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时间:2023-10-10 10:43:45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1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体育课程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课程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育体,而是育人。与其他文化课不同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课程。这就是说,体育学习的效果是通过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和形体的变化表现出来的。正是由于这种技术性、群体性、竞争性和协作性,表露出学生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清楚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正是由于体育课的这种特性,体育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在活动中使学生知、行统一。

二、由教学内容的教育性所决定

每一个动作都有它自己的技术特点,并且与人的品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协调能力,利用学生个性特点和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教学因素,让学生意识到体育不仅仅能强健体魄,增强体质,还能磨砺人的意志,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优秀的人格魅力。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教材时要切合学生实际,教学中把握德育渗透的时机,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多种契机

1.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从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金牌“零”的突破到雅典奥运赛场五星红旗的频频升起,北京奥运会更是让所有中国人扬眉吐气。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让我们见证了中国的不断发展、进步、强大,我们正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体育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多媒体手段介绍我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一次次为祖国荣誉而奋力拼搏的先进事迹,来激励学生顽强拼搏、积极向上、奋勇争先。更要用姚明,用刘翔,用中国女排等先进人物和团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他们将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付诸实际行动中,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学习。

2.教师言行中渗透高尚的人格魅力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一个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教师自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示教。在学生面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具有“自律”精神,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同时,不要忽视自己的“师表”作用,在学生面前一个轻率的举动或细小的疏忽,都可能给学生留下不良印象,从而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所以教师应该运用自身的良好形象,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1)在耐久跑教学中渗透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尤其是女生缺乏锻炼,怕长跑,怕吃苦,作为教师要认真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治教,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使其在实践中得到磨炼。比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首先让学生讲述奥运健儿为了祖国的荣誉顽强拼搏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按学生的体能进行分组,每组推荐一个体能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每组选一个大家喜欢的体育明星作为学习的榜样,在组长的带领下展开练习。这样,各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出来,主动、积极地练习,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培养。

(2)在跳跃跑、障碍跑等项目的教学中渗透勇敢果断、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的掌握情况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但就是不敢过器械。所以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勇敢果断、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2

关键词:当代;中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有效渗透;策略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整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身体素质提升、思想意识健康、心理素质不断加强等,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学体育德育教学工作,本文展开了分析,首先分析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并具体分析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中学内部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培训力度和加强对团队学习理念的培养等策略,希望对体育德育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1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在中学教学工作中,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体育是一项多方面的运动,在其体育运动中往往包括智慧、体质和意志以及精神等要素,对于整体的人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体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涉及终身体育的基础性工作,在中学阶段进行体育课堂教育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在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中,其主要包含多种特征,不仅仅是要进行体质教学,同时要进行心理教学,同时还要进行情感教学工作。如果想要将整个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的更加高效,那么就必须要综合把握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特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迎来了重大的改革,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观念和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整个体育教学取得了重大进展。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有一定不足和局限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也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主要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对整个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有一定不良影响,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会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定下降,影响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往往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其中不仅仅包括对体育运动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对相关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引导,将整个体育理论学习与整个体育运动实践结合在一起,才有助于将整个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所实现。在进行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身体运动的培养,同时要将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在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的体育教学基础,借助体育教学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不仅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针对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德育教学工作要能够考虑到现代社会阶段的院校的办学条件和能力,对于整个学生的培养计划和相关的办学支持力等因素,另外还要能够将其中的体育教育德育渗透与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联系在一起。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能够采取先进性的教学方式,尽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考虑在内,对于整个德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个大概的方向策略,进而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进行教育功能定位。

3.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老师的主导作用是重要的,但是其中整个学生的思想意识活动对整个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教育只有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接受,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时,要特别强调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3.2强化中学内部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培训力度

教师的自我教学能力和德育意识是对教学工作开展有着最为直接影响的因素,所以在教学工作开展的同时,加强对中学教师的内部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培训力度,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样也能够提高整个中学体育德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在培训方面,可以聘请相关的技术前辈和学术教授为整个培训过程进行指导,一心一意地去加强德育教学能力。以达到教师教学能力有所提高的效果,最终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

3.3加强对团队学习理念的培养

现阶段,在中学校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要能够加强对团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教学分组的方式对整个班级或其他形式的群体进行划分,设置小组任务,对学生个体进行分配任务,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严格遵循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自律能力,以提高自主能动力,为以后在社会中的适应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4倡导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健康意识教育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知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时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突出的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都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尤其是比赛时,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中去争取。同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加强教育和训练,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体育和美是紧密相关的,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许多心理反应,在此情况下需要坚强意志克服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3.5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体育教学常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妥、服从裁判、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挑战自我,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前进的过程。随着人类的进步,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文化正在形成。在强烈的运动竞争中经常有意外伤害事故发生,这往往会妨碍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给受伤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和损失。所以在激烈的竞争和训练中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应当引起每个体育老师的重视。

4结语

总体来说,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整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身体素质提升、思想意识健康、心理素质不断加强等。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学体育德育教学工作,首先要明确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科学分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中学内部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培训力度和加强对团队学习理念的培养等措施,不断提升体育德育教学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兰洪亮.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半月),2016(10):93.

[2]纪红军.论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4(13):89.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3

关键词:初中体育;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德育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把德育思想在各个学科中向初中生进行渗透才能够确保初中生健康的发展。体育课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促进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为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很多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贪玩、自私、孤僻等性格容易导致他们沾染不良习气,甚至有的初中生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根据初中生的思想、个性、情感等规律,真正地将德育灌输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初中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树立健康的体育运动意识。本文将根据笔者的实际初中体育教学经验,探讨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希望对初中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将德育教育目标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按照体育教材的特点科学有序的渗透德育教育。还要充分了解体育教材,寻找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改变传统体育课“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初中生进行接力跑时,我会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将普通的接力棒换成两个篮球,也就是站在跑道一端的学生要抱着两个篮球跑到同伴面前,将篮球传递给同伴,在传递篮球过程中篮球不能掉落,然后接过篮球的学生继续抱着两个篮球跑向下一个学生,以此类推。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轻松,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能够较好的激发初中生的兴趣,提高初中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中长跑训练初中生的耐力以及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利用各种体育器械锻炼初中生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品质;利用篮球、足球等比赛激发初中生的集体精神。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面向全体初中生

在实际的初中体育课堂上,很多体育教师教学脱离实际,与学生的情况不符,使初中生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也无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一些体育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严重,只关注体育尖子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体育后进生不闻不问,使初中生的体育水平出现两极分化。我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积极学习体育新课标,教学面向全体初中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到快乐,并且我会及时观察初中生的思想动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比如在跳高课上,很多初中生都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教师要求的动作和任务,在内心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放弃跳高训练,因此体育课的跳高训练往往都以失败告终。针对这种情况,我先进行及时的分析,学生跳高失败的原因与身体素质和体能有关,但是与学生的内心思想也有联系。所以我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给学生讲解跳高的具体步骤和防护措施,并给学生做出详细的示范动作。当学生跳高失败时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当学生跳高成功时表扬他们继续努力,发挥潜力学习更多的跳高动作。

三、对学生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具体化和灵活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选择学生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进行榜样教育,使德育教育更加具体化和灵活化。德育教育主要包括意志品质、精神文明、道德观念、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体育教师既要认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还要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度。我经常会利用国家女子排球队和国家乒乓球队的战绩去教育初中生,让他们知道学习体育不只是为了强身健体,还可以为国争光,从而激发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养成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如今很多初中生的纪律观念较差,上课散漫,态度不积极,沉迷网络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改变和学习的机会:上体育课时要求学生准时集合;按要求站队;体育活动按规则和要求进行;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知识讲座等,希望能够让他们明白学校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课堂是需要全体学生共同维护的。

四、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中,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双方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初中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动态会及时有效的表露出学生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评价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德育机会,体育教师必须严格把握评价的方式和力度,积极改善初中生错误的行为和思想,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如对于同一个体育教学项目,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初中生则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主动配合体育教师完成体育训练,并且积极探索新的体育训练方式。而又的初中生则表现出漠不关心和缺乏兴趣,不能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体育训练。这时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去引导他们,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道德素养,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初中体育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教学资源,找到体育与德育的结合点,还需要全体初中生提高思想意识,积极配合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爱学习、爱生活的好品质,从而在走出校门以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作者:郭东文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镇新房子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4

小学语文在教学当中应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因为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思维形成的一个时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变得非常的重要。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下,单纯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在重视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做好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已经不单纯的看学生的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德育素质[1]。目前,加强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思想形成的阶段,小学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也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性格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先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想要学生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人,就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四)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涵

作为一门社会学科,语文是提高学生内涵的重要方法。语文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有着先天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误区

虽然我国教育改革正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也一直在改进,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我国的德育教育仍存在一些误区[2]。

首先,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我国的教育大多都只是应试教育,语文教学也成了一种升学的工具,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德育方面也不甚重视,这样就导致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任何的意义。

其次,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教育采用灌输式的传授方式很难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德育教育。目前,我国德育教育主要就是关注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内在思想和情感的转变。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写读后感,就会在一些参考资料上抄录,但是老师发现后也不追究,默认了学生的这种行为,这就完全忽视了学生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升华,语文教学也就没有承担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首先,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应结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语文教育的规律来实施;其次,应重视体制机制的建设,应努力将语文教育的考核机制与教育机制相结合。完善的机制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德育方案;再次,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育不能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在授课时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最后,老师在教学中应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3]。

(一)根据语文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来设计德育教育的渗透。语文教育是众多学科中最具有特点的一门学科,不仅是一门社会性学科还是一门沟通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育中文本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深化德育的内涵。例如我们在学习陆游《示儿》时,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在这种情感下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建立完善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语文考核机制不仅仅针对于学生,也针对于教学的老师。科学的考核机制可以形成一个健康的教学机制,相反,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会扭曲教学机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在设计语文考核机制时,应注重德育教育,考核学生时也应将文化课成绩与德育成绩结合来评价[4]。

(三)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德育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过程,独立的德育做得好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因为德育教育的效果好坏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才能表现出来。教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另一部分是“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学生的意见。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5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中学物理教学

新课改下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任务,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是我们面对的新的课题。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物理课程目标的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互渗透,实现和谐统一。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德育观念,注意捕捉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融入物理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认识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迫切要求学科教学加强德育渗透

目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容乐观。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作为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教育工作者,挖掘和利用学科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责无旁贷。

(二)《中学德育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明确提出了要求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保证德育的地位,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德育对促进学生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及培养能力也有特殊的作用。

(三)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或模拟道德冲突,通过分析、研究和讨论,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真诚与坦率的环境中体验,唤起他们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火一般的热情和铁一般的道德责任,提升他们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钻研新课程标准,把握各模块内容,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制定德育目标

各模块的教材中都有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确定德育渗透的结合点,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及教材每一章节的要求,整体地、系统地制定教学中的德育计划,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以整体的功能,产生更大的效果。

(二)遵循德育教育的原则进行德育渗透与熏陶

1.科学性原则。德育内容的科学性,核心是传授的观点和思想的准确性。要用辩证的观点,实事求是地介绍科学成就,正确无误地介绍物理学史,选用的素材要有据可查,使物理学中的德育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意识性和可行性统一的原则。意识性就是要求物理教师在备课时,要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广泛收集德育的素材,有意识地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但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要考虑到学生年龄和思想实际,内容选择要建立在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上,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能够接受、乐意接受,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育效果。

3.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智育和德育的有机统一,是教学的客观规律之一。在传授知识进行德育渗透时,要将知识与德育融为一体,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在“寓”上下功夫,使学生在接受物理知识的同时,十分自然地接受德育渗透,达到教育的一致性和同步性。

(三)提高教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修养

教师崇高的思想品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奠基作用,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修正作用,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完善作用,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最好的教育。

(四)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巩固提高德育效果

新课标教材中设置大量的实践活动,这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极好时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机会,加强德育熏陶和感染,扩大学生德育方面的视野,满足学生认识和心理的特殊需求,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成人、成才,实现教育的目的。

三、物理教学加强德育的途径

(一)运用教材进行教育,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从科学知识中提炼思想教育内容,找准渗透德育的最佳结合点,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

(二)通过课外活动进行教育,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必要的途径。如组织学生参观水电站工程,不仅可以从现场看到电站工作原理,而且可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体会到学科学、用科学造福人类的乐趣,利用时事报告会的形式,使学生深深懂得要使祖国强盛,科教才能兴国的道理。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6

在初中阶段,政治课程教学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需要通过政治教学来渗透德育。基于此,文章从提高初中政治写作能力、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丰富教学内容、扩宽学生视野几方面入手探讨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写作能力;实际生活;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结合现实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政治教学的目的,才能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效果,才能促使学生思想品格的完善。

一、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简介,增强他们对教学中情感的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政治教学中亦是如此,想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而这一体验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主思考,以此激励学生在自主的情境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进而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例如,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适合的情境,如激励教学、兴趣鼓励和成绩奖励等方法,让学生在适合的环境中,锻炼自立、自尊、坚韧不拔的品质等。教师还可以将政治教材中抽象的概念,通过形象的事例进行讲解,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化,让学生融入故事,深入具体的情境中来理解抽象的概念,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理解教材知识,了解真实的社会事件,从而促进学生在真正了解自己、社会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

二、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渗透

政治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一些哲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可以举一些生活中趣味性较强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就是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当教师教育学生改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时,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有哪些不好的习惯,如沉迷游戏、抽烟等,让学生清楚这些习惯的危害,然后分析原因,让学生自觉改掉坏习惯,由此端正学生的品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民主意识,调整师生关系,以平常心态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这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交流及感情上的沟通。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强化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我国的教育事业水平在不断的改进和提升,打破了传统模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政治领悟的探究。为此,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而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用心感悟,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初中政治的灵魂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又是课堂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标志性的建筑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德育教育。而且,在课堂中引入生活中有趣味的政治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政治的趣味性,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动脑,主动提出问题,对知识持着质疑的态度,让学生有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在质疑中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完善和透彻。而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应该在不同的环节,抓住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相关性的问题,给学生营造“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的学习氛围。总之,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锻炼了其思考和探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结语

政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是比较综合的一个板块,教师应该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政治教学相结合,注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者:方彩燕 单位:福建省永春县崇贤中学

参考文献: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7

关键词:德育教育;农村中学地理教学;渗透;方法

中学地理学科是中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一门综合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课程,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随着新课程改革在中学教学中的深入发展,对于像地理学科这样长期被称为是“副科”的学科重视程度在不断地加强,对于中学地理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切实本着素质教育的标准,认真贯彻教学的三维目标,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更要重视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因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成为当前中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要求。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教学条件较城市地区相对比较落后,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很多教师还是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在当前新课改的新要求下,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来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德育教育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就是要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入落实新课改的新要求,把知识学习和德育培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综合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广大中学来说,因为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资源相对于城市地区也比较匮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念陈旧、方法单一,再加上思想的闭塞,导致旧有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还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还是核心,对于学生主体地位不够关注;教学中还是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在方法引导、思想教育方法上关注不够。这与新课改下的新要求是背离的,所以要想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切实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把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德育的教育渗透其中,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学科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地理学科被认为是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特点,其教学内容丰富、实用性很强,可以较为容易地以学习内容为切入点来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过程中,我们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状况、民族分布、资源储备、人口状况等重要问题后,引导学生去了解我们的国情,关注国家的发展,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了解了我国的资源储备状况,如林业发展、农村土地保有量等问题后,提醒学生要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学生在学习、了解了具体的知识后,才能够切实体会到责任和意识,能够达到对于学生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三、灵活教学来优化德育教育

新课改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在教学过程别是在地理学科具体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在同时落实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这样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优化德育教育的目标。地理学科的很多知识不仅仅需要通过文字来呈现给学生,而且能够通过最常用的地图来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当然也可以通过漫画、直观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多元化地呈现所学内容,尤其是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农村地区中学的普及大大弥补了我们单纯地依靠课本来单一给学生传递信息的不足,这样不仅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理解起来更容易,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感染学生,进而触及他们的心灵,实现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在学生学习气象灾害和地震灾害的知识时,可以把我国的九八年抗洪抢险救灾和汶川地震的相关资料呈现给学生,使他们体会到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提高保护环境、防灾减灾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树立面对困难、互相帮助的良好精神品质。

四、联系生活来进行德育教育

相对于城市地区的中学来说,农村地区的中学虽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但也有其优势的地方,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说,农村地区的学生可能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接触得更多,更接近大自然,这不仅仅可以辅助我们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也能够联系学生了解的生活进行德育教育。例如,近几年来我国的雾霾污染问题几乎成为了全面之痛,它不仅影响到了现在人们的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更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农村地区目前也深受其害。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小作坊式的落后生产模式、生活燃煤、农作物秸秆的焚烧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健康生活的意识;同时也要清楚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五、用学生实践来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实践也是学生收获知识、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也能够渗透德育教育。农村中学地理教育要充分意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规范组织来落实德育教育。例如,在进行“人口”内容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定“泗洪农村家庭人口构成”的主题,组织学生对本辖区(村)部分家庭人口构成进行统计,如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外出务工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家乡人口现状,发现家乡人口存在的问题,既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维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总之,地理教师对农村地理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一种职业习惯,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来。要时时留心,见缝插针。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要做到有心,在当前情况下,特别要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摆正高考分数与育人的关系。把知识学习、德育教育、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丙孬.浅析在地理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9X):22-23.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8

一、理解科学课的德育标准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因此它的教学目标应包括“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形成尊重证据、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以及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等”。由此可见科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联系是非常密切。

二、提高自身的师德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虽然是很简单的八个字,但却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知识、提高道德素质方面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道德、学识教风、言行举止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真正地以身作则。同时,要公平的对待每位学生,成为学生尊敬爱戴的教师,为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学习能力也很强,如果教师不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等的素质,可能会在很细小的方面起到很不好的示范。比如:我们要求学生的坐、立、行要规范,虽然孩子们一时理解不了是为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好,可是如果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的话,会比肤浅的说教更有效。

三、在学习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要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教学《磁铁》一课时,有一组学生说他们的实验不能使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让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又没发现连接错误,这时就要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在检查实验材料时发现是一根导线断了,当学生换好材料后成功了,这样使学生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在细节中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而良好的习惯又来源于某一教学细节,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上课前,教育学生要轻声慢步来到实验室,规规矩矩地坐好;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细致、爱惜实验器材,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等等;在下课后,引导学生帮老师整理并收好实验器材,并摆放好实验桌椅等待。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并要贯穿始终的培养,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体会到上科学课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重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他们一生都受益匪浅的事。

五、在探究中培养合作精神。

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将有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发展思维能力,实现相互补充,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科学的探究活动主要是学生的小组合作实验,其中就包含了合作、交流、尊重、理解等德育的内容。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课堂生成的德育教育,及时捕捉并表扬合作好的小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有小组互助等.如:在一个小组中有组长,负责本组的一切事务,组员有:实验员、材料员、回答员和记录员。有了分工,他们在合作的时候就会对应自己的职责,不会你抢我夺,不会影响课堂纪律、影响实验的效率。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9

一、加强教师体育素养与能力,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与指导者,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德育水平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要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首先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的素养与水平,以身作则,以自身良好的德育水平来影响学生,强化正面效应。

1.拓宽知识面,成为学者型教师。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开朗的学生,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与思考方式,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对体育的喜爱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喜爱篮球,有的学生喜欢排球,有的学生喜欢跑步,有的学生喜欢健美操等。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他们也有各自的强项与弱项,遇到自己的强项,自然就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相反如果遇到自己的弱项,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这样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会直接影响到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因此作为合格的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具备全面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突破自身的局限性。此外,还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突破传统教学与自身的局限性,向学生展现一个学者型、智者型教师,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德育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2.以身作则,发挥身教作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自身都做不到的事情,如何要求学生做到呢?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就要做到,要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如要求学生守时,教师首先就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要求学生上课穿运动服、运动鞋,教师也要首先做到。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对学生产生无形的督促力,时间长了,这些行为自然也能够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以情施教,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赞科夫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关系如何。”教学是知识互动与情感沟通的结合体,没有情感的教学只会加重师生双方的负担,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调用自身积极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讲台走下来,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建立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并且在教学中还要融入积极的情感,以对体育学科的热爱与对学生的热爱来向学生传递正面情感,以情感来感染学生,强化情感的正面效应,换来学生对体育学科、体育教师积极的情感。另一方面要挖掘体育学科内在的情感因素。在室内课时,我们要改变枯燥的理论讲述,可以为学生播放奥运健儿运动上奋力拼搏的场面,向学生讲述运动员感人的故事等,为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讲述来增强感情因子,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产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

二、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1.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现代社会是激烈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时代,竞争与合作意识及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现在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协作能力。体育活动大多是竞技项目,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这正是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与协作能力的重要契机。通过合作竞技项目,如篮球赛、足球赛等,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秀并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只有组内成员团结一致、通力合作,才能胜利。这样更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现在物质生活优越,学生往往不能吃苦,心理非常脆弱,遇到一些困难就容易失去信心。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当前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一些耐久跑等相关项目的运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面对挫折勇往直前的品质。夏天天气炎热、冬天天气寒冷,许多学生都不愿意到室外参加体育锻炼,此时我们要加强思想教育。当学生在活动中一再受挫时,我们要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坚持不懈,提高抗挫能力,逐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品质。

3.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生有其特殊性,自身基础知识薄弱,心理较为敏感,如果长期受到冷落、讥讽,无疑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会造成学生的极端心理,甚至会危害他人与自己的生命。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契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训练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们要让学生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要认识到失败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努力,最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更能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质。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当他人有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用关心、爱心、诚心来打动他人、帮助他人;要礼貌待人,为人正直无私、和善待人、讲信用守承诺,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质。

5.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感,推动着人们为祖国奋斗、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以推动整个民族的和谐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是各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体育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同时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使学生树立为祖国奋斗、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感。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10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途径

德育教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坚韧不拔的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尤为重要。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学生的参与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

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常规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好的是常规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按教师指定的队形和顺序排队、不推不挤,培养学生整齐、遵守纪律等集体纪念。在体育教学中,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在上课铃响完之前排好队,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这时我明确要求他们做到,并采取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二、在教学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田径、球类,武术、体操、游戏等,这些活动中蕴含许多德育内容,体育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新课程理念精神,充分发挥教材的内涵本质,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作用。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需要集体配合。体育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只要是比赛都要争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技战术配合的同时,要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田径中的长跑训练,可以培养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跳高、三级跳远、技巧等难度较大、耐力要求较高的练习中进行德育渗透,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用语言、表情、动作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针对有些学生产生的畏难情绪及怕苦、怕脏、怕难等心理,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可以用英雄模范、体坛名将的优秀事迹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在体育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体育课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游戏和基本活动技能为主,并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游戏和比赛等形式组织各种体育活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游戏是小学体育课的一个重要活动载材,就应被合理地采用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要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游戏,因为体育游戏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例如教学《投掷》时,我拿一些关于害虫、、网吧的图片让学生拿小纱布或自制纸团来进行投掷,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讲解害虫、、网吧的危害性,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远离香烟、远离网吧、拒绝。又如做投掷游戏时把投掷目标假设为敌人的军事目标,将爬上攀登、平衡游戏中的“插红旗”、“过独木桥”、“爬上顶峰”和对抗负重游戏中的“抗震救灾、“抢险队”等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达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的目的。在比赛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四、在课堂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例如,老师叫学生拿体操垫、记分牌、木马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一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就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并给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以当众表扬。这样既能保护学校体育器材,又会促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五、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其次,言行一致;再次,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自然而然地乐于接受和效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从各方面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只要教师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德育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小学英语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各方面的能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是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德育是一种道德追求活动,即教育在不断发展、完善人的各种德育过程中,使人们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满足,得到一种精神享受。道德不仅是规范性的品格,更重要的是有理想和引导性品格。在英语课堂上要进行德育渗透,第一点要做到的就是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才使整个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第二点我们要做的到的就是在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也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关心、接纳和尊重。

二、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就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新编PEP小学英语教科书是一套内容丰富、色彩艳丽、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如在教学In a nature park单元中可渗透保护森林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What do you like?时,出乎意料的竟然有同学回答“I like money ”,针对如此的金钱观,我及时进行教育,举例说明Money isn’t the most important.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1.采用格式多样的活动渗透

(1)组织学生合作。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指正,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有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小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帮助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

(2)创设情景活动。道德知识、观念、规范是抽象的,必须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才能为儿童所接受。教学中,我们要以情景中情感因素为主导,引学生入境,诱学生动情,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受到教育,增强教育效果。例如“a birthday party ”讲述的是一家团聚为父亲庆祝生日的情景。我首先介绍了父亲节和母亲节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景和感情,要求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般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父母的慈爱及孩子的天真烂漫,蕴涵深情的一句“Happy birthday ,Dad!”表现出真诚的情感,从而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热爱生活,热爱家庭。学习该课后,我还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为父母制作节日、生日贺卡,并用英语写上祝福语。

2.开展课外德育实践活动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范文12

关键词:德育意识;人格魅力;道德情操;德育智育并重

一、数学教师必须“吃透”七八年级教材,寻找可以实施德育教育的“阵地”

七八年级数学教材学科性较强,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是“隐性”的,需要教师认真琢磨和研究才能挖掘。很多数学教师一提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叫苦连天”,他们觉得数学就是教会学生数学思想和解题能力,跟德育教育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觉得在数学教学中很难渗透德育教育。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德育意识,必须明确数学学科中蕴含的德育思想。

1.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比如,当前随着资本主义和西方文化的盛行,部分国人产生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思想,很多国人争先恐后地到国外留学和发展,爱国意识比较淡薄。那么,数学教师在讲解某些数学知识时,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进行爱国教育。比如:在讲解到“圆周率知识”时,教师可以有意地告诉学生,我国是最早发现圆周率的国家,祖冲之对于圆周率的计算比西方国家早了一千多年,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通过这种暗示教育,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助于唤醒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数学人物对学生进行个人价值教育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理论和知识凝聚了无数伟大的数学家辛勤耕耘的成果,比如:杨辉三角形、费尔玛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这些数学规律和知识都是数学家们在孜孜不倦的研究中得出来的,以此激励学生寻找自身价值,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付出百折不挠的努力。由此可见,七八级数学教材是完全可以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吃透教材,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发现可以实施德育教育的阵地。

二、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教师“教”和学生“学”构成了教学这个关键环节,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需要师生互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完成德育教育的渗透。

1.教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要用自己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榜样,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地位上,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在教学中要表现出专业的学科教研态度,让学生耳濡目染,认真对待数学学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完成德育教育。

2.教师要采用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比如:分层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等等,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德育教育。

三、数学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利用数学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教师要适时地把数学德育教育的阵地转移到课外。要在实践课中寻找德育教育的时机。比如:在八年级数学统计初步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这样一个社会统计调查。当前,我国塑料袋污染问题严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塑料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我国的人口和塑料袋的人均使用量,计算出我国每天的塑料袋使用量,并研究其对环境的严重危害。通过这种社会实践课,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能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会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自觉树立环保意识。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渗透德育教育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完成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要学会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开展德育教育,比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实践开展德育教育。

综上所述,在七八年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同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灵活地驾驭教材,必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施德育教育,要坚持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并重。

参考文献:

[1]吕玉峰.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1(5).

[2]石金堂.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0(45).

[3]蹇红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