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房屋设计步骤

房屋设计步骤

时间:2023-07-27 16:23:17

房屋设计步骤

房屋设计步骤范文1

关键词:房屋结构;托换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8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房屋改造的核心在于通过改造使得原有旧建筑能够满足房屋使用者新的使用要求,目前我国房屋改造通常采用的技术是托换技术。托换技术与局部拆除改造法相比具有节约投资、施工周期短、改造期间对房屋使用影响小、适用性强的优点。显而易见,托换技术在房屋改造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该技术已经成功的改造了一大批房屋建筑。但目前有关上部结构托换技术的研究文章大都集中于叙述托换技术的施工工艺而较少将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论述且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总结,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上部结构类型、不同的托换方法从设计和施工工艺两方面对建筑上部结构托换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论文主要结合房屋结构改造对托换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从中找到可行有效的房屋结构托换技术应用经验与模式,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房屋结构托换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所谓结构托换足指将原结构荷载转移到另一种结构体系上的结构改造方法,是一种高难度、风险大的特种技术,其最终目的是在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及兼顾美观的条件下,使既有建筑物满足新的使用功能和要求,提高其使用价值,延长其使用寿命。实践证明,与新建建筑相比,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托换改造具有三个突出的优势:投资少,工期短,效益高。因此,对既有建筑物施行结构托换改造,一方面可以节约宝贵的城市用地,有利于商界或者金融界占住黄金地段,彻底改善原建筑的功能,延长建筑物寿命,降低建筑物的全寿命成本.使原有建筑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可节省征地投资和征地工作量,避免许多繁琐的报批手续。还可节省管网建设,减少用户的搬迁和对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加固方法较多:其中砖砌体墙(原有砖墙)的钢筋网夹板墙加固法和梁、柱加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等技术的研究都较为成熟.并广泛运用于工程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在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一些了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这些技术标准和规范的颁布与实施。进一步推动了结构托换改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托换改造技术:工程复杂、繁琐,其托换改造的方案确定尤为重要。托换改造的方案不仅影响资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影响托换改造后的质量。合理的方案应该是改造效果良好,对原保留结构影响小、技术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和外观良好。

随着人们需求的提高,既有建筑物的托换改造。由局部托换改造逐渐向整体托换改造发展,而在托换改造过程中对支撑体系的设计、原有建筑物变形控制、新旧结构界面的结合方法及性能研究。以及托换改造后既有建筑物整体下作性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都为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3房屋结构托换技术应用

3.1 结构托换技术的关键和技术措施

(1)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理新旧混凝士结合面的构造处理及施工方法,是决定新旧部分共同工作、共同受力的的关键。本工程托换柱新旧混凝土结合面,采用先凿毛界面,并清洗处理,刷水泥浆。并采用植筋技术等技术措施,从而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共同工作。

(2)托换工序第一次结构托换完成后。开始托换框架柱施工,框架柱至梁底约100m时,对托换框架梁底面做整平处理,再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各种钢筋、支模、浇注梁及柱顶混凝土;待混凝土浇注4~5天后,开始补砌各框架梁上部拆除的墙体,并对接触界面采用专用注浆料进行注浆填缝,并加斜铁,从而保证上部墙体与托换框架梁接触面的紧密连接;此后,开始托换框架基底预压托换桩施工,并最终完成结构托换。

3.2典型结构托换技术施工步骤分析

(1)框式托换技术施工步骤

①钢筋混凝土双托梁施工技术

>凿开纵横墙交接部位,准备在托梁两端支座处增设硅扶壁柱,拟拆墙端面应用低标号砂浆抹平;

>进行扶壁柱钢筋绑扎、模板__支设。扶壁柱硅浇筑至托梁底面下50mm处,并将托梁支座位置砖砌体凿除以便搁置托粱;>在拟拆墙体上间隔打孔。安装肩梁钢筋;>在拟拆墙体两侧支设托梁模板,绑扎钢筋;

>在楼板上间隔打孔以便浇筑托粱、肩梁硅;>浇筑托梁、肩梁硅:

>在托梁、肩梁硅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托梁下墙体。

>与扶壁柱交接的

②型钢双托梁托换技术的施工步骤

>凿开纵横墙交接部位,准备在托梁两端支座处增设硅扶壁柱,与扶壁柱交接的拟拆墙端面应用砂浆抹平;

>进行扶壁柱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扶壁柱硅浇筑至托梁底面;

>在圈梁上钻孔,穿入螺杆;

>安装槽钢托梁,然后拧紧螺杆,使两根型钢托与圈梁紧贴;

>待硅扶壁柱达到强度后拆除托梁下墙体。

(2)框式托换技术施工步骤

>凿开托换墙体与交纵墙的交接部位。以便设置钢筋混凝土托换柱,与托换柱交接的拟拆墙端面应用低标号砂浆抹平;

>在纵向墙体相应部位植入托换柱的拉结钢筋,加强托换柱与纵向墙体的连接;

>施工下托换夹梁,在墙体上间隔打肩梁孔安装肩粱钢筋;

>在楼板上间隔打孔以便浇筑下托换夹梁、肩梁硅:

>扎下托换夹粱钢筋,支设下托换夹梁模板:

>绑扎托换柱钢筋,完成后封托换柱模板:

>浇筑托换柱、下托换夹梁硷。托换柱硅浇至上托换夹梁梁底下50mm处;

>施工上托换夹梁,在墙体上间隔打肩粱孔安装肩梁钢筋;

>楼板上间隔打孔以便浇筑上托换夹梁、肩梁硅:

>扎上托换夹梁钢筋,支设上托换夹梁模板:

>浇筑上托换夹梁硅:

>在上下托换夹梁、肩梁、托换柱硅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托粱下墙体。

需要指出的是:此法用于底层墙体托换时应首先在下托换夹粱部位增设基础墙及条形基础。

4结语

建筑结构托换技术在房屋改造工程中是一项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技术,但由于采用这一技术会改变原结构的受力状况,技术要求较高。处理不当会导致结构开裂甚至倒塌,所以使用时需慎重对待,必须针对不同的结构类型和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确保结构安全、收到满意的效果。有鉴于此,很有必要对房屋结构托换技术的施工工艺、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比较和研究。通过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和总结,阐述其在房屋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向从事房屋托换改造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安起,张鑫,王继国.某框架结构抽拄托换工程实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30(3):25-26.

房屋设计步骤范文2

关键词:房屋建设;模板技术;措施

在人们的正常生活中房屋结构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保证人们日常居住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房屋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模板技术占据的地位非常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模板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结构中模板施工效率的高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高质量的模板不仅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还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进而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和水平。

1 模板技术的应用

1.1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是在模板全部安装之后进行的,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一定要严格检查所有的模板部件,确保模板部件的规范完整,在检查过程中假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把问题纠正过来。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质量,在混凝土浇筑时,可以把差不多一层成分的砂浆浇筑在混凝土上面,确保可以充分的把混凝土结合起来。如图1混凝土的浇筑

1.2 墙体模板的安装

安装墙体的模板在模板施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这个步骤的要求就会非常的严格,首先要从整个模板的中部位置开始安装,这种安装方法可以很好的保证墙体的外形尺寸和垂直度。立好的一侧模板里面需要同时穿入一对拉螺旋,之后把另一侧的模板进行调整,加以固定。如图2墙体模板的安装

1.3 楼板模板的安装

安装楼梯模板是房屋结构施工过程中最复杂的一个步骤,这个步骤质量的好坏对后期的装修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进行安装之前,要选择一些和楼梯形状差不多的模板,首先要安装好的部位是平台梁的模板,最后安装楼梯的整个底模。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楼梯外面实际安装的模板进行参考,在进行安装时朝着斜向上的方向将其固定好,保证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不出现任何事故。

1.4 模板的养护及拆卸

在平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温度达到一定的值后才可以把模板拆除。模板拆除的顺序也是从里到外进行拆除,先拆除掉里面的纵墙部分,然后就是里面的横墙,最后再把角膜拆除掉。为了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完整,拆卸工作一定要认真仔细。等拆卸工作完成后,要及时的对模板进行清理,保证拆下来的模板还可以再次被循环利用。同时,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还要特别注意对混凝土的保养工作。

2 房屋结构施工中模板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资料的问题

由于在房屋建筑施工模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所以施工单位在建筑进行之前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搜集。现在,很多的房屋建筑施工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人T,所以他们会相对缺乏专业知识,模板技术的资料不能全面的被利用,另外,还有很多资料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施工人员对资料的理解。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实际操作和技术资料之间有很大的出入,比如在一些地势比较复杂的环境中就需要施工单位因地制宜,假如还是一味的根据相关技术资料进行建设,那么出现的后果就是不利于房屋建筑的开展。

2.2 承载力问题

在模板进行安装之前,最科学的做法就是对模板进行承载力的测试,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施工人员应该选择内部结构比较合理的模板类型对模板的搭建效果进行试验,进而对模板的承载力进行精确的计算,这样就可以保证模板的承载力。

2.3 模板的承载材料和体系

房屋施工的水平和质量受模板质量好坏的影响,所以只有选择可以承受模板外力的材料,才可以提高整体效果。因此,只有选择合适的模板类型,选择好的承载材料才可以保证模板的整体承载力。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注意混凝土的选择和配比,提高建筑物的质量。

2.4 模板安装技术问题

房屋建筑模板的顺利应用离不开模板的安装技术,在对模板进行安装时,施工人员要仔细阅读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模板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上楼层的模板和重量,还要注意下楼层的模板,选择承受力强的模板。在模板进行接缝的时候,不能出现漏浆的现象,这也是对相关技术的考验。

3 提高房屋施工中模板技术的措施

3.1 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

在房屋施工之前,需要将工程的模板设计出来,在设计模板时要采用科学管理的方式来设计模板建筑,而且在整个房屋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模板质量进行严格管理。

3.2 提高安装模板的质量

在安装模板时,模板设计人员要给施工人员详细讲解模板设计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模板安装的流程、材料和负荷力。相关施工人员在安装模板时一定要按照设计图纸严格执行,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模板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模板技术在房屋结构施工中操作简单且综合性较强,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促进房屋建筑施工的效益。所以施工人员在模板技术应用的时候一定要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工程的安全进行,在未来,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创新,把房屋结构施工中的模板技术发挥到更好。

参考文献

房屋设计步骤范文3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 优化方法 房屋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是一项关于凝固的艺术,一个建筑要达到精美的效果,设计师需要把其美观设计与结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资源的情况下,发挥出最大效果,最终达到经济化、实用性和适用性的良好目标,在房屋结构设计中,要采取适用、经济、安全、便于施工和美观这五种效果措施。而在房屋结构设计中,应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保证建筑美观、造型优美,同时又能够便于房屋的施工,使房屋安全、经济、适用,从而真正成为“经济适用”房。

一、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理论基础

在进行工程项目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最终目的是要在保证设计对象基本适用功能和安全可靠性的情况下,把设计对象设计到最好的程度。这就涉及到工程和结构最优化的问题。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利用确定的数学方法,在所有可能的设计方案的集合中,搜索到能够满足预定目标的、最令人满意的方案。

从建筑理论上分析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可以得知,结构设计优化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房屋工程部分结构的优化设计,其二是房屋工程结构总体的优化设计。后者的优化设计包括 :屋盖系统方案的优化设计、围护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和结构细部设计的优化设计。穿插其中的 ,还包含选型、布置、受力分析、造价分析等项目 ,在实施过程中 ,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围绕房屋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目标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在设计安全被保证的情况下,建筑师应开拓创新,挑战新的结构形式。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应能够得到基本满足,应设置尽量符合规则的平面布局,使其对称;同时缩小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的差异,使建筑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致于产生太大的扭转效应。在竖直方向的布置上,应确保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贯通竖向的承重构件;为使结构分析和设计上的难度不致于太大,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使应力分散,转化层应尽可能少地使用;竖直方向的刚度要渐变,而不要突变,如若不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突变处会产生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这是非常不利于结构抵抗水平动力荷载的。

二、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意义所在

在房屋结构设计中运用建筑结构设计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不仅可以使房屋看起来更加美观,用起来更加实在,而且也能够节省大量的造价,起到良好的效果。几乎每一个建筑商都希望,在建筑结构的长远效益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结构的近期投资,与此同时,保障建筑物结构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得到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

采用设计优化的方法与采用传统房屋结构设计方法相比优点是十分明显的,它可以使建筑工程造价得到大幅度降低,降幅达到35%。要实现优化方法的技术性问题,材料的性能要合理利用起来,争取协调好建筑结构内部的各单元,达到建筑规范所规定的安全水平。同时,优化方法的技术性实现还可以合理决策建筑整体性方案设计,它可以有效实现建筑设计的经济化、实用性和适用性的良好目标。

三、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步骤

(一)结构优化模型

房屋结构整体优化设计方法分以按 3 个步骤进行。首先 ,选择设计变量。一般把对设计要求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 ,如目标控制参数(结构造价 C1 和损失期望 C2)和约束控制参数(结构的可靠度 PS);而将那些对设计要求来讲 ,变化范围不大或是根据结构要求或局部性的设计考虑就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参数等作为预定参数 ,这可以大大减少设计、计算和编制程序的工作量 ;其次 ,确定目标函数。寻求一组满足预定条件的截面几何尺寸和钢筋截面积以及失效概率 ,从而使总费用最小 ;第三 ,确定约束条件。房屋结构基于可靠度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 ,则包括尺寸约束、结构强度约束、应力约束、变形约束、裂缝宽度约束、构件单元约束、结构体系约束、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弹性约束到最终极限状态的弹塑性约束、从可靠指标约束到确定性约束条件等。在设计中 ,要使结构优化设计应用于实际房屋结构工程 ,则是路房屋结构设计中实际的约束条件与目标约束条件相比较 ,保证各约束条件都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 ,以实现最优设计。

(二)设定优化设计计算方案

房屋结构基于可靠度的优化设计问题属于比较复杂的多变量、多约束非线性优化问题,一般情况下,在计算过程中,应转化问题求解,即将有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可以利用起来的优化设计计算方法有复合形法、拉氏乘子法、Powell 法等。

(三)进行程序设计

根据基于可靠度的结构优化模型和选择的优化设计计算方法,编制功能齐全、运算速度快的综合程序。

(四)结果分析

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在上述步骤的执行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包括多个方面,所以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这主要是因为建设投资这项工程的耗资非常大,涉及到的情况非常多,所以,总法则和考虑必须综合进行,不能片面地追求资金的节约而不顾设计的优化作用。技术与经济之间存在一对矛盾,要能够正确处理,因为它是控制投资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在设计中片面强调经济节约是不正确的,应满足技术上的相应要求,使项目达到相应的功能倾向,与此同时,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

总而言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涉及面广泛,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是一项综合决策问题。适用、经济、安全、便于施工和美观是建筑工程设计优化追求的五种效果,而这五个方面的侧重点各不相同,相互之间又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一个优秀设计的出现往往是这五个方面的最佳结合。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探索,降低经济成本,以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在保证经节约经济成本和达到美观要求的情况下合理进行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智锋,孙之如.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优化[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09)

[2] 李锋. 浅谈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J]. 科技资讯. 2010(26)

[3] 江泽韦. 结构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 工程建设与档案. 2002(04)

[4] 黄海涛,黄慎江. 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方法应用的探讨[J]. 工程与建设. 2010(04)

[5] 王燕锋,朱娜. 浅议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运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34)

房屋设计步骤范文4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在现阶段的房屋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对于结构材料的选择多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且其应用日益呈现出频繁性与广泛性的发展趋势。同时,在结构材料的选取、设计方法、制作工艺、乃至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与进步。对于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房屋建筑施工结构材料的项目作业当中,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水平的发挥会直接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质量的影响。因此,对房屋建筑施工过程当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促进钢筋混凝土结构综合优势的发展,这一点备受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为此,本文针对上述相关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 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优势分析

钢筋混凝土是通过在混凝土当中加入钢筋原材、钢筋网、钢板、以及纤维,最终所形成的一种复合型、组合式材料。钢筋与混凝土的综合应用,使得存在于单纯混凝土原材当中的抗拉强度较低的力学属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具体而言,在房屋建筑施工领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优势众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钢筋混凝土结构实现了对钢筋原材以及混凝土原材特性的综合应用

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单纯意义上的混凝土结构所对应的抗压强度大多表现在28MPa单位左右,抗压强度优势突出。但其所表现出的抗拉强度则无法满足房屋建筑施工对于结构材料的基本要求。而钢筋材料在抗拉强度方面的优势也备受重视(实践经验表明:钢筋材料所对应的抗拉强度大多体现在200MPa单位以上)。因此,通过将钢筋材料加入混凝土材料中的方式,能够发挥两种材料在力学特性方面的差异优势,以钢筋部件作为对拉力作用力的承受,同时以混凝土作为对压力作用力的承受。进而达到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力学性能的目的。

1.2 结构整体性优势突出

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所表现出的抗拉优势以及混凝土所表现出的抗压优势加以了充分的应用。因此,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优势比较突出。结合实践经验证实,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抗震性能、抗爆性能、以及抗振动性能方面均优于传统意义上的工程结构,值得重视。

1.3 结构制作方便快捷

钢筋混凝土结构多是由混凝土原材、钢筋原材、钢筋网、钢板、以及纤维这几种材料所构成的。同时,还涉及到对砂石等相关材料的应用。这部分材料的来源广泛,且可对部分工业废渣进行有效的提炼与应用,不但使得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制备相对方便与快捷,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优势的发挥。

2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关键步骤分析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的实施过程当中,需要特别重视对模板施工、钢筋绑扎、以及混凝土浇筑这三项施工环节作业质量的控制工作,确保立模规范、钢筋绑扎牢固可靠,以及混凝土浇筑的均匀密实。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作业过程当中,需要对上述三项关键步骤进行严格的规范与把握:

2.1 模板施工中的关键步骤分析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施工作业的实施过程当中,模板施工所涉及到的模板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底模、柱模这两种。在模板树立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完成的是针对底模板的树立工作。模板施工中对于脚手架工作平台的搭设需要自房屋建设施工区域水平位置之上开始,搭设至设计高度位置。同时,为了确保对立模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保障,需要针对所搭设脚手架的底部受力面进行严格的夯实处理。在完成底模立模作业之后,再进行对侧模的树立作业,并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模板施工中需要由专门人员对模板的稳定度、密实度、以及平整度进行严格核对,以防止此环节出现跑模或者是漏浆的质量问题。

2.2 钢筋绑扎中的关键步骤分析

钢筋自身的加工以及绑扎作业同样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性操作步骤之一。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稳定与可靠发挥,就需要针对施工现场所涉及到的钢筋原材进行严格的抽样检查工作,在确保钢筋原材不存在质量缺陷的基础之上投入使用。进而,需要对有关钢筋的加工以及绑扎作业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一方面,在有关钢筋的加工过程当中,需要以相关的设计文件以及标准规范作为依据,对加工下料操作进行合理控制,防止出现一次性下料过多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加工所处的空间较小,分布密度较大,因此需要通过对钢筋加工尺寸的严格控制,杜绝在此环节施工中出现钢筋打架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有关钢筋的绑扎过程当中,需要预先针对所加工的钢筋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防止绑扎钢筋存在超标或相关问题。

2.3 混凝土浇筑中的关键步骤分析

混凝土浇筑是会对整个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产生最主要影响的因素所在。为了保障其质量的可靠与稳定,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进场待浇筑的混凝土原材需要进行严格且可靠的计量,施工现场最好配备两台计量装置,以此实现对计量数据准确性的评估;第二,混凝土的拌制需要遵循“随拌随用”的基本原则。同时,为了确保所浇筑混凝土原材在和易性方面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将混凝土的拌制时间控制在2min以上。拌制的标准需要以混凝土坍落度为70mm为宜。同时,对于已完成拌制,但静止90min以上未对其进行使用的混凝土,不得将其应用于现场施工;第三,在有关混凝土的振捣方面,需要遵循“随浇随捣”的基本原则,严禁出现漏捣或者是过捣的问题。在施工人员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作业的过程中,还需要尽量防止振捣棒与钢筋直接接触或者是碰撞。整个振捣过程当中,还应当由专业人员在构件下部为止,对模板的整体情况进行严密观测。一旦出现问题,则需要及时停止振捣,在对模板进行必要加固的基础之上,方可再次振捣;第四,在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之后,需要按照施工标准,对所浇筑的混凝土进行7d以上的养护工作。养护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防冻、防晒、以及防潮处理。

3 结语

伴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均呈现出了极为显著的发展趋势,这使得居民对于房屋建筑使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城市用地形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作用下,各类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悄然兴起,带动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广泛与深入应用。本文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首先就钢筋混泥土结构自身的优势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从模板施工、钢筋绑扎以及混凝土浇筑,这三个方面入手,就钢筋混凝土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需要重点关注的步骤,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要点加以了解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通过各方人员的通力合作,以此保障房屋建筑施工过程当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有效、安全、以及可靠。

参考文献

[1] 张伟平,张誉.锈胀开裂后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1,34(5):40-44.

[2] 李忠献,许成祥,景萌等.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2,23(6):41-48.

[3] 龚国芝,张伟,伍鹤皋等.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外包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研究[J].岩土力学,2007,28(1):51-56.

[4] 王茂英,赵革,贾小志等.弹体侵彻贯穿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等效关系数值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31(6):631-633,651.

房屋设计步骤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维护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合法财产权为出发点,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主线,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建立和完善我市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房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房产权处置机制,开创我市农村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法律依据和工作原则

(一)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土地登记办法》、《房屋登记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等。

(二)基本原则

1.依法登记。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土地和房屋登记种类、程序、要件、范围办理土地和农房登记。

2.依申请登记。土地和农房登记申请人向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提出书面申请,提交申请登记材料,登记土地和房屋权属。

3.先行试点。选择条件具备的两个村作为开展土地和农房登记工作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4.明晰产权。登记发证的每宗土地和房屋,必须做到界址清楚、面积准确、权属来源合法。

5.沿用性。农村集体组织和村民已办理土地和房屋登记的,只进行复核,凡界址清楚,面积准确的不再重新发证。

三、工作目标任务、范围和程序

(一)工作目标任务

我市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房登记工作在部分已经登记发证基础上,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依据第二次调查部分成果,完成全市集体土地和农房登记发证工作。实现城乡土地登记全覆盖,城乡地政房政统一管理。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1.对以前未申请土地、房屋登记的集体土地和房屋依法进行初始登记;

2.对以前申请登记发证原权属、界址、利用状况等发生变化的集体土地和房屋,依法进行变更登记;

3.通过调查对存在争议的土地进行调解、确权,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所有权纠纷。

(二)工作范围

全市辖区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民集体所有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土地及土地上的房屋,属本次登记发证范围。

具体包括:

1.村集体所有土地;

2.镇集体所有土地;

3.乡镇企业和村民依法使用的集体土地及依法建设的房屋;

4.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依法使用的集体土地及依法建成的房屋。

(三)登记程序

1.申请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房屋所有者向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提出登记申请,依据《土地登记办法》和《房屋登记办法》提交登记申请书和各类登记要件。

2.受理

各镇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房登记受理窗口,土地、房屋登记人员在窗口接受申请材料。

3.权属审核

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根据申请人申报的资料依法并按规定对土地权属、面积、地类、用途、房屋面积等逐项进行全面审核,对符合登记要求的宗地和房屋予以公告(必要时),公告期满,当事人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无异议的,报市人民政府审批,进行注册登记。

4.注册登记颁发证书

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对土地和房屋申请登记的审核结果分别记载于土地登记簿、房屋登记簿,并依据登记簿的相关内容分别填写土地证书、房屋所有权证书,向权利人颁发。

四、工作时间和步骤

有计划、分阶段完成集体土地和农房登记发证工作,具体时间安排为:2011年12月底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2012年6月底完成村民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和农房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2012年12月底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

工作步骤为:1、准备阶段。一是做好试点。市集体土地和农房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组织每阶段工作开展时,要选择两个村开展试点工作,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二是做好人员培训。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登记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每阶段工作开展前对登记上岗人员进行严格的业务培训。

2、工作实施阶段。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市集体土地和农房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每阶段工作全面开展。各镇、街道在辖区内登记发证通告、接受申请材料、审核发证。

3、检查验收阶段。每阶段登记发证工作完成后,在我市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申请省、市检查组的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房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国土房产、财政、农委、司法、民政、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处理登记发证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具体负责登记发证工作的日常工作。各镇、街道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抽调相关人员,组建工作队伍,负责辖区内土地和房屋登记具体工作;要妥善处理好辖区内土地权属纠纷,积极配合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开展此项工作,切实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

(二)注重宣传发动。各地要认清当前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尤其是要通过明白纸、标语、广播、电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房登记发证的目的和意义,使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房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动理解、支持和配合。

(三)层层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制定、完善工作责任制,跟踪问责,加强检查考核,避免不作为、少作为或乱作为现象的发生。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层层落实责任。国土房产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相互支持,积极配合,狠抓落实。在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下,严格掌握政策界限,出具相关证明,确保此项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实施。

房屋设计步骤范文6

一、普查意义

开展石结构房屋现状普查是贯彻落实省市抗震防灾工作重要部署的具体步骤,是实现石结构房屋改造加固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依据,也是扎实推进农村住房抗震安全工作的基础保障,将对推进我区农村危房改造,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区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普查的范围和分工

本行政区域内凡是采用石砌体作为承重墙(柱)或采用石板(梁)楼(屋)盖的房屋均应列入此次普查范围,按照省住建厅的指导意见,原则上房管部门负责国有土地权属石结构房屋现状普查,建设部门负责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石结构房屋现状普查:

(一)区国土房管部门牵头负责国有土地权属石结构房屋现状普查,并以镇(街、场)属地划分为单位进行汇总后报送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其中由教文体局配合,对全区所有学校、幼儿园的建筑物包括教室、图书馆、办公室、宿室、食堂等辅助设施进行具体普查;

由卫生局配合,对全区所有医院的住院部、门诊部、食堂、住宅、洗衣房、洗澡堂以及各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等建筑物进行普查;

由经贸局(交通局)配合,对全区所有商业、工矿企业等办公及生产性建筑、粮站、供销社、车站、码头等建筑物进行普查;

由各镇(街)配合,对镇(街、场)级公有房产的石结构房屋进行普查等。

(二)区建设局牵头负责农村集体土地上石结构房屋现状普查并汇总。由各镇(街、场)配合进行全区农村私人住宅、村级集体财产等房屋的普查并汇总工作后上报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普查的组织

按照“全区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镇村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成立专门的区石结构房屋现状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加挂在建设局。成员由各部门(镇、街、场)抽调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并负责归口数据汇总工作。主要职责是:

1、组织制定《石结构房屋现状普查实施方案》,经区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2、制定和组织实施普查各阶段工作计划;

3、对各部门(镇、街、场)的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质量抽查;

4、组织开展普查的相关宣传报道;

5、组织普查档案的建档备案工作,建立普查数据库;

各部门(镇、街、场)应成立本级普查专门机构,根据区普查领导小组的实施方案、普查规范和技术标准以及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及行政区的普查。

四、普查的时间与实施步骤

(一)普查的时间

全区石结构房屋普查从年5月初开始,到年5月20日结束。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二)普查的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动员准备阶段(年5月初),主要任务是制定普查实施方案,组织培训和试点。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普查工作专业队伍和普查工作小组,明确普查工作职责;

(2)制定《石结构房屋现状普查工作方案》,召开普查工作协调会,分解工作任务,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3)组织技术培训。举办普查人员培训班,使普查人员学习掌握普查要求、《调查表》的填写方法和技术要求,基础资料的录入等;

(4)搞好普查宣传。向社会公众和广大村民宣传普查的目的、意义、要求,积极配合房屋普查工作;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年5月日至年5月日)

(1)严格按照入户调查、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以栋为单位进行调查,一栋石结构房屋或一个工程项目填一张表。以村为基层单位进行逐级汇总,做到区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栋,保证信息全面、数据真实、准确。

(2)对房屋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准确记载房屋的位置、面积、结构、建造年代和房屋使用情况等主要数据。

(3)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镇(街、场)的普查情况进行检查,对普查数据质量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第三阶段:汇总阶段(5月日—5月日)

由普查工作联络员和计算机数据录入操作人员,按照一栋一档(档案)、一村一帐(台帐)的原则,将普查登记表进行统一归档,分类整理,各镇(街、场)及国土部门以镇(街、场)属地划分为单位进行计算机录入,填好汇总表,并于5月日前上报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普查经费

这次石结构房屋普查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范围广。按省市要求,此次普查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六、工作要求

(一)此次石结构房屋现状普查工作点多、面广、类型复杂,事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镇(街、场)、各部门务必要提高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做好普查工作当作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要认真做好普查房屋群众思想工作,引导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普查工作确保此次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精心组织,全面排查,不留死角。此次普查工作按照属地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进行,各镇(街、场)普查组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定要做到摸清家底,不留死角,切实把普查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普查组工作人员,要认真掌握普查程序,积极参加技术培训,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作风,主动开展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严防虚报、瞒报,随意夸大统计数字,确保上报结果真实可靠,有据可查。

房屋设计步骤范文7

关键词:交叉施工管理 PDCA管理体系

建筑产品的复杂性、多样性、各异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需要多工种、多专业、多单位各尽职责、紧密配合,才能建造出具有“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等优点的房屋建筑。

由于房屋建筑施工周期长,工序繁杂,各方在交叉配合上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地方,有的造成返工,有的影响房屋建筑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协调好施工管理过程的交叉配合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从加强合同管理和优化设计,建立现场处置机制和科学的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在建筑施工中对各工种交叉配合工作进行协调管理。

1 加强合同管理,是交叉施工管理的前提保证

目前建筑市场专业分工愈加细致,专业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各参建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且受利益的驱使,各参建单位都想少付出多收益,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等问题产生,这些人为因素带来的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因此,要从承包合同上给予完善、规范,特别是应在合同中明确各承包单位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责权利,针对各工种、各专业可能出现的交叉配合等方面的问题,在合同中明确具体的制约措施,并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为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前提保障。

2运用专业技术优化设计,为施工交叉管理打好基础

由于各专业设计都有各自的设计原则和处置办法,通常是各自为政,自成章法,很少考虑在同一张平面图上叠加其他专业的设计成果,这就导致了不同专业在后续施工中交叉作业,争抢同一工作面,影响后续施工,甚至埋下安全、质量隐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以建筑专业为主,结构、水电、暖通等专业为辅,采用CAD图层叠加技术,将各自的设计成果(如:管线、设备等)在各层平面图上叠加,发现交错、重叠的,应重点分析、逐一排除,消灭管线打架现象。对于集中走廊等位置的管线,应提供管线布置剖面图,便于不同专业交底排查。

3建立快速处置机制,为施工交叉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实际工作中,各专业、各工种、多工序的交叉冲突难以避免,因此,平时应按规范、规程的要求,不断收集、总结、更新可借鉴的经验,编制《快速处置技术手册》,让管理层到操作层统一意识。当出现相互交叉挤占同一空间等冲突问题时,能快速、妥善得以解决。

现将管理实践中较为常用的一般处置机制归纳如下:

3.1遵循“操作员对班组负责,班组对专业队伍负责,总承包、监理、设计对业主负责”的机制,实现化整为零,分工明确,避免无序管理。

3.2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先主体后附属”的机制,避免工序、流程倒置,管理混乱。

3.3先布置管径较大的管线,后布置管径较小的管线,遇管线交叉时,应小管避让大管。因小管所占空间位置较小,造价相对较低且易于安装。

3.4压力流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管线交叉时,应将重力流管道对标高的要求作为首要条件给予满足。

3.5各种管线在同一处垂直方向布置时,线槽或电缆在上水管在下,热水管在上冷水管在下,风管在上水管在下,且尽可能使管线呈直线,相互平行不交叉。

通过建立上述处置机制,实现各专业、各工种、多工序的“和平共处”,使后序施工顺利实施。

4应用PDCA管理体系,为施工交叉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施工过程的各专业、各工种、多工序的交叉冲突,存在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的特点。需要有“PDCA管理技术”这样的科学管理方法来解决交叉冲突,优化施工管理。

4.1PDCA管理体系的实质

PDCA管理体系又称为“戴明环”,是由Edward Deming提出来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fON) 4个阶段、8个步骤循环完成的一种管理体系。PDCA管理体系中各环节紧密联系,每次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每循环一次,就实现一定的质量目标,解决一定的问题,通过不停地转动,使质量水平不断的得以提高。

4.2应用PDCA管理机制,提升交叉管理水平

PDCA管理实质是提升优化管理的过程,施工过程的各专业、各工种、多工序的交叉冲突事件,较为常见。这里就以“墙角管道先行安装,影响墙角粉刷质量”的问题为例,阐述PDCA管理在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

4.2.1计划阶段,也称P阶段

这也是PDCA体系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它主要包括制定计划,研究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拟定对策和措施等,概括起来包括4个步骤。

4.2.1.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般可通过设计排查、现场巡查等方式,收集、分析、统计以往工程原始记录,总结经验;也可通过与标准、规范、规定对照等方式,找出施工中可能出现多专业、多工种间的交叉、冲突点。

一些在施工管理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一工作步骤,就能及时被发现。例如:墙角粉刷与管道安装交叉施工,出现粉刷施工难操作,导致粉刷质量差等问题。这就为下一步骤的工作提供了研究的对象。

4.2.1.2分析影响施工问题产生的原因

如上例,通过分析,发现影响墙角粉刷质量的原因是由于“操作空间小,施工组织无序,缺乏沟通”等因素造成。由此可见,以第一步骤工作为切入点,从工序质量、施工质量、安全隐患等方面,深化分析,查找、甄别产生问题的原因,能够分析出影响研究对象的多方面因素,有利于下一步骤的工作开展。

4.2.1.3找出影响施工问题的主要因素

通过进一步分析,就能得出结论,显然“施工组织无序”是影响墙角粉刷质量的主要因素。但在现实管理中,影响施工问题的原因可能多种各样,情况复杂,难以一眼找出主要矛盾。这就要求管理者熟练掌握合同、规范、规程的要求,加强专业间的沟通,这样才能高效、准确地确定矛盾的主要因素,才能为在拟定对策环节找到有效突破口。

4.2.1.4拟定对策和措施

针对 “施工组织无序”的问题,管理者拟定“先局部粉刷,后管道安装”的原则,并制定出“先将管道后阴角部位500mm左右宽的墙体粉刷(留施工缝),再进行管道安装,最后进行大面积的抹灰”的施工方案指导施工。

由此可知,这一环节是PDCA管理最为重要的部分,对策制定的可操作性、合理性、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后续三个阶段的工作效果。因此在制定对策过程要反复考虑对策制定的原因、目的,实施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方法等6个方面的问题。要做到事事有依、事后有据、切实可行,否则将影响这一循环的实际效果。

4结论

总之,一项优质的房屋建筑是集多专业、多工种、多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为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施工交叉的协调管理不容忽视。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解决多工种交叉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C,B/TS0326―20o1[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

房屋设计步骤范文8

关键词:重型厂房;吊车梁系统设计;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 U469.6+4文献标识码:A

厂房的布置以及特点

该厂房的平面简图见下图所示:

由该图可知,本厂房有以下特点:

吊车吨位大。本厂房最大的吊车吨位为500吨,余下还有350吨、300吨等大吨位吊车。

本厂房柱距类型比较多,有6米、12米、18米三种。这对本厂房吊车梁系统的设计增加了复杂性。

厂房各跨高度相差比较多,高低屋面交接处,屋面系统的受力有通过辅助桁架传递给刚架柱的情况出现。造成了辅助桁架的受力增大很多,对辅助桁架的设计增加了难度。

众所周知,吊车梁系统受力情况非常复杂。而且本工程的吊车吨位这么大,又全部都是重级工作制吊车。各节点连接及构造做法无法找到相关图集进行参考。只能在设计过程中多摸索,边设计,边学习。在此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做出总结。

吊车梁系统分为吊车梁、辅助桁架、制动板(或制动桁架)、下翼缘水平支撑以及垂直支撑的计算以及各构件之间连接的计算。其中,下翼缘水平支撑和垂直支撑、制动板的计算及连接计算比较简单,此处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探讨吊车梁、辅助桁架的计算。

具体各构件的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

荷载取值

吊车梁系统做为一个整体结构,主要受以下几种力的作用:

竖直方向力,包括:各构件本身自重,吊车轮传递的竖向力,制动板传来的活载,吊车梁系统下吊挂管道及其他设备的重量,辅助桁架上传来的墙面、屋面荷载。

横向水平力,包括:吊车传来的横向水平刹车力,辅助桁架上作用的墙面风荷载。

纵向水平力,包括:吊车纵向刹车力,山墙的风荷载通过抗风桁架传递的力,厂房纵向地震力等。

由此可知,吊车梁系统承受三个方向的力,受力情况、荷载组合多且杂。计算构件时容易漏算荷载,且各构件对于力的分配也比较难以分清,计算时最好列出表格,以避免荷载漏项等情况。

二、吊车梁的计算

吊车梁作为吊车梁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担了全部的吊车竖向力,同时还承受很大的横向和纵向水平力。除了计算强度、稳定、挠度外,还得验算疲劳应力。本工程中吊车梁由于柱距复杂,为了保证刚架柱的牛腿标高统一,所以将12米吊车梁做成等截面,18米吊车梁做成鱼腹式吊车梁,而6米的吊车梁则在支座处采用垫高的形式来保证吊车梁的端部高度。吊车梁的计算可以通过PKPM里面的吊车梁模块进行计算,相关内容可以参考PKPM说明书,此处不再详细说明步骤。

吊车梁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6米跨和12米跨连接节点处,不适宜采用如下图一的连接形式,这种形式的连接方式会将6米跨的吊车梁支座剪力传给12米跨的凸缘支座板。在小吨位吊车中,可以通过加厚12米吊车梁凸缘支座板来承受。当本工程吨位很大,凸缘支座板已经做到很厚,再加上6米跨的支座反力,对支座板的影响很大。强行加厚对结构不利。所以本工程中采用的是图二的形式,此种形式虽然钢材需要更多,但是更符合计算时的假定,对相邻跨的吊车梁凸缘支座板也没有影响,所以大吨位的吊车建议采用此种形式。

吊车梁上翼缘和刚架柱连接节点。以前小吨位的吊车都是采用图集05G514-4中的连接节点,用高强螺栓来传递吊车梁的支座处水平剪力。但本工程如果采用此种连接,需要的高强螺栓数目会很多,造成该节点处连接做法很难满足。另外高强螺栓的连接形式相对于计算时采用的两端简支的假定不太符合。因为高强螺栓还是能够传递一部分弯矩。针对本工程的情况,端部连接采用了下图的板铰连接。此种连接适用于大吨位的吊车,构造形式满足两端简支的要求。计算方法类似于承压型高强螺栓的方法。

吊车梁和制动板连接。吊车梁和制动板是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按照图集上的做法,是用间距100的高强螺栓连接。但是经过计算,本工程用间距150的M22的摩擦型高强螺栓就完全能够满足要求。可知,图集中的连接对于高强螺栓的使用较为浪费。而一个厂房如果长度较长,造成的浪费会很突出。所以,在今后的设计中,对于此处连接可以适当增大螺栓间距。

吊车梁中部和柱的连接。本工程的吊车梁高度都比较高,12米的吊车梁高度已经是3米左右。所以为了满足吊车梁的稳定,在吊车梁中部采用如下形式的连接来保证大高度吊车梁的平面外稳定。这种连接在小吨位吊车中是从来没有使用过的。

辅助桁架的计算

辅助桁架作为边列处吊车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吊车梁系统的整体稳定以及受力提供了很大的作用。从受力来说,辅助桁架除了要受到本身自重和制动板传来的竖向力之外,辅助桁架的上肢弦杆与吊车梁的上翼缘板、制动板组成的组合构件承担了吊车传来的横向水平刹车力。辅助桁架的上肢的截面抵抗距对吊车梁上翼缘板的受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选用合适的截面能够有效的降低吊车梁的截面尺寸。除此之外,辅助桁架还要承受墙面的抗风柱传来的竖向、水平力和厂房纵向水平力以及在中间跨有高差时承受的屋面系统的荷载。

辅助桁架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辅助桁架的高度及腹杆间距的确定。辅助桁架的高度一般都是按照同吊车梁高来确定,以方便下翼缘水平支撑、垂直支撑的连接。但根据受力情况也可以增大和减小高度。高度不一致时的节点连接可以参考图集中的做法。腹杆间距的确定应根据辅助桁架高度以及下翼缘水平支撑以及吊车梁加劲肋的间距来综合确定。一般做1.5米间距。当辅助桁架比较高时可以做到3米间距。此时注意下翼缘水平支撑的节点间距也相应调整。

和抗风柱的连接。辅助桁架和厂房墙面抗风柱位于同一位置,必然会有一个构件无法连续。考虑到抗风桁架的截面及承载能力相对于抗风柱要大的多,所以一般都是辅助桁架连续,而抗风柱在该处间断。如下图所示:这就需要在计算辅助桁架时,需要考虑到抗风柱传来的竖向力、横向水平力。按本工程的设计来看,这部分力对辅助桁架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对辅助桁架的各杆件截面不起控制作用。

和屋面梁的连接。此种情况比较少见,在本工程中由于F轴线处的屋面有高差,屋面梁恰好需要支撑于辅助桁架上。这一部分的屋面荷载还是比较大的,辅助桁架在该位置需要做一个短柱以和屋面梁连接,如下图所示:

房屋设计步骤范文9

【关键词】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教案的编写;实施方法与步骤

《房屋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平面组合、空间组合与建筑构造理论和方法的专业课,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建筑设计的初步能力。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察觉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不完善,大多数教师均无法在缩减的课时内完成教材的讲授。加之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开展实践教学,因而造成了学生在实践方面知识的匮乏。

一、“案例教学法”与房屋建筑学教学实践

目前在国内房屋建筑学教学中,虽然在教学手段与方法上进行改革与探索,但还没能够跳出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然而学生反应平淡,其效果表现是消极的。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事件现场,让学生在事件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再现案例场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课本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运用案例个别的个性来说明、展示一般性。采用的方法是,按照从工程实例出发,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思路推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房屋建筑学第11章基础案例教学的应用。教材选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七院校合编的《房屋建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1)情景设计:例如我校正在建设中的多功能露天活动场,建设场地是一幅中间低,四周高,高低差达5m,填土深度达十几米的松填地段,东西方向宽约50m,南北方向长约70m。根据规划要求,场地的中心地区为篮球场或表演场,四周为阶梯式观众席。(2)问题的提出:根据场地情况采用何种基础类型,上部结构如何满足视线要求。(3)实施方法:首先参观施工现场,收集相关资料,强化感性认识;然后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当设计者,根据书本知识提出个人见解及初步设计方案。(4)实施过程:学生独立完成基础的选型设计和上部结构的选型设计。上板作图。审定成图。(5)教师根据施工现场和学生讨论、作图情况进行总结,结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分析、讲解。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进行多次反复,在认识过程中有一个质的飞跃。(6)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程设计任务书的指引下,到图书馆借阅相关图书,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很快完成一草方案。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对一草方案进行认真分析并修改,完成二草图。在二草图的基础上,进行正式上板作图。在作图过程中,涉及许多的规范,比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等。要设计,就必须遵循这些规范,这样学生自觉去收集相关规范,自主学习规范。

二、教案及其编写

(1)案例教学情景再现生动形象,改变了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是学校教学的目的所在。(2)案例教学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线,进而扩展为知识面,实现教学内容的融汇贯通,使学生能够综合地掌握知识点,避免处理问题的片面性。(3)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防止了二者之间的脱离。以我校为例,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在这方面就必须加强,在课堂上就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技能。编写案例时应特别注意,案例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调研,把书本知识与施工现场有机结合起来,把案例情景做得真实、鲜活、趣味性强,使学生易于接受;案例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适应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案例案例必须是典型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选编案例。精心选编案例这是实施房屋建筑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2)呈现案例。呈现的方式分为:运用投影仪呈现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教师宣读案例;学生人手一份文字资料。(3)案例讨论与分析。案例分析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案例中的内容与房屋构造原理、建筑设计知识联系起来,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4)案例总结和评价。这是对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指出过程中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并让学生本案例的讨论过程进行小结,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整个过程和结果,加深全过程印象。

参考文献

[1]张新平.案例教学的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02

[2]张继学.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4

房屋设计步骤范文10

关键词:FME;三维矢量线;航片;建模

1 概述

虽以Smart3D为代表的利用照片建模的三维重建技术正在迅速普及,但受限于使用此种方法得到的场景模型尚未实现模型单体化,在需要制作精细模型的项目中,仍然使用屋顶三维线结合航片影像生成模型的技术。

2 总体流程设计

3 实现过程

3.1 准备源数据。提取第三方航测软件生成的空三成果,整理成CSV格式文件方便在FME中使用,整理好的文件格式如下:外方位元素文件:相片文件路径,X,Y,Z,Phi,Omega,Kappa。测区参数文件:相机焦距,像主点x0,像主点y0,相片高(像素),相片宽(像素),像素大小,地面分辨率。准备屋顶三维矢量线和DEM文件。

3.2 检查、处理屋顶矢量线

首先对屋顶矢量线做必要的检查,包括检查不闭合的面、检查面边界是否有弧、重复顶点、面自相交、面重叠等。针对图形规范的检查和自动处理,可以使用GeometryValidator转换器。

人工采集屋顶矢量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因捕捉不到位造成的顶点间以及点线间的缝隙,需要对其进行一定容差内的规范处理,包括二三维捕捉和给人字形屋顶加中线。其中人字形屋顶的所有顶点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属于不规范图形。但因为此类要素较多,如果采集过程中分别采集两个屋顶面,会严重降低作业效率。可以在FME处理过程中针对此类图形自动添加屋脊线,将其分隔成两个面。

3.3 检查屋顶线与相片是否重合

使用InsidePointReplacer转换器得到各屋顶投影面的中心点,使用NeighborFinder转换器求出离各屋顶面中心点最近的相片文件,然后根据摄影测量专业的共线条件方程,将矢量线的各顶点坐标计算到相片坐标,然后输出到FME Data Inspector中查看。在Inspector转换器中按相片全路径分组,矢量线对应的相片路径会直接显示在FME Data Inspector数据列表的节点上,可以更方便的检查。若屋顶线与相片不套合,最常见的原因是相片的外方位元素不规范,航测条带转向后坐标系正方向未保持一致。程序提供根据航带号的奇偶性进行自动纠正的功能。

3.4 获取底面

源数据确认无误后,使用SurfaceDraper转换器将每个屋顶面投影到DEM上,得到对应的底面。但通常每幢房屋范围内的DEM的高度都是不相等的,而最终房屋模型底面各顶点的高程就有不同的选择。最常见的要求是整幢房屋底都是平的,其次是要求房屋各顶点都正好贴到地表,最复杂的要求是对房屋边线进行顶点内插,使得整条线都贴合在地表上。第二种情况处理最简单,但是生成的模型从侧面看就会不美观。第三种会造成底面边线生成过多顶点,不仅会极大增加模型的体积,还会严重影响侧面纹理效果。第一种要求需要统计投影面各顶点的Z值,根据需要取最小值、最大值或平均值。

3.5 掏空模型

掏空模型指对同一幢房屋(投影面相邻或重叠)的各部分进行体布尔运算,删除体内部表面,只保留最外部表面。此步骤可以使用FME Store上共享的SolidDissolver转换器完成。

3.6 裁切纹理

根据共线方程求出矢量线各顶点在相片上的坐标后,使用PointConnector转换器将点重新连接成面,然后使用Clipper转换器裁切离面中心点最近的相片得到纹理。

3.7 处理纹理

因为裁切得到的纹理是相片坐标,需要根据原屋顶线的所有顶点,使用AffineWarper转换器将其纠正回空间直角坐标。程序根据实际需求,提供了纹理最大像素限制和纹理转正的功能。因为常见的三维平台对纹理像素有限制,可以使用RasterResampler转换器进行重采样。另外因为纹理栅格文件是正矩形,当屋顶面的斜外接矩形与正南正北方向存在一定角度时,会存在多余的纹理。使用BoundingBoxReplacer转换器得到屋顶面斜外接矩形,求出旋转角后同时将屋顶面和已裁切的纹理旋转至水平方向并再次裁切,得到转正后纹理。纹理转正不会影响模型效果,却能有效的减少纹理文件大小。

3.8 输出模型

使用AppearanceSetter转换器对屋顶贴纹理。因为顶面、侧面是分开的要素,为保证输出后一幢房屋为一个模型对象,可以使用Aggregator转换器聚合同幢房屋的顶面和侧面。

3.9 使用自定义转换器分组处理

在最初测试中发现,当纹理数量较多时程序的处理效率非常慢,经检查发现主要原因是纹理纠正步骤使用的AffineWarper转换器目前在FME中没有提供原生的分组处理功能。后将纹理纠正步骤保存成自定义转换器,使用自定义转换器提供的分组功能实现并行处理。对比后发现,分组并行处理1000个纹理的效率是单进程处理的30倍以上。

4 结束语

整个处理流程共405个转换器,相比完全用代码实现,FME提供的方案实在是简单、易用、可靠。在实际使用中,搭配多核CPU计算机,使用FME的并行处理功能,可以极大的提高处理效率,完全满足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房屋设计步骤范文11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房屋结构设计;应用研究

前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对建筑实用性以及经济性提出更高要求。在建筑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对房屋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从而保证房屋结构的经济合理性,并且能够增加建筑本身的美感。为此,下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立足于结构设计优化的原则,结构优化不仅要符合社会的基本需求,还要在原有建筑基础上进行创新。

1.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

1.1原则

1.1.1符合社会需求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要立足于社会发展,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日常生活功能,向人们提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条件,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更加人性化。其次,在结构设计优化中,需要将建筑的环保以及人们生活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做到建筑结构优化真正为人民服务[1]。

1.1.2创新性与经济性

结构设计优化的出现缓解了建筑结构中的漏洞,改善其不足之处,因此建筑设计师应该在充分考虑设计之后总结经验,并对建筑结构大胆创新,不断采用新型科学技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建筑设计优化要更加实用。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建筑设计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尽量为开发商节约成本,合理利用资源[2]。

1.2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重要性

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对房屋结构设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在人们生活中实现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还对建筑设计工程造价能够有效控制。对于建筑的投资来说,投资少,收益多是建筑发展的经济目标,然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对建筑设计开展科学合理的结构优化设计是设计的重要举措。与传统结构设计相比,运用设计优化的建筑工程能够减少很多工程造价,结构设计优化能在各个环节中起到最佳协调作用,并能够对材料进行合理利用。结构设计优化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的安全系数,还能增加建筑设计的实用性。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之后,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房屋结构中各个单元实现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了建筑的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安全带来保障[3]。

2.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步骤

2.1结构优化模型建立

2.1.1设计变量选择

将对建筑结构有影响的参数视为设计变量,如损失期望、结构造价等。将影响作用小,变化范围小的参数视为预定参数。

2.1.2目标函数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时,需要寻找到能够满足预定条件的截面几何尺寸、钢筋的截面积以及一些相关的概率函数,减少工程造价。

2.1.3确定约束条件

对房屋结构设计优化而言,需要提高结构的可靠度,并制定相关的设计优化约束条件。其中主要的条件有:建筑裂缝宽度约束、结构强度约束、尺寸约束、结构体系约束以及弹性约束等条件。在实际的结构优化中,需要设计师对目标约束条件与实际的约束条件反复进行对比与分析,保证工程能够遵循具体要求,从而实现最佳设计[4]。

2.2方案制定与程序设计

设计师在进行分析计算中,将约束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的求解,其中最常见的优化方法有Powell、复合形法等,根据计算方法可以编写出运算速度较快的综合应用程序。

2.3分析结果

设计师需要根据最佳的计算结果选择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对问题进行多角度考虑,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美观、安全以及更加实用。在结构设计中应该主张经济节约,并充分重视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设计者将建筑设计优化兼顾实用性与经济性。

3.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实践应用-以A地区建筑为例

3.1 A地区住宅房屋概况

A地区住宅整体高度为17层,建筑的主体采用钢结构框架的剪力墙形式。在对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并对现场建筑场景进行分析之后,对该住宅建筑使用结构优化设计方案,结构优化对传统结构设计模式进行改造与创新。在结构设计中主要以人力施工为主,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使得整体建筑设计实现了全局合理性优化。与结构优化之前作对比,建筑在设计方面更加的合理,减少了建筑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3.2直觉优化

直觉优化技术是指与建筑设计在同一方案中,可以实施诸多不同的结构布置设计,例如,在确定了结构设计优化的A地区住宅中,同种荷载下也可以有很多不同形式的分析方法。在具体的结构分析中,设计参数、荷载的取值以及材料都不是唯一的,在建筑的内部细节处理也不尽相同,这些问题计算机不能处理,需要相关设计人员作出分析与判断[5]。

3.3对A区住宅建筑优化设计的前期处理

对房屋建筑结构作出设计需要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在房屋结构设计前期,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并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对建筑结构以及框架作出合理选择。一个好的设计方案是房屋结构设计的保障,在对A地区建筑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相关设计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设计方案,不仅需要对设计方案细节了解,好需要对工程环境的合理性作出判断,并在结构不规范之处作出调整。

3.4 A地区房屋结构组成优化

3.4.1混凝土结构裂缝

A地区房屋结构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难免会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因此,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优化设计,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分解到结构构件中的细节中,对进行数据结构处理,计算出混凝土框架最优化结构。

3.4.2基础拉梁结构优化

为了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效应,需要对建筑的基础拉梁进行设计优化。首先,在进行拉梁设计优化时,必须要确定建筑地址的防烈度,然后设计师对建筑拉梁的长度和横截面积进行确定。在结构设计中为了保证建筑的抗震结构和建筑拉梁钢筋混凝土框架保持一致,需要减少设计中钢筋的利用率,从而能够使拉梁优化设计效果达到最佳。

结论: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能够促进建筑品质不断提高,实现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标准以及高要求。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作用突出,在形式上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美观规划,在经济上减少成本,提高资源使用率。然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比较复杂,并且综合性较强,因此设计师在对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时需要对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并作出合理的优化方案。

参考文献:

[1]王鹏.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4,04:162-163.

[2]陈俊.浅谈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技术与其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02:172.

[3]肖龙涌.绉议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与实际应用[J].城市地理,2015,12:172-173.

房屋设计步骤范文12

一、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力保障灾民今冬明春的基本生活和按期完成倒房恢复重建工作为重点,实行救灾与灾后重建并重、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并举,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切实解决灾民生产生活问题,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二)目标任务。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水喝、有病能医;确保10月31日前完成倒房重建任务,保证灾民安全过冬。

(三)基本原则。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灾民自力更生为主、政府救济扶持为辅”的原则;分级负责和地方为主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和突出重点的原则。

二、实施步骤和具体方法

(一)工作步骤

灾后倒房重建及灾民生活安排工作总体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8月1日至10月31日,以灾后倒房重建为重点,同时进一步安排好特困灾民的基本生活。第二阶段: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2月28日,主要解决冬令期重灾民的缺粮和缺衣被问题。第三阶段:2008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主要解决春荒期的灾民缺粮问题。

(二)倒房恢复重建

1、补助对象及标准。倒房恢复重建对象为因灾造成的住房全倒户和严重损坏户。补助标准为:对烈军属、低保户、重度残疾户,原则上按每间不低于1000元予以补助;对于有自救能力的倒房户,原则上按每间不低于800元予以补助;对于按新农村建设要求重建房屋,并在10月25日前迁进新房的倒光户,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适当增加补助金;对于一般房损户和附属房屋倒塌户原则上不予补助。

2、审批程序。灾民倒房重建核定坚持“户报、村评、乡审、市批”的程序。具体为:本人申请;所在村(居)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居)民委员会审核上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市民政局审批,并反馈各地以村为单位张榜公布。

3、资金拨付。倒房重建补助资金按重建进度分三次拨付,完成屋基建设后,拨付三分之一;房子封顶后拨付三分之一;完工入住后拨付三分之一。对不能按时完工入住的户,最后一次(三分之一)补助金予以缓拨;对于不建房的倒光户不予补助。

4、实施步骤。分四步进行:一是核实灾情(8月1日至8月15日)。由市民政局统一制作调查表,各地组织力量,进村入户核查,重点掌握房屋倒光户、严重损坏户情况;同时摸清家中储存粮食全部损失户、农作物(水产品专业养殖户)全部绝收户等情况,并建立灾民档案。核查结果以村(居)为单位张榜公布,市民政局组织专班随机抽查。二是规划定点(8月16日至8月31日)。因灾造成危房确需重建的要经城建部门鉴定。各地要把灾民倒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征得群众同意的基础上,规划兴建灾后新村。新村建设要科学选址,合理设计,量力而行,不搞不合实际的高标准建筑。重建户原则上每户建房3间,每间使用面积15至20平方米;房屋结构以砖、石为主,建房质量和标准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对于分散建房户也要规划选址,合理布局,禁止乱占滥建,禁止在易受灾和灾害多发地建房。三是组织实施(8月20日至10月25日)。倒房重建由受灾户自主兴建,村、镇通过落实优惠政策、组织帮工投劳等措施协助建设。对房屋倒光的分散供养五保户,原则上由当地政府安排到福利院居住,其建房补助款直接下拨所在福利院,用于福利院建设。四是检查验收(10月26日至10月31日)。由市民政局组织力量,配合乡镇政府逐户进行验收,并写出专题报告报市政府。

(三)灾民生活安排

灾民生活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因灾造成生活困难且无自救能力的缺粮户、常年特困户、困难优抚对象、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等,按程序审批。具体分三期组织实施:

1、临救期(8月1日至10月31日)。根据灾情核查情况,对房屋倒光户和家中储存粮食全部损失的灾民予以临时应急救助。对因房屋毁损无家可归的灾民,由当地政府妥善安置,对集中安置的要做好防暑降温及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灾民身体健康;对因灾造成缺粮的灾民,由市民政局按每人每天1斤大米的标准救济口粮;对实施口粮救助后生活仍然特别困难的灾民,由乡镇政府适时给予临时救助(主要用于灾民购买附属生活用品),临救资金从下拨的救灾款中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