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时间:2022-05-19 19:43:13

生物实验报告

第1篇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材料用具:

显微镜、e字玻片(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方法和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实验二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目的要求:

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2.描述同一种组织中细胞的共同特点;3.描述不同组织中细胞形态上的不同之处;

4.根据观察,概述组织的共同特点,形成组织的概念。材料器具:

显微镜;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上皮组织玻片;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组织玻片;骨、软骨、血液、韧带、肌腱、脂肪等结缔组织玻片;神经组织的玻片。

方法步骤:

1.根据教师提供的玻片,逐个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认真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间的联系特点。

【思考】

1.上皮组织一般都分布在人体的什么位置?想一想,上皮组织有什么主要的

功能?

2.神经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构成神经组织的细胞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与这种功能相适应?3.请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给组织下定义。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方案

一、取镜和安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并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二、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2、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一眼注视目镜内,一眼睁开,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通过目镜看到白亮视野后并报告教师。

三、观察

1、把涂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接近涂片。3、一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报告老师。4、正确填写实验报告。四、整理

1、取下涂片并复位。2、用纱布擦拭显微镜外表。

3、转动转换器,让两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降至最低位置。4、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实验四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一、目的要求:

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材料用具:

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

三、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仔细检查实验材料用具是否齐全3、取放、组装、调试显微镜

4、取放显微镜的步骤、方式是否正确;组装、调试显微镜的方法是否科学。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并在尾鳍上放载玻片。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五、清洁、整理实验用具

1将显微镜复原,放回显微镜箱。

2将培养皿、滴管等冲洗干净并清洁实验桌面。

六、注意事项

1、是否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2、是否露出小鱼的口和尾部。3、小鱼的尾鳍是否平贴在培养皿上。4、是否在小鱼的尾鳍上放载玻片。

5、是否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6、是否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7、实验后是否将小鱼放回鱼缸

实验五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引课:提起鱼,大家都不陌生,鱼在水中能自由自在的游动,既能向前游动,又能上浮,下潜,还能转弯以及停留在一定的水层。那么,鱼在游泳中各种鳍起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方法一:模型模拟法(当不能用直接实验法做实验时,可以用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法,即用模型代替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模拟实验的缺点是:其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一般来说模型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方法二:剪除鱼鳍法(太残忍)方法三:捆扎鱼鳍法注意事项:(对实验材料用具的选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如对鱼体大小的选择,捆绑鱼体的夹板和线绳的选择等。经实践证明鱼体大小以6~10cm长为宜,捆绑鱼鳍用纱布较佳,捆绑鳍用轻且不易滑脱的材质为宜,如用轻的木片、塑料片等。要鼓励学生自行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验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时,应引导学生想办法只对单一因素进行观察,而限制其他因素的干扰,即分别探讨某一种鳍对鱼的作用,并作好实验记录。)下面我们就来开始我们的探究过程:

一、提出问题:鱼在游泳时,胸鳍、背鳍、尾鳍分别起什么作用

二、作出假设:鱼在游泳时,胸鳍、背鳍起平衡鱼体的作用,其中胸鳍有转换方向的作

用,背鳍能防止鱼体侧翻;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决定运动的方向。

三、制定计划:

实验材料及用具:四个玻璃缸、四条大小相同的鲫鱼、轻的木片或塑料片、细绳子、纱

布。

实验步骤:

1、在四只大玻璃缸上分别标上A、B、C、D,然后注水,水的高度为缸高的三分之二左右。2、对三条鲫鱼做如下处理:

用木片和绳子缚住第一条鲫鱼的胸鳍后放入A缸用木片和绳子缚住第二条鲫鱼的背鳍后放入B缸用木片和绳子缚住第三条鲫鱼的尾鳍后放入C缸第四条鲫鱼做对照,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放入D缸3、观察四条鲫鱼的运动情况

四、实施计划

现象:A缸中的鲫鱼能够向前运动,但左右摇摆不定,不能转向,不能掌握平衡。

B缸中的鲫鱼能够向前运动,但鱼体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C缸中的鲫鱼能保持鱼体平衡,但基本上没有前进。D缸中的鲫鱼既能平衡身体,又能自由自在向前游动。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六、表达与交流

第2篇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 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 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反思: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第3篇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材料用具:

显微镜、e字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方法和步骤:

一、对照图示认识显微镜,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

4、观察 (先低后高)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 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收放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

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

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 1

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思考回答:

1、在进行低倍镜观察时,使镜筒下降至接近玻片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什么地方?为什么?

2、光线较暗时,应选用反光镜的平面还是凹面?

第4篇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分虚实. .距离 . 倒正 . 大小 . 虚实 . 位置. .大于二倍焦距 . 倒立 . 缩小 .实象 .翼侧. .等于二倍焦距 . 倒立 . 等大 . 实象 . 翼侧. .小于二倍焦距 . 倒立 . 放大 . 实象 . 翼侧. .大于一倍焦距 .小于一倍焦距

物理实验报告《观察凸透镜成像》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物理实验报告《固体比表面的测定――BET法》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BET法测定活性碳的比表面的方法. 2.了解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和BET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 3. 掌握 BET法固体比表面的测定方法及掌握比表面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测定软件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气相

物理实验报告《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质量m=密度p×体积v 将物体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物体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日 期 实验课题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实验目的 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 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姓 名 班级学号 日 期 实验名称 仪器用具: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与步骤: 数据处理及误差计算: 实验结果分析与问题讨论: DiYiFanWen.com第~整理该文章……原始实验数据粘贴处 实验数据: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 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同组者 实验日期 2003 年9月21日 实验名称 实验一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多媒体情景下的法学诊所教育”实验报告中文摘要: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对使用电脑多媒体手段进行法律诊所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探索,指出了我国法律专业大学生在思维和能力训练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垃圾短信实验报告垃圾短信实验报告大城小事5月28日至6月28日,收藏手机里的所有垃圾短信,得出如下在第N次深夜被广告短信惊醒以及第N次收到类似于“洗浴中心大酬宾”、“偷窥设备推销”及“私家侦探为您服务”等具有暧昧字眼的短信后,我从开始的啼笑皆

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即谓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

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格式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格式(在所做过的实验内容里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收获,最有感想的实验内容)综合实验报告标题(可与实验名称不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设计及调试:(一)实验内容。

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写实验报告是对所做实验的再理解再创造的工作,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和衡量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是今后撰写科学论文的初始演练。(一)一般要求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报告纸。

电路实验报告要求电路实验报告要求同学您好:电路实验课已经结束,请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要仔细检查一遍,以免退回,具体要求如下:一、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合适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爱情实验报告爱情实验报告这学期要做一周的模块实验,我和欣儿分在一组,欣儿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负责收缴每天实验后大家必写的实验报告。欣儿长的很美,碰到人总是浅浅地笑,不象有些女生长得不怎么样却整天想着让人恭维,欣儿每天早早地来,发放实验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一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赖凯涛、张志诚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者: 赖凯涛、张志诚 实验时间: 2000/4/3气温: 21.6 ℃ 大气压: 101.2 kpa实验一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目的要求 了解恒温水浴的构造及其构造原理,学会恒温水浴的装配技术; 测绘恒温水浴的灵敏度曲线;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一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张子科、刘开鑫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者:张子科、刘开鑫 实验时间: 2000/4/17气温: 21.7 ℃ 大气压: 101.7 kpa实验一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1目的要求了解恒温水浴的构造及其构造原理,学会恒温水浴的装配技术; 测绘恒温水浴的灵敏度曲线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实验者: 陈小辉周进苏竹 谢佳澎 恒温水浴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实验目的 了解恒温水浴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学会恒温水浴的装配技术、 测绘恒温水浴的灵敏度曲线 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调节技术和使用方法 仪器与试剂 2升大烧杯贝克曼温度计100℃

实验报告--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何光涛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实验者:何光涛 实验时间:2000.4.3 气温:22.2摄氏度 大气压:101.1pa 实验目的 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 用等压计测定不同

实验报告--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史炜 汤菲菲实验三 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实验者:史炜 汤菲菲 实验时间:2000.4.19气 温:24.0℃ 大气压:101.7kpa目的要求 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棗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

实验报告--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韩飞 陈海星 何跃辉 邱雪辉实验者:韩飞 陈海星 何跃辉 邱雪辉实验三、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的测定实验者:陈海星.韩飞 实验时间: 2000/5/29气温: 22.4 ℃ 大气压: 100.923 kpa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纯液体饱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谢佳澎 苏竹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者: 谢佳澎 苏竹 实验时间: 2000/3/5气温: 24.5 ℃ 大气压: 101.47 kpa燃烧热的测定目的要求 一,用氧弹热量计测定萘的燃烧热二,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三,了解热量计中主要部分的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朱锡衡、张峰、何光涛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五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者: 朱锡衡、张峰、何光涛 实验时间: 2000/4/7气温: 22.2 ℃ 大气压 : 101.6 kpa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用氧弹热量计测量苯甲酸的燃烧热2、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赖凯涛 张志诚 史炜 汤菲菲实验者:赖凯涛 张志诚 史炜 汤菲菲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者:赖凯涛 实验时间:5月15日气温:23.0℃ 大气压:100900pa实验六: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一:目的要求绘制在p下环已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图,了解相图和相率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二组分固棗液相图的测绘--张子科,刘开鑫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者: 张子科,刘开鑫 实验时间: 2000/4/3气温: 21.6 ℃ 大气压: 101.1 kpa实验七:二组分固棗液相图的测绘一.目的要求1)、分析法测绘铅-锡二元金属相图,了解固-液相图的基本特点2)、学会热电偶的制作、标

科技实验报告科技实验报告一、定义与作用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电动涡轮增压后的实验报告电动涡轮增压后的实验报告五一黄金周跑了一趟北戴河,去了趟盘山,又到昌平长陵北面延庆山区玩了玩,总共跑了1281公里,加油 126.57升(共加两次93号油 第一次73.9升跑747公里,第二次52.67升跑534公里)平均油耗百公里9.9升。

电教研究报告与实验报告的撰写电教研究报告与实验报告的撰写一、电教研究报告(一)写法(格式)1、题目。必须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或观点,要用最恰当、简明的词语概括,做到准确、鲜明、生动。2、情况概述。

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实验报告格式示例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北滘镇中心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验报告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验报告 北滘镇中心小学吴燕嫦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好基础。

赞大戏节赞大戏节实验报告我是从04年起,开始关注大戏节的。当时一个朋友在一家票务公司里上班,因为帮她搬家,临末便赠了几张票。作为附庸风雅的文艺青年,有戏不看是不可能的,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实验报告《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实验报告一、前言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研究课题实验报告“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研究课题实验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标1、问题的提出现在中学英语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缺少言语技能。为了改善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言语技能”的研究课题。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德化县《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组陈其普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是以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平台为目标,探索如何把

第5篇

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格式(在所做过的实验内容里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收获,最有感想的实验内容)综合实验报告标题(可与实验名称不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设计及调试:(一)实验内容。

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写实验报告是对所做实验的再理解再创造的工作,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和衡量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是今后撰写科学论文的初始演练。(一)一般要求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报告纸。

电路实验报告要求同学您好: 电路实验课已经结束,请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要仔细检查一遍,以免退回,具体要求如下: 一、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合适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科技实验报告一、定义与作用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验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一)xx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可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研究和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

电子商务实验报告电子商务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企业信息化 实验目的:了解企业信息化的一般过程。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企业领导的管理工作。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一般员工的工作。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

测量学实验报告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亲近母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基本模式实践与研究》之子课题《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浩友慧全一、课题提出所谓儿童经典背诵,是指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各国儿童们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一、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网页制作实验报告网页制作实验报告实验一:站点设置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例是通过“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创建一个新站点。二、仪器用具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 山东菏泽曹县第二中学陈焘 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试验内容1、数据表的建立基本表《简单的》带有主键带有外码约束的(外码来自其他表或者本表)2、数据表的修改添加删除列修改列属性类型添加删除约束(约束名)元组的添加,修改,删除删除数据表试验过程1、createtable

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实验报告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的基本思路。 2.掌握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的主要方法。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报告使用同一份实验报告纸,是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继续补充相关内容就可以完成的,不作重复劳动,因此需要首先把预习报告做的规范、全面。

“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优化研究”实验总结“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优化研究”在我们实验点开展五年了。这个课题的实验,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我们学区收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全学区教

《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研究》实验报告一、 课题的提出语文教学中聋生常表现出被动、进程缓慢、学不致用、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聋校整体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SQL数据库制作考务管理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sql server的基本用法2. 熟悉掌握asp语言的应用3. 掌握asp的页面结构和内置对象4. 掌握asp与sql server数据库的连接和应用5. 掌握asp 另外一个重要的语言——javascript,并熟悉它的应用6.制作一个功能完善的考务

小学课题阶段实验汇报“信息”服务于“学科”“技术”致力于“教学”全面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小学“十一五”课题阶段实验汇报近年来,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惠生”战略呼唤下,确立了“以教研带科

生物教学中引导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报告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

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课题实验语文组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总结如下: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

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一、开题背景: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电子政务实验报告通过短短一学期对电子政务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实践学习中,我基本掌握了电子政务操作平台,在理论学习中,对各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有了了解,对电子政务的整体有了认知。

中小学生班级群体心智潜能开发实验报告我区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报经阳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中小学生班级群体心智潜能开发研究》实验课题,经过XX年6月至XX年年6月的三年时间的实验。

《心育知识与技能在学校中的应用研究》实验报告主题词:心育知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渗透 XX年7月始,我们在全县21所中小学校中进行了“心育”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该实验在XX年经教育部规划课题总课题组批准,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大课题子课题,此课题经过四年的实

节能照明灯安装实验报告为了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节能生产,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经采油厂生产运行科安排,在xxx采油大队开展陕西省中生科技有限公司节能照明灯实际节能实验,现将安装实验结果报告如下:一、安装基本情况2010年6月

英语课题组阶段性实验总结紧张、忙碌、充实的一学期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实验工作,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明德项目组对实验的总体要求,狠抓攀登英语课堂教学研讨,努力提高实验老师的业务水平,切实提高攀登英

“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实验汇报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探究创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以往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关注过少,重视传授数学知识,忽

“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报告“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蜡烛吹不灭思考: 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第6篇

关键词 自我,自我参照效应,所有权,所有权效应,代词。

分类号 B842.3

1.引言

所有权不是物体的自然属性,是由人类的意向所决定的。Etzioni(1991)提出所有权是“具有双重性质的事物。半主观、半客观、半意识、半真实”。上世纪末,欧美学者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心理所有权”的概念。Pierce等人(1991)认为,作为一种意识状态,心理所有权是一种个体感觉所有权的目标或其一部分是“他们的”的状态(即,它是“我的”或“我们的”)。占有心理学(psy-chology of possession)是心理所有权的理论基础(Furby,1978)。占有感无处不在,既可以指向有形物体。又可以指向无形物体。占有心理学文献表明人们对所有权有形和无形的目标都会产生积极的情感。通过对占有心理学的实证研究,Beggan(1992)提出“纯粹所有权效应”的观点,并指出当人们对目标物怀有所有权感时,对其(观点和物体)会形成更积极的评价。所有权是自我(或他人)和客体间形成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联系(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Beggan,1992;Cunninghaln,Turk,Macdonald,& Maerae,2008)。个体对强行分给自己的物品赋予更多积极的情感(Beggan,1992;Belk,1988,1991),并认为比那些没有分给自己的同样的物品更有价值(Kahneman,Knetsch,&Thaler 1991:Knetsch&Sinden,1984)。自我所拥有的物体享有一种特殊的加工状态,即在自我和客体间会形成一种很强的联系(Beggan,1992)。这种从幼儿期就开始发展的联系(Fasig,2000;Ross,1996)表明了所有权对认知的影响,说明所有权关系可以产生很强的记忆痕迹(Hocklev,&Murdock,1987;Ratcliff,1978)。

Rogers等人(Rogers,Kuiper,&Kirker,1977;Kuiper&RoKers,1979)将记忆的加工深度(depth of processing DOP)范式扩展到自我研究领域,首次提出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nce ef-fect,SRE),表现为自我参照的回忆成绩优于其他参照任务(结构、语义或者他人参照)。Symons和Johnson(1997)提出,自我参照效应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自我是一个发展得很完善并经常使用的结构。它能够促进信息的精细加工(Brown,Keenan,&Potts,1986;Ganellen&Carver,1985;Katz,1987;Keenan&Baillet,1980;Kendzierski,1980)和组织加工(Kihlstrom et al.,1988;Klein&Kihlstrom,1986;Klein&Loftus,1988),同时指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亲密程度会影响自我参照的记忆优势。朱滢和张力(2002)以及戚健利和朱滢(2001)的研究验证了这一结论。除了外显的自我参照效应,随意编码条件下也会出现自我参照的记忆优势(Cunningham et al.,2008;Turk,Cunning,ham,&Macrae,2008)。Sui和Zhu(2005)实验中要求儿童大声报告“谁指向了这个物体”,实验结果说明在合适的任务中5岁儿童表现出了自我参照效应。周爱保等人(2010)要求儿童报告。“这是我的××”或者“这是李明的××”,发现4岁儿童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

所有权效应是一种随意编码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物体的所有权关系能够对认知(Beggan,1992)和记忆产生影响,自我所拥有的物体比他人所拥有的物体记忆效果要好(Cunningham et al.,2008)。Toobv和Cosmides(1995)指出自我的一个重要心理功能就是能从外部信息中剖析并记住对自己重要的信息,对其他信息不太关注,也很少进行精细加工。从真实的所有权情境(Beggan,1992)到虚拟的购物环境。都证明了所有权效应的存在。

Walla等人(2007)考察了代词(“我的”、“他的”、“一个”)在加工与之相联系的名词(如,“我的花园”)时产生的效应。实验采用3种编码方式(首尾字母顺序、语义、语境),结果发现,在浅加工阶段(字母顺序),与代词“一个”一同出现的名词,再认成绩显著高于与“我的”或“他的”一同出现的名词,与“我的”或“他的”一同出现的名词再认成绩前者大于后者,但没有差异;其他两种编码条件下代词主效应不显著,Walla等人认为这与刺激的加工深度有关。与其他两种编码条件相比,语义加工阶段中被试对与“我的”一同出现的名词的反应时显著地大于其他两种代词:人称代词只在语义加工(深加工)阶段有效应,其他两种编码条件下不同人称代词间反应时没有差异。Shi,Zhou,Han和Liu(2011)以视觉呈现的方式考察了代词(“我的”和“他的”)与名词先后出现所形成的所有权效应对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情境编码(要求被试判断是否喜欢这个项目,即有意识编码)和知觉编码(要求被试判断项目的颜色,即随意编码)条件下,被试对属于自己的名词的反应要比他人的名词快,同时对自己的名词的回忆率都大于对他人名词的回忆率,即出现了所有权效应。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不论刺激是形容词还是图片,在有意识编码和随意编码条件下被试都能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而且,无论自我和客体间的所有权关系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或者所有权情景是真实的抑或虚拟的,被试对自我相关的刺激的记忆优于与他人相关的刺激,表现出所有权效应。但是在Walla等人的实验中并没有表现出自我记忆的优势,他们认为这与刺激的加工深度有关。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改变刺激的呈现方式(以口头报告的形式)来考察代词决定的物品的所有权关系对记忆的影响。本研究假设代词确定的物品的所有权关系可以产生与自我相联系的参照效应,即人们对自己的物品会表现出所有权效应。实验目的在于探讨由代词决定的所有权关系是否能够引发自我参照效应。

2.实验一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操纵被试对代词所确定的物品的所有权关系进行判断,以此来探讨不同的所有权关系对记忆的影响。

2.1被试

76名在校大学生(36名男生,40名女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听力正常。

2.2材料

实验材料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16种物品名称,如:“香蕉”、“毛巾”、“书包”等。

2.3实验设计

实验1采用2(参照条件:我的与他的)×3(报告类型:主试跟读、被试跟读与被试自己读)的混合设计。参照条件为被试内变量,报告类型为被试间变量。以被试回忆出的物品数量作为因变量。

2.4程序

准备阶段:卡片呈现前要做检查:三张相同代词的卡片不能连在一起。属性相似的物品不能连着出现(如,香蕉和苹果不能连着出现);第一张与最后一张卡片上的人称代词应不同(第一张是“我的××”,则最后一张应为“他的××”),属性也不同。

学习阶段分为三种条件,即主试跟读、被试跟读与被试自己读。

主试跟读时,被试先读一种物品的名称,主试跟读,逐项读完所有物品。在此期间。主试需将第一人称代词转换成第二人称代词,其他不变。例如当被试报告“我的××”时。主试要读成“你的××”:当被试报告“他的××”时,主试直接跟读。

被试跟读时,主试先读一种物品的名称,被试在跟读过程中需将第二人称代词转换成第一人称代词。如,当主试报告“你的××”时,被试转换为“我的××”,其余不变。

被试自己读时,每次自己读一种物品的名称,并重复读一次。

各实验条件下。读完16种物品的名称后,被试都要完成两分钟的分心任务,最后让被试自由回忆刚刚读过的物品,限时3分钟。

2.5结果

对数据进行2×3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

方差分析发现,参照条件主效应显著,F(1,73)=12.07,p

对三种报告类型下的自由回忆率进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发现被试自己读条件下的回忆率显著高于主试跟读条件下的回忆率,二者间差异在0.001水平显著:被试自己读与被试跟读时的自由回忆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

2.6讨论

实验一结果表明,被试对自己物品的回忆成绩显著高于他人物品,对自己的物品表现出所有权效应。Turk等人(2008)指出注意在自我参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试跟读时要进行代词间的转换,被试要在正确转换代词的前提下报告物品的所有权关系,这时注意可能会被唤起,自我和他人之间表现出差异,即出现强烈的所有权效应。其他两种条件下自我和他人物品的回忆成绩没有差异,这与Walla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被试对与“我的”或“他的”相联系的名词的记忆成绩没有差异,他们认为潜意识的语义加工包含关于自我和非自我信息的加工。

被试自己读两遍的成绩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跟读条件,可能是因为没有人称代词的转化过程,注意力集中在所报告的刺激物上。被试跟读条件下,需要进行代词的转换并报告所有权关系,被试的一部分注意力可能转移到转换任务中,那么用于刺激加工的注意资源相对减少,这会影响刺激的加工深度,进而影响随后的回忆成绩。Craik和Lockhart(1972)关于加工深度对记忆影响的研究为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提供了证据。

实验一中主试跟读和被试跟读两种条件下被试加工的任务不同,被试跟读时要求被试对代词进行转换,而主试跟读时由主试完成代词间的转换。这有可能会导致记忆偏差。因此实验二中要求被试完成相同的任务。进一步考察代词决定的物品的所有权关系对记忆的影响。

3.实验二

为了确认实验一当中所出现的效应是由所有权而不是转换任务造成的,本实验将通过改变报告顺序使得转换任务相同来探讨代词决定的所有权关系对记忆的影响。

3.1被试

24名在校大学生,年龄范围18-22岁(男女生各占一半)。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听力正常。

3.2材料

采用16张大小为4cm×5cm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印有一种物品名称,物品与实验1中用到的相同。这些卡片中一半带有“”,一半带有“”。“”和“”分别表示自己和他人的物品。另外,标记“”和“”的卡片中,分别各有一半背面标有“√”或“×”记号。“√”和“×”是为方便实验者区分物品的报告顺序。

3.3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2(参照条件:我的、他的)×2(报告顺序:自己先报告、对方先报告)的被试内设计,实验中参照条件和报告顺序均为被试内变量,以被试回忆出的物品个数为因变量。

3.4程序

材料准备:随机平衡卡片呈现顺序和被试报告的顺序,12组(2人一组)被试全部使用不同的实验顺序。卡片分为4种类型:带有“√”、“×”、“√”以及“×”标记的各有4张,分别表示自己的自己先报告、自己的他人先报告、他人的自己先报告以及他人的他人先报告。与实验一相同,相似属性的物品不能连在一起,属于同一个被试的三种物品不能连着出现,并且同一个被试不能连续报告3次。

实验阶段:实验开始前告诉被试,A被试的卡片带“”,B被试的卡片带“”。凡是带“√”的卡片让A被试先报告,B被试进行确认。如,A被试报告“我的××”,B被试确认后报告“这是他的××”。带有“√”的4张卡片,A被试报告“他的××”,之后B被试报告“是他的××”。其余类似,报告完毕接着呈现下一张。

回忆阶段:所有卡片呈现结束后完成2分钟的分心任务,然后让被试回忆刚刚报告过的物品,限时3分钟。

3.5结果

对数据进行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参照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差异显著,说明参照条件主效应显著,F(1,23)=6.40,p0.05,参照条件与报告顺序之间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23)=2.54,p>0.05,(见图2)。

3.6讨论

实验二结果表明。被试对自己的物品回忆成绩显著高于他人物品。表现出了所有权效应。Cunningham等人发现,被试对自我所拥有的物品比他人所拥有的物品记忆效果要好得多,物品的所有权关系能够对认知(Beggan,1992)和记忆(Cunningham et al.,2008)产生影响。从真实的所有权情境(Beggan,1992)到虚拟的购物环境(Cunningham et al.,2008),研究者都发现了所有权效应。在实验二中,被试要对刺激物进行报告,同时确认对方所作的报告。先作报告的被试要根据卡片上的标记判断物品的所有权关系,当被试确认物品属于自己时可能会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Turk等人研究发现注意在自我参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自我线索引发的注意会提高信息编码的准确性,进而产生自我记忆偏差。实验结果揭示出代词所决定的物品的所有权关系能够影响记忆。

4.总讨论

从两个实验可以看出,被试对自己的物品表现出了所有权效应。说明代词所决定的客体的所有权关系对记忆有显著影响。实验一中不同报告类型下回忆成绩有差异,但被试对属于自己的物品的回忆成绩优于对他人的回忆成绩:实验二结果验证了造成记忆偏差的原因不是报告的先后顺序,而是代词决定的所有权关系对记忆产生了影响,这与Cunningham等人关于所有权效应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所有权效应是自我和客体(Beggan,1992;Cunningham et al.,2008)间形成的一种重要心理联系,这种心理联系处于一种特殊的加工状态,这种从幼儿期就开始发展的联系(Fasig,2000;Ross,1996),表明了所有权对认知的影响。所有权关系可以产生很强的记忆痕迹(Hockley&Murdock,1987;Ratcliff,1978),实验结果与以往研究(Beggan,1992;Cunningham et al.,2008;Turk et al.,2008;Shi et al.,2011)相似,被试对自己的物品表现出了所有权效应,进一步说明代词决定的所有权关系会对记忆造成影响。

实验一中,被试对卡片的刺激进行加工,同时也要加工听到的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馈。各实验条件的加工任务有差异,这会对被试的记忆成绩产生影响。Cowley(2006)指出。如果一种心理经验(mental exoefience)的记忆包含大量知觉细节,那么这种记忆就会与看到过的信息相混淆,原因在于看到的和听到的信息通常都包含很多知觉细节。一般情况下,听到的信息不会与自己的观点发生混淆,因为亲身体验和听来的经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Clore,2000),而且记忆质量也不同(Cowley,2006)。实验一中,不同条件下的加工任务的差异,会对被试的记忆成绩造成影响。信息的加工深度不同,而加工深度会影响记忆(Craik&Lockhaa,1972),因而被试自己读两遍的回忆成绩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跟读条件。被试对属于自己的物品的回忆成绩明显地高于他人物品,Cunningham等人证明了所有权对记忆有影响。人们对属于自己的物品会产生很强的记忆痕迹(Hockley&Murdock,1987;Ratcliff,1978),人们听到别人说“你的××”时会对相应的客体产生一种所有权感,无论这种所有权是真实情境中的(Beggan,1992)还是虚拟情境中的(Cunningham et al.,2008),被试都会对自己的物品表现出所有权效应。实验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条件是一致的,被试对自己物品的回忆成绩显著高于对他人物品的回忆成绩,同样表现出所有权效应,说明代词决定的所有权关系对记忆有影响。

然而,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与Walla等人的有所不同,分析后认为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刺激的加工深度和时间各有差异。Craik和Lockhart(1972)发现加工深度会影响记忆。Walla等人将刺激的加工分为浅加工、语义和语境加工三个水平,刺激呈现时间为300ms:而本实验中刺激呈现时间相对比较长,加工深度处于语义加工水平,实验一中两种跟读条件下,被试根据具体任务完成代词的转换并报告物品的所有权关系,被试自己读时不需要进行代词转换。Craik和Lockhart(1972)研究发现加工深度会影响记忆。其次,两个实验中刺激的呈现方式不同。本研究中一部分刺激以视觉形式呈现进行口头报告,一部分需要被试根据听到的内容进行转化并报告,而Walla等人使用的刺激全部以视觉形式呈现。通常情况下,看到的和听到的信息包含大量的知觉细节(Cowley,2006),亲身经验和听来的信息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Clore,2000),而且记忆质量也不同(Cowley,2006)。因此,刺激呈现方式也可能是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最后,测量指标也不同。他们的实验以再认成绩作为测量指标,没有减去虚惊的成绩。本研究使用自由回忆的成绩作为因变量,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实验结果的差异所在。事实上,再认和自由回忆的认知负荷是不同的。尽管关于自我参照效应的大量研究,基本上都以个体对人格特征形容词的自由回忆率和再认率为指标,不过有研究发现,当测验任务是再认时,自我参照效应往往不明显(Symons&Johnson,1997)。

实验二中,被试首先要对物品的所有权关系进行判断,被试通常认为属于自己的物品比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同样的物品更有价值(Kahneman,Knetsch&Thaler,1991;Knetsch&Sinden,1984),也会增强对自己物品的记忆痕迹(Hoekley&Murdock。1987;Ratcliff,1978)。与他人的物品相比,被试对自己的物品会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Turk等人发现注意在自我参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自我线索引起的注意会提高编码的准确性,随着反应的唤起。与自我线索相联系的注意可以产生自我记忆偏差。纯粹所有权的文献表明对自我所拥有的物体产生积极偏差的原因可能还包含其他一些因素,例如:自己的物品可能会优先捕捉到视觉注意,或者促使注意资源指向对它们的编码或回忆。另外,Cunningham等人验证了随意编码条件下的所有权效应,并认为被试在加工自己的物品时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了生态学方面的优势,它们更容易获得以后的再认。

研究结果表明。代词所决定的物品的所有权关系,对人们的记忆会产生影响,被试对自己的物品会表现出强烈的所有权效应。暂时所有权效应的出现说明信息编码时所有权情景的存在足以产生对认知的重大影响,特别是能加深对信息的记忆(Cunningham et al.,2008)。被试听别人说物品属于某个体时,主体和客体间就会形成一种心理联系,相应的会对物品产生暂时的所有权感。Beggan(1992)指出当人们对目标物怀有所有权感时,对其(观点和物体)会形成更积极的评价。人们总是倾向于记住与自己相联系的刺激,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参照效应:无论物品的所有权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或者真实的抑或虚拟的。代词决定的物品的所有权关系会影响记忆,被试会对自己的物品表现出所有权效应。

尽管目前的实验证明代词确定的物品的所有权关系对记忆有影响,但是不同的代词决定的所有权关系只是在报告的时候作了暂时的转换,所有权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实验中能够将物品的真实所有权发生改变,即改变后所有权不再属于自己,这时被试对自己原先拥有的物品是否仍旧会表现出所有权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7篇

物理化学实验同其他基础化学实验最明显不同之处就在于物理化学实验要采用大量的仪器设备,几乎每个实验都要用到一套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而仪器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要终止实验,既耽误学生实验又要花时间修理,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因此,实验教师要认真阅读仪器设备说明书,根据操作规程、按照教学实验要求进行调试,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特别留意仪器在实验中最容易出现的故障[4]。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操作仪器,遇到仪器故障时才能快速分析原因,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最后,预作实验。把实验内容的每一个环节都亲手做一遍有助于了解仪器性能,熟悉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当学生在实验中再遇到这些问题时,能过及时帮助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给出合理的解释。

1督促学生做好实验预习

物理化学实验大多实验步骤较多,仪器操作比较繁琐或者数据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学生没有预习的结果就是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过程中不断出错,甚至损坏仪器,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和实验室财产的损失[5]。因此我们在上实验课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并写好实验报告,在上课之前要上交预习报告,教师要批阅预习报告,掌握学生对本实验的了解程度。在讲解实验内容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提问,以便发现学生是否只是敷衍了事,照抄书本上的实验内容。预习报告也将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以这种方式敦促学生做好实验预习,这样学生便可以顺利地完成实验和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提高实践能力。

2实验药品选择不必拘泥于教材

在全国提倡绿色环保的大环境下,我们对实验药品的选择也应尽量是无毒或是低毒的。现各高校使用的物理化学教材多种多样,但都包括经典的实验项目,且实验药品也基本相同。比如燃烧热的测定,几乎所有的教材都是使用萘作为测定对象,萘容易挥发和升华,吸入萘蒸气后,可引起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皮肤接触后可引起皮炎。严重者会导致溶血性贫血及肝、肾损害及白内障、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病变等[6]。从绿色环保和对学生安全的角度考虑可采用蔗糖或葡萄糖等代替萘,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再比如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实验,我校原来采用教材上的实验药品正丁醇,但学生普遍反应此药品气味大,长时间实验感觉眼睛不舒服,因此现改为用乙醇做实验,尽管乙醇也稍有气味但无毒,学生使用安全且环保,并且学生对该药品熟悉、接触多,还会增加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3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教学成绩

以往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是学生做完实验后,将实验记录下来的有关实验数据,利用课后时间将实验报告完成,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好坏评定出实验成绩,这样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实验水平,往往会造成有些同学实验时认真,动手能力强,但由于实验报告写得不好而成绩不高;有些同学做实验时敷衍了事甚至不动手,课后抄袭或综合他人数据报告写的好而得高分,出现“高分低能”、“低能高分”现象,这种随意性和偶然性,势必影响到实验总成绩[7]。因此对学生实验成绩应全面考核,实验成绩的评定可包括预习报告、操作能力、现象及数据记录、实验报告等几方面内容,每一项指标均在实验总成绩中占有比例,实验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给出成绩,避免上述状况的出现,做到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公平合理。

4结语

改革后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责任感,提高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作者:王楠 石月丹 徐凛然

第8篇

科技实验报告是描述和记录某一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科学假说,或者为了检验某一科技成果的有效性,科技工作者常常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然后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现象、结果用书面的形式记述下来,这就形成了科技实验报告。

科技实验报告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向有关部门汇报实验结果,为其决策提供依据;二是积累科研资料,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经验或教训。

(二)科技实验报告的特点

1.科学实证性

科技实验要讲究科学性,实验者要以客观、冷静的态度进行整个实验工作,排除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不带任何个人偏见。整个实验过程,不以理论的推导为主,而以实证为原则。实验的结果要经得起反复的检验,实验的数据要经得住反复的核查。

2.记录性

科技实验报告是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如实记录,出现什么现象就记录什么现象,出现什么结果就记录什么结果,得出什么数据就记录什么数据,真实可靠。必须坚决杜绝主观想像、凭空捏造、任意取舍。

3.不求圆满结果

科技实验不像项目研究那样追求圆满结果,它只是一个实践验证过程。不论结果是肯定性的还是否定性的,实验本身都达到了目的,都会对科学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肯定了某种认识或发明,当然是可喜可贺的好事,而否定了某种错误的认识或不成功的发明,也未必是坏事。所以,有些实验结果完全了原来的认识,或否定了新的科技产品,从科学认识的角度说似乎没有得到圆满的结局,但实验报告记录了一次失败的教训,使得将来可以避免再走这条弯路,仍有突出的意义和价值。

(三)科技实验报告的类型

科技实验报告的类型是由实验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大致有两种基本情况:

1.创新型实验报告

这种实验是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或者说,这是一种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一种创新型实验。这样的实验,失败的比率很高,常常做数百次实验也不能获得成功。但一旦获得成功,就可以很快获得效益,因为其结果在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得到了验证。

2.检验型实验报告

凡是对一个新的发现或假说、一个新的产品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的实验,都属于检验型实验。这种实验不承担创造和发明的责任,只验证创造和发明是否有效。相对而言,这种实践的肯定性结果要远远高于创新型实验。

(四)科技实验报告的写作

1.标题

标题由实验项目加文体名称组成,如《新型防火阀与火灾报警器定期观测实验报告》。

2.作者

包括实验主持人和实验组成员,如果是科研单位的集体实验,可以只标科研单位的名称。

3.摘要

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把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等重要信息提取出来,概括为一个简短的摘要,置于正文之前,目的是让读者利用最少的时间了解实验的结果和评价。

4.引言

这是实验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用以概括地说明该项实验的研究对象、该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等。这部分篇幅要短小,文字要简练。

5.主体

实验报告的主体内容复杂,又可分为以下组成部分:

(1)实验原理

简要表述进行实验的理论根据,如基本定律、原理、科学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设计原理等。

(2)实验目的

简要说明该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检验什么原理或假说,要验证产品的什么功能或效力等。

(3)实验器材

对所使用的仪器、材料作出较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包括仪器、材料的名称、型号、数量、批号等。这部分非常重要,不得遗漏。

(4)实验设备和步骤

如果采用了实验设备,要将设备的情况及操作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记录和说明。

(5)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要把实验的过程及其所得到的数据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如果数据复杂繁多,这部分要列出表格,在表格中一一标写出来,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事实上,许多科技实验报告中都有表格出现,这是表达的需要。

(6)讨论及评价

就是对实验的步骤、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得出最终评价。

6.参考文献

在实验中引用别人的实验数据、计算公式、研究成果等,要注明出处,包括作者、文献名、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等。

【 例 文 】

克糖丸毒性实验报告(节要)

实验目的:观察克糖丸毒性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克糖丸的急性毒性实验

药物:克糖丸,复方天然药物丸剂,每瓶60g.提供单位:章丘市第二人民医院张茂帅医师提供,成分同批准文号为:[济药管制](20__)fz014-58。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0±0.5g,山东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980101。

实验方法:取小鼠20只,禁食12h,正常饮水,每只鼠每次灌胃0.8ml,间隔4h,总体积2.4ml。其中含生药398.3g(65.3g/kg),分三次给药,相当临床人日用量的102倍(未测出ld50)。用药后动物未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连续观察一周,动物全部存活,活动自如,毛发光滑,饮食正常,呼吸、鼻、眼、口腔无异常分泌物。体重增加。一周后解剖动物,肉眼及显微镜观察重要脏器,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

二、克糖丸的慢性毒性实验

克糖丸,复方天然药物丸剂,每瓶60g.提供单位:章丘市第二人民医院张茂帅医师提供,成分同批准文号为:[济药管制](20__)fz014-58。以生理盐水稀释成溶剂。

实验动物:wistar大白鼠,60~80g,80只,雌雄各半。

实验方法:随机将大白鼠分成4组,对照组及三个实验组(10g/ 日,20g/日, 40g/日,灌胃)。每组各2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正常饲料喂养。灌胃后自由饮食,连续观察30天。

检测方法:⑴动物一般表现。⑵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分类。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总蛋白,白蛋白。⑶病理学检查。肝,肾,胃,,卵巢。

结果:

1.克糖丸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克糖丸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证实,克糖丸无急性毒性作用,在最大灌胃量内,未测出明显的ld50。临床用药安全可靠。详细指标参考如下表1(略):

2.克糖丸的慢性毒性实验结果(略)

评价:

鉴于新组中药成方或制剂在临床用药前必须进行毒性实验的规定,本研究在克糖丸治疗糖尿病的成方加工成制剂后,首先按照国家三类中药复方制剂的毒性实验要求,对中药克糖丸进行了急性与慢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按照人与鼠的换算剂量100倍以上剂量进行灌胃,无明显的死亡等急性毒性表现。在大白鼠的动物实验中,经过分析血液中的血象指标,大白鼠白细胞分类测定,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及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的差别。说明该制剂未产生明显的急、慢性毒性作用。急性与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提示克糖丸可以安全的用以临床治疗与观察。

主要

参考文献《中药新药研究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1994;84。

试验设计:

姜国胜 医学博士

姜枫勤 研 究 员

实 验:

唐天华 副研员

张玉昆 主任技师

任海全 助理研究员

第9篇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验教学组织

(1)精心选择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实验室实际条件和专业培养要求,精选具体的实验内容,其中应既有侧重于基本技能训练和常规仪器使用的基础性实验,又有倾向于多种技能运用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同时还开设了一些与生活和专业发展相关的实验项目,以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多方面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另外,在制定实验内容时,还充分考虑专业的特点,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具针对性。这样在进行实验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专业领域的认知,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2)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更好保障实验效果。由于实验环节与理论教学关系密切,许多实验项目就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应用,为了更好地使实验教学与课堂的理论教学相衔接,保障实验效果,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一些实验项目的时间就选择在理论部分刚讲述完后来进行,这样学生就能在第一时间把所学理论与实验操作联系起来,一方面根据所学理论来指导实验;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又进一步加深巩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3)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保证实验教学有序进行。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实验室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另外要求实验指导老师在每学期开学前填写实验课表、实验任务安排表,实验后填写实验记录表,通过以上这些措施,促进了对实验教学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强调实验预习。预习能力的培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事先没有充分的准备与思考,当然就不会收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在实验前应要求每个学生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方法和注意问题,并写出实验预习报告。(2)提倡学生参与实验教学。以前,许多实验准备工作都是由实验老师来完成的,现在则应将学生分组来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如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样品的采集等,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强化了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全过程的整体认识,提高了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增强了责任感。(3)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指导。微生物实验的内容较多,涉及的操作技能较繁杂,实验操作的规范与否成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为此,在每一次实验时,老师都要将实验内容进行总体介绍,画出操作流程,理清实验思路,并对主要实验操作进行亲自示范,强调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要求学生在正式实验前对有关操作进行练习和熟悉,尽量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同时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加强巡视,增强师生交流,随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帮助使学生养成良好操作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4)规范实验报告书写,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应将实验报告成绩纳入到课程的总评成绩中,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同时实验指导老师应统一规范实验报告的格式和纸张,对报告中各项内容的填写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情况,如发现有编造抄袭现象,实验报告发回重写。另外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应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报告中进行分析讨论,对不理想的实验结果,引导他们去分析可能导致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5)开设综合性实验,进行开放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是将多个知识点和实验操作结合在一起的复合性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等,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多方位、多层面的训练。

三、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实验环节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我们应改变过去单一通过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成绩的做法,采用分项记分方式来考核学生实验成绩。具体内容包括:其一,预习成绩。通过检查预习报告和现场提问,考核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任务的设计能力。其二,实验操作成绩。通过实验过程,考核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熟悉程度与操作的规范情况。其三,实验报告成绩。通过撰写实验报告,考核学生实验数据的记录、结果处理及回答思考题、分析实验现象和解决实验问题的综合能力。其四,综合笔试成绩。在相应理论课的期末考试试卷中,进行综合笔试考核。将实验原理、操作、数据分析等内容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综合考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学梅.对高等师范院校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J].实验室科学.2006(2)

第10篇

1.1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研究

徐州工程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为实验中心)作为省级示范建设中心,每年承担着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的基础物理实验课。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设置了不同的实验类型,比如大学物理实验A1、A2、B、C,普通物理实验1、2、3及近代物理实验,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实验内容开放”,但是依然是采用传统的统一排课、教师确定实验项目,漠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其次实验内容偏重经典和验证,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开放实验内容,具体研究方案如下:

将整个大学物理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预备性实验和基础性实验,教学过程为:撰写预习报告-课堂讲解-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按照课表,分小组循环上课,每人一台仪器,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解和演示,这种形式效率高、容易监控和管理。预备性实验包括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万用表等一些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误差处理、有效数字保留不确定度计算等数据记录、数据处理能力的训练;基础性实验包括示波器的基本使用、测电阻的基本方法、基本电路测量等实验,这个阶段实验内容侧重一些主要仪器的使用、常用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的训练。

第二个阶段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安排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为:确定课题-设计方案-预约时间-完成实验-撰写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不同专业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选择不同的综合性实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而设计性实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教师给出必做的实验课题、实验的目的要求,只给予一定的背景介绍、提示和引导,由学生自己自行思考、分析、讨论和查阅资料,完成预习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最后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另一种是学生根据已做过的实验项目、实验仪器,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自拟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自制实验教具、仪器设备,最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实验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对于设计性实验,学生也可根据实验项目的难易程度组成实验兴趣小组,共同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团体合作意识。这种教学内容的开放从侧面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师生切磋,教学相长,可增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责任心。

1.2实验时间、空间的开放研究

有些难度系数较大的设计性实验,可以分多次完成,或者学生对某个实验结果不满意,可另选时间重做。实验室时间开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验时间,需要提前预约时间;另一种是完全开放,实验中心每学期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实验室,对学生自由开放,不限制时间,学生可自由进行创新研究,这种自由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灵感,充分施展他们的创新能力。空间开放是指设计性实验的场所不受限制,实验可以在室内,亦可在室外,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虚拟实验等。为创新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实验中心可以将实验室的部分资源向学生开放,比如实验设备、机房的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视频等均向学生免费开放,为学生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条件,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1.3实验考核方式的开放研究

目前实验中心对学生的评价由实验报告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得到,其中实验报告成绩包含了预习等级、课堂操作等级及数据处理成绩,而学生在撰写预习报告时大多是盲目抄书,并不清楚实验的目的、原理。课堂操作方面由于每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准确获得学生实际操作情况。数据处理是在课后完成的,这就导致同学间互相作弊、抄答案的现象,而且由于实验报告成绩占比例较大,导致学生对期末考核并不重视,也就放松了平时课堂的实验操作;期末考试成绩是随机抽选一个实验项目进行考核,查看学生的操作步骤、仪器使用、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而每个小组的考核实验项目是不同的,这就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比如伏安法测电阻,电路简单易记,数据处理简单;比如转动惯量,公式复杂,计算量大;比如电表改装电路难记等。另外还有实验时间的先后,有的实验项目是开学初做的,有的实验项目是在考试前做的,可见这样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实验能力。开放式教学模式应该引入相应的开放式考核模式,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1)现场操作考核,对于同一组学生(16人,每4人的实验桌排在一起),考核教师设计4个难度相近的操作环节,让学生现场动手操作,记录数据及处理数据,安排两个考核教师,可以较准确地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考核方式适合第一阶段实验的考核,适当减少实验报告成绩的比例。

(2)设计性实验中,学生每次实验都要填写实验记录,记录本次实验的内容、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设计方案,安排学生科技演讲以便明确学生实验操作具体情况,可以反映到实验成绩中。最后查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数据处理及实验分析讨论。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全面,能够考查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研究态度、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及撰写报告能力。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思考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一个非常大的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然而开放式教学要求的条件比较高,运行的难度也比较大,必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管理者、实验指导老师及学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性;硬件环境支持不够,网络管理系统不完善;实验室人力、物力、多媒体课件等缺乏;开放实验工作量的计算方式不合理,导致教师投入不够等。

第11篇

关键词:环境生物学;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环境生物学实验是环境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技术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1]。近年来,环境生物学发展迅速,尤其是环境生物学实验理论、技术和方法都有较快的发展,已渗透到环境科学的各个相关领域[2]。因此如何通过环境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改革,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改革前的环境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院自2006年设立环境生物学实验课程以来,经过三年的实践,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实验课程开设时间不够合理

根据教学计划,环境生物学及其实验安排在第四学期修读,但此时学生只修过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等专业必修课,与环境生物学及实验联系密切的相关课程如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及相应实验课程等均未修读。由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实验技能较差,学生对环境生物学实验兴趣不大。

(二)实验内容简单,课时数少且实验条件不够完善

学生所用环境生物学实验指导书为教师自编讲义,由于实验课时数少,仅为17学时,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偏重于验证型和操作型,且内容简单,学生虽然易于掌握,但不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验项目之间知识点联系不紧密,不便于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系统化,并且实验与现实环境相关性很小。目前环境生物学实验与植物生理学实验共用一个实验室,部分实验欠缺先进仪器和设备,既无法向学生传授与该学科相关的新技术和方法,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环境生物学实验的成绩评定主要以实验报告为唯一考核依据,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实验课,自己不愿动手,而且学生中存在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使实验教学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环境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尝试

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组进行了多次深人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对环境生物学实验的改革进行了尝试。

(一)优化环境生物学实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环境生物学内容跟环境专业的其它必修课程如环境毒理学、环境微物学、生态学、环境监测等出现了交叉和重叠。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同时避免重复教学,根据环境生物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依据学院当前实验条件和学生的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并重新修订了实验讲义。在实验教学内容上,主要围绕水体污染物对环境生物的毒性影响而展开,以综合性、研究型设计性为主的实验,并结合教师科研成果,努力将教师科研中所用实验方法和技术转化为实验项目。2010年开始,17学时的环境生物学实验可供开设的具体实验项目如下表:

(二)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科研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相关学科和成就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的监测和评价[2],所以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当前环境生物学领域常用的实验方法和先进的实验技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鉴于学生修读了普通生物学实验、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以及生物化学实验等课程后,已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环境生物实验的教学应着重于科研思维的训练,在实验过程中应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记录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和问题,并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如何撰写实验报告等。在教学中,采用如下图所示模式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建立环境生物学研究型设计实验的科研思维:

这种以科研课题的形式开设的研究型设计实验,只给学生一个研究课题,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都显得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教师一开始,必须先告知学生查阅文献知料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做好详细的记录比如受试生物的规格、对污染物的反应、水体温度、pH值等。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要求由学生自行完成,在实验翔实的记录之上,要求学生写出格式工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与方法、具体步骤、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强调了团队精神。教师在实验之前着重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要求大家在实验过程中高度负责。通过实验同学们意识到进行一项独立的环境生物学研究型设计实验,必须综合考虑实验过程中的种种因素,无论是实验材料的选择,污染物浓度的配置,技术路线的优化,还是观察记录过程都需要小组成员间的相互配合,否则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影响到后面的结果。另外,为锻炼学生撰写规范论文的能力,要求学生将最后一个环境生物学研究型设计实验的实验报告以科研小论文的形式撰写上交,从而为以后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撰写做准备。

(三)完善实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实验积极性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教师仅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对于学生中存在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教师往往无法准确识别,故易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准确。因此,学生普遍缺乏积极性,做实验也只是敷衍了事。这种现象对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存在不利的影响,教师在没有挑战性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也易产生惰性[4]。为此从2010年起,本课题组对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完善,实验课考核成绩由实验报告、平时实验态度和科研小论文三部分组成,其中实验报告成绩占40%,平时实验态度和操作占30%,科研小论文的撰写占30%。

三、结语

一年多的改革实践发现,通过优化实验项目引入研究性实验之后,学生的协作精神、操作技能、思维模式以及创新意识和求知欲都较往届学生有很大的进步,说明这种改革是有效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暴露出学生和老师准备不够充分、老师指导不及时以及设备和实验室冲突等问题,经常影响实验的进度及结果。因此,为了更好的贯彻教解决好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我们的专业才能办出特色,才能真正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孔繁翔,尹大强,严国安.环境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佘晨兴.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福建轻纺,2009,(1):51-52.

第12篇

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通过“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的晶体物质的实验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

2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2.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初中化学教材里,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加热、加压、催化剂、光和电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初中化学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

因为我们在讲氧气时进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讲氨气、甲烷等气态物质时,就可以从启发学生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装置,来完成制取上述物质的实验。

2.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如我们在讲实验室里制取氯气时,就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理由。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好仪器。

3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在这方面,我们除按实验原理、要求提出有关的操作内容和要求外,还着重讲了下述几点:

3.1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

对这些操作,都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譬如在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取氯气时,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水的沸点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汽。欲除去,只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不能用水,这是因氯气与水能发生下列反应:C12+H20HCl+HC10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加生成物中的C1-浓度,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以减小氯气的溶解度。又根据氯气的性质,要想干燥氯气,只能选用液体或颗粒状的酸性干燥剂,通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3.2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操作内容和要点,独立地进行实验,往往能提出一些改进某些实验的设计。如教材中关于氨气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若按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先用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制取氨气,用于燥的烧瓶收集,再接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因为在化学实验室里,很难将烧瓶搞得十分干燥,而氨气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同学分析了上述方法实验失败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该实验的要求,所用药品的性质,提出了改进方法:即先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3毫升浓氨水,然后摇晃烧瓶将浓氨水迅速倒掉,立即演示“喷泉”实验,实验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实验方法好得多。

4根据实验内容,处理好演示实验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般可分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这是少数。这类实验必须由教师演示,力求操作规范化。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的实验。对于这类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实验条件较差的学校,某些课题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在教师指导下去完成实验操作过程。

5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即使到了二年级也还不能较好地写出实验报告。其原因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什么。

有些学生对实验报告写什么和怎样写还不了解。因此,他们常常把实验报告写得杂乱无章,空洞无物。为此,我们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5.1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有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