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发展新面貌

农村发展新面貌

时间:2023-07-14 17:36:37

农村发展新面貌

第1篇

年新年即将到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镇各村“脏乱差”的突出问题,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打造最佳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让辖区群众过一个舒适,祥和的新年,镇党委、政府决定:集中12天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现安排如下:

一、目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整治村容村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目前,我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脏、乱、差”现象反弹,农村整体面貌较差,与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而且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社会活力。全镇上下要充分认识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村容村貌整治,全面遏制农村“三乱”现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文明水平。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加强领导,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动员各方力量,大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活动。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这次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善村容村貌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利用已有条件,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农村劳动力优势,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动员村民自主投工投劳,集中力量在全镇各村全面开展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文化生活环境等整治活动。

时间:从1月28日至2月8日,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从1月28日至1月30日,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制定方案,广泛宣传动员各村、各单位拟定实施方案,层层动员,落实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不良生产生活习惯,改陋习,树新风,迅速在全镇掀起全民参与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的高潮。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从1月31日至2月6日,各村要组织群众治理脏乱差,重点解决镇村街道、通村公路住户门前柴草乱堆、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及乱占乱建、乱涂乱挂等问题,各村要在辖区内搞1~2个文明卫生街道,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环卫所要对马庄街道和镇主干道路两侧卫生进行彻底整治,坚决制止街道机动车辆乱停乱放、小摊点乱摆的行为。各村要督促群众“各扫门前雪”,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场所采取义务工的办法,进行集中清理,劳力不足的户可采取以资代劳的办法。对于不听劝阻,在镇村主干道路两旁堆放建筑材料、柴草粪土的,各村要组织人力强行搬离,损失自负,同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

第三阶段:整章建制阶段。从2月7日至2月8日,各村要在抓好村容村貌整治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以长效机制保持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的效果。届时,镇政府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全镇各村的整治情况进行逐一检查评比,并予以通报。

三、保障措施

(一)制定方案,强化宣传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要迅速组织力量,广泛调查了解,研究整治内容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要加强宣传,大造声势,采取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明确整治任务、重点和方法、步骤。要认真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广泛宣传,推动全镇村容村貌的整治活动。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要尊重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满足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或一个模式。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带动全镇农村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净化农村环境。

(三)加强领导,注重实效

1、为了切实加强对全镇村容村貌活动的组织领导,镇上决定成立村容村貌整治活动领导小组,镇长冯同志担任组长,副镇长庞同志、武装部长张同志、组织员马同志任副组长,成员有镇其他各位领导和各组班主任等,同志负责整治活动的日常事务。这次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活动继续实行镇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的办法,镇村干部都应认真负责,抓好各自包抓村庄,使我镇环境卫生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农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第2篇

在县第十四届第五次会议顺利闭幕之际,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面启动至公路沿线村容寨貌整治工作动员大会,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全县上下都来关心支持、参与公路沿线村容寨貌整治工作,确保这件事关全局的大事能够真正抓紧抓实抓好。刚才同志宣读了县公路沿线村容寨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面,按照地委、行署2月26日召开的全区村容寨貌整治工作动员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着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村容寨貌整治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实现村容整洁的必然要求;是改变陈规陋习,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是惠及千家万户,增强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信心的有效举措;也是立足现实条件,有效改善村容寨貌的现实选择。2005年以来,我县按照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村庄整治工程的安排部署,把村容寨貌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广泛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工作进展差距较大。部分乡镇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监管引导不力的情况,农村“脏、乱、差”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善农村村容寨貌和人居环境。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从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情做起,迅速掀起集中整治村容寨貌的热潮,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村容寨貌集中整治工作

我县村容寨貌整治工作涉及3个乡镇10个行政村57个村民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集中力量加以推进。当前,村容寨貌整治工作的目标是治理公路沿线“脏、乱、差、散、陋”,改造公路沿线房屋立面,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逐步建立健全村容寨貌整治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各有关乡镇和有关部门必须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大力推进。

(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从各村实际出发,从最基本、最急需、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情着手。按照不求新建,但求新貌;不求整齐,但求整洁;不求园林化,但求生态化的思路,合理提出整治方案,确定整治项目。各村重点解决垃圾乱倒、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棚圈乱搭、污水乱泼、牧畜乱放、乱写乱画等“七乱问题”。清除村庄内各种乱堆、乱放、乱倒的垃圾,清理村庄内外、道路两旁的土堆、粪堆、柴草堆和建筑材料等,整理农户院内外无序堆放的杂物或农具,拆迁、改造和清除有碍观瞻的残墙断壁、户外厕所;改造公安路沿线原始不规则、不统一、不具特色的房屋立面;拆除占用公共场所和道路的违章建筑;清理公路沿线田间的各种垃圾,特别是使用过的地膜、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整村推进,新能源建设,积极推进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等配套建设,逐步建立供排水设施,硬化村内道路,推广节柴灶和卫生厕所,逐步改善农村风貌。

(二)多策并举,加大投入。增加投入是保证村容寨貌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的重点环节。要以省建设厅安排村容寨貌整治建设项目资金为契机,通过高质量的完成整治任务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县级财政将安排一定资金,直接用于村容寨貌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也要进一步加大对村容寨貌整治工作的投入。各帮扶单位要围绕村容寨貌整治工作任务,最大限度地出资、出力,切实帮助村里解决实际问题。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各乡镇、各村要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立足村情特点,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工作进度,要组织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和自己房屋立面改造投工投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美好家园。

(三)典型带动,整体推进。抓好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是保证村容寨貌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集中整治工作中,各有关乡镇要重点选择2—3个公路沿线条件成熟、基础较好、较大的村庄,加大指导、扶持和工作力度,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村庄规划建设和整治美化,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有样可学,感受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从而达到示范突破,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整体的目的。

(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村容寨貌整治的目的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关键在于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各乡镇要按照先公路两边后纵深推进的原则稳步实施,绝不能搞硬行摊派和一刀切。基础条件较好、有一定经济实力、农民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庄,要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制定整治方案,进一步扩大整治范围,加快建设步伐,努力建设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舒适宜人的现代化村庄。基础条件较差的村庄,要坚持什么急需搞什么,重点解决一些急需办,容易办的事,立足现实做一些打基础,起实效的工作,绝不能超越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盲目蛮干,急于求成。

(五)着眼长远,建章立制。要把开展集中整治工作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创建文明村寨、星级文明示范户、农村文明家庭、“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陈规陋习,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巩固村容寨貌整治的思想基础。要坚持整治与管理同步,把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村容管理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村民在村容寨貌方面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确保整治一片、改观一片、规范一片、长效管理一片。要落实监管措施,建立以农民群众为主的运行与维护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村容寨貌整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使集中整治工作这一阶段性工作收到长期效果。

总之,实施村庄寨貌整治工作,是改善我县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既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经济任务,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坚决迅速、措施上扎实有力,全面推进我县农村村庄寨貌整治工作。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村容寨貌集中整治是一项复杂性工作,不仅仅是优化环境、整治脏乱差的问题,还有一个改变农民群众千百年生活习惯的问题。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以及有关工作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政策,形成合力,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一是要落实机构,明确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工作部门要把公路沿线村容寨貌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强有力的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制度,落实办公地点、人员和工作经费。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具体抓。要加强协调,细化措施,解决难题,强力推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抓手。各有关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把村容寨貌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强有力的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制度,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和一定工作经费。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具体抓。要加强协调,细化措施,解决难题,强力推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村容寨貌整治工作,关键在乡镇,主体在村民。各有关乡镇党政一把手作为主要组织者,要亲自动员部署、亲自组织协调、亲自检查督促,确保村容寨貌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要紧密协作,形成合力。公路沿线村庄寨貌整治工作不是某个乡镇、某个部门的事,而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责任。特别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必须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按照各自职责,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要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三要统一口径,广泛宣传。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掌握相关政策,不要一个乡镇一个样,一个部门一个样,不要因为宣传解释不清打击群众的积极性,要切实做到全县上下宣传解释口径一个标准,一个声音。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公路沿线村庄寨貌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政策措施等,动员全社会积极支持和参与。既要宣传村庄寨貌整治的工作进程,也要宣传村庄寨貌整治给广大农户带来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福祉;既要在乡镇、村组加大宣传的力度,总结和推广好的做法、经验和典型,也要加强舆论监督,对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的现象进行曝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良好氛围。同时,各有关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化解村容寨貌整治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坚决杜绝上访情况发生。

第3篇

今年3月中旬,农业部分赴30个省区市开展新农村建设“百村调研”。到5月上旬结束时,调研的村将接近200个。

通过此次“百村调研”,形成了一个共识,即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多搞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尤其不能搞专供人参观的盆景。新农村建设要在以下3个方面着力: 一是产业强村,突出发展生产的重要位置,关键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如四川仪陇的黄氏寺村、虎嘴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能过发展獭兔养殖业,半年多的时间就使当地农民大幅度增收,使那里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是科教兴村,强化科技和教育的地位。两年来,农业部通过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如测上配方施肥、“三电合一”、科技书屋等工程和项目,为农民提供了实用技术,农民增收显著。此外,科教兴村不仅仅是往下送,调研中也发现了农民的创造力。在河北定州市翟城村,一个农民在路边用帆布搭起小农机修理棚,不但修理小农机,还出售他自己发明制作的用于麦田的单轮犁,一个人用手推,可以代替3个人的劳动,很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三是生态建村,突出沼气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综合作用。农业部提出把沼气与畜牧业打捆发展的思路,即把生态建村和产业强村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沼气事业,以此带动村容村貌的建设。一个沼气池,节省的薪材相当于3.5亩的薪炭林,可减少2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产沼液沼渣25吨,可满足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目前,全国农村持证上岗的农民沼气工达15万人,已经建成1700万个农村户用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节支80亿元。沼气建设的重大意义,还体现在用较短的时间就可实现“三大改变”,“两个减少”:即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特别是畜牧业的增长方式;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不用烟熏火燎,不破坏资源生态,减少家务劳动;改变村容村貌,尤其是村庄的卫生条件会有很大改善。降低了流行疾病的发生率;降低了动物疫病的发生率。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特别注意以下5个问题:一是等、靠、要的思想观念。这种问题反映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民身上,同时也反映在一些地方干部身上。因此,要进一步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认识问题。二是包办代替的做法。少数地方忽视了农民的意愿,没有调动和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只盯住村容村貌做表面文章的做法。个别地方不注意生产发展,不着力培育主导产业,那就只能搞面子工程。区此,必须首先解决好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问题,村容村貌要在产业发展中不断改善。四是过多过滥地立招牌的做法。有的地方工作刚刚起步,牌子却立得又高又大,花花绿绿,华而不文,这种做法不应该提倡。五是试点示范与整体工作脱节的观象。个别地方集中力量搞点,但―些点上蛇做法和经验是“好看不耐看,好听不可学”。

第4篇

一、建立领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镇党委、政府成立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卫生工作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村镇建设管理中心、城管中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原创:把任务分解到村到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人,形成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村容村貌管理责任制。成立镇环境卫生监察中队,由工作责任心强的三位镇干部担任,全面负责我镇环境卫生监察工作,聘请专职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并与他们签订责任书,同时制定了xx镇村容村貌管理细则及垃圾清运管理办法,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各村配备了土地与规划协管员,明确工作职责,配合镇职能部门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二、宣传工作到位,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在干部大会、农村工作例会上,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宣传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全镇干部的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并进行周密布署,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二是通过张贴标语、出板报、墟天发放宣传材料以及驻村入户宣讲等形式,积极开展“xx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造浓宣传氛围,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卫生意识、规划意识、环保意识,提高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为提高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我镇把环境卫生监管和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彻底分开。于2004年12月成立了环境卫生监察中队,由正式干部任中队长,专门负责全镇环境卫生监管工作,不参与具体的卫生保洁工作。集镇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发包给社会人员经营,由其聘请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具体负责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及农贸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我镇先后投入10多万元建成一个简易垃圾填埋场、购置一部垃圾清运车,初步解决了垃圾去处问题。今年积极向市文明办争取10万元用于环境卫生整治。三是上门收集袋装垃圾。在集镇街道按每户每月收取5元卫生费,单位则按垃圾量收费,每天上午8:00准时出车上门收集并清运垃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扩大集镇区域的垃圾收集和清运范围,已将下至中学,上至xx一并纳入垃圾收集和清运范围。四是定期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在重大节日期间,由镇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各村、各单位、中小学校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清理道路两边的暴露垃圾、卫生死角、废弃土以及乱张贴等。五是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全面开展。把xx、xx、xx确定为我镇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村,推行袋装垃圾和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目前正积极做好这些村的垃圾填埋场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六是积极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及开展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居民住宅区、单位室内要求做到“六面光”;各沿街店面、住户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统一组织除“四害”,确保群众的健康安全。七是全面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八是加强生猪养殖业污染治理,要求建立沼气池和化尸池,引导立体种养,污染物达标排放,原创:并严格把好规划和审批关,控制养殖规模,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九是抓好新村规划,严厉打击违法滥建行为。结合灾后重建家园工作,我镇已在xx、xx建立了两个新村,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积极做好xx等村灾后重建家园工作;结合xx水电站移民工作,在xx村xx小组建立了移民安置新村;结合旅游开发,在xx村建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四、存在问题

1、农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较薄弱,垃圾乱扔乱堆的现象比较普遍,住在集镇所在地街道的沿河居民,垃圾随手往河里扔,而居住在农村里的群众由于还没有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大部分往河里倒,造成水源污染。

2、农村人畜混居以及改厕不够全面,卫生环境差,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3、个别群众对收取卫生费实行上门收集袋装垃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4、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而镇村财力十分困难,存在资金缺口问题。

5、集镇没有农贸市场,影响镇容镇貌。

6、农村建设杂乱无章,房屋、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影响村容村貌。但现要规划整治,没有资金来源。

五、今后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群众观念,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和规划意识,增强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继续加大经费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第5篇

当好七员,服务新农村建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20__年9月,__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定》,提出了用5年时间把赣南大地建设成为“五新一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时期,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乡镇干部要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任务中发挥极作用呢?我认为,我们要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针对“五新一好”内容,找准角色定位,当好七员,服务新农村建设。

在建设新村镇过程中,我们要当好指导员,指导农民搞好乡村建设规划,逐步改善村容村貌。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农村各地的发展差距很大,改善村容村貌的工作也必然是起点有差距、过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我们不能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盲目攀比,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在培植新产业,组建新组织过程中,我们一是要当好“信息员”,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搜集致富信息,找准创业门路,以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产;二是要当好“辅导员”,乡镇干部要加强学习,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增强服务本领,帮助农民掌握科学技术,依托产业指导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三是要当好“推销员”,农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我们要走出去跑市场,帮助农民搞好产品销售。

“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致富问题,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慢、农民增收难与农民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要改变这一状况,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就要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公民职业化工程”,以培育新农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乡镇干部要当好协调员。我们要了解农民想学什么,需要学什么,然后要帮助农民联系培训机构,组织农民根据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农民素质高了,农民的作用能得到发挥,那构建和谐社会就有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反之,农民素质低,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就失去最根本力量。因此,在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中,要把培育新农民当作一项根本措施来抓,要通过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实际耕作能力,通过培育新农民,引导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了解致富信息,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

塑造新风貌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谐的农村是阳光的、健康的、文明的农村,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农村。农村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农民没有一个好的精神风貌,就谈不上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因此,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必须在农村广泛开展塑造新风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当好宣传员。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农村中的好人、好事、新风、新貌,并加以宣传,激发广大农民参与道德建设的热情。大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教宗派势力,促使与邻为善、尊老爱幼、简办红白喜事等新风尚蔚然成风,不断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新风貌的塑造,让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建设新农村,好班子是关键。在创建好班子过程中我们要当好质检员。我们要把握好所驻村“两委”人选,把群众满意度高,办事处事公,文化素质高、责任心、事业心强、致富能力强的人选进村两委,把群众满意度差、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的不合格的村干部淘汰掉,让“一好”带“五新”全面发展。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建筑 ; 更新管理

[Abstract] the rural possessing ecological aesthetics,culture, landscape valu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balance and other functions, and has a good visual quality, fresh air, clean water, unique culturalresources and abundant tourism resources. However,due to the current rural new or rebuilt construction has been unable to reflect the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at the whole building sufferedserious damage style rural. In order to curb the overall rural architectural style continue to suffer damag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uildrural buildings are updated and will update the buildprocess into the orderly management of the government,to back the rural architectural style improvement, providea reference procedure.

[keyword] rural construction; updat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为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农村建筑进行更新建造,并将更新建造过程纳入政府有序管理之中。本文提出的农村建筑包含传统乡土建筑、现代农村建筑这两种形式。笔者认为只有传承传统乡土建筑的设计管理理念,才能推动现代农村建筑(主要指农民建房)的更新发展,从而更为有效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农村建筑现状分析

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其随着社会演变而不断变化,但在变化过程中,它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它作为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带给人们的贡献巨大,另一方面,它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影响了和谐发展。因此,农村在建设现代建筑过程中,应注重吸收传统乡土建筑的理念,将建筑特点、环境等方面与社会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和谐统一。

1.从社会发展方面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是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人口快速膨胀等因素,推动了农村建筑的快速更新,从乡土建筑中延伸出来的农村现代建筑五彩纷呈,多姿多彩。

2.从外来文化影响分析。中国传统乡土建筑根据屋顶分硬山、悬山、歇山等形式,具有就地取材的特点,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受近现代西方文化影响,中国建筑的文化特色有所转变,农村建筑也深受影响。

3.从规划设计因素分析。农村建筑受农村规划和土地政策限制较大,当前的农村普遍没有编制村庄规划,且受土地农保制约和农转用手续繁琐影响,大多数的农村都不能满足农民建新房需求,以致农村违章建筑呈蔓延之势,既妨碍了正常的农村规划建设,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又破坏了一批乡土建筑、破坏了农村现有的环境。

二、农村建筑从乡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更新

1.在更新过程中注重乡土建筑文化与农村现代建筑文化的结合运用。传统乡土建筑中,将由风水学说产生的中国建筑称之为中国乡土生态建筑。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建筑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所以在农村建筑的更新过程中,要注意历史文化的运用,注重把握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其中水、风、土、气论述雷同于当代科学中水循环、大气循环、土壤岩石圈以及动物植被等生态关系与资源的处理运用。

2.在更新过程中注重乡土建筑环境与农村现代建筑环境的结合运用。人、自然、社会、建筑需要处于一个和谐统一的发展状态,在农村建筑更新过程中,规划应考虑建筑的选址与布局,保证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而为农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新技术和新材料有了更好的掌握和认识,农村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融入自然元素,还更应放入丰富的社会色彩元素,从而保证建筑与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

三、加强农村建筑更新过程的管理

1.加强农村建筑的规划。管理农村建筑,要按照“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同时考虑空间、位置、安全、节约、环保等方面因素,并且结合农村地形地貌和乡土建筑、人文环境的实际,尽量编制体现农村特色、时代特征的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村庄建筑景观风貌。特别是要立足于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山林、田野和水系进行综合规划。通过规划,协调好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文化、体育休闲活动的关系,彰显新型农村村落社区的居住、生产和民俗文化等综合功能,从而逐步改变当下农村建筑设计不合理、建筑布局杂乱无章、浪费土地资源等不良状况。

2.加强农村建筑的整治。对各项农村建筑的审批、检查力度要加强,严格按照规划审批建房,不批准无村庄规划、不按规划选址等建设项目;不批准破坏生态环境、损毁传统乡土建筑等建设项目,坚决取缔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规乱建等违法建设,鼓励建新拆旧,以解决农村建房宅基地不足,提高农村现有宅基地的使用效益。加大协调,区别治理不同类型的违章建筑,把拆除违章建筑与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3.加强农村建筑的引导。农村群众建房由于缺乏正确引导,不少农民建房观念比较落后,因此,规范农村建房管理必须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农村建房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自觉依法依规建房。同时,在农村建筑的更新中,要充分发挥典型引导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统一规划建设若干个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农村公寓和农村新社区,统一建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污水处理系统、道路、供水供电、网络信息等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倾力打造花园式的农村新貌,引导农村建筑的走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现代建筑的更新过程中,规划者、管理者应树立生态建筑环境、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的理念,充分考虑传统的民俗文化、地域环境条件、乡土建筑的特点以及建筑流行性的特点,规范规划建设,保证有序管理,引领最新走向,从而使农村现代建筑符合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农村群众生活品质相适应。

【参考文献】

翁志成,刘健哲;国土规划与农村发展;第七届国土规划论坛;2003

第7篇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表示,新农村建设必须伴随一系列体制创新,其中一大任务就是推进以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陈锡文说,今后5年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新农村建设必须伴随一系列体制创新,其中一大任务就是推进以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今年是“十一五”时期的第一年,全国将全面免征农业税,这是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利益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由此必然提出加快推进涉及面更广、层次更深的农村综合改革的任务。取消农业税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但也使农村原有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并引发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全部取消农业税后,如何遏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卷土重来,避免农民负担反弹;怎样从财力上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推动农村综合改革,是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之一。中央已经明确,2006年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将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于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统筹推进农村金融等其它各项改革。同时,加大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力度。只有下决心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要在着力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要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新型的农民,良好的社会风貌,完善的村民自治机制。要通过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要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活跃农村健康的文体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措施,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使新一代农民有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发展基层民主,通过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正如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的那样:“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我们要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在2006年以至未来5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把握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权。

第8篇

1、各级党委重视、政府重视、各相关单位和部门支持配合是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建设项目的先决条件。

2、群众积极参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建设的基础。

3、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是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建设的强大动力。

4、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是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公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在依托*县基础条件,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整合资源,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主,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围绕农民的饮水、能源、道路、居住等,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为使该项目顺利实施,农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党委书记、副局长为副组长,项目实施乡镇农业中心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在农业局新农办,由一名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项目实施乡镇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业中心主任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派工作人员到项目村开展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科学规划,认真落实

按照“一事一议”制度,各项目实施单位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尊重农民意愿,不加重农民负担,不包办代替,不强迫命令”的原则,结合*县实际,组织申报,项目批准后,农业局会同相关乡镇和部门,按照建设内容,分别制订实施方案,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农民为主体,整合资源,多方筹资,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把村容村貌整治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抓落实,使之真正成为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三)齐抓共建,强化监管

村容村貌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仅靠农业部门无法完成,需要财政、水利、交通、建设等多部门的全力支持,社会的广泛参与,特别是项目乡镇领导和群众的支持和参与。1、项目实施村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项目建设的任务目标和实施方案。2、项目主管部门设在农业局。由农业局新农办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3、项目资金全部划拔到各乡镇财政所,由乡镇和管领导根据实施方案,结合工程进展严格控制使用。

(四)掌握进度、强化质量

为了保证工程按质按量地完成,县乡项目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深入实际,随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检查工程质量。项目工程建设实行公开招标,全部与承建方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实施。到目前为止已有6个个项目村全部完工,新建村庄道路8957.7米,支砌排灌沟渠2805米,建人畜引水管道947米,修建垃圾惧要点13个,22231立方米,修建公厕6座,70坑,建设沼气池15个,危房改造600平方米。村庄绿化植5000棵,村庄公共照明灯具建设200盏,建设文化室3间、116平方米,运动场建设1169平方米。

项目实施以来,各相关乡镇和单位,整合力量,齐抓共建,加强沟通协作,认真组织实施,强化工程质量指导和管理。在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上,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资金到位后,及时将资金划拨到乡镇农业中心,实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项目的建设上,确保工程按质按量完成。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建设,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各相关乡镇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项目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按实施计划顺利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群众对项目建设认识不足,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思想仍很突出。

四、下步工作

1、继续加大村容村貌及环境整治力度,尽快使项目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9篇

学习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胡川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注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加强环境整治等入手,努力把新农村建设打造成群众的满意工程。

一、调结构促增收,让农民的口袋“富起来”

思路决定出路,胡川村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民情走访,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茶叶经济为主,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为辅的农业产业化结构,建立了、高山蔬菜等基地;大力发展养殖业,建立了养殖专业户和农民分散养殖相结合的养殖新模式,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促进农民增收;另外,积极发挥“双培双带”户作用,从多方面正确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充分利用离黄山风景区近的地域优势,发展旅游制品生产和加工企业2户,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0余人,产值创百万元。

二、强保障优服务,让农民的心窝“暖起来”

积极落实国家的惠民政策和措施,大力宣传新农合和农村医疗救助政策,群众参保率达到95%以上,切实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看大病难等问题。对社会保障和救济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就业培训,提高群众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村两委始终重视为民服务意识,新建了村卫生室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并配备了远程教育与电脑,利用网络宣传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通过建立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发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渠道的良性互动格局。

三、讲文明树新风,让农民的风采“展起来”

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村党委注重加强对村民的素质提升工作,积极倡导“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培育新型农民。完善了村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设,活跃群众生活,提升村民文化品位;同时结合本村实际,组织篮球友谊赛、农民运动会和“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并积极开展了“平安家庭”和“十星文明户”评选等活动,通过互相学习和评比,提升村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的热情,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全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强基础整村容,让农村的容貌“靓起来”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胡川村始终重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办公条件,新建了村部大楼;为确保村民能喝上安全健康的饮用水,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为方便群众出行,对村主、次干道进行了全面硬化和亮化;并深入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具体详细的整治实施方案,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村容村貌监督管理。到目前到止,全村改水120户,改厕70余户,清理垃圾2300多方,为群众营造了一个更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整个村貌焕然一新。讲民主纳民意,让农民的心底“明起来”。村两委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结合本村实际,实行“村财乡管”财务管理制度,并成立了村理财和监督小组,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督审查。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凡涉及全村的大事、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都要由党员议事会来商议,最后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策,切实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程度,使新农村创建工作迈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保护生态环境,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治理脏乱差,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工作目标

从年开始,利用4年时间,将全区209个行政村、41个社区中尚未进行村庄整治和整村改造的181个行政村、32个社区基本整治改造完毕。年计划完成57个行政村、19个社区;年计划完成36个行政村、8个社区;年计划完成34个行政村、4个社区;年计划完成54个行政村、1个社区,力争全区村容村貌“一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四年全达标”。

三、工作原则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区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实际状况,科学确定整治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村(社区)进行分类指导。

(二)发扬民主,尊重民意。镇(街道、开发区)、村(社区)制订具体的村容村貌整治方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原则,让农民得实惠。每个村(社区)的整治方案,都要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认真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建立村民参与机制,确立村民在村容村貌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三)实事求是,务求实效。根据每个村(社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整治措施,尽可能“小拆迁、大整治,小投入、大成效”,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营造安全、方便、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

(四)整村推进,分批实施。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实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以镇(街道、开发区)为单位,分期分批安排整治村庄。

(五)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和保持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成果。

四、整治类型

根据农村工作实际,村容村貌整治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新型农村社区型。指已按照农房建设规划实施的集中连片建设的社区。此类新型农村社区要参照城市社区标准,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必须同步配备水电,硬化道路,设置路灯,敷设排水管线或沟渠,配置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和简易适用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绿化美化,有条件的要配备管道供气、集中供热设施和太阳能热水器。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综合配置科教文卫、治安、社保等服务设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此类型的整治,执行《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及一类村庄整治标准。

(二)保留村庄整治型。指未列入迁村并点规划,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原貌的村庄,包括历史文化名村和各类特色村庄。此类村庄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主要进行“三清、四改、四通、五化”(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垃圾实现集中收储、运输,污水实现集中处理或分户净化排放,户用清洁能源基本普及,户内卫生整洁。此类村庄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可分别执行一类、二类、三类村庄整治标准。

(三)近期搬迁改造型。主要是指村内生活环境恶劣,房屋布局混乱、破旧,在最近一轮市级规划中需要有序迁建或者原址翻建的村庄。此类村庄主要是以清理柴草堆、粪堆、垃圾堆为切入点,做到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涂乱画现象。以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彻底清除村内道路两侧堆放的垃圾、杂物及污染物,做好日常保洁。此类村庄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执行三类标准。

五、整治内容及标准

村容村貌整治的着力点主要放在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和改良村民的生活习惯上,主要内容是实施“三清、四改、四通、五化”建设。我区把“五化”建设作为村容村貌整治的重点和突破口,整治后的村庄,努力达到村容整洁、路面硬化、饮水达标、厕所卫生、垃圾收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村风文明。

(一)三清(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保持村庄环境整洁,从清理粪堆、生活垃圾和柴草等随意乱堆乱摆入手,改变农村居住环境“三大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现象。

(二)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

1.改水。对饮用水进行改造升级。

2.改厕。改用卫生厕所,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

3.改灶。农户普遍用上节源灶。

4.改圈。牲畜养殖改造为符合村庄卫生要求的标准化养殖圈。

(三)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

1.通水。主要是指接通符合饮用卫生安全的自来水,保证水质达标与饮水安全。供水应满足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供水入户率应达100%,水质合格率应达100%。

2.通电。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实现农电网改造,让村民用上稳定、便宜、安全的照明用电。

3.通路。结合实际,基本做到户户通便道,路面平整,路况保持良好。

4.通宽带网。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项目支持,通宽带网络。

(四)五化(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1.道路硬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环境条件进行整治,改善道路交通功能,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村(社区)道路硬化应逐步由“村村通”实现“户户通”,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主要道路两侧及房屋四周有排水沟,实现雨水的自然排放;一类村庄主次道路硬化达100%;二类村庄主次道路硬化分别达100%、80%以上;三类村庄主次道路硬化分别达100%、60%以上。

2.实现亮化建设。村庄内主要道路及公共场所设置路灯,一类村庄亮灯率100%、二类村庄亮灯率达85%以上;三类村庄亮灯率达70%以上。

3.排水设施建设。主次道路必须设置排水沟渠,排水沟渠应与道路硬化同时进行硬化处理,并保持封闭、畅通,无污水乱倒现象,有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或采用排水沟渠排水;一类村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应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无条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及二、三类村庄,可采用分散式排水方式,通过整治排水沟渠,就近排入村庄水系或收集利用。

4.公园绿地绿化建设。村庄主要道路两旁栽植花草树木,庭院内外搞好绿化。做好村庄景观环境,一类村庄应建设1~2处公园绿地或小游园,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二类、三类村庄应建设1处公园绿地或小游园,为村民提供公共休闲活动空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55%以上。

5.生活垃圾处理建设。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建立“户集、村收、镇压缩、区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村庄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搞好村庄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一、二类村庄沿村庄主次道路和公共活动场所设置垃圾箱,500人以下的村(社区)设立2~3人的保洁队伍,500~1000人的村(社区)设立5~7人的保洁队伍,1000~2000人的村(社区)设立9~10人的保洁队伍,2000人以上的村(社区)设立12~15人的保洁队伍;三类村庄设置垃圾集中收集点(垃圾池),积极推行“户集、村收、镇压缩、区处理”的模式,山区偏远村庄也可实行统一收集、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每村配有专职保洁员(按人口的3‰配备)。在村庄文化活动中心、集贸市场、村庄游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应设置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共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年,各镇(街道、开发区)完成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

(五)村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古村落有专项保护规划;做好山体形貌维护和植被修复养护,保护好历史水系,保持水系传统岸线、水质和水流的通畅;对古树名木挂牌,明确保护要求;保护好传统道路、桥梁、水井、沟渠、公共场地等人工历史要素;对构成历史标志性环境要素的街巷枢纽空间、古井、匾额、招牌、幌子等物质要素和街名、店名、传统典故、音乐、民俗、技艺等非物质要素,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延续村庄传统文脉。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3月)。

一是制订方案。各镇(街道、开发区)要深入调查摸底,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

二是动员部署。各镇(街道、开发区)都要召开村容村貌整治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全面发动群众。

三是组织力量。各镇(街道、开发区)要安排专人负责村容村貌整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集中整治阶段(至年每年的3月至9月)。各镇(街道、开发区)要全面发动,按照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的工作顺序,逐步推进,集中抓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彻底改善我区农村的村容村貌。

(三)考核验收阶段(至年每年的9月至10月)。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组织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的检查验收活动,采取看现场、听汇报、访百姓的形式对各镇(街道、开发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进行考核检查验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开发区)要把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作为一件大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主要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负直接责任。要精心组织,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划片包干,责任到村、到人,上下联动,形成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完善机制管理。建立健全村容村貌整治的部门协调机制、村民协同机制、长效管理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容村貌整治中的主体作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对上积极争取补助资金,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同时区财政整合有关涉农资金,在一定时期内集中用于若干村(社区)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需要开展整治的村(社区)结对帮扶,为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出资出力。尽可能把各种渠道的资金、物资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发挥其最大效益。

第11篇

一、因地制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十一五”期间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二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弊端不断凸现,使贫穷落后的乡村与现代文明的城镇处于对立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消除城乡分割和城乡对立,构建城乡和谐社会。三是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社会深层次突出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由“三农”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广东得益于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城乡经济社会严重失衡的状态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城乡差距扩大的势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这是构建和谐广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我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省加快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二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四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五是抓好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长治久安;六是在农民中树立起勤劳、自强、互助精神,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七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管理服务效能;八是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健全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上,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如韩国“新村运动”着力于在农民中树立起来“勤勉、协同、互助”的精神,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美好家园。江西省赣州市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的“五新一好”的经验,以及海南省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目前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体有如下几种模式:一是珠江三角洲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当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衔接的模式,二是徐闻、德庆县和云浮市云城区农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的模式,三是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农村以解决“一保五难”为重点的模式,四是部分农村以社会综合治理、创建平安为重点的模式,等等。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孤军推进

最近,省委省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初稿)》。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整治村容村貌,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充分依靠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具有现代气息、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我省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难,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等、靠、要思想观念严重,农村基础设施较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大体有五个方面:一是解决农村“一保五难”的问题。二是教育农民逐步树立“勤劳、自强、互助”的精神。三是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四是加强村容村貌整治,重点是抓好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的五改。五是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孤军推进,必须纳入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考虑和统筹安排,增强城关镇、中心镇以及专业镇的功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全面提高我省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辐射、带动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建设。

为了配合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主要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乡镇管理体制;科学设置乡镇机构,提高乡镇政府的效能和办事效率;推进乡镇事业机构改革,增强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效能;进一步理顺县、镇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公共财政对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的延伸;加强乡镇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使乡镇管理体制更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建设新家园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发动农民群众,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这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一是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的作用,发挥农村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农民做深入的思想发动工作,使农民懂得建设新家园的重要意义,开展文明建设的好处,达到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把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新家园的自觉行动。二是抓好典型示范,使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景,从而激发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把蕴藏在农民群众中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三是用政策引导和鼓励建设新农村,对建设新农村积极性、主动性高的村,政府应给予扶持,把政府推动建设新农村转变为农民主动要求建设新农村。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仅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方面的工作。

建设新农村必须与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做到在治理村容村貌中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村容村貌整治中建新房,在拆旧房以及建设用地整治中,增加的土地转化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用地。二是在新农村建设中,鼓励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自然风景资源,以及人文生态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项目和旅游项目。三是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效益农业,争创农业名优品牌,增强农民竞争力。四是把农业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整治土地,引进良种良法,推广机械化耕种,采取科学管理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五是加大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大力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第12篇

[论文摘要] 延安市任家塬村是延安市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我们看到,该村在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故此必须要从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不断为陕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农民自身素质,造就陕北新农村建设新型主体;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引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从而为新农村建设集聚必须的人力资源和搭建积极向上的组织基础等方面采取进一步的应对政策。

延安市是陕北的一个农业市,农村人口多达156万,占总人口的74%以上。近年来,延安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支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延安市共确定200多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涉及农户3.5万户,农民11万人,任家塬村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和沼气养猪的后续产业,加快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走出了一条陕北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任家塬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在陕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所以,笔者几次到本村进行实地调研,试图以本村为个案,发掘陕北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潜力和探究存在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一、延安市任家塬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任家塬村位于延安市临镇镇以北9.7公里处,全村93户,306人。2005年以来,该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同心协力,实现了2007年人均纯收入10000元的奋斗目标,正在向2008的11000万元迈进。

1.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

2005年以来,任家塬村先后完成引水工程一处,三级柏油路9.7公里,生产道路5公里,巷道硬化0.6公里,实现了户户通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新建村级文化大院一个,休闲广场一个,完成新型民居建设68户,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7年春季,重点完成了农户宅院周边及公路沿线的绿化、美化工程,使用云杉、中槐、侧柏等绿化树种24000余株。进一步添加了公厕和多个垃圾台,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善,实现了绿化、美化和净化的目标。

2.进行绿色苹果出口基地建设

加大对苹果产业的科技投入,在全面推广果树管理五项关键技术的同时,完成果实套袋800万个,搭建防雹网1326亩,修建高标准果库70座,果园种草1000亩,果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07年该村苹果总产量达197万公斤,产值突破296万元。

3.积极推广沼气养猪、沼液还田的生态农业模式

沼气是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在厌氧和一定温度、浓度、酸碱度等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混合气体,其主要成份是甲烷。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家塬村累计建成四位一体沼气68户,农户用沼液作为饲料喂猪,降低了养猪成本,去年猪出栏368头,产值42万元。产业发展后经十足、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二、延安市任家塬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任家塬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不可否认,在这一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的瓶颈因素,制约着任家塬村新农村建设规模的提升和质量的飞跃。

1.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改善投资主体单一

从全国情形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是大多数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举措,任家塬村也不例外,引水工程、三级柏油路、生产道路、巷道硬化、程控电话、闭路电视等都大大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但是,这些建设主要是由政府来推动,政府成为主要的投资主体,民间投资薄弱,从而使得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后续投入缺乏,没有从根本上调动村民的参与热情。

2.主导产业的发展规模受限

苹果产业是任家塬村的主导产业。任家塬村总耕地面积2400亩,苹果面积1400亩,是一个苹果专业村。遗憾的是这样一个苹果专业村并没有带动周边邻村发展起来,从而使得发展苹果深加工受到限制。就是说,如果开办一些乡镇企业发展苹果深加工,仅靠任家塬村的苹果产量是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的。这样,任家塬村的苹果基本上没有鲜榨苹果汁、苹果浆、苹果酒、苹果醋、苹果脆片等这些深加工产品,苹果都是直接销往全国市场,没有从苹果产业的附加值上取得更多的效益。

3.后续产业缺乏

任家塬村以苹果作为主导产业,几年来,村民们从苹果的种植和销售中得到了巨大实惠,村民没有一人外流,全部留在村里致力于苹果产业的发展。但是,从中我们也不得不引发一种担忧。苹果产业的发展受到气候、病虫、产品的更新换代等因素的影响,一旦产业遭受破坏,后续产业又不能发挥很好替代作用,那么任家塬村就要遭受毁灭性打击。尽管任家塬村也有沼气养猪、沼液还田以及庭院经济等后续产业,但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来看都是不够的。

4.富裕村民的精神消费成为空白

2007年任家塬村人均纯收入10000元,完全达到了小康水平的标准。但是,富裕起来的村民对于财富的支配主要用于购买手机、大兴土木搞修建、大操大办婚丧婚娶等。据调查,任家塬村娶一个媳妇基本上要花去5-6万元左右的费用。尽管也有文化大院、休闲广场,但基本上是村民劳动之余休憩的地方,没有实质性的精神消费,尤其是青年农民,他们渴望新的生活方式,追求时尚的生活节奏,富裕的物质生活和贫乏的精神消费在他们身上形成很大的反差。

三、对延安市任家塬村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在陕北这块广阔贫瘠的土地上,任家塬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已经成为一种示范和典型。但是,诸多问题的存在也困扰着任家塬村的进一步发展和再上新台阶。这些问题在陕北新农村建设中也具有普遍性和共识性,由此,如何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成为主要问题。

1.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不断为陕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任家塬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该村具有优势特色产业——苹果产业。一个村子要尽快发展起来,产业的带动是必不可少。所以,每一个村子必须努力探索适合本村特点的产业优势,以此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各地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科学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也要注重对后续产业的开发和培植,从而形成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互补的产业格局,为农村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里要强调的是,尽管陕北地域广阔,各村的实际情况会有很大差异,但在相对集中的地域情况还是会有一些大同小异,所以,一定要注意规模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形成气候,集聚资源,为各种产品的深加工创造条件,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如陕北洛川地区处于苹果生产的最佳种植适生区,苹果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支柱产业,已获得苹果生产的原产地保护标志,产品远销国内及东南亚、欧美市场,对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榆林地区沿黄河府谷、神木、佳县等6县的68个乡镇,目前,挂枣面积达3.33万平方公里,年产鲜枣8万吨,产值3.2亿元。可见,把经济林果业的发展定位在特色优势产业上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战略选择,也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的切入点。

2.提高农民自身素质,造就陕北新农村建设新型主体

在农民工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时候,任家塬村306位村民无一人外流,全部留在农村务农,这种逆城市化的反向社会流动,再次证明了新农村建设的最主要主体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主体。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为此,必须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

首先要抓好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这包括政策的宣传教育、农民对政策的理解领会等。必须把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始终,依靠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民的积极创造,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发展,这是保证新农村建设任务顺利实现的根本。

抓好农民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农民的落后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方面。陕北农民的总体文化素质偏低,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差,有不少农民缺乏基本的文化教育,甚至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首先要从普及基本的文化知识入手,采取举办夜校、补习班、电化教育、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文化课、市场基本常识等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认知世界、认识事物、明辨是非的能力。

抓好农村实用技能培训。主要是围绕产业建设进行实用技能的培训,比如,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力争达到村村都有实用技术能手,户户都有一名掌握实用技术的劳动力。同时,要围绕城市发展需要,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务工的能力。

在注重农民素质提高的同时,一定要有相应的载体满足他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以产业带动发展起来的新农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封闭落后的农村,农民也不是传统意义上老实巴交的“老农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也更加迫切。所以,要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内聚力和向心力的社区文化,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引导村民的正确消费,和谐党群、干群和村民关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用之不竭的内生力量。

3.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引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从而为新农村建设集聚必须的人力资源和搭建积极向上的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