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

时间:2023-08-11 17:27:48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范文1

[关键词] 现代信息化物流 传统物流 资源整合

一、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虽然当今国内部分物流企业的成长性高达20%以上,但仍然难以掩盖我国传统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1.服务水平欠佳,落后于市场需求

传统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服务质量差,普遍存在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客户的高要求现象,服务水平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提供的功能单一和服务质量差两个方面。我国的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由原来的仓储、运输和货运企业转型而来的。这些企业主要的业务仍然局限于转型前的基础,成功开展综合业务的公司并不多。

2.系统规模弱小,缺乏网络支持

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偏小,离最优规模经济状态还很远。物流系统的小规模,有其灵活、应变能力强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其不利的方面。首先,开拓市场乏力。其次,开展业务困难。最后,抵抗风险能力弱。和规模小并存的另一个问题,是物流系统缺乏完善网络的支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规模小,覆盖面窄。很多物流企业都是地方性的运输或仓储服务提供商,业务网络的覆盖仅限于邻近的省市;二是有点无线。即使物流公司有自己的网络节点,但却除公路线路以外,没有可供调配使用的长距离的铁路运输线路和航空运输线路。

3.技术设施薄弱,信息系统不健全

传统物流企业现有的设施基本上是按传统的物流方式配置的,与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管理的单一化和粗放性,致使物流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物流服务复杂化和时效性的要求。由于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具有依附性和功能单一性的特点,长期以来作为生产和流通的附属企业只注重与母体行业储运要求的符合性;只注重相关硬件的投入,对于软件的投入几乎为零。因此,物流技术在我国物流业应用并不普及,比如自动识别和条型码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业中的应用更是尚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有利于实现企业物流供应链的一体化和信息化,提高物流管理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也将为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客户间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和供应链一体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功能不健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基于现代信息化物流的物流企业资源整合

进入新世纪,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传统物流企业一定要适应现代信息化物流的发展趋势,做好企业资源整合。物流资源整合就是将原本互相联系却被分割开来进行管理的各种物流活动,重新整合为一个整体。它的重要性在于,物流资源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分散,如果不经过整合,不会形成强大的生产力,甚至长期维持小生产的状态,这对物流企业的竞争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尽管不同的物流企业在实际运作中所采取的资源整合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范畴需要纳入物流企业的视野。它们是客户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整合。

1.客户资源整合

包括客户、服务及老客户资源的整合。结合现代信息化物流的特点,我们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

(1)信息化:客户、服务及老客户资源信息收集的代码化和数据库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贮的数字化和业务数据的共享化等。目前例如客户信息系统,数据挖掘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客户资源整合中,信息化使客户资源整合更加容易,并形成一个客户资源的综合服务中心。

(2)柔性化:这本来是生产领域提出来的,物流作业的柔性化是生产领域柔性化的进一步延长,它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趋势,灵活地组织和实完成流作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有效的整合了客户资源。

(3)协同化: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都要求企业和整个供应链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协同运作的能力,以及对供应链上的前向洞察力。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实时沟通与协同,企业一方面能使供应商对自己的需求具有可预见能力,使其能提供更好的价格和服务,同时对其供应能力也有较好地预见性,为自己长期的、充足的供给业务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自己也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更快的响应能力,跟踪和监控需求满足的过程,准确、及时、优质地将产品和服务递交到客户手中。只有企业间真正达到了彼此协同,才能使物流作业的响应速度更快、更具有前向的预见性、更好地共同抵御各种风险、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出,满足客户的需求。

2.能力资源整合

物流服务能力资源既包括物流服务所需的有形的实体资源,如必要的仓储设施和运输设备等;又包括物流服务所需的无形的技能资源,如货运组织方式和存货控制能力等;还包括物流服务的知识资源,如拥有丰富的物流管理知识和对具体产品的物流运作具有透彻的了解等,更包括一个有效的物流管理团队等。因此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网络化:网络化是指物流配送系统的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从组织上来讲,它是供应链成员间的物理联系和业务体系,信息网络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运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并运用电子方式完成操作。

(2)自动化:物流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其外在表现是无人化,效果是省力化。此外,物流自动化的效果还有: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 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技术很多,如条码技术、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回来技术,自动存取技术,自动分拣技术,自动导向和自动定位技术,货物自动跟踪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于物流作业中,在我国,虽然某些自动化技术已被采用,但达到普遍应用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自动化的应用可以大大加强物流企业能力资源整合。

(3)电子化:所谓电子化是指商业过程实现电子化,即电子商务。它同样也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化具体表现为:实现业务流程及其每一步骤的电子化、无纸化;所有商务涉及的货币实现数字化和电子化;交易商品实现符号化、数字化;业务处理过程实现全程自动化和透明化;交易场所和市场空间实现虚拟化;消费行为实现个性化;企业之间或供应链之间实现无边界化;市场结构实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等等。电子化使物流企业能力资源整合不仅要成为信息聚散中心,而且成为管理决策中心、观念与技术创新中心、市场和消费中心。

(4)共享化: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上成员的协作和社会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最合理的、最少的资源来最大化地满足整体市场的需求。而供应链上的企业只有在建立互惠互利的共赢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业务过程间的高度协作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只有通过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业务流程等的共享,才能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供应链上物流业务的优势互补以及更快地对终端市场和整个供应链上的需求作出响应。

3.信息资源整合

(1)要有IT系统的支持,就必须注意标准化,标准化技术是现代物流技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根本保证。货物的运输配送、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要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作业标准。只有实现了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等。

(2)做好物流服务知识管理和决策机制的变革,就必须要采用集成化和智能化。供应链物流业业务是由多个成员、多个环节组成的,全球化和协同化的物流运作方式要求物流业务中的所有成员和环节在整个流程上的业务运作衔接的更加紧密,因此,必须对这些成员和环节的业务、以及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高度集成,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化和集成化运作,使各环节的业务更加接近客户和客户的需求。这种集成化的基础是业务过程的优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而二者都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决策、优化、计划、执行等方法和功能来予以支持,并使所有成员各自的信息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实现系统集成、信息集成、业务集成、流程集成、资源集成。智能化是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物流网络的设计与优化、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每次运输的装载量选择,多种货物的拼装优化、运输工具的排程和调度、库存水平的确定、补货策略的选择、有限资源的调配、配送策略的选择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优化处理,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借助优化的、智能工具和大量的现代物流知识来解决。同时,近年来,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仿真学、运筹学、智能商务、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并在实际物流作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三、结论

总之,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必须以战略调整方案为基本依据,我们要做的就是结合现代信息化物流的特点找到最佳结合点,并实现物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范文2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信息管理;关系;影响;融合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可以说“信息”这个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成败。企业管理的内涵即是对信息进行控制和传递。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企业信息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企业信息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企业的会计部门,是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部门,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起带头作用。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关系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会计都是其经济管理的重要部分,会计信息更是企业信息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信息管理的成败。而现代电子计算机及会计软件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使得会计电算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会计电算化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整个企业的运行与发展。会计电算化就是运用电子计算机及相关会计软件对公司账务进行电子化操作、分析、利用的现代记账方式,它以电子计算机、会计软件为主要载体,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化。

企业信息管理以企业资源管理为重点,以控制财务成本为目标,通过计划、流程,对企业资源进行平衡利用和优化管理。现代企业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对企业的信息活动和信息的传递进行控制、管理,以建立一个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使得企业信息资源的配置、利用更加合理化、高效率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从企业获得信息到输入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最后生产、交换信息,是一个衔接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产生有用的知识,用于企业信息管理。

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电算化不同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其最终目的是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实时、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投资及决策的需求。通过实时的数据处理及管理控制,随时对各种财务成本的运营情况进行监察,以及时进行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从而避免事后反映这种传统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弊端,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进一步融合,加快了企业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了企业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改变了企业信息的单一生成方式、传递结构,进一步密切了财务工作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联系,有利于企业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管理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加快了信息处理的速度。 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下,会计账务的处理速度很慢,而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于信息的需求有一个时间上的要求,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大大加速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样,也加快了企业信息处理的速度,使得信息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快、更新的信息,使企业决策者能够迅速了解企业经济的运营情况,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信息资源及时调整策略。

2.会计电算化使得企业信息管理更加高度集成化。会计电算化系统相对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来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同时,它需要与其他信息系统保持畅通的数据交流与共享,因此,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应该立足于整个企业的信息管理需求,而不应局限于提供专门的财务信息,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把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其他内部信息系统融合为一体,使企业信息管理高度集成化,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化、规模化和集成化。

3.会计电算化使企业信息管理网络化。随着当代社会信息的网络化,许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自己的网络公司,以扩大贸易渠道,增加贸易商机。而会计电算化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会计核算工作外,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从各种渠道搜集企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资料,并根据企业信息需求整合、处理这些资料以形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信息系统进行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企业经营模式、决策方法,并实时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信息管理网络化大大增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活力。

4.会计电算化有利于培养信息管理人才。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相融合,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懂会计、又要懂管理,还要熟悉网络知识,既懂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会计电算化帮助会计人员从烦琐的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到信息管理上来,增强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增加信息流通的畅通性,从而培养更多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信息管理人才的增多,会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提升企业的效益。

三、企业信息管理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革新也带来了会计工作方式的革新,会计工作人员突破传统的会计工作,不仅注重高质量的会计核算工作,同时为企业的整体管理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企业信息化在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同时,也革新了信息的单一化生成方式和传递结构,进而密切了财务职能和企业各个环节的联系。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主要有:

1.数据处理对象的变化。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时基于会计要素进行,产生的会计信息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使用,而且这种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模式,提供的价值信息对所有信息使用者都是同一的、综合的、单一的。而企业信息化,要求数据库中存放的信息为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所共享,其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各个经济活动部门和业务流程。它存放、处理的数据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数据,并不是按传统的会计要素对数据进行分类、归并、整合。现代的会计电算化的优势资源支撑有:数据库技术、电子网络技术、电子计算机等,这些优势资源使会计电算化体制在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加强,从以日常核算工作为主,发展为向企业的所有管理者提供信息。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系统利用互联网扩展了数据处理的时间、空间范围,方便了实时监控。

2.数据处理程序的变化。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是由财务部门输入数据,其数据处理往往滞后于业务活动的发生。而在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下,数据信息处理的起点由财务部门的凭证输入点向前延伸到企业的各项业务源头,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产生是与业务的发生同时进行的。另外,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是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只要保证输入信息的正确性和计算机的安全维护,一般数据处理是不会有差错的。

3.数据输入方式的变化。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是根据纸质的原始凭证进行数据录入和记账凭证编制的。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不同的是,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基于电子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仅来自会计部门,还来自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其他的业务部门。由此,会计电算化将会自动产生记账凭证。这一系列会计输入方式的变化,将会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信息资料的产生、管理带来一系列重大的变革。

4.会计信息生成方式的变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使得会计信息的生成与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集成的信息处理单元是企业最基本的业务交易事项,所以记账凭证的数量也将大大增多,因此,打印记账凭证也将会付出高成本、高代价。而纸质的原始凭证缺乏或分散在业务源头,再强调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相匹配,会人为地增加工作量。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使会计信息的查询、利用越来越网络化,因此,信息化大背景下产生的会计信息和数据是基于电子数据,而不是传统的书面资料。

5.会计信息处理组织的变化。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组织,从内部会根据工作的内容不同而进行划分,并安排专门的会计工作者进行数据处理。现代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把许多由会计工作者分工完成的内容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完成,使得会计数据处理的组织形式和会计数据处理的人员安排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时,会计电算化系统将融入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企业内部的传统部门界限、数据处理的职能分工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一体化。

四、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融合中的障碍

首先,目前而言,运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单位,只解决了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上的相关问题,并没有就全面的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所以,并不能使会计核算与信息管理资源达到网络共享的程度。一些企业一方面采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另一方面也开发网络信息平台,遗憾的是,从运行的开始,二者就是相分离的,没有联系的,企业并没有将二者结合、统一起来,从而缺乏长远的规划目标,这样既不利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其次,现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版本和种类的多样化,使得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应用平台与系统开发之间的互不兼容,使得整个系统结构更加复杂化。目前,大多数单位采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单机版软件,这与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的进展是相脱节的。当然,还有一部分企业采用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网络化管理,但是没有同整个信息管理平台衔接起来,使得信息一体化的发展更加困难。

再次,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融合面临的另一问题是安全性问题。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使资源共享更为方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垃圾信息、垃圾文件充斥着整个网络,当然让人更为害怕的是网络黑客非法访问和企业数据被窃取。安全性问题成为会计网络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会计信息占整个企业信息的70%,由此可知,会计信息反映的是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它关系着整个企业发展的成败,不能随意泄露。同时,网络信息资源虽然充足,但是许多虚假信息也同样迷惑着企业,如果不能确保所获取资源的真实性,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

然后,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对相关会计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不仅熟知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懂管理;不仅懂会计电算化,还要熟悉会计网络技术;一方面有很强的业务操作能力,一方面还要有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目前来说,相当一部分会计工作者不能适应这方面的要求,使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体化进程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此,培养专门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各个信息交流环节存在着障碍。很多会计电算化产生的信息在信息管理、传递中没有很好地实现与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交流、沟通,产生了一些“信息孤岛”。这样的工作状态,使得信息只能在一个部门内部流通,不能更好地实现它的价值,不能为企业所用。

五、如何更好地实现二者的融合

首先,采用适合本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克服应用平台与系统开发之间的不兼容性,使整个系统的工作简单化、统一化。同时,还应该从软件、硬件设施上完善自己,克服单机版软件带来的与企业信息管理相脱节的问题。

把会计核算工作的网络化同整个信息管理平台结合起来,也可以解决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其次,努力构建全面的企业信息管理的架构和方案。企业运用会计电算化,不仅要解决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把会计电算化系统同开发网络信息平台结合起来,使会计电算化产生的信息与网络资源信息整合,共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真正达到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体化。

再次,建立很好的沟通机制。不管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达到了怎样高的水平,如果其产生的信息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传递、沟通,就是没有价值的信息,因此,企业在完备软硬件的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在整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很好的传递,以发挥它的价值,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管理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然后,时时注意安全性问题。会计电算化系统应该采用特殊的软件,一方面既可以自动检索,防止输入错误的数据,还要有自动恢复的功能,在出现特殊操作问题时,可以通过系统恢复数据信息。另外,不间断地对计算机进行特殊的安全保护、维护工作,在防止计算机自身出现问题的同时,还要防护外在的网络犯罪、网络病毒的危害,以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最后,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从事信息管理。既能达到处理业务能力的要求,又能在信息管理工作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结论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更是引发了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进入到了现代企业信息管理体系中,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效益,从而系统地、持续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管理思想来实现企业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不仅是会计学自身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许永斌.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4(1IB):72-73.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范文3

摘要: 信息化的进程正深远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机构组织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是信息的产业化和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经营虚拟化、生产柔性化、管理人本化以及信息数字化的实现,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的会计披露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数字化,会计披露

1引言

信息化的进程正深远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机构组织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是信息的产业化和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概念的提出以及在现实中的推广和应用给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生产和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二十一世纪的会计环境概括起来有四个主要特征:网络化、虚拟化、风险性、知识性,这四个特征同时也是信息化企业所具备的,而且,企业也是会计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空间一般地,会计主体与企业的范围是一致的,企业构成了最现实最直接的会计环境,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研究会计披露模式改革的问题是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的。

2 企业信息化对现行会计披露模式的挑战

目前我国拥有计算机的企业己不在少数,甚至有的企业的每个部门都己拥有了很多很好的计算机设备,但由于缺乏总体的网络构思与设计,致使计算机在企业生产与管理领域中发挥的功能非常有限。各部门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大多都各自为阵,他们只是一味地借助于计算机去满足手工状态下企业内部控制和信息处理的要求,而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顾及现代信息技术自身的特性。

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会计系统应该不再是企业的一个信息孤岛。当企业生产与管理环境中缺乏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撑时,各种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往往都处于一种缺乏规划的非集成状态。企业应用某种技术的目标通常在于去解决某一特定的具体问题,而不是把该项技术融入到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加以考虑。这样,就致使企业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能相互融合的孤岛,即技术孤岛。这种情形不仅普遍地存在于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方面,而且也普遍地存在于企业的信息系统和其他商业应用方面。信息化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网络化管理,也就是消灭信息孤岛,实现信息集成。所谓信息孤岛,是指没有信息相互交换的企业单个信息系统。由于企业各信息系统之间不能有效的交换信息,从而使得企业任何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都无法提供某一决策所需要的完整信息资料。某一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可能部分来自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部分则可能来自于其他不同的信息系统。这不仅可能降低最终所需数据的可靠性,导致决策的失误和工作效率的低下,而且,仅仅是收集这些信息而花费的成本也会是非常昂贵的。这在客观上便显示出了企业信息集成的重要性。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虽然在系统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和信息集成,但是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其它信息系统应当包括存在于企业之外的信息系统仍旧处于分离的状态。

3企业会计披露模式的改革

传统会计系统出于信息生产成本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往往只是试图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共同要求,而没有或者很少考虑用户的个性需要。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显然已使这一局限不再成其为只提供最低量信息的籍口。在这种情形下,建立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的会计报告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现行会计披露模式最突出的局限性是其信息传播方式的落后,由纸质传播媒介,通过人工的传递包括人工递送、邮寄、传真以及大众媒体传播的形式,只能传递文本和表格等抽象性的信息,信息传播方式的落后不仅影响了报送的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而且也限制了报送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现行会计信息传播方式的落后成为会计披露发展的“瓶颈”,不解决这个“瓶颈”问题,会计披露改革的其他问题就无从谈起。

不仅仅是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现行的会计披露模式提出了不少的置疑和责难,现行会计披露模式的局限性还可以从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不少的企业应用了会计软件后,虽然完成了会计核算和一般性的财务分析的任务,但是,当企业的决策者或者决策群体需要做出特殊的管理决策或者下达某个专门的分析研究任务时,财务部门往往无法根据会计软件所提供的功能满足特定的需求因为管理问题千差万别,与结构化、规范化的会计核算问题是不同的。即使是市面上能够购买到一些通用管理型的会计软件,但是其中的许多功能,本企业不一定用的上,而真正需要的又有可能没有提供。因此,当企业遭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往往也会怀疑企业的会计披露模式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问题。

既然现行的企业会计披露模式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显示出了如此之多的弊端,而企业信息化又为克服这些弊端提供了技术基础,可以断定,企业的会计披露模式改革时机已经成熟了。从长远来看,现行的会计报告披露模式是不可能一瞬间就退出历史舞台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对现行会计披露模式的改革提出分三个步骤进行的设想:首先,将企业现存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结果――企业财务报告以亡页的形式,通过企业主页或者其他综合类或者经济类网站的特定频道,在国际互联网上,信息使用者可以平等地从网上获得企业静态的、通用的会计信息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事件驱动系统的思想,企业建立专门的会计信息网络数据库,并连入国际互联网,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报告企业提供的或者其他专业网络服务公司提供的数据处理程序即不界定特定服务对象的决策支持系统对报告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个性化的定制,获得所需的会计信息最后,企业加入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行列,一方面通过会计服务公司提供的会计核算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企业日常的会计业务工作,另一方面,在企业需要有关自己的会计信息时,可以和传统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样,登录国际互联网,向会计服务公司提交信息需求指令,以获得所需的会计信息,传统的信息使用者这时与报告企业处于绝对平等的地位,其对会计信息的信任程度大大增强,获得的信息的真实性也增强,通过所需会计信息的个性化定制,又可以降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 王咏梅,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1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范文4

第一,ST物流企业业务运营中包含多种模块,包括仓储管理、货物运输、物流配送、海关检验、行政办公和财务管理等。其中大部分业务模块已经建立了与其对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持业务操作,但各个系统都是相互孤立运行的。然而,企业运营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数据信息共享和交换,例如客户基本信息、财务报表统计、海关检验结果等,这些数据信息难以共享,对ST物流企业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影响。

第二,目前,虽然ST物流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拥有了比较安全可靠的内部网络,但随着企业业务的拓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在仓储管理和物流配送业务的实际运作已经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例如:传统落后的企业仓储管理系统不能实现更高货物接收方、冻结和解冻库存货物等功能,但这些功能又是客户提出的实际需求,仓储管理系统采用的仍然是DKD管理方式,货物的仓储全部采用订单管理模式,由货物进入企业仓库开始到出库配送一系列环节都耗费了大量时间。

第三,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各项业务的深入拓展,企业货物出入库操作只能由管理人员对照订单完成理货工作,缺少射频技术设备的支持,给仓库管理人员增加了巨大的工作强度,同时又难以避免仓库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个人疏忽而造成货物数量不准确,没有配备射频技术设备的出入口工作严重影响了企业货物流通的效率。

第四,在ST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由于企业员工数量的不断增多,依靠Excel表格统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例如,在企业日常行政办公中,合同的制定、传阅和审批过程如果仍然依靠人工手动传递的方式,必然会耗费大量的办公时间,降低了行政办公效率。因此,ST物流企业必须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自动化办公管理系统,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二、ST企业信息化建设创新策略构建

1.创建综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在社会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ST物流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创建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的综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充分整合企业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不同业务环节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解决企业运营中出现的资金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低下、人工出错率高等问题,使ST物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改善企业经营现状,优化企业发展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ST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ST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网络建设;二是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三是支持ST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数据信息传输平台网络建设。企业在建设内部网络的同时,应该积极建设各种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办公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海关检验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ST物流企业应该坚持利用各种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企业运营工作效率,使企业内部不同业务部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将信息传递给客户的速率。而且,在ST物流企业内部网络中应该组织搭建相应的应用服务器,利用ERP技术将不同的业务功能模块进行无缝连接,为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支持和保障。在企业物流体系建设中,应该积极利用Telnet网络传输协议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降低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率。为了促进ST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应该基于供应链角度分析企业发展运营模式,切实提高企业物流管理运作效率,因此,ST物流企业要深化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内部网络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提高物流运作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企业物流管理工作更加透明,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完善企业基础性管理工作

企业基础性管理工作指的是对企业基本信息(企业经营范围、所属行业、人事信息、财务信息和软硬件技术设备等)、企业客户信息(客户个人基本信息、物流货物信息、签订合作合同等)进行战略管理。通过对企业基本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来改善传统管理模式。由此可见,企业基础性管理工作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科学设备,融合创新型企业管理理念,实现对企业物流运作中各项业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基础性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应该得到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如果企业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也难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也无法充分得到利用。众所周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基础是拥有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系统只是对海量基础数据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目前,ST物流企业在数据信息管理方面仍然没有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难以保证基础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和科学利用。因此,ST物流企业必须积极完善企业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发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真正作用,以最优化的方式合理配置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

4.始终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

想要实现ST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必须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但可以促进企业发展,更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自身优势。因此,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不能有半分“面子工程”思想,例如,在企业网站建设中不能仅仅介绍企业概况、业务范围、取得的成果等,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仅仅满足于“面子工程”的建设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由此,ST物流企业的网站建设要将仓储管理、货物运输、信息查询、在线下单、在线缴费等功能集中实现,创建科学化、标准化的网络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将与客户相关的信息能够传递给客户。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仅仅为了搞形象、壮门面,将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ST物流企业正处于不断创新发展时期,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只有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拥有更多优势。

三、结论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范文5

为什么削减成本的刀总是首先砍向IT?为什么会有人说:CIO = Career is over?为什么失败的质疑总是伴随着信息化项目?到底信息化是只能锦上添花?还是也能雪中送炭?

对于所有这些疑问的分析讨论,我觉得有必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那就是对企业信息化的价值的分析。搞清楚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要谈论企业信息化的价值,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在英语中是没有“信息化”这个词汇的,比较相近的词应该是“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这个词汇更多的带有中国特色。在国内,对于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

企业信息化:企业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一解)“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层面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二解)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要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加紧推进。

从以上的几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手段,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方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是目标。因此企业信息化的价值讨论也不可能离开这几个方面。

在讨论企业信息化价值之前,我觉得还有必要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从定义上看,信息技术是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的手段,但不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手段。也就是说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信息技术只是工具之一,而且也不是唯一的工具。

另外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我们采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方法。但是并不表示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充分条件。这只能是一个必要条件。

说一句题外话,从定义上我们也可以看出IT经理和CIO的区别:IT经理主要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CIO更关注如何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为我们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提供了一种手段。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管理是根本,信息技术是手段。

企业信息化的价值

下面,我们从信息技术和信息两方面来具体分析企业信息化的价值。

1、信息技术的价值

首先,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手段之一。通俗点说,信息技术对企业而言就是一个工具。工具的价值如何才能体现呢?我想,工具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产生价值。就像我们买了一辆车,如果一直停在车库里面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才能发挥车的价值。这儿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价值体现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

其次,我们知道,工具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价值取决于我们是否选择了合适的工具。还拿车来举例,如果我们买车是为了运货,那我们首选货车,如果我们是为了接送客户,那我们首选轿车,我想很少会有人做出相反的选择。因此,我们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

最后,要充分发挥工具的价值还在于我们是否有效使用了工具。还拿车来举例,我们买了车之后,如果没有规范的用车制度,没有合格的司机,没有定期保养,车的正常使用率和寿命就会大大降低。,对信息技术而言,企业自身能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决定了信息技术所产生的价值大小。

2、信息对企业的价值

下面我们再看看信息对企业的价值。通俗一点讲,也就是:什么样的信息对企业而言是有用的信息。

我想大家都不会否认,对企业而言,有用的信息首先必须是正确的信息。错误的信息只能导致错误的决策。

那么对企业信息化而言,如何才能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呢?这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我们要保证进入信息系统的信息是正确的;其次,我们要保证信息系统对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是正确的。

其次,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必须是及时的。只有新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传递,企业才能对其做出相应的反应,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够领先一步。

那么对企业信息化而言,如何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呢?这也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我们要保证信息及时录入信息系统;其次,我们要保证信息系统各个环节对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是及时的。

还有,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片面的信息只能导致决策的偏差甚至错误,只有完整的信息才能让企业对相关信息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做出正确的决策。

那么对企业信息化而言,如何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呢?这也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信息系统要完整保存所有的原始信息,其次信息系统要在信息加工、传递的过程中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要发挥信息对企业的价值,我们要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信息能够准确、及时进入信息系统;另一方面是信息在信息系统中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传递、加工、存储和展现。这两个方面与人和业务流程是密不可分的。

信息的录入、加工、传递、展现、利用等都与人密不可分。人决定了企业能否有效利用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企业中的人是决定企业信息化价值大小的关键因素。

其次,企业相关的信息如何进行获得、加工、传递、存储和利用是由企业的业务流程来决定的。我们知道,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为企业的业务战略服务的,而信息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传统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等的限制,这必然对企业的业务流程提出调整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信息技术、业务流程与企业战略间的匹配程度是决定企业信息化价值的核心因素。

结语

从我个人的理解,随着整个社会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型,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信息技术对社会和企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已经从打造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逐步成为企业进入某些特定市场的门槛。因此,我更愿意将信息系统看成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设施,我觉得这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真正价值所在。作为基础设施,就离不开最初的设计规划,建设。这一部分工作决定了基础设施的直接价值和绝大部分的潜在价值。而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绝不等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信息系统的运维)是能否发挥潜在价值的关键因素。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范文6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处理流程;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化

一、信息技术时代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冲击

(一)传统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变的过程中,正经受着日益严重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经营活动方面。在工业社会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也主要限于生产过程。而在信息社会,企业的更多精力则投放在人员培训、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或新设备)、市场调查、计划、设计、广告营销和内部沟通等信息活动上,这些信息活动价值在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的总价值中所占的比重正日趋上升,几乎所有的产品(或劳务),正逐渐由劳动或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演化。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产业也正以迅速发展的态势替代加工制造业而跃升为第一大产业。

2 企业管理对象方面。在工业社会里,企业管理的核心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材料、产品、厂房和机器设备等资产的管理;二是对相对比较固定的生产(成本)和分配活动进行管理。而在信息社会,企业财富创造的源泉主要来自于信息技术等无形资产,企业管理更多地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技术资产的管理,这些信息技术资产包括人力资源、研究与开发、信息系统、顾客需求信息、企业创新能力信息、知识产权等;二是对人们灵活多变的信息技术活动进行管理。

3 企业的组织机构方面。在工业社会里,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纵向的多层次等级管理结构,而且企业市场调查、工程、制造、销售、会计和财务等功能是分离的(即严格的专业分工),加之信息传递和反馈手段的落后,导致其应变能力较差,管理成本高昂。而在信息社会,企业组织结构正在经历一场“横向革命”(扁平化结构),其特点是:①在通信系统足够良好的情况下,传统的作为上下级指令传输链条上的中间管理层将显得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要,甚至也没有必要再设立那么多管理层;②劳动分工出现非专业化分工趋向,企业各部门功能融合、交叉开始出现;③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日益提高,使企业上下级之间、各功能部门之间及其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从而有利于企业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统一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

(二)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困惑

由信息社会的到来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巨大变化,当然要求会计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进步。然而我们知道,传统的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手工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它与信息社会对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在处理信息社会的经济事项时所表现的困惑将在所难免。它主要表现在:①产品中信息成本的计价问题;②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③人力资源计价问题;④商誉价值问题;⑤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反映问题。

二、对现有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再认识

(一)对国内会计软件现状的总体评价

1 对总体模型的评价。目前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总体模型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以财务部门为核心,主要以模仿、替代手工核算为主,帐务系统大多从记帐凭证输入开始,经过计算机处理,完成记帐、算帐、报帐等工作,并局限于财务部门内部,仅仅是完成事后核算反映的功能,无法进行事中或事前的监督、控制和预测;由于是记帐凭证为输入口,故只能反映货币信息,很难反映非货币信息。②材料、销售、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③各核算子系统所提供的数据与信息,只能满足财务部门的需要,而不能同时满足与之相关的人事、仓储、设备等职能部门的需要,这主要是受最初会计软件开发中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及建立在工业社会分工论基础上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制约。

2 对会计软件发展的评价。我国的会计软件开发商往往比较注重会计软件的使用平台、开发工具、使用环境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提高,所说的版本升级也往往是计算机技术的版本提高。至于如何使会计功能更完善,更能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对会计的需要,这方面没有大的变化。

(二)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再认识

1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现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电子记忆、数据处理、通讯传送的能力,很快便改变了人们对这个神奇机器的看法。当计算机慢慢地向经济领域渗透时,它首先便在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系统规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找到了用武之地。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自计算机一开始进入会计领域,它便展开出一种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对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而言,系统硬件以计算机这种新型的信息处理工具置换了传统的纸张、笔墨加算盘。但这种置换并不是简单地形式上的改变。而它所带来的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功能质的改变。从理论上说,这一改变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分类与再分类的技术环节,而利用同一基础数据便可实现的多元重组,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汇总、重组、再分类、再汇总、再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恰恰相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却陷入了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泥潭。

2 现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困惑。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时下流行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在表面上虽然已经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究其本质而言,计算机只不过充当了传统会计的工具,它仅仅只是会计信息处理手段的改变。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并没有因为传统的纸张、笔墨加算盘换成了电子屏幕和键盘而有丝毫改变,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规程也并没有因为计算机技术而有所改变。因此我们说,当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来适应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则及其功能定位;而不是反过来,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来改造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它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征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它的表现形式即现有的会计软件。

但是,为什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会陷入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泥潭泥?也许其中之过并不在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本身,而在于用以开发这些软件的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则和处理程序,并没有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有丝毫改变。既然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规则或程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不适应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症结,还在于改造会计本身,而不单纯是置换会计信息系统的挑战。如果说纸张、文字、书写等技术的发明,创造了复式簿记,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已经为传统会计的革命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三、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思考

(一)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的根本性再思考

我国加入wto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正急待于进行运行机制的转换,其中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在人们寻求改革方法的历程中,无论是优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还是精简会计的组织机构;无论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还是投资高水平的计算机系统,虽然也或多或少在实际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但却并未能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究其原因,问题在于企业(会计)只是利用技术将现有过程(会计流程)予以快速化或自动化,而并不更改过程(会计流程)本身。因此,要想使企业绩效(会计信息交易)的大幅度提高,必须打破旧有体制(传统会计信息系统),重新开始,设计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系统集成化思考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由信息进一步加工提炼成的知识智慧,将作为21世纪的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最强有力的一种智力工具和克敌致胜的武器,企业利用它,可在电子计算机的模拟中,运用虚拟现实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求解企业所需的最优决策,在博奕中取胜。这将大大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信息社会使世界进入一个科技发展高新化、信息传递高速化、商业竞争全球化、经济决策科学化的崭新时代。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捷,要求能迅速、及时、正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同时又要能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要求企业管理高度市场化、信息化、集成化,通过一个完整、高效、可靠的会计系统把企业内外部信息经过综合、提炼、创新、整理成系统的知识,由此提出科学的决策。

集成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系统论为指导的具体的整合性管理思想及方法,它围绕高科技时代的企业特点,强调对技术、管理、组织等进行集成研究,从而使企业适应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要求,实现超速成长,并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从理论上来看,集成管理可视为高科技时代各种具体管理思想、方法及先进工具的集成和综合。

会计信息系统集成管理从形式上说是多维的、多方面的。

首先,它是企业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集成,它处于企业管理应用及信息技术结合的中介过程。

其次,从企业内部来看,它是面向数量的执行系统、面向价值的核算系统、报告及监控系统、分析及信息系统和规划及决策系统的纵向集成和覆盖生产、采购、销售、成本监控等信息系统及企业规划与决策等在不同层面上的横向集成。

再次,从企业外部来看,internet intranet技术使企业管理全面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它脱离了时间、地域及计算机本身束缚的交流方式,使企业内部及企业与市场间信息交流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为企业管理经营模式本身的重整和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金隆 现代管理与信息技术[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范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办公系统 意义 应用思考 优化手段

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是完全区别于传统办公系统的一种新颖形式,其主要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把企业的办公过程电子化,创建出一个集体共享、信息集成的开放性办公环境,将企业内部所有员工集中在一起共同办公,旨在将办公过程和结果信息化、自动化与效率化。如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就必须应用先进的信息化办公系统,并且熟练掌握系统的每一处内容和每一步操作,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办公效率,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1 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 能够获得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办公的重视和赞赏

由于信息化的办公系统具有极强的信息传递速度,而且还拥有强大的资源信息共享功能,这就使得企业的决策信息和管理要务能够迅速传达到各个部门,各个部门间的生产经营信息数据也能够迅速反馈到企业决策部门,无形中将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和通达推向了更加快速、明晰的境界。再者,信息化办公系统的用,在企业培养关键用户、创新管理模式、扩展顶层应用和收获大力支持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领导对企业信息化办公的赞赏和认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争取到更加强劲的后备支持。

在实际的企业办公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是通过避重就轻、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办公系统的试点、推开,其实这种方法并不好用,反而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毕竟再好的办公系统也不会涉及到企业领导层的办公与应用。如果企业领导层仍旧沉浸于传统办公模式而无法自拔,或者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建设资金不到位,这无疑会影响决策、阻碍信息化的摄入进程。因此,一旦信息化办公系统的显著成效获得企业领导的重视和赞赏,那么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指挥等任务才能开展的顺风顺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朝向信息化建设和正确的方向有序开展。

1.2 益于满足企业全员的办公需求和网络环境搭建

在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除了企业领导层能够享受到独特的优势以外,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也能够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一时间得到有效信息,从而协调好工作的各项内容,而且,信息化的合作办公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员工的工作量,善于将员工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抽离出来,转向更加专一、专业的业务中去,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果。针对业务系统来说,它涉及的范畴可能不如办公系统全面,它更多地是满足个别部门或者单独人员的工作需要,办公系统则面对的是整个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拥有广泛的用户群。

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应用办公系统,可以引起较大的轰动效应,甚至在整个行业都掀起一股热潮,其中最最鲜明的一点就是,信息化办公系统巧妙地在各级领导、各级员工和同事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微妙的联系,进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家庭,在同样的网络环境、信息平台、计算环境下处理各种不同的业务,从而利于行业间的交流学习和传统办公模式、思维方式的转变,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再者,企业可以将自身的信息化办公系统作为信息建设的切入点,带动企业局部网络的建设,培训一大批计算机水平较高的企业员工,迎合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脚步。

1.3 助于建设以决策需求、各级管理的系统建设主线

从影响企业发展方向的影响性因素来看,管理和决策是企业所有工作内容的核心,决策更是各级管理人员确定工作内容的参考标准。传统的企业决策,首先需要领导提出一定要求,再交由下级部门根据自身的认识和判断过滤出不合理的地方,最后经慎重考虑后将确定的答案再上报,这种做法比较繁杂,而且信息的审核难免也会出现一系列始料不及的问题,但信息化的办公系统比较高效,它可以将系统中存录的业务数据在比对、分析的条件下核算的更加详实,也更具有代表性,也便于领导层通过数据核算结果掌握全局基本情况,进而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除此之外,管理和决策的最终结果经由信息化办公系统传达到各个部门和人员,提升了沟通的时效性,而且助于增加企业的应变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同时,在管理和决策这一关键性内容的拉动下,关于以决策需求、各级管理这条系统建设主线,也逐步拓展了业务信息化水平的范畴,实现了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融合,最终益于达到综合处理企业业务的集成目的。

2 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优化手段

2.1 优化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确保企业安全平稳的前进发展

关于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优化问题,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正常化发展和前进步伐,而且影响到企业的整个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首先必须深化好企业的信息化办公规划方案,确保企业制定的发展朝向与目标标准合理且明确,确保方案能够按次序、步骤完美进行。

其次,需要促进办公系统的各个流程紧凑协调,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前行。最后,我们还应时常注意各环节的调试和更新,建立分步实施的项目管理原则,将信息共享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推进系统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2.2 健全办公系统的视频会议,促进企业内部各环节有效协调

会议电视系统是一种新颖的会议形式,它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网络传输,实现实时沟通的目标,加之互传影视资料,在提高沟通水平的基础上强化自身工作质量与效率。为了深化网络传输系统设备的应用,确保会议系统的健全,企业需要引进视频会议系统,并事先运用于小型会议中,将电话、传真、电脑三方结合,确保小型会议应用的风声水起,随后在不断地扩展。同时,信息化办公系统可以通过具体的网络手段,实现公文的网络处理协同合作,并且定期一些实时信息,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也促进了企业内部各环节的协调。

2.3 应用多种信息化具体手段,提升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水平

在企业办公的过程中,为了确保企业内部生产办公系统的优化,我们有必要更新自身的管理模式,而且也需要应用多种信息化的手段,促进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应用水平,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下,手机作为人社交交流的一项必备通讯工具,企业可以巧妙地借助手机普及化、广泛化的特点,在企业产品的宣传中尽情发挥其价值,比如:在具体的宣传活动中,可以通过“微信”或者“邮箱”的形式将信息发给用户,达到一种点对点的服务和传送。除此之外,企业需要深化协调内部人员结构,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重视上下级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升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水平。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应用过程中,企业必须明晰信息化办公系统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实时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归纳经验,进而不断优化办公系统软件,确保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健全和完善,从而达到深化思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华山,王松.信息化办公平台的探索及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02).

[2]吕志良.信息化办公及其特征[J].办公自动化,2007(24).

[3]刘丽.浅析信息化办公新趋势[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03).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范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传统会计;会计职能

1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科学和会计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得到实现。会计电算化会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并引发了会计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

2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一是账务处理程序呈统一化。在出现电算化以后不再选用传统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例如,会计电算化计算方式非常准确,而传统的会计账务需要手工处理,以简化的方式处理账单。二是人员结构的多样化。会计电算化主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操作,这就要求会计工作者不仅需要拥有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传统的会计人员只需掌握会计的相关信息。三是内部控制程序化。在企业中,内部控制占有重要地位。在电算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传统的人工处理的数据都交由计算机完成,如账簿、凭证以及报表等,操作人员只有查阅的权利。关于账单核算、校验等工作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设定。

3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3.1对会计核算原则的影响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得到广泛应用,会计信息来源广泛,但这会对传统的会计核算原则产生影响。一是传统会计的首要原则是实际成本,即企业应把每一项资产的价格记为当时获取资产的价格,尽管物价会有变动,但会计准则不允许其进行调整。实际成本原则不仅是传统会计的首要原则,还是其他会计原则的基础,有利于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会计工作将面临很多难题,如无形资产的剧增。因为无形资产在市场中价格非常不稳定,所以传统的实际成本无法继续记录信息。二是传统会计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它是会计权责发生变动的时间,此时核算企业损益情况。但该项信息无法体现出现金流量的信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权责发生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3.2对数据处理的影响

首先,会计电算化不再使用传统的搜集信息的方法,不需要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等凭证,更不需要员工手动记录信息。而是直接选用语音或键盘的方式录入信息,自动形成记账凭证,此外还可以利用远程等方式搜集信息,输入数据,提高办事效率。其次,会计电算化不再使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不需要聘用专门的员工处理数据,不担心由于人数信息量大发生纰漏等问题,更不需要对账单进行定期核算。会计电算化都可以利用计算机处理这些事情,且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准确度。最后,会计电算化不再选用人工审核的审核方式,而是利用计算机处理,这可以大大提高准确率,不再受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

3.3会计电算化改变会计工作方向

对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处理是管理的核心内容,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正常运营。所以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但传统会计信息处理只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系统处理,无法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但会计电算化利用计算机增添了会计的职能,不仅可以核算会计数据,还可以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有力信息。

3.4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从表面上分析,会计电算化的产生是对传统会计的改革,主要是改变数据处理方式。但从本质上分析,会计电算化可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管控作用。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记录核算企业的财务数据,不曾涉及企业的内部管控。而会计电算化可以为企业会计核算和内部管控等提供有用信息,例如会计电算化可以提供有利于企业决策的相关信息。

4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展望

4.1会计软件向管理型发展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占据核心地位,企业组织的管理活动一般都会参考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些数据或信息。所以,会计电算化中会计软件会向管理型发展。而会计信息系统无法独立掌控企业的全部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核算会计数据,是会计信息管理的载体,可以生产并整合大量市场信息,建立庞大的财务信息平台,但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所以,只有不断改变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4.2会计信息报告的及时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信息输送和处理,选择适当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使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便于做出更准确的决定。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走进企业的管理系统,让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向发展。

4.3会计软件向智能型发展

会计软件操作趋向于智能化。首先,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会计凭证输入趋向于智能化。例如用户在将采购的信息输入计算机时,会计软件会自动算出与之相关的其他金额,如税额等,让会计工作人员一目了然。其次,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即会计软件将根据人类的经验与理论知识,创造出新型的计算机语言表达方式,减少工作量,为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5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已经对传统会计职能造成重大影响,但也推动了会计工作向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通过分析上文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不难发现信息技术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有利于企业会计职能转向管理性与智能型。

参考文献

[1]黄秀焕.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3).

[2]李丽军.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4(5).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范文9

关键词:云会计;会计信息;安全问题

引言

云会计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一个虚拟化的信息系统,确保企业内部的核算、管理业务等在数据基准的核定下,可精准地对各项业务进行操控。与传统的企业会计业务相比较,云计算的建设与应用,能够促进企业核算业务的变革。云会计依托于相应的数据信息处理,可以令企业实现远距离云端操控,极大提升企业自身的工作效率。[1]同时,在云端数据库内信息参数基准下,云会计可为企业建立一个风险识别系统,精准预测内部信息中存在的隐性问题,为企业的良好运行保驾护航。

一、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

(一)信息存储问题云会计软件的应用为企业内部的核算业务带来了极大便利。内部云存储单元功能可将数据信息进行实时同步操作。比如,终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意外发生断电致使信息丢失,此时,会计人员可通过云端数据库对信息同步存储到终端设备中。但是,由于企业只是对云会计软件具有使用权,并不具备软件的所有权,因而软件的核心技术以及部分权限只能归软件提供商所有。而目前大部分云存储环境采用的分布式、虚拟化存储,这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他们并不熟悉信息的实际存储位置,如果软件本身的安全存在漏洞,则必然会加大企业信息的泄露风险。

(二)信息传输问题对于企业的局域网信息传输体系来讲,由于信息只是在上、下部门之间进行有效传递,因此,企业一般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当信息经由软件向云端系统进行传递时,此过程由软件提供商对信息进行接收,然后才可传递到云端数据库中。此种信息传输模式直接限制了企业自身的安全性能,即便企业自身的信息传递安全系数再高,也会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比如,企业的竞争对手采用非法手段,在软件提供商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将企业在云端的数据信息盗取或者进行更改。这将使企业的各项数据、业务信息等面临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三)信息使用问题企业会计信息的最大价值在于数据本身对企业发展的用途与作用。作为信息管理者,会计如果在数据信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则会让企业遭受不可估量和无法挽回的损失。从云会计软件本身的安全性能来看,其属于一种定向化功能,安全系数相对较高。而从软件操作人员来看,操作人员如因密码设定过于简单、安全意识较差、部分权限设置不当等原因,会使数据信息面临着严重的泄漏风险。[2]

二、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安全提升路径

(一)关键技术的升级云会计软件在运行过程中,软件服务商为主要操控平台,其对各类企业用户信息、会计信息进行分化管理,通过网络端与客户端的传输加密,进行集中访问,确保信息负载的均衡性。从信息传输本身来看,技术人员如想在某一个信息节点上加强数据整合与分类处理的能力,则应对原有的信息隔离层进行优化,确保软件系统内的各类企业信息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正常运行。虚拟化技术的融合则可为既定的信息传输框架建立一个动态化管理体系。但在实际过程中,虚拟化平台本身将处于一个完全隔离状态,即企业与信息交换环境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下,处于分离状态。这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性能。为此,软件服务商应加大会计信息存储系统的优化力度,利用不同的时间节点来进行多维度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某一时间节点内增加数据信息的冗余性、繁杂性等。同时,软件服务商应加大资源合理分配力度,确保各个模块的信息负载量处于均衡状态,以提升软件系统的工作效率。

(二)信息系统的升级在信息系统升级的过程中,软件服务商应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依据信息资源内部的特性来建立基于系统本身的一种可信性体系。其对于企业来讲,可信性将有效提升企业对软件系统的依赖度。当然,如果云会计软件想要在企业之间获得认可,软件服务商则应充分挖掘系统本身所蕴含的属性,如信息可用性、信息安全性、信息运维性等,确保企业在执行某一类信息指令时,可精准地在数据库内进行查找和验证,以提供精准化的信息服务。鉴于此,云会计软件提供商应起到主要作用,要结合相应的技术资源,对系统本身进行优化,通过系统的安全性来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同时,云会计软件提供商在企业用户的信息反馈下,应及时对自身系统进行优化处理,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3]

(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于企业来讲,综合所有的信息成本,企业往往更加注重信息本身的安全性,因为安全的信息保障机制才可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为此,云会计软件公司应建立透明的、均衡的评估机制。其开发的软件要突破以往的信息架构,不是单一地对企业信息进行检测、加密处理等,而是应对企业的运行属性进行分析,然后制定不同的信息评估框架,确保云会计软件可更加适用于动态化信息、复杂化信息的处理环境。此外,云会计软件公司应将软件本身的信任机制作为拓展载体,实时向企业提供动态化信息服务,令企业明晰数据信息处理的过程,以便更加清楚地认知到自身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范文10

关键词:林业会计;信息化;电算化

生态环境的修复及管理是各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林业是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对林业建设投入逐步加大,对林业企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林业企业的资金链组成及运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林业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通过监督会计要素,包括会计科目、账簿登记、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及时反馈和处理经济信息,实现对林业企业的经济信息管控[1]。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深入优化林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才能保障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目前,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加快信息化建设成为了企业的竞争焦点,也逐渐改变着会计的工作方式。会计信息化系统不仅能让会计人员从诸多的会计事务工作中分离出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还能及时向管理人员反馈会计信息,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中国高度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但目前国内林业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人才、资金以及管理因素,这都让林业企业的信息化效果不理想。因此,加快林业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林业企业的发展,促进效益提升。

1会计信息化概述

1.1会计信息化界定

会计信息化是强调将信息技术软件作为会计事务的主要工具使用,通过对会计流程、模型的优化,使信息软件系统满足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将会计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结合,实现会计信息共享,提高会计的核算效率[2]。在企业会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初期,企业主要通过信息软件对财务工作进行核算管理,主体执行管理的实操职能也逐渐依靠信息技术实现[1]。而企业也随着多个部门的信息软件的协调,逐步完成会计信息共享,将企业的日常事务集中在计算机信息平台。其中,林业企业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会计核算、管理以及决策的信息化。

1.2会计信息化特征

(1)全面性。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应包括会计理论的深化与丰富、会计实务的培训、执行与会计信息反馈与监督。中国的会计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实务部分的发展较为迅速。较快的信息化推进也使得传统的会计理论难以迎合当前的企业会计信息体系建设,单纯依赖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是无法创造与信息化技术相匹配的会计理论体系。因此,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出发,需要全面综合会计的理论体系及实务工作的综合应用,同时还要考虑信息化的流程与实际理论,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的实务体系。(2)动态性。会计信息的维护与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日常的管理活动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化具备了动态性,具体包括:①数据采集。林业企业的生产管理、组织及仓储等日常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信息数据,诸如订单、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林业生产资料、仓储数据记录等,一旦完成相关的数据采集,它将会上传到林业企业的数据服务器里,并迅速反馈到林业会计信息系统中。②会计数据处理。在完成会计数据的录入后,系统会启动相应的处理模块进行反馈,执行数据的分类、核算、更新及分析等多个版块的功能,保障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等进行实时反馈。③订票数据的采集、处理。在林业会计的信息、信息传递及信息使用过程中,使会计信息的操作人员能对订票的数据进行实时的管理决策。(3)分阶段性。信息技术在林业会计体系的信息化构建过程中主要还是依托对现实的实践尝试中进行的。因此,存在三步走的渐进过程[3],具体分成:①信息技术的工具化,通过匹配传统的会计模式,建立林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体系。②将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同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兼容。特别是会计模式中的会计理论及方法需要通过变化来适应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而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延伸主要集中在网络及管理技术的领域。③采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在应用于传统的会计模式后并进行重构,特别是将会计信息及会计决策部分的重构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化的主要部分。

1.3林业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动因分析

(1)林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较为复杂,除营林、伐林管理与林产品供给外,还涉及大量的设施建设与管理,这使得林业会计日常核算工作繁琐。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核算操作可简化整体的核算过程,降低核算的复杂步骤,有效保障林业经营工作,增加市场适应性。会计信息化处理可简化林业企业部门间的信息交流路径,国内的一些林业企业部门组织架构较为松散,林区内生产作业单位分布较多,因此,信息化可简化林业会计的成本、生产等信息收集与管理,加快处理效率。(2)受限于林业企业经营目标的多重性,林业企业需要实现多个目标,以此保障多目标效益的统一。这也造成了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呈现多样性,统一的信息化规范可提高不同目标下的会计核算处理速度。针对大型的森工企业,天然林保护工程及苗圃方面的保护均有针对的财务行为约束,也存在不同的核算办法以及经费保障[4]。因此,需要通过完善的会计信息传递和共享,促进会计信息发展。(3)林业生产受地方气候、地形、交通等影响,因此成本核算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同时根据实际的生产过程,进行项目监管。因此,需要有高素质的林业会计人员以及完善的会计信息化体系。林业企业会计核算效率与信息传递一直受信息处理的技术及运作能力影响。林业会计人员会计信息及和核算处理能力可以加快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领导的办事效率,推进林业管理财务预算的科学、精细化。

2林业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困境

2.1没有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

当前,林业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缺乏重视,也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出现消极情绪。部分林业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传递、监督、反馈等环节的实施也存在着较多误解,片面地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加入电脑软件程序处理。其次,管理人员在信息反馈后的决策中缺乏考虑,对于资金的管理多依赖经验习惯,而非会计人员的科学决策,这也导致会计决策效用无法发挥。同时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管理意识的淡薄,也降低了会计信息中的经济效益发挥。

2.2财务数据难以共享

林业企业内部存在多个职能部门,根据林业基础服务在林区也存在不同的作业单位,这造成需要通过多种会计制度实现监管,而这使得财务数据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单一的电脑软件难以解决多部门间财务数据的流通。林业企业的部门间,特别是林业业务部门,必须将林业管理和控制信息提交到软件中,通过软件功能的信息集成与财务等信息的传递共享实现数据共享。但从实施过程中来看,受限于管理人员人手不足、资源设施储存量不够等原因,没有有机融合公司的财务信息与管理决策,这也对公司实际经营造成阻碍。此外,林业企业的数据传输一般需要借助网络实现,但因访问权限及内部管理问题,企业内部的信息难以便捷传输。同时,如何在网络传输中保障财务数据储存安全,也是目前阻碍企业内部信息传输的重要因素。

2.3林业会计信息化操作素养较低

林业企业普遍设立在较为偏远的地区,受限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以及地域问题难以获得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特别是目前林业会计中,仍有较多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一般,仅掌握了基础会计知识,对数据库的了解不够,操作能力不强。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渐成熟,企业需要充实相关操作人员,否则会使企业在购进设备及软件后,难以有效发挥会计信息化效率。

2.4难以匹配新会计制度及相关法规

传统林业会计的管理主要目标在于会计预算管理制度,信息化系统的实施虽然有效提高了核算效率,但难以迎合新会计体系,因此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忽略了其他部分的控制[5]。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已进行了多种改革,推进会计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但在林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缺少与新会计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合。

2.5会计信息化系统保密性不足

林业会计的信息化系统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管理的双重属性,是财务和管理会计使用的综合性软件,会计数据与企业生存发展联系密切,在林业企业的经营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系统的保密性和处理速度也关乎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一般而言,公司都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但当前多数国内的林业企业的会计信息在数据安保方面处理较差,例如操作日志缺失,操作信息录入缺失。因此,该企业的数据存在易被复制、删改的风险。

3发展林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方法

3.1强化企业管理人员会计信息化意识

对于林业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信息编制,深入理解会计的功能以及会计信息化中信息数据的重要性,不应单纯以传统会计观念理解林业会计职能。有效认知林业会计的当前职能与决策的作用,可以保障林业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的重视和对财务信息效用的发挥。一旦管理者重视提高,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多资源投入的保障,消除当前会计信息化的诸多阻碍,促进林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林业企业的决策及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数据。

3.2完善林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当前,林业会计核算制度不够统一,除了选择适合的软件系统,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森林资源情况配置一定的会计操作人员。针对林业企业的经济与生态效应,应当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合理划分商品及公益林两个部分[6]。通过会计信息化,在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前提下,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确保林业经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此外,要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企业在林木资本管理中能够有效经营,完善各部分的专款资金管控,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盈利。此外,还要完善财务数据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安保性。为保证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必须在系统日常操作中设立相应保护措施,以保障核算体系的稳定运行。加快会计信息化实施,就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部门员工应签订企业保密协议,确保相关财务信息安全,加快完善会计信息管理,提升林业管理水平。

3.3优化会计信息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建设以及相关功能的完善对于财务数据的安全传递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保证网络平台软硬件的安全稳定,企业需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并专门安排会计信息人员进行管理[7]。同时,在软件部分还要采用商业上针对性较好的防毒软件,以保障用户的访问权限始终不被非法入侵。通过建设完善安全的网络环境,保证企业内的会计数据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会计信息实施效用。

3.4提高林业会计信息化素养

当前,随着会计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对会计的工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系统操作水平及会计信息管理分析能力。在实际的培训中,结合工作需求,可采用长、短期交替培训的方式[8]。主要围绕林业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信息技术知识及会计信息管理理论。同时,配合短期的轮岗适应,增强会计人员的学习应用能力。同时将具有较高综合会计素养的员工推选至专门机构进行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推动会计人员素养提高的主动性。最后,林业企业的会计部门还要建立对应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有效反馈人员的工作业绩及会计信息技术素质。通过地方林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根据会计素养,设计相应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促进人员服务于林业企业的财务工作中。

4结语

林业会计信息化是林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林业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当前,我国林业企业会计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为充分协调林业企业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统一,仍需要针对当前林业会计工作的不足予以改进,通过完善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林业会计工作质量,推动林业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振杰.林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及解决方法研究[J].山西农经,2020,269(5):165-166.

[2]田冉黎.林业会计信息化推进的困境及解决方法[J].绿色科技,2017(23):8-9.

[3]赵斌,张祥辉.国有林场会计信息化推进的困境及解决方法[J].绿色财会,2020(7):6-8.

[4]吴雨豪.现代林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8(5):103-105.

[5]彭军仕.拓展林业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功能[J].财会学习,2018(12):145-145.

[6]范园.试析拓展林业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功能[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2):175-177.

[7]黄光银.“互联网+”背景下林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策略探讨[J].绿色财会,2020(3):9-12.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范文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对传统模式下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架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引入,使得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由传统的封闭型环境转变成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开放型环境。与之相对应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也由传统的封闭型MIS模式,进化为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模式,企业要在新的环境下立足并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再造企业流程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企业信息系统。

1电子商务环境的形成与企业网络优势的确立

电子商务是一个以Internet/Intranet网络为架构,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库为依托的全新商业模式。是基于计算机和软件,以及通信网络基础上的经济活动。使参加交易的买方和卖方、银行或金融机构、厂商、企业,以及所有的合作伙伴在Intranet、Extranet、Internet中密切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电子化应用。在网络这个载体上,企业可以不分大小,用大体相同的费用在网上进行商品宣传,平等地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同时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减少了交易成本。由此,对企业的信息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商务环境的形成,将引起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首先是竞争平台的变化,以网络为平台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冲破传统的实物经济的运作模式;其次是竞争速度的变化,企业借助电子商务运作平台,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及市场动向,并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对客户的需求及市场动向迅速作出的反应;第三是企业竞争能力的变化,企业依靠资本投入、知识提高和技术进步,迅速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能力;第四是竞争资源的变化,在网络经济下,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最新的信息就有可能比其他企业先行一步,推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人们可以运用信息资源最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大力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企业各种对外的业务活动已经延伸到了Internet上。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信息系统应当支持Internet上的信息获取以及网上交易的实现。为此,必然要求企业建立网络信息优势。信息优势是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生存和立足之本。所谓信息优势并不是指企业拥有多少信息,而是指企业拥有多大的宣传商品信息和获取关键市场分析、经营状况、决策支持以及新产品开发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优势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得到,而网络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谁运用的恰到好处,谁就有可能占据先机。随着网络带宽的逐步扩大,网站已经成为企业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节点。这个信息节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她会成为企业信息释放与收集最有效的工具,从而成为企业及产品对外的主要窗口。充分利用网站在展示信息方面的能力,将企业的商务信息有序化,通过网站有效地传播出去。同时,借助网站的互动能力广泛地收集大量的反馈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最后,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以Intranet/Extranet的形式让信息自外向内再自内向外有序流动,形成一个闭环的信息系统,才能真正起到辅助市场和管理决策的作用,从而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增长。

2基于商务网络平台的企业信息的集成化组织

网络时代,企业的经营不受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具有多地点经营、跨国经营的特点。信息共享成为商务活动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企业信息系统普遍存在着“信息孤岛”现象,即信息分散、不能共享、多种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共存,导致各个应用部门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难以为高层决策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适应电子商务的需求,企业应根据总体信息系统的目标和要求,对分散的现有信息系统域多种硬件、软件产品和技术,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组织、协调或重建,以便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具有共享性和适用性的集成化信息。

(1)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企业以及各种机构必须通过组合和连接不同的系统硬件及系统软件,搭建业务运作的网络基础设施。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过智能化的网络设备及软件,实现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不断改造和升级网络系统,扩大网络的带宽,让电子商务从理想走入现实。

(2)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搞好信息组织工作。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开发信息资源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而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从而保证标准化、规范化地组织好信息,就是开发信息资源的基本工作。

(3)按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开发在企业信息基础设施之上运行的企业集成信息系统(EIIS),完成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化建设。信息集成化就是通过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去管理企业最核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把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把企业内部一个个信息的孤岛整合在一起,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生产型企业重点要搞好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建立从设计到制造和经营管理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即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MS)。服务型企业重点要搞好业务处理过程的信息化,既要开发企业各部门信息共享的内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还要实现企业与业务伙伴或与客户间的信息自动交换,外部互联的有效方法就是通常讲的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实际上,要建立更大范围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4)建立信息中心。在企业计算机应用的一定发展阶段,应建立信息中心,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大部分企业对信息资源没有加强集中管理,这就容易带来信息管理的混乱,造成信息的丢失、冗余等浪费,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不准确、不可靠和不及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加强信息管理刻不容缓,而这是需要相应的管理机构来保证的。信息中心是一个集管理和技术于一体的部门,它必须拥有一定的、必要的管理权限来管理和协调企业的信息资源。除了设置信息管理机构外,还需要一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权威人士来领导信息管理机构,即首席信息主管(ChiefInformationofficer,CIO)。CIO是对企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所有方面负责的高级执行官,他们使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

CIO拥有多方面的技术和商务知识,善于从多角度、多侧面、综合地看问题,能从商业战略角度安排技术设备,提供适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CIO一般由副总经理兼任,在企业中的地位仅次于总经理。在国外,/">整理提供CIO的设置是非常成功的,也非常普及。在我国,信息管理人员(包括CIO)的地位比其应有的要低,且企业对CIO的了解和认识不足。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推进,我国企业界应认识到CIO的重要性,力图通过设置这一职位,从组织上保证信息管理工作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善信息资源的管理。

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新型信息系统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企业在总体战略设计上应考虑建立与电子商务互相适应的发展目标、业务系统与组织架构,以价值为导向,实现高效、低成本运作,在企业价值链上创造出更强的竞争优势,提升竞争能力和战略形象。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和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企业经营战略必须走向求变和创新,以灵活性、敏捷性为特征,一切要面向全球化的市场,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新型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中,以下两个方面问题值得重视。

(1)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企业内部网系统(Intranet)、外部网系统(Extranet)和企业智能网络管理系统。Intranet和Extranet就是用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Internet,通过企业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资源和网络用户的管理,确保企业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实现企业网站的操作、管理和维护自动化。Intranet/Extranet可以实时连通企业各组织、各成员之间的联系,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反馈的速率。建立全面涉及企业内部产供销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等几个主要环节的网络信息系统NIS,全面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是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整体信息优势的措施,也是商务E化的关键所在。

(2)企业的开放式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构建。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蓬勃发展,对企业传统的经营组织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它们几乎改变着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为此,必须实现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信息系统。通过企业网络系统,将企业内部管理数据和外部数据有机结合起来,将企业电子商贸系统EC、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办公自动化系统OA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把来自产品营销、业务开展、新产品开发、生产计划、产品加工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综合,进行深层次应用,形成一个健全的企业新型信息系统。企业新型信息系统通过企业的Intranet和Extranet基于浏览器方式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进行低成本的、即时的、直接的数据传输及操作和共享处理。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及与企业相连的供应链上的合作企业统一制订生产计划、安排物质供应、组织生产和加工,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由于这些信息在企业内部及所有的合作伙伴之间都是透明的,因此在计划的制订和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以保证计划的实时性。超级秘书网

目前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系统是一个封闭的自动化系统,将其转化为一个统一的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链,从而实现与供应链中的所有合作伙伴的高效协同运作。完整的企业集成化信息系统应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与客户和市场相关的信息,即它不仅包括企业生产任务信息、设备信息、管理信息、质量信息、库存信息、物料信息和财务信息等,还包括供应商、客户和市场信息。对企业来说,信息将不再有内外之分,而只是被当作企业信息链中的一个环节。企业新型信息系统的应用,既是一个技术实施的过程,又是一个管理转型和技术知识的创新过程。要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必然要求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革,对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重组。

(1)跨平台运行、支持多种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具备可扩展的业务框架和标准的对外接口的确立。在信息化的浪潮中,许多企业已经投资建立了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并获得比较成功的应用。为了有效利用已有投资,企业将要求新系统能够与原有系统进行集成与数据共享。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间的数据交流与交换将有助于企业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随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不断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使得任何管理信息系统都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实际要求,因此新型的企业MIS应当具有一个易于扩展的业务框架结构和标准的对外接口,从而使得对软件的维护、扩展以及二次开发变得非常容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平台运行,即要求同一套程序编码可以在多种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以便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和投资能力选择最佳平台,并且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不同应用水平阶段的平滑过渡。

(2)分布式应用系统、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功能的扩展。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MIS软件系统将是超大规模的,它不再是集中在同一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而是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同时电子商务时代所带来的巨大信息量需要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从而协助人们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3)模块化设计与系统实施中的协调管理。系统高度模块化、高度集成企业MIS软件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各子系统及子系统中的各项功能甚至每一个应用程序的高度模块化,以便实现对系统功能的重新组合与配置。同时,系统数据能按照系统的设计传递到相关的模块中,从而达到系统数据的高度共享与系统的高度集成。

(4)高可靠性与安全性以及面向个性化的设计。交易安全有关的客户和企业身份的认定及电子付款是普及电子商务最主要的难点。系统大规模分布式的应用、广泛的网络连接需要企业MIS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强的安全控制。多用户操作冲突、共享数据的大量分发与传递、远程通信线路故障,需要企业MIS具有无比的健壮性、超强的稳定性,并能够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正确处理。对于黑客的入侵攻击、越权操作等现象需要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建造强大的安全防线。对系统内部数据记录的存取及删改权限的管理、系统操作日志的建立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措施。由于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运作模式,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MIS软件所面对的将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世界。因此,要求软件的设计非常灵活。在一些常用模块输入输出界面、运算公式、业务逻辑、业务关联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设置空间,从而使用户可以通过自行设定建立自己的企业MIS应用子系统。

参考文献

1胡昌平.论企业资源计划实施中的信息系统变革.情报科学,2002(3)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范文12

关键词:信息化;财务管理;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13-01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提高数据可靠性。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避免了传统的手工录入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还减少了很多繁琐的核对工作。通过信息化数据管理,可以准确地进行数据信息的录入,并通过专门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核算,得出会计报表。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得出的会计报表,科学合理,差错率低,数据的可靠性得到提高,也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

(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经济效益。通过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将企业的财务信息了解清楚,方便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相应的控制,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新技术的使用,财务管理集中化和综合化成为可能,方便了企业将分散资金集中并进行优化配置,有效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大拓展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空间,促使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三)增强了业务流程的实效性,增强了内部信息的流通性。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克服了业务流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使得财务管理和业务办理跨越空间、时间局限性同时进行,大大增强了企业业务流程的时效性。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的信息和企业的资金信息等可以及时传达开来,增强了各部门和各职工之间的联系,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为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通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及时地了解各个地区的分公司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并通过对所在地的市场情形进行了解之后,及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把握有利的市场时机和商业机遇,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软件开发和发展滞后。财务管理软件的发展滞后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财务管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焦点问题,这是由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强大作用决定的,也是由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重要作用决定的。目前,国内的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忽视了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和运用,它们使用的财务软件仅仅通过做账和核算来提供信息资料,而在预算、成本管理和资金核算等方面的运用少之又少。首先,国内的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开发和使用的财务管理软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并不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总体特点;其次,有些软件对于特殊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也不符合有些大型企业的集中化管理的特点。因此,开发适合企业管理特点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难点。

(二)会计流程存在缺陷。受传统的会计体系结构的影响,现代的会计流程存在着某些缺陷。例如,当一项经济活动发生时,其历史记录的简约形式将会递到财务部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重复储存数据,并进行汇总,很难反映此项经济活动本来的情况;再者,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更新缓慢,往往与业务的最新信息不相符合,这严重影响了信息的质量,还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虽然现代企业积极运用IT技术进行财务管理,但并没有重新设计财务会计流程,财务的会计流程仍然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相似,这也就将传统的会计流程缺陷带入了现代信息化财务管理中。

(三)信息存在不真实,不系统情况。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及时控制资金流动信息和物流信息,使得信息的失真,失实和不集成的情况出现。很多现代企业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路径不统一,没有充分利用数据的作用,甚至有些部门不配合工作,使得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严重影响了数据的真实性和系统性。此外,有且企业在运用财务管理软件时不统一,也没有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使得信息在处理和利用时存在不协调和不方便问题。企业的财务信息若不能得到传递和利用,所有信息将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失去了它存在的衡量经济效率和提供决策依据的价值,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关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传统的财务观念,树立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要树立现代财务管理新观念,即坚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坚持资金流程控制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转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为财务管理提供基础。除了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外,还要增强他们对信息化知识的掌握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企业要定期对各级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培养他们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技能。

(二)培养信息会计复合型人才。企业要加强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和领导者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他们要有财务管理、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维护技能等信息技术知识,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现代社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只有培养复合型人才,才能在市场中掌握主动权,用综合实力说话。

(三)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讲科学、新型的财务管理控制手段运用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总,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节约了管理开支,还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首先,企业要提高自动化信息水平,将计算机充分运用到财务管理中来。其次,企业要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各个部门的经济行为,为信息沟通和利用搭建桥梁。再次,企业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防止信息失真现象出现。最后,企业要开发和使用合适的财务管理软件,为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服务,从而不断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阚海燕.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工业审计,2005,06

[2]谭菊.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02

[3]蒋维勇.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