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icu护理措施通用六篇

时间:2023-07-25 17:17:17

icu护理措施

icu护理措施范文1

【摘要】对ICU护士进行调查,发现ICU护士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为:工作性质、环境、对象特殊;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对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的应对措施有:培养ICU护士的心理素质;合理的休息与锻炼;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良好的人家关系以及对ICU护士的关心与理解。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减缓工作压力,提高危急情况下的工作适应能力,因而ICU护士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关键词】ICU 护士 心理问题 应对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是护士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处于抢救患者的第一线,危重病人集中、病情多变、先进医疗仪器集中,也是医院内唯一无家属陪护的地方,并且家属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会使护士陷入心理困境[1],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如调节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心理疾病[2],因而ICU护士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对ICU护士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形成因素

1.1 工作因素

1.1.1 工作性质特殊:ICU是收治复杂、危重患者的科室,突发事件多,疾病往往横跨多个科室,要求护士具有全方位的护理知识,精湛的操作技术以及准确快速的决策能力。ICU护士长期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一旦调节不合理,便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3]。

1.1.2 工作环境特殊:ICU是一个全封闭、全方位的精细护理场所。ICU护士每天频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许多有毒的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核辐射等潜在的致病源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拥挤工作空间中的不良空气,各种监护抢救设备发出的噪声污染,会给人体造成不良危害,增加护士的紧张度和焦虑感[4]。

1.1.3 工作对象特殊:ICU病房是无陪病房,繁重的护理与复杂的治疗使护士很少有时间与其他人交流。患者医疗费用较高,患者对费用的支付与疗效的期望难成正比,家属有时会将不满情绪向医护人员发泄,会使护士陷入心理困境。

1.2 家庭因素:ICU护士除了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妻子、丈夫、父母、儿女等重要社会角色,肩负着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但是往往由于工作需要,与家人团聚、交流的时间较少,护理中的负面情绪如果调节不当带到与家人相处中,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可能会影响家庭的幸福。这些都容易致使护士的情绪波动,造成心理冲突或者心理疲劳。

1.3 社会因素:社会对护士职业的高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高期望都会给护士工作增加一定精神压力。ICU护士要面对护护关系、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等等,如果不能合理协调这些关系,会出现不同的矛盾和冲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逐渐实施,护士在医院人事改革中成为主要变动对象,加大了同样也给护士带来了心理压力。

1.4 自身因素:为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要求,ICU护士要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和抢救技能,因此护士们自身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及能力。这给她们学习上带来了压力,工作上带来了危机感。

2 应对措施

2.1 提高心理素质: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学健康知识或对护士进行 心理理指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地看待工作生活中的影响和干扰,减轻或消除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支持鼓励护士接受继续教育,并给于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减轻她们的压力,护士所在组织给与有效支持,也有助于工作压力的减轻。

2.2 合理的休息与锻炼:ICU护士的工作时间安排应合理,以保证繁重工作后的休息。护士长根据科室情况尽量安排休息或调班,使护士拥有一定的自由时问,保证了他们的学习要求及良好的工作状态,从细微之处关心和体贴护士。在节假日及患者较少时可安排轮休或组织人员集体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放松紧张的心理状态,以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2.3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病室的清洁卫生,病房设施采用隔音材料,尽量降低室内噪声。如降低说话声音,关闭暂时不使用的仪器,做好灯光的管理等。

2.4 创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遇到问题向他们请教,缩小医护之间的距离;多与医生谈心,互相交流以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多与家人沟通,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家人分享工作的快乐及困扰,获得家人的理解及支持。正确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总之,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2.5 增加对ICU护士的关心及理解:通过媒体对ICU护士工作进行宣传[5],增加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和尊重,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工资、福利待遇,增强白衣天使的自豪感。

总之,ICU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ICU护士工作的压力, 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护理人员缓解工作压力,从而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戴琴,王开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J].护理杂志,2009,19(3):14―16

[2] 米娜,李洪艳_夕 科ICU护士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284.

[3] 许毓娜,林石娣.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大的原因分析f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3(14):1925.

[4] 魏继承.手术室及ICU环境的噪音污染[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6,17(5):311―312.

icu护理措施范文2

1临床资料

自2006年8月~2009年12月入住ICU的病人1 855例,男1120例,女735例,年龄5~86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754例,多发伤286例,各类肿瘤108例,其他707例。

2护理问题及措施

2.1  身体不适及护理

2.1.1  各种管道及监护设备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 ICU各种监护仪器的导线会让病人感觉不舒适,尤其是术后放置的一些引流管,如胸管、胃管、中心静脉导管等,还有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的应用等。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1) 将各种导线适当约束放于合适部位,尽量不影响病人的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限制。2) 向病人介绍各种导管的作用及放置原理以及如何保证引流效果。3) 遵医嘱按时服用止痛剂。4) 定时帮助病人更换卧位,尽可能使病人舒适。

2.1.2  噪音: 我院ICU病房有12张床位,病室面积约100 平方米,床距1米,无隔栏装置,各种各样的机械声、报警声、吸痰声甚至夜间谈话及走路声可成为噪声来源。据报道[1],危重病房是医院噪声最强的地方,可达5~80dB,而超过60 dB时,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干扰。我科调查发现,60%的病人感到噪音使他们烦躁不安。噪声可刺激人的交感神经,使病人的心率上升,心情烦躁,影响病人睡眠。护理措施是:1)医护人员谈话轻声细语。2) 严格做到四轻。3) 根据情况夜间调小报警音量。4)所有治疗尽量集中,以免影响病人休息。

2.2  精神方面的不适及护理

2.2.1  恐惧与焦虑: ICU病房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如除颤器、氧气、吸引器、呼吸机、监护仪等均为病人所不熟悉的高新技术设备。

这种过度的拥挤,使病人活动空间缩小,进而产生思想上的压力,同时ICU内各种噪音,光线刺激,同病室危重病人的抢救或死亡均会对病人的心理、生理上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保护性医疗,护士避免谈及病情易引起病人猜疑。护理措施如下:1) 对术后清醒的病人讲解各种仪器使用的目的、用途及安全性,告诉病人监护对他的病情有利。2) 根据病人文化程度及对疾病的看法不同采取不同的解答病情的方式。给病人讲解如何配合治疗,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3) 对于术前联系的病人,由护理人员到病房进行探视,给病人讲解ICU制度及特点,询问病人有何特殊要求。4) 采用音乐疗法: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让病人自己选择收听平时喜欢的音乐。通过和谐优美的音乐,通过对病人的心理和生理起到双重作用,产生情感效应及震动效应,以调节病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郑春美[2]对设有对照组的鼻咽癌病人进行音乐治疗,实验组病人心理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2.2.2  孤独感和被抛弃感: 病人一进入ICU就感到精神紧张,调查发现有70%~80%的病人感到ICU的环境及复杂的仪器设备对他们是一种威胁,感到不知所措。如气管切开术后采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既影响了病人语言交流能力,同时机械呼吸机的应用又加重了病人焦虑、孤独和疲劳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这种心理上的刺激,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很多病人认为医护人员更关心他们身旁的仪器,无法了解病人身心整体情况。ICU的护理人员往往被监护仪所指导,很少与病人交谈,他们关注的是疾病和损伤,80 %的病人认为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其他状态无暇顾及。。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家属穿上隔离衣探视,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2) 护士尽可能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3) 认真做好基础护理。4) 对病人多鼓励,让病人知道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病情稳定了就能转出ICU。

2.2.3  人格丧失:手术后病人转入ICU后,为适应监护和引流需要,病人几乎全身裸露,而护理人员为治疗,记护理记单,观察仪器而忙忙碌碌,医护之间也是谈论病情,这只会让病人以为护士更关心他身旁的仪器而不是病人本身。我们采取的措施是:1) 除了做好术前探视外,术后病人清醒后立即为他们介绍手术情况,,应询问病人有何特殊要求。2) 经常给病人翻身按摩皮肤做好基础护理,尽量让病人舒适,多与病人交流。3) 随时给病人介绍一些必要的监护情况,并介绍一些康复及饮食治疗方面的知识,让病人对自己病情有所了解,对康复充满信心。

3 体会

总之,监护设备对病人造成的医源性伤害及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避免的。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管理,经常深入实际,了解病人产生困惑的原因,及时解决问题,把监护设备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及生理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促进整体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 考 文 献

icu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ICU护理;安全问题;措施

基于国家对基层卫生医疗的重视及相关政策的扶持,我院通过整合资源于2009年起成立了重症监护病房(ICU),集中收治各类危重患者,经过努力,ICU病房现已具备一定规模,病床数量已达6张,护理人员13人,有力地承担起危重患者救治的重任,为当地民众安康提供了确切的保障。由于ICU病房尚属我院新兴科室,医护人员配备不足,经验欠缺,同时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护理安全问题突出,成了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1]。这几年我们通过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根据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微杜渐;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及专业技能,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基层医院ICU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大多数医院都存在有护理人员短缺这个问题,ICU病房作为各种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点,工作量大,护理技术繁多,操作复杂,需要大量的护理人员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调查表明,医护人员的匮乏已经成为ICU发展的巨大障碍[2]。作为西部基层医院,人才资源尤其匮乏,我院ICU病房成立时的护理人员基本由其他临床科室抽调组成且严重不足,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有限,难以满足ICU病房日常工作的需要,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护理人员结构欠合理,流动性大,根据统计我院ICU成立3年来,外流护理人员多达12人,缺乏稳定性,难以系统执行相关护理流程,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1.2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医院对新进ICU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了护理安全专门培训,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护理监控不及时,安全考核流于形式,缺乏约束力,导致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现时期患者对自身权益保护意识提高,一旦违反操作常规,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1.3护理文书件书写不规范: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护理记录繁琐,如果没有采取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一些抢救操作、用药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记录不全或漏记,而且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年限较低,缺乏书写经验,对一些专业术语及病情描述不当,进行不必要的删涂改,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则难以形成有效依据。

1.4职业素养缺乏及违反操作规程:ICU护理人员看护的多为危重患者,一旦疏忽,就会酿成差错,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及精神压力,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应急能力,才不至于延误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时机。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若是思想松懈、缺乏责任心及对有关护理操作执行不严格:如有些护理人员违反“三查七对”制度,未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诊疗等,导致检查或给药错误,对一些侵入性操作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对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患者未严格消毒隔离措施等,从而埋下了重大的护理安全隐患,另外与患者沟通、交流不良也常常导致纠纷的发生。

2提高ICU护理安全的应对措施

根据上述在护理工作中产生的安全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安全系数:

2.1提高ICU护理人员配置:我院所在地属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囿于环境所限,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为满足正常护理工作的需要,导致原有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生理、心理均需承受较大的负担,据有关研究表明ICU错误的发生和工作负荷过重密切相关。而且由于无法提供优厚待遇吸引高学历人才,我科护理人员学历结构多以大专、中专为主,学历层次较低,且多为80、90后,理论水平的差距和工作经验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对危重患者病情的预判、护理操作的质量。我们通过增加护士编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根据岗位特殊性,适当提高薪酬待遇,加强人文关怀,降低工作压力。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即外派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专科学习,同时定期请外院专家前来指导、培训以扩大视野,提高技术水平。通过一系列举措,我院ICU护理人员数量虽未能按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规定的患护比例配置,但已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高效的团队,满足了病房运转的需要。

2.2加强风险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及责任心: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的行为。加强医疗安全制度的落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明确岗位职责,奖惩分明,做到谁出问题谁负责[3-4]。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并就已有或潜在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对安全问题的理解,提高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有效地减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避免护理纠纷。基层医院ICU护理工作环境特殊,压力大,长期从事ICU护理工作,易导致职业性疲劳。而且我科年轻护士比例大,安全意识相对缺乏,情绪波动较大,抗压能力差,一遇波折极有可能产生退避心理,推卸责任。但是ICU护理是件严谨的工作,需要一如既往的专注和耐心。我们根据年轻人可塑性强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和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及责任心。根据工作资历、性格特点及能力合理搭配排班,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做好安全评估,严格查对制度,制定好各项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做好防范,以备意外之需。

2.3护患沟通、严格技术操作及规范护理文书:严格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成立了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技术操作考核,并对护理文书进行检查,一旦查找到问题即督促进行整改。ICU患者多有焦虑、悲观情绪,护理人员需适时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处理,避免潜在危险因素的暴发。

3小结

基层医院ICU护理安全问题突出,现有环境无法有效改变,但是通过整合护理资源配置、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职业素养及责任心,深入学习及规范技术操作,使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有效预防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了基层医院ICU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粱晓曼,童德军,李金凤,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9(21):2489—2490.

[2] 马朋林.西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危重病医学现状与发展—第l3届西太平洋危重病医学会(WPACCM)会议纪要[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9):518--519.

icu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护工;ICU;安全;防范措施;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164—02

重症监护室(ICU)负责全院危重患者的监护工作,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无家属陪护,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大,实行护工服务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1]。在很多医院,护工承担各种标本的送检、物品器械清洗,患者出入院的终末处理,医疗废物的回收、运送等工作,成为护士的得力助手,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是医院目前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由于护工每天与不同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物密切接触,穿梭于各病床,在护工管理过程中,某一环节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2—4]。如何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避免护工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护工在预防医院感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辅助作用,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 当前护理模式下护工存在的问题

目前没有一所专门的护工培训学校,也没有全国统一的专用教材,护工基本未经过正规系统的培训就上岗[5]。这就造成当前医院的护工陪护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文化水平较低

护工多来自农村和下岗职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有些东西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给他们业务素质的提高造成很大的障碍。

1.2 护理知识薄弱

护工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不同于简单的保姆工作,要根据病情和治疗的要求来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需要懂一些医学知识,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否则满足不了患者多层次、全方位的需要,更适应不了当前医疗市场改革后患者的高质量服务。

1.3 防护意识淡薄

在ICU病房,由于危重症患者集中,护工常常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容易遭到各类患者微生物的感染,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

1.4 卫生观念不高

护工自身无传染病,但是经常接触患者分泌物,未洗手又去帮助患者进食,细菌以护工的双手为媒介,容易带给患者,造成交叉感染。

2 加强ICU护工管理的几点措施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避免ICU患者因医院感染而加重病情,针对ICU护工管理这一环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措施[6—9]:

2.1 做好选聘工作

要求护工具备暂住证、身份证及健康体检合格证,小学以上学历、年龄20~55岁、过往从事过护工工作或家中照顾过老人,有一定护理经验的人员优先,使护工队伍向年轻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

2.2 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成立护工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护工的管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如《聘用护工协议》、《护工工作职责》、《护工工作要求》、《护工工作奖惩管理制度》、《陪护人员工作行为规范(十不准)》等,合理的制度不但可以规范护工的工作,还可以保障护工的劳动权益,解决护工的后顾之忧。

2.3 进行岗前培训

护工上岗前要熟悉医院规章制度,学习各类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方法,掌握消毒液的配制及使用等知识,加强个人的安全防护意识。培训方式根据护工的特殊性,采取通俗易懂、口语化、问答式、实地操作、演示等易记易掌握的形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2.4 提高专业知识

护工上岗后,由责任护士亲自指导,先教会护工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使家属放心满意并得到支持。在日常生活的照顾及简单的护理操作中,注重现场培训、实时培训、床边指导,使护工能基本掌握基础的医疗常识和护理知识。

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对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提供优质的生活照顾;对部分生活能自理的患者,要设法让他们运用自身的残存能力,努力实现自立,为重返家庭创造条件。

2.5 规范工作细节

对工作细节予以规范,不讲与患者病情治疗相关的话,避免与医护不一致导致纠纷;不讨论患者的隐私,无故离岗;每护理一个患者后要洗手、换手套;不可戴手套为患者倒水,为患者倒水之前一定要冲洗水杯;指甲剪一用一消毒、胡须刀一人一用等,严格按制度规范行为。

2.6 加强防范意识

组织护工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他们个人及医院、社会的重要性。

2.7 在职继续教育

定期对上岗后的护工进行操作技能、生活护理知识以及预防医院感染等有关知识的培训,以利于更好地配合护士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同时,注重实际操作,自觉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增进其健康行为。对护工的工作定期进行考核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分析。

2.8 合理安排护工

有需要护工陪护的老年患者,先经护士长初步评估患者情况后,决定适宜陪护患者的护工条件,安排合适的护工上岗工作。危重患者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工照顾,而病情较轻、生活能部分自理的患者则安排工作时间短的护工看护。如情况允许,可将他们安排在同一病室,使新护工在老护工指导下,较好地完成对患者的照顾,相互之间还能进行经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各尽其才。

2.9 提高护工形象

护工良好的形象、工作面貌和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经聘用后的护工,应先进行岗前培训,参加护工学习班,由护理部指定两名以上护士长进行授课培训,主要进行职业道德、制度职责、礼仪、消防、医院感染、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使护工都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最后经过考试合格者,发给统一工作服,佩戴工作证上岗。

2.10 创造人性化环境

护工在临床辅助工作中,从事着又脏又苦又累的工作,为护工创造一个“人性化环境”是对护工人格上的尊重、精神上的支持及生活上的关心,使护工和医护人员之间有同等的地位,减少护工的流失,确保了护工人员储备,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

总之,针对ICU护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目的是为医院培养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护工队伍,在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的同时,充分保障了护工的权益,从而有效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黄莉.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9):144—145.

[2] 宋巧仙. 护工存在及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 护理与康复,2008,7(8):618—619.

[3] 黄丽琼. 加强护工管理减少医院感染[J]. 西部医学,2006,18(1):123—124.

[4] 冯爱素. 加强手术室护工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J]. 护理与康复,2004, 3(6):413—414.

[5] 罗彩花,胡杏娟. 护工存在及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86—88.

[6] 姚丽英. 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53—854.

[7] 崔仕臣. 我国护工管理发展趋势探讨[J]. 现代医院管理,2007,5(20):18—20.

icu护理措施范文5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94-02

一般重症监护室(ICU)是对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进行最深层次的治疗,监护室就是患者治疗的病房,可以采取更好的方法治疗患者,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身体会处于一个相对较虚弱的状态,需要严格把关,对患者采取最有效的护理[1]。ICU患者虽然病情都比较严重一些,但是如果得到更好的治疗,患者病情也会恢复更快,且不需要家属的长期陪伴及照顾,避免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为了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重症监护室护士需要给患者更多的心理安抚,让患者身心压力得到缓解,防止患者病情出现恶化的现象。本文对研究组40例ICU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主要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ICU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男18例,女22名,年龄60~90岁,平均(75.2±12.3)岁。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61~90岁,平均(74.8±1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舒适环境从视觉缓解压力。患者进入ICU后,为其提供舒适温馨的环境,帮助患者快速熟悉ICU,让患者内心尽快接受并适应ICU的治疗环境,同时需要采用一些专业治疗设备做支持,能够快速帮助患者缓解紧张、高压的情绪。另外要保持房间整洁,保证周围环境能够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帮助,努力创造更好更舒适更温馨的环境。同时还可以给患者放一些抒情音乐,用来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而拥有舒适的环境。(2)利用听觉敏感度提高舒适度。护士是ICU患者唯一的依靠,因此需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保持患者情绪处于稳定状态,还需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疑惑。在交谈过程中,可以让患者了解下检查流程,证明检查是安全的,让患者放下一切负担,大胆接受治疗。一旦患者出现异常心理,应以真挚的情感安慰他。适当情况下可以用语言或者手势来鼓励安慰患者,避免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过度担忧。(3)细节处满足患者自尊需求。治疗期间需要保证患者床单整洁,注重各个细节,保证患者有一个比较舒服的床位,同时还需要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减少患者赤裸的时间和次数。由于ICU患者病情的严重性,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护理人员需要保证24 h都能监测到患者的病情,以便遇到突发情况及时进行诊疗护理,护士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见,在护理前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护理的操作过程,得到患者的同意后才能进行护理,在护理中要在患者视线内进行操作,以免给患者造成恐慌,防止不良心理的产生。在护理的过程中只要对患者进行充分尊重,才能得到患者更好的配合,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3]。

1.3 观察指标

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患者入住ICU意识清醒后第1天、转出ICU当天进行焦虑程度评判并对比[4]。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ICU期间的抢救次数、病死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清醒后第1天SAS评分为(54.3±10.2)分,研究组为(56.2±1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转出ICU当天SAS评分为(49.4±9.1)为,研究组为(37.2±9.1)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组患者抢救次数及病死率比较

研究组在ICU期间抢救4次,病死率为0,对照组抢救10次,病死率为5.0%,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风险;防范

      护理风险指医院由于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可能的不安全事件。NCU因抢救的患者都是以各种神经外科重症为主,由于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护士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护理工作中易发生临床风险事件。因而,了解NCU护理风险的种类及特点,能够极大提高NCU护士的防范意识,更加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1-2]。对天津西青医院收治的654例NCU患者护理风险的种类、原因、处理措施等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54例N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脑出血314例,脑挫伤96例,头部外伤84例,脑肿瘤45例,颅骨骨折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硬膜下血肿25例,硬膜外血肿21例,脑脓肿8例,脑血管畸形5例,颈髓高位损伤3例。

2 NCU常见的护理风险

2.1  非计划性拔管:由于NCU患者受制于多种监护仪器,且身上有多个管道,在进行翻身或护理时可能出现管道的脱落,甚至可能出现患者自行拔管现象。在654例患者中,出现自拔气管插管6例,自拔胃管5例,自拔脑室及创腔引流管4例,自拔导尿管5例,自拔静脉插管2例。非计划性拔管占3.36%。其中,气管脱落或拔出的风险性最大。由于气管脱落后需要重新插管,患者表现出缺氧烦躁情绪,会加大气管插管难度,容易造成气道损伤;由于患者自行拔管时因导管斜面的刺激,加上肿胀的气囊,患者无一例外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者会引起较大血管出血。因而,重新插管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不仅给患者增加了医疗费用,并发症的加重还会给患者又一重创。

2.2  NCU护士应变能力低或责任心不强:一些NCU护士由于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无法对危重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如脑出血患者术后突然出现尿量增多,每小时250 ml以上,此时,护士应该尽快报告医生是否会有尿崩,以便尽早采用垂体后叶素,防止尿崩加重[3]。

2.3  院内感染:危重患者由于免疫力低,在治疗时侵入性操作多,一些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还不强,没有贯彻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不合理的消毒隔离设施等,使得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在654例患者中,出血颅内感染5例,肺部感染17例,尿路感染9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74%。

2.4  窒息:NCU患者大多是昏迷患者,无法进行咯痰,当气管插管患者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误吸呕吐物等都会引起窒息的发生。在654例患者中出现气管插管半堵塞4例,经及时吸痰处理后,未造成窒息。

3 预防措施

3.1  减少和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如果患者神志清醒且比较配合,护理人员应耐心对其讲解人工气道正常的不适反应,以及气道处理与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如果患者比较烦躁,不配合或神志不清,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患者的情绪,防止患者乱抓乱拔,在必要时遵遗嘱采用镇定剂。除此之外,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要注意防止管道的脱落,并检查管道是否固定在位[4-5]。

3.2  加强NCU护士的责任心与专业知识培训:应严格教育NCU护士严格贯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以患者为中心,认真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对NCU护士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对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病症的观察注意点与方法以及重症患者的抢救技术等能够熟练掌握。在需要对病情危急的患者抢救时,护士需要有熟练地急救技术与沉稳的心态以缓解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

3.3  防止院内感染:严格贯彻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操作程序。每个患者使用过的器械如:呼吸机、雾化器等均应进行彻底消毒后用于另一患者;为防止交叉感染,给每一位患者治疗完后均需彻底洗手后才能给另一位患者进行治疗。

3.4  防止窒息发生:尽量让患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并及时将呕吐物清除,在床边准备好吸引相关物品如吸引器、吸引物。气管插管以及气管且开患者需要将气道充分湿化,以防止形成痰痂,注意翻身时要扣背,使痰液易吸出。

4 小结

由于NCU患者的特殊性,且NCU护士处于临床第一线,精神状态长期高度紧张,在护理工作中易发生临床风险事件,因而掌握此类风险的种类,特点以及防护措施对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以及患者护理的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NCU护理面对的对象特殊,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6]。因此,要定期对护士进行规章制度的加强与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相关的急救技术与仪器操作要点,将患者安全牢记心中,提高其观察患者病情的能力与紧急应对能力,防范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

5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40(5):375.

[2] 钱淑清.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J].护理研究,2007,19(3):69.

[3] 金  燕.重症监护患者气管导管滑脱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9,19(3):532.

[4] 祝敏芳.浅谈新形式下护士的自我保护[J].护理研究,2006,17(3):301.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