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班幼儿语言教育

小班幼儿语言教育

时间:2024-04-02 11:47:00

小班幼儿语言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创新;计划

1 小班语言教育活动的创新攻略

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幼儿的语言综合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进而使得幼儿的语言智慧得以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以集体的方式开展的。幼儿时期是孩子词汇量储存最迅速的时期,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快,语言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高速时期。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表现欲望很强,教师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能够大胆对自己想法进行表述的语言环境,培养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1.1 提问创新

小班幼儿的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来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其教学目标,促使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就要设计一些有效的提问策略来进行教学提问,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小班幼儿的语言和年龄特点,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要适时地进行提问来引导他们的表达能力,可以采取的提问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的不同来进行选择,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式教学,希望小班幼儿能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其语言能力。例如情境式提问方法,就是创设相应情境,教师适时进行提问,引导幼儿主动表现自己的想法,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思维活动能力,对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及时讨论,使幼儿体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的真谛所在。

1.2活动创新

孩子们都喜欢参加富有情境性和趣味性的集体活动。这些主题活动中的情景预设和生成一般都来源于孩子的日常生活,然后教师再加以加工、润色之后引入到日常的小班幼儿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集体活动趣味性较强,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更加增强了活动的参与性,也就能够印发孩子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开发孩子语言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活动方式无疑是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幼儿可以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根据幼儿不同的意愿进行选择,无论是独立完成,还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都不会对孩子造成压力,并为他们提供了自由的表现与交往的机会。同时,幼儿还可以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完成自我的构建与完善,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1.2.1 区域的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

首先,区域教育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穿插教学,使得幼儿的学习方式更为丰富,也就使得幼儿的接受教育的能力大为提高;区域教育活动为幼儿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区域教育活动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幼儿的学习活动都是在集体中进行的,但这并不妨碍其个性的自我发展,幼儿的个性发展与集体活动的进程是相辅相成的,既能保证培养孩子的集体性,又能够是孩子拥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进行自由表达、自主选择和自由交往;最后,区域教育活动能够使幼儿反思性学习,幼儿在学习过程和交往过程中发现问题时能够寻找解题方法对其进行解决,这也就能够大大的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1.2.2 区域教育活动的设定要适应幼儿的不同需要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区域活动范围,尽一切努力来满足小班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动作行为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幼儿需要的不同,创设一定的活动区域,如游戏区、美工区、表演区和生活区等等。同时,教师在区域教育活动中要对身边的环境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对幼儿的语言表达加以积极引导,对其语言能力随时随地的进行培养。

2 提升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

2.1 养成幼儿倾听的习惯

语言发展的基础首先是要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例如,当幼儿情绪产生波动,注意力也开始分散时,就可以利用倾听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平定幼儿的情绪。教师选择方式有很多,比如说播放一些儿歌或故事,或者就让幼儿闭上眼睛聆听周围的声音,然后对其加以引导式提问,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及时纠正幼儿发音

首先要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能够正确发音的语言环境,活动区域是非常适合的。教师就要进行正确的示范发音,并且对其中一些词汇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可以采取的方式如讲故事、背儿歌等。对于一些性格开朗有积极表现力的幼儿来说,教师要为他们的言语表达提供良好的环境,并引导他们与周围的小朋友积极交往;而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来说,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利用榜样的作用,纠正孩子的发音并使其在表达过程中克服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培养其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幼儿多使用普通话,学会使用短语和一些礼貌用语,对幼儿的表达欲望加以正确的引导。

2.3 教师要善于利用宽松的环境来刺激幼儿的语言表达

在区域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没有对错、好坏、纷争的宽松的教育环境。幼儿自此活动范围内可以自由的交往、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为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要鼓励孩子敢于开口,多开口,为孩子的表达提供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游戏,引导幼儿进入到游戏情境中去,增强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2.4 充分利用环境开发幼儿的讲述能力

教师在活动区域要准备大量的图书和卡片以及声像资料,使幼儿能够在本区域感受到美丽生动的故事和图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从小养成孩子们的看书习惯。笔者发现,很多孩子们都是爱听故事,但不爱讲故事,教师可以设置特定的语言环境,引导孩子们多听、多讲,用语言同老师和小朋友之间多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还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可以在人前(如成人面前和同伴面前)讲故事,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而思维的基础是感觉与知觉。让孩子们多听、多看、多交流、多感受,才能对其感官进行刺激,刺激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想法,有了想法才能够产生表达的欲望。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孩子进行学习,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激发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幼儿积极引导,培养其倾听、语言交流和创造性讲述方面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养成幼儿良好的语言态度与习惯,同时还为幼儿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汤燕云.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孩子――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思考[J].山东教育.2006(33)

[2]纪华丽.小班语言教学中幼儿语言发展初探[J].文教资料.2011(31)

[3]包艳翔.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 (7)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游戏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9-190-01

语言是人类实现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工具,中班幼儿时期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幼儿园是他们接受正规教育、获取语言技能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园语言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幼儿园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语言教育体系,但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传统的语言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创新教育理念,积极采用符合中班幼儿年龄及认知特点的游戏教学法开展语言教学活动,激发幼儿表达欲望,使幼儿乐说、会说,以迅速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接下来,本文就对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游戏化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方法,以期能推动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设计表演游戏,激发语言学习兴趣

无论对于哪个年龄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所以,在中班幼儿语言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中班幼儿年龄尚小,要想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可根据幼儿表演欲较强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设计表演类游戏,以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让幼儿在趣味的表演游戏中理解语言,并能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从而促使其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例如,在幼儿园中班语言《大灰狼和小白兔》这一教学中,虽然中班幼儿年龄小,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遵守游戏规则意识,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演游戏,找一名幼儿扮演大灰狼,找几名幼儿扮演小白兔,同时设计大灰狼和小白兔的一些对话,让幼儿以复述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接着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大灰狼和小白兔头饰,让幼儿带上,这对幼儿参与积极性的提升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接着,游戏开始“大灰狼”想办法让“小白兔”开门,而几只“小白兔”也动脑筋想办法怎么来判断门外的是谁,以及想辦法赶走大灰狼。幼儿通过扮演小动物对语言游戏的兴趣极大,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发挥甚好,其语言能力也获得深层的挖掘,在如此快乐的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语言能力和身体语言能力的发展,何乐不为呢?

二、设计探索游戏,发展语言组织能力

中班幼儿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很多事情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可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科学探索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使幼儿在游戏探索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有效发展,进而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求。

例如,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探索游戏情节:大家到森林中挖掘宝藏,在找宝藏的路上有很多标志,请幼儿自主根据标志判断寻找路线,其中可与同伴商量,并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同伴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会对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和自己的看法,他们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找到合理的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还能让幼儿把已有语言知识积极运用到游戏中,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同时能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

三、设计智力游戏,丰富口语词汇量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过程中,设计智力游戏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幼儿潜能,激发幼儿想象力,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智力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语言拓展的智力游戏时,教师可以给中班幼儿设计“看图说词"的游戏,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图片说出一个词来;可以设计“模仿游戏”,教师说出一个词,幼儿根据这个词说出其他词,如教师说出颜色的词“粉色",幼儿说出“蓝色”“红色”等。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还可给幼儿设计“拓展句子”的游戏,教师说出一个简单的句子,幼儿根据句子进行想象,增加句子中的修饰词。通过设计这样的智力游戏,不仅能够给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还能激发幼儿的思维灵活性,让他们根据游戏内容快速调动已有的语言知识,在智力游戏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四、开设互动游戏,提高自主表达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和幼儿以及幼儿之间展开必然的互动,有利于表达和倾听,对培养幼儿语言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教师在语言课堂上可适时开展互动游戏,充分发挥教育者的引导作用,突出幼儿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在互动教学模式下促进幼儿自主表达,进而培养幼儿敢说、乐说、会说的语言能力。

第3篇

关键词:幼儿 小班 口头语言 教学策略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阶段。幼儿掌握语言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由此可见,在幼儿语言教育过程中,尊重幼儿语言发展规律,注重环境影响是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小班幼儿口语教学的重点

口头语言是小班幼儿用于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观念和与人交流的基本形式,小班幼儿的口头语言还不具有规范性,发音很容易出错,还不能较好的进行长句表达。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口语教学中,正确引导幼儿进行发音并进行短句表达就成为幼儿口语教学的重点。

首先,要加强小班幼儿口语训练,引导幼儿正确的发音。语音是发展语言的基础,要发展幼儿语言,第一步就应该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只有发准了音,幼儿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幼儿的发音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幼儿语言发展,还会影响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其次,要注重短句的训练。在小班口语教学中发现,一些孩子只会说一些单词,不会完整地表达意思,有时个别单词发音纠正了,但在语句中单词的发音又错了,所以,这一时段内不应单抓语音、词汇,而应该结合短句进行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大胆的表达出来,拿出一件玩具让他描述,孩子从玩具的各部分特征进行概括,从而使孩子从不会说、不愿说过渡到大胆地说。

最后,要注重对幼儿听、说能力的培养。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对小班幼儿口语训练的重要一环,模仿、实践、训练、创造、运用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要教会幼儿注意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在小班,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没有听老师讲话的习惯,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在培养小班幼儿听的方面提出了两点要求,即:能注意倾听老师和同伴讲话;能在集体环境中听懂老师的讲解和吩咐。

二、小班幼儿口语教学的策略

小班幼儿正处于从伊呀学语到规范用语的过渡期,这一时期,语言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学中教师应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如选择“我的家”、“扮演爸爸、妈妈”、“玩具展览”等活动进行教学。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创设和谐的口语表达氛围

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环境,因为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和文化修养及父母对幼儿教育的兴趣等,都对幼儿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首先和孩子说话时要语速适中,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避免用严厉的声调对孩子说话,少用命令的方式叫孩子去做事等;其次为孩子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环境,用规范化的语言来影响孩子。成人说话时要发音准确、语言清晰以加快孩子的学话进程;最后要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多模仿规范、优美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丰富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中,小班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对幼儿说的话必须是清晰易懂、精确的、连贯的和规范的,为了使幼儿掌握更多口语词汇,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及课外活动,这样可以为幼儿提供“演讲的舞台”,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处,教师要对某些发音不准的幼儿及时加以纠正,要大力培养幼儿有关听讲的能力和习惯。

(二)精心设计各种语言表达活动

活动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和教师进行交流,很同伴进行交流,也能在交流过程中进行学习,玩耍,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如组织观看录像,让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情节或某一片段。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先想到如何让幼儿的语言技能得到综合训练和发展。首先,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注重幼儿用图画表达思想和意愿的能力。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幼儿多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以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及手口并用的能力。其次,为幼儿提供手口并用的机会,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做中求进步。如在《酸甜苦辣》的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品尝事先做好准备的食品,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观察各种人脸色的变化进行表述,接着再让幼儿用各种颜色在纸上画出不同的味道的感觉。通过尝、看、讲、话等活动,能使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效地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通过户外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多字口头造句训练提高技能

多字口头造句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语言的自觉性和完整性,还能够培养幼儿语言的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长期坚持训练的幼儿,词汇量丰富,表达清楚,口头语言能力很强。训练幼儿多字口头造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的三个方面:第一,指导幼儿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造句。第二,指导幼儿造出内容完整的句子。第三,指导幼儿造句的内容要丰富、广泛,不要限于一、两个熟悉的情节。

总之,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幼儿的语言认知规律,从实际出发对幼儿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燕玲: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1年05期

第4篇

关键词: 双语教育 民汉幼儿交往 存在问题 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够为成功插上翅膀,还能够影响幼儿的个体发展,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这里的双语主要指民族母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如何让民汉幼儿更好地交往,是双语幼儿园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小班民、汉幼儿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进行中,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进行观察,并对幼儿教师访谈发现,小、中、大班的民、汉幼儿交往有明显的差异,从小到大呈现愈来愈好的趋势。以下是小班幼儿自由活动时间的表现,我们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实例1:小班在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到活动区自由活动,几个维吾尔族小朋友在一起做饭,他们用维吾尔语交谈着,几分钟后“饭”做好了,其中的一位小朋友端着他们做好的“饭”到没有参加游戏、坐在凳子上看书的维吾尔族小朋友面前请她品尝,他们说着什么,然后这位小朋友又走回到区角重新做饭。虽然坐在凳子上看书的小朋友很多,但是那位维吾尔族小朋友却只与同民族小朋友游戏。

实例2:笔者以游戏者的身份平行参与到游戏中,随后几名汉族幼儿也参与到做饭的游戏中,民、汉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做简单的交流,如在玩具的分配上,他们能够达成一致。“饭”做好后,他们纷纷把“饭”拿给笔者品尝,介绍着自己的食物。笔者注意到维吾尔族幼儿在与笔者分享食物的时候并没有说话,只是将食物端到笔者面前,眼睛期盼地看着笔者,在笔者提出要求后,再返回游戏中重复之前的游戏。

从以上实例中可以看出,民、汉幼儿没有在一起游戏,各自做事,没有交往;当民、汉幼儿在一起游戏时,他们可以在一起玩,有少许交流。如果是同民族幼儿一起游戏,他们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交流明显更多。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小班民、汉幼儿交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语言不通。

二、促进民、汉幼儿交往的策略

民、汉幼儿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经常与同伴交往,能够锻炼幼儿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同时,“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使幼儿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环境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1]。此外,在“双语”幼儿园进行双语教育,“能够使少数民族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很好地掌握和熟悉汉语、打下扎实的汉语口语基础,了解汉民族文化的语言文字”[2],并能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发展是提高民、汉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

1.幼儿园精神环境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氛围……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3]。各民族幼儿在入园前生活在本民族环境中,缺少语言交往的环境与机会,到双语幼儿园中的不适,比汉族和回族更明显。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幼儿建立平等互动的良好关系,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够对幼儿表现出接纳、关爱、肯定和尊重,采用适宜的肢体语言表示自己对幼儿的肯定或否定,使幼儿对教师产生浓厚的感情。还应积极引导全班幼儿共同活动,特别要关注少数民族幼儿的行为,用简单的汉语与之交流,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2.幼儿园物质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幼儿园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的教育,能够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内在积极性。幼儿园良好的物质环境创设,能够吸引民、汉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快速喜欢幼儿园生活,能够吸引幼儿与环境积极主动地互动,促进幼儿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为民、汉幼儿交往提供机会和场所。

(二)以游戏为载体促进民、汉幼儿的交往

不同民族的幼儿除语言不通外,他们在风俗习惯、对待事物的态度方式上也有差异,因而难以沟通交往。“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指出:幼儿社会化过程有两个步骤,一是模仿阶段,二是游戏阶段。游戏是幼儿学习社会生活的关键步骤。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对幼儿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4]。在游戏安全、舒适、宽松的环境中,幼儿能够在其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体会到教师的关爱。教师应鼓励汉族小朋友与少数民族小朋友一起游戏,在其有意识的引导下,使民族幼儿逐渐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亲近、合作,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沟通,从而能够与其他民族幼儿交往。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方式促进民族幼儿汉语的学习,例如民、汉幼儿结对子、手拉手和以大带小等活动。民族幼儿突破了汉语的难关就更能够大胆地表达想法,愿意与汉族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戏。

(三)家园合作,促进民、汉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家庭是幼儿成长时间最长的地方,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民族幼儿生活在本民族的环境中,除言谈举止带有本民族的习惯外,还特别受父母性格的影响。家园合作成为提高民族幼儿汉语水平,加强民、汉幼儿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成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合力,给予幼儿一致的、持续的影响,共同为民、汉幼儿的交往提供有效帮助。

民、汉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教师到家长都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耐心指导,让幼儿在实践中尝试、成长,在成人和同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断提高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保林.幼儿心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69.

[2]周亚敏.新疆“双语”幼儿园地域特色艺术教育活动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陈殿玲.幼儿园环境设计与教育案例[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23.

第5篇

幼儿期是人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幼儿语言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可见,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发展幼儿语言,使幼儿具备一定的语言水平,幼翰拍芴懂老师和同伴的话,从而接受教育和进行交往。

中班幼儿正处于幼儿时期发展承上启下的阶段,也处于从语言积累逐步过渡到语言输出的关键阶段。抓好中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发展幼儿思维,为幼儿进入大班学习和以后上小学很好地掌握书面语言做好准备,还能够为幼儿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何培养中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创设良好语言环境激发兴趣

创设宽松和谐、充满尊重和支持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的基础,要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应主动与幼儿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创设良好语言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大胆讲述的兴趣。

例如:日常和幼儿交流时,教师可有意识地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为切入点,引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的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说话,要以行动或语言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和肯定,激发幼儿继续大胆讲述的勇气;当幼儿讲述过程中出现词不达意或讲话不通顺等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幼儿出现的问题,应让幼儿保持积极情绪继续大胆讲述下去。在这些温馨、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心情舒畅,自然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愿意说,口语表达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二、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系统培养

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语言最直接、最基本的途径,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阵地。在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教师转变自身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对幼儿语言发展重视不够的观念,遵循连贯发展、系统培养的原则,对幼儿持之以恒地实施语言教育。

(二)教师善于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基础制订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精心选择课程和内容,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故事、儿歌、绕口令、仿编诗歌等教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词汇,发展幼儿流畅讲述和自如对话等语言技能。

(三)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注意运用生动、机智、幽默、独特等课堂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

(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注意细心观察和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运用尊重、鼓励、肯定等态度和语言树立幼儿大胆讲述的信心,逐步促使各层次幼儿在原有语言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在各领域教学中有机渗透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除了通过正规语言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在各领域教学中有机渗透,逐步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幼儿完成绘画或手工作品后,教师可让幼儿面向集体或找朋友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和玩法;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可在自由探索环节之后,让幼儿大胆介绍和展示自己创造的新玩法;在开展艺术活动时,可让幼儿猜猜歌曲的内容和说说舞蹈表达的情感;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可让幼儿向大家说说自己是怎么操作的,运用了哪些方法等等。

针对幼儿园班额大,在各种活动中教师提供的练习机会有限等现状,在各领域教学中,教师除了多为幼儿提供在集体面前讲述的机会之外,还可以多采用分组练习、结伴练习、教师巡回个别指导等形式开展活动,为幼儿提供多些运用语言进行讲述的机会,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四、在幼儿感兴趣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实践提高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语言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区域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能为幼儿创设最有意义、最真实的语言实践环境,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运用、整合和发展语言,能提高幼儿聆听、语言交往、创造性讲述等能力,促进幼儿言语态度、言语能力和言语习惯等的良好发展。

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喜爱的区域很多,常见的有超市、医院、图书吧、玩具城、游乐场、理发店、银行、美工坊、星光舞台等等。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才能确保区域游戏活动取得良好成效:首先在创设区域时,要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其次在确定需设置的区域之后,要注意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又安全美观耐用的活动材料供幼儿操作,并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及时更新补充材料;还有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幼儿表现,及时跟进了解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指导幼儿大胆运用恰当的语言和同伴交往,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在活动结束之后,还要注意培养幼儿整理收拾材料的良好习惯,通过小结和评价等活动帮助幼儿认识自身语言发展的不足并及时改正。

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巩固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潜藏着许多发展幼儿语言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想大胆运用语言表述出来,帮助幼儿巩固语言技能,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如在晨间活动时,根据个别幼儿爱说自身趣事的现象,可组织幼儿玩“小小播音员”游戏,让幼儿自由谈谈昨晚爸爸妈妈带自己去了什么好玩的地方,或自己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在进餐前,可提供机会给幼儿轮流上来给大家讲讲自己新学会的故事,锻炼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和流畅表达的能力;在餐后散步时,可让幼儿观察和说说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要保护环境应该怎么做……等等。

六、家园一致共同培养

第6篇

一、按照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在进行幼儿语言教学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幼儿语言教学总目标的要求来进行。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师不论是在设计幼儿语言教学内容或是幼儿语言课堂教学方法,都不能背离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根据我国有关规定相关幼儿园语言教学领域的教育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语言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愿意与人交谈”、“语言礼貌有礼”、“倾听对话注意力集中”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把“能够理解日常用语”、“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话”、“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等作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总目标。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的具体要求总结如下:①幼儿倾听能力要求包括交流语言礼貌、倾听注意力集中、理解日常用语、听懂普通话等;②幼儿语言表述行为能力要求包括能与人交谈,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话,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等;③幼儿早期阅读行为与语言欣赏行为能力要求,包括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唱儿歌等。

二、按照幼儿语言结构特征进行语言教学设计

语言结构是指语言中的语法结构以及章法结构,而幼儿因受到大脑发育不完善,注意力和记忆力不稳定等特殊原因影响,语言结构具有特殊性。根据幼儿特殊的语言结构进行语言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增强幼儿对语言结构的敏感度,有利于幼儿在语言学习中加强多种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幼儿语言教师还应重视幼儿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按照从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至篇的规律进行幼儿语言教学。

例如,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大、中、小班学生不同的语言行为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语言教学设计。小班语言教学以名词、动词的学习为主;中班语言教学设计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学习为主;大班语言教学设计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学习为主,增加学习一些常用副词教学为辅。如,教学实例中小班学生语言教学主要是简单语句的学习。例如,“一只小鸟飞来了。”中班学生语言教学主要是带修饰成分的简单语句学习,例如,“一只活泼的小鸟飞来了”,或是一些比较复杂语句的学习,例如,“因为这里有美丽的树林,所以小鸟喜欢在这飞来飞去来。”大班学生语言教学主要是复杂语句、讲述语段的学习,例如,“一群活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它们不仅爱唱歌,还喜欢在树枝上跳美丽的舞蹈。”

另一方面语言教师可以创造条件使幼儿多锻炼使用积极词汇,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语言小游戏如语词接龙、语词分类等,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幼儿加深理解、 学习使用,融入语言情感,是学生进行语言运用时具有声情并茂、情感丰富等特点,正确表达学生的情绪,加强语言运用。

三、按照幼儿故事要素进行语言教学设计

幼儿故事、童话等作品的要素一般包括任务、情节和主题等。幼儿语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故事、童话的那个作品的基本要素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语言能力范围进行语言教学活动的设计,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我在语言教学课堂上利用《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人物,问向学生们提问:“故事里有谁?”待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并进一步提问:“故事中的任务在干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出:“后来怎么样了?”的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把整个故事串联之后表述出来,最后引导中学生提出疑问与教师沟通。

四、按照幼儿语言学习特点进行语言教学设计

幼儿因受到大脑发育不完善,注意力和记忆力不稳定等特殊原因影响。因此,语言学习特点具有特殊性。幼儿语言教师可以运用“言语与非言语”的手段进行幼儿语言教学设计,融入游戏引导幼儿在听到教师或同伴的语言后,用非言语手段如动作、行为、绘画、表演等来表达自己对所听到的语言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大幅度增强幼儿的听辨能力、理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更好地提高幼儿语言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再课堂中运用听指令做动作、听故事找图片、听故事作图、听故事后表演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加强其理解与执行能力:①教师在课堂上发出“一只青蛙蹦蹦跳”或是“两个好朋友,一起敬个礼”等指令,让学生用身体做出青蛙跳或是在课堂中找到一个小伙伴进行敬礼的动作来表达出学生对指令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大、中、小班学生的不同发出不同程度的指令;②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声情并茂地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阶段小蝌蚪不同的特点与不同动物的对话让学生把故事图片进行正确的排序,提升理解能力与执行能力;③教师可以在语言教学课堂上让学生观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并发挥其想象力把故事情节运用自己的表演方式进行即兴表演,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

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仅依靠语言教学活动还不能很好地实现语言教育总目标的。还需要设计积累阶段、学习阶段、迁移阶段等阶段进行学习过程的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要素和运用方式。丰富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方法,对幼儿语言能力进行有侧重点、有针对性的培养,更好的完成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总目标,增强幼儿语言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幼儿 语言 运用能力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也是人与人感情传递的桥梁。人类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语言,幼儿是在语言运用中获得和发展语言的。幼儿期正是孩子良好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一谈体会。

一、语言教育中高效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1.运用玩具让幼儿多动口

通过提供大量的教玩具来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是我们最早意识到的、也是较为简单的、最易出效果的一种方法。以小班谈话活动“我的一家”为例,活动前先收集每位幼儿的全家照,活动时先让幼儿集中学习,再让幼儿拿出各自的全家照,向老师和小伙伴介绍自己的家庭。由于幼儿人手一张照片使幼儿表述有依据,因此,语言交往也就积极起来。

2.通过表演锻炼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情景表演是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的教育方法,它主要是在幼儿熟悉理解作品后,通过扮演某一角色来感受、体验这一角色的心理,从而能正确运用语言、动作及表情等。在情景表演中幼儿虽然扮演的是别人,但却是以“我”的身份加入的,因此,他们在语言交往中也就显得主动而积极。如在大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小猴卖0”中,教师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孩子们扮演动物去买东西,但不能把这样东西的名称直接告诉营业员,而要用其他描述性的语言,就像“我要买的东西是圆圆的,充气后可以帮助我学习游泳,不会让我沉到水里的”这一类语言,由于教师提供的材料与作品中的不同,因此,在这种特定的语言交往氛围中,孩子们不得不使用一些恰当的能使对方听懂的语言,促使买卖成功,有些孩子因为“营业员”一时搞不明白而不断变化使用语言,直至成功。

3.鼓励幼儿提问,让幼儿敢说

新教育观使我们意识到,教育活动中的提问要变教师的单向提问为双向提问,并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落实。落实中我们发现:鼓励幼儿主动提问并解答对发展幼儿语言运用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在大班编故事活动“兔妈妈的生日中”,当幼儿看到长颈鹿因为个子高而进不了房时,教师就让幼儿帮忙出出点子,谈谈自己的想法。于是一位幼儿说:“大伙儿想了一个办法,一起动手把兔妈妈家的屋顶给掀了,然后就高高兴兴地进屋吃起了蛋糕”。出现这种说法后,教师进一步启发:“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在教师的鼓励下,听的孩子中有一人问到:“兔妈妈的房子坏了,下雨就要漏了,她怎么还能高高兴兴地吃蛋糕呢?”教师就接下去问:“那么应该怎么说呢?”这时提出异议的幼儿和其他孩子都可以来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鼓励幼儿相互之间提问解答,为活动创设了一个灵活多变的语言交往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幼儿必须仔细倾听他人的话语,同时运用恰当合适的语言承接下去,这时也会较多地融入一些纠正、澄清的语句。

二、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1.利用社区资源,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我们利用社区资源和自然界资源,为幼儿提供了多种语言交往机会,使他们能步入现实,切实体会,自由地表达个人感受。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教师带领孩子们踏上铺满青草的小路,走进花团锦簇的桃花园,让他们尽情地感受春天的气息以及五光十色的大自然景色。在这里,不用教师作更多启发,孩子们已经是在情不自禁地感叹与交流了。他们向老师和同伴们用语言热烈地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而且他们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贴切和自然。激动的高潮过去后,孩子们还会拿出笔和画纸,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画下,拿回幼儿园向其他班级的孩子作介绍……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展现给幼儿的是一个真实的环境,体验的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幼儿在通过言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时,逐渐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

2.开展交往大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经常举行语言交往大活动,也是我们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之一。它主要是围绕近阶段的语言教育目标,由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流程,完成活动准备,活动中注意观察并引导孩子进行语言交往,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一种活动。如“逛超市”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模拟的超市情境,使幼儿在其间能自由“购物”,通过“购物”使幼儿能主动使用一些恰当、清楚的语言进行伙伴间或师生间的交往。

3.利用班级间小活动,发展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和语言交往大活动一样,班级之间也经常开展小范围交往活动。这一活动打破了班级界限,增加了幼儿接触陌生人的机会,与语言交往大活动不同的是准备工作少,对象少,活动中便于教师指导,且能从班级实际出发设计组织活动,因此针对性较强。如将两个班级的孩子混在一起做游戏,由于孩子们面临的是陌生的环境和同伴,要合作完成一个游戏就必须进行较多的语言交流,他们会运用询问、肯定、否认及谦让等语言。这样的语言交往活动比较简单,但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

4.开展师幼谈心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早晨入园、午餐前是教师和孩子们每天谈心的时刻,在谈心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他们有的会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有的会表示对某一人或事物的不满,有的会给大家描述一件事情,也有的会对别人的话提出一些疑问或建议。每天一次短短的谈心活动给予幼儿运用语言的机会,教师则以谈话者的身份,平等介入的方式,引导孩子恰当的使用语言。

三、利用家庭语言交往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1.亲子间的语言交往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是他们最乐意交谈的对象之一,所以,父母必须每天抽一点时间出来与孩子进行语言交往,在交往中倾听他们说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适时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时帮助孩子积累语言运用的经验。比如让幼儿说说幼儿园的一天、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及感想等。

2.邻里间的语言交往

农村人们的居住方式为农村幼儿加强交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家教指导活动,我们向家长提出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一优势,经常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与邻居进行语言交往,如借还东西、询问事情、作简短谈话等。

3.公共场合中的语言交往

在带领孩子外出时,家长也让他们在公共场合与陌生人大胆地进行语言交往例如在公共汽车上买票、在陌生地方问路、在较熟悉的商店内帮父母购买日常用品等。

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在语言环境中的练习,语言表达和交往的成功能大大的调动幼儿使用语言的积极性,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社会都要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轻松而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只有社会整体语言的不断上升,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小班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只有积极进行交往合作,才能建立起适当的社会关系,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幼儿阶段是孩子社会交往意识的萌芽期。在这个时期,无论是教师的直接教学,还是幼儿的游戏活动,都会在无形中对幼儿的思想行为造成实际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幼儿最初的交往语言是从父母及教师的对话里领悟到的,面对平时生活中的教师对话,他们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学习教师的交流语言,并运用到自身的交流沟通中来。幼儿时期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奠基期,这个时候的语言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最为直观的。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忽视,现阶段的小班幼儿交往存在太多的问题,教师必须加大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力度,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才能实质性地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扎实的语言交流基础。

一、小班幼儿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对于子女的过分呵护

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都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十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对于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往往不会为难。并且家长对于幼儿的生活照顾程度十分高,切实地关注幼儿的各个生活行为。而且由于家长的忙碌,很少有时间带孩子出去,更不会带他们进入公共场所去玩乐,这种状况使得幼儿与外界的交流大大降低,严重忽视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成长需要。此外,家庭教育是幼儿社会交往的主导方式之一,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家庭父母交流的语言影响,不自觉地学会运用这些语言。而许多父母,本身的文化素质并不高,语言上存在太多的纰漏,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成长,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不到切实的提高。

2.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对于孩子的知识教育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应试教育的观念十分强烈,各个教学内容的产生都是为了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幼儿素质的全面培养,因而幼儿的交往能力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幼儿阶段的孩子们,目前社会,许多家长和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孩子素质的全面培养,导致很多学生从小班开始就被迫去报一些补习班和兴趣班。孩子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类补习班和兴趣班上,缺乏业余活动的时间和机会,缺乏互助合作意识,因此导致其社会交往能力较低。

二、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实际策略

1.科学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

要想使幼儿进行融洽的交流沟通,首先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优良的交往环境。对于幼儿教育而言,交流环境应该有两方面的定义:第一是指精神环境上的和谐,也就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的周围人群性格和语言方面的影响。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幼儿交流和谐氛围的打造,认真地关怀幼儿的生活问题,并逐步地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尊重他们的内心思想,打造和谐的班集体交流氛围,使幼儿的生活氛围变得温暖,从而激发幼儿的交流兴趣,提高交流意识。第二个方面是指物质环境的引导。幼儿的很多语言都形成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带领孩子们进入周围的公园进行游览,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认知,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的交流意识。同时,教师还应该合理创建一些有趣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享受生存环境趣味的基础上,能够与别人产生深切的交流和合作。

2.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交流用语和技能

处于小班教育中的幼儿,内心十分渴望学习交往技能,如果教师无法在这一方面给予幼儿全方位的教育,很容易降低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教师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较多地教授给幼儿一些简单便于理解的礼貌用语和动作,比如,挥挥手说再见,握握手说你好,这些技能虽然十分简单,但却是幼儿交往能力的起始,能够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此外,教师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也应当积极采取一些健康完善的言语进行交流,便于幼儿进行学习和体会,从而实质性地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总而言之,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幼儿阶段开始,教师必须充分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发挥健全的引导作用,为幼儿创造较多的交流机会,同时要以各种各样的物质环境事物激发幼儿的交流兴趣,促使孩子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语言;兴趣;学习对话;学习表演

我们运用童话剧这一载体让小班幼儿在欣赏、模仿和表演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和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促进小班幼儿语言智能的发展。我园正在开展童话剧活动的课题研究工作,从活动开展到现在,同行们一起交流、讨论、分析、整改,现在能够组织幼儿表演童话剧节目了,在学校的文艺演出活动中,孩

子们表演的童话剧《老虎照镜子》得到了大家的喜欢和认可。究竟如何在童话剧活动中激发小班幼儿语言表达的愿望?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激发幼儿表达愿望和兴趣

我们在童话剧《拔萝卜》活动的开展时,幼儿跟着老师翻阅的大书阅读文本,观察图书画面,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剧中角色的特点。在集体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1.激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前,我常常采用这样两种方法引起幼儿对即将阅读的文本产生兴趣:

(1)出示图书,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请幼儿猜想故事里有谁?会发生什么事情?然后,让幼儿带着这些猜想走进书中,幼儿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阅读的目的性强,比较能抓住阅读的关键所在。

(2)由教师向幼儿“抛”出一个能引起关注的问题,当幼儿很想知道答案时,就请幼儿“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例如:阅读活动《拔萝卜》,我在开始的时候出示了一个塑料板做的红红的大萝卜,老爷爷准备去拔萝卜,可是萝卜太大了,老爷爷拔不动,老爷爷该怎么办呢?让幼儿猜猜会发生什么事。幼儿带着悬念去看书,激发了他们想看书、看懂书的愿望,增强了阅读的目的性。

2.提高幼儿对童话剧发展的想象力

小班幼儿阅读的文本故事主题单一、鲜明突出、情节简单,信息的包容量较小,常常不能满足部分幼儿对故事中某一方面兴趣的需要。

如阅读活动《小兔子找太阳》实况:

故事内容:第一次小兔子说红灯笼是太阳,妈妈说太阳在外面呢,小兔子跑到外面,看见红红的大萝卜说是太阳,妈妈说太阳在天上呢,小兔子又指着天上的红气球说是太阳,妈妈说太阳会发光,让人觉得温暖,这次小兔子才找对。

幼儿阅读:有几个幼儿在第二次时就会学着兔妈妈说,太阳在外面的天上呢,这样就可以让小兔子往外面的天上找,也就不会找地上的胡萝卜了。

我觉得这些孩子很聪明,能够从故事中学会自我探索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局限于故事本身的情节发展。虽然有时候要求幼儿要复述故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思维想象空间,不拘泥于形式。另外,还可以请幼儿回家求助爸爸妈妈,对故事进行改编和续编,提高幼儿对童话剧发展的想象力。

二、学习对话,模仿角色

1.从兴趣出发,培养幼儿学习对话的能力

学习对话的目的是分析角色,理解角色语言、表情、情绪变化等。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控能力差,所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应该选取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具体、直观、形象的题材,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2.体验角色带来的乐趣,模仿角色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喜欢模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特点,在童话剧《小兔子乖乖》的对话学习中,教师就运用兔妈妈和大灰狼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来引导不同的角色按顺序对话。

教师:兔妈妈回来了。

幼儿:(柔和的声音)小兔子乖乖……

教师:大灰狼来了。

幼儿:(低沉粗粗的)小兔子乖乖……

教师:小兔子们是怎么做的呢?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很聪明,能够分辨兔妈妈和大灰狼的声音,从而更好地在愉快的氛围里学习对话。

三、学胆的表演

小班幼儿对表演童话剧很陌生,幼儿的表演大部分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扮演角色的表情、语气、语调、动作等,都需要夸张,让孩子们易模仿、易表演。

幼儿语言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因此幼儿语言教育必须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密切结合,至少语言学习内容不再是与其他方面割裂开来的,而是将语言知识、认知知识和社会知识融合一体。

语言发展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语言作为幼儿获取知识的载体,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童话剧主题中,需要教师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幼儿善于交流、善于运用,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1.

[2]早期教育.江苏教育报刊总社,2011-12.

第10篇

一、幼儿园语言区角活动的特点

1.目标的长远性。对于一个语言集体教学活动而言,目标的拟定强调指向性、可操作性和具体性,一次活动结束,要考量此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而语言区角活动的目标往往是根据各年龄段语言领域的学期目标或阶段目标来制订的,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区角活动的目标更宽泛、笼统、长远些,并不强调一次区角活动就要达成哪一方面的目标,一般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通过多次、多样的活动才能达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目标和材料投放策略,使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地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时空的开放性。就时间而言,语言区角活动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认知速度和兴趣爱好进行自主学习,如同样的阅读活动,有的幼儿也许一次两次就完成了,有的幼儿也许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同样的故事表演活动,有的幼儿扮演一个角色、参与一次表演就没有兴趣了,有的幼儿则是几个角色轮流扮演,乐此不疲。这时,教师不可“一刀切”,而是要满足和尊重幼儿的不同需求,允许幼儿有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学习进度。就空间而言,在同一时间段提供的语言区角活动不是单一的,教师可以同时提供不同类型的区角,如故事书阅读、故事表演、书签制作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地选择,充分体现活动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3.内容的适宜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语言发展的特点和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语言区角活动的内容也应该符合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凸显适宜性。如创设阅读区角,可为小班幼儿提供角色单一、形象夸张、画面简洁的故事书,让幼儿用一两句完整的话讲述画面内容,中大班则可以提供角色丰富、画面内容丰富的故事书,让幼儿根据画面提供的较为复杂的信息,讲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还可以为大班幼儿提供图文并茂的故事,让幼儿初步接触汉字。又如,表演故事所用的道具,可以引导中大班幼儿自制,而小班幼儿则可以提供成品道具。

4.过程的自主性。皮亚杰指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语言区角活动属于个别化学习活动,更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式互动学习,在直观体验中自主建构经验。活动中,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环境产生交互作用,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合作伙伴,自行确定学习进度,与集体教学活动时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段以同样的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完全不同,区角活动更有利于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得以落到实处。

5.评价的多元性。区角活动的个别化特点,强调理解和尊重幼儿在认知结构、发展速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这意味着允许幼儿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学习进程和发展水平,因此也就决定了活动评价的多元性,而不是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和衡量幼儿。对幼儿个体来说,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向更高水平发展了,区角活动就是适宜和有效的。除了评价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的要素外,尤其要重点围绕专注性、坚持性、自信心、合作交流以及习惯养成、兴趣情感等学习品质和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鼓励幼儿,赏识幼儿,帮助幼儿养成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

二、幼儿园语言区角活动的类型和内容

作为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一个延伸和拓展,语言区角活动应成为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一个有效方式,要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既关注幼儿语言学习发展的整体性,又有重点地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培养。幼儿园语言区角活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园性的语言类专用活动室(如阅览室等),另一种是班级的语言活动区域(包括阅读区、情境表演区、桌面语言类游戏区等)。与富有情趣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相对应,幼儿语言区角活动的类型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早期阅读类。马以念曾说过:“早期阅读是指学龄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和成人的形象描述来理解低幼读物内容的过程。”周兢也曾说过:“早期阅读应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阅读是幼儿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区角活动中的阅读材料,可以是幼儿园提供的,也可以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这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图书为幼儿的自主阅读提供了很好的物质环境,幼儿自觉、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进行阅读、探索、体验,学习基本的阅读技能,引发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2.情境表演类。幼儿倾听故事并根据某一故事情节,运用一定材料和言语、动作、表情等表演技能,创造性地表演童话故事内容或某一片段。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选择角色,也可以根据某一故事线索,自创情节进行表演。表演的材料有头饰、手偶、背景等,可以在活动室一角开辟一个小舞台,创设一个情境,或以“小小电视台”的形式展示。除了表现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和语言外,还可和歌唱活动、乐器演奏等进行整合,增强表演活动的愉悦性。幼儿在自娱自乐中,语言表达能力、同伴交往能力、积极的情绪情感等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3.听说游戏类。在幼儿学习语言的活动中,听和说永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听说游戏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和表述能力,可以将已经学会的儿歌、童谣等,以接龙、问答等形式开展游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倾听和表达,提高语言交往的敏感性和灵活性。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发音特点和某一阶段语言学习的重点,选择一些特定的、朗朗上口的内容,让幼儿反复练习,最后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4.操作讲述类。提供故事拼图、各种图卡、背景图等,以“故事盒”的形式投放于区角中,让幼儿通过自主摆放、自由组合,在摆摆、拼拼、玩玩、说说中,动手、动脑、动口。小班幼儿可以讲述单幅画面,中大班幼儿则可以加进多幅画面;可以自我讲述,也可以轮流讲述、共同讲述,在轻松的玩乐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5.制作创编类。在区角里提供废f图书和画报等,幼儿做“小编辑”“小作者”,自制图书。在剪剪、贴贴、讲讲中,教师可以把幼儿讲述的故事录下来,给家长和同伴听,让幼儿体会到当小编辑、小作者的快乐和自豪,并帮助幼儿提高自信心。自制的图书可以放在图书角,作为幼儿的自主阅读材料。除了制作图书外,还可以用树叶、卡纸等,剪成各种形状,画上美丽的图案,自制独一无二的小小书签,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班级还可以创设“甜蜜悄悄话”区角,开展“小小辩论赛”“新闻快播”等活动,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交流,调动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幼儿敢说、有机会说、有内容说,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幼儿园语言区角活动的指导要点

1.科学创设环境。环境是“隐性课程”,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良好的语言区角环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感兴趣地参与其中。班级应合理布局,统筹考虑,为幼儿创设科学适宜的语言区角环境。

布局合理:一般来说,语言区角要远离过道、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等热闹区域,避免相互干扰,可以跟安静的益智区、手工区相连,设置在光线较好的安静的地方,用矮柜、栅栏、书架等隔成不同大小的围合或半围合空间,使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动中。尤其是自主阅读区,可以创设成温馨静谧的“小书吧”,墙面可以贴上幼儿能理解的图文并茂的阅读规则,地面可以铺上地毯,放上造型可爱的布艺靠垫、海绵积木、小圆桌、小椅子等,还可以挂上纱帘,摆上绿色小盆栽,使幼儿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专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故事表演类活动则可以搭建一个较大的舞台,还可设观众区,摆上几张小椅子,让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小观众能互动起来,尽情表现。

标志鲜明:语言区角的标示要清晰鲜明,可以张贴在矮柜、墙面或垂挂于孩子视线可见之处。标示牌上可以注明语言区角的名称(如“甜心书吧”)、区角可容纳的人数、活动规则等,标示牌可以以卡通的文字、幼儿的绘画作品或以真实的活动照片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富有童趣,有的区角还可以设计图文结合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给幼儿直观的提示,帮助幼儿掌握规则,了解活动流程,提高自主性。

互动共享:语言区角可以和安静的区域毗邻,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如和美工区相邻,美工区制作的图卡等可以成为创编故事的操作材料和表演区的道具;如紧靠益智区,让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产生相互影响,共同习得。

2.有序投放材料。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下进行学习的。”语言区角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语言教育的目标,贴近幼儿的经验、需要和兴趣,多感官操作、多层次互动、多情景感受于一体,充分彰显语言学习的游戏性、互动性、情景性。具体地,材料投放要体现以下几点:

针对性:语言区角活动的材料应结合语言教育目标和主题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使班级语言教育的各项活动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丰富性:一个区域通常要满足多名幼儿同时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提供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材料,包括成品、半成品等,以满足幼儿充分活动、多样活动的需要。

层次性:各年龄班语言区角活动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因此,材料投放应充分考虑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经验和能力,满足幼儿的需求,并且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在材料的数量、难度、深度等方面逐渐递增,呈现螺旋上升的模式,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里获得发展。

3.适时介入指导。语言区角活动既不同于集体教学活动,又不同于幼儿自由活动,因此,教师既不要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也不要成为放任自流的旁观者,而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成为活动条件的创造者、活动过程的观察者、活动结果的评价者。

首先,在创设语言区角时,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善于倾听幼儿的想法,合理采纳幼儿的建议。同时,要发掘和利用家长资源,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积极参与者。其次,在区角活动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习解读幼儿行为。孩子有百种语言,有百种表现方式。教师要读懂幼儿的无声语言,看懂幼儿的真实表现,“读懂幼儿这本书”,适时、适宜、适度介入,支持幼儿,推进活动的发展。最后,要组织幼儿对语言区角活动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参与讨论,积极表达想法,共同分享快乐,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自信、主动、愉快地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刘世斌.大班幼儿学习型区域材料巧投放[J].山东教育幼教园地,2016,(1、2).

第1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能力;行为习惯;自主性游戏

一、加强幼儿语言能力开发

幼儿教师可以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引导幼儿进行口语交流,以提升幼儿口语交流能力,还可以很好地将语言交流自然地融入幼儿真正的生活中,让幼儿可以时时地进行语言的训练,以达到幼儿语言能力开发的目的。幼儿园班级中的一些事情,都是与孩子的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尽量让每一位孩子参与到班级交流互动中。例如,在中午将要放学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谁想说一下中午最想吃什么?为什么选择想吃这些食物?这些食物对人的身体有什么营养价值?等,教师应该在幼儿时期开发孩子的语言智能,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语言词汇,拥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从而让孩子可以运用语言去完成繁杂的思想活动,去认识更多的道理,并能顺利地与人交流沟通,还能促进幼儿对周边事物进行辨别分析,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创造有利于学生语言发展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到语境中。比如,放置孩子喜欢的玩具、物品,让孩子说出玩具、物品的名字、用法;在教室的墙壁上定期地贴出儿童感兴趣的漫画,让幼儿对漫画中的场景进行描述。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去引发幼儿进行语言表达,比如对于沉默寡言的孩子,教师应主动去了解孩子的兴趣、心理等特点,然后从孩子的这些特点出发主动与孩子聊天,并积极地鼓励孩子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对身边所有的事物都处于认知和学习阶段,包括学习知识方面和生活能力方面,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善于学习周围人的行为举止和语言交流,只是模仿都处于比较单纯的目的,并不具备分辨谁是谁非的能力。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恰当掌握幼儿的性格特点,抓住幼儿善于模仿的特征,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幼儿寻找榜样,可以是某个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作为榜样,可以是生活中的他人作为榜样,也可以是幼儿教师个人作为他们的榜样。作为榜样的前提条件是,该榜样人选身上具淠承帕计分剩可以传递正能量,有利于幼儿进行学习和他们的成长。例如,爱护环境、团结友爱、尊老爱幼、举止文明等具有其中任何一项优良品质的都可以作为幼儿的榜样,然而幼儿自身具备这些优良品质的更应该被视为榜样,从而激励其他幼儿不断学习和成长。幼儿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幼儿教师应该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贯彻到生活的点滴中,例如,在课间小朋友之间玩耍时,幼儿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通过礼貌用语来进行交流,例如,一个孩子想加入另一群孩子的游戏时他们应该这样发出用语:我可以加入你们的游戏吗?你们的游戏真好玩,可以带我一起玩吗?而其他的小朋友也应该文明用语。又如,在中午开饭前,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小朋友自己去洗手或者擦拭小饭桌,保证用餐卫生,这样的小细节会让幼儿从小保持自身卫生,通过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三、设计区域材料投放,加强幼儿创造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主要从以下几点作为出发点:(1)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明确教育方向和目标。这是指幼儿园管理者应该根据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及其教育的方向,而有目的性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不是没有任何根据而胡乱进行投放。投放的区域活动材料应该能够满足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实质上可以帮助幼儿进行能力的提高和拓展。(2)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方面要依据幼儿的需求和爱好进行,这样能够促进幼儿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来。只有幼儿自身感兴趣的玩具和活动,才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求知欲。幼儿在成长阶段,心智处于发育时期,对事物的认知存在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来对幼儿进行指导和帮助,例如,幼儿园应该多多设置提高幼儿识别能力的区域活动材料,例如,动物的图画、生活用品的图画或者实物等。(3)要根据小朋友们自身的年龄、性格及其活动能力进行,按照幼儿园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层次,对区域活动材料进行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的划分,只有这样,才会真正适合小朋友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及其智力的开发。例如,下棋之类的小游戏对于中班和小班的小朋友来讲操作难度较大,我们可以将一些提升智力且难度较大的区域活动材料设置给大班的小朋友,层次分明,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成长速度。

综上所述,在加强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幼儿语言能力开发,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渗透到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时加强设计区域材料投放,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除此之外,幼儿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花样点名 乐于表达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新《纲要》颁布后,幼儿语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该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使用语言,学会说话。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教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该年龄段的孩子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环境刺激,取决于教育的影响。那么教师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创设最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呢?通过实践发现传统的晨间点名比较枯燥乏味,传统点名都是老师点名,幼儿起立响亮的应答,没报到名字的幼儿要保持安静。一开始孩子们都能挺直小腰认真地听,可没过多久,就表现出不耐烦,耷拉着脑袋、东张西望,有的甚至开始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话了。而这一环节虽然只有5-10分钟的时间,但如果科学的采用花样点名,使其成为一种游戏的方式,有效地与幼儿参与表达说话整合,抓住这个教育时机,就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利用晨间点名环节,结合花样点名在促进小托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温馨的花样点名可促进小班幼儿语言表达的信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在一个时间段得到老师的拥抱或鼓励。小班年龄的幼儿依恋亲人,情绪不稳,注意力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凡是生动、活泼形象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在小班初,可以采用抱一抱点名:请幼儿大声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ⅹⅹⅹ,我喜欢你们。"当幼儿表达完后,给予幼儿大大的拥抱,幼儿的信心倍增。

在这段时间里,我班有个男孩比较内向不爱表达,每次在点名环节中总爱看着其他小朋友大声的介绍,然后当看到其他小朋友被老师拥抱夸奖时脸上也会露出笑脸,感觉着其他孩子带来的幸福感,一天一天过去,他终于跨出这一步,虽让第一次他的声音很轻,但每天每到这个时候,只要他表达了,他都能得到每天都有的拥抱和肯定,现在的他在表达时声音响亮完整更有信心了,成为小朋友学习的榜样了。

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家来到陌生的环境,情绪很不稳定,他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情绪,一种深刻地对被爱、被关心、被抚慰的渴望感这时老师利用点名时间这样增进了师幼之间的情感,从而促进幼儿乐于表达敢于表达的信心。

其次,晨间花样点名面向每位幼儿,更能成为幼儿语言训练的练兵场。小班幼儿的语音发音不清楚,代词使用混乱,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是常见的通病。点名环节点到幼儿的名字就请幼儿来说一句话,在逐个的简短句的表达中能更细化的纠正幼儿的常见语病,有针对性。如小班中下学期开展花样点名"我穿的衣服",当老师拿出一幼儿的名字卡片点到该幼儿时,幼儿简单说说自己的衣服。会有个别幼儿说:"我穿了裙子,红色的,今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及时指导幼儿用正确的顺序来讲述,并可视情况利用一小阶段时间调整,慢慢地幼儿就会讲较短的一句完整的话了。

再次,为了统计每天的出勤人数,点名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环节,点名环节每天进行,每个幼儿每天都能得到一次集体面前说话的机会,更有利于幼儿养成参与表达的习惯。

当然,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活动的效果。比如:教师没有把握好讲述的进度等等,结合实践,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相应的策略。

一、打破传统点名,走出花样点名形式化误区。

晨间花样点名环节是教师可采用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但不能说只要用了花样点名就提高语言教学实效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讲述的内容方面考虑不周,没有阶段性和循序性。对幼儿讲述能力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对花样点名只走形式化。对此,教师只要找到了孩子的讲述兴趣所在,结合趣味化的点名方式,让孩子敢说、想说、愿意说也就不再困难了。

1、 使点名方式花样化,趣味化,实效性。把点名的趣味化作为幼儿乐意来讲述的一个重要的切入口。如:教师利用名字宝宝开火车的点名方式,拿出一张贴有幼儿照片的名字卡片,请幼儿根据内容表达一句话后教师把他的名字卡片排到"火车"后面。幼儿会更乐于来表达,更希望马上就点到他的名字。

2、 讲述内容简短并贴近幼儿生活。并注重计划性、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同时,要善于看到孩子的表现及发展,语言能力的发展状况,及时的调整内容,让孩子的快乐持续保存。

3、 准备充分的凭借物。凭借物可以由教师准备,也可以由幼儿自己准备,如:讲述"我的玩具"可以带幼儿喜欢的玩具,讲起来会更有自信。

4、 对幼儿的讲述及时点评。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孩子总是希望得到成人的夸奖,对幼儿来说,教师是一个重要人物,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特别是对于胆小懦弱的孩子,我们更应给予充分地肯定与积极的鼓励。

二、 培养晨间花样点名的良好习惯。

《纲要》中提出小班幼儿就必须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讲话,不随便插嘴。如何让孩子们爱上点名,真正利用点名环节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可以开展各种点名游戏:比比谁的耳朵灵:让孩子看老师的口型猜猜老师在叫谁的名字,点到的该幼儿再来表达......孩子们对这些点名方式很感兴趣,每次都会安静地倾听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了,有意倾听的意识和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很多。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尤其是对倾听习惯不好的幼儿加强个别教育,采用眼神、手势、模仿(可以是能力弱的幼儿向能力强的幼儿学习)等多种手段给予提醒和帮助,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总之,幼儿在有趣的点名环节中训练说完整话是一个愉悦的语言教育契机。切忌讲述太强调教育目的性,我们的意图是培养幼儿"想说""敢说""会说"。唯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语言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