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级无机化学

高级无机化学

时间:2023-06-16 16:05:12

高级无机化学

高级无机化学范文1

关键词:中级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6)02-0117-02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是我校化学教育专业高年级学生在继学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等基础课程后的后续课程,为继续深化无机化学、满足毕业论文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而设计的。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基础化学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无机化学的实际问题。其在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上应有一定高度,使学生对现代无机化学的一些新领域、新知识和新成就有所了解,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毕业后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2]。我校化学教育专业中级无机化学课程是选修课,教学时数少,授课时数仅24学时,而中级无机化学内容多,庞杂,知识更新快,因此,为了克服这些实际问题,提高中级无机化学教学质量,我们对中级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

1.1精选教学内容

由于学时少,教学中如果只考虑知识的全面性,每一章节都详细讲解,就不能保证课程的顺利完成,因此,我们对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和安排,使学生既能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知识又能了解无机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尽量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掌控教学内容的深度,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内容上避免与先行基础化学课程的重复,如:酸碱理论这一章的内容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重复很多,对于酸碱质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软硬酸碱理论、酸碱的强弱等已在基础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中有较详细的描述,在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中,课前布置给学生复习,把重点放在这些理论的应用上。例如,用多种理论多角度解释AgX在水中的溶解度,水解的机理,如何用极化理论理解酸碱的强度等。不但重点突出,又启发式教学明显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协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质量。再如:配合物化学这一章中关于配合物的分类、配合物形成的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等内容已在基础无机化学中有较详细的讲解,而且,化学教育专业还开设了配位化学选修课,这部分内容学生已基本掌握,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然后针对教学内容通过探究式提问的方式,如:不同配体的铜离子配合物的颜色问题,哪些构型的离子存在姜泰勒效应等,让学生先回忆所学理论,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级无机化学的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先行课程从未出现的知识上,如反位效应、配合物的电子光谱、有效原子序数规则、Wade规则、硼烷及其衍生物、冠醚、穴醚、超分子组装等概念,这些知识的难度较大,教师做详细的描述。这样即克服了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困难,又突出了重点难点及新知识的讲授。

1.2注意学科交叉增加新知识反应现代科研成果

目前,无机化学的发展迅速形成了很多边缘学科。与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了纳米材料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等边缘学科[3]。因此,在精选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将无机化学的前沿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成果引入中级无机化学的教学之中,这些知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各前沿领域的新研究成果的了解,提升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及科研能力。如:讲授羰基配合物和N2配合物时,介绍分子模拟固氮及相关的新的研究成果、制备原理、制备方法及其现实和潜在的应用等,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此类配合物形成后键能、键长的改变来引导学生讨论红外光谱的特征,从而使学生不仅对所介绍的新内容增加感性上的认识,而且还初步了解了相关分析测试方法,同时也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研究热点、研究现状、研究过程和研究思路有较深入的了解。也使学生初步了解测试手段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运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给今后的毕业论文工作打下了基础。因此,在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中,有限地加人这些新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1.3在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中增加专业英语词汇

我校化学专业已经开设了专业英语课,但由于学生平时接触不多,熟练记忆的很少,我们在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中增加专业英语词汇,有意识地把最常见的有关化学专业英语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熟记和阅读化学专业英语文献,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实行双语教学。例如:磁性(Magneticproperties),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alenceShellElectronPairRepulsion),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orbitaltheory),电子转移反应(Electrontransferreactions),取代反应(Substitutionreaction),周期反常现象(PeriodicAnomalies),冠醚(Crownethers),超分子化学(Supramolecularchemistry),分子识别(molecularrecognization),超分子自组装(supramolecularself-assembly),闭式(Closo),异构现象(isomerismphenomenon),电子光谱(Elecironspectrum),反应动力学(Reactionkinetics),反应机理(Reactionsmechanism),让枯燥的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的联系起来,为今后学生读研或毕业论文查阅外文文献和书写英文摘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革教学方法

(1)探究式课堂教学,以探究为主,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的新的教学理念。该方法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结合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或讨论提纲,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多讨论和交流,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2)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有效地把学生的学习、创新和科研兴趣与学习、创新和科研过程统一起来,有效地训练本科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理解中级无机化学的教学要求和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采取如下措施:引导学生撰写中级无机化学小论文,如对于碳的同素异形体石墨烯的内容,就可以以小论文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经归纳、整理、分析和写作等多个环节的训练,使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习兴趣。(3)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多元化的立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些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局面,而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结合起来。

3改革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主要为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同时采用网络教学来弥补现代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某些缺陷,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自己制订学习速度和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处理好多媒体、网络教学等与传统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做到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能提高中级无机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毅红,马名驹,周碧松.创造力的培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王明召.中级无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2,33(9):81-83.

高级无机化学范文2

关键词: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32

1 液压机械无级传动原理及分类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MCVT)是基于17世纪中叶帕斯卡提出静压传递原理,与机械传动相结合的新型传动装置。变速箱系统可分为两部分,液压系统和机械系统。液压系统主要由泵和马达组成,机械系统主要由机械传动部分组成。功率流由发动机输出后经分流机构分成两路,一路经液压系统传递,另一路经机械系统传递,最终通过汇流机构实现功率汇流,并向后传动部分输出。HMCVT结合了液压传动功率大、可实现无级变速和机械传动效率高的优点实现了发动机功率的有效利用。

由于液压机械传动采用分流和汇流机构,因此可根据功率分流与汇流的形式入手,将液压机械传动方式进行分类。分、汇流形式有定轴齿轮副和行星齿轮机构两种[1]。从加工工艺及成本来讲,分流机构以定轴式居多,汇流式以行星式居多。根据液压传动系统的变量元件的不同可分为变量泵与定量马达、定量泵与变量马达、变量泵与变量马达三种调速回路系统。

2 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的特点

2.1 传动功率大、效率高

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系统采用了机械传动部分传动效率高的优点和液压传动部分传动功率大的特点,结合了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的优点,同时规避了两者的缺点,使得液压机械无级传动传动功率大,传动效率高,相比于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传动功率增大了2倍,效率提高30%左右。

2.2 可实现自动无级变速

液压装置与机械装置的结合实现了机械有级变速基础上的无级变速,使车辆运行更加平稳。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系统可采用改变变量泵排量的方式实现车辆的自动变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驾驶员的驾驶强度。

3 应用现状分析

3.1 国内应用现状

国内对于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的研究起于上世纪70年代,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最为深入,主要集中在坦克和履带装甲车辆等重型车辆的传动方向。魏超教授对HMCVT在换段过程中的冲击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汇流行星排三构件的转速在换段时刻有突变是形成冲击的根本原因[2]。倪向东副教授对HMCVT的速比匹配进行了研究,从而实现了拖拉机在不同的工况模式下发动机转速转矩的匹配。河南科技大学周志立教授研究了充油压力和充油时间对变速器的换段品质的影响。重庆大学孙冬野教授着重对变速箱的起步控制进行了研究,制定了起步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国内很多高校都对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设计、控制、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吉林大学、燕山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中国农业大学毛恩荣教授等则对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南京农业大学朱思洪教授研制了200马力负载的HMCVT,并进行了各类加载与自动控制的基础性实验。这些研究促进了我国HMCVT的研发和应用。

3.2 国外研究现状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传动原理提出于上世纪初,但由于液压元件制造精度和控制技术水平的限制,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达到商品化,并开始在军车和重型汽车上应用。GE公司继研制了HMPT-100和HMPT-250液压机械分流传动后,上世纪70年代又研制了集变速转向于一体的新式三段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系列产品HMPT-400和HMPT-500等。德国RENK公司研制了用于汽车Andi100的HMCVT,Komatsu公司研制的HMST也为液压机械无级传动装置,于1982年由日本防卫厅第四研究所试验成功。德国变速箱专业生产公司ZF也推出了先进的S-Matic和Eccom系列HMCVT产品[3]。如图1所示。

HMCVT在拖拉机上的实际应用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目前在国外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大、中型拖拉机上。Deutz-Fahr公司的Agrotron系列拖拉机装备了前进和倒车各四段的HMCVT,可实现传动比连续变化;Fendt公司的Vario和Favorit系列拖拉机装备了由一个行星排、两档有级齿轮组和变量泵-变量马达组成的HMCVT[4];John-Deere公司、Caterpillar公司和Komatsu公司等也在其产品中应用了HMCVT。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的工作原理以及分类,依据其传动功率大、传递效率高以及可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自动无级变速的特点,现在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工程车辆上。但是由于国内对其研究的起步较晚,目前的研究还停留在结构设计以及自动控制领域。而国外已经着手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车辆的起步以及换段品质的优化设计上。因此,国家应该重视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高工程车辆作业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史俊龙.非道路车辆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设计及变量泵控制性能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2012(04):6-7.

[2]刘修骥.车辆传动系统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高级无机化学范文3

关键词:重复提取理论;无机化学;编码和提取;学习绩效提升

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是美国的研究者Karpicke[1,2]在“提取过程对学习的促进”研究中得出的理论成果,他认为重复提取比细化学习更能促进学习的发生和记忆的保持,“信息编码”是将信息存入大脑的学习过程,“信息提取”是回忆存入大脑中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输出的过程[1-3]。笔者根据对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1-2012级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学校的教学要求,以提高无机化学的教学质量为宗旨,在2013-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转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以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通过实践对比平行班的学习成绩得出结论: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更有助于学生的信息“编码和提取”,在无机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教学中均具有可实践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绩效明显提升。

1确定用对比分析法考核“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的教学实践效果

1.1确定“重复提取”理论实施过程中的不变因素

(1)笔者一直担任徐州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工作,且致力于提高无机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其他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工作由其他教师承担,但具有相同或更高的职称/学历,不会因为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导致对比误差。(2)同一年级的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入校分班时被平行分班。平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化学知识背景相似,学习的接受能力相近。同年级中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对专业基础课的要求一致,且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同,并有相同的科目等级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背景之间差异性不容易比较,但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在入校的录取分数上均为二本分数线上3-5分,因此可认为同年级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年级的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背景相近。(3)在理论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定量考核实施效果所用试卷题目有区分度,但历年来应用化学专业的期末试卷的难易程度相当。由于大学的教学课程原则上一个专业只开设一次,为了比较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可实施性,我们选择从相同/相近专业的平行班进行比对分析。

1.2定性分析重复提取理论的可适性

在徐州工程学院的无机化学教学大纲中,课程内容分两个学期进行,无机化学上下册分别对应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笔者将重复提取理论指导教学过程的班级视为实验班,以普通教学指导教学过程的班级视为平行班。首先选择在元素化学教学中进行重复提取理论的实践应用,根据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和配合度,确定了该理论的可适性。然后再将该理论用于逻辑性强、理解为主的化学原理教学。

1.3定量分析重复提取理论对学生学习绩效提升效果

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量化标准,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包括知识点得分率的数据,确定重复提取理论在元素化学和化学原理教学中的效果,得出重复提取理论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是否具有可实施性。

2围绕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开展的教学研究

2.1常见教学改革指导下的元素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实施

采用普通教学改革实践指导2012级应用化学专业1、2班(下文简称“12应化1、2”,其他年级同)的元素化学教学,通过运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注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注意举例与生活相关的练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要引入最新的科研动态和专业知识前沿,培养和提高利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元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4,5]。(2)教学中体现“三分教七分学”中“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但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注重利用化学原理解释元素化学中的知识点,从多个相似的“个案”中找“规律”。简单而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化学原理的知识与元素化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要利用化学原理解释现象。

2.2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在元素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2.2.1确定理论实施对象和重复提取的内容第一,选择13应化2为实验班,是由于学院的教学任务实施规定我担任应化专业的任课教师;第二,确定元素化学教学作为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实施的内容,是缘于元素化学中记忆性内容较多,零碎的记忆片段是学生容易遗忘,或者容易混淆的。同时又因为元素化学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点。2.2.2重复提取理论的元素化学实践教学结果比较表1为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12应化1、2,13应化1、2在元素化学期末考试中的情况分析。在元素化学的教学中,13应化2为实验班(运用重复提取理论指导教学实践),13应化1和12应化1、2为平行班(运用普通教学改革方法指导教学实践)。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表1的数据,实验班的高分数段(>80)人数明显多于平行班;平行班的3个班级中在各分数段的人数相差无几。与之相对应的实验班的不及格人数也大为减少。这个结果初步表明该理论在元素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能够促进和提高元素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2.3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在化学原理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通过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对元素化学的教学提升效果,以及该理论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我们将该理论用于原理性强、理解能力占学习主导的无机化学原理教学。以2014-2015学年第1学期同时学习无机化学原理内容的14应化1、2和14化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2为研究对象,其中14应化2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为平行班。表2和表3给出了4个班级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各分数段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百分比,以及不同题型的得分率)。通过平行班与实验班的数据对比分析得出:第一,实验班的高分数段人数明显高于其他3个班级,且不及格人数也显著下降。第二,实验班在各考查点的得分率均高于平行班,且在计算题和选择题的得分上占有领先优势。结合表2和表3的数据,从考查题型的得分率分析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对无机化学原理教学的提升,体现在:第一,就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言,重复提取理论的“编码”过程有助于学生巩固大脑中的存储信息,并灵活提取“编码”、解决相关问题。第二,在提高题与难题的灵活性考查方面(如计算题和简答题),重复提取理论有助于锐化试题的区分度,在发掘学生思维广阔性和全面性的同时,更是提高了学生水平的区分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理论研究时提供深入的空间。第三,在有意识地重复提取理论教学的知识灌输下,学生对信息的“编码和提取”切换模式更加灵活,避免了对考题模棱两可、无从下笔的情况,高分人数增多。

3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在无机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契合路径

3.1选择适当的提取方式

所谓重复提取是大脑中储存信息的互相交换,并能以语言或者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施教者(教师)“因材施教”地根据授课内容和知识授体(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提取方式。在选择提取方式上应该注意:(1)注重知识授体的知识接受能力,根据其学习接受能力的强弱,灵活选用合适提取的内容和方式。(2)在注重知识授体对信息的“编码和提取”的同时,不能忽略施教者的“信息输出”过程。相对而言,学生的“信息输入”过程(即编码过程)比施教者的“信息输出”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留有“知识空隙”的教学过程,有益于刺激学生对“未输入信息”进行编码或“未来信息访问”的渴求。这里的“知识空隙”是需要教授的知识点,亦是学生可以经过思考、研讨、查阅文献后获取的知识。(4)重复提取的方式与提取时间或提取间隔有联系。比如,学生在学习高中时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点时,第一次提取需要注重原理或概念等基本知识;在第二次提取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灵活、通过动脑思考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第三次提取可以利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知识点进行。对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直接进行上述第二、三次的提取。提取的形式以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教学内容为目的。

3.2重复提取≠重复考试

(练习),要进行有信息反馈的重复提取传统意义上的重复提取可能意味着重复学习与重复考试。在笔者所在的学校,部分教师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完成教学进度,学生多通过重复学习的方式强化大脑进行“信息编码”,教师通常根据练习题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练习相对来说是一种缺乏知识广度、经不起实践考量的学习方式。根据卡皮克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有信息反馈的提取比重复学习更能促进保持记忆[1-3],即有意识的提取模式(注重回想练习)更能促进记忆保持。因此我们在该理论的实践过程中注重反馈提取结果,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就学生而言,学生往往会忽视对学习有实际促进作用的因素。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部分学生模糊了学习的本质,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漠视知识渴求;此时,即时地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成为提高知识吸收效率的有效手段,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也是绝大多数学生忽视的,他们往往不善于掌控课堂的节奏,在施教者创造的“提取环境”中无所适从,或毫无察觉。因此如何更好地调试学生记忆库里“存储的编码”就显得尤为重要。重复提取理论恰恰可以在这种境况中发挥它独特的魅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有导向性地“检索编码”,以顺利“提取信息”。教学方法是随时体现重复提取过程的最佳选择途径。笔者在实践中意识到,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的过程中都包含多种“提取”活动。此外更要注重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中注入“提取”的成分,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活泼、兴奋的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效果。

3.3确定重复提取的时间间隔

提取的时间间隔是指在两次提取测试之间的时间间隔,有扩展型提取(在提取练习中逐步加大重复测试之间的时间间隔)、等距型提取(在提取练习中保持相同的时间间隔)和收缩型提取(逐步缩短测试之间的时间间隔)[5]。在我们重复提取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扩展型提取完成提取目标。通常在新内容讲完以后的次周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分析,在学完该单元后会进行第二次的提取过程。第三次的提取是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提取”机会。重复提取的内容是知识单元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以及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实践或应用。

3.4创造提取机会[5],促进意义学习

通过笔者运用重复提取理论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第一,重复提取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核心是施教者的引导,施教者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第二,铺设学习情境设计,有利于创造“提取机会”,能有效加深理解判断,使学生无意识地参与知识的“编码和提取”。第三,学生有先入为主的知识诉求和学习目的,能促进知识的“编码和提取”。笔者认定教学实施过程是上述过程的综合运用,亦与施教者的教育理念、授体的知识背景息息相关。在重复提取理论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用已学的知识点”解释或理解“新知识”。施教者在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根据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知识授体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提取方法和提取信息,以达到教学“输出旧信息——输入新信息”的目的。即便在提取的时候出现学生遗忘学习内容的情况,但是通过提取活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提供一次查漏补缺的过程。举例如下:(1)在新学习氧化还原平衡的原电池电动势理论计算的内容时:恒温恒压-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如何根据已经学习的热力学数据计算出原电池的电动势?第一,积极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中“提取信息”。A.从“恒温恒压-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中检索信息,学生提取的信息为:已经在热力学部分讲过的“判断反应自发进行方向的判据-自发进行的反应,其吉布斯自由能变小于零(∆G<0)”。B.“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有电流通过,也就是说系统做电功(非体积功);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对于电功的计算方法:电池的电动势与电路通过电量的乘积(W电=EQ=EnF)”。第二,教师及时进行“信息输入”。“根据热力学原理,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系统吉布斯自由能变的降低值等于系统所做的最大有用功”,学生则即时地进行“信息编码”。第三,学生根据“编码和提取的信息”,得出通过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计算出原电池的电动势的方法:∆G=-W电=-EQ=-EnF。(2)在后续的几个学时继续学习“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创造“提取环境”,使学生积极“提取信息”,判断反应进行方向。根据∆rGm=-EnF=nF(E+-E-):∆rGm<0E>0E+>E-反应正向进行∆rGm=0E=0E+=E-反应处于平衡态∆rGm>0E<0E+<E-反应逆向进行通过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探索,在进行了该理论实施前后的教学效果对比后,我们分析得出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可以有效提高无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发掘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能动性,在量变的学习方法下促成质变的进步和飞跃。笔者真诚希望通过无机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的实践经验能给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希望教育同行们可以在各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运用重复提取理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Karpicke,J.D.;Roediger,H.L.Jouran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Cognition2007,33(4),704.

[2]Karpicke,J.D.;Blunt,J.R.Science2011,331,772.

[3]赵国庆,郑兰琴.中国电化教育,2012,No.3,16.

[4]颜鲁婷,唐爱伟,刘博,段武彪,戴春爱,刘连云.大学化学,2015,30(1),31.

高级无机化学范文4

论文摘要: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论及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层与变革时运用了混沌理论,对高等教育系统的权力冲突及整合作了合理的解释,但伯顿·克拉克忽略了对作为中层结构的院校层级的分析。本文试运用混沌理论对院校层级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有序和无序进行补充分析。

混沌理论的提出是20世纪三大科学革命之一。作为与量子力学、相对论齐名的一个重大科学理论,混沌理论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革新了经典的科学观和方法论,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全新的世界图景。随着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入,混沌理论越来越被人们看作是复杂系统的一个重要理论,即便对高等教育系统来说也不例外。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论及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层与变革时正是运用了混沌理论。以下先对混沌理论的涵义、特征和哲学蕴意做一简单介绍,并据此出发,试对混沌理论在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混沌理论的涵义、特征及其哲学蕴意

(一)混沌理论的涵义

混沌,亦写作浑沌,英文是“chaos”。根据大英百科全书,“chaos”一词来自希腊文“xaos”,原意指先于一切事物而存在的广袤虚无的空间。混沌理论衍生了一支被命名为“复杂理论”的相关研究。对混沌和复杂性的精深思考,使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新的模式、新的结构、新的秩序,也明白了在无秩序中隐藏着潜在的秩序。混沌理论揭示:世界是确定的、必然的、有序的,但同时又是随机的、偶然的、无序的;有序的运动会产生无序,无序的运动又包含着更高层次的有序;一种有序状态的失序允许以相当不同的方式来产生新的秩序,而且无序能带来更大的复杂性、创造性以及最终是有序本身,同时并不是所有的有序都是有价值的或好的。所以,简单的对立的说法如“失序是坏的和有序是好的”应该被避免。

(二)混沌理论的特征及其哲学蕴意

混沌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把“表现”的无序与内在的决定论机制巧妙地融为一体。混沌理论是过程的科学而不是状态的科学,是演化的科学而不是存在的科学。它未对世界的终极状态作出完整描述,不是一门哲学学说,但它为科学与哲学本身的新结合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信息,弥补了传统哲学思想的不足。具体而言,混沌理论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和哲学蕴意。

1. 内禀随机性

内禀随机性,或称内在随机性(inner randomness)是非平衡非线性混沌系统产生的类似无规的非周期。强调随机性完全是系统自身的属性,而与外在因素无关。简单地说,混沌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是一个确定性系统中产生的近似随机性,这种随机性不是外因加于系统的,而是系统的内禀随机性。任何事物都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是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混沌的机制在于系统与环境及系统内部子系统以及子系统的子系统等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严格说来,任何系统都是非线性系统,都会不自觉地导致混沌,只不过混沌的程度不同罢了。

2. 初值的敏感性

对初值的敏感性是混沌系统的又一显著特征,此即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解它的一个很好的比喻就是:一只蝴蝶在北京振翅时搅动了空气,也许很久以后能使纽约产生暴风雨。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是非常敏感的,初始条件的轻微变化都可能导致不成比例的巨大后果。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混沌的特性告诉我们:要重视新生事物的初始成长;原因与结果是非对称的,简单的原因可以引起复杂的结果,反之亦然;传统的方法论必须改变,即做到:从还原论到系统论的转变、从线性观到非线性观的转变、从简单性到复杂性的转变。

3. 混沌序

混沌运动是一种典型的非周期运动,即它是对周期运动的否定,是周期性运动的破缺。混沌研究还揭示了一种新的秩序的存在,这就是介于已有的有序和无序之间的“混沌序”。它在时间上是非周期性的,在空间上也不规整,蕴含着丰富的随机性,但却绝对不是那种完全无规律可言的混乱和无序。如果说以往的有序是一种无序性可以忽略不计的简单有序,以往的无序是一种有序因素可以忽视的简单无序,那么,“混沌序”则是一种有序和无序两种倾向都很明显、哪一方面都不能忽略的秩序,是有序与无序有机地统一。

二、混沌理论在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中的运用及其不足

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伯顿·克拉克将六种权力按层级排列,由底层往顶层依次是:(1)底层结构,包括第一、第二层级。第一层级是主要的运行单位——系或讲座、研究所的结合。第二层级是几个运行单位的集合,同时又是大学和学院的一部分,即学部(faculty)。(2)中层结构,即第三层级。这是最能辨认的层级,即整所大学或学院。(3)上层结构,包括第四、五、六这三个层级。它们是日益包罗万象的行政管理实体。第四层级是多校园的学术管理组织,第五层级是州、省或市政府本身,第六层级是最高级层级,即一国的政府及其有关的部局与立法机构。高等教育系统因各种权力之间的矛盾增多而变得日益复杂,系统内的活动受到各种力量的推动和牵制,其纷繁复杂的局面使人困惑。伯顿·克拉克教授把高等教育系统的这些矛盾看作是有序状态和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并找出了四类有序和无序之间的矛盾:“由学科构成的系统底层和行政部门组成的系统上层之间的差异而引起的矛盾;上层建筑内部本身产生的矛盾;基层单位所特有的矛盾;有序倾向和无序倾向互相转化的演变。”[1]这些有序和无序的矛盾,可视为高等教育系统的混沌。伯顿·克拉克运用了混沌理论的观点,对高等教育系统的权力冲突及整合作了合理的解释,打破以往被多数人认为的高等教育系统有序才为合理的思维定势,为研究高等教育系统的后来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是,伯顿·克拉克在分析高等教育系统三大层级的矛盾时,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中层结构的分析。窃认为,在高教系统有序与无序的矛盾之中,中层结构恰恰是最不可忽视的一个层级。底层和上层并不是直接产生矛盾的,而是分别通过中层结构的传递而产生或者调和矛盾的。在此传递过程中,矛盾直接演化成了上层与中层、中层与下层的矛盾,而中层结构的自身也同样存在着有序与无序的矛盾。因此,窃认为,伯顿·克拉克引用混沌理论来解释高等教育系统,在其分析中应该增加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系统与院校之间的有序与无序

作为上层结构的系统,伯顿·克拉克对其特征的阐释令人信服:“总之,上层结构的特征是统一,它的最高信条是:系统化,再系统化,不要让任何不规则现象逃过你的眼睛。”[2]相较系统而言,院校作为被管理的对象以及相互竞争的个体,则更趋向于松散与无序。

首先,大学自治作为大学的传统和现代大学理念的支柱,驱使着大学“摆脱国家和外部集团的控制,寻求自治权”[3]。大学自治要求大学有自己的独立性,有自己的办学自。大学的任务在于提供最有利于思维、实验和创造的环境,大学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和模式等等都是大学自,属于大学自治的基本内容。并且,大学自治是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张维迎在《大学的逻辑》一书中写道:“如果所有学校都由一个政府机构来管制,就很难有真正的学术自由。”[4]因此,基于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出发点,院校相较系统而言,表现出以无序为主的表征。

此外,市场竞争作为外部对大学控制的一种主要方式,也驱使着院校层级的无序倾向。初始的竞争一般都是无序的,随着竞争的加剧,必要的规范增加,无序又会走向有序。“世界的经验证明,竞争,而不是政府管制,才是推动大学健康发展的有效力量,实现大学理念的保证。”[5]如比较欧洲大学以及美国大学的发展史便可知,以政府管制为主的欧洲大学便因过于的有序而失去了活力,而高度竞争化的美国大学却在竞争中激发了大学、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进而超越欧洲大学而成了世界主导。出于竞争的需要,无序的特征总是在院校层级萌动。

总之,无论是从大学的传统理念还是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情况来看,院校层级相较系统,以无序特征为主。在与以有序为主要特征和目标的系统的博弈中,两者的角力决定着混沌的发展变化。

(二)院校与学科之间的有序与无序

院校层级在与系统的比较之中,更倾向于无序;但若与学科相比较,它却摇身一变,变作了管理者的身份。从系统的要求中附加而来的威权以及自身治理的需要,使得院校在面对学科之时,更多地倾向于有序的特征。

在以松散无序为主的学科结构面前,大学扮演坚定的领导者以及有序的管理者角色。对此,密歇根大学前任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James J.Duderstadt)在其《美国公立大学的未来》一书中有相当周到的论述:“经常地,所有大学往往只是对外部压力和机遇作出反应(甚至是反抗),而不是坚决果断地采取行动去决定和追寻它们自己的目标。它们往往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重视‘怎么做’而不是‘做什么’。”[6]因此,“大学计划的实施经常被教师和工作人员抨击为官僚作风”[7]。以“自由”为名的大学教师一般“高度分裂,只在自己狭窄的学科领域工作,并反抗那些动摇他们舒适地位的变革,即使这些变革明显地能使大学从中获益”[8]。“很多教师对将大学与公司及政府机构相提并论非常恼火,他们对自己创造性的无政府运行状态极为自豪。”[9]现实的情况是:在学科的面前,院校扮演了“系统”的代言人的角色;学科的无序往往并不是直接对抗系统的有序,而是表现为与“系统”的代言人——院校的对抗上。

(三)院校自身的有序与无序

从以上分析可见,院校作为中层结构,因其角色及职能的缘故,使得其本身就成为一个矛盾体。占优势的到底是有序的逻辑,还是无序的逻辑?似无定论。究竟是以有序的逻辑为主更能促进大学的发展,还是以无序的逻辑为主更为大学增添活力呢?世界各国情况也并不一样,只能说在以行政为主导的国家,其有序的特征会相对更强,但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国家,其无序的特征可能会更加突出。但这又不是绝对以及一成不变的,初始的无序也会导致有序,初始的有序也会走向无序。事实上伯顿·克拉克所用的美国的研究生层级大学的建立过程的例子用在此处颇为适合:当时美国新兴大学为了在长达200年之久的学院地盘上为科研和高级职业培训谋取一席之地而自由地进行实验、模仿和竞争。在这场无序的竞争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脱颖而出,老牌的哈佛大学吃了苦头,有名望的教授纷纷离哈佛而去,加入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别处的著名教授在调换工作时,也不再选择哈佛。随着研究生院的普及,各高校界定了新的任务———研究生教育。这一切都是在没有上级行政部门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的。混乱的竞争和随波逐流的行为竟然导致了一个秩序井然的局面。[10]最初的无序导致了有序,并且是更大的创造性、复杂性以及有序本身。

参考文献:

[1][2][3][10]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29,232,279,237.

高级无机化学范文5

无锡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特点

2010年,无锡五大传统产业产值高达11896.6亿元,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91.7%。2011年,无锡有23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占全省入围总数的45.1%,居全省首位。上述数据表明,无锡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其转型升级过程特点如下:

转型升级引爆点:龙头为先,突破转型升级尴尬处境。面对被全球价值链牢牢锁定在低端的外向化发展模式,企业选择“不转型升级”,会受到高端大买家进一步俘获;选择“转型升级”,则会丧失大量代工、贴牌机会。可以说,企业转型升级处在进退两难的尴尬之地,企业对转型升级既有动力又没有动力。如何破解尴尬处境,需要找到转型升级的“引爆点”。无锡人选择大型龙头企业为“引爆点”,海澜集团、远东集团、红豆集团、阳光集团、华西村集团等企业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梯队。这些企业既加入了美国大买家主导的以“俘获”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也加入了欧洲大买家主导的松散型价值链,还拥有对南美洲、非洲出口和满足国内市场的独立品牌。这些企业最有意愿、也最有能力进行转型升级,更为重要的是,其多品种、多品牌甚至多元化经营不会导致在转型升级中丧失代工、贴牌机会。转型升级尴尬处境的破解让许许多多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觉醒,更让无锡各级党委政府明白如何扶持企业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动力:政策引导,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和压力。面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动力普遍不强的实际状况,无锡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意见》、《关于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等政策举措,为企业转型升级在项目、资金、研发、人才、市场等方面提供激励和倒逼机制。关停“五小”和“三高两低”企业,推进一批对产业优化升级起关键作用的重大技改项目;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企业能耗审计制度等;实施“补链”战略,为企业积极引进配套上下游企业、产学研合作伙伴;推动“两化融合”,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鼓励企业联盟、重组,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骨干企业集聚;让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方向与鼓励发展的产业相吻合,以便降低转型升级成本和风险,并以较低成本获得转型升级所需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

转型升级要素:多管齐下,保证所需资金、科技和人才。政府转型升级政策让企业尝到了甜头,加大研发投入成为企业自觉行动,多数传统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销售占比逐年攀升,“天乾重工”、“透平叶片”等企业都超过3%。资金投入需要内外联动,“透平叶片”等企业积极申请国家、省级政府资助项目和科研项目,法尔胜等企业积极申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产业化项目、国家创新基金、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市政产学研合作项目、市创新基金;还有些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向商业银行贷款、组建合资公司等方法获得研发投入资金。科技、人才哪里来?无锡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引进,通过引进技术、引进创新团队,利用海外人才和研发团队,获得技术、人才;二是共建,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合作项目、合资公司等。

转型升级方法:各显神通,因地制宜选择转型升级之路。从无锡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实践看,方法是多样化的。无锡市关注研发设计,先后引进研发团队30多个,一个创新成果就带动一个新产业,研发设计已成为大多数中小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选择。海澜集团关注市场终端,“海澜之家”已遍及全国;“第一棉纺”建立起由传感网、ERP和电子商务组成的信息化体系,感知生产、感知管理和感知市场已经成为该厂核心竞争力;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企业积极探索制造业文化创意化,工业旅游已经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凤凰画材”牵手海外高层次人才,建成国内首条NPT-IGBT芯片薄片生产线;“太极实业”与韩国海力士合作,跨越进入集成电路产业前沿。

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经过几年探索与实践,无锡涌现出威孚高科、太极实业、宏源纺机、杰夫电声、一汽锡柴等一批转型升级典型企业,其好的做法和取得的经验,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些启示:

合作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战略途径。无锡实践表明,合作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要途径。应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合作生产,通过“干中学”获得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机构、团队合作研发,直接产生创新项目;鼓励企业与国内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合作研发,通过战略联盟、合作公司、合作项目、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进行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以项目形式进行合作创新,快速获得转型升级急需的创新项目。

高级无机化学范文6

班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单位和组织形式,是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和改革的细胞,也是高校工作正常运转、实现有效管理的基本支撑。然而,近年来,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班级管理陷入低效无序的困境。新形势下,如何将班级建设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集体,进而支持并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无疑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一)高校班级管理现状

1.管理理念方面。传统的班级的运作、管理、评估机制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外激性的控制管理为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为单向的绝对权威和绝对服从,忽视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需要、选择、个性的独立性。

2.班级管理模式方面。目前,高校班级管理基本上沿用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权威式管理或无约束力的放任式管理为主的两极模式,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化、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可操作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班干部和学生的执行力差,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氛围,没有明确的目标。

3.学生方面。从“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走出、受市场经济“务实化倾向”影响的大学生,习惯了“领导―服从”的单向管理模式,缺乏民主创新精神和责、权、利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班级归属感,个人目标不明确。

4.文化建设方面。新时期的大学生更加偏好个体行动,班级活动少且形式单一、主题散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缺少交流与合作、难以相互接纳和信任,缺乏共同的班级价值观和目标。

5.交流沟通方面。以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以班会为主要形式、以班级事务为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为主,缺乏“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的多层次交互平台,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6.教师管理方面。辅导员往往把握不好班级管理参与度的问题,比如放与收的关系:“放手”不等于“放任”;松与紧的关系:没有形成“外松内紧、形散神聚”的班级氛围;多与少的关系:辅导员往往沿用传统的行政式管理方法,没有做到多观察、多分析,少指示、少干涉;管与不管的关系:辅导员往往忽视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管是为了不管”。

7.许多高校虽然都在逐步实施班级自主管理,但往往流于形式,问题颇多:实施时缺乏民主,班委权利独大;目的上急功近利,管理过程流于形式;内容上缺乏人文关怀,以强制性惩罚机制推行,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度设计上“假、大、空”,可操作性不强;贯彻上缺乏连续性,朝令夕改;方法上仍以行政命令为主,缺乏引导和培养;认为班级管理的实质是控制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没有将“隐形规则”和“显性民主”相结合。

(二)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理论依据

1.政治理论依据。党的十八大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环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环境“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化教育模式的整体性、综合性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

2.心理学依据。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自主化教育管理的主要心理学基础,其主要理论依据就是马斯洛与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五个需要层次理论,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也就是成长需要)。这五个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让学生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我们自主化教育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

3.管理学依据。自主化班级管理的管理学基础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就是自主管理。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人是可以自制并能自动激发的。如能给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机制,他们会自发地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合起来,教师的作用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二、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践的意义

(一)教育理论和理念方面

高校班级实施自主管理,践行了中央16号文件“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教育方针,培养了学生自主、民主、创造的精神,使班级管理朝着团结、有序、高效的目标前进。

(二)班级管理体制方面

1.建立健全一套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民主化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拓宽了班级管理的深度和宽度,使班级管理工作步入民主化、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2.构建班级信息综合交互平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和沟通渠道,实现“教师――学生――家庭”开放式的交流渠道,形成教育合力。

(三)学生方面

高校班级实施自主管理能够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教师方面

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能够使教师从传统的、保姆式的、繁琐的班级事管理者转化成班级自主管理的指导者,研究、引导、管理、服务和协调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注重学生观念的人本化、班级管理的人格化、工作措施的人性化、育人环境的人文化,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五)学校方面

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成本,促进了高校育人管理理念和机制的改革,改进了高校的德育工作,促进了整个学校的学风建设。

高级无机化学范文7

一、概述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 发展 ,计算机绘图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工程领域,如建筑、机械、 电子 、汽车等各行各业。《计算机绘图》是工程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是画法几何、工程制图的后续课程,在掌握制图理论的前提下,使用计算机将过去的把手工绘制的图利用计算机绘制出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完全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绘制工程图的知识,为学生将计算机绘图技术应用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以后的技术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

目前计算机绘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基本上承袭了普通高校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不一致,一是教学内容强化了基础性而弱化了专业性,使的专业特点、职业特色不明显;二是重视个体而忽视全局,导致教学内容与相关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结合不够,与画法几何、机械制图以及工程图绘制的衔接不到位;三是强调命令而淡化设计,存在着教学内容只注重对各种常用命令的使用,却不注意将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引入,使得课程学习与实践工作岗位脱节;四是强化二维图形绘制能力培养,无法做到学生从二维到三维图形的认识能力培养和绘图技能形成。

2.教学活动

一是缺乏对学生对象个别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无法做到个别化教育,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学生个人的智力潜能和优势都发挥不出来;二是缺乏对远程教育开放性和准分离性的研究,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方式;三是缺乏对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研究,致使教学实施的有效性降低;四是缺乏对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研究,更谈不上优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五是缺乏对教学管理的 科学 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对学生提供不了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学生的学习过程监控和过程管理形同虚设。

3.教学资源

首先是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文字教材公用性强而专业性差,缺乏对学生如何应用计算机绘图技术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引导;其次是无实验指导教材,学生进行上机实验操作时无关于实习的 参考 资料。再者,缺乏基于WEB的优质 网络 课程,资源表现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

4.教学服务

由于远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使的教学双方处于分离和新准分离状态,学习者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他们的学习压力和困惑无法释放和排解;另外,学习环境的设计不到位,学习需求分析不到位,学习信息沟通和反馈不及时和不通畅等,使的教学质量降低,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性降低。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与学双方的评价。一方面,对远程教育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体系,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促进教学改革和力度明显不够,使的教学改革的进程缓慢;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和手段不合理,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相脱节,做不到真正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1.打破传统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

首先,要分析专业培养目标中对学生 计算 机绘图操作能力的要求。该课程是机械控制及其自动化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用AutoCAD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绘制出规范的工程图纸。

第二,将工程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有机融合,重组教学内容。将机械制图教学中全面融入计算机绘图技术,构建以培养机械制图能力为重点,以培养机械设计表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绘图技能的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本文由中国WWW.LWLM.COM收集整理。

第三,分析专业体系,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超市化。从适用性出发,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模块。初级模块包括计算机绘图的基本使用方法、基本绘图命令、基本编辑命令、基本标注方法;中级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绘图的高级绘图命令、修改命令、二次开发以及专业相关的施工图绘制技巧;高级模块介绍计算机绘图软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学生可结合自身岗位选择性地学习。初级模块侧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中级和高级模块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岗位需求,主要侧重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际能力的培养。高级模块更多地体现了开放 教育 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可量体裁衣,自由选择。

2.采用“基于项目的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最为关键的工作。学生项目学习又称“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在综合运用所学的各 科学 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设计的实际操作,从而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项目学习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式主要是作为一种让学生进行创作、验证、完善、制造出某种东西的活动,学生完成的项目应是由学生制作的产品。这一过程可以是虚拟的形式。这个项目学习包括设计并绘制一种产品或一个系统,并创造出实施的方法。

3.面向过程,将学习评价嵌入学习过程

为了达到有效控制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正常运转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必须将学习评价嵌入学习过程、融入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学教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是有别于传统教育的特点。通过跟踪个体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提示甚至警示,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不仅是管理人员的职责,也是教师的职责。

单纯从学习评价的角度来讲,评价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或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方式是采用作业与 考试 来进行。但对于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来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更为重要的任务,由此形成的面向过程的学习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创新内容。建立与开放教育和课程性质相适应的评价系统,进一步开发基于 网络 、操作简便、方便实用的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无纸化考试系统,使得考试的组织、出卷、考试直到阅卷高度自动化是必然趋势。

参考 文献 :

高级无机化学范文8

【关键词】 中学阶段 学习动机 内化

一、研究目的

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自我决定论,自我决定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动机观,代表着当下动机理论研究的趋向[1]。它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为人的自我决定能力在于能够灵活地控制自己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人的潜能发挥的重要影响,因此它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禁锢,是一种有机辩证的动机理论;它鉴别出了人类最基本的三种心理需要,并据此推导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假设,这为深层次地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目前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突出地位已得到其它相关研究的证实;该理论把对自我决定的追求看成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并对自我决定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它把人类的动机看成是一个从外在调节到内在动机之间的动态的连续体,并依据自主的程度对动机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同时从满足人们基本心理需要的角度对促进外在动机内化的条件进行了探讨。为此,本研究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深化拓展外在动机内化领域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

(一)高中生学习动机内化机制的研究

以自主支持方式相联系的外部提供的理由与认同的外部相倚对那些同样参与无趣活动中的被试产生认同经验。而且认同的程度反过来会解释在任务追求中的努力的程度。也就是说,所有的我们参与的努力理由的效果将是一个间接的、与自主支持相联系的,外部提供的理由将会支持其个人能力,认同经验的人除了个性价值、积极性外自愿在无趣活动中追求努力。研究验证不同个体的课前认同调解倾向能够增加认同经验的决定系数,能够解释较大的变异量,明确外在动机内化的心理机制。一个与自主支持方式相联系的外部提供的理由,会促进个体在无趣活动中对价值认同的能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影响其努力和投入程度。也就是与自主支持方式相联系的理由将促进被试的认同经验和兴趣;认同经验和兴趣的程度将会预测后来努力的程度的动机中介模型反映了外在动机内化的心理机制。未来的研究,我们预期任何外部提供的认同相倚-不论它是一个理由、一个选择、一个行为调节、一个目标,还是一些其它的外部事件-都能帮助他人在无趣活动中调节他们的努力程度,使它能滋养高重要性和高自我决定感的复杂的心理经验。

未来的另外一个研究方向是对整合调节的揭示。当认同完全被自我吸收时,就会变成整合调节[2]。因此,整合调节是一种比认同调节包含更多的自我决定的外部动机类型[3]。整合性动机是指把认同性动机与自我的其他方面加以整合,体现了一种高度内化的学习动机。因为它是外在动机类型中包含最多的自我决定,整合调节也是与最积极的结果相联系。现在,整合调节还没有成为研究的焦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二)高中生学习动机内化发展特点的研究

自我决定论根据动机内化程度将外部动机划分为四种水平,分别以四种调节方式即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与整合调节来表示。外部调节体现了一种基本上没有内化的、主要受外部因素控制的行为动机;内摄性调节表示个体虽然通过自我调节从事某种行为,但并没有把相关观念整合为自我的一部分,在这一水平的学习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行为;认同性调节是指个体认可了某种行为对自身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调节自己的行为,体现了一种较高内化程度的动机;整合性动机是指把认同性动机与自我的其他方面加以整合,体现了一种高度内化的学习动机[4]。外部调节和内摄性调节是具有较多控制性的外部动机形式,对于学生而言,与这两种调节相应的学习行为是非真正选择的行为,即控制-决定行为,这类行为满足的不是认知或学习的直接需要,而是对学习以外的需要如赞赏的需要、爱的需要等替代性的满足。认同性调节和整合性调节是更具自主性的外部动机形式,它使个体在更大程度上把自己的行为知觉为自我决定的或自愿的,而不是受他人奖赏或内心力量(例如内疚感或义务感)控制的[5]。自我决定论认为,由内部动机激发的行为是自我决定行为;外部动机的内化水平越高,或与自我整合的程度越高,由外部动机引发的的行为就越倾向于自我决定。本研究表明在中学阶段,控制性动机(外在调节动机、内摄调节动机)和自主性动机(认同调节动机、整合调节动机)基本保持平稳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不同的维度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水平各有不同:高中生不同年级学生动机内化因果关系轨迹上外部调节水平最低,各年级认同水平都处于最高点。说明高中生的动机内化学习过程中以认同动机为主要动机类型。而每种内化水平在不同年级也具有差异,高一学生外部调节水平较低,而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和内在动机水平都明显高于高二和高三年级,说明高一学生外在动机内化的水平最高。而高二和高三学生在动机内化发展趋势上基本相似,高二学生内摄发展水平高于高三,内在动机水平低于高三,高三年级学生内在动机水平最低。高中生不同年级学生动机内化发展趋势表明,高一年级学生动机内化程度最高,学习的动力基本源于高度内化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而初中二年级学生动机内化水平最低,内在动机水平最低,说明学生自主性动机水平处于初中阶段最低状态,究其原因,可能与初中二年级的学习压力关系很大,他们更多地受到外部控制,导致内化性动机和内部动机的"低谷"。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之间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说明中学生的动机内化发展处于波动状态。

三、研究结论

(一)有意义的合理理由、对冲突感的承认、自我决定感是三个关键的支持自我决定的促进外在动机内化的因素,这些因素能够预测外部调解内化的程度。在支持自我决定的背景发生内化个体的行为和个体对活动的感觉是

相关的或一致的,调节将被整合;而当在不支持自我决定的环境下发生内化,由于在个体的行为和个体对活动的感受之间缺少一致性,调节仅仅是内摄。

(二)一个与自主支持方式相联系的外部提供的理由,会促进个体在无趣活动中对价值认同的能力并影响其努力和投入程度。也就是与自主支持方式相联系的理由将促进被试的认同经验;认同经验的程度将会预测后来努力的程度的动机中介模型反映了动机内化的心理机制。

(三)控制性动机(外在调节动机、内摄调节动机)和自主性动(认同调节动机、整合调节动机)基本保持平稳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不同的维度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水平各有不同:高中生不同年级学生动机内化因果关系轨迹上外部调节水平最低,各年级认同水平都处于最高点。高中生不同年级学生动机内化发展趋势表明,高一年级学生动机内化程度最高,学习的动力基本源于高度内化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之间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说明中学生的动机内化发展处于波动状态。

参考文献

[1] 唐本钰.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 张爱卿.动机论: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动机心理学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0-150

[3] 张爱卿.20世纪动机心理研究的历史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26-31)

[4] 刘海燕,闫荣双,郭得俊.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近展-自我决定论[J].心理科学,2003,6(1115-1116)

高级无机化学范文9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党政管理机关和教学科研单位的协调统一是高校内部管理的理想状态,高校内部的行政化其实就是两种组织的冲突和两种权力的失序,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政管理机关对教学科研单位的行政化管理,二是作为学术组织的教学科研单位自身的科层化和行政化。就前者来说,行政权力脱离了服务教学科研的本位,干涉了教学科研具体事务,超越了权力运行的合理范围,在缺位的同时越位。就后者来说,学术组织偏离学术组织的本性,建立了科层制、官僚制组织体系,学术权力行政化,学术组织被行政组织化。高校内部去行政化就是要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去掉学术权力的官僚体制和官僚作风,使高校回归学术组织的本质,按学术组织的逻辑运行。其核心就是要进行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重新配置,使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从行政权力主导向教育规律主导型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来理解高校内部去行政化,应注意两点:一是去行政化不是要去掉行政管理,而是要规范行政权力,提高行政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的效率。行政管理是现代组织,特别是大型组织健康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高校去行政化不是要取消行政管理,回归到精英教育阶段高校遗世独立、一切由教授掌控的教授治校状态之中,而是要使行政权力归其位、得其所,让行政管理真正发挥服务教学科研的功能。二是去行政化不只是去行政级别。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将取消行政级别作为去行政化的主要任务。但实际上,行政级别只是高校行政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是高校行政化集中外显的象征,行政级别既不是高校行政化的根源所在,也不是高校行政化的唯一表现。因此,仅仅去掉高校和各级干部的行政级别不可能从根本上去掉高校的行政化。去行政化并不只是要去掉行政级别,而是要从根本上去掉学术组织的官僚体制和官僚作风。

对领导者的管理取决于领导者所领导的组织的本质。不同类型组织基于不同的使命和责任,对领导者的管理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学科研岗位干部的去行政化必须建立在对高校组织本身的认识之上。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说,高校就是社会把一部分人从生产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专门从事高深知识的传递(教学)、探索(科学研究)和应用(社会服务)工作,从而满足社会持续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这就决定了高校在本质上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学术组织,要按照认识和思想的逻辑来运行。而这一逻辑的根本要求就是理性的自由,即允许理性自由地展开而不受约束。

下面,本文从与政府、企业等科层组织相比较的角度来谈谈作为学术组织的高校及其内部教学科研单位的组织特点:

(一)自由、开放的组织学术自由是对高深知识进行操作的首要要求,也是高校作为学术组织的生命。学术自由是自洪堡以来的现代大学的典型特征,最大限度地保护理性和学术的自由是高校管理不同于政府、企业等社会其他组织管理的最大特点,也是高等教育规律之所在。我们不能太多地以世俗的要求和标尺去评判、规范高校,更不宜轻易甚至肆无忌惮地将其他组织的逻辑和价值倾向强加于高校之上。正如美国教授协会指出,如果不在最大程度上承认和实行学术自由的原则,大学就不能履行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重职能。

(二)民主、平等的组织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相伴相生,学术自由必然带来也必然要求学术民主。学术自由允许学术人为了探究和认识的目的,其思想和理性自由地延伸而不管被导向何处。用理性来认识世界也就意味着要以合乎理性的标准来评判理性劳动的结果,根据这一标准而不是金钱、身份、血统等其他世俗标准来确定认识的对错、决定认识的方向,学术人员也正是根据这一标准来获得学术地位和认同。在学术共同体中,合乎理性是最高法则,在理性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特权。追求民主、平等的学术组织与政府、企业等科层组织完全不同。科层组织建立在严格的等级之上,权力建立在职位之上,权责清晰,权力集中在顶层,上级领导指挥下级,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显然,如果说大学的行政管理体系需要科层化管理,那大学的学术体系却是与科层化天然对立的,它内在地需要学术自由、学术民主和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

(三)底部沉重、自下而上的组织科学的高度分化带来了学术工作的高度专业化。与政府、企业等科层组织不同,在专业化的学术组织中,学术工作越到基层,工作愈加复杂,越到基层,对专业的理解才能愈加清楚。所以,学术组织中的专业学术人员更愿根据专业判断、听取专业同行的意见行事,而不愿意接受外行上级决策层的命令。同时,学术人员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生活方式,他们可能孤傲、清高,自由、散漫,对上层的指示和命令并不唯命是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专业化的学术组织是底部沉重的组织,对这一组织的管理要遵循学术自由的逻辑,需要发扬学术民主,更多地需要自下而上,实行上下协商、共同决策。

(四)松散、联合的组织学术系统与其说是为专门知识所统一,不如说是被它所分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规模不断扩大的巨型大学是一个不固定、不统一的机构,越来越成为松散的联合,处在一种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之中。与政府、企业等科层组织明确的目标、结构紧凑的组织体系完全不同的是,今天高校的使命、目标具有模糊性和多重性,利益群体的多样化也带来了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高校处于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之中。在这样的组织里,如果实行科层制的管理,不但高居顶层的管理者无法制定出适合组织所有成员的一刀切的制度,而且由中心到边缘、由顶层到基层的管理意志也难以得到所有成员的认同并且得到有效的执行。

基于学术组织的本质特征和运行逻辑,结合治理结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高校教学科研岗位干部去行政化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根据学术组织本质要求,实行学术组织干部分类管理

对干部的管理方式由干部所在组织的本质决定。学术组织不同于科层组织的本质特点和独特的运行逻辑决定了高校各级干部,特别是教学科研岗位干部的特殊性。高校干部要熟谙并遵循学术工作的规律,这对高校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经历等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高校内部,教学科研单位和党政管理机关的职能、工作内容、管理模式和风格各异,对干部的素质、经历、选拔、任期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学术组织干部专门序列,实行学术组织干部分类管理。这方面的改革可以仿效当前正在进行的法官职务序列改革,这一改革将法官从公务员队伍中独立出来,将法官职务与行政级别剥离开来,实行单独的职务序列管理。根据分类管理的原则,不同类别干部最好不要安排大规模或经常性的跨类交流任职,但可以在类内升迁和校际交流。如实在需要交流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从高校外交流到高校担任校级领导干部的,没有在高校工作并且担任过副职校领导经历的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应直接担任高校主要负责人。没有学术工作经历的最好不要分管教学科研事务,不受聘教学科研岗。二是没有受聘过教学科研岗位的高校内部党政管理岗位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交流到教学科研单位担任行政负责人,不受聘教学科研岗位。三是教学科研岗位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交流到党政管理部门任职或锻炼,确因工作需要的也应划定明确的交流范围和岗位,如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等。

(二)全面实行教学科研岗位干部任期聘任制,从级别、身份管理走向职务、岗位管理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建设高素质的科学技术干部队伍破除事业单位目前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据此,高校教学科研岗位干部应打破干部终身制、只升不降制,全面实行任期聘任制。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实行相对特殊的任期聘任。高校全面实行干部任期聘任制,但是相对于党政管理岗位干部来说,教学科研岗位干部聘任应该注意学术工作周期长、学科建设发展相对较慢的特点,适当延长聘期和增加连任聘期数,以保持学术工作的延续性。二是坚持级由职定,职先级后,职去级消。正确认识行政级别、职务岗位和干部之间的关系,聘任什么职务,就任什么岗位,才能享受相应级别,而不是因为拥有什么级别,才能聘任什么职务,就任什么岗位。根据职务、岗位确定行政级别,离开这个职务岗位,相应级别自然取消。三是要实行行政级别与行政职务分开管理。严格执行学校行政聘任行政职务、学校党委任命行政级别,允许低级高聘,也允许高级低聘。学术组织干部职务聘任期届满,行政级别可适当保留一定时间,拥有继续聘任相应职务、提拔或交流的资格,在该段时间内没有聘任新的具有行政级别的职务,则行政级别自然取消,行政级别取消后的干部不纳入干部管理。四是要规范各级聘任权力。提高校长在中层教学科研岗位干部聘任中的发言权,实行校长提名、聘任,党委考察、培养、教育、考核。学院下设学系或其他科研机构负责人由学院行政负责人提名、聘任。

(三)取消科研机构及负责人的行政级别,弱化教学单位及负责人的行政级别

行政级别是管理科层化的重要标志,通过赋予不同职务以不同的行政级别,赋予不同级别以不同的权力,从而标明其在权力等级体系中的位置和上下关系,给予上级对下级的控制权力和下级对上级服从的义务。行政级别与崇尚学术自由、追求学术民主的学术组织在本质上是相互冲突的。所以高校去行政化需要去掉学术组织及其人员的行政级别,因此建议:一是取消高校科研机构及其各级学术人员的行政级别。以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科研机构要按照科学研究的规律,严格遵循学术工作的运行逻辑,以学术自由和学术平等为原则,构建开放、自由、平等的学术共同体。除个别大型实体型科研机构外,科研机构原则上不设置专职党委或总支书记。二是弱化并逐步取消院(系)等教学单位的行政级别,尽量减少教学单位行政职数。作为校内二级单位的教学院系除行政正职(院长、主任)暂时保留行政级别外,行政副职(副院长、副主任)行政级别全部取消,学院下设学系、教研室或研究所等机构负责人全部不设行政级别。在高校外部去行政化没有取得突破、高校内部党政管理机关及其负责人级别没有取消的情况下,保留教学院系院长或主任的行政级别,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为伸张学术权力保留必要条件。

(四)建立学术民主程序,传承教学科研岗位干部的学术自由、学术民主基因

学术组织对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的天然热爱要求教学科研岗位干部的选拔任用必须充分尊重学术人员的民主权利。一是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的产生要经过严格的学术民主程序。教学科研单位干部的产生要充分发扬民主,经严格学术民主程序产生,其目的是使学术干部得到学术人员的认同和信任。从教学科研单位内部产生负责人的要充分尊重普通学术人员的意愿,实行民主推荐或公推公选,从外部遴选负责人的要建立公开透明的遴选程序。二是适度下放教学科研单位干部选拔权力。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的任免要充分听取学术共同体和教学科研单位学术人员的意见,新负责人任命前要接受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的评议。在教学科研岗位干部的选拔任用中,要将学术水平、学术领导力、学术管理能力作为遴选的主要标准,在保证政治立场、思想觉悟合格的前提下,组织部门要适度下放教学科研单位领导干部的管理权限,上一级党委尽量减少对高校内部教学科研岗位领导干部管理的干预,高校党委在任免教学科研岗位干部时尽量减少不与教学科研单位商洽的直接任命(聘任),尽量不要使用考任或公开竞聘等其他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五)建立完善学术权力运行制约机制,防止教学科研岗位干部主动行政化

高校内部行政化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学术组织的行政化、科层化。取消教学科研岗位干部行政级别并不意味着学术组织科层制的消失。实际上,即使取消了行政级别,学术组织内部仍然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等级,如职称上的等级、学术称号的等级、职务上的等级,等等。在没有行政级别的情况下,这些等级仍然可以维持科层制的存在。去掉学术组织的科层体制和官僚作风首先就是要去掉教学科研岗位干部的行政化,而教学科研岗位干部的行政化又分为主动行政化和被动行政化。其中主动行政化是指教学科研岗位干部在其领导的组织内部实行行政化管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就是要在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保证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的治理结构,完善学术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在这里,加强学术委员会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一是提高学术委员会的地位。从高校层面来看,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就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这明确了以党委、校长、教授和教职工为代表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等四种权力的运行规则。其中,教授治学所代表的学术权力作为高校权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依附于其他权力的独立一极。教授治学的主要形式就是学术委员会,高校要将学术委员会作为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高校应该通过《章程》明确学术委员会的独立最高地位,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学术统筹作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防止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支配和肆意干涉,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个别学术领导人权力过大、使用随意的问题,从而有效阻止学术权力行政化、官僚化,保证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使高校按照学术组织的逻辑来运行。二是加强学术委员会的实体化建设。目前,我国无论是在高校层面,还是在校内院系所层面,学术委员会基本上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不仅学术事务可以不经过学术委员会审议决策,而且学术委员会本身甚至也依附于拥有实权的行政机构或个人。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明确提出高校要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显然,发挥学术委员会作为高校权力一极和最高学术机构的作用,需要从组织、制度和程序上物化、固化学术委员会的效力和影响。为此,高校应该将学术委员会从相关机构中剥离出来,为其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加强实体化建设,要在制度层面明确规定学术委员会在相关学术事务中的权限,明确学术事务决策的程序。三是在现存的体制下探索学术事务试行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我国高校中作为二级单位的学院实行的是党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的二元领导体制。这种领导体制较好地协调了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治理结构中学术权力的缺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作为学术组织的学院科层化、行政化、官僚化。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于下属二级单位学院实行什么样的领导体制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为当前我们创新高校二级单位领导体制提供了空间和可能。为了还原学院作为学术组织的本质,我们可以在目前的二元领导体制框架下探索学术事务实行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即在党政共同负责的基础上,在院长行使学术权力、涉及学术事务决策的时候增加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制约,让学术权力在学院治理结构中出场。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首长负责制明确了学术事务管理的责任主体,提高了学术决策的效率,降低了党政协调、内部沟通成本。另一方面,委员会制满足了学术事务对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的要求,有效地防止了首长负责制可能带来的长官意志和官僚主义,从而充分彰显了学术权力,保证了学术组织按学术逻辑运行、学术事务按学术规律办理。我们认为,学院层面这种委员会制+首长负责制的学术事务领导体制能够避免当前二元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是一种非常有希望、有前途的选择。实际上,东北师范大学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开始在学院层面试行这种体制,近年来苏州大学纳米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也在进行类似的探索。

(六)大力推进高校管理权力和重心下移,去掉教学科研岗位干部被动行政化

教学科研岗位干部的被动行政化是指教学科研岗位干部作为一个管理层级,被纳入到学校整体的行政化管理体系之中,被动地执行学校及党政机关的行政指令。无论是主动行政化还是被动行政化,都违背了学术组织的运行逻辑。去掉主动行政化需要建立以学术委员会为平台的学术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去掉被动行政化则需要推进高校管理权力和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推进高校管理权力和重心下移,不仅符合高校作为松散联合组织和处于有组织无政府状态的特点,充分尊重各学科、各机构的个性要求,避免学校及党政管理机关对各教学科研单位一刀切、齐步走、瞎指挥式的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赋予教学科研二级单位及教学科研岗位干部更大的权限,将教学科研岗位干部从学校行政化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使学术事务回归到学术人员的手中,让学术组织按学术逻辑运行,从而有效去掉教学科研单位及教学科研岗位干部的行政化。

高级无机化学范文10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原发性高血压;循环酶法

中图分类号:R544.1 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1-0007-02

近十几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证实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心血管疾病的新的独立危险因子。Hcy的水平即使轻微增加,也会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2~3)倍[1]。但Hcy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了。本研究通过临床总结,探讨不同水平高血压与Hcy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176例为我院门诊就诊病人,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1级病人(1级组)50例,无并发症,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9±5)岁。高血压2级病人(2级组)50例,无并发症,男27例,女23例,年龄(52±3)岁。高血压3级病人(3级组)76例,无并发症者20例,合并心肌梗死25例,合并肾功能不全8例,合并脑梗死8例,合并心力衰竭者15例,男43例,女33例,年龄(57±6)岁。另设对照组50名,为我院健康体检者,男30名,女20名,年龄(45±7)岁,均无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正常。

1.2 检测方法 仪器采用C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循环酶法 Hcy试剂盒(北京九强金斯尔公司提供),所有病人于入院后次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离心后取血清上机检测。在我院检验科进行,由检验科质控人员进行质控。正常值4 μmol/L ~15 μmol/L。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各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Hcy水平比较(见表2) 对照组中高Hcy者5例(10%),高血压1级高Hcy者12例(24%),高血压2级高Hcy者10例(20%),高血压3级高Hcy者38例(50%),虽然高血压1级、2级组血清Hcy水平升高者增多,但血清Hcy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3级组血清HCY水平与对照组、1级组、2级组相比显著增高(P

3 讨 论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水平越高,对机体各脏器(主要为心、脑、肾)的影响也越大。近几十年来, Hcy水平升高被认为是与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的[2]。本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1级、2级病人Hcy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级高血压组较对照组和无并发症的1级、2级高血压组Hcy水平有显著变化。从而推测Hcy可能对评估高血压的病情进展、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意义。Coban等[3]研究发现,血Hcy浓度>18 μmol/L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几乎可增加3倍。

Hcy是甲硫氨酸(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是一种含硫氨基酸,Hcy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性已经等同于高脂血症和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等产生协同作用[4]。目前认为Hcy可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促进LDL的氧化及泡沫细胞的生成,引起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内皮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表达,所以也把它称为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性氨基酸。本临床研究中高血压3级病人Hcy的升高,进一步证实高血压存在血管损害、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Hcy对心血管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上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有学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影响:①Hcy在氧化过程中产生氧自由基及过氧化物,削弱血管内皮NO的生物活性而导致内皮损害[5];②促使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加速LDL-C的自身氧化修饰,削弱HDL-C的保护作用,而氧化的LDL-C能影响凝血酶调节蛋白的活性,而导致内皮的功能进一步受损,动脉内皮损伤,同时增加泡沫细胞的形成,致使血管壁增厚、闭塞性血管病发生[6];③增加血小板凝血恶烷产生,激活血小板的黏附和凝血因子Ⅴ活性,促进凝血,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6];④使平滑肌细胞内周期mRN和los癌基因表达增加,诱导静止细胞进入分裂期,促进平滑肌细胞迅速增殖,血管内膜增厚;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并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提高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7];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关联,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能促进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在高糖血症的环境下,同型半胱氨酸破坏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降低,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失调,使血细胞易于黏附、聚集,内皮细胞的促凝功能增强,抗凝和纤溶功能降低,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的疾病[8]。

高血压既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常常和这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Hcy水平越高,高血压的危险级别越高,并存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在临床工作中Hcy水平变化情况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维生素B6及叶酸是同型半胱氨酸合成甲硫氨酸的辅酶,它们的缺乏可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因此,补充这些营养因子可能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能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发生及发展起到预防作用。还有学者研究认为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尤其是阿司匹林长期治疗,可以改变病人Hcy浓度并减缓死亡的发生[4]。具体补充营养因子及一些药物治疗能否改变患者的Hcy浓度,并减缓死亡的发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左薇薇,李劲涛.同型半胱氨酸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理 [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9):879-881.

[2] Lengyel S,Katona E,Zatik J,et al.The impact of serum homocysteine on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normotensive,white-coat and sustained hypertensive adolescents[J].Blood Press,2011,4.

[3] Coban E,Ozdoan M,ErmiC.Plasma levels of homocysteine in patients with white-coat hypertension[J].Int J Clin Pract,2004,58(11):997-999.

[4] Poduri A,Kaur J,Thakur JS,et al.Effect of ACE inhibitors and beta-blockers on homocysteine levels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Hum Hypertens,2008,22(4):289-294.

[5] 顾雪村.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5.

[6] 王宏利,樊东升,沈扬,等.颈动脉硬化症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4):258-261.

[7] Sung F,Siow Y.Homocysteine stimulates monocyte ehemotaxis towards enothelial cells[J]. Atheroselerosis,2000,151:172.

[8] 王凤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Ⅱ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8,9(3):140-141.

高级无机化学范文11

无人机专展成为趋势

在天津直博会现场,除了众人期待的直升机飞行表演的室外展区外,还有两个室内展馆。其中1号馆是直升机展馆,2号馆则是无人机专馆。这是直博会首次增设无人机专馆,展出的无人机有70余架,不仅从数量上超过了直博会的“主角”直升机,而且还以争奇斗艳的创新设计和充满科幻色彩的应用展望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在此驻足。

这种采用单独场馆展出的方式能够更为集中地展示无人机的结构、飞控、载荷等多个系统,同时也便于观众在现场比较各种无人机在外形和应用领域中的不同。

在无人机专馆中,大量设计新颖的无人机以真机静展结合试飞视频再加上专业人员现场解说的方式展示。

来自北京的天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UniCorn无人直升机以海豚般的流畅外形吸引了笔者的注意。从攀谈中,笔者了解到该机采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体壳承力结构技术”,外壳能够很大程度地减轻裸机重量,增加有效载荷。另外,研发单位对UniCorn机身材料的选用也较为用心,整机的复合材料占比达到了80%,且具有极强的抗腐蚀能力。该机的涡轮轴动力系统功率输出强大,具有优异的高原特性、低温启动特性,符合舰载要求。配合移动地面指挥系统以及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该机可执行城市、山区、高原、湖泊、海洋等各类环境的飞行任务。行业应用涵盖了交通监控、应急处突、搜索救援、边境以及领海监控、电力巡线、航空摄影、农林植保等诸多领域。飞控与发动机采用闭环控制,使该机无论是重载悬停还是高速前飞都能有效地发挥出旋翼与发动机的最佳效率。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的一系列无人机有可精确定位和可组网飞行等特点。该公司研发的“草上飞”无人机主要用于农林植保。它采用工业级高可靠性自动驾驶仪,可以实现全自主起降及航线飞行,无需遥控器手动操作。机上装备的定位精度达5厘米的差分GPS,能够实现全自动精准喷洒。多架“草上飞”还可采用一站多机的方式组网飞行,以提高大面积作业能力。采用飞翼气动布局的“抄水燕”无人机则广泛适用于航拍航测、电力巡线、管道巡视、边境巡逻、国土资源调查、突发事件监视等领域。该机使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级自动驾驶仪NP-100A,无需调参,到手即飞。“抄水燕”载荷能力强、飞行时间长。

由于本届直博会开设了无人机专馆,因此使无人机厂商的展位面积扩大了不少,有助于参展商们展出更多的内容。如天津全华时代航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展位内提供了用于体验飞行的模拟驾驶台。观众可以坐在驾驶台的三块大屏幕前,像专业的无人机驾驶员那样体验控制油门、调整航迹的操控过程。

囿于场地面积的限制,北京航展虽没有开设无人机专馆,却在室内场馆设置了无人机专区。在总展览面积达20 000平方米的展区中,无人机专区的面积达3 000平方米。这个被称为“无人之境”的专区集中了国内无人机的领军企业,力图建立一个无人机用户、金融机构和无人机设计制造方的对接平台。以中航工业、航天三院和总参60所等单位为代表的军工无人机制造企业和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在内的高校以及天峋创新、中航智等民营企业共30多家与无人机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参展,正好涵盖了中国无人机生产、学习、科研和实践运用这四大领域。

专业化论坛前瞻业态

采用专区或专展的方式展出,表明无人机产业的迅猛发展已使其成为了一种不得不受到特殊重视的飞行器。而天津直博会和北京航展中的专业化论坛则象征着无人机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注重专业技术和强调前瞻研究的成熟时期。

在天津直博会举办期间,中国无人系统产业联盟及《警察技术》杂志与中航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举行了“无人机警务应用与管理”高峰论坛。该论坛以促进我国警用无人机技术交流、推动中国警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进步、引导无人机行业在公安领域健康发展、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为主要论题。而直博会上出现的大量警用无人机与该论坛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北京航展现场,“中国无人机创新发展论坛”隆重举行。这个专业性的论坛与本次航展“非专业,不合作”的理念相契合。该论坛由中关村联众无人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航空报社联合主办。9月17日上午,论坛的第一个分论坛“无人机领域监管及先进技术论坛”在第2会议室举行。国际无人机系统协会、国家空管法规标准研究中心、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单位的7位专家分别从无人机的监督管理思路、大中型无人机的发展趋势和无人机的导航技术等方面对目前的无人机政策法规和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未来无人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前瞻预测。当天下午,另一个分论坛“无人机的服务与创新”以12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为中心,对无人机系统的应用领域及目前在军事和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专业性极强的讨论。除科技部国际遥感中心、公安部警航办、武警装备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也参与了该论坛。12位嘉宾的精彩演讲主要围绕无人机的实际应用进行。无人机在武警、公安、航空、航天、船舶、兵器、高校等多个军事、民用领域的应用现状得到了系统的展示。

无论是天津的高峰论坛还是北京的创新发展论坛,都是以无人机为核心,对其适航标准、空管政策进行探讨,对其技术研发、资源整合和产业聚集进行探究。在航展现场开设这种专业论坛体现了无人机产业对迈向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笔者认为,政策法规和技术水平是影响无人机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中国的无人机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关部门的管理理念能够及时跟进,也需要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等研发单位把无人机的技术推向更有利于产业化布局的新高度。

工业级应用将成热点

本次天津直博会和北京航展中的无人机参展商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大量工业级无人机展品。这些能够被广泛应用到通信、反潜、电子干扰、侦察、监视、巡视等各种军事、民用领域的无人机与消费级无人机有着很大不同。

工业级无人机能够搭载更大更重的载荷,可以执行更加多样的任务,而且拥有比消费级无人机强大很多的续航能力和抗风水平。

笔者在与工业级无人机的多家参展商的交谈中获悉,目前这些厂商已经不仅仅关注于无人机本身,而是提出了电力、安保、农业、反恐等多个行业的整体化解决方案。与消费级无人机仅提品不同,工业级无人机的提供方不仅要给用户提供性能优异的无人机,更肩负着培训用户和培养目标行业使用习惯的重任。上述行业虽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但是这些行业与无人机的配合对任何人来说还是新鲜的尝试。

笔者认为,从两场航展来看,工业级无人机已经在市场尚未完全对其开放之时,率先自行完成了市场细分和第一轮产业升级。工业级无人机企业已针对经典的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以及固定翼无人机的飞行特点自发地研究出多种与飞行器特性相适应的应用方案。

高级无机化学范文12

【关键词】CFA 全程无忧 保险产品设计

一、产品设计想法提出的背景

随着浩浩荡荡的互联网浪潮,互联网保险创新应运而生,一些如“挂科险”等与考试相关的险种设计也出现在一些创新创意大赛中,现行市场上仅有一些第三方培训打卡APP、网络在线教育平台推出的托福、雅思、CET4、CET6英语系列网络课程报班、APP学习计划附带险种,是一种互联网教育+商业保险模式的结合。

例如:在线教育平台新东方在线与中国平安联合推出的英语考试类定制化教育险种-“东方不败险”:在“9.9网络学习节期间”,对备考托福、雅思、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新东方在线学员,推出定制化互联网保险,承诺“考试不过,现金赔付”。设计了分数极为接近目标分数、但差一点未通过的擦线分数赔付区间,如大学英语四六级的“405~424分”。当投保考生分数刚好落在赔付区间内时,由中国平安给予200~1850元的现金补偿,即对擦线不幸未过的考生给予一种考试费用补偿和心理安慰,也对新东方在线的教学质量起到了保证和提升的督促,还变向起到了一定的网络教育营销作用。并且以新东方在线和平安为代表的教育机构和保险公司也表示有未来就其他考试品类进行合作的意愿。以及“扇贝保险计划”:结合英语学习APP推出10元“投保”,对完成APP英语学习计划却不幸未通过考试的APP使用学员,奉上最高1000元的慰问金。

但是一些报名费高昂、国际上认可度高、对考证需求频繁、知识体系更新快、继续教育有一定必要性需求、对中国市场对接国际标准的金融行业认证类考试却没有相应具体、可行的定制化教育险种。而CFA是由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于1963年开始设立的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证书考试,截止至2014年5月,中国大陆共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十一所大学与CFA协会合作,开办了相关方向专业。“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也大都为CFA持证人落户、人才引进提供了政策支持,从而产生了大量的CFA考证需求,如北京市为吸引和鼓励金融紧缺人才在北京发展的出台政策中明确指出对拥有CFA持证资格的给予照顾和便利等等。

并且有不少金融机构核心岗位把CFA认证资格作为实习、校招的优先录用要件,催生许多高校在校生为了提高就业综合竞争力,参加到CFA考证大军之中,据CFA institute统计报道,172000人注册了2016年6月的CFA一、二、三级的考试。注册人数同比增长8.0%。其中亚太地区的注册人数更是同比增加了12.12%:高达77000人。而CFA昂贵的报名费用成本使之存在“考不起”、“考不过承受费用损失”的问题,又孕育着对考试不过风险进行费用补偿的需求与商机。

二、产品设计的目的与功能

CFA证书是国际金融行业的最高资格认证,对于我国金融从业者、经济金融专业高校学生承接国际金融体系,学习标准化、体系化的全球金融知识体系具有促进作用。而“金融特许分析师”(CFA考试)中尤其重视职业道德环节培养,前置于专业教育之上,在考试框架揭示了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最高准则,而且CFA职业道德承诺因严格的考试而强化,违规会受到CFA协会纪律查分,甚至取消CFA特许使用权。在CFA出现至今的40多年里,没有1名CFA成员在全球的金融犯罪中涉案。而我国金融诈骗频繁、职业道德教育严重不足,引入CFA前置职业道德教育的金融培训是很好的弥补和强有力的第三方补充。

而CFA考试注册、报名考试费用极为昂贵,报名手续复杂、国内很多采取机构报名的方式进行代为报名考试,首次报名还要缴纳注册费用。整个CFA考试全程有三个阶段等级,只有先通过前一低级别阶段的考试,才有资格报名下一更高级别阶段的考试,一级每年有6,月、12月两次考试,二级、三级每年仅有12月可以考试,因而最快完成CFA考试全程至少需要2.5年~3年的时间。一二三级的12月考试只有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成都五个考点,一级的6月考试有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天津、武汉(新增)等考点。CFA考试周期长、费用高、程序繁杂,消耗的时间、金钱成本都很高,使大多数有意报考者望而止步。本次设计的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全程无忧险,可以就弥补CFA考试费用成本高、不过重考损失大、考生心理压力大无法正常发挥的问题提供风险防范、转移和补偿。

产品名称设计为CFA全程无忧险,以考CFA的考生为目标客户,尤其是高校在校学生(大四、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可报名参加考试),一个高校在校学生一个月的平均开销大约在1000元RMB左右,而CFA考试动则$1000以上的报名费用,几乎相当于一个高校在校大学生在校一学年(大约八个月)的生活费用,重考的时间、金钱成本巨大,因而报考的在校生存在大量对重考进行费用补偿的需求。并可以就以保险提供保障方式提高CFA参考率,提出保险公司和设立CFA的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CFA中方合作的十一所高校、高D等大型的中国CFA培训机构提供网络或者实质上的营销合作。拟设立条款,只有在CFA注册后,一级考试报名时同步投保,根据CFA考试全程最快完成的2.5年-3年的考试周期,将保期设定三年,提出“全程无忧”的概念,覆盖CFA三级三阶段考试中所有级别但只可赔付一次,赔付完成后保单立刻失去效力,保险金额为定额的方式,拟以三级考试中报名费最便宜的第一级别考试为保险赔偿金额标准,为并根据CFA考试结构设立成绩赔付触发区间,保费以通过率往年历史数据设立精算模型,以基本费率为基础、再附加一个附加费率安全边际进行费率厘定,CFA各阶段考试费用如下表所示:

表1 CFA各阶段考试费用一览

注:根据CFA官网数据收集整理。

三、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产品设计在制度上可以参考网络上高铁买票时附带的乘意险购买选项、机票购买附带航班延误险推送的方式进行保险保单推送,利用互联网+保险的方式植入保险购买端口。

在营销渠道方面,一是寻求c设立CFA的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合作,在官网报名栏下面增开CFA全程无忧险保险投保窗口,以CFA注册并已报名一级考试为允许投保的前提与要件;二是对于报名参加一级考试的考生,尤其是未买保险又报名考试CFA一级考试没过的考生,可通过邮件推送,营销CFA全程无忧险。CFA考试成绩单一般以预留邮箱发送邮件的方式进行,一般有十个科目的等级,总成绩分为“Pass”和“Fail”两类,采取官方附带推送的方式,增加客户对CFA全程无忧险的信任程度,打消客户认为保险营销是诈骗行为的怀疑;三是通过CFA考试报名渠道进行CFA全程无忧险推送和营销,CFA考试程序繁复,填写信息不仅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还包括工作经历、教育程度、职业道德询问、在职公司规模等等。对中国考生来说,由于英文填写不熟悉,可能会有信息误填,导致不能正常参加考试,因此产生了CFA考试机构报名,对全社会CFA考生提供报名服务,一般要求填写《CFA考试报名表格》,可与大型CFA报名机构寻求合作,在《CFA考试报名表格》下方的显眼位置附带《CFA全程无忧险投保表格》。或者为减少客户手续上的麻烦而造成的投保意愿降低,直接与机构合作,在《CFA考试报名表格》中增设“投保”选项一栏,直接勾选即可投保,然后再由机构和保险公司集体投保,并给机构一定的佣金提成。产品可采用特殊场景化趣味营销宣传方式,借用互联网平台,将CFA类比为金融的起源,即古代“炼金术师”炼丹上天方式进行海报营销,将CFA一级,二级,三级类比为三重天。

产品设计在技术上,以网络形式建立相关的后台精算平台,参考CFA考试评分标准,并采用通过CFA一二三级通过率历史数据(如下表所示)作为基础数据进行费率精算,建立以基础费率、附加安全边际为计算基础的费率厘定精算基础模型。又由于CFA各国家、地区,一二三各级别通过率的不同,分为十个科目结构,每科目各ABC三个等级,以及“PASS”标准不透明的问题,和AIMR寻求合作,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各种数据渠道,使CFA全程无忧险成为CFA考试提高参考率的一种营销方式,促进保险公司、考生投保人、AIMR“三方共赢”。

表2 CFA历年通过率

表3 CFA考试内容及比重

在产品设计的可保性方面,一是考生参加CFA考生参加考试的目的是获取金融职业技能的提升、系统地了解全球金融市场、建立金融知识的全面体系,是以通过考试为目的地认证与智力消费,也是一种自身实力证明的凭证,以报名费为补贴,不存在额外获利的问题,即不是不可保的投机风险;二是CFA考试是全球性的标准化考试,参加考试的考试已涉及170个国家和地区,因而存在大量的同质风险,且其费用巨大,适用于保险要求保费大量、投保人数量多的大数原则。且已规定成绩赔付区间的方式,将CFA考试“Fail”、给予报名费补偿赔付的人员设定为擦线未过的人群,具有一定程度的意外性,即不是因为自身实力缺乏而与考试“Pass”相去千里。

四、产品设计的风险管控

(一)产品风险分析

一是具有不可抗力风险:CFA考试大都选择会展中心、体育馆等大型活动场所进行考试,存在发生意外不可抗事故造成考试无法通过、无法进行的风险,如停电、火灾等造成场馆事前、事中无法使用的问题。还存在考生在前往考试途中发生意外事故造成考试无法参加的风险,如赴考途中发生车祸等等。

二是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考生投保后心理上麻痹大意,造成懈怠、懒惰,不专心备考的问题,甚至提前离开考场,提前交卷,提前放弃,考试只参加上午场、下午场不参加。或者只报名但是不参加考试,或者报名后准备不足、信心不足自知无法通过考试而临时投保。又或因在保险存续期间参加考试不过可以获得赔付补偿,而仓促备考、仓促参加考试。这些人为因素都会造成赔付大额大量集中发生。

三是骗保风险不可避免:由CFA考试报名机构销售的CFA全程无忧保险,存在骗保的风险,即伪造CFA考生投保文书,机构集中投保,而将考试不过费用补偿金纳为CFA考试报名机构经营利润。违反CFA无忧全程保险为CFA考试提供过于昂贵的大额考试费用成本提供补偿、促进金融专业化、国际化以及道德教育前置完善的设计初衷。

(二)产品风险管控应对策略

一是设计赔付责任免除条款、设置除外责任,对停电、火灾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考试不能进行和通过不赔,对无论任何原因弃考的考生不赔,对未能完全完成全天考试的不赔偿,对后续通过CFA一级后未报名参加下一阶段考试的不赔偿等等。

二是根据各科目权重,设置逆向选择风险防火墙,设置赔付区间:首先,只赔付2.5年到3年保险期间中第一次未通过的考试,并按保险金额(即报名费最低的CFA一级报名费)进行赔付。因为通过CFA全程无忧保险提高考生CFA考生参考意愿、降低报名费资金成本,利用其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前置”于专业能力、提高我国金融人才全球化对接的设计初衷,只赔付CFA一二三级别考试未通过考生中“道德与专业准则(总计)”科目成绩评级在“B级”以上的考生,并根据CFA一二三级阶段考试各科目分数权重,设置赔付补偿附加条件:1,CFA一级考试“Fail”赔付区间要求此阶段考试分数权重最大的“金融数量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固定收益”科目成绩评级都得在“B级”以上;2,CFA二级考试“Fail”赔付区间要求此阶段考试分数权重最大的“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科目成绩评级都得在“B级”以上;3,CFA三级考试“Fail”赔付区间要求此阶段考试分数权重最大的“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管理与财富策划(总计)”科目成绩评级都得在“B级”以上。

三是设置时限限制,愈期不候,保持报名资料与投保资料一致,只能在一级报名时由人投保、或CFA个人报名附带的网络投保推送时投保。由CFA考试报名机构集体投保的,投保人的赔付款接收账号必须与CFA一级报名的考生付款账号保持一致,谨防CFA考试报名机构“骗保”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超.从CFA考试看我国金融教育改革之路[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02),41-43.

[2]宁建珍,杜伟岸.金融危机下对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的反思 [J].新疆金融,2009(11),32-34.