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

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

时间:2023-08-15 17:24:16

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

第1篇

【关键词】生物教育 信息技术 技能力 培养

一、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在实际教育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运用信息概念,我们可以为进化提供一个一般性的定量标准:进化意味着一个生物系统状态信息量的增加,退化则意味着一个生物系统状态信息量的减少。这种解释对进化问题的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二、生物教育中的信息能力培养

(一)信息分析方法

信息论把世界的事物都看作是一种信息的实体和一个不断有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动态系统。根据这种观点,我们可以在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传输和反馈的一系列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和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分析法。信息分析法的理论来源于《控制论》对反馈过程的研究。维纳在他的《控制论》一书中研究了有机体的自动调节行为,提出所有这些自动调节和自动控制的活动都包含着一种基本的信息流动和信息反馈过程。

以大肠杆菌对乳糖的利用为例。大肠杆菌生活在没有乳糖的环境中,它的与利用乳糖有关的酶的结构基因便被阻遏蛋白所抑制。当把它转移到含乳糖的培养基上后,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之失活,因而激活了结构基因,产生特定的酶,把乳糖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以上是人们熟知的乳糖操纵子模型。从现象上看大肠杆菌在无乳糖的培养基上几乎不产生与利用乳糖有关酶,在乳糖培养基上,则产生这些酶,而且其数量与需要量相关,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自动调节的目的。而信息分析表明,这是底物诱导酶的产生,产物抑制酶的合成(负反馈)的结果。这种形式的反馈优点,是可以校准补偿器,使得它对任何种类的不变负载都是稳定的。维纳的自动控制的信息反馈模型表明,系统的存在和行为除了物质和能量的作用外,信息的流动和反馈作用也非常重要。而且这个模型在自然界和社会中普遍存在,只是在不同的领域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信息分析方法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

(二)黑箱法是信息分析方法和模型方法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方法

所谓“黑箱”,就是指那些既不能打开,又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状态的系统,比如人们的大脑只能通过信息的输入输出来确定其结构和参数。黑箱方法从综合的角度为人们提供了一条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尤其对某些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系统,对迄今为止人们的力量尚不能分解的系统,黑箱理论提供的研究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在此,信息的输入,就是一个事物对黑箱施加影响;信息的输出,就是黑箱对其他的事物的反作用。事实上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时,很少追求结构上的相似性,而总是把握信息的、行为功能的观点。例如,目前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还基本处于“黑箱”过程,我们只知道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分化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组织细胞,但我们并不知道这种细胞向各个方向线性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

(三)程序意识和程序分析能力

程序是由序列组成的,告诉计算机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人类生活在一个“程序设计的世界”里,科学上的发现、社会组织工作、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都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是否善于编排和执行自己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程序是人们能否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和获得一种有条理的生活的关键。因此,现代人除了传统的读写算意识与能力这些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具有一种可以与之相比拟的程序设计意识与能力。这就是第二种文化—程序设计文化。

程序的问题在生物界广泛存在,例如蛋白质合成程序、生物个体发育程序、细胞生命活动程序等等。以细胞为例,细胞像任何生命系统一样,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衰亡的过程,细胞凋亡就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就是说,除了结构和功能的有序性,细胞还具有时间序。例如,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般都具有该生物全套基因组,即具备全套遗传信息。发育生物学告诉我们。从理论上讲,有机体的任何一部分,只要其中含有建立一个完整有机体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就可以作为一个生殖单位,在合适条件下就可以形成新个体。但实际上这些分化细胞已不能做到这一点了。因为它们虽然具有全套基因组,却不能按发育顺序表达它们。现在,对高等植物细胞,人们能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使它们恢复这种能力。而对动物细胞,目前还只能用核移植的方法来实现。

(四)超文本阅读和概念图

第2篇

1.传统生物实验材料与多媒体的PK

生物是一门实验的自然科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传统的生物实验材料,不仅在视觉和触觉上给予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真实感受。有些材料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的生物学原理、现象等。

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把抽象复杂的生物实验变成直观简单的,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有些实验仅靠学生的实际实验,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且有些实验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是无法操作的。利用多媒体文字清晰、图片逼真,变抽象的说教为直观的演示,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上,开始注重多媒体教学。曾几何时,教师在教“植物向光性实验”的时候,不再去培养玉米幼苗;教学“光合作用的色素”时,也不再手拿几片菠菜叶或是树叶进入课堂;在学习“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教室里也闻不到洋葱那刺鼻的辛辣味了,或许已经没有了这个习惯。有了多媒体,原本生物课堂上时常可见的生物实验材料已“远去”。

2.常规的黑板画和多媒体图片的较量

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教室里还没有多媒体设备,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节课时,我边讲细胞的结构,边把图画在黑板上,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课后学生也模仿我绘画生物图,这让我小小地得意了一下,便一直把板画坚持到现在。可现在很多老师有了多媒体以后,觉得课件上的图片更清晰逼真,慢慢地就不再去画了,绘画的水平也随之下降了。

板画虽然是生物简图,没有多媒体图片那么形象、生动,但它也有不可取代的优越性。板画是教师上课时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形态结构的一种辅助手段,通常是边讲边画,可以把事物的内在联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老师也可以有所侧重,把重点或是难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识出来,学生一目了然。板画还可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此外,板画可以较长时间的保留,只要课堂需要,整节课不擦都行,而多媒体中的课件看完一张幻灯片,就要到下一张,不可能反反复复地只看一张幻灯片。

例如:在“细胞增殖”教学中,我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来讲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如果仅仅让学生看课件,动态过程是可以看到,每个时期的特征也能发现,但是有很多概念学生容易混淆。比如有丝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发生复制,复制的结果是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的数目没有改变。在讲染色体复制的时候,我就在黑板上画出复制前的染色体,然后画出复制后的染色体,让同学进行比较,着丝粒的数目没变,染色体的数目就不变,但染色体的形态变了,每条染色体上包含两条染色单体,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识出两条染色单体,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3.常规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的优劣

板书是教师教学时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黑板上的反映。科学合理的板书不仅可以提示学生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还可以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多媒体课件容量大,制作精美,可以随时把需要的知识调取出来,进行新旧知识的灵活应用。课件还可以把相关内容进行链接,让学生对同种知识进行类比,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图。特别是江苏省的高考制度改革后,生物学科每周只有2课时,这就需要加快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板书费时费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显得比较匆忙。

我们应该把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结合起来。我们的板书可以是提纲式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之间的联系;对比式板书有助于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线索式板书可以再现生物学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重现事件的经过,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概念图式的板书可以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还可以理解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促进学生概念网络图的形成。

例如:在“细胞增殖”教学中,老师把每个时期的分裂图画在黑板上,再配上寥寥数语概括每个时期的特点,学生记忆就会非常深刻。比如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的分裂图下配上“膜仁消失显两体”,学生根据提示可以说出前期特征是核膜解体,核仁消失,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期的分裂图下配上“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是“粒裂数倍均两极”;末期是“膜仁重现两体消”。通过这样清晰的板书,引领学生去建构知识效果会好得多。

第3篇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变化,它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至关重要,它是时展的需要,所以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让时代所抛弃。只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又对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新课程;辅助教学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特别是互联网,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疑问。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给我们初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捷径。现代信息技术以它独有的特点,摧毁了应试教育的堡垒,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活力四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的习惯,科学获取知识的方法。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是现代教育信息化不容置疑的必由之路,所以在初中教学的课堂中,我们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物理教学的课堂,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科学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教学完美的结合,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当然在新一轮课堂改革下,提倡让信息技术走进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它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符合时展的特征,当然也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客观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的整合不是师生与电脑网络的简单相加,而应该进行必要的观念更新、技能培训,并结合学校实际和课程特点加以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声形并茂的特点,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一些很难理解的物理现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就一目了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物理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计算机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点的现代信息技术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例如,打雷放电这一现象,学生就很难理解,怎么产生的声音,怎么产生的闪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这样使得很抽象,很难理解的问题迎刃而解。当然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我们要有一个“度”。在哪些情况下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哪些情况下就根本不需要。所以我们要科学的控制这个“度”。因此,如何适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怎么用,用怎样的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为物理课堂教学服务呢?从理论上讲,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不管怎样,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物理课堂教学服务,为了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下面我根据自己初中物理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取知识多样化,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但是运用信息技术是辅助物理教学而不是代替,信息技术是为我们物理教学而服务的。因此,我们要科学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1.我们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我们运用的目的是教学方法多样性,能丰富物理教学的课堂内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避免单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赶时髦”和“图新鲜”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仅仅流于形式,就会导致偏离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这样就违背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初衷,与此同时也违背了现代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影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但是物理教学的课堂氛围很活跃的时候,就没有必要画蛇添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所以我们在能不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例如,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有条件为学生做实验,学生做实验的热情特别高涨,就不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来活跃课堂气氛了。否则,将导致学生雾里看花,影响学习效果,达不到课堂教学目标。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是以实际探究实验活动为主,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模拟仿真实验活动的补充,让学生了解的更为清楚。我们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要注意虚拟环境与真实情景的本质区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创设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换句话说,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为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服务,使得传统的课堂无法达到的课堂效果。我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的方式归纳为两种:1.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演示实验,使得课堂学习向多元化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一些演示实验的素材,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这样抽象的微观世界和瞬时变化的物理现象,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理解。例如,“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如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辅助演示实验,达到形象直观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可以化难为易,使物理教学的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物理情景设计和展现的工具。利用电脑及网络工具,再根据物理课堂教学内容需要设计物理情景,并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物理情景,积累视觉,听觉等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顺利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的自然景象进行观察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整合顺应时代的潮流,是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是促进物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

参考文献:

[1]汪小刚.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再思考[J].教育探索,2006(8).

第4篇

关键词:高职 物流信息技术 课程改革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GIS 和GPS 以及在这些技术手段支撑下的面向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对于从事物流工作的人来说,学习和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首先,作为一名物流从业人员,从日常的物流作业到流程管理,必须了解一定的物流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其次,《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对助理物流师、物流师和高级物流师的工作要求均包含了物流信息管理的职业功能。再次,由教育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把《物流信息管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一、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1.培养目标模糊

不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并不统一,有的将其定位为核心专业课程,有的为一般专业课程,也有作为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名称上也有差异,有物流信息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及管理、物流信息技术运用等十余种称谓。另外,课程教学标准也存在着脱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等状况。物流信息技术涵盖内容极其广泛,是物流解决方案的基础,但多数高职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标准、对教学目标与要求的描述都比较模糊,没有突出培养操作能力为主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和初、中级管理人员的要求。

2.教学方式简单

课程教学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仅仅是将多媒体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大多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充分确立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随着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当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资料管理的现代化。

3.教学内容更新缓慢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Internet、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影响很大,例如与《物流信息系统》有关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WEB 服务技术在不断变化;又例如ERP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促进了基础技术的提高。但是,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有的教材中信息技术术语定义、引用也不一致,实用的例子较少。总之,教学内容亟待更新。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学生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传统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基本上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观物流企业或者在校内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基本没有达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应达到的综合目标。

二、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教学资源建设

当前教材选编和教材建设的周期对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而言明显偏长,今后各院校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选用上应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权,不应仅仅拘泥于出版市场的成熟教材,更应该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知识分享平台获取当前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最前沿的相关内容。鼓励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博客、播客以及各种专业论坛、搜索引擎文库等途径获得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同时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加大多媒体光盘内容的比例,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多媒体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2.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积极与物流企业特别是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利用率较高的物流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从企业经营活动第一线获得最新的物流信息系统案例。利用高校专业资源帮助企业修正实际使用中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ERP(企业资源计划)仿真软件的使用,从而掌握企业信息化的理论、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及ERP系统的实施和维护。

3.改革实践教学设备

针对学校实践教学设备使用效率总体不高,采购和维护保养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应探索出一种提高学校物流信息技术设备利用率,降低采购和维护保养成本的方法,使其既可以满足物流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同时又能满足物流企业一部分日常工作需要。例如租赁企业设备进行实践教学,将实习地点从学校向物流企业第一线倾斜。但如何鼓励物流企业帮助学校提供或者更新技术设备,以及降低物流企业接纳物流专业学生实习所带来的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是摆在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可能需要政府部门在税收等政策上对接收企业进行一部分补偿来提高物流企业的积极性。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物流一线企业供职经历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师资队伍,鼓励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着重培养高校教师在物流企业工作能力。加大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力度,积极引入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

三、结束语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落实物流专业“双证改造”进行的有益尝试。为了突出对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课程大纲要求及企业的岗位需求,形成以项目驱动、交互模拟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撰写项目报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协作组.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孙秋高.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0,(3): 90-91.

[3]宾厚,邹筱.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市场,2007,(6):122-123.

[4]杨从亚,高春津.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8,( 8): 40- 42.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物理 整合

21世纪以来,我们就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给现代社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这么说,信息社会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指出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面对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意识到现在的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就必须要将信息技术与学校学科进行整合。高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将信息技术与之结合将对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的优势

1、优化教学方法,发挥现代教学模式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教学模式被彻底改革,物理教师们也彻底拜托了板书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利用各种教学软件等现代方式进行分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了,还可以通过网络上各种联系工具进行实时交流以及辅导,使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能得到充分利用。

2、提升教学效率,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的具体形式便是各种教学课件以及教学幻灯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工作量,可以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教学幻灯片里各种形象、丰富的声音、文字以及图像,甚至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高中物理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其物理知识会让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法将各种物理现象与物理公式、物理原理紧密联系起来。但是,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物理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强大的立体图形功能以最直观的手段将各种物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抽象化的物理知识更加的形象化,最终达到一种一通百通的学习境界。

二、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有效整合的手段

1、准确理解整合的涵义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进行整合,首先就要理解整合的涵义。有很多人认为将信息技术与科学进行整合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对信息技术的整合的理解还不是很全面。正因为这种认识上产生的偏差,所以就导致有些教师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还是拜托不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堂进行整合的重点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中去,是一种从全局观和系统观出发来考虑整个教学的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等方方面面进行的整合,绝不仅仅只是物理知识的孤立陈列。同时,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师生双方教学和学习的一种工具,是师生双方搭建沟通平台的工具。因此,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不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而是上升到融合和主动适应的层面。另外,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建立的,应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来丰富学生的物理素养。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进行整合,其主要内容还是物理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不要盲目地使用技术,重点还是要以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加丰富多彩的情境

物理情境在物理教学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可以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求知欲。只有信息技术才能产生这种效果,才能提供学生互动的这种平台,通过大屏幕来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例如,当教师在讲到超重以及失重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神九”的升空来更加让学生明白超重和失重的具体含义;又如在讲到“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时,就可以通过播放现实生活中水波的形成来模拟机械波的形成。多媒体这些丰富而多彩的物理素材不仅使得物理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活泼,而且还会激发学生潜意识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运用信息技术模拟物理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物理实验,物理实验也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实验教学中,有很多物理实验的情境学生难以想象,并且以现有的教学设施又无法完成实验,而虽然有些实验可以完成,但是其反应过程比较缓慢或者无法看到,学生一头雾水。那么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模拟实验过程制作逼真的课件,帮助学生来解决这些认知障碍。例如,在讲到电子的运动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画出实验装置,然后通过多媒体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大屏幕来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完成实验,并且还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模拟那些比较复杂的、难观察到的物理实验,使物理实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实验技能。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进行整合,可以很好的突破传统条件的限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有的优势来为我们的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另外,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进行整合是一项循序渐渐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针对现阶段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现状,我们应该让更多的物理教师投入到这个历史性的课程中来,为我们的物理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真正实现物理课堂的信息化、趣味化以及高效化。

参考文献:

[1]李敬文;;高中物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5期

[2]杨刚;;浅谈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S1期

第6篇

现代物流发展快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物流行业很快就成了全球经济的焦点。信息技术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就产生了。物流这样一个新兴行业,在现如今的形势下,只有结合信息及网络技术才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1物流信息化的内涵

1.1物流的基本内涵

物流一词对于中国百姓而言,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个词汇,而他的起源我们却可以追溯到1915年。物流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主要指的就是物质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的附加价值,而实物供给(PhysicalSupply)则是流通中的一个重要活动。而在我国,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并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由此可见,不同国家对物流一词的理解和定义都不相同,结合这些学者所说,我们可以将物流理解为,就是让物品流动起来,通过分析两地的供求关系,以运输、仓储、包装和配送等手段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1.2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内涵

不同国家对物流一词的理解和定义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将物流理解为:让物品流动起来,通过分析两地的供求关系,以运输、仓储、包装和配送等手段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物流管理就是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还要降低物流成本,以不断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物流信息技术目前还没有规范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在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的统称。

1.3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而且进一步成为了物流技术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所谓的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指导下,对人类信息功能进行扩展的一项技术,整体来讲,信息技术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相关的技术,当前,我们对信息技术还没有明确而规范的定义,因此,可以将其理解为在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的统称。

2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研究

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如果物流少了信息化,那么许多物流现代化的设想也就无疾而终,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物流的面貌。物流信息技术尽管更新速度快,但归根到底,其核心还是离不开通信、软件、业务管理系统者三大板块。其中包括了在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移动通信手段、条码技术、射频技术、信息交换技术、GPS技术、GIS技术、仓库管理技术、智能贴标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端科技。

3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3.1研究现状

物流信息化如今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正逐渐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是彻底改变物流面貌的根本和核心,如果物流过程中不能依靠信息化,那么许多物流现代化的设想也就无疾而终。鉴于此,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在时代需求的强力拉动下将会飞速发展,诸如条码技术等在内的新兴技术应运而生,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重用。

3.2应用现状

物流信息技术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随之更新换代,归根到底,其核心还是离不开通信、软件、业务管理系统者三大板块。在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移动通信手段、条码技术、射频技术、信息交换技术、GIS技术、GPS技术、智能贴标技术、仓库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端科技均包括在内。合理应用这些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物流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现在企业大多使用网络对企业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综合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企业物流运作成本。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使企业长久健康地发展。

4.1物流配送的信息化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连接物流企业、物流节点、顾客以及消费者的信息纽带,物流配送企业能借助公共物流配送信息平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整合相关的物流信息,提高配送的可靠性、准时性和顾客的配合度,提高服务效率。政府要加强对物流信息平台的扶持力度,加速完成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大力度开发物流信息服务系统,促进物流配送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还要主动开展物流市场预测,积极开发跟服务贸易相关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提升物流信息管理与经营的科技含量。

4.2条码技术技术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以长三角地区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分析研究常见条码技术应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在繁重的生产任务中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规范工作行为?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重阻碍,缓慢了企业发展脚步。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该公司在企业的各个业务区域建立一个高效、全方位的无线网络,便于各项数据能够实时、准确的进行业务流转引入条码应用技术;根据企业现状建立条码应用管理系统,以使用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采集条码获取数据的方式代替原有的手工记录并贯穿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条码技术给该公司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5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问题的措施

我国若想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掌握一定的主导权,就必须努力解决现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5.1培养专业人才

在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一支专业的物流管理队伍是企业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市场经济变化加速,一支专业的物流管理队伍能够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让企业能够快速发展。缺乏专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经济中寸步难行。

5.2提高物流技术

要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经验,改进现有物流设备,利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缩短与国外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差距。

5.3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

要改变物流管理人员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第7篇

[关键词] 物流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发展研究

一、概述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推动着物流行业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巨大变革,特别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向物流领域的渗透,凸现了信息的巨大价值,对物流信息的识别、捕捉、传递、处理、存储的能力及其在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直接影响到物流生产、经营、决策领域。

当前,物流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这就是物流要借助新思想、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搬运装卸、包装分拣活动进行改造,实现不断地提高货物流通速度、降低货物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品质、加快资金周转、保证货物安全的目标。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人机系统。它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而且要考虑组织问题和人的行为问题。应当指出,拥有信息不等同于理解信息,理解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然后采取行动,因为只有

这样才能够做到QR(快速响应)、JIT(即时)、ECR(有效客户响应)。

二、物流必须依靠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才能良好发展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建设。必须依靠各个行业、地区、企业的协同配合,借助于技术、管理、通讯和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分步骤、分层次逐步建设。

由于物流生产地与需求地存在空间差异,物流生产力的布局也不够均衡,为了做好物流生产业务,必须在物流信息捕捉上下功夫。目前,在各个地区建立公共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对于降低找货成本、优化物流站点与线路就显得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是物流系统应用的基础。在物流领域常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有:信息采集技术、识别技术、信息传递与转换技术、存储技术、查询技术等,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改善物流业务流程,提高物流质量。

在物流企业内部,在生产与运作、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借助于信息或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物流业务目标。比如,通过使用GPS技术与GIS系统,能够对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保证了货物安全,也便于客户随时随地查询。

三、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1.取得的成绩

(1)物流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利用已开发建设的网络资源库,建立了交通运输信息网络(CTInet)网管中心,交通科技信息资源网的建设也推动了物流信息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

(2)物流企业信息化正在向实用方向发展

物流、电子商务的开展已经将运输与信息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货运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为企业构筑了货运信息平台,提高了运输效率。

(3)港口和航运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国港口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生产调度、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的计算机管理,骨干运输企业集团在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重视自身IT资源的增值服务,提高了竞争力。

2.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加上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非常迅猛,客观上使得物流信息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是:一是信息化覆盖的广度不够,与物流建设粘结力不够强;二是信息资源缺乏统筹开发,共享率低,更新速度慢;三是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健全;四是统筹规划力度不够,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五是信息类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六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四、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物流信息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立足于物流业务本身,充分分析现实的物流业务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先进技术或实用技术来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使用与维护,使其成为既能支持生产又能支持管理、决策的有效工具。

1.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

根据实际需求,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交通产业、仓储产业等的升级。主要目标是:借助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在获取物流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识别与捕捉、分析与处理,关键是能够理解信息,借助于信息系统,进行快速响应,从而实现物流业务目标。

2.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

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使其在快速、持续、健康的轨道上不断前进。为此,要努力做好五个保障。

(1)组织保障

政府各级部门应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要加强各级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

(2)政策和法规保障

重要的政策和法规,主要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制定。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措施保证,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促进社会各部门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使物流信息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资金保障

资金保证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发挥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多方位地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4)人才保障

人起着基础性作用,要培养既懂物流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5)技术保障

实施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物流信息化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

3.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重点

近几年,物流信息化建设应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和完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建设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相应数据库为龙头,推进公路、水路、铁路交通电子政务的建设。

(2)利用GIS等技术,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

(3)以管理部门、设计公司为主体,强化物流软件系统的应用工作。

(4)建设智能化的运输系统。

(5)以物流企业为主体,充分应用电子商务的新成果,加快物流系统的建设。

(6)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可靠的政策、法规、经济与技术等信息。

物流企业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主体。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坚持“总体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完善、逐步升级”的原则,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企业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因特网(Internet) /内联网(Intranet)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网络化。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鼓励企业进一步开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现代物流系统。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新课程 信息技术 高中物理 教学整合

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在我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1]。”目前,在新课程环境下,探讨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因此,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有效的结合,是新技术教育条件下每个物理教师要面对的基本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含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与物理课程的学习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使之与教学中的各要素实现优化组合,在通过物理教师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及师生教学的互动方式等的转变,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物理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切忌本末倒置。

有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把课件做得非常花哨,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一应俱全,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技术细节和美化上,播放起来,教室里显得非常热闹,认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在课堂上怎样与学生互动,怎样启发学生思维,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却不太重视,过于追求表面的浮华,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

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要认清其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粉笔加黑板是一样的,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要认清其辅助教学的功能。而我们有些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多采用教师主讲,同时在大屏幕上播放课件的教学方式。由于课件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不能在课堂上随意改动,这样就不便于老师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来更改教学设计,不能随机应变,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变化和调整,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3.对整合教学的评价也仅仅局限于是否使用信息技术,而不是考虑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切合实际。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信息技术运用的时间和运用的内容是否合理。

三、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观念必须转变。

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摈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落后因素和成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帮助学生学习作为宗旨,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前提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只有在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否则,完全可能仅仅只把信息技术作为向学生强行灌输的一种新的工具而已。

2.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我们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一定程度的应用信息技术,能熟练掌握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在这方面青年教师能力较强,老教师还应多向他们虚心学习,实现优势互补。

四、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作用

1.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模式富含教学信息,传播知识量大,有利于良好学习情境的创设。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媒体运用能够改变传统物理教学信息传输渠道口径狭窄、教学信息缺乏的状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物理学习情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很难学习的科目,但是物理的实验性、与生活实际联系性是极易激发学生兴趣的[2]。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际联系,在抓基本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生活生产和科研实际,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来展示生活中的物理和现代科技的高新领域,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增强现代意识,提高学生素质。

3.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现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加显示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理解新知识上,能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课堂的教学过程

多媒体技术走入课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学生跟着多媒体动画课件,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学、探索物理规律的基本素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有待我们去探索。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顺应当代教育发展的形势,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当、灵活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来优化物理学科教学将大有作为,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课程教学

怎样使物理教学过程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国内外做了多年的探究与试验,然而其侧重点与收到的效果不尽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落实物理课程教学同信息技术结合已被我国大部分的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者所接受,其工作也大范围地进行。而尽管如此,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还是存在着许多的弊端。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探究的现状分析

1.信息技术同高中物理课程整合不够深入

大部分的物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这种较为单层面的基础上进行的。物理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时只是利用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然而对于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物理应用能力均没有起到重要的促进重要。在这一方面上,这样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进步,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课程的有机整合。

2.信息技术同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目的不够明确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然而一部分的物理教师对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却只是停留在让学生学会网上浏览、提升打字质量、搜集信息等肤浅的层面上,然而对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没有体现。学生信息素养同物理课程的有机整合在一部分教师看来并没有真正重视。这样直接导致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目的变得模糊,难以真正使课程整合起到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的解决措施

1.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

要有效进行信息技术同物理课程的整合探究,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通过相关的培训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从而让教师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当然除了这些,教师还应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认识进行全面加深,促使学生有效提升信息素养,从而促进信息技术和物理课程整合活动的

开展。

2.确定整合活动的核心目的

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核心目的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为物理课程教学活动服务,有效地提升课程效率。当然,对此教师应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劣处与物理内容教学的需求,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探究现状的所有分析,当然还不够全面。但仍希望物理教师通过这些现状分析,有效地改进课程整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信息技术;意义;整合对策

当前,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当今世界的绝大部分人而言,离开了电子计算机技术,仿佛一切工作都无法开展,信息技术的力量强大到惊人的地步。在教学领域,信息技术手段也基本覆盖到课堂教学中,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例如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笔者认为,应当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整合的意义

1.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和技术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因此,教育作为信息社会中重要组成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图片等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很好的解决这一系列难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改革

在当前教改的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着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出现正好成为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师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媒体资源”的建议,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获得更直观的影像, 对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有利于实现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如具有视频、图像以及文本等多元化的展现形式,具有极为丰富的资源优势,同时还可以让师生之间实现互动,因此,有利于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现阶段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促进学生通过技术手段获得知识和能力,培养其较好的文化素养,并具有在信息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对策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生物课程的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学习《种群和群落》的知识时,可以采用图片展示,视频的方式生动形象的把动物的习性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学生真正的由此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有探知的欲望,想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探知动物世界的奥秘,了解、掌握生物知识。

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之间的时时互动和交流

信息技术创设学生更多的学习的途径,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即使在课堂以外教师同样可以学生展开生物教学的另一教学课堂, 学生在家同样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受教师的知识的讲授,遇到问题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得到教师的及时的指导,使生物教学课堂得以延伸,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样得到开阔。除了与教师的互动、沟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学生同样可以在互联网上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共同的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共同的探讨、交流、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同时请教教师的帮助,也同样可以在班内集体的讨论,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在相互的交流、探讨中共同的学习、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3.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为手段为教学服务已经成为一直趋势。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生物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展示,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活跃生物教学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针对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采取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逐步推理,使问题的解决呈现的方式更加的直接、生动、形象, 学生也更容易的接受和理解,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的顺利, 改变了以前教师单一的直白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这节课时,由于细胞非常微小,直接用肉眼是无法观察的,而应用网络技术可以找到细胞结构的每一部分图片, 并有关于细胞结构的视频演示,就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细胞结构,帮助学生克服了抽象性困难。同时相对减轻了教师的讲课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能够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研究学生自身和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上,研究学生的需求,设计适合学生的课件形式。

4.结合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在生物课程的复习过程中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更加有效的提高复习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和投影影技术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的复习资料,可以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加大课程复习容量,学生可以更加快捷的看到复习内容,识记复习内容。例如,在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可用动态课件展示噬菌体浸染细菌的过程。教师所呈现的复习内容,要难易得当、难易有别,照顾到班级的每一个同学,使复习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掌握生物知识的有所侧重的对待复习资料,一个好的教学课件就要做到使复习资源惠及每一位同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对复习资料网络中已知的知识可以虑过复习其他内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重新学习,再进一步的学习其他知识,针对生物复习资料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有选择的复习,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具有很多优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Y合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第11篇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科学技术的结晶,它的出现极大地推进社会现代信息化的进程。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信息技术与我们课堂教学的整合,这是推进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给我们的新课改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活力。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进而改进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呢?根据自己多年的生物课教学实践体会,谈一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问题。

一、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我们应找到使之有机整合的途径、方法

我们要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在一起,应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生物课程的学习探究中来,使之有机地融合到同一教学活动中,这是课堂整合的主体,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必要途径。

在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性和功能的基础上,再结合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寻找切入点;浏览一些相关教育信息内容,服务充实我们的教育教学。搭建生物教学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构建和谐的、别致的学习情境,进而可以尝试性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电教信息等手段,展开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讲评。

二、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

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实现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手段,更是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大大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因为它既担负了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和生物知识的任务,又担负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生物知识探究能力的双重任务,还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这样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将来成长,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条件。

总之,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是大势所趋,有待于全面普及和推广。我们要做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排头兵,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提高生物课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现代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物流业 物流信息技术 课程 开发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70-03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背景下开发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这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市场,物流发展潜力巨大。统计表明,2012年中国―东盟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贸易额达4000.93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6.2%的平均增幅。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贸易增长迅速,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204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0.1%;自东盟进口19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中方顺差85亿美元。同时,数据说明,中国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中国与东盟货物进出口总额、广西与东盟货物进出口总额有总体上升趋势,这也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物流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全国铁路“十一五”修编规划》提出,国家将投入500~600亿元资金用于广西境内铁路建设,规划建设6条经过南宁市区的新铁路线。同时,广西也相继出台《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规划》、《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十一五”规划》等建设规划,广西将形成以首府南宁为中心、以沿海港口为龙头,通往东盟各国、周边省份及西南出海大通道。广西将在北部湾港口群建设15万吨级、10万吨级和5万吨级深水航道。广西还拥有通过西江连接香港的南宁、贵港和梧州等内河口岸,东兴、凭祥、浦寨等陆地口岸。优越的海陆口岸为外贸进出口和边境贸易提供了便利,为中国―东盟物流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物流行业的仓储、运输、配送、营销等工作内容之中,成为物流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基本特征,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物流就不能称之为现代物流”,这也就需要大量既懂物流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而且随着广西物流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物流产业将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也将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物流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率仍很低,影响了物流运营效益,阻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务的顺利发展及壮大。因此,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的发展,必须以物流信息技术做支撑,自贸区物流业发展也必将使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我国开设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校比较少。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熟悉国内相关物流法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较好地掌握物流设施与装备、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报关报检、集装箱运输等专业知识,能在国内各类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从事物流运作、全过程策划、管理及物流操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这样的物流人才培养为战略目标的高校主要集中开设偏向常识性管理课程和应用课程,而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却几乎没有开设。广西本科学校以广西大学、广西财经学院为例,仅仅开设了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在广西26所高职院校中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也只是开设了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因此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背景研究高职高专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开发,提高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有助于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改善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低水平状况,提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所需的物流人才培养水平,实现把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打造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高校的优质课程,从而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水平。

第二,开发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能够紧密结合区域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的特点、物流运营环境和物流发展趋势,制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所需的物流信息技术岗位技能标准,积极推动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研究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将围绕物流信息技术业务岗位技能要求合理设置物流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实训项目,实现物流人才培养的有序进行,满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对物流信息人才的需求;把物流信息技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中的应用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研究将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带动物流管理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综上可见,培养既适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发展的一般物流人才,又具有熟练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为此,应改善高职教育中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不完整和混乱的状况,培养适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物流业发展的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开发实用的物流信息技术教材。

二、物流信息技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相关研究现状。李万青在《中国―东盟大物流环境下广西物流发展战略的新思路》中提出中国与东盟之间物流量增速很快,广西处在中国―东盟大物流区域的枢纽地位,必须重新设计和实施物流战略,建设适应东盟新兴经济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把广西打造成涵盖大西南、面向大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同时指出广西物流管理技术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极大地阻碍了广西物流业的发展。

(二)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张教在《浅谈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探讨了比较有发展前景的集成技术、GIS、GPS、自动识别类技术在物流运作中的发展和应用现状。郭成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趋势》中提出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介绍了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物流设备跟踪和控制技术如GPS、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如条形码等技术的应用,认为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将成为物流发展的突破点。

(三)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及相关研究现状。杨从亚、高春津在《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中提出物流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邓子云、翦象慧等在《高职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特色与建设思路》中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现状,提出以“现代物流”为特色,建设该专业的建设思路。王郁葱在《关于加强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探讨》中认为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通过系统平台与实验体系的训练与教学让学生对物流信息进行实际操作,对物流进行设计和策划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可以得到训练和提升。尚福久在《〈物流信息技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中提出面向就业岗位进行信息技术处理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职业能力定位,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并采用突出操作技能考核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宾厚、邹筱等在《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发展》中提出建立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训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建立敢于创新、高学历、高层次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师资队伍。

综上所述,有关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的课题研究比较单一,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为背景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研究目前还是空白。

三、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思路

做好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必须根据区域内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并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开发。不但要清楚物流信息技术在本区域内物流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及应用现状,同时还要研究区内高校开设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情况,与物流行业的需要进行对接,并根据物流信息技术岗位标准,开发出适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思路

四、开发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高职院校开设课程的方向错误问题。物流信息技术是区分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分水岭,而从调查看目前广西的高校,几乎都没有开设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只是开设了此课程的部分内容而形成的另一门课,诸如物流信息系统课程之类,所以区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设置有方向性错误。

(二)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行业发展所需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型物流人才缺乏问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行业发展虽然需要懂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人才,然而高校并不开设此课程,因此,开设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可以解决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缺乏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的问题,节约物流成本,最终解决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开发混乱的问题

本文明确提出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是物流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分水岭;只有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进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并侧重讲授适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RFID、GPS、GIS、物流信息系统等,才能制定适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行业发展的物流信息技术岗位标准。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物流管理人才。

五、开发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方法

由于每所学校的师资力量不一样,硬件设备也有所不同,因此开发具有普适性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开发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单元实训”三者结合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下面以“GPS技术”为例,进行课程开发的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以GPS为例的课程开发

GPS

技术

知识目标 1. 知道GPS,北斗卫星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原理

2. 掌握GPS和网络GPS的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3. 能结合现实的物流问题,理解GPS在物流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 了解GNSS及伽利略定位系统

5. 了解GNSS的未来发展

能力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应用GPS解决现实中物流运输的问题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识GPS在货物追踪的作用,提高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区分不同的定位系统的差别

单元实训 实训任务1:

实训名称:车载GPS的应用

实训目标:通过实际操作GPS软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GPS导航的认识

实训内容:网上下载GPS,实现车辆从“西单商场”到“北京大学西门”,设计GPS的模拟导航步骤

实训任务2:

实训名称:GPS在测绘上的应用

实训目标:通过使用GPS,了解一般静态GPS接收机的基本构造,掌握静态GPS测量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训内容:静态GPS测量的基本操作方法; GPS后处理软件的功能与一般使用;一般GPS接收机的工作方法,使用的要领,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

实训场所: 户外

实训方式:小组形式进行实训

【参考文献】

[1]李万青.中国―东盟大物流环境下广西物流发展战略的新思路[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1)

[2]张教.浅谈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管理观察,2009(2)

[3]郭成.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趋势[J].中国储运,2007(3)

[4]杨从亚,高春津.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8(8)

[5]邓子云,翦象慧,等.高职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特色与建设思路[J].科技信息,2009(29)

[6]王郁葱.关于加强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探讨[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4(5)

[7]尚福久.《物流信息技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8]宾厚,邹筱,肖军.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市场,2007(36)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A类课题(2011JGA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