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减轻空气污染的方法

减轻空气污染的方法

时间:2023-07-27 16:24:02

减轻空气污染的方法

第1篇

当我们遭遇“霾”伏,还能不能进行体育锻炼?对于这个问题,一起来听听运动医学专家的建议吧。

权衡利弊 合理安排

甘肃省体育科研所研究员王东良认为,坚持健身有必要,空气有污染的时候则应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保护。“健身不能因噎废食,”长期从事高原训练和国民体质监测研究的王东良说,但这里面有个权衡利弊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用科学方法,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轻污染对身体的伤害。“如果给出一个针对性的建议,我认为只能是减少室外活动,选择在体育场馆里健身,”王东良说,空气污染较重时,不适宜在户外进行剧烈运动,比如踢足球、打篮球和长距离跑步。

他还给出两条建议,第一是选择好时间段,一天当中空气污染程度并不相同,清晨雾气中含有较多的有害化学物质、尘埃和病菌,地面空气污染重,因此日出前不适宜运动;第二是适度,健身“贵在适宜、重在坚持”,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安排运动量。

“其实,等太阳出来再健身,健身掌握住度,这些都是基本常识,不管空气质量如何都需要注意。只不过在污染较重的空气状况下,这些方面的重要性更为突出罢了,”王东良说。甘肃省体工一大队全民健身综合馆副馆长刘海生也认同这种观点。他说,没必要因空气不好而干脆放弃健身,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应与污染程度成反比。

外出运动看空气质量

专家建议,喜爱户外运动的人,除了关心天气晴雨外,最好多关注空气质量,根据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状况,决定是否外出运动。

根据空气污染指数(API)不同,空气质量状况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污染。空气质量状况为优、良时,市民可正常活动。空气质量状况为轻微污染、轻度污染时,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建议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空气质量状况为中度污染时,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建议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并减少体力活动。空气质量状况为重污染时,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症状,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不妨试试“蜗居”运动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系教师田川建议说,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健身运动。如果是在家中,没有健身器材,可以做徒手健身操、瑜伽等锻炼。田川介绍说,“做完常规的热身运动后,可以进行原地高抬腿,而提腿的力度和频率要根据身体状况来决定,其对于保持平衡感、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很有好处。或者做侧撑运动,让身体侧躺,用肘部支撑,将前臂触地并同身体垂直,臀部抬起,使腋窝到脚踝形成一条直线。每侧支撑15-30秒左右。住楼房的人,则可以选择登楼梯的方式来运动。”

田川还补充说:“除了健身操,人们熟知的俯卧撑、原地慢跑、跳绳等运动方式都能很好地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到健身房。首选骑固定自行车,其不仅让神经系统更加敏捷,还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下肢肌肉力量。自行车对内脏器官的耐力锻炼效果与游泳和跑步相当,一般进行20分钟左右比较适宜。”

第2篇

【关键词】环境质量;成因;分析

引言

2012年初,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为了尽快按照国家新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大气环境监测,作为安徽省皖东南的地级城市宣城市,从2012年起逐步对辖区内的国控城市自动监测子站进行升级改造。2013年底,宣城市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升级改造基本完成。随着新指标监测的开展,如同许多中部城市一样,由于近些年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区建设规模的不段扩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些新特征开始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通过对宣城市2012年前后城市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所在城市近几年空气污染的新特征和形成因素,以期为管理部门进行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一、宣城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宣城市区共设3个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监测项目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新增细颗粒物(PM2.5)。全年连续监测366天。2012年度,全市市区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以API计算环境质量为优的天数42天,良的天数305天,轻微污染19天。

宣城市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8%,与2011年相比,空气质量优良率下降4.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减少15天,轻微污染的天数增加15天。

2012年度,城区三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全年二氧化硫(SO2)日均浓度范围为0.014~0.079mg/m3,年均浓度0.038mg/m3;二氧化氮(NO2)日均浓度范围为0.007~0.064mg/m3,年均浓度0.029m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浓度范围为0.029~0.215mg/m3,年均浓度0.084mg/m3。与2011年相比,三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分别上升了11.8%、7.4%和20%。2012年新增指标PM2.5年均浓度约为0.052mg/m3,未达到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年均0.035mg/m3的二级标准要求。

2013年度,宣城市区监测项目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全年连续监测365天。2013年全市城区空气质量总体不理想。仍然以API计算,全年环境质量为优的天数48天,良的天数273天,轻微污染33天,轻度污染7天,中度污染2天,重污染2天,污染天数共计44天。

全市2013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7.9%,与2012年相比,空气质量优良率下降6.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增加6天,空气质量为良的天数减少32天,轻微污染的天数增加14天,轻度污染天数增加7天,中度污染天数增加2天,重污染天数增加2天。

2013年度,城区三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全年二氧化硫(SO2)日均浓度范围为0.012~0.117mg/m3,年均浓度0.031mg/m3;二氧化氮(NO2)日均浓度范围为0.011~0.248mg/m3,年均浓度0.030m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浓度范围为0.019~0.469mg/m3,年均浓度0.096mg/m3。与2012年相比,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下降18.4%,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上升3.4%,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上升14.3%。2013年新增指标PM2.5年均浓度约为0.060mg/m3,仍然未达到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年均0.035mg/m3的二级标准要求。并且与2012年相比新增指标的浓度上升了15.4%。

二、宣城市城区大气污染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近几年的各项污染物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宣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城市大气污染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颗粒物是城市空气中首要特征污染物,浓度呈逐年快速递增趋势。根据宣城市历年统计显示,可吸入颗粒物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一直保持在96%以上,各类大气颗粒物是造成我市城区空气污染的首要来源。2011年我市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为0.070mg/m3,与2010年相比,仅上升0.001mg/m3。但2012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为0.084mg/m3,2013年达0.096mg/m3,与2011年相比,分别大幅上升了20%和37.1%,同时新增指标PM2.5年浓度也较2012年上升了15.4%。均呈明显快速上升态势。

(2)市区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持续上升,二氧化硫浓度有所下降。2013年,市区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0.030毫克/立方米,仅比2012年增加0.001mg/m3,较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上升了57.9%、11.1%和3.4%,虽呈持续上升趋势,但总体来看,上升幅度开始减缓。2013年,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0.031毫克/立方米,相比2010年虽然上升了121.4%,但和2011年、2012年相比,年均浓度值分别下降了8.8%和18.4%。总体来看,二氧化硫浓度持续上升的趋势已得到有效遏制。

(3)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下降,严重雾霾天气开始增多

2013年宣城市污染天数共计44天,相比2011年和2012年,分别增加了40天和25天,污染天数为历年之首。在2013年各类污染天数中,不仅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天数比往年增加明显,还首次出现了中度和重度污染天气,其中中度污染达2天,重污染达2天。由于这些污染天气大多集中在秋冬季节,使宣城市2013年出现了连续多日的严重雾霾天气。

(4)空气质量时空分布不均,污染季节性变化明显

由于宣城市地处内陆丘陵地区,属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但降雨的年际差异、年内差异及地区差异较大。独特的气候和地貌决定了城市空气质量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近几年各月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及多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浓度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环境空气质量呈明显波动状态,但在一年四季中,空气污染指数(API)一般按冬>秋>春>夏的顺序排列,即冬季空气污染最重,夏季空气污染最轻,且夏季尤其是7月,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其他3季。每年1~3月及11~12月各类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月份。

三、大气污染成因分析

通过以上的数据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造成宣城市城区大气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一些公布的城市经济和建设数据,主要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各类工矿企业工业粉尘和废气的大量排放是驱动空气中各类污染物浓度上升的直接原因

随着宣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矿企业的不断增加,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多,而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主要以原煤为主,原煤的燃烧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颗粒物的贡献率越来越突出。据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宣城市新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46个、10亿元以上15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2户,总数达1091户。随着城郊国投向阳发电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不仅增加了煤耗量,也增减了各类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从而导致了大气中气态及颗粒态污染物浓度的不断上升。 此外,电厂脱硫脱硝装置的投产使用,以及城区天然气的大量普及,也是城区二氧化硫浓度开始下降的重要因素。

(2) 机动车尾气污染是空气中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浓度升高的根本原因

近几年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呈加速递增的趋势,2012年宣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为12.36万辆,2013年约15.85万辆,2014年更是达20万辆以上,分别上升了28.2%和61.8%。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以私家车为主要出行工具,汽车尾气污染有愈演愈烈之势,逐渐由局部性转变成连续性和积累性,使得城市空气污染逐渐由煤烟型向复合型污染转变的态势。汽车尾气产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各类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聚合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二次污染物(无机盐类),是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重要来源。此外城市道路建设相对滞后,公共交通发展严重滞后,道路狭窄和弯曲,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动车尾气监管机制,使得城市的机动车尾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些都与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不断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正相关性。

(3)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是城区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

由于近几年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各类市政基础工程和生活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宣城市续建和新建项目117个,完成投资152.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及公共项目投资66亿元。续建、新建道路36条,竣工通车9条。宣城图书馆、规划馆、体育馆、宣中新校区、宣城合工大分校、宛陵湖西湖景区等一大批市政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这些市政工程以及建设项目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扬尘,造成周边环境空气大面积颗粒物污染。

四、建议与对策

因气象因素和地理因素而产生的大气污染在短期内是无法抗拒的,但是因人类活动,如工业烟尘和粉尘、交通运输扬尘、建筑施工扬尘等而带来的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是可以采取如下一些对策来减轻城市大气污染。

控制工业烟尘和粉尘

第3篇

【关键词】大气环境;大气污染;污染防治;环境质量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120-01

大气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身心健康、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总体形象,更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民的幸福指数。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大气污染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愿望,《大气污染防治法》中除了上述对大气污染防治采取的一些带有共性的监督管理措施。

一、清醒认识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

最新的《2013年6月份及上半年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2013年6月份及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显示,6月份,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4.4%,超标天数比例为35.6%,其中轻度污染占21.5%,中度污染占8.8%,重度污染占4.9%,严重污染占0.4%。海口、珠海、舟山和哈尔滨的达标天数比例为100%,26个城市达标天数在80%-100%之间,25个城市达标天数在50%-80%之间,19个城市达标天数不足50%,首要污染物为O3和PM2.5。污染物排放量大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根本原因。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一是防治燃煤污染。在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0%左右,并且由于煤炭资源的相对丰富,它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不会轻易改变。所以对于燃煤特别是直接燃用煤炭导致的大气污染给予了重视,成为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重点。对此,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加快开展工业炉窑煤改气改造工程,坚决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小锅炉,加大热电行业整治整合,推进火电厂技术改造,减少能源终端利用原煤的消费量。开展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快淘汰落后燃烧工艺,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扩大集中供热范围,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并积极推广节能、清洁、混合燃料汽车等节能型交通工具,逐步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原来的污染原料。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以秸秆和垃圾为主的生物质能发电和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二是机动车船污染控制。机动车船在流动中排放大气污染物,这种流动污染源有其特点,但是又必须加以控制,考虑到机动车船排放污染的流动性这一特征。突出车辆防治,控制车辆尾气污染。进一步加快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实施进程,严格地方标准,加快推进实施国柴油Ⅳ标准、车用燃油低硫化进程,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在用车辆排气污染管理力度,普及机动车环保分类合格标志发放,推进重点区域“黄标车”限行的实施,强化对机动车排气污染实施道路抽检,对尾气排放不合标准、伪造环保贴等违法车辆进行曝光,对经修理和调整后仍然超标排放的车辆强制报废。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型和新能源型汽车,积极推进公交车实行“油改气”,提高清洁能源车辆使用比重;加大对公共交通的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公交出行比例,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严格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加快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三是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控制。废气、尘和恶臭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必须采取一些特定的措施进行防治,以防止或者减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防止或者减轻对动物、植物的危害,防止对经济资源的损害,也要防止严重的污染所导致的大气性质的改变。

四是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护措施。首先,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通过改革工艺过程,以无毒或低毒的原料替代毒性大的原料,减少污染物的排出。第二,加强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第三,卫生部门应与有关部门配合,对居住区内饭店、公共浴室的烟囱、废品堆放处及垃圾箱等可能污染室内外空气的污染源加强管理。第四,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耗。在城市应尽量选择使用低硫和低灰份的燃煤。应因地制宜地开发水电、地热、风能、海洋能、核电以及太阳能等。第五,合理安排工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应结合城镇规划,全面考虑工业布局。工业建设应多设在小城镇和工矿区;避免在山谷内建立有废气排放的工厂;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在工业企业与居民区之间应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第六,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城市绿化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城市绿化系统可调节水循环和“碳-氧”循环,调节城市的小气候,阻挡、滤除和吸附风沙和灰尘,吸收有害气体。

四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公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强化领导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切实提高社会环保意识,使各项社会经济重大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媒体宣传、事迹推广、横幅标语、知识竞赛、定期区域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生态”的理念、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提高环境状况的社会透明度,引导企业和公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人人关注大气污染防治、人人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与周边地区协调配合,定期通报大气质量监控数据,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做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三、结语

人类共同寄居的地球和共同享有的天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了地球上的生命,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相信,有了科学的方法,再加上我们的实际行动,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拥有一片美丽而完整的蓝天。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减少污染;美化环境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城镇人口剧增,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能被动地等待自然界的恩赐,必须主动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而通过栽花种草,建设绿色宝库,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和优美的景观效果,可以有效地防治和减轻污染、美化环境。为此,下面就园林绿化进行探讨,以促进其在城市绿化发展中的作用。

1.城市园林绿化可改善城市的卫生条件

城镇的各类绿地,以其巨大的叶面积,浓密的枝干,阻滞、过滤、吸附空中的灰尘、飘尘,同时还能起到滞留、分散、吸收空气中各种有毒气体的作用,从而可使空气得到净化。树林是净化大气的特殊“过滤器”。例如,在一家水泥厂栽植两行并列的大杨树,能使空气中的降尘量减少33%~52%。可见,城镇中栽植各种绿色植物,对调节空气流动、净化空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园林植物可以调节温度。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树木庞大的叶面积可以遮阳,能有效地反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树木通过叶片蒸发水分,可降低自身的温度,提高附近的空气湿度。因而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气温低3~5℃,较建筑物地区的气温降低10℃左右。因此,城市绿地面积大、覆盖率高,能有效地改善居民居住区小气候。在绿化好的地方,夏季人们会感到空气清新,可以消暑纳凉、防暑降温。冬季,树木能降低风速,减弱冷空气的侵入,树林内及其背向的一侧,温度可提高1~2℃。其次,园林植物可以调节空气流动。由于绿化区和非绿化区之间的温度存在差异,绿地的气温较邻近的非绿地气温要低。按照气温扩散升降规律,冷空气要向热空气地区流动,有时流动速度可达1m/s,从而可形成轻微的风,使人感到凉爽。最后,园林植物可以调节湿度,是温度的“调节器”。植物通过叶片蒸腾水分,使土地的大量水分被释放到空气中,使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据研究,因为根部吸收的水分几乎都被蒸发,所以,森林中空气的湿度比城市内高30%左右[2]。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气增多,空气湿润,因而,绿化区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10%~20%,从而为人们在生产、生活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现代城市噪音污染越来越严重,噪音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能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反应,导致人们出现精神不振、疲劳过度、血压增高等症状。利用乔木的庞大树冠和枝干,则可以吸收和隔离噪声。据测定,在没有树木的高大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噪声强度比两侧种满树木的街道上大5倍以上,可见,城市绿化对减少噪音污染很重要。

园林植物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千姿百态、美丽的外形,丰富了环境的空间变化。树木的高低错落,树形的各式各样,树冠的大小差异,打破了建筑物的平直单调而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加深了城市环境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各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呈现不同的季相色彩,如五角枫、三角枫、红瑞木等树种秋叶变红,金银忍冬、鸡树条荚等树种果穗冬季宿存枝头,成为寒冷冬天的独特景观。花卉的色彩更是五彩缤纷,因此,对城市进行合理的绿化,可以使城市变得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美丽的生存环境使人们赏心悦目。

许多园林绿化树木具有强大的耐火性,有着突出的防火功能。例如:叶片密集而均匀的松柏可阻挡95%左右的辐射热通过,珊瑚树可阻挡83%~93%的热量通过,其作用可与避火墙相媲美。在江河湖泊岸边植树种草,可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因土护岸,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污染、沉积泥沙。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比人类敏感很多,污染物质对植物的毒害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植物的这种反应就是显现环境污染的“信号”。人们可以根据植物所发出的“信号”来分析鉴别环境污染程度。利用植物进行环境监测,范围广泛、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开展群众性的环境报警工作,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2.园林绿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很多园林植物有多种用途,既是经济植物,又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可以兼收不少副产品。因此,把园林绿化和生产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又起到绿化美化的效果,进而实现园林绿化产业价值。

园林植物中的芦苇、竹类、杨树可作造纸原料;玫瑰可以提供天然香料,调制香精;蒲葵叶可作扇子;园林植物中的核桃、连翘、金银花、芍药、等均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园林植物中的水杉、黑松、鹅掌楸等,都是优良材质及观赏价值兼具的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可提供工业原料,也可提供多种经营货源;还可利用园林植物树种的根加工成盆景和根雕等,发展艺术产业。

3.园林绿化有益身心健康

绿化可以减少空气含菌量,很多园林植物具有抑制杀死散布在空气中多种细菌的功能。这些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能分泌一些对各种微生物或病菌有杀死或抑制其发展的挥发性物质,人们把这种物质叫做“植物杀菌素”。如松树、柏树、杨树、金银花等都含有一定的杀菌素。乔木稠李的分泌物对蚊子有强烈的致命作用。居住区的绿地环境与非绿地环境对照,绿地地区在夏季灭菌可达20%~59%。可见,城市绿化给人类带来多种益处,对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着良好的作用。

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保护水质,防止下游的水土污染。如含有大肠杆菌的污水,若从30~40m宽的松林流过,细菌数量可减少到原有的1/8;从栎树、白蜡和金合欢的混交林中流出的水中,大肠杆菌只有对照值的1/23;水若从50m宽的三十年生杨、桦混交林通过后,细菌数量能减少9/10以上。污水进入土壤后,通过绿色植物的吸收、土壤微生物的降解以及土壤的吸附、沉淀、离子交换、粘土矿物固定等,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净化。

第5篇

来自我国的监测数据也表明,近年来我国室内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污染都在增加。来自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目前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如果按支付意愿价值估计约为106亿美元;据有关国际组织调查统计,室内空气中可检测出300多种污染物,全世界每年有28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室内污染,在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儿中,有80%的家庭近期进行过装修。专家分析:过去是“生物型”和“煤烟型”因素污染室内空气,而现在以化学型为特征的第三代室内空气污染因素已逐渐影响到现代家庭。室内空气污染已被列为对公众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谋求减轻室内空气污染的新途径已势在必行。

1.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

1.1甲醛等有机污染物。甲醛―主要来自用作室内装修的胶合板、细工木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它装修材料,比如贴墙布、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涂料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甲醛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当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达到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长期生活在低浓度的含甲醛的环境中,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妊娠综合症、新生儿体质降低等。苯―主要来自装修材料饰品的胶、油漆、涂料和粘合剂,是强烈的致癌物。长期生活在苯超标的环境中,轻者易导致头痛、恶心、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苯还可以抑制人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1.2氨和氡。氨―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防冻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墙体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释放出来,家庭装修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这些都会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增加。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吸入大量的氨气,可导致流泪、咽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可能引发呼吸道刺激症状等。

1.3家用电器。长期空调环境中的人们容易出现呼吸道干燥、鼻塞、关节酸痛等症状,同时还伴有胸闷、憋气,思想不集中,容易疲劳,这种现象通常称之为“空调综合症”。引起“空调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是室内空气中负离子减少和室内外环境条件相差悬殊。由于空调器等电器设备产生正离子,室内空气经反复过滤后,空气中的离子成份发生了改变,负离子数目明显减少而正离子数量过多。人们长时间在低负离子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易造成人体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食欲减退、四肢无力等症状。

1.4人体本身。这是一个极易为大家所忽视的事实,人体本身就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人通过呼吸不断地向外界呼出二氧化碳、水蒸气,释放出多种细菌和多种气味。研究表明,人类肺部可排出25种有毒物质,呼出的气体中含有16种挥发性有毒物质。关于这一点,人们有过切身体验,当走进拥挤、密闭的房间或乘上几站几乎无立足之地的公车时,常会感到头晕、目眩,长时间,甚至会感到胸闷、恶心、出虚汗。这种不适感,国外医学界称之为“闷屋综合症”,其实就是人多时呼出的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人们若长期吸入这种污染的空气,便会出现相关症状,导致“闷屋综合症”。

2.当前我国室内污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有关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法规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关于室内空气质量的完整的评价体系,致使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处理投诉时也感到十分棘手,虽然我国近年来也颁布了一些与空气质量相关的标准,如1996年实施的《住房内氡浓度标准》和1998年实施了《居室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卫生标准》,但我国室内污染标准尚不完整。如我国还没有关于写字楼和家庭室内空气中氨的明确标准。

2.2缺乏对室内空气污染源的有效控制措施;目前,建材市场管理比较混乱,一些不具有生产能力的厂家生产的不合格的材料充斥市场,房地产开发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往往选用不合格甚至严重超标的劣质建材,从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

2.3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指标偏低,重要控制指标不明确,与国际通行标准有较大差距。另外也存在监管机制缺乏,管理重点不突出。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监督机制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测等。

3.减少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基本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们认识、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按绿色建材的概念去装修室内,不搞过度装修,不急于入住新购买或新装修的新居。在住房装修设计、施工工艺和选材上想办法,设计不仅要把房间设计漂亮、使用方便,而且应充分考虑通风,良好的通风应该是改变室内空气质量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3.2健全监管机制,突出管理重点。政府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加强环保、质检、卫生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联合执法,规范业主的从业行为,确保严重超标的建材不上市交易,从源头杜绝污染源的产生。环保部门应发挥专业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政府监测与业主自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建立室内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突出重点,尽快找到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新路子。

3.3在室内吊花植草,通过植物的净化作用,降低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或禁止在室内吸烟,经常打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通畅。

参考文献

[1]裴军.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探讨,江苏环境科技。8-10,2008.6

[2]郑秋军.莫把新房装修成“毒气室”,环境保护。20-21,2010.2。

[3]范成建.室内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J]。45-46,2011.19卷3期。

第6篇

9月12日上午,国务院公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北京市随后《2013—2017年空气清洁行动计划》,以“空气总污染应急减排”、“机动车结构调整减排”等污染减排工程,作为对国务院相关行动计划的落实。

我们看到,“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等与机动车污染防治相关的内容,成为国务院此次的《行动计划》的重点之一。作为国务院行动计划的落实,同时又要针对性地解决本市的具体问题,北京市出台的“空气清洁行动计划”,更是将机动车列为北京大气治污的主要“打击”对象。计划中与机动车相关的内容包括:在持续重污染时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控制车用燃油总量;控制机动车规模等。

北京市机动车数量超常规的增长方式,注定其最终要“沦为”空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打击对象。目前全市535万辆机动车,年排放污染物达到90万吨左右。从本市主要污染物PM2.5的来源上看,机动车尾气排放“贡献”了22.2%,机动车污染对PM2.5浓度的“贡献”率超过了燃煤的16.7%,已是本地最大污染源。更为不利的是,由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属于低空污染,正好处于人们的呼吸带上,因此对人体健康危害更直接。机动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已成为致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机动车相关的拥堵费,也在“空气清洁行动计划”中提及,“市交通委、市环保局还将牵头规划低排放区,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环保部数据显示,轻型汽油车车速和排放关系为,平均时速由25公里提升到30公里,其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均会同步降低约15%。因此,拥堵费看似针对交通拥堵,实际上已成为治理大气污染的系列措施之一。

北京市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决定,要想空气清洁必须抓住重点、多管齐下。目前,本市PM2.5年均浓度是每立方米90至100微克,“空气清洁行动计划”中2017年的目标是实现每立方米60微克。根据去年国家颁布的空气质量新标准,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才算二级良好水平。这意味着北京经过5年治理后,空气质量离达标仍会有一段距离,只能说是低水平达标。

“勤能补拙”,是指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北京三面环山的地形条件,容易造成污染物的堆积,整个北京的地形是南面和部分东面向外敞开半盆地结构,当冬季偏南风较弱时,污染物更容易堆积。不靠海边、不处平原,北京在大气污染面前无法“靠天吃饭”。在严峻的大气污染面前,所有北京人真应该以“勤能补拙”自勉。将机动车列为北京大气治污的重要“打击”对象,抓住了治污的关键问题。同时,我们知道,在全市535万辆机动车中,公车占比至少超过10%。防治大气污染人人有责,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普通市民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政府部门也要主动加码降低公车使用强度,减少公车数量。这样,“空气清洁行动”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7篇

[关键词]汽车尾气清洁剂应用试验研究

[Abstract] This project examines the GX automobile exhaust cleaning ag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t mass fraction added to the gasoline vehicles, inspection of the vehicle exhaust pollutant reduction effect; through the test, the best ratio of GX car exhaust cleaners in gasoline 2percent, the CO concentration reduction rate of 25%, the largest concentration of HC + NOx reduction rate of 23.79%, the effect is very obvious.

[Keywords] automobile exhaust detergent applic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U46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汽车尾气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汽车尾气主要排放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其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列电厂之后,为第二大污染源)等,也是造成城市大气中PM2.5污染的主要因素,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污染环境。

清洁剂是一种多功能化合物,在汽油中加入有效清洁剂能防止并除去进气门、喷嘴、燃烧室沉积物,而且还能提高燃烧效率,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起到降低排放和油耗的作用。

本文结合GX汽车尾气清洁剂研发成果,进行了实际应用的试验研究。

1 试验

1.1 试验原料

本试验研究采用GX汽车尾气清洁剂,本产品为无色透明液体,由低碳汽油衍生而来,借鉴和利用了低碳汽油技术中清洁油路、降低碳排放和有毒尾气排放、提高辛烷值、无腐蚀性等新技术;与传统汽油具有绝佳的融合性,可与任何标号的汽油按不同比例混合使用,对使用车辆无任何特殊要求。

其主要组分如下:

粗醇55%-60%、正戊醇15%-20%、油酸5%-10%、环烷酸5%-1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3%-7%、三乙醇胺1%-3%。

1.2 试验方法

(1)抽样对象

采用正常运行的市面主力车型—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中的M1类车(至少有四个车轮,或有三个车轮且厂定最大总质量超过1000kg,除驾驶员座位外,乘客座位不超过8个的载客车辆),为了检验其对汽车尾气污染物削减效果,选样时有针对性的对于不同车型、不同年限车辆分别进行试验,以使试验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

具体选择时以市场保有量前十位的品牌车中选择5种不同品牌,以P1—P5代表,每个品牌均选择2000年7月1日起生产的第一类轻型车,共计500辆。

具体抽样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车辆抽样情况一览表

(2)具体方法

按照上述抽样的具体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型汽油发动机车辆,均采用同一试验方法、加入市场同一加油站的同批次汽油,加入0%(不加)、2%、4%、6%质量分数GX汽车尾气清洁剂,进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浓度的检测。

(3)检测机构、设备、方法

检测机构选择当地经相关部门批准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同一检测机构。

检测设备:型号NHX8008,底盘测功机NHC-03,废气分析仪NHA-503

检测方法:采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简易瞬态工况法

(4)加入方法

加入方法为每车在加油站空地处抽出油箱内多余燃油,然后空驶直至消耗完剩余燃油,再均等量加入10升汽油,如果加入清洁剂则按照不同质量分数与汽油完全混合后,直接加入汽车油箱。然后自然行驶20公里,确保检测时所用燃油为新加入燃油。

1.3 尾气排放标准

车辆尾气排放标准采用DB37/657-2006《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简易瞬态工况法)》。

2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2、3、4、5、6。

表2车型P1不同加入量试验结果一览表

由表2可知,P1车型尾气中CO浓度最大削减率为16.64%,HC+NOx浓度最大削减率为15.85%,均能达到DB37/657-2006《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简易瞬态工况法)》标准的要求。

表3车型P2不同加入量试验结果一览表

由表3可知,P2车型尾气中CO浓度最大削减率为9.68%,HC+NOx浓度最大削减率为9.09%,均能达到DB37/657-2006《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简易瞬态工况法)》标准的要求。

表4车型P3不同加入量试验结果一览表

由表4可知,P3车型尾气中CO浓度最大削减率为11.22%,HC+NOx浓度最大削减率为8.74%,均能达到DB37/657-2006《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简易瞬态工况法)》标准的要求。

表5车型P4不同加入量试验结果一览表

由表5可知,P4车型尾气中CO浓度最大削减率为12.82%,HC+NOx浓度最大削减率为23.79%,在加入量为6%时,可达到DB37/657-2006《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简易瞬态工况法)》标准的要求。

表6车型P5不同加入量试验结果一览表

由表6可知,P5车型尾气中CO浓度最大削减率为25.00%,HC+NOx浓度最大削减率为18.18%,均能达到DB37/657-2006《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简易瞬态工况法)》标准的要求。

2 结果分析

所选5种车型,按照不同质量分数加入GX汽车尾气清洁后,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当加入量为2%时下降的效果最佳,随着加入量的增加,其污染物削减作用已经不明显。

由试验可知,在汽油中加入GX汽车尾气清洁剂的最佳比例为2%左右。其CO浓度最大削减率为25%,HC+NOx浓度最大削减率为23.79%,效果非常明显。

在汽油中加入GX汽车尾气清洁剂的最佳比例为2%时,所有车辆污染物削减率统计见表7。

表7 尾气中污染物削减率平均值一览表(加入量2%)

3 研究结论

(1)经试验,在汽油中加入GX汽车尾气清洁剂的最佳比例为2%左右。

第8篇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 模糊综合评判 预测预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工厂,车辆和人口。在很多城市,空气污染都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那么,哪些地方在恶化,恶化程度如何,发展趋势如何,专家关心,政府关心,人民更关心。

宝鸡市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近来宝鸡市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市区大气环境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新颁布的空气质量分级标准将空气质量分为七级:一级优,人们可以正常活动;二级良,人们可以正常活动;三级轻微污染,长期接触易感人群会出现症状;三级轻度污染,长期接触健康人群会出现症状;四级中度污染,一定时间,健康人群会出现症状;四级中度重污染,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明显加剧;五级重度污染,健康人群会出现明显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因此大气污染的预测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十分重要。

二、单对象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描述

所谓模糊综合评判,实际就是已知原像和映射去求像的问题,借助合成运算,问题得到解决。

(一)因素集的确定

影响评判对象的所有因素构成的集合称之为因素集。设影响评判对象的评判结果的因素有n个,记为U={u1,u2,…un},本文考虑到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分别是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因此因素集取为U=(SO2,NO2,PM10)。

(二)评语集的确定

我们将影响评判结果的每一个因素作为一个评判对象,而评判的结果则用一组“评语上”的模糊集合表示,这组评语构成的集合称之为评语集,记为V={V1,V2,…Vm}。根据空气质量分级标准,确定本文的评语集为七个等级,即评语集取为V={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微污染,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四级中度重污染,五级重度污染}。

(三)模糊评判矩阵的确定

根据第i个因素ui对评语集中因素vi的隶属度为rij,j=1,2,3,…m,rij表示因素ui在评语集V中取评语Vj的程度,则因素ui对评语集V={V1,V2,…Vm}作出的单因素评判为■i=(ri1,ri2,…rim), i为评语集V上的模糊子集。这种单因素评判只反映事物的某一方面,无法反映事物的总体情况。但是n个因素便有n个单因素评判向量,将它们组成一模糊矩阵,我们称之为模糊评判矩阵。由此可得到模糊评判矩阵

(四)权重的确定

由于评判者在评判时各个因素的着眼点不同,也就是说诸多因素有不同的侧重,这就需要在模型建立过程中确定适当的权重,才可使评判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设因素集U={u1,u2,…un}的权重集为A=(α1,α2,…,αn),其中ai为因素ui在U中所占的比重,0≤αi≤1,i=1,2,3,…n αi=1。

(五)模糊评判

根据各个因素在评判目标中的权重分配,通过模糊矩阵合成运算,即形如:

其中bj=(αi∧rij),bj表示评判对象在评语集V中对评语vj等级的隶属程度。若bp=max{bj},则评定评判对象取评语Vp。

三、针对宝鸡市的实测数据确定宝鸡市的大气质量级别

由前面内容知,本模型取因素集U={SO2,NO2,PM10}

评判标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并根据宝鸡市区规定的有关标准值,将评语集取V={为一级优,二级良,三极轻微污染,三极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四级中度重污染,五级重度污染},见表1。

(一)计算权重集

污染因子的权重值是根据各污染因子对环境空气影响的大小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考虑到因素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空气污染程度中的作用不仅与它们的实测数据的大小有关,而且与空气中诸因素的允许浓度标准有关,实测数据相同的元素,其允许浓度标准大的,污染程度的影响标准应该小,因此,计算权重的公式取为

其中ci为第i种评判因子在在空气中的日平均浓度实测值;si为第i种评判因子在空气中的七个级别的日平均标准浓度的数学平均值。从表1得:

对SO2:s1=0.911;

对NO2:s2=0.345;

对PM10:s3=0.301。

结合所给实测数据与计算权重的公式,我们可得到每日宝鸡市区空气中各元素的权重,即得5月13日到5月19日宝鸡市区空气中各元素的权重分别为:

为计算方便并根据空气质量分级标准(即表1),建立各因素的隶属函数为:

对于SO2:

(三)模糊评判结果

以最大隶属度法判定5月13日到5月17日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均为一级优,基本与5月13日到5月17日宝鸡市空气质量预报相符合。

四、结束语

第9篇

1.1采样点的确定

衡水市环境保护局基本上位于衡水市区的中心位置,周围有文教区、医院、餐馆、饭店、公园及商场等,该环境属于典型的城市环境。因此,考虑到实验中所采用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人员等方面的限制,确定衡水市环境保护局北、东两侧的人民路及自强街分别作为主、次干道的采样点。

1.2采样时间和频率PM10、TSP日均值每天监测至少12小时。

1.3监测方法及标准

本实验中PM10、TSP分别按照(GB6921-86)和(GB/T15432-96)推荐的重量法进行采样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交通环境中PM10和TSP的变化特征

根据2014年4月的监测数据,对PM10和TSP的变化特征。和TSP的变化特征(自强街)TSP的浓度明显高于PM10,且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PM10的日均浓度中最高值为0.542mg/m3,按照二级标准,超标倍数为2.613。在所列的人民路12天的数据当中,有8天浓度超标,超标天数与达标天数之比为2∶1,PM10浓度水平超标倍数为0.943,而自强街PM10的日均浓度中有9天浓度超标,超标天数与达标天数之比为3∶1,PM10浓度水平超标倍数为0.522。可见,人民路和自强街的PM10超标均比较严重。TSP的日均浓度范围为0.236~0.746mg/m3,平均浓度为0.422mg/m3,按照二级标准,平均超标倍数为0.407,其中人民路超标倍数为0.434,自强街超标倍数为0.373。总体来看,人民路上的PM10和TSP的浓度水平大致比自强街上的要高出0.2mg/m3。

2.2PM10/TSP比值

自强街中PM10/TSP的比值大致分布在65%~85%之间,可见TSP中主要是PM10。但是接近15%~35%的颗粒物中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10μm颗粒物,可见衡水市区道路交通扬尘的控制措施效果不理想。

2.3交通环境中PM10和TSP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PM10和TSP与车流量的关系

车流量对PM10和TSP有一定的影响,但PM10和TSP随车流量的变化不够明显,说明影响较小,表明城市交通环境下颗粒物的污染不仅仅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及其扰动产生的交通道路扬尘,区域性大气环境对城市交通环境影响可能是起到主导作用。此外,本研究监测时段为白天,机动车主要以汽油车为主,柴油车相对较少。鉴于柴油车尾气排放是细小颗粒物的重要贡献者之一,因此也可能是导致所观测的车流量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不显著。

2.3.2PM10和TSP与风速的关系

通常情况,风速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可以看出,PM10和TSP的浓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随风速的降低而减少,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北方城市扬尘污染比较严重,在风速较大时,容易使地面的扬尘再出现悬浮,从而使颗粒物浓度增加。

3衡水市道路交通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措施

3.1完善城市交通和城市规划

3.1.1合理规划和建设

城市道路衡水市在建设新的城区道路时,要根据城市未来的建设布局,进行详细的交通调查,科学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位置和设计流量,对道路进行合理的设计。

3.1.2合理设置单行道和红绿灯设置

单行道是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的主要方法,可使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30%~40%,平均车速也可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可减少红绿灯的数量,有效疏通交通,减少拥堵现象。单行道在国外的城市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例如墨西哥城,将双向改为单行的道路有1000多条。衡水市在一些交通流量大而道路又窄的地方,可根据车流量的主要方向适当增加单行线路的比例。

3.1.3加大公共运输系统的建设

城市公共交通主要任务就是旅客运输。公共交通工具载量大,运送效益高,能源消耗低,相对污染小,运输成本低。因此,衡水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立便捷、舒适、廉价、高效的公交系统,减少市区内私人车辆的使用,是解决城市交通道路拥堵、减少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根本措施,也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随着衡水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地上交通量转入地下,将有效地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减轻机动车尾气产生的污染。

3.2城市绿化绿色植物

对于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植物的叶片能吸收和阻滞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CO、NOx等)、烟尘、漂浮物,能够净化空气、减轻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衡水市城市绿化,要既有利于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扩散,能吸附和消化某些污染物,又有利于道路景观环境的形成,以改变城市的面貌。

3.3发展清洁能源

3.3.1提高燃油品质、发展代用燃料燃油品质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水平。中国应在燃油品质方面加强研究,逐渐采用气体燃料,推进清洁生产,使用代用燃料如甲醇乙醇氢气等;另外,汽车使用压缩天然气(CNG)和石油液化气(LPG)也是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径。衡水市已有部分机动车使用了压缩天然气作为燃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空气污染。对此,衡水市还应大力倡导和推广汽车使用气体燃料、电能等清洁能源。

3.3.2机动车尾气净化措施

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减少污染的最有效手段。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有多种,早期使用普通金属Cu、Cr、Ni,催化活性差、起燃温度高、易中毒。现如今,三效(元)催化转化器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应用,其使用的催化剂具有活性高、寿命长、净化效果好等优点,但由于贵金属价格昂贵,很难推广。因此,要大力开发用于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的新型催化材料,进一步提高其净化汽车尾气的能力,减少贵金属的用量,甚至不用贵金属。

3.3.3开发新型节能

汽车国家应大力倡导汽车生产企业开发新型车用燃料,研制生产新型燃料汽车发动机和新型燃料汽车,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同时,加快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型节能汽车的研发。衡水市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居民购买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

3.4完善管理体制

对新增车辆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国家关于机动车排放的最新法规;严格执法,对不达标的在用车辆必须严格实行淘汰制,在规定的期限内,淘汰不达标的在用车辆,加快车辆的更新;建立健全机动车辆维修体系,加强监管力度,降低在用车的排放量。

3.5加强交通管理宣传教育

目前看来,衡水市交通与环境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市民交通环保意识淡薄。可以通过各级学校教育、电视、广播的公益广告及各种媒体的宣传教育,加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提高车主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以引起和提高整个社会对汽车污染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

4结语

第10篇

1.1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柳林县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缓解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和污染程度,切实减轻重污染天气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保障人民正常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柳林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行动计划》《山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山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吕梁市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行动计划》《吕梁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吕梁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吕梁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柳林县行政区域内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沙尘暴天气应对工作不适用本预案。

1.4预案体系

《柳林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是县政府专项应急预案。各乡(镇)人民政府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县直有关部门重污染天气专项预案和企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与《柳林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相衔接,共同构成柳林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

1.5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属地管理,部门联动;

科学预警,及时响应;

信息公开,全民参与的原则。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领导机构和职责

县人民政府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全县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研究确定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

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重污染天气应对情况;

批准有关信息发布等。总指挥由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副县长担任,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为指挥部成员单位。

2.2办事机构和职责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主任由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局长兼任。负责贯彻指挥部的决策和部署;

组织重污染天气研判、会商以及相关信息的报送;

指导全县重污染天气应急准备和应急演练;

组织有关单位督导应急响应措施落实;

指导和帮助企业编制“一厂一策”实施方案;

组织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

组建重污染天气专家组、监测预报组、督导检查组、宣传报道组;

承担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专家组。由环保、气象领域相关专家组成,参与重污染天气会商、预报、预警、响应及总结评估,针对重污染天气应对涉及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技术指导。

监测预报组。由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和县气象局有关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实施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进行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的观测及预报,向指挥部提供监测、预报数据信息,为预警、响应提供决策依据。

督导检查组。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县应急管理局、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县交警大队、县教育局、县城市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组成督导检查组,负责对各有关单位重污染天气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响应等职责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巡查、考核,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并对履职不到位的人员、单位提出问责处理意见。

宣传报道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县应急管理局、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县气象局、县城市综合执法大队、县交警大队、县交通局、县卫健局、地电柳林分公司、各电信运营企业及其他新闻单位组成宣传报道组,根据指挥部发布的信息,组织开展新闻报道,进行公众宣传,正面舆论引导。

2.3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本部门重污染天气专项实施方案,并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在启动预警响应期间,有效组织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并对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按要求做好应急响应各环节工作记录和台账,每日12时前向指挥部办公室报送进展信息。预警解除2个工作日内将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报指挥部办公室。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编制本辖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县级预警信息通知后,按照应急响应要求落实各项措施,动员辖区内居民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的各项防范措施;负责本辖区秸秆禁烧工作。

县委组织部: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的干部考核,配合县政府办公室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的应急准备和应对工作。

县委宣传部:发挥媒体作用,加强对预案的宣传,加大对公众健康防护、建议性和强制性污染减排等措施的宣传力度;

督导宣传部门(广播电视台、网络中心等)做好各类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

引导公众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县政府办:负责重污染天气预警及解除信息的发布;负责组成督导检查组,对各成员单位重污染天气应急准备、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县纪委监委:为全县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提供纪律保障,对各部门贯彻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不力、消极懈怠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

县应急管理局:负责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的安全工作;负责应急响应所需应急物资的紧急调度;牵头重污染期间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配合县政府办公室做好督导检查工作。

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建立并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系统,联合县气象局开展重污染天气会商,提出预警建议;

负责预案的修订及应急减排清单的更新;

配合县工信局督促相关企业落实限产、停产措施;

参与应急期间的督导检查工作。

县气象局:制定特定气象条件下的气象干预措施、方案;

完善城市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加强气象预报能力建设,提高预报准确度;

联合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共同开展重污染天气会商、研判、预警,提出预警建议。

县住建局:负责督促城区已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施工现场重污染天气下落实应急响应措施;

建立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源动态数据库;

落实重污染天气建筑施工工地、道路扬尘及以柴油为燃料的非道路工程机械污染等的应急响应措施。

县城市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建成区范围内露天烧烤的禁止工作。

县交警大队:负责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上路车辆管控措施的落实;

负责对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违反规定上路行驶的车辆依法查处;

为修订应急减排清单提供车辆保有数量等相关信息。

县交通局:制定重污染天气期间增加公共交通运力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负责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的道路施工工地扬尘管控工作;

督促指导工业企业落实秋冬季错峰运输。

县发改局:综合协调清洁生产有关工作,将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县工信局:督促指导工业企业落实秋冬季错峰生产,按照不同预警级别落实限产、停产措施;

在重污染天气期间,配合生态环境等部门对加油站、储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设施正常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县能源局:负责督促全县煤炭及洗(选)行业有效落实应急响应措施;

加强煤炭质量的源头监督管理,建立重污染天气期间的优质应急煤供应体系;

负责发电节能减排调度工作和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工作。

县教科局:落实重污染天气期间减少或停止户外活动、停课等措施;

组织开展针对学生的重污染天气预防与改善个人环境行为的环保知识普及教育工作。

县卫健体局:负责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开展重污染天气造成的急性疾病预防知识宣传;

组织医疗机构做好心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的诊疗保障和救治工作。

县财政局:统筹安排全县重污染天气应对、各相关部门应急能力建设、专家咨询、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等相关工作所需经费,为应急响应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县农业农村局: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及时为各乡(镇)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县水利局:负责水利工程施工场地应急响应措施的落实;

负责河道、湖泊、岸滩露天焚烧的禁止工作。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督导露天矿山应急响应措施的落实。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对清洁煤和油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检。

地电柳林分公司:负责对限产、停产企业实施供电管控;

负责对长期停产、取缔企业采取断电措施。

各电信运营企业:配合县委宣传部做好应急响应期间健康防护、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等信息的发布工作。

3预警

3.1预警分级

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采用aqi日均值为指标,aqi日均值按24小时(可以跨自然日)滑动平均值计算,以aqi>200持续天数作为各级别预警启动的基本条件;

将so21小时均值浓度作为各级别预警启动的补充条件。按照重污染天气发展趋势和严重性,将预警分为三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黄色、橙色、红色。各级别分级标准为:

黄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且短时出现重度污染、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或监测so2浓度(1小时均值)>500微克/立方米。

橙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3天(72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预警条件;

或监测so2浓度(1小时均值)>650微克/立方米。

红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4天(96小时)及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

或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

或监测so2浓度(1小时均值)>800微克/立方米。

健康防护提示性信息:预测aqi日均值>200持续1天时,随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发布。

3.2监测与会商

3.2.1监测和预报

由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会同县气象局联合建立县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平台。监测预报组做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气象观测,据气象条件变化趋势,结合实时环境空气质量及本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未来3天环境空气质量进行预报,对未来7天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3.2.2会商

建立日常会商制度,利用视频会商,联合省、市气象专家指导提高本地小气候精细化空气扩散条件预报准确度。县气象局预报未来1天可能出现不利气象条件时,应及时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由指挥部办公室发起会商。采暖季每日会商1次(上午10点),当会商认为达到重污染天气预警条件时,监测预报组形成《重污染天气预报会商意见》(附件1),于12点前提交指挥部办公室。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每日至少会商2次,专家组参与会商。未发布预警信息,重污染天气已经出现时,根据需要进行实时会商。

3.3预警启动、打断与解除

3.3.1预警启动和发布程序

原则上应提前24小时以上发布预警信息,当预测应启动红色预警时提前48小时发布。

监测预报组形成《重污染天气预报会商意见》,于1小时内提交指挥部办公室,形成《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发布(解除)审批表》(附件2),发布预警时,原则上《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发布(解除)审批表》报指挥部,黄色和橙色预警由副总指挥签发,红色预警由总指挥签发。

预警信息发布对象为需要采取响应措施的成员单位。预警信息包括重污染天气出现的时间、范围、污染程度、主要污染物、预警级别及气象条件情况等。

3.3.2打断判定及预警级别调整

当预测发生前后两次重污染过程,但间隔时间未达到解除预警条件时,应按一次重污染过程计算,从严启动预警。

预警信息发布后,由于气象条件变化,监测预报组会商认为达到其他级别的预警条件,预警需要升级或降级的,按照预警发布程序调整预警级别。当空气质量监测aqi已经达到重度污染及以上级别且预测未来24小时不会有明显改善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尽早启动或升级预警级别。当预测或监测空气质量改善到相应预警级别启动标准以下,且预测将持续36小时以上时,可以降低预警级别。当全县空气质量指数在不同预警级别条件内频繁波动时,可按高级别预警执行。

3.3.3预警解除

当预测或监测空气质量改善到轻度污染及以下级别,且预测将持续36小时以上时,监测预报组形成《重污染天气预报会商意见》,提出预警解除时间,于1小时内提交指挥部办公室,形成《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发布(解除)审批表》上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批准,按照发布程序解除。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分级及内容

对应预警等级,实行三级响应。

当发布黄色预警时,启动三级响应。

当发布橙色预警时,启动二级响应。

当发布红色预警时,启动一级响应。

当紧急发布橙色或黄色预警信息时,指挥部可根据专家组会商意见,要求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企业实行更为严格的响应措施,以达到应急调控目标。

4.2应急响应措施

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是在落实大气污染治理日常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减排力度,实现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大幅和快速削减,确保实现全社会so2、nox、颗粒物在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级别的减排比例分别达到20%、30%和40%以上,vocs减排比例分别达到10%、20%和30%以上,so2和nox的减排比例可适当调整,但二者比例之和不应低于上述总体要求。

对涉及民生和安全生产等原因不能停产、限产或生产工序不可中断的企业,通过提高治污效率、限制生产负荷等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4.2.1健康防护提示性信息

(1)公众防护措施

①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各通信公司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健康提示信息和倡议性减排措施。

②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开窗通风时间。

③室外工作、执勤、作业、活动等人员可以采取佩戴口罩、缩短户外工作时间等必要的防护措施。

④已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的幼儿园、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等,及时开启空气净化装置。

(2)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

①政府机构、公共事业单位、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设定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18℃。

②倡导公众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电动汽车等方式出行;

驻车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时间。

③生产过程中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自觉调整生产周期,减少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时段的污染物排放。企事业单位、工业企业用煤主动替换为优质燃料煤。

④so2超标严重且未实施清洁取暖改造的区域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力度,鼓励居民使用型煤等清洁燃料、环保型炉具,或采用电能进行短期替代。

4.2.2三级应急响应措施

在落实健康防护提示性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措施:

(1)公众防护措施

①组织中小学、幼儿园停止室外课程及活动。

②停止举办大型群众性户外活动。

③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呼吸类疾病患者的就医指导和诊疗保障。

(2)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

①单位和公众尽量减少含vocs的涂料、油漆、溶剂等原材料及产品的使用。

②倡导排污单位加强管理,尽量降低生产负荷,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提高治污设施处理效率、缩短生产时间,可安排设备大修、炉窑冷修等工作。

(3)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

①工业企业减排措施

工业企业按照“工业源应急减排清单”采取限停产、运输管控等减排措施。其中,重点行业管控措施如下:

当研判预测未来较长时间段内,有可能连续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将频繁启动橙色及以上预警时,可提前指导行政区域内焦化、氧化铝、玻璃等生产工序不可中断或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停产的行业,预先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在预警期间能够有效落实应急减排措施。

焦化行业:延长结焦时间至48小时;

热回收焦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延长结焦时间24小时;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氧化铝:熟料烧成和焙烧工序停50%,以生产线计。

水泥:水泥制品、粉磨站停产;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砖瓦窑:非隧道窑企业停产,禁止运输。

玻璃:按前一年中,日生产最低负荷运行,自启动预警日当天起计;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石灰窑:停产;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工业涂装:使用溶剂型涂料的企业调漆、供漆、涂装、干燥/烘干等涉vocs排放工序停产;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工业锅炉:绩效等级与所属企业或服务企业绩效等级挂钩,按绩效评级水平较低级别计,按照所属企业采取相应减排措施。

火力发电和热力供应企业:执行二氧化硫20毫克/立方米或氮氧化物35毫克/立方米排放要求,无法达到的企业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煤炭井下开采及洗选、其他矿物井下开采: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有色金属露天开采:停止破碎、筛分、爆破等工段;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非金属采矿与加工:停止破碎、筛分等工段;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化工行业:停产30%,以生产线计(单条生产线以70%负荷运行);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酒类制造: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建筑材料制造:沥青建筑材料停产,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其他建筑材料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储煤场等堆场: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焦化行业协同供气企业:按要求实施以气定产。

对于生产工序不可中断,通过采取提高治污效率、限制生产负荷等措施减排的重点排污企业:需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cems),并提供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一年以上数据记录,自证达到减排比例要求。

②机动车控制措施

按照“移动源应急减排清单”执行。微、轻、中型载货汽车(汽油、燃气)和微、小、中型载客汽车(汽油、燃气)国1及以前非营运车辆全天禁止通行;

微、轻载货汽车(柴油)和小、中、大型载客汽车(柴油)国3及以下柴油车8:00-20:00禁止通行;

中型载货汽车(柴油)国3及以下柴油车全天禁止通行;

重型载货汽车禁止驶入限行区域,引导外地过境车辆避开限行区域行驶;

大型载客汽车(汽油)公交备用车辆全部上路,增加运营班次,延长运营时间,主干线路首班时间提前,晚班时间适当延后;

三轮车、低速汽车、摩托车全天禁止通行。施工工地和工业企业厂区内20:00-次日8:00停止使用国2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

其他企业车辆按照“工业应急减排清单”执行。

③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矿山、石料厂、石材厂等应停止露天作业;

施工工地应停止土石方作业、建筑拆除、喷涂粉刷、护坡喷浆、混凝土搅拌等,建筑工地裸露地面实施全覆盖;

主干道和易产生扬尘路段应增加机扫和洒水频次;

未安装密闭装置易产生遗撒的煤炭、渣土、石料等运输车辆停止上路。

4.2.3二级应急响应措施

在执行三级应急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措施:

(1)公众防护措施

指导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弹性教学,停止室外课程及活动。

(2)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

①倡导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调休、错峰上下班、远程办公等弹性工作制。加大公共交通运力,延长公交车运行时间。

②自觉停驶2007年12月31日前注册的燃油机动车。

(3)强制性减排措施

①工业企业减排措施

工业企业按照“工业源减排清单”采取限停产、运输管控等减排措施。

氧化铝: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水泥:水泥熟料生产线停产。

砖瓦窑:停产;

禁止运输。

工业涂装:使用粉末、水性、高固体分、紫外光固化等低vocs含量涂料的企业调漆、供漆、涂装、干燥/烘干等涉vocs排放工序停产50%(含)以上,以生产线计。

有色金属露天开采:停产。

非金属采矿与加工:停产。

建筑材料制造:停产。

机加工(金属结构加工):停止露天大气污染物排放环节作业(喷漆、打磨、电焊等)。

汽修:调漆、供漆、涂装、干燥/烘干等涉vocs排放工序停产。

②机动车控制措施

施工工地和工业企业厂区内停止使用国2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

矿山(含煤矿)、洗煤厂、物流(除民生保障类)等涉及大宗原料和产品运输(日常车辆进出量超过10辆次)的单位应停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汽车(含燃气)进行运输(特种车辆、危化品车辆等除外)。其他企业车辆按照“工业应急减排清单”执行。

③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在非冰冻期内增加洒水降尘频次;

企业堆场防尘措施到位,同时非冰冻期内洒水次数在原有基础上每天增加1次。

4.2.4一级应急响应措施

在执行二级应急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措施:

(1)公众防护措施

接到红色预警且aqi日均值达到500时,在县教育局指导下,有条件的学校可采取停课措施。对已经到校的学生,学校可安排学生自习;

对未到校的学生,学校可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安排学生在家学习。

(2)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

自觉停驶2008年12月31日前注册的燃油机动车。

(3)强制性减排措施

①工业企业减排措施

工业企业按照“工业源减排清单”采取限停产、运输管控等减排措施。其中,重点行业管控措施在二级预警措施基础上增加:

水泥行业:停产。

工业涂装:调漆、供漆、涂装、干燥/烘干等涉vocs排放工序停产。

煤炭井下开采及洗选、其他矿物井下开采:禁止运输。

有色金属露天开采:停产,禁止运输。

非金属采矿与加工:停产;

禁止运输。

储煤场:停止装卸等露天作业,禁止运输。

机加工(金属结构加工):停产。

②机动车限行措施

微、轻、中型载货汽车(汽油、燃气)和微、小、中型载客汽车(汽油、燃气)实施区域限行;

微、轻、中载货汽车(柴油)和小、中、大型载客汽车(柴油)国3及以下柴油车全天禁止通行;

重型载货汽车禁止驶入限行区域,引导外地过境车辆避开限行区域行驶;

大型载客汽车(汽油)非公交车外全部停驶,公交备用车辆全部上路,机动车限号期间,实施公交优惠(免费)政策;

三轮车、低速汽车、摩托车全天禁止通行;

市域内工程机械停止使用(清洁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

③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除塔吊及地下施工外,建筑施工工地整体停工。加大城市道路保洁力度,非冰冻期内主要交通干线加大机械化湿式清扫频次每日2次以上。

4.3信息报送

发布黄色及以上预警信息时,指挥部办公室在当日以书面形式将初报报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内容包括预警级别、发布时间、主要污染物等;

之后每日将续报上报,内容包括预警级别变化情况、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取得的效果等。终报在预警解除后2个工作日内上报,内容包括应急响应终止情况、应急响应措施总结等,并填写《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统计表》(附件3)。

4.4总结评估

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过程记录,建立档案制度。

指挥部办公室对每次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进行评估,内容包括:重污染天气发生及预警发布情况,各部门响应情况,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总结应对经验、教训,评估措施效果等。

指挥部办公室于每年5月前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前12个月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评估,重点评估应急预案实施情况、应急措施环境效益和经济成本,以及预案内容的完整性、预警规定的详实性、响应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专项实施方案完备性,评估结果应在5月底前报送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根据总结评估结果,应急预案、实施方案需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在当年10月底前完成修订和报备工作。

4.5督导检查

预警信息发布后,督导检查组及时以现场抽查和记录检查的方式,对部门专项方案和企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以及各项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重点检查工业企业减排措施、道路保洁、建筑工地停工以及机动车限行等措施的落实情况。督导检查组及时将有关情况汇总报送指挥部办公室,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5应急保障

5.1组织保障

指挥部办公室统筹重污染天气的预报、会商、预警与应急响应等工作,组织安排专人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专家库,并做好业务培训。指挥部成员单位和企业分别成立应急响应工作组,安排专人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5.2经费保障

县财政局应加大重污染天气应对资金投入力度,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与救援、监督检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应急技术支持和应急演练等各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县直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保障各自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5.3物资保障

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要制定应急期间应急仪器、车辆、人员等装备调配计划。县能源局和地电柳林分公司等相关部门应根应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做好煤炭、电力等能源的调配和管理工作。确保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顺利开展。

5.4预报预警能力保障

县人民政府应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设备、预报预警模型等软硬件配备,实现重污染天气应急数据库管理。

5.5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值守制度,健全应急人员通信信息库,明确重污染天气应急负责人和联络员,并制定应急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确保应急信息和指令的及时有效传达。

5.6医疗卫生保障

县卫健体局应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所致疾病卫生应急专家库,同时做好患者诊治相关准备工作,确保应急状态下相关医务人员及时到位,加强相关医疗物资储备与应急调配机制建设,以易感人群为重点,加强重污染天气健康防护常识宣传教育。

6预案管理

6.1预案宣传

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及信息网络,加强预案以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和预防、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及时、准确发布重污染天气有关信息,正确引导舆论。

6.2预案培训

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培训制度,根据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与时间,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对各自职责的落实和监管方式进行培训,确保应急时监督执法到位;

重点企业对“工业源减排清单”应急措施响应及落实进行技术培训。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确保培训规范有序进行。

6.3预案演练

指挥部成员单位和相关企业针对政府应急预案、部门专项实施方案以及企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进行演练,尤其对具体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进行演练,提高应对能力。指挥部每年在进入采暖期前组织一次综合性演练,可采用桌面推演加部分环节拉动演练的形式。演练结束后,进行演练总结,针对演练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并填写《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记录表》(附件4)。

6.4预案修订

本预案原则上每三年修订一次。当出现需要适时修订的情形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

7附则

7.1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柳林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11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措施

大气是指包围地球的空气层,是我们人类赖以为生的外部生存环境,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占空气总质量的99.03%,其余为氩、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占空气总质量的不到1%。干净的空气其组成成分相对稳定,但由于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会向空气中释放新的物质,造成空气成分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大气污染,其中人类活动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生活影响极大,甚至危机人类的生命安全。如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的大气污染(毒烟雾事件)在几天内就造成了几千人的死亡。另据2004年《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我国城市由于空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约64万呼吸和循环系统病人住院,约25.6万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大气污染还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物种的消失。据统计,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100—1000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1小时就有3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描述和命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大气污染还增加了人类患肺癌、皮肤癌以及其他各种疾病的机会。此外,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全球温室效应,已经使全球海平面在过去百年里上升了14.4cm,我国沿海的海平面也平均上升了11.5cm,严重威胁了低地势岛屿和沿海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财产安全。可见,大气污染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如果不注意对大气环境的治理,势必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大气污染物一般有2种形态,即颗粒状污染物和气态状污染物,颗粒状污染物主要以烟尘为主,气态状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含氢气体等。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煤烟和城市尾气。大气污染的治理是个世界性课题,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携手,做出统筹安排,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各国实际国情,区别对待。如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来自全球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参加了会议,并拟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控制能源消耗方面各自承担的责任达成一个新的协议,虽然由于西方某些国家的阻挠,最终没有达成具有法律意义的协议,但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却始终致力于国内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为减缓温室效应,治理大气污染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针对我国来说,近些年来,防治大气污染所采用的主要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全面规划,综合防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对经济的推动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大量能源的消耗,因此,如果大幅削减能源消耗的话,势必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趋缓,甚至发生停滞,但我们又不能继续走一条靠牺牲环境实现经济增长的老路。所以,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一定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统计出各地区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以及排放物的种类、数量、空间分布等,以此为依据制定控制污染物的最佳方案。如:工业生产区应规划在远离城市的地方,且应选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城市应多植树种草,加大绿化面积,以减轻大气污染的危害;严格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审批,加大对中小炼焦厂、冶金厂、采矿厂等大气污染企业的取缔力度;对于大型企业,应要求其出台粉尘治理措施,政府环保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及时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企业,责令整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予以严惩;政府应主动建立PM2.5监测机制,对大气污染物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予以监督,并建立PM2.5机制,方便市民及时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状况,增强其环境危机意识,提高其维护环境的意识。目前,我们已经看到,深圳市政府已经将PM2.5写进了政府报告,上海也建立了PM2.5每日机制,相信在这些先行城市的推动下,PM2.5定会被早日列入我国环境空气指标,减除由此带来的对人民健康的影响。

(2)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型能源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但煤炭在燃烧时,会向空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严重污染了我国的空气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洗煤新技术,减少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新型能源,使用天然气和煤气、液化气等二次能源,同时要加大对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生物能等无污染、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安全可靠的核能等清洁能源。

(3)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森林和绿色植被对温室效应具有极好地调节作用,同时还可以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达到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树林还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可以有效阻止空气中的尘埃和沙粒随风飘荡,降低了沙尘暴等严重污染空气的恶劣天气的发生。

第12篇

关键词:空气质量;污染损害指数;开封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53-2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的恶化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并将成为制约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4]。本研究利用开封环境空气质量定点监测资料,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为有关部门进行环境质量评估提供参考。

1 开封市环境空气污染状况

上世纪末,开封市空气烟尘污染较为严重。据资料显示,开封市空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煤烟型污染是以尘和SO2为代表的污染类型[5]。主要污染因素有:气候和人为原因造成的风沙扬尘、建筑施工尘,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和饮食业烟尘油烟污染等[6]。近几年,市有关部门对燃煤锅炉和饮食业烟尘油烟污染进行了集中整治,并加强施工工地现场管理,采取措施防止扬尘,环境空气状况有所改观,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2 数据收集与处理

2.1 数据来源

文中所用数据来自开封市空气自动监测站、1999-2008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1999-2008年开封市环境状况公报。

按人口和功能区布点法,开封市环境监测站在城区设立了4个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点,分别为:龙亭旅游品商场(商业、旅游及居住混合区),纱厂(工业、居住混合区),柴油机厂(工业、交通混合区)、世纪星幼儿园(交通、居住混合区)。

1999-2008年的主要监测指标SO2、NO2、TSP(2004年以后为PM10)的年均值见表1。

表1 1999-2008年开封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mg/m3)[6]

注:由于测量项目不同,大气颗粒物1999-2003年以总悬浮颗粒物为监测指标,2004-2008年以可吸入颗粒物为监测指标。

另附:

表2 各主要监测指标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7]

2.2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本研究先采用污染损害指数法来分析污染因子对开封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危害程度,然后通过国内外常用的污染趋势定量分析方法――相关系数法来分析开封市大气污染的变化趋势[8,9]。

除此之外,本研究还进行了各主要污染物年际变化分析,探讨各污染物的浓度与城市人口数量、市GDP总值、工业企业数量、民用汽车总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旨在找出对环境污染贡献较大的因素,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3 结果分析

3.1 整体空气质量的污染状况分析

3.1.1 单因子的污染损害指数 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多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常见的有污染指数法、模糊评价法、灰色聚类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不足[10,11]。污染损害指数公式是我国学者李祚泳借鉴空气污染损害率评价法后提出的,能应用于多种污染物的空气质量评价[12-15]。

空气污染损害指数公式[13]如下:

其中xj为用下式表示的污染物j浓度的相对值:

两式中:Ij――空气污染物的污染损害指数;

Cj――污染物j的实测浓度;

Cjo――为污染物j的设定的“基准”浓度值(表3)。

表3 空气污染物的“基准”浓度值[13]

根据空气污染损害指数公式,计算出各监测指标的污染损害指数见表5。

3.1.2 污染损害综合指数 受m种污染物污染的空气污染损害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为[13]:

式中:Wj――为污染物j的归一化权值(表4)。

表4 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与污染损害指数的对应关系[13]

由上述公式计算出历年污染损害综合指数见表5。

表5 1999-2008年开封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污染损害指数

整体上看,开封市近十年总体状况为轻度污染。2004年污染损害综合指数达19.7,中度污染,为历年环境空气质量最差的一年。从各污染物单因子损害指数来看,以TSP与PM10为代表的大气颗粒物污染贡献最大,全年污染损害指数均值超过12.5。

3.2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分析

污染趋势定量分析方法――相关系数法采用了Daniel趋势检验,使用了Spearman相关系数,公式如下[16,17]:

式中:N――时间周期(年);

di――变量Xi和Yi的差值,即:di=Xi-Yi;

Xi――周期Ⅰ到周期N按浓度值从小到大排列的序号;

Yi――按时间排列的序号。

如果rs为正值表示呈上升趋势,若rs为负值则表示有下降趋势。用秩相关系数rs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统计表中的临界值Wp进行比较,若rs>Wp,则变化趋势显著,有意义;若rs

3.2.1 大气颗粒物 1999-2007年,无论监测指标是TSP还是PM10,年均值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只有2008年PM10年均值未超标,TSP历年超标率为100%,PM10历年超标率为80%。从污染损害程度方面分析,2004年的污染损害指数为历年最高,达21.5,属中度污染;2008年损害指数最低,为7.9,属轻度污染。对1999-2008年连续10年的监测数据(表1)、污染物损害指数(表5)及趋势进行分析,TSP的rs=-0.6,│rs│ Wp(0.9)。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1999-2003年开封市环境空气中TSP浓度处于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2004-2008年PM10浓度也处于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显著。

3.2.2 SO2与NO2 开封市热能源以煤为主,SO2主要来自煤炭燃烧。1999-2003年开封市大气环境中的SO2浓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4年起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到2008年SO2浓度年均值减少到历年最低值0.038mg/m3。近十年间,SO2浓度除了2003、2004和2006年超标之外,其余7年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超标率为30% 。SO2年平均值为0.056mg/m3,接近国家二级标准阈值。污染损害指数属于轻度污染。经检验,1999-2008年SO2的rs=0.236

NOx浓度全年变化较为平稳,近十年都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之内。由图4可看出2001-2008年,开封市NOx变化规律与SO2大体一致。经检验,NOx的rs=0.03

3.2.3 NOx/SO2 近十年间,空气中各种污染物浓度呈现出不同的消长趋势,使开封市空气污染的总体特征也发生改变。总体看来,开封市环境空气污染为煤烟型污染,但在2001年之前环境空气污染更接近汽车尾气型污染,2000年NOx/SO2的比值[18]是10年间的最高值1.389。2001年以后,除了个别年份有所波动之外,NOx/SO2的比值总体表现出缓慢增长的态势,2003年NOx/SO2的rs=0.943>Wp(0.829),说明2003-2008年NOx与SO2的比值呈明显上升趋势。若按此趋势发展,并考虑到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开封市环境空气有可能会由煤烟型污染转化为煤烟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

4 结论

(1)1999-2004年开封市整体环境空气质量介于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之间,自2004年来各监测指标对环境空气的综合损害指数逐年下降,且SO2与PM10的浓度年均值呈明显下降趋势,可见近年整体环境空气质量在提高。随着环保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开封市整体环境空气质量有从轻度污染转为清洁的可能性。

(2)通过对各主要污染物浓度年均值损害指数和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大气颗粒物(TSP、PM10)近十年年均污染损害指数最大,达到中度污染,其浓度呈逐年降低趋势。SO2和NOx的污染损害程度较小,2006-2008年间污染状况有较明显改善。

(3)自2003年起,SO2和NOx的比值呈显著上升趋势,由此可说明开封市环境空气正由煤烟型污染向煤烟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转化。

参考文献

[1] 孔大为,王静,曲东.塘沽区环境空气中S02浓度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9,18(5):359-362.

[2] 鲍强.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概况及其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进展, 1996,4(1):1-18.

[3] Mayer H. Air pollution in cities[J].Atmos Envion,1999,33(2):4029-4037.

[4] 刘方,王瑞斌,李钢.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状与发展[J].中国环境监测, 2004,20(12):8-10.

[5] 刘欣艳,任仁.北京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及成因[J].城市与减灾,2003(1):41.

[6] 开封市环境保护局.开封市环境状况公报[R].1999-2008.

[7]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局,1996.

[8] 周作明,荆国华,徐欣.湘潭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及对策[J].四川环境,2005,24(5):27-29.

[9] 钱虹,李昌平.徐州市环境空气质量20年变化趋势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1,14(4):37-40.

[10] 刘康兰,袁浩.模糊综合评判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2008,18(1):55-56.

[11] 冯利华,王基一,章明卓.环境质量的灰色聚类评价[J].环境保护科学,2000,26(4):37-39.

[12] 黄晓英,李娟,宛中华,宋丽红.基于污染损害指数的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分析[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9,2(4):41-45.

[13] 李祚泳,彭荔红.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大气质量评价的污染危害指数公式[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4):313-317.

[14] 李祚泳,欧阳洁.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普适公式[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1,23(4):200-202.

[15] 李祚泳,丁晶,彭荔红.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6]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监测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8-12.98-99.

[17] 曲格平.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编.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全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8] 张菊,苗鸿,欧阳志云,王效科.近20年北京市城近郊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

(11):1886-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