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全民健身现状

全民健身现状

时间:2024-04-04 11:15:45

全民健身现状

全民健身现状范文1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择周口、巩义、商丘、新乡等地区全民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河南省全民健身情况较好,体育锻炼项目程多元化趋势。“场地器材缺少”、“无人指导”、等是影响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全民健身 现状 影响因素

“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对全面贯彻和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具有重要意义,全民健身现状不仅对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为社区体育的顺利开展、增强全民体质,及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与繁荣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分析研究河南省全民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河南省全民健身现状与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以“全民健身”、“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等为关键词,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周口、巩义、商丘、新乡等地区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836份,有效问卷826份,有效率为98.8%。对所得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全民健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健康成为全民的需要,“营养”、“健康”、“运动”是全民的需求,当今“花钱买健康”、“花钱买流汗”已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据统计,现代城市人口中,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已高居各病之首,并且出现年轻化,其病因多与紧张、焦虑、运动不足、肥胖等有密切关系[1]。这主要与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达关系密切,“汽车”、“电梯”“电动”等现代化的发展使人们多坐少动,热能积累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运动、健身娱乐等体育运动项目成为社会的主要需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居民经济收入情况的分析

河南省是人口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情况是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的基础。从居民经济收入的调查数据来看,在10000元以下年收入的居民最少,占调查总体的2.37%,其次是10001-15000元的居民,占调查总体的15.6%,参加体育锻炼最多的是30000元以上的居民,占调查总体的30.4%。由此可以看出,经济收入情况对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社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消费和投资,也促进派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为人们的体育锻炼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三)居民主要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分析

从调查统计数据得知:随站河南省全民健身器材的重视和投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有所增加,在不需要器材的跑步、散步的基础上,篮球、乒乓球等也成为大多居民体育锻炼的需要,而且在空闲时间还会举行篮球比赛。但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中年和老人较喜欢广场舞和健身走等;年轻男性较喜欢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年轻女性多选择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等隔网运动或健身运动的体育项目。

(四)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及强度分析

单位时间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称为锻炼频度。从调查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情况可以得知,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也存在着年龄差异,21-40岁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明显低于50岁左右的居民,分析原因可能是50岁以上的居民的自由支配时间要多于年龄较小居民的自由支配时间,这个年龄段一方面是由于健康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基础相对稳定,生活压力小等原因。

(五)影响河南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从影响河南省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得知,“没时间”、“没兴趣”、“缺乏场地器材”、“无人指导”等是影响河南省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其中主观上认为“没有时间”“没有兴趣”各占56.3%和63.1%,成为影响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客观上认为“缺乏场地器”“无人指导”成为影响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另一重要因素,各占61.4%、58.1%。这说明河南省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认识的培训和体育器材的投入力度。

三、小结

河南省全民健身情况较好,体育锻炼项目程多元化趋势。“场地器材缺少”、“无人指导”、等是影响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建议:政府加强全民健身意识的宣传,提高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加大体育设施、器材方面的投入,增加各种休闲、健身、娱乐保健设施的建设和开放。

参与文献:

[1] 邱建国等.山东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4):136-44.

[2] 刘飞平,龚秋玲.基于全民健身的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平台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1:17-19.

全民健身现状范文2

摘 要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2013年是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承上启下的一年。为进一步将厦门市全民健身活动推向深入,通过对厦门市的设施建设、体协网络、品牌赛事等方面进行调研,提出打造“大厦门”品牌,为加强全民健身、建设体育强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厦门市 全民健身 现状 发展

一、厦门市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总结

(一)加强阵地设施建设,提升全市健身热情

通过省市体育部门拨款支持和申请体育公益金等渠道筹集一部分资金用于购置体育器材,加上历年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对各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建设和完善了一大批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和配备了大量的体育设施,目前,全市共有分布于各街道、系统、社区和辖区单位的体育场所564处,体育场地总面积575559.3平方米,户外健身路径就达72条,有8个街道建立了社区体育活动中心,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区居委会设有体育活动室,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和健身的需求。为了确保对体育设施的保护工作,市政府转发了由群体科起草的关于《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管理办法》,有力地促进了对社区体育设施的规范管理,为市民参与健身提供了相应的保障,使体育活动参与人口已达到52%,不分老少的多层面体育健身锻炼人群已基本形成。

(二)拓展群众体协网络,推动全民健身普及

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之际,发挥体育总会、公务员体协、老体协、协会等群众体育社团组织的作用,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举办面向大众的体育活动,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使群众体育工作常态化。如举办“迎奥运.贺新年”体育舞蹈专场演出、连续11年举办庆“元宵”军警民拔河比赛、迎新年冬泳比赛、协办福建省全民健身登山王大赛,“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思明区沙滩排球挑战赛,有效地活跃了辖区的体育氛围。与此同时,指导各街道召开社区运动会,体育活动联结了友谊,推进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争先创优体育强区,大力打造品牌赛事

在开展群众性体育工作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发现和扶持基层先进典型,按高标准推出各层面的先进单位,已有4个街道获全国城市社区体育先进单位、5个单位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个街道获省城市社区体育先进单位。制定了《体育比赛获奖奖励暂行办法》,该办法对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及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抓好群体工作中能注重创品牌,成功举办“匹克杯”和“安踏杯”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 “锐阳杯”华东区体育舞蹈锦标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主办海峡两岸自行车邀请赛、海峡两岸沙滩排球邀请赛,增进海峡两岸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全民健身硕果累累

加大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度,适时举办各类体育培训活动,如举办公务员瑜伽健身行培训,太极柔力球培训、健美操(工间操)培训,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推动了机关公务员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相对缓解了公务员紧张的工作压力。另外,带队参加的全国、省、市各项群众性体育赛事均取得较好成绩,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老年排球邀请赛中获得冠军;在厦门市第十八届运动会中,包揽了成年组和青少年组金牌榜的第一名,团体总分3702分排在首位。

二、厦门市市区全民健身的发展建议

(一)更新观念,扩大眼界,增强健身意识建立“大厦门”观念

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从陆上扩大到海上。五缘湾的自然条件为开发水上运动健身项目创造了天然保障。开发五缘湾可带动教育、园林、休闲娱乐、体育健身、训练比赛以及旅游的全面发展,是“大厦门”框架的完善与补充。其次,加强全民健身意识教育。宣传内容要坚持思想教育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努力提高驾驭自身从事体育健身运动和评价的能力,把体育活动视为丰富生活内容,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之做到人人健康奔小康的全民个人自觉行动。

此外,构建全民健身运动是普及教育的有效途径。市区幼儿体育要以体育游戏为主,培养脑体并用,使之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学校体育要将体育教育列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成人体育(包括工人、农民体育等)强调坚持经常,注重劳逸结合,使之一可以增强成人体质,提高工作生产效率,二可以通过休闲体育放松身心,达到调节生理、心理节律的目的,也是移风易俗,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老年体育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健康老龄化”,进而达到“积极老龄化”。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厦门体育工作

首先,内容科学化。以传授科学的健身方法,培养良好的健身技能,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健身运动。其内容科学化主要体现在“山、水”两个字。突出“山”的特色,就是依托市区近郊生态山林及城市山林资源,围绕不同的自然环境,开展人与自然合一的健身活动,突出“水”的特色,就是要依托约140多公里海岸线、充分做好水上运动的文章,将厦门建成集水上比赛、运动、娱乐、观光、海滨度假等于一体的海上健身、休闲胜地,如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游泳、帆船、环岛航行、垂钓等水上运动项目,形成一道国内外知名的厦门沿海观光休闲体育健身运动带。其次,竞赛科学化,为形成以体育竞赛为特色的品牌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市区三大优势,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具备三大优势。第一,陈嘉庚爱国体育思想。陈嘉庚早年就提出:“强国强民,振兴中华”,“体育为兴国之策”等论述已受厦门人民所喜爱并实践。第二,厦门市每年成功举办的“厦门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使世界各国的长跑爱好者体会到中国闽南文化的永恒魅力以及大自然有机融合所迸发出来的天人合一的耀眼光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给传统的体育文化赋予了崭新的现代价值。第三,对台体育活动优势。厦门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对台体育交往潜力很大。通过互相邀请(体育竞赛、学术交流、参观旅游、各种夏令营),以体育健身运动为先导,以体育经济为主轴,由体育搭台,经贸唱戏,互相交流,互通有无,重温故里之感情,共兴中华之理想,进而实现一国两制、双赢共富的目的。

(四)加强领导,健全基层体育组织,共建和谐社会

实施全民健身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执行全民健身计划,必须具有健全得力的体育组织。因此,体育工作应在市委、市领导直接领导下,主动联合教育局、共青团、工会、妇联,将各行政部门拧成一股绳,相互配合,切实把全民体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为使《纲要》顺利实施,健全体育组织十分重要;表彰与奖励先进,通过榜样示范,确保群众体育朝着“科学化、信息化、社会化、法制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改革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支持体育社团的发展。此外,通过举办短训班或专题研讨会、座谈会,提高体育骨干对体育本质、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表率作用,以加速共建和谐社会。

(五)加强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建设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人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加速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要完善体育指导员队伍培训和管理的法规制度,使其培训制度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加大经费的投入,建立固定的培训基地,努力实现“培训-管理-服务”一体化,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中心、辐射全体市民,保持有效、持久的全民健身队伍,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开展群众体育、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民健身现状范文3

摘要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1995年颁布。为了促进各个城市的体育设施建设,特别是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从1997年开始,国家体育局从体育收益的小部分资金中提取一部分,作为场地设施建设资金。这一措施无形中就加快了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健身路径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城市的每一个社区。

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对新乡市区四个城区的全民健身路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健身路径设置、使用、管理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引导社区居民进行健身路径锻炼,促进新乡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推动新乡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关键词全民健身路径设置使用调查

一、前言

有了体育场地设施之后,群众才能更好的进行健身活动。场地及设施的缺乏是目前建设的一大困难。健身路径是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各个城市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及个社区的基本情况而建设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它是世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的产物。全民健身工程是为了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行而实施的[1]。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快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调查研究全民健身工程的发展现状是很有必要和意义的[2]。

二、问题的提出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之后,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国各地市火热开展起来。位于祖国中部的新乡市、有着良好的历史传统和群众基础,社区体育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新乡市社区健身路径目前还存在好多问题,比如说:健身路径的管理、群众如何锻炼、场地的环境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器械造成的顾虑,这都影响了群众参加锻炼的情绪。

三、新乡市健身路径的设置现状

表1 居民希望健身路径摆放的地方

绿化带空地上 街道路旁、河边 公园、广场

人数467 310 60

%55.437.17.5

调查发现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以室外为主。有55.4%的居民希望健身路径建在绿化环境较好的绿化带旁边,有37.1%的居民希望建在河边的道路旁,他们都认为建在这些地方不会影响交通,而且能美化市容。但还有7.5%的居民愿意选择建在公园和广场里面。

四、新乡市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

表2居民在健身路径锻炼过程中对自己锻炼持续时间与练习强度的注意度

很注意 注意 一般 不太注意 不注意

人数7023030016869

% 8.5 27.7 35.4 20.2 8.2

调查发现大多数新乡市居民在使用健身路劲锻炼时、对锻炼的时间与强度不是太注意。但有36%的人会注意到自己锻炼的时间、练习强度,还有28.4%的人表示不注意。调查显示,居民不敢放心使用健身器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安全保护措施,其次是健身路径摆放地的地质过硬,据调查研究发现仅有少部分的社区健身路径摆放在塑胶地板或草坪上,其余以硬地面为主。

表3居民在健身路径锻炼过程中受伤情况

有、不严重有较严重没有

人数 21522600

% 25.6 2.7 71.7

调查发现在进行健身路径锻炼时,轻微受伤者占到25.6%,重伤者较少,担忧占有2.7%。调查原因包括地质过硬,对器械使用方法不清楚、儿童在没有大人的帮助下使用成人器械等。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器械告示牌上都使用方法、功效、健康禁忌等说明,但对使用者年龄没有明确的告示,一些看护的家长由于一时的疏忽,这些对儿童来说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五、结论

(一)新乡市区健身路径的设置基本上满足居民的需求,但仍有少部分社区健身路径的设置环境、合理布局不如人意,显得杂乱无章不美观。并且少儿、中青年、老年3组人对社区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各不相同。

(二)新乡市区居民使用健身路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错误使用导致受伤,儿童误用成人器械,器械未标有详细的使用细则,器械损坏没有及时修理,难度大的器械没有安全保护措施等。

六、建议

(一)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根据社区居民年龄层次不同、需求不同设置摆放相应的器械,器械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强度到高强度循序渐进摆放,以便提高器械利用率。

(二)建议生产户外健身器械的厂家相应开发出供儿童使用的产品。

(三)建议社区在健身路径设置位置时应该考虑天气、气候季节变化因素。

(四)建议加社区应加大对健身路劲的管理力度,有条件的可以安排社区健身路径器械督察员这一岗位,对器械进行察看,发现有器械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锻炼器械,立即上报,进行维修,及时设立警示牌。另一方面,提高居民自觉维护和监督意识,以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五)建议社区管理部门应结合社区健身器械每年组织一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身比赛,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健身路径锻炼的积极性,形成制度化,突出娱乐休闲性和健身性,推广科学健身。

参考文献:

全民健身现状范文4

关键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发展现状及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265-01

前言

全民健身这一项创新性的举措能够提高我国广大群众的健身热情,能够极大程度上的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健身的需求,保障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在推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时,主要在于对于社会资源的整合,来决定全民健身的性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主体单一,缺少动力

全民参与的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来开展的公共服务,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之下,作为主体的政府,其一方面是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组织工作者,而在另一方面却又是全民公共服务体系的生产者,处于这种地位的政府,将社会各个行业的力量积聚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当中[1]。现如今,国家对于组织政策的要求也逐渐的放宽支持社会各行各业以及各个人和组织来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但是在现如今人民的推动过程当中,对于群众力量的引导仍旧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不少地区的政府对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其他方面的社会建设工作来比较,则又显得有一些不足。政府对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视程度,明显没有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其他的民生社会服务政策高。而且有一些地区的政府虽然对全民公共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报以足够的热情以及祖国的重视程度,但是其发展的路线往往偏离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初衷[2]。

2.理论认知不足,体系构建不完善

在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当中,城乡一体化是其实现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对于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以及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以至于在具体的建设过程当中,建设效果达不到目标要求,使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城乡一体化,能够加速城乡之间的结合,实现公共服务之间的融合,使城乡之间的交流变的更加密切。

3.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开展全民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建设,具体的包括健身的组织健身活动进行指导以及健身所使用的公共设施等[3]。但在如今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当中,在这几方面的建设都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来进行全民健身指导工作的人员数量以及其工作能力并不是很好,而且在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当中,场地构建以及设备利用率等都不是很高。而且在全民健身活动方面来讲,想要更好的推广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的形式,那就要通过多媒体等传播方式来进行推广,但是在如今推广的方式过于单一,缺少进行专业推广的平台。

在如今的全民健身的管理方面,过去政府对于企业管理程度以及重视程度都不够,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数量都不是很高。而且政府对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资金投入也不是很多,使很多的全民健身工作都不能够得到正常的执行。

二、构建全民健身体系

1.完善健身服务与保障体系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主要是构建服务体系的框架,这样才能够推进体育设施的建设以及对各种类型的体育场所的利用效率,将之前所存在的健身场地不足等情况进行完善,然后根据推广开放的对象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在这个过程当中,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需要逐步的强化以及完善其技术文化人才的队伍以及企业素质,然后利用人才来帮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广大群众理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宗旨以及其重要性。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进行吸引志愿者的方式来不断的扩大进行公共服务体系推广工作,现在在推广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进行体系的构建。另外还要明确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当中领导的作用,充分对其自身体系的组以及机制进行完善,将健身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充分的融入到日常的社会生活管理中,使其与社会建设的其他项目相结合,来达到推动其发展的作用。而且还要充分的鼓励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社会筹资工作,加大对其财政拨款的力度。

2.对全民健身体系创新

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过程当中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将其力量以及资源进行整合,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分的发挥各行各业的优势以及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及机制,然后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以及其他的机构加强全民健身体系的建设工作。对企业实行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强化社会监督的作用以及力度,使全民健身体系充分融入到要群众的认知当中。

3.促进城乡发展与建设

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的一项因素,这就要求在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完善,使其能够对城乡之间的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交流融合增强[6]。通过扩大以及融合城乡之间的交流工作,使全民健身的推行在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过程当中稳步进行,充分的融合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工作当中。建设城乡一体化来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能够使城乡居民享有同样的机会以及同样的服务,增加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

三、结束语

推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和谐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努力的将其进行完善,努力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增加其财政投入。而且还要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机制以及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机制,活动内容,体系建立以及管理员监督等方面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来进行全面建设,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志成.我国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33(4):75-80.

全民健身现状范文5

关键词:中学生 全民健身 体育投入及其效益 教育改革

一、前言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正式批准和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这是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它从面向21世纪,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出发,对本世纪末直到下世纪初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纲要》明确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中学作为培养青少年合格人才的摇篮,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符合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投入以及目标的健康状况如何?体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体育教学如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育体系。本文拟在通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存在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改革对策,提出笔者的设想,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我市宜章县、北湖区、资兴市、安仁县、桂东县等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 名学生,其中男生108人,女生92人。

2、研究方法。

调查法:①问卷调查:对我市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发出问卷210份,收回有 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5.2%。②访问面谈对部分县、市、区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3、调查内容。

根据《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其内容为: 对《纲要》的了解情况,每天锻炼时间、锻炼目的、掌握锻炼方法,影响锻炼的因素,喜欢项目,体育消费和体育书刊等8项。

三、结果与分析

1、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25.5%的中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甚至是指什么回事都不知道,这说明全民健身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不够。调查中还发现84%的中学生对体育有较强的认识,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明确的,其动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仅注重于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体育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参加的间接动机—体育活动的结果,而间接动机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如何引导学生的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升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必须考虑的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女生中有28.3%是为了保持体型苗条,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女中学生更加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调查中还可以看出,几十年一贯制的体育教育仅使学生掌握了1—2种锻炼方法,体育能力差,与多年来以运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是相违背的,同时说明,体育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需 要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

2、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调查结果表明,53.5% 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市没有一所中学的运动场、馆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体育器材符合《配齐目录》的也未几所。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此外,因学生任务重而自动放弃体育锻炼的占22.5%,属于外界干扰慢慢地脱离锻炼的占17.5%,两项合计占调查总数的40%这40%大都是两三(初三、高三)的中学生,说明应试教育还很严重。调查中还发现,59.5%的中学生最喜欢球类运动,15%的喜欢武术而对田径、素质、器械体操等项目不感兴趣,喜欢的人分别是6%、7.5%、10%。由于学生对项目的偏爱,加上锻炼时间又集中在课外活动时间,势必会对场地器材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压力,要缓解这一现象,必须对学生的体 育兴趣进行疏导。  3、中学生体育投入少。 中学生体育投入包括时间投入和物力投入两个方面。

①中学生体育投入时间少。据调查,200人平均每天锻炼时间为19分钟,而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有168人, 占总数的84%;40分钟以上的只有32人,占16%。这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调查中还发现,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的体育锻炼时间呈减少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观上对健康定位不准确,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对于人获得有适应能力应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认识不够,从而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由于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两操两活动”开展不正常或缺乏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三是应试教育还很严重,导致学生学习任务加重,致使两三(初三、高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上或宁愿将时间白白浪费,也不甘心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②中学生体育消费低。

据调查表明,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很低,年平均每人消费22.5元,86%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下,而这些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鞋。14%的中学生年体育在40—80元之间,这与有关资料显示的我国年消费百元以上的占16.02%相比差距还很大。总之,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对体育消费进行合理的应用投资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 知识层次,然而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报刊杂志平均拥有量为0.38本,有79.5%的学生根本没有体育书刊杂志,除了必备的教材外,较少问津其它的体育书刊。

四、发展对策

1、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74.5%的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教室室内课组织学习,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以达到宣传之目的。

2、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根据《纲要》要求,中学生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从体能还是心理,都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境界,从中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3、中学生的体育投入较少,体育消费水平偏低。中学生锻炼时间的减少引起身体素质的下降及整体体质的下降的现象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形成传统,成立多项的体兴趣小组,己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4、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由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还继续盛行,所以,违背国家教委开课之规定,私自增加课时,加班加点,造成了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锻炼机会。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随时随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相符号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勒令他们限期改进,对于累教不改的学校领导和他人要给予行政处分,对造成学生心身健康受到损害的要降职或追究刑事责任。作为素质教育的当今,我们应该把学校办成合格加特色,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加特长的社会主义新人,让素质教育在各校生根、开花、结果。

5、学校环境差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了给学生拥有锻炼的场所与器材, 学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体场馆建设列为学校是否符合办学条件的大事来抓。学校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在长效果,少投入的原则上进行扩建和改造,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全民健身现状范文6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育场地;场馆;配套设施;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

一、研究背景

2008年,苏州为江苏省首批“体育强市”。根据第5次全国场地普查苏州市普查的结果,目前苏州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5549个,占地面积1246多万平方米,苏州市总人口是578万,苏州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是2.1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的场地数是9.6个。但和国外比较来看,人均场地占有面积差距甚远。2012年最新数据,苏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2平米,这与苏州全民健身点体育场地器材的需求还相差甚远,当下体育场地与设施还存在很多的问题。1早在1990年,意大利、芬兰、德国和瑞士每10万人平均拥有场地为212个、457个、248个和220个,日本为260个,1994年韩国为10062个。苏州作为文化水平比较发达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比较高,通过对苏州市体育场地与设施点的实地调查,发现苏州市区管理场地设施的资金存在严重缺乏,健身设施的损坏严重,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公益性全民健身工程点的数量少,场地设施的数量和种类单一。仅依靠现有的一些社区、社会健身场馆等体育设施数量远远不够,不能达到全民健身的要求。需要管理者或执行者拓宽思路,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体育资源,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场地设施的协调发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根据苏州市 2004 年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可知,苏州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场馆5872 个,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 2.04 平方米。但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的人均体育场地占有面积已达到 14 平方米,德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 4.3 平方米。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苏州市人均全民健身体育场地面积还存在很大差距。

从 1998 年到 2010 年底,苏州市区共建全民健身工程设施 658 处,拥有各类健身设施 5984 件,每个全民健身工程(点)的面积不少于 400 平方米,每个健身工程(点)有 8-10 个种类的健身设施,投入资金 3 万左右。近四年间,苏州市体育局先后对苏州市区的 68 个全民健身工程(点)的健身设施进行了报废更新,还有一些损坏的健身设施需要进行维护。

1、场地、场馆及设施的种类及数量:体育场地场馆主要包括:田径场、网球场(馆)、篮球场(馆)、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健身房、瑜伽馆、舞蹈馆、台球馆、游泳馆、羽毛球场(馆)、乒乓球馆、保龄球馆、、武术场馆等。苏州市体育局为全民健身工程点采购的健身设施种类超过了 13 个,如扭腰器、肩关节训练器、太空漫步器、健骑器、双人大转轮、双人腰背按摩器、太极推手器、自重式座蹬训练器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健身设施,使用的方法不一样,练习的部位也不一样,健身的效果也不同。

根据苏州市 2004 年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可知,苏州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场馆5872 个,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 2.04 平方米。从 2003 年至 2012年,苏州市区建有全民健身工程(点)场地设施 658 处,并拥有各类健身器材 5984件。

2、场地、场馆及设施的损坏情况:苏州市的全民健身工程体育场地与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健身设施的损坏,有的是人为损坏,有的是自然使用损坏,还有的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损坏。在苏州全民健身工程点损坏的健身设施中,有 43%的健身设施损坏严重,还有 57%的健身设施损坏不严重。在与使用者的访谈中知道,有些损坏严重的健身设施,开始只是轻微的磨损,但由于缺乏对这些健身设施的维护,久而久之,原本磨损不严重的健身设施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几乎无法使用。

健身设施经过使用必然会磨损,但健身设施磨损并不要紧,最为重要的是对这些磨损设施需要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只有这样,这些磨损的健身设施才能延长安全使用寿命,使用者可以继续使用。

(二)使用现状分析

1、使用者锻炼方式的选择:全民健身路径在配建时,明确要求注明每个器械名称和简单的锻炼方法或文字或图形,健身路径生产厂商在生产健身路径的同时配套生产了有关的器械指导告示牌。其实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只有 12.3%的练习者承认自己是根据指导牌中的指导进行练习;28.4%的练习者模仿别人练习,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53.6%的练习者根据自己对器械的主观理解来练习;只有 5.7%的练习者有专门指导。可见,苏州市参加锻炼的部分人群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的后果是很多练习者往往错误地使用器械,这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器械的功能,还易对器械造成损害,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全民健身点上,只有个别点的活动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其它大部分地方没有发现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指导工作,这也对锻炼者如何科学锻炼产生了影响。因此,配备各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全民健身路径的锻炼人群进行科学指导,应是解决苏州居民在全民健身中科学锻炼的当务之急。

2、使用场地设施的时间:不同的使用者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选择不同的健身时间。调查数据显示:健身者参与健身活动主要集中在早晨和下午。早晨、下午和晚上的健身人数分别是 68 人、71 人和 46 人,分别达到了抽查人数的 34%、35.5%、23%,说明人们选择健身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选择健身的时间越来越科学,早晨体力充沛,空气清新,下午和晚上进行健身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睡眠。使用者利用场地设施健身时间相对比较集中,是使用者需要指导的最佳时间,也是场地设施最需巡查维护的时间。

(三)使用场地、场馆及设施的方法

1、锻炼者使用场地、场馆及设施情况分析:调查得知,34%的使用者会使用场地设施进行健身,原因是使用者本身有体育方面的知识,根据场地健身设施上的使用说明书学会的。但仍有66%的使用者不会使用场地设施,看到别人怎么使用就学着怎么使用,原因可能是使用者不认识文字,看不懂使用说明书等等。因为多数使用者不会使用场地、场馆设施或没有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练习,很容易发生健身伤害事故。使用者不会使用健身设施很正常,在碰到不会使用的健身设施时,不能盲目的使用,一定要向会使用的人学习或者请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在掌握使用方法之后,再使用这些健身设施。

2、指导使用场地设施情况分析:调查中知道,有56%的全民健身工程场地场馆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使用者的锻炼进行指导,还有44%的全民健身工程场地场馆的使用者没有得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正确指导。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指导使用者使用场地设施的服务意识不强或者是管理者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使用者健身的重要性。因此,使用者在不会使用健身设施时,要主动积极的向社会体育指导员咨询,掌握一些常见健身设施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下使用健身设施,进行科学的健身,达到自己健身的目的。同时社会体育指导员要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主动积极的传授给使用者,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作用。2

3、场地设施的使用与不同群体之间的要求:实地调查中得知,全民健身工程地点的少年儿童健身设施种类和数量很少,由于缺乏儿童健身设施,一些少年儿童就到成人的健身设施上进行健身,出现了少年儿童抢占成人健身设施健身,由于成人的健身设施不适合少年儿童健身,从而导致时常会发生少年儿童的伤害事故。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是少年儿童在校时间锻炼的主要场所,学校的体育设施主要是针对少年儿童设置的。为了解决健身设施类型和数量的不足,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健身设施,因而要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的开放,缓解全民健身工程场地设施的缺乏。3到 2010年底,苏州市区共有 71 所学校对社会开放。学校体育资源适时的对外开放,提高学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等单位共同制定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的管理制度。对于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为了维护和管理学校的体育资源,确保学校体育资源的安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可以根据物价部门的核定,向进校使用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4

4、对场地设施的使用的满意度情况分析:相关数据显示:有69%的使用者对全民健身工程场地安放健身设施的类型不满意。78%的使用者对全民健身工程场地安放健身设施的数量不满意。有 18.5%的使用者对全民健身工程(点)的健身设施质量不满意。有 10%的使用者不同程度的认为健身设施不实用。

在类型上,说明了使用者的健身内容广泛,需要多种健身设施,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健身设施的类型少或已有的健身设施类型不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在数量上,说明苏州市区的全民健身工程地点健身设施的数量偏少,也说明了使用者的数量远超过健身设施的数量。在质量上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使用者不会使用健身设施并造成了人为的损坏健身设施,也有可能是健身设施的本身有质量问题,还有可能是健身设施的使用频率过高,超负荷运动,加速了健身设施的自然磨损。

在实用性方面,可能是健身设施的种类少,也有可能是使用者的健身内容广泛所导致的状况。

三、结论

苏州全民健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其中扭腰器、太空慢步机、健骑器、大转轮等设施相对较多,而攀网、肋木等健身设施较少。全民健身工程场地设施的使用者只有1/3,且数量和种类缺乏,适合少年儿童健身设施更少,健身设施的损坏严重,卫生状况更是令人堪忧。部分学校已经实施对社会开放,但仍然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5

使用健身设施的锻炼者时间选择主要集中在早晨,下午和晚上健身,其对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不高的健身设施使用频数高。多数使用者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只是进行盲目的健身,造成健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有7成的使用者对全民健身工程场地安放健身设施的类型不满意;有接近2成的使用者对全民健身工程(点)的健身设施质量不满意;有 1成的使用者不同程度的认为健身设施不实用。管理者应把保证使用者的健身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每位使用者的健身需求。

四、发展对策

(一)针对使用方面的建议:经常组织使用者听有关健身方面的知识讲座,请健身方面的专家到健身现象为使用者传授健身运动知识,丰富使用者的健身知识,同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让使用者科学的使用健身设施,减少人为损坏。增加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不高的健身设施数量并提高维护力度。增加多数使用者喜爱的健身器材数量和种类,使用者主动向别人请教,学习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健身事故的发生。

(二)针对管理方面的建议:管理机构之间对全民健身工程场地设施的规划和布局进行协商,使场地设施的规划和布局科学合理。全民健身工程场地设施的管理主要依靠器材巡查管理自愿者和专业维修人员,增加器材巡查管理自愿者和专业维修人员的数量,同时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的服务意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工作,建立维修基金,列入每年专项财政预算,同时简化财政审批手续,对损坏的健身设施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新。加大对器材巡查管理志愿者、专业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维修水平。在分配工作时,按“靠近”的原则进行分配,加大对周边全民健身工程(点)的巡查频率,对所有健身设施进行巡查、维护。要不定期的对健身场地进行清扫,定期对健身设施进行消毒。

(三)针对场地、场馆及设施之间协调发展方面的建议:上级部门和街道、社区等拨出更多的资金及人力物力来扩充体育场地、场馆及设施的建设,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建设的同时更多的考虑使用者的感受,将苏州的整体发展融入其中,综合考虑交通,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提出合理的规划,促进其协调发展。管理者组织使用者积极主动学习健身方面的文化知识,提高理解器材使用说明书的能力,能够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的操作健身设施;管理者要招聘更多的器材巡查管理自愿者和专业维修人员。志愿者要积极的参与培训,争取成为器材巡查管理自愿者或专业维修人员,认真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使用者可以适当捐赠钱物,增加场地设施的数量和种类,并主动的保持场地设施的卫生、及时清理场地器材的垃圾。

参考文献:

[1]曹晨曦,曹琼瑜.苏州市城区全民健身路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4):325-330

[2]吴云红.浅谈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发展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 管理),2011,(4)

[3]丁云云.苏州市城区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9

[4]2010度苏州各市(县)、区群体工作情况统计表

[5]何欣.公共健身设施维护考验管理水平[N].苏州日报,2010-9-7

[6]戴杰.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

[7]朱琳.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法理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1,(5):35-39

[8]肖林鹏,袁玉涛等.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4)

[9]张建业,王艳红.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

[10]胡微,超慧.全民健身路径管理问题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2)

全民健身现状范文7

关键词 城镇社区 全民健身计划 居民健身活动

1 前言

正在我国全面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提高全民族素质,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配套的跨世纪的系统工程,是体育改革中战略性的重大举措。

在全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今天,处在社会科学文化中心的城镇居民,其健身活动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从一个主要方面基本反映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成效与力度。引导城镇居民形成一种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健身意识和习惯,已成为我国跨世纪战略发展中一个具有重要历史使命的课题。展开这一研究,无疑有助于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有利于推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湖南省长沙市城镇各社区34个单位和16个居委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职务和生活水平的居民400人。其中政府机关干部和职工94人,厂矿企业干部和工人86人,普通居民220人;男性居民204人,女性居民196人,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21岁。

2.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面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研方法,问卷调查于1998年2—3月进行,有效回收率86.9%。

2.3 数理统计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CASIOFX—4500P计算器,对400个样本中的4万多数据进行分类检验和统计。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居民对健身活动的认识

表1

居民对健身活动的认识(%)

序号

问 题

了解

不了解

1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与核心  27.3

72.7

2

全民健身计划的战略意义

35.7

64.3

3

健康的科学含义

49.1

50.9

4

健身的基本方法

38.9

61.1

认识是指导实践活动的基础,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健身活动的实践效果。本项调查主要研究城镇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和核心以及有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调查表明(表1),城镇居民目前对全民健身计划的认识水平整体上偏低。只有27.3%和35.7%的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有所了解,还有50.9%的居民对健康的认识尚停留在“没病就是健康”的肤浅层次上,另外61.1%的居民对健身方法还局限在“打球跑步”简单的框架上。以上问题表明,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职能管理部门对全民健身计划的舆论宣传工作已经滞后。

3.2 居民的健身态度与选项

表2 居民对健身活动的支持态度

性别

调查人数

爱好

有兴趣

一般

无兴趣

X²检验

204

42.2

37.8

13.7

6.3

P<0.05

196

26.5 2

34.2

全民健身现状范文8

毕琬娸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健身操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还处于新兴地位,近年来,高校健身操运动开展不断取得进展,学生对健身操运动的兴趣和

热情也日渐升温,高校体育运动开展与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是必由之路。本文从我国当前高校健身操开展情况和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现状出发,分析二者存在的共通点和互利点,论述高校健身操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为更好地开展高校健身操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提

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健身操;全民健身

1.前言

作为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环节,高校体育教学开展

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和体育健身习惯的培养,

而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高中往往到了大三大四的高年级阶段

就取消了体育课,这样就对学生自觉自主地体育健身活动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在体育观念和运动习惯方面

的影响直接延续到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的环节,如果学生在高校

体育教学中充分锻炼了自身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形成了对体育健

身的兴趣和习惯,进入社会后就会自觉地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甚至

是指导他人科学地开展体育健身,这一点正是高校体育教学与全

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契合点。

健身操是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深

受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兴校园体育项目,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有着重要作用,以其特有的健身性、娱乐性、

休闲性相结合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相比与

传统的体育项目,健身操具有运动量适中、易于掌握等特点,这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话语权。同时,健身操不仅适

合高校学生参与,更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爱好者和参与

度,因此,健身操运动可以作为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

桥梁,贯通其中的是高校学生。本文从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现

状和高校健身操开展现状出发,分析高校健身操对于全民健身运

动的作用与影响。

2.全民健身及高校健身操的开展现状

2.1 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与世界联

系交流的不断加深,体育运动也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自

1984 年中国射击运动员徐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实现奥

运金牌零的突破以来,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开展欣欣向荣,人民

群众对于体育运动的关注和参与程度也不断提高。2008 年北京奥

运会上中国创历史记录地夺得了51 枚金牌举国振奋,处于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人民体质需要更

加重视。1995 年我国颁布《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纲要》,由此开始

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但是由于经济基础限制,区域间发

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水平广泛

体现在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上,城市和经济较发达

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和经济发展较落后

的地区,此外,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还体现着不连续性的现状,阶

段性的地方体育健身开展热潮迎合上级检查的需要,敷衍的表面

繁荣无法体现全民健身开展的真实水平。

2.2 高校健身操开展现状及特征

健身操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自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系

统之日起就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和热情参与。健身操在当前我

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占份额仍然无法与田径、篮球、足球、排

球等大项相提并论,但是也呈现出了不断发展的良好势头。健身

操具有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合为一体的特点,在参与健身操

锻炼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身身体的美感,同时能够实现在

强身健体的基础上塑造优美体形的效果。对于日渐严重的高校学

生肥胖趋势来说,健身操能够有效缓解由于肥胖带来的其他问题

并逐渐实现减肥美体的效果。相比于其他强调课堂组织的运动来

说,健身操运动具有自发组织性和随意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

好随时自发组织,基本不受场地的限制,无论是学校操场、篮球

场还是广场、社区甚至家里都可以开展。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健

身操具有广泛的群体适用性,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不同素质的人

都可以参与到健身操运动中,形成一派激情、动感、热闹非凡的

火热健身场景。

3.高校健身操之于全民健身的作用

3.1 高校健身操开展为全民健身提供专业指导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因而高校健身操运动的开展对于全

民健身运动的影响与作用首先就体现在通过高校健身操教学和

运动,培养大批健身操领域专业人才从而可以为全民健身中健身

操运动的开展提供科学化、专业化的指导,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更

好地宣传普及健身操运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从而

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水平。高校健身操教学时系统性规范性

的教学,学生从中能够有效提高自身对健身操运动的理解和掌握

水平,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后,大学生自身的健身操技能不仅能

满足自身锻炼的需要,同时可以在参与社区健身和全民健身活动

的过程中充分影响周边人群,带动更大群体更高层次的健身操开

展。

3.2 高校健身操能够为全民健身深入开展提供助力

全民健身是一项全国范围内涉及全体人民的宏伟运动,其中

自然包含了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水平

不仅影响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同时也直接反映全民健身活动在

高校的开展质量。健身操具有的群体普适性决定了它能够在全面

健身和校园体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的健身操运动开展水平还

有待提高,通过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延展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为更多学生提供了解学习健身操的机

会,让健身操在高校体育教学和高校阳光运动开展中发挥更加突

出的作用。在高校健身操得以进一步有效开展的基础上通过大学

生这条纽带带动社会大众对健身操的关注和参与,从而推进健身

操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丁辉.高校健身操教学对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06):119-120.

全民健身现状范文9

>> 浅谈社会转型时期的“全民健身路径”设计 全民健身的基层镜像 全民健身的和煦春风 全民健身 全民慈善的“转型时代” 全民健身,科学健身 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几点思考 数学巨星的陨落与全民健身 赵之心――全民健身的火炬手 全民健身设施供给模式的探讨 全民健身需要怎样的支持 浅析影响全民健身走向的因素 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建议 街头篮球对全民健身的影响 关于农村全民健身的几点思考 全民健身中景观体育的作用 全民健身新闻的突破与深挖 论健身舞蹈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全民健身背景下广场健身舞的发展 浅谈健身气功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01-23.

[2] 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2012年援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通知[Z]. 2012-06-13.

[3] 国家体育总局.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N]. 中国体育报,2014-12-26(03).

[4] 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教体艺厅[2004]6号)[Z]. 2004-08-2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3[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6] 吴剑明,揭光泽,石真玉,等. 粤西沿海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 体育学刊,2013,20(2):65-68.

[7] 刘洪俊. 不同类型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比较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1):91-94.

[8] 杨凯. 湖南省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调查分析[J]. 体育科技,2004,35(4):105-108.

[9] 邵秀菊. 烟台市初级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10] 卿滢. 外国人眼里的广场舞[EB/OL]. ,2015-04-20

[11] 胡小明,刘燕舞,冯宁. 论全民健身的制度创新[J]. 体育文化导刊,2005(12):3-5.

[12] 吴俊宽,朱. (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议学校体育、全民健身话题[EB/OL]. http://news.xinhuanet. com/

sports/2015-03/04/c_127544329.htm,2015-03-04.

[13] 樊怀洪. 公共性的基本特征与政府责任分析[J].学习论坛,2010(4):58-60.

[14] 刘梅梅. 公共性差异视角下市政公用事业市场机制优化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3:2.

[15] 彭国强,舒盛芳,闫杰. 体育空间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4(11):195-198.

全民健身现状范文10

Abstract: The use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ath in Xi'an city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expert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o o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ath for Xi'an city ordinary resident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demand trend were sorted out.

关键词: 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西安市;需求趋向

Key words: national fitness path;usage;Xi'an city;demand tendency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310-020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特别是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进一步推动了大众健身活动的开展,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健身热潮,全民健身路径也遍布大街小巷。然而,针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利用情况、器械的使用效果以及居民的健身需求情况等问题,虽有报道但作为专题来研究的较少。为此本研究拟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安市城区的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以其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当前,群众体育最大的困难是场地设施的紧缺,而全民健身路径则是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全民健身路径是一种不分男女、老少、易学易掌握的一种自娱自乐的健身手段。目前我国对于全民健身路径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并没有法规针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利用情况、器械的使用效果以及居民的健身需求情况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西安市环城公园全民健身路径以及参与全民健身路径健身的人群。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专业资料和国家及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相关文件、规章制度,近10年来国内相关健身路径的论文以及西安市群众性体育活动现状,并上网查询了近年群众性健身方面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文献依据。

1.2.2 实地调查法 就环城公园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配置、种类、占地面积、分布、指示标志、参与人群等进行实地调查。

1.2.3 问卷调查法 对西安市环城公园内的锻炼人群发放问卷。了解居民、锻炼人群的需求趋向。

1.2.4 访谈法 根据现场调查时出现的问题,与部分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进行了访谈,并与西安市体育局的有关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更为详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1.2.5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数据用计算机EXCELL进行了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民健身路径的定义 健身路径的兴起最早是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多设在环境好的公园、绿地、河边等处,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一种运动器械,各种器械之间有小路相连,故称为“健身路径”,也称为“室外健身设施”、“健身径”或“多功能健身路径”等。器材材质有玻璃钢、木头、钢铁等。因此,就近就便,不需要花钱的健身路径就必然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

在我国跨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调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群众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全民体育意识,普及群众性体育,增强国民体质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群众体育工作的体质,国家体育总局做出了“全民健身计划”的战略决策,并把“全民健身”提到“全社会全民族的事业”的高度来抓。全民健身是调动全国人民积极参加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全民健身路径则是目前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径。参与体育、增强体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全民健身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2 环城公园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基本状况

2.2.1 环城公园健身路径总体布局 西安环城公园全民健身长廊工程是陕西省和西安市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献礼的全民健身工程之一,总投资674万元,工程于2008年7月20日全部完工。全民健身长廊分为四大园区,分别以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名命名,即长乐园、永宁园、安定园、安远园,共有14个健身区段,全民健身示范区已于2007年4月建设完成并向群众免费开放。

2.2.2 健身器械的种类与数量 西安环城公园健身长廊拥有健身器材1426件,拥有120副乒乓球台,是国内室外乒乓球台最集中、最多的全民健身区;是国内公益性免费的最长(14公里)、参与群众最多(每天10万人次)的全民健身区。

2.2.3 管理健身路径的人员配备情况 西安市环城公园四个区的保洁人员、保安人员配备很齐全。但缺少大众健身指导员,和器材维修人员,器械损坏一般是由厂家来维修。

2.3 环城公园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状况

全民健身现状范文11

自国务院于1995年颁发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下简称《纲要》)后哈尔滨城乡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人心。《纲要》指出提高全民的体质与健康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哈尔滨市人口的绝大部分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城乡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民健身活动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总体上的不平衡,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和普及程度不尽相同。努力实现哈尔滨市城乡地区体育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是时代要求。为了实现哈尔滨市体育健身活动开展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为了准确地、全面地反映哈尔滨城乡全民健身的实际状况,为了更好地促进哈尔滨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同时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哈尔滨市的全民健身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市11社区5个村中年龄25岁(含25岁以下非学生人口)到55岁的常住人口,是11个中心城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发放问卷200份,城乡各100份。市区回收80份,回收率80%。其中有效问卷75份,回收有效率93.04%。乡村回收90份,回收率90%。其中有效问卷85份,回收有效率94.44%。

2.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任务,设计调查问卷,并请体育学院老师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专家鉴定信度较高。

(2)实地访谈法。研究者本人亲自对当地的有关领导及部分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座谈,以获取更为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上来的有效问卷数据运用现代统计方法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4)文献资料法。通过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查阅与本研究相近的全民健身的实施状况的文献83篇,城乡体育的文献8篇。

3 结果与分析

3.1 哈尔滨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现状调查

3.1.1 学历现状

接受调查人员学历构成从接受调查的人员来看,农村与城市间的学历有明显的差异。在农村人口中,以初、高中学历者为最多,两者之和达73.69%;小学文化次之,为18.36%;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较少,仅占6.51%;当然,随着整个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的文盲也越来越少,只有1.44%。在城市人口中,以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为最多,两者之和达68.39% ;初中文化次之,为21.28%;小学占10.33% ;文盲为零。它与哈尔滨市人口的受教育情况基本相符

3.1.2 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认识与喜欢程度现状

城乡居民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认识不同,喜欢体育健身活动的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喜欢体育活动的男性居民总体上高于女性居民;认为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很重要的城市居民总体上高于乡镇居民;男性居民高于女性居民。

3.1.3 对《纲要》的了解现状

完全了解《纲要》的男性居民占该群体的23.48%,大致了解的占31.3%,不了解的占45.22%;而女性居民分别占该群体的17.65%、30.6% 和51.76%。说明完全了解和大致了解的男性居民高于女性居民;而不了解的女性居民则高于男性居民。说明女性居民对《纲要》的了解程度总体上低于男性居民。

3.1.4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现状

25~35岁男性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增强体质、消遣娱乐和社会交往,女性居民则是为了增强体质和减肥健美;36-45岁组男性居民是为了增强体质、调节情绪和防病治病,女性居民则是为了增强体质、调节情绪和减肥健美;46~55岁组男性居民是为了增强体质、消遣娱乐和防病治病,女性居民则是为了增强体质和防病治病。说明居民的性别、年龄不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不同。总体上随着年龄增长,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在不断变化。哈尔滨市城乡健身者进行健身的目的和动机有近66%的人选择了“增强体质、防病治病”,这一现象的产生其本质有二,一是体育活动本身具有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功效;二是人们认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适应繁重、快节奏的工作,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垮了,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工作没了,生活没有经济保障。城乡健身者在“健美减肥”一栏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前者为21.56%。后者为12.97%,其中原因一是城乡两地健身者们审美情趣有异,城市人群更加关注身体的形态;二是城市居民中肥胖现象比农村严重。“比赛表演”一栏城乡各为9.67%和3.47%,说明城市人群比农村人群更好展示自己,更具竞争意识。从“社交”动机看,城市人群为12、54%,农村为9.45%,城市略高于农村,“社交”这一功能是体育的社会功能,早期人们并不太重视,如今城乡的人们正在越来越多地利用这一功能。

3.1.5 选择体育健身项目现状

全民健身现状范文12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中的软、硬件建设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使用与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取得了一定范围的发展,地域发展趋向平衡,但还不稳定。健身环境与文化建设之间发展还不和谐;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基本上不能满足是民健身需求;全民健身活动宣传力度还不够深刻;有关法规政策还不完善。为此,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为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要解决目前社会体育发展状况,推进全民健身路径稳妥发展,重要的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将工作重心从以建设为主转化为以使用、管理、提高为主,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关键词 全民健身路径 可持续发展 配建项目

河北省是我国健身路径的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重点省市,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十分重视。就邢台市而言,我们实地考察了市区内的建设路径,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了邢台市的建设路径发展处于不健康的发展轨道上,体育场馆少,锻炼人群年龄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邢台市市区内各对群众开放的公园、健身广场、社区健身设施、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健身以及一些家庭健身活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查阅图书、报刊,访问相关网站,以及近十年有关全民健身路径、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文献。

2.问卷调查法

从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现状,对邢台市市区内健身地点的使用及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就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的社会效益、健身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市区居民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男性500份,女性500份。回收960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940,有效率为98%。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

1.全民健身路径人群对健身路径的了解和使用方法情况

健身路径的出现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也有社会体育本身的原因[2]。全民健身工程实施以来,邢台市市区内的健身路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能够理解“健身路径”,但是还有少数人群不知道,或是没听过“健身路径”。这说明有关部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还不清晰,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健身路径生产商在生产器械时在器械上都标注了使用方法,这是为了指导人们科学合理的使用健身器械,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然而,调查显示,只有将近35%的人是按照器械使用说明进行身体锻炼的,其余人群只是随意进行身体锻炼或者只是随波逐流。这说明健身路径在人群的使用中还不能达到科学合理,健身器械的价值并未能被体现出来。

2.健身路径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从所调查的健身人员每天锻炼的时间分布看,邢台市市区内健身人群选择晚上进行锻炼的多,占65%;早上进行锻炼的人群少,约占25%;其余时间进行锻炼的约占10%。从所调查的健身人员的锻炼频率看,邢台市市区内健身人群利用健身路径锻炼2次以上的占到了70%,并且每次锻炼的时间达到30分钟的占到了80%,这说明参加健身锻炼的人多数属于体育人口。

3.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特征

健身路径的建设作为一项实事工程,受到了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参与调查的全民健身路径的锻炼人群中,女性参与者的热情高于男性。从所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年龄是参与健身的一大影响因素,两级分化尤为明显,其中锻炼的人群以老人和儿童为主,而老年人又是参与锻炼群体的主体。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退休在家或是劳动能力较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健身活动,同时带着家里的儿童一起;中年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的原因,在时间、资金和心理上无心进行健身锻炼。

(二)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现状

实地考察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位置一般选择在接近居民休息的区域内,大致可以分为居民生活社区、公园广场、企事业单位内、接近湖畔的位置。从所调查的结果来看,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大型的健身公园或是广场远离居民生活区,例如森林公园。为此,邢台市市区内健身路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布局现状,要求服务范围进一步覆盖居民区,争取人均使用率有所提高。企事业单位内的健身路径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健身路径的样式可以多。接近湖畔的健身路径一定要做好安全保障,并要有创新的健身路径,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总之,健身路径投入使用后,一定要注意避免打扰居民、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邢台市市区内的健身路径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又具有了一定的优势,健身路径种类比较齐全,健身路径的布局比较合理,健身路径的使用率还没有到浪费的局面等等。但是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人们对健身路径的理解不够透彻,健身路径的维修问题亟待解决,健身路径的使用不够科学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