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

时间:2023-06-27 17:58:44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范文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项目评估是企业在进行建设、项目投资等多方面涉及到大量资金运转等适合的必要性措施。而煤炭行业是我国中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企业,其投资建设方面的运转不仅仅和企业内部发展营运有很大关系,更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建设有重要影响。从目前看来,煤炭项目方面的项目评估程序基本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

关键词 ]项目评估;投资;能源;建设

项目评估是有效预测项目在运行后的花费、盈利状况等多方面情况,所以对于项目的运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煤炭是重要资源之一,决定了很多重工业的发展状况。从煤炭的形成过程看,虽然煤炭是有树木等沉积在土壤深层而形成的,但是由于其形成时间需要上亿年,所以我们把煤炭认定为不可再生资源,这就使得煤炭显得越发珍贵起来。因此涉及到煤炭相关工程、产业的项目评估,与普通种类的项目评估是有较大区别的。

一、项目评估程序简介

项目评估是日常企业生产建设中经常需要进行的一项基本措施,项目评估的结果会对企业生产建设方案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项目评估由于其自身的活动性,其结果常常会因为各种主观、客观因素而产生变动,这些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

现代企业自工程建设时,为了使项目评估工作尽可能的科学、有序工作,将误差降低到最小,就会针对不同的项目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程序,这些程序是评估人员在进行评估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开展评估工作的基本途径,是自着手进行某一项建设项目的评估工作开始,直至评估工作完成为止的前后联系的工作环节。”[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项目评估工作需要涉及到项目在建设时可能经历的每一个环节,无论缺少哪个环节,都会对最终的评估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对最终项目实施后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使得项目建设投资、运行等的风险加大,不利于长久的发展。

一般来说,一个科学完善的项目评估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受理评估-成立评估工作组-设立评估目标并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开展相关资料的调查搜集工作-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核算并开展正式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撰写相关项目评估报告。项目评估程序中的几个环节都是相互呼应的,前一环节都为后一环节做好铺垫和准备,而最终的评估结果会用专门的项目评估报告来展示。

二、煤炭项目工程的相关分析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煤炭项目评估相对于普通建设性项目的评估来说涉及面要更广、更深,因为其影响力是巨大的。从目前国内煤炭相关工程的发展来看,煤炭项目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工程量大,而且工程内容繁杂,涉及面广。

如果从煤炭项目的内部一般云翔状态来看,煤炭项目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主体的生产项目,储存和运输项目,辅助主体生产的相关系统运作,基础的公用工程建设。

从主体生产项目上来看,一般煤炭从开挖矿井,建设采矿所需的基本设施、机械,以及将煤炭开采到陆地上后对其的二次加工,包括对煤矿的粉碎、筛选等。这些都属于主体的生产项目,也是项目实施的首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工作人员在矿井中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系数有很大的要求。

其次是储存和运输项目,煤炭开采出来加工过后就可以为很多重工业以及相关产业的运作提供基础性的燃料,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存煤炭并且将其顺利的运输到目的地是工作的重心。运输系统分为两个层面,在生产加工层面,主要由井下的运输皮带和其他相关工具完成。在地面运输过程中,主要靠铁路运输完成。

辅助主体生产的相关体统运作也是煤炭项目工程实施的必要条件之一,主要涉及到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相关建设,如消防、修理车间等。

基础的公共设施建筑主要包括食堂、工人宿舍等一些基础性的建设。

三、煤炭项目评估程序概述

“煤炭项目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资源开发项目,为了规范煤炭市场的有序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高煤炭行业的准入条件,抬高项目开发审批的门槛。”[2]在这种大前提下,对于煤炭项目的评估就基本得到了一个强有力的规范。

首先从受理评估来看,在涉及到煤炭项目的建设进行项目评估申报时,相关部门就应当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进行综合考虑、考察来决定是否具有可行性。

在通过受理后,相关部门就要组织具有资格的项目评估师组成专门的评估工作组来对相关项目进行评估。在组织人员的过程中,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应当找寻有相关经济的评估师来进行评估工作,以此增加评估结果的科学性。

工作组成立后应当设立评估目标并制定相关工作计划,继而开展相关资料的调查搜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制定的目标和计划必须要与社会发展动态相结合,不能只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要从国家的角度来考虑、分析问题。对资料的收集也需要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多方面的搜集来确保资料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核算并开展正式的评估,在这一环节中,根据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评估师要根据相关理论知识来进行计算、分析,并且使用计算机来分析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结果要多次测定,最终得出一个确定的成果。

得出了评估结果后,评估小组就要根据评估结果撰写相关项目评估报告,通过报告内容向有关部门反应一个预测结果,最终确定此项目工程是否实施。

四、新时期煤炭项目评估程序的优化

从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看,目前我国关于煤炭项目评估程序还是比较科学的,但当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首先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对煤炭项目评估程序形成一种约束和监管。

其次,评估师在进行评估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国内外的一些成功案例,尤其是西方的很多工作案例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总的说来,对煤炭项目评估程序的优化是在跟着时代的脚步而不断优化的,在未来,这种评估程序会越来越科学、精准、高效。

五、结语

煤炭项目评估不仅仅事关企业内部的发展策略,更是涉及到国家很多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对于煤炭项目评估程序不仅仅要坚持严格、科学等理念,对其操作过程也要不断优化,找出高效、高质量的评估方式。

参考文献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范文2

【关键词】 林权; 质押; 评估

林权质押贷款是我国进行林业投融资改革中催生出来的一项新的金融产品,是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以借款人或第三人依法拥有的森林资源资产(以下简称林权)作质押的贷款。开展以林权证为基础的林权质押贷款业务,有利于缓解信贷支农资金紧张、盘活林业存量资产、促进农民增收等。开办林权质押贷款的重要保证是对特定的林权资产准确进行评估。因此,对林权质押评估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林权质押贷款的林权评估作为一项价值分析估算的过程,会涉及资产评估的基本评估要素。本文将从资产评估的基本要素出发,对林权质押评估基本要素的特殊性进行探讨。

一、评估主体与评估对象

资产评估的主体是指资产业务评估的承担者,具体包括资产评估的从业人员以及由评估人员组成的评估机构。由于林权质押评估的技术性强,要求质押物必须由有林权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和人员对拟作为质押物的林权进行评估。林权评估机构和人员的评估资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审核,并经贷款人确认备案。在林权质押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需要考虑以质押为目的林权资产的性质、功能、作用等,从而合理对林权资产进行估值。

资产评估的对象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资产。林权质押评估的评估对象概括地说就是林权。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林权的定义如下:权利主体对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以及由所有权这个基本权能派生出来的一系列附属权能或称作他项权利,即使用权、占有权、处分权、抵押权、收益权等。而在本文中涉及到的林权主要是指可用于质押的林权。2004年国家林业局颁发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八条归纳了可设置质押权的森林资源资产:1.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2.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3.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4.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此外,林木所有权质押时,其林地使用权须同时质押,但不得改变林地的属性和用途。

同时,《办法》第九条规定了不得质押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1.生态公益林;2.权属不清或存在争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3.未经依法办理林权登记而取得林权证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农村居民在其宅基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除外);4.属于国防林、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5.特种用途林中的母树林、实验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6.以家庭承包形式取得的集体林地使用权。

二、评估目的与评估依据

资产评估的目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资产评估所要达到的目标。林权质押评估目的是由引起林权质押评估的特定行为所决定的,它对评估结果的性质、价值类型有重要的影响。林权质押评估的目的是评估时必须首先明确的基本事项,也是界定评估对象的基础。林权质押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是为各利益主体签署质押合同提供价值参考依据。

评估依据就是资产评估工作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经济行为文件、重大合同协议以及取费标准和其他参考依据。目前,林权质押评估可以参照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物权法》、《担保法》、《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林权抵押小额贷款管理办法》等。

三、评估原则与评估程序

评估原则是资产评估的行为规范,是调节评估当事人各方关系、处理评估业务的行为准则。林权质押贷款的林权评估原则是指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在林权资产评估中必须遵守的准则,也是林权评估资产评估工作的指导方针。评估师对委托方指定的以质押为目的的特定林权资产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化要求,应严格遵循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真实性原则,要求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在林权资产评估工作中要以掌握的资料为依据,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公平性原则,要求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工作中要摆脱业务当事人的影响,并始终保持第三者的立场客观地进行评估;科学性原则,是指在林权资产评估工作中,评估人员应遵循科学的评估标准,把握不同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得出准确的评估结论。

林权质押贷款中林权评估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评估工作维护当事各方经济利益的基本保障。除此以外,评估执业过程中还应遵循一些为评估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的专业判断提供技术依据和保证的一些技术规范和业务准则具体的操作原则,具体包括预期收益原则、供求原则、贡献原则、替代原则、估价日期原则等。

资产评估程序是指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执行资产评估业务、形成资产评估结论所履行的系统性工作步骤。林权质押贷款的林权评估的基本程序包括:评估项目的核准和备案、评估项目的洽谈与签约、资产核查、资料搜集、评估数据的分析与整理、评定估算、撰写与提交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与相关资料的归档。

四、价值类型与评估方法

林权质押评估价值类型是指林权资产评估结果的价值属性及其表现形式。不同的价值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林权资产评估价值的属性和特征。决定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的基础条件是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而资产自身的条件对其评估价值具有决定性影响。不同功能的资产会有不同的评估结果,相同资产在不同的使用方式和利用状态下也会有不同的评估结果和价值表现形式。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的形成,不仅与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与被评估资产自身条件有关,还与市场条件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市场参与者的数量、交易时间、交易双方素质、信息占有情况及处事方式等因素,林权质押评估依据的市场条件分为:公开市场条件和非公开市场条件。林权质押贷款的林权评估根据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金融监管机关的规定选择评估结论的价值类型为抵押价值。

林权质押贷款中林权资产评估,作为专业资产评估,在传统的资产评估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的基础上,依据森林资源资产被质押的特定目的与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特殊特点,发展和衍生出了一些林权质押评估方法。

市场法是指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和类似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在林权质押评估中,具体包括市价倒算法、现行市价法等。

收益法是指通过被评估林权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林权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在林权质押评估中,收益法主要包括收获现值法、假设开发法、年金资本化法、林地期望价法等。

成本法是指首先估测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然后估测被评估资产业已存在的各种贬值因素,并将其从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被评估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在林权质押评估中,具体包括重置成本法、序列工序法、林地费用价法等。

五、评估假设与评估基准日

资产评估假设是指依据有限事实而对资产价格作出合理推断。适用林权质押评估的假设有以下几种:

交易假设是假定所有用于质押的林权资产已经处在交易过程中,评估师根据待评估资产的交易条件等模拟市场进行估价。

公开市场假设是指假定在市场交易的资产,即基于市场客观存在的现实,资产可以公开买卖,各类资产的行情不同。

持续使用假设是指资产按现行用途继续使用,或者转换用途继续使用,评估时就不能按资产拆售零部件所得收入之和进行评估。

清算假设是指资产所有者在某种压力下被强制进行整体或拆零,经协商或以拍卖方式在公开市场上出售。

资产的价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资产评估机构接受客户的委托评估任务是确定委托评估对象在某一时间点的公允价值,这个时间点就是评估基准日,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这个评估值就是资产评估基准日的资产价值。

目前我国林权质押贷款正处于试点规范阶段,将林权作为抵押物来进行质押,在我国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没有针对林权质押贷款相关概念的专题讨论,并且,林权价值是确定贷款金额的重要依据,而我国尚未形成专业的林权资产评估交易机构,现有的评估机构资质较差,导致林权评估结论不统一,随意性较大,评估价值不能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认可。因此,要对林权质押贷款的林权评估从评估基本理论到评估方法的应用进行探讨与评估管理,并将其纳入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中,为林权体制改革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又好又快地发展,帮助广大林农增收增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发展。

【参考文献】

[1] 尉京红,王淑珍,等.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2]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林业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S].1996.

[3] 董新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物[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4] 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编著组.资产评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资产评估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3-0048-02

事业单位改革是国家重要的体制性改革之一,从曾经的若明若暗,到如今的脉络清晰,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明确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截至2020年,崭新的管理制度将会在中国形成。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包括很多部分,其中生产经营类是非常重要的改革之一,它的核心是产权制度的改革,这部分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处置无法回避。经数据分析,我国大约有130个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为大约4万亿元,占国有资产11万亿元的35%。怎样合理积极地管理这样一个价值量非常大的国有资产,尤其是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资产处置等环节,增强与资产评估行业的合作互动,强强联手,实现监管协力 ,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使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到更好地保障,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命题。

1 转企改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的重要性

一些国家部门颁发的法律文件指出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的重要之处,它们提出了许多明确的要求,针对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展开剖析,同时,各个级别的资产管理部门针对怎样行之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达成共同意见,取得了较乐观的成果。大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在其的鞭策下有了相应程度的提高。虽然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多可观性成效,但是这当中还有众多不可忽视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地,一些事业单位对国家制定的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采取无视的态度,而且也没有按要求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和评估,怠忽了它的重要性,更甚者私人任意处理国有资产,这就造成了国家及人民财产遭受损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不利局面。在不断推进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积极作用下,其转企改制进程中多种经济活动的方式纷纷呈现,包括:改制、改组、兼并、出让和出售等。

转企改制事业单位资产流失有两点特别显著的原因:

其一,价值估量不足。在转企改制进程中,事业单位需办理“非转经”审批手续,但是许多单位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办理,漠视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单位的投资没有取得应有的利益;对国有资产的处理方式不正确,任意估价,不严谨客观,使得单位资产流失严重,从而无法达到足够的价值量。

其二,产权归属不清。部分单位未评估入账其本身具有的专利权、著作权、知识产权、商誉、名誉、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导致了同样的后果。

客观形势要求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产权分明、权责明确、政企分离、管理科学”的原则,加强资产的审计评估管理,因而充分发挥资产评估的评价评值功能,促进国有资产的有序流动,防止流失尤为重要,资产评估势在必行。提到社会经济层面上来,资产评估的地位凸显地更加重要,它有益于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保障各个领域及个人的合法权益。

资产评估行业进入中国的20多年里,已经广泛参与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了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体系。

2 转企改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的理论依据

2.1 资产评估的定义、要素及范围

资产评估是一种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专家)根据所掌握的数据资料(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资产评估准则),对资产价值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估计测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以及这样的一个过程。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有8个基本要素:资产评估的主体、客体、目的、标准、程序、方法、基准日和价值类型。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涉及的范围主要有:事业单位改制、兼并、分立、清算、投资、转让、置换、拍卖及知识产权等。

2.2 转企改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的法规依据

国务院《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五项规定了按国家要求的情形要进行资产评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记载,无论是部分还是整体改制,都要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辽宁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对行政事业类单位国家资产是否进行资产评估和如何开展制定了标准。

以上等法规明确了资产评估情形、资产评估程序方法、责任义务归属以及主体单位的资产管理、资产处置等具体要求,有利于维护资产评估涉及的各个领域的合法权益,趋使产权交易健康运行。

3 转企改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的程序

严格规范国有资产处理程序,资产评估过程全面兼顾,才能更具体地体现国有资产处置在转企改制中重要环节这一地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需要牢牢把握如下列出的五个关键环节。

3.1 资产清查

所有的清查工作都要遵循法规,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财产都要合法清查,做好登记审核工作。根据组织的主体不同,资产清查工作有各自不同的清查程序,应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财资[2016]1号)执行。

3.2 财务审计

地方财政部门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转企改制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按照相关规定核准审计结论,并按照程序备案。

3.3 资产评估

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合理精确,有丰富经验的资产评估机构、具有合法资质的评估人员评估国有资产,签订委托评估合同。转企改制事业单位应该向资产评估机构据实地提交合法完整明确的材料文件等,随后评估机构对应评估的资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必须公平公正

资产评估报告中需要记明许多严谨的细节,如鉴定转企改制事业单位有无无形资产,严格按照估价标准,选择恰当的方法,考虑各方面可能涉及的因素,计算出资产评估价值,并纳入转企改制范围。转企改制事业单位出售、转让、出让及置换土地、房屋、车辆和设备等,应报请财政部门,通过法定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属于罚没物资的,土地、房产、车辆及价值在5万元以上的非专管、专营物品以及一般性物品,应由执法、执纪机关分别列出物品清单,报送财政部门并与之协商之后,有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接受委托并据实制定价格。

3.4 评估核准

根据《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采取以下程序:

其一,转企改制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初步审核资产评估报告,通过后,要向财政部门提出核准申请,时间限制为报告的有效期满前两个月内;

其二, 财政部门要尽快结束核准,时间限制为20个工作日以内,必须要发送审核文件。

提出批准申请时,转企改制事业单位需要履行以下程序,报送下列文件:

①主管部门按相关规定对有关文件实行审查制度,通过后,报送财政部门申请批准;

②资产评估核准申请表;

③转企改制方案(必须通过法定部门的审批);

④资产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书、评估明细表的纸质及电子版等);

⑤资产清查审计报告;

⑥各当事方的承诺书(函);

3.5 资产处置

资产评估报告等相关文件经执法、执纪机关和财政部门核准和备案,之后的办理产权登记、股权设置、产权交易、工商登记等行为都是以核准备案为基础的。评估资产可委托产权交易机构,采取招投标、拍卖、出售、转让、置换等方式公开处置,或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 举例说明转企改制事业单位资产评估流程与方法

以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无形资产评估为例,简要介绍转企改制前无形资产的评估状况以及部分无形资产评估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4.1 评估状况

转企改制是新鲜事物,并没有本来已有的模式,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摸索出很多细节。无形资产在国有资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价值比想象的要大,有形资产的价值和无形资产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漠视对无形资产的评估,诱发了无形资产流失这一严重问题。部分文化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进程中,经常忽略无形资产的价值,无视无形资产在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只重视有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但对于无形资产则很少评估,甚至不进行评估敷衍了事。这使得国有无形资产丧失了其应有的重要地位,从而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无形资产评估在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是至关重要的。以无形资产中的专利权评估为例,进行下列要点的分析论证。

4.2 基本流程

第一,评估对象界定。

其一,了解确定专利权的各项状况。

①专利名称。

②专利类别。

③专利的法律状态。

④专利申请日。

⑤专利授权日。

⑥专利权权利要求。

⑦专利使用权利。

其二,对专利权是否有效进行核实。

①核实该专利是否为有效专利,著录项目是否属实。

②核实该专利是否具有专利性。

第二,评估数据和资料。

第三,核查数据,综合评定。

第四,完成资产评估报告,详细明确地进行说明。

4.3 基本方法

无形资产中对专利权的评估方法都是由比较成熟的有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发展而来的,主要有三种方法: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这三种方法在实例中都有应用,但是收益法为主要方法,大多数都使用收益法。超额收益=销售利润×销售利润分成率×(1-所得税税率)

销售利润分成率

4.4 评估案例

某文化事业单位于2007年12月取得了一项工艺技术的专利权,2009年由于该事业单位要进行转企改制,准备将该专利技术作为出资投资到企业当中,现委托某评估机构在2009年12月31日对该项专利资产进行评估。评估人员根据提供的2008年和2009年的有关经营数据资料以及对未来市场需求的分析,预测出该专利技术今后五年的收益额分别为450万、600万、750万、900万、1 000万。根据相关实例和资料的分析,测算出销售利润分成率为15%,根据当期的市场投资收益率,确定该专利资产进行评估时的折现率为10%,所得税税率为33%。计算该项专利技术在评估基准日的评估价值。

答:2010年:年收益额:450万元

年超额收益:450×15%×(1-33%)=45.225万元

2011年:年收益额:600万元

年超额收益:600×15%×(1-33%)=60.3万元

2012年:年收益额:750万元

年超额收益:750×15%×(1-33%)=75.375万元

2013年:年收益额:900万元

年超额收益:900×15%×(1-33%)=90.45万元

2014年:年收益额:1200万元

年超额收益:1000×15%×(1-33%)=100.5万元

评估价值

=41.11+49.83+56.63+61.78+62.40

=271.75万元

所以,该项专利技术的评估值为271.75万元。

5 结 语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时绝对不能忽视对国有资产的评估,这部分资产在国家经济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评估好这部分国有资产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且目前我国的资产评估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体系更加完整,资产评估更能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扮演好重要的角色。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资产评估的重要作用,对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将有很强的鞭策作用,从而更稳定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国有资产有序流转,维护其运行安全,促进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令第91号,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S].

[2] 财政部第36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S].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范文4

[关键词] 林木资源资产 资产评估 方法体系 方法选择

林木资源资产作为森林资源资产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资源资产中产权交易最为频繁的部分,因而它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最主要的内容。森林资源资产交易的大部分是林木资源资产的交易。因此,研究和探讨资产评估理论在林木资源资产评估中的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林木资产评估要根据不同的林种,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和林分质量调整系数进行评定估算,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市场法:包括市场价格倒算法、现行市价法;(2)收益法:包括收益净现值法、收获现值法、年金资本化法;(3)成本法:包括序列需工数法、重置成本法。

一、市场法

1.市场价倒算法

市场价倒算法是用被评估林木采伐后取得木材的市场销售总收入,扣除木材经营所消耗的成本(含有关税费)及应得的利润后,剩余的部分作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1)

其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W――销售总收入;

C――木材经营成本(包括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有关税费);

F――木材经营合理利润。

2.现行市价法

现行市价法是以相同或类似林木资产的现行市价作为比较基础,估算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2)

其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Kb――物价指数调整系数;

G――参照物单位蓄积的交易价格(元/立方米);

M――被评估林木资产的蓄积量。

二、收益法

1.收益净现值法

收益净现值法是将被评估林木资产在未来经营期内各年的净收益按一定的折现率折为现值,然后累计求和得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3)

其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Ai――第i年的收入;

Ci――第i年的年成本支出;

u――经营期;

p――折现率(根据当地营林平均投资收益状况具体确定);

n――林分年龄。

2.收获现值法

收获现值法是利用收获表预测被评估林木资产在主伐时纯收益的折现值,扣除评估后到主伐期间所支出的营林生产成本折现值的差额,作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4)

其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Au――标准林分 年主伐时的纯收入(指木材销售收入扣除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有关税费、木材经营的合理利润后的部分);

Da、Db――标准林分第a、b年的间伐纯收入;

Ci――第i年的营林生产成本;

u――经营期;

n――林分年龄;

p――利率。

3.年金资本化法

年金资本化法是将被评估的林木资产每年的稳定收益作为资本投资的效益,按适当的投资收益率估算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5)

其中:En――林木资产的评估值;

A――年平均纯收益(扣除地租);

P――投资收益率(根据当地营林平均投资收益状况具体确定)。

三、成本法

1.序列需工数法

序列需工数法是以现时工日生产费用和林木资产经营中各工序的平均需工数估算林木资产重置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6)

其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Ni――第i年的需工数;

B――评估时以工日为单位计算的生产费用;

P――利率;

R――地租;

n――林分年龄。

2.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按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重新营造一块与被评估林木资产相类似的林分所需的成本费用,作为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7)

其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Ci――第i年以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为标准计算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各年投入的工资、物质消耗、地租等;

n――林分年龄;

P――利率。

3.历史成本调整法

在会计核算基础较好,账面资料比较齐全,且账面历史成本与行业或地区的平均成本较为接近时,可采用历史成本调整法。

历史成本调整法是以投入时的成本为基础,根据投入时与评估时的物价指数变化情况确定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8)

其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Ci――第i年投入的实际成本;

B――评估时的物价指数;

Bi――投入时的物价指数;

P――利率;

n――林分年龄。

四、不同种类林木资源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1.用材林(含薪炭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一般按森林经营类型分龄组进行:幼龄林一般选用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和序列需工数法。中龄林一般选用现行市价法、收获现值法。在使用收获现值法时必须要有能反映当地生产过程的生长过程表或收获表。在没有这些数表时,也可利用当地的调查材料,拟合当地的林木平均生长过程,以取得预测值。近、成、过熟林主要选用现行市价法中的市场价倒算法。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时,要充分注意各龄组评估值之间的衔接。

2.经济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经济林林木资产评估一般选用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和重置成本法。在选用收益现值法时应考虑经济林经营的经济寿命期、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经济林产品的产量和成本的差异、经济寿命期末的林木残值。在选用重置成本法时应以盛产期前为重置期确定重置成本。进入盛产期后,还应根据收获年数确定调整系数(折耗系数)。

3.防护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防护林是以国土保安、防风固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防护林资产评估包括林木的价值和生态防护效益的评定估算,林木价值评估一般选用市价法、收益现值法和重置成本法。在选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时必须以按防护林经营时所能获的实际经济收益为基础。生态防护效益要通过实际调查确定标准和参数。

参考文献: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范文5

关键词:风险投资评估;AHP;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2

一、引言

风险投资成为推动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高收益”属性决定了风投企业必须对各项目进行筛选与评估,而这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实用的评估体系,从风险投资形成之初就已被国内外学者深入地研究。

目前在风险投资实务界,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估体系是层次分析法(AHP),它把多个目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决策分析。然而,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投资企业与风险企业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这就使整个投资项目的指标信息处于“部分确知,部分不确知的状态”,具有很高的灰色性,也就是说许多评估变量的内涵具有不确定性,而对于这类变量的处理采用“灰色系统型”处理,比采用“模糊型”处理更准确。因此,根据以上特点,本文选用“灰色系统理论”结合"AHP"构造“灰色层次综合评价法”来进行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决策。

二、相关文献综述:

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模型即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学者Thomas L.Saaty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提出的。该方法首先建立从上至下的因果层次关系,然后通过相同层次的相关因素间两两横向比较,再通过不同层次间的纵向比较,最终来确定方案的优劣。层次分析法主要是针对多个决策方案,通过相互比较,确定优劣。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的一种研究“小样本,贫信息”系统的理论,其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是根据各因素变化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方法。此方法通过对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分析,完成对系统内时间序列有关统计数据几何关系的比较,求出参考数列与各比较数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王达政(2005)论述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投资风险项目的基本过程。张新立、杨德礼(2005)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风险企业的实际情况, 从生产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自然风险6个方面, 建立了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结合实例给出了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唐万梅(2006)从R&D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5个各方面出发,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了一种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新方法。结合实例并与其它方法结论进行了对比,发现将此方法应用于高技术风险投资项目的筛选中,获得了较好的预期结果.

从以上文献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风险投资的灰色关联多层次分析体系模型的运用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对风险的划分没有系统化和标准化;由于运用不同类别风险的比较,导致风险的可比性较差;第二,很多学者忽视了收益的影响。我们知道风险与收益是投资决策中的两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任何投资决策的确立都离不开对风险与收益的计量权衡。如果离开其中之一(收益),而孤立的去讨论研究另外一个影响因素(风险),那么其评估决策也必将是片面的。考虑到上述问题,本文在以上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一方面系统性提出了在风险投资评估时的风险划分体系。另一方面,引入了收益因素,把收益和风险结合起来一起考虑,再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提出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估体系。

三、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估体系

1.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指标

一般而言,根据风险的可分散性,风险可以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风险投资也面临着这两种风险,系统风险是由于整体的宏观因素变化所引起的,这是参与者不可控制的;具体到风险投资项目而言,它主要包括政策风险(A)、环境风(B)险、退出风险(C)和法制风险(D)。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国家政府对产业的政策取向,可分为鼓励、限制、禁止等情形;环境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所在地域的社会治安、交通设施、科研设施、地理位置等所带来的影响;它主要有3个指标:社会交通设施(B1)、科研设施(B2)、地理位置(B3);退出风险主要是指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否为风险投资企业提供良好的退出途径,它主要分为两个分项指标:退出的难易程度(C1)和退出的方式选择(C2);法制风险主要是指国家法律体系的变化所引起的风险(例如最低工资标准等)。

而非系统性风险,也称可分散风险,是由项目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只存在于相对独立的范围,或者是个别行业中,它来自项目内部的微观因素。它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分为技术先进性E1、技术适用性E2、专利与知识产权E3、技术周期性E4指标)、产品风险(分为产品的可替代性F1、产品的价格优势F2、产品的稳定性F3指标)、市场风险(分为市场容量G1、产品竞争力G2指标)、创业团队与管理风险(分为管理的决策水平H1、创业者的知识水平H2、创业团队结构H3、创业者对企业的发展方向H4指标)、财务风险(分为财务管理风险I1、财务结构风险I2指标)。

2.风险投资项目收益评估指标

在评价风险投资的收益时,我们不仅仅只考虑经济收益(J),同时还把社会收益(K)纳入到评估体系中来,经济收益的分项指标包括三个:预期投资收益(J1)、投资收益率(J2)、投资回收期(J3);社会收益的分项指标分为吸纳就业(K1)、环境保护(K2)、劳动环境与强度(K3)三个指标。

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分层分析法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四、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一般来说,几何形状越相似,变化趋势越接近,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是通过计算关联因素变量的数据序列(即评价数列)和系统特征变量数据序列(即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优势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1.计算灰色关联度的基本步骤

(1)由原始序列集确定评价序列和比较序列;设x0 ={x0(k)|k =1,2,…,n}为评价数列,xi ={xi(k)|k =1,2,…,n;i =1,2,…,m}为比较数列;

(2)无量纲化。由于实际评价系统中各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且类型不同,故指标间具有不可共度性,难以进行直接比较,因此,在综合评价前必须把这些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本文采用初值化进行无量纲化(即同一指标序列的数据除以该序列的第一个数据);

(3)计算关联系数.比较序列Xi对于参考序列X0在k点的关联系数为:

其中, 称为分辨系数.越小,分辨能力越大. 其中∈(0 ,1) ,本文取= 0.5.

(4)计算灰关联度。由于关联系数的计算得到的是各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在各点的关联系数值,结果较多,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比较,因而有必要将每一比较序列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集中体现在一个数值上,这个值即是关联度。通常关联度的计算方法采用平均值法:

(5)计算相对权重测度:

令πi为序列Xi对于序列X0的相对权重测度,则

2.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模型的定量算法设计

我们结合前面介绍的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与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其指标权重进行测度。

(1)首先对子准则层下的各分指标计算其权重测度,从而计算子准则层各指标的评价值,将此评价值作为子准则层各指标的原始指标值,进而计算主准则层的评价值,根据风险与收益存在反向关系,给予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收益三个主准则层指标不同的权重,然后计算风险综合评价值的大小排序,作为选择投资对象的先后顺序关系。

(2)接下来以“技术风险(E)”为范例,说明计算步骤。技术风险(E)中包含四种分项指标:技术先进性E1、技术适用性E2、专利与知识产权E3、技术周期性E4,其中若技术越先进,则风险程度越低,所以构建序列集={ Xi| i = 0 ,1 ,2 ,3} 中,称X0为技术先进性因子序列, X1为技术适用性因子序列, X2为专利与知识产权因子序列, X3为技术周期性因子序列。令X0为参考序列,则根据灰关联分析理论有:

为技术先进性灰色关联系数。

采用平均值法计算得到灰关联度,如前所述,灰关联度为

(3)计算相对权重测度:根据上一部分介绍,相对权重测度采用的算法为:

(4)子准则层和准则层各指标评价值的计算因技术适用性越强、专利和知识产权越丰富,技术周期越小,其技术风险越小,因此,可如下计算技术风险评价值:技术风险评价值=技术适用性因子*+专利和知识产权因子*+技术周期性因子* 。

类似可得其它子准则层指标的评价值,以此作为子准则层指标“市场风险、产品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退出风险、法制政策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收益、社会收益”的原始指标值。

采用类似的方法递推计算准则层指标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和投资收益指标的评价值。

(4)目标层“项目风险”评价值的计算

因为在目标层“项目风险”指标中,系统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和投资收益三个指标其性质不同,不再适合运用上述类似方法推算求风险评价值,按照评估与决策的惯例,风险与收益的权重基本相同,而所有与项目相关的风险中,非系统风险属于影响项目运行、项目的评估和决策的内因,因此,在整个评估过程和结果中,它起着主导作用,所占的权重要大于系统风险,故而,本文采用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与收益的权重比为3:3.5:3.5。同时从投资者来看,收益指标对风险指标具有抵充的作用,因为一定收益是对风险的补偿。所以,最用项目风险的评价值计算公式为:

项目风险评价值=0.3*系统风险评价值+0.35*非系统风险评价值―0.35*收益评价值

结束语

风险投资的项目评价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的综合决策过程,涉及多种定性的和定量的因素。本文在在传统层次分析法上进行改进,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了一种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新方法。区分风险的不同属性有利于科学的确定权重,同时加入收益指标,使得评价体系更完善。使其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可信、为多层次、多准则综合评价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唐万梅.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多层次综合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06):25-29.

[2]张新立、杨德礼.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在风险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应用[J].评价与预测,2006(10):140-142.

[3]王达政.投资项目中的层次灰色评价及其应用研究[J].评价与预测,2005(04):69-71.

[4]刘健钧.创业投资制度创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3-51.

[5]胡笙煌.主观指标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01):12-20.

[6]TyebjeeTT, BrunoAV. 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ist investment activity[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09):1051-1066.

[7]成思危.风险投资论丛[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27-30.

[8]徐宪平.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价与控制[J].中国管科学,2001(04):75-80.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范文6

【关键词】土地评估;程序;注意事项

0 前言

土地估价是随着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的,是一项对实操性和技术性都要求很高的行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估价已成为推动我国土地市场建设的重要力量,而土地估价师也已成为目前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而设置的六类资产评估专业资格之一,它不但要求我们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求我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作为服务机构,我们应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评估质量的前提下,还要讲究时效,因此在估价前必须有良好的组织和工作计划,以事半功倍,根据《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联系我们在实际估价中的流程,土地估价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接受估价委托,明确估价基本事项

在获取一宗估价业务时,要与委托方进行协商,明确本次评估的估价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收费标准、费用支付方式、报告交付日期等,进而签订评估委托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免产生争议。

2 拟定估价作业计划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拟采用的估价技术路线和估价方法;

2)针对估价对象、估价目的、拟采用的估价方法等,确定需搜集的估价资料及其来源渠道;

3)预计需要的时间、人力和经费。根据估价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由哪些估价师及人员来参加,看是否需要聘请其它专业领域的专家来协助;

4)估价作业步骤和时间进度安排。针对这个项目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及时间、人员、经费等作出具体安排,以便控制进度、协调合作。

3 资料收集与实地查勘

3.1 资料收集

主要包括:

1)反映估价对象状况的资料。包括产权登记资料、产权来源资料、反映土地位置和基础设施的资料、土地利用状况资料。

2)对土地价格有影响的资料。包括:a)对土地价格具有普遍影响的因素资料;b)仅对待估宗地所在具体区域地价影响的资料;c)待估宗地自身个别因素条件对土地价格有影响的资料。

3)针对本次所采用的估价方法所需要收集的资料。如市场比较法需搜集交易案例及交易案例的各种状况资料;成本法需搜集构成价格的各项成本费用及依据;剩余法需搜集市场上出售或出租的同类型的交易实例或租赁实例以及建筑费、专业费、利息、租售费用、租售税费及平均利润资料;基准地价法需搜集待估宗地所在地的基准地价成果资料及相应的修正体系;路线价估价法需收集待估宗地所在的具置所对应的路线价成果资料(包括图、表)及相应的深度修正系数表和其他条件修正系数表。

3.2 实地查勘

估价人员在按照土地估价程序收集完所需资料外,必须实地踏勘待估宗地,目的是:1)亲身感受估价对象的位置、周围环境、景观的优劣;2)对影响该宗地价格的区域因素、个别因素及设施状况进行查看,并进行详细记录;3)对事先搜集的有关估价对象的坐落、四至、面积、产权等资料进行核实,看其是否与产权登记文件一致;4)此外还要查勘土地的利用状况,有建筑物的,需勘查建筑物的结构、建成年限、成新、建筑面积、各部分具体利用状况、利用效益及建筑物的内外装修等,并对估价对象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周围环境或临路状况进行拍照。将其照片作为报告的附件。

另外在查勘时,一般需要委托估价方熟悉情况的人员陪同,这样我们不仅要认真听取陪同人员的介绍,还要详细询问在估价中需弄清楚的问题,并将其记录下来。

4 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在工作中我们通常把收集到的资料分为三类:

1)待估宗地状况资料(土地登记资料、产权来源资料、土地利用资料及现场勘察宗地其它状况资料);2)对待估宗地具有普遍影响的相关性资料;3)选取的估价方法在估价测算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

5 选用适宜的估价方法,进行估算

根据《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对于同一估价对象应选用两种以上的估价方法进行估价,得出试算价格。不同的估价方法有其自身的适宜范围,我们在估价过程中应根据估价目的、估价对象特点、所收集到的资料状况进行分析,选择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剩余法、成本逼近法、路线价估价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等几种方法中的两种或多种估价方法进行估算。

6 对试算价格进行调整,确定宗地估价结果

这个程序主要是对整个估价过程和每种估价方法测算结果进行检查、分析、判断,衡量各种方法试算价格的相对重要性、可用程度及可靠性,进而确定宗地估价结果,一般我们选用以下几种方式确定估价对象的估价结果。1)简单算术平均法,此种方法适用于几种估价方法测算结果相差不大时适用;2)加权算术平均法,此种方法主要是为了考虑每个价格在总量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同,分别给出予不同的权重,然后综合出一个价格;一般采用两种估价方法的,权重不宜大于0.7或小于0.3;采用三种估价方法的,权重不宜大于0.6或小于0.2;3)以一种估价方法算出的价格为主,其它估价方法计算出的价格只是提供参考。另外还有中位数法和众数法,这两种方法我们一般不常用。

7 撰写估价报告书

土地估价报告分为《土地估价报告》和《土地估价技术报告》,《土地估价报告》一般提供给委托方使用,而《土地估价技术报告》一般为土地估价机构存档和提供给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估价结果确认或备案时使用。在撰写时应严格按照土地估价规程要求的规范格式进行撰写。

8 内部审核估价报告

为了保证出具的估价报告的质量、防范估价风险,一般由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土地估价师担任审核人员。在实践中,一般是由此次参与评估的土地估价师对报告中整个的估价细节进行自检;然后由参与此次估价的项目负责人进行复查,最后有资深估价师一般是机构业务分管领导进行审核。对于审核完毕后的估价报告应经修改或重新撰写后,还应再次进行审核。只有审核合格的估价报告,才可以出具。

9 出具并提交估价报告

估价报告经过内部审核合格后,即可出具《土地估价报告》,并按照合同约定将报告书送达委托方。

10 资料归档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范文7

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1.缺乏统一的评估准则

资产评估业是我国的一个新行业,理论研究落后且尚未普及展开,专业理论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评估准则尚未出台。而目前所引用的西方评估理论与方法很多,但由于我国的经济政治环境与西方相差很大,生搬一些理论和方法是不行的,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资产评估常用市场法,这是在有发达、活跃的市场交易前提运用的,我国由于市场体系尚不健全,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发育不成熟,有关的市场价格及投资收益率等市场数据很难取得,使得在我国市场法很难操作。

再如,统一的资产评估准则是界定中国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及评估师的职业道德后续教育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只有准则的出台及全面实施,才能进一步规范注册评估师的执业行为,界定评估师的职业范围,有效地防范评估风险。

2.评估专业人员少且素质不高

我国资产评估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短短的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迅速发展为初具规模和实力的社会中介服务业,完成了其他发达国家用了一百多年才完成的历史,尽管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在短短十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事评估的专业人员数量和质量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以及证券市场的创业板块的开通,大量的产权交易业务需要资产评估。而我国目前具有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的人数为14000余人,仅占全部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22.57%,而取得注册评估师资格,仅是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最低要求,这反映出我国目前资产评估从业人员少且素质不高的现状,而且这些评估人员道德素质不尽人意,许多从业人员不按资产评估的要求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有的责任心不强,仅凭主观意愿、个人经验评估,有的一味满足委托方要求评估资产价值,不能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背弃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

3.对市场价值等评估理论认识的缺乏

我国评估工作者和评估结果使用者对市场价值概念等基本评估理论认识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评估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使我国的评估业在低水平重复。由于长期受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与价格相关理论的影响,我国评估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困惑于我们评估的到底是价值还是价格这一问题。

我国管理方式尚未完全脱离行政束缚,中立性较差。由于历史的原因,评估行业建立初期,评估机构几乎全部都是国有单位,缺乏其独立性,外国投资者难以认同中国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通过2000年的评估机构改革,资产评估机构已成为法律上独立的经济实体,但目前尚未完全脱离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按照国际惯例实行以注册评估师管理为主的、真正反映资产评估行业特点的管理模式,使其真正成为社会中介机构,为国有、集体、个人等不同的投资者提供公正,公平的价值尺度。

四大解决措施

1.建立统一的资产评估基本准则

目前我国资产评估业经过社会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清理整顿后,基本上已实现了脱钩改制,成为真正的社会中介行业。但其发展无序、竞争无度、条块割据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其原因主要是资产评估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惯性仍在,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都通过发文来规范各自评估业务。要统一资产评估行业管理,关键在于要有一个统一的评估准则。这一基本准则的内容主要包括评估基本程序,质量控制,后续教育,职业道德等方面,有了这个基本准则,一方面可以弥补中国资产评估业基础理论薄弱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行业管理的统一性,强调执业标准和提高执业质量。虽然资产评估业内部各专业之间存在由于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了各自具体评估业务的差异,但所采用的基本概念,评估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基本标准,职业道德,质量控制等方面基本一致,这就决定了它们可以适用统一的评估基本准则。

2.加强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评估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没有一支知识全面、技术精湛的专业评估师队伍是很难胜任此项工作的。而我国现行执业资格评估师的素质,受资格考试标准的支配,其专业知识内容和评估理论水平以及实践经验等参差不齐,并且由于年龄对考试在某种条件下产生的逆向效应,造就了队伍的年轻化。这就有必要进行有序的、整体的、以及从实践中反馈的执业后续再教育,以再教育促使评估师在知识海洋中吸取更多的知识,但这种教育的重点应是创造能力的培养。知识再多也是有限的,而想象力、预测力则是无穷的,是否具备自我激发想象力、预测力要比掌握现有知识重要的多,创造永远是面向未来的。人才的素质不仅反映在专业知识、评估技能上,而且相当部分还反映在人文素质的高低上,其别是决定人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人文素质,更是一种基础性的、体现知识创新能力和人才品位的素质。资产评估业竞争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正需要以上两种素质的综合。

3.注重市场价值在资产评估中的意义

市场价值在资产评估中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虽然市场价值所要求的市场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但其理论是最成熟的,也是研究最透彻的。

2)市场价值能够为资产评估提供一个基准并作为评估其他非市场价值的基础和出发点。

3)从评估师的能力角度来说,市场价值是相对容易评估的价值类型,也是评估师擅长的领域。

4)市场价值也是多数评估客户,评估结果使用人所需要的价值类型,市场价值的评估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能够满足客户、评估结果使用人的需要,这正是市场价值在资产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根本原因,即基于客户需要。

5)将市场价值作为一种“标准”价值,能够避免评估师和客户对一些价值概念的误用和误解,能够提高客户对评估行业的信任度,也能为衡量评估师的多数工作建立一个共同的基础。

4.规范评估行为,提高诚信水平

资产评估发展十多年来,尽管取得了重大成绩,如在企业改制中,中外合资、资产重组以及在证券市场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资产评估执业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诚信问题急需规范,规范资产评估行为,提高诚信水平是评估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虽然曾经了国务院91号令,《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财政部关于《规范资产评估报告格式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度。但随着资产评估业发展,特别是2001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方式的文件以后,标志着中国资产评估管理体制由过去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向政府监管下行业自律管理体制的转变。因此,规范行业发展不仅必要,而且时间迫在眉睫。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范文8

一、关于技术秘密信息许可费价值评估可能涉及的相关资料及其关联性分析

从笔者目前所能够掌握的资料来看,进行技术秘密信息许可费评估具体需要哪些资料,并没有统一的要求,一般都需要根据案件的情况确定,在多数的情况下还要委托单位(公安机关)、受害单位(权利人)与评估机构进行多次沟通。什么时间开始沟通,什么时间沟通什么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被关注或者被质疑的对象。侦查机关在正式委托评估机构之前,需要确认该评估机构是否可以承担该工作并愿意接受委托。而评估机构在确认能够完成该项委托评估事宜之前,需要了解案件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包括可以提供哪些资料与数据信息等。简单地讲,评估机构在没有回复确认可以完成该项委托前,侦查机关不会出具正式的委托书。如果出具了正式的委托评估函件而评估机构因客观原因无法完成所托事宜的,就必须更换评估机构再次出具委托函件;按现行的流程,这会给公安机关带来很多的问题。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就常常会出现委托书出具的时间在评估机构接触案件材料与受害单位之后,这也是辩护人在开庭质证时对此提出质疑的原因。评估机构在正式接受委托手续之前,与侦查机关、受害单位接触的目的虽然是为了确认是否可以完成受托事项所做的必要工作,但程序依然有规范的必要,比如建议公安机关在正式出具委托函件前,将这一阶段的工作纳入办案程序中,并把接触的时间、事实、目的以及所提供的材料信息等予以明确。

基于上述分析,提高效率为顺利进行评估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显得非常必要,笔者从实务的角度提出点滴建议供参考。下文以化工行业技术秘密信息许可费价值评估可能涉及的相关资料信息为例作简要的说明。

一般而言,为《评估鉴定报告》准备的参考资料主要有:(1)关于经营资质和商业秘密成立的资料,主要是营业证照、公司章程,以及司法鉴定意见书、保密措施等。这类资料多是程序性材料,与评估结果没有直接关系,可以提前做好准备;(2)关于案情的相关资料信息,主要是基本情况介绍、使用涉案技术秘密侵权的相关证据、侵权人项目的规模信息、与技术秘密有关的鉴定报告等;(3)受害单位的财务资料,主要是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设备表、设备订购合同等。这类资料与评估结果关系最密切。评估人员需要根据财务制度到受害单位核实与评估有关的原始单据、合同,并从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中提取相关财务数据,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这部分财务数据与材料,法律专家需要与受害单位的财务专家做充分深入的沟通;(4)第四类是评估人员根据专业经验进行调研而获得的有关涉案产品市场前景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需要提前为评估机构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可以获得这些资料信息的渠道、途径、方法等。

很显然,从实务操作的角度看,上述介绍能够贡献的地方是极其有限的,对该部分业务有所了解的读者不难发现,这是基于“收益法”评估方法而做的举例说明。所谓的“收益法”,即依一定的产品销售规模产生的收益入手,计算未来可能取得的收益,再通过一定的分成率,得出该评估对象在一定的经营规模下于评估基准日的公允价值。针对商业秘密市场价值的评估,除收益法外,还包括市场法和成本法。由于商业秘密形成的直接成本往往与其价值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即投入产出的弱对应性,因此一般不采用成本法,或者在采用时会非常慎重。如果国内有类似商业秘密充分交易的案例时可以考虑采用市场法评估,如果没有充分的案例可以参考的,则放弃市场法。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采用成本法的原因是投入产出的弱对应性,而不是对涉案技术秘密投入成本在案件中贡献的漠视,更不是根本的否定。在本专栏的其他文章将会阐述这一问题。

二、技术秘密信息许可价值评估意见结论成立的条件、有效期及其效力

价值评估结论受机构评估人员的职业水平和能力的影响,并且仅为委托方进行以本次评估目的所发生的经济行为提供服务,对于将其运用到其他经济行为时,评估结论一般会失效,不具同等效果。一般来讲,评估工作不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以及遇到自然力和其它不可抗力对资产价值的影响,也不考虑资产将来可能承担的抵押、担保事宜,以及特殊的交易方可能追加付出的价格等对其评估值的影响。当评估条件以及评估中遵循的持续经营原则等其他情况发生变化时,评估结果一般会失效。所以,我们无论是在技术秘密的刑事案件中还是在民事案件中,都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看待所评估的价值,而不能脱离案件以及所涉及技术的具体情况,特别不应当通过运用经济行为来模拟其准确性,从而泛泛地评论价值是过高还是过低,并进而质疑,甚至得出完全否定价值评估意见的结论。

技术秘密信息许可价值评估报告中,一般都会对有效使用期限做出表述,即:从XX年X月X日到XX年X月X日止,评估目的在本评估报告的有效使用期限内实现时,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参照依据。超过该有效使用期限,需重新进行资产评估。可是,案件还没有审理完毕,评估报告的1年有效期已经届满,怎么办?技术秘密刑事保护司法实践中辩护人曾提出过有效期届满不应采用的辩护观点。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资产评估准则DD评估报告》(中评协[2007]第189号)第11条规定,“评估报告应当明确评估报告的使用有效期。通常,只有当评估基准日与经济行为实现日相距不超过一年时,才可以使用评估报告。”可见,评估准则规定评估报告的有效期,是为了避免评估基准日确定的评估价值和经济行为实现日的实际价值差异过大而无法使用评估报告。通常,评估报告的有效期是针对评估后一段时间才使用评估资产的情况,此时会产生“评估基准日”和“经济行为实现日”两个时间点,如果经济行为实现日在评估基准日之后并超过1年,则评估基准日的评估价值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而不宜再使用评估报告。所以评估报告所确定评估基准日与评估目的很关键。比如,嫌疑人窃取了受害单位全套技术,所要评估的是在窃取完成日假定为受害单位将全套技术许可给使用方的许可价值,以确定受害单位因丧失该次许可机会而导致的损失。可见,窃取完成日,既是评估基准日,也是假定进行技术许可的经济行为实现日,两个时间点是重合的,因此,评估基准日的评估价值,就是许可这一经济行为实现时的许可价值。当评估是对历史时点的价值评估时,就不存在经济行为实现日超过评估基准日后1年而评估报告不能使用的说法了。

三、价值评估报告复核人的法律地位以及《评估说明》的保密问题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2016年5月1日起施行)第4条明确规定,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要求司法鉴定人应当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并对自己作出的鉴定意见负责。可是,第32条又规定了一个复核人,即委托的鉴定事项完成后,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指定专人对该项鉴定的实施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是否采用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情况进行复核,发现有违反通则规定情形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予以纠正。复核人的法律地位是不清楚的。司法实践中,曾发生过辩护人提出复核人是否应当回避的问题。《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20条规定:司法鉴定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委托人、委托的鉴定事项或者鉴定事项涉及的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其独立、客观、公正进行鉴定的,应当回避。司法鉴定人自行提出回避的,由其所属的司法鉴定机构决定;委托人要求司法鉴定人回避的,应当向该鉴定人所属的司法鉴定机构提出,由司法鉴定机构决定。委托人对司法鉴定机构是否实行回避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撤销鉴定委托。可是没规定复核人是否要适用回避的条款。《刑事诉讼法》第145条规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第9条规定,“评估报告应当由两名以上(含两名)注册资产评估师签字盖章。”法律和相关评估准则中没有“复核人”的概念,更未将其规定为“鉴定人”,也未规定其适用回避的相关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复核人的角色又很重要。为了有效地避免争议,笔者建议,评估机构在确定评估师时将复核人也一并告知并要求委托人或者当事人回复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在技术秘密刑事保护的司法实践中,还有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即价值评估过程中评估机构内部保存一份叫做《评估说明》的文件,当辩护人提出要求评估机构提供时,是否应当被支持。这个问题之所以敏感是因为会涉及到受害单位的定价指数与定价原则,非常珍贵并且极易容易泄密,所以受害单位极力反对,评估机构也非常重视。笔者倾向于评估机构有权拒绝提供《评估说明》。

基本理由如下:(1)评估说明是财产评估主管机关、企业主管部门审查资产评估报告书和检查评估机构工作之用,不是法律法规规定的评估报告的组成部分,也非附件;(2)评估说明属于评估专家的专业和经验范畴,评估专家已经当庭详细解释了其中涉及的重要问题;根据评估专家的当庭解释,评估说明主要是如何确定评估中重要参数和方法的技术性说明,属于专家专业和经验范畴,比如技术分成率、评估方法、许可方式等。评估专家可以在当庭详细解释了为什么采用这些参数和方法,而且在评估报告中明确列出了选择确定的最终结果。(3)评估材料中,对评估价值有实质影响的是受害单位的财务资料是保密的,且经过审计机构审计,质疑其真实性理由不充分。

注:本文节选自LexisNexis律商网【桃李知教】专栏,其专注观察和解析知识产权领域最前沿、最新型的法律问题,旨在识微见远,或指点迷津。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范文9

关键词: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11)03-0062-05

一、引言

目前,各地新农保试点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那么,新农保制度建立起来之后,能否实现“可持续”的目标呢?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风险?这些风险又该如何进行识别和衡量?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是指由能够评估新农保制度面临的风险大小、并有着内在联系的主要指标按一定逻辑构成的体系。本文将在对新农保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便于随时监测新农保风险,并促进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

从制度建立和运行程序上来看,新农保风险包括制度设计风险、筹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操作风险和给付风险。下面分别从这五个方面来选取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

1.制度设计风险

制度设计风险主要表现为精算风险。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的规定,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39元,这一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呢?计发系数过低,会导致参保人未死亡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就提前支付完毕,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计发系数过高,又会导致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大面积剩余,无法实现制度的预期效果。因此,可以选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作为评价新农保制度设计风险的一个指标。另外,制度预设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也会影响新农保制度的风险。替代率水平过低,无法实现新农保制度“保基本”的目标,替代率水平过高,又会给筹资主体带来负担,这里用新农保供给替代率与需求替代率之差来衡量。其中,新农保供给替代率=农村老年群体领取的养老金/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农保需求替代率=农村老年群体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2.筹资风险

新农保制度尝试从筹资模式人手,改善农民参保不能享受财政补贴的局面,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新农保的筹集模式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因此,新农保的筹资风险包括个人筹资风险、集体筹资风险和财政风险三部分。个人筹资风险可以选择农民的最大缴费能力与新农保个人缴费率之差来衡量。其中,农民的最大缴费能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农保个人缴费率=农民的缴费数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于新农保有多档缴费率(缴费标准),这里选取最低缴费率。新农保集体补助资金来源于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实力主要依靠集体积累和乡镇企业利润,因此,这里选择集体积累和乡镇企业利润作为集体筹资风险评估的指标。新农保的财政补贴既有中央财政补贴,又有地方财政补贴,可以选择中央财政对新农保的年补助数额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来衡量中央财政风险;地方财政对新农保的年补助数额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来衡量地方财政风险。

3.基金投资风险

新农保基金投资风险分为现行模式下的基金投资风险和未来进入资本市场的基金投资风险。现行投资模式下,新农保基金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基金贬值风险,我们选取实际利率(为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作为风险评估的指标;未来新农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运营,会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种风险,新农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因此,这里选择实际投资收益率(为名义投资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这一指标来衡量。

4.操作风险

从风险产生的原因上来看,操作风险可以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以及外部事件引发的操作风险。这里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来构建操作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人员因素引发的操作风险包括内部欺诈风险、人员配置不足风险、失职违规风险、知识技能贫乏风险;内部流程引发的操作风险,可以从新农保经办机构内部流程的规范化程度来衡量;系统缺陷引发的操作风险可以从系统设计不完善和系统维护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两方面来衡量;外部事件引发的操作风险包括基金投资的委托风险、养老金的欺诈冒领风险以及农民拒保、断保的风险等。

5.给付风险

给付风险是一个综合性的风险,制度设计、筹资、投资、操作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产生给付风险。例如,政府筹资不力,政府财政出现赤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会出现给付风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过低,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出现长寿风险),投资没有产生预期回报,挤占挪用基金、欺诈冒领养老金等风险的存在会导致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风险的出现。以上导致给付风险出现的诸原因中,除长寿风险外均出现在了制度设计风险、筹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和操作风险中。因此,为避免交叉和重复,这里仅将长寿风险作为给付风险评估的指标。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设计出我国的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二)基于AHP的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权重赋值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层次分析法,它由专家和决策者对所列指标通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而逐层进行判断评分,利用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贡献程度,从而得到基层指标对总目标而言重要性的赋权结果。其具体计算分析过程如下。

1.构造指标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对每一层次单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由数值形式给出判断,并写成矩阵形式,如表1所示。矩阵表示相对于总指标A而言,各子层指标Bi的相对重要性。通常取1,2,……,9及它们的倒数作为标度,其标度含义为:随着标度的增大,两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

2.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是根据判断矩阵计算,相对于上一层某指标而言,本层次与之相联系指标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它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问题,即对判断矩阵B,计算满足BW=λmexW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并将特征向量正规化,将正规化后所得到的特征向量w=[W1,W2,…WnJT作为本层次指标b1,b2,……bn对于其隶属指标Ak的排序值。

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定义CI=(λmex-n)/(n-1)。当CI=0时,

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λmex-n愈大,CI就愈大,那么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就差。并且需要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RI的取值见表2。

CI与RI的比值称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如果判断矩阵CR=CVRI<0.10,则此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通过专家指标权重赋值可以得到各层次单排序的结果(限于篇幅此处略去计算过程)。

3.层次总排序

如果总指标A隶属的n个指标B1,B1,…,Bn对A的排序数值向量为w(A-B):(a1,a2,…,an),Bik对指标Bi的层次单排序数值向量为w(Bi-Bik):(b1,b2,…,bk),(i=1,2,…,n),那么,Bik对A的数值向量为a*iW(Bi-Bik。表3中各指标后面的数字表示层次总排序的权重。层次总排序权重也就是新农保风险综合评估各指标的权重。

三、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运用方法

建立起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风险指标确定后,对每一个指标确定不同风险状态的临界值,依此确定每个指标风险大小的标尺,即风险评估的标准。然后通过模拟计算出单个风险评估指标以及综合风险评估指标具体数值的大小,并根据上一步确定的风险评估标准判定出各个指标以及整个新农保制度综合风险的大小。受篇幅和数据所限,下面仅给出确定新农保风险评估标准和判定风险大小的方法,不作具体的分析。

(一)单个指标风险大小评估的方法

上文所构建的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既包括定量指标,又包括定性指标。对于定性指标,一般无法从数量上对其做精确的测量,故在实际操作中可运用德尔菲法,通过对定性指标评级打分的办法将其转化为定量指标。这需要首先确定出各指标的风险等级,可将风险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分为六个等级,经专家论证确认,把各指标可能导致新农保风险的最大风险评估值定为1,然后按照一定公差递减,定出其他相应水平的风险评估值,如为0.8、0.6、0.4、0.2、0。新农保领域的专家对各定性指标的实际风险值按上述六个等级进行打分,并获得一致意见,确定出各单项指标的风险值大小。

对于定量指标的风险评估,在实际操作中要稍微容易一些,因为定量指标值的大小可以直接计算出来,前文关于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选取的内容已对各定量指标具体的计算公式做出了说明。然而,并不是有了计算公式就能立即得到各指标的数值,因为有些计算公式中的变量本身也是需要通过相关计算分析才能得到,这也说明了风险评估的复杂性。此时,所计算出的各定量指标值还不是最终的风险值,可采取与定性指标相同的方法,确定出各定量指标的风险等级及对应的数值。以新农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为例,假定实际投资收益率为负100%的风险评估值定为1,若递减公差为0.2,则新农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所对应的风险大小等级标准如表4所示。只需将通过实际调查所获取的定量指标值与不同风险大小标准值进行比对,确定定量指标值风险值的大小,进而可判定出各指标的风险等级。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范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通过开展风险评估,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精准防治,有效控制事故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规范基层风险管理,落实“一案三制”,提升全市事故灾难应急处置能力,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镇街的风险评估完成率达到90%以上;各有关部门对本行业(领域)进行风险评估,重点行业(领域)完成率达到80%以上。重点风险目标得到有效防控,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治,基层应急管理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

三、工作内容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实际,按照《基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导则》(见附件1)要求,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一)前期准备

各级各部门应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分区域、分行业落实责任单位和人员,明确评估对象与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建评估组;收集相关法规、标准和事故案例等资料。

(二)风险评估

各级各部门按照确定的评估程序开展风险评估,认真梳理地区、行业(领域)的风险类型和级别,明确防控目标,核查应急资源。

识别风险类型。在合理划分评估单元的基础上,梳理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危险点,识别风险类型。上级网格要以镇街、行业、主要生产经营单位等下一级网格为基础,结合评估对象所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行业特点、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等划分评估单元;从厂址、总平面布置、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与设备、公用工程及其辅助设施、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分析风险程度。加强事故隐患较多单位、危险源较集中区域、高危行业的风险分析,重点做好风险承受能力与控制能力的分析。依据同类(或相近)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类比分析,对高危行业采用重大事故模拟分析,并结合危险、有害因素及周边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风险承受能力的分析可从风险影响范围内人群的心理素质、防灾应急知识、经济能力,设施的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可采用情况报告、专家分析和专项调研等方法。风险控制能力的分析可从预警预测能力、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应急资源保障水平等方面进行。可选择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等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评定风险等级。评估风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可利用LSR等方法判定风险级别。

形成评估结论。提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给出评估对象在评估条件下是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明确评估对象可能存在的主要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确定重点防控目标。

(三)风险控制

各级各部门针对评估中梳理出的隐患风险,要加强整改防控并积极落实相关应对措施。

加强防控,及时预警。各级各部门要指导督促企业结合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和风险监控点上报,明确风险目标并加强防控;对于新发现的重大危险源,要按规定程序立即报区市安全监管等部门;对于重大隐患,要立即采取必要的预警防控措施,并在第一时间报至上级有关部门核实。

落实责任,及时整改。各级各部门要对评估分析出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实施分级管理,落实属地安全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以及安全隐患和风险点单位的主体责任,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基层定点单位的监督检查。针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及时制定整改防控措施并积极落实。

完善预案,核实资源。针对评估中核实的隐患和风险,制定科学应对措施,调整完善有关应急预案;依据应急能力与风险相适应的原则,落实各类应急资源;规范基层应急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评审总结

各级各部门按期完成评估报告的编制并报至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各级各部门完成评估后,要及时在网格化监管平台提报评估报告及工作总结。

四、工作步骤

结合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安排,年风险评估工作按“准备、评估、评审、总结”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时间:4月30日前)

各级各部门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落实责任人员,明确评估对象与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建评估组;收集相关法规、标准等资料和相关事故案例等内容。

(二)评估阶段(5月1日至6月10日)

各镇街应在5月15日前完成本辖区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报告提报至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各有关部门于5月25之前完成本行业(领域)的风险分析;在6月10日之前完成本网格的风险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上报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三)评审阶段(6月11日到6月30日)

市政府安委会将于6月底前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完成对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的风险评估报告的评审工作。

(四)总结阶段(7月1日到7月10日)

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评审意见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各级各部门须于7月3日前通过网格化系统提报本网格的风险评估报告和工作总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在组织领导本级网格风险评估工作的同时,指导督促下一级网格落实风险评估责任,鼓励引导社区级网格开展风险评估。

(二)统一部署,分级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统一部署风险评估工作。根据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特点、企业类型、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等情况,做好分级实施的工作安排,合理分配任务,逐级负责落实,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评估工作。

(三)完善机制,巩固提升。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实推进评估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总结制定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的评估实施方案,确定每年年底前完成基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为制定下一年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提供支撑,推动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落实应急措施,促进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大幅提升。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范文1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委托审计(评估)工作,是指对经省国资委研究确定的企业财务审计、专项审计和资产评估等项目,由省国资委统一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评估)的工作。

委托审计(评估)工作,一般每月进行一次。

第三条省国资委根据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能力与企业规模、委托审计(评估)项目相适应原则,建立社会中介机构库。对上年度固定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在职人数不少于15名(注册资产评估师人数不少于12名),且业务收入达到400万元以上,以及执业质量、诚信记录等基本评价信息良好的社会中介机构纳入社会中介机构库实行管理。

社会中介机构库随着社会中介机构基本情况和执业诚信度的变化实行动态管理。

第四条省国资委的委托审计(评估)社会中介机构,在社会中介机构库中通过公开的招标投标活动选定。

第五条省国资委对委托审计(评估)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六条投标社会中介机构应具有以下基本条件:

(一)经工商登记为企业法人,并具备财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执业资格;

(二)具有与委托审计(评估)项目相适应的资质条件;

(三)在规定工作期间有能力调配较强工作力量,按照省国资委委托审计(评估)工作要求开展审计(评估)工作,并按时保质完成审计(评估)工作任务;

(四)近三年内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被国家行政执法或行业管理部门予以处罚或通报的记录,并在承担企业有关审计(评估)工作中没有出现重大审计(评估)质量问题和不良记录。

第七条省国资委将确定的委托审计(评估)项目及应具备的条件等以公告的形式,在社会中介机构库范围内向社会中介机构发出招标邀请。

参与投标的社会中介机构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及相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投标文件报送省国资委。

第八条投标社会中介机构应按照省国资委委托审计(评估)的统一工作要求,在投标书中对以下方面做出明确的承诺或陈述:

(一)提供与承担委托审计(评估)项目相适应的资质证书复印件,并同意承担招标书规定的工作内容;

(二)审计(评估)实施方案及保证措施;

(三)项目审计(评估)小组组成、项目负责人及成员简介(近三年从事类似审计(评估)项目的工作实绩,项目负责人从事企业审计(评估)工作的实绩及经验等)及其相关资格证书的复印件;

(四)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统一制定的收费标准所拟定的审计(评估)项目费用总预算(包括人工费用、差旅费用、其他费用等);

(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审计(评估)准则的需要,确保审计(评估)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

第九条在社会中介机构按规定投标后,由省国资委密封保存,并在评标开始前在监票人员的监督下统一开标。

第十条省国资委组织有关方面的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按照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进行评标。在对参与投标的社会中介机构的执业情况进行初审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投标文件和陈述进行审核、比较和评价。

第十一条评标遵循下列工作程序:

(一)评标委员会成员初审,确定废标与有效标;

(二)评标委员会成员比较与评价投标文件;

(三)评标委员会成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评分;

现场统计投标人的评分情况,对投标人按得分高低顺序排出名次,并当场公布中标社会中介机构;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作为废标处理:

(一)超过规定时限迟报的投标文件;

(二)未密封的投标文件;

(三)投标人以他人的名义投标、串通投标或其他弄虚作假方式投标;

(四)投标文件不能满足招标文件提出的全部实质性要求,未能在实质上响应的投标;

(五)投标人有其它违法情况的。

第十三条省国资委向中标社会中介机构发出中标通知书。

第十四条中标社会中介机构应于接到省国资委中标通知书后的5个工作日内,与省国资委签订《业务约定书》;省国资委同时向企业下达《委托审计(评估)通知书》。过期不签《业务约定书》的,视为该社会中介机构弃权。省国资委将根据第十一条排出的投标人名次,由高至低依次替补。

第十五条业务约定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审计(评估)范围和目的;

(二)审计(评估)的完成时间和要求;

(三)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四)审计(评估)收费;

(五)审计(评估)报告的使用责任;

(六)约定书的有效期;

(七)违约责任。

第十六条社会中介机构从事委托审计(评估)工作,应严格遵守审计(评估)准则及省国资委有关委托审计(评估)的工作要求和程序,出具符合委托审计(评估)工作要求的审计(评估)报告。

第十七条在实施审计(评估)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省国资委有权更换社会中介机构:

(一)在投标中有故意隐瞒与投标书不符的重大事实的;

(二)将所中标业务转包或分包给其他社会中介机构的;

(三)中标后,发现该社会中介机构不符合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

第十八条省国资委在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符合委托审计(评估)工作要求的审计(评估)报告后六个月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业务约定书》有关费用条款支付相关审计(评估)费用。

第十九条被审计(评估)企业应当按照省国资委的委托审计(评估)工作要求,认真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第二十条省国资委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工作纪律、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加强监督,强化责任。省国资委相关工作人员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对相关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参加评标工作的评标委员会成员及监票等工作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严格执行相关工作纪律,并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责任。评委会成员不得与任何投标人或者与评标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进行私下接触,不得透露招标投标评审及相关工作情况。评标委员会成员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取消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并对相关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范文12

关键词:多属性群决策;熵权法;TOPSIS;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一、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我国信息化建设得到飞速发展,金融、电力、能源、交通等各种网络及信息系统成为了国家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信息化应用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领域的业务实施依赖于网络及相应信息系统的稳定而可靠的运行,因此,有效保障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成为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运行的全局性问题。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分为定性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三大类。定性评估方法的优点是使评估的结论更全面、深刻;缺点是主观性很强,对评估者本身的要求高。典型的定性评估方法有:因素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德尔斐法等。定量的评估方法是运用相应的数量指标来对风险进行评估。其优点是用直观数据来表述评估结果,非常清晰,缺点是量化过程中容易将本来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典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有:聚类分析法、时序模型、回归模型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就是将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彼此之间扬长避短,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本文针对风险评估主观性强,要素众多,各因素较难量化等特殊性,将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引入到风险评估当中。多属性决策方法能够较有效解决多属性问题中权重未知的难题,而群决策方法能较好地综合专家、评估方、被评估方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评估意见。该方法可解决风险评估中评估要素属性的权重赋值问题,同时群决策理论的引入可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文用熵权法来确定属性权重,用TOPSIS作为评价模型,对风险集进行排序选择,并运用实例来进行验证分析。

二、 相关理论研究

1. 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原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信息安全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它要对组织资产面临的威胁进行评估以及确定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相应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资产价值来判定当安全事件发生时对组织会造成的影响。文献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风险分析流程及原理,该模型对风险分析基本流程的属性进行了细分,如图1所示。

根据上述原理,总结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可以描述如下: (1)首先调查组织的相关业务,分析识别出组织需要保护的重要资产,以及资产本身存在的脆弱性、面临的威胁,形成风险集。(2)组织各领域专家对风险集中各属性进行评估并赋权值,得到每个风险的属性值。(3)通过一定的算法对所有属性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最后的结果,进一步推算出组织面临的风险值。

2. 多属性群决策理论。多属性群决策,是指决策主体是群体的多属性决策。多属性决策是利用已有的决策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一组(这一组是有限个)备择方案进行排序并选择,群决策是多个决策者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知识面、经验和综合能力等对方案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价。在多属性群决策过程中,需要事先确定各专家权重和属性权重,再通过不同集结算法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属性值,从而对方案进行评价或择优。

3. 熵权法原理。香农在1948年将熵的概念应用到信息领域用来表示信源的不确定性,根据熵的思想,人们在决策中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决策精度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而熵在应用于不同决策过程的评价时是一个很理想的方法。熵权法是确定多属性决策问题中各属性权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利用决策矩阵和各指标的输出熵来确定各指标的权系数。

试考虑一个评估问题,它有m个待评估方案,n个评估属性,(简称m,n评估问题)。先将评估对象的实际状况可以得到初始的决策矩阵R′=(′ij)m×n,′ij为第i个对象在第j个指标上的状态,对R′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状态矩阵:R=(ij)m×n,用M={1,2,…,m}表示方案的下标集,用 N={1,2,…,n}表示属性的下标集,以下同。其中,当评估属性取值越大越好,即为效益型数据时:

ij=(1)

当评估属性取值越小越好,即为成本型数据时:

ij=(2)

(1)评估属性的熵:

Hj=-kij×lnij j∈N(3)

其中ij=ij/ij k=1/lnm,并假定,当ij=0时,ijlnij=0,Hj越大,事件的不确定性越大,Hj越小,事件的不确定性越小。

(2)评估属性的熵权:在(m,n)评估问题中,第j个评估属性的熵权j定义为:

j=(1-Hj)/(n-Hj),j∈N,显然0j1且j=1

3. TOPSIS方法。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是一种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适用于多属性决策中方案的排序和优选问题,它的基本原理描述如下:(1)界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2)以各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欧氏距离作为排序标准,寻找距“理想解”的欧氏距离最小,(3)距“负理想解”的欧氏距离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理想解是一个方案集中虚拟的最佳方案,它的每个属性值都是决策矩阵中该属性的最好的值;而负理想解则是虚拟的最差方案,它的每个属性值都是决策矩阵中该属性的最差的值。最优方案是通过需要评估的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之间的欧氏距离构造的接近度指标来进行判断的。假设决策矩阵R=(ij)m×n已进行过标准化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构造加权标准状态矩阵X=(xij),其中:xij=j×ij,i∈M;j∈N,j为第j个属性的权重;xij为标准状态矩阵的元素。

(2)确定理想解x+和负理想解x-。设理想解x+的第j个属性值为x+j,负理想解x-的第j个属性值位x-j,则

x+j={xij|j∈J1)),xij|j∈J2)}

x-j={xij|j∈J1)),xij|j∈J2)}

J1为效益型指标,J2为成本型指标。

(3)计算各方案到理想解的Euclid距离di+与负理想解的距离di-

di+=;di-=;i∈M

(4)计算各方案的接近度C+i,并按照其大小排列方案的优劣次序。其中

C+i=,i∈M

三、 基于TOPSIS的多属性群决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1. 方法的采用。本文将基于TOPSIS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应用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有以下几点考虑:

(1)组织成本问题。组织需要对分析出来的风险严重程度进行排序比较,从而利用有限的成本将风险控制到适当范围内。因此,组织可以将被评估方所面临的风险集,看作是决策问题中的方案集,决策目的就是要衡量各风险值的大小及其排序,从中找出最需要控制的风险。

(2)风险评估中的复杂性问题。风险评估的复杂性,适合用多属性群决策方法来解决。如图1所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涉及多个评估指标,通过评估指标u1,u2,…,u7的取值来计算风险值z。风险值z的计算适用于多属性决策的方法。而由于风险评估的复杂性和主观依赖性决定了风险评估需要综合多人的智慧,因此风险评估的决策者在各方面优势互补,实现群决策的优势。

2. 评估过程。

(1)构造决策矩阵,并将决策矩阵标准化为R=(ij)m×n,由于风险评估属性都是成本型属性,所以用公式(2)标准化。

(2)专家dk权重的确定。为确定专家权重,由风险评估负责人构造专家判断矩阵,假设共有r个专家,Eij表示第i位专家对第j专家的相对重要性,利用Saaty(1980)给出了属性间相对重要性等级表,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即可得到专家的主观权重:=(1,2,3,…,r)。

(3)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权重由熵权法确定,得到专家dk各指标权重(k)=(1(k),2(k),3(k),…,n(k))。

(4)利用属性权重对决策矩阵R(k)进行加权,得到属性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X(k)=(xij(k))m×n,其中,xij(k)=ij(k)·j(k),i∈M;j∈N。

(5)利用加权算术平均(WAA)算子将不同决策者的加权规范矩阵X(k)集结合成,得到综合加权规范化矩阵X=(xij)m×n,其中xij=xij(k)k。

(6)在综合加权规范化矩阵X=(xij)m×n中寻找理想解x+=(x1+,x2+,…,xn+) 和负理想解x-=(x1-,x2-,…,xn-), 因为风险评估属性类型为成本型,故x+j=xij,x-j=xij,j∈N。

(7)计算各风险集分别与正理想解的Euclid距离di+和di-。

(8)计算各风险集的接近度C+i,按照C+i的降序排列风险集的大小顺序。

四、 实例分析

1. 假设条件。为了计算上的方便,本文作以下假设:

(1)假设共有两个资产,资产A1,A2。

(2)资产A1面临2个主要威胁T1和T2,资产A2面临1个主要威胁T3。

(3)威胁T1可以利用资产A1存在的1个脆弱性V1,分别形成风险X1(A1,V1,T1);威胁T2可以利用资产A1存在的1个脆弱性V2,形成风险X2(A1,V2,T2);威胁T3可以利用资产A2存在的1个脆弱性V3,形成风险X3(A2,V3,T3)。以上假设条件参照文献“7”。

(4)参与风险评估的人员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3名,分别是行业专家d1,评估人员d2和组织管理者d3,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已知,分别是X1,X2,X3。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1)构造决策矩阵。如表1,决策属性为u1,u2,…,u7,决策者d1,d2,d3依据这些指标对三个风险X1,X2,X3进行评估给出的风险值(范围从1~5)。

(2)决策矩阵规范化,由于上述数值属成本型,用公式(2)进行标准化。

(3)专家权重的确定,评估负责人给出3个专家的判断矩阵。

计算出各专家权重=(0.717,0.201,0.082),最大特征值为3.054 2,C.I=0.027,R.I=0.58,C.R=0.0470.1,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

(3)指标权重的确定

w1=(0.193,0.090,0.152,0.028,0.255,0.090,0.193)

w2=(0.024,0.312,0.024,0.223,0.024,0.168,0.223)

w3=(0.024,0.024,0.312,0.168,0.168,0.223,0.079)

(4)得到综合加权规范矩阵X

X=0.072 0.017 0.084 0.023 0.146 0.101 0.1070.072 0.017 0.084 0.039 0.006 0.045 0.0710.072 0.080 0.063 0.013 0.047 0.047 0.026

(5)求出理想解x+=(0.002,0.017,0.063,0.013,0.006,0.045,0.026) 负理想解x-=(0.072,0.080,0.084,0.039,0.146,0.101,0.107)。

(6)计算d+i、d-i和C+i及对结果排序,见表5。

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出,风险大小依次为X3X2X1,因此,组织要按此顺序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加强风险控制。与参考文献“8”中的风险计算方法比较,提高了风险计算的准确性。

五、 结论

通过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特点分析,将多属性群决策用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当中,多属性群决策中最重要的就是权重的确定,本文对专家权重采用两两成对比较矩阵来获得,对属性权重采用熵权法来确定,最后采用TOPSIS方法进行结果的排序和选择。这种方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为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一种研究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赵亮.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理论及其群决策方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1.

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2007.

3.陈晓军.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其在供应商选择上的应用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周辉仁,郑丕谔,秦万峰等.基于熵权与离差最大化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软科学,2008,22(3).

5.管述学,庄宇.熵权TOPSIS模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情报杂志,2008,(12).

6.郭凯红,李文立.权重信息未知情况下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及其拓展.中国管理科学,2011,19(5).

7.唐作其,陈选文等.多属性群决策理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47(15).

8.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60970143,70872120);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重点项目(项目号:10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