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幼儿园小班教学研究

幼儿园小班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01 03:17:50

幼儿园小班教学研究

幼儿园小班教学研究:如何在幼儿园小班进行音乐节奏教学

节奏,是音乐进行实践的组织者,有人称它为音乐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节奏就是音乐的骨架,客观存在于音乐教育中,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培养孩子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提高视唱读谱能力;培养更加精致与丰富的感觉力与表现能力;发展音乐表演技能的基础。对幼儿进行节奏教学,其目的就是开发幼儿与生俱来的节奏感潜能,将其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平衡发展。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音乐节奏教学呢?

一、引导幼儿到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寻找节奏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什么是节奏、音符、四分音符有多长等等,这些音乐概念很抽象,幼儿不易理解。而音乐节奏来源于客观自然和生命运动的节奏,它可以模拟人类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体态动作节奏,主观心理活动节奏,也可以模拟自然界风、云、动植物等的运动状态。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到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亲自探索和发现到底什么是节奏。

例如,游戏《有趣的声音》中笔者收录了许多生活中的声音,有“突突突”的拖拉机声,有闹钟发出的“嘀嗒嘀嗒”声,有“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有公鸡、母鸡发出的不同叫声……幼儿通过辨听这些声音,发现原来声音的长短快慢是不一样的,它们还会变化,并让他们在探索中体会到音符的长短,感受到原来节奏就藏在我们身边。

二、从体态律动进入节奏训练

3―4岁的幼儿好动,思维是直觉行动性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还是通过感官直觉地在体验中获得的,因而通过动作引导幼儿进行节奏训练是最简单、自然的,又是易于幼儿接受的方法。例如,和这两种节奏是音乐中最常用的节奏。在进行训练时,笔者先请孩子们在教室四处走,观察到他们的平均速度后,以此为准敲击鼓点,并要求孩子们听到鼓声一停,就站着不动;鼓声一起,就随鼓点走,等孩子们基本能按要求走时,加快鼓的速度,并请幼儿听鼓点跑起来。由于走和跑是人类最简单、最原始的动作,孩子们很容易便做到了。在活动过程中为了提高幼儿兴趣,笔者还随时用口令指挥变换花样:如踮脚尖走、鸭子走、解放军敬礼走、矮人走、老爷爷走;两人搭肩开火车跑、跑到桌子跟前、跑到窗户跟前。鼓停时,就变成小木头人、机器人、小动物的造型,或找小朋友抱一抱,亲一亲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还即兴创编了好多动作,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幼儿轻松地感受了节奏,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反应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在音乐中感受节奏

小班幼儿的兴趣稳定性较差,因此,节奏教学的方法应多样化、趣味化,使幼儿感到随时都有好玩的内容,有趣的游戏。再者,节奏训练并不只是单纯的敲敲打打,反复操练,最重要的乃是从音乐中寻找感受,多给幼儿提供风格各异、节奏鲜明的乐曲,让音乐本身带领孩子们感知节奏。

(2)用声势表现出节奏型:引导幼儿尝试身体各部位的敲击:拍头、夹臂、弹舌、嗑牙、拍肚皮、扭髋、摇头、摸衣服等。

接着笔者又播放了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口哨与小狗》,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先请幼儿静听音乐,找速度,再模仿。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变化多样,但又万变不离其宗,因而幼儿在非常轻松自然的探索状态下,掌握了教学内容,感知了节奏。特别是声势练习更让幼儿兴趣浓厚,乐此不疲,他们还即兴创作了许多丰富的内容。

四、创设环境,将节奏训练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随时鼓励幼儿发现节奏,感受节奏

环境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是异常突出的。在日常生活中排队、上下楼梯、洗手、叠衣服、刷牙、梳头、发筷子等活动中都隐藏着丰富的节奏,如果教师能有机利用这些孩子们经常遇到的事,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节奏、充分感受节奏、创编节奏,不但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及常规秩序感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班进行节奏训练时必须以趣味性为主,在与音乐紧密融合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让幼儿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游戏式地接触和感受节奏,体验节奏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教学研究:如何构建幼儿园小班化教学

【摘要】小班化区域活动需要顺应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是幼儿自主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又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和改革,那种灌输式、强迫式和整齐划一的教育方法无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更不可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寻求一种自然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满足不同幼儿富有个性、不同需求的教育模式,使每个孩子在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小班化;区域;幼儿

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构建的策略

1、师幼互动、设置区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去布置活动的场所,并且逐渐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另外教师应开动脑筋,采取多种形式,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让各区域都“活”起来。多观察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区角的活动。

2、选择材料、激发探究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的效果。

①选择形似性材料以延长幼儿探究的时间

所谓的形似性是指材料的形状相似,颜色相似,大小相似,特征相似。比如:动物拼图、小抓手、找影子,动物拼图四种特征都相似,是将一动物和背景划分成有规律的9块或12块,幼儿刚拿到材料时先观察的不是动物的外形特征、颜色,而注意的是图块上的一个个小孔,他们往往拿起图块先一次次试孔,发现不对再换一块,直至改图块放入小孔正合适为止。而小抓手和找影子,它是形状、颜色相似,幼儿是根据外形轮廓与该物配对,拿到材料,对大小相差较大的材料幼儿能较快找对,而对大小、形状相似幼儿要将图拿过去放在影子上,仔细地观察,发现轮廓不对再换,就这样反复地尝试后才能获得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误,幼儿不再出现反复现象,而是运用目测、思考,一次成功,这时幼儿的探究行为渐渐内化到内部行为了。这些材料的操作主要运用了视觉辨别能力,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大小、颜色、形状、特征相似的材料,要求幼儿辨别的时间越长,需要幼儿进行探究的时间也就越长。

②选择隐秘性材料以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这里的"隐秘性"指的是外形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或新奇的材料,而内在的物质则是孩子一下子看不见、看不见却听得到,看不见却摸得到的,往往与孩子的生活经验不相一致的材料。比如:请你听一听、闻一闻,当孩子看见一只只八宝粥的罐子时,他们以为是八宝粥就想去拿,这时里面传出了响声,幼儿就会去摇一摇、听一听,甚至会想办法打开罐头去看一看。这些材料的操作,主要需要幼儿运用触觉,嗅觉和听觉辨别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这些材料特别能激起幼儿想要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的欲望,但活动的规则又是不能用眼睛看,在这样的欲望下,幼儿就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去尝试、去了解。

③选择可选择性材料以训练幼儿思维多变性

活动区材料的可选择性是指玩法或操作方法的可变性,多样性和可替代性。比如动物插塑、雪花片等,幼儿在玩动物插塑时,由于动物耳朵下插的口子和动物脚较相似,因此刚开始时幼儿会将兔子的耳朵装在猴子的头上,大象的耳朵方向朝上,还将他们放在玩具橱上,旁边用长形积木一围,说这是动物园。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幼儿拼搭时正确率逐渐提高。这些材料的操作,需要孩子联想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因为这些材料的操作可以出现很多很多的玩法,让幼儿随心所欲地进行活动而不出现一种重复厌倦的情绪。

④选择障碍性材料以锻炼幼儿的坚持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幼儿喜欢不断反复的活动,往往是他将要掌握而又未能熟练的一些活动。比如舀豆豆,刚开始时教师提供了一盆豆,幼儿就将盆中的豆舀入碗中,这时幼儿对舀的当作感到有些难度,只舀到一点点,或在舀间碗中时会洒落,经过一段时间幼儿舀的动作渐渐掌握,而且他们会将盆中豆抖到一起在用勺舀,这时教师再提供一些口大大小小的瓶,大大小小的勺,幼儿舀豆有的会将小瓶放入盆中再将豆舀入小瓶,有的用小勺舀,原因是小朋友认为将瓶放入大盆,用小勺或将瓶移向盆可避免豆豆的洒落到桌面。正在掌握当中,因此在材料提供时要考虑到孩子的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既不能让孩子操作起来太容易,也不能让孩子感到太难而放弃,而是要帮助幼儿构建发展的阶梯。

⑤选择新奇性材料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新奇"的材料是指在活动区活动中初次出现,而且色彩、外形、声音等方面对孩子富有一种吸引力的材料。比如,给娃娃穿衣,美工区刚投入了两个塑封的大娃娃(画在纸上),立刻就吸引了许多幼儿询问怎么玩,听说给娃娃穿漂亮衣服时,都争着给它画、印(印章),有的甚至二、三个幼儿合作玩,这样的材料最大的特点是吸引孩子,给孩子一种新鲜感,但是这种新奇的材料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受时间,或自身的玩法的限制较多,当孩子感到不再新奇时就有可能遗忘它,所以在提供新奇材料时我们要考虑到材料对孩子发展的价值。

3、注重引导、支持合作

小班化的环境中,由于人数的减少,每一个幼儿受到教师的关注机会大大地增加了,教师与幼儿的频繁接触,犹如类亲子关系,即在幼儿园中替代了部分母亲的角色。因此力求利用这种有利的师生关系,在互动上尽量做到人格上平等、能力上帮助、交往上尊重。人格上平等就是尊重幼儿,不把成人的思想强加于他,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与幼儿的对话口吻是商量式的:“这样行吗?”“你认为呢?”等等。能力上帮助是以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为前提,在互动中与孩子共同合作,帮助孩子发展。教师的帮助是适时、适当的点拨与指导,而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

对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使我们看到:无论哪-个年龄段班级,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情感、艺术、游戏五大领域的发展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因此可以认为此种课程模式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真正体现了优质教育的效果。

幼儿园小班教学研究:趣味教学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教学对于幼儿的数学启蒙非常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学越来越成熟,在数学教学中,应将数学知识融于运动与游戏中,保证学生在游戏与运动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充分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趣味教学;幼儿园小班;数学游戏;教学方法

作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一个基础性学科,数学对于人们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数学基础的建立,对于培养学生之后的数学兴趣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小班的学生由于年龄与心理特点,对数学的抽象与枯燥会失去耐性,因此,如何做好数学的寓教于乐至关重要。在幼儿数学教学中通过一些趣味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于游戏与运动中,可以使幼儿在玩耍中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曾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由于幼儿年龄的原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戏、玩耍中一天天成长的。因此,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将知识融入到幼儿喜欢的游戏中对于幼儿的知识学习至关重要。游戏是趣味教学的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将幼儿的注意力千方百计地吸引过来,使幼儿全神贯注于游戏,这样就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将简单的重复学习用各种生动的游戏取代,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到了知识。

(一)结合日常生活设计数学游戏

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长时间专注度,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兴趣不足,很难集中注意力。在幼儿园小班的每日活动中日常生活活动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就需要幼儿教师将数学知识融于日常的生活活动中,这是幼儿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长期的观察与了解可知,幼儿不是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是会选择性地对一些事情兴趣较高,注意力也相对集中,这包括日常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做好日常生活活动的数学引入,如在给孩子们发零食时问幼儿有几个零食、数一下告诉老师、饼干是什么形状等,幼儿可以通过这些感兴趣的事情间接地对枯燥的数学产生记忆,然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巩固幼儿的知识记忆,将枯燥的数学教学生动化、趣味化。

(二)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园小班的学生作为刚刚进入学习状态的幼儿,由于年纪小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是幼儿会对平时幼师组织的小游戏非常感兴趣,通过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加入一些数学知识使数学教学更生动有趣,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笔者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幼儿通常是在平时的摸、爬、滚、打中来认识事物的,由于年龄较小的原因,幼儿会对很多新鲜事物与新奇运动具有超强的好奇心,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充分将数学学习与体育运动相结合,让幼儿在运动中学习数学,这样教学效果会非常明显。

(一)改变现有体育游戏

现在大部分的体育游戏都简单、有趣,深受幼儿喜欢。但是数学不同,基本上属于抽象化的知识,幼儿阶段的读写数字、认识颜色、认识形状等,完全属于背记类的东西,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对此很难产生兴趣,这就是现在幼儿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体育游戏中,势必事半功倍。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体育游戏改变,添加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比如,小朋友们在玩跳脚的时候,教师可以增加比如跳两下、跳五下这些简单的数字要求,这就可以使幼儿很自然的就记住的数字;再比如,搬积木时,教师可以给小朋友提要求,要红色的三角形等,这些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二)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除了可以在原有的体育游戏中加入简单数学知识外,还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自主编排一些体育游戏,这样,一些新鲜的体育游戏会保证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也能保证数学教学成果。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三、结语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的趣味教学对于幼儿数学基础知识的认知与学习非常重要。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一些学者提出了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通过一些游戏、运动与日常活动,加入数学知识,保证幼儿在娱乐中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点记住。笔者认为让幼儿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是对认知理论的最好诠释。

幼儿园小班教学研究:浅析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 数学学习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促进思维的发展是关键。教师应清楚地知道幼儿学习数学,并不需要什么技巧、什么经验,而是给予他们一个领悟的平台,只有让幼儿亲自去感受,才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中的乐趣,建立相关的思维观念。本文对幼儿园小班化数学教学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探讨,使教师清晰地知道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让幼儿获取更多的知识,对数学有更深刻的认知。

关键词: 幼儿园 小班化 数学教学

一、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提问要清晰、明确、直击目标。

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时应将问题设置得清晰、明了,一直围绕着重点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贯穿教学活动,其最终目标便是实现理想的幼儿园小班化数学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买东西》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买卖的课堂活动,将事先准备好的卡通面具准备好,让孩子们带上,假扮小动物买东西,以这样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之后,教师指定几个小朋友卖东西,其他小朋友买东西,让小朋友在买卖过程中,感悟到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买什么?买多少?什么多?什么少?”等问题。此时,教师应以这样的问题提问孩子们,使他们明确学习主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解决问题,指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方向,促使他们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二、引导小朋友主动思考问题,教师不要随意干涉小朋友的操作。

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作用,知道自己该如何指导孩子们,尽可能让小朋友主动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观察孩子们的操作,不要随意干涉,使孩子们保持自己的个性,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分果果》时,教师可以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大小不一的三个小猴子摆放在讲台上,然后放上三根大小不一的香蕉,教师让小朋友自主地将香蕉分配给小猴子。教师一定要注意,小朋友在分配香蕉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打扰、不要干涉他们的操作,无论小朋友如何分配,都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自主地思考。小朋友的想法和教师的想法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只要给小朋友思考的机会和思考的时间,让小朋友用自己的思维逻辑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就能够在操作中得到启发,就会有不同的方法出现,会获取丰富的知识。

三、在活动中,教师应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将动手、发言的机会还给小朋友。

在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应清楚地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积极地为小朋友准备操作材料,并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小朋友在操作过程中讲述自己在做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朋友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并时刻关注着自己的操作行为,避免错误发生。同时,小朋友一边操作一边讲述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还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常常有教师帮助小朋友完成动手操作,帮助小朋友总结操作经验与方法,使小朋友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教师应学会做一位引导者,将动手操作与发言的机会还给小朋友。例如,在探究AB模式排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是小兔子新买的一个毛巾,毛巾的颜色是一排粉色一排黄色,观察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准备好的白纸、剪刀和彩笔做一个和小兔子一样的毛巾。当小朋友做好之后,教师可以问小朋友:你做的毛巾和小兔子的一样吗?小兔子的毛巾是什么样的呀?这时,小朋友会回答:“是一样的,小兔子的毛巾就是一排粉色的一排黄色的。”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操作经验,发表操作感言胜过教师的总结和发言,有助于小朋友获取有效的数学知识。

四、教师呈现给小朋友的语言不仅要保证正确率还应简单、精练。

数学较其他学科来讲,既抽象又严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必须保证正确、清楚,这有助于给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小班小朋友正处在语言开发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严谨、正确、清楚的语言进行教学,有助于启发小学生的语言,让小学生对数学的概念、问题、经验有正确的认知与理解。例如,在学习《小菜场》时,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千万不要摇摆不定,要不然小朋友在接收信息时会是不确定、不准确的,会给小朋友的语言学习造成影响。如,在设置教学活动“搬蔬菜”时,教师应准确地告诉小朋友:“请小朋友调整每一筐蔬菜的数量,让每一筐蔬菜的数量相等。”同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使其简单、精炼,易于小朋友正确地理解,避免语言过于繁琐、复杂,影响小朋友对问题的认知,导致小朋友操作错误。以此,让小朋友动手操作,保证小朋友接收信息的准确性,使小朋友有效地完成数学操作。

总之,数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教师应严谨地教学,给学生传递准确、清楚的数学信息,使他们充分领悟到其中的奥妙,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给他们的数学学习一个美好的明天。

幼儿园小班教学研究:浅谈幼儿园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基于幼儿特殊的心理阶段特征,需要在数学教学中记忆有针对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小班化的课堂更生动有效。本文主要以和谐课堂的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实行多元的评价方式来幼儿园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学教学 思考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幼儿园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做到让幼儿“玩”,让幼儿“做”和“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产生“创”。同时应积极鼓励他们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从而避免课堂上活跃的身影仅仅只有那么几个幼儿。同时也发挥了幼儿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在作业的布置上,设计原则应该遵循新颖性、开放性以及层次性。

(一)利用多媒体,点燃兴趣的火花

动态而新鲜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进而产生探究欲望。在具体的幼儿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以直观的、动态的、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创设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幼儿在在享受数学思维的欢乐愉快的气氛的同时,渐入佳境。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答的后面,是幼儿积累知识,启蒙思想和能力的提高的过程。

(二)鼓励质疑,培养自主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家顾明远也有类似的表述:“问题是能够促进幼儿思考,但它始终是被动的,只有当幼儿进行思考产生问题时,才是积极的。”如当幼儿对于同一个问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时,教师要做的不是立即评价,而是应该鼓励幼儿发问和思考,最后才是教师的评价和解答。在幼儿发问和思考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完善和升华。

二、构建多样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一)探究――促动

在当今探究教学盛行的时代,幼儿数学教学中也不能例外。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其他学段的有比较大的区别,应注重幼儿的心理特征,探究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生活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在丰富的具有现实背景中寻找和探索有关数学知识。在此期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应以具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以信任和充满期待的眼光引导幼儿投入到充满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突出探究性学习,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探究过程,科学调控,是广泛和丰富的探究性学习资源,使研究性学习,成为现实,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提高素质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

(二)合作――互动

合作――互动是当今课堂教学中较多采用的教学方式。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合作,因此,应在幼儿阶段就注重对他们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数学课堂中的互动体验能够让幼儿高手到数学课的魅力,认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其协调发展。同时,在合作――互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分工合作,行程动态认识。同时,在以后的生活中,幼儿也形成了民主平等的观念,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

(三)激励――自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赞扬,让幼儿产生对数学的积极学习态度。当然,这种赞扬的方式很多,诸如可以采用口头表扬,抚摸额头等语言和肢体上的形式。在进行个体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幼儿这一群体的评价。如在幼儿小班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就能通过小组的形式对幼儿进行群体评价。具体是在对幼儿进行分组的时候,评价已经不再是对幼儿个体的评价了,而是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只有当各自的小组在竞争中取胜,才能获得相应的肯定评价。这样就让每个幼儿都会为了小组荣誉而努力,同时小组内也会形成互帮互助和团结向上的学习氛围,共同努力的目标。

三、以过程评价为主,建立多样的评价方式

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让幼儿讲讲各自的解题思路,暴露思维过程,发现问题,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指导。“小班化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生动和活力健康的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评价上,应该使其具有诊断、鉴别、调节和激励的功能。

(一)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虽然教师是成人,但是在教学中则需要蹲下来和幼儿“等高”,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和高度,看到他们所看的世界和问题,才能真正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思维。在以上前提的基础下,教师才能为幼儿提供符合他们成长的教育方式,去了解和关爱他们。如在我们的小班化教育中,教师能真正走到幼儿中间,时而蹲着幼儿身边,时而坐到幼儿当中,时而半跪着指导幼儿,努力创造出一种和幼儿“等高”的良好气氛,让幼儿在这样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去坦诚的张扬个性。

(二)为幼儿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

数学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自由和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励幼儿通过数学学科的角度去审视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鼓励幼儿形成独立的个性和建设性的态度,能够对数学教学内容提出疑问,甚至是争辩,要让幼儿从学学会说“不”,即对教材说“不”,对教师说“不”,尽可能地让幼儿的思维空间得到张扬。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氛围,体现现代民主教育的特征和要求。

(三)注重分层的评价,充分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

在幼儿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幼儿的阶段特征和所属环境出发,根据幼儿层次的不同给予他们不同的评价,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需要。在幼儿中体现分层评价,对教师会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也会影响教学进程的完成情况,因此教师应更好地利用所有能够进行评价的机会,毫无保留地进行客观的评价,让每个幼儿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长快乐。

总而言之,要想让幼儿主动去学习,需要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小班化教学”能够体现以人为本,能够照顾到每个幼儿的发展,发挥教育最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