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出行的意义

低碳出行的意义

时间:2023-07-28 17:33:27

低碳出行的意义

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1

论文关键词 城市居民 低碳生活意识 必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工作。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国务院已经要求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与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发展阶段,碳排放量将持续增长,电力、工业、交通、居民生活四部门排放量最大,约占总排放量的90%以上。豍而从生产领域入手实施碳减排对我国GDP增长有较大影响,越早开始实施碳减排GDP损失率越大。豎因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城市居民生活入手,加强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以减少衣食住行等一系列活动产生温室气体为宗旨的低碳生活方式更具有现实意义。加强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旧哲学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把人和自然、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起来认识,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基本内涵。首先,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豏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人与人关系存在发展的前提。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并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产生、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以实践为中介,能动地从事着改造自然的活动,人类的生产活动影响、制约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豐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这两者共同影响着人类的劳动实践过程和社会活动,形成了生态关系与经济关系结合的生态经济关系。再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一旦发展起来,就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豑人类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而人与社会的关系必定会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只有首先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才能真正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使社会发展同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

低碳生活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以一定的低碳生活意识理论为基本内容,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对一定的教育客体,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低碳生活观念教育,如:低碳伦理意识教育、低碳法制意识教育、低碳自觉参与意识教育等,以使教育对象的身心发生变化而使其生活方式向低碳生活转变。低碳生活意识教育其目的在于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与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偏差有关。目前,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等非理性的价值观还有较大的市场。在这种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下,人们关注的只是经济的增长,忽视了自然环境的承受力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更没有考虑到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所造成的威胁。因此,要构建低碳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核心价值观问题。为此,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创建与低碳生活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使个人生活方式与道德价值观变革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是低碳生活意识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是人与自然冲突的根源,认为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的素质密切相关,其实质是人的价值观或社会发展观问题。因此,加强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树立科学的低碳生活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客观要求。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价值取向和主要内容,改变传统的高浪费、高透支、极端物质化等“异化消费”的生活方式,代之以低消耗、健康合理、全面协调的绿色消费生活方式,使城市居民了解生态的重要价值,自觉践行低碳生活,积极投身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中,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强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是推进应对气候变暖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

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近些年来,大气污染、酸雨、沙尘暴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社会破坏自然环境、高能耗的生产模式以及高碳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气候变化问题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减少碳排放不仅是政府、企业的职责,它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参与。联合国环保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城市既是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的集中地,也是高能耗、高碳排放之地。城市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力量,城市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是影响城市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城市高碳生活方式根源在于人们对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动力技术系统的依赖性的增强,更乐意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技术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而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意识和对低碳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程度将直接制约着我国低碳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执行,会影响应对气候变暖的历史进程。据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生活用能具有巨大的节约空间,在基本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单是在住房(采暖、制冷、照明、家用电器等)、汽车、摩托车这几项就可以节约能源2176.3万t标准煤,占年居民生活行为用能的11.0%(按2002年统计),相当于每年减少1628.8万吨碳的C02排放。豒因此,我们应该将“低碳生活”的价值理念深植入城市居民的思想,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节约能源,践行低碳生活,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2007年,我国成为首个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节能减排计划实现相对碳排放,并已经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在应对气候变暖的过程中,提高城市居民对低碳生活的认知,自觉将低碳意识深入到行动中,强化公众参与,充分发挥每个城市居民在践行低碳生活方面的作用,通过示范和宣传获得广泛的公共支持,是推进应对气候变暖历史进程的重要路径。

三、加强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议,首次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目标。“两型社会”的提出是建立在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的正确认识上,其核心内涵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追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是对我国较低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增长质量的反思,而环境友好则是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影响以及生存环境的考虑。

低碳生活是指人们在生活作息时要尽量减少所耗用的能量,有效降低碳特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环境的恶化。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在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实现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其核心是要把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降到最低限度,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代价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最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体现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倡导低碳生活,构建低碳社会与“两型社会”建设这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要求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人类活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其目的最终都是为了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低碳消费行为;心理意识;性别;大学生

项目基金:2016年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创新创业类资助项目;2016年甘肃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兰州市大学生为例”(201613511001)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6日

一、引言

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据统计,2000~2014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增加了130%,碳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日益增多,2007年以来,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跃居世界第一。因此,低碳消费就成了有效对接十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总体要求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其整体文化素质较高,行为意识相似,其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全社会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

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Ajzen(1991)、Stern(1999)主要研究内在属性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而Guagnano等(1995)的理论则是综合考虑外在属性和内在属性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针对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国内学者的研究还较少。陈黎琴等(2014)通过对北京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低碳消费认知度中等,内外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低碳消费行为;马晓旭(2015)以扬州大学学生为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低碳消费意愿正向影响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刘航宇(2015)发现从众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对低碳消费的认知;饶旭鹏(2015)则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研究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问题;吴瑞林等(2016)以广义虚拟经济为视角,从微观层面研究了在广义虚拟时代,大学生环境关心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

检索文献可知,学术界对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描述分析,缺乏规范的实证模型检验,研究的区域多集中在北京、扬州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对西北地区大学生低碳消费的研究较少,而兰州作为西北的一个重工业城市,其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因此以兰州市为例,研究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更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假设

(一)数据来源。本次研究,课题组选取的样本为兰州市区域内的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样本容量为500份,通过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为了保证所得数据的随机性和可代表性,在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榆中县的不同高等学校平均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485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97%。调研对象的人口统计特征描述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调查问卷男女比例差距相当,整体上女性稍多,占比为53.2%,大学生每个月可支配收入符合正态分布,月可支配收入主要集中在800~1,000元和1,000~1,500元两个阶段,占总人数的81.5%,600~800元和1,500元以上两个区间的人数较少。(表1)

(二)问卷设计及研究假设。我们主要从大学生人口统计特征、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低碳消费行为选择三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人口统计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和月可支配收入;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主要包括为环保做出牺牲和努力的意愿、低碳消费的关注度、低碳消费的宣传途径;低碳消费行为包括个人消费商品的选择,比如对一次性产品、低碳环保型产品、循环使用型产品如何做出选择。设计问卷的目的是要理清大学生人口统计特征、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低碳消费的宣传情况和低碳消费意识培养有没有相关性,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低碳消费行为是否有显著的关联性。

低碳消费是践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发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经济的不二选择。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低碳消费行为会受到社会环境、宏观经济政策、宣传途径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自身性别、可支配收入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低碳消费心理意识会对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低碳消费心理意识作为一种非正式规则,它的演化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不可逆性,实施机制上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因此,低碳消费心理意识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积淀,低碳消费意识一旦形成,会对低碳消费行为产生正向反馈。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其人口统计特征有一定的关联度;假设2: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低碳宣传情况以及低碳关注度正相关;假设3: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3

一、低碳雕塑的含义 顾名思义,低碳雕塑就是用低碳材料制作的雕塑。而低碳主要就是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意思,低碳材料是指既能够确保使用性能,又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的材料。 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产品不断丰富、生活消费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却急剧减少。废金属、废报纸、易拉罐、塑料瓶之类的生活垃圾充斥生存空间,各种工业机械废气排放恶化生存环境。于是,近年来人们的环境意识有所提高,呼唤减少消耗自然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量、发展废旧物回收利用的低碳生活。在这个背景下,低碳理念进入艺术领域,产生了低碳雕塑的概念。艺术家开始在木材、石头、泥土、玻璃钢、树脂等传统的自然雕塑材料之外,考虑使用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废弃品材料,创作出与时展相适应的雕塑作品。 二、低碳雕塑的语言 低碳雕塑的理念很新,其实作品并不新鲜,很多观念艺术、现成品艺术作品就是低碳雕塑。古典雕塑走到高峰后,二十世纪初雕塑家们进一步探索雕塑的各种自由空间表现形式,现代主义艺术的拼贴和现成品概念对雕塑艺术产生了影响。杜尚的作品《泉》是钉了三颗钉子的小便池,被认为是达达主义现成品艺术的开山之作。但现代主义运动中最早对材料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与最早提出材料概念的是画家毕加索。他1942年创作的《牛头》用废旧自行车座和车把拼贴而成,该作提出“拾来的材料”这一概念,毕加索与杜尚之后,装置、挪用、复制、借用等许多雕塑艺术新技术手法逐渐出现,从而使雕塑材料的空间大为扩展。战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生活废弃物不断产生,资源减少。艺术家们越来越重视把艺术创作融入现代生活中,把目光投向社会生活的废弃物,以各种低能耗的制作手法包装成为雕塑艺术,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涌起一股以废弃物为材料的低碳雕塑热潮。 艺术家们在创造过程中根据材料本身体现的喻意,结合艺术作品所要体现的艺术意图用拼贴、装置、空间对比等艺术手法使作品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张力感和形式感。如废旧玻璃的易碎感,废旧金属的沉重感、坚硬感,废旧报纸、书籍的陈旧感、历史感,废煤渣、铁渣的粗糙感,塑料瓶、易拉罐的轻与鼓等。国内比较有名的城市雕塑《刚塑号》其实是申江铁合金厂的重设备拌沙塔,该设备停用后不拆除也不加工,直接就被当作低碳雕塑而保留了下来。它静静地屹立在园区,给人一种回望过去、期待未来的艺术感受。 三、低碳雕塑融入当代生活 进入都市化进程加快、经济迅猛发展的新世纪,城市雕塑承担着营造艺术氛围、陶冶审美性情、提高城市文化内涵的作用。同时,人们不希望在空气质量很低、喧嚣嘈杂的城市里再出现有污染作品的艺术品。低碳材料雕塑既环保又节约材料的社会生产成本,这与当代人们期待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生活相呼应,因此低碳材料雕塑具有美学意义、创新意义、文化意义。当低碳雕塑融入到城市雕塑中时,它将从个体艺术转向公共艺术、不再是单一的艺术个体,而是连接人类与城市的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精神符号;它的创作目的也不再是艺术家的个人精神情感表达。低碳城市雕塑首先要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作为景观环境主景的雕塑更是如此。通过艺术家的精心设计与创作,雕塑不仅在环境空间中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要在特定的场所营造出独特的精神氛围。这方面徐冰的大型低碳材料雕塑《凤凰》比较成功。其制作材料来源于建材、建筑工程设备、劳动工具、民工生活用品等废料。他以东方文化假想的凤凰生物形象为起点,聚集现实中众多动物的美感。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古老东方神物置身现代化建筑群中与建筑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人们在匆匆一瞥中感受到历史感和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差异感,在都市中唤起对古老文化的回味。 除了公共环境,现在低碳雕塑也进入相对日常的生活空间和私人空间。在城市日用品店、精品店里,有不少小雕塑使用低碳材料,以另类的效果满足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的要求。室内装饰行业还把低碳材料作为革新内容,一些小摆设就是低碳雕塑。装饰界比较有名的低碳雕塑是用废旧磁带制作成一个台灯。设计师把所有的旧磁带固定在一起,制作成一个盒子的形状,从里面透出或明或暗的灯光,磁带转孔中直射出的光点绚丽多变。人们把这种特殊的台灯装饰在卧室、客厅之中显得美观、实用。 低碳雕塑融入当代生活的例子数不胜数。不过,现在低碳雕塑仍然处于实验阶段,阻碍它发展的因素还很多。首先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问题,看重昂贵、奢的东西。那些大型公共雕塑的资金投入很大,甲方考虑到各方面的压力,一般不愿意接受低碳雕塑方案。其次,艺术创作的专业性比较强,大型低碳雕塑的制作过程需要设计者以外大量的技术工人配合,在制作施工方面比传统雕塑具有挑战性。还有,低碳雕塑的材料来源是个问题。现在中国废品回收利用的情况与雕塑材料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

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4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导致全球变暖。除二氧化碳外,导致全球变暖的其他气体还包括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然而,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占比例最大,是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有统计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然而面对如此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面对全球变暖的现状,我国产生了一种应对方式:低碳。低碳则是一种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低碳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减少对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污染,减少一系列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低碳不只是一种保护环境的方式,更是我们保护自然的态度。

2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

2.1提高生活质量城市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标志。由于低碳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的发展,因此建设低碳城市成为了必然。对于低碳的城市,包括低碳的工业、低碳的农业、低碳的运输、低碳的消费等等,都能够大力发展低碳。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密度比较大,想要实行节能减排的措施还是比较难的,但是实现低碳必定是发展的趋势,也必定能够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建设低碳城市能减少汽车尾气,减少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具有污染性的废气,能够净化空气,能降低由于有毒气体导致的呼吸方面的疾病,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服的生活环境。

2.2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大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做得不是很好。我认为我国也不例外的正在走向“先发展,后环保”的道路,因此为了阻止也是为了弥补由于我国的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出现了低碳导向的城市规划,它的存在有助于节能减排,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由于其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就为子孙后代保留更多的能源,也有利于新能源的研发,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3促进城市发展在这个社会竞争异常的时代,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城市与城市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随着人们低碳意识的加强,低碳城市的出现也使自己倍受瞩目,因为低碳就是环保,就是顺应自然,就是保护自然,更是保护人们自己。如果某某城市不顾低碳意识,努力发展重工业,并且不加以制止,就必然会导致其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引发许许多多的问题,最终导致其落后。相反,树立低碳意识会在国内产生很大的影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会使城市更好的发展。

3怎样建设低碳城市

3.1制定规划想要建设低碳城市,必须要制定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与目标,为如何建设低碳城市提供理论依据。城市是能源的主要消耗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因此城市的低碳建设要以节能减排为目的,解决能源、环境等问题。可以从工业方面入手,出台政策措施促进高能耗的行业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改善工业的一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可以从交通方面入手,我们都知道小汽车的高排放是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应该加大对公交车的投入,减少汽车的使用率;可以多造林,加宽绿化带、在城市中增加更多的植物,由于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就会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大力建设低碳的建筑,像带有太阳能、风能的建筑,既节约用电费用,又能发展新能源。

3.2提高低碳意识对于现在低碳社会的全面发展,低碳意识也渐渐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然而现在很多人的低碳意识依然还是不够,他们认为多开开车也不会对空气有什么影响,因为他们想的是别人低碳就低碳呗,反正少我一个也不算少。其实这就是现在许多人的通病,如果人人都这么想,那么什么时候才做到真正的低碳呢?从建国以来,国家一直在为人们的需求努力的发展,努力的进步。为人民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为他们建设一个小康社会。那么我们该为国家做什么呢?话说回来低碳不只是为了国家,是为了我们自己,而这也正是国家想要的,国家想要我们生活的舒适,生活得健康。其实提高低碳意识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提高低碳意识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要紧随着我们所生活的城市的低碳脚步,把低碳当作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3.3实践低碳对于建设低碳城市,不能光说要怎么样去建设,重要的是要去实践。国内有许多的城市虽然提出了低碳城市的理念,但是大多数都停留在构想,根本没有去实践,这跟没有建设低碳城市是一样的。实践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不实践就不可能推行低碳,不实践就不可能让人民相信,不能让人民去共同努力。因此城市是个代表,只有城市去按照自己提出的低碳理念去实践,人们才能信服并且跟着共同努力。例如上海市东滩地区打造的东滩生态城,该生态城中对能源的利用方便很符合低碳理念,热能和电能能够通过风能、垃圾、城市建筑物上所吸收的太阳能直接获得。推荐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出行,既锻炼身体又不产生多余的废物。并且发展燃料电池公交车作为人们代替小汽车的出行方式。为了发展节能电池的使用,还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氢能电网。为了大力发展低碳,也建设了许多具有环保意识的建筑物。再如保定市,通过新能源的利用,提出建设“中国电谷”的概念,大力发展城市建设。以上两个首先发展低碳理念的城市能够带动我国的低碳发展,就像是树立一个榜样,让其他城市多多借鉴,多多学习。

4结语

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5

Abstract: Low-carbon economy is based 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and low emission.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China''s inevitable choic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leader of the 21st century, college students play a guiding role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 To promote "low-carbon economy" to them is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economic model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n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hina''s low-carbon economy. Taking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author discussed how to promote low-carbon economy,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

关键词: 低碳经济;大学生;推广研究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students;to promot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94-03

1 低碳经济及校园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其含义在学术界、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界定,总体而言,“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污染较少的环境,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①。

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同年,我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启动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这意味着我国在建设新能源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此,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理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校园里实施和推广低碳新生活。

考虑到大学生在建设“低碳经济”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新概念:校园低碳经济,即一种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学习、工作、生活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式,校园低碳经济是指在校园中实行低碳经济的生活模式,教育及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低碳校园建设当中②,做节能环保、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先锋,营造人文型、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促进高等学科教育的发展和高级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2 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及方法

2.1 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2.1.1 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推广低碳经济 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从被引进到被接收、被采纳、再到被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可是当今严峻的生态环境明显表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等待它慢慢被接受,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尽快地把低碳经济引入到我们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联系很紧密,并擅长于接受新知识,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也易于进行深入理解和推广,虽然低碳经济具体概念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有着较高的素质,也有着较强接受最新理念的能力,在校园里推广低碳经济,能够很快的被大学生所吸收,进而向全社会推广。

2.1.2 大学生是未来实践低碳经济的主体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推动,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低碳经济的主体,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更有利于我国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二十一世纪是大学生的时代,他们将担任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加强对大学生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把低碳经济的观念植入他们的心中,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理念实践到现实生活中,这对于建设低碳国度、低碳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这一新生代力量,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了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能更好达到最终目的。

2.1.3 大学生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 在中国,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他们被看作是一种标杆和风向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一个大学生能把低碳经济相关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他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对其家人、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使低碳经济的概念以乘倍数增长的速度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当把这种低碳经济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这个社会就会在这些大学生的带领下,走出一条低碳之路。

2.2 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研究方法 《低碳经济在大学生中推广问题的研究》是针对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展开的,主要就低碳经济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在各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法 由于项目立足于高校,所以项目组成员深入有代表性的十几所高校,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于低碳经济的了解现状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低碳经济生活的方式进行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项目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了很多详细的数据及信息,为其研究做支撑。

2.2.2 文献法 项目组成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中外各种文献资料,通过阅读经典书籍,了解相关的理念和作者思想,总括和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现阶段,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介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中,而在国外,低碳经济相关方面发展更进一步,已经向较成熟的实践过程迈进,公民意识更加深入和具体。

2.2.3 学生带动法 在项目实施后期,项目组成员提出了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相关措施,为了验证其可行性,项目组选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特定培养,让他们遵循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同时让他们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实践证明,项目组成员提出的措施能有效达到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3 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原因

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十几所大学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后,找出了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下面就进行具体分析。

3.1 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对低碳经济还没能很好的实施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是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理解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根据笔者对成都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访谈记录的数据,可分析得知,当代大学生中环保意识很好的只有18%,其中66%的是环保意识一般的,而差的要占到2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决定着我国未来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按理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高等学科教育,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社会信息,他们的环保意识应该比较强。然而从分析结果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学校环保意识教育机制不健全 大学校园由于更侧重于高等的素质教育,可能在环保意识教育方面比较欠缺,而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相对于初中和高中更加的自由,因此在个人的自律方面会较之高中有所欠缺,环保意识没能强化于大学生行为意识中。

3.1.2 舆论宣传机制不健全 低碳环保意识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如果能够不断地受到舆论媒体的宣传报道的熏陶,那么对于其树立一种良好的低碳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舆论的导向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各高校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同学们的低碳意识也不强烈,校园里也就缺乏了相对健全的舆论宣传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薄弱。

3.2 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 低碳经济自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以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能否正确的理解其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践行与宣传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却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得知,有59%的同学了解过低碳经济,但是他们并不掌握其确切含义及行为方式,只是大概知道部分内容,而31%的同学虽然听说过低碳经济,但是并不知道其具体是什么意思。只有6%的同学十分了解其内涵。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还是十分必要的,有必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的确切含义,进而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实践,让低碳经济深入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原因在于:

3.2.1 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还没能有效地深入人心

低碳经济一词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名词,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其与之前的产业结构有很多不同。习惯了以往的经济模式,而对于这个新起步的模式的认识的并不充分,导致低碳经济没有能够大众化,深入人心。

3.2.2 低碳经济的概念本身不好界定,导致大学生对其认识模糊 低碳经济,其含义至今在学术界、理论界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这种众说纷纭的现状,当代大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其概念与含义,或许只有一种是是而非的认识。低碳经济的这种宏观性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对其认识比较模糊。

3.2.3 虽然低碳经济已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其发展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认识可能只是名词上的感知,并没有切实体会到本质 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虽然最近几年提出的比较火热,但是其技术上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的产业生产模式以及其带来的产品体会的并不深刻,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只是在于表面的感知上,并没有体会其内涵。

3.3 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不小的阻力 前面已经提到,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困难,当问及“您认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生活模式的困难有哪些”时,大家指出了很多不同的阻力,其中19%的同学认为是理念上的差距,48%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生活习惯上的阻力,33%的同学认为是现实中的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习惯和社会经济中各种不低碳的产业等现实的制约是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最大阻力。因此在以后的推广中我们要侧重于引导同学们改变生活习惯以及消除现实中实践低碳行为的各种制约因素,同时加强在理念认识上的宣传教育。

4 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项目组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项目组提出以下几点推广措施及建议:

4.1 实施低碳经济教育,增强大学生低碳行为意识 所谓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主要是指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

高校作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举办专题讲座是一种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低碳知识,让大学生形成低碳意识。学校在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时应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并学习低碳意识,履行低碳行为,使低碳思维模式融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4.2 建设低碳经济机制,促进大学生低碳学习方式 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低碳经济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以低碳方式进行学习。

首先,学校可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跟据我们调查,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之际人均将会处理掉200元左右的旧书,而这些旧书当中大部分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对于课程内容变化较小的教材,通过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在学校图书馆、后勤中心或者教材科等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二手教材回收部,以合理价格收购旧教材,并出售给所需同学,这种行为能有效减少大学生教材纸张使用量,同时可大大减少大学生教育费用,更有助于贫困同学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学习低碳,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

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纸张使用量大的问题,高校应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针对校园中的纸张浪费现象,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③,通过无纸化教学、电子化考试、毕业论文电子化等形式减少纸张使用量,达到低碳机制的贯彻和实施,进而使学习方式向低碳转变。

4.3 营造低碳经济环境,激励大学生低碳生活模式 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在众多影响因素里占着主要地位。所谓低碳经济环境是一个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充满着低碳经济的多维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有着良好的低碳意识,有着高素质的低碳行为,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发展大学生低碳经济将会事半功倍,这种意识熏陶有利于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

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要在校园里营造低碳环境,主要是着手于“衣”、“食”、“住”、“行”等相关方面④。在穿衣方面,应提倡选择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耐穿,女生尽量少买不必要的衣物。在饮食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肉类、油炸类食品,这不仅有利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在出行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尽量选择步行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时刻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指标,以身作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加自己对低碳的认知⑤。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当今社会,各高校也可以开发一种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模式,从平时生活点点滴滴入手,促进大学生践行各种低碳行为。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大学生生活模式的多样化,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就拿水资源为例,由于很多高校没有对大学生实施水费购买机制,因而他们的节约水源的意识并不是很强。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引进社会上的水费机制,实行按比例收取水费,同时也可以针对用水情况实施奖惩机制,把水源浪费严重的寝室予以张贴,形成一种惩罚,并把收集起来的水费用于植树造林。总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模式,营造一个低碳经济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推广低碳经济的方法。

4.4 设立低碳经济学科,培养低碳经济专业人才 通过笔者调查得知,加强低碳知识宣传和低碳文化传播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和普及,政府扮演着“低碳经济倡导者”这一重要角色,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校园中宣传低碳经济比政府面向公众宣传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及深入,所以各高校需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在校园内的推广及相应人才的培养。

针对这一新型经济模式,学校可开设低碳经济相关课程,通过课堂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对相关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低碳经济知识的培养,让大学生系统的学习低碳经济知识,树立起低碳经济意识,必要时还可以针对那些对低碳经济有着较高兴趣的人进行专业化培训,培养低碳经济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5 结论

根据以上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是十分必要性的,并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必然会成为今后全球经济模式的主导,理应由大学生肩负起其开拓和发展的重任,大学生作为国家栋梁,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研究如何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对于带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

①王蕾.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低碳生活”[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

②毛学东.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Z2期.

③赵彦龙.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0(9):42.

④黄娟.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践行低碳生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137.

⑤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11):29.

参考文献:

[1]王蕾.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低碳生活”[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

[2]毛学东.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

[3]赵彦龙.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0(9):42.

[4]黄娟.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践行低碳生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137.

[5]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11):29.

[6]Tovey, K; Turner, CH.Carbon reduction strategies at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UK[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MUNICIPAL ENGINEER,2006(4).

[7]Ahmed F.UC Berkeley Climate Action Partnership Feasibility Study 2006-2007 Final Report[R/OL].2007.sustainability.berkely.edu/calcap/docs/CalCAP%20Report%20FINAL%202007.pdf.

[8]李玉珠.“低碳经济”下的高校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22).

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可行性

1 低碳旅游的涵义

1.1 概念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就是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1.2 特点 低碳旅游,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①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②是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③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2 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2.1 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

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事实上,在实践层面,民间的低碳旅游早已进行。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例如,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骑单车或是徒步,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旅游方式。

2.2 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从理念上讲,低碳旅游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有一定差异,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是一种纯消费活动,因而,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应该享受豪华、奢侈,必然是高排放。而“低碳化”,必须借助新技术,从而要求新的投入,增加成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处在两难选择之中。“低碳”已经形成国际共识,它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对低碳旅游的探讨、研究,可以加强与国际间的对话。可以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技术、优化行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使“旅游”有自己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提升低碳旅游方面的技术水平。低碳旅游对目前的国际旅游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人类大量出游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不会因为一些小的改革,就轻易放弃出游的机会;飞机目前仍然是长途旅行最佳的、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方式的开发和应用尚需时日。排除巨大的变革情况,低碳旅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渐进的,它会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其影响目前可以说是正负参半,在给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管理部门增加环保意识的同时,也会增加一定的负担,对一些缺乏良好习惯的人还是一种约束。

3 低碳旅游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3.1 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行为 发展低碳旅游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特别要在旅游者、旅游饭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旅游商场和导游中,积极倡导低碳消费,节能、减排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旅游模式,抛弃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智能化旅游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转贴于

3.2 制定政策措施,强化规划引导 低碳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机制联合推进。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健全发展低碳旅游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公众参与。同时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因素,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激励引导旅游主体争创低碳企业、绿色企业,使广大游客争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

3.3 加快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吸引外投资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加强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促进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保护并优化旅游生态环境。在策划上要突出“天人相通、动静结合、雅俗共赏”的理念;在布局上要突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资源节约、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性能上要突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理念。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学界定旅游环境质量、容量或承载力状况的发展趋势,控制旅游人数,避免环境污染,防止盲目开发,保证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逐步构建“景内游、景外住”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形成生态旅游新格局。

3.4 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及引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低碳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总之,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落实,要有操层面的工作,可开展工作的领域非常广阔。全面实施低碳旅游还有待时日,需要从理论研究、技术更新、市场需求等方面做大量准备工作。

[1]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集体经济,2009,(13).

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7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农业;低碳作物生产;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38

现如今,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焦点。而低碳农业产业的构建于发展是建立在低碳经济基础之上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将推行低碳作物生产作为重要战略内容。本文作者积极对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低碳产业概念与意义,探讨低碳作物生产有关的技术,有些观点可能不具体,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指正,使本篇文章更加完整。

1 低碳经济

1.1 内涵

对低碳经济进行定义国内外学者各抒己见,大体上是从社会资源结构、经济发展模式、技术应用等方向对其进行思考与研究。而实际上,低碳经济就是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在发展进程中结合的产物,在物质循环与碳平衡理念的辅佐下,对人类碳排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以后,提出标准,那么在低碳经济的约束下,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不仅仅考虑经济利益取得的情况,而且极关注“环境―社会―人”之间发展的协调性。

1.2 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改善气候,管控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号角吹得愈发响亮,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的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控气候变化的趋势,改善地球生存面貌;使产业结构发生转型,践行“科学发展观”路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结目标;维护生态平衡,降低能耗量,最终完成小康社会的构建工作,为社会、人类创造财富。

例如,浙江省杭州华辰国际酒店,其在经营方面践行了“低碳”的路线,例如变频器在每个机房中都有安装,保证了酒店时刻处于恒温的模式中。这样的经营达到了低碳经济的效果,不仅仅使华辰国际酒店省电率高达30%,同时也给客人带去了舒适的感觉。目前浙江省绿色饭店有328家,在全国居于首位,达到了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尤其是华辰旅业中水泵变频节电、照明智能节电、太阳能等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2 低碳农业

在2008年,《中国农业信息》(第8期)有“低碳农业经济略论”,该论文也因此成为“低碳农业”产生的源头。此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的对策”一文中也做出这样的表示:只有增强我国农业应对多变气候的能力,这样农业总产值才不会受到影响,也会落实持久、平稳发展的战略计划。其实无论是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还是“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还是普通刊物上,“低碳农业”的论文占有很高的比例,可见“低碳农业”一词的提出是广泛性的。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衍生出的产物,实质上就是在农业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在多样化高端技术的辅助下,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不可再生资源的耗损量,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在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人们谋福造利。其特征可以总结为,低能损、低物耗、低排出、低污染、高效率、大效益。

低碳农业模式并非单一化的,立体、生态、绿色、循环、休闲观光、生态高值农业模式较为常见且有较高的应用率。对其存在与发展的意义进行探讨,在多变的气候面前也不会慌乱,有效的解决资源紧张问题;同时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体系;保护生态平衡;使农产品安全性能更高,为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利润;此外使人体健康水平与素养水平综合提升。

3 低碳作物生产

目前研发出的“低排品种”Disang与Liut可以达到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这是因为在农作物生长期间CH4排放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研究资料显示,后者比前者降低30%的CH4。对Disang品种特征进行描述,叶面积指数高、根系体积大,而Liut自身具有高产量植株的形态特点。水稻品种CH4排放量存在差异性,内在原因是其基因存在差别。此外绿色超级水稻品种的推广使用发挥了“三节”的功效,即节约氮肥、节约水资源、节约农药。

低碳栽培技术,主要用于填间管理进程中,其应用原理就是田间农作物生长发育时期,为了降低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可行手段。实践表明,间接灌溉应用于水稻生长阶段,使CH4排放量为20.04g/m2,比长期淹灌降低45%,N2O排放量也比长期增加四成有余。通过计算,CH4与N2O产生温室效应的总量为4651.70kg/hm2(CO2),比长期淹灌降低43%左右。低碳栽培技术水稻田间管理中的应用,不仅仅缓解了温室效应,而且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农业体系的建立健全。

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8

为普及二氧化碳排放标识,使消费者对食品生产过程、人员出差乘坐飞机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一目了然,日本政府于近日开始拟定准则旨在明确该标识的计算及标注方法。该标识涵盖的商品及服务包括蔬菜等生鲜食品、加工食品、日用品、家具,还涉及快递服务及列车、’飞机等运输业。标识制度旨在借明确二氧化碳排量大小倡导消费者选购低排量产品。英国、法国、德国对此类标识制度也颇为关注,正准备制定国际标准。为在各国磋商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日本政府计划展开全球最大规模的工作,在超市等行业的协助下,于年底前销售样品。

低碳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迫使全球经济增长方式进行重大调整,发达国家正在寻找新的替代产业,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奠定基础。而低碳产业正是各国甚为关注的重点,并将决定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产业发展方向,孕育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性的又一轮“新经济”。

低碳不仅是环境问题

虽然“低碳”和“环保”、“绿色”、“生态”有着明显的区别――可以进行清晰、准确的量化,但基于历史的惯性,对大部分人来说“低碳”沦为了谈资而非行动,也很少升级为企业战略视野中的头等命题。

低碳(Low Carbon)的直接释义就是降低二氧化碳,包含降低二氧化碳含量这一结果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这一过程的两重属性。低碳不仅是科学家和环保人士的环境问题,更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98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多伦多召开会议,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低碳正式得以在联合国和国际主流社会受到重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蒙特利尔行动计划》、《巴厘岛路线图》以及即将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一步步推动着全球低碳领域的发展。

期间,美国通过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而英国早在2003年就发表了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国则先后《可再生能源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白皮书、《财政补贴政策大力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这些都说明了低碳的经济属性,以及更本质上的能源安全、国家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属性。

以上便是低碳的两条主线:一条是气候,一条是产业,两者密不可分,彼此推动。

从环境拯救到产业拯救

低碳源于环境,作用并取决于产业经济。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抛弃或逐步改变“三高模式”,追求和实践“三低模式”,即更好地做到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

由于日渐恶化的“高碳”趋势将导致立体式污染、部分瘟疫、粮食危机、土地危机、产业结构危机、能源危机、可持续发展危机,世界各国普遍性地给予其高度正视并转化为各种行为、政策。这样的国际大环境无法改变,低碳不会是“一阵风”,它将长期伴随人类的发展需求。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国家纷纷自主、自觉地发展绿色能源以及以绿色能源、节能洁净为支撑点的低碳产业,加快低端产业的淘汰和转移,并进一步对国际碳交易市场加大控制和辐射力度。低碳以及低碳产业正式凝为国际新的强力浪潮,构建新的理念、模式、方法、途径和关系。欧美国家尤其希望通过低碳产业的发展巩固或占据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拯救其处于衰退状态的产业经济,继续掌握产业主导权和话语权。

甚至,“碳关税”已正式进入美国和法国的政策层面。美国将对入境的外国产品按照美国的碳排放标准核收碳关税;法国则从其国内做起,必然延伸至进口产品。相信很快会有更多的欧美国家跟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出口型经济占GDP很大比例的国家)需要以合适的速度引导本国相关产业和企业跟进。

将眼光从远处收回,面向产业活动的链条,让我们梳理一下低碳产业的实践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从根子上实践低碳,即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规划产业过程的有效循环化,可称之为“做加法”;第二种模式是在原有基础上采取节能减排、技改创新、回收利用等手段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可称之为“做减法”。低碳具体可以在四个方面推进:一是能源利用和原材料选用,二是生产、物流、销售,三是产品服务与跟踪,四是企业的生产与办公环境。

当然,“Low”并非“No”或“Zero”,我一向反对“零碳”的说法,低碳其实是一种过程和相对值,任何人类活动包括产业活动不可能不排碳,我们应该对低碳持有积极而不极端的心态。

低碳产品与低碳消费

低碳产业究竟是什么产业?从事什么或者是生产什么的?其实,低碳产业不是某一种行业分类的阐述,它包括任何行业,是跳出行业仅抽取其中一个特征的方法论。狭义的低碳有一个核心特性,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单位值,广义的低碳包括了一切与环保、节能、生态、绿色有关的领域。低碳产业可以定义为以降低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节能、节源的所有产业活动过程。

如果从产业活动的结果来看,低碳产业和传统产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产品不仅是产品自身,还包括产品的创意、科研、投资、生产、销售、服务、回收这一系列全过程,以及产生这个产品的各种社会环境,如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的低碳程度、创造环境的低碳程度等。低碳产品、低碳项目、低碳技术、低碳创意、低碳消费都是构成低碳产业活动整体的组成部分。

低碳产品不是某一类特定产品,任何产品都可能成为低碳产品,低碳只是一个相对值。对于同一家企业来说,近阶段生产的产品可以成为低碳产品,而上阶段生产的产品则可能是高碳产品;对于不同企业的同类产品,也可以区分谁更低碳谁更高碳。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工业时代的低碳产品是通过比较得来的。即使是农产品、文化产品、精神性产品、虚拟产品、方案型产品,同样可作比较。而不同类型的产品,自然也不妨碍作比较,但这种比较往往缺少市场的选择性,意义不大。

市场中至高无上的力量是“消费”,只有广大的消费者真正有了低碳消费的意识和行动,低碳产品、低碳企业和低碳产业才能成为主流。随着国家对低碳的重视,媒体和相关部门宣传力度的加大,现在消费者的低碳意识已明显加强,有望在5~10年后空前高涨。

对于低碳政策比较强势、低碳宣传做得比较深入的发达国家来说,

其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识相对来说走在前面,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外贸产品和国家形象。虽然之前我国还没有哪个产品直接因为碳排放均值过高而在外贸活动中受到损失或惩罚,但很快我们就可能看到这样的案例。这对于产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或许不全是“坏事”,优秀的企业理应提前应对并取得主动。

由于低碳的前沿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大面积地针对低碳产品的政策。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领域,产品包括电能、燃料以及外延意义上的汽车。同样可以预计的是,今后的政策面或产品对象将放大,并逐步行至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法制化的全面低碳时代。

低碳战略与低碳资产

国际大环境和人类的需求决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优秀的企业家们必须前瞻性地规划、建立和实施低碳战略,同时要重视碳资产管理。

所谓低碳战略,就是以低碳作为发展模式、产品标准和无止境目标的宏观架构。低碳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企业使命与理念、产业结构与项目规划、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及其他上下游供应链采购、生产销售与物流、产品服务与回收,企业文化与品牌传播、人才团队与规模控制、建筑节能与资产管理,资本运作与融资模式等。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进行低碳战略的整体规划和实践,实力有限的企业可以分阶段、分环节地先做一部分。

那么什么是碳资产呢?一部分人把碳资产过于狭隘地、简单地对等于“CDM”(英文CleanDevelopment Mechanism的缩写,意为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跨界进行温室气体减排三种机制之一)资产了,也就是说只看到一个企业将可能在碳交易中获得的潜在效益。

实际上,碳资产是一个具有价值属性的对象身上体现或潜藏的所有在低碳经济领域可能适用于储存、流通或财富转化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这个对象,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城市、地区,甚至可以是一个国家、民族,更可以对应于全球。全球碳资产的流通总量虽然在操作上很难量化,但在逻辑上是完全存在的。

从碳资产的定义来看,它不仅包含今天的资产,也包括未来的资产;不仅包括CDM资产,也包括一切由于实施低碳战略而同比、环比产生出来的增值。

举个例子:某大型发电厂通过技改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并将该排放值成功申请了CDM项目,这笔碳交易产生的资产,毫无疑问属于它的碳资产;而同时,如果该发电厂将厂区内的照明用具全部改装为低耗能率的优质节能灯,在扣除成本后而节省出来的电,虽然没有最后进入CDM项目,也是碳资产的一部分;另外,该发电厂通过和某科研机构携手,研发出碳封存技术,则该技术及相关设备也是该企业碳资产的一部分;如果该发电厂实施低碳战略,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努力,并基于其各种社会影响和效益影响,股市增值或资产评估值明显上升,则该上升部分同样应作为碳资产来对待。

相对而言,欧美国家的很多企业在低碳方面走在了前头,但中国也有少数企业跻身与国际同步的行列。比如,江苏无锡的尚德集团便是采用了低碳战略而获得了巨大成功。

无锡尚德集团一开始便选择了太阳能行业,2005年,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2008年尚德公司成为气候国际组织的首个中国会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云席卷下,尚德也被推至风口浪尖,而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锐意推进绿色能源政策给尚德注入了巨大商机。这是尚德专注于低碳产业、坚持实施低碳战略、坚定地走低碳经济道路的必然性使然,它所收获的也是社会给它的反馈。

另外如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都是试水碳交易融资平台的金融企业。它们实施的低碳战略开拓了银行的经营品种,提升了良性金融产品,也给自己带来更好的产业影响、品牌形象和国际合作空间。

中国企业何去何从

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9

关键词:清洁生产;低碳经济;分析

1前言

随着环境恶化情况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能源安全以及生产安全的问题,因此,保护环境,清洁生产,实现低碳经济是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低碳经济主要强调的就是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能够实现能源的低消耗以及环境的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友好和谐发展。

2低碳经济的定义分析

低碳经济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提出来了,是要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推动下,通过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产业的转型以及新能源的开发等手段,尽量减少煤和石油这种高能源的消耗,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最终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保护共同发展的经济形态。推行低碳经济,一方面可以以国家相关标准作为依据,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另一方面还可以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能源的使用效率也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经济发展之余,生态文明也得以构建。这也打破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了先污染后治理,先低再高,先粗放再集约的发展模式,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飞速发展。联合国的相关文件指出,低碳经济主要是通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的方式来增加经济效益的;低碳经济不仅提升了人们现有的生活品质,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们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国外学者曾经指出,通过采取政策措施,让发展经济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可能。对于低碳经济这个理念,我国也有一部分学者进行了研究,一部分学者就指出,发展低碳经济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的问题,就是通过技术和政策实现一次能源革命,最终推动经济发展,缓和环境恶化的趋势。

3清洁生产的定义和积极意义

3.1清洁生产的定义

清洁生产一个说法最早出现在1976年的欧洲,后来在1996年联合国就明确了清洁能源的定义,所谓的清洁生产主要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是将整体的预防环境的战略有效的用在了生产中,生态效率得以增加,人类环境的风险也能被削减。对于生产环节,需要尽可能的节省能源和原材料的投入,将有毒的原材料加以淘汰,废弃物的数量尽可能的减少;而对于产品来讲,要尽可能的缩短从原材料到产品的时间;对于服务,要将环境的因素也计入到设计和服务中去。清洁生产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自然资源和能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其本质就是指消耗最少的原材料以及能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了,人们的健康在某种程度也就得到了保证,清洁生产理念的提出是和我国的国情相一致的,也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2清洁生产的积极意义

对于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清洁生产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它属于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是以预防为主题的,传统的治理方式其实是和生产相背离,提倡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则是加大了新技术的投入,力求从产品的设计开始再到废物的使用上,减少污染,主要是为了预防。清洁生产在各生产企业中的执行主要是为了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看,追求的只是眼前的利益,通过大量能源的消耗,带来实际的经济价值,但是这不是一种长久的手段。清洁生产的观念就是走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节能降耗,增大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处理好污染工作。传统的后治理的理念,治理难度相对较大,投入的资金、人力和物力都很大,最后只会产生环境效益,失去了经济价值创造的意义。清洁生产秉承的思想就是从源头抓起,在生产的过程中就及时的处理好产生的污染问题,不会让污染问题出现了再去治理。这种清洁生产的方式,不仅降低了污染处理的成本支出,同时还创造了客观的价值,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而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发展林业措施,将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中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减排途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对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碳汇技术是一种成本低、持续时间长、效益好的减排方法。对于上海、天津等经济社会资源基础较好、低碳生产加工能力较高,但低碳环境接纳指标偏低的区域,在缩减碳源的同时,更应注重扩展碳汇,大力植树造林,创建宜居绿色城市。消费和生产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生产满足消费,消费促进生产,通过清洁生产方式生产绿色产品,是对可持续消费的最大支撑。对于低碳能源消费因子得分不高的区域,应加大低碳宣传力度,鼓励居民树立低碳理念,支持居民合理消费、节约消费和节制消费,降低人均碳排放量。必须遏制奢侈消费。在深化低碳消费意识的同时,必须采用经济手段,建立合理的预算约束,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在成本上有所反映,从而使消费者行为作出相应的调整。

4分析低碳经济的实践运用

对于工业生产企业来说,要实现清洁生产需要做到节能降耗以及减少污染的过程。政府对于工业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工业生产企业积极的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响应国家的发展号召,走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能够考虑到环境的利益问题。

4.1清洁生产项目的开启

在进行的合成氨系统液态二氧化碳的清洁生产项目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但是只有少部分的二氧化碳被真正的利用到,其他多余的二氧化碳都被排放到空气中,为了实现清洁生产的目的,需要对未利用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4.1.1加强二氧化碳回收工艺优化对于合成氨的生产中,多余的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回收利用,然后需要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进行液化。为了降低能源的消耗,需要优化二氧化碳回收的过程,将二氧化碳进行液化,然后储存在储存罐中。4.1.2环境效益分析在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中,加强了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多余二氧化碳对于空气的影响,使得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实现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很高的环境效益。

4.2清洁生产效果分析

在工业生产中,实现生产项目顺利执行的同时,也完成了清洁生产的过程。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清洁生产主要针对的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空气中,使得环境出现了温室效应,不利于环境的稳定和谐发展。对于已经排放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要想再进行治理更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在二氧化碳排放的源头进行制止,不仅具有非常好的制止效果,同时还能够实现环保的最好效果。在进行合成氨的生产中,二氧化碳如果不进行回收,必然会全部排放到空气中,这样的损害是不可预估的。但是通过回收的多余的二氧化碳,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的伤害,使得环境效益得到了提升。被储存的液态二氧化碳还可以实现其他用途的利用。因此,实现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低碳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持久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能源消耗的逐渐增大,环境受到二氧化碳影响的日益恶劣,加强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产企业能够实现清洁生产,依靠的不仅是这样的觉悟,同时还需要一定先进技术的支持。因此,相关的研究工作者,应该加强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的研究,尽早的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张剑波.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沙之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4]刘华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3.

[5]王永志,白洁.清洁生产在低碳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与实践探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7):35~38.

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10

内容摘要:狭义的低碳经济关注于如何避免温室空气的排放,广义的低碳经济则着眼于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文章认为低碳经济不仅只关注于资源利用问题,还在深层次上涉及平等、正义、民主问题和人类思想观念上的再定位。然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哪一个层面对低碳经济进行考察都不能脱离人类生存发展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线。

关键词:低碳经济 概念 内涵 研究难点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1988成立以来,在其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4次评估报告中先后指出:近百年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升高了0.3℃-0.6℃;当前出现的全球变暖不太可能全部是自然界内部造成的,如果不对温室气体排放加以限制,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1℃- 3.5℃;从1861年开始,地球气温的变化趋势变暖,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 0.6℃。在全球范围内20世纪90年代是最热的十年,原因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目前地球上产生的温室效应气体比过去一万年中任何一段时间都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过去 6.5 万年中任何时间都高,比工业化革命前高 35%。温室效应使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过去100年(1906-2005年)中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0.74℃;过去50年中,平均气温是过去500年和1300年中的最高值。对于过去50年来的全球暖化现象,90%的可能性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并由此初步得出:人类活动引起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与温暖气候相关的疾病蔓延以及极端气候等灾难性影响,其变化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日常生活。基于IPCC报告中的结论,为避免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1992年5月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 ,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稳定在一定浓度水平上。在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召开的《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简称《京都议定书》), 为各缔约方规定了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量化减排和限排指标。在2009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上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尽管协议没有在所有缔约方中达成一致,但在发达国家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行动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在长期目标、资金和行动透明度问题上达成重要共识。在人类温室效应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人们日益认识到要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必须改变目前高碳经济模式。由此,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热点。本文试图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什么、涉及哪些问题和如何评判等方面对低碳经济进行介绍、分析,为理解低碳经济提供帮助。

低碳经济的概念

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中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在更低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的情况下获得更多产出)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尽管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的主旨是降低碳排放量和保障其能源安全,但其对低碳经济的定义显然并没有仅局限于这一目标。

国内学者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就是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实现同样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付允等认为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鲍健强等指出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金涌等(2008)认为全球性化石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促使低碳经济成为重要的焦点,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刘传江(2009)等指出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冯之浚(2009)等指出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是为了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其基本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段红霞(2010)认为低碳经济在狭义上可以理解为以消耗低碳燃料为主,追求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最小化排放的发展,是一种高能效、低资源消耗和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模式。

在上述阐释基础上,本文认为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投入、高产出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狭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从而产生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应对当前气候变暖问题。这两个概念的共同之处在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其不同之处在于狭义的概念集中于“碳”本身,广义的概念则考虑的是经济发展中所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狭义低碳经济要实现的目标是短期目标,广义的则是长远目标。某种程度上,狭义的低碳经济是广义低碳经济中最迫切实现的部分目标。

低碳经济的本质和内涵

第一,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从低碳经济狭义的概念看: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从能源使用入手,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建立一种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应对地球继续变暖现象,从而避免人类遭受由此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这就要求各国致力于如何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高碳能源,扩大低碳能源的使用,促进产品的低碳生产开发和消费、控制全球的碳排放量。从广义的低碳经济来看,其要求是利用更高的投入产出比减低资源的消耗,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就是推动低能耗产业发展,限制、缩减高能耗产业的规模,同时促进高能耗产业向低能耗产业转型,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第二,低碳经济是经济制度变革的方向。需要在经济生活的各方面“应该考虑制定相应的政策,减少燃烧的副产物向大气中排放”。这涉及到建立各种能耗要求标准和减排规章制度(如对于汽车排放进行限制的“欧3、欧4”标准)、有利于低碳经济的税收和财政政策(如国内对符合低排放标准的减免消费税规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如英国的能源白皮书)和国家间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和政策(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其关键是制度创新。

第三,低碳经济是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面对地球环境的恶化,在更深层面上,人类应该如何应对。不仅要从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基本权利角度资源利用问题,还要将个人自身世界观、价值观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再调适,为低碳经济建立意识形态上的基础。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人类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自觉、理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行为和关系,这是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一种前瞻性和预警性的要求。不同的国家和个人间资源利用的权力问题,不仅是如何处理全球范围内的负外部性问题,触及到民主、公平与正义等人类最根本的诉求,包括对民主的重新认识和包括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的正义问题以及不同国家和人之间的公平生存与发展权。如果世界观、价值观不能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就不能建立起相应的意识形态,也就难以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能够在制度和技术上有所创新,新的制度和技术在实际运行中的成本也会大幅升高,难以获得理想的绩效。

低碳经济的研究难点

以现代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社会发展,作为人类主动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追求财富与效率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人从自然规定性中的解放和主体性的提升。但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进行,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却再次面临着来自自然的严峻困境与挑战。地球存在几十亿年以来,其气候环境也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变,但真正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甚至消失的是其上的物种而不是地球。今天的低碳经济出现不是要拯救地球,而是要拯救人类。如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没有遇到来自自然的威胁,低碳经济也不会面对如此迫切的需求。低碳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面对自然对自身生存与发展问题的一种解答,其理论体系也应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和自然相协调的目标,如果背离了这一基本目标,低碳经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发展的基础。低碳经济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现有自然资源能够在当代和未来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跨代选择。

如何处理人类的生存发展问题和自然的关系无疑贯穿于低碳经济的始终,对低碳经济选择和评判的基础也是生存发展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但目前对于生存与发展问题还缺乏一个统一、完整、可量化的理论体系。首先,对于生存和发展根本的价值判断就存在不同看法。其次,对于自然环境中人类生存问题主要考察内容自然资源承载力问题仍不成熟,作为研究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基础,还有待探讨。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承载力作为一种描述人与环境或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度量工具,在长期的争论中,已经对唤醒人类环境意识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实证计算,资源承载力研究都不够系统和深入,尚未形成从基本概念到量化方法的完善的理论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于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尚未形成共识,以及能够准确描述人与环境或物种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定量化方法较为缺乏。时至今日,这些基本理论的不完善意味着关于低碳经济有大量的基础工作亟待深入,其发展面临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结论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资源禀赋下,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影响低碳经济的因素不仅局限于经济一个范畴,在涉及到政治、外交、哲学、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的同时,还依赖于物理、地理、工程等诸多自然科学的支持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同时其自身的演进也有待于跨学科研究的融合与碰撞。但目前人类生存的环境仅限于地球,就此而言,低碳经济的发展在面对任重道远的现实的同时也具有紧迫性。但无论怎样,发展低碳经济都是人类发展历程中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张建云,王国庆,刘九夫,贺瑞敏.气候变化权威报告―IPCC[J].中国水利,2008(2)

2.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简介[J].中国水利,2008(2)

3.解振华.哥本哈根会议取得两大重要成果[J].创新科技,2010(1)

4.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nergy, Feb,2003[EB/OL]. Http://berr.gov.uk/files/file10719.pdf

5.黄卫华,曹荣湘.气候变化:发展与减排的困局―国外气候变化研究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1)

6.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

7.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8.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9.金涌,王,胡山鹰,朱兵.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2008(9)

10.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5)

11.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12.段红霞.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0(2)

13. 肯尼思•J•阿罗.全球气候变化:对现有政策的一项挑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6)

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11

内容摘要: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推动低碳经济下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上游的绿色生产也将拉动下游的绿色消费,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制约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因素,提出了从制度上保障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 房地产 制度

哥本哈根会议使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于是“低碳”、“低碳经济”、“低碳都市”、“低碳建筑”、“低碳社区”……成为当前热门话题。据调查,我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我国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5%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纬度西欧和北美国家的2-3倍。而每年新增近十亿平方米新建建筑也只有15%-20%执行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因此,在房地产业推行碳减排和提高能效的措施,对于防范全球气候变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制度的保障是关键,只有在法律,经济,金融等各个方面制定相关的制度,才能使房地产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下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年碳排放量为60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位(见表1)。我国现在每年新建的房屋面积占到世界总量的50%,建筑节能减排已列入我国三大重点节能领域之一。“房地产业的低碳发展,不仅是国家整体碳排放目标承诺的要求,也是行业实现创新升级、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它不仅仅靠政府,还要靠整个行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李光辉、方镜平,2010)”。

在我国房地产业繁荣发展的背后,建筑的碳排放问题却很严重。“低碳”这两个字其实一直都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是一直以来与建筑和房子有关的事情,都被房价、泡沫等等吸引了,而我们却忽略了最基本的意识―低碳、绿色。表2是我国近年来房地产投资的情况。

“房地产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一个行业,占40%左右,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的2倍,新建筑中八成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存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郭树清,2010)”。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作为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地产低碳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房地产业在能源消耗以及碳的排放量方面问题很大。所以发展低碳经济,解决房地产业的碳排放问题,发展低碳地产就势在必行。

(二)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地产,意味着要使用低碳的建材、低碳的施工方式、低碳的装修、家电等,因此这不仅将促进房地产业本身的节能减排,还将带动上下游几十个相关产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开拓一条十分重要的转型途径。房地产业在房地产领域推广低碳战略,势必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2.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业能否顺应低碳经济的大势,走上一条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道路,或许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这个行业的前景。低碳地产恰好是房地产业转型的一个契机,既能发挥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优势,又具有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

3.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发展低碳经济,从低碳建筑短期内可能对企业成本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从长远看,企业获得的是新一轮产业竞争和技术竞争优势。

影响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因素

(一)市场环境因素

当楼市处于上升通道中,非低碳的房产项目尚处于抢购状态,开发企业利润好于预期的市场环境的状态下,企业主动求新向低碳地产进军的动力明显不足,即使喊出低碳的口号,更多的也是战略与形象的考虑。

(二)政策辅助因素

低碳地产属于高度责任型的产品,对环境的贡献远远大于常规项目,责任意识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环境觉悟,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在拿地、税收、销售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加以引导,没有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就会导致市场规则的混乱与不公。

(三)终端市场消费意识

任何产品的生产都脱离不了市场的需求支撑,低碳房地产项目的终端消费者,等于间接为环境做出了贡献,而这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责任消费意识与环境意识,是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目前我国责任消费还只是一个在小众中才得到认同的理念。低碳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消费需求调研,千万不要跟风而动。

(四)硬件与软件

低碳地产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是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的,需要成熟的技术与材料设备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大批的服务机构快速跟上,从产品的规划设计、营销推广、物业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有丰富环境意识与经验的相关公司进行配合,这样才能真正的将低碳地产做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或成为一个新的营销噱头。

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保证

(一)发达国家的经验

1.政策引导、法律规范。2004年9月,布莱尔首相发表了《关于气候变化的讲话》。在具体行动上,为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义务,英国2003年CO2排放比1990年减少了14%,并承诺2010年减排20%。当前,英国住宅的采暖空调CO2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一半,提高节能标准是促进减排的有效手段,为此,英国2002年和2003年两次将新建筑节能标准分别提高了25%(刘念雄,2008)。

2.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制开发。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根据日本内阁府2008年9月的数字,在科学技术相关预算中,仅单独立项的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近100亿日元,其中创新型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35亿日元。

3.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降碳的重要举措。2009年英国公布的“碳预算”中,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供应要占15%,其中3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20%,石油需求降低7%。英国风力资源丰富,按计划,2009年到2012年间,英国将投资90亿英镑用于发展海上风力发电,向280万家庭供应电力。英国政府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向可再生能源倾斜,确保英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 运用经济手段剌激低碳经济发展

碳税。开征碳税被发达国家认为是富有成效的政策手段。碳税是一种混合型税种,它的税率由该能源的含碳量和发热量决定,不同的能源由于含碳量和发热量不同,会有不同的税负,低碳能源的税负要低于高碳能源的税负。近几年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挪威、瑞典等发达国家对燃烧产生的CO2的化石燃料开征国家碳税如英国对与政府签署自愿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如果企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就可以减免80%的碳税。

财政补贴。英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措施。如英国的电力供应者被强制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由2005―2006年的5.5%提高到2015―2016年的15.4%)。与此相应,英国政府对电力供应者提供了一定补贴。丹麦在能源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包括对“绿色”用电和近海风电的定价优惠,对生物质能发电采取财政补贴激励。

税收优惠。对低碳经济发展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措施。美国政府规定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费用的20%~30%可以用来抵税,可再生能源相关企业和个人还可享受10%~40%额度不等的减税额度。欧盟及英国、丹麦等成员国规定对可再生能源不征收任何能源税,对个人投资的风电项目则免征所得税等。

(三)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保证

1.在土地、税收、产业等政策方面向绿色低碳建筑倾斜。绿色低碳建筑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是贯穿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消费全过程始终的概念。政府管理部门不仅要在减碳方面有政策与财政方面的支持,还要在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所部署,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方面进行改革和倾斜,鼓励绿色低碳建筑顺利开展。其中,“政策上可以减碳指标来进行金融和土地等资源配置,设置不同的税费征收标准,改变以单纯的“价高者得”的土地出让办法,有利于平抑地价和房价。”这样一来,房地产企业也必将更加重视项目的品质,主动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对于房地产行业本身将是一次革命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2.鼓励绿色低碳房地产金融创新。 房地产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要使资本与绿色低碳地产相结合,绿色低碳地产是房地产长远发展的“平衡基金”和控制资产泡沫,平抑房价的“对冲基金”。因此,建议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低碳地产开发提供发展资金。未来,还要在已量化绿色建筑的节碳指标的基础上,建立节碳的基准值并计算住区节碳总量,并逐步建立房地产低碳的信用积分机制以便和货币和金融挂钩,形成中国低碳住区碳交易体系,为未来国际化的碳交易、碳税、碳货币做好准备。

3.建立房地产碳信用积分机制,尝试设立“房地产碳税空转制度”。在目前暂未实行碳税的情况下,尝试将开发企业累积的碳减排量实行积分制,尝试设立“房地产碳税空转制度”,当条件成熟时,用于冲抵碳税或政策规定的其他税费。

结论

低碳经济下的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使低碳建筑成为下一个发展引擎,将改变的不仅仅是开发理念和技术理念,更是房地产行业及企业的思想。本文仅从制度层面上分析房地产业低碳发展的措施仍然不足,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探讨低碳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光辉,方镜平.浅谈中国房地产业如何谋求低碳发展[J].产业研究,2010

2.刘念雄.英国低造价、适应性、低碳排放住宅建设计划[J].住宅研究,2008

3.郭树清.低碳住宅:房地产发展方式的选择[J].上海房产,2010

4.黄朴,崔建霞.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0

5.李智强,吴诗.低碳经济下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与发展[J].经济研究,2010

作者简介:

低碳出行的意义范文12

“低碳”理念是把“低碳”经济作为基础,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社会运行状态下呈现出来的并与之相对应的人们的思想、精神和追求。“低碳”经济是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实质,以低耗能、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口]。伴随着人们对“低碳”经济长时间观察、了解、探索和实践,逐渐认识到要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必须在顺应“低碳”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人类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进行合理改进,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对“低碳”理念的认知,进而通过一系列例如“低碳”出行、“低碳”办公、“低碳”人生等“低碳”文化形态展现出对“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时代呼唤与要求。“低碳”理念,不仅是人类对生存发展困境反思批判后的现实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更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三个维度推进社会全面性、协调性、有机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理念既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最新拓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当前走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局面的科学选择。

“低碳”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自然而然地去节俭我们身边的资源,通过自愿、自主的约束,倡导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当然这种特殊生活方式,并非特意去勤俭节约,放弃属于我们享受生活的机会。“低碳”的实际意义是在保障我们有着舒心愉悦的生活和健康身体前提下,对大自然影响更小或者更有助于改善环境。“低碳”理念的微观表现,即以法律的形式出台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改进或创新现有的“低碳”技术、实践“低碳”生活,从而使“低碳”社会化,以此反映人们的目前的价值取向、生产生活模式及艺术审美。伴随“低碳”理念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逐渐对其进行了价值认同,从而使“低碳”理念一步步成为社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用“低碳”理念指导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让“低碳”成为新形势下的一种文化担当,成为一种文化需求和梦想,并为之付诸行动,通过新的制度和技术使每一个人形成“低碳”消费观和“低碳”生活方式,最终完成新时代赋予的文化诉求,实行“低碳”社会。

二、当代大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的生力军

(一)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上讲

大学生在追求人生价值、探索人生真谛的过程中,面对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责任与权利、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等人生问题时,很容易产生困惑和不适宜的情况。大学生如何成长以及具有怎样的成才思想,在大学期间形成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将会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传播并且身体力行“低碳”文化既是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责任,又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先锋队,承担着历史赋予的建设“低碳”社会使命,其在环境问题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都直接影响到建设“低碳”社会的进度。因而,高等教育应当充分挖掘当代大学生传播和实践“低碳”文化的潜力所在,将他们打造成为一支独具特色的传播和践行“低碳”理念的有生力量,使其活跃在华夏的热土地上[2]。

(二)从“9O后”大学生特点上讲

当代大学生彰显独特个性,尤以“9O后”大学生为显著,这一群体希望乐观,洞察悟性,个性张扬,创造并紧跟时尚步伐,作为一群引领时尚潮流先锋,他们大胆前卫,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伴随着网络而成长,这就使得他们能够从多重渠道获得知识,从网络里接纳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西方现代价值理念,并受之影响。他们这种勇于开拓创新、大胆前卫的思想符合高级人才的优秀品质。因而,“90后”大学生完全有能力作为传播和实践“低碳”理念的生力军,他们不断在传播和践行“低碳”理念的时尚潮流中检验和克服自身缺点,一步步实现自我认可和转换,进一步实现自我超越;在营造和丰富“低碳”理念的社会环境下,以个人为圆心,向四周逐步辐射“低碳”理念,鼓舞更多的人群为实现“低碳”社会而贡献出知识、奉献出青春与热情,从而也增强了自我的社会责任荣誉感。

三、用“低碳”理念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与同龄人比较,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理解有着明显的优势,诸如勇于投身志愿服务行列,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对恶疾进行鞭挞等,体现出新青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青年大学生作为时代新兴力量,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该走在“低碳”生活的前列,成为应对环境恶化这一历史新使命的承担者。除此之外,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源于强烈的责任意识,这就需要青年大学生要把自己的人生规划、个人命运同社会发展方向、国家需要有机地结合,将自己培养成一名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优秀人才。

(一)创造“低碳”校园,提升校园“低碳”生活感染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作为培养“低碳”科技人才的孕育器备受关注,这就要求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在符合《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前提下,紧跟时展方向,注重强化文化建设,“低碳”办学,节约办学成本,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成为传播“低碳”生活理念的重要载体。“低碳”校园符合科学发展观,是从“低碳”社会经济理论、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等基础上孕育发展而来,有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符合时代要求特征。高校作为前沿理论发祥地,新技术孵化地,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根据“90后”大学生独具个性的特点和新时期社会需求,积极引导和增强高校学子的“低碳”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支持和鼓励高校学子对“低碳”理念的传播,这不仅是高校的责任所在,也将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意义。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一些与“低碳”理论和知识相关的专业,通过采取专题讲座、主题论坛、参观调研以及座谈讨论等教育形式,同时结合大学生社团组织、志愿者服务站、“三下乡”活动以及现实生活体验等教育方式,以及结合多种比如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海报等媒介来宣传,让学校师生真正理解构建“低碳”校园的意义。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学校是个家,构建靠大家”的责任感教育,把符合“低碳”特点的先进的学习生活理念,深深地植根于“9O后”大学生的思想深处,促使其“低碳”理念形成,并积极支持和培养具有传播和践行“低碳”文化的时代践行者。与此同时,高校要建设一些“低碳”设施,只有切实将节约、环保的理念贯穿在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并从不同的角度来倡导全校师生过简单、健康的“低碳”生活,让“低碳”的理念真正融人到校园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从硬件和软件上同时给师生传达“低碳”理念。

(二)导入“低碳”教育,教师言传身教

高校教师,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者,是引导大学生做校园“低碳”生活的践行者。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大学期间最为亲密的朋友,是大学生的知识来源和模仿对象,其一言一行对学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这种一言一行不仅包含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也表现在其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中。总而言之,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生活和学习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受到不经意的行为影响。做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面授者,教师应积极提倡“低碳”生活,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养成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通过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和对学生正确积极的期待才能使大学生“低碳”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三)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积极宣传“低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