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一对一

教学一对一

时间:2023-05-29 17:50:01

教学一对一

教学一对一范文1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帮扶;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机会、交流机会和活动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我校自建立一直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的人数控制在35人以下。小班化“一帮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再按照教学所需进行再次协调,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态,让每个学生在“一帮一”的合作小组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符合小班化教学中的教学发展需要。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及成果

1.让每个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

面对三十多名学生的班级,教师很难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体验课堂带来的快乐。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各项内容,大多数学生只是旁观者,得不到锻炼。

针对这种问题,我认真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起初,我试用同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同桌间进行说说。这样一来,全班变成了两人为一组。无形中,一个原本看起来规模很大的班级,演变成了有十五个学习小组组成的小班级了。两人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两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一个读题,一个找条件,两人一起画图,一起分析。在小组中设为组长A、组长B,两位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没有高低之差,都是平等的状态。在进行讨论活动时,每个成员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从数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帮一”小组合作学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也是我们小班化教学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2.让学生发扬个性,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在积极主动参与中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或者性格内向的关系导致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通过实践我发现,两人小组合作学习对改变这种现象是有帮助的。在“一帮一”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一帮一”小组里面与同伴交流,会在“一帮一”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一帮一”组内有能力的学生,保证他的成员一定要学会新的数学知识,在他教小伙伴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讲题时,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建立了自信。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一帮一”小组由2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A、组长B,还可以叫记录员A、记录员B都可以,每个人可以有好几个名字。小组要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一帮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尊重小伙伴的想法,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时,要耐心听完后再提出。谈自己的看法时,要有根据,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语言表达要力求清楚、不嗦。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及动手操作的习惯尤为重要。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4.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我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性教师评价与小伙伴之间的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提高小组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各教学环节中取得的成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创设问题情境这一环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明显。在“一帮一”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互相观察、操作实验、演示等活动方式,两个人你帮我,我帮你,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学认识活动,探索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设条件。小组合作学习特别适用于低年级的教学理念,能使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从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为高年级学习做出很好的铺垫。

在教学新知识的过程中,“一帮一”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好地发现和探究理解所学的知识,起到了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的作用。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放手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一帮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经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图形的边和角都有哪些特点,最后在小组内两人再进行讨论、交流和验证,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在全班汇报时,每个小组的集体荣誉特别强,各个学习小组都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获得了许多的数学经验,为以后学习建构图形的特征做好铺垫。

在巩固练习中,“一帮一”小组合作学习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在做练习时,有的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掌握得很好,有的则不尽如人意。教师发现普遍错误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好的学生教一教掌握不好的,让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使学生领悟到,学习原来这么简单。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评价方面中取得的成果

教师由“评审者”向“评价者”转变,主要体现在我校采用的《中小学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平台》系统的运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进行加分和减分评价,根据加分情况,10分可以换一张纸质粉色的“你真棒”小花卡片。在德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发相应的网上学习标志性发展评价卡,十张“你真棒”小花卡片或五张标志性发展评价卡可以换奖状和奖品。学生对这种以“一帮一”小组为单位、以“互联网评价+实际的奖励卡=奖状”的模式非常感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钥匙,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和不断地改进。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如何让1+1大于2,创建一个真正具有实效的课堂,将是我们教师和学生继续努力研究的方向标!

参考文献:

教学一对一范文2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最先兴起于美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也就是“微小型的网络视频课程”,主要是建立在教学视频的基础上,针对教学重点或者某个学习主题等设计出的一种支持在线观看和学习的视频课程资源。翻转课堂中展示的微课,作为新型教育资源,是传统课堂知识学习的补充,也是其资源的拓展。随着无线网的普及以及手持电子设备的发展,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通过教师根据教学知识点以及重点内容创建相应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下,也可以是在家里,总之不限制学习地点来查看视频学习知识,之后在课堂学习中跟辅导班的教师交流视频中的知识点,一起完成作业训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师讲,课下学生写作业”的模式,教学成效非常明显。

二、翻转课堂模式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理论很好到运用到实际当中。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拥有了很高的关注度。很多学生经常抱怨老师的讲课方法过于枯燥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学习的兴趣。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种问题。目前翻转课堂在我国虽然开始了初步的探索,但是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牢固地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占据着主动地位,学生大多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翻转课堂的出现很有可能改变这一状态,让学生从被动地接收知识到主动地选择知识,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强化他们比较薄弱或感兴趣的部分,也可以节省因学习重复的知识所用的时间。

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于翻转课堂的部分认知目前还不够明确,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的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促使我国的教育模式逐渐完善,这样才可以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与此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平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而且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进和发展可以加快我国教育的进程,既可以促使我国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的不断丰富和提升,又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权利,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将教学视频投放到网络之中。传统的课堂讲解过程中,可能由于侧重点不明了,老师语速过快等问题导致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意图。然而,翻转课堂的出现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对需要进行学习的视频进行下载、暂停、重播、回放等等操作,对某个方面不太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地研究学习。并且,与实际课堂长达四十到四十五分钟的讲解不同,视频教学大多不会进行很长时间。因为学生能够真正集中记忆力的时间并不长,时间过长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下降,学习水平降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了解到这个问题,在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范围内对关键的知识点进行精练的讲解,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多多余的环节,学生可以感受到这种模式的专业,不会产生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感,也可以充分了解到一个新知识点最核心的内容在什么地方。

三、颠覆传统的学习方式

1.数学教学翻转课堂在一对一教学运用的实践。

(1)可行性分析。

在开展一对一教学中,数学辅导教师的综合素质都非常高,具备更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些具备一定的教学知识体系的辅导教师能够结合教学经验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这为“翻转课堂”在一对一教学中的实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此外,数学辅导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育层面信息化深入发展中,辅导班的信息化程度一直名列前茅,大部分数学辅导教师在很早就开始接触并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信息搜集以及课件制作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这些都为“翻转课堂”在一对一数学辅导中的应用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与技术基础。

在一对一培训机构中,教师跟学生在使用电子设备、以及自主学习平台的频率很高,这点是基于一对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硬件设施。学生基本人手一个多功能移动手机,大部分学生还同时拥有电脑,有台式的、笔记本、ipad等,就算是没有个人电脑,家长也会给学生注册学校的电子阅览室,这些设备足以满足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数学学习的需求,为“翻转课堂”在一对一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教学环境保障。

(2)实践分析。

在一对一辅导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了压缩视频空间,体现“微课”特点,辅导老师往往需要把数学辅导的主要的知识点制作成小视频,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传统辅导教学中,很多学生会因为其他因素干扰出现分散注意力的情况,而这个微小视频中展示的是知识点的精华,学生会集中精力观看,避免上述状况的出现。在整个视频中,教师会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融入相应的趣味性知识问答或者flash动画等,使得教材资源得到了扩充。而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微课,通过老师设计出的在线测试来查验学习成效,还可以自主选择是否重复观看等,转变了传统中单向式传递知识的习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之后跟?o导老师进行知识点的互动,实现知识点的内化,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一对一范文3

教育是影响未来的崇高事业,是塑造一代新人的伟大工程。与生产物质产品的职业有着很大的不同,教育的“产品”是活生生的人,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如果我们时刻以此为准绳,不仅仅对学生在校的几年负责,也不仅仅对学生在校几年的分数负责,而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那才是真正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如果我们的学生不仅现在学得快乐,而且未来生活得幸福,那才是真正成功的面向未来的教育。

把教育办成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需要我们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做出理性的抉择:那些目前成效还不甚明显,但对学生一生有利的事要多做;看似对学生一时有利,但对学生长远不利的事尽可能不做。那些外界一时看不出来政绩,但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有实质性帮助的“基础工程”要多做;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其实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没有多大帮助的“形象工程”尽可能不做。

办对学生负责的教育,需要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教师来实现。

做一个对学生一生负责的好教师,前提是要有爱学生的情怀。爱是区分教师平庸还是伟大的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标尺。爱学生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而是真正发自内心为学生成长以至一生幸福的一份感情,它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润物无声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一个真心爱学生的老师,才会如绍兴黄酒般越久越醇,在学生心中有持久的生命力。

做一个对学生一生负责的好教师,关键是要有育人的才华。真正的好教师,不是给学生“猎物”,只供一餐所需,而是授之以猎枪,让其终身受用不尽。真正好的教育,是当学生离开教室、离开教师时也照样能学得会、学得好。为此,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提升学识品位,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育方法。做一名有才华的教师,做一名让学生敬佩的教师。

做一个对学生一生负责的好教师,核心是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责任。教师需要爱心,更需要有一份由爱而升华的、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心。这是一种对事业的责任,对生命的责任:体现在德育上,就是要唤醒学生求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体现在智育上,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体现在体育上,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体育理念,让体育锻炼走进学生每天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当教育发展的增长点从高强度、低效率转移到轻负担、高质量时,我们的教育就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当教师的关注点从分数、时间、眼前转移到素质、效益、长远时,我们的教师就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教师。

教学一对一范文4

关键词:物理教学 教育观 指导 实验

现在的物理学是一门饶有学习情趣的课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 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事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车上竖直向上抛东西时,为什么车子在快速开动,人却站在车上不动能够接到抛出去的东西?同学们会想,是的,东西抛上去了,我们和汽车一起在快速前进,怎么还能正好接到被竖直抛出去的东西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再如,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其次,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

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三、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很容易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的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例如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来体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再如在讲述压强一节时,我用以玻璃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倒过来,发现玻璃片并不会象我们所想的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样被紧紧的吸在杯子上面了;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四、终身学习,优化自身知识结构

教学一对一范文5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 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 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 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一、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 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 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二、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 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 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 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 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 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 ,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 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教学一对一范文6

一、仔细研读教材,把握数学思想

“研读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起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备工作。假如教师在课前对教材内容没有深入地研读,就很难把握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也就难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一一对应”思想,更不能有效地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所以,在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一一对应”思想,并思考和梳理相应的困惑。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伸展自如、游刃有余。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多少”的内容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仔细观察第6页到第7页的主题图,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图中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几块砖?”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的主题图上出示4只小兔,将4块砖逐一与小兔们一一对应,在对应每一块砖的时候都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表示一只兔子搬一块砖。这时教师就此解说:同学们看,1只小兔搬1块砖,正好都能对上,而且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教材中通过虚线连接来强化“对应”,这就是教材中对“一一对应”思想的有效渗透。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展现教材中隐含的“一一对应”思想,创造性地应用教材,有的放矢地在教学中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二、抓住课堂教学,渗透对应思想

数学知识中体现着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特别是在数学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时,教师要尽可能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知识点学习中,即让学生充分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虽然形状发生改变,但两?N图形在转化前后却存在着对应关系。转化后“长方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对应(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对应(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对应(相等)。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换,在这几个对应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一一对应”思想已悄然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那么,将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不断反思总结,提升数学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思维来完成数学知识的掌握。课堂上,教师讲的任何一种数学思想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才能逐渐地领悟与掌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归纳,在反思中总结出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通过反思自身的思维活动挖掘出“一一对应”思想的应用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可做如下设计:

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摆花盆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

(师生沟通交流,逐步出示:植树问题、路灯问题、排队问题等。)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些问题中谁和谁是“一一对应”的?

(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生1:我们讨论的是路灯问题,路灯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

生2:在排队问题中,人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

生3:在植树问题中,植树棵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探讨的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都是与“间隔”有关。

师:对,无论是树的棵数、路灯数、排队的人数,它们都是和“间隔数”一一对应,属于同一类数学问题。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些问题统称为“分隔问题”。

(板书:分隔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样的分隔问题,关键是找到什么?

生:找到间隔数。

师:对,我们找到间隔数,然后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就会很容易地找到和它对应的数量了。

……

教学一对一范文7

【关键词】对外汉语;“一对一”课堂教学;口语教学;教学技巧

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模式,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一名教师指导一名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与集体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针对性更强,学生主动性更强,学习者学习目的更明确。该模式下的对外汉语口语课也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一对一”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口语课的特点

“一对一”课堂教学模式与集体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有着很大的差异性。

首先,教学针对性强,教师只教授一位学生,针对该学生的汉语水平,学习动机,以及该生的学习要求等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对于该生的语音缺陷教师可以进行大量针对性的口语练习,而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只能针对学生的普遍问题进行练习。

其次,教学互动性较强。口语教学注重的是互动性,在“一对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大量互动,学生的问题也能够得到及时详尽的反馈,口语得到锻炼的机会比集体教学模式下的要多。

第三,教学灵活性强,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来调整教学进度,也可以按照学生的需求选取相关的教材以及知识点,授课时间也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时间来安排教学时间。

第四,师生感情容易建立。该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关系会比较亲近,师生之间的态度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一对一”教学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主导作用这一辩证关系。

二、“一对一”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口语课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一对一”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活动单一,“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下,因为只针对一个学生,教师往往会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讲解与练习。特别是口语课,教学练习显得更为重要,然而教学活动形式往往只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练习,集体教学形式中丰富的小组活动在“一对一”模式下就难以实现。特别是在进行交际练习时,学生交际练习的对象只是教师,学生虽然可以模仿,但是无法参考其他学习者学习情况,从而很难自己主动发现所存在的问题。

其次,师生之间容易产生疲劳感。因为学生单一,课堂气氛往往比较严肃,又因教学活动不丰富,待学生学习热情冷却后,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以及疲劳感。

第三,教师对待学生偏误态度容易偏颇。教师教学只针对一个学生,常常会产生两个极端,或是对待学生语音偏误特别严苛,有错必纠。或是对待学生语音偏误较为宽松,因学生不多,无法对偏误进行比较,教师没有认识到这是学生出现的偏误,而认为是偶尔出现的失误,因此会将其忽视。

第四,学生缺乏学习竞争意识。在学生的学习中,因为没有其他学习者作对比,学生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学习效率高不高,在最初的学习兴趣下降之后,学习动机就会下降。

三、“一对一”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技巧

在“一对一”课堂教学模式中,要上好口语课,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一对一”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讨论。

(一)教学内容的处理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取有针对性的教材以及教学内容。要选取适合该生汉语水平的教材,教材的外语注释部分最好是该生的母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如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为了解商务汉语,那么教学内容就应围绕这一目的来进行选取。

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吃透,制定授课计划,在某一口语课前进行具体备课并写出教案。虽然授课对象只有一位学生,但是教师上课之前也要准备充分,如何讲解教学内容以及进行练习都要提前准备。

口语教学虽然重视交际和语境,但也不能偏废语言结构。在教授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应先讲解词汇,然后是句型,最后是篇章的讲解。让学生逐渐掌握各类词汇和句型的用法,最后能够将其运用到语流之中。

(二)课堂活动的组织

与传统的集体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一对一”课堂教学的课堂活动很难进行小组活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动更丰富有趣就更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

1.基础性的对话训练

可通过师生问答、提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内容,教师通过领读,学生自己读等方式熟悉课文,然后师生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练习。

2.情景教学

教师设置情景,师生根据该情景进行对话。初级阶段如买东西、问路,中高级阶段学生掌握了更多语料,则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对话,如同样是买东西,但是教师应加入一些讨价还价的环节进去。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带学生到实地进行学习。例如学习“问路”这一主题时,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教师和学生先后描述如何到达目的地,然后进行实践到达目的地。

3.增加互动

口语教学应体现互动性。“口头交流,不仅要追求语言形式的正确和语言运用的得体,作为互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说话双方要互相领悟交际的内容和意义,最终达到交际的意义”。“一对一”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与教师互动,在教学中应体现这一特点,以学生为主角,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教学中可能无法进行“表演”、“辩论”、“演讲”等需要多人进行互动的活动,但是,教师可以自己创设条件,让学生投入到多人互动中去。例如,设置调查问卷,让学生自己对中国人进行谈话及调查。又如,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有争议并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尽量挖掘能够运用的词汇进行说话。除此之外,还可以口头描述及复述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4.运用教具及肢体语言

“一对一”教学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气氛严肃,课堂较为枯燥,因此需要教师调动气氛,增加趣味性。教师可以运用手势、图片、实物等各类方法进行讲解。还可以给学生看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图片。或是教师给若干图片以及相关的词语,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描述该图片。

5.适当纠错

首先,纠错要适当,“一对一”教学中无其他学习者作对比,教师难以把握学生的普遍偏误,有的必然偏误教师就容易忽视。又因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在对该学习者的教学之上,有的教师会对学习者的错误都进行纠正。因此不能够有错必纠,但也不能够忽视学生容易出现的偏误。

其次,要讲究纠错技巧。例如,当学生出现偏误时,教师可以再问一遍问题,或是让学生再说一遍。并把正确的句式套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句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动作提醒学生,课堂后对该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也要注意,在学生说话的时候不要打断学生,要注重学生话语准确性和流利度的结合。

(三)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指第二语言教师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往中有意识使用的目的语系统的变体。在“一对一”的口语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技巧。

1.尽量运用汉语

“一对一”课堂教学中,初级阶段时在教学中有时用母语进行解释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也要适量运用学生母语,不能直接运用学生母语进行教学。并且在用学生母语进行解释时,应先说汉语,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再用学生母语进行解释。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语基础时,就尽量运用目的语,避免夹杂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

2.适当夸张、放慢或简化

在“一对一”课堂口语课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运用合适的语言。如果学习者汉语水平较低,教师应放慢语速,适当简化、详细化,降低难度让学生听懂,要体现“i+1”的原则。避免在解释生词的过程中出现另一个学生还未学过的生词。如果表示强调时,在发音过程中可以较夸张,或是长时间停顿。教师的讲解还应简练,不要进行长篇大论,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将讲解简化。

3.发音准确、规范

教师的发音应当准确、规范,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一对一”教学针对性强,在教学中就更应发挥其优势,重视学生的语音训练,特别是发音的准确性,以及重音、停顿、语调等的训练。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

4.语言要不断调整

教师的语言是不断调整的,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而变化,与学生当前的汉语水平想匹配。如果学生已经到高级,而教师仍然使用简单的话语,那么对于学生当前水平不匹配,学生也会模仿教师只会使用简单的句式来表达内容。

(四)教师的提问

提问是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活动,问答是语言交际中最常用的会话形式,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提问的技巧

与集体教学不同,“一对一”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学生都能够进行回答,并且能够得到教师对答案的反馈。首先,要综合运用各类提问方式,提问分为很多类型,如机械重复型、明知故问型、封闭型、开放型等等。其次,提问要注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汉语程度。

2.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

提问能力,是交际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是在实际的口语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能力却不强。汉语的提问方式比较复杂,特别是运用疑问代词进行提问的句式也常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一对一”教学模式中,学生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教师及时的反馈,因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较高,但有时候学生却苦于无法用汉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疑问,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提问方面的训练。除此之外,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常常会将回答简化,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回答完整的句子,而不只是用简单的字词进行回答。

“一对一”课堂教学模式中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有许多优势,学生主动性强,教师可以因材施教,能够针对学生具体的发音问题进行纠正,学生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教学效率较高。同时也要注意与集体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不同,在教学中还应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杨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2]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3]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4]黄明珍.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教学一对一范文8

一、“两学一做”能促进高校教师自身学习的主动性

“两学一做”强调要学习党规,对大部分党员而言,入党时对党规是非常熟悉的,可是随着党龄的增加,党规变得模糊了,所以有必要重新学习、经常学习;所谓“温故而知新”,从学习党规中,我们是否有很多体会,不仅对党规方面,对大多数普通党员而言,是践行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踏实工作、认真工作、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力争成为优秀的员工,成为单位的标兵和模范。

二、“两学一做”能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

“两学一做”是经常性的学习,是不间断的学习,这也促使高校教师不断的反省自己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技巧。在教学中,身为高校教师会发现自身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甚至是一些知识点,都未必能满足现在学生需要,因此自己要经常的复习和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当然这些方法手段是建立在自身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教师自身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学习,积累新知识不忘旧知识,才能站稳讲台、立于讲台。

三、“两学一做”能促使教师不断创新

“两学一做”对于教师的启发在于知识的创新和自身水平的提升,随着当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信息扑面而来,如果教师本身不走在时代的前列,如何能更好地讲授知识、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因此,高校教师只能不断地创新,在学术研究上创新、在教学上追求创新并且还要贯穿到实际生活中的每一部分,这样自身的思想无形当中也就形成了创新的理念,就能将课堂教学进行的活泼生动、引人入胜,还能获得人生的更高价值。

四、“两学一做”能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和经常学习

通过学习使自己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党规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深知我国今天的成就全在于我党的正确领导,同时新中国的成立更离不开先烈们的付出和牺牲,这些成功在于我党有严格的党规;所谓饮水思源,不能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就忘记昨天的辛勤付出、就忘记成果的来之不易,因此,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两学一做”能提升自己

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对我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应该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及时总结心得体会,这些心得体会不局限于党的理论方面,要与自己的切身生活相结合,如何将党的方针政策贯穿于工作中,实现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以及当时入党时的宣誓。六、“两学一做”能使自己的责任心更强通过学习,自己更加明白身为一名党的中层干部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事事都应走在队伍的前列,为党员群众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多为群众和单位着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并起到带头的作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在单位,公私分明,时刻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为同事起到带头作用,同时还要把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做得很突出,起到先锋作用。

教学一对一范文9

我对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山东 临淄实验中学 付士水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学数学课教学,面对新时期的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教育通过改革,与世界教育逐步接轨后,我感到压力特大。针对原来的教学模式必须来个大转变,甚至脱胎换骨。按照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近几年我对教学改革作了一点尝试,效果很好。特别近几年又接受了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更加强了我对教学改革的决心。面对专家的教育理论我精心研究,细致推敲,努力让这些教育精髓融于我的教学中,并适应学生的实际。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一、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在知识的传授上,我始终以数学语言为主线。它包括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几何语言等,对某些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的概念,我就用几何图形、实物给以讲解,等学生理解后,再进行模式化,再用符号语言加以表示。对一些数学专用名词采取多种方式耐心给学生解释。对于刚学代数的初一同学来说理解符号语言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是这样做的:(1)先从学生最熟悉的公式开始,让他们进行文字与符号的交替叙述。(2)再找一些用文字叙述的规律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3)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多采取几何图形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意用数学符号表示出题意,也可以有意识的搞一些专题练习,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二、在知识的应用上力求方法正确,运用灵活。对于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关键在于运用。方法的运用讲究正确与灵活。我在数学课中对知识的传授一致贯彻讨论、辨析、取证、定位的思想。每逢一个新知识,先让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归纳知识进行评析,找证据,初步在头脑中对这一新知识有所理解有所悟,然后师生共同辨析,找证据,最后把新知识的位置给以确定。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一新知识产生的前因后果。对新知识前因的探究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无形之中就进行了方法教学。如公式的确立,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利用特例进行探索、猜想、归纳和定位确立共式的模型。学习代数式的计算联系数的计算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要指出其区别之处。至于在运用时,所谓灵活,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问题,不同的问题,也可以从同一个角度去辨析,从中并联系实际生活去学数学。如在解决开放型题目的时候可按下列策略进行,(1)剖析实例,发现结论。对于结论探求判断的问题,可以根据普遍性寓于特殊性的原理,从具体的实例入手进行思考,进而敲开一般性结论的大门。(2)寻找反例,否定结论。对于结论未定的问题,若寻找不到支持某结论成立的实例,可从反面思考,寻找或构思出否定结论的实例。(3)合理推力,想象结论。在已有知识,经验与同类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结论的可能性形态或结果进行合理的猜想,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条重要思维策略。(4)辩证思维,发展结论。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防止越俎代疱。(2)引导学生思维辩证,增强思维的批判性。(3)提倡别出心裁,鼓励思维的独特性。(4)鼓励探索研究,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加以适当应用。在讲正负数时联系生活中的盈亏问题、温度的升降问题等体现数学的实际生活性。在讲黄金分割点时,联系人体,因为在人体上,有好多个黄金分割点,人体才成为一个美的“雕塑”。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三、教法的尝试1,试题教法 只要多练,不断进行正误对照,还要学生说每一步的运算依据。此法实施过程分为“课前预习、板演练习、指导自学、学生评改、教师讲评”五个环节。“板演练习”应抽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板演。针对板演暴露出的问题,使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加深对概念、法则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开路排难,为精讲提供可能。2,概念教法 在概念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或理解不透,抓不住关键、重点。正因为如此,在上课前,把主要新课内容简要说给学生,指出重难点,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和相关知识点的内容,所以宜采取“讲解阅读议论练习”教法。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联想,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自己的知识。课上组织前后四位同学把读书产生的问题都提出来,四人一起议论,用书本知识加以回答。对于解答不了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一起探讨,求得彻底解决。最后再小结、巩固练习。3,公理、定理教法以归纳发现式教法为主。此种教法,关键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认知材料,启发他们发现新知的机会。步骤为(1)复习提问;(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而创设启发的情景;4,应用题教学以“读议究讲练”为主。因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不明显,故重在分析、理解题意,然后以列表、画示意图为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要让学生先阅读再议论,然后和老师一道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已知和未知,进而掌握列方程的方法、步骤。5,习题、复习课 以层次结构教法为主,将全班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即A、B、C三类,此教法分单式层次结构教学形式和复试层次结构教学形式。单式层次教学形式是:A、B、C三组学生接受同样的信息,但在教学时把B、C组学生看作信息反馈的窗口,尤其对C组学生做到“四优先”,既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评改,并在知识难点、疑难处利用启发评价、自读课本动手操作、议论矫正、尝试练习之机,有意识的对B、C组学生进行具体的教学帮助。复试层次结构教学形式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时空内,根据需要,利用某一教学层次对A、B、C组学生输入相异的教学活动形式,从而使C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水平,B组达到一般水平,A组略高于目标水平。即对B组安排强化性练习,A组安排高层次练习。四、重塑教材观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老师教学的依据,只有把教材及教法研究好,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对教材的看法是:尤如作文一样,这是一个纲要,丰富多彩的内容,还需要当老师的去描绘。我的做法是:一不把知识点进行孤立;二不把教材结构看得一成不变;三不把教材看成一些数学知识的堆砌;四不把教材看成是束缚学生与老师的绳索。面对这些我做过大胆的尝试。在讲一个知识点时,我向前找它的出处,向后找它的延伸,有时为了把一个新知识讲深.讲透,使学生意识到 这一知识的重要性。我会把这一知识上朔到几百年.几千年的时代,会渗透到高中.大学高科技领域。会把教材的结构打乱。当然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力,教学生学数学,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会一种数学思想,并用这种数学的思想去伴随自己一生的生活和工作。至于第四“不”我是这样想和做的,在敢于挑战自我的同时,要敢于挑战教材,在师生之间要重新塑造出新的教材观。自搞 “新基础教育”实验以来,我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法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为师生的互动,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诱导代强制。总之,在教学中要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点燃“创造性的发挥”的生命是目的,开启“学生个体差异”的灵思金锁是基础,激活“主动积极活动”的心灵泉水是关键,沟通“信息交流、反馈”的思维渠道是手段。

教学一对一范文10

一、中学化学史教育的形式

1.集中形式与分散形式

集中形式,是把一个单元里有关的一些知识(理论或概念)集中在一起,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排列起来,组成新的知识体系来讲授的教学形式。

集中形式的化学史教育,应本着“有论、有史、有人、有事”的原则组织内容,即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有令人信服的化学史资料,有科学家追求真理的动人事迹,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选的内容应是化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例如近代化学史上的两座丰碑:原子分子论的建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都可采用集中形式讲授。

分散形式是结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适当、灵活地穿插引入化学史的形式。

2.单元起始课和单元总结课

课外活动是除课堂教学之外,进行化学史教育的另一种有效形式,并经常采取如下活动内容:

(1)开设化学史选修课。

(2)开设化学史专题讲座。

(3)介绍化学最新发现及发展远景。

(4)组织阅读有关资料,看科技电影。

(5)参观科技展览等。

课外活动开展化学史教育的优点,一是内容可以相对系统,二是形式可以活泼多样。

二、中学化学史教育的方法

1.重视学生学习心理,设计有效学习循环。教师构思教案时,应注意以下学生学习心理,充分发挥化学史作用,设计有效学习循环。

(1)学习目的、动机、兴趣――动力因素。

(2)激情、自信感、想钻研――状态因素。

(3)成绩、成果、成功愉――成果因素。

2.采用启发式。中学化学史教育也应以启发式作为整个教学法的指导思想,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

3.尝试发现法。在化学史教育中,只要有可能,就应以实验和假说为中心,以学习自然科学方法论为重点。

4.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中学化学史教育时,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幻灯、电影、录像、电视、广播、电子计算机等。

5.语言方面。由于化学史的教学,绝大部分还需讲授法进行,所以务求“语言美”。

三、几点建议和思考

1.新教材中有些化学史的叙述过于简略,如果教师不加以适当引申很难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2.新教材中化学史的引入还有待继续开发。有些章节中化学史内容过少甚至没有,例如,我认为还可以渗透添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化学史料。例如元素部分,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古代人们是如何认识世界和给物质分类的,如中国的阴阳五行说、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帕拉塞尔苏斯的“三要素”说都是很好的素材;讲到元素周期律时,可以提及门捷列夫如何摆弄化学卡片的发现过程;讲卤素中的溴时,不妨联系一下李比希的“错误之柜”。

3.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的概念、定律、原理、理论等,可以在教材每一章节前以阅读材料和学生自学内容等形式给出该章节所涉及的作为科学认识成果的化学知识,与这些成果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正确与错误矛盾斗争的曲折经过以及化学家们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等。例如,在讲氯元素之前讲解人们发现、提取、利用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的过程;在讲简单有机化合物之前讲解我国悠久的酿酒工艺的起源等等。把这些介绍给学生,会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来龙去脉与动态发展,认识到知识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死板的,而是动态的、生动活泼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内在动机。

4.教师教学中运用化学史料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不但要熟悉新教材中化学史料的有关内容,还要认真分析化学史实的教育价值,进而进行筛选和组织。其次,教师不能单纯地以史论史,要引导学生感受、领悟化学史中所蕴含的哲理,让学生在科学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共同熏陶下全面发展。再次,教师对教材中有关化学史内容的学习方法要精心设计,要借助教材、多媒体等多种呈现形式,采取教师讲述、学生阅读、学生讲“故事”、学生讨论、典型案例再现等多种方法灵活组合,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一对一范文11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护理教学;一对一带教;互动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科学,而临床带教是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素质,发展护理事业的关键在于临床带教的方法和效果。我院作为教学医院,肩负着全省各大护理学院的学生实习带教工作,为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我科在护理部的领导下自2012年实行一对一的带教及互动式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013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10年4月?郯2011年7月的实习护生111人,其中大专生68人,本科生43人,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1.4±0.6)岁。观察组为2012年4月?郯2013年7月的实习护生108人,其中大专生76人,本科生32人,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0.8±0.8)岁,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传统的带教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是实习同学进科室后由带教老师集中进行入科宣教,同学排班实行各班轮流制,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各班次会由不同的老师带教,每周安排一次理论讲课,实习的最后一周进行护理查房、理论及操作考核,带教老师与同学座谈,了解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持续改进。

1.2.2实验组一对一带教及互动式教学模式

1.2.2.1实行一对一带教后进一步完善了入科宣教:同学进科除了介绍科室环境、主要物品的放置、科室规章制度、同学仪容仪表、科室主要疾病、专科护理特点外,还增加了安全教育和职业防护,主要包括失火、停电、停水、患者跌倒、坠床等应急预案及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1.2.2.2一对一的实习带教模式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带教老师根据实纲的要求,结合本科、专科护理特点,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根据护理部的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周目标、周计划及实习清单,同学进科时给予详细的介绍,使她们在实习中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同时根据实习人数,精选临床指导老师,选出相应的医德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并有一定沟通能力和带教经验的护士为临床指导老师,选拔后对老师进行统一培训,使带教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学生跟随老师轮班,实施一对一带教。指导老师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同学沟通,了解同学实习中的困惑,及时解决问题。每一批同学出科前对指导老师进行评价,带教不合格者取消带教资格,重新选拔,从而无形中增加临床指导老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1.2.2.3 一对一带教要求树立护生正确的人生观,培养护生的责任心、提高专业技能:一对一带教使老师的带教任务和责任心加重,同学与老师相互接触的时间很多,她们在工作中相互了解、相互监督。作为临床指导老师则应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中。同时要教育护生仪表端庄,举止文雅、稳重,强调语言文明、规范、有责任心。教导护生在工作中要严肃认真,培养她们的慎独精神。向护生介绍护理专业积极的一面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让护生正视护理工作,减少思想波动,提高专业认同感与使命感,真正体会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带教过程中指导老师结合同学的周目标、周计划及实习清单内容将理论与实践贯穿起来教学,特别在带教操作技能时,临床指导老师对每一项操作进行正确的示范,手把手地教,注重教护生正规的操作,严格三查七对制度、加强其无菌观念的培养。工作中做到放手不放眼,给同学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每进行完一项操作后,及时与护生进行沟通,了解其掌握的程度,并且在一个班次结束后,指导老师要帮助护生回忆当班的工作流程及所学的知识,鼓励护生写实习笔记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及在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实习期间临床指导老师要将实习清单的内容逐一落实。

教学一对一范文12

关键词:猜想 创新 归纳 联想 比较

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纵观历史,很多著名的科学发现都是从猜想开始的: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猜想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水壶沸腾的开水猜想中发明了蒸汽机,鲁班从划破手的叶子猜想中发明了锯……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创新呢?

一、努力营造和谐氛围,给学生猜想的空间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比如:在教学小数的近似数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练习题:“6.962保留两位小数,它的近似数是多少?”一些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生1:老师,是7.00。生2:不,应该是6.96。生3:我觉得应该是7.10……我尊重学生的发现,并没有因为教学顺序被打乱而去责怪学生,而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猜想,正是在这种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给学生猜想的空间,学生有了猜想的勇气,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和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允许出错

爱迪生不是经历了一千多次的试验才发明了电灯吗?著名的药剂“六0六”,不也是经历了六0五次的失败才成功的吗?爱因斯坦不也是在第三条小板凳的鼓励下最终成为伟人的吗?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每一个猜想过程都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构建。教师应以赞许和耐心的态度聆听学生每一个猜想过程,充分利用教学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让学生勇敢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思维。

三、引导学生学会猜想

1.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发现,大胆猜想。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指出:“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类比。”老师在授课时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想。如完成下列计算:1+3=?1+3+5=?1+3+5+7=?1+3+5+7+9=??……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过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然后再提出猜想。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了周密的思考,大胆提出了合理的猜想。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比较,大胆猜想。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在教学了数的整除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最小是几?”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比较题:“一个数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这个数最小是几?”这道题学生很快能求出答案;然后我引导学生将这两道题进行比较,并联想相关知识,学生就比较容易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样,通过联想和比较,提高了学生大胆猜想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