。现在社区学院专职教师队伍在专干培训、网站建设、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甘井子区颁布了《甘井子区社区教育志愿者注册及管理办法》,规定了申报序列、注册办法、服务内容、服务要求、管理办法、奖励办法等。目前全区有社区教育志愿者6194名。2009年6月,全区选拔了167名优秀志愿者成立了社区教育讲师团。几年来,这些志愿者为社区居民讲课、组建社团、参与活动,为营造"人人是学习之人"的社会氛围做出了重要贡献。各街道、社区多渠道挖掘专家、学者及退休教师资源,吸引他们加入到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当中,提高了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抓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管理体系

我区根据国家有关社区教育文件精神和评估标准,相继出台了《甘井子区社区教育评估标准》、《社区分院、社区学校硬件标准》、《甘井子区学习型社区评定标准》,先后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常规工作制度》、《督导评估制度》、《专干培训制度》等文件,通过不断修正和补充,在宣传调查、档案管理、常规工作、目标责任、督导评估、经费保障、专干培训、期刊供稿、表彰奖励、网站管理等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

2014年,为总结社区教育经验,从中提炼规律性、规范性做法,用以指导街道、社区更好地开展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学院编辑了《甘井子区社区教育工作指南》,《指南》涵盖了社区教育政策、管理、网络、队伍、活动、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内容,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规范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做了详尽介绍。

五、抓内涵建设,实现社区教育高位发展

一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我区确定了"高起点、特色化、品牌化"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培育特色课程。2006年3月,开始培育社区课程,从完善一张课程表入手;2007年11月,召开了全区社区课程研讨会,推选出10门优质课程;2008年3月,启动社区课程规范化建设;在2009年和2011年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评选中,有43门课程入选,特色课程的数量两次均位列全国各县区之首。

社区课程当中有针对农转居的"三新课程"(新市民、新社区、新生活);有借助大连市"普惠制"政策,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开设的技能性课程;有针对中老年的休闲类课程。目前,在14所社区分院和164所社区学校当中,有根据不同季节开设不同内容的"四季课程",切实满足了青少年、老年人、失业人员、外来人员、残疾人、在职职工等人群的学习需要。

二是加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2010年我区开通了东北首家数字化学习平台"E学超市"网。平台通过自建、购买、共享课程资源,共有老年教育、文化科普、职场培训、亲子教育、休闲养生、金融理财、礼仪法制、文艺学苑、特色课程九大类2000余门课程。"E学超市"网开通以来,共整理、发布各类信息、咨询、新闻500余条;注册活跃账号12万6千多个。2011年,甘井子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后,我区重点培育数字化学习示范社区,在实名注册管理、学习过程跟踪与服务、学习进程的统计与监测、学分累积上加大了工作力度,2014年又出台了《甘井子区关于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引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向优质共享方向发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争创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进区"的新目标

三是抓社区教育品牌建设。从2005年起已经连续举办的九届社区学习节,通过开展讲座、成果展、专题培训、大型晚会等活动,参与人数已从首届的667人参与到第九届的185008人参加。2008年12月,甘井子区"社区学习节"被评选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2013年成为首批"大连市民学习品牌".此外 "市民外语广场"、"图书置换大集"、"名人名家进甘井子"三大工程,通过和图书馆、各委办局合作,为我区居民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成为甘井子社区教育新的亮点。在街道,中华路街道的学习型机关建设,周水子街道的千人太极,泉水街道的完备课程体系,泡崖街道的社团组织建设,椒金山街道的"五大工程建设",兴华街道的社区剪报,大连湾街道的社报,甘井子街道的学习型组织建设,营城子街道的民俗文化挖掘,红旗街道的书画基地建设,革镇堡街道、辛寨子街道、南关岭街道的新市民培训,以及机场街道的外来务工学习之家建设等收效显著,渐成品牌……

第10篇

1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有序的新常态

1.1建立“秦淮区各街道社区教育工作月度记事”制度要求各街道每月按时上报街道社区教育工作月度记事,为区社区教育办公室及时了解、掌握和指导各街道社区教育工作情况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1.2社区教师培训制度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2014年花大力气做这项工作。我们通过改革以往例会的方法,采取培训与例会结合的方式,先培训后开例会,例会讲重要的事,其他事务性的事,我们均通过网络完成。

1.3信息报送制度制定了《秦淮区社区教育信息报送工作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相关规定,并进行考核奖励,以此进一步加强区级社区教育信息报送工作的规范管理,强化社区教育信息报送的责任意识,发挥社区教育信息报道在推进秦淮区社区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为抓实这项工作,我们创办《秦淮区社区教育简报》,让她为秦淮社区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14年共出刊12期。

1.4下拨经费改革制度改革以往拨款方式,变平均式拨款,为“费随事走”的方式。按照一个社区1000元的社区教育经费标准下拨到各街道,以保障最基本的社区教育经费。在此基础上,鼓励各街道积极申报社区教育项目,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按照项目申报、活动开展的情况,给予经费支持。同时支持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标准化建设,配备必要现代化设备,我们对创建成省、市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的街道在市局给予10万元奖励的基础上,再分别给予3万元的奖励,2014年我们下拨21万元奖励了5个创建街道。年初还为各街道社教办配备电脑、照相机等必要的设备,为做好社区教育工作提供设备保障。

2以接“地气”的工作方式,建设务实工作的新常态

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发挥街道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推动下辖社区工作的开展。实事求是讲,我们采用的方法非常“老套”——下街道走访分管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但是很实用。年初,我们在先期对各个街道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全区12个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了梳理,整理出与街道需要商谈的具体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区教育局俞泰鸿副局长带着社区教育办公室的同志用一周的时间,一个街道一个街道跑,与街道领导商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以项目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建设浓郁研究氛围的新常态

项目是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秦淮区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秦淮区目前有两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开展新市民培训,共享都市幸福生活的实验”和“构建区域艺术大舞台的实验”的研究,上半年,在南京长江艺术学院小剧场举办了艺术大舞台社区行演出,在文枢中学举办了新市民培训活动,都获得了成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秦淮区的两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深入人心。这两个全国实验项目,在每个街道均有研究子项目,我们定期组织检查,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由项目产生的论文、报告均在国家级、省级社区教育刊物上发表,以丰硕成果呈现的资料汇编和结题报告均已报送国家教育部等待结题验收。省级课题《社区培训学院功能与作用的研究》已经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其成果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秦淮区有4个第二批市级实验项目,在上半年通过了中期检查,并在获得好评的基础上,于12月通过了结题验收。我们狠抓第三批市级实验项目的申报工作,5月份,秦淮区聘请了市成人教研室章宏、吴蔚群两位主任作为专家团队指导市级第三批实验项目的申报。结合辖区各街道、社区相关现状、需求、难点等,秦淮区共申报了11个项目,在南京市处于前列。全市共批准了20个项目,秦淮区有4个被立项。6月,秦淮区开展区级项目申请工作,编印了项目申报指南,聘请市里面有影响的专家对秦淮区项目进行专项指导和点评,10月份公布了区级实验项目19项。现在全区上下已经形成以项目为抓手,以百姓需求为研究内容,以特色项目为奋斗目标的研究氛围。国家级、省级社区教育杂志上经常看到秦淮区的文章。《南京终身教育》杂志上,几乎每期都有秦淮区的研究文章和通讯报道。各街道认真梳理、收集,编写教材,双塘街道正在改版《千年凤凰台》一书,朝天宫街道社教办把乡土教材《朝天宫历史文化启示录》拓展为南京第五高级中学高一研究性校本课程,共安排十课时,激发了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浓厚兴趣。夫子庙街道正在联系南京市社区大学着手拍摄《秦淮民俗文化》微课。

新的一年,孕育新的希望。我们将在市教育局职社处的领导下,以《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建设的意见》和市政府下发的《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行动指南,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大力建设有利于秦淮社区教育发展的新常态。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理念,不断拓展社区教育发展的广度,深化社区教育发展的内涵,努力追求与实践目标开放、项目实用、受众广泛、特色凸显的秦淮社区教育,全力打造与“天下文枢”相契合的社区教育名区。

作者:俞泰鸿单位: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

第11篇

一、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1.以社区学院功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综合平台建设

在19个区县社区学院建成的基础上,2009年重点推进区县社区学院整合区域内各类终身教育资源的功能建设,基本形成能够开展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和市民终身学习活动的终身教育体系综合平台;进一步在管理运行、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教学内容与形式、评估标准、课程信息化、学业学分化等方面探索适合社区学院发挥综合平台功能作用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发展路径。

2.以“*市市民终身学习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与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在第一期40万用户系统平台建设工程基础上,2009年继续推进系统平台的拓展和学习与管理功能的完善。实现市、区县、街镇(乡)、居(村)委四级网络管理服务的互联互通,对学习者在任何网点、任何时段的网上学习情况,实施个人信息全息管理,初步建立市民网上学习档案库;形成网上资源建设机制,通过委托、奖励、购买、租赁等方法,推动和鼓励远程教育集团、各区县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开发网上终身教育与学习资源,建设分布式资源数据库,并运用市级网络管理平台的服务功能,形成全网资源的综合调度,实现各级网络站点教育与学习资源的共享;尝试建设网上交流展示和互动体验平台,建立网络展览馆、图书馆,开展网上学习成果展示、网上读书交流、网上讲座论坛、网上学习优秀评选等活动,营造自主学习、自由学习、快乐学习的终身学习氛围;鼓励区县积极开展市民网上学习模式探索。

3.以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基础平台建设

继续推进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市街道社区学校建设标准》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标准》,使其在学校建制、管理机制、经费投入、人员配置、师资队伍、校舍设施、业务功能等方面落实健全。2009年计划推进20所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

4.以老年教育、农村教育、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公益性平台建设

继续开展2009年度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评估工作,召开20*年度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评估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组织编写老年教育课程系列教材;办好“*老年人学习网”,督促加强收视点的规范管理,组织实施“*老年人学习网”二期规划与建设工作;继续举办“*老年教育艺术节”系列活动。以*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出发点,建立区县统一领导、乡镇具体实施、社会教育资源共同参与的农民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改革实验,继续加强和发展以农民技能培训为核心的农村教育;继续配合市信息委做好“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联合各有关单位、机构、组织和区县政府,依托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推动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与法律知识、职业与岗位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

5.以社区教育实验和示范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内涵建设

继续指导与组织开展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工作;开展第二轮*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镇(乡)和2009年*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申报工作,通过社区教育实验和示范工作的开展,促进各区县探索创新社区教育科学长效的体制机制,开发各自的组织领导优势、区域发展优势、社会文化优势,逐步形成区县推动、社区开展、学校实施、市民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形态。

6.以“学分银行”的探索与试验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沟通与衔接

2009年,探索以电视大学为主体,以开放专科教育为核心,各区县业余大学、国家自学考试、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成人高中阶段教育和政府认定的职业技能培训等共同参与,初步形成以课程学分为基础的、“双向学分互认”和“单向学分认定”并行的“学分银行”框架体系,为今后进一步形成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融通的完全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深化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

会同市级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共同开展学习型组织“5511”创建活动,即组织推选50个机关、50个街镇、100家企事业单位、1000户家庭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组织学习型组织创建单位骨干培训,举办*市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

三、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工作

1.制定标准,开展评估,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办学行为

颁布和实施《*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置审批和管理办法(试行)》和《*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探索建立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办学状况评价制度,研究制定《*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办学水平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积极鼓励区县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建立区域性民办非学历教育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方法;组织开展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证照齐全、亮证办学”情况专项检查;加强校园校舍安全督促检查工作。

2.依托网络,公开信息,畅通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的资讯渠道

建设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信息公开查询系统和网上管理服务平台;组织编撰出版《*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20*学年度资讯大全(黄页)》,免费向社会各界提供使用。

3.依法审批,健全档案,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非学历教育管理制度

做好一年两次中外合作办学非学历教育机构和项目的申报和审批工作;做好本市中外合作办学非学历教育机构和项目换发《办学许可证》工作;进一步梳理本市中外合作办学非学历教育机构和项目,健全管理档案,依法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单位的管理和指导。

四、完善高等非学历教育管理工作

1.调查研究,确立制度,完善高等非学历教育管理工作

全面完成对本市普通高校规范办学工作的专项调研和督察工作,制定相应措施,健全管理体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对于本市普通高校举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社会需求、办学现状、优势特点和“瓶颈问题”的调研工作,起草制定《本市普通高校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指导和促进本市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2.加强领导,规范监督,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制度

完成新一届*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的调整组建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的组织领导;继续做好对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单位办学状况的专项检查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工作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机构的办学准入和管理规范。

五、积极开展市民学习活动

办好第五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第二届学生与市民网上读书评书活动、第三届市民诗歌创作比赛和家庭讲故事比赛以及第二届市民好书换好书活动等各类市民学习活动,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市民学习品牌项目和活动的协调联动、合作推进的机制,共同搭建公共平台,着力形成品牌活动的广泛影响力。

六、加强宣传表彰工作

做好《*学习型社会建设白皮书(20*)》、《20*年职工教育统计》的编写出版工作;组织办好《*社区教育》、《长三角终身教育》杂志;进一步做好《*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简报》编发工作;组织拍摄*学习型社会建设电视宣传片;组织各种媒体开设学习专栏、专版和专题节目;开展*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先进单位(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工作。

七、推进制度建设

积极开展*终身教育立法调研,上半年争取形成*终身教育调研报告和《*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暂名)》(草案)的起草工作,并协助市政府法制办报送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探索社区教育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制度试点建设;开展“市民终身学习卡”制度试点工作;建立与实施终身教育统计工作制度。

八、制定中长期规划

制定《*终身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2020年)》,全面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的战略性发展。

九、加强终身教育理论研究

积极开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重点开展有关社区学院与社区学校体制机制、终身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创新终身学习模式、衔接融通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发挥社会机构作用、促进文化教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第12篇

一、注重建设,加强管理,社区党员电教工作日趋完善

抓好基础建设,对于党员电教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基础建设作保证,党员电教发展就没有后劲,已经取得的成果就难以巩固,党员电教的工作质量就难以提高。为此,我们以加强基础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逐步构建了以区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为龙头,街道党工委为骨干,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的播放运行机制,不断促进全区党员电教工作的新发展。一是加大投入,加强了社区党员电教工作的基础建设。近两年来,市委组织部先后为我区的社区党员电教工作投入20余万元,区委组织部投入30余万元,街道投入30余万元,为社区投入电教各类设备134套。目前,全区175个社区党组织中已经有100%的社区全部拥有了微机;85%的社区有了电视机;45%的社区拥有了VCD,音响、照相机;75%的社区拥有50平米以上的党员电教活动室。二是构筑平台,完善社区党员电教工作体系。随着社区在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地位日益显现和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我们及时提出了“党员电教进社区”的工作思路,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网点,做到覆盖所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使街道、社区党组织有效整合社区内党员电化教育资源。从年以来,街道和社区普遍建立了党员电教机构,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电教播放员,共建电教活动室106个。同时,社区党组织注意整合地区资源,充分利用驻地机关和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企业等党组织的党员活动阵地和设备,本着“基地共用、教育共抓、活动共搞、成果共享”的原则,开展党员电化教育,逐步完善了党员电化教育播放收看网点,全区基本上形成了以社区活动室为阵地的三级电教网络,强有力地夯实了党在城市开展党员教育的工作基础。三是加强指导,促进了社区党员电教工作健康发展。为使电化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我们在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的同时,结合我区社区实际,先后制定下发了《社区党员电化教育管理制度》、《社区党员电化教育播放制度》《社区党员电化教育设备管理制度》等文件,对社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将社区电教工作纳入全区基层党组织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和评先评优条件之一,从制度上确保社区电教工作有序开展。对全区街道社区党员电教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约束作用。四是运用现代手段,拓宽社区党员电教工作新领域。区委在抓本级和街道党员电教播放网点建设的同时,积极帮助社区党组织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开展党员电化教育。长安街道民航社区借助区域单位宽带网,建立了民航社区网站,开设了“支部天地”“党员风采”“党建活动”“党建信息”等栏目。管城街道丰社区依托区委《大东党建》网站开辟了“永丰社区”网页,积极宣传社区党建成果。

二、拓展功能,丰富载体,社区党员电教工作不断丰富

党员电化教育是组织工作创新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党员电化教育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不断赋予电教专题片时代特色,党员电化教育事业才能不断发展。近年来,我们始终牢固地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积极采取卓有成效的工作措施,推进社区电教工作不断上新台阶。一是紧扣实际,分层次赋予社区电教片的新内容。近年来,在电教片题材选择上,我们注重强调其针对性和实效性。1999年,结合社区党组织成立,我们及时拍摄了管城街道永丰社区党委成立实况,制作光盘并下发各街道党委,确保了社区党组织选举工作的圆满成功;2000年,为迎接建党80周年,我们拍摄了反映区委六年党建情况的大型专题片《火红的征程》,并于“七一”前夕在沈阳电视台《时代先锋》栏目和全区庆祝建党80周年暨“两先两优”表彰大会上播出。2001年,为落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拍摄了反映社区党组织开展“民心工程”活动的专题片《深情的纽带》,此专题片在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暨“双创”活动表彰会播放,引起强烈反响。2002年,针对社区党组织开展社区党建工作难度大,困难多的状况,我们及时拍摄了反映社区党委班子凝聚力从哪里来的党建专题片《多彩的磁石》。*年为了让社区党建工作更加深入扎实,电教中心积极组织拍摄了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永丰社区党委书记李军的先进事迹《奉献》,使社区的党建工作有了榜样,有了奋斗的目标。二是健全机制,努力扩大电化教育覆盖面。抓好对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播放和收看,是开展电教工作的主要目的。为此,在组织形式上,我们具体采取了“五看”,即按照上级要求时间组织社区统一收看,如收看沈阳电视台《七月阳光》栏目;结合社区有关会议穿插收看;利用各种培训安排收看;召开党内组织生活会集中收看;根据党员状况分层次重点收看。在播放内容上,我们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把播放收看和当前形势任务结合起来,先后组织收看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专题《道德的力量》、入世宣传《WTO与世界经济》等相关资料片。二是把播放收看和经常性的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先后组织收看了《孔繁森》、《白秀彬》、《砂砾-梁子》、《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党的十六大》、《为人民服务》等一系列专题片。三是把播放收看和社区实际工作对象需要结合起来,如针对下岗再就业的专题《真诚铺就创业路》《春光无限》《婵娟大姐张素珍》等;对普通党员着重选择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等方面的选择《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凝聚在党旗下》专题片进行教育;对入党积极分子着重选择《执著的追求》、《早日站在党旗下》、《新编入党培训教材》专题片进行教育。四是把播放收看和建设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如在全区社区干部培训班上,我们着重播放了《奉献》、《点燃希望之火》专题片等进行教育。这些举措既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为开展经常性的社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注入了活力。三是立足基层,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收看提供及时的服务。为确保基层电教点组织党员搞好电教片的观看和学习,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网络的优势,我们坚持为社区电教点提供“三性”、“三快”服务。“三性”,即根据党员教育大纲要求合理安排任务,做到全年社区收看有计划性;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社区、不同地域党员需求的不尽相同,做到提供电教片有针对性;根据形势任务要求,做到保证党员及时观看电教片有时效性,如文官街道的两个村电教播放点,尽可能提供农村致富科教专题片,使他们通过党员电化教育直观形象地了解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学到了发展经济的本领,提高了致富能力和生活水平。“三快”,即购进快、下发快、交流快。凡是省、市要求订购的电教片,经费再紧,也如数订购,在数量上保证库的需要。我们还自行刻录了一些电化教育教材,免费提供给基层电教点,不断拓宽电视专题片的转录、交流和自制渠道,千方百计保证社区党组织播放收看。

三、贴近中心,围绕大局,不断提高社区党员电化教育服务水平

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基本原则,充分利用社区电教工作的灵活方式,与社区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使社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在为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围绕中心,不断拓展社区党员电教工作的服务功能。首先,服务对象上,我们在对社区坚持党员电化教育以党员为主的同时,还努力向社区党组织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拓展。无论是机关的在职党员还是街道社区中离退休党员、企业中的下岗职工党员,党员电教工作都要体现群众的需求,党员电教播放点都要向群众开放,党员电教活动都要尽可能吸引群众参加。通过拓展服务对象,使党员电教不但成为社区党员经常受教育的好形式,而且成为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好途径,成为基层党组织团结群众、组织群众、联系群众的好帮手。其次,服务内容上,我们在坚持党员电化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同时,努力向多种教育内容拓展。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社区党员的头脑,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同时还应适当播放一些反面典型的电教片,对党员进行警示教育,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党员群众的特点,制作和提供满足党员群众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材。把在社区组织党员学习和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把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结合起来,不仅因材施教,而且按需施教,增强党员电教的实际效果。第三,服务功能上,我们在坚持党员电化教育以教育为主的同时,努力向教育和宣传并重拓展。积极适应党务公开和加大党建工作宣传力度的需要,进一步拓展社区党员电化教育的宣传功能。面向社区全体党员、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形象直观的宣传,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搭建社区党建工作与党员群众和社会沟通的桥梁,为党的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第四,服务手段上,我们在坚持党员电化教育以电视手段为主的同时,努力向多种手段并用拓展。党员电教从过去以播放录像带为主发展到以播放VCD光盘为主,从面对面直接播放收看发展到创办党建网站远程教育,服务手段的不断拓展,丰富了党员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深化了教育效果,受到了社区党员群众的欢迎。二是提高素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始终把提高党员素质作为电教工作的根本目的。各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街道和社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全面提高党员素质,运用多种手段为城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运用电教手段对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进行技能培训,增强了他们的就业本领,引导广大党员直接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另外,通过对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有企业改革等重大题材进行宣传、教育,引导下岗职工党员学习掌握市场经济知识和生产经营技术,为再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管城街道永丰社区、辽沈街道大北桥社区等先进典型的宣传,为使全区社区党员队伍永葆先进性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榜样。三是结合实际,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推动作用。我们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来组织和落实党员电化教育,同时又把党员电化教育渗透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个环节。两年来,党员电教紧紧围绕社区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配合社区党组织党员“双学”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区委的“民心工程”等重大活动,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拍摄制作的《奉献》、《深情的纽带》等一批社区党组织教育电视片,对社区党组织建设中的典型经验、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进行宣传报道,为加强和改进社区基层党组织换届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方面,党员电教也发挥了有效作用。同时,各街道和社区党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党员电教优势,对广大党员进行民主法制、科学文化、思想道德教育。积极配合文明社区、文明楼院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宣传月”、“电教送科学”等主题实践活动,唱响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巩固精神文明阵地,为提高党员群众民主法制观念、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把广大党员群众团结凝聚在社区党组织的周围。实践证明,做好社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有利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宣传贯彻到广大党员群众中,增强广大党员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帮助社区居民提高科技文化素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位的需要,使党员通过电教受教育,通过电教得实惠。电教进社区能够为我们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贡献,为我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做贡献。

四、落实电教会议精神,积极探索电教进社区新途径

根据欧阳淞在纪念党员电化教育二十周年暨全国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及沈阳市委组织部在法库全市党员电教会上于灏部长在讲话中提出的三点意见,*年大东区如何做好电教进社区工作,组织部领导非常重视:

一是健全机制,努力扩大社区党员电教覆盖面。大东区现有175个社区,还有25%的社区没有建立电教播放点,没有电教播放员,主要原因是社区办公场地拥挤,没有党员活动室。随着大东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功能的日益完善,各级党组织的充分重视,社区建设正成为全区社区建设的重要工作,目前区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全力以赴筹划社区党员活动室建设,力争两年内每个社区活动室达到80平米以上,社区党员电教播放点覆盖率达到100%。

二是夯实基础,搞好社区软硬件建设。社区搞好党员电教的前提是必须有播放设备,场地,经过近两年各级组织的投入虽然解决一部分社区的播放设备,由于经费的限制,现在大东区还有55%的社区缺少播放设备,区委准备积极筹措经费,力争两年内社区电教设备达到85%以上,主要采取政府、区委组织部、街道共同解决的办法。

三是创新载体,重点抓住电教播放收看。社区的党员主要是离退休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多,每个社区的需求层次不同,针对社区的不同要求,街道要利用区委的“民心工程”,每个社区选择不同的载体,搞好播放不同的党建专题片,根据需求积极组织社区广大党员收看,以满足社区党员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断增强党员电教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