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道路标线规范标准

道路标线规范标准

时间:2023-06-28 17:31:49

道路标线规范标准

第1篇

1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是指在道路设计过程中,根据所有相关因素,如视距、超高等因素的影响程度取得一定的均衡性,以确定几何线形的基本要素。设计速度指在气象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车辆的行驶状况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影响,那些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速度。国内现在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主线中的设计速度是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下简称“公路标准”)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以下简称“城市规范”)中的规定执行的。在匝道的速度设计中,主要是从空间将两条及以上的道路通过交通分离的方式来实现立交互通的,这种设计可以使在立交节点位置主要方向的交通不间断地连续运行,这样就起到了主线车辆运行速度连续而均匀,节省能源及时间,减少空气污染等作用。匝道是互通式立体交叉主线间交通联系的通道,在公路互通立交设计中,其设计车速的选择标准较高,不同道路等级的主线设计速度值不同,在确定匝道计算行车速度的时候,公路规范既考虑了主线行车速度,又着重考虑了互通立交的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是交通流中车辆运行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也是评价立交设计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

2服务对象

公路和城市道路立交设计在服务对象上也存在差别,公路主要是供机动车辆使用的,而城市道路不仅为机动车服务,同时需要为非机动车与行人提供使用,因此在城市互通立交设计中所考虑的因素相对较多。在《城市规范》中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是否分行,将互通式立体交叉进行了划分,将其分为分行立体交叉和混行立体交叉两种,可见非机动车和行人在城市道路互通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对于机动车而言,公路和城市道路所取用的设计车辆也有所差异,我们知道汽车的物理特性以及行驶于道路上各种车辆的组成是道路几何设计中有重要意义的控制因素,设计车辆主要用于制定道路设计中各项控制指标,其外廓尺寸与道路的路幅组成、横断面宽度、弯道加宽、纵坡、视距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设计车辆的差异性是公路互通设计和城市道路互通设计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3道路建筑限界

为了保证公路与城市道路车辆、行人的通行安全,因此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道路建筑限界的宽度是根据道路等级的不同而改变的,限界净高的最小值是根据相关规范规定来确定的。根据《公路标准》的净高规定,高速公路及一、二级公路设计为5m,三、四级公路则可以减少0.5m,为4.5m;根据《城市规范》的相关规定,有轨电车的净高为5.5m,无轨电车净高为5.0m,普通汽车净高为4.5m。

4停车视距

所谓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在车辆行驶时从看到前方障碍物至到达障碍物之前,这段时间内驾驶人员可以安全停车的最短距离,这段距离由司机反应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部分构成。根据《公路标准》和《城市规范》中对停车视距的规定,除了计算行车速度v=60km/h时,公路为75m,而城市道路为70m有所不同外,其余指标均不存在差异,表明对于基本计算原理相同的道路设计指标,公路和城市道路是完全可以统一的。

5弧度路面的最小半径

道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在对有弧度的道路进行计算时,常常用一个最小半径来帮助计算。这个最小半径就是所谓的竖曲线极限半径,有了竖曲线极限半径,设计出来坡度路面,可以有效缓和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和保证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视距,从而让司机驾驶车辆在路面行驶过程中更加安全。在针对坡度的路面的设计时,无论是公路还是城市道路的计算原理都是相同的。但是《公路标准》和《城市规范》关于坡度路面的相关计算,却存在严重分歧,分歧的主要原因就是,停车视距存在着差异性。

6变速车道长度

互通式立交变速车道由加速车道与减速车道组成,所谓加速车道长度指使车辆由匝道车速安全舒适地加速到能够与主线车辆进行合流而设置的车道长度;反之,减速车道长度是为使高速行驶车辆由主线车速安全舒适地减速至能够进入匝道而设置的车道长度。在变速车道的设计上,《公路标准》和《城市规范》的规范差异性较大。在《公路标准》中是由主线车速独立确定的,我国主要采用日本的标准,根据不同的线路选择不同的长度,这就导致了不同的主线设计车速是不一样的,速度设计的最大差距达3倍,这种设计必然导致变速车道长度变化范围较大。而在《城市规范》中,变速车道的长度则由主线和匝道设计车速同时作为主要参数来确定,以变速车道的起终点车速作为取值条件,比较符合互通式立交的具体情况。根据《公路标准》与《城市规范》的相关规定,在公路和城市道路加速车道长度的标准值相差为0.6~0.9倍。公路的标准值在匝道车速较高时,基本符合车辆所需的加速长度。当主线车速一定,即合流车速一定时,互通式立交等级越低,匝道设计车速越低,这时公路的标准值与车辆需要的加速长度相差就越大。根据《公路标准》与《城市规范》的相关规定,公路和城市道路减速车道长度的标准值相差为0.7~1.4倍。《公路标准》仅以主线车速来确定减速车道长度,体现不出由于匝道车速不同而导致车辆需要的减速长度的差异,对互通式立交设计的针对性差,未能兼顾良好经济性与安全性。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在互通立交的设计上,理论计算的模型是一定的,但是在具体工程中设计人员的选择更加重要。根据分析结果,在互通立交的设计中应该广泛借鉴《城市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同时参考《公路标准》相应指标来调整并优化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园区规划建设;声学环境;预测与评价

规划建设中必然会产生噪音,根据某市电子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环境噪声源可分为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区域开发活动中,噪声源因开发的类型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别,工业噪声源主要为各类生产设备运行中产生的机械、动力等噪声;仓储及配套公共设施区则主要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等。本研究将对该市电子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建设中声学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

1.设备噪声

区内各企业、商场配置的热泵机组、水泵、应急用柴油发电机组、燃油(气)锅炉等产生的设备噪声是电子工业园区建成后区内的主要噪声污染源。

对规划区域内入住的工业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使其厂界达标,即厂界噪声昼间≤60 dB(A),夜间≤50 dB(A),在预测计算工业设备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时,主要考虑距离衰减,预测模式采用常规的距离衰减,基本计算公式为[1]:

式中:r1、r2――距声源的距离,m。

L1、L2――r1、r2处的噪声值,dB(A)。

根据当地环保部门对评价区域环境功能的划分,评价区域声环境执行GB3096-2008中2类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2008中Ⅱ类标准。由于工业企业设备噪声采取相应的隔声、减震、消声、吸声等降噪措施,使其达到厂界噪声标准限值(昼间60dB、夜间50dB),再经距离衰减后,2m以外可使噪声降至55dB以下,6m以外可使噪声降至45dB以下。所以,工业企业设备噪声对电子工业园区的声学环境没有明显影响。

2.交通噪声预测与评价

2.1主要交通干线简介

道路交通结构以遂渝路为交通主轴线,北与德泉路连接,以德泉路、兴宁路、水库路、腾辉路为次轴线,构成二横二纵道路主骨架系统。道路规划分为三级,主干道红线宽度30―45米,次干道红线宽度18―22米,支路12―15米。道路主骨架即遂渝路,宽45米。这几条交通干线将某电子工业园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

2.2预测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中,评价对象主要为交通干线,因此在评价标准选择时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标准。

2.3噪声预测模式选择

预测交通噪声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选用预测模式如下[1]:

式中:

-第i种车型的车流在接受点处的等效声级,dB(A);-第i种车型在参照点处的平均幅射噪声级,dB(A);-第i种车型的车流量,Veh/h;-第i种车型的车速,km/h;r0-参照点距行车线的距离,r=7.5m;r-敏感点(计算点)距行车线的距离,m;T-计算时间;

a-与地面因素有关的吸收因子;-噪声传播途中障碍物的附加衰减量。

行车道上实际车流量为大、中、小三种车型的组合车流。因此,公路交通噪声的等效声级为三种车型车流的等效声级的叠加,即[1]:

预测值同环境声学背景值叠加后,进行影响预测评价。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评价方法同质量现状评价方法相同,即采用标准限值比值法。

2.4预测参数的选取

从交通噪声的特点和车辆辐射噪声的特性分析,公路行驶车辆可视为等效行车线上噪声值,等效行车线的位置为公路隔离带的中心线。在评价范围内,把公路边距中心线10m、20m、50m、150m、200m处作为观测点,预测交通噪声对上述距离的影响。预测模式中主要参数的确定如下:

车流量:在主干道上行驶的车型分大、中、小三类,用类比车种比例的方法确定,其昼间、夜间车流量见表7-7。

辐射声级:各类车型的辐射声级按下列公式计算:

重型车:LH=77.2+0.81V;中型车:LM=62.6+0.32V;小型车:LS=59.3+0.23V。

式中:V车辆平均行驶速度,km/h。

主干道基本采用沥青路面,路面引起的噪声修正量取1dB

3噪声影响评价结果

根据选定的预测模式,结合该区域道路情况确定的各种参数,计算出各路段的交通噪声预测值列表1。

4.结论

第3篇

【关键词】 有线电视 住宅

前言:有线电视工程是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小区逐渐增多,住宅小区有线电视工程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改建有线电视工程,促进其符合规范标准至关重要。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规范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电视工程的措施。

一、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电视工程出现的共性问题分析

1、缺乏规划。当前我国许多小区住宅有线电视电视工程设计没有标准、统一的规划,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缺乏可靠的标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不足,许多有线电视传输建设和设计滞后。

2、管路设计不合理。近年来,虽然住宅小区建设有管道设计,但具体的电视工程施工图纸不尽详细,使得一些关键插件的设计缺乏管理,这就给后续的施工管理和运行维护带来了许多困难。

3、分配网络设计不合理。从住宅小区用户分配网络设计上来看,所有入户的电缆颜色只有黑白两种,且缺乏具体的编号,这就难以分辨各个用户的缆线,从而不利于管理人员对电视工程分配网络的管理。

4、电线设置不合理。对于一些城市的旧住宅小区来说,其线路大多从外墙进入用户室内,电线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这就会加速电线老化。此外,许多老旧住宅依然使用闭路系统,这就给线路维修带来了难度。

5、管路设计不科学。许多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电视工程的管道设计不科学,电线、网络以及电信等线路公用一个管道,而一些管道设置与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交叉,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腐蚀,从而增加了故障概率,给管路维修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1]。此外,相关监管部门对于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电视工程进线管路及路径的监管不严格,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执行标准,在施工的过程中,开发商与广电部门和弱电部门的沟通不足,使得工程建设和管理设计出现不合理的问题。

二、规范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电视工程的措施探讨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电视工程出现的问题,应当加强工程管理,加强对EPON双向网络以及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促进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电视工程的规范化,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协同配合管理。首先,公司应当与城建部门联系,将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电视工程纳入到当地城乡建设规划中,开发商应当出资配套电视工程项目中有限电视的管道以及管井网络,广电部门应当提供专业化的箱体和线体,为电视工程建设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第二,应当加强与开发商以及建筑设计单位的系统配合,三方共同下方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网络管理和建设通告,制定电视工程相关的施工条例、施工标准,设计科学的施工图纸,为住宅小区电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2];第三,应当与建筑单位签订电视工程管路施工合同,明确双方职责。

2、合理划归电视工程范畴。应当将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电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划归到弱电工程的范畴之内,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弱电工程施工的相关资料。

3、合理设置支干线。采用中心分配结构进行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电视工程支干线的设置,对管路路由进行预埋,管路直径以及管路预埋深度的设置应当符合标准,一般来说,管路直径应当在80-100毫米之间,管路预埋深度应当在500毫米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支干线管路设置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开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以及电力线路,避免管理交叉带来的负面影响。

4、规范路线,改造线路。当前许多住宅小区存在有线电视线路、电路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应当对住宅小区不规范的有线电视电视工程线路进行科学的优化,对旧楼、旧住宅的电路要进行科学的改造,同时应当加强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电视工程档案和用户档案的规范化管理[3]。电视工程档案管理往往容易被忽视,这就会给电视工程的后续运维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应当建立完善、规范、标准的电视工程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促进未来有线电视双向业务的发展。

5、合理设计线路。 一般来说,标准的住宅小区用户会将有线电视电视工程线路设计在房屋外墙立面,在内竖向设置一根管子来容纳所有住宅用户的光缆电线。相较于其他设置方式而言,这种方式更为合理,便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简要分析了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电视工程不规范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为住宅小区有线电视电视工程的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高吉祥. 城市住宅小区有线电视工程问题分析和设计要点[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5:48.

第4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测绘基础控制;施工; 测量Abstract: The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construction, it is a fundamental project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city residents and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life and produc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road construction, conscientiously do a good job in surveying work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every mapp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but also to guarantee the basic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quality.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how to do well the work of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f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for the majority of reference.

Keywords: basic surveying control of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一、前期阶段基础控制测量

市政道路建设基础控制测量就是在勘测设计部门拟定的道路中心线附近进行道路施工全过程中需要的基本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基础控制测量的要求是:精度指标应与道路建设精度规模相适应,能够有效地控制全路段的平面和高程。基础控制点的选点原则是:平面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观测、通视条件良好、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高程控制点应选在施工干扰区、目标明显、牢固,便于使用的地方。但是无论是平面还是高程控制点都要避免点位靠近道路中线。相关技术指标按照 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有关条款执行。基础控制点的施测原则是:

1)平面控制点应满足三级导线(含三级导线)以上的精度。亦可采用 GPS-RTK 方法施测,当采用GPS-RTK 方法施测时,同期布设的 RTK 控制点点数不应少于 3 个,且最少应两两通视,每个 RTK 控制点必须独立初始化量测两次以上,一次初始化测两组坐标,且每组坐标值误差不大于 2 ㎝。同时应有一定比例外业检核(一般不低于 20%),检核时必须独立初始化,检核值与原施测坐标值最大相差不得大于 3 ㎝。

2)光电测距导线须采用附合导线进行施测,禁止采用无定向导线施测,且不宜采用相互定向的方法施测。

3)导线相邻边长之比应控制不要超过 1∶3。

4)遇到桥梁时,应在桥梁纵轴延长线两端附近各加布两对平面控制点,且加布的控制点宜在同一条导线中进行平差计算。

5)高程可采用几何水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或 GPS-RTK 测量等方法测定。当水准路线跨越河流视距超过规定时,应采用跨河水准进行水准路线测量。跨河水准测量应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6)采用水准路线观测时宜采用黑红面读数。当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定时仪器高和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对向观测高差,技术指标按照 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7)用 GPS-RTK 测量方法测定高程时,测量始末应各量一次仪器高至毫米取平均值记录,每点应独立初始化不低于 4 次测量 8 组坐标数据,每组数据得到固定解的连续时间不少于 30 秒,且 8 组数据的大地高互差小于 3 ㎝,再取其平均值供内业解算高程用。解算后两个相邻点间高差之差不得大于±30 ㎜√L(L:两点间距离单位㎞)。同时应将任一点与水准点进行联测,结果应满足 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图根附和水准路线要求。等级水准路线不宜使用 GPS-RTK 测量方法测定高程,但可以采用静态 GPS 进行测定,技术标准要求按照相关规范执行。

8)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应有一定数量的重合点位。

9)基础控制点均应做点之记,每个点之记不应少于三根到明显固定地物点的交会距离,三根交线的交会角应在 30°~150°之间。 基础控制测量完成后进行资料交接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带领有关人员进行现场交桩,指定确认各控制点的实地位置,并做好桩位交接记录。

二、施工中的测量

由于施工现场施工部门较多,且各自施工任务和工期不同,加之施工中不断出现的恢复桩位测量等原因,极易造成施工现场相互干扰的混乱局面。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图纸认清现场水准基点、导线点、交点桩等,做好桩位交接记录,对位于施工范围内的测量标志,须采取妥善保护措施。施工中的测量工作主要有控制点和中线桩复测、中线桩位加密和边线桩确定、地下管线放线测量等。施工单位在路基开工前应全面复测控制点和中线桩,并与设计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符合规定限差才可使用。根据恢复的中线桩和有关规定定出路基边桩。道路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应注意各交点之间的距离、方向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如果多个标段,还要特别注意本标段与相邻标段的中心、与桥涵等结构物的中心是否闭合;道路中线测量应深入相邻标段 50 m 以上;还应注意与房屋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与图纸是否相符。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有关单位查明原因。

2)护桩的设置:护桩——就是在施工范围外不易被破坏的地方定设的一些木桩。根据这些护桩,用简单的方法(如交点、量距等),就可快速恢复原来的桩点。道路中线桩护桩的设置,是路基施工的重要工作,在道路施工中线路中线桩极易被破坏,为此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中线桩恢复和测设作业。

3)曲线段边桩的护桩设置;对于曲线段,由于边桩确定较麻烦,重新测设耗时较多,因此在精确放线后,对曲线段的边桩中有代表性的桩位也应设置护桩,以减少重复测量和测量的工作量。

4)里程桩的测设;测设里程桩前应加密线路中线桩,线路中线桩的间距直线部分不应大于 50 m,曲线部分宜为 20 m。中线桩定出以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做里程桩的控制布设。里程桩的布设原则是:在直线段,一般布设在每隔 100 m 的整桩号的横断面上,在曲线段桩位要适当加密,在曲线段起讫点、中点的里程桩位必须布设;测设完成以后应及时将中线、边线撒上灰线放出,如果被施工破坏掉时要及时恢复,使得施工始终能有“线”可依。对有明显指示作用的里程桩可采用大木桩,上面用油漆标上里程桩号,打入道路两侧施工范围以外的地面上,最好是两侧各打一个。在确保施工中不易被破坏的情况下,离路基边线应尽量近一些,以方便使用。如果里程桩号定不准,那么道路路面高程和路面坡度的质量控制也就无从谈起。

(A)使用设计单位提供的水准点之前应进行检核,闭合差不得超过规定限差,如果超限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有关部门。设计单位提供的水准点设置时间一般都比较长。点位又是处于野外,很容易被人为撞动或因地面自然沉降而发生高程变化,所以使用之前一定要认真复核;

(B)水准点的增设:由设计提供的基础控制水准点的间距都相对较远,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还须要增设一定数量的水准点以方便施工测量使用,新增设的水准点以测高不加转站为原则。新增设水准点应与设计单位提供的水准闭合,如工程项目分几个标段,还要与相邻标段的水准点闭合,闭合差不得超限。增设的水准点位置的选择条件同基础控制点。水准点应每月复核一次,对怀疑被移动的水准点应在复测校核后方可使用。

5)地下管线的布设测量:

地下管线的布设就是依据设计提供的图纸和坐标,在现场按照放样的测量方法详细的标示出管线、井位的位置以及井台大小方向。 在施工地测量时,要勤测、勤量、勤校核,对于施工中被破坏的桩位点要及时的进行恢复,每层结构层的标高在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推算出来。尽量把能够做的工作在施工前就做好,从而使施工质量得到可靠保证。

三、道路竣工验收测量

竣工测量是一项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实用性测绘工作。道路建设工程施工的结束,就是道路竣工测量的开始。道路竣工测量是对道路施工质量和相关技术指标的检验,市政道路竣工验收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地形图测绘、道路竣工规划验收要素测量(道路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道路长宽、路面高程和桥梁净空高度测量、路面结构和其它规划要素测量)和地下管线的测量。

1)地形图测绘的常规内容、范围已有前述,就不在赘述了,对于新建道路还需要按照设计图纸上的位置测量路面、窨井、污水篦子、路边线侧石、桥梁接坡点、桥面等处的高程,测量路面、绿化带和人行道的宽度以及道路的宽窄变换点、曲线的起讫点、曲中点、道路起讫点和其它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后,应绘制现状地形图,并依据图上新建道路特征点拟合出新建道路中线,道路中心线平面位置应反映出线路起讫点坐标,中心线上个主要特征点坐标和有关线路曲率半径。与规划道路中线进行比较。

2)断面测量:道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断面测量包括道路纵断面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断面测量一般是按照规划验收要求指定的位置及个数进行测量,规划验收要求未指定位置及个数时,应沿道路起讫点、特征点测量新增道路的纵横断面。测量方法如前所述。

3)新建道路的长度应按实测图上依特征点所拟合出的道路中线由道路起讫点计算道路的长度。道路宽度则可在数字地形图上直接量取。桥梁净空(桥梁梁底到水面的距离)应在实地直接量取或用三角高程的方法获取。

4)地下管线测量如前所述。

5)竣工测量外业数据采集完成以后,还需要编制成果表、绘制带状图。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实施铁路线两侧生态与生产力提升工程的战略决策,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美化铁路沿线生态环境面貌、提升生产能力为目标,开展线两侧田园风光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农田建设、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提升铁路沿线农业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改善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面貌。

二、建设原则

(一)铁路线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解决沿线农田排灌为核心,以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实施排灌设施改造、中低产田改造为突破口,把农田建设与发展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对整治范围内的沟、渠、田、林、路、湖泊进行以综合整治,做到沟渠顺畅,排灌畅通;将沿线观瞻范围内的农田整理成为东西向的条田档,坚持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宜田则田,宜园则园,宜水则水,宜林则林,营造铁路沿线高标准的田原风光。

(二)铁路线沿线生态建设工程: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立足自然环境和现实条件,以铁路为中轴线,以塑造田园风光和生态景观为主题,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立地条件适地适树,乔、灌、花、草相结合,由责任单位负责进行密植绿化;选择耐水湿、耐盐碱、抗严寒、抗干旱的乡土树种为主,达到多树种、多林种搭配的景观防护效果;坚持湖泊、湿地、农田、林网、庄点绿化相结合,保证生态景观效果和工程质量。

(三)铁路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改善农村城乡环境面貌、推进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坚持“规划先行、典型指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求以投入的最小化,取得整治效果的最优化。以线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切入点,按照行政管辖区域分段负责,着力解决铁路沿线环境面貌的“脏、乱、差”问题,切实改善铁路沿线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三、目标任务

(一)铁路线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

在铁路沿线米以外至米范围内,规划实施田园风光建设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万亩,整治池塘、低洼地亩。通过整治,初步形成树成林、田成方、沿线产业布局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新风貌。

1、建设高标准农田亩

镇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四址界线为:东至铁路,西至扬水支渠东林带,南至西干渠,北至景观水道,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渠条公里,整修农田路条公里,整修路旁林带公里亩,整修高速公路以南铁路西侧米范围内林带亩。

园路街道办事处完成林带平整亩,四址界线为:南起景观水道,北至区养殖场,铁路西侧米范围内的林带整修。

镇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其中:完成铁路西侧亩,四址界线为:南起,北至界线,西至新梁公路西林带,东至铁路东侧所属耕地米。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修整农田道路条公里;整修林带条公里亩;新开挖湖泊湿地亩。

完成林草场队农田亩。四址界线为:东至园林二队居民点,西至国道,北至村,南至北,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整修农田路条公里。

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四址界线为:南起镇界线,北至农场界线铁路西两侧各米。主要任务是整修林带并造林亩,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整修道路条公里。

农场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四至界线为:南起界线,北至第二农场渠,铁路专运线两侧各米。主要内容是整修林带亩,新挖渔池亩,清挖支、斗、农沟条公里。

2、完成“秋季三项任务”亩

其中,机翻地亩,;秋施肥亩,秸杆还田亩,其中两镇各完成机械秸杆还田亩。

3、完成畦田建设亩

其中:镇亩畦田在建设片区内完成,镇亩畦田要求集中连片完成。

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由农牧水务局牵头,两镇组织实施。

(二)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铁路沿线米以内为铁路保护区范围,只能进行绿化。对绿化范围,采用密植方式,体现田园风光。种植耐盐碱、耐贫瘠、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乡土树种,以灌木为主,适宜地段可营造经济林;对现有原生态地段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保持生态原貌。对沿线农田区域,可自铁路线向西延伸米,营造大网格的农田林网;对芦花地区铁路沿线铁路保护区范围以外的池塘、低洼地进行改造,发展以“农家乐“等形式的适水产业;沿线节点可依地顺势营造园林景观。

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总规划面积亩,其中:镇芦花地区亩,农场亩,镇沿线亩(规划好的米铁路保护控制线),对以南铁路保护线以内成型林带的缺株断带进行补植。今年,结合秋季农田建设,完成规划地段的林带整修,个别地段今秋可进行栽植。

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由园林管理局牵头,两镇、有关街道组织实施。具体建设内容以农牧水务局、园林管理局与两镇、有关街道共同核定的设计图纸为准。

(三)铁路线沿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整治范围和内容。此次整治范围为铁路线沿线区段米的控制保护范围。对于农田区域或空旷地段,整治范围可扩大到米;对整治范围内现有的合法建筑物进行美化粉饰,按照行政管辖区域,对整治范围内的有碍观瞻的圈舍、灰厂、砖厂实施搬迁;由所在的乡镇、街道、农场组织实施。对整治范围内违章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依法清理。

2、整治任务。重点解决线沿线区段整治范围内的环境卫生面貌“脏、乱、差”问题。对线沿线铁路保护带范围内的城乡道路、公共场所、小区和村庄、城乡结合部、农田等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治理;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管辖区域内的环境整治,确保责任区内环境卫生面貌整洁,卫生设施完好,并通过此次整治,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对铁路控制线范围内的庄点进行规划,实施以道路硬化、围墙砌护、改水改厕、院落清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综合整治,美化绿化生产、生活环境。

(1)镇完成铁路西侧西干渠至高速景观水道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打垅畦田,摊平景观水道南侧公路桥下的土方,并进行绿化美化。

(2)园路街道办事处完成铁路西侧四至山路段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沿线垃圾,对一时不能拆除的旧房及垃圾场协调所有权单位修建加高围墙并进行粉饰美化。

(3)山路街道办事处完成铁路西侧,山路至段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公路两侧的垃圾,协调公路东侧的个体户及企业修建加高东围墙并粉饰美化,对公路两侧的树木进行涂红刷白。

(4)镇完成南起,北至界线,西至新良公路西林带边界,东至所辖土地铁路东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平整林带;拆除新公路以东的自建厕所和废弃扬水站、渔池看护房;拆迁顾家桥村8队庄点东边一排农户的土坯房,修建东围墙并美化粉饰;三闸村1队、队,良渠稍村的队、队庄点东侧墙体整理和美化粉饰,良渠稍村7队铁路平交道口处的围墙粉饰;摊平废弃的平交道口土堆并种植树木花草;将铁路涵洞进出口整修成造型美观大方的树池,公路两侧的树木全部进行涂红刷白。

(5):完成南起镇界线,北至农场界线,铁路东西侧各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加高修整并粉饰面向铁路的墙体。

(6)农场:完成南起界线,北至第二农场渠铁路东西侧各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修整渔场及加高修整并粉饰其他建筑物面向铁路的围墙,拆除铁路东侧的零星土坯和危旧房屋。

铁路沿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由爱卫办和建设交通局牵头,两镇、各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四)有关协调事项

根据属地管理和土地权属的原则,凡铁路沿线属铁路保护地界范围内的目标任务,请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协调铁路相关部门,由铁路相关部门予以支持并组织实施。

四、实施步骤

(一)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

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年月日月日)

1、 年月日前,召开区铁路区段沿线生态与生产力提升工程及年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大会,安排部署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任务。

2、各镇在月日前分别召开镇、村动员大会,进一步细化任务,并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村、组,落实责任,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实行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干部包片,层层落实责任制。农牧水务局要分派技术人员负责做高片上的技术指导。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月日月日)

两镇要认真组织,尽早安排,落实镇村干部包扶责任制等好的做法,每个镇要建设个以上的示范片,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面工作,掀起建设热潮。

督查组和技术指导人员要加强工作督查和技术指导,促进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要按照区、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标准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全面提高农田基本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三阶段:检查评比阶段(月日月底)

对照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标准,对各责任单位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结合市农田水利建设检查验收效果兑现以奖代补资金。

(二)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月月,落实造林地块,编制规划、作业设计,做好造林前整地、工程招标、苗木招标工作。

年月日前完成造林地块的落实工作;月日至月日前完成编制规划、作业设计工作;月日开始,结合实施田园风光建设工程,全面做好造林前的整地工作,要将造林地块全部整成小畦田方式,灌足冬水,为明年春季造林打好基础。同时,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可以进行秋季造林。

第二阶段: 年月月为春季造林工工程实施阶段。年月底前完成土方填换、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安装等工作;月初开始按树种萌芽适宜期进行栽植;月中旬前完成全部栽植工作。

第三阶段:年月月为营造林抚育管护期,主要抓好林木管护工作。月初进行现场抽查,对成活率达不到的由责任单位进行补植。

(三)铁路沿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 年月日前)

由爱卫办牵头,两镇政府和有关街道、村委会配合,对铁路沿线露天厕所、垃圾、废土堆进行调查摸底;由建设交通局牵头,两镇和各有关街道配合,对铁路沿线的违章建筑进行调查摸底,并将汇总结果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由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经费测算以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年月日至月日)

按照整治方案和责任分工,两镇、各有关街道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对铁路沿线整治范围内的村庄环境面貌进行综合整治,重点是拆除乱搭乱建的土坯房、庄点巷道硬化、粉刷墙面、砌护围墙、实施绿化,确保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 年月日至月日)

组织财政局、建设交通局、农牧水务局、扶贫办、城管局(爱卫办)等相关部门对整治工程内容、质量等进行全面验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的整体效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两镇、各有关街道、部门要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强大合力,狠抓工作落实。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的工作格局。为推进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取得失效,专门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和质量验收组、宣传报道组、规划组和及效能考核组,技术指导和质量验收组负责制定和告知和指导各有关单位施工技术标准,对完成的工程进行验收;规划组抽调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编制工程规划并指导监督工程规划实施;宣传报道组由宣传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负责对工程的总体进展、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导;效能考核组由效能办、督查室组成,负责对工程完成效率质量、机关干部义务劳动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各工作组既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又要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工作开展。农牧水务局、园林管理局、爱卫办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规划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检查、工程验收等方面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对三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指导,把好工程质量关等,确保三项工程按计划、高质量完成。

(二)科学规划,讲求实效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立足高标准、高质量,修订完善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提高铁路沿线生产力与生态提升工程的建设标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尊重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既要着力解决好当前的问题,又要考虑长远,把铁路沿线生产力与生态提升三项工程和功能布局、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结合起来,实现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三)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建立农民投工投劳管理制度,在开工前认真测算投劳数量,按照工程轻重缓急,统一安排人力物力。要严格按照农业、林业、水利及新农村建设相关规范标准建设,做到建设一片,见效一片,严禁走过场。工作人员要严格按规定设计放线,在规划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检查、工程验收等方面,工程术人员要亲赴现场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同时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方式,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做到建设有亮点,整治有突破。

第6篇

一、公路标志标线存在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与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公路交通标志标线是不可缺少的公路设施,对公路使用者起到了导航、指引作用。沿线的老百姓甚至一些领导头脑中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行人往往不顾车辆的来往;而驾车者也得不到来自标志标线的有效信息,在平坦的公路上无标志标线的指引。《公路法》明确了交通安全设施行业主管是公路管理机构,但由于有些主管部门未树立此管理理念,因而公路管理机构在标志标线初步设计审核时介入程度不高,标志标线的设置也很少征求路政管理部门的意见,提出的整改意见也得不到重视,导致公路管理机构接养后对遗留问题的整改力不从心。

2、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管理滞后

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但实施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的管理明显滞后:一是线路长,人员少。管理公路交通标志标线自1998年7月由公安交警部门移交公路管理机构后,路政人员没有因这项工作的增加而增加编制,同时,标志标线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在此现状下,要对公路标志标线进行全面管理,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缺乏可操作的具体规范,各部门对现有标准、规范把握不一,致使同一路段由于业主不同而对标志标线设置出现明显的差异,或过滥,或缺少,或不规范。

3、规划设计欠缺与管理权属的不同影响交通标志标线的质量

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计,还没有形成统一规划设计的做法,一般都是“现场作业”,即使有设计,也基本上由承担主体工程的设计单位一并进行。目前,专业交通标志标线的设计人员不多,许多公路工程交通标志标线由其他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有的设计人员在设计中“照本宣科”,加之对规范的理解、对周边环境的勘测等因素的制约,在设计中造成同一线路标志标线的类型、数量、设置形式、规格不统一的情况。此外,各部门间的需求不同,导致标志标线设置重此轻彼。比如交警部门希望多设置禁止、禁令标志,公路部门希望更好地发挥公路的效益,不愿过多地设置限制性标志标线等。

二、加强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管理的几点意见

1、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的管理方法

路政部门担负着治理超限运输、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管理、标志标线的维护、公路巡查等路政管理工作,在当前路政人员少,管理线路长的现状下,仅靠路政管理部门是不够的。因此,应从以下2方面考虑:一是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的标志标线可分别进行管理:国道、省道、县道由各县(市、区)公路管理机构的路政部门负责;乡(村)道由各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管理,并纳入工作范围。二是将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的维护写入《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结合本村实际讨论制定的行为规范。我国许多农村历来有制定村规民约的习俗来规范村民的行为,农村中已有封山公约、护林公约,也可将农村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的维护纳人到村规民约中。除了上述措施外,主要还是要引起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的重视,在装备更新、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使路政部门有能力管理好公路交通标志标线。

2、提高对公路标志标线设置重要性的认识

科学合理地设置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公路资源,改善通行条件,提高公路通行能力与安全性,有效维护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公路交通标志的合理设置还可以美化路容路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加强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的管理,需要各级领导在保证公路建设、公路养护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的管理。

3、公路交通标志标线需规范合理设置

公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是否规范,直接体现公路管理水平的高低,该设施是否完善、设计是否到位、标准是否合理、产品是否达标,将直接影响公路上车辆行驶的安全。但目前公路标志标线设置的科学性、规范、合理性方面,都有很大距离,当前主要应解决以下问题:

(1)由事后管理转向事前监督。在公路标志标线管理中,如果参与设计阶段、图纸审核阶段的工作,那么很多在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得到纠正。事后管理转向事前监督不仅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经费、工期,还可切实保证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规范与完好,为公路整体功能的发挥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2)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要遵循标准和规范。交通标志标线涉及工程技术多个领域。规范设置交通标志标线须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公路交通标志板》(JT/T279-2004)等进行。要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适用等级。

(3)把握好公路交通标志标线“质”与“量”的关系。一是交通标志标线并非越多越好。由于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对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许多人容易产生公路交通标志标线越多越安全的认识误区。事实证明,过多的标志标线使路面信息量过载,容易使驾驶员产生视觉麻痹,注意力分散,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因此,过多的交通标志标线不但无助于交通安全,反而会起反作用。二是限制性标志的使用要兼顾公路整体效益的发挥。公路建设迅速发展,使人民群众在感受到方便、快捷、舒适的同时,也感受到交通事故的惨痛。发生交通事故,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因此就对公路使用过多的禁令标志。在同一整体上,公路交通部门主要着重于保证公路完好畅通,充分发挥公路的最佳服务功能。公安交通部门主要着重于保障车辆通行安全,尽量减少车辆事故。但确保公路的完好、安全、畅通是共同的职责。因此,限速标志的设置标准需进一步探讨。

第7篇

一、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物体隔离装置、交通信号控制设备、交通违法监控抓拍设备、防撞护栏及防撞柱、防眩装置、LED交通诱导屏、视线诱导设施、颠簸路面(减速带)、公路反光镜等。

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

(一)市辖区内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纳入道路建设项目,按照国家标准,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四同步”。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费用纳入道路建设项目预算。验收不合格的道路不得交付使用。

(二)道路建设项目业主必须请交警部门参与道路的规划、设计及验收。交警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并根据国家标准及管理需要提出意见,符合规定的项目业主应当采纳。

(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要求

1.在车流量较大的主要路口应设置智能型交通信号灯(红绿灯)控制设备同时配套高清卡口型电子警察、电子监控设备,在进出城区的主要道路上设置智能型高清卡口,在复杂或重要的路段、路口设置电子监控设备、LED交通诱导屏,交通信号灯控制设备、卡口型电子警察设备、智能型高清卡口设备、LED交通诱导屏、以及电子监控设备应能远程控制并与我市已建设的相关控制设备兼容达到无缝隙结合(以上设备由交警部门提供相关技术要求)。

2.在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门前道路要设置规范的交通警示标志,施划人行横道或者设置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根据需要设置交通信号、减速带等设施。

3.在乡道、村道的陡坡、急弯、连续弯道、事故多发地段及其他危险路段,应当设置警示牌等交通标志。

4.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设置警告标志及防撞墙(栏)等防护设施。

(四)对大型城市建设项目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经评价不符合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应当进行调整。

(五)开辟和调整城市公交线路或者站点,交通、建设、交警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协商,合理规划。确保建设科学化。在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优先满足公交线路和站点的设置要求,已设置的线路和站点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交警部门可以要求有关部门予以调整,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六)新建的公共建筑、居民住宅区和商业街(区)、大(中)型建筑必须设置与主体工程相配套、符合国家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停车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居民住宅区和商业街(区)、大(中)型建筑应当增建、配建停车场。停车场应当在出入方便的地方设置供残疾人驾驶车辆停放的车位。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未按规划要求设计停车场的,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已建成的停车场,不得改变使用性质,确需改变的,应当经原审批部门批准。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建公共停车场。

(七)在城市道路范围内,交警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的道路通行状况和停车需求,施划(设置)、撤销停车泊位或者出租汽车临时停靠站(点)。施划停车泊位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布,并按规范设置交通标志。撤销停车泊位应当及时清除交通标线,恢复原状。未及时撤销交通标志、清除交通标线,导致当事人在撤销的停车泊位停放车辆的,不得实施处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道路上擅自设置停车泊位、出租汽车临时停靠站(点)、或者设置障碍影响车辆在停车泊位内停放。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其停车场和停车泊位。

(八)对影响正常交通的道路施工作业,应报交警部门批准,经批准在道路施工作业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在批准的路段和时间内进行;

2.在作业区周围设置围档,夜间在围档设施上设置并开启照明设备和反光轮廓标志;

3.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设置标志;

4.施工作业人员按照规定穿戴反光服饰,注意避让来往车辆;

5.施工作业完毕,应当及时修复损毁路面、恢复被毁坏的交通标志标线,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并消除隐患。

有关部门在批准占用道路施工工程时,应当充分考虑正常通行的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路段和时间,并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工程按时完成。道路主管部门和交警部门应当及时依法脸收,符合通行要求的,应当立即恢复通行。

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

(一)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要求

1.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形状、图案、尺寸、材质应严格按相关国家标准执行,交警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对标志、标线的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检测费用由施工单位负责。

2.道路主管部门或者交通设施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道路通行需要,及时增设、调换、更新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隔离设施,增设、调换、更新限制性的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隔离设施,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占用、损毁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隔离设施和交通技术监控设备。

(二)市公安局交管大队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项目业主单位在工程保修期满验收合格后,必须将工程的立项批文、招标文件、施工合同、设计施工图、竣工图、各单项检测报告、竣工验收备案等相关资料移交给市公安局交管大队或道路主管部门。移交实行预交接和正式交接,在未交接前由项目业主负责管理。

第8篇

关键词:低等级公路改建、总体及路线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Meixian town radius to Peng spicy cultural tourism highway design experience of Tricholoma, for low grade highway rebuilding existing technical standards overall, route design problems and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Key words: reconstruction of low grade highway route overall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运输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省干线公路的完善,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原本等级较低的村道、乡道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各省市县对较低等级的山区公路和城镇道路的提级改建也日益重视,增加投资建设资金,加快了公路交通网的建设。公路提级改建项目因为山区地形、地质复杂,路线布设受平纵横断面等条件和影响因素诸多;现根据以往各种等级公路提级改建项目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以梅县松口镇半径至蓬辣文化旅游公路为例,阐述对公路提级改建中总体及路线设计的几点认识,希望能对公路提级改建项目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 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是公路工程项目的总图,要求协调专业间内外关系,确定标准、规模、方案,以形成完整的系统工程,实现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改建项目总体设计考虑的因素有:起终点的衔接、公路等级、建设规模(涉及桥涵的数量)、大体的施工方案以及主要的制约因素;即明确“三做”做成什么样、需要做什么、可以怎么做。

梅县松口镇半径至蓬辣文化旅游公路定义为三级公路,设计时速30Km/h,路线起点接县道X009,终点为蓬辣小桥终点;沿途经过半径村、罗屋敦、蓬辣等村庄,既有两座桥梁已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拆除重建,另需新建中桥一座,各涵洞均需拆除重建;既有水泥砼路面不能满足荷载要求,需破除;中间控制点主要为旧路两侧的村庄、建筑物、山体以及旧路桥梁。

3 选线

选线考虑的因素较多,变化大;一般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由浅入深的原则。由起终点、必须连接的城镇村庄作为最主要控制点决定路线基本走向,在基本走向确定的基础上,细化控制因素,如桥梁、旧路沿用、隧道以及河流等,决定路线的局部方案,从而确定路线走向。

对于公路提级改建工程,大多路线走向基本已经确定,但是一味的沿旧路选线未必就是最优的选择,反而可能因为道路等级的提升带来新的征地拆迁工程;通过局部改线论证,或许能有更优可行的路线走向。梅县松口镇半径至蓬辣文化旅游公路,于罗屋敦绕开两侧居民房屋甚多处,避开旧路,改走沿房屋后山腰,避免了大量的征地拆迁工作。

此外,改建项目设计中心线的位置可能为两种:当旧路基基本能满足改建断面的需求时,选择旧路中心线作为基准;当旧路基与改建断面相差较大时,选择旧路边线作为基准,两者都能很好的利用旧路基,这是相当重要的,这对道路标高的控制,施工方案有决定性作用。

4 平面设计

平曲线指标是视距及行车安全的首要影响因素,其要素应根据规范满足其组成要求。在平面设计中,其要点无非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超高加宽以及直线段长度等能否满足规范。在公路提级改建中,我们既希望能将平面线型严格满足规范要求以达行车安全,也希望在改建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注重环保,减少对山体环境的破坏,这就需要一个平衡点。

目前大多数公路改建工程,因为日益增长的交通量而投入建设:对于旧路为沙土路等级较低者,我们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平面设计使其达到我们提级的目的;而对于有一定等级的公路优化改建项目,在保证路宽的情况向,可适当考虑使用较低平面指标。梅县松口镇半径至蓬辣文化旅游公路,旧路现状宽6.0m,平纵指标低,为四级路;本次设计我们采用三级公路30Km/h设计标准,局部降低指标限速20Km/h,减少了大量的新征拆迁,又保证路段的通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4.1 直线

公路路线规范对平曲线间直线长度作出了最小值的规定,即我们常说的同向6V,反向2V;设计速度不大于40Km/h时,则可参考执行。目前公路提级改建中,项目类型主要有:三级公路改建为二级公路,等外或四级公路改建为三级公路,均存在速度上的提升。对于严格的二级公路,其设计时速有60Km和80Km,一般是省级的重要干线道路,平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需严格满足规范要求,保证行车安全;而时速不大于40Km的公路,一般是具有集散性的县道,乡道,是城镇和农村经济作物运输的重要通道,平均行车速度不高,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基本前提下,更多的是需求行车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因此对于平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参考执行。

驾驶员是依据所接受沿线的综合信息来调整其驾驶行为,而道路信息来源于线形、道路条件、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边坡防护形式及沿线地形、景观等。因此,在实际项目设计中,考虑停车视距的要求,取约3.6s行程距离作为同向平曲线间直线最小距离;考虑制动距离,取约1.2s行程距离作为反向平曲线间直线最小距离,足以满足较低等级公路的行车安全要求。

4.2 平曲线

平曲线是平面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较常用的平面线形的组合有:基本型、S型、卵形、凸型、复合型以及C型,后三者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在提级改建路线设计过程中,工程师常常遇到的节点有:平面线形、平曲线最小长度、“小偏角”。

4.2.1 平面线形

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许多工程师担心偏离旧路过多导致造价增加而设置了较多的交点,以致平曲线指标低,甚至经常采用极限值,整体线形指标不顺,达不到优化线形,提级改建的目的。公路提级改建是一个优化平纵横断面的过程,平面为首,兼顾纵横是最基本的原则。

基本型曲线宜将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长度设计成1:1:1,曲线较长者则可为1:2:1;S型曲线两圆曲线半径之比宜为1~1/3。另外,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两交点之间距离较短,平曲线设计后无法满足同向曲线之间直线距离的要求,此时可以考虑设置为卵形曲线,不宜设置为C型曲线。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度要求满足规范值,此时往往会牺牲圆曲线的长度而达不到1:1:1的理想要求,甚至可能变为凸型曲线,此时线形较差,应当兼顾考虑,减少交点的设置。当遇到不设超高的半径时,按规范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建议同样设置缓和曲线,使得与圆曲线配合得当,美化线形。

4.2.2 平曲线最小长度

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如果曲线太短,会使驾驶操作频繁而紧张。提级改建的项目中,工程师往往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旧路基,避免较大偏离旧路中线,从而容易出现小偏角现象,此时须按规范计算满足一般值长度要求,受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可减短满足平曲线最小长度要求。

4.3 超高加宽

规范对公路的超高加宽均有相应的规定。圆曲线半径小于250m时,应根据该公路的交通组成确定加宽类别;半径小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应设置超高,对于新建公路,严格根据设计时速、圆曲线半径选择路段的最大超高横坡值,而对于大部分提级改建公路项目,不论远景还是近景交通量,通常车辆平均车速不高,最大超哥横坡值可定4%为上限,不可一味的按高速行车速度去取值。

4.4 平面线形与桥、遂的配合

桥梁往往是影响和制约路线方案的关键,路线设计时对桥梁考虑不当会严重影响路线方案的合理性。路线设计中,过多直线要求的制约,强求桥梁位于直线段,导致大量采用最小半径、极限半径与短直线的不良组合,线形标准大大降低,与环境的协调性差,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桥梁技术的不断进步,弯斜坡桥等的设计、施工已有较成熟经验,工程造价也未必成为项目首要控制因素,这为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5 纵断面设计

纵坡指标是行车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知道,在设计过程中边坡点的数量越少,驾驶者操作频率越低,汽车行车条件就越好。在改建公路项目中,公路既有的路面纵坡往往达不到这一点,而我们的目标是提级改建,这就很可能为了保证公路等级的提升,需要作出较大的填挖,从而破坏山体环境,现有排水系统以及沿线分布的村庄民房。

纵断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起终点标高、桥涵控制标高、旧路沿线房屋建筑标高、平交口范围内坡度、填挖平衡。在公路改建项目中,地面线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尤其是旧桥桥头、桥面以及沿线房屋建筑标高;此外,应根据对旧路面的处理方案选择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高度:当拓宽改建时,设计标高采用旧路路面标高作为控制;当需要大量破除旧路面时,选择高于旧路面标高相当于结构层厚度作为设计标高控制。

5.1 关于坡长限制

规范对各级坡度坡长作出了限制,并要求注意缓坡段的设置。纵断面设计中我们旨在对旧路纵断面进行优化设计,往往较容易满足对于4%以下的纵坡坡长限制;但如果对各路段都加以对应坡度的坡长限制,而强行将纵坡设计成台阶坡,纵面线形未必能得到有效改善,而且可能与地形不符,反而会造成工程量增大。

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以外;小桥涵可设斜坡段或竖曲线上,但应避免出现驼峰式纵坡。

5.2 关于竖曲线半径设置

竖曲线的设置主要的作用是:缓冲冲击、保证纵向行车视距、利于排水及改善行车的视线舒适感。竖曲线设计控制要点有:半径、最小长度。半径的大小控制竖曲线起终点位于缓和曲线中间为宜;困难情况下,竖曲线长度不宜小于规范值的最小长度。

5.3 平纵组合中的“平包竖”

组合得当的平纵线形不仅能起诱导视线的作用,而且可取得平顺而流畅的效果。平包竖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平曲线半径大时,竖曲线半径相应也要大。

3)应避免的组合:边坡点和交点不宜重合、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重叠、长平曲线内尽量设计成直坡线、平竖曲线半径均很小时不宜重合,应分开。

6 结语

公路的总体和路线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对于山区公路来说,由于受复杂地形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限制,设计时所需考虑的影响因素更多,线形设计与各专项设计相互影响更大。

在实际的项目中,遇到长达10Km以上的公路改建项目,工程师们运用现代高科技辅助设计手段,使得线形设计和检验提更为的简便快捷,设计人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怎样使设计更为经济合理、设计组合更为美观上,从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达到路线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永平,唐勇.《道路勘测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9篇

【关键词】天然气工程项目质量;设计 ;标准应用

Application of natural gas engineering design standards

Hu Yan-lin,Hu Zi-xuan

【Abstract】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standards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products. "Standard fight" phenomenon, should seriously analyze and judge the to combine the project belongs nature, be sure to be done correctly and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and industry standards. In this part of the standard application problem, emphasized want to carefully study the design of objects, the corresponding series of standards of care, put an end to the standard mix wrong with, proposed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of the issued after the first use, first strict, reasonable aggregate actual the first, there is a conflict in the line marked with the line marked GB can be used.

【Key words】The quality of natural gas projects; Design; Standard applications

1. 前言

中国石油致力于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升级国家能源结构,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发展规划目标预测产量将达到1800亿至2200亿立方米,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4%上升到8%至12%。届时,将进入天然气生产大国行列。随着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中缅天然气输气干线的贯通投产,沿线支线和管网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下游天然气市场迅速形成,将大规模带动天然气产业和相关行业蓬勃发展,全国各地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将迅速铺开。

要保证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必须先保证项目工程设计的质量,而正确应用标准规范又是保证工程设计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工程设计中,对某些设计内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同时提出了相关要求,这就是行业内俗称的"标准打架"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应该认真分析判断,仔细研究设计对象,掌握设计标准的对应系列,结合项目所属性质,务必作到正确合理地应用国家及行业的标准规范。文中就部分标准应用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管见以兹商榷。

2. 关于焊接工艺评定

目前焊接工艺评定国内标准有GB50236-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SY/T0452-2012《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SY/T4103-2006《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和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工艺评定》。上述标准在焊接工艺评定中一同应用,受法律、经验、业主和监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关于焊接工艺评定应遵循的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业标准与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一直存有争议。

GB50236适用于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设备和工业金属管道的焊接,不适用于施工现场组焊的锅炉、压力容器的焊接,不适合钎焊的焊接;所针对的材料是碳素钢、合金钢、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工业纯钛、镍及镍合金等。

NB/T47014-2011是参照ASME Ⅸ最新版本编制的,只是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做了修订,覆盖了原JB4708的内容,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焊接的工艺评定,所针对的材料是碳素钢、合金钢、铝、钛、铜、镍及其合金。

SY/T0452适用于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中的金属管道焊接的工艺的评定,所针对的材料是碳素钢、合金钢、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等。

SY/T4103标准适用于使用碳钢钢管、低合金钢钢管及管件输送原油、成品油及气体燃料等介质的长输管道、压力站管网和泵站管网的安装焊接的工艺评定,以及采用前述材质管道管件输送前述油气介质的其他集、分输管网安装焊接的工艺的评定,所针对的材料是流体、天然气等输送管道用钢管。

由此可知,上述标准的适用范围各有侧重,使用的材料因适用范围的不同也各有侧重,设计者在应用上述标准时务必要仔细研究设计对象,搞清楚设计标准所对应系列,杜绝混用错用。

在GB50236中只要求做焊接评定,未详细交待如何做焊接评定、焊接过程各环节质量如何检验与验收。因此,设计中针对焊接评定应要求按新的NB/T 47014-2011标准执行,焊接质量检验与验收应按GB50683-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

3. 关于无损检测

由于天然气工程设计中,部分工程项目性质及类别归属易混淆搭界,导致要求对焊缝做无损检测时,几个常用标准的应用也易产生混淆搭界。

3.1 GB50236-2011标准

GB50236-98版要求无损检测按GB3323-87《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已过期,现行为GB /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和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执行,修订后的新版GB50236-2011则要求焊缝无损检测执行JB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

GB /T3323主要参照欧洲标准EN1435《焊缝的无损检验.焊接接头的放射性检验》修订,适用于金属材料板和管的熔化焊焊接接头,涵盖范围较广。

GB11345-89适用于母材厚度大于8mm的铁素体类钢,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和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即使其他标准有规定引用,也只能在此范围内。对于石油天然气长输、集输及其站场多数钢质管道壁厚小于8mm、外径小于159mm的工程,设计则无法采用。

由于燃气管道是非工业管道,最多是个公用管道,执行工业管道标准是不合适的;且JB4730标准比其他标准更严格,现场施工条件基本达不到,经实际验证,按JB4730标准检验焊缝,焊接一次合格率可能会低于50%,这样会造成严重的质量过剩,成本会大大提高。

因此,上述无损检验标准应用范围侧重于现场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等)及其关联的工业金属管道,对石油天然气长输、集输及其站场钢质管道焊缝的检测不合适。

3.2 CJJ33-2005标准

在CJJ33-2005《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章节"5 埋地钢管敷设"中,要求焊缝内部质量检验按GB/T12605-2008《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和GB11345-89执行。

根据其章节5和章节11的内容描述,章节5涉及钢质管道应属于线路管道,某些项目的设计却将GB/T12605和 GB11345-89用于燃气线路两端的站场内管道的焊缝检验,这是不妥的,如此采用与CJJ33第11章对场站管道焊缝检验要求相矛盾。

CJJ33在第11章"燃气场站"中明确规定站内工艺管道的施工及验收按SY0402(已作废,现行为GB50540-2009《石油天然气站内工艺管道工程施工规范》)执行,而GB50540中7.4.2条明确规定无损检测采用SY/T4109标准。因此,设计文件中对燃气站场内管道焊缝无损检验应按SY/T4109执行。

3.3 SY/T4109-2005标准

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主要依据于API1104标准内容修订,是在整合了SY /T4056-93、SY/T4065-93、SY/T0444-98、SY/T0443-98四个标准内容的基础上于2005年的,明确适用于石油天然气长输、集输及其站场钢质管道焊缝的检测。

SY/T4109标准在总则中明确表示"不适用于工业和公用管道的无损检测"。本文认为,虽然站场工艺管道国家是按工业管道来管理的(也仅控制压力容器安装这一块),但质检总局明确规定,站场属于长输管道一部分,而且所有的标准也是依据长输管道来制定的;长期以来,国内所有的长输管道焊缝都是按SY/T4109实施检测的,也没有任何问题;SY/T4109是由API 1104转化而来的,国外也是执行API 1104标准;工程项目中对SY/T4109的实际使用国家质检总局对此也是承认的。从标准层面来说,国标GB50540是高于行标CJJ33的,这种情况是SY行标与CJJ行标出现冲突,则应当服从于GB标要求执行。

SY/T4109修订的指导思想是满足油气长输管道正向着大口径、大壁厚、高钢级及高压力方向发展,与国外标准接轨,总结了我国石油天然气企业在国内外长输管道施工检测的成功经验,积极吸纳国内外相关标准的长处修订出版的。因此,SY/T4109针对性更强,更具科学性、先进性、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目前,SY/T4109正在重新修订升级为GB标准,预计有望在2013年年内公布实施。

4. 关于燃气线路的穿越

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6.3.10条燃气管道通过河流时,当条件许可、管道输送压力不大于0.4MPa时,可利用道路桥梁跨越河流(借桥外挂管或桥上人行道敷设通过)。

然而,按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第593号令《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 "禁止利用公路桥梁(含桥下空间)、公路隧道、涵洞堆放物品,搭建设施以及铺设高压电线和输送易燃、易爆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液体的管道" 之规定,GB50028中6.3.10条关于燃气管道借桥通过河流的方式已难以实施。因此,按国务院第593号令要求,不仅是燃气管道,对所有工程项目的输气管道通过河流时,应结合勘察资料在大开挖、水平定向钻、隧道穿越、管桥跨越等几种方式中比选择优选择。

GB50028中6.3.10条内容与国务院第593号令第二十二条的冲突表明,设计者在应用原有标准时,还应关是否注满足国家新法律法规的要求,这是设计深度的重要体现。

5. 关于钢质燃气管道材质选择

在城镇燃气设计过程中,由于燃气管道压力级制大多比集输和长输线路管道压力级制低,为了节约投资、利用库存、缩短建设周期或便于采购等,设计单位往往应业主要求,多数情况下选择20号钢作为燃气管道用材,这种选择在压力等级≤1.6MPa,管道线路经过区域为一、二级地区是可以的。但是,大多数燃气管道进入的施工区域多为建筑和人口较密集的三、四级地区,且当压力等级>1.6MPa时,这种情况下节约投资和缩短工期等则属于次要问题,管道材质的选择首要考虑的重点应是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

虽然,城镇燃气管道输送的天然气气质基本上都是达到了GB17820-2012《天然气》标准一类气质要求的商品气,但鉴于输送带压气体介质压力管道对环境安全危害性大于输送带压液体介质的压力管道。而20号钢是按GB/T 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标准生产,检验标准较低,磷P、硫S等杂质成分含量较高,性能和质量低于L245钢。

因此,在采用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时,务必遵守标准要求区别对待。当设计压力级制为次高压(≤1.6MPa)及以下燃气管道,可以选用20号材质钢;当设计压力级制为次高压以上的高压(1.6MPa

6. 结束语

(1)GB50236、NB/T47014、SY/T0452、SY/T4103四个标准根据其适用范围的不同,在使用材料上各有侧重。我国长输管道线路工程建设一般按照SY/T 4103标准来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而压力站、泵站管网则按照SY/T 0452或JB 4708标准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2)在一个规范里面已经规定了的,就不用其他规范;现在对焊缝实际是验、评分开的,要选择适合设计内容(项目范围、材质、焊接工艺、方法、焊条、尺寸等)的对应标准。GB50236规定要做焊接评定,其工艺评定按NB/T47014执行,焊接质量检验与验收按GB50683执行,这也算一个"设计系列"。 设计者要仔细研究设计对象,一个设计中应基本统一设计标准的对应系列。

(3)NB/T47014-2011比之原JB4708有较大变更,因此,原按JB4708进行的焊接工艺评定项目需要进行系统整理;依据国质检特函〔2011〕102号文件,新的焊接工艺评定项目均应按NB/T47014进行。而不能继续使用的原评定项目,应根据不同情况按NB/T47014 规定进行补充试验及转换工作等,这是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而具有时限规定的任务。

(4)一个具体工艺设计只能采用一套参数。如果混用,就要研究参数的依据了。例如:石油天然气长输、集输及其站场钢质管道焊缝的无损检测检测按照规范SY/T 4109-2005《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执行,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等级均为Ⅱ级合格。探伤比例则参照地区等级,穿跨越等重要地段确定检验比例。

(5)JB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是篇结合的标准,任何一个焊接都可以依据,具有通用性,适用范围广,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标准也最为严格的;同时,它也兼容50235、50236的具体要求,50236提出要以它为依据也是基于此。因此,对于CNG、LNG站场,则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均按照规范JB4730执行就没有问题了。

(6)对法律法规和标准的采用原则是后颁发的先用,严格的先用、合理合实际的先用、行标与行标有冲突时可采用国标。设计者在应用原有标准和关注国标、行标更新替换的同时,还应关注是否满足国家其他新法律法规的要求,这是设计深度的重要体现。

(7)设计过程中,对线路管道用材质的选择,除应满足业主要求并严格遵循有关标准规范外,还须考虑在满足管道输配系统运行功能和工艺要求前提下,管道所经过的沿线区域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隋永莉,,薛振奎,,赵海鸿.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对比分析[J]. 压力容器,2006,23(6):1-5.

[2] 夏节文,关一卓,赵喜平等. GB50236-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3] 李建军,高泽涛,孙冬梅等. SY/T4103-2006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S].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4] 戈兆文,杨佩良等. 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工艺评定[S] 北京: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1.

[5] 杨建,陈秋雄,赵仲和等. CJJ33-2005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 田国良,徐彦,孙福金等. 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S]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第10篇

关键词:雨水重现期;折减系数;暴雨强度

中图分类号: TV122文献标识码: A

1. 问题的提出

北京市在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遭遇了特大暴雨,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并导致人员伤亡。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在2011年9月20日颁发了《关于北京市雨水排除系统规划设计重现期的意见》将全市雨水管渠规划设计重现期作为强制规定进行了调整。作为该意见的后续工作,2013年3月18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DB11-T 969-2013)(下文简称“新计算标准”),对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计算标准》实施后,带来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方案按照《新计算标准》提出的雨水管线规模和前期批复的雨污水排除规划不一致,管径规模和投资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给项目评估工作和政府决策带来一定的障碍。本文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下文简称《规范》)、《意见》、《新计算标准》提出的计算方法,以常规雨水管线为案例,分析《意见》和《新计算标准》实施后,对雨水管线和雨水工程投资带来的影响,为评估工作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主要参数调整

2.1雨水重现期调整

《规范》中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重现期一般采用0.5~3a,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a,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意见》中规定,雨水管渠及泵站的设计重现期,应按表1规定选取。特别重要道路指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的城市段,重要道路指中心城和新城的城市主干道,一般道路指中心城和新城的城市主干道以下等级的城市道路,以及镇中心区和分散的规划城市建设区内的城市道路。对于穿越镇中心区的一级公路,其位于镇中心区内段如为城市主干道,则该段道路的雨水管渠规划设计重现期可采用5年一遇。

表1 雨水管渠及泵站设计重现期表

2.2暴雨强度计算方法调整

2.2.1《规范》提出计算方法

《规范》中规定,设计暴雨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m2)];

t-降雨历时(min);

P-设计重现期(a);

A1、C、n、b-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雨水管渠的降雨历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t-降雨历时(min);

t1-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一般采用5~15 min;

m-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2,明渠折减系数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

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2.2.2《新计算标准》提出计算方法

《新计算标准》中规定,设计暴雨强度根据汇流时间和重现期的不同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适用范围为:t≤120分钟,p≤10年。

适用范围为:t≤120分钟,p>10年。

适用范围为:360≥t>120min,p≤10年。

适用范围为:360≥t>120min,p>10年。

雨水管渠的汇水时间t应按公式:

式中:t1——地面集水时间(分钟),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装情况而定,一般可采用5分钟~15分钟(下凹桥区泵站除外)。

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分钟);

m——折减系数,宜采用1。

3. 《意见》和《新计算标准》实施后对雨水管线规模计算的影响

《意见》和《新计算标准》实施后,对雨水管道设计规模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两项,一是设计重现期,另一个是折减系数m。以城市主干道为例 ,在调整之前,设计重现期城市主干道为3年,调整后为5年。影响系数m调整前为2,调整后为1。

为了明确《意见》和《新计算标准》实施后对工程规模的影响,以城市主干道为例,取北京市某规划新城(327.4公顷,815米、宽4015米长建设区)的算例,管道纵坡取较为常见的0.2%,分别计算设计重现期3年(m=2)、设计重现期5年(m=2)、设计重现期5年(m=1)情况下的管道规模。这三种情况分别代表着城市主干道在调整前,《意见》实施后,《新计算标准》实施后的三种情况,做横向比较。见表2及图1。主要结论如下:

(1)流域面积较小时(小于3公顷),设计重现期的调整对管径影响不大,管径无需进行调整。

(2)流域面积大于3公顷后,设计重现期的调整对管径影响逐步增大,管道结构尺寸扩大一级至两级。在流域面积较大(200公顷以上)的情况下,方沟尺寸提升幅度较大,伴随着面积的增加,管径的提升有增加的趋势。

(3)流域面积较小时(小于3公顷),折减系数的调整对管径影响不大,管径无需进行调整。

(4)流域面积大于3公顷后,折减系数调整对管径影响逐步增大,管径的提升基本上为一级,影响不大,在流域面积大于40公顷以后,折减系数调整导致的方沟尺寸的提升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加急剧增大,对工程造价影响比较大。

表2参数对雨水管规模计算的影响

图1参数对雨水管规模计算的影响图

4. 《意见》和《新计算标准》实施后对雨水工程投资的影响

仍以城市主干路为例,一般设置两排雨水管线,也就是说单公里道路需要设置约2公里的雨水管线,通过上述分析也可以看出,设计重现期及折减系数的变化对小于1000毫米雨水管线管径的影响很小;对于管径1000-2000毫米的管径来说,由此引起管径调整约为200毫米,单价平均增加500元/米,城市道路每公里造价增加50万元。对于2000毫米以上管径需要设置方沟,由此引起方沟调整相应增加一级,单价增加约为1000元/米,城市道路每公里造价增加100万元。 流域面积非常大时,雨水重现期和折减系数的调整导致方沟调整幅度非常大,对工程造价影响也比较大

5.结论

本文按照《规范》)、《意见》、《新计算标准》提出的计算方法,以城市主干道雨水工程为案例,分析《意见》和《新计算标准》实施后,对雨水管线和雨水工程投资带来的影响,为评估工作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莉.城市排水管道系统规划设计的研究.重庆大学,2004

[2] 马洪涛 .北京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重现期研究. 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工程规划).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第11篇

关键字:国省道干线;畅安舒美;建设要求;

0 引言

为贯彻落实公路养护管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价值观,以及“畅通主导、安全至上、服务为本、创新引领”十六字方针,进一步提升公路服务水平,部决定,从2013年开始在普通国道上组织创建“畅安舒美”示范公路活动。

本论文研究的“畅安舒美”工程位于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境内,是重庆市省道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及沿线各镇向外延伸的经济和交通连接纽带,工程起于桃子立交桥桥头,经、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止于双坝村万盛綦江交界处,是连接綦江、万盛能源基地的快速通道,建设里程23.851公里。

1 “畅安舒美”路的内涵及建设要求研究

畅安舒美路创建的总体要求是“一个中心,三个推进、五个提高”。即以构建“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为中心,推进决策科学化、技术进步和管理规范化,提高公路通行能力、路况水平、安全水平、出行服务水平和路域环境综合水平。

畅安舒美路创建的线路,应科学确定升级改造和大中修方案。升级改造应充分利用老路,严格执行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大填大挖。鼓励通过局部加宽、修建爬坡车道、改造平交道口、桥隧替代原线路等方式,对交通瓶颈、安全隐患和抗灾能力不足等路段进行改造。

路面大中修(含预防性养护)设计应综合考虑路面损坏、平整度、抗滑和结构强度等多项指标,以全寿命周期费用最省为目标,科学比选路面改造设计方案,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努力实现大修后10年不大修。

以畅安舒美路创建为契机,大力推广应用经济、环保、实用的公路养护成套技术,加强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绿色养护技术的应用,以此带动和引领公路养护技术进步。

以精、准、细、严为管理目标,强调目标管理、精细化管理和过程控制,建立健全各类养护工程的管理办法,提高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水平。

2 S204万梨路万盛桃子立交至綦江界段现状概况

由于本工程段于2012年年底刚完成升级改造,故本次设计研究不包括原道路的平纵、路基路面、构造物等,仅对道路全线护栏、标牌、边沟等进行完善,增加轮廓标、振动标线、避险车道等,对相交道路增设安全设施,对全线绿化进行完善,对典型路段边坡增设防护措施。本次实际改造路段全长为23.851公里。

2.1 现状优势

(1)沿途植被茂盛,地形地貌变化丰富,局部路段分布有峰林地貌、高山芦苇、桉树林和田园风光;沿线文化旅游景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以上条件有利于沿途景观的美化。

(2)万盛经开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色怡人。有峡谷型流水景观,有独具特色的山岳型、溶洞型、石林型、泉水型自然景观,有一批宝贵历史人文景观,如距今300年历史的踩山坪活动等。以稀、奇、古、怪为特征的万盛石林、黑山风光、原始森林构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3)目前道路已基本建成,且为山区公路,打造完成后,更能体现重庆山区公路的特色。道路两侧绿化还未进行打造,故在绿化上可塑性较强。

(4)道路沿线标志及护栏已基本安装完毕,只需对个别标志及个别路段护栏进行完善和补充。

2.2 现状劣势

(1)沿线标志及护栏设置不规范、尺寸与道路宽度匹配不够美观,或提示信息不准确。

(2)道路重载车辆多,且均为运煤等粉尘粒料货物,造成路域范围内粉尘污染较为严重。

(3)全线标线受粉尘污染,无法看清;路基边缘无明显标记;导致道路边界不明显。

(4)沿途民房及电杆较多,沿线居民物品乱堆放,影响交通安全和路容路貌,且对于景观的美化有很大影响。

(5)沿线交叉道路安全设置不规范。

(6)道路沿线及典型路段无绿化,景观效果差。

3 “畅安舒美”路建设与改造方案

3.1安全设施及道路附属工程

本次设计在该路段原有标志牌设置的基础上进行完善设计,对全线不满足现行规范的标志进行整合精简,并重新设计。

(2)标线

刨除原有热熔标线,重新铺设标线。

(3)护栏

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护栏进行调整,需增设护栏路段进行补充设置。

(4)轮廓标

①对道路全线除场镇路段和护栏路段设置柱式轮廓标;

②对未设置反光轮廓标的护栏增设附着式反光轮廓标。

(5)线性诱导标

①对道路急弯无护栏路段,设置柱式线形诱导标志;

②对道路急弯有护栏路段,设置护栏附着式线形诱导标志。

(6)道口桩

在主路与沿线较小平面交叉(如机耕道)处均增加设施道口桩,共增加108根。

(7)可倒伏立柱

在所有桥梁两端设置可倒伏立柱,两端中线各30米范围内每间隔5米设置一根,两端总计2处共14根立柱。共设置70根可倒伏立柱。

(8)平面交叉

完善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标志,并进行渠化设计。

(9)招呼站、观景台

结合道路线形及沿线地形地貌,在人群较集中路段设置公交招呼站,方便附近居民乘坐公共汽车;在风景较好路段设置观景台,为驾乘人员提供停车休息地方,兼有观景平台功能。在招呼站、观景台两端适当位置设置标志牌,给驾驶员以提示。

(10)避险车道

对于道路连续下坡长度≥3公里,且平均坡度≥4%的事故易发路段,在道路右侧设置50米长避险车道,并在避险车道入口前500米和50米处设置预告标志和警告标志,给驾驶员以提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共设置避险车道2处。

(11)边坡防护

本次设计采用柔性防护GPS2型SNS系统对边坡进行防护。本工程使用SNS主动柔性防护网合计3145 m2。

3.2道路绿化景观工程

结合路域条件,按照城镇门户段、乡野风情段、田园风光段美化布景。本次设计除对道路全线进行补种行道树以外,对典型路段(回头曲线、废弃公路、弃土场、高路堑墙及终点位置)进行景观绿化设计,着力打造几处景点。

①城镇门户段(K0+380-K3+500):对有条件绿化的了侧补充栽植行道树;对典型路段挡墙进行景观处理。

②乡野风情段(K3+500-K10+000):保留原有野生植被,打造具有乡野风情的景观路段;对回头曲线、废旧公路、弃土场等路段进行景观打造。

③田园风光段(K10+000-K24+225.431):采用“借景”的园林手法,尽可能地使环境景观与道路景观融合在一起;对典型路段上挡墙、弃土场等路段进行景观打造。

4 结语

本文针对“畅安舒美”路创建工程研究,解读了“畅安舒美”路创建政策,把握“畅安舒美”路的内涵和建设要求。首先了解“畅安舒美”路的建设要求。以S204万梨路万盛桃子立交至綦江界段创建“畅安舒美”路为例,进行道路现状分析,得出现状分析结论。明确S204万梨路万盛桃子立交至綦江界段“畅安舒美”路建设与改造方案,从安全设施、道路附属工程、道路绿化景观工程等方面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普通国道“畅安舒美”示范公路创建实施标准(试行)》

[2]《创建畅安舒美示范公路实施方案》

[3]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4]JTG 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第12篇

关键词:信号灯;路灯;照明;监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 文献标识码: A

1、电源室设备安装控制监理

1.1、电源室设备安装控制施工要求

(1)电源室的设备、数量、型号、规格、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随机技术文件应齐全。

(2)电源室的设备安装应牢固,配线正确、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设备的安装地点、位置和排列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电源室中各类配电盘、保护盘、控制台、屏、箱及成套柜等及二次回路结线安装工程的施工应符合国标(GB50172-92)《电气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关的规定。

(4)蓄电池的安装应符合国标(GB5017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关的规定。

(5)各设备之间的室内配线应采用槽道布放,且电源线和信号灯应分开。

(6) 电源室各设备的功能、技术指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7) 电源室各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电源室设备安装控制监理重点

(1)各种设备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设备在安装前首先对其进行开箱验收,做好验收记录(参见设备开箱验收单)。重点验收以下内容:

① 设备规格、型号和数量(与施工合同文件相对照)

② 检查三证(合格证、质保单和技术资料)是否齐全,进口设备尚需检查商检证。

③ 设备外观检查,主要检查设备有无损伤,镀层、漆层是否完整,零配件是否完好无损。

④ 设备配件、附件、备件是否齐全。

⑤ 设备与装箱清单相对照有无差错。

⑥ 必要时应进行电气特性的实验

(2)电源室设备的安装、配线的随工检查。主要检查:

① 施工工艺是否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② 交直流配电瓶基础型钢的不直度、水平度、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基础型钢应有可靠接地,交直流配电瓶与基础型钢间连接是否紧密,固定是否牢固,安装是否垂直。

③ 手车式或抽屉式开关柜在推人或拉出时应灵活,机械闭锁可靠。

④ 交流稳压电源、UPS 的接地是否可靠。

⑤ 所使用的电源线、连接导线、信号线以及其他辅材的质量,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⑥ 接线正确,连接可靠,接线端子标志清晰,柜(箱)内配线应整齐美观。

⑦ 设备的门锁、开关、按键启闭灵活,指示灯、光字牌等显示准确,工作可靠。

⑧ 有无安全隐患(人身和设备)。

(3)电源室设备各种功能的测试检查可根据质量标准和设计文件、合同文件所规定的各项功能要求进行逐项测试。

(4)接地系统的检查

各设备的接地均应单独接至接地排上,决不允许采用复联线接法。接地电阻一般按联合接地考虑,其接地电阻值≤lΩ。

1.3、电源室设备安装控制质量标准

(1)交直流配电屏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表的规定。

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表

(2)交直流配电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表的规定。

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表

(3)交流稳压器的容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交流稳压器输出电压精度(输入电压变化范围220/380±20%):220/380±(1%~5%)。

(5)交流稳压器稳压时间(空载条件下输入电压相对于额定值阶跃变化±10%)≤1.5s。

(6)交流稳压器绝缘电阻≥300MΩ。

(7)UPS 容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8)UPS 输出电压精度(输入电压变化范围在设计要求范围之内):220/380V±2%。

(9)UPS 频率精度:50Hz±1%。

(10)转换时间:零转换。

(11)UPS 备用时间:按设计要求,放电终了单体电压≥1.75V。

(12)UPS 告警显示:声光信号显示正常

(13)蓄电池充电性能:

单体电压浮充2.23~2.27V (25±5℃);

组电压(24 只) 53.5~54.5V (25±5℃)。

(14)蓄电容量:

蓄电池放电单体终止电压10h 放电率≥1.8V(25±5℃);

蓄电池放电组电压10h 放电率≥-43.2V(25±5℃)。

(15)电源室接地电阻:

联合接地方式≤1Ω; 非联合接地方式≤4Ω。

2、电力电缆线路及配电装置控制监理

2.1、电力电缆线路及配电装置控制施工要求

(1)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的型号、电压、规格、长度、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2)电缆管的加工、连接及敷设、电缆支架、桥架的配制与安装应符合国标(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3)电力电缆的敷设、径路、数量、埋深、防护、弯曲半径、电缆终端及电缆头的制作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标(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4)电缆终端与电气装置的连接应符合国标(GBJl49―90)《电气装置安装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5)直埋电缆、敷设于地下、建筑物墙内等的管道电缆,必须有隐蔽工程的技术记录,覆盖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

(6)配电装置的型号、规格、数量、外形尺寸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设备基础的位置、结构、外形尺寸、预埋件及预留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8)设备基础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的外观光滑、平整、美观。外露部分的混凝土表面应平整,不允许出现蜂窝麻面。必须提供基础制作的隐蔽工程记录和有关检测报告。

(9)电源箱、配电箱、分线箱的安装、接线板的制作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标(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10)电缆支架、桥架、配电装置应具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2、电力电缆线路及配电装置控制监理重点

(1)电力电缆和电源箱、配电箱、分线箱等配电装置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敷设及设备安装前应首先进行开箱验收,做好验收记录。重点验收以下内容:

① 电缆型号、电压、规格、长度,设备型号、规格和数量(与施工合同文件相对照)。

② 检查三证(合格证、质保单和技术资料)是否齐全;进口设备尚需检查商检证。设备应有铭牌。

③ 外观检查: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检查设备有无损伤,镀层、漆层是否完整、无损伤,零配件是否完好无损。

④ 电缆附件、设备配件、附件、备件是否齐全。

⑤ 设备与装箱清单相符,应无差错。

⑥ 必要时进行电气特性试验。

(2)电力电缆敷设的随工检查,主要检查:

① 电力电缆敷设前应先测量单盘电缆的直流电阻和绝缘电阻值,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② 按照施工要求2)检查电缆管是否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内壁是否光滑,管口有无毛刺和尖锐棱角。连接套管的长度和连接工艺、电缆支架、桥架的制作、安装、防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

③ 按照施工要求3)检查电缆的径路、根数、固定、埋深、防护、弯曲半径、电缆终端及电缆接头的制作、密封。电缆在手(人)井中、终端及接头附近的预留长度。

④ 检查标志牌装设是否齐全、正确、清晰。在电缆终端、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两端、电力人井内等地是否装饰标志牌。电缆终端的相色标志是否与系统相位一致。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是否设置有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3)配电装置的安装、配线的随时检查。主要检查:

① 是否符合前述施工要求(6)、(7)、(8)的要求。

② 电源箱、配电箱、分线箱等设备在基础上安装是否牢固、垂直、平稳。装置于户外的设备是否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潮、防尘性能。

③ 箱内电器元件质量、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是否牢固、接头有否压紧、接触是否良好,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

④ 电力电缆的技术指标和配电装置各种功能的测试检查。

可根据质量标准和设计文件、合同文件所规定的各项功能要求进行逐项测试。

⑤ 接地系统的测试检查。

电缆支架、桥架、配电装置的金属外壳接地是否牢固、良好。接地电阻值≤4Ω。

2.3、电力电缆线路及配电装置控制质量标准

(1)电力电缆直流电阻(敷设前),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及出厂质量指标。

(2)电力电缆绝缘电阻(敷设前),芯线对地、芯线之间≥40MΩ・ km(20℃)。

(3)直埋电缆埋深应符合国标(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第5.4.2条的规定。上下部铺设的软土层或砂层的厚度≥100mm,并加盖保护板。

(4)金属电缆管套接短套管的长度≥2.2D(D 为金属电缆管外径),硬质塑料管套接管的长度≥1.5~3d(d:为塑料管内径)。

(5)套管电缆埋深。水泥管、塑料管、石棉水泥管、路面至管顶的最小深度:人行道下0.5m,车行道下0.7m;钢管:人行道下0.2m,车行道下0.4m。

(6)电装置及馈电线路绝缘电阻(相间、对N 线、对PE 线)≥O.5Ω(测量馈电线路绝缘电阻时应将断路器、用电设备、电器和仪表等断开)。

(7)缆支架、桥架的外形尺寸、安装尺寸、,配电装置基础的外形尺寸、安装尺寸、预埋件及预留孔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8)源箱、配电箱、分线箱等箱体垂直度:当箱体高在50cm以下时≤1.5mm;当箱体高在50cm及其以上时≤3mm。

(9)缆支架、桥架、电源箱、配电箱、分线箱箱体接地电阻≤4Ω。

3、道路照明控制监理

3.1、道路照明控制施工要求

(1)路照明设备(照明光源、照明灯具、照明灯杆)及其附件的型号、规格、数量、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随机技术文件应齐全。

(2)灯基础的位置、结构、外形尺寸、预埋件、底脚螺栓的规格、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铁板必须保持水平,底脚螺栓的螺纹应完整无损、无锈蚀现象。

(3)灯基础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JTJ091-97)《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录中有关的规定。基础的外观光滑、平直、美观。外露部分的混凝土表面应平整,不允许出现蜂窝麻面。必须提供基础制作的隐蔽工程记录和有关检查报告。

(4)灯供电电缆工程的施工及质量应符合第二点《电力电缆线路及配电装置》中的施工要求。

(5)灯杆应挺直,无弯曲,表面无裂纹。金属杆表面应有防腐措施。防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护层应光滑、牢固,不应有剥落现象。

(6)灯杆的安装位置应正确,灯杆偏离中心线不应超过50mm。灯杆安装应牢固、垂直,悬臂伸向交通流方向。灯杆的维修门不应设置在靠近交通流的一侧。安装完毕后,底座法兰和固紧螺栓应用水泥砂浆包封。

(7)触及的金属杆等金属照明设备均需保护接地,接地电阻≤10Ω。

(8)灯具型号、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灯具应完整无损、安装牢固、俯角正确。所有室外灯具必须是全天候。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84)《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标准中的IP55以上的要求,金属部件应防腐,灯具的可拆卸部分应安装密封垫圈,以防止水汽和灰尘进入。

(9)电源的功率、灯具的功率因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10)照明控制应符合设计要求。户外照明控制设备和器件应安装在具有防水措施的箱体内。箱体必须用优质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制成,箱门要防水密封,箱体防护等级不低于(GB4208―84)《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标准中IP55。

(11)照明控制箱或配电箱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标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12)照明控制箱或配电箱内各电气元件布置整齐合理、安装牢固、接线可靠、配线整齐美观,绝缘电阻值≥O.5MΩ。箱内各紧固元件无松动。箱体支架及非导电金属构件均需保护接地,接地电阻≤4Ω。

3.2、道路照明控制监理重点

(1)各种设备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设备在安装前应首先对其进行开箱验收,做好验收记录。重点验收以下内容:

① 设备规格、型号和数量与施工合同文件相对照。

② 检查三证(合格证、质保单和技术资料)是否齐全,进口设备尚需检查商检证。另外设备应有铭牌。

③ 设备外观检查。主要检查设备有无损伤,镀层、漆层、零配件是否完好无损。

④ 设备配件、附件、备件是否齐全。

⑤ 设备与装箱清单相对照有无差错。

⑥ 必要时应进行电气特性的试验。

(2)路灯安装的随时检查,主要检查:

① 路灯基础的施工是否符合施工要求第2)、3)条施工规范的要求。

② 路灯立杆是否符合施工要求第5)、6)条的要求。

③ 灯具的安装是否符合施工要求第8)、9)条的要求。

(3)照明控制箱或配电箱安装的随时检查,主要检查:

① 是否符合施工要求第10)、11)、12)条施工规范的要求。

② 箱子在基础上安装是否牢固、垂直、平稳,装置于户外的设备是否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潮、防尘性能。

③ 照明设备、供电电缆、照明控制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功能的测试检查。可根据质量标准和设计文件、合同文件所规定的各项功能要求进行逐项测试。

④ 接地要求的检查

金属灯杆、路灯控制箱、配电箱金属外壳的接地是否牢固、良好。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3、道路照明控制质量标准

(1)路灯基础、设备基础的外形尺寸、预埋件、预留孔、底脚螺栓的规格、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2)灯杆的垂直度≤3mm/m。

(3)路灯杆的安装位置:灯杆偏离中心线≤50mm。

(4)路灯金属灯杆的接地电阻≤10Ω。

(5)路灯控制箱、配电箱的接地电阻≤4Ω。

(6)路灯控制箱、配电箱及馈电线路的绝缘电阻值(相间、对地)≥O.5MΩ。

(7)路灯供电相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8)路灯启动后应正常点亮。

(9)路灯的光控、时控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10)路灯供电电缆工程质量标准与第二点质量标准相同。

参考文献

[1]刘德,姜磊. 城市景观照明 文化与节能的关系[J]. 吉林农业.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