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快速阅读培训课程

快速阅读培训课程

时间:2023-08-29 16:42:33

快速阅读培训课程

第1篇

课外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补充,它能提升学生人生境界,强化人文精神,将真善美广植于人心。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信息社会的迫切需要,而快速阅读又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更是促进听说和写作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更好地为中学生课外阅读提速。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快速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组织学生举办专题快速阅读讲座,定期进行快速阅读竞赛,定期举办快速阅读墙报专栏,还可办班级的快阅刊物。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活动,既能调动学生快速阅读的积极性,又能丰富他们的知识,更为主要的是可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投入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呢?

快速阅读的核心在于:突破“音”读,变“读”为“看”;突破“点”读,扩大视幅。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训练,开发学生的视觉潜能和思维潜能,培养专注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综合素质。我的做法是:

一、让学生明确阅读要达到的目标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首先明确目标,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否则,是很难把事情办成或办好的。同样,我们要能较快、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首先就得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这里所谈的目标,其外延包含了两大方面。首先是明确主体目标。这是就阅读者主体而言的,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在阅读方面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即应了解自己懂得快速阅读的哪些知识,不懂得哪些知识,应该在理论上重视弄懂自己不懂的快速阅读的知识。有了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实践就成功了一半。同时,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明确自己对阅读材料方面的知识知道多少。对于自己不懂的,应找机会弄懂,力求使自己的知识、技能更丰富、更全面。不能扬长避短,而只能是查漏补缺。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这是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而言的。

二、交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

使学生明确了快速阅读的目标,仅仅是具备了速读的一个基本条件,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快速阅读的方法,并且能把这一方法灵活地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去。

快速阅读,就是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根据人在阅读时的眼跳规律和特点,人眼在眼停时具有摄取相当多的文字信息的能力,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把摄取到的大量信息及时传递到大脑的能力。由于汉字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一字一字的阅读方式,不管什么文章,都喜欢逐字逐句地理解,阅读速度较慢。因而,我们应转换思路,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精读,精读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应该重视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这种速读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避免边看边读。我们的许多学生都有边看边读的不良习惯,无论在看什么,脑子始终在“念”母语。这种方式直接影响到阅读速度,并且还极易疲劳。要想加快阅读速度,首先要改掉边看边读的阅读方式。阅读时只靠眼睛,即只是视觉阅读,在头脑中不要有发音的过程,克服一字一句默读的坏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视觉阅读能力,从而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其次,还要尽量避免重复阅读。不少学生经常重复阅读刚刚看过的字词和句子,总怕没看懂,复视的次数还相当频繁,即使一个熟悉的词也要复视,这也严重影响着阅读的速度。因此在阅读时要尽量避免复视,减少复视的次数。一直往下看方能加快阅读速度。

三、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除了前文所谈的使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交给快速阅读的方法外,还得进行一些必要的快速阅读课堂训练和快速阅读习惯的培养。如教给学生学会浏览。

浏览是进行大量、广泛阅读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社会的各类信息是在飞速增长,为适应这种新形式,只靠精读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学会浏览。浏览的目的是要求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文章的大意,它不要求记住文章的每个细节,不要求对文章有全面的理解。熟练而有效地掌握和运用浏览技巧并不难。不少人在阅读时已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它,只是熟练的程度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训练,如多浏览报刊、杂志,这样时间一长,浏览速度自然就会提高。

学会浏览的关键还在于迅速抓住文章的重点,即主题。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往往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每一段的第一句也经常展现出文章的主题。因此在阅读文章时,先浏览一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以及每段的首句,对文章大体先有个了解,可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同时也加强了对文章的理解。

四、扩大学生快速阅读的视野。

有选择、有目的阅读,不必逐字逐句地阅读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扩大阅读视野。一个学生在看文章时如果一眼只能看一个甚至不到一个词或词组,其阅读速度肯定很慢。而一眼能看三个甚至更多的词,其阅读视野就比较宽,阅读能力就较强,阅读速度肯定比前者快得多。阅读视野的宽与否,也影响着阅读能力的高低。扩大阅读视野也可通过训练锻炼出来。如教师可用投影仪给学生训练。第一次给学生先打出一个字或词,再到完整的一句话甚至多句,一直训练到让学生一眼能记住多个词组,乃至一句或多句话。就像足球场上一个出色的足球运动员,一定具有宽阔的视野,踢起球来才会游刃有余。因此扩大阅读视野,一眼多看一些字词是非常重要的。

五、让学生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

只要形成了习惯,要改也难。所以,我们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单靠课堂那点训练还远不够,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讲,我们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养成习惯。我认为,除了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和需要逐字逐句进行讲解、研讨的课文外,都应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也就是说,每个单元,可重点讲析、研讨一两篇课文,其他的课文,就可大胆地按照浏览法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既可进行篇与篇的快速比较阅读,也可选择该篇中精彩的片断进行快速阅读。既可口头回答,也可书面回答。二是相对于学生来讲,既要通过课堂训练逐步养成习惯,更要使他们在生活中的阅读(包括课外阅读)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其实,生活中的快速阅读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快节奏的生活也逼迫着人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掌握尽量多的阅读信息。

六、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

读书,得进入心平气和的状态,就像听古典音乐一样,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让我们暂时远离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庸常,心灵变得纯洁、敞亮。同时,精神陶冶,智慧增进,以及难以名状的读书愉悦,乃至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等等,都在其中随着精神境界的提升渐渐扩大。

课外阅读是开放的,它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与人生、社会、自然、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语文学习更好的联系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能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拓展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学语言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课外阅读会有这种作用呢?这是因为它是一种真实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阅读者是为了了解内容而去阅读的,通过阅读,他获得了新的信息,而阅读者语言能力在这种大量的持续的阅读实践中自然得到了提高。换句话说,就是阅读者和阅读材料之间存在“信息落差”,阅读者为了获取未知信息,启动自己的语言习得机制,与阅读材料进行了信息交流,从而自然习得了母语书面语能力。课外阅读对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对语文课和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但对课外阅读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国外阅读学研究中有一个“杰克现象”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一个叫做杰克的学生在学校被老师们认为缺乏阅读兴趣,他常常到原课文太没有味道,不精彩,然而在家里父母却埋怨他过分迷恋阅读,以致于一份杂志、一张旧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他都百看不厌。看来这种现象的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是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放在课本以外,学生津津乐道,爱不释手,一旦入选课文,一到课堂上就精彩非昔了。一位叫做卡罗尔的阅读学家形象地把它概括为“课内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其实,并不在于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我们进行的是“真实的阅读”,“课内海明威”是可以和“课外海明威”一样“精彩”的。

第2篇

一、设计兴趣情境理解课文内容,增强阅读的信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能有效激发潜能,克服因曾经的阅读困难带来的恐惧心理,提高理解阅读对象的能力和获取重要信息的速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完成英语阅读教学中每一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之前,我尝试着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与之密切相关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练习题,让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引导,教师以轻松明快的节奏创设出快速度通读课文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这其间选择重点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以利于获得更好的学习英语课文的信息,对下一步的英语阅读教学任务做好铺垫。

整体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须注意两点。一,教师讲解课文前,最好要求学生限时快速阅读,边阅读边尝试分析和理解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回答老师出示的问题。二,在对学生第一阶段表现给以适度评价后,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retell(复述)the text。如果发现学生有畏难情绪(学生可能想:回答问题都这么难,还怎能复述呀?),教师应想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比如让学生把答案连起来读,在学生读完后,老师说“Very good!”,通过类似的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如此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断给学生一份成就感,学生通过反复积极主动的训练,可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自然就会不断提高。

二、阅读前,应让学生了解阅读意义,明确阅读目的

初中是培养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阶段,是大量阅读的预备期。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除能读懂课文外,还要能借助词典独立阅读难度略低于课文的材料,从而为学生进入高中后侧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英语阅读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书面语言材料中吸取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教给学生一种自学英语的方法。在阅读前,要求学生首先了解阅读的意义,明确阅读的目的,使其对特定阅读对象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诱使学生快速进入特定的情感状态,事实证明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和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指导阅读技巧,强化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

阅读能力包含对书面语言的识别、理解和快速记忆等,几方面是相互影响的。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古德曼)。”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可以动员视觉、听觉和发音动觉参加学习的方法(《外语教育学》)。由于我们所得到的知识有50%来自阅读,同时由于阅读能给学生提供广泛的语景并能解决因背景和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困难,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1)提高理解词义能力的训练。主要有构词法分析和利用上下文确定词义两个角度的训练。如:One day they found a mirror and for the first time they saw what they looked like.能看到自己长相的,很可能是一面镜子,只要学生受到适度的训练,就不必依靠教师和查词典,完全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再结合上下文推定划线单词mirror的含义。

(2)以语义为基本单位的阅读训练。应从一开始就注意学生阅读短语(词组)和句子能力的培养。学生如果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不仅阅读速度慢,而且会造成理解短语、句子等方面的困难。扩大阅读单位的训练,也就是扩大“视距”的训练,是训练阅读的最基本任务。

(3)提高阅读整篇文章能力的训练。主要做法是: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领略大意,再抓好关键词、句,对课文进行总体归纳,从而概述全文主要内容,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的目的。

(4)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识别和理解单词,以语义为单位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学生阅读整篇文章的能力,再通过一定量有目的的训练,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程度,也是检验学生词、基本语义、段落、句子直至整篇文章理解能力的一个标志。

第3篇

【关键词】视觉运动;阅读目标;阅读方法;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abstract】want to think practical availably development high school student of fast reading ability, list depend classroom that point train return far not enough, return have to value habit of development.the teacher has to be thorough delicately understanding the student's basic circumstance, t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be carry on fast reading before, teacher should will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method of ability, request etc. tell a student, make them mentally have preparation.when they meet a difficulty, so just probably obtain should have of effect.

【key words】sense of vision sport;reading target;reading method;reading ability;reading habit

中学生的快速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日益盛行的读书方法。它不单是指眼睛看过文字的快速,更主要的是理解的快速、想象的快速、记忆的快速。因此,快速阅读法不同于一般的浏览,而是注重读书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理解过程。

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可以采取比较固定的读书程序,,每次阅读时让学生都遵循这个程序,在脑子里形成“定势”,从而养成读书要讲速度又需求甚解的习惯。只要一看书,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下面七项内容去读,这样就能读得快。七项内容是:文章的题目 ; 文章的作者 ; 文章的出处及发表时间 ; 文章的基本内容 ;文章所涉及到的重要事实(或重要词语、句子); 文章的特点或有争议之处;文章的新观点、新思想,以及读后的启示。由于这七项内容包括了一般的浏览,甚至研究问题时所寻找的内容,而且其中不单要有记忆,还需要有思考,选取有用的信息,略过对自己用途不大的内容,所以进行这种能力培养时,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1.快速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

所谓快速阅读就是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训练,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大量书报资料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快速阅读这一概念的内涵应有以下几个属性构成,即阅读文学材料的快速性;阅读文学材料的无声性;阅读方法的科学性。

1.1 阅读文学材料的快速性。

要想达到此目的,关键是眼肌能训练,即用特殊方法,使眼肌能灵活自如,达到视角,视幅,视停,视移等视觉最佳状态,使视线如行云流水般地快速阅读,当眼肌能训练适应之后,可采用快速阅读初级方法之一:跳读法。所谓跳读法就是指眼光从一个"字群"跳到另一个"字群"进行识读(字群是由多个单词组成的)这个过程眼球按"凝视--跳跃--凝视"的程序进行连续,不断运动,当跳读练习熟练之后,我们可进行练习扩大视力识读文字的单位面积的训练,这样就能缩短凝视时间,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1.2 阅读文字材料的无声性。

上面我们介绍的只是快速阅读的先决条件,速读的关键还在于"无声"训练,在阅读速度上,无声要比有声快,无声阅读只是运用眼和脑两大器官,省去了口的发音和耳朵的监听,因而它的速度要快,快速阅读的信息变换方式为:书面信息->眼睛扫描信息->大脑记忆中枢的信息。因此我们应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消除读音和心音,特殊手段就是用自身单声调鼻音,单声调心声或外界背景音乐抵消并消除读音和心音的手段,对特殊顽固的不发音不能阅读的人,还可用一套自创歌曲,边唱边读,最后达到无音。

1.3 阅读方法的科学性。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必须通过直觉,联想,相象,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把顺次进入视觉的一连串文字信号转换成概念和思想,完成阅读过程,要完成其过程,必须进行科学阅读,进行科学阅读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自信心:一个人要想在快速阅读上获得成功,首先要有自信心,在快速阅读时,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只要我们坚信我们能成功,通过长期苦练就会实现的。

(2)集中注意力:快速阅读的同时还要求快速记忆,这就要求在阅读时,不仅要阅读,而且要记,要理解,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思维活动,没有集中的注意力是很难保证"速读"的完成。

(3)快速理解是快速阅读的催化剂。"理解"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并把新的知识经验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

(4)抓住关键词句。为了提高阅读速度首先应抓住关键词句,因为它是联接上下文的纽带,快速阅读时只注意瞬时关键词,其它便可迎刃而解,通过识别主题句,可以快速,准确地抓住文章中各个段落的主要意思,如果能把每一段落的大意抓住了,那么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把握住了,在阅读中识别主题句,并准确理解其意思,可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搞清楚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

(5)快速阅读能促使快速记忆。快速阅读时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连续的快速阅读是一种强化活动,强化活动能够巩固和促进快速记忆的成果。以阅读现代记叙文类(童话故事,作文选等)为例,要求硬记的是文题,作者,文中时间,地点,人物,姓名,名人名句等;要求联想记忆的故事情节(事件起因,事件发展,关键情节,高潮情节,事件结局);要求理解记忆的关键词,关键句,中心语,段首语,事件性质,人物命运,作者态度,人称变化,词语概念,文章含义或中心思想等等。总之,快速阅读能促进理解的质量,促进理解的速度,促进快速记忆。

2.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首先明确目标,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否则,是很难把事情办成或办好的。同样,我们要能较快、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首先就得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本文所谈的目标,其外延包含两大方面。

首先是明确主体目标。这是就阅读者主体而言的,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在阅读方面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即应了解自己懂得快速阅读的哪些知识,不懂得哪些知识,应该在理论上重视弄懂自己不懂的快速阅读的知识(当然,对于这点,教师也应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有了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实践就成功了一半。其次,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明确自己对阅读材料方面的知识知多少。对于自己不懂的,应找机会弄懂,力求使自己的知识、技能更丰富、更全面。不能扬长避短,而只能是查漏补缺。

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这是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而言的。它包含三个小问题。

第一是明确试题目标。对于学生来讲,虽然他们学习的目标是渴求知识,但直接的现实目标还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及平时的练习题)。而近年来的各种类型的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题的比重都是很大的,并且,学生答题时都比较被动,盲目性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养成答题前弄清题目要求的习惯,搞清楚试题要求学生回答的是语音知识,或词语理解、或词语运用、或是句子分析等等。尤其是近几年试题中出现了一些较灵活的阅读题型,如词、句、段歧义的分析、辩证等。

第二是明确自我阅读目标。(这主要指学生课外阅读而言)。由于学生学习负担本来就很重。(经有关调查表明,走读学生白天从早自习到下午放学,其中只有下午第四节课才有一部分时间学生能自由支配,晚上在家大都要做一小时的家务,除有时看自以为好看的电视节目外,每晚用于学习的时间至多两小时,住读学生除下午那一课时外,也仅多出晚上的一小时。何况,他们还要利用这点时间来完成课外作业和温习功课),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至多有两小时。所以,采用快速阅读来充分利用这可怜的两小时,必须有明确的快速阅读目标。关于总体阅读计划,本文不赘述,只谈单个的一次阅读活动的目标。这就是,指导学生首先速读书前的序言(或出版说明,或内容提要)、书的后记、或刊物的目录、或报纸的各版大标题等,了解其大致结构,揣度其内容框架。筛选出自己要寻求的信息范围,如人物形象、环境的描写,语言的运用艺术或是知识性文字的某个知识点,或是该文章(作品)的写法,或其它科技知识。

第三是明确阅读对象的文体规律性特色。因为对阅读对象的文体规律性特色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比如,议论文,就要涉及到论点、论据及论证,讲求语言的逻辑性和语言的书面化等,而小说则更多的是讲求塑造成功的典型形象,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而语言方面的要求是更讲求形象性和生活化等。如果我们象阅读小说那样只注重议论文的形象性,那将导致事半功倍。又如,人们发的一封电报,文字简略到几乎不能再简略的几个字或几十个字的程度,但如果是写成一封信,那文字恐怕就会增加到几百字甚至几千字。其实,它所包含的阅读信息量也还是电报那点。了解了这一层,我们即使是快速阅读这电报,也必须一字一字地“看”在心里,而不能象阅读这信那样“一目十行”,甚至有些句、段根本就不看。对于这个问题,有的还涉及到作者的文风和学风、写作背景等因素。因此,学生只有在阅读前明确阅读材料的文体特色,才能更好地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阅读的效率。

实践证明,学生在阅读前明确了这些目标,就能更好地减轻阅读负担,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3.交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 使学生明确了快速阅读的目标,还仅仅是具备了速读的一个基本条件,其更重要的,带有关键性的条件乃是懂得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较灵活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去。

首先是,使学生明确何谓快速阅读。所谓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当前,对于速读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虽然国外对此研究的成果已喜人,但对于汉语来讲,还有它的特殊性,而且还只是刚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没有一套较系统的科学方法。这里只谈点肤浅认识,只根据前文的定义来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应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而已。

根据人在阅读时的眼跳规律和“视读野”的特点,人眼在眼停时具有摄取相当多的文字信息的能力,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把摄取到的大量信息及时传递到大脑的能力。因此,人就能够通过一定的快速理解方法,把输入在大脑的信息整理加工,快速记忆掌握所需要的信息。实践证明,传统的声读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文化现实的需要,必须变声读为视读,提高视觉扫描的速度,在不影响理解和记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视读野”,充分调动大脑的积极性,综合左脑得来的信息,并充分利用右脑的图式认识能力,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对于快速阅读的速度,到底以多快为标准,综合诸位专家的测定,我认为,一般中学生以每分钟600—800字的速度阅读,是切实可行的。当然,这个速度也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我们要能使学生很好地进行快速阅读,其实际情形又是极为复杂的。我们要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既要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形、知识水平和教学实际,也要看阅读材料本身的难易程度等灵活运用。

4.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快速阅读能力怎么培养呢?除了前文所谈的使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交给快速阅读的方法外,还得进行一些必要的快速阅读课堂训练和快速阅读习惯培养。

4.1 快速阅读课堂训练。按三步训练法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训练:

4.1.1 提出要求,讲明目标。提出本次训练要达到的目标,训练的题目。开始训练时,可提示该次训练的目标,逐渐地就取消了目标提示。题目由单一逐渐到复杂全面、循序渐进地过渡。最初训练,可只注重字词的注音、注释的运用,这时就可采用“误读”(此指阅读学上讲的,读者根据上、下文按自己的理解诠释的高级阅读方法);然后到训练语、句的诠释、运用、“误读”;再到段、篇的分析;最后是对一些有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进行艺术鉴赏。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反复的整体训练。

4.1.2 给予材料,规定时间。所给予的材料,既要讲求新颖、规范化,又要注意地道、大众化,还要针对学生实际,循序渐进,由语言通俗化、大众化、内容单一的材料,逐渐加深到形式多样化的、内容复杂的材料。总之,注意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同时,选择的材料要讲求知识性,使其通过对该材料的阅读,既培养了快速阅读的能力,更又达到了学习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对于时间的规定,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即是说,所给的时间,不能过多,导致达不到快速阅读训练的目的;也不能过少,导致学不到知识、回答不了问题的后果;而应是针对学生实际,以全班中等偏上一些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准。一般地讲,要求初中学生每分钟阅读500—600字,要求高中学生每分钟阅读600—700字为标准。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思考时间。所有这些,都应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处理。

4.1.3 到时检查,纠正评析。规定的时间一到,应立即交卷,严格检查、总结,纠正错误答案。重要的是对典型的错误进行精到的分析,找出其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提出补救的办法。而且,检查评析,还要注意兼顾评析上、中、下各等级学生的答案。实践证明,最好是采用现身说教法,即由答案正确的学生介绍自己怎么地进行快速阅读的,把他成功的思路介绍给其他同学;同时,由答案错误的学生谈自己的错误思路,老师纠正;对于根本就没能安时完成的学生,更应让他们谈自己的阅读情况,然后给予正确引导。

4.2 快速阅读习惯的培养。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只要形成了习惯,要改也难。所以,我们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单靠课堂那点训练还远不够,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讲,我们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养成习惯。我认为,除了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和需要逐字逐句进行讲解、研讨的课文外,都应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即是说,每个单元,可重点讲析、研讨一两篇课文,其他的课文,就可大胆地按照前述的“课堂三步训练法”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既可进行篇与篇的快速比较阅读,也可选择该篇中精彩的片断进行快速阅读。既可口头回答,也可书面回答。二是相对于学生来讲,既要通过课堂训练逐步养成习惯,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生活中的阅读(包括课外阅读)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其实,生活中的快速阅读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是快节奏的生活逼迫人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掌握尽量多的阅读信息。所以,从社会的角度讲,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习惯是可行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改革实践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对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如果在某个问题上学生的见解有独特精神,而自己的理解属于很一般的看法或是看法片面陈旧的时候,要勇于肯定学生的见解而否定自己原来的观点。”在认识到相信学生,激起他们的成就动机面适度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缺乏快速阅读基础和习惯的学生,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在进行快速阅读前,教师应将培养能力的目的、方法、要求等告诉学生,使他们心理上有准备。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重在启发点拨,“拨开迷雾,使见端倪”。这样才有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娟. 弘扬个性的语文教学 中国教育与探索 2008:1(91):85—86

第4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前预习 课外阅读 阅读习惯 阅读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阅读要求方面,《新课标》中提到:“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五级)。”为了达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教师还应结合教材中课文的教学补充各类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适当的阅读策略,这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培养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告诉我们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预习课文是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已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养成英语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自学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扫清障碍。(2)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4)划出疑难点,并把它们记录下来,交给科代表,再由科代表统一上交给老师。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听课的目的性更明确,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解,从而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阅读能力,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保障

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要提高阅读能力,仅利用课堂和课本上的课文是不够的。《新课标》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15万词以上(五级)。所以,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所选读物要有趣味性,内容要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要多种多样,语言要质朴生动,引人入胜,让学生寓学习于消遣之中,轻松愉快。例如:我推荐学生读《英语同步阅读训练》、《时代英语报》。它们的特点是:和教材紧密配套,生词量少,学生容易看懂,便于初学者阅读,短文内容丰富多彩,体裁多种多样,题材广泛,故事幽默,趣味性极强,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我要求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计划,利用课外时间或自习时间,坚持和课本同步地认真阅读,独立完成阅读习题,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从而使学生增大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词汇量,熟练了阅读技巧,加快了阅读速度,提高了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因此刚开始,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时,我都要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1)要求坐姿端正,精力集中。(2)阅读时要默读,默读速度要比出声的阅读快得多。(3)不要用笔指点着助读,这样会影响速度。(4)避免“回视”现象。在阅读时,眼睛时常往回看,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5)要养成快速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时,眼球快速向前移动,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眼与脑协调作用,边阅读,边思考,迅速对文章作出反应,将逐字逐句阅读训练变为扫面阅读。(6)不要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词典,应继续读下去,在上下文中理解生词的含义。通过长期的训练,我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使他们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到更多的语言信息。

四、掌握阅读策略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做英语阅读理解题也不例外。要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应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阅读策略。

1.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寻找答案。对于比较熟悉的材料,可以先看文章后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直接寻找答案。特别是图表、广告类试题,在解答此类题时,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了解每一个细节,只需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到所需的信息即可,对问题中未涉及到的内容,不必过多思考。这样做,既可以抓住关键内容,又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2.通读全文,掌握全文大意。用扫描法快速通读全文一遍,边阅读边用脑思考,领会全文主旨大意,通篇思考,整体理解。

3.抓住主题句和关键词,领会文章的观点。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每段开头的句子要特别注意。因为不少文章一开头就展示主题,而结尾通常是结论或表达的是作者的态度、意图等,若忽视了这些,就会影响对文章整体意思的理解。若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和段落里的主题句,就会更快地了解课文大意,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4.巧妙的猜词能力。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根据文章大意,通过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或构词法尽量准确地判断个别生词的含义。例如:He doesn’t know Richard hates studying and spends much time in playing,Now he is interested in fishing and sometimes cuts classes. So he failed in the exams.通过上下文,就不难猜出“cut classes” 一词是“逃学”的意思。又如:We could see the fog thicken as we went along. thick 加后缀 -en 由形容词变成了动词。

5.掌握表面意思,挖掘深层含义。对于那些深层含义理解题,则应在通篇理解文章大意的前提下,复读文章,重新系统地、深层次地理解文章,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分析推断能力,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透过表面挖掘隐含的意思,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善于挖掘文章的隐含意思是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重要一环。

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阅读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阅读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逐步提高。但只要我们重视,不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训练,广大学生就一定能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更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在中学阶段打好一个良好的阅读基础,将非常有益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仁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3).

第5篇

2013年,最让人难忘的电影非赵薇导演的《致青春》莫属。而看过《致青春》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记得这样一个场景:朱小北退学后化身记忆大师刘云,现场教小朋友记忆数字。而那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居然瞬间就能把三四十个毫无规律可言的一长串数字倒背如流。

电影播出后,很多人猜测,这个情节是真实的吗?或者,更多人干脆不去思考,理所当然的觉得这是假拍。殊不知,“小神童”的扮演者,当时年仅10岁的潘彦含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是个“记忆大师”。

上小学前,潘彦含已经认识了常用汉字,读完了上千册绘本,并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绘本小说;上小学的时候,她不仅能把圆周率2000位以及《老子》《大学》《中庸》《新概念英语》三册等倒背如流,还创作了300多首诗歌。她创作的五万字的童话小说《飞马――卵石滩上的黑猫》也被收入中国少年作家优秀作品选,成为入选的唯一一位小学生……

“小神童”是怎样炼成的呢?其实,她从来没有写不完的作业,也没有上不完的辅导班,反而她曾因为身体原因休学了两年半。她练就的一身硬本事还要感谢她的父母――潘郑学习法创始人潘厚霖和郑滢轩。而电影《致青春》中的刘云记忆法,实际上就是潘郑学习法,连刘云授课的“台词”都来自潘厚霖老师讲课的教案。彼时,潘郑学习法的两位创始人走进了记者视野。

不久前,迎着北京的大雪,记者走进了郑滢轩老师的课堂,并与她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对话。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郑滢轩就开始了中国快速阅读面授培训的拓荒之旅。在教育行业深耕17年,她不断开拓创新,革新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因为属牛,郑滢轩被潘厚霖老师和同行们亲切地称为中国快速阅读面授培训的“拓荒牛”。

回首过往的难忘岁月,郑滢轩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也经历过各种艰难的考验,如今她梦想依旧,初心未变。

从留学梦到教育梦

时光追溯到22年前。那时郑滢轩还是个大学生,那个年代,每一个向往知识的人都曾有个留学梦,郑滢轩也不例外。就在1993年,她的师姐出国留学了,在送走师姐之后,她们一直保持着通信来往。

通过一封封信件,郑滢轩了解了真正的美国式教育。美国的教育方式与中国大有不同,尤其面对高等教育,美国的老师会先给学生拉书单,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上课时,老师一般不会讲太多知识点,课堂以讨论为主,学生们在课后需要大量的时间读书。因为师姐从小就没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更没有进行过任何阅读训练,所以初到美国的时候,她一天读一本书就已经感觉非常吃力了,但按照他们的研究进程,每天却需要看两三本书!

有了前车之鉴,正在准备出国的郑滢轩意识到了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怎么学习快速阅读呢?正苦于寻找学习方法的时候,郑滢轩突然在杂志上看到了关于快速阅读的函授教材的广告。这一发现让她如获至宝,于是立刻订购了一套教材,回家研究并开始了练习。但是几个月过去了,书看了好几遍,可郑滢轩却感觉自己竟在“知与不知”之间,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方法,却根本无法进行实际应用。迫于学习的需要,郑滢轩给教材的编辑部打电话咨询,却发现连编者本身也没有过实际应用的经验。后来她终于找到了短期的半天面授培训班,兴奋地报了名,但结果依然让她失望,老师们的讲授方式并非真正的培训,仅仅是将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堆砌起来,重复书中的理论。从那以后,郑滢轩意识到,想要真正练出快速阅读的本事,只能靠自己潜心研究和勤奋练习了。

为了自己的留学梦,郑滢轩在快速阅读上下了苦功夫,她整合了国内外的快速阅读方法,“东碰碰、西撞撞”,总算悟出了一套实用性很强的快速阅读方法。之后,她在当家教期间,用自己琢磨的快速阅读法还真带出了几个学生。这让她兴奋不已,她的快速阅读法终于得到了学生们的亲身验证。

转眼间,到了1996年,郑滢轩大学毕业了。那时候,她并没有立刻出国,而是被分配到了广州机创研究所工作。这是一份让大家都很羡慕的工作,不仅安稳、轻松,这也是一份高薪的工作。也在这一年,她结识了自己后来的人生伴侣,也是她事业上的合伙人潘厚霖老师。当早在1989年就开始深入研究“快速记忆法”的潘厚霖与郑滢轩初识的时候,潘厚霖的“快速记忆法”就与郑滢轩的“快速阅读法”碰撞出了火花。“为何不把这两种学习方法结合起来,教给更多人呢?”二人心里不谋而合。于是,1997年5月,郑滢轩辞去了研究所的工作,开始了与潘厚霖的创业之旅。

开启快速阅读面授时代

在结识潘厚霖之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1999年。这两年间,郑滢轩和潘厚霖闷头对“快速记忆法”和“快速阅读法”的共性与特性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直到1999年,他们总算做好一切准备,在郑滢轩的老家大连创办了爱信诚潜能开发培训学校。

与多数创业者一样,在创业初期,一切问题都可能成为困难。1999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还没有速读速记的面授培训,要想打开速读速记面授培训的新格局,必须首先拿到教学资质认证。从无到有,总是要经历艰难的历程,为此,郑滢轩和潘厚霖在大连市教科所所长赵满军的建议下申报了大连市教科所“九五课题”,并按照严格的教科研程序,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新兴小学五年级三班进行教学实验。这是国内首个整班学生参与的速读速记教学实践,至此,中国快速阅读面授时代正式拉开帷幕,这五十多个孩子则成了这一历史事件的首批参与者和见证者。

两个月后,这次教学实验就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当时大连发行量最大的《半岛晨报》要闻版以《一分钟“读”一万字,这些孩子“神”目如电》为题,报道了新兴小学五年级三班的快速阅读教学成效;大连电视台也为之做了一期名为《一目十行不是梦》的节目。惊人的教学成果不仅为郑滢轩和潘厚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很快让他们赢得了创业生涯的“第一桶金”。

在大连市教科所申报的“九五课题”通过之后,2000年1月,大连爱信诚智力教具有限公司成立。最初的创业时光总是让人难忘的,尤其在15年前,在那个物质还相对匮乏的年代创业,郑滢轩和潘厚霖真的吃了不少苦。为了让快速阅读从函授的课本上走进真正的课堂,他们下了很大功夫。他们每天不仅要在都要在地下室讲10小时的课,为了招生的需要,他们还必须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到街头发传单。后来,他们终于拥有了更好的教学环境,但为了省搬运费,他们自抬200套桌椅爬7楼;为了省清洁费,他们自己刷厕所……郑滢轩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两个人拔罐,却累得睡着了,直到3个小时后才醒来,拔出了一身血泡,苦不堪言。

好在,一切努力都不是白费的。2000年,大连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郑滢轩和潘厚霖共同创作的《爱信诚速读速记音像教程》。同年,爱信诚总部开始了以项目加盟的形式在全国推广“爱信诚速读速记”教学法。

虽然才创业一年,爱信诚却已经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但为了按照比较完整的流程走完资质鉴定之路,郑滢轩和潘厚霖又继续申报了“辽宁省课题”,进而申报了中央教科所(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鉴定。2001年12月,郑滢轩和潘厚霖申请的《爱信诚速读速记教程及教学法》顺利通过了中央教科所鉴定,成为速读速记教学领域国内首份国家级科研鉴定。在鉴定书下发之后,爱信诚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此,郑滢轩决定要将爱信诚总部迁移到北京。

2003年4月,北京爱信诚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爱信诚快速阅读、快速记忆开始在北京地区招生授课。与此同时,爱信诚的加盟业务也火速增长,截至到2003年12月,全国已经有300多个地区逾500个培训机构以项目加盟的形式开展“爱信诚速读速记”教学。彼时,爱信诚总部已累计培训速读速记教师2600余名,开创了我国青少年快速阅读、快速记忆的新格局。

从单项短训到综合性阅读的教学革命

从1999年8月创业以来,爱信诚在短短4年里就实现了数百倍增长。对于郑滢轩而言,从“1到500”并不难,她也并没有为此而提前收获到成功的喜悦。相反,经历了这一场如同飓风般的飞速成长,摆在郑滢轩面前的却是如同泡沫一般的现实――

随着爱信诚在社会上影响力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速读速记的学习需求的迅速增大,许多加盟机构开始盗版教材,并出现了教师不经培训擅自上岗的现象,更有甚者将爱信诚易名,以新的品牌方式开展加盟推广业务,使爱信诚的教学品质急剧下降。外患滋生的同时,爱信诚还出现了内忧。随着爱信诚的迅速壮大,负责公司加盟业务的经理有了另立山头的打算,并且通过各种手段带走了爱信诚的一支精英团队。

这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让一心专注于教学的郑滢轩从梦中惊醒,她突然意识到曾经的美好愿景竟然埋藏了如此之深的隐患。她不愿更不舍多年辛苦经营在这金钱和利益的陷阱中摧毁,于是,在2004年10月,郑滢轩和潘厚霖决定终止加盟业务,只保留北京、大连两地直营校,开始了新的征程。“我们创业的初衷就是专心办学校,专心教学,现在还是如此。只要我们还能讲话,还能教学,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无论经历再大的风波我都不怕。”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郑滢轩依然神态淡然。

经历了这些波折,郑滢轩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当初的两个大学生经历了社会的历练,终于成熟了。2005年,为了区别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爱信诚速读速记学习法”,郑滢轩和潘厚霖决定将北京地区的培训命名为“潘郑学习法”。同时在原有的爱信诚快速阅读、快速记忆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长期实践,推出以培养专注力、增强记忆力、提高阅读效率、加快书写速度、学会脑图笔记、优化学习过程等6项能力综合训练为主体的学能提升课程,掀起了快速阅读从单项短训到综合性阅读培训的教学革命。

除此之外,郑滢轩对速读速记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在创业早期,郑滢轩和潘厚霖曾多次在沈阳、大连、宁波等地举办爱信诚速读速记千人培训大课堂,并带着学员进行现场表演,传播理念,教授方法,使快速阅读、快速记忆培训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并逐渐被学生和家长所接受。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郑滢轩渐渐意识到短期的教学并不能让学生扎实地学到速读速记的方法。“离开了我们的课堂,孩子们就几乎没有练习的环境了,所以好多孩子在几个月后就丢掉了速读速记的本领。”而且,“类似于‘最强大脑’那样的记忆表演虽然让观众感到无比震撼,但绝不能以此为噱头开班短期天价记忆培训班,这是对学员的误导。表演性记忆离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采访中,郑滢轩向记者揭开了表演性记忆的神秘面纱,实际上,诸如速记扑克牌,或者速记乱序的数字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它只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常人经过一定的训练很容易就可以达到这种水平。而在学习中需要的背诵课文等的记忆则与之完全是两码事。“我们也是做表演起家的,但现在我们拒绝表演。”郑滢轩笑着说。

在经历了4年的整顿和教学改革之后,爱信诚在平稳的发展中取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新建的北京校区也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吸引了诸多包括河北、天津等外地的孩子前来报名。由于潘郑学习法的大部分课程仍由郑滢轩和潘厚霖亲授,在北京、大连两地奔波了4年之久的两位老师有些撑不住了。然而,面对现实的考验,他们没有选择培养更多新老师代课,而毅然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关闭大连爱信诚潜能开发学校,只保留北京校区。

从1999年到2009年,真可谓是跌宕起伏的10年,郑滢轩和潘厚霖虽经历了几次风波,但他们却凭一己之力将中国快速阅读培训带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爱信诚也终于摆脱了外界带来的阴影,步入了正轨。

用快速阅读带动中国教育未来

就在爱信诚逐渐在北京产生影响力的时候,郑滢轩却病倒了。那是2013年,郑滢轩在中日友好医院检查出患有干燥综合症。这是一个免疫系统的病,症状接近糖尿病,但更显著的特征就是经常觉得口渴。尤其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郑滢轩经常被渴醒,然后头脑中就浮现出干燥的土地,无论喝多少水都不能缓解。西医将其视为不死的癌症。究其病因,就是她因教学而身体过度透支。虽然他们已经培养出了一支精英教师团队,但郑滢轩和潘厚霖至今依然活跃在教学第一线。每到周末或者寒暑假,他们每天都会讲8小时左右的课。终于,病魔缠住了郑滢轩,她不得不休息了。

患病之后,郑滢轩突然觉得身心疲惫,她一度想放弃教学,甚至想过放弃事业。这时,曾经的留学梦萦绕在她脑海中。于是她和丈夫潘厚霖决定去美国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一方面调养身体,另一方面,郑滢轩也想到美国这个阅读大国一探究竟,看看美国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基础教育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

在美国学习生活的一年,让郑滢轩和潘厚霖收获颇丰。针对学生的阅读训练,美国的教育方式有许多可取之处。归国之后,郑滢轩将自己在美国总结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与自己的快速阅读法充分结合。“现在,我不仅希望孩子们多读书,我对他们阅读的书目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给学生设立了不同的阅读主题,让他们围绕其中一个主题看多本书,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写出自己的论文。”郑滢轩说,“如何选定主题,列什么样的书单,包括读完书后怎样帮助学生理清层次,这些都是我在美国的新收获。”

除此之外,郑滢轩女儿潘彦含在美国的表现也让她大吃一惊。虽然潘彦含在最近几年被媒体称之为“小神童”,鲜为人知的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她曾一度被认为是“问题儿童”,被老师贴上了标签。她小时候就患有先天性弱视,说话也结巴,而且站不稳也坐不稳,在学校里经常受同学们欺负,渐渐地她成了有攻击性的孩子,甚至曾被老师关进过厕所。为了女儿不受同学欺负,不受老师的歧视,郑滢轩竟为了她在大连创办了六加一潜能开发幼儿园。之后,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小潘越来越优秀,终于从一个被贴标签的“问题儿童”变成了今天的“小神童”。

最初到美国,小潘并不适应美国的学习生活。但让人意外的是,仅两个月后,她就在同学中脱颖而出――她不仅写作能力有了快速的提升,她的阅读速度竟然比美国的孩子快一倍以上。潘彦含的表现引起了郑滢轩的思考,于是她找到了几个同样在国外读书的过去教过的学生做回访,发现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竟然都比国外本土的孩子要快。郑滢轩终于意识到,原来她的快速阅读法是可以平移到其他语言的!

不仅如此,在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郑滢轩意识到快速阅读能力的培训不仅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经过绝大多数家长的反馈,她发现快速阅读还能够带动孩子全方位素质的提高――它不仅能帮助孩子快速、大量阅读,还能通过眼肌能训练调节视力,尤其对假性近视有辅助治疗效应;它也能开发右脑,有助于音乐、美术能力的提升;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因为训练以优化心脑素质为前提,所以小功法的练习还能够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快速阅读为切入点,带动孩子全方位素质的提高,这是我大力发展快速阅读的原因所在!”郑滢轩更加坚定了继续办学、用心教学的信念,并且,她有了更大、更远的梦想――

第6篇

关键词:

目前,在校的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诸多的问题中最重要的是阅读能力差,考试中失分严重,即学习英语的时间少,只限于课堂,平时很少有听、说、读、写的机会。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以上情况,应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七步教学法”

1、预学。在教学课文前,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借助词典、单词表或有关资料,能对文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能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不懂的字词句让学生在预习时划出来,留到课堂上或课后解决。

2、导学。导学是一堂课的开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学部分,教师不能忽视,教师应精心设计,引人入胜,要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3、听读。学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内容后,让学生进行听的练习,在听之前可以提一两个问题,问题要有代表性,要让学生听完整篇文章后才能得出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

    4、设疑。学生听读后,已经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要求学生默读文章,解决教师精心设计或练习册中设计的T/F判断题或问答题。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这几点:①先易后难;②先理解后拓展;③先浅后深,兼顾两头。通过设疑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点。

5、复述。复述课文是阅读课课堂教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连贯表达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通过复述对所学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变文章中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会说才会写,坚持复述,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解难。所谓解难,就是指英语课堂教学中排忧解难的过程,是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必经之路。解难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答;另一种是学生将预习时或经过课堂教学后还有疑惑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7、查测。这一步骤主要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查测的内容一般是课文教学中的重要语言点,也可以是拓展性问题。查测的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笔试。用不同的方式检查学生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哪些知识没有完善需要补充或提高,进而尽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督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设定目标以引发阅读动机

          教师应当重视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均衡的课外阅读,努力使一部分课外阅读时间成为课内阅读训练的延伸和补充。

       (二)、跨越生词障碍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最头痛的事也是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了。我们把英语作为外国语来学,中学英语所涉及词汇也有3800多个。这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常常听到一些学生阅读时抱怨:文章看不下去,生词太多。

其实,一般人在阅读时,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单词,生词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猜测的(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除外)。词义猜测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方法:

1、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猜测词义

2、根据对比关系猜测词义

3、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4、根据语篇逻辑关系及常识猜测词义   

5、根据同等关系猜测词义   

(三)克服阅读的不良习惯

1、慢读(slow reading)。有许多中学生总认为读得越慢,对文章信息了解得越多,理解程度也就越高,因而自觉不自觉地总把阅读速度放慢,以求对文章更好的理解。阅读速度与理解率几乎没有关系。

    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首先要改变那种认为阅读越慢越好的错误观念。其次要经常进行限时阅读训练,逐渐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

2、指字(pointing)。读者为了集中注意力而用手指、笔、尺等指着字行,并随着眼球转动而移动手指或其他指字物体。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反而会降低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使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书页的字行上,而非文章的思想内容上。

3、声读(vocalising)。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读者缺乏默读训练或对文章中的文字不熟悉。实验证明,声读比默读慢得多(一般人默读速度是他朗读或讲话速度的两倍),而且不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

要克服声读,一开始可采用阅读时紧闭双唇,用牙齿咬住舌头或口里含东西等办法,然后多做快速阅读训练。

4、心读(sub-vocalising)。心读是一种除本人外其他人觉察不出来的有声阅读方式。心读时,读者在心里对自己清晰地发出某个词的读音并好象清楚地听到自己在念一个词。造成的主要原因和书面语言的性质有关。因为文字既代表意义又代表声音,读者自然地将文字声音联系在一起。但太多的心读过分依赖言语而非语义,因而影响阅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对阅读效率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克服心读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有意识地将阅读速度加快到超过最快的讲话速度,因为在这样的快速阅读中,读者已经没有时间去念出每个单词的声音了。

5、心译(mental translating)。心译就是读者在阅读英文时,先将英文译成母语,然后经过母语去理解所读的内容。它是读者在掌握母语后再去学习外语时常犯的一个毛病。由于这种阅读方法必须经过多重的翻译环节,必然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

要消除这种毛病,首先读者要认识到它的害处,认识到阅读英文时用英文思考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并在平时阅读中自觉去克服才能有效。其次,这一习惯必须经过大量的快速阅读训练才能去掉,因为当没有时间让你重复多重翻译环节时,你的脑子会逐渐自然而然地与英语建立直接的联系。

6、过分复视(too many regressions)。复视是对已阅读的内容感到不放心或没看懂,再次倒回去读的现象。每个读者都需要复视,但复视次数太多会影响读速。

要减少复视,首先要明白对某篇文章的理解是相对的,阅读时并不是要你记住每一个单词和每一个细节,而是只要理解文章大意,并建立起一遍就能读懂的自信心。其次,除非在做阅读理解题我们可根据问题稍作复视外,在一般的阅读中坚持强迫自己的目光始终从左向右移动。

(四)、进行快速阅读训练

教师应通过课文教学、补充阅读量,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使他们掌握阅读技巧,从而提高理解能力。以下是快速阅读的几种方法。

1、养成泛读的习惯

2、养成“成组视读”习惯

3、养成计时阅读习惯

三、以写导读

1、布置写作任务,激发学生查阅资料

实践证明,通过布置各类写作任务,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依托的课外泛读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布置写作任务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导向。

第7篇

一、采用自上而下模式,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二、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回忆“板块学说”(plate tectonics)相关内容,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

三、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认知能力方面,快速阅读理解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高度集中;深层阅读理解训练使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发展。在语言能力方面,各个阶段中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学们在老师引导下,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最后得出认识比较统一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养。另外,通过重建语篇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将得到培养。

2、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方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阅读理解练习能给不同程度的同学提供体验成功乐趣的机会,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素质教育的整体性方面,这种教学设计主张适应各类体裁的阅读课文,挖掘文章的内涵和主旨,使各种有用信息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能。在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方面,这种教学设计克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弊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发现,学会表达,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

第8篇

在历届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所占分数比值一直很大,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重视这一题型的训练,但有些学生读得也不少,但其阅读水平却总提不上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于老师的培养和提高。本人拟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与同仁切磋,以求共同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水平。

一、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以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和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一)导入(Lead in)

导人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做好阅读准备,引起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动机。设计好导人环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阅读技巧。常用的导入方法有:

1.背景介绍式。这种方法最适合于涉及外国文化,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题材的文章。进行背景介绍可以采用图片展示,播放录象、文字、声音等。例如,上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SEFC 1B Unit 22)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时,可以通过图片或录象,给学生看一些英国的名胜,如泰晤士河、大本钟、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作为导人,还可以通过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英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组成。上Abraham Lincoln(SEFC IA Unit 13)时,可以播放美国南北战争的影片或录象作为导人。使学生对林肯生活的年代有初步的了解。

2.谈论式。教材中有不少文章的话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地震、火灾、吸烟、飓风等。上课前组织学生谈论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体验,以便在阅读中建构起联系。例如上Earthquake(SEFC 1A Unit 7)时,可以组织学生谈论唐山地震。通过谈论,学生对地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下去的阅读就会更容易一些了。

3.问题式。通过提问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引入新课的很好的办法。如上Earthquake一课时,在组织学生谈论完他们所知道的地震后,可问学生这样的问题:Do you know how earthquakes happen?Why aretheremany earthquakes n Japan?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性更强,兴趣更浓。

二、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1.速读(Fast reading)与细读(Careful reading)

阅读课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训练。速读是为了抓住文章的大意,细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具体的信息及细节,在细读时,学生应学会在某些地方字斟句酎,有时甚至进行语法分析。

2.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的设计

阅读完之后。很重要的是检查理解情况,解决疑难问题。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可选择不同的方式。常见的方法有:

判断正误(True or false):难度相对较小,一般是细节性问题,适合各种体裁的文章。

表格(FOrlllS):根据具体信息设计,特别适用于含有数据的文章。

记笔记(Note-making):教材从高二开始在课后设计了这类题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排列顺序(Order):较适合于叙事性文章,用来检测学生把握时空的能力。

填空(Filling in Blanks):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句子或段落。

回答问题(Questions):最常用的方式,优点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选择(Multiple choices):最接近考试的题型。

三、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语言知识学习(Language stndY)

语言知识学习是阅读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学生在阅读课中,不仅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要学习语言知识,充实语言知识积累,为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提供基础。实践证明以前一味的由老师讲解灌输的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机械的记忆背诵,不能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教师可在一定的语境中展示某一知识点,再设置不同情境让学生模仿使用,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例如从课文中挑选含有知识点的句子,先对其中的旬式结构进行分析,划出其中包含的重点短语或句式,通过反复读甚至小组讨论的方式体会归结它们的用法,再设置不同情境让学生模仿使用,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以达到演练的目的。这种方法活化了语言教学,增强了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巩固环节

做好巩固环节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有机会训练刚学的知识。一些教师认为上完了教学内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知识从理解到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没有巩固是不行的。

(1)复述(Retell)。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内容复述出来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常用方法。为了扩大练习面,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两人小组(Pairwork)练习,再选择个别学生在班上复述,为了降低难度,可以把关键词或主要信息写在黑板上。

(2)填空(F.ll in blanks)。把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然后设置空格让学生补全,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对重点词、词组的掌握。

(3)对话(dialogue)。学生以两人小组活动的形式,根据课文内容一问一答,这样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口语。

(4)采访(Intervlew)。这种方法把课文内容以另一种形式再现,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创造性。如在Earthquake一课中,可以假设采访一名地震幸存者,谈论地震的经过;还可以采访一科学家,谈论地震发生的原因。

第9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英语教学中,切实抓好以下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学不好英语,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尽快使学生养成静听别人读英语的习惯和模仿录音自学的习惯,养成用英语回答问题和提问的习惯。这些习惯需要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地培养和练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教学中,通过学习,让学生基本掌握48个音素,对发音规律、语调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就能科学地从音到形“记忆”单词,并引导学生去探索单词的拼法和发音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拼音规则,将对知识的掌握转化为拼读能力。课堂上,教师可布置学生先拼读,听录音给生词注音,反复模仿录音,纠正自己的读音,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读音规则、拼读技巧和基本语调,能较规范和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词能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必须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和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能拼读生词,了解并记忆词性和词义;通过听录音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增强语感,找出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学生有针对性地听课和练习,听课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二、听说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有声的,没有口语就没有书面语,说与听同时并存,相互作用。只有在有声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坚持以听说为主,是培养运用英语能力的良好开端和基本保证。

1.结合语言知识学习引导听说训练。

教学中,不要单独依赖课文,应多选一些听力材料训练学生听力,听后作检查性练习,并注意利用听力材料开展说的训练。对每篇听力材料要随录音朗读回答理解性问题,还要在语言活动小组和全班范围内针对新学语言材料进行会话、表演等,使知识教学为能力培养服务。 转贴于

2.运用语言技能训练促进听说训练。

教学中,可适当建立语言活动小组,活动内容为报告出勤、天气、问候、告别、感谢、应答、道歉、打电话、问路等强化口语的一系列训练,并要鼓励每位同学消除紧张惧怕的心理,人人参与训练。

3.将培养交际能力融入听说训练。

首先进行机械操练,熟悉范句后,逐渐加快速度;其次进行问答、造句等较为复杂的语言操作;最后再结合实际组织口头交际训练。教师要精心设计,内容要由浅入深、先短后长,从直观到抽象,从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这种训练持之以恒后,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在新的场合中重新组织、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达到见景生情、脱口而出、能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能力,一个习惯,两者缺一不可。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体现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

从课前预习到上课,再到课后复习,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阅读实践,而阅读实践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教师在学生一系列的阅读实践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的情感,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到阅读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听、说、写的能力。

2.开展导读训练。

第10篇

1 课堂内阅读方法的指导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阵地,加强课堂阅读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健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阅读体系。

(1)课本上的课文采取精读教学,打好语言基础。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也是语言知识学习的途径。在课文教学中应重点抓好两点:1)课前预习,培养能力。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疑点,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针对性强。在预习中应该要求学生做到:掌握生词、扫除阅读障碍;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回答课后问题;找出难点,让学生在预习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抓好基础,精讲精练。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语言知识做到精讲精练:精练不仅体现在数量和时间上,还应体现在方式上,例如:机械操练,替换练,意义练等形式。让学生牢固掌握语言知识为语篇的理解打下基础。

(2)开设泛读课,拓宽阅读范围,训练阅读技巧。精读课是使学生掌握许多语言知识,但它不能直接形成阅读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掌握阅读技巧,才能形成阅读能力。只有具有泛读能力的人,才可以说具有阅读能力。因此,每周应安排两节泛读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机会,并训练阅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泛读课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材料的选择既要地道纯正、难易适中,又要题材和体裁多样化。在教学中采用一些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要有效利用一切可能的音像、报刊、网络、多媒体及电子教材来组织材料。2)培养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直接影响阅读效率,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养成,所以每次阅读前要求学生做到: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阅读,不要指字读,不要朗读,不要复视等,不要遇见生词就查词典,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习惯。3)阅读理解与阅读速度。阅读的目的是理解,但要求一定阅读速度。速度过快过慢都不利于理解。阅读训练的目的是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加快阅读速度。通过做短文的理解题才能调整学生的阅读速度,在泛读时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法:①不要“细嚼慢咽”,要把注意力放在领会文章大意和全文的中心意思上。②学会掠读。要采用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和主题句。③学会浏览。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快速浏览。④学会悟意,连贯阅读。要通过文章上下文或构词法知识快速判断个别生词的涵义,从而更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加快阅读。⑤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阅读时间必须抓紧,精力集中,分秒必争。

2 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策略

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就是关注课外泛读。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陆佩弦指出:大量泛读实在是太重要了。进行泛读不仅能复习巩固已学知识、训练阅读技巧,还可以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阅读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应建立学生阅读档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阅读计划。并把每个学生一周读的教材名称、字数以及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记录下来,定期公布看是否完成计划,优秀者给予鼓励。每月举行一次阅读竞赛,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阅读与词汇积累的指导策略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初中毕业生应达到五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是拉开档次的题目。阅读理解五级的目标部分描述如下:(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上海的要求更高一些,30万词以上)所谓阅读能力是指视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对所读材料的评价能力。

4 开展英语活动策略

开展英语活动包括活动设计、活动指导,促进学生阅读,主要涉及交际、对话、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演讲等活动形式。

(1)积极主动参与有效的多种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动用各种感官:耳听、口说、眼看、动脑、动手,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特别 是各种机械性、意义性和交际性的操练活动,所学语言知识才能获得理解,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

(2)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勤反复 。学生能寻找一切机会用正常语速的英语理解和吸收信息,参与内容广、容量大、密度高、节奏快的操练和 交际活动,这是足量的信息输入和一定量的输出的根本保证。及时的、有计划的经常复习和在新的情景中运用 知识是使知识防止遗忘和随意提取的重要手段。

第11篇

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加强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这种阅读方法的弊端在于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综合能力的培养

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经过对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阅读吸收信息,吸收是为了表达。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应该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三、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不同年级应有不同阅读达标要求,课堂上各阶段的阅读理解训练也应随之有所侧重。总之,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设计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第12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无疑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因而,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笔者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一、 阅读前,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上课前的巧妙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课堂上, 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的教学内容。课文的导入,应力求做到新颖别致、简练到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

1. 复习导入法

这一导入方法深受广大英语教师的青睐,因为它在教学中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文的教学,真正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2. 背景介绍导入法

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学生对其背景知识比较陌生或知之甚少的课文。教师教授课文前,对文章的背景知识做适当介绍,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取得高质量的阅读效果。

3. 话题导入法

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了解的、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进行交谈,或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谈。此类话题,学生有话可说,自然能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到话题讨论中。以这种形式引入课文话题,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 阅读中,巧设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阅读中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巧妙地设计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1. 略读

略读是指阅读时无需逐字逐句地通读全文,而是通过快速阅读文章的标题、首段、尾段及每段主题句的方式,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篇章结构。这是一种快速阅读技能,以3~5分钟为宜,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捕捉到相关信息。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以下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略读技能。

(1) 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或关键词

主题句是指概括段落大意的句子,它通常位于段首,偶尔也出现在段中和段尾。当然有时段落中并无主题句,教师需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自己归纳主题句。这一阅读任务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增强趣味性。

(2) 为文章划分段落

这一任务旨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重要信息,并进行整合分析,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篇章结构的能力。

2. 找读

找读是指快速浏览文章,寻找精确的信息,如事实、数字等。读的过程中亦无需每词必读,重在找关键词。这一阅读技巧主要是培养学生捕捉具体信息及重要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课文具体细节的理解。

教师可设计以下几种任务来培养学生的找读技能:

(1) 回答问题

这是一种极常见的任务设置方法。教师在学生开始阅读前,可利用投影仪或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与课文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数字等)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文章具体细节的理解。 转贴于

(2) 判断正误

此类任务也是对文章具体细节的考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呈现一些描述课文细节的句子,其中有正确信息,也有错误信息,让学生做出判断,并修正错误信息。教师可指导学生先找出句中的关键词,再带着关键词到文中快速查找相应的句中,进而核对句子的正误。

3. 精读

精读是指仔细认真地阅读文章,旨在抓住文中的每个情节并掌握要点,读懂,吃透文章。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设计阅读任务,使所有学生全程参与阅读过程。

(1) 读课文,填图表

教师将课文内容整理成图表形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运用相关信息,完成图表。

(2)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句子

有些课文描述的是复杂的事情,学生很难理清头绪。教师可要求学生先读课文,然后把打乱了顺序的句子重新排序,从而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抓住故事情节,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 猜测生词的含义

在阅读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生词,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句法结构和构词法的相关知识,猜测生词的含义。学生若无法猜出其含义,可在阅读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或在班上共同讨论。教师可借机向学生传授更多猜词方法,如利用同义词、反义词、同位语等猜测词义。

三、 阅读后,以不同形式的“练”,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得到真正的阅读升级

这是对文字信息的输出阶段,在学生理解文章后,为帮助他们牢牢记住所学知识,防止遗忘,教师应当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

1. 做习题

这是英语教学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用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就本篇文章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及句型精心设计一些习题(如:首字母填空,缺词填空,翻译句子等),请学生当堂完成,以此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或错误率较高的习题,教师应重点讲评。

2. 复述课文

这是课文教学较常用的以内容为中心的练习之一。既可以训练学生对课文信息的整合能力,又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复述的引导方式有:提纲、图表及图画等。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鼓励其不借助任何信息自由复述。

3. 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