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

时间:2023-06-27 17:58:44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银行自助设备,监控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42-01

随着中国进入WTO,金融市场也逐步向世界开放,国外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国内银行为了使自己在这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各家银行展开了一场技术革新,多种自动化的银行应用系统纷纷上线,银行的应用系统也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银行的业务越来越依赖于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而银行各部门和外部客户都对应用设备的支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国内外银行设备维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银行某分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讨论了银行系统中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

正文:

近年来,随着金融电子化的深入发展,银行自助设备的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多,银行业务量的快速提高,自助设备已经在银行服务渠道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自助服务渠道的不断完善,运营效率、运营成本、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的高低,将成为决定银行核心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自助类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已经成为各大银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 自助设备监控管理系统的现状

目前主要有两种系统,一种是自助设备厂商在银行购买硬件产品时附送的监控软件,可以进行一种品牌设备简单现状的监控,但是由于监控界面通常位于银行主机系统上,只能安排一名管理人员进行监控并手动处理,使用不便并难以控制。另外一种是国外ATM 厂商专门开发的具有良好界面的监控系统,由于是从ATM底层获取数据,具有比较准确的状态监控效果。但是也只能支持一种品牌设备。如果需要结合银行管理流程或者需要纳入其他设备,需要进行定制开发,投入很大。经过调查和分析,目前各大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

1 设备管理模式滞后,故障率高,影响收益。

2 配钞不合理

3 日终对账系统效率低下

4 对于厂商和员工难以量化考核

5 远程控制

6 客户服务

二 系统的监控范围

ATM :自动取款机

CDM:自动存款机

MST:自助缴费终端

BST: 多媒体查询中端

BCRM: 可循环自动存取款机

其他自助设备,如XDM:外币兑换机

三、系统管理目标

1 提高ATM等自助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自助设备的管理成本。

2 建立ATM等自助设备故障的快速响应机制

3 为ATM等自助设备提供考核数据,对账和查询统计功能

4 信息管理和维护功能,支持多类自助应用设备的接入,具有良好的扩充性。

5监控功能,支持自助设备的实时监控管理。

6信息通知功能,以快捷的方式进行故障的报告和通知。

7 查询功能,支持各类交易,状态信息的查询。

8、共计功能,实现针对交易、状态变化的多种统计。

9,远程控制功能,可以对自助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如软件更新。

10对账功能,实现ATM设备的对账功能。

11时间跟踪功能,按照完整流程对设备故障进行跟踪。

四、综合信息的管理

1代码管理

系统由许多小的代码对照要求,如设备使用状态、设备安装方式等。这些代码通常只有几条记录,如果为每一个这样的代码在数据库中设立一个表,则将产生很多表,给系统维护带来不便。因为每增加一个表,都要进行相应的开发工作。

因此,系统将这些小的代码表均存入一个表中,通常类别标识将他们区分出来。如果遇到新增或者更新,只需要进行配置即可。

2软件版本管理

本系统中需要管理多种设备,每种设备有不同品牌和型号。各型号的软件版本通常都不一致。因此需要统一对软件版本进行管理,方便进行远程软件更新。

3设备异常码管理

除了常见故障有固定状态文进行上报外,其他异常情况通常设备通过在状态报文中包含异常码的方式进行上报。由于每个厂商的异常码不同,系统需要对异常码系列表进行管理维护,并指定出现异常时的处理方式。

五、设备的维护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支持GPRS上网。因此,对于网店设备管理人员和厂商维护人员,可以利用手机客户端或者WAP方式很方便的访问自助设备监控管理系统,监控目前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各类事件的操作处理。通过移动技术,可以使得本系统的应用得以扩展。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文2

一、导致银行经营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

1.银行不良贷款率高

银行经营管理存在的风险很多,对银行影响最严重的是资产的质量。银行资产质量风险树妖是因为不良贷款引起的。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国际银行不良贷款率出现的八倍到十六倍,这使得我国银行资产质量大大降低,银行经营的风险性大大提高。

2.银行资金充足率低

我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资产充足率都较低,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产充足率最低为8,而我国的四大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高于巴塞尔协议中规定的最小资产充足率,其他三家银行中中国农业银行的资产充足率仅仅只有1.44。银行资金充足率低的情况使得银行信用脱离国家信用之后,就基本不能够承担任何银行风险。

3.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

我国银行经营管理因为严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流通而导致了“宏观紧”与“微观松”两大贷款现状。“宏观松”指的是银行对国家的宏观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较大,对宏观政策的审核较为松懈,因此企业及个人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向银行提出贷款的要求较为较容易实现。而相对应的“微观紧”指的是国家颁布的微观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较小,银行对于微观货币政策提出的银行贷款的审核十分严格,微观政策货币传导机制实施不畅通。“微观紧”的这种现状使得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及个人创业因为银行贷款审核严格而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这些中小企业及个人创业也因为资金的限制而使得其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4.银行利率制度不科学

我国银行的利率实质上是一种管制利率制度,银行实施的这种管制利率制度限制了资金借贷双方供求关系的发展,银行资金的配置也受到极大的限制。虽然目前我国已经逐渐实施利率改革,允许利率市场化。在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各银行之间的利率出现了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基于管制利率机制的银行利率制度改革的实际意义不大,及时银行贷款的利率上调一百百分点,经过计算之后的实际利率百分点也不会超过十太多。这种基于管制的银行利率制度,中小型企业及个人很难真正意义上的贷款实现资金配置与周转。

5.银行资产负债数量结构存在问题

银行资产负债数量结构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额问题。第一,银行贷款负债率高,国外银行的贷款负债率一般仅仅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而我国银行的贷款负债率远远高于百分之五十,其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第二,我国银行的贷款集中度非常之高,其中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贷款占百分之八十,集中了我国大部分的贷款比例,且贷款的企业多半为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贷款的资产增产值却十分之低,这使得我国银行贷款出现了投入多,收入少而引起的资产回收率低的现状。再加之我国企业管理存在问题,许多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而寻找企业管理的空挡,以破产等行为逃避银行追债,银行贷款风险大大提高。第三,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银行的准备率十分之低,其中只有准备率能够超过3的中国银行,其余的银行准备率基本在0.2左右。第四,我国银行的贷存款比率过高,超贷现象十分严重。

二、银行经营管理风险解决措施探究

1.加强银行地区分支机构的业务管理

随着现代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各地区银行的网点越来越多,我国银行的覆盖率也越来越大,但同时随着银行分支机构的不断增加,银行分支机构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银行应该加强对市县级分支机构的银行网点的银行职员工作情况、银行业务开展情况、银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与审核检查,以帮助市县级银行分支网点积极开展银行业务及工作。市县级银行分支网点存在许多职权。责任、资金分管不明的现状,其不仅不利于银行职工的管理,其也不利于银行各项业务及工作的开展,从而增加了银行经营管理的风险。市县级银行分支网点的人事管理应该给予其独立的人事管理权利,以帮助市县级银行分支网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业务需求进行人事调配。市县级银行分支网点专业能力及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十分重要,因此银行总部应该严格审核各分支网点开设的条件,并定期对银行分支网点职工进行专业培训,以提升银行职员的业务能力。

2.提升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

银行职工的工作素养十分重要。银行的金钱交易有很多,但是银行的存贷款应该严格根据银行的规章制度进行,特别是借贷款。银行贷款要对贷款人的条件及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核,以控制银行贷款的风险。而现代银行职员以权谋私的现状越来越严重。银行职员利用其职位的便利,私自放宽银行贷款的额度,放松银行贷款的审核,因此造成了银行贷款风险性增加。银行职员这种以权谋私的现状导致真正需要贷款资金周转的中小企业及个体户得不到贷款名额,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得不到资金的支持,这不仅影响了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还降低了银行资金的利用效率,违背了银行贷款的资金扶持及资金科学配置的原则,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性。由此可见,银行职工的工作素养对银行的业务发展及社会资金的科学配置十分重要,银行应该重视银行职员工作素养及道德素养的提升,让银行职员明确规范银行业务操作的重要性,提升银行职员的思想道德水平,端正银行职员的工作态度,培养银行职员的责任意识,以帮助银行职员严格按照银行规定规范操作银行的各项业务,进而降低银行经营管理的风险性,提升社会资金的利用率。此外,银行职员的业务能力也十分重要。银行经营管理对人员专业能力要求很高,银行应该积极引进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以帮助更好的拓展银行的业务。

3.加强银行人事及贷存款工作管理,加强银行风险控制

贷存款占据银行业务的主要份额,因此银行应该科学管理贷存款业务,以帮助银行贷存款业务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进而帮助银行经营管理工作更好开展。银行贷存款业务的主要目的是对社会资金进行科学的配置与使用,增加资金的增值率。同时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是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的主要来源,控制银行贷款的风险性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经营管理风险,因此加强银行存贷款管理,控制银行贷款风险对于银行经营与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十分重要。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探讨;湘西州银行业;自助银行服务

金融业的加速发展带给了人们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享受。手持一张银联卡,可以尊贵便捷地到各家银行自助服务柜员机上办理取、存、结算、查询、对账、转账等业务,已经成为人们现代金融服务需求中必需的时尚元素,也给现代银行业普及自助银行金融服务提供了广阔舞台。笔者结合湘西州金融经济发展形势,对湘西自治州银行业的自助银行服务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对银行如何更好的助推湘西经济建设步伐,强化金融系统的自助银行服务管理、有效提升银行自助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湘西自治州银行业的自助银行工作现状

目前,湘西自治州各家银行自助设备种类多,ATM机、POS机、自助终端等设施更是质量上乘,为湘西州人民带来了便利的金融服务。特别是近几年,湘西州银行业强化措施着力抓好本行自助设备维护工作,力争全辖ATM机、多媒体自助终端正常运行率达到上级行的标准要求,从扎实提高自助设备服务效率入手,加快全辖业务分流步伐,切实减轻柜台压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

(一)做好自助设备的保养和日常维护工作。湘西自治州各家银行都在努力做好自助设备的保养和日常维护工作,想方设法对所需投保和在保的ATM设备,通过正规途径和渠道,或者经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与相关公司签定了服务合同,由签约公司提供银行维修所需的ATM机配件、技术支持和现场维修,将银行自助设备交由签约公司负责维护和保养,确保了银行自助设备的正常保养质量。

(二)明确银行自助设施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为切实规范ATM等自助设施日常维护工作,湘西州银行明确了ATM管理人员的相应管理职责,如工行规定主管ATM和自助终端技术人员和网点ATM管理员,分级负责ATM和自助终端的维护保养;网点ATM管理员负责本行ATM和自助终端的通讯线路、日常故障维护、配合州分行ATM和自助终端版本升级,保证每月规定的ATM和自助终端线路巡检;分行主管技术人员负责处理支行无法解决的大小技术故障、硬件故障和上级行下达的ATM以及自助终端软硬件版本升级等。

(三)制定ATM管理制度。为提高ATM管理执行力,湘西州银行业制定了ATM管理制度,要求网点ATM管理员加强对ATM的巡查和维护,及时加钞、更换打印凭条,当ATM以及自助终端出现故障时,网点相关管理员要在第一时间查看设备各部件的运行状态,找出故障报错原因,对简单的故障立即解决,对不能解决的故障要及时报上级部门科技人员。如湘西工行要求上级相关负责人接报后在电话中解决的,必须在规定的最短时间内提出解决方法,不能电话解决的必须当天赶到现场处理。对不需更换配件的故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好,对需更换配件的要立即与维保公司联系,争取公司人员最短时间到达现场维护。分行ATM主管技术人员、网点ATM管理员每天必须按照规定查看前置监控系统,同时要有检查情况记录。ATM和自助终端的维修维护必须有详细记载,每次ATM以及自助终端维修后必须填写《ATM、自助终端维修记录清单》,并由网点负责人签字认可。要求网点ATM管理员每周对所辖ATM和自助终端进行巡检维护,巡检维护记录有网点负责人签字。分行主管技术员、网点ATM专管员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ATM出现故障要做到随喊随到。

(四)加强自助设备考核管理。湘西州银行业行制定了量化考核办法,对ATM等自助设备实行严格考核管理,奖罚分明,以有效督促各行ATM管理人员认真履职,强化工作责任心,实现上级行关于全年ATM硬件正常运行率、自助终端设备硬件正常运行率等规定的工作目标,确保银行自助设备高效运转,更好的服务客户。

二、自助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自助银行布局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湘西自治州银行业所辖的自助银行设施布局,除了吉首市区支行自助设备比较充实之外,有的二级支行和县域支行的自助银行设施配置比较薄弱,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资源,提升市场占比,以更好的提高银行竞争实力,拓宽业务市场覆盖率。特别是随着湘西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在乾州再打造一个新吉首”的战略目标正在实施,一个全新的现代新乾州正象一颗新星冉冉升起。为紧跟湘西州经济建设步伐,抓住机遇竞争市场,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迫切需要湘西银行业合理规划设计,在乾州经济中心地段增设新的服务网点和自助银行服务区,以增强各家银行的自助银行市场渗透力,进一步扩展业务领域。

(二)自助银行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考核自助银行运行效率的业务指标主要是现金保障率、硬件正常运行率等。纵观湘西州银行自助服务状况,有的银行自助设施运行效率不高,甚至出现个别自动存、取款机经常处于停机或者故障状态,出现了人为的工作失误,降低了自助银行服务效率,这样不仅增加了营业网点的柜面压力,也给客户带来了不便,影响了银行的社会形象。且通过数月的相关运行指标对比看出,有的银行自助银行运行指标数据涨跌起伏大,波动较为频繁,显示出全瞎自助银行运行效率欠稳定,有待于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 自助银行管理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有的湘西银行现有自助银行中心人员少,要负责全辖许多台ATM机的加钞和机具的管理维护、对全辖自助银行运行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量较大,时间紧张。特别是由于人手不够,有的基层行的营业网点自助银行管理员多为业务主管或者其他人员兼职,工作内容多,业务繁忙,难以很好的履行自助银行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不能精细化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网点自助银行的运行效率提升。同时,随着业务的不断升级更新,需要加强对自助银行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渠道和平台,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训练,提升银行自助银行管理队伍素质。

(四)ATM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自助银行服务设施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的ATM机进行诈骗犯罪活动,风险凸现。其特点一是在ATM机上故意设置障碍,用透明胶、口香糖胶、钢钩等物品封住出钞口,误导持卡人以为机器故障而取不出现金,等待持卡人走后,犯罪嫌疑人再非法取走客户现金。二是采用高倍望远镜,设置微型摄像机等作案工具非法窃取持卡人的密码、卡号等信息资料,再设法“克隆”银行卡进行作案。三是设法在ATM存取款机上设置障碍物的同时张贴虚假“公告”实施犯罪活动,欺骗客户。

三、提升湘西州行自助银行业务运行效率的措施建议

(一)科学合理布局自助银行服务区。湘西州银行的一般性客户结构中,工资户、学生、社区居民较为集中,且所占比例较大,银行要从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提高柜面业务分流率出发,依托特有的金融电子化发展的有利条件,注重业务创新、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合理增加自助银行服务区,在有利位置增添多个离行式自助银行,内设多媒体自助终端、自动存取款机和自动取款机,为客户提供昼夜24小时自助服务,满足客户自助存取款、查询,转账、汇款等多项业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吉首市政府旁、湘西州委新址、湘西职院、各学校内、居民集中区、公务员小区、教师花园区、工业园区等地段,增加银行自助银行服务区,以自助银行服务为中心,人性化带动其他业务的良性发展,提升银行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对自助银行服务工作的考核。湘西州银行要结合全辖自助银行服务工作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更为科学的考核管理办法,完善检查监督管理机制,理顺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赋予自助银行中心更多的管理权利,把管理中心和基层自助银行管理工作紧密的捆绑在一起,真正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责任清楚,有奖有罚。要加大对基层自助银行管理人员的考核管理力度,精细管理指标,明确管理流程,严肃考核纪律,提高管理成效,力争自助银行现金保障率、硬件正常运行率达标。同时,要强化检查组织力量,定期下网点进行自助银行服务效率大检查,和基层管理员交流沟通,解难释惑,现场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消灭事故隐患,切实提高自助银行服务效率。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文4

论文摘要:对于银行的退出需要有一种最优的退出方式,不仅能维护债权人的利益,稳定金融市场,还能获得效益最大化,危机银行机构重组就是一项较优的选择。文章介绍了美国有关危机银行救助重组的法律制度,分析了我国银行重组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危机银行机构重组的立法构思。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指出:“那些不再符合监管要求的机构迅速和有序退出是有效金融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监管当局应负责或协助这些机构有序地退出。”①然而,“多米诺”效应时刻威胁着银行系统的稳定和经济的安全。因此相对于破产清算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最后一次法律救济来说,救助重组则是利益保护的最后一次努力。“保全银行的运营基础,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同时,对社会来讲也避免了一场金融服务业的恐慌,因此机构重组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较为优选的处理方法。”[1]

一、“危机银行机构重组”的法学界定

经济学中的“银行重组”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法律角度看银行重组有两种:一种是健康银行之间为追求规模经济和效益而进行的重组,主要由市场主导,按公司法和合同法的程序进行;另一种则成为对危机银行的救济手段。是指为了维护或恢复银行的信用,消除或者缓解对第三方利益的影响,化解金融风险,以完善银行企业制度目标,在银行业监管机构的干预下根据银行法的相关法律,进行企业产权结构的完善与创新,并清理银行的损失、恢复其金融功能的过程。

二、美国有关危机银行救助重组的法律制度

在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濒临破产而严重影响存款人利益时,各国都无一例外的规定了对该银行的救助重组,并有相应的法律规制。危机银行的救助的方案基本上包括资金上的救助和机构上的重组,美国也不例外,其对危机银行的救助重组主要包括以下法律规制。

第一,对危机银行的重组必须有一定的依据。美国非常注重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对经营不良的银行进行改组整顿必须依据主管机关的日常监督和审查时获得的资料和数据。根据《1978年联邦金融机构审查理事会法》,联邦金融机构审查理事会统一对联邦银行、州立联邦储备成员银行以及州立联办存款保险成员银行等几乎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审查。理事会根据审查结果,对银行做出评估,然后决定是否对银行采取改组整顿措施。评估首先是对银行运作的评估,确定一到五的等级,然后再根据运作评估做出综合评级。运作评估有五个指标:资本充分性(Capital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Quality)、管理(Management)、收益(Earning)、资产流动性(Liquidity);根据运作评估的结果,理事会做出五个等级,从综合一级到综合五级。综合四级银行有着一定程度的严重财务问题和综合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会成为银行的主要问题,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立即预见到银行的倒闭。综合五级银行其财务问题严重,即将面临倒闭。[2]

第二,美国并不对所有的危机银行都进行重组,只有存在重组价值的情况下才会对其进行救助重组。决定救助重组前除了对单个银行进行风险分析外,还要评估公众对该银行的依赖和需求程度并预测银行倒闭对金融界的影响。如1955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法》第13条规定的“不可缺少”原则(essentialityrule),即如果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在当地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是当地不可缺少的金融机构时,该金融机构就可以免于破产,接受一系列的救助重组。之后1984年对美国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的救助,成功的保护了当时占10%的投保款,也保护了投保对象以外的存款。使得“不可缺少”原则向“太大不能倒”原则转变,这是“太大不能倒”原则的第一次使用[3]。而1991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善法(FDICIA)》则废除了“太大不能倒”原则。只有在不保护保险对象外,存款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时才给予收购、继承或资金援助。[4]同时提出了处理成本最小化原则,即对银行的救助前会比较救助费用和破产清算后清偿费用,前者大于后者,则联邦保险机构一般不会采取救助措施。第三,美国会根据银行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救助重组措施。在监管机构对银行审查评级时发现了银行较严重的问题时,美国银行监管机构会对该银行提出正式或非正式的警告,并要求银行高层主管做出解释和采取相应的措施,甚至可以向监管对象发出禁止令或对有关人员停职的命令。但对问题极其严重,采取救措施无力的,则让它退出市场。对问题比较严重,但仍有希望救助的则采取积极的救助措施。

救助措施主要包括资金上的支持和促成机构重组。对面临破产的银行,美国监管机构首先会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资金救助,最典型的就是1984年对大陆伊利诺斯银行注入约55亿美元的资金救助。对于机构重组,首要方式是由一家健康的银行在无第三方的帮助下购买面临倒闭的银行,承接该银行全部债权债务,这种方式又被称为“购买与承接”(PurchaseAndAssumptions),也即我们所陈的并购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方便有效,在无需创建新的法律实体的同时,不仅能为健康银行开拓更新更广的市场,也保留了原来危机银行的业务,可以有效的避免可能进一步引起的金融危机。当无法安排这种方式时,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通常会采取另外措施,即设置一个过渡安排法案,建立桥梁银行(BridgeBank)或新银行(NewBanks),这是对危机银行救助的一种临时机构,以其来接管危机银行的运营并尽量维持银行的价值,与此同时,接管者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般是两年)要积极寻找长久的解决方案。

三、我国银行重组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经验

中国银行的倒闭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1999年1月16日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被宣告破产,这是新中国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的金融机构。在此之前,中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海南发展银行和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也先后被接管、重组或关闭,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广东发展银行对中银信托投资公司的收购即是成功的,避免了中银信托投资公司破产而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又使广东发展银行业务突破了地域限制。但海南发展银行兼并重组海南城市信用社,不仅没有成功,方而连海南发展银行也遭挤兑,被迫关闭。从我国对危机银行的处理过程可得出:第一,重组是解决危机银行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措施,适用得当可以获得”双赢”的效果,不仅能解决了危机银行的问题,还有利于参与重组的另一方银行扩展了业务领域。第二,法律应对重组的标准作相应的规定。并非任何银行在危机时都可以通过重组获得重生。对于那些问题严重,即使花费了大量成本救助也不见得有效的银行应当尽早淘汰。我国也不应固守安全而忽略了成本与效率问题。第三,危机银行重组对象选择应慎重,不是任何银行都有能力承受危机银行的问题的。第四,危机银行的重组不仅国家财务要援助,还要鼓励私人资本的参与,这样可以节约国家的财政支出。以上都在现实中为危机银行的机构重组奠定了实践性的基础,但是纵观我国法律,涉及银行重组的立法仅有《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38条和39条,并且内容简要概括,不具有可操作性:第一,重组标准不明确,对重组、接管和破产之间的界限,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只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对该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何为“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法律应对其做出判断标准;第二,危机银行的机构重组多采用兼并和收购的方式,但我国缺乏专门的银行并购立法,虽然我国现有的法律涉及银行并购的规定有《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公司法》以及《证券法》等,但都不具有可操作性。

四、我国危机银行机构重组的立法构思

(一)救助重组的依据和前提条件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38条规定的银行机构重组的前提条件是已经或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但这一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笔者认为促成危机银行机构重组的前提应符合以下条件:第一,银行经营时出现实际的经营危险和可预见的危机,这可用四个平行要素来评估问题的严重性——危机对公众信心的影响、对银行流动资金的影响、对银行偿债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其他银行的牵连。一般情况下,银行是否满足上述条件的认定依据是银行监管部门在预防性监管措施下颁布的经营风险指标以及行业的一般经营水平。我国商业银行可借鉴美国的综合评级制度,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考虑银行资本、资产、管理、收益和流动性等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评级体系,确定我国银行的风险状况,作为重组的标准。第二、遵循安全性和成本最小化相结合的原则,即在确定是否救助重组时,除了安全方面的考虑外,还要评估救助重组的成本以及重组后银行继续经营的价值是否大于破产清算的价值。对于那些问题严重,即使花费了大量成本救助也不见得有效的银行应当尽早淘汰。“对银行体系稳健的最简明和最经济以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早清退不能继续经营的银行。”[5](二)启动重组程序的启动者

对于重组启动人各国是有不同规定的,主要有监管机构、银行自身和债权人。考虑到债权人提起可能会出于自身考虑,而草率的提起重组可能使问题银行加剧危机陷入挤兑的危险。因此有些国家规定只有监管机构才能提起。监管机构所处的位置和职责使其更具宏观的眼光,自然可提出救助重组要求。但借鉴于破产法,笔者认为也应当允许债权人和银行机构本身提出重组申请。首先银行最了解自身财务和经营状况,尤其是在监管机构没有发现问题时,银行自身若能提起救助重组申请,这样有助于尽早解决问题。而债权人尤其是存款数额较大的债权人,因其利益与银行经营状况紧密相连,自然会很关注银行状况,若银行监管机构没有发现问题而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提起重组申请时,由这部分人提起也有助于尽早发现问题,此时他们会先对银行进行评估认定重组后继续经营的价值是否大于清算的价值,答案是肯定的话,银行、债权人便可能协商共同对银行进行重组。监管机构对其干预便不会太多。

(三)重组实施机构

从国外银行法看,危机银行的重组一般由银行监管机构来实施,如美国有双重银行监管体系,一是联邦银行监管机构,负责监管国民银行和参与存款保险的州立银行,包括货币监理署、美联储(FED)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二是各州银行监管部门,负责监管州立的,没有参加存款保险的非会员银行。[6]但对于银行的关闭问题,只有被关闭的银行的注册机构——货币监理署或州立银行监管当局才有权签发关闭命令,而真正实施救助重组的机关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我国银行实际上也有双重的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监管委员会是银行主要监管机构,对危机银行的重组应当由其来负责。但危机银行的救助重组往往伴随着资金的救助,这就需要与中国人民银行协同合作,这样才能保证银行的救助重组顺利进行。

(四)机构重组措施

从国外立法看,危机银行的救助重组主要包括资金上的援助和机构重组,两者是协调进行的。而机构重组最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并购(M&A)方式。并购包括合并和收购两种,所谓收购指的是一家健康银行通过有偿方式购买陷入危机银行的全部或大多数股权,危机银行的一切债权债务由收购方接收,被收购方消亡或成为其分支机构而继续经营,我国中银信托投资公司的重组就是采用收购的方式。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银行按照法律规定和协议而组成一个银行的法律行为。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吸收合并也即兼并。新设合并即设立一家银行合并危机银行的全部债权债务。1994年日本的东京协和与安全两家信用社发生经营危机时所采取的做法便是如此。[7]

笔者认为我国危机银行机构重组也应主要采取并购方式(M&A),从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来看,并购有以下优点:第一,并购能使危机银行机构实体得以基本保存,保持了金融服务的连续性,减少了对经济的冲击,维护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并能为进一步处理危机银行的不良债权提供缓冲时间;第二,对于接收银行而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并承接了危机银行曾经所拥有的、仍有相当价值的“商誉”;第三,对于监管机构而言也是最省时省力的;第四,宏观上讲也有助于调整原有不合理的金融机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但遗憾的是,虽然我国现有的法律涉及银行并购的规定有《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公司法》以及《证券法》等,这些规定都非常原则,《公司法》只是规定一般企业的合并分立,而商业银行的合并分立不仅其程序有别于一般企业,还需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银行并购的特色性需要制定配套的《银行并购法》。

(五)重组后果规范

各国对重组后的立法都比较简单,一般有两种情况出现:第一种是重组成功,即救助重组达到预期目的;第二种是失败,这时应立即转入破产清算程序。但依然存在转换程序所要耗费的时间和成本。因此笔者建议,在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危机银行重组时应制定两种计划——重组计划和清算计划,这样在重组失败时就可以节省从重组到破产程序转换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五、结论

危机银行的机构重组只有在健全规范的制度框架内运行,才能保障重组并购双方及其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不受损害,我国银行重组的制度建设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危机银行的机构重组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它与接管、破产清算等是相衔接的,因此我国应当完善银行整个市场退出的法律机制,保证危机银行的重组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除此外,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引入早期纠正制度,对银行出现问题时便开始采取有效措施以纠正,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中便有类似的早期纠正措施。即在银行问题相对较小时可以采取与管理层对话等非正式措施;在问题日益恶化,管理层对纠正措施要求置若罔闻时,管理机构便应当加大补救力度;当问题极端恶化时,便应当开始救助重组措施了。

参考文献:

[1]候之源.世界各国银行危机处理制度及启示[J].中国金融形势日报,2000,(11).

[2]陈小敏,王晓秋,彭海燕.美国银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美〕劳埃德B.托马斯著.马晓萍译.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4]裴桂芬.美日监管当局处理金融机构危机方式的比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7).

[5]查理士·恩诺克、约翰·格林编.朱忠等译.银行业的稳健与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文5

本文作者:江运昌 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电子银行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推手。目前,电子银行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交易和服务的主渠道,不仅分流了大量的柜面业务和服务压力,缓解了业务量快速增长与物理网点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促进了业务的发展和效益的提升,而且借助电子银行还催生了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进一步促进了银行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和收益结构的转变。

电子银行成为竞争客户的新利器。随着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功能的不断完善、安全性能的不断提高,电子银行突破时空界限,全天候、跨地域、广辐射的优势日益被客户认识,其安全便捷的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银行的客户服务能力,逐渐成为竞争新客户、稳定老客户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电子银行顺应了网络时代的工作生活方式,吸引了一大批成长性良好的新生代客户,促进了银行客户结构的改善。

尽管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普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业务整体结构和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柜面业务的分流效果和客户的整体活跃程度仍有提升空间。二是业务发展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的营销格局尚未形成。三是电子银行面对服务需求的压力依然很重,银行的服务现状还难与客户的期望相匹配。

提升电子银行业务市场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信息化正在加速改变传统经济运行模式和城乡二元结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县域和农村电子金融服务加快兴起,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全面分析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运用正确的发展策略,全力拓展电子银行业务,促进业务的经营转型和综合效益的提高。

突出创新引领。电子银行归根结底是信息技术与金融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与生俱来的创新属性。电子银行业务作为一个搭载各项产品和服务的渠道,其竞争力集中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各个业务领域的综合实力。一是针对当前智能移动互联终端规模化普及的趋势,迅速推广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金融客户端。二是针对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推进电视银行、手机支付领域的试点。三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积极创新电子银行资产业务,推广各种类型的网络贷款等产品。四是针对新兴市场的蓬勃发展,发挥好电子银行延伸服务的作用,加快在县域、城乡结合地区、专业交易市场、跨境人民币服务等领域推出特色电子结算产品。五是针对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信用优势和结算优势,推出特色电子支付产品,和第三方支付公司既合作又竞争。

加强市场营销。客户是所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归宿,市场是展现一项业务竞争力的最终舞台,要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推广电子银行产品。一是抓营销管理。既要充分发挥网点、短信等自有渠道的营销服务作用,又要加大在外部网站、平面、户外和移动网络媒体的宣传资源投入。通过对重点品牌、核心产品的宣传以及优惠活动,培养客户通过电子渠道办理金融业务的习惯,并积极开展积分兑奖和在线实时抽奖等客户回馈活动。二是抓网点营销。强化网点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意识,无论是个人客户的拓展,还是对公客户的拓展,网点均是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综合营销,同时要积极引导客户进行一次现场体验。三是抓精准营销。研究建立客户行为分析模型,充分利用电话外呼、短信等远程电子化营销手段开展业务推广。四是抓方案营销。完善营销部门的协调联动,以项目带动客户拓展。通过走进企业、网银校园行、理财课堂或者客户现场体验方式,带动客户批量式发展;引进合作伙伴,共同为客户提供优惠的增值服务。

提升服务价值。电子银行业务所有操作均是客户通过网络、手机以及各种自助设备来完成的。这就要求电子银行业务必须重视客户体验,必须要有良好的易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客户对银行产生信赖和忠诚。一是积极应用人工智能、自动语音识别等新技术,优化调整电话银行自助语音树结构和流程,提升自助服务占比。二是加强短信银行建设和应用,改善交互体验,丰富服务功能,完善短信银行知识库,加快对电话人工服务的分流。三是加强对上门服务人员在设备配备、网络环境等方面的支持,畅通服务渠道,规范服务流程。四是深入推广数据仓库应用,大力开展不动户唤醒工作,不断提升客户活跃度。五是重视客户反馈信息的价值挖掘,持续改进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 社区银行;社区O2O;预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070

[中图分类号] F8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134- 02

1 社区银行概况

社区场景成为当下各大商业领域的热点,从商超类社区O2O到上门服务类社区O2O,再到小区社交,物业O2O模式等,社区已经成为用户需求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其中,金融行业与社区场景的切入点即社区银行。在北京,社区银行已经达上百家。虽然目前社区银行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仍有许多缺陷和不足。

为有效解决城市社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近年来,社区银行在一些高档社区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些社区银行基本上都选取人口密度大、规模大、定位高端的住宅小区入驻,一般都设在社区内部或临街,通常面积不超过20~30 m2。为社区居民的食衣住行、休闲娱乐、商贸往来等提供诸多个人金融服务,如借记卡、信用卡、个人贷款、理财、代扣缴费、电子银行业务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10余家银行都存在不同形式的社区银行试点。

社区银行普遍主打“亲民、方便、基础金融”等招牌,布局结合社区特点:门口设立存取款一体机、电话银行、银联便民自助缴费机、自助开卡机等电子设备;里面设立咨询区、儿童活动区、休息区等便民区域,这些区域还配备电视、电脑、玩具、读物、急救箱等。有些社区银行还提供代收快递等服务,但需求量不大。

2 社区银行现状分析

2.1 主要特点

(1)社区银行普遍选取入住率高的大型高档社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高档社区居住人口财务状况良好,一般具有稳定资产和收入,属于银行的优质客户;二是人口密度大,特别是市区一些相对成熟的社区,老年人较多,对金融服务产品不甚了解,社区银行可以发挥亲民的优势,老年人不用走出社区就可以了解更多的理财知识,在目前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不佳的情况下,社区银行相对安全、可靠,成为吸引社区客户的因素之一;三是对于工作比较忙碌的年期客户群体来说,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在节假日就可完成金融服务的办理。

(2)社区银行都以理财产品作为主打产品,分析原因如下:一是社区银行一般配备员工3~5人,自助设备相对较多,国际汇款、对公业务等现金业务无法办理;二是社区银行根植于社区,专注于社区,社区为个人居住生活场所,业务需求以个人对私业务为主,大多为存取款、个人理财等;三是社区银行对入驻社区周边情况、小区定位等情况比较了解,对小区客户群体可以合理定位,适合推出量身定做的产品。

(3)社区银行对小额贷款业务手续较为灵活简便。因为社区银行工作人员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特点和居民消费倾向及消费结构等信息比较了解,对借款人信息容易做到知根知底,具有地缘优势和人脉优势,借款人难以对社区银行进行欺诈;其次,社区银行管理灵活,手续能适当简化。

2.2 主要优势

(1)定位优势。社区中老年居民不用走出社区即可办理银行基本业务,产品推出要结合客户群体特点,安全、收益稳定。随着我国逐步跨入中老年社会,社区银行将具有越来越好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2)信息优势。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社区周边市场,这对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开办十分重要。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大银行而言较小,风险识别能力较强,因此条件灵活,手续简化,速度较快,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这使社区银行在对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获得比更大的安全赢利空间。随着利率市场化,个人贷款业务方面的优势将逐步显现。

2.3 竞争战略优势

(1)目标市场蓝海状态。社区银行主要市场定位于个人零售业务,是大型银行所不能兼顾的区域和客户,挖掘“低端”市场潜力,以填补金融空白。

(2)经营机制灵活。资产规模较小,组织形式也相对简单,管理链条短,彼此的协调性好,有利于相关软信息的传递,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及时做出经营决策,从而灵活应变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3)信息资源优势。社区银行立足于当地,与大银行倾向于根据从财务报表和 信贷报告中得到“硬信息”向大企业贷款不同,社区银行对社区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和居民情况的熟悉和了解,依靠人际关系,收集借款人的个人品德及管理能力等“软信息”,并作为决策依据,有效的解决了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较好地防范风险。

3 社区银行的发展趋势

3.1 拓展业务发展空间

从高端客户到普通客户,都应有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社区银行在现有阶段的业务仅仅局限在存取和理财等几个少数的业务上,并没有实现社区银行O2O的最初设想。未来,社区银行将主要提供一个服务平台,满足对客户的沟通、理财建议、辅导服务等多方面的业务,甚至为每个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3.2 社区化和便利化

一是社区化,比传统网点更加贴近客户,了解客户,便利客户,挖掘出每个社区的用户偏好和习惯,更加贴近社区用户;二是便利化,加强与网银业务的结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模式,大力推广远程视频服务,形成24小时全天候的社区金融服务。

3.3 探索与地产物业类合作模式

地产物业类社区O2O合作目前发展良好。地产物业一方面可以为社区银行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帮助社区银行推出符合社区定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地产物业可以为社区银行提供更多的线下渠道,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

3.4 加强安全隐私保障

对于社区服务这样的生活场景,安全隐私是困扰用户的一大难题。社区银行不仅仅要保证居民信息的隐私性,更要保证线下的安全性。目前多数社区银行的线下安保措施不足,日后应该加强社区银行安全意识,真正发挥社区银行的作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满足大家各类金融需求,实现银行和社区的双赢。

主要参考文献

[1]毛冉辉.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文7

随着我国新农村政策的推广不断加深,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广大农村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有的甚至已经找到了适合的生存土壤,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并逐步实现了规模的扩大。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融机构仍然存在着资金规模有限、缺乏技术支撑、风险隐患突出、监管力度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本文将在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扶持策略和方向。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新农村;发展现状;策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与发展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金融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但是在许多地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中都遇到了诸多问题,面对众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需要找出合适的扶持角度,制定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策略。

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

1.1 小型贷款公司的发展状况

随着新农村政策的不断推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资本逐渐充裕,小额贷款公司在县级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以浙江省为例,在2010年5月以前,浙江省就有117家符合国家规定的小额贷款公司正式营业,总注册资本达到187亿元,但是在河北等北方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较少,活跃程度也远远不如浙江等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多以三农政策以及中小企业融资作为主要服务范围,并推出了多款与当地三农政策相匹配的贷款产品,并在抵押政策上进一步放宽条件。据数据比较显示,这种小型贷款公司在支持三农政策,服务小型微型企业方面明显超出其他商业银行。

但是人们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还存在偏见,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经营模式成为影响其放贷资金的先天不足,当小额贷款公司在遇到从其他金融机构融资困难时,就会导致资金不足,甚至陷入困境。

1.2 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

村镇银行在南方一些省市发展相对较快,在北方地区仍旧以农村信用社作为主要农村信贷机构。比如在2010年时南方一些省内的村镇银行的贷款余额达到5.3亿元,拥有了众多中小企业农民和个体客户。从某种意义上说,村镇银行的出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金融之间的供求关系,对供求关系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但是,村镇银行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比如,在支付结算渠道上不通畅,村镇银行无法以直接方式假如大小额支付系统,致使客户无法在银行之间进行便捷的直接划账,也无法使用全国支票结算,流失了部分企业用户。另外,对于村镇银行的扶持不够也是造成村镇银行发展不顺利的原因之一。

1.3 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状况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中国银监会在2007年的时候开始推行的,放宽农村贷款标准的试点工作。该工作首先在青海、四川、甘肃、内蒙、湖北等六个省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试点,但是到2011年全国68万个行政村中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获得银监会允许拍照的仅10家,由此可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情况远远不如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发展情况。虽然农村资金互助组在信贷安全度上存在明显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融资难的困难。从农村资金互助组的组织情况来看,它的融资渠道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社员二是社会捐赠三是其他商业银行借贷。但是由于发展社员时对社员户籍要求较高,所以很难通过大范围发展社员获得资金,另外,社会捐助并不能作为互助组的长期资金来源,而与其他商业银行之间的信贷活动具有明显的双向选择性,给融资造成了一定阻碍。

2 当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遇到的主要障碍

2.1 有限的资金规模降低了信贷供给总量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问题。这是由于其自身规模小,实力非常有限,因此就大大增加了这些金融机构吸纳储蓄以及发放贷款的难度。对于村镇银行来说,许多农户以及小、微型企业对村镇银行了解甚少,对其信誉度存在较大质疑。另外,由于村镇银行在贷款产品以及服务上与大银行存在加大差距,再加上其资金实力有限,因而造成了许多农村地区客户的流失。

2.2 技术条件落后,管理人才缺乏

新农农村金融机构大多设立在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拥有鲜明的技术优势。因此,难以满足当下农村用户需要的异地缴费、汇款兑换、大小额支付、银联卡通用、网上银行等需求。同时,由于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导致服务、产品以及运营上存在较大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在用户中形象,制约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顺利发展。

2.3 风险控制难度大

风险控制是金融机构管理中的主要部分。但是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其服务对象是当地农户或者涉农小企业,贷款方式大多是采用信用贷款,因此在担保以及抵押物缺失的情况下,极容易产生风险损失。同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其容易受到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对金融机构的的安全存在较大威胁。因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难度大的问题对于其顺利发展造成了较大阻碍。

2.4 监管难度增加

如上文所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在当地,因此其金融生态环境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在业务复杂程度高,监管难度大的情况下,大大影响了监管的严密程度。同时,我国银行监管的渗透深度不够,难以对村一级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加大了监管难度,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全面发展以及平稳进步。

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破茧对策

3.1 完善政府扶持政策

政府部门首先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新型金融服务体系。主要体现在对信用平台的搭建活动。一个区域的信用平台是需要政府通过宣传、教育、培养的方式来营造的,从而营造一个较为和谐的信用文化氛围。通过帮助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建立合适的信用评价制度、评价体系以及信用存档制度等方式来降低该类金融机构风险隐患。其次,是政府部门要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行更加优惠的财税制度。对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活动的机构实行一定的税务减免以及政策优惠。同时,这也是引导新型农村金融体系赢得人们信赖的前提和基础。最后,政府部门要通过保险方式提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对国际农村银行研究表明,设立农业保险是提升农村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方法。采取保险的方式引入资金,既能够降低农业活动的风险性,又能够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保障,同时还能够促进新型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改善,促进金融机构的有效提升。

3.2 引入金融人才

提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知名度以及服务档次,增加金融机构的核心实力,这都需要大量引入金融人才,同时,这也是促进新型金融机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像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村镇银行需要认清自身存在着规模小、业务简单的特点,因地制宜的选用当地优秀的金融工作人员以及中高层管理人才。这样才能够在保证人员稳定的情况下,逐渐搭建起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形成灵活性强、工作效率高、管理完善的人力资源结构。另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还应该根据本地信贷管理的需要选用具有农业信息技术专长的人员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通过与当地就业指导部门合作,保证当地高素质人才的引入,充实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人才团队。

3.3 促进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所在的客观环境造成了该机构在管理及经营上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农村金融体系生存发展的风险防范体系。在解决发放贷款时信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可以考虑通过平时信用系数好的用户来提供信用信息,保证村镇银行的信用体系与其他大型银行信用体系的关联性,形成一定的信用信息联络网,从而增加了信用保证。比如,浙江村镇银行建立起的“村镇银行—贷款服务中心(信贷员)—金融服务站(村)—农民贷款小组”的四级市场网络就是信用系数较高的风险防范体系。村镇银行在进行商业贷款时,在没有实物抵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掌握贷款户的资金运营环节以及经营状况来增加贷款的信用系数。在仅有的几家农业金融互助合作社中,形成了社员自发成了的贷款小组,这样不仅可以形成贷款风险连带责任,还可以更加容易的控制信贷风险。

3.4 建立新型监管理念与监管模式

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建立,首先,需要采用传统业务监管与新型监管理念并重的方式。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在市场准入制度上必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的确立不是由银行所在区域决定的,而要以更加严密的方式来降低风险系数。另外,监管模式还应该渗透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将传统的存贷款进行单独监管,严格控制内部人员在工作期间与外部人员的关联交易。其次,还要以利率的调控来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也只有开放利率才能保证新型金融机构的贷款定价有效覆盖资金成本和潜在风险,保证金融企业的持续盈利和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我国国情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开放我国农业金融领域的市场利率,让农村以及村镇银行的利率水平真实的反应资金供求情况及平均风险水平。监管部门也应该强化利率的控制作用,规范农村融资活动,坚决杜绝高息揽存和高利贷行为的出现。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提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实力需要政府部门等多方努力才能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需要注重提升企业自身实力,在农村市场做大做深。

【参考文献】

[1]余涛,林森.农村金融需求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来自东北贫困县23个村的调研报告[J].农村金融研究.2011(10)

[2]陆智强,熊德平,李红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治理困境与解决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1(08)

[3]周孟亮,李明贤.中国农村金融“双线”改革思路:比较与协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04)

[4]孙卫丽,顾研.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信贷市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5)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文8

我告诉他们,创业初期我跟银行打交道,虽不请客不送礼,但并不表明我不搞“公关”(攻关),恰恰相反我们将和银行的公共关系搞到了极致,下面几个方法都是我们通常使用的,用了之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有的方法收获还颇丰。

走出去

跟银行打交道实际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好像合作一样,只有你了解他的需求,他知道你的情况,双方才有合作的可能。要想获得贷款,首先得了解清楚银行对企业的要求是什么?什么能够打动银行?银行最担心什么?然后走出去“对症下药”、“投其所好”地向银行相关部门推介你企业的各个层面,如经营理念、经营业绩、规划、产品技术和市场前景等等,甚至有时候将你企业的弱点、面临的风险或困难都给他们讲明白。这样做,一方面信息介绍得全面有助于他们了解、认可企业;另一方面你的坦荡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再有贷款比例、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担保比例、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等指标最好都在银行的要求范围内,因为银行关心的风险也正是你企业自己的风险。如果你经营决策中没有过分地莽撞、“破釜沉舟”等风险行为,这不仅有利于获得银行的贷款,更为重要的是对你自己的经营也有好处。还有企业的财务制度、财务报表、财务结构等都要根据银行的正规要求作出调整,这些都有利于银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

请进来

如果有机会,最好邀请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到企业参观,进一步展现企业良好的经营实力和潜力。因为听你介绍远不如他亲眼所见更可信。企业的战略、规模,近期发展长期规划、经营理念,甚至良好工作作风、员工精神面貌等等,有助于获得银行的支持。特别是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是很厉害的,它展示着一个企业的伟大抱负与情操,表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及盈利水平;企业对客户、合作伙伴的态度。如果银行领导认同了,那么在给你企业经营状况评估时,将能挣到不少优佳分。

邀深入

必要时邀请他们参加企业董事会。在企业的董事会上,企业的财务营运,经营状况最为透明,这是给银行最好的诚信经营报表,银行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样的企业不是优良的信贷企业。2001年,我们邀请相关银行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皇明集团的董事会,2002年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公开授信皇明2亿元,这不仅仅是皇明银企关系融洽的表现,也是皇明良好信誉的最好证明,同时它又给了我们的合作伙伴、客户、股东在信誉上的信心。

巧担保

对于不少中小企业担保单位或抵押物是贷款时最为头痛的事,因为企业小可抵押资产较少,又很难找到担保单位,以政府为背景的各类中介机构收费太高,另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其实合作伙伴是最理想的担保单位,因为它与自己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为了共同的事业,所以最为容易获得他们的帮助。

重承诺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文9

    论文摘要:目前“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这其中原因有很多。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有政府的原因,有结构政策的原因,有金融机构的原因等。我们通过对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分析,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来帮助我国中小企业资金融入,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城市集体企业、农村乡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个体与民营企业等非国有的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2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到了70%和45%,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这说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助推器。但是,最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尤其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数量少、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如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企业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贷款,但创造了70%的国民生产总值的非国有企业只获得30%的银行贷款。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充分改善,中小企业将难以持续快速发展,会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主要外源融资渠道,直接融资匮乏。就其过分依赖的间接融资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相对较少,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国有银行增量信贷资金的70%~80%都投向了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得到的只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而这仅有的20%信贷资金却是近1000万家中小企业抢夺的主要资金来源。从以上融资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严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究其根源,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银行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更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1.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信息观念淡漠。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经不起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波动,经营风险较大。加上中小企业信誉不高,信用观念淡漠,导致银行放贷慎之又慎。不少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观和透明。此外,个别中小企业还恶意抽逃资金,拖欠账款、空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造成信贷资金流失,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 

(2)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难度。椐调查,我国中小企业50%以上财务制度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较低,缺乏应有的财务管理知识,对重大的财务决策全凭自己拍脑袋来决定,管理非常混乱。同时,企业为了应付监督部门的检查,还要准备两套账,甚至多套账,这样,企业很难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资料,银行也无法摸清企业的真实面目,增加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风险。 

2.银行方面的原因 

(1)体制政策上的失衡直接影响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的渠道。我国金融机构仍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主,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导致四大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这主要是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制度障碍。此外,国家还规定对银行的逾期、呆账等不良贷款实行追究制,因此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自然多一份谨慎和小心。 

(2)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能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它与资金的使用者(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通常,中小企业资金在经营管理状况方面比银行拥有更多信息,因此,中小企业就有优势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或事后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银行的利益,使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保证、抵押能力上的差别,以及贷款规模导致管理成本上的差异,使银行缺乏为家庭式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动力。 

(3)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还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虽然我国已有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业银行如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但由于他们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自身问题还没有解决,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要。 

3.政府部门的原因 

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部门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观念,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对中小企业仍然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在我国,中小企业虽然采取了差别利率、两免三减或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中小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本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往往实际最终无法实现。 

三、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分析 

美、日、韩在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上有很多的共同点: 

1.在政府意图上,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制定各种支持政策,旨在改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2.在金融支持上,普遍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或信用担保机构,通过政府直接贷款或给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来保障中小企业顺利融资。 

3.在税收政策上,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制定各种中小企业税收的减免与宽限政策,给予财政援助,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4.在法律制度上,制定一系列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小企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创新发明是在小企业实现的,小企业人均发明创造是大企业的两倍:中小企业对科技进步有很大的贡献,美国的高技术公司在起步阶段通常是中小企业。另外风险资本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创造产值、实现税收和外贸出口分别约占全国总值的60%,40%和60%。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小企业面临着国内大型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双重挑战,原本融资渠道窄、获资金援助困难的中小企业就更加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借鉴美、日、韩等国支持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通过美、日、韩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有了很大的启示。 

四、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支招 

1.强化自身素质建设,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1)强化财务管理,杜绝造假现象。中小企业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资料应该数据准确、真实有效,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就必须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规范经营,自我约束,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也是中小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要求的。 

(2)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对于中小企业自身而言,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还不畅通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解决资本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的信用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竞争是公平竞争。它拒绝欺诈,排斥投机取巧,鄙视一切不讲信誉的行为。作为中小企业,要相互信任、恪守信用、以诚为本。

(3)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机构来实现的,渠道单一。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不仅会产生资金来源不足和资金紧张的后果,而且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应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并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以改变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获得资金的现状。 

2.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1)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未来的社区银行中扩充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业务,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要。 

(2)完善信贷人员考核制度,适当下放基层行贷款审批权限。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行应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突出对分支机构和授信人员的正向激励。并且银行应将小企业授信情况纳入对分支机构的考核范围。对小企业授信人员的考核,可采取薪酬与其业务、效益和授信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的方式。另外,适当下放贷款的审批权限,确需上收的,上级行要提高审批效率;银行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和金融管理能力、信贷资金占用和使用情况、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实行区别授信。 

(3)放宽抵押贷款条件,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银行应进一步放宽抵押品的范围。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行可接受房产和商铺抵押,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仓单、提单质押,基金份额、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存货抵押,出口退税税单质押,资信良好企业供销合同质押,小企业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财产抵押、质押以及保证担保等。还应完善抵押物拍卖市场和中介机构,降低抵押成本和减少抵押手续。 

3.发挥政府扶持和引导作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1)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环境。风险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战略投资。由于我国在政策环境、退出机制、企业制度、个人信用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风险投资在投资总量上也只占很小的比例。政府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经济体制、金融秩序等外部环境。政府应该培育我国真正的风险投资主体,为风险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和出台优惠政策。尽快降低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门槛,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2)要放松金融管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民间融资。中小企业将持续发展,大型商业银行肯定不能满足融资的需要。中国民间资本并不稀缺,稀缺的是民间银行。国家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民营经济发达地区试点民间银行,然后加以推广。民间融资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最重要渠道。 

(3)政府规范和引导中小企业,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应借鉴《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和《担保法》等法规,构建以互助性担保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互助性担保的优势来自于民间担保的产权结构、社区性和互助、互督、互保机制。当面临风险时,政策性担保机构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转移给政府,而互助性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最终由会员分担,容易被潜在的被担保者接受,担保审批人与担保申请人相互较为了解,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助性担保将银行或政府担保组织的外部监督转化为互助性担保组织内部的相互监督,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通过互助性担保联系起来,在和银行谈判时可以争取到较优惠的贷款条件;互助性担保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可以为政府与中小企业沟通创造新的渠道,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 

(4)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政府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我们还需要更努力。应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从融资角度,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可着手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条例》和《中小企业融资基金管理条例》等配套的法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必须制订专门的《信用法》,使治理我国的信用环境有法可依。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经济、金融在内的各项综合改革的进程,并通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最终走出融资困境。 

 

参考文献: 

[1]周天勇:发展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10 

[2]李 国:自主创新任重道远[n].经济日报,2005,(4) 

[3]张意翔:建设循环经济实现新型工业化[j].特区经济,2005 

[4]廖元和:中国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5]朱光华,陈国富:中国所有制结构变迁的理论解析[j].经济学家,2001,(3) 

[6]张 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4)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文10

(一)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的便利性给传统银行的冲击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分析、搜索引擎以及社交网络工具等被广泛应用到互联网金融体系中去,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一系列金融产品,如余额宝、蚂蚁花呗等的出现,加剧了我国银行业激烈的竞争局面。而传统银行的大部分业务被限制在柜台交易上,即便有自身的电子银行或网上支付系统,但大多还是搭载在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平台上来使用,充当幕后支付的角色,在网上交易市场中的影响力已被极度弱化,这可能是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早期,传统商业银行因在市场地位与份额上占据绝对优势,导致其对于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并不重视所致。传统商业银行想要改变这一现状,短时间内几乎不太可能。

(二)互联网金融较低的交易成本和准入门槛给传统银行的冲击

对于传统银行而言,无论是在固定成本方面还是在人工成本方面,都普遍较高。在互联网金融尚未兴起的早期,传统银行商业理财产品也是大部分民众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高额的成本给传统银行带来了安全性上的优势,但随着2014年银监会正式行使对互联网金融业的监管职能到如今,互联网金融业对资本的安全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保护日益重视,一旦互联网金融在安全性上有了可靠保证,传统银行业这一优势不存,那么互联网金融较低的交易成本和准入门槛必然会使自身在与传统银行的竞争中处在优势地位。

(三)互联网金融经营管理的优越性给传统银行的冲击

对于金融业来说,企业能否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关联。互联网金融在促进低成本、多渠道线上交易的实现的同时,能够借助网络实施经营管理,其在经营管理活动执行过程中所占据的优越性可见一斑。

传统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复杂,特别体现在业务流程方面,层层审批、分级管理的模式使传统银行的业务效率较低,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做出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业务流程复杂”与“服务人员太少”是传统银行营业网点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并且在营业网点办理不同的业务时,往往还需要在多个部门或窗口跑来跑去,进行不同的审核,浪费了客户的时间。并且在具体的交易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消费者进行事前信息的采集和评估,难免会在中间环节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民众对传统银行服务的满意度一直不高。而在互联网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几乎退去了人工服务的影子,在同一时间借助平台可办理多项业务,具备较高的优越性。

二、问卷调查设计

为了了解武汉市社区银行的发展状况,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获取相关信息,分别针对银行工作人员和民众来设定问卷。

(一)问卷设计和发放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统计学基本理论,分别设计出了针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调查问卷与民众的调查问卷。

(二)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共向银行从业人员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6份,问卷回收率97.3%,有效问卷143份,问卷有效率97.9%,符合统计要求。共向民众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8份,问卷回收率94.5%,有效问卷369份,问卷有效率97.6%,符合统计要求。

三、问卷调查分析

(一)武汉市社区银行发展状况

1.银行从业人员与市民对社区银行的看法并不一致。从银行从业人员的角度上来看,有超过80%以上的银行从业人员表示看好这一创新经营模式。而发展社区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同时对传统银行自身的发展也能带来诸多好处,传统银行向社区银行这一方向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站在民众角度上来看,在受访民众当中,了解社区银行这一概念的不超过半数,但通过我们团队成员进行基本讲解之后,其中大部分民众表示自己曾在社区银行办理过业务,只是不知道该网点是社区银行而已。可见社区银行在武汉市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

2.社区银行业务不能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在业务方面,武汉市社区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业务与传统银行几乎没有差别,而社区银行所提供的业务与民众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对于日常生活服务除了代缴水电费、物业费等要求之外,还对普及金融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可见武汉市民众对于个人理财的意识和需求日益提升。

3.社区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客户重叠。通过团队成员的实地走访发现,目前,武汉市社区银行的客户与营业网点的客户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主要以普通市民为主,真正为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社区银行较少,只有在汉阳、新洲等工业集中区域的银行开设企业贷款服务的较多。相对社区银行的客户主要针对小型存贷款、服务社区居民,然而商业银行如今也对小额信贷等业务十分重视,二者在这一方面有一定的重叠,从而导致了社区银行的地位较为尴尬。

4.社区银行经营上还存在诸多问题。(1)社区银行经营状况欠佳。武汉市社区银行总体经营状况,我们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武汉市社区银行总体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有43.64%的社区银行出于入不敷出的状况。基于这一状况,我们针对如何改善这一情况做出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银行内部人员多主张以“减少人员安排”和“提高员工综合业务能力”来改变经营状况,这与传统银行现阶段发展方向基本相符。

(2)民众满意度不高。从民众角度来看,武汉市社区银行的经营存在诸多不足,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民众对社区银行的满意度并不高,无法形成有效的吸引力。只有在业务上与传统银行的营业网点形成差异化经营,社区银行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从前面的调查可知,武汉市市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需求日益提升,但针对社区银行能否满足居民的日常理财需求的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社区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的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营销服务存在缺陷。通过我们调查显示,社区银行在营销服务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情况如图6所示:

从图6可以看出,当前社区银行在经营规划和战略目标的制定上没有与总行形成协调的发展,但又无法自成体系,同时产品设计、网点分布方面也存在问题。

(4)并未真正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在调查的最后,我们针对民众提出了“办理业务时,您希望去社区银行网点办理办理还是传统大型银行”这一问题,得到的结果如图7所示:

从图7可以看出,社区银行虽然在地理位置上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但从心理角度上来讲,民众还是更青睐传统银行,社区银行并没有真正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武汉市社区银行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调查结论

1.社区银行业务有所创新但力度不够。在业务方面,撇开自助设备之外,我国社区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几乎都是非现金业务,主要包括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各类权限的开通及其应对服务的体验(如指导使用电子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为社区民众代缴水电费等日常生活服务,同时还会受理小额贷款申请。部分社区银行还会派出专员,不定期给社区民众讲解个人理财方面的知识及金融工具应用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社区居民对金融知识的认知程度,有利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2.对市场进行细分但定位不清。在客户方面,社区银行结合自身地缘优势与便利优势,主要针对需要日常生活服务、小型存贷服务、小额理财产品服务的社区居民。随着国有银行提升对小额信贷的关注度,二者针对客户资源的争夺逐步加剧。但在对自身的定位上,社区银行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以“人+自助设备”经营模式使得社区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依然拘泥于营业网点的发展框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既无法自成体系,也难以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同时,也造成了社区银行与商业银行客户大面积重叠的状况,难以摆脱传统银行营业网点的束缚,因而使自身处在一个介于营业网点与自助网点之间的尴尬地位,难以真正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同时,社区银行在经营模式上,仍以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为主,但由于国情的不同,必然使得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既定目标与结果出现较大偏差的情况。另外,社区银行在营销服务环节也存在缺乏主体方向的问题,主要是以为各社区银行的总行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与指定所致,这也是导致社区银行市场定位不明确的原因之一。

3.经营理念具备优越性但未得到有效贯彻。“拉近与客户距离,进行贴身服务”,这是社区银行的经营理念之一,传统银行之所以发展社区银行,就是为了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以此来拉近与互联网金融的差距,这一经营理念的确符合当前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武汉市社区银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社区银行并没有将这一理念并未得到充分贯彻,无法从根本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服务来提高民众对社区银行的满意度,无法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

4.市场缺乏监管导致业务行为不规范。在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实地走访过程中,大部分社区银行的业务服务一栏虽然列出了银行卡、电子银行等权限的开通,受理小额贷款申请等,但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往往以负责人不在、系统升级等等理由来推脱,仅仅只提供咨询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为主。而在推销个人理财产品时,社区银行业务人员因为对社区民众较为熟稔,偶尔会省略某些必须环节,譬如投资风险调查环节等。对于这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社区银行时,其战略目标仍是以追求利润为主,而不是以提供优良服务来促进利润的提升。

四、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优化社区银行发展的措施

(一)贯彻经营理念,明确市场定位

社区银行应当充分贯彻其贴近民众的经营理念,只有真正为社区民众提供实际、有效的金融服务,才能真正拉近社区民众的距离。社区银行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发挥自身地缘优势,脱离营业网点注重大客户的框架,专注于服务小客户,如此才能有效的融入社区,明确自身定位,强化细分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扩大市场份额,促进自身发展,发挥自身定位优势,拉近与互联网金融的差距,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二)优化经营模式,提升经营稳定性

社区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应当跳出营业网店经营模式的制约,而不是作为营业网点的延伸。在这一方面,社区银行可以考虑以个人金融服务为中心,多种服务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例如现今大型小区或社区都设有综合性的商区,社区银行可以参考这一模式,在社区银行内开设小型超市,也可以代小区住户收发快递等等,如此跨行业联动发展,可以增强自身经营的稳定性,保证自身持久发展。

(三)加强服务创新,转变业务结构

在当前形势下,业务和产品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也是商业银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基础,社区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模式,更需要业务和产品的创新来支持其发展。我们认为,民众对于社区银行的要求更多的还是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因此,社区银行在网点分布上应该更加合理,在提升业务效率的基础上,还应当尽可能提供全面的创新业务服务,例如进一步深化与小区物业的合作,开发小区卡,实现水电费、煤气费、物业费等费用一卡代缴、一卡通用的服务。而有无增值服务也是民众关注的要点之一,因此,社区银行可以针对社区居民设计开发独有的理财产品,在保证自身利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保证收益,另外还可以在社区居民生活上出现急缺时提供小额消费型贷款等等。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文11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业务经营模式 转型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主要对存贷利差收入存在一定的依赖。这种盈利模式会受到外部经济形势的影响。为了保证我国商业银行更加稳定的运行,商业银行需要向客户给予良好的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降低对贷款利息收入的依赖,降低外部不稳定因素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为了实现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成功转型,需要工作人员对各种经营要素的投入和组合方式进行优化,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客户需求和金融市场的深入研究和细分,再加上管理制度的优化,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一、对商业银行进行准确的定位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兼并重组。由于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规模小,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从而导致管理水平较弱,这样小型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会减弱。为了促使他们在市场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需要进行扩张和重组,从而形成全国性的银行。这就需要中小型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并形成自己的经营管理特色,只有这样中小商业银行才能在大型商业银行林立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吸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服务对象进行细分,主要的服务对象可以定位为小企业和居民,和大型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业务范围、金融手段要有所区别,特色化的经营模式,更有助于中小商业银行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

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具体来说,可以扩大独立董事比例,将专职监事引入其中,同时设置内部的监督机制,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监事会和董事会的作用,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商业银行需要站在市场化的角度建立考核机制,对员工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形成制衡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建立市场风险机制也很必要,有助于形成高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需要对客户的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在做好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市场的各种金融需求。

三、促使商业银行形成综合经营模式

现阶段,我国世界各大银行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和本土银行会产生一定的业务竞争。在综合金融业务服务方面,外资银行的优势非常突出。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避免自身的业务短板,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和银行业监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促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取得一定的效果,我国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需要做好保险,证券和基金等业务。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商业银行利用独资或合资的方式成立子公司。一些非银行金融业务可以在子公司开展。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获得了政策许可,在信托业,基金业和金融租赁业方面可以发展,这样市场上就产生了信托业务,基金管理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和国外银行合资成立大型综合金融公司,经营多样化的金融业务。

四、管理层制定科学的通胀目标

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通胀目标的实施有助于健全资本市场体系。这样可以改善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发展的不稳定性,同时也有助于对资本市场结构的优化,有助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同时工作人员对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有助于促使金融产品形成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可以打破现阶段金融产品单一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可以促使金融监管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更加完善。此外,通过投资保护制度,有助于完善投资保护制度,再加上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平台,就会进一步增强社会通货水平的稳定性,从而更好的落实各项金融业务,推动商业银行更加持续有效的发展。

五、通过通胀目标促使货币政策提升透明度

我国商业银行保持业务透明度有助于促使公众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尤其是央行要重视业务透明度,促使货币政策操更加公开化,可以定期《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同时商业银行的舆论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可以对通过膨胀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再加上社会公众的支持,货币政策会实现良好的效果,从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落实质量。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大量的业务实践经验,在商业银行货币操作透明度提升的基础上,货币政策会大大增强有效性。这样社会公众对宏观政策的下一阶段取向也会更加明确,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金融决策。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克服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促使中小型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胜。文章主要从“明确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定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发展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模式、管理层制定科学的通胀目标、通过通胀目标促使货币政策提升透明度”等方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状况。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探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06:73-85+126

[2]乔桂明,吴刘杰.多维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13,01:48-52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范文12

城市经济体系不同是,农村中需求理财产品的客户仍处于零散状态,以及我国农村特有的农村民间金融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用于理财的资金数量。另外,农村人口的理财意识薄弱、商业银行的理财品质不高等问题,都严重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应主要针对本土农业人口,且应认真考察本地的农业种植和养殖特征。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

随着农业人口人均收入的增长,他们已不再满足一般的储蓄业务,而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提出了期望。在这一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农村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开发和销售上也呈现出可喜态势。然而与城市经济体系不同是,农村中需求理财产品的客户仍处于零散状态,以及我国农村特有的农村民间金融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用于理财的资金数量。为此,关于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及探讨也就十分必要。

本文用农村商业银行指代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中小股份制涉农商业银行,从而意味着: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增强自身的增值业务创新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机。另外,本文也将购买理财产品的消费群体界定为农业人口。

1 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的困境分析

从笔者的工作体会出发,目前的发展困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农村人口的理财意识薄弱

不难理解,若要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就需要广大农业人口的需求拉动。尽管部分农业人口通过自主创业和外出打工积累起了一定的资金,但在农耕文化的作用下难以涉足商业银行的理财增值业务。而且这一传统意识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改善。这就意味着,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上述困境,将在长期内持续存在。

1.2 商业银行的理财品质不高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定义可知,银行理财业务是指“理财师通过收集整理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倾听客户的希望、要求、目标等,为客户制定投资组合、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继承及经营策略等财务设计方案,并帮助客户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增值。从中可以知晓,良好的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不仅需要理财师专业能力的支撑,还需要具有吸引农民眼球的理财产品。结果,似乎这两点都不十分完美。

2 分析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就有必要对当前发展现状进行反思。在反思之前还应强调,在未来发展路径的构建上需要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则,即关于改变广大农业人口的传统意识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具体而言,现状反思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2.1 针对需求方的现状反思

上文已经指出,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无论在理财师水平,还是在可供选择的理财产品上都不尽如人意。这一点加上农业人口的传统意识,就进一步限制了对理财产品的需求。这些都是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能否从农业生产所需资金的循环特征出发,来设计出符合农业人口偏好的短期理财产品,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不难理解,这里的理财业务须满足区域植根性要求。

2.2 针对供给方的现状反思

上面已经提到了供给方需要着手开展的问题,即设计出满足农业人口偏好的理财业务来。另外,针对农户作为农村经济系统中的基本单位,还需要通过农村商业银行人员的上门访问,来建立起银行与零散分布的农户的联系。

以上两个方面的现状反思表明,在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应主要从供给方面下功夫。而对于需求方,则可以在选择机制下进行针对性的偏好引导。

3 反思引导下的发展路径探讨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路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

3.1 提炼出区域植根性元素

本文一直在强调,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应主要针对本土农业人口。因此,当地农业人口的收入来源就与本地的农业种植和养殖特征息息相关。之所以指出这些特征在于,设计变现能力强的理财业务需要认真考虑其中的变现周期。这不仅关系到银行的运营成本,也涉及到理财产品的成功与否。从现阶段的诸多文献中,很难找到这一观点。

3.2 优化当前理财业务结构

农业人口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这就要求在理财业务开展中应简化产品的设计内容,并能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下来告知农户有关增值效果。因此,对于城市银行中的诸多理财业务,在农村区域中就需要抛弃。这里笔者建议,可以将农户自主创业时的资金安排作为理财业务来开展,这样也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深入了解该农户的经济能力,并为放贷提供原始信息支撑。

3.3 提升人员上门访问力度

在成本控制基础上的人员上门访问,仍需要借助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即需要界定目标客户。一般而言,对于理财有需求的农业人口,往往具有商品经济意识,并积累起了一定相对稳定的资金量。因此,可以将当地的专业养殖户、种植户,以及乡镇企业的管理者作为重点访问对象。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因我国农业人口分布广泛,且各农村区域的自然禀赋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并没有结合特定区域展开讨论,而是结合当前问题从发展趋势层面进行了原理性探讨。但本文的结论,将支撑各地理财业务开展中的思路。最后,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 结语

本文认为,农村人口的理财意识薄弱、商业银行的理财品质不高等问题,都严重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应在提炼出区域植根性元素、优化当前理财业务结构,以及提升人员上门访问力度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具体而言,当地农业人口的收入来源就与本地的农业种植和养殖特征息息相关;将农户自主创业时的资金安排作为理财业务来开展;将当地的专业养殖户、种植户,以及乡镇企业的管理者作为重点访问对象。

【参考文献】

[1]胡左浩,蒋方明,余伟萍.在个人理财服务中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以及作用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