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3-09-15 17:30:48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1

【关键词】工控产品;市场营销;方法;目标市场

工业控制产品是典型的工业品。它的营销方法与民品不同。本文依据4PS(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CS(瞄准消费者需求、考虑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消费者的便利性、注重与消费者沟通)、4RS(关联、反应、关系、回报)等营销理论,结合在黄石市科威自控有限公司做嵌入式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市场营销的体会,总结出了工控产品营销的一些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分析工控产品比较优势

4PS营销理论把产品作为营销的首要策略,充分揭示了产品在市场营销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一种产品能否打开销路,与产品的性价比密切相关。产品自身没有竞争力,再高明的营销大师也无能为力。事实上,市场营销在探讨开发哪种产品时就开始了。任何一个产品的研发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现实或潜在的需要。如果判断错了,那该产品就无法走向市场。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劳特朋针对4PS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CS营销理论,认为市场营销应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根据4CS理论,在分析工控产品的比较优势时,应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瞄准消费者的需求,就要分析产品的功能、性能;考虑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就要分析产品的价格、产品的性价比;考虑消费者的便利性,就要分析产品能否快捷地送到消费者手中,能否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注重与消费者沟通,就要分析公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公司是否受消费者欢迎。归纳起来,分析工控产品的比较优势应从产品的功能、性能、价格、服务和形象五个方面着手。黄石市科威公司的嵌入式PLC,是一种根据市场需求,将PLC功能嵌入到特定硬件结构中的PLC,又称客制式PLC(为客户定制的PLC)。我们在分析该产品的比较优势时,就是从上面五个方面着手的。工控产品市场全球一体化十分突出,中国工控产品70%以上的市场掌控在外国人手中。因此,分析该产品的比较优势,首先就要与同类进口产品比较。比较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科威嵌入式PLC与进口PLC相比,仅在产品的价格、个性化服务两个方面占有优势,其它均处于劣势。嵌入式PLC与其拟替代的国产专用控制器、嵌入板相比:

由上表可知,科威嵌入式PLC与国产专用控制器、嵌入板相比,在产品功能上占有明显优势,在产品性能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其他方面则难分伯仲。分析工控产品的比较优势,就是分析其核心竞争力,其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市场定位,寻找适合其应用的目标市场。

二、寻找工控产品目标市场

寻找工控产品目标市场的第一步,就是要围绕产品比较优势,搜集有价值的市场信息。科威嵌入式PLC在搜集市场信息时,采用了下列方法:

1.网上搜索。一是上专业网站,如中国工控网、中华工控网等工控行业的门户网站,了解PLC、嵌入技术、专用控制器、小型控制系统的技术发展动态及竞争者情况、市场需求信息,以便对嵌入式PLC的市场在宏观上有一个把握。二是上该产品拟重点推广的行业网站,如中国机械网、中国轻工网、中国窑炉网等,了解这些行业对PLC产品、专用控制器的需求情况。三是利用搜索引擎,如先后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输入“PLC控制”、“专用控制器”、“工控机”、“专用仪表”、“仪表系统”等关键词,浏览嵌入式PLC能替代的控制产品的市场分布情况。

2.参加工控行业市场研讨会议,购买市场调研报告。中国工控网每年都主办工控市场论坛,出售工控产品市场研究报告。该报告披露上一年度主要工控产品的市场销售量、销售额、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行业销量分布及增长率、预计后3至5年的增长率。参加工控论坛,购买市场调研报告,花费不多,但对从宏观上把握市场营销思路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这样做的最大收获,一是抓大型配套厂家的营销方法的正确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二是PLC的市场正以15%的速度在扩大,往上挤占工控机的市场,往下挤占单片机专用控制器的市场的信息,鼓舞了我们的信心。

3.投入广告。如果将公司的市场人员的营销比喻成地面部队的进攻,那广告就是空中轰炸。企业的炸弹——广告费是有限的,投到哪里去呢?我们选择了网络媒体。一是工控技术人员大多有在网上查阅新技术、新产品的习惯,二是网络广告受众反馈及时且能互动,见效快。我们在工控行业的门户网站——中国工控网、中华工控网上投入的广告,效果明显。

4.请业内朋友、老客户出主意。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朋友圈。新产品即将推出之前,将新产品的功能、技术优势告诉自己的朋友、熟人、老客户,请他们帮助参谋,看哪些行业、哪些应用场合能发挥该产品的竞争力。科威公司嵌入式PLC将纺织印染机械行业作为首选营销方向,就得益于一位老客户提供的信息。

5.咨询业内专家。面向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产品应用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里的行业专家,凭借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往往对新品的市场定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嵌入式PLC在开发过程中,就召开了两次业内专家市场研讨会,一次以在企业从事自动化技术管理的专家为主,一次以在高校、科研所工作的专家为主。两次研讨会给出的建议都是:先不要推出通用性产品,要依托行业走专用化之路。专家的建议给我们的市场营销指明了方向。

寻找目标市场的第二步是深入行业调查。以产品的比较优势为依据,在对有关目标市场收集到一定数量信息之后,就可以选择几个行业,进行重点调查。重点调查的行业不宜过多,一般以5个以下为宜。嵌入式PLC在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市场信息之后,确定了纺织机械、工业窑炉、自动供水、空压机、智能交通等5个行业为重点。在调查之前,设计了一份专用控制器市场调查提纲:

专用控制器市场调查提纲

(一)专用控制器名称:

功能:

(二)应用行业景气指数:

发展背景:引导型、发展型、成熟过热型

经济指标:经济总量、连续三年增长状态、盈亏状态

技术支撑:大型科研机构、一般科研机构、无专业科研机构

(三)生产厂家:前三名生产厂家名称:

生产量:

(四)应用厂家(OEM):前三名应用厂家名称:

应用量:

(五)价格评估:(专用控制器价格)

(六)竞争状态:生产厂家的价格、规模、盈利能力

竞争关键要素:前3种行政垄断、行业许可、成本控制、技术难点、服务…

竞争阶段:发育、割据、垄断

(七)技术方案:显示:指标灯、数码管、液晶屏、无显示

输入输出:I=O=AI=AO=

控制功能:逻辑、过程、混合、数控

(八)营销模式:OEM前三名达到10000台以上价值:

5000台以上价值:

1000台以上价值:

寻找目标市场的第三步是确定目标市场。以市场调查提纲为依据,采用网上调研与实地访问相结的方法,对目标市场进行重点调查。我们经过近1年的调研,从产品的比较优势、应用行业景气指数、竞争状态、市场规模等方面考虑,先后将工业窑炉、自动供水、空压机、智能交通等4个行业从首选目标市场中排除,将首选目标市场锁定为纺织机械行业的一款织机控制器。

三、出击工控产品目标市场

1.先卖方案后卖产品。4CS、4RS营销理论认为,是否给消费者带来便利性,能否为消费者带来回报、创造价值,是消费者选购某种商品的重要原因。既然如此,在明确了某一工控产品的比较优势、寻找到其目标市场之后,就有必要立足产品的比较优势,针对目标市场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方案组合设计或二次开发,以便一揽子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一个成本低、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的控制方案。卖工控方案要比卖工控产品容易些。嵌入式PLC就是在进行了二次开发和系统搭建后打入织机市场的。

2.拜访客户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拜访客户前,除了必要的技术方案准备外,技术支持人员应对客户的原有的技术方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商务操作人员,对客户的情况如组织结构、决策流程、选用原方案的原因应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技术支持人员、商务操作人员一起去拜访客户,往往容易取得效果。

3.集中兵力,突破一家。国内工控公司的财力、人力有限,在与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中,要想争得一席之地,务必集中力量从一家客户率先突破,以获得在该行业的营销经验、教训,从而在该行业顺势推广,以点带面,打开营销局面。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2

嵌入式系统应用:工程师的世界

这次调查通过电子产品世界网站(省略)和“嵌入式技术和应用论坛上海和深圳站”两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在2008年8月22日~10月31日期间,我们总共收集了627份有效回函。从整体看,开发、设计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占88%,他们是本刊的主流读者,也是嵌入式系统应用的主力军。从地域分布看,以北京(35%)、上海(26%)、深圳(33%)为中心的三大电子设计地域基本保持平衡,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地域(6%)正在崛起,成为电子设计和嵌入式应用的新热点。

MCU和MPU:ARM领先、FPGA崛起、百花齐放

在以微控制器(MCU)和微处理器(MPU)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中,ARMSoC的各种MCU/MPU占了半壁江山(图1)。ARM在嵌入式系统市场的领先地位,还可用从开发工具的调查结果上得到印证,图4显示ARM和Keil(ARM的子公司)的市场份额加起来有77%,比其他工具使用率要高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器架构选择的调查中发现,基于CPU核的FPGA嵌入式应用大大增加,达到13%,这也说明,由于嵌入式系统应用的复杂性、安全性正在增加,产品的更新和设计周期缩短等要求,使得FPGA的优势得以体现,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广(见图1)。

具体MCU/MPU芯片厂家产品调查结果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图2超过100个读者投票的处理器(第一梯队)只有Atmel8051、TI 320DSP和SAMSUNG(三星)ARM,超过80个投票的第二梯队有TI 430,Microchip 8bitPIC和NXPLPCARM。虽然已经剔除了22种投票数少于20个的MCU/MPU种类,但是余下的18个种类的确难分胜负。这也再次验证了嵌入式系统多样性的现状没有改变,即使ARM SoC已经统治了主流的32bitMCU市场,但是分到8家ARM授权半导体公司后,结果是在被分化,除了三星外,其他厂家并无特殊表现,这个现象值得深思。比较2007年的数据,前6名的名单中,Intel X86落榜,NXP LPCARM进入,三星的名次从2007年第6上升到2008年第2名(见图2)。

开发工具和操作系统的选择:注重价格和大众化

关于嵌入式开发工具、操作系统、语言和测试工具,调查结果显示工程师对于开发软件和工具的了解和使用已趋成熟,开源的嵌入式Linux、gC/OS-II和微软WinCE三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占了近90%的市场份额,其中Linux仍然位居榜首。gC/OS-II紧跟其后,这表示了中国市场对于开源软件的认可和对于价格敏感,gC/OS-II和WinCE因为使用简单和大众熟悉受到特别青睐,而价格昂贵的商用RTOS产品VxWork、QNX则得票较少(见图3)。在开发工具方面,ARM公司(含其子公司Keil)占了77%的市场份额,独立工具厂商IAR保住了10%的份额,飞思卡尔的CodeWarror只有6%的市场,这和该公司在MCU/MPU市场份额基本匹配,7%其他选择主要来自日系MCU厂家,他们的用户多数是使用自己的开发工具(见图4)。

C语言的使用率继续增加,较2007年的60%,2008年达到了70%,汇编语言则从31%下降到18%。见图5。

泰克和安捷伦两大巨头依然把持着传统测试工具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NI在经过大力宣传后,正在树立在嵌入式系统的影响和地位,此次调查获得了10%的投票,也说明了面向模型的设计方法和工具在嵌入式系统中正在得到广泛的关注(见图6)。

选择半导体厂家:习惯第一,服务至上

读者选择半导体公司的时候,近半数人选择是:过去曾经使用过这家公司的产品。这样的结果说明嵌入式系统的产品研发和生命周期比较长,设计者在考虑新的设计时要更多地考虑过去的经验、产品的更新换代和配套研发费用支出。使用过去已经使用过的芯片和工具有助于帮助企业降低风险、缩短研发时间和降低额外的工具支出。这个现象也让我们联想起许多半导体公司近年来纷纷推出32-16-8bit兼容的MCU产品,意在希望用户在升级32bit MCU的时候,外设和寄存器尽量和以前8-16 bit保持兼容。另外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读者技术服务的要求(总体回复是25%),在上海和深圳论坛的问卷反馈中,这个选择基本和“过去使用过这家公司的产品”反馈保持接近。这说明了虽然产品和价格是决定性因素,但是辅助于更加周到的技术服务,设计方案等软因素也能够打动设计人员的心(见图7)。

金融海啸:催生电子创新

美国金融海啸造成的实体经济形势恶化已经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地域,电子和信息产业也难独善其身,电子和信息产业历来有在竞争中生存和创新的基因,谁将在严寒中生存下来,谁将创新出新的技术和产品,谁一定会在春暖花开时收获丰硕果实。但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如何在金融海啸中把握电子创新的要点,克服困难,设计和生产出有竞争性的电子产品是大家特别关心的题目,嵌入式系统是电子产品的灵魂也是电子创新的引擎。2008年嵌入式应用调查中,本刊增加了两个全新的项目:“未来嵌入式应用的难度”和“您认为电子产品创新的方法”。

差异化产品设计的读者选择获得接近5成的投票,反映出目前电子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寻求蓝海是电子设计和嵌入式应用创新的出路。除了降低成本增加功能外,采用先进的半导体器件、嵌入式软件、设计工具和生产方式进行创新的观点也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认可。产品外观和uI(人机界面)的重要性在本次调查没有特殊的表现(3%),略和业界的普遍观点有点出入,本刊明年将继续关注(见图8)。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3

■ 四种嵌入式 Internet 实现方式 ■ 远程操控信息家电

对IT产业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发现: 如果过去20年PC机广泛应用是集成电路和IT相关术发展的驱动器,那么未来几十年除了PC技术要持续高速发展以外,主要驱动器应该是与Internet相结合的、可移动的便携的、实时嵌入式Internet的信息处理设备,IT产业将进入后PC时代。

嵌入式Internet的崛起

1990年~2000年,PC作为客户机,此时Internet席卷全球。

由于在TCP/IP协议网络之上发明的E-mail和www普遍应用,Internet被大众接受。伴随着PC的广泛普及,形成了Client/Server体系结构(客户机/服务器),进而发展成为Browser/Server结构(浏览器/服务器)。

到2010年,嵌入式Internet将给地球披上一层“电子皮肤”,嵌入式片上系统成为瘦服务器将开始流行。

预测Internet的未来,这是全世界科学家关心的问题,包括美国贝尔实验室总裁Arun Netravali等一批科学家对此做出了预测: 在这阶段“将会产生比PC时代多得多的瘦服务器和超级嵌入式瘦服务器,这些瘦服务器将与我们这个世界上你能想到的各种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相联接,通过Internet网自动、实时、方便、简捷地提供给需要这些信息的对象”。由此可见,如何设计和制造嵌入式瘦服务器、嵌入式网关和嵌入式因特网路由器己成为嵌入式Internet时代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嵌入式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古拉・庞帝来中国讲演时,曾预言未来PC的市场份额将会减少,可能会出现许多非常便宜的因特网接入设备。如今,他建议的价格只有1美元单片机或微控制器(MCU),通称嵌入式系统,己经在家庭和工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然而目前大多数嵌入式系统还处于单独应用的阶段,以MCU为核心,与一些监测、伺服、指示设备配合实现一定的功能。Internet现己成为社会重要的基础信息设施之一,是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如果嵌入式系统能够连接到Internet上面,则可以方便、低廉地将信息传送到几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

信息家电家庭

信息家电(IA -Information Appliance)最初的提出是在1998年11月28日,微软公司在中国宣布其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维纳斯计划。正是这个计划,在后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业界便引起了轩然大波。信息家电指的是将微型电脑和通信技术融入到传统的家用电器中,使之智能化并具有网络终端的功能,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与处理信息。信息家电的重要特征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双向传递数字信息,因此它是网络上的家电,而不是PC的外设。IA具有一定的智能特征,并能支持某种统一的、标准的通常协议,能够互相识别。也有报告将信息家电定义为“廉价易用且基于电脑技术的、上有少量简单互连功能的装置”。

一般可以认为,那些低单价、操作简单、可通过因特网发送或获取信息,将逐步分割或替代PC的某些功能,并能与其他信息产品交换资料或信息的产品统称为IA。信息家电将带来两方面的好处,一是使用者可通过手机或PC机上的Web浏览器对家电进行远程控制,二是家电制造商可通过Internet对售出的产品进行监控。

比如说在布置了信息家电网络的情况下,当你离开家时家庭的各种防盗和安全监测系统会立刻起作用,一旦有紧急情况将自动呼叫主人或向物业管理中心报警; 当你离开办公室前通过电话或计算机启动空调和热水器; 通过网页访问家里的冰箱,发现牛奶没有了,立刻从网上订购等等。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家电产品有如下几种。

访问互联网的移动电话: 新型多频手机内带有符合WAP(无线应用协议)的微型浏览器。此外还有带个人记事本功能、基于Java的双频手机,机内的数据可与PC同步。

具有自学习与记忆功能的厨房: 在其门上嵌入触摸屏和计算机并连接到互联网的网络冰箱,网络微波炉可以从网上下载烹调信息自动烹调菜肴,还可在做饭过程中随时与朋友交流经验,记忆和改进烹调食谱; 空调可以在主人回家前半小时自动启动; 装有电脑标签的衣服在放入洗衣机清洗时,标签能够告诉洗衣机应当用那一档速度进行

清洗;“厨房电脑”正在逐步形成。

机顶盒: 机顶盒STB (Set-Top-Box)是一种简化的没有硬盘的计算机,利用用户的电视机作为显示设备,通过拨号连接互联网,进行网页浏览和阅读电子邮件。同时配备有红外无线键盘和遥控器,形成交互式电视系统,向用户提供集互联网接入,交互式电视影像和声音、数字视频录像为一体的多媒体服务技术。

各种智能家电除了可以通过电话线与因特网相连,上网发送电子邮件,也能用来进行电子购物; 网络家电可以方便地从网站下载新的程序、菜谱和其他新的功能,或根据自己的爱好编制新的程序。

随着人们对生活要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给信息家电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5年我国已有8723万人需要不通过计算机而实现联网,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信息家电的核心,仅机顶盒一种产品的市场容量就达2000万台,市场估值达到40亿元。其他家电如VCD、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如果都实现信息化,嵌入式操作系统每年将带来上百亿元的收入。

机顶盒(Set-Top-Box)是目前最接近家电的IA产品,从增加电视遥控选台功能,到配备MPEG解压缩功能、数字加密功能,未来可能整合在数码电视中,很可能成为家庭信息、娱乐中心。目前,最有量产效益和时代特征的信息产品应是与Internet上有关的信息家电(Information Appliance),如Web可视电话、Web游戏机、Web PDA,WAP手机、STB(机顶盒)、DVD播放机、电子阅读机等等。

和其他发展中的事物一样,当今信息家电在有美好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不仅对家居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家用设备控制的灵活性以及对外部信息获取的方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市场上对于IA产品的认知条件与需求要素来看,最受青睐的IA产品应具下列4点特性:

1.处理器发展趋向低成本、高整合性与低耗能;

2.整合数字与模拟处理的技术;

3.较PC有更强调通信能力;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4

引言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程序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也更加广阔。这不仅存在着多种硬件平台(例如台式机、嵌入式系统),而且在这些硬件平台上,通常又存在着多种的通信介质(例如串口、USB口等)、通信协议(例如TCP/IP等)及操作系统软件平台(例如Windows、Linux、Nucleus等)。我们的软件开发往往要求能够在这些异构的硬/软件平台上运行。

为此,我们引入了“中间件(Middleware)”的概念。本文在介绍中间件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研究项目“嵌入式地址信息系统的开发”来说明如何以中间件的形式设计该系统。

1 中间件的基本概念

1.1 中间件定义及作用

中间件是位于平台(硬件和操作系统)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它们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也就是说,中间件是位于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平台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适配层。该层向下屏蔽掉硬件平台或操作系统平台的差异,向上为应用层操作一个统一的标准接口,应用层的开发基于该接口进行。在以下定义下,中间件具有如下特点:

*满足大量应用的需要;

*运行于多种硬件和OS平台;

*支持分布计算,提供跨网络、硬件和OS平台的透明性应用或服务的交互;

*支持标准的协议;

*支持标准的接口。

在中间件设计思想下,软件的开发变得更加简单。首先,当系统硬件/操作系统平台改变时,只需改变中间适配层的几个参数,只要保持中间件层对应用层的接口定义不变,就可以直接将应用程序移植过去运行。所有的代码只需编写一次就可在任何系统上运行,大大缩短了系统研制的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率,同时还保证了系统的高伸缩性、易升级性稳定性。

其次,由于中间件屏蔽了底层平台差异,提供了标准的封装接口,使应用层以组件的形式实现为可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各个组件有选择地进行组合,像搭积木一样,构成自己的应用系统。

世界著名的咨询机构Standish Group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归纳了中间件的十大优越性:

*缩短应用的开发周期;

*节约应用的开发成本;

*减少系统初期的建设成本;

*降低应用开发的失败率;

*保护已有的投资;

*简化应用集成;

*减少维护费用;

*提高应用的开发质量;

*保证技术进步的连续性;

*增强应用的生命力。

1.2 中间件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间件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发展前景非常美好。据有关机的统计表明,近5年来,全球中间件的销售额平均年增长率为34%,到2004年总销售额将达到97亿美元。中间件已经成为国际IT巨头竞逐的目标,各大软硬件厂商都在积极参与有关标准的制定和产品的研发工作,像IBM、甲骨文、BEA、微软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战略。据估计,未来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业务将有79%建筑在中间件的基础之上。

中间件种类繁多,从不同的应用方面及发展程序上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在同上,从中间件所起的作用上来说,中间件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数据类(data integration):用于数据的存取、利用和增值,此类中间用于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应用。

②处理类(process integration):把分布在网络结点上的各个应用或处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协同工作的分布式应用。

③分布式构件类(distributed components):支持构件式应用,是未来应用的发展方向。

据统计,近五年增长率最高的中间件集中在消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对象中间件和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数据访问中间件5种(统计数据如表1所列)。另外,随着网上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安全中间悠扬也应运而生。

表1 IDC的市场调查分析

中间件类型1997年销售额/亿美元2002年销售额/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亚太市场销售额/亿美元消息中间件3.624.5463.6交易中间件3.516.5362.6对象中断件1.47340.56数据访问中断件6.116.523-应用服务器-40--安全中间件1.2273--消息中间件是目前中间件的发燕尾服热点。它适用于任何需要进行网络通信的系统,负责建立网络通信的通道,进行数据或文件发送。消息中间悠扬可以跨平台操作,为不同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软件集成提供方便,从而满足企业内部对系统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

数据访问中间件能屏蔽不同厂家、不同类型数据库之间的差异,实现异构数据的共享,从而使得企业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宝贵数据能够充分利用。

对象中间件技术目前发展迅速,各大硬软件厂商都在积极参与有关标准的制定和产品的开发工作。面向对象的中间件提供一个标准的构件框架,能使不同厂家的软件交互访问,为软件用户及开发者提供一种即插即用的互操作性。

安全中间提供完备的信息安全基顾构架,屏蔽安全技术的复杂性,使设计开发人员无须具备专业的安全知识背景就能构构造高安全性的应用。

2 中间件思想在嵌入式GIS设计中的应用

我们研制的嵌入式GIS是一个地理信息的综合系统。在功能上,该系统包括地图浏览、地理位置报告、目标标绘、地形分析等功能模块;在硬件平能台上,系统要求能够运行于PC台式机和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上;在操作系统平台上,系统要求能够运行在Winodws 98/2000、Linux等通用操作系统和VxWorks、Nucleus、WinCE等嵌入式操作系统上;在网络通信上

,要求系统除了能够支持各种接口及各种通信协议,还能够支持自己开发的通信协议。在这些设计要求下,我倦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中,采用中间件的设计思想,保证程序的可移植性,节省人力物力,使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产品。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底层硬件平台采用我们研制的基于ARM微处理器的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硬件平台,包括GPS接口、各种存储介质(例如CF卡、Flash等)、各种接口(例如USB、RS-232串行口、以太网接口)、人机交互接口等。

软件平台可以选用Windows、Linux、WinCE、Nucleus等操作系统,利用该平台可以屏掉底层硬件平台的差异。

操作系统适配层(即中间件)定义和设计适合各种操作系统的适配层。该层具备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例如多任务多线程的封装、调度),向下与相应的各种操作系统相适配,向上提供与操作系统无关的统一接口。该层包括任务管理、消息管理、通信等模块。为了屏蔽掉底层操作系统的差异,该层的设计要求与操作系统接口的函数要尽可能少,与硬件系统有关的代码也要尽可能的少。

终端软件框架的设计思想是在操作系统适配层之上,根据地理信息系统这一特殊应用,开发自己GUI、文件系统、内存管理、军标符号库、基于消息驱动的多窗口控制。人机交互接口、专用的地理信息数据库、统一接口的适合GIS的通信接口、任务管理等。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5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arm;微处理器;rtos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深入发展,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无处不在。

arm是目前公认的业界领先的32位嵌入式risc(精简指令计算机)微处理器。arm技术日益成熟和不断发展,正在逐步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从实际出发,首先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随之重点阐述了由arm微处理器构成的嵌入式系统(简称arm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最后分析了arm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

2 嵌入式系统

2.1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嵌入式系统的英文叫做embedded system,是一种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但又跟通用计算机系统不同。嵌入式系统的定义是:“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剪裁,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所用的计算机是嵌入到被控对象中的专用微处理器,但是功能比通用计算机专门化,具有通用计算机所不能具备的针对某个方面特别设计的、合适的运算速度、高可靠性和较低比较成本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2 嵌入式系统的架构

嵌入式系统作为一类特殊的计算机系统,自底向上包含有3个部分,如图1所示。

(1)硬件环境:是整个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运行的硬件平台,硬件平台包括嵌入式处理器和设备。嵌入式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控制、辅助系统运行的硬件单元。

(2)嵌入式操作系统:完成嵌入式应用的任务调度和控制等核心功能。具有内核较精简、可配置、与高层应用紧密关联等特点。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相对不变性。

(3)嵌入式应用程序:运行于操作系统之上,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机制完成特定功能的嵌入式应用。不同的系统需要设计不同的嵌入式应用程序。

3 arm嵌入式系统

3.1 什么是arm

arm是advanced risc machines的缩写,是微处理器行业的一家知名企业,该企业设计了大量廉价、高性能、低功耗的risc处理器、相关技术及软件。

arm技术有很好的性能和功效,其合作伙伴包括世界许多顶级的半导体公司。目前,共有30家半导体公司与arm签订了硬件技术使用许可协议,其中包括intel、ibm、lg半导体、nec、sony、philips和国家半导体这样的大公司。可以说,arm不仅仅代表一个公司,代表了一类微处理器,代表了一种技术,还代表了一种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

3.2 arm处理器核系列及应用

arm公司开发了一系列arm处理器核。目前最新的系列已经是arm11了。arm6及更早的系列已经罕见了,arm7以后的核也不是都获得广泛应用。目前应用最多的是arm7系列、arm9系列、arm9e系列、arm10系列、securcore系列、intel的strongarm 、xscale系列。

arm7系列:包括arm7tdmi、arm7tdmi-s、带有高速缓存处理器宏单元的arm720t和扩充了iazelle 的arm7ej-s。该系列广泛应用于多媒体和嵌入式设备,包括internet设备、网络和调制解调器设备以及移动电话、pda等无线设备。

arm9系列:包括arm9tdmi、arm920t和带有高速缓存处理器宏单元的arm940t。该系列主要应用于引擎管理、仪器仪表、安全系统、机顶盒、高端打印机、pda、网络电脑以及带有mp3音频和mpeg4视频多媒体格式的智能电话中。

arm9e系列:为综合处理器,包括arm926ej-s、带有高速缓存处理宏单元的arm966e-s/arm946e-s。该系列强化了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可应用于需要dsp与微控制器结合使用的情况,将thumb技术和dsp都扩展到arm指令集中,并具有embeddedice-rt逻辑,更好地适应了实时系统的开发需要。

arm10系列:包括arm1020e和arm1020e微处理器核。其核心在于使用向量浮点(vfp)单元vfp10提供高性能的浮点解决方案,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处理器的整型和浮点运算性能,为用户界面的2d和3d图形引擎应用夯实基础,如视频游戏机和高性能打印机等。

securcore系列:包括sc100、sc110、sc200和sc210处理器核。该系列主要针对新兴的安全市场,以一种全新的安全处理器设计为智能卡和其他安全ic开发提供独特的32位系统设计,并具有特定的反伪造方法,从而有助于防止对硬件和软件的盗版。

strongarm系列:strongarm处理器将intel处理器技术和arm体系结构融为一体,致力于为手提式通信和消费电子类设备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xscale系列:提供全性能、高性价比和低功耗的解决方案,支持16位thumb指令和dsp指令。

3.3 arm微处理器的特点

采用risc体系架构的arm微处理器一般有如下特点:

(1)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

(2)支持thumb(16位)/arm(32位)双指令集,能很好的兼容8位/16位器件;

(3)大量使用寄存器,指令执行速度更快;

(4)大多数数据操作都在寄存器中完成;

(5)寻址方式灵活简单,执行效率高;

(6)指令长度固定。

3.4 arm微处理器的指令结构

arm微处理器在较新的体系结构中支持两种指令集:arm指令集和thumb指令集。其中,arm指令为32位的长度,thumb指令为16位长度。thumb指令集为arm指令集的功能子集,但与等价的arm代码相比较,可节省30%-40%以上的存储空间,同时具备32位代码的所有优点。

3.5 arm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及调试方法

arm处理器产品作为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处理器产品,现在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arm开发工具也因此得到发展,除arm公司自己推出arm集成开发工具外,还有一些公司也研发arm开发工具。目前市场上有arm sdt、arm ads、multi 2000、hitools for arm、embest ide for arm五种集成开发环境。这些产品在国内有相对较畅通的销售渠道,用户容易购买。前三种由国外厂商出品,历史比较悠久,在全球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后两种由国内厂商推出,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arm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根据功能的不同,分别有编译软件、汇编软件、链接软件、调试软件、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函数库、评估板、jtag仿真器、在线仿真器等,

用户选用arm处理器开发嵌入式系统时,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可以加快开发进度,节省开发成本。因此一套含有编辑软件、编译软件、汇编软件、链接软件、调试软件、工程管理及函数库的集成开发环境(ide)一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评估板等其他开发工具则可以根据应用软件规模和开发计划选用。目前常见的调试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令集模拟器。

部分集成开发环境提供了指令集模拟器,可方便用户在pc机上完成一部分简单的调试工作,但是由于指令集模拟器与真实的硬件环境相差很大,因此即使用户使用指令集模拟器调试通过的程序也有可能无法在真实的硬件环境下运行,用户最终必须在硬件平台上完成整个应用的开发。

(2)驻留监控软件。

驻留监控软件(resident monitors)是一段运行在目标板上的程序,集成开发环境中的调试软件通过以太网口、并行端口、串行端口等通讯端口与驻留监控软件进行交互,由调试软件命令通知驻留监控软件控制程序的执行、读写存储器、读写寄存器、设置断点等。

驻留监控软件是一种比较低廉有效的调试方式,不需要任何其他的硬件调试和仿真设备。arm公司的angel就是该类软件,大部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也是采用该类软件进行调试,不同的是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中,驻留监控软件是作为操作系统的一个任务存在的。

驻留监控软件的不便之处在于它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在硬件稳定之后才能进行应用软件的开发,同时它占用目标板上的一部分资源,而且不能对程序的全速运行进行完全仿真,所以对一些要求严格的情况不是很适合。

(3)jtag仿真器。

jtag仿真器也称为jtag调试器,是通过arm芯片的jtag边界扫描口进行调试的设备。jtag仿真器比较便宜,连接比较方便,通过现有的jtag边界扫描口与 arm cpu 核通信,属于完全非插入式(即不使用片上资源)调试,它无需目标存储器,不占用目标系统的任何端口,而这些是驻留监控软件所必需的。另外,由于jtag调试的目标程序是在目标板上执行,仿真更接近于目标硬件,因此,许多接口问题,如高频操作限制、ac和dc参数不匹配,电线长度的限制等被最小化了。使用集成开发环境配合jtag仿真器进行开发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调试方式。目前国际市场上较流行的两种jtag仿真器:epi公司的jeeni和arm公司的multi-ice。

(4)在线仿真器。

在线仿真器使用仿真头完全取代目标板上的cpu,可以完全仿真arm芯片的行为,提供更加深入的调试功能。但这类仿真器为了能够全速仿真时钟速度高于100mhz的处理器,通常必须采用极其复杂的设计和工艺,因而其价格比较昂贵。在线仿真器通常用在arm的硬件开发中,在软件的开发中较少使用,其价格高昂也是在线仿真器难以普及的因素。

另外国际市场上较流行的有两种jtag仿真器:epi公司的jeeni和arm公司的multi-ice。

4 arm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4.1 嵌入式系统软件需要rtos开发平台

通用计算机具有完善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接口(api),是计算机基本组成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完成后的软件都在os平台上面运行,但一般不是实时的。嵌入式系统则不同,应用程序可以没有操作系统直接在芯片上运行;但是为了合理地调度多任务、利用系统资源、系统函数以及和专家库函数接口,用户必须自行选配rtos开发平台,这样才能保证程序执行的实时性、可靠性,并减少开发时间,保障软件质量。 

4.2 rtos

rtos是英文real time multi-tasking operation system的缩写,即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它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基础和开发平台。目前在中国大多数嵌入式软件开发还是基于处理器直接编写,没有采用商品化的rtos,不能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分开处理。rtos最关键的部分是实时多任务内核,它的基本功能包括任务管理、定时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资源管理、事件管理、系统管理、消息管理、队列管理、旗语管理等,这些管理功能是通过内核服务函数形式交给用户调用的,也就是rtos的api。rtos的引入,对嵌入式软件的标准化和加速知识创新是一个里程碑。

5 嵌入式系统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5.1 arm技术的应用领域

现在,嵌入式技术无处不在,arm几乎成为嵌入式技术的代名词。作为一种16/32位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risc微处理器,arm微处理器目前已经成为应用广泛的嵌入式微处理器。arm微处理器及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

(1)工业控制领域:作为32位的risc架构,基于arm核的微控制器芯片不但占据了高端微控制器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同时也逐渐向低端微控制器应用领域扩展,arm控制器的低功耗、高性价比,向传统的8位/16位微控制器提出了挑战。

(2)无线通讯领域:目前已有超过85%的无线通讯设备采用了arm技术,arm以其高性能和低成本,在该领域的地位日益巩固。

(3)网络应用:随着宽带技术的推广,采用arm技术的adsl芯片正逐步获得竞争优势。此外,arm在语音及视频处理上进行了优化,并获得广泛支持,也对dsp的应用领域提出了挑战。

(4)消费类电子产品:arm技术在目前流行的数字音频播放器、数字机顶盒和游戏机中得到广泛应用。

(5)成像和安全产品:现在流行的数码相机和打印机中绝大部分采用arm技术。手机中的32位sim智能卡也采用了arm技术。

除此以外,arm微处理器及技术还应用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并会在将来取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5.2 嵌入式系统产业化发展

市场需求为嵌入式系统产业化发展注入巨大推动力。嵌入式系统的市场是巨大的,市场需求是嵌入式系统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据报告,10%~20%的计算机芯片是为台式或便携式电脑设计的,80%~90%的计算机芯片是为嵌入式设备设计的,这意味着每年有10亿至20亿个cpu是为嵌入式设备设计制造的。2003年,全球嵌入式系统产品的产值已达2000亿美元,估计全世界嵌入式系统产品潜在的市场将超过10 000亿美元。世界范围内嵌入式系统带来的工业年产值已超过了1万亿美元。

6 结语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发展及系统设计水平的提高,arm技术将会不断的变化和进步,arm技术的应用领域会再次扩大,arm技术带来的工业产值将会剧增,arm技术产品的市场前景更加美好。总之,arm技术的不断创新会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奇迹和享受。

参考文献

[1]arm公司.arm architecture reference manual[m].arm公司,2000.

[2]周立功.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3]郑文波,曹金安.嵌入式系统的产业化发展——市场、技术与前景[j].自动化博览,2005,(1):17.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就业;岗位能力;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师资队伍

上世纪末,计算机技术在各应用领域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十分火爆,毕业生非常抢手,这大大地推动了我国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事业。几乎所有的大中专、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计算机人才,为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且就业率呈逐年下滑之势[1]。

由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显示,尽管2008年全国对信息类人才需求的绝对量还是很大,但全国失业最多的8个专业中就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部分高校为了吸引生源,社会上什么专业热就一窝蜂地开设什么专业,导致高校电子信息大类毕业生数量猛增。据统计,电子信息大类在校生已达110万人左右,总人数排在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之后,列第三位,热门专业很快就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态势。二是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不尽合拍,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市场分工日益细化,对人才需要也趋于专业和精细,而各高校专业趋同导致高校无特点、人才无特色、培养出的毕业生无明显优势,走向社会后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间存在较大差距,致使许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根本无法运用本专业知识就业。

1嵌入式系统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在早期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偏硬件的课程一般有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接口技术和单片机等,但学生在学完这些课程后,只是留下一点理论的记忆,动起手来还是什么都不会。这一方面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有关,另一方面近几年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国内8位单片机设计工程师已经是供过于求,但是32位ARM工程师却存在严重的缺口,而且ARM工程师和8位单片机工程师之间的待遇也在逐渐拉大。根据智联招聘网2009年统计,嵌入式软件人才职位一直稳居职业需求前10名。根据ARM公司统计,嵌入式人才需求在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在这个增长里面,8位,16位的人才需求有所回落,32位高端嵌入式人才的需求增长非常突出。

尽管近几年一些高校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适当调整了教学计划,增加类似于“嵌入式系统”等课程,但仅仅是几门课程的改变难以扭转学生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因为市场需求的是专业化和技能化人才,而不是以前“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的人才,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对专业进行彻底改革,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

通常认为掌握嵌入式技术“门槛” 较高,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基本素质,但是高职院校可将嵌入式技术办成专业,通过对专业知识进行细分,重点突出操作技能,通过长达几年教学实践,完全可以做到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目前国内有些高职院校已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

2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

一个专业设置存在必要性首先是依据市场上有无相对应的职业岗位,而不能走为招揽生源而闭门造车的路子。目前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发达,电子产品制造、玩具等工业全世界赫赫有名,客观上能为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设置“嵌入式系统”专业的职业主要是面向信息、电子电器类行业,如在计算机、通信、家电、汽车电子、玩具、医疗器械等行业从事嵌入式产品软硬件开发、系统调试、辅助设计等工作。同时可从事嵌入式产品应用软件升级工作;在电子产品厂家从事相关电子产品的生产、测试、辅助设计等工作;还可从事印制电路板(PCB)设计,微控制器应用开发、电子设备维护维修等工作。具体说就是[2]:

(1) 产品研发。智能化产品研发中嵌入式计算机设计工作。

(2) 与嵌入式产品相关的生产、制造部门从事生产管理、测试、检验工作。

(3) 嵌入式产品的销售、产品升级、维护、售后服务等工作。

(4) 可从事微控制器应用开发、电子设备维护维修、印制电路板(PCB)设计、通用计算机维修、计算机板卡维修等工作。

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是相辅相成的,一定的职业岗位需要相应的职业能力,而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人才能胜任相应的职业岗位。作为未来的职业人,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如嵌入式软件设计流程、PCB板制作、8位和32位系统基本原理等;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如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职业道德、抗压能力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这些需要通过制定详细周全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整个校园文化共同打造形成。

3课程设置分析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进行学科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时,往往不是从市场需求出发,而是先有结果再来拼凑过程,或者直接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以“学科系统化”为设计思想的课程体系。这种操作模式很难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需要,北大青鸟推荐的一种专业建设思路,很有借鉴作用,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最重要、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以及相关的师资队伍、实训室的建设等,根据目前市场上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的需求,构建如下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4实训基地建设[3]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地位。技术、技能的培养需要环境,需要系列实践教学环节来保障。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实验实训基地的设计与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一直坚持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同步建设,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的思想。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结合公司具体产品综合训练,而校内实训基地侧重于各方面技能训练,具体说,建议设立如下校内实训基地。

(1) 计算机组装与外设维修实训室。

设立50个左右的工位,满足一个教学班(50人)的实训需要,设备配置:1/3采用市场销售的新型号计算机,用于学生识别最新的硬件系统和硬件安装演示、系统软件安装训练;1/3为市场在用的流行计算机,用于硬件系统的安装训练和软件系统安装与测试;1/3为市场接近淘汰的机型,用于拆装机训练和维修训练。

(2) 电工电子实训室。

用于进行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实训。

(3) 单片机及PCB板制作实训室。

用于辅助单片机课程和PCB课程学习,作为完成各种综合实训场所。在通用机房安装protel或其他电子设计软件,用于电路原理图绘制和PCB设计。该实训室配备电烙铁、万用板,以及“PCB雕刻机”、“PCB孔化设备”,既可完成手工制作PCB实训,又可了解设备制作PCB过程。

(4)ARM嵌入式技术实训室。

配置基于ARM9以上序列的嵌入式实验教学设备25台左右,满足一个教学班(50人)需要。主要是实训ARM基本应用。

(5) 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实训室。

该实训室可结合ARM嵌入式技术实训室共同组织实施,主要完成操作系统(Linux和Windows)裁剪、移植实训工作,以及应用软件开发实训工作。

5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我院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依托,包括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等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要能够站在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和市场动态,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骨干教师能够精通本专业的相关技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年富力强。教师队伍应保持相应的稳定,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上保持恰到的比例,不要太集中于毕业于某一院校,避免产生近亲繁殖。

目前根据我们招聘教师的经验,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因为按照现在中国研究生培养学科方向,软硬件皆精通且动手能力较强的人才实在不多。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应立足于从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主,培养本校在职教师及聘用兼职教师为辅的方法。

6结语

近几年许多高校都面临了这样一个事实:报读计算机类的学生越来越少了。这一方面与学生就业难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在发生变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而高校对此缺乏足够的敏锐。笔者所在的学校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专业调整,“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计算机类专业也不例外,唯有不断改革适应市场需求、挖掘新的专业方向,才能保持专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琦.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与就业形势分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08(4):41-42.

[2]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经验汇编(第一集)[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Construct Vocational Specialty System of Embedded System Oriented to Employment

LIU Yi-jun1 , XIONG Jian-ling2

(1.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Guangzhou511442, China;

2. Guangzhou Think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ny, Guangzhou510630, China )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7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认为,中国的广告市场出现了“拐点”。黄升民称:“2004年国内广告市场份额为1200亿元,实现17%的增长,预计2005年的增长在15%~16%,但增长部分很大一块落到了新兴媒体上。”他表示,传统的四大媒体所占的广告份额曾经最高至80%,但到目前只能占市场的45%,相反,直邮、户外和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增长速度非常快。①

近年来,新媒体广告载体开始风起云涌,除了互联网这一新兴广告平台外,楼宇电视、大卖场广告、写字楼的框架广告等,不一而足。在传统的电视、广播、平面媒体、户外传媒等广告载体之外,横空出世的新媒体广告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广告市场。同时也冲击着这一新环境下广告的传统传播方式。

新媒体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也有专家提出:“只有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②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的网络基础上又有所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这也是笔者较为认同的一种对新媒体的解释。新总是与旧相对,而新与旧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对比中才产生的。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形式也在不断扩容。传统的广告传播方式主要是在传统的三大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中传播,载体主要为电视、广播、平面媒体、户外传媒等广告载体。因此本文中的广告的新媒体环境范围可以包括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手机媒体、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博客、播客等目前出现的所有媒体新形式。

新广告

众所周知,在传播学领域里,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是一种单向传播,换言之,就是硬塞给受众。对于这些广告,消费者无可奈何,只能被动接受。而在新媒体风起云涌的今天,传播的环境和规则被不可避免地重新定义和书写。在新媒体环境中,传播的通道将不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传播的载体也不再是独立的,而是多元的。这时候,广告作为一种传播的通道和载体,在新媒体环境中也必然会呈现出新的、有别于以往的内容和形式。这些“新广告”的出现对广告主而言意味着更多元、更立体的广告载体选择,对受众而言意味着更多样、更复杂的接受习惯,而对于广告研究而言则意味着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下,“新”广告到底有哪些面目呈现,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改变呢?以下将以两种独特的新媒体中出现的新广告形式来加以分析。

网络游戏嵌入式广告。目前最新锐的广告形式是网络游戏嵌入式广告。网络游戏嵌入式广告即在网络游戏中以不同形式对产品或品牌进行宣传的广告形式。目前在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广告方式:

1.道具广告。如把游戏中角色补血用的血瓶换成“红牛”(国内一种机能性饮料品牌)。

2.场景广告。如《飙车》游戏中赛车场的广告牌就是对外销售的。

3.公告广告。如“在本月内购买《夜宴》电影票就有机会赢得本游戏500点卡一张”。

4.参与式广告。如《征途》答题游戏中的问题:“请问2006年超级女声的赞助商是哪个品牌?”③

从以上四种网络游戏嵌入式广告我们不难看出,有关品牌和产品的宣传出现在了游戏场景中、游戏道具中,甚至以提问的形式在游戏中出现。不再像通常以直线传播的方式进行的传统广告模式一样,网络游戏嵌入式广告将品牌和产品信息有机地融入了受众进行网络游戏的内容中,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每一个网络游戏的玩家面前。以上面第一种道具广告中的“红牛”饮料为例,如果平均每个玩家在一个小时内至少需要5瓶,以一个同时在线30万人的游戏为例,每天有多少人次可以看到红牛的LOGO,这是多大的广告效应呢?

据AC尼尔森的最新统计数据,年轻男性平均每周会花费12.5个小时来玩游戏,却只看9.8个小时的电视。而这部分受众正在迅速远离报纸等平面媒体,对于电视的关注度也日益减小。这就意味着以这部分年轻男性为主的网络游戏玩家24小时内任何时间都可能在线,这也使得以18岁到34岁男性为抢夺目标的广告市场上,作为新媒体平台的网络游戏媒体正在逐步取代电视而成为广告商关注的新焦点。因此,这样受众高度集中的新广告形式对于更为细分的受众市场和更为精准的广告投放是相当有利而效果突出的。

手机互动广告。手机,无疑已是中国人生活和工作中一个最重要的通信工具。以中国平均每三个人就拥有一部手机的覆盖面来看,这一载体绝对是广告的抢夺目标。手机广告被认为是最为精准的广告之一。艾瑞最新的无线广告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将迎来7亿元人民币的无线广告市场。目前,国内手机广告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通过短信或彩信向目标手机用户产品和品牌信息。对于这种形式,笔者认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广告形式,只是换个渠道和载体做了传统广告,换汤不换药。再从广告传播效果来讲,这样单向的强制式的广告推送方式有时反而会使受众产生反感,不利于广告效果的达成。

手机搭建的是一个随身携带的新媒体形式,它的便携性、个人化和交互性应该更为广告所用,有更好的广告方式。比如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手机对话式广告”。这种新广告方式强调的是和消费者建立长期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品牌社区的方式,促进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方式,广告主和消费者的活动性都比较强。比如麦当劳曾经邀请来店用餐的消费者参与他们的有奖手机游戏活动,消费者参加活动可以获得电子优惠券,而麦当劳则达到了起码两项显性和直接的广告目的:第一,促进了来店用餐的人数,尤其是提高了老顾客的回头率;第二,通过消费者用手机反馈的信息,获得了用户信息,建立了自己的用户数据库。便于定期主动发送电子优惠券、产品信息等。而同时,隐性的广告效果则是提高了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

空中网广告中心高级经理唐荔介绍说:“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载体,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整合、交互的营销模式。当然,手机媒体的广告形式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讨,才可能更有效地利用手机一对一的特性,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这样的广告行为才可以随时随地有效地发生。”④

新认识

从以上两种新媒体的新广告形式我们发现,业界已经对新媒体的新广告形式进行了探索和实验。但我们应该承认,真正成熟和稳定的新媒体广告运营模式尚未出现。一种新技术的引入和发展,会逐渐改变受众的使用习惯与接受习惯。而随之而来的媒体的经营模式、内容生产方式、用户服务模式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新媒体的广告运作方式可能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对广告受众和特殊环境的精准把握还是广告传播效果达成的最关键因素。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第一,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精确定位。无论媒体环境怎样改变,技术发展怎样快速,对广告受众的细分和准确定位依然是广告传播的精髓。以网络游戏嵌入式广告为例,首先就是对网络游戏的受众作了调查和分析,得到了网络游戏受众的年龄层、使用习惯等信息,使得目前网络游戏嵌入式广告的内容完全符合这部分受众的需求和兴趣。

第二,结合以网络流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的特征基本可以概括为个性化、参与性和多媒体互动。新媒体的这些特征对传统媒体环境中的广告传播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这一环境中,广告传播的方式和形式应更符合这些特点。以多媒体互动性为例,对广告主而言,新媒体环境可以为其提供多角度立体的广告宣传方式,包括网站信息的直接出现,网络视频的广告传达,同时还有在线实时的互动营销等方式。这些都能更立体、更具冲击力地影响目标受众,以达到更好的广告传播效果。

相信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随着探索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新媒体环境中,一定会出现更为适应这一环境的“新广告”。

注释:

①刘俭云:《新媒体特征渗透出的传播语境》,《电化教育研究》,2005(3),第71页。

②冯广超:《数字媒体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③刘朝阳:《NGI董事副总经理龙再华谈网络游戏嵌入式广告》,《现代广告》,2006(12),第68页。

④孙:《新媒体广告五花八门》,《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5月21日。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8

[关键词]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8.6;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4-82-4

Abstract: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is a new tendency of library services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know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their practical progres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service clearly for 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and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 library services.

Keywords: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subject servic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library service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上涌现了海量的数字信息,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方便快捷地检索需要的信息,不用再花费时间到图书馆检索信息。图书馆不再是用户获取信息的首要资源,其作为信息资源提供者的地位岌岌可危。在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图书馆如何适应变化,保持图书馆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门户显得至关重要[1]。面对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改变,图书馆需要主动调整服务方向,适时提出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即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嵌入用户教学科研过程,为有明确需求的特定用户提供高度定制与高质量的信息与知识服务[2]。

1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内涵

D.Shumaker和M.Talley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是用于描述一个研究型图书馆员持续地参与研究型课程并且在课程中教授信息素养技能,也包括馆员需要将工作场地从以图书馆为中心转移到用户身边,这样便于他们与用户充分沟通与合作”[3]。国内图书情报研究人员也纷纷发表对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认识,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初景利教授在多年学科化服务实践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指出嵌入式学科化服务是通过图书馆员嵌入用户过程和场景,有机地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与用户的需求相结合,在用户的需求点,主动地根据用户的科研教学需求,提供即时、有效、有深度的信息服务与知识,直接支撑用户的科研与教学,与用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实现图书馆的功能与价值[4]。笔者认为,嵌入式学科化服务,无论在实体或虚拟空间上,依据专业的学科知识和图书情报技能,为用户提供即时化、多样化、动态化、个性化、紧密契合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

2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特点

2.1 服务主体和客体明确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责任人,职责清晰。它打破了传统学科化服务主客体不确定,服务效果无反馈的现象,强调职责绑定、服务绑定、创新绑定、考核绑定[5]。

2.2 服务内容泛在而深化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从用户需求出发,调动一切资源为用户提供泛在服务,并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学科情报知识服务。

2.3 服务形式多样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可以嵌入图书馆实体空间或用户的院系、实验室、课堂、课题等场所,开辟学术科研交流空间;嵌入式学科化服务还可以充分利用web2.0技术,嵌入用户的虚拟研究空间,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

2.4 服务关系密切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强调与用户的亲密合作伙伴关系,是团队成员,为实现团队目的协同工作,而不是作为局外人被动提供服务。

3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1993年,T.Davenport与L.Prusak发表《引爆合作型图书馆》一文[6],提出了嵌入式服务,由此拉开了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研究与实践的帷幕。截至2014年7月28日,以“嵌入式学科化服务”为关键词检索CNKI数据库,可以发现1999年国内提出“嵌入”主题的文章,2005年以后开始出现论及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文章,2013年发表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文章达到高峰416篇,2014年下降到127篇。这说明我国图书情报研究人员对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认识已经普及,嵌入式学科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从发表文章内容来看,理论探讨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一是寻找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理论基础,丰富图书馆理论;二是引入其它学科理论或方法阐释嵌入式学科化服务;三是国外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四是我国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实践经验总结。整体来看,国内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以阐述实践经验探讨多,理论探索研究少。

初景利教授认为[7],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在理论上有了新突破,它重新定义了图书馆的概念与性质,重新认知用户的信息需求,重新确立了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伙伴关系,颠覆了图书馆中介的理论基础,奠定了对图书馆学新的认知。在对国内做了大规模有关嵌入式学科服务认知方面的调查分析后,初景利教授撰文指出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意义的认同水平不同,并进一步分析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点和对策,提出8种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方式[8]。2015年,他通过梳理国内外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相关研究和实践,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背景和概念、嵌入式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嵌入式学科馆员的职责定位以及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演变过程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嵌入式学科服务发展的特点和经验[9]。

罗亚泓指出当前的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缺少从馆员和用户角度的评价以及对嵌入式服务的影响、绩效的严密考证,并指出嵌入式学科化服务需要进一步提升理论系统性[10]。

刘颖引入新经济社会学中的嵌入性理论,分析嵌入性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学科服务深化的启示,从社会网络的新角度提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创新模式,论述物理空间的嵌入、数字空间的嵌入、社会关系的嵌入和组织结构的嵌入4种模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1]。唐忆、谢守美引入协同学理论,分析嵌入式服务的目标协调、主体协同、资源协同组织与整合、过程协同支撑技术[12]。

我国研究人员在实地调研和理论总结基础上,从服务理念、策略、内部管理、知识服务等多方面对国外图书馆嵌入式学科化服务进行解读和分析,并总结其对我国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启示[13-16]。

在借鉴国外图书馆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基础上,结合各馆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调研,我国部分研究图书馆进行了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实践,研究人员纷纷发表文章阐述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存在问题及发展措施[17-20]。

4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国内实践进展

4.1 面向科研的嵌入式学科化服务

4.1.1 定题跟踪服务

定题跟踪服务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报研究服务,深受一线科研人员的欢迎。在创新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研究人员的需求是不同的,定题服务工作全程跟踪,贯穿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成为知识创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1]。

在与科研人员充分沟通、掌握科研需求基础上,定题跟踪服务可人工或采用技术手段及时跟踪项目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时、准确将最新专业信息推送给用户。目前能够即时推送信息的开源软件较多,如RSS、Alerts等,具有时效性强、定制便利等特点,是开展定题跟踪服务的便捷工具。如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根据用户所承担的项目与研究课题,对重要的网站、数据库、专家博客等网路信息源进行定期扫描,经过分析加工整理成专题信息,以快报、单篇快递、平台动态信息或科学研究监测快报形式及时推送给用户[22]。

4.1.2 学科情报服务

学科情报服务是针对特定学科,运用情报研究方法,充分挖掘大量的文献资源和科学数据,对复杂的信息内容及其内在关系进行梳理揭示和知识化表现,及时、准确为科研用户提供学科领域发展脉络和趋势演变分析、科研成果分析、专利技术分析、成果转化分析、产业市场分析、发展战略分析等深层次知识产品。

学科情报服务是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开展比较成熟的服务内容,国内多家研究型图书馆开展了此类服务。国家科学图书馆已逐步形成快速跟踪报道、专门调研报告和年度系统分析相结合,领域宏观分析、专题深度报告和课题情报服务相结合的学科情报研究产品体系[23]。北京大学的“重点科研全程支撑服务”,旨在为重大项目提供项目申请、研究过程以及项目后期的成果发表、成果转化等全过程的学科情报服务[24]。另外,一些商业数据库也提供了满足不同科研阶段的情报分析需求工具,如ISI Web of Knowledge等。

4.1.3 构建集成科研信息平台

当前,研究人员愈来愈依赖网络进行大范围的协作交流和大规模的数据获取与管理利用,嵌入式学科化服务集成研究领域资源、技术、工具,建立一个开放共享、协同共建、安全易用的网络化、数字化科研信息平台,支持资源揭示和共享、信息检索、科学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成果和展示、动态信息定制和发送、科研即时交流、研究成果保存等,帮助研究人员管理日益复杂的研究任务。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于2010年利用开源软件开发了学科服务平台LibGuides,该平台充分应用Web2.0元素,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共享性,其宗旨是实现学科资源和服务的组织、揭示与[25]。国家科学图书馆与服务研究所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总分馆技术平台优势,由总馆信息技术部先期推出了SPT学科信息服务平台,然后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研究所的SPT信息服务平台[26]。厦门大学图书馆也开展了此类服务[27]。

4.2 面向教学的嵌入式学科化服务

4.2.1 嵌入课堂教学

嵌入课堂教学的学科化服务,在与任课教师充分沟通基础上,紧密结合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需求,按照教学进度安排,采取多种形式参与课程教学,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肖珑副馆长融入信息管理系张久珍副教授开设的《信息素养概论》课程,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文化入手,将图书馆的用户教育、信息工作、参考服务融入其中,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28]。

4.2.2 嵌入网络教学平台

嵌入网络教学平台的学科化服务,是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嵌入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与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结合,建设学科资源门户,方便师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方便地获取所需的资源和服务。国内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嵌入网络教学平台的学科化服务,如同济大学则由学科馆员与院系专业教师合作开设共享空间课程,合作开展嵌入课题项目,并对其提供全程文献跟踪和分析服务[29];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陈晓瑜将《信息检索课》嵌入到教学平台,整合了教学课件、教材与教参、相关会议、图书和出版物的超链接[30]。

4.3 嵌入式参考咨询服务

嵌入式参考咨询服务是指学科馆员在对目标用户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根据目标用户的信息环境和需求特点,依托多样化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构建嵌入用户信息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网络环境)参考咨询服务渠道,形成与用户稳定交流互动的关系,及时了解和跟踪用户在科研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和瓶颈问题,主动并灵活地组织和提供咨询服务,有效提高咨询服务的针对性与响应速度[31]。

国内参考咨询服务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嵌入式参考咨询服务目前探讨和实践的比较少。嵌入式参考咨询服务如何以更有效方式嵌入用户环境和用户信息利用过程,如何提供即时、高效的知识化服务是未来需要探讨的一个主题。

4.4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工作是学科服务嵌入科研一线、嵌入教学一线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是通过目标、内容、环境和机制4个方面的嵌入,实现围绕“创新型科研工作流”来支持关于科学研究、专业教育与学习的图书馆服务工作,是借助先进的技术工具,与数字知识环境和相关知识服务密切耦合所开展的有体系的、协作式的、互动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32]。

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是提高科研效率、加快科研创新的基础。我国研究型图书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如上交大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有意识地嵌入了各类学科专题培训,并加强专题培训的实践演练和案例指导;国家科学图书馆建设的开放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平台提供关于信息素质、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等教育培训活动,综合组织信息素质教育的各类素材,融汇相关的培训、咨询、检索、信息推送、社区网络研讨等多种服务的教育培训支持平台。

5 结语

图书馆需要提供嵌入用户信息环境和信息过程的服务,从而使图书馆服务走出图书馆建筑,进入用户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空间,从基于图书馆端系统过渡到基于用户端系统[33]。为了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紧密契合用户需求,提高研究人员的信息素养,发挥图书馆对科研创新和教学活动的支撑作用,我国研究型图书馆开始尝试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正在形成适合推广的服务模式。虽然在嵌入式学科化服务过程中,在机制、资源、人才建设、软硬件构建、服务绩效评价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从图书馆长远发展趋势来看,嵌入式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引起重视,协调各方资源,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强化硬件建设和服务反馈,加强沟通,丰富服务内容,为用户科研创新提供即时高效的知识支撑服务。

参考文献

[1] Carol Feltes.Envisioning the Future of Science Libraries At Academic Research Institutions[2014-4-1].https:///bitstream/handle/1912/5653/Banbury_Envisioning_Future_Research_Libraries_12202012.pdfsequence=1.

[2] Dale J,Kellam I.The incredible embeddable librarian[J].Library Media Connection,2012(4):30-31.

[3] Shumaker D,Talley M.Models of embedded librarianship finalReport.[R/OL.[2014-7-22].http:///pdfs/Embedded LibrarianshipFinalRptRe.pdf.

[4] 初景利,孔青青,栾冠楠.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2):11-17.

[5] 初景利.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1.

[6] Davenport T H,Prusak L.Blow up the corporate library[EB/OL].[2014-07-22].http:///science/article/pii /026840129390057B.

[7] 初景利.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突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6):5-9.

[8] 初景利.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与解析[J].图书情报研究,2012(3):1-8,33.

[9] 初景利.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11-18.

[10] 罗亚泓.国内外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研究及主要观点[J].图书情报工作,2014(6):123-129.

[11] 刘颖.嵌入式学科服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嵌入性理论的思考.图书情报工作,2012(1):18-23.

[12] 唐艺,谢守美.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8):78-81.

[13] 王宝成.Welch 医学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2(5):32-36.

[14] 李力.医学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案例分析与启示: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Welch医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17):95-98.

[15] 辛小萍,吴新年,阮炼.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实践与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4(2):71-74.

[16] 谢守美.国内外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实践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18):133-137.

[17] 钟永恒,刘志刚,江洪.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院所协同机制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80-82.

[18] 吴鸣,杨志萍,张冬荣.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8-31.

[19] 宋海艳,郭晶.中面向科研团队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2(1):27-31.

[20] 陈全松.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7):83-87.

[21] 杨木容,黄如花.面向科研院所创新需求的图书馆服务对策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0(3):62-65.

[22] 吴跃伟,张吉,李印结等.基于科研用户需求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与保障机制[J].图书情报工作,2012(1):23-26.

[23] 钟永恒,刘志刚,江恒.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院所协同机制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80-82.

[24] 刘素清,艾春艳,肖珑.学科服务的多维拓展与深化――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聚焦与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18-22.

[25] 学科服务平台[EB/OL].[2014-8-22].http:///view.doid=2682.

[26] 杨志萍,郑颖等.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实践与思考[J].情报科学,2008(8):1143-1148.

[27] 黄平莉.面向科研的嵌入式服务协同架构体系[J].情报资料工作,2013(6):47-51.

[28] 北京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概论》课程介绍[EB/OL].[2013-01-14].http:///portal/fw/yixiaoshijiangzuo/xinxisuyang/suyanggailun/kechengjieshao.

[29] 文凤.学科馆员嵌入式服务实践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20):86-89.

[30] 陈晓瑜.利用Blackboard构建“信息检索课”远程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图书与情报,2007(5):64-67,101.

[31] 李玲.嵌入式参考咨询服务: 特点、模式与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18-22.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9

克罗斯希望将漫游费用完全从27个欧盟成员国中抹去,但鉴于其委任期仅剩18个月,该目标的实现如今存在相当难度。

欧盟于去年3月份宣布了今年夏季的漫游费上限,但就在暑期到来前,欧盟委员会又迫不及待地宣布再降价三分之一,并立即执行生效。自2007年以来,欧盟监管机构已对漫游费用累积削减了近80%。

此次降价后,在欧盟各国间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漫游费用由0.70美元/MB降到了0.45美元/MB;拨打电话的漫游费用由每分钟0.29美元下降到每分钟0.24美元;接听电话的漫游费用由每分钟0.08美元下调至每分钟0.07美元;发送短信的漫游费用由每条0.09美元下调至每条0.08美元;接收短信为免费。

预计在明年7月1日时,以上费用将再一次下调。

韩国打造Wi F i“飞行商店”店家销售额猛涨

韩国向来喜欢把新技术应用到最有用的地方去,比如现在韩国Emart超市打造了一个附带WiFi的 “飞行商店”,在首尔人口密集的地方到处飞行,许多用户用它查看打折信息、实行在线购买,用过一段时间后,Emart销售额增加了157%。

这个基于WiFi的Emart飞行商店由Cheil制造,用个大大的热气球配合无线路由器在首尔人口密集的地方飞行,包括公共广场、购物中心、交通枢纽。看见这个热气球的人会被鼓励用智能机去连接WiFi,连上后会自动引导他们安装Emart App, 安好后,应用会提供该在线商店的打折产品和优惠券。

之所以打造这个热气球是因为,很多家庭虽然有购物预算,但他们通常只会去最近的便利店、百货商店,而有时受地域限制,这些地方的价格并不是很便宜。

这个飞行商店准备把Emart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带到各个角落,根据Cheil反馈,用了这个飞行商店后,Emart的移动商店销售额增加了157%,购买用户来自各个地方;相应地实体商店也增加了9.5%的销售额,主要是用户下载优惠券后去了实体商店。

资讯通信发展成果斐然新加坡启动下一阶段智慧征程

在2013年6月召开的亚洲资讯通信与媒体行业的辉煌盛事——资讯通信及媒体商务交流大会(imbX2013)开幕式上,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长雅国博士(DrYaacobIbrahim)宣布成立新的资讯通信及媒体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委员会 (Infocomm Media Masterplan Steering Committee),负责领导及制定新加坡资讯通信与媒体行业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加坡资讯通信行业已日趋成熟,并正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演进,打造全新优势,迎接资讯通信领域发展新阶段的到来。为了发挥资讯通信与媒体产业的融合所带来的潜能,新加坡提出将在未来以整体的、融合的眼光,看待这两个行业的发展,并专门成立了由14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致力于将这种发展趋势酝酿成全新机遇。

该委员会由拥有丰富的私营科技企业从业背景的 CredencePartners公司主席许文辉先生领导。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则将为其提供支持,携手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媒体发展管理局(MDA)以及经济发展局(EDB)共同进行规划。在未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指导委员会将联手学术机构、私营企业,以及公共部门从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发展、人才开发及行业改革等维度出发,共同制定这一总体规划,以引领新加坡迈向2025年的资讯通信及媒体行业发展。

报告显示未来5年内全球车联网市场将增3倍

前不久,GSMA与市场研究公司SBD联合《车联网预测:未来5年内,全球车联网市场将增3倍》报告。“报告”认为,内置嵌入式移动通信系统对于汽车行业具有颠覆性的影响——预计到2018年,全球车联网的市场总额将达390亿欧元,较2012年的数值(130亿欧元)增长3倍,在2018年的390亿欧元全球车联网的市场总额中,83%(326亿欧元)将来自基于内嵌SIM技术的汽车移动互联:未来5年内,内置相关系统的汽车的出货量将会增加6倍。

“报告”还预计,到2025年,由于嵌入式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的快速发展,每一辆新生产的汽车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移动互联功能,移动类安全、保安、信息娱乐、交通信息、导航、车辆故障诊断等业务也将蓬勃发展。

“报告”认为,“安全”及“保安”是促进全球车联网迅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将成为普及率最高的车联网业务。比如欧盟强制要求从2015年开始,成员国的所有新产汽车要内置车内应急呼叫服务应用eCall,以提高车祸救援的成功率。eCall是一款嵌入式移动通信系统,预计在2016年一年的部属量就有望达到700万套。“报告”还透露,俄罗斯与巴西等也将广泛部署类似的车祸救生嵌入式移动通信系统,在2018年一年,全球就将有4170万辆汽车内置此类系统。

韩国提出“创造经济”工作计划

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近日提出了5大战略,具体包括:构建“创造经济”生态系统;增强国家研发和创新实力;推动软件和内容产业化;加强国际合作和全球化;造福国民的科技和信息通信技术(ICT)。该计划旨在将国民的创意与科学技术、信息通信技术(ICT)相结合,打造新的产业和市场,从而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为落实创造经济,韩国政府今年将投入6.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8.85亿元),今后5年共投入40多万亿韩元。

其中,韩国为了发展网络新产业,拟制定“云计算发展法”,建立大数据分析中心,并建立基金培养内容产业。同时,协调其他政府部门利用科学技术解决食品安全等各种社会问题,为此,今年将启动规模达100亿韩元的试点项目。

在通信方面,未来创造科学部计划分阶段免除移动电话入网费用,一年可节省5000亿韩元。争取在今年年内将移动电话入网费用降到目前水平的60%,到明年年底之前再降至目前的30%,2015年年底入网费用为零。

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信息通信政策研究院等机构预测,若上述政策执行顺利的话,到2017年新增工作岗位将达40.8万个,科技和ICT在提高就业率方面会发挥核心作用。

F C C将规范运营商对用户通信数据使用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在加紧针对移动运营商如何使用消费者通信数据相关政策的解释工作。FCC在6月晚些时候举行的开放式会议上就这一问题给出答案。

“这项重要的政策有利于保护打电话的时间、通话时长、通话地点等消费者个人信息。”FCC主席Mignon Clyburn说,“尽管通信数据被保存在移动终端中,数百万移动用户应该对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有信心。”

政策将明确移动运营商使用这些信息时何时需要得到用户的批准,并指导运营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信息落入坏人之手。

政策只适用于通话号码、通话时长、通话地点等通话数据;只适用于电信运营商,不适用于终端制造商或手机操作系统提供商。

按照政策,电信运营商仍可以收集这类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帮助他们了解哪些地区网络覆盖不足,为那些业务繁忙的地区增加设备。但电信运营商只有在获得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向第三方提供这些信息。

英国Everything Every where将数据共享套餐引入4G领领域

英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Everything Everywhere 6月宣布将推出针对4G业务的数据共享套餐Shared 4GEE,允许用户使用多种移动设备分享套餐内的数据流量。在推出数据共享套餐的同时,EE还宣布将即用即付套餐扩大至4G业务领域,具体的价位和细节将在未来几周内公布。

“我们注意到,在4G时代,人们更频繁地通过更多样化的终端上网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EE首席执行官Olaf Swantee说,“我们的Shared 4GEE套餐和即用即付套餐将为用户的这一习惯提供更多选择。”

EE透露,截至目前,该公司的4G用户数已超过50万,其目标是,到今年年底使4G用户数达到100万。今年4月,该公司宣布计划使用额外2×10MHz的1800MHz频谱对LTE网络进行升级,使网速提升一倍,至80Mbps以上。EE公布了网速翻倍的首期10座城市名单。这些城市为伯明翰、布里斯托尔、加的夫、爱丁堡、格拉斯哥、利兹、利物浦、伦敦、曼彻斯特和谢菲尔德。

EE表示,下一步LTE网络部署的重点将放在繁忙的通勤线路、商业中心和机场等地区。

物联网成为美国电信行业收入增长最快的部门

美国电信行业协会(TIA)日前表示,美国电信收入将2013年增长7.1%,其中云计算、机器对机器无线服务与网络安全是增长最快的部门。

TIA在近日公布的年度报告中预测,美国电信支出将在2013年达到12560亿美元,并于2014年再增长6.8%。2012年,电信支出同比增长6.2%。其还表示,运营商对云计算、机器对机器无线服务与网络安全的高额支出将抵消传统有线服务增长放缓的影响。其预计到2013年,美国云服务市场将增长19%,至560亿美元。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10

关键词:i工技术;持续审计;内部审计

一、持续审计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审计方法和模式也在与时俱进。信息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对实时信息的需求,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都对传统审计方法和模式提出了挑战。

持续审计(conginuous audiging,ca)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而诞生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它是一种由审计师在事项发生的同时,或在事项发生后的较短时间内,对与事项相关的主题提供书面评价的审计方法。持续审计融合了实时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联网审计、非现场审计等方式,实现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及时连接与交互,具有报告时隔短、审计范围广、追踪事件及时、风险控制强等优点。

二、关键技术研究

目前国际上对于持续审计的技术研究,主要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连续与间歇模拟方法:该技术是在应用程序处理交易时模拟应用程序指令的执行,输入每个事务后,模拟机确定事务是否满足预定的条件并审计事务。常用于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尤其适用于分时系统的遵循性审计。

(2)嵌入审计模块技术(eam)。必须嵌入被审客户系统内部,通过嵌入实体应用系统内部的程序,连续提取数据并报告重要或例外的审计信息。其优点在于实现技术简单、经济适用尤其是实时审计同步性好,但也会引入一定的风险,例如:被审单位不愿将程序嵌入其系统,担心持续审计会造成自身系统不稳定,担心审计人员在持续审计过程中获取被审单位的非公开信息等。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运用ea出很难使持续审计被大范围推行。

(3)技术。建立单独的服务器,将主要的指标和分析性程序引入服务器,从被审单位的业务系统中提取数据后,进行指标分析,并同预定标准库比较,若有异常即触发警报并发送例外报告。与ea出相比优点在于,技术不会过度占用客户的系统资源,从而可以克服ea出的主要缺陷。在全网络、局域网和内部网已经普遍使用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运用审计实现持续审计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4)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他们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数据集市比数据仓库更小一些。他们的好处是能够在应用系统处理的同时收集证据,财务数据和相关审计证据只需采取一种格式就可以方便地应用于不同的审计工作中。

(5)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持续审计技术及其发展,包括xbrl和xarl:出urghy和groomer(2003)讨论了使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框架(女13x出l和网络服务)来促进下一代会计系统的持续审计,描述了x出l世界中能够促进网络基础的持续审计机制的框架和技术。

三、持续审计的系统实现框架

应用前面介绍的持续审计关键技术,在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基于技术和数据仓库/集市相结合的持续审计系统的实现框架。该系统由应用系统和支撑系统构成,应用系统是实施持续审计的主体,是面向内部审计师的界面;支撑系统主要起到辅助应用系统实现其功能的作用。系统的逻辑结构框架如下图所示。

应用系统主要包括项目管理、自动分析、例外报告、统计分析与信息查询、跟踪反馈等5个功能模块,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1)项目管理:实现对不同审计项目的目标、内容、方案等参数配置管理,以满足不同审计目标的需要,一般包括项目参数定义、审计程序定义、审计标准定义、审计时间和频率定义等功能。

(2)自动分析:运用数字,通过实施预定程序自动对被审计单位数据与预定标准进行分析与核对,区分出正常与异常情况,包括自动审计分析、分析模板维护等功能模块。

(3)例外报告:将自动分析过程中发现的异常和疑点数据及相关情况分析与说明实时呈现给审计师,它包括异常告警生成、例外报告分析、例外报告模板维护功能模块。

(4)跟踪反馈:针对例外报告的数据,通过数字对例外报告事项的相关交易作进一步调查与分析,并将调查分析的结论再反馈给审计人员,它包括自动跟踪、反馈报告等功能。

(5)统计查询:帮助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进行实时查询与多维统计分析,使审计人员实时获取相关信息。包括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汇总和统计分析模板维护等子模块。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11

为了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开设了第二课堂。基于积木式模块化结构开发了教学实验板,在满足基础实验课程的同时,通过外接各种功能模块,实现常见电子设备、测量仪器、家用电器等的设计。通过“电子精英班”、“ STM32基础实验教学”、“创新一学分培养”等环节的学习,诱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竞赛。经过 3年的实践,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STM32嵌入式实验板;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2-0106-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列为重中之重,明确了着力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后继有人、社会发展的稳定秩序、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作为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的高校理应担负起这一重要的责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是社会发展和目前就业形势对高校教育的更高要求[1-3]。针对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出采用基础实验教学和第二课堂培养的方式,开设了“基于STM32的创新一学分”课程设计[4-6]。

嵌入式系统是一个针对特定的应用而“量身定做”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涉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电子信息等领域,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实践性强,应用领域广[7]。目前,随着我国嵌入式系统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对嵌入式领域的人才需求旺盛。但由于普通高校嵌入式方向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软硬件知识兼通的较少,资金设备投入小,只是针对个别专业开设了嵌入式系统的相关课程,且实践环节多采用外购的实验箱,成本高、利用率低、不易维护。

本文应用STM32F103ZCT6开发了嵌入式系统教学实验板,包括LED、按键、蜂鸣器、串口、I2C接口等几部分,支持JTAG/JLINK调试,满足嵌入式系统的基础实验教学。设备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结构,通过外接温湿度检测、超声波测距等硬件模块,便于不断扩充和更新的同时减少了后续经费的投入额度,与传统的实验设备相比有一定的设计理念,更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实验板在燕山大学《嵌入式系统》的基础实验教学及本科生第二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1嵌入式系统教学实验板开发

结合本科基础实验教学及创新培养的需要,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结构,开发了一套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嵌入式系统教学实验板。该实验板针对性强,由于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结构,在主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扩充与创新能力及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硬件模块,可以实现很多仪器仪表、工业控制等设备样机。与传统的实验设备相比,包含了很好的设计理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便于根据嵌入式系统行业发展进行同步更新,极大的减小了后续投资成本,更适合高校发展的需要。

实验板基于STM32F103ZCT6微控制器芯片,主要有LED、按键、蜂鸣器、串口、I2C接口等几部分,通过20引脚标准JTAG调试接口,结合IAR集成开发环境和JLINK调试器,进行程序下载及调试。实验板实物图如图1所示。

1) CPU。采用ST公司的32位微控制器

STM32F103ZCT6,最高频率可达72 MHz。

2) I2C接口,可外接ROM存储器、温度传感器等。

3) JTAG调试接口,用于程序下载调试。

4) RS232串行口,采用最简单的三线连接,通讯波特率最高可达115.2 kb/s。

5) 外设。包括4个按键开关,4个LED指示灯,1个蜂鸣器,可完成基础实验教学。

2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环节设计“基于STM32的创新一学分”课程设计是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一次教学改革,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续,以学生兴趣和自愿为前提,诱发学生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创新的过程融为一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第二课堂培养是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的精英教育。

2.1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环节

第二课堂以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为依托,自愿报名,应用自主开发的基于STM32F103ZCT6的实验板,完成“电子精英班”、“STM32基础实验教学”、“创新一学分培养”等教学环节的学习。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环节如表1。

“电子精英班”采用学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建立工程概念为主导,利用业余时间分三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基础知识储备阶段,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以模拟、数字课程为基础认识基本的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工艺焊接的简单操作。理论知识之后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简易的电子小产品,如电平指示电路、微型抢答器、触摸延时开关、照明定时器、脑波同步发生器等。题目任选,3人一组,资料查询、电路设计均由学生完成,老师只负责理论指导和验收。第一阶段考核通过后,进入软件环节的学习,以C语言为基础,先进行为期2周的STM8软件基础培训,然后过渡到STM32的学习。

基础实验教学

(基于STM32)

GPIO口实验(寄存器、固件库两种方式);中断控制实验;定时器实验;串口通信实验创新一学

分培养

温湿度测量仪;超声波测距仪;循迹车;无线通信;交通灯控制器;定时打铃控制器;密码插座;温度控制器;射频身份识别器;简易手机竞赛

1) 秦皇岛市单片机程序设计大赛

2) “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

3)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STM32基础实验教学”,以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 V5.30软件开发环境为基础,完成简单的GPIO口、中断、定时和串口等基础实验,为创新环节打下基础。

“创新一学分培养”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以实验主板为基础,通过外接各功能模块实现,具体项目如表1所示。3人一组,题目任选,最后以结题报告和项目成果形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经学院审核,由学校批准通过,给予创新学分。

2.2创新一学分硬件模块

根据创新一学分培养的需要,以实用的、常见的电子设备、测量仪器、家用电器为设计目标,设计了10个项目,如表1所示。每个项目配备相应的功能模块,如在温湿度测量仪项目中,为学生提供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相应的显示模块及报警模块;在超声测距仪项目中,为学生提供URM37超声波传感器模块和相应的数码显示模块,精度可达1cm;在循迹车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电机驱动模块、四轮小车,可实现差速转向、前进和倒退功能等等。

为完成相应项目功能,学生需要结合已学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补充适当的理论知识,了解各模块功能、模块间连接方式并编写程序,通过反复下载程序进行调试,最终完成课题。项目完成后上交结题报告,并制作PPT进行答辩,由指导教师对实验成果进行验收,并给出成绩上交教务处备案。

2.3创新一学分功能模块实例

温湿度测量在工业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被测对象,温湿度测量仪选题贴合生产实际。该项目基于STM32实验主板,提供集成温湿度传感器DHT11、数码管显示模块、蜂鸣器报警模块;项目要求每2秒钟显示一次温湿度,温度的测量精度为±1 ℃,湿度测量精度为±3相对湿度,设置温湿度报警限,用蜂鸣器报警。项目结构示意图如图2。在系统正常工作情况下,显示电路可以实时的显示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当温度和湿度超限时,报警电路通过蜂鸣器报警,以便实现温度和湿度的调整。

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基于“金字塔”模式,录取学生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通过层层选拔,最终选取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校、市、省乃至部级比赛。选拔的优秀学生进入“飞思卡尔”车模实验室,并以小组形式参加“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基于STM32自开发实验板的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已开展3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中先后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

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集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培养专业兴趣、拓宽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搭建了一个广泛的活动平台。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而基于积木式模块化的实验设备模式,有极大的灵活性,降低了后期资金投入,符合各高校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马晓玲,刘美凤,王小雪.美国9所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内容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4):6-12.

[2] 宋春林,刘富强,郭爱煌.“旨在提高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嵌入式系统实验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22):86-88.

[3] 徐武雄.基于CDIO的地方高校嵌入式系统仿真实验室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9):98-99.

[4] 荀艳丽.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1-14.

[5] 韩桂明.独立学院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探讨[J].电子世界,2012,(12):166.

[6] 罗怡桂.基于问题解决的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377-379.

[7] 刘泽平,羊四清.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方向课程体系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3,(6):103-105.

Second classroom innovation capability training

based on self-developed experimental board of STM32

DANG Hui

(Institute of Elecrical Engineering,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the second classroom was

offered in addition to the teaching plan compulsory courses. Cordwood system modularization structure was used to develop the

teaching experimental board,it can meet the basic experimental courses,at the same time,it can realize designing of common elec

tronic equipment,measuring instruments,household appliances etc.,through the external of various functional modules.Through

the study of "electronic elite class","STM32 basic experimental teaching","innovation one credit training" and so on,inducing

students′ innovation thinking,training students′ cap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encourag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嵌入式系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12

关键词:农民工 离职意愿 劳动权益 工作嵌入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已进入一个劳工短缺时代。2004年初,“民工荒”首次在珠三角地区出现。最近两年,“民工荒”愈演愈烈,2011年春天,甚至出现了中西部地方政府截留本地农民工和企业到车站“抢工人”的现象。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的研究报告指出,近75%的农村地区已经没有青壮年劳动力可以转移,中国将逐步进入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蔡昉等(Cai&Wang,2005;蔡昉,2008;Cai,2008)通过对中国人口结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以及普通劳动者工资上涨的一系列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丧失,“刘易斯转折点”即将到来。尽管学术界对这一现象有着不同的解释(蔡昉,2010),但近年来劳工短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民工荒”也不再仅表现为局部荒、季节荒和技工荒,而是全国性的不分季节的劳工短缺。

2011年3-5月,笔者对广东的广州、顺德和中山等地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一位港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表示,2006年以前,他们从没有为招工发愁,每年春节后的开工日,工厂门外都站满了前来应聘的工人,而这两年则寥寥无几,且有大批工人不再返岗。目前,招工已成为占用他们精力最多的工作。为满足生产需要,他们还经常到内陆地区招工,甚至使用一些实习生和劳务派遣工。同时,农民工的高度流动性更加剧了企业缺工。调查中的被访者的工作经历数据显示,有过换工经历的农民工第一份工作平均年限为2.4年,工作时间不足1年者占31.16%,1年以上但不足2年者占28%,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者仅占12.5%;就所在企业工龄来看,5年以上者仅占23%3。这说明,大多数农民工的职业都不稳定。因此与招工相比,稳定现有熟练工人队伍,减少流失率更为重要。在走访中,多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反映,他们企业每个月都会有10-15%的一线工人流失,其中主要以入职不到3个月的新员工为主。这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巨大困难,迫使企业想尽办法留住工人。为此,管理者尽量满足工人对工作岗位的需求,比如有的工人反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或者想与老乡调至一个车间,这类需要基本都会被满足。

上述企业反映的情况并非个案,东部沿海地区许多企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占绝大多数,这类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市场竞争力。过高的员工离职率不仅造成企业生产技术的流失,也会增加企业员工招聘和培训的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在劳工富裕时代,企业很少担心农民工流失,员工高度流动性甚至还被企业用来降低用工成本,保障劳动力年轻化,这一问题也很少进入学术研究视野。如今在劳工短缺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民工归属感、认同感和降低离职率已逐渐成为了企业管理者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对农民工离职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理解中国农民工流动及劳工短缺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尽管已有大量的理论或实证研究提出了员工离职模型,但绝大部分研究的结论都是来自于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实践。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相对高端职业雇员的离职行为,处在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离职行为很少受到关注,有关“民工荒”背景下农民工离职意愿的实证和理论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丁守海,2009;甘满堂,2010;李桦等,2011)。鉴于此,本文基于2010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重点从工作嵌入的理论视角来探讨农民工的离职意愿问题。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员工离职:模型与实证

员工离职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与管理实践中所面对的重要课题(Griffeth,Hom&Gaertner,2000;周小虎、马莉,2008)。国外学者关于离职问题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建构了多种离职模型。谢晋宇和王英(1995a;1995b)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模型进行了详尽的述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马奇和西蒙(March&Simon,1958)的雇员流出过程模型、普莱斯(Price,1977)的流出决定因素及中介变量模型和莫布雷(Mobley,1979)的中介模型。张勉和李树茁(2002)则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尽的述评,主要包括斯蒂尔斯和莫戴(Steers&Mowday,1979)的综合模型、谢里丹和亚伯尔森(Sheridan&Abelson,1983)的“尖峰突变”模型、李和米切尔(Lee&Mitchell,1994)的员工离职多路径模型以及普莱斯一穆勒(Price.Mueller,2001)的离职模型等。但这些离职模型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劳动力市场的经验数据,在中国的适用性有待检验。自21世纪初以来,随着统计手段的成熟和调查数据的普及,国内学者对中国员工离职问题也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研究对象涉及了企业高管(张龙、刘洪,2009)、国企员32(叶仁荪等,2005)、医务工作者(梁小威等,2005;王晓蕾等,2010)、民营企业经理人(张玉波,2001;邓宏图,2002;张建琦,2002;张建琦、汪凡,2003)、MBA与商学院进修学员(周小虎、马莉,2008)、IT技术员工(张勉等,2003)、企业知识员工(张正堂、赵曙明,2007;徐荣、曹安照,2009)和大学毕业生(刘军等,2007)等。

综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无论是企业高管还是普通职员,影响离职意愿的解释变量不外乎以下四类:一是人口特征变量,例如性别、年龄、教育和婚姻等;二是工作及组织内环境变量,例如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工作负荷、同事关系和人事制度等;三是外部环境变量,例如工作机会、就业率、可替换工作、搜寻成本、家庭和自然气候等;四是员工态度变量,包括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成就动机等(Cotton&Tuttle,1986;Abelson,1987;Mitchell,et al.,2001;谢晋宇、王英,1995a,1995b;张勉、李树茁,2001,2002;王婷、张海燕,2007;王振源、戴瑞林,2011)。有关离职模型的中介变量研究中,普莱斯(Price,2001)认为,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是影响员工离职的最主要中介变量,这一思路影响了后来的诸多研究。当然,也有学者持不同的观点,认为工作态度变量仅能解释离职方差的很少一部分,甚至只有4-5%的解释力(Hom&Griffeth,1995)。

在农民工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农民工近2.3亿,其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就达6000多万,几乎占据了整个低端劳动力市场。众所周知,受历史、户籍及福利制度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为以城市职工为主体的初级劳动力市场和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次级劳动力市场(蔡昉等,2001;姚先国、赖普清,2004;乔明睿等,2009)。在次级劳动力市场,农民工从事的基本上是工资水平低、工作时间长、劳动负荷重、工作环境差、社会保障缺乏、就业不稳定以及缺乏培训和晋升机会的工作,这意味着农民工在考虑自身离职问题的时候,与以知识精英为主的白领阶层会有所不同,他们的离职往往是基于客观环境的生存压力下的选择。早在2004年第一波“民工荒”出现时,就有学者指出,“民工荒”其实是“权利荒”,表现为农民工在工资、工时、福利和保险等诸多劳动权益方面所遭受到的侵害。因此,农民工离职或换工是农民工迫不得已的“用脚投票”(Hisrchman,1971),是农民工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博弈的结果,当然,农民工也在试图通过离职找到更好的工作(Freeman&Medoff,1984)。有鉴于此,本研究将劳动权益放入农民工离职意愿模型。然而,仅仅从劳动权益的角度来看待农民工离职意愿是远远不够的。正如Mitchell等(2001)所指出的,离职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定要进行多元和多路径的综合分析。基于Mitchel等所做的工作嵌入模型(Job Embeddedness Model),本研究将进一步对工作嵌入对农民离职意愿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工作嵌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为解释变量的传统离职模型由于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力,受到很多学者的批评和质疑(Hom&Griffeth,1995;Maertz&Campion,1998),指出已有的离职模型实际上忽略了很多重要的解释因素。与此同时,许多学者开始试图突破以往基于态度变量的离职模型以发展“新离职理论”,即从社会联系、个体差异和组织差异等方面来进行多元化、多路径和多角度的深入探讨(Barrick&Mount,1996;Chan,1996~Cohen&Bailey,1997)。在后续的研究中,Mitchell等(2001)提出的工作嵌入模型在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该模型揭示了工作嵌入对员工离职倾向和行为的新的解释力,对拓展传统基于员工态度的离职模型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引用(Maertz&Griffeth,2004)。

“嵌入”(Embeddedness)是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起源于波兰尼(1957)对市场行为与社会结构关系的阐述。格兰诺维特(1985;1992)进一步指出,人类的经济行为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嵌入的作用机制是信任。人的经济行动离不开社会关系网络,并受到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这一概念成功地将经济学与社会学联系了起来,推动了新经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和组织理论等多学科交叉发展。正是受这一思想的影响,Mitchell等(2001)在其离职模型研究中引入了“工作嵌入”视角,他们认为工作嵌入就像一张网,这张网会将员工“卡住”(Stuck)。个人拥有社会联接越紧密,其“嵌入性”越高。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工作嵌入是由一些环境和知觉要素构成的概念,这些要素将个体与组织和社区联接起来(袁庆宏、陈文春,2008)。为了更好地操作化和测量“工作嵌入”概念,本文将工作嵌入以工作环境为分界,分为两个中观层面的子要素:工作内嵌入与工作外嵌入,前者指个体与工作所在的组织的嵌入程度,后者指个体与生活的社区的嵌入程度。总的来说,工作嵌入包括三个分析维度:(1)联接(Links),表现为个人与组织或其他人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联系。嵌入性视角认为,员工在组织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将其在社会、心理和经济上与企业联结起来,这些社会关系包括工友、朋友、团体、社区和员工所生活的环境。所拥有的社会网络规模越大,个人与环境的联系越密切,受到工作或组织的束缚程度就越高,因而,就越不可能选择离职。(2)适应(Fit),指个人与组织和其所在环境的相容性或适应性。根据这一理论,雇员的价值观、未来的职业目标和规划需要与组织的主流文化和其工作要求(工作知识、技能和能力)相适应,与此同时,个人与其社区和周围的环境也要相适应。员工适应性越好,表明他们在职业、生活和个人特征上与组织联结的紧密程度就越高,对组织的依赖感也更强。若个人选择离职,无论何种变换都会使个人面临难以适应的风险,因此个人的适应程度越高,离职可能性越低。(3)代价(Sacrifice),指个人因离职丧失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心理上的预期利益,例如失去同事关系、项目、额外津贴、养老金、股息分红以及随任职期增长的各种利益损失(如工作稳定性和提拔机会、选择部门的优先性、奖励以及带薪假期等);在社区方面,员工要离开一个具有吸引力、安全性和受到尊重并为其喜爱的社区是十分困难的,如果选择离职,该社区所提供的便利交通、生活设施、医疗和教育资源也会随之减少。简言之,如果个人发现离职使其放弃的越多,个人就越不倾向于离职(Shaw,et al.,1998)。

工作嵌入的思想来自于社会网络,而与社会网络强调其所带来的社会资源所不同,工作嵌入更强调社会网络对行动者的约束性,而不只是社会资本或社会支持。此外,工作嵌入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网络联接,还有企业适应和离职代价等,有学者甚至把工作嵌入定义为促使员工不愿意离开他们的组织或社区的综合性因素(Yao,et al.,2004)。与社会结构理论强调职位空缺(Rosenfeld,1992)的影响不同,工作嵌入理论认为,即使存在很多的职位空缺,如果工作嵌入程度较好,离职的可能性依然很低。已有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工作嵌入对员工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解释力(Mitchell,et al.,2001;Lee,et al.,2004)。在国内的研究中,梁小威等(2005)对卫生保健行业员工离职意愿的研究发现,工作嵌入对员工组织绩效与自愿离职具有显著的影响,对核心员工自愿离职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周小虎和马莉(2008)以南京400位管理人员为样本,对员工中国文化取向、企业社会资本和组织承诺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性研究,发现组织社会资本在员工中国文化取向与员工组织承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并有效降低了核心员工的离职意愿。

管理学主要探讨白领、经理或技术核心成员的离职问题,这部分人的文化水平较高,处于劳动力市场的上层,生存状况较好,关注的问题往往是一些涉及个入职业发展的问题。农民工与白领不同,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就业状况较差,更关注自身的生存问题,离职所考虑的因素也更复杂多样。工作嵌入理论为理解农民工离职问题提供了诸多启示,使对员工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分析从对企业内部拓展至企业外部,为员工离职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此外,工作嵌入理论还强调职业和社区适应性,以及离职可能要付出的代价等。与以往单纯将农民工离职视为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研究相比,工作嵌入理论是一个更为综合、全面和多元的分析视角。

(三)研究假设

1.联接

Mitchell等(2001)认为,个体在企业内或社区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联接是工作嵌入的主要表现。本文将工作嵌入分为非正式关系联接与正式的制度联接两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工离职问题进行分析。由于外来工基本上不会参与本地社区的公共事务决策或管理,缺乏与打工地的制度性联接,因此,在社区层面,本文主要分析农民工的非正式关系联接对离职意愿的影响。

关系联接指雇佣关系主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而个人的关系网络往往会影响或约束劳资双方的行为和态度。社会关系网络对个体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个人提供功能性、情感性和社会交往的支持(Vandel Poel,1993;Sherraden&Martin,1994)。本文使用企业内有无朋友作为关系联接程度的测量指标,这反映了个体在企业内部的社会网络构建情况,是测量工作嵌入的核心指标之一。对农民工来说,在企业内有朋友就意味着拥有社会支持网,他们通过社会支持网而获得的各种资源和支持,如求职信息、金钱和友情等,有助于个人更专心地工作(李树茁等,2007)。社会关系网之所以能有效降低离职意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增强外来工对打工地和企业的社会适应和归属感方面,外来工的社会关系网有利于减轻其社会排斥感,增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企业中有好朋友的外来工心理排斥感较弱(陈黎,2010);刘林平等(2011a)的研究也发现,在企业内有朋友有助于缓解农民工的精神压力,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风险。当然,社区因素也应成为解释员工离职意愿的重要考虑因素,在社区方面,笔者引入本地交往变量以反映外来工与本地人交往密切的程度。因此,提出:

假设1a:关系联接程度影响农民工离职意愿,联接程度越高,离职意愿越低。具体而言,与在企业内无朋友的农民工相比,有朋友者离职意愿更低;与本地人交往越密切者,离职意愿越低。

制度联接主要存在于企业内部,指雇佣主体与正式管理制度的关系。劳动合同制度是反映“制度联接”的主要方面,它有利于稳定了雇佣关系。具体而言,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重点是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有效地维护员工的稳定性(Gallagher,2005)。本文认为,劳动合同制度稳定员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劳动合同具有附加价值,一旦签订劳动合同,就意味着要缴纳社保金,员工一旦离职,由于社保金转移非常困难,已缴纳的社保金也将会随之消失;第二,劳动合同作为一种契约,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合同中关于员工擅自离职也注明相关的约束或惩罚措施;第三,劳动合同不仅是书面契约,同时也是心理契约,对于背景离乡的农民工而言,其内心的淳朴更容易滋生对工作的依附感,因此,这种法律约束赋予雇佣关系的稳定性,能够有效稳定人心,使工人产生安定感,降低农民工的离职意愿。因此,提出:

假设1b:企业内部的正式制度联接状况影响农民工的离职意愿,联接程度越高,离职意愿越低。即与没签劳动合同者相比,签合同者离职意愿更低。

2.适应

工作嵌入理论认为,员工与企业或社区的匹配性或适应性也是工作嵌入程度的重要表征。相对于社会联接,适应更具有主观性,体现了员工对自身处境的感知。尽管工作嵌入理论试图超越工作满意度模型,但工作嵌入中的适应性概念还是建立在传统的工作满意度概念基础之上(Mitchel,et al.,2001),一旦员工适应了企业对员工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从事这项工作就更加得心应手,也更有满足感,离职意愿也较低。因此,农民工对工作和企业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适应程度。一般来说,满意度越高,表明他们的适应性越好,因此本文用该变量反映农民工的适应程度。在社区层面,这种适应一方面表现为社会交往,这点将在假设1中进行探讨。另一方面表现为农民工对所生活城市环境的评价,评价越高,表明他们对当地的认同度和适应性越高,这是个体与社区适应性的主要测量指标。因此,提出:

假设2:农民工在企业和社区的适应性越高,离职意愿越低。具体而言,工作适应程度越高,离职意愿越低;城市适应程度越高,离职意愿越低。

3.代价

代价指个体选择离职,尤其是离开所在的企业和城市后,将可能失去的精神和物质资源。这些代价包括了企业的各种福利待遇和社区的各种公共服务资源。如果在离职之后失去的越多,农民工的离职代价就越大,因而就越不可能选择离职。在企业内部,最重要的就是各种社会保险。当前社会保险的跨省市转移还非常困难,尤其是养老保险,一旦选择离职,养老保险基本上不可能随着本人转移。因此,养老保险是一个测量离职代价的恰当指标。在社区层面,代价与联接和适应往往是密切相关的,对任何人而言,离开一个相对安全、舒适和拥有良好服务的社区都是比较困难的(Mitchell,et al.,2001)。本文以对所在城市的社会治安与公共服务的评价作为测量社区代价的指标。据此提出:

假设3:农民工离职潜在的代价越大,离职意愿越低。其中,购买养老保险者离职意愿较低,对城市公共服务评价较高者离职意愿较低。

三、数据来源与统计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2010年7-8月笔者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六个城市进行的大规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地跨地域(县、市、区)流动的大专学历及以下的农业户籍的外来务工者。由于缺乏两个地区农民工总体的抽样框,难以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开展调查(Salganik&Heckathorn,2004),因此调查采用配额抽样与偶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而言,首先以各省市所公布的各市外来劳动人口的相对比例作为样本配额根据2,并重点控制了性别、行业和地区分布等指标进行抽样。在样本选择方面给调查员较大的自主性,为进一步提高样本分布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规定企业规模在30人以下的,只做一份问卷,企业规模在30-299人之间的可做三份,规模在300人以上的,可做五份。多份问卷须选择不同性别、工种、年龄或来源地的农民工。由于部分样本缺失,最终共获得农民工样本2 276个。

(二)因变量:离职意愿

以往研究中,离职意愿被视为一个连续变化的潜变量,测量方法很多,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学者设计了相应量表进行测量(Mobley,1979),也有学者通过是否有求职行为来间接测量(Felps,et al.,2009),或者询问几个相关的问题,在通过加权获得离职倾向(赵西萍等,2003)。本次调查询问了被访者“未来五年有何打算”,选项包括“是否继续做这份工作”等6项,这直接反映了农民工的离职意愿(见表1)。

从表1可以知道,未来五年内,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农民工打算继续从事这份工作,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打算离职,其中打算回家乡的占27.2%,换一份工作但留在目前打工城市的占18.5%,另外近10.2%的农民工打算创业,约6%的农民工打算去其它城市打工。总得来说,在未来五年内,有65.4%的农民工打算离职。离职意愿是一个二分类变量:“0=五年内继续从事这份工作,1=五年内有离职打算”。作为二分变量,其概率密度函数服从逻辑斯蒂函数分布,因此使用二分Logit模型进行分析。

(三)自变量描述

本文纳入模型的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包括个体和工作特征、劳动权益、企业特征和地区等多个方面(具体见表2),解释变量即工作嵌入。

个体层面的变量,除了性别、受教育年限外,还根据出生日期,把农民工分为三个代际群体:“90后”(1990年以后)、“80后”(1980-1989年)和“80前”(1980年以前);婚姻状况方面,除了未婚外,把已婚分为“与配偶在同一城市”和“与配偶不同城市”两类;入职时间指到现在为止进入当前企业的年限;换工频率指外出打工至今换工次数和外出打工年限的比。

本文将检验劳动权益对离职意愿的影响,笔者选择月平均工资、加班时间、强迫劳动与工作环境四个主要变量,这四个指标与农民工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是最基本的劳动权益指标。工资是农民工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保障农民工生存和家庭生活的基础,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盲接目的就是获取工资,改善生活水平,2010年,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为1 937元,模型中,笔者将工资进行了对数化处理。根据被访者回答的加班时间,将其分为三类:没有加班;每天加班时间小于3个小时;每天加班时间超过3个小时。强迫劳动是侵犯劳动者人权的行为,也是我国劳动法规明令禁止的,但调查显示,仍有部分农民工被企业强迫劳动。工作环境是否有危害是指工作场所是否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气体、声音等,相当比例的农民工表示工作环境有危害。除了工作条件,城市遭遇也会影响其换工意愿,本研究中,城市遭遇是指过去一年在打工城市是否有下列遭遇负性生活事件(参见胡军生、程淑珍,2008):被偷、被骗、被抢劫、被性骚扰、被、打架、交通事故、被执法人员抓、打和罚款、缴纳保护费,有其中一项即为“有”。

本次调查分别涉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四个省市,长三角含上海、苏州和宁波三个城市,珠三角含深圳、东莞和佛山三个城市。各省市之间的自然气候、社会环境、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有所不同,可能会影响到员工的离职意愿,因此,笔者纳入地区变量以控制一些不可以预知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

调查问卷中还包括员工所在企业的特征,主要为所属规模和注册性质两个主要指标。企业规模主要分为四类:规模在100人以下;规模在100-299人之间,规模在300-999人之间和规模在1000人及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2001年出台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我们把所涉企业性质分为国有或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港澳台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

根据工作嵌入理论,笔者进一步把工作嵌入操作为工作内和社区两个层面,联接、适应、代价三个维度。对工作嵌入的测量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米切尔等(Mitchell,et al.,2001)设计了包含40个项目的量表进行测量,但因测量方法的复杂、忽略了个体差异以及可能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和共线性等问题受到批评,Cunningham等(2005)和Crossley等(2007)对工作嵌入的测量进行了简化,并逐渐以单一项目和整体测量的方法取代了多项目合成测量法,以试图最直接的反映工作嵌入的特征。本研究中,笔者以企业内是否有朋友、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购买养老保险、社区联接程度l、工作适应2、城市适应3、公共服务评价等七项指标反映农民工工作嵌入状况,这些指标均来自传统的工作嵌入的量表,是其中的核心指标,直接体现了工作嵌入的各个维度,具有较好的效度。

四、模型与结果

表3为Logit模型估计结果,因变量为离职意愿,自变量主要为个体、企业和地区层面的客观变量。针对控制变量和工作嵌入两组变量,笔者分别做了8个模型。为了表格的简洁,只报告回归系数及标准差。

(一)工作嵌入

从模型2到模型8的数据显示,在控制了个体特征、劳动权益、企业特征与地区变量情况下,反映工作嵌入的七项指标,除了“是否购买养老保险”外,均对农民工离职意愿有显著影响。

在联接方面,模型2到模型4显示,企业内有朋友的农民工,离职意愿会低,其发生比是没朋友的0.81(e-0.021)倍;社区联接程度越高,离职意愿越低,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离职意愿的发生比下降12.2%(1-e-0.130。);签订劳动合同者的离职意愿发生比是未签合同者的77%(e-0.260)。这表明,无论是企业内非正式的人际关系还是正式的合同制度,或者社区的人际交往,均体现了农民工工作嵌入的联接情况。工作联接越好,农民工的离职意愿越低,假设1a和假设1b得到证实。

在适应方面,模型5和模型6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工作内适应和城市(社区)适应状况均非常显著地影响农民工的离职意愿。其中,工作适应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农民工的离职意愿的发生比就会下降近40%(1-e-0.496),城市适应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其离职意愿的发生比就会下降18%(1-e-0.203)。这也证实了本文的研究假设2,农民工的适应程度越好,离职意愿越低,但是工作内适应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更大。

在离职代价方面,模型7和模型8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农民工对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评价对他们的离职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农民工离职意愿的发生比就会下降22.5%(1-e-0.254)。这意味着,一个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越好,农民工离职潜在的代价也越高,也越不会倾向于选择离职。是否购买养老保险尽管并不显著,但其回归系数为负,对离职意愿的降低作用也可能是存在的,假设3基本得到证实。

(二)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模型中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发现,也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不同性别、代际、来源地区和企业特征的农民工的离职态度。

模型1显示,在个体特征方面,性别对离职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男性离职意愿的发生比是女性的1.37(e0.136)倍。农民工离职意愿的代际差异非常显著,“80后”和“90后”农民工的离职意愿发生比分别是“80前”农民工的1.95(e0.667)倍和3.4(e1.232)倍。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离职趋势更明显,工作更具不稳定性。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程度较高,较少从事农业劳动,个人主义导向更为普遍,更加向往城市生活(王春光,2001;杨菊华,2010;Pun&Lu,2010)。由于对社会和自我的期望较高,新生代农民工往往缺乏耐心,难以接受枯燥的劳动,总是试图通过换工进行调节。在实地的调研中经常听到企业管理者的抱怨,年轻农民工对工作挑剔,换工频繁,本文的发现支持了这种看法。这究竟是“青年人”的普遍特征,还是新生代农民工独有的特征,尚待进一步检验。受教育年限越长的人,离职意愿越高,但是显著度较低,效应也不明显,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离职意愿的发生比就增加约4%(e0.0372-1)。此外,婚姻状况具有显著影响,已婚者的离职意愿较低,但如果是已婚并与配偶分居两市的话,与未婚者的差异并不显著,已婚且与配偶在一个城市者的人离职意愿的发生比很低,仅为未婚者的55%(e-0.595)。这说明,携带配偶一起外出打工有助于工作的稳定性,而配偶不在身边不利于工作稳定。

现在的职业是否是打工的第一份工作,这对离职意愿影响也非常显著。与非初职的人相比,现职为初职的人的离职意愿更低,发生比约是非初职人的0.75(e-0.281)倍。有人认为,农民工初职的离职率比较高。在广东佛山调研时,一位人力资源经理介绍说:“许多农民工只是把第一份工作当作一个跳板,他们利用企业提供食宿条件暂时稳定下来,继续寻找工作,一旦找到待遇更高的工作就会辞职。”本文的发现并不支持这种说法,大部分农民工对初职还是比较珍惜的。

入职时间与离职意愿也有密切关系。一般入职时间越久,个人对工作的适应程度就越高,由此得到的福利也越好,离职意愿也较低。对农民工来说也是如此,本文发现,入职时间每增加一年,离职意愿的发生比就降低8%(1-e-0.0778)。自打工以来的年换工次数对离职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劳动权益指标中的工资水平和强迫劳动对离职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农民工工资水平越高,离职意愿越低,工资(取对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离职意愿的发生比就会下降约40%(1-e-0.501)。遭到强迫劳动的农民工离职意愿更高,发生比是没有受过强迫劳动者的1.63(e0.486)倍。尽管加班时间和工作环境对离职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但是长期加班(每天加班超过3小时)和工作环境有危害均可能增加离职意愿。

在打工城市的遭遇对离职意愿具有显著影响,遭遇过负性生活事件的农民工离职意愿的发生比要高30%(e0.268-1)。在企业特征方面,企业所有制性质对离职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与国有或集体企业相比,在港澳台和私有企业的就业的农民工离职意愿的发生比更高,分别高出74%(e0.556-1)和62%(e0.438-1)。企业规模对离职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从回归系数来看,企业规模越大,离职意愿越低。地区变量具有显著差异,与珠三角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的离职意愿更低,发生比仅为前者的63.3%(e-0.458)。这可以间接说明为什么珠三角地区比长三角地区缺工更为严重。

五、结论和讨论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离职意愿数据的分析发现,在未来五年内,65.4%的农民工打算离职,他们要么回家,要么换一份工作,要么到其他城市继续打工。这意味着,按照现在的产业模式,在不改变用工制度的前提下,两个地区的企业在未来五年内必须想办法补充或更新近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否则企业生产将难以为继。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使用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数据,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影响农民工离职意愿的多种因素:在个体特征方面,男性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离职意愿相对较高;从来没有换过工作的农民工离职意愿相对校低;入职时间越长,离职意愿越低;已婚且与配偶在同一城市者离职意愿相对较低。在企业特征方面,控制了个体特征和劳动权益之后,港澳台企业和私有企业员工离职意愿相对更高。在劳动权益方面,工作收入越高,离职意愿越低,强迫性劳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离职意愿。在打工城市的遭遇过负性生活事件方面,遭受过类似事件的农民工的离职意愿相对更高;且离职意愿的地区差异显著,珠三角农民工离职意愿相对更强。工作嵌入状况对农民工离职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嵌入程度越高,离职意愿越低。

本文将工作嵌入理论应用到农民工离职问题的分析中,考察了工作嵌入的企业和社区两个层面,包括联接、适应和代价三个维度。研究发现,企业和社区的联接、适应和代价均在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了农民工的离职意愿。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与本地人广泛的交往、签订劳动合同、提高对企业和城市的适应以及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都能有效降低农民工的离职意愿,稳定雇佣关系。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思考如下:

第一,与以往重点强调社会网络维度不同,本文将正式的组织制度视为工作内嵌入的重要维度。本研究把劳动合同作为工作制度联接的操作变量。签订劳动合同意味着正式受到法律保护的雇佣关系的建立。而劳动合同法出现的主要目的也在于,让企业适应市场化劳资关系的需要,稳定雇佣关系(Gallagher,2005)。本研究的结论表明,签订劳动合同的确具有降低流动倾向的作用。一方面,劳动合同的签订确立了正式的雇佣关系,并规定了擅自辞工或离职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签订劳动合同也意味着工资待遇、福利水平和社会保险有保障,也增强了员工对未来的期待和安全感。同时,签订劳动合同带来的离职机会成本也起到稳定雇佣关系的效果。

第二,本文综合考虑工作内和社区适应两个层面的因素,认为工作内适应更为重要。研究发现,社区联接程度和对社区的适应水平均是影响农民工的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由于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的生活起居都在工厂,几乎不与外界接触,即使离开工厂,也很少走出整个工业区。他们的日常活动也比较简单,往往只限于在一些低档店铺吃饭或购买生活用品。因此,很难奢望他们能够与本地人进行良好的社会互动。这种相对封闭的劳动机制与白领阶层不同,白领阶层往往具有广泛的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对他们而言,适应可能仅仅局限于企业内,因此工作内适应程度要比城市层面的适应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更大。

第三,在离职的代价方面,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越高,农民工的离职意愿越低。农民工离职不仅仅只考虑工作因素,也会考虑当地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教育、医疗和居住等公共服务,这些服务是完成劳动力再生产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支撑雇佣关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好的公共服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农民工的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还发现,是否购买养老保险对农民工离职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购买意愿较低,大部分购买保险的都是企业购买的,说明农民工本身并不看重养老保险。

第四,劳动权益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已有许多研究都阐述了劳动权益对农民工离职的影响,劳动权益甚至被视为研究农民工问题的基本的因素。本文认为,劳动权益关系着农民工的切实利益,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也是降低离职意愿的基本前提。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离职意愿显著高于长三角地区,从劳动权益的角度或许能够进行解释。刘林平等(2011b)的调查发现,在31项有关劳工权益的重要指标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有22项存在显著差异,除工伤保险和带薪休假外,长三角地区均好于珠三角地区,特别表现在工资水平、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购买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因此,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劳动权益状况差异很可能是导致两地农民工离职意愿存在差别的原因之一。

2010年的调查数据还发现,珠三角农民工离职意愿更高。珠三角地区近50%的农民工所在企业存在缺工现象,而长三角地区仅为35%左右,远低于前者;另外,在长三角地区的农民工样本中,有16%曾经在珠三角地区打工,反之则很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2009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比2008年减少了22.5%,远高于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的减少比率。除了劳动权益差异外,两个地区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也是导致两地区缺工程度差异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长三角地区农民工对当地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教育、居住和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珠三角,也正因此,珠三角地区缺工状况更为严重。

农民工的离职意愿是一个综合决策的结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涉及个体特征、婚姻状况、打工经历、工作条件、企业管理模式、组织和社区联接、适应、离职代价,以及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甚至总体的就业形势等诸多因素,而这些因素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机制也是不同的。本研究发现,凡是能够稳定雇佣关系或者向雇佣关系提供支持的因素,或多或少都能有效降低农民工的离职意愿;反之,则会提高农民工的离职意愿和离职率。需要指出的是,工作嵌入的理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农民工的离职意愿,但仅仅从员工一方来理解是不够的,雇主和政府行为也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的研究发现和结论有待进一步拓展。

(二)进一步的拓展:脱嵌型雇佣关系

雇佣关系是理解农民工现状的重要视角(徐细雄、淦未宇,2011)。劳工问题的产生是由于雇佣关系运行不当或缺乏有效的平衡(Kaufman,1997:20)。因此,探讨农民工离职问题也许必须回到雇佣关系中来。工作嵌入理论以及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为从雇佣关系的角度重新审视农民工离职问题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并不存在劳动力市场(科尔奈,2007)。魏昂德(1996)在对单位制的研究中指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城市工人高度依附于他们的工作单位,劳动力的流动很少。改革开放后,原有的高度嵌入性“单位体制”由于市场化而解体,使各类组织员工进人“脱嵌”时代,逐步形成市场对劳动力的配置格局(李汉林,2007)。其中首先走进劳动力市场的就是农民工。大批农民工来到东部沿海地区打工,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代工生产,为改善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引进外资、放松户籍管制和国企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雇佣关系开始摆脱各种社会制度的束缚,朝市场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在低端劳动力市场,受全球资本流动和经济波动的影响,农民工的就业更加自由、灵活、短期化和不稳定。劳动力的市场化也带来了劳资关系的不稳定。在实际管理中,企业总是试图破坏农民工的社会联接,将其原子化,防止同乡帮派干预和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管理。以富士康集团为例,2010年《“”高校富士康调研总报告》指出,工厂通过工作班次及住宿安排,将工人进厂之前的社会关系都尽量打散,使工人的社会关系呈现碎片化状况。政府也总是逃避监管责任,放任资本对工人的剥夺,使劳资关系严重失衡。

雇佣关系的状况或条件来自于雇佣关系中的劳方、资方和政府的单边、双边或三边的构建,具体取决于某一个行为主体是否拥有足以单方面决定的力量,或者两个行为主体之间是否通过相互妥协来达成一致,抑或国家(政府)作为第三方所建立的约束劳资双方的法律、政策与制度(特劳普一梅茨,2010)。结合工作嵌入理论和中国农民工雇佣关系的现实,本文认为,当前农民工的雇佣关系的本质特征是“脱嵌性”,可以称为“脱嵌型雇佣关系”(Disembedded Employment Relations),即雇佣关系的主体、形式和内容不再受到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组织结构、制度安排以及工作场所之外的社区、城市的社会联接和文化风俗、社会制度及公共服务等因素的制约,这是导致农民工具有高离职意愿和离职率的重要原因。脱嵌型雇佣关系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

企业内部层面:这是雇佣关系的核心内容,企业内部的嵌入状况是雇佣关系稳定的基础。但是,现实中存在许多“脱嵌”的表现,一方面,农民工不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网络,无法形成有效的关系联接;另一方面缺乏制度嵌接,许多农民工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购买保险,劳动权益总是受到各种侵害,这增加了农民工的心理不确定性,降低了离职的代价,增加了雇佣关系的不稳定性。

社区层面:一方面,企业通过实行“宿舍劳动体制”(任焰、潘毅,2006;魏万青,2011)等手段将农民工工作和生活限制在工厂内部或者工业区范围内,阻碍了农民工与工厂以外社区的交往和融合;另一方面,作为外来移民,受身份、语言和风俗的制约,农民工很少参与社区文化娱乐活动,更无法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这导致了农民工对打工地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低度的社区参与和社会融入既是雇佣关系“脱嵌”的重要原因,也是一种外在表现。

宏观制度层面:一方面,户籍制度的存在阻碍了农民工的市民化,使农民工难以永久迁移到城市,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缺乏增加了雇佣关系有效运行的成本,降低了雇佣关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又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没有对雇佣关系进行有效管制,极大程度上使雇佣关系商品化。这两个方面是导致雇佣关系的短期性与不稳定性的宏观制度性原因,也是“脱嵌型雇佣关系”的宏观表现。

作为一个概念,“脱嵌型雇佣关系”的意义一方面来自于对当前农民工就业特征和雇佣关系现状的描述与概括;另一方面也在于其解释性,它为理解农民工离职问题提供了一种相对微观的视角。雇佣关系在企业内、社区和制度三个层面的“脱嵌”现象,从心理、互动和制度等不同角度削弱了农民工与企业、社区和城市的情感和社会关联,降低了农民工雇佣关系的结构约束,使其呈现私人化、个体化和孤立化,增加了农民工的离职意愿和离职风险。当前,“脱嵌型雇佣关系”普遍存在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总体来说,在劳动力充裕的情况下,“脱嵌型雇佣关系”是保证企业用工灵活性、适应市场变化和降低人力成本的工具,而在劳工短缺的背景下,就成为员工高流失率的原因之一。“脱嵌型雇佣关系”的给农民工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离职问题,也包括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劳动权益、社会融合和认同等多个方面,其影响机制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

(三)研究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