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资产管理分析

资产管理分析

时间:2023-09-11 17:41:54

资产管理分析

资产管理分析范文1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优化

我国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还停留在数据层面,而一部分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原本就较为先进,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开发上也比国内的研究成果有效。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社会的性质以及资本环境的差异,国外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核心原则和我国并不相同,因此国内的企业也无法直接应用国际上较有成就的理论,而且直接使用国外的固定资产软件和技术,也容易发生版权纠纷,为国家和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即使是通过正规渠道买入该该技术,也会在消耗大量资金的情况下为他国所限制,因此我国企业应当根据市场行情和内部控制情况积极的开展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方式。

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优化的开发方式

文章中的固定Y产管理系统的开发方式使用了对象关系映射的开发方式,是一种为了对数据进行对应系统的匹配而执行的编程技术,针对目前的信息化系统开发环境,面向研究对象而使用的开发方式是长久以来管理,和数据库的储存系统和空间规模有很大关系。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来说,业务范围中的实体部分在空间规模上是属于对象,在数据库里显现为关系数据,空间中的对象往往存在着不规则的关联情况,但是数据库中关系数据却无法实现多联的情况。

在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一部分的业务逻辑用直接写入结构化查询语言的方式来实现,高度耦合的结构化查询语言能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带来一定的阻碍,对象关系映射通产会以系统中间件的形式立足,而对象和关系数据库的映射也是为了反映和实现固定资产系统程序的完整。这个系统的实质就是根据数据库中的业务情况,用对象的形式表达和组织出来,事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业务逻辑和开发阶段。在对象关系映射的系统之中,关系数据的模型改变可以让系统的开发忽略掉逻辑代码和结构化查询语言的干扰,直接对模型涉及到的对象进行略微的改动,甚至还可以在不改动的情况下满足该系统的开发和管理要求。

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优化的数据库设计

(一)数据字典任务分析

数据字典是用来实现系统逻辑的工具,可以通过对信息的反映实现系统对信息的加工、使用、储存和传递等功能。数据库设计中数据字典的任务是需要对数据流程图例中的命名元素进行条目的设立和定义的调价,让图形元素或是其他类型的元素有自己的名字和解释。

(二)数据表的设计

数据表是显示数据库中对象和完成存储与操作的一种逻辑结构形式,也是固定资产管理系列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表的对象会呈二维的表现形式,和传统的excel电子表格表现形式相似,每一行都是具有唯一属性的记录数据代表,而第一列则表示的是一个范围的域值。

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优化的相关技术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信息和数据都开始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数据范围和数量的增长都会造成企业对于信息采集和分类的负面影响,目前市面上开发的数据库系统都可以实现数据的查询、录入和统计,也就是可以完全胜任数据记录的任务,但是仅凭数据的大量累计是无法给企业资产管理提供效果的。可以把一条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益处的信息比作一个针,那么数据库里的信息数量可以称之为一座山,可以想象在数据库中寻找这条信息会有多么艰难。因此需要采用更好的数据挖掘技术来寻找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效的那条信息,让数据库中的信息得到更好的应用,发现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创造对企业和社会发展有益的开发系统。

数据挖掘技术具有的主要功能是挖掘数据中存在的规律和联系,进而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一定范围的预测。传统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为寻找数据库中对象的关系往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如今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数据本身直接得到答案,例如企业市场部在准备调查未来的市场动向时,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将与之相关的数据挖掘出来,其中包括以往促销的信息和未来可能进行投资的用户信息都可以得到显示。其他方面的可预测领域有,破产预报和针对某指定事件可能产生反映的人群范围。

数据分类也是系统优化和学习的一种方式,针对数据库中的系统学习分为两个方面,即无监督学习和有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对对象是未知的知识,不论是数据模型的建立还是其正确性的保障都很难实现,而有监督的学习方式可以为系统的优化构建出完善的数据模型,使之和研究对象之间的误差降到最低,也就是说有系统在进行监督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已知知识环境下的择优过程。数据分类是也是可以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预测结果的方式,其中贝叶斯分类的方法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可以为某个数据的出现概率基于特定值的样本定性。

资产管理分析范文2

[关键词] 企业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企业资产管理视角,即指在企业具体活动中,管理者在进行相关决策时,所依据的往往是成本付出与回报之间的有机关系。有效的资产管理能够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对企业投资活动与经营行为进行准确的预判,从而检测出资本投资与应用的风险。就企业人力资源而言,当前在资源管理视角下,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人员冗杂、团体工作效率低等后果,进而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管理活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分析人力资源问题并探求其产生的原因,用以指导分析强化企业人力资产管理的具体对策与措施,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节制人力成本,完善企业资产管理活动。

一、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落后

当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其产生源头都来自于落后的管理理念。之所以称之为“落后”,具有两方面含义:首先是在管理活动中理念的落后。具体体现为当前在公司的日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相关的管理者所秉承的依就是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的看法仍然停留在肤浅的“上行下效”观念层面,而忽视了企业员工的主动学习性与自主创造力,实质上是遏制了人才的逐步成长与能力的提升。其次是投资活动中理念的落后。传统的人才投资活动往往是基于成本考虑,所采用的是低成本的招聘会、内部推荐等形式,这样一方面限定了人员招聘的准入门槛,一方面又在不断缩减人员引进的渠道与范围,长期以往,尽管人员投资的成本得到了明显地控制,但是企业补充的新鲜血液其综合素质与个人能力却饱受争议,最终只能得不偿失。

(二)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即指在资产管理视角下,企业管理者并未重视人力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没有针对人力资源而制定推行与之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生产与经营活动中,管理者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市场,认为即使准确的市场信息才是当前应当着力获取的重点。尽管加强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手段是降低经营成本,然而管理者片面将其理解为降低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成本,在实践活动中也就没有制定完善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此外,企业在进行市场拓展时,往往又把中心过多地放在市场上,而没有充分利用好科学的用人策略,从而进一步恶化了人力资源地位下降的结果。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尽管企业是一所大型公司,然后在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企业在进行相关决策研究讨论时,企业员工往往缺乏主见。习惯依赖于管理者的个人能力、个人经验与个人决策。这就从一方面造成人力资源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无法在不良的企业经营环境中产生。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差异,即使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执行问题。管理制度无法被有效地执行实施,意味着管理者要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良、修正等活动,而上述活动又进一步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这说明,不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管理活动陷入了恶性循环。

(四)员工投资的力度小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问题之中,人力资源投资问题是才能当中的重点问题,而员工投资则是人力资源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企业设置的工作内容与工作任务对员工的专业性水平和综合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对员工投资,包括人才引进投资与人才投资投资。而在实际情况中,在人才引进方面,一方面企业不愿意花大价钱来吸引众多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另一方面,在人才培训方面,企业往往采用内部交流学习的方式,没有邀请专业性讲师进行系统科学地讲解。所以,在员工投资方面所体现出的扶植力度不大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群体的集体工作能力与合作能力。

(五)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否能够正常开展与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有一定的联系。虽然企业重视资产管理和管理体系建设,向管理要效益,人力成本控制和人力成本投入产出效率改善卓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重点解决的课题。但部分企业“上智下愚”的管理梯队或是“赤贫与原始”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仍旧成为阻碍组织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规划、人心涣散等现象的始末缘由,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低下终究导致了组织发展瓶颈。

二、强化企业资产管理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具体对策措施

(一)革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意识

针对当前企业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这一问题,管理者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革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具体来说,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当敢于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切实了解当今金融社会、市场经济及其本企业发展现状等诸多信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探讨企业应着意于更广阔市场与更强市场竞争力的具体对策措施,在危机感与忧患感中充分体会到革新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必要性。其次,管理者应当主动学习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成果,结合本企业的具体发展实情归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摒除自己在传统观念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即是“上行下效”的关系这一错误理念,充分了解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真正重视企业员工的地位和作用。最后,企业管理者在革新自我管理理念之后,应当根据从上到下的基础原则,向广大企业员工宣传科学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管理者可以通过开讲座、建立讨论组、开办创新性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竞赛等方式,确保企业全范围内的员工都能够及时转变自身的观念,着力消除自己的依赖心理,从而强化企业所有员工的人力资源全员管理意识。

(二)制定并执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针对当前企业存在的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这一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当重新审视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制定并执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具体来说,企业管理在进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时,应当将企业经营发展的重点同时放在市场和人力资源两方面,既要及时关注市场信息,又要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活动。此外,在进行具体的市场经营销售活动时,管理者还应当依据具体工作任务与工作安排,将每一个员工安置在他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从而充分利用企业员工的才能与创造力。

(三)加大对员工投资的力度

针对当前企业存在的员工投资力度不大这一问题,企业管理层应当从多方面着手,加大对员工投资的力量。具体来说,加大投资力度包括加大人才引进投资力度与加大人才培训投资力度。加大人才引进投资力度即要求管理者将眼光放长远一些,不断扩大员工招纳渠道与范围,争取更多的优秀人才进行企业,并给予企业内部员工以自信心,显示出管理层对员工问题的关心与重视加大人才培训投资力度则要求管理者应以多种教育方式阐释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念,充分利用好当前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最大限度地提高在任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四)“根治”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低下的症结

企业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不能采取就事论事的态度,而要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突破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缺位的限制。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培训,使之成为一项长期的、着眼于长期利益的、任重道远的人力投资活动,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解决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此外,组织文化和历史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企业还需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的激励制度,形成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者发展的合理、完善、健全的激励体系,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组织归属感,激发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贡献精神。

综上所述,从资产管理的视角看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确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承载着知识、信息、技术等一切要素,因此,要获得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就必须顺应其发展趋势。只有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力度,企业才能在愈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局势中力挽狂澜,处于不败之地。同时,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健康有序地进行,企业管理者应当革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制定并执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制定并执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及其加大对员工投资的力度。只有从不同方面努力,才能真正达到劳务成本节制与人才能力最大化体现之间的有机统一,才能不断推动企业发展的进程。

[参 考 文 献]

[1]闫杰.企业投资行为的风险及其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8):135

资产管理分析范文3

关键词:房地产资产运营;管理方式;咨询服务

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过程之中,为了实现资产的运营管理,就需要房地产能够在依托于资本市场的情况下,进一步实现资本增值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增强市场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通过相应的经济活动,来促使资本进行重组、收购等,实现对于生产要素的合理化管理。本文将具体阐述房地产在实现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过程之中需要如何进行业务设计与组织设计来取得创新与管理成效。

一、房地产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基本内涵

事实上房地产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市场发展规律可以遵循的,资产经营的本质与核心就是最大程度上实现资产增值,在这一过程之中也有相应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房地产行业中有两种资产经营的方式,第一种是依托资本市场,比如实现企业上市、资产证券化等,另一种就是依托产权市场,比如说加强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以及产权转让等[1],在这一过程之中,资产也可以实现转让、租借以及托管等行为。这些都是房地产实现资产经营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也需要注意资产经营过程之中主要的经营问题,房地产行业本身在产品上就具有一定的缺陷,比如说产品单一性较大,不能够很好地实现市场的扩大,因为具有地区的限制性,在信息的流通性与对称性上也往往较弱,投资艰难的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市场效能整体较为低下,交易成本又普遍偏高,所以使得房地产在融资方面门槛较高。综合来看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管理业务能够有效实现房地产发展转变,给予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并且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发展问题,都能够给予一个相对合理的解决方式。所以房地产在实现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积极意义。只有在明确房地产资产运营管理业务进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对房地产资产运营现状进行转变。

二、加强房地产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具体措施

1.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中的组织结构的有效构建

在房地产资产运营过程之中,想要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就需要从根本上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中组织的有效构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房地产企业资产管理的对象不仅是资产以及实物意义上的对象,而是与房地产企业相关的一切活动都应该被囊括在房地产企业资产管理的对象之中,而细化加强房地产资产运营中组织结构的有效构建,则是将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主要集中在了人员配置以及管理结构上。这不仅仅依赖于组织的良好设计,也与房地产企业整体的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息息相关[2]。比如在提供服务方面,就需要有顾问服务、估价服务、服务、营销服务、策划服务以及资产管理服务中,所以想要实现组织结构的有效构建,还需要集中投入到服务之中去,并且在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更好的组织结构设计。所以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增设营运中心,实施管理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等,实现客户管理以及业务咨询发展的需要,有效构建房地产资产运营的组织结构,能够合理实现价值动态最大化,促进房地产资产运营的时效性。

2.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的转型与创新

在加强房地产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的转型与创新的方式,通过实施财政管理措施,制定适应市场变化的资产转型战略,比如为了促进资金的流通与回笼,可以将地皮暂时进行出售与租借,并且实现销售方面的管理,完善销售与营销方面的绩效机制,综合实现产业资本的优化,扩大融资渠道,实现战略融资的有效发展。另外因为资产营销本身的特征,如前期投入较大,固定资产投入较多,受政府政策、市场影响较广以及资金使用周期加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的实际运营环节中很容易出现空当,对接不是十分流畅,重资产模式中强调了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对于土地的购买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商,建房还需要具有存货,以及建筑操作设备等,都需要资金的投入与资金周转,整体来看,风险较大。所以可以从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进行转变[3],不再以资产投入为唯一的资产运营渠道,而是去增强品牌的实际影响力,降低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的同时,以相应的技术投入与品牌开发为着手点,去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来强化目前的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相关设计,加强对于房地产生命周期之内所存在的现金流以及租户价值的可能性研究,以更加优质的服务,实现房地产的资产运营的转型与创新,促进运营投入与资金的有效流通,使得资金能够在灵活运转的情况之下,实现房地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升级。

3.加强房地产企业的品牌构建

因为房地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往往过多注重房地产产品,忽视对于房地产品牌的认识,所以房地产企业在品牌树立与构建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所以从企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构建品牌不仅仅是轻资产运营的关键,同时也是房地产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可以将打造产品品牌、产品系列品牌以及企业品牌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房地产品牌的有效构建,以此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重要体现,实现品牌的运营有助于整体的房地产资产运营与发展。

4.实现阶段化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有效调整

因为房地产产业需要根据社会阶段的变化与不同,对于资产运营管理业务进行相应的调整,需要根据阶段的不同去实现不同的服务,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租赁价值与调整相关产品价格等,实现对于房地产发展周期的调整,因为房地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所以往往在社会财富较高的时候,房地产行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社会财富较低的时候,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重要资产,房地产行业在提供不同的服务的过程之中,也要适当降低价格以及服务方式。另外从房地产自身的资产运营管理阶段大致也可以分为投资决策阶段、规划阶段、运营启动阶段、成熟运营阶段以及衰退阶段的几个重要部分,不仅仅体现了资产生命价值周期,也有助于帮助房地产行业去把握市场规律,作出正确的调整。在资产价值收益上大致也可分为三种,比如说销售收入、租金收益以及增值收益[4]等。只有在正确的阶段,作出相应的战略规划,为社会及市场提供正确的服务,才能够顺应市场要求,实现房地产行业的整体进步。比如说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之中,房地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服务角色就不仅仅是以销售为主,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转变,实现房地产的有效持有、有效销售和有效租赁三者的有机结合,而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换个例子,比如说物业管理方面,传统的物业管理的过程之中,更加注重对于业主居住环境的服务,以及相关设备的维修等,但是目前因为物业管理困难性的增多,也无法在物业管理上面取得突破,所以就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整,将发展重心进行相应的转移,加大对于公共物业的管理,实现商业物业管理上的经济提升与效益增值。真正将房地产产业进行调整,将管理服务向有效的收益性方向进行转变。

三、结语

在房地产行业进行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时候,除了要正确认识资产运营的本质与核心,也要通过相应的手段,来促进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加强与发展,比如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中的组织结构的有效构建、实现房地产资产运营的转型与创新、加强房地产企业的品牌构建、实现阶段化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有效调整等,都是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实现资产运营推广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曹亚琨.商业地产资产运营管理中的估价及咨询服务[A].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16年第2期(总第117期)[C].2016:5.

[2]赵莞君.企业价值创造视角下医疗服务行业轻资产运营绩效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

[3]高珊珊.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资产管理分析范文4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医疗成本得以降低,提升医院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改善当前的医疗现状,也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一、新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颁布之后,很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了确认,即将一般设备的价格调整为一千元以上,专用设备的价格调整为一千五百元以上。通过这种调整,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缩小了,这就降低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推动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医院能够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加以确定。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其使用年限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在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时,就能通过固定资产的最初购买价格及其使用年限,来确定每年转移到产品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由于其能够比较科学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总价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此外,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类别也做了一定的调整,例如,用“图书、档案”,代替之前的“图书”等等。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这首先表现在,这些医院尚未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来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因此,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往往由于未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义务,致使出现问题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而且,医疗器械采购办,以及设备科室之间,权利的界限不是非常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医院的监督制度、考核和评价制度等,自然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有待改进

只有有效地进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才能使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有实质性的提升。可是,从医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来看,结果不太令人满意。第一,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上,管理人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般而言,管理人员在采购医疗设备时,应重点考虑其实用性。但部分管理人员对此疏忽大意,未能充分考虑设备的性价比,及医院对该设备的具体使用要求。结果,很多设备高价采购后,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另外,管理人员不是很注重医疗设备的后期维护工作,这导致部分医疗设备的使用年限较短,增加了医院的成本支出。第二,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是很规范。固定资产不同于低值易耗品,其价值会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转移至医疗服务之中。因此,管理人员应定期的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确保固定资产的核算较为准确。这是保证固定资产的价值,乃至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有效手段。但部分管理人员并未及时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从而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

(三)会计账存在账实不符

从当前的会计核算现状来看,会计核算人员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来完成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这种集中核算的方法,能改善账务处理的效果,而且,客观上也能提高核算质量。不过,在实际的报账过程中,部分员工由于缺乏工作责任感,不会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登记工作。但是,医院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簿和备查登记薄等,都是核对固定资产的重要账簿。由于这些账簿的登记缺失,致使会计账存在账实不相符合。除此之外,由于固定资产的特殊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账实不符的情况。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一般都以年为单位来计算,因此,固定资产的销账时间以及医疗设备的报废处理时间,都不处于同一时间点,这种时间上的跨度,也很容易引起账实不相符合的情形。不仅如此,设备的采购、医院科室的搬迁和管理人员的更换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账存在账实不相符合的情形。

三、探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要解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上的各种问题,首先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只有在明确的管理意识的指导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那么,这就需要使管理人员认识到改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重大意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总结以往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因为医院之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医院需要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医院过去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肯定是存在问题的,那么,通过开总结会议,集思广益,就能帮助管理人员提高认识。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管理人员明白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促使大家积极找出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大家的管理意识能够得到加强。其次,分析这些问题给医院带来的危害。医院的利益与管理人员的利益,是有紧密联系的。通过分析,必能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管理意识。

(二)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固定资产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医院可以通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方法,来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第一,完善资产核算规范。根据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的特点,考虑其最初的购买价格和额定使用年限,再结合当前市场的变化,对资产的折旧费进行准确的评估。在能切实的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的基础上,医院就能够制定相对准确的财务预算。第二,严格按照医院要求进行物资设备的采购。管理人员在采购大型的或价值较大的医疗设备时,应与相关负责人进行详细沟通,防止出现盲目采购的现象。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分配采购指标时,尽量做到合理、经济,要既能符合医院的利益,又能满足患者诊治的需求。第三,医院各科室应加强沟通。上文提到的会计账与账实不相符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通过加强沟通,使账务信息传递及时、有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账实不相符合情形出现的概率。

(三)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而且,它是增强资产管理意识的一个具体化的措施。因此,其重要意义不容忽视。首先,应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内部各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尽量使每个人的工作范围既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有不同的分工。也就是说,员工之间在分工协作的条件下来完成各项管理任务。其次,规范各个管理环节的操作步骤。在没有标准步骤可供参考的前提下,部分员工由于责任心较差,就不会认真履行职责。但是,在规范管理环节之后,医疗设备的入库、保管、维护以及报废处置等,都能准确无误的进行,减少了账账不相符合的概率。再次,制定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的制度,医院每年定期清查盘点全院的固定资产,摸清固定资产的数量及使用情况。最后,科室相关负责人员调动前,要办理好固定资产的交接工作,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现场监交,以厘清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

(四)制定科学的财务指标

通过分析不同的财务指标,能够了解医院的财务状况。同样的,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财务指标的方法,来达到科学管理固定资产的目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管理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院的财务管理状况。所以,医院可以根据财务管理上制定财务指标的经验,对各种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将每年或每段时期的折旧费,换算成一定的财务指标。同时,在医院的日常资产管理中,可以对已经制定的财务指标进行更新,保证指标能切实的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另外,在制定指标时,尽量量化、细化各种指标,使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得到切实的提升。

四、结束语

本文对新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叙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其中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第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有待改进;第三,会计账和账实不符。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探讨了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首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其次,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再次,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最后,制定科学的财务指标。希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能从本文的分析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以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

作者:刘海涛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心卫生院

参考文献:

[1]任春华.浅析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界,2014,(12):209-209

[2]廖葵英.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分析[J].经济视野,2014,(7):179-179

[3]吴云生.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5,(9):120-120

资产管理分析范文5

关键词: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水平;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153-02

电力企业为资产密集型企业,其计量资产管理工作包括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计量自动化终端以及电能表等装置,特点表现为单个设备的价格相对较低,设备数量相对较多的特点。但是目前电力企业电能计量资产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明显著的影响了电能计量资产的管理水平,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1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购置计量资产设备前缺乏合理的分析

电力企业的业务管理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在购买计量资产时,没有和相应的单位进行合理的沟通,并且也没有经过仔细、全面的调查就盲目购买,导致购置的计量资产设备技术含量非常低,并不能够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很快被其他的电能计量资产设备所取代,形成闲置计量资产,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占用了大量的空间。

1.2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缺乏整体管理目标,电能计量管理手段以应对具体问题为主,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系统化与规范化。

②管理策略方面并不重视资产管理的考核要求好反馈机制,并没有形成全生命周期的计量资产闭环管理模式。

③电能作为市场营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计量资产管理需要多项营销工作的支持,但是目前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总体管理目标。

④计量装置、器具等计量资产管理对象不统一,并且业务语言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容易造成误解。

1.3 计量资产管理人员水平相对较低

目前,电能计量资产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偏低、专业技术水平有待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有待提高,计量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很难保证其能够正确的理解业务原理,并有效的完整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对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影响。

1.4 报废或者闲置计量资产的处置存在的问题

报废或者闲置计量资产的处置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由于没有按照规定途径形成的闲置计量资产,主要指的是通过各种逃避监管的手段,购买电力企业计量次产之外,并且没有实际生产效益的资产。

②由于计量资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形成的闲置计量资产,主要指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来的电能计量资产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即设备的更新换代形成的资产。闲置资产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还占用很大面积,如果不能进行妥善的处理,将会造成资产的流失。

2 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2.1 创建完善的计量资产管理制度

电能计量资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电能计量资产结算的公正性与准确性。供电企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高度重视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创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及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认真贯彻和落实电能计量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和制度,同时制定相应配套的实施计划以及管理措施,创建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监督网络,完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工作流程,做到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以此保证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公正性与准确性。

2.2 实现标准化管理

实现标准化管理是地哪里企业进行计量资产管理的基础,电力企业在进行计量资产管理的工作中,应该以新型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用计量资产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法律来保证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合法性与有效性,这也是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标准化的前提。通过创建以领导来进行直接管理的组织形式,增大领导对计量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针对每一个计量资产管理的所有环节制定标准化的计量资产管理制度,并针对具体的计量资产管理制度创建相应的标准,以此保证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同时,电力企业应该制定责任管理制度,将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电力计量资产管理的有效、合理、标准以及规范化管理。

2.3 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技术水平

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存在计量资产管理装备水平落后的问题,并且计量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相对较低,为了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电力企业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计量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了解国内外的先进计量资产管理技术,进而提高电能计量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再通过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技术水平,能够强化对计量资产的管理水平。

2.4 提升电能计量资产日常管理水平

由于电力企业的计量资产管理的种类多、数量大,为了做好计量资产管理,应该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创建设备档案,做好集中发放管理计划,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收货和发货,做好领表管理工作,并根据当月的库房存储数量,制定下一个月的领表工作计划,以此保证电能计量资产的账务和领用相吻合。同时,电力企业还应该创建计量资产报废制度,明确规定设备报废的标准,只有达到了相应的报废标准之后才允许报废,同时还应该做好报废设备的处理工作,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

2.5 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措施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其中包括了电流和电压互感器、自动化终端、集中控制器、智能电表等,为了提供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水平,应该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措施,可以利用GPRS技术创建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全周期管理系统,通过GPRS技术获得计量资产管理所需的所有数据,并以实时、可视的定位信息管理计量资产,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运行维护、供货管理、预算编制、资金管理以及资产需求等工作的准确性,显著的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水平。

2.6 改进计量资产管理绩效标准

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绩效标准的改进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对计量资产报表的优化与应用,通过梳理与审视计量资产报表,保证其能够覆盖计量资产管理的各项内容,为计量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另一方面,制定合理、完善的计量资产管理的绩效指标体系,对计量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以及效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并及时、准确地发现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以及不足,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的管理水平。

3 结 语

总而言之,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是计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正确的认识到当前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显著提升电能计量资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进而促进电力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征.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24):132-133.

[2] 彭清清,邓黎明.电能计量资产管理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24):102-103.

资产管理分析范文6

关键词: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对策

资产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而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是企业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企业对资产的管理关系着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良好的生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管理体系并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企业资产管理方面上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得企业容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惨遭淘汰。因此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企业资产管理。

一、目前企业资产管理中的不足

(一)企业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存在很多缺陷,企业管理制度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脱节的现象,导致各个部门之间关系混乱,无法形成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关系。各部门之间缺少明确的工作任务,没有将任务下派到相应的部门,因此无法准确地、及时的完成相应任务,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同时还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资金。还有一些企业不设立必须具备的专业资产管理部门,单纯的设立财务部来替代其部门。这就造成了企业资产管理体制严重的不健全,部门之间无法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因此要想企业经营的好,就必须健全资产管理体制。

(二)企业预算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

企业在做预算管理时缺乏总体的战略分析,导致企业无法从长远的角度分析问题,极易使得短期的预算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不一致,不同时期之间的预算难以进行良好的衔接,不论是年度、季度还是月份的预算都对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没有太多的帮助,容易使企业遭受损失。而且一些企业为了实现预算的目标而突击利润,导致企业在进行资本运作时,严重脱离企业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因此企业预算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很容易使得预算脱离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再加上管理者为了达到相应的指标,不顾后果,肆意的出售资产,造成很多国有资产损失。

(三)企业忽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企业资产管理有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两部分组成。但企业常将管理重心放在资金管理上,而忽略了资产管理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一些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处置非常随意,如固定资产清理不及时,或者资产的处置并没有通过资产管理部门及相关领导的审批同意,也没有经过技术部门的鉴定,最终造成资产管理的脱节,企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资产出售期间完全不遵守相关的制度,随意性强,以至于出现很多不合常规的现象。特别是在完成固定资产出售后不向财务部门提交相关凭证导致账单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固定资产损失。如今仍有一些企业不重视资产的变动,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造成责任不明确,出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最终导致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企业的利益。

二、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完善企业的资产管理体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的现状完善自身的资产管理体制,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管,建立一套明确可行的资产管理监管体系。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促进财务、资产管理和资产使用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严格监控资产的变动情况。制定严格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章程的内容,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实时检查各部门的工作情况,一旦违反规章,马上追究责任,避免贪污、腐败等行为的发生。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通过内部监控来完善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减少企业的损失。

(二)明确企业预算管理的目标

预算管理直接关系着后续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应保证预算的系统化与程序化,明确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制定与长期目标相符的短期目标,再根据制定的短期目标进行预算管理。同时应该对市场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考虑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出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以保证预算管理不会因突发问题而中断,避免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出现盲目性,减少透支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公司的固定资产的处理要十分慎重,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一定要对企业的情况及进行合理的分析、评定,同时应结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保证资产的变动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且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除此之外,还应考虑资产的变动是否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比较固定资产的变动对企业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从而做出最符合企业利益的选择。而且,在当今社会,设备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发展,折旧、损坏甚至被淘汰,因此管理着在购置设备是,应考虑长远利益,不能贪图便宜而将快要淘汰的设备购进企业,一旦购进将要淘汰的设备,不但不会节省费用增加成本,还可能发生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且影响企业的声誉。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很好地生存、发展,就必须建立良好的资产管理体系。企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资产管理势在必行。而且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这就更需要企业,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严格监控资产的运作及变动情况,同时应该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者:马富国 单位: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资产管理分析范文7

(崇左巿国土资源局,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广西是一个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虽然所处的地区较为偏僻,但由于广西的自然人文资源都算得上是我国民族中灿烂的明珠,再加上如今的世界面对的是来自全球区域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广西所承担的区域压力十分的激烈。因此,要想经得起考验,就要全方面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所以,本文将要讨论的主题是面对日益紧张的矿产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关键词 广西;矿产资源;科学管理;加强;措施

0 引言

广西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地区之一,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21世纪的广西,其矿产资源的经济压力已远远超过从前,而广西的矿产资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还是推动国家经济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坚实基础。所以,要针对广西的实际情况,采取怎样的措施或手段,在保护广西矿产资源的条件下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是在矿产资源利用中首要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广西的矿产资源也不是囊括所有,最为丰富的是有色金属、非有色金属、稀少金属矿等等。矿产资源如若一旦稀缺,则必定会造成广西经济动力不足,然而不容忽视的随之会带来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严重失调。因此,应该做紧当下的工作,积极采取措施面对当下矿产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做好广西的矿产资源,首要的还是要从管理着手,及时对矿产资源进行一个良好的规划,使矿产资源始终在保护中实现自己的作用。

1 评析矿产资源的承载力的方式

矿产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需要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去规范与管理,那么评析矿产资源的核心承载力的标准就是层次分析法则。层次分析法则最关键的是通过各个方面的条件有条理的分析与严谨的科学计算手段,逐步对矿产资源做一个彻底明确的综合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广西矿产资源的实际潜力,促进矿产资源向着科学可持续发展。

2 广西矿产资源管理的含义

现今流行的矿产资源管理,主要是通常所说的动态矿产储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指的是根据国家部门出台的矿产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企业的开采技术规范和地质技术规范标准,依据相关企业以及国家部门在工作中所记载的储量,对动用的矿产储量进行合理的监控与监督,并在每年的工作开展之际,对今年需要动用的储量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了解,从而达到矿产资源管理的最初目标。

3 广西矿产资源的种类及需求现状

如何做好广西的矿产资源,首先应该对其拥有的矿产资源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目前广西的矿产资源具体探明的有115种:譬如锡、锰、锌、锑、膨润土、铟、钛、滑石、重晶石等颇具数量的矿种。但广西国民经济所需的石油、煤、磷等重要矿产资源还比较缺乏,并且矿产资源长时间没有将技术与管理的创新放置首要位置,导致了广西的矿产资源勘查和利用程度不高。

4 广西矿产资源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4.1 广西矿产资源的发展现状

4.1.1 目前,我国的矿产管理主要集中在制止规范是否持证采矿的整治采矿秩序中,缺乏对矿产资源的储存量没有一个很好的管理。虽然,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有过改善,但因为相关管理的经验并不丰富,以至于当地的矿产资源的储存量的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的处境。

4.1.2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迄今广西地区矿产资源的基础资料十分贫乏,甚至于那些很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的管理经验仍然薄弱。而广西的矿产资源除国有外,也大多停留在一个较小的规模,因此这样的现状不仅使矿产资源的深层次矛盾无法解决,也让急需发展管理经验的矿产经济停滞不前。

4.1.3 即使在这么严峻的形势下,要发展经济而盲目动用的矿产资源又加重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压力。为了及时妥善处理矿产资源的窘境,必须充分发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完善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即用可行的矿产资源措施推动资源管理的进步和工业经济的前进。

4.2 广西矿产资源的发展问题

4.2.1 矿产资源利用程度不高

现在的矿产资源在广西主要是以直接开采原料,进行简单的初次加工为主,其矿产资源的技术以及利用率明显偏差。尽管有些矿产资源具有很高的价值,但由于缺乏综合回收的意识,致使许多可以再次利用的矿产资源白白浪费。

4.2.2 采矿技术以及生产工艺的水平落后

广西的采矿技术仍然沿用的是以往传统的方式,如房注法或浅孔留矿法、向道法等。其采矿的技术已经不能跟进国内已经运用的无轨化和机械化先进技术,以至于在采矿过程中就已经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是矿产资源利用率低的有一个原因。

4.2.3 没有详细可以依靠的矿产资源报表

据统计广西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但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没有较为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因此所掌握的矿产资源的估量主要是根据相关企业的公司报表,进行矿产储量统计,所了解到的矿产储量信息的科学性及可信性都并不高。

4.2.4 矿产资源的税收管理混乱

广西的矿产资源的税收现今处在一个因为没有良好制度监管的情况下,而出现的隐瞒矿产开采量与偷税、逃税现象严重的现状,如果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很好的税收监督系统,因此有的矿产遗漏将没有办法弥补,将会造成经济、生态环境的损失也会得不到解决。

4.2.5 矿产资源的管理制度也很不完善

首先,广西的矿产资源的战略指导文件与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因此而造成巨大的环境破坏、污染,以及矿产资源流失,当然也使得矿产资源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一直得不到调动。其次,矿产资源的开采因为没有制度的严格制约,而致使有些采矿人员乘虚而入,随意开矿,非法占有矿产资源;甚至也有变本加利偷逃税的行为发生。因此,有必要完善矿产资源的管理,及时处理当下噩待解决的问题。

5 广西矿产资源管理的建议

5.1 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分区,形成有层次的区域管理与发展模式

根据广西目前的矿产资源发展状况而言,为了促进一个良好和谐的发展模式,也为了取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效的局面。现在应该实事求是的形成以点为中心,然后逐步按照实际情况以生产状况向四周扩散,形成以点为核心的条状发展模式。最终,使广西的矿产资源的管理与生产能有一个长久可持续的模式。

5.2 细化当前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制度

不断完善矿产资源的法律法规,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解决矿产资源管理不规范的基本方案。只有具备健全的法规制度,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才有用武之地,也才能让广西的矿产资源始终有一个坚强的保障。

5.3 实现建立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本的有效桥梁,突破传统的单一模式

实现矿产资源的良好挂钩,首要的是需要树立相关人员的科学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和生产经营理念。同时相关的执法部门也要持有绿色发展的原则,严格执法,以便尽快能够使矿产资源的环境得到较好的整顿,也能让矿产资源得以合适的开发和配置,让矿产资源日益凸显的矛盾能逐渐缓和。

5.4 调整矿产资源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根据广西矿产资源的实际储量和利用情况,实事求是的分析矿产资源的发展前景和现状,调整产业结构。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所有的矿产资源的利用都是为了和谐统一的未来而开展的,因此为了更好的达到最初效果,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制定相应措施与规范文件,调整不合理或应盲目而过度开采的矿产资源,必要时也可实行关闭或停产整顿的措施。

只有如此,才能为接下来进一步融合各个区域的矿产资源技术与经验做好铺垫,迎接更好的发展机遇。

5.5 规范工作流程,做好矿产资源的资料整合

有了规范的矿产资源制度,就应该更加认真负责的做好工作规划,将矿产资源的动态储量进行实时的记录,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后,收录档案库作为资料依据保存。

5.6 加强矿产资源的储备,提升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与水平

提高矿产资源的科学技术水平,转变以往的采矿方式,注重利益均衡与环境公平原则。通过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水平,采取相适宜的措施,改善当前矿产资源已经遭受到破坏的现状,在此的基础上,发展并保护矿产资源。并对已经造成破坏的生态环境及时补偿,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国内的处理方法和经验,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6 结束语

经过了以上文字的简单叙述,相信对矿产资源相关信息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究竟如何才能处理好矿产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关系,也只有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的在总结经验中改进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才能做到研究与发展的最初目的。也才能让广西的矿产资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求得发展,使之成为名族中真正的骄傲与瑰宝。

经济在发展,世界在进步。我们对于已经取得的成果不能停滞不前,而应该积极迎上前迎接国际挑战,并在变化的形势中求发展,求上进。因此,对于矿产资源的管理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立场,转变传统观念,以新的科学技术与工艺全面整顿管理矿产资源的矛头。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广西矿产资源的和谐一体化,促进矿产资源管理与运营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和科学发展观[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01):16-19.

[2]王建胜.浅析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治理[J].现代矿业,2010(01):14-20.

资产管理分析范文8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遵循固定资产的基本原则,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1.充分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利用效率

不少企业因为缺乏一整套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造成执行人员的管理方法模糊,固定资产闲置情况严重,不能做到物尽其用,长安福特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就有其优势,长安福特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按程序办事,一方面盘点旧的固定资产,另一方面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对新增固定资产部署好投入生产经营的准备工作,充分使用固定资产。时时关注企业下一时期的发展,从而做好固定资产的准备工作。管理人员明确按照程序执行工作任务,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执行实物负责条例,管理工作更流畅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要明确规定实物管理按哪个部门使用,就有哪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进行分工,保管员及时报告物资存储情况,入库固定资产必须按照类别,按固定位置摆放。每个工作日结束后,出入库单记账联及时交给财务部,便于财务部及时调整固定资产的会计账簿。工作过程中将固定资产按本身的分类口径和具体内容以及分布特点,依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部门的具体划分,随时按照固定资产的变化实行分级管理和归口管理。

3.及时更新固定资产,保证企业正常经营

任何固定资产都有使用年限的规定,但不是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能使用到最后,固定资产会存在减值、损毁、报废等情况。如果企业更新了生产技术,但现有设备落后或陈旧,就要更新固定资产,不然就会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直接损失。又或者固定资产在某一时期的使用效果和效率的降低,也要更新固定资产。总而言之,在固定资产的黄金时期要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而到了规定的使用年限要及时更新。

(二)固定资产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形象

随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固定资产的总量会逐步上升。固定资产在财务报表的列示中,它的价值反映了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而后众多的投资、合并都与固定资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固定资产的本身价值是另一方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因素,到底适不适合投资或兼并我方企业?一旦成功,固定资产为企业创造新的收益。由此可见,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增加了获得更多经济收益的可能性,进而提升了企业形象。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很多企业对其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都不是很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相应的重视与了解。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条例,但仍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做出具有主观色彩的管理决策,使之前制定的条例失去了相应的效果。管理层制定决策会以一段时期内的销售报告单作为直接材料,而并不关注与之相辅的其他材料。因为销售业绩能够直接反映经济效益的好坏,主观上能够直接做出判断。而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对成本费用的影响需要专业的财会人员客观分析得出,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是间接的,就造成了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忽视。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账目与实物不符的问题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三者相符是最基本的原则。但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账目与实物不相符的情况,例如,实物已经支出,会计处理仍然保持原样,导致资产存量不清这就是有实无账。对拆迁、报废、调出的资产未核销就是有账无物的表现。一些企业的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没有记载实物资产数量及其价值明细是账实不对应的表现。这些表现产生的原因如下归纳分析。

1.固定资产信息共享性程度不高

最大的源头在于职能部门之间不衔接的工作,不仅存在着管理上的断裂带,还存在着多部门之间共同管理同一实物的现象。各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尤以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问题突出,这就容易造成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衔接性,信息不能及时更新,更容易出现问题发生后相互推诿的现象,结果使账目与实物不符的问题出现在固定资产管理当中。

2.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混乱

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分为计划、采购、验收、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这一系列过程是基于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有的企业中计划,采购,验收是同属于采购部门,没有专门设立验收部门,这就容易造成固定资产从购置环节的流失与闲置。然而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又都属于资产管理部门,不设立资产使用部门。这就容易造成企业财务部门信息滞后,不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账务情况。最终固定资产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而且会吞噬企业的经济效益。

3.企业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不及时

原本企业设立清查制度是为了发现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一方面有的企业的管理人员拘泥于传统的定期清查,出现了“到时再查,不到不查”的现象,一旦企业的固定资产出现经济损失,相关的监管工作人员逃避责任,导致账目与实物有所出入。另一方面有的企业的定期清查制度形同虚设,更有甚者就算检查过后也没有及时向财务部门上报,导致信息不同步更新,当然会出现实物与账目不符。

(三)企业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

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有多种表现形式,企业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考评不真实,虚增企业的运营成本,还有一些企业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转售固定资产,使企业财务审计不合格,造成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与管理阶段的工作并不到位。一些固定资产“带病”工作,增加了企业的维修成本,从而使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实现应有的价值,固定资产人为流失事件频发。于是分析得出是以下原因造成固定资产不正常流失。

1.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包括计划、采购、验收、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这九个环节。然而有的环节企业没有做出明确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在掌控范围内。再加上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和自身经费的问题,没有设立监督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门部门,管理制度也因此缺失这一方面的制定,于是就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或者流失问题严重。

2.不能合理配置人员,岗位责任划分不具体

固定资产一旦投入使用,也是管理人员工作最难的一部分,不少企业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在这个环节第一要求是企业合理配置人员。但有些企业的后勤部门定期维护与检修固定资产人员少,不可能记住每一台设备检修时间,使用部门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机器无法正常运转。财务部门人员只能进行财务核算,不深入对机器进行了解,已经计提过折旧了,还是按照原有的公允价值计价,导致企业成本升高。管理部门不止要管理固定资产,还有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部门人员会因为事务繁杂做不到定期盘点与清查,造成了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三、改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管理人员素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引入奖惩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素养

企业要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养,增强管理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与道德素质。根据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分工不同,要有针对性地培训管理人员。以明确规范的制度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求每位管理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退出制定统一标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行动上,拟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考核办法,组织专门小组监督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确认为工作任务完成优秀,给予物质奖励。对违反规定者或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者,给予相应的批评和教育,直至改正。

2.加强企业管理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管理文化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管理层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才能促进企业员工更好地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顺利的展开,有效避免有些问题的发生。所以管理人员要结合社会文化,企业实际制定企业管理文化,形成一种独有的企业管理文化氛围,更好地开展固定资产管理。

(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动态监控固定资产

1.部门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连接,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以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观念作为依据,形成高度整合化的信息系统。使该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达到信息共享的效果。使它主要对固定资产实行“身份证”管理,做到一物一卡,帮助企业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同时财务部门能够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并与实物信息进行电算化比对,帮助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做出正确决策,实现全方位监控。

2.划分管理层的管理范围,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复杂烦琐,需要清楚的划分管理范围,下设多个部门,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那么建立体系的三字经:“进,出,用”。“进”指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严格,全方位控制年度预算,每年的预算要慎重考虑,细致审批。“出”指固定资产的处置,无论是固定资产的报废还是转售,都必须有严格的程序处理与文档资料。“用”最重要的点在于每一项固定资产都要有相应的管理责任者。

3.监督部门要及时监督清查工作,并进行评分考核

清查工作要及时完整,需要清查人员与监督人员的共同协作,对于报废,损坏,查明不清的固定资产做出详细的记录,两部门之间需要比对记录材料,以防数量不符,造成以后账目的问题。监督部门要给清查人员在清查工作中的表现打分,分为认真程度,材料填写是否规范,实物数量是否正确,自我评价程度是否符合实际四个部分。

(三)从管理制度的健全和人员配置方面改善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

1.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之更加规范化

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得以完整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需要改善固定的资产盘点制度,划分盘点人员、盘点方式、盘点地点、盘点时间及盘点记录人员。将任务分配给各个部门,各个部门明确划分给各个岗位,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企业固定资产应严格核算,合理选取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账目与实物紧密联系。此外,对于先进的管理方法也要渗透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

2.合理配置人员,具体划分岗位职责

企业需要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对于管理人员要求有相应的职责。在管理规范上具体写出岗位需要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哪一时间段做哪一个工作,这样严格按照规范会减少固定资产的人为流失。将固定资产的日常检修与保养部门人数加多,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也就降低了固定资产闲置与流失的频率,也优化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环节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蒋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2(04):56-59.

[2]顾淑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电业,2014(01):54-55.

[3]徐继军.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24):198.

[4]孟和图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05):43-46.

[5]高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222.

[6]姜楠.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4(10):102-107.

[7]李红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75.

资产管理分析范文9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平等主体;营销策略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Berry和Gronmos等学者缘于对服务营销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内部营销的思想,人力资源管理与营销结合的问题成为学者们讨论的话题。由此开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定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管理、执行机构转变为协调、服务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适应“全员人力资源管理”和“全员营销”思想的必然结果。纵观各种研究成果,基本上体现为将营销的相关理论和观念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各层面,包括重新确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采用营销理论和方法制订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步骤和内容,以及运用各种营销策略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效实施等方面。然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生产活动毕竟不同,无形产品比有形产品的概念更难定义。因此,要研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有效地实施营销策略,首先是如何从营销角度来定义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的概念。

一、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的客户与需求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内部营销产品(以下简称产品),至今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但是对于谁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营销的客户或服务对象,却有较为一致的认识。一般来说,企业CEO是关键客户,犹如订货商,他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产品是否有机会推向市场;而直线经理则相当于中间商,决定了产品的推广和使用;员工应该是产品的真正用户,虽然在产品的接受上具有一定的被强迫性。不难看出,这三种类型的客户在对同一产品的使用方面是存在一定矛盾的。而这种矛盾的存在,往往表现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如某项规章制度,不能得到所有客户的一致认可,处于被动的两难境地。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从不同客户对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的需求来分析。

(一)企业GEO的需求

企业CEO对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的需求,主要是关注该产品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其管理理念和思想,多大程度上实现其管理目标和措施,能否有助于实现其长远战略目标和多大程度上对其具有参谋和咨询的意义。

(二)直线经理的需求

直线经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的需求,则主要集中在产品是否有助于改善本部门的工作环境和提高整体效率,是否有利于其部门任务的完成,是否能协助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并一定程度上激励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精神,实现其上传下达的工作职能。

(三)员工的需求

普通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的需求,与前两种客户有较大的区别,带有明确的功利情绪。他们不大关心产品所包涵的企业整体利益方面的内容,更关心的是该产品所带来的薪酬水平、个人发展机会、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和个人利益相关的其他问题。

有研究认为,上述三类客户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生态链中处于不同的地位,CEO处于上层,直线经理处于中层,员工则处于最下层,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处于CEO与直线经理之间。这种观点从管理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从营销的角度看,却并不如此。首先,虽然CEO是最高管理者,但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的满意评价方面,可以说他和员工的地位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是管理关系上的平等,而是针对于产品的效用而言。其次,虽然在现实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产品一旦得到管理者的认可,员工就必须接受,即使考虑到员工的需求,也是有限度和条件的。这实际上体现的是将员工客户身份弱化后的营销观念,或者说不是以员工为客户的营销观。第三,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出现,从事外包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必然受到相应客户的检验。而在这种情况下,三类客户几乎拥有同样的发言权。

因此,如果从营销的角度看,CEO、直线经理和员工,他们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同身份的客户,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说,他们地位是平等的,属于平等主体。至于客户之间什么关系,从营销的角度不应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产品设计所考虑的主要因素。

二、人力资源管理产品

一般而言,不同需求一般会通过不同产品来满足,但是一般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产品明显无法做到这一点。更多的情况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考虑如何通过一件产品,来满足和平衡不同客户的不同要求。特别是,当产品的效用是建立在必须牺牲一类客户的利益来满足另一类客户的需求时,这个目标就更难实现。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的认识,不能单纯看作是某一具体的工作内容或制订的规章制度,而是要将相关的所有事务联系在一起,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比如说,企业从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出台一套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那么这件产品首先要满足的就是企业CEO的需求。但是如果仅限于此,产品就忽视了直线经理和员工这两类客户,可能造成他们对该产品的不满。因此,在确定产品内容和形式前,还必须了解他们的需求。但遗憾的是,要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制度约束,这必然会对直线经理和员工的利益有所损害,也就是说必须要牺牲他们的一部分利益。这时,就要考虑如何在这件产品之外,提供相应的其他产品来予以补偿。但这种补偿产品,又有可能不符合企业CEO的要求,牺牲他们的一些利益。这种矛盾经常不能完全免除,但可以一定程度上予以协调,这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说,一项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应该是涉及到企业CEO、直线经理、员工的利益,包括工作收入、工作岗位、规章制度、激励措施、沟通渠道、企业目标、发展机会、员工培训等一系列方面的整合,是一个在核心一致,形式和延伸部分有所区别,兼顾各方利益,平衡各方需求,能被各方接受的一种产品组合形式。只体现某类客户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产品,不能被视为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产品。

三、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的营销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产品既是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产物,但产品的具体功能又存在一定矛盾,这就使得对于该产品的推广来说,有大量的营销工作要做。特别是产品的客户在对产品认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判断和选择性。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产品营销的中心任务,应放在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重心的工作任务上。既然要求对不同的客户采取区别对待,那么从总体策略上来说,以4C理论为基础来讨论则更能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的营销特色。

(一)顾客(customer)

1.对企业GEO的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直接反

映了CEO的需求,这点是产品得以推广的基础,也是产品能被接受的基础。但是,由于产品考虑到其他客户的需求,可能一定程度上对其要求有部分削弱,或产品所附带的其他内容并不符合他的要求。这时,解释和说明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企业CEO而言,他最为关心的是产品核心部分的内容,关心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意志,能多大程度上实现其战略目标,而在产品的具体内容和细节上,只要不与其基本目标相违背,一般不会过多追究。正是因为如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对C EO进行营销的过程中,要突出产品的核心特征,强调产品的整体取向。成本分析,竞争分析,战略目标分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认为与其观念不符的部分,要予以解释并获得其认可和支持。同时,反映其他客户的需求,在保证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在具体形式和延伸部分争取各有着重。

2.对直线经理的营销。直线经理是人力资源产品的直接使用者,他们关心的是产品的操作性和方便性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他们又非常关注产品使用后的效果,同时还考虑产品使用对于部门员工的影响和工作任务的完成。由于直线经理既是员工的直接管理者,同时又是上级指令的直接执行者,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产品而言,一方面他们能发现产品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产品改进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的操作又影响到产品的使用效果和作用的发挥程度。因此,针对他们的营销工作,更多的要放在产品使用方法的培训和指导上。

3.对员工的营销。员工是产品使用的直接影响者,产品的各种属性的优劣往往最有感受的就是他们。所以,他们既关系产品核心的部分,更关注形式部分,并通过形式部分来理解核心利益。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被他们所分析,并以自己的理解加以解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对他们进行营销的时候,重点要放在帮助其了解产品的核心内容,掌握形式部分,同时明晰细节,帮助其分析产品的利弊,引导形成对产品的正确理解。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产品推广的大量工作是围绕员工进行的。这期间既要有相关渠道的建立,也包括各种促销手段的使用,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员工在认可的前提下,接受产品并乐于承受产品使用所带来的影响。

(二)成本(cost)

人力资源产品的成本,不仅仅指产品本身所编制的费用等成本,更多的应该是指产品使用对各方客户所带来的经济和非经济成本。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产品,不管其内容是规章制度还是奖惩制度,都对各方客户在经济和心理上产生影响,所引起的收益上的增减、心理上的变化,其成本是不言而喻的。对企业CEO而言,人力资源产品的运用对公司整体经济效益有着间接的影响。比如奖励的增加,虽然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但也意味着运营成本的增加;反之惩罚力度的加大也许能减少经营成本甚至增加收益,但却是以增加公司内部其他人员心理和物质成本为代价的,会影响到组织的稳定性。而产品对企业直线经理和员工而言,产生的就是直接的影响,因为他们每个人的经济收益和职务升降等问题都和产品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而言,其影响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不难看出,由于不同客户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的使用上存在认识和影响上的差异,使得企业CEO和企业其他客户在成本问题上产生分歧。企业CEO会认为加大规范力度、增加奖惩幅度有利于组织整体的管理活动,有利于组织整体成本的降低;而企业的其他客户则可能存在由此而带来的心理成本增加、物质成本变化超过个人承受能力所引起的抵触和不安。因此,选择合适的规范强度和奖惩力度,即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产品所产生的成本变化在不同客户经济和心理的承受范围之内,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营销手段,协调和降低各方的使用成本,是人力资源管理产品营销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三)方便(Convenient)

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的特殊性在于,产品的使用具有共用性,也就是说一件产品被企业内不同客户同时使用,但却产生不同效用。这个特点意味着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具备不同客户使用方便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首先,在产品设计上,要同时考虑各方客户的需求和习惯,兼顾不同层次客户的要求。其次,是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的生产者要在服务上加大力度,为各方客户提供方便。

对企业CEO,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反馈产品使用效果的信息,帮助其了解产品的使用和具体操作情况,及时针对其意见进行产品的改进和渊整,按其要求完善产品的功能和结构,使产品有助于其总体规划和战略计划的执行和实施。

对直线经理,产品的具体使用和操作是其最关心的问题,其次是产品使用效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方便可行的操作方法和程序,培训其正确使用产品,根据其对产品使用效果的反映,给予产品进一步的说明或调整。一旦产品发生变化和改进情况,也要及时告知,以便使其能及时根据产品变化来调整工作方式。

对企业员工,他们是产品使用的直接感受者,主观感受和产品所引起客观变化是最明了的。对于产品而言,他们更多的是要适应产品而非改变产品,所以如何增加员工对产品的接受程度是关键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在让员工明确、清晰了解产品的前提下,积极为其适应产品所带来的影响提供解释和帮助。

(四)沟通(Communic&tion)

资产管理分析范文10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归口管理:业务模式

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由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专职管理部门、各类资产分管职能部门、实际使用单位组成的资产管理体系,教育部财政部也出台了多项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甚至具体到资产使用、处置要申报哪些材料都进行了规范。但从实际管理效果分析,高校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小事抓得紧、流失管不住”的现象。本文梳理了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总结了三种业务模式,并探讨业务模式改进思路。

一、当下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机构设置

国有资产管理需要校内各级管理部门组成的系统共同完成。目前该管理系统中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四类机构:1、校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简称校国资委);2、校级国有资产专职管理部门(简称校国资办);3、房产、设备、基建、后勤等各类资产分管职能部门(简称分管部门);4、使用部门。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分析,这20所部属高校都按照财政部、教育部的要求建立了校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其中,大部分国资办与房产、设备或后勤类实务管理部门合署办公,少部分挂靠在财务处等非实务管理部门。

(二)业务模式

根据专职管理部门所在机构是否进行实务管理这一条件,现有国资管理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三种。

1.分级监管模式

分级监管模式指国资办挂靠在非实务管理部门(如财务部门)中,与分管部门构成不同级别的管理机构,国资办所在部门不参与具体业务管理。本模式以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为代表,华南理工大学校内资产资源处不具有直接管理资产的职能,也归为分级监管模式。

2.合并监管模式

合并监管模式是指国资办作为实务资产管理部门的一个科室,与其共同构成一个级别的管理机构,机构内部划分监管、管理权限,部分科室参与具体业务管理。本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为代表。

3.综合监管模式

综合监管模式指学校设立统一的财务资产部门,对包括流动资金银行存款等非实务资产和房产设备等实务资产一并监管,其他实务资产管理部门按照业务分工,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归口管理,本模式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代表。无论哪种业务模式,都需要划分国资办与具体分管部门的职权范围,以资产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资产处置方式是否合规、资产使用是否效益良好等为目标,从授权审批、归口管理、财产保护、会计控制、信息公开等环节入手完善监管。

二、高校国资管理模式探讨

(一)高校国资业务的特点

1.业务类别多样

高校国有资产类别多样,除现金和银行存款外,还包括房产、设备、档案、图书等流动资产;房产等固定资产;专利、商标、校名校誉等各类无形资产;各类对外投资等。因各类资产特性各异,所以学校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设立了多个分管部门,对其进行专门管理。

2.业务管理关键环节突出

资产管理流程按使用顺序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三大部分。资产采购、资产转让、资产出租等环节作为共通的关键环节,对各类资产管理绩效均有重大影响,因此在资产管理制度设计中,需要抓住这些关键环节,进行统一监管。3.专业分管部门众多收入规模较大的高校资产存在种类多、数量多、财务管理复杂的特点,无法直接由一个“巨无霸式”的单位管理,管理体制中各分管部门“归口管理、各管一摊”的情况,就是适应高校资产类别多样的特点产生的。各类分管部门在本专业范围内实行从进口到出口的全流程管理,是国资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高校国资管理内控建设原则探讨

1.归口管理原则

在资产管理四类机构中,校级国资委作为顶层机构,对重大事项做出决策,管理职责比较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作为基层执行机构,遵守各类管理规范,协助做好资产保管,管理职责也比较明确。处于中间层次的校国资办和各分管部门,则需要面临管理责任的分摊。对资产的价值形态进行监管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责,对资产的实物形态进行监管属于各分管部门的职责。校国资办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划分好于各分管部门的职权,这是校内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良性运转的基础条件。

2.用信息系统固化流程

资产管理涉及多个层级多个部门,系统内每个部门是否按照规定的权限进行审核,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审核,使用部门的请求是否符合约束条件等,都可以通过系统固定下来,进而全程可追溯。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减少行政成本、信息公开、提高管理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3.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对高校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进行审计监管,是审计部门职责所在。审计部门在对资产管理的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对其管理体制、风险因素都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通过梳理资产管理部门职责、查找资产管理问题等方式,审计部门作为外生监督力量对资产管理体系的促进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

(三)高校国资业务模式探讨

理顺各层级机构的职责,建立各自的分管范围,建立各机构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让国有资产整体管理系统运行顺畅有效。这就需要整个各个层级的机构划分好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做好衔接,共同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1.校国资委——决策重大事项的首要层级

校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是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审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确定各级管理机构职能,对资产管理领域重要事项进行决策,这一机构决定了国资管理机构的框架,是整个系统的灵魂。

2.校国资办——抓关键环节统一监管的核心管理机构

校国资办作为国资委的执行机构,处于监管中的核心位置。国资办要做到承上启下主动监管、抓住资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推行平台化监管思维,与专职管理部门划分好各自的职责。校国资办可以推进的领域包括资产采购招标管理、使用绩效指标考核各类资产使用收益、核实各类资产信息的完整性,用信息化手段固定管理流程等方面,维护高校资产管理的健康环境。

3.资产分管部门——在风险导向下专注具体管理

各资产分管部门一直承担着各领域资产的归口管理工作,与各基层单位联系密切,处于管理的重心位置。分管部门要参与资产进入到资产处置的全流程,对于风险级别较高的房产土地等资产的出租转让、专利商标权的运用等,要关注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使用收益,特别要提高对资产完整性的重视程度,不能只停留在基层单位上报的数据和沿用原有数据的层面,把本部门应该管理哪些资产搞清,把本领域的管理做实做细。

4.基层使用单位——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发现问题完善内控体系

各基层使用单位处于整体管理的底层,既要遵循各项管理制度,也要与上级部门进行正向反馈。日常管理涉及到具体的人、财、物,有机会接触和发现管理中的盲点和痛点,承担着信息收集反馈的作用。这一层级信息传递的完整鲜活,也代表着整体管理体系的扎实可信。不同高校资产规模不同,管理体制不同,具体制度设计可以有所区别,总体思路应该都是建立责权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作者:于平 单位:北京大学

参考文献:

[1].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科学构想[J].教育财会研究,2015(12).

[2]江玲玲,彭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

[3]张玉玲.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构建[J].中国市场,2014(49).

资产管理分析范文11

【关键词】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管理模式

高校资产是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中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管理固定资产、充分发挥资产效益,实现资产价值,对促进高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长期以来高校资产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诸如资产利用率低、流失情况严重等许多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为此,在新形势下应加深对高校资产管理问题成因和新形势下对高校资产管理要求的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管理体制,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管理理念的误区长期以来,高校对国家投资办学的依赖性比较强,形成了重视资产投入、轻视资产管理的思维定势,较为重视预算安排,放松了对实物的有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高校资产日常监管有待提高在日常管理中,对直接用于教学、科研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二级学院拥有采购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形成了谁购置、谁拥有、谁使用的局面,使得这些资产名义上是学校所有,实际上管理权分散在各二级单位。使用单位往往存在只用不管的思想,出现损坏就向资产管理部门打报告申请维修经费,自身缺乏日常监管措施,无形中造成了资源浪费。

对无形资产缺乏有效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主要职能,高校依托其高科技人才,拥有学科综合、基础研究领先等优势,在履行三大职能的过程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积累形成了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无形资产产权的保护意识,无形资产管理体制和机构不健全。

高校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必要物质保障。但目前从高校领导到广大教职员工,大都缺乏产权意识,没有资产管理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高校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好像和自己关系不大,更别说想方设法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了。公立高校发展需要的资金主要靠财政支持。高校资产由国家拨款购置或无偿调拨,无需承担资产的经济效益责任,因此相当一部分高校领导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科学核算资产,强化资产处置和清查管理。财务部门要设置专门的资产核算人员,科学核算各项资产的价值。考虑对资产计提折旧和减值,正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从而可以随时了解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状态。严格资产清查制度,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对资产的盘点、清查、账项核对工作,每年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要对资产进行盘点清查,以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从而使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制度化。

实行有偿占用,提高资产管理效益意识。建议推行资产货币化管理,如房屋建筑物按使用面积计价,设备按折旧费计价,将各部门所占用的各类资源进行货币化计量,形成预算指标分配到各使用部门,纳入学校当年度预算管理,并且按照多占多缴费和资源使用费节约归己,超支自理的原则进行管理。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侧重于社会效益的考核,即考核其对学校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师生员工生活的影响和贡献等方面的效率;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则侧重于其经济效益的考核,要充分考核和评价其投资报酬率。

在管理中服务,就是按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按制度积极热情工作,办事不扯皮、不拖拉,杜绝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现象。在服务中管理,就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热心服务,热情服务,热爱服务。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服务的同时发现管理中的疏漏、程序中的差错,应立即制止,并加以纠正。管理与服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做好服务保障可促进管理工作完善化,发现管理不到位、制度有缺陷,可及时完善规章制度,进行监督检查,提高管理水平。热情服务,资产管理部门是在制度下热情服务、在热情服务中坚持制度原则。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是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共同促进的关系,其目的都是为了把学校的事办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针对高校实际情况的资产管理模式建立,促进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来实现我国高等人才培养资产与师资力量的整合。

参 考 文 献

[1]肇洪斌.高等学校国有资产行政管理[M].白山出版社,2007(8)

资产管理分析范文12

在新型会计准则要求之下,与公允价值相关金融资产计量通常涉及到公允价值的计量和相关性变动量,并将其归纳在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总值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类型当中。这两种不同类型在会计的处理上所产生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所涉及的公允价值的有效变动一般计算在当期损益当中,明显体现其资产负债表面现象之下的相关收益;后者能够计入所有相关人员的权益,有效体现其中收入费用价值观的有关收益。笔者主要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盈余管理以及综合收益进行分析,旨在为促进金融资产的有效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

金融资产;综合收益;盈余管理

收入费用观念在有效确定收益的情况下,不能以显示的资产或负债等作为其有效标准,应运用应计和递延等相关会计程序进行运用,促使其收益的数据具有较大程度上的主观性。我国的相关财政部门已经颁发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相关政策,对于其中相关的所有者权益进行相关调整,并要求在附注当中明确展示其不同项目的统一格式。综合性收益指的是相关会计主体在某个期间和非业主实现交易等所引发的权益变动情况。

一、提出假设

国外相关专家和学者根据国外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得出,综合性收益和公司股票价格以及股票的回报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对净利率与之的关系更为明显。在利润表格发生改制之后,其中的综合收益绕过相关的利润表格,并将相关资产负债表格当中涉及且未实现的收益项目进行集中收集,由信息的使用方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因此,报表相关的使用人员需要运用综合收益相关政策和规定,促使股票的价格随之发生变化。但是,如果企业在之前所选择运用的相关会计政策存在盈余管理的一定动机,在首次披露综合收益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净利润与综合收益之间的偏差相对拉大。企业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直接体现在其他不同类型的综合收益当中。企业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偏向通过一些持有可供于出售的相关金融资产展开企业内部的盈余管理。主要原因在于,对于交易性质的金融资产来说,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对于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损益对于其利润的影响在控制能力上较强。首先,其能够防止其在持有时期内产生公允价值变化影响企业利润的情况。其次,其能够在需要的情况下运用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来影响企业的经营利润。但是,我国相关法规规定企业必须在其综合收益当中明确反应其可供出售的资产处在持有期间内受到的公允价值变化的影响。因此,不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否持有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当期范围内出现的公允价值的变化都可能反应在其利润表格当中,进而明显干扰报表使用人员的有关决策。笔者根据2009年结合其他不同综合收益水平所体现的不同盈余管理的动机,提出以下两种假设:第一,综合收益对报表使用方运用相关决策产生影响;第二,2009年中其他类型的综合收益和往年年度的盈余管理情况有关联。

二、设计部分

(一)盈余管理水平的测试

要想验证上文所述的两个不同假设,需要对相关企业盈余管理的水平进行测试。分别抽取我国市场和美国市场中盈余管理计量的相关模型进行有效验证,发现其中以行业分类为基础的横截面修正模型能够对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进行更为准确的验证,这同样是本文检验所用方式。

(二)验证模型

投资方正常情况下对于信息的反应一般以证券股票价格发生的变化为准。笔者运用累计超额回报的CAR来作为其市场反应的有效变量,进而研究公司相关的账面价值以及净利润等对于公司股票价格所产生的影响。

(三)数据样本

笔者运用2007年至2009年间所涵盖的所有样本数据,但不包含一些金融类型以及部分数据出现流失等的上市公司,所有数据的提取来自于CSMAR数据库。

三、数据剖析

(一)统计描述

在所有研究样本中,每股不同的综合性收益平均数值是0.06571,表明相关涉及的公司其他方面的综合收益相对净利润高。另外,公司不仅具有向上型的盈余管理,还存在向下的盈余管理,但是向上部分比向下部分管理程度大。另外,对于大多数具备两种类型金融资产的企业来说,其可供出售的相关金额资产在两种类型的金融资产中占据大于0.5的比重。

(二)结果阐述

如果企业相关的每股其他综合性收益越大,那么其综合收益值可能直接影响股东的有效决策。除此之外,公司所得到的累积超额回报和每股所得的净利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和其中每股净资产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在2007年至2008年间,在同等条件下,企业所持有的两类不同金融资产在总资产当中所占据比重和其实际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作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额之间呈现正比例关系,但是这种情况在2009年呈现开始减弱的情况。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得知,企业管理人员实际将金融资产有效划分成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动机上相对更小。笔者主要研究公司披露年报当中其他类型综合收益能够影响股东各项经济决策,并最后得出两类不同资产在总体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和其持有金融资产划分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呈现一定的比例关系,以期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戴科文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邓成.金融资产分类问题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朱梦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呈报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李朝阳.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修订研究[D].湖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